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整数教案 2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整数教案 2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整数教案 2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授课课时备课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材第2~3页例1、例2。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课件。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8+8+8=()×() (2)5×4=()+()+()+() (3)5×12是多少?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1 6+2 6+ 3 6= 3 10+ 3 10+ 3 10= 计算3 10+3 10+3 10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看作分子?引导学生得出3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整数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景图) (1)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2 9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 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请列出你的算式。 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 生1:每个人吃29个,3个人就是3个29相加,即29+29+2 9。 生2:用乘法表示为2 9×3。 师:2 9×3表示什么意思? 生:29×3表示3个2 9 是多少。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两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2 9 ×3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 生1:按照加法计算:29×3=29+29+29=2+2+29=69=2 3(个)。 生2:2 9×3=2×39=69=23(个)。 生3:29×3=2,×)1,3),9,3))=2 3 (个)。 师:比较一下,前两位同学的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 生:有多少个19 。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师:刚才第3位同学与第2位同学的算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算法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2.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情景图) (1)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师:求3桶共有多少升?该怎样计算呢?说说你的想法。

最新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课时分数乘法的意义(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二)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个);(2)(个);(3) (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 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 生2:(个)。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 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分数乘整数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本节课主要学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法,为之后学习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算法做准备。 (二)核心能力 在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法的过程中,发展学习的迁移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观察、讨论、比较、验证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索与师生互动交流,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交流、对比,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提高分析和推理能力。 (四)学习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五)学习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分数乘整数例1、例2》PPT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3=()×4() 10×=() (二)课堂设计 1. 直接导入(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 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景,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迅速进入学习 状态。】 2.问题探究 (1)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①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 (个) 预设2: (个) 预设3: 汇报时,重在交流为什么这样列式和怎样计算的。 ②比较分析 师:比较以上3种方法,哪种列式比较简便 92×3 3×9 2 师:结合题意说一说 92× 3 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分数乘整数,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 加数是一个分数。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设计意图: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 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 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学生自主得出 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考查目标1。】 (2)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3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 按照加法计算×3=++ (个)。 ×3=(个)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四单元比 第五单元圆 第六单元百分数(一)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感受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 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整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观察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出示生日会分蛋糕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生日时一般都要吃蛋糕,如果每个人吃72个蛋糕,你知道这7 2 表示的意思吗? (7 2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7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这学期我们还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9 2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9 2 表示什么。 指明回答: 9 2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先让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实际上就是求3个92 是多少。) 2.学生独立列加法算式解答。 92+92+92=96=3 2 (个) 3.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1)提问:这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都相同。) (2)追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启发学生得出:3个92相加,用乘法表示是92×3或3×9 2 。)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3个92相加的和,也可以列成算式92×3,那么92 ×3又应该怎 样计算呢? (2)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观察。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9 2 是2 个91,2个91乘3就是6个9 1 ,所以就是96。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情况进行板书: 92×3=92+92+92=9222++=9 32?=96=32(个)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虚线框起来的思考过程可以不写;分数线要用直尺画。 (4)学习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子用“2×3”得来,说明分子中含有因数3,而分母是“9”,也含有因数3,所以将“3”和“9”进行约分,即: 92×3=3 9321 ?=32(个) 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5)提问:如果把算式“92×3”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变成“3×92 ”,又 应该怎样计算呢?

小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整数练习题整理

石人小学六年级数学周末作业 姓名: 1、分数乘整数(一) 一、细心填写: 1、7 2+7 2+7 2=( )×( )=( ) 6 1+6 1+6 1+6 1=( )×( )=( )=( ) 2、 125+125+125+125+……+125 =( )×( )=( )=( ) 120个 3、5 2×4表示( )。 4、 258平方米=( )平方分米 43时=( )分 52 千米=( )米 算式: 5、( )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二、准确计算: 132×5 193×6 114 ×5 61×10 125×8 6 5 ×12 15个52 的和是多少? 18 7 的9倍是多少? 三、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形边长 12 5 分米,它的周长多少分米? 2、一种胡麻每千克约含油 25 8 千克,1吨胡麻约含油多少千克? 3、一批大米,每天吃去6 1吨,3天一共吃去多少吨? 一批大米,每天吃去6 1,3天一共吃去几分之几? 2、分数乘整数(二) 姓名: 一、细心填写: 1、8 3+8 3+8 3=( )×( )=( ) 8 3+8 3+8 3+8 3=( )×( )=( )=( ) 2、 5 2+5 2+5 2+5 2+……+5 2=( )×( )=( )=( ) 100个 3、94×6表示( )。 4、5 2 米=( )厘米 3 2时=( )分 10 7 千克=( )克 算式: 二、准确计算: 72×3 5 3 ×6 21 4 ×9 103×5 1611×12 25 4 ×15

24个32是多少? 14 5 吨的7倍是多少吨? 三、解决问题: 1、一个正三角形边长6 5米,它的周长多少米? 2、一种钢材每米重 1258 千克,现在有这种钢材500米,共重多少千克? 3、小华和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小华每分钟行15 4 千米,小明每小时行15千米。他俩谁骑的速度快? 石人小学六年级周末作业 一、认真读题,用心填写。(每空1分共30分) 姓名: 1、 311 +311 +3 11 =( )×( )=( )。 2、25 ×34 表示的意义是( ),4×35 表示的意义是 ( ) 3、40分=( )时 25 分=( )秒 3 8 吨=( )千克 250克=( )千克 34 公顷=( )平方米 1 4 米=( )厘米 4、3吨的29 是( )吨,4米的35 是( )米,24的2 3 是(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位置 教学内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材2~3页的例1、例2,练习一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1、介绍位置 由学生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然后再介绍几个好朋友所处的位置。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2、谈话导入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教学例1 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 师: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整数练习题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 别如克* 1、分数乘整数(一) 一、细心填写: 1、 72+72+72=( )×( )=( ) 6 1+ 6 1 + 6 1+ 6 1=( )×( ) =( )=( ) 2、 125+125+125+125+……+12 5=( )×( )=( )=( ) 120个 3、 52 ×4表示( )。 4、258平方米=( )平方分米 43时=( )分 5 2千米= ( )米 算式: 5、( )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二、准确计算: 132×5 193×6 114×5 61×10 125×8 6 5×12 15个52的和是多少? 18 7的9倍是多少? 三、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形边长 12 5 分米,它的周长多少分米?

2、一种胡麻每千克约含油25 8 千克,1吨胡麻约含油多少千克? 3、一批大米,每天吃去6 1 吨,3天一共吃去多少吨? 2、分数乘整数(二) 一、细心填写: 1、 83+83+83=( )×( )=( ) 83+83+83+83 =( )×( )=( )=( ) 2、 52+52+52+52+……+5 2 =( )×( )=( )=( ) 100个 3、 94 ×6表示( )。 4、52米=( )厘米 32时=( )分 10 7千克= ( )克 算式: 二、准确计算: 72×3 53×6 214×9 103×5 1611×12 25 4×15 24个32是多少? 14 5吨的7倍是多少吨? 三、解决问题:

1、一个正三角形边长65 米,它的周长多少米? 2、一种钢材每米重125 8 千克,现在有这种钢材500米,共重多少千 克? 3、小华和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小华每分钟行15 4 千米,小明每小时行15千米。他俩谁骑的速度快? 4、修一条公路,如果每天修这条路的 15 2 ,8天能修完吗?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 别如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课题及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整数》 【学习目标】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方式:个别访谈(从37人中随机抽取10名学生) 内容:1.你知道整数乘法的意义吗? 2.同分母分数相加怎样计算? 3.分数乘整数谁会算?例如:5/24X8= 分析:访谈结果:学生对第1小题答对的有10人。第2小题答对的有8人,答错的有2人。第3小题答对的有1人,答错的有9人。通过访谈结果我发现对以前学过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只有少数学生表述不准确,因此在上课前我要布置学生回去复习整数乘法意义的有关知识,为本节课做铺垫。此外学生对同分母分数相加并不陌生,他们大多都能够正确读出计算方法,但问到分数乘整数谁会算时学生的解释难度很大,大多学生表述不准确。因此在教学时如何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计算方法进行迁移,成为本课教学的关键。 【重点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具准备】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这节课的目标是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师: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看书。 三、自学指导 呈现学习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页到第3页的例1和例2。 1.看例1的情景图和计算过程,思考: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时,怎样做比较简便? (4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1.自学(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2.自做检测题(做一做):(课本第2页“做一做”的第1和2题,)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认真巡视(不宜辅导学生),发现错例,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五、后教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倒数的认识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与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作学习、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倒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相互依存的关系,如: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等等。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我们数学中也有,我们已经学过一些,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举例说明:如因数和倍数。) 2.今天,我们接着认识数学王国中有着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数。 (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3.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质疑。如:什么叫“倒数”?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倒数有什么特点?倒数是一个数吗?学习倒数有什么作用?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83×38 157×715 5×51 121 ×12 (2)学生独立计算,并观察、讨论有什么发现。 (3)组织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教师指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4)理解倒数互相依存的关系。

提问:“互为”是什么意思?举例说说应该怎样理解“互为倒数”。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集体交流。 (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例如:83和38互为倒数,就是指83的倒数是38,38的倒数是8 3。) 让学生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并让其他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否正确。 (5)反馈练习: ①75×57 =1,所以( )和( )互为倒数。 ②71 和7互为倒数的意思是( )的倒数是( )。 (6)想一想: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它们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1: 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53 6 27 35 61 1 72 0 (2)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自主解决。 (3)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的?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位置是互换的。) 交流得出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板书:53 3 5 6=16 61 组织检验:53×35=1,6×6 1 =1。 (自然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也可以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4)讨论: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 (根据倒数的意义,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是0,所以0没有倒数。) (5)小结。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小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整数练习题650

小学六年级数学周末作业 1、分数乘整数(一) 一、细心填写: 1、 72+72+72=( )×( )=( ) 61+61+61+6 1=( )×( )=( )=( ) 2、125+125+125+125+……+125=( )×( )=( )=( ) 120个 3、 5 2×4表示( )。 4、258平方米=( )平方分米 43时=( )分 52千米=( )米 算式: 5、( )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二、准确计算: 132×5 19 3×6 114×5 61×10 12 5×8 65×12 15个52的和是多少? 18 7的9倍是多少? 三、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形边长 125分米,它的周长多少分米? 2、一种胡麻每千克约含油 258千克,1吨胡麻约含油多少千克? 3、一批大米,每天吃去 61吨,3天一共吃去多少吨? 一批大米,每天吃去6 1,3天一共吃去几分之几?

2、分数乘整数(二) 姓名: 一、细心填写: 1、 83+83+83=( )×( )=( ) 83+83+83+83=( )×( )=( )=( ) 2、 52+52+52+52+……+5 2=( )×( )=( )=( ) 100个 3、 94×6表示( )。 4、52米=( )厘米 32时=( )分 10 7千克=( )克 算式: 二、准确计算: 72×3 53×6 21 4×9 103×5 16 11×12 254×15 24个32是多少? 14 5吨的7倍是多少吨? 三、解决问题: 1、一个正三角形边长 65米,它的周长多少米? 2、一种钢材每米重 1258千克,现在有这种钢材500米,共重多少千克? 3、小华和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小华每分钟行 15 4千米,小明每小时行15千米。他俩谁骑的速度快?

小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整数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整数练习题 1、分数乘整数(一) 一、细心填写: 1、72+72+72=( )×( )=( ) 61+61+61+61 =( )×( )=( )=( ) 2、125+125+125+125+……+125 =( )×( )=( )=( ) 120个 3、52 ×4表示( )。 4、258平方米=( )平方分米 43时=( )分 52 千米=( )米 算式: 5、( )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二、准确计算: 132×5 193×6 114×5 61×10 125×8 65×12 15个52的和是多少? 187 的9倍是多少? 三、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形边长125 分米.它的周长多少分米? 2、一种胡麻每千克约含油258 千克.1吨胡麻约含油多少千克? 3、一批大米.每天吃去61 吨.3天一共吃去多少吨? 一批大米.每天吃去61 .3天一共吃去几分之几?

2、分数乘整数(二) 姓名: 一、细心填写: 1、83+83+83=( )×( )=( ) 83+83+83+83 =( )×( )=( )=( ) 2、 52+52+52+52+……+52 =( )×( )=( )=( ) 100个 3、94 ×6表示( )。 4、52米=( )厘米 32时=( )分 107 千克=( )克 算式: 二、准确计算: 72×3 53×6 214 ×9 103×5 1611×12 254 ×15 24个32是多少? 145 吨的7倍是多少吨? 三、解决问题: 1、一个正三角形边长65 米.它的周长多少米? 2、一种钢材每米重1258 千克.现在有这种钢材500米.共重多少千克? 3、小华和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小华每分钟行154 千米.小明每小时行15千米。他俩谁骑的速度快?

分数乘以整数 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分数乘以整数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内江师范学院授课教案 课::::题::::《分数乘法》:::::::: 系::::别:::::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 班::::级:::::2012级4班:::::::::: 姓::::名:::::杨舒::::::::::::::::: 学::::号:::::20121242014:::::::::: 指导教师:::::曾::琴::::::::::::::: 2015年:4:月:5日: : 分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

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故事科普知识导入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物世界》吗? 生:回答。 师:前几天老师看了一种动物,叫袋鼠,说它身高有两米六,一跳可达6-7米,世界上最快的袋鼠一跳可达12米。是不是很快啊,我们人一步可以走多远呢?我们的速度是不是比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数对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 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引入,认识数对 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 (1)学生按座位卡找座位。 位置卡:第 * 列,第 * 排 学生可能出现: A、找不到座位。 B、两人找到了同一个座位。 (2)请同学说说找座位的方法,明确排与列的数法。 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生按列报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生按行报数。 (3)重新找自己的座位。 (4)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教学例1 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4)讨论 同样都是李刚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的方法来表示? (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

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李刚在第6列,第3行可以用(6,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李芳、李小冬、赵强、王宏伟的位置。 要求: 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 b、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 C、总结方法 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 归纳: ——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二个数。 2、教学例2 投影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园示意图” (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 (2)解决第(1)个问题 师:如果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A: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 B:投影展示学生解决的结果。 熊猫馆(3,5)海洋馆(6,4) 猴山(2,2)大象馆(1,4) (3)解决第(2)问题 A:出示要求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B: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完成 C:反馈练习结束 学生回答,利用投影展示。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生活中应用数对 第1题: (1)说一说(9,8)中的“9”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2)按照题目给出的数据,涂一涂 (3)学生操作后交流。 2、课外引申——数对在国际象棋中的运用。 课件出现国际象棋棋盘和棋子 (1)介绍:国际象棋的棋盘是一个正方形,等分为六十四方格。 这些方格有深浅两种颜色,交替排列。国际象棋的八条直线分别用a、b、c、d、

六年级上册_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在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得的积一般应该化成最简分数。 3、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基础,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去理解算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去理解算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等能力。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我们这一学期数学课学习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有关分数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和以前联系不大,只要从现在开始,加油,都能把这部分知识学好! (设计意图:从现在开始,学生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分数世界。老师也要满怀信心的对待每一个孩子,给不同层次的孩子以机会,真正在课堂上关注他们,让他们学得幸福,感受到成功,感受到付出之后的快乐,相信自己能越来越好) 师:同学们,我们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下面老师出一组同分母分数相加的口算题。不读算式,直接抢答答案。 师出示口算卡片+ ,生答:。接着,师出示 3 个、4 个、 5 个相加的算式,学生依次作答。师:岀示一串长长的算式,+ + + +…+得多少? (因为太多了,学生答不出来。) 师:这么多的加起来,你有什么感受? 生:太麻烦了,等等 师:那么,有没有不太麻烦的办法呢? 生:用乘法 师:如果把这样一道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你特别需要知道什么? 生;有多少个在相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第一课时 分数乘整数 授课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练习一1~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他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复习题。 (1)列式并根据题意说出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提问:通过解决这三道整数乘法计算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整数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 61+6 2 +63= 103+103+103= 计算10 3 10310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 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分数乘整数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9 2 个,3人一共吃多 少个? (1)、分析演示: ● 题中的:“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9 2个”意思什么?(每人吃了 整个蛋糕的9 2 ) ● 确定标准量(单位“1”)和比较量。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9 2 ,是把整个蛋糕看作标

准量(单位“1”);把每人吃的份数看作比较量。 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 92+92+9 2 (2)、观察引导: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 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 392?。再启发学生说出392?表示求3个9 2 相加的和。 (3)比较39 2 ?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39 2 ?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392?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92的和。板书:92+92+92 。学生计 算,教师板书: 9 2 22++。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32 96932==?(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 932?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39 2 ?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 932?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9 2 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39 2 ?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392?是用分数9 2 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分数乘整数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1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法的意义(1)教案与教 学反思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个);(2)(个);(3)(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数学 分数乘整数

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1.1分数乘整数 年级:六年级主备人:曹冬艳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②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概括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 的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③经历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过程,体验联系旧知识探究新知识的方法。 ④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⑤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三.知识梳理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证书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四.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结合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引导学生联系乘法的意义,讨论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结合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练习。要注重简便方法的应用。 五.学习过程 导语: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分数的加减运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分数的运算“分数乘整数” (一)出示目标 ①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②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概括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学生范读 3. 课前随堂设计学习流程(自学—汇报—展示--检测—评价)。 (二)自学讨论 1.自学指导 自学教材例1和例2 (1)自学例1,题中2/11表示什么意思。 (2)分别说说2/11+2/11+2/11和2/11×3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3)结合上两个算式的意义讨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 (4)讨论归纳: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例2中的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 (5)分数乘整数要注意些什么?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3. 学生自学展示汇报

六年级上册_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 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在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得的积一般应该化成最简分数。 3、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基础,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去理解算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去理解算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等能力。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我们这一学期数学课学习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有关分数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和以前联系不大,只要从现在开始,加油,都能把这部分知识学好! (设计意图:从现在开始,学生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分数世界。老师也要满怀信心的对待每一个孩子,给不同层次的孩子以机会,真正在课堂上关注他们,让他们学得幸福,感受到成功,感受到付出之后的快乐,相信自己能越来越好) 师:同学们,我们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下面老师出一组同分母分数相加的口算题。不读算式,直接抢答答案。 师出示口算卡片+ ,生答:。接着,师出示3个、4个、5个相加的算式,学生依次作答。 师:出示一串长长的算式,+ + + +…+ 得多少? (因为太多了,学生答不出来。) 师:这么多的加起来,你有什么感受? 生:太麻烦了,等等 师:那么,有没有不太麻烦的办法呢? 生:用乘法

师:如果把这样一道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你特别需要知道什么? 生;有多少个在相加。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一起5个5个地数,一直数到30) 师:这么长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什么呀? 生:2|9 ×30(师板书算式) 师:像这样的乘法算式我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和30分别是什么数?(学生有可能答出是因数,这时要引导出是分数,30是整数) 师: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生:齐答分数乘整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出新知识,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以纸制的口算卡片依次出示几个连加的口算题。接着再出示由30个连加的一个很长的计算卡片。长长的计算卡片使学生强烈感受到这样加下去很麻烦,想到用乘法来表示,由此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分数乘整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理解意义 师:要计算一道题,首先要了解它的意义。×30表示什么? 生:2|9 ×30表示30个2|9 相加。(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达完整) 师:自己试着说几个分数乘整数的例子 学生汇报出许多个算式,师随机板书算式。然后从中选择一些让学生说一说意义。 (设计意图:设计了很多个,已经让学生亲身感受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再让学生自己举例,加深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教师板书算式,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2、尝试计算,归纳方法 师:2|9 ×4的得数是多少? 生: 师:怎么算出来的?(允许有不同的方法,学生说方法,教师展示) 如:用加法计算;画线段图;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师:计算2|9×8 学生算 师:试着说一说你刚才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师:为什么不选择画图?(生答:不可能每做一题就画图) 为什么不选择加法?(生答:加数个数多时,很麻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