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德育渗透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德育渗透

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鲈鱼的诱惑”吗?当你遇到那条“鱼”时,你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谈一谈。

☆考卷上老师多给了分数,无人知道,你会怎么做?

☆买东西时老板多找了钱,你会怎么做?

☆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交警不在场,你会怎么做?

听了你们的回答,老师看到了你们在道德面前,是非分明的表现,这就是《钓鱼的启示》一文给我们带来的收获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为21世纪培养的新学生首先应该是富有民族气节,遵纪守法,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者。近几年来,中学生、大学生崇洋媚外,伟法乱纪屡见不鲜,这正说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基础薄弱。因此,从小学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基础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渗透德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敬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根据小学语学科的性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明确内容的广泛性 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黄山奇石》、《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反映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尚;《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反映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这一篇篇教材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物等一个个事例,逐步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了解,深化对祖国人民的认识,以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二、语文科的特殊性 语文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辨证统一。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会受到爱国激情的感染,从中接受教育。 三、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分年段,因人而异。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德育教育的阶段性。认真做到德育教育要有阶段、有顺序。根据小学生知识差距,心理差异,年龄跨度,一般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低年级通过入学教育中“升国旗”、看图学词学句中“北京天安门”等教材,让学生明白国旗代表我们国家,升旗时行注目礼,是对国家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 中年级,要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激发他们的爱热情,如: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等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高年级,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时事政治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四、德育教育要讲求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挖掘教材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又要延伸好教材内容,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活动中树立优秀的思想。要对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积极鼓励学生要向榜样学习,从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六(下)语德育渗透计划

六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学计划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因此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重要途径。本学期,拟在语文学科中如下操作渗透德育教育。 一、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课文的德育功能。 小学语文课文涉及的内容广泛,文章体裁多样化,任何知识的教学,老师都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创造出一个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如第二单元《长城赞》、《可爱的中国》等课文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适时、适度地进行思想教育,把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提供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创作心态。 要使作者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要缩短学生和作者的心理差距,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使他们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特殊心态。如第一组元,体味不同作家的人生感悟。 三、利用电教手段,强化课文情感渲染。 教师要创造特殊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去感受课文的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

四、抓住关键词句、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我们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迸发学生的感情火花。 五、引导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行德育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之中,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不但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和提升阅读、欣赏、分析文本的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启发和辅导学生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准确吸收祖国丰富的文学遗产,增强学生的审美理念,增加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增强精神文明的建设,对增强和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准确的审美观 审美观是人们对美丑的基本观点。实行语文教学,必须启发和教育学生使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发掘我国悠久和丰富的文学资源,着力培养学生准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1、培养崇德重义的审美观。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崇德重义,主张义重于利,反对见利忘义或唯利是图,和西方社会以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为本位的价值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实行语文教学,就是要摒弃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而培养学生崇德重义的审美观。像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那样,培养极其伟大、极其刚强的浩然之气。像荀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那样,教育学生广泛地学习,注重自身道德修养,随时检查对照,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如古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树立美好远大的理想,为祖国为人民建功立业,默默奉献。教育学生“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关心人民疾苦,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学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放纵享乐,不卑躬屈膝,坚持准确的志向。教育学生在“生”和“义”不能得兼的情况下,“舍生而取义者也”,大公无私,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命运,身系民族兴亡,不忘人民的冷暖安危,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能够勇敢地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2、培养助人为乐的伦理观。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强调助人为乐的伦理观,而与西方社会以个人本位为人生准则的观点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实行甲语文教学,应像古人那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护人民,将尊敬父母爱护儿女的感情推广到别人身上。教育学生“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某永福也”,以培养大公无私,团结友爱,相互谅解,助人为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品格,彻底批判和摒弃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观、价值观。 3、培养整体和谐的自然观。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强调“天人合一”整体和谐,而不同于西方社会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观。实行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整齐性、统一性、和谐性的自然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从整体着眼,从客观入手,注重和谐、平衡、统一。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对于培养民族凝聚力,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天人合一”指的是“天道”和“人道”的结合。“灭道”,撇开其迷信、神秘的外衣,当指自然界的变化法则;“人道”,指道德准则和治国原则。“天人合一”要求人们的各种活动必须适合自然规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即要改造白然,

浅谈如何把德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

浅谈如何把德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 【摘要】对幼儿实施德育活动是贯穿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的整各过程之中的,贯穿于他们与同伴以及成年人的交往关系之中的。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对幼儿充满爱心,用爱的纽带联结师生关系、同伴之间和谐的环境气氛,使幼儿情感得到和谐完美的发展。 【关键词】德育;渗透;幼儿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游戏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园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发现幼儿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我认为对幼儿实施德育活动是贯穿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的整各过程之中的,贯穿于他们与同伴以及成年人的交往关系之中的。简而言之,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其各个环节都可以用来对幼儿实施德育。 那么,怎样才能有机的和谐的将德育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及其各个环节中去呢? 一、有强烈的渗透意识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就该树立这样的观念: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的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例如在美术活动中,老师有了德育的意识,就会不但注重对幼儿构图技能技巧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幼儿与其他小朋友团结协作的品德和良好习惯,如果没有良好的绘画习惯,绘画的水平也就难以提高。 二、结合活动进行渗透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怎样才能将德育有机地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去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应当结合每个活动的特点。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的,琐碎的。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我们班上有几位小朋友用餐时经常鞭笞变掉饭菜。我利用食堂需要帮忙摘菜的机会,组织全班幼儿去摘豆角。小朋友们很投入,可是时间一久,他们就没有耐心了,有的小朋友喊脚酸,有的喊脚痛。通过这次劳动,让幼儿认识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往地上乱扔脏东西。 三、重视教育环境 利用环境来教育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项革命。《幼儿园规程》指出:幼

(完整版)五年级渗透德育的教学设计

五年级渗透德育的教学设计 郝美玲 课题: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 P.4~5页的例3和例4、“做一做”,练 习一第5—8题 教学要求: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 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学,渗透爱护公物、保护校园环境的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 足。 教学用具: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更换橱窗玻璃是校园生活中平常事,借此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保护校园环境的品德教育。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 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 0. 8 扩大到它的10 倍× 8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 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论文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人类步入 21 世纪,“人本思想”已深入人心,在实施主体教育的今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研究教法、教材,而应更多的关注“人”。只能关注学生心灵,了解并研究他们的心理需求。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促进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事学生迁移默化的收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古诗、阅读、作文中渗透德育。 一挖掘古诗中蕴含的德育 小学语文新大纲附有“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共八十篇,诗歌自古就是传统和弘扬中华文化最形象的载体,诗歌更是千百年来塑造炎黄子孙人格气质最独特而有效的方式,所谓“不学诗,无以言。”从远古到明清,无论是庙堂高宇或是街头市井,人们无不是出口言诗,开口唱诗,是诗歌让我们的祖先秉承了天地间最灵动的智慧,诗歌让中华大地如此人杰地灵,而成为人类灿烂眩目的文明古国。事实上我们祖先的实践已经证明,诗歌是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审美志趣等各种人们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大力倡导教育的今天,诗语文教

学如能较好的利用诗歌这股清泉去浇灌儿童的心智,一定可以绽放鲜艳的花朵。 1 以音乐育情 情感的又一特点是情境心。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人们常说的“触境生情”、“睹物思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这个意思。创设喜悦环境,教师可引导学生领略环境的美,使学生或得美的享受和其实,精神得到充实,情感和性格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 音乐是陶冶人性情的熔炉。高尔基曾经说过:“歌就是力量,就是战斗的号角,就是人的思想火花”,如我在讲李白的《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边朗诵,一边放出《千鸟齐鸣》的轻音乐,那委婉动听的乐曲,激发了孩子们的情感,他们的神情是那样的专注,仿佛身临其境,仿佛听到了春天鸟的鸣叫,他们的思绪飞向了远方,有的孩子说小鸟在叫“这儿的景色太没了,这么美的环境洗望类不要破坏它,让我们在这儿打我永远居住吧!”还有的孩子说小鸟在叫“准天的气候暖河,流失发芽,小草变绿,真美”。这是我展出一幅有关春天的图,使想象和现实中看到的结合了起来,他们学习的兴趣更浓了,更加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一旦道德形象深入学生的心灵,就会向明灯样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通过这样的引导我发现了孩子们身边的纸屑少了,有了爱护环境的意识。 2 积累古诗、淋浴孩子心灵

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新时期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因而,作为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就一定要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古人早就提出过“智德”这一概念,即智中有德,又有“文以载道”的说法。可见,智的发展促成了德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与美育教育,既是语文教学教材中美的因素所决定的,也是语文教学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既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也是开拓语文教学视野的探索课题。至于此,语文科教学要让学生在学到学科知识的同时得到品德修养,使他们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二、培养目标: 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我所教的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素质较差,有较多的学生在品行方面存在缺陷,比如:开学的第一周就出现学生不交作业,不做笔记的现象,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现把目标分列如下: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进而能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培养其热

爱祖国语言文字。 (二)、加强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落实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带领学生实现学校的德育培养目标。 (三)、结合课文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措施方法: (一)、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认真督促学生的一言一行,使其都能符合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甚至做得更好。 (二)、学应用“感情”这根主线,把教材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达到教育人的良好效果。充分发挥教材的特点,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展现美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录音、感情范读、学生诵读,达到师生共同接受作品感染的目的,并利用作品中美感的因素来调动学生的感情,把作品中蕴含 (三)、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学过程变为既教会学生学习,又教会学生做人;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主体教学方法,使其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让其有自主思维和意识的参与。 (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从“学不学无所谓,学多学少无所谓。”的思想中转变过来,使其认识到“学生时代就是学习,是不断学习”的,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贯彻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在这里,我结合我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教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感动氛围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以及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中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其次,启发学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再联系实际,谈谈近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我们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要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

浅谈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f9048581.html, 浅谈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活动 作者:薛艳红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7年第09期 道德教育不容忽视,在幼儿园阶段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关键阶段。通过在日常幼儿园生活中,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和谦让,懂得为别人着想,懂得照顾好自己也要照顾好身边的人,向周围的人和世界播撒自己的善意,这些需要老师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幼儿。 幼儿园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设计活动 在我们所用的教材之中就有很多非常好的进行德育教育的资源,老师要学会挖掘和使用。例如,教材上就有关于祖国首都、天安门、万里长城、长江、黄河等的介绍,这些介绍是对幼儿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的好材料,通过视频或者图片激励幼儿建立起内在对祖国的热爱情感,这种情感将会伴随幼儿的一生。另外,每一年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好时机,这样一些传统节日教材上一般也会根据时间有所设置,所以教师要注意结合教材的进度对幼儿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再配合幼儿园的一些特色活动,让幼儿体会到大家在一起游戏合作等的快乐,明白团结的含义和价值,意识到团结的力量。教材上对幼儿进行的德育教育设计的非常细致,可以渗透到日常的娱乐活动中,例如室外活动的时候玩滑梯的规则,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自觉遵守,有的却相反,遵守了会怎样,不遵守又会怎样?启发幼儿去思考这些问题,让他们自觉的进行道德行为的选择,做一个文明懂秩序的社会人,建立起做一个文明人的自豪感。道德教育不是说教,而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去体验,从体验中感悟到正确的信念,进而落实到幼儿今后的行为中。这才是道德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 二、结合家庭教育的力量,全面开展对幼儿的德育渗透活动 德育不是理论的宣讲和规则的灌输,是需要在生活情境中自然渗透开展的,让幼儿不知不觉就学习到了,模仿到了,言传身教,重点还是在身教上,老师说的再对,家长不那么认为,只会给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造成阻碍,所以,将家庭联合尽量共同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家庭是幼儿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 长辈对幼儿身心的健康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对幼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从孩子的身上就能看到其父母的影子,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些、更多些。孩子的模仿是最快的,尤其是对小表哥、小表姐们的模仿更是惟妙惟肖,一开始大人还觉得好玩,但是天长日久,沉淀就会产生。所以说,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园一致的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作为老师该怎么避免父母作用呢?及时与家长沟通是很重要的,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是否也存在一些违法道德秩序的行为,幼儿为何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规则意识,是不是家里面有人观点相反。为了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可以定期为家长举办一些教育沙龙,让家长可以学习正确的育儿知识,帮助他们一起共同为幼儿的健康

(完整版)六年级语文德育渗透计划(2)

六年级下册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新时期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因而,作为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就一定要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古人早就提出过“智德”这一概念,即智中有德,又有“文以载道”的说法。可见,智的发展促成了德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与美育教育,既是语文教学教材中美的因素所决定的,也是语文教学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既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也是开拓语文教学视野的探索课题。至于此,语文科教学要让学生在学到学科知识的同时得到品德修养,使他们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二、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三、培养目标: 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我所教的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素质较差,有较多的学生在品行方面存在缺陷,比如:开学的第一周就出现学生不交作业,不做笔记的现象,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现把目标分列如下: 1、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进而能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培养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2、加强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落实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带领学生实现学校的德育培养目标。 3、结合课文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措施方法: 1、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认真督促学生的一言一行,使其都能符合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甚至做得更好。 2、学应用“感情”这根主线,把教材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紧紧地联

浅议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doc

浅议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 摘要:小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生代,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就必须承担起塑造学生人格的伟大使命。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更是担负着对小学生的理想教育和科学兴国教育,培养劳动为荣、尊师守纪、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德育重要性问题途径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将道德修养教育从小学生抓起。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就必须承担起塑造学生人格的伟大使命。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更是担负着对小学生的理想教育和科学兴国教育,培养劳动为荣、尊师守纪、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的重大任务。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小学时代就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笔者作为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德育扎根于中华传统文明中,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德育内容广泛、深厚,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研究世界各国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不管是雅典文明,还是希腊文明,在历史的长河里,都已经死去。而只有中华传统文明,五千年来不曾中断,虽然朝代更迭,但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与核心不曾丢失,而是在

民族融合与冲突中愈发精致与悠久。因此,传承中华名族的优秀传统,吸其精华,弃其糟粕,让优秀的文化在人民中更好地传承下去,发扬中国的灵魂,是我国在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容教学家们忽视。因此,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传统的德育教学,必将有利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续传承与发扬光大,培养出来的国家栋梁才能更适合新时期的需要。 (二)小学生阶段的德育教学事半功倍,至关重要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和强大的重任,可以说,小学六年,作为人的发展的一个基础时期,其思想极为纯洁,犹如一张白纸,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启蒙教育,就好比在一张白纸上作最美的画作,操作起来更为得心应手。所以,在这一时期,通过教师的努力,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等是极其必须的。 (三)正确的道德观是立足社会的根本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越来越重视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历已经不再是学生成功的重点,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重点不再是掌握知识,更多的是应该要学会如何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只有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才能真正地立足社会。 二、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自古至今,德育教育一直贯穿在对幼儿的基础教育过程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的德育教育已经不适应当前对学生的培养了。主要表现在: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年4月――年4月,我们进行了科研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活动。自课题成立以来,在教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两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我们的课题已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语文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在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因素,错过了进行德育的大好时机。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以智育代替德育,“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时刻存在。因此,针对以上这些弊端,我们觉得本课题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之功效。 二、课题的界定 (一)语文教学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二)德育渗透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培养要求通过借助载体、建构氛围熏陶、引导教育对象,使之接受有关思想、观点、作风、行为,实现教育意图的教育形式。

三、理论依据 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渗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德育教育也正在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寓德育于语文学科教学中要强调运用以下三种渗透原则。 一是有意渗透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针对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特征,确立本学科德育目标体系,实行德育目标控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学科目标,具体明确;课时目标,落实到位。 二是有序渗透原则: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德育内容结构的序列性和完整性,对教学中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以求得良好的整体效应。做到德育进程有条不紊,层次清楚;德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是有机渗透原则:找准渗透点,选择教学的某一环节、某一知识点或训练点作为突破口,适当、适时、适量地进行德育,做到知识与德育水乳交融,避免穿靴戴帽,牵强附会。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研究,积极探索德育渗透之道。让语文学科教学中

五年级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五年级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一、指导思想: 努力从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方面入手,系统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按要求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而又能促进其长远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天生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具体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使用字典、词典,锻炼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方面。结合学校的“文化阅读”活动,发动学生多些朗读,规范学生发音,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独立思考,学会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引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三)习作方面。引导学生留心四周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留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能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并且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四)口语交际。引导学生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引导学生学会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感动他人;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扼要转述。 (五)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题目,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题目。 三、具体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练习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北重实验小学陈占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就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它贯穿在人类一切交际活动中,发挥着人类交际的各种重要功能。蒋仲仁先生认为,“语文科对品德培养负有更大的责任。语文就是中小学的主要学科,教学的时数最多,师生接触最多,教师从语文课对学生思想了解最多。更重要的,语文这个学科的性质规定了应负的品德培养的责任”。可见,德育也应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尽管我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但就是有一点不容置疑: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一、认真钻研教材,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要想上好每一节课,课前就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重点。小学语文课文大多选取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大公无私、心灵高尚,刚正不阿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率美的古今诗歌等。它们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她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例如,《去年的树》一课,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共四次对话,分别展现了小鸟与大树的约定、与树根、与门

先生、与小姑娘询问并寻找树的不同场景。此课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在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寻找到课文教学的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进行场景表演,并在小鸟望着灯火内容时配上音乐,让学生自然地走进课文,深深地感悟到小鸟与树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受到了感染,深深地懂得了友情的可贵,更加珍惜同学间的友情。 二、充分上好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意图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的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结合传授语文知识与培养能力时加以渗透。 1、课堂导入,渗透德育。要上好一堂课,课堂导入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授《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瞧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录像,初步领略壮丽的景观,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观瞧后的感受,再问学生:您们想不想走进课文,有更深地了解?这样,学生在领略过壮丽景观后,又会带着好奇心走进课文来学习新知识。 2、抓住重点词句,渗透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来渗透德育,例如,在教学《颐与园》一课时,我通过颐与园的全景图投影,并配上柔美的音乐,来牵动学生的情感,然后再揭题。我先指导学生一边听读,一边重点思考作者从几方面观瞧颐与园的美丽景色,并要求学生划出有关语句。随着课文的朗读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学生们的情感已完全融汇在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当她们对美丽的颐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2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结合小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可以从以下进行尝试: 一是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剖析来体会、渗透德育; 二是抓住重点句、段、篇的朗读训练来渗透德育; 三是在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中渗透德育; 四是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还要捕捉最佳理论时机,准确把握德育渗透的“度”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切合“度”,做到教师既是“经师”又是“人师”。用真情去激发学生真情,用教师的责任感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日益至臻完善。[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 霍姆林斯基说过:“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而小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在传承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积极承担起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才能达到“熏感染”而又“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 一、正确认识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 1、语文的人文性。文以载道,任何语言文字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并与语言文字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并且形式生动、具体、形象。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语言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和思想道德的教育,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受到现代社会环保精神、开放意识、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教育,为培养和谐社会的一代新人打下基础,为孩子的幸福人生打下基础。 2、语文课文所蕴含思想道德素材的广泛性。维纳说:“一个天才的儿童,如果不能在精神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他就可以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而事实上他就是个失败者。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容,大到爱国、爱党、爱社会

从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论文 从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我们通常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想告诉学生的道理,其实他们都懂,可他们就是不做,知行脱节的情况十分严重。为什么我们讲的道理他们不接受?长期的思考让我意识到:“告诉式”德育只是浅层的信息“流经”,学生的品德形成只停留在知识性的构建,缺乏情感体验和认知感悟,因而妨碍了从道德知识到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构建。 品德形成过程是道德主体的自我建构过程,要真正改变学生,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成长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体验以及体验基础上的感悟交流、认知升华、确认内化、体悟践行。在此思考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从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这类体验式活动,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创设活动情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感悟、交流,进而促进学生成长。 一、自主设计活动 有时候我们想要达到特定的目的,却很难找到合适的活动来承载,此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自主设计新活动。设计新活动的关键有两点:第一,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开症结才能解决问题;第二,找到合适的承载形式或承载工具作为突破口。 开学第一周,学生们很努力地参与军训会操比赛,却没有在比赛中胜出,沮丧、郁闷、不公平感笼罩全班。如何帮助学生认清现实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动力?

我难以找到现成的活动,语言的劝慰又显得苍白。于是,整个周末我都在思考,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思考中,两个关键点一直在头脑中闪烁:“没获胜”“不公平”。因为我们在评选中“没获胜”,于是抱怨评委“不公平”。于是问题的“症结”是对“获胜”和“公平”的看法。那么,如果我们自己做评委就一定能选出最好的吗?就一定能做到公平公正吗?根据这两个关键词,我设计了“评选最美黄豆”的活动: 活动案例: “评选最美黄豆” (1)准备一小碗黄豆。 (2)找到几个好朋友,让他们取出自己认为“最美的黄豆”,放到一起做比较,再看谁选的黄豆最漂亮。 结果:纷纷反映没法比较,因为无法判断哪个黄豆更漂亮,哪个黄豆不漂亮,感觉游戏很没意思。 可见,这个活动设计并不成功,虽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但是却没有找到合适的承载工具(黄豆的漂亮程度不具有可对比性)。于是,第二个思考就出现了:什么样的承载工具才能承载“优秀”这一比较性的意象?既然涉及比较,可以是比大小、比多少、比长短、比粗细等。这样一来,另外一个灵感就冒了出来:比较线段的长短,既客观,又容易操作。根据这一灵感,我设计了“请你做评委”的活动: 活动案例:“请你做评委”

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学生素质的提升,思想道德教育是前提,是关键。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精辟地揭示了语文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本质联系。 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作用。《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但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所以,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使之“入于学生之耳,根于学生之心,导于学生之行。”合理利用教材教书育人很重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严密筛选的。在题材、体裁、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目标性。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思想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如何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做到“文道合一”,实在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中要注意有机的结合,巧妙地渗透。 教学案例: 一、在审明课题、介绍时代背景中渗透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我每授一课,必定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介绍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让学生查资料理解背景,再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克服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的胜利证明了什么,读后有什么感受?设计提出这个系列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让学生感受当时战斗的激烈,壮士们的英勇气概,和大无畏精神,给学生感性的理解。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红军遇到困难,为什么能表现的男那样勇猛,那样无畏?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这样既利用教材让他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又受到缅怀先烈,珍惜幸福的教育。 二、在欣赏插图,领悟图意中渗透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理解。 如教《赵州桥》一文,除了看赵州桥的插图外,再利用一幅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桥挂图,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好处。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再配之学生对赵州桥资料的交流介绍和教师对桥的历史、年代、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