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教案

中日甲午战争教案
中日甲午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邓进星

课程标准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学习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

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

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

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

1、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学法指导

1、读课文概括本课主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几个问题:、、

2、掌握本课知识点:

一、来自日本的挑战(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19世纪中叶,日本明治维新后,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迅速走上了的发展道路。把作为基本国策,其侵略矛头直指邻近的。(2)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民众起义,日本趁机进攻。7月,日本舰队在

偷袭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爆发。

二、黄海大战(本课重点)

(1)1894年9月,中国军舰在遭到日本军舰袭击,北洋水师提督

奋勇迎击敌舰。“致远”号管带开足马力,向“吉野”号冲去,全舰官兵壮烈牺牲。(2)黄海海战后,北洋大臣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基地,“避战保船”,日军由此夺得黄海制海权。

(3)威海卫战役:1895年全军覆没。

三、中日《马关条约》(重点、难点,讲述了条约的签订、内容和影响。)

(1)签订时间:年。

(2)签订双方:中方代表,日本代表。

(3)内容:

①。

②。

③。

④。

(4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丧失了大片和更多的,刺激了西方列强的野心。中国的空

前严重。

练习检测

1、1894年,在黄海上与日本舰队激战的部队是()

A、福建海军

B、南海舰队

C、北洋舰队

D、东海舰队

2、民族英雄邓世昌是在下列哪一地点牺牲的?()

A、朝鲜的平壤

B、鸭绿江

C、黄海

D、旅顺

3、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侵占的城市有()

①旅顺②大连③青岛④九连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4、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A、2100万两

B、5000万两

C、1亿两

D、2亿两

5、《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为()

A、1890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8年

6、临终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的爱国将领是()

A、邓世昌

B、丁汝昌

C、刘永福

D、徐骧

7、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战役()

①辽东战役②平壤战役③威海卫战役④黄海战役

A、②④①③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8、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黄海大战

B、威海卫战役

C、马尾海战

D、丰岛海战

9、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

上述材料中的“此日”是指何年何事?

上述材料中的“海军”名称是什么?

③上述材料中的“壮海军威”指的是什么?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课程标准 列举日本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模块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于学生了解掌握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史实有重要意义;本节内容在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属于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对于学生掌握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有重要意义。 初中历史教材对这一节的内容有所讲述,但讲述的深度与高中教材相比显得比较浅薄,所以本节内容是对学生初中所学知识的拓展与深化,对于学生深入了解掌握甲午战争相关史实有积极意义。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这些事件以及《马关条约》的影响和危害的认识不够。而且,学生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步加深的内涵认识不够,教师应该通过理性分析是学生对这一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为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需要,需要对一些基础知识进行回顾梳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来龙去脉、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反割台斗争、三国迫日还辽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讲解下,同时通过对老师所提供的材料的分析理解,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来龙去脉有整体把握,对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有自己的分析理解,对其影响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的分析,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从战争的经过、结果对近代中国所遭受的苦难产生同情,树立振兴国家、民族

甲午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课程标准】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及其性质。 2.讲述民族英雄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 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3.通过与《南京条约》比较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 《马关条约》的历史影响。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黄海海战、《马关条约》。 学习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依据目标,自主学习(约10分钟) 依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文,结合所学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基本史实,梳理完成知识网络,并记下自己的疑难问题。 二、小组合作,交流共享(约5分钟) 先同桌再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尝试小组内解决已发现的疑难问题。 三、深挖教材,合作探讨(约15分钟) 围绕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教师点拨释疑,在探究、评价中达成教学目标。 1.分析史实,认清实质 材料一:日本从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把对外扩张作为基本国策,并提出对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为准备战争,日本间谍有的装扮成旅行家,有的装扮成商人,

重点调查中国的军事战略要地,选择沿海登陆要点,制定军队运送方案。日本为发动军事侵略战争绘制的军用地图,把中国的村庄、道路、桥梁,甚至水井、土丘等,都标记得清清楚楚。 材料二:1894年,朝鲜爆发民众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趁机大量出兵朝鲜,侵略矛头直指中国。7月25日,日本舰队在朝鲜半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公然挑起战争。 通过材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 2.“生”“死”辩论,感悟英雄情怀 (1)生动讲述民族英雄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2)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已经被击沉,邓世昌完全有生还的机会,但是他选择了与战舰共存亡,你觉得他死得值吗?如果你是邓世昌,你会选择“生”还是选择“死”,为什么? 3.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材料一:倭人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购置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行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李鸿章 材料二: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慈禧太后庆祝60大寿)。”从1884年起,朝廷忙于为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从海军军费中挪用款约1000多万两白银。北洋海军看中了英国最新制造的快速巡洋舰,可无钱购买,结果被日本买走,这就是在黄海大战中击沉“致远舰”的“吉野号”。 材料一中,李鸿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其它材料和你了解的史实想一想,你认为他说的对吗?为什么? 4.比较分析,评判得失 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说一说《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邓进星 课程标准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学习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 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 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 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 1、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学法指导 1、读课文概括本课主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几个问题:、、 2、掌握本课知识点: 一、来自日本的挑战(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19世纪中叶,日本明治维新后,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迅速走上了的发展道路。把作为基本国策,其侵略矛头直指邻近的。(2)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民众起义,日本趁机进攻。7月,日本舰队在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的狂潮教学设计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的狂潮教学设计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回顾已学知识,知道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2.观看视频,再现甲午战争的过程;列举感受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3.识记《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对比《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与它的内容,分析、归纳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研读史料,知道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 5.分析图表,了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简析它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6.自主学习,讲述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概况和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 1.本课的教学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研读史料、图表法、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由发散到集中,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从教科书、课外读物及有关视频(如《甲午战争,余音回荡》)中收集有关本课题的资料。 3.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准备好相配套的图册。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日本强大,图谋侵华(根本原因) 朝鲜起义,挑起事端(直接原因)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该教学设计合理,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逻辑,从原因、过程、影响等娓娓道来,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学生学得很扎实。主要通过合理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史料来实现教学目的,运用“讲述法”和“前后比较分析法”“自主学习法”等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能让学生透过对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案)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2-3-9 讲述近代人们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能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二、【教材简析】: 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应用抗争。本课围绕“侵略”与“反侵略”这两条主线。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叙述了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相继而起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概况, 2.了解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置展馆参观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问题分析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通过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用历史语言概括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刻理解落后不就要挨打,闭关则衰、开放则兴的道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基本概况 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五、【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师:出示图片和课题:出示丘逢甲的图片和春愁的诗。 生:朗读诗歌,回答问题:这首诗写于那一年?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台湾割给了哪个国家? 根据学生回答导入到“甲午中日战争”。 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四个展厅一一参观) 1.教学环节一——展厅一:战争的背景 师:出示材料,明治天皇的御笔信,材料两则。 生:阅读材料,分析甲午战争的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设计意图:明确甲午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展政策的必然结果。 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起义。 2.教学环节二——展厅二:战争的过程 师:出示甲午战争过程线路图,引导学生用历史语言描述战争的过程。

初中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初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初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初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一、学生分析 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

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重难点 重点: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永和中学的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 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能力培养: (1)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体验: (1)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2)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盘锦市第二初级中学王博楠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签订情况和内容。 教学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所需材料及资源: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运用多媒体放出台湾岛的图示,指出台湾这个美丽的宝岛,自古以来就 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运用多媒体放出台湾当下的图片,附上小诗: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 师:面对着现今如此繁华的台湾,再看看这首小诗,不禁思考,历史上的台湾曾经如何被割占的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找到答案。 二、定向示标 通过多媒体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齐声朗读。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 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 2、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三、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 请阅读教材P16-P18,思考以下问题: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起止时间?为何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过程中的重大战役有哪些?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4、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条约是什么?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分小组回答以上问题,采取对2错1的计分方式。) 合作探究: 【探究一】《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有什么不同? ①割地有什么变化? ②赔款有什么变化?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河北平山回舍中学杜霞霞 【课程标准】 (实验版)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2011版)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黄海大战与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能力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利用网络搜集资料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邓世昌的故事和为邓世昌做颁奖词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2)使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海大战与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学情分析及教法学法】 本课授课对象是农村初二学生,他们知识面相对狭窄,处在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接受,而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所以宜采用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大量视频,图片,文字资料,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起到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他们理性思维正在形成中,对历史事件有一定分析能力,所以,课前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堂上可采用合作探究法,比较学习法,材料学习法等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此外,初二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学方法要多样化,灵

第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教案修订稿

第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 案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八年级上册第3课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 【特别提示】 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方式一:复习旧知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中国遭受了哪些劫难学生回答,或者上黑板演示,导入,中国的劫难远没有结束…… 方式二:上这节课的时间是9月18日前后,从各地鸣响防空警报,9·18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导入…… 方式三:从日本修改教科书、中日钓鱼岛之争、东海海底石油开发等现实问题导入,向学生说明今天中日关系的磕磕绊绊,由此导入历史上的中日之争。 方式三:“时局图”导入 ………… 【参考答案】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主备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讲述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2.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分析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请你认真阅读课本15—17页“黄海海战”一目内容,回答1—3题: 1.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是什么为什么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7月;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 2.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哪些简述一下邓世昌的英勇事迹。 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 教材内容: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在前……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一段资料供参考: 你所不知道的邓世昌 真实的邓世昌是一个人情世故通达的高级军官。 邓世昌是靠自己的业绩而不是留学成为北洋水师的重要将领,同赴英留学生们相比,他的年龄最大的,--留学生中最小的是后来大清最后一代海军军门:萨镇冰。同时,他也是唯一有社会经验的。在加入马尾学堂成为军人之前,邓世昌是一个商人,而且是一个港商,他的人情练达超过了他所有的同学。 他在北洋水师中,本来有着先天的不足。邓世昌是北洋水师舰长中唯一的非闽籍汉族军官。而福建人的排外,是连丁汝昌也头疼不已的事情。后来,直到抗战胜利,中国中央海军始终被冠为“闽系海军”,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而邓世昌就能够和闽系军官们很好的相处,使他们能够对他较好的接纳。因此,他在同辈中才能够脱颖而出,丁汝昌对他倚若心腹,这可以从邓世昌的头衔看出来。 俺小猪也会!

高一年级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日本对朝鲜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战争的爆发;战争的两个阶段-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战争的性质及结果。《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通过学习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了解到:中日甲午战争是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世界范围内再次掀起争夺殖民地高潮这一背景下爆发的,日本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它是日本统治者推行扩张政策、蓄谋侵略中国的一个步骤;通过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制度落后、清政府腐败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通过学习中国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培养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学习日军在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侵略性,激发学生对侵略暴行的愤恨,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中日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使列强获得了在华建厂权,而且,大额的战争赔款和“赎辽费”迫使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具有很强政治奴役性的借款协定。由此,列强不仅实现了对华资本输出的愿望,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和中国的惨败,大大助长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瓜分中国一事被列强提上日程,很快地,列强在中国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重点分析 本课重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马关条约》的影响。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各列强都想在中国获得更多的政治、经济特权和利益。因此,他们为了各自的侵略目的,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的态度。他们的态度与目的不仅有利于日本实施其侵略计划,而且,也影响了《马关条约》内容的执行。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所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重点。《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日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付沉重枷锁,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极严重的步骤,学习这一内容,将会帮助学生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的严重性。所以《马关条约》的影响是本课又一重点。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从哪些方面反映出来,学生对此不易理解。学生在理解条约的一影响时,很难将条约的签订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掠夺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成以资本输出为主的特点联系起来,而资本输出将进一步加强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经济控制,加深被掠夺地区的殖民地化。所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 中日甲午战争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一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北师大版习题精选 第八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 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曾对将士说:“设有不测,誓与日舰同沉!”这一不畏牺牲的誓言最终践行于( ) A、威海卫战役 B、黄海大战 C、凡尔登战役 D、廊坊大捷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反抗外来侵略,寻找民族解放的可歌可泣的历史,下列人物与其活动搭配正确的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邓世昌——实业救国 C、左宗棠——黄海大战 D、张謇——收复新疆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导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A、“战争爆发于1894年,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 B、“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2015年9月,中国考古人员在黄海海域发现了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残骸,顿时让人联想到:英勇抗贼,英雄殉国,海魂永存。这位英雄是( ) A、戚继光 B、邓世昌 C、左宗棠 D、李宗仁

八年级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九中郭颖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本课在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是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第4课内容。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 1. 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给出的资料掌握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a.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解释清政府的反动,腐朽本质; b. 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 c. 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英雄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危害。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依据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情况做出以下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 (说课稿) 本课选自岳麓版必修一第十五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这里只讲甲午中日战争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前期的重要转折点。它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成了一条列强侵略中国不断加深的主线索。因此,在教学中,因强调近代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加深,并且把握历史纵向发展的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 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对历史课的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注意高、初中近代史教材的具体分工和有机联系。高中教材侧重理性知识的分析,简化了某些事情的经过、现象的发生过程等等。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引导学生适当“温故知新”。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 2、熟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3、知道三国干涉还以及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4、通过《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一起其他中国近代以来和列强签订的条约进行比较,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危害的程度加深,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马关条约》的内容 2、难点: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中国思想以及对中国以后社会改革的影响。 五、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学手段上我采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一广阔平台,本节课教学我还采用①讲述法、②提问法、③图示法、④多媒体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力求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带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

高中历史《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4 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列举1840 年至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本课内容集中介绍了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义和团运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2)注重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 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 通过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 通过史料分析、列表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归纳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和屈辱,加强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教育; 通过中国军民在外来侵略面前的英勇斗争,体会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明确爱国要有理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反封建、实现国家近代化必须兼顾。 教学重点:中日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教学难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教学方法: 1.材料解读法 2.知识迁移法 3.问题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次鸦片战争,列强的坚船利炮一次次轰开紫禁城的大门,而一个个的不平等条约又一次次地书写着中国人的屈辱。但眼泪换不来同情,妥协也不能阻止列强侵略的铁蹄。今天,我们学习近代史上对中国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两次侵华战争:第14 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展示重点难点)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 一部分:国家主权,大梦谁先觉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回答 【合作探究】1、中日甲午战争之因 材料1:19 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 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 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1、从材料1 看出日本为什么侵华? 学生:1、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根本原因) 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据此内容划一下日本的侵略路线图。同学们可以看出日本征服世界的计划非常完整,这就是日本的所谓“大陆政策”。(课件展示动画)个头不高、领土不大的小日本竟然有统治全球的野心,这至今都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警觉,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日本与中国的战争是历史的必然,所以这是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材料2:1890 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谕吉力主“进行东 洋攻略,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2、从材料2 看出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2、1890 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现实原因) 师:朝鲜与中日战争有什么关系呢,请看材料3. 材料3: 1894 年3 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 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 3、材料3“促成中日冲突”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

第八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张娜陈林平玉弟、戚仁良 一、【课标解读】: 课标: 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3-9 讲述近代人们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能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二、【教材简析】: 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应用抗争。本课围绕“侵略”与“反侵略”这两条主线。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叙述了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相继而起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概况, 2.了解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展馆参观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问题分析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通过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用历史语言概括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刻理解落后不就要挨打,闭关则衰、开放则兴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基本概况 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五、【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出示图片和课题 出示丘逢甲的图片和春愁的诗,学生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这首诗写于那一年?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台湾割给了哪个国家? 根据学生回答导入到“甲午中日战争”! 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四个展厅一一参观)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教案

第6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原因;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政策;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失败原因;《马关条约》内容;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过程与方法 通过《马关条约》内容,分析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培养分析、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国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培养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分析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学习日军在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侵略性,激发学生对侵略暴行的愤恨,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 通过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腐败是清朝战败的主要原因,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性,从而增强反腐倡廉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三教学过程 导入:音乐导入; ——提问:亚细亚的孤儿是谁?她是在什么战争后被侵占的? 师:这是一场改变中、日命运的大决战。当时败讯传来,海军出身的思想家严复“中夜起而大哭”。其实,大哭的岂止严复一人,当时所有的中国人,是“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段浸透了无数先辈血与泪的历史。 师:出示材料:日本一些右翼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这种观点符合历史真实情况吗?我们不妨看一段材料,分析一下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师:出示材料 生: 师:日本制定大陆政策反映了日本侵略扩张的野心。为了实现这一政策日本采取了一些列行动。 师:出示图表,日本军费预算的变化反映什么现象? 生: 师:除此之外日本还作了哪些准备?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wanzhengban)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一、说课题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06级历史本科1班的李秋平,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甲午中日战争,我的板书安排如下。 第五节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二、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四、三国干涉还辽 五、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二、说教材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高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三、说重难点 在本节课中我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作为重

点,而把“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程度”作为难点。 四、说学情 众所周知,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但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仍不习惯自主学习,往往对一些新鲜的、有趣儿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将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说教法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主要运用提问法、讲解法和比较法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法,可以增加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通过比较法,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掌握历史事件的本质;通过讲解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历史知识。 六、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也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了解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掌握《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认清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学习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①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③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甲午战争说课稿

初中历史说课稿:《甲午中日战争》 济渎路学校郑云霞 一、说教材: 1、课标要求: 《甲午中日战争》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内容,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月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据此课标要求,本课的重点应该是甲午战争的战役、《马关条约》及其影响。 2、教材地位: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更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制定如下:

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能力培养: (1)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深入探讨《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 (1)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2)认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4、说教材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黄海海战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内容。因为在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沉着应战直至舰沉与全体将士共存亡的英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通过讲述《马关条约》的签订和主要内容,可以揭露日本侵略者的贪婪残暴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所以将其设为重点。 本课难点是《马关条约》的影响。因为学生对其“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引导学生逐条分析。 5、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与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以及邓世昌的事迹。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等。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导学质疑,在演示课件的同时,通过启发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史 料分析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2、通过引导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 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 的影响有正确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2、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抗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

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例证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问题的由来”(教师简介)。“钓鱼岛争端”说明近期中日关系趋于紧张。回顾近代历史,日本发动或参与的侵华战争就有三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日本对华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 (多媒体展示)要求学生总体上掌握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经过和结果。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以及战争名称的由来 (多媒体展示)介绍日本的崛起——通过两幅漫画对比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的变化。改革后的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多媒体展示)日本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由此引导学生探究出“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