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时间取样自然观察实验

实验一 时间取样自然观察实验
实验一 时间取样自然观察实验

实验一时间取样自然观察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1实验目的

运用时间取样自然观察法观察儿童的行为特点

1.2实验要求

找到被试所在的班级,确定被试,了解被试的基本情况,观察被试。二.实验内容与原理

2.1实验内容

主试了解和记录被试基本情况,确定观察的时间段根据固定时间间隔观察儿童的行为并记录,最后整理分析。

2.2实验原理

观察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持久知觉过程。自然观察法是指对儿童不加任何控制,研究者直接到自然的情境或现场中去观察感兴趣的儿童行为。

观察什么和如何观察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任务要求。观察要取得成效要满足下列条件。

(1)观察的目的要明确,即事前要确定观察的项目。

(2)要制定观察计划。要认识一种现象,了解一个人的真实行为,就不能只看一时一事的表现,而要进行系统的观察。如确定一周去幼儿园观

察几次,每次去观察的时间、地点。要观察的时间、地点,要观察的事

件或目标人物,以及每次观察的时间长短等或者涉及观察的时间、事件

的取样问题。

(3)要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这包括是否要现场录音、录像,制定所观察项目的编码手册,以利于现场记录或事后分析之用。通过观察,统计

每种行为发生的频率。

(4)要保证观察的可靠性。观察时最好有两人同时进行,事后可计算观察结果的一致性,以保证其信度。

时间取样法即为观察者仅在设定的时间内以规律性间隔或随机性间隔,观察和记录所选择的行为,并且观察时间的长度、观察的空间以及间隔观察的次数都是事先设定的,为的是确定目标行为具有代表性。某些特定行为经常被事先选定为观察的目标。并且要求测量行为的发生频率。通常有符号系统和类别系统两种方法。其特色为选择性程度较采样记录法高,观察一开始就做推论或解释,运用统一而标准的时间间隔。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3.1实验方法

3.1.1实验对象:幼儿园小班苗苗2班的儿童,其中男孩12个,女孩3个。

3.1.2实验材料:笔、记录纸

3.2实验步骤

3.2.1主试确定要观察的行为维度(利他行为、攻击性行为等),并对这一

行为进行具体化,选取可以观察的、与观察目的相关的事件进行编码,并设

计出行为观察记录表。

观察记录表见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3.2.2 主试来到幼儿园根据班级花名册选择了被试,在正式观察之前,先在被试所处的环境待一段时间,让被试习惯主试的存在。实验过程中,主试之间不要交流,或发出异常声响以及任何吸引被试注意的动作。考虑到隐私问题,下面的儿童姓名用编号表示。

3.2.3 了解和记录被试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出生年月和姓名,为下面的观察做准备。

3.2.4观察一段时间

3.2.5 整理分析观察记录,得出该行为出现的频率。

四.实验记录

五.实验处理

因为实验第一次所以没有进行系统的观察,所以实验没有数据可以处理。六.讨论

1.自然观察法的优劣

观察法较方便易行,所得结果较真实。观察法可以提供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情况,回击了对心理学研究描述性不强的批评。观察法具有较

高的生态效度,避免了实验室实验中实验变量的操纵可能遇到的伦理问

题。

但从观察者方面来看,不仅有生理局限(感官功能的局限)和知识、经验或理论方面的局限,而且也有来自观察仪器认识功能的局限,因为

心理发展的大部分特点无法在观测仪器上显示出来。从被观察者方面来

看,由于被观察者是人,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会使外在的言行和内部

心理活动存在着差距。而观察所获取的经验事实,往往是被观察者外在言行的材料,这势必无法兼顾内部心理活动的探究。

观察法是一门专门技术,一个完善的观察要求研究者必须注意到:明确目的,了解意义;情景自然,客观进行;翔实记录,便于整理;正确理解,由表及里的分析。

2.学前儿童有哪些特点?有无年龄和性别的差异?

学前儿童行为的特点:

1.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较少。

观察中发现性格内向的儿童对于环境刺激较性格外向的儿童更为敏感。

在正式观察前,为使被试习惯主试存在,主试在被试所处环境待一段时间以使被试转移注意力,性格内向的儿童需要时间较长,而性格外向儿童需要时间较短。另外,对于老师的提问和进行游戏,性格外向儿童反应较快,内向儿童表现得有些心不在焉。可能是:性格外向儿童控制注意力的能力强于性格内向儿童,但是同时过于集中的注意力又使得对于非注意力集中方向的周遭刺激的敏感度下降。

2.健忘。被试常常出现重复发生某一特定类型的违纪行为的情况,可能部

分原因就在于健忘。如在幼儿园老师反复强调了不要大声喧哗后,被试仍旧出现了此类违纪行为,而且在男女、性格内向与否水平上无差异。

3.自我中心主义。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仅从自己的角度去表征世界,不认

识别人具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并相信任何人的观点、想法和情绪体验都是和自己一样的。本次实验中,当儿童发生违纪行为时,被试并不能感受到幼儿园老师的情绪体验,只有当老师主动说出真实感受(例如“你们太调皮了,老师很生气”)时,被试才能认识到并加以改正。

考虑到所有被试皆为同一年级幼儿,年龄差别很小,如要分析违纪行为频次在不同年龄的差异,需要其他年级的被试数据方可。但是各个主试观察记录的行为定义不同,所以本次实验只能局限这5名被试的数据,因此无法判定年龄的差异。

3.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适用范围。

观察的行进路线总是从观察者到被观察者。观察者总是主动的,而被观察者是被动的。观察是由观察者的感知觉、注意力、解释力三部分组成。有时对同一现象,不同的观察者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观察结论,这主要是各人的认识、经验、理论、背景知识、思维方式不同所造成的。

因而,观察法运用得好坏主要取决于观察者自身的科研素质。观察法要求观察者既要具备有关目标行为的足够知识,不抱任何偏见,保证收集资料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又要具有准确的推论能力,对观察结果作出合理的、科学的解释。一般来说,实施观察法要求具备以下几点:1.具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2.具有说明行为现象类型的指标体系3.具有具体、合适的观察方法4.具有明确的观察对象5.具有一定的观察地点6.具有确定的观察时间7.具有简明的观察记录表和合适的观察工具8.具有一定的处理和分析材料的方法

时间取样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应用较广,它适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和外显的宜于观测的行为,如儿童遵守纪律情况、儿童分享行为、儿童依赖行为、师生交往活动类型等。儿童不常出现的行为、不易观测的内在行为不适用此法,如儿童的同情心、成功、失败等。时间取样法的具

体实施要求事先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如确定所要观察的行为;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时间;确定观察时间的长度、间隔;规定观察行为类型和操作定义;制定观察记录表格等。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观察者的主观偏见,使观察到的行为具有客观性。另外,时间取样法可以收集到关于行为频率的资料,供定量分析之用。

时间取样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范围只限于出现频率高的外显行为和事件;只能获取行为的频率资料,不能保留行为的具体内容;观察内容较零碎,难以从整体上揭示行为的因果关系。

七.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是我们第一次实验,由于没有经验加上去的时间比较短,我们并没有进行专业的行为观察,只是大致的认识了被试。我们分到的是小班,所以儿童都很小。我设计的表格本来有询问他们的家庭情况,一边研究生长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但大部份儿童并不清楚自己父母的职业。本次实验我只是大概的接触了被试,具体实验可能要等到下次的试验。

研究方法之观察法

课程概述 了解教育观察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教育观察法的优缺点 了解观察法的类型掌握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式教育观察研究的一般步骤观察是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观”是看,“察”是分析研究。强调“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 日常观察是对自然存在的现象的随机的、自发的感知,无一定目的和计划,也不要求严格的记录。 优缺点:信息丰富但是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和零碎性,不能系统的说明问题。 一、教育观察法概述 1. 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法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直接性 (2)情感性 (3)重复性教育观察法与日常观察法的区别教育观察法虽然也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即以日常观察为基础,但它 (1)不是自发的、偶然性的活动,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2)观察对象与方法不是随意的、自发的,而是经过选择与策划的; (3)是需要作严格详细的观察记录的。 因此,教育观察法是日常观察法的高级形式。 1 、缺乏控制观察法的行为发生在天然环境里,在天然环境中,观察研究者往往对可能影响资料的外部变量难以控制。 2、难以用数量表示观察研究中的测量一般采取非数量表示的知觉形式,而不采用调查研究和实验法中常用的定量测量法。 3、样本数小调查研究法可以选择较大的样本,而观察研究很难选择很大的样本。研究结果容易带有片面性和偶然性 例子:孔子和颜回的故事 4、需获准进入 5、研究敏感性问题缺乏匿名性 2. 教育观察法的类型 (1)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观察研究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变革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如实地观察法,这种观察法称为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观察研究是在控制情形下进行,如实验室观察研究法,这种观察法称为控制观察法。 例: 研究中的反应性(实验观察法)罗森塔尔效应:实验人员的期望会影响实验的效果。霍桑效应:被试因知道自己参加实验而引起的积极性提高。约翰. 亨利效应:对比组师生对实验组实验措施的暗中模仿或“较劲” 。生成效应:由于教育实验过程较长被试身心成熟产生的效应。 (2)直接观察法与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直接通过感官考察研究的方法。间接观察法:人的感官通过仪器观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3)结构性观察法与非结构性观察法结构性观察法: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以及有系统的一种可控制性观察。 非结构性观察法:大多没有周密的观察计划和观察提纲,观察目的也只限于对观察

通信原理实验四 实验报告 抽样定理与PAM系统实训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四抽样定理与PAM系统实训 一、实验目的 1.熟通过对模拟信号抽样的实验,加深对抽样定理的理解; 2.通过PAM调制实验,使学生能加深理解脉冲幅度调制的特点; 3.通过对电路组成、波形和所测数据的分析,了解PAM调制方式的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 1.取样(抽样、采样) (1)取样 取样是把时间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时间离散信号的过程。 (2)抽样定理 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 内的时间连续信号m(t),如果以≦1/2f H每秒的间隔对它进行等间隔抽样,则m(t)将被所得到的抽 样值完全确定。 (3)取样分类 ①理想取样、自然取样、平顶取样; ②低通取样和带通取样。 2.脉冲振幅调制电路原理(PAM) (1)脉冲幅度调制系统 系统由输入电路、高速电子开关电路、脉冲发生电路、解调滤波电路、功放输出电路等五部分组成。 图 1 脉冲振幅调制电路原理框图 (2)取样电路 取样电路是用4066模拟门电路实现。当取样脉冲为高电位时,

取出信号样值;当取样脉冲为低电位,输出电压为0。 图 2 抽样电路 图 3 低通滤波电路 三、实验步骤 1.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2KHz(2V)模拟信号送入SP301,记fs; 2.555电路模块输出抽样脉冲,送入SP304,连接SP304和SP302,记fc; 3.分别观察fc>>2fs,fc=2fs,fc<2fs各点波形; 4.连接SP204 与SP301、SP303H 与SP306、SP305 与TP207,把扬声 器J204开关置到1、2 位置,触发SW201 开关,变化SP302 的输入 时钟信号频率,听辨音乐信号的质量. 四、实验内容及现象 1.测量点波形 图 4 TP301 模拟信号输入 图 5 TP302 抽样时钟波形(555稍有失真) fc=38.8kHz ①fc>>2fs,使fs=5KHz: 图 6 TP303 抽样信号输出1 图7 TP304 模拟信号还原输出1 ②fc=2fs,使fs=20KHz: 图8 TP303 抽样信号输出2 图9 TP304 模拟信号还原输出2 ③fc<2fs,使fs=25KHz: 图10 TP303 抽样信号输出3 图11 TP304 模拟信号还原输出3 2.电路Multisim仿真 图12 PAM调制解调仿真电路 图13 模拟信号输入 图14 抽样脉冲波形 图15 PAM信号 图16 低通滤波器特性 图17 还原波形 更多学习资料请见我的个人主页: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时间取样观察法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 时间取样观察法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 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 “时间取样观察法”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时间取样观察法 取样观察法的一种。 与“事件取样观察法”相对。 在预定的时间对情境中被试的各种现象反应进行全面的观察。 常用于研究被试言语或行为发生、发展过程的规律。20世纪20年代提出。 该方法要求观察者对自然环境中自然发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并事先确定观察的维度,然后据此维度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观察被试的某一特定行为或发生的事情,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到事先拟定的编码记录表上。 可以研究:(1)被试某一特定行为是否出现或发生;(2)该行为出现或发生的频率;(3)该行为出现或发生的持续时间。 使用时应注意:(1)给有关概念下操作定义,如要观察的行为等;(2)明确观察目的,然后根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的被试量、观察的次数与时间间隔;(3)事先拟好记录表,便于观察时使用。 其有别于一般观察法的优点:(1)观察目的明确,使观

察者能对观察内容及过程进行更加有效的控制;(2)能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观察众多的被试,观察者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观察数据,同时也易于获得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3)省时省力,又能有效地保证观察记录的精确性与客观性;(4)能提供量化数据,有助于统计分析。 其局限性在于:(1)只适用于研究那些出现或发生频率较高的行为(每15分钟至少发生一次的行为);(2)不能用于研究内隐行为,只能研究易被观察到的外显行为;(3)不能像一般叙述观察法那样提供有关被试的全面详尽的资料。

时间取样观察法在幼儿园中的运用

案倒一: 某幼儿园刘老师想要了解自己班级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发生的频率,但如果对发生在所有幼儿身上的亲社会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时间和精力都是不允许的。为此刘老师很苦恼。 案倒二: 某幼儿园王老师同样想要了解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她计划准备从上午9:50到11:00之间,从自己班级中抽取15名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记录幼儿亲社会行为及其频率。 一共观察的时间是90分钟,王老师将这90分钟平均分配在15名幼儿身上,即每名幼儿观察6分钟,在一星期内反复这个过程三次。观察结束后,每个幼儿有三次,每次6分钟的行为记录。 以上案例是两位教师在班级中进行科研活动的反映,两位教师都希望观察记录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情况,案例一中的刘老师遇到的情况在很多幼儿园中也都可能遇到。一个人对全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和记录是不现实的。案例二中的王老师,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难题,选择了班级内l5个孩子进行观察,并在特定的时间段进行记录,并进行多次反复和验证,是很有效的一个教育科研方法。 、 案例二中王老师所采用的方法在幼儿教育科研方法中是很有效的一个,即时间取样观察法。即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的次数和频率的一种观察方法。 本文以王老师的时间取样为例,探讨在幼儿园教育教科研工作中如何科学使用时间取样,有效的记录观察幼儿的行为。 一、确定观察的目标行为和操作性定义 (一)观察的目标行为 个人的行为尤其是幼儿园孩子的行为复杂多样,幼儿数量多,且每个时间段该行为都可能发生,观察全部幼儿在所有时间段发生的亲社会行为显然是不现实的,在运用时间取样观察法中,观察者只能对他所关心的行为感兴趣,所以在进行观察之前,必须确定所观察的目标行为,在确定时观察者可以将一些较大的行为单元分成许多小的组成部分。 ; 例如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大的行为单元,如果教师对这方面行为感兴趣,就需要区别各种活动的组成行为,在确定的时间段上午9:30到ll:00(自由活动和游戏活动)内,根据预观察将亲社会行为分为合作、分享、谦让、帮助和同情五大类别,这些类别就是王老师观察的目标行为。 (二)操作性定义的确定 确定操作性定义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观察、记录和重复验证。操作性定义就是把必须观察或测定的行为,给予详尽的说明和规定,确定这一行为或现象测量与观察记录的客观标准,即观测指标。这种操作性定义在由许多观察者同时从事同一观察计划时显得尤为重要。 操作性定义的确定要与定义明确区分。定义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在任何情境中都是适用的,而操作性定义只适合在所观察的范围内。

matlab验证时域采样定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采样定理 实验时间: 201211日年12月 指导老师:应娜 学院:计算机学院 级:班 学号: 姓名: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MATLAB验证低通抽样定理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抽样定理的工作原理。 2、通过MATLAB编程实现对抽样定理的验证,加深抽样定理的理解。同时训练应用计算机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MATLAB软件,学习应用MATLAB软件的仿真技术。它主要侧重于某些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一些关键命令的掌握,理解,分析等。 4、计算在临界采样、过采样、欠采样三种不同条件下恢复信号的误差,并由此总结采样频率对信号恢复产生误差的影响,从而验证时域采样定理。 三、实验步骤 1、画出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波形及其幅频特性曲线,信号为 f(x)=sin(2*pi*80*t)+ cos(2*pi*30*t); 2、对信号进行采样,得到采样序列,画出采样频率分别为80Hz,110 Hz,140 Hz时的采样序列波形; 3、对不同采样频率下的采样序列进行频谱分析,绘制其幅频曲线,对比各频率下采样序列和的幅频曲线有无差别。 4、对信号进行谱分析,观察与3中结果有无差别。 5、由采样序列恢复出连续时间信号,画出其时域波形,对比与原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波形。 四、数据分析 (1)部分程序分析: f=[fs0*k2/m2,fs0*k1/m1]; %设置原信号的频率数组 axis([min(t),max(t),min(fx1),max(fx1)]) %画原信号幅度频谱 f1=[fs*k2/m2,fs*k1/m1]; %设置采样信号的频率数组 fz=eval(fy); %获取采样序列 FZ=fz*exp(-j*[1:length(fz)]'*w); %采样信号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TMN=ones(length(n),1)*t-n'*T*ones(1,length(t)); 由采样信号恢复原信号fh=fz*sinc(fs*TMN); %. (2)原信号的波形与幅度频谱:

实验一 时间取样自然观察实验

实验一时间取样自然观察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1实验目的 运用时间取样自然观察法观察儿童的行为特点 1.2实验要求 找到被试所在的班级,确定被试,了解被试的基本情况,观察被试。二.实验内容与原理 2.1实验内容 主试了解和记录被试基本情况,确定观察的时间段根据固定时间间隔观察儿童的行为并记录,最后整理分析。 2.2实验原理 观察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持久知觉过程。自然观察法是指对儿童不加任何控制,研究者直接到自然的情境或现场中去观察感兴趣的儿童行为。 观察什么和如何观察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任务要求。观察要取得成效要满足下列条件。 (1)观察的目的要明确,即事前要确定观察的项目。 (2)要制定观察计划。要认识一种现象,了解一个人的真实行为,就不能只看一时一事的表现,而要进行系统的观察。如确定一周去幼儿园观 察几次,每次去观察的时间、地点。要观察的时间、地点,要观察的事 件或目标人物,以及每次观察的时间长短等或者涉及观察的时间、事件 的取样问题。 (3)要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这包括是否要现场录音、录像,制定所观察项目的编码手册,以利于现场记录或事后分析之用。通过观察,统计 每种行为发生的频率。 (4)要保证观察的可靠性。观察时最好有两人同时进行,事后可计算观察结果的一致性,以保证其信度。 时间取样法即为观察者仅在设定的时间内以规律性间隔或随机性间隔,观察和记录所选择的行为,并且观察时间的长度、观察的空间以及间隔观察的次数都是事先设定的,为的是确定目标行为具有代表性。某些特定行为经常被事先选定为观察的目标。并且要求测量行为的发生频率。通常有符号系统和类别系统两种方法。其特色为选择性程度较采样记录法高,观察一开始就做推论或解释,运用统一而标准的时间间隔。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3.1实验方法 3.1.1实验对象:幼儿园小班苗苗2班的儿童,其中男孩12个,女孩3个。 3.1.2实验材料:笔、记录纸 3.2实验步骤 3.2.1主试确定要观察的行为维度(利他行为、攻击性行为等),并对这一 行为进行具体化,选取可以观察的、与观察目的相关的事件进行编码,并设

通信原理抽样定理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1 抽样定理及其应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模拟信号抽样的实验,加深对抽样定理的理解; 2.通过PAM 调制实验,使学生能加深理解脉冲幅度调制的特点; 3.学习PAM 调制硬件实现电路,掌握调整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PAM 脉冲调幅模块,位号:H (实物图片如下) 2.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 (实物图片见第3页) 3.20M 双踪示波器1台 4.频率计1台 5.小平口螺丝刀1只 6.信号连接线3根 三、实验原理 抽样定理告诉我们:如果对某一带宽有限的时间连续信号(模拟信号)进行抽样,且抽 样速率达到一定数值时,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能准确地还原原信号。这就是说,若要传输模拟信号,不一定要传输模拟信号本身,可以只传输按抽样定理得到的抽样值。 PAM 实验原理:它采用模拟开关CD4066实现脉冲幅度调制。抽样脉冲序列为高电平时, 模拟开关导通,有调制信号输出;抽样脉冲序列为低电平,模拟开关断开, 无信号输出 图1-2 PAM 信道仿真电路示意图 32W01 C1 C2 32P03 R2 32TP0

四、可调元件及测量点的作用 32P01:模拟信号输入连接铆孔。 32P02:抽样脉冲信号输入连接铆孔。 32TP01:输出的抽样后信号测试点。 32P03:经仿真信道传输后信号的输出连接铆孔。 32W01:仿真信道的特性调节电位器。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插入有关实验模块: 在关闭系统电源的条件下,将“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PAM脉冲幅度调制模块”,插到底板“G、H”号的位置插座上(具体位置可见底板右下角的“实验模块位置分布表”)。注意模块插头与底板插座的防呆口一致,模块位号与底板位号的一致。 2.信号线连接: 用专用铆孔导线将P03、32P01;P09、32P02;32P03、P14连接(注意连接铆孔的箭头指向,将输出铆孔连接输入铆孔)。 3.加电: 打开系统电源开关,底板的电源指示灯正常显示。若电源指示灯显示不正常,请立即关闭电源,查找异常原因。

PAM实验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课名称通信原理实验实验内容 PAM编译码器系统成绩 班级、专业 09级通信工程一班姓名兰慧敏学号 0938033 组别 实验日期 2011 年11月 23日实验时间 18:30—21:30 指导教师雷老师合作者吴迪

的低通滤波器;当K702设置在NF 位置时(右端),信号不经过抗混迭滤波器直接送到抽样电路,其目的是为了观测混迭现象。 设置在交换模块内的跳线开关KQ02为抽样脉冲选择开关:设置在H 位置为平顶抽样(左端),平顶抽样是通过采样保持电容来实现的,且τ=Ts ;设置在NH 为自然抽样(右端),为便于恢复出的信号观测,此抽样脉冲略宽,只是近似自然抽样。平顶抽样有利于解调后提高输出信号的电平,但却会引入信号频谱失真 2 /) 2/(ωτωτSin , τ为抽样脉冲宽度。通常在实际设备里,收端必须采用频率响应为) 2/(2 /ωτωτSin 的滤波器来进行频谱校准,抵消 失真。这种频谱失真称为孔径失真。 该电路模块各测试点安排如下: 1、 TP701:输入模拟信号 2、 TP702:经滤波器输出的模拟信号 3、 TP703:抽样序列 TP704:恢复模拟信号 四、实验内容 准备工作:将交换模块内的抽样时钟模式开关KQ02设置在NH 位置(右端),将测试信号选择开关KQ01设置在外部测试信号输入2_3位置(右端)。 1. 近似自然抽样脉冲序列测量 (1) 首先将输入信号选择开关K701设置在T (测试状态)位置,将低通滤波器选择开关K702设置在F (滤波位置),为便于观测,调整函数信号发生器正弦波输出频率为200~1000Hz 、输出电平为2Vp-p 的测试信号送入信号测试端口J005和J006(地)。 (2)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正弦波输入信号(J005)和抽样脉冲序列信号(TP703),观测时以TP703做同步。 调整示波器同步电平和微调调整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使抽样序列与输入测试信号基本同步。测量抽样脉冲序列信号与正弦波输入信号的对应关系。 2. 重建信号观测 TP704为重建信号输出测试点。保持测试信号不变,用示波器同时观测重建信号输出测试点和正弦波输入信

观察法

观察法 定义:研究人员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在自然状态或是人工控制状态下,对客观事物、研究人群活动及互动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已获得第一手事实资料的一种科研资料方法。 是观察者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科学仪器,客观、条理地观察处于自然下的社会现象的一种收集非语言行为资料的调查方法。 特点 客观性、直观性、规划性、条理性、敏锐性、目的性 优点:应用范围广、方便、可运用于各个领域课题的研究中。能够获得更深入、真实资料缺点:受到一定限制,有些现象和行为是不能通过观察法得到资料的,如患者的经济和隐私等问题,存在霍桑效应,受到观察者主管因素的影响。观察法需要长时间进行,因此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较高。伦理问题比较突出。 观察分类 按照观察中研究者所处的位置或所采用的角色,我们可以将观察分为局外观察和参与观察;根据观察方式的结构程度,我们也可以将观察分为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1非参与和完全参与观察和准参与观察 非参与观察也叫,所谓局外观察,是指观察者处在观察对象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观察对象产生影响。形象地说,局外观察就是“冷眼旁观”或“坐山观虎斗”。最理想的局外观察是观察者隐蔽起来观察,使被观察者一点也意识不到有研究者在场正观察他们。比如,我们想了解护士在病房沟通的方式,于是带着这种研究目的病房护士长呢,认真记录护士到病房沟通的情况,就是一种局外观察。 还有一个准参与观察,是观察者参与群体或组织的活动中,观察者不隐瞒自己的身份进行观察的方法, 完全参与观察,就是研究者深入到观察对象的活动情境之中,在实际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过程中进行观察。而被观察着不知真面目的观察法比如,护士一边在上健康教育的讲座,一边带着研究目的去观察病人课堂上的学习行为,课后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就是一种参与观察。 2.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所谓结构观察,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结构观察通常采用局外观察的方式进行,其观察内容是事先设计好的,是固定的。结构观察目前还不是很多,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时要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方法。 所谓无结构观察,研究者加入所要研究的团体中实地观察,但不做有计划地控制,也不用运用任何工具,比如观察记录表格,完全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观察。此方法简单易行,只要确定了观察研究的目的和对象就行,无结构观察一般采用参与观察的方式进行,所得的资料只能进行定性分析。 准结构观察:依照观察研究目的、要求以及比较详细的观察提纲进行观察调查的方法,但是观察提纲不是完全结构性内容包括: 确定被观察的对象,确定观察目的,确定观察的有关具体措施,确定观察世间、地点、条件 完全结构性的观察方法:依照事先周详计划及统一的观察内容、要求,采用统一

频谱分析与采样定理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实验一:频谱分析与采样定理 班级:10051041 姓名: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模拟信号经理想采样后的频谱变化关系。 2.验证采样定理,观察欠采样时产生的频谱混叠现象 3.加深对DFT算法原理和基本性质的理解 4.熟悉FFT算法原理和FFT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根据采样定理,对给定信号确定采样频率,观察信号的频谱 奈奎斯特抽样定律:为了避免发生混叠现象,能从抽样信号无失真的恢复出原信号,抽样频率必须大于或等于信号频谱最高频率的2倍。 三、实验内容 在给定信号为: 1.x(t)=cos(100*π*at) 2.x(t)=exp(-at) 3.x(t)=exp(-at)cos(100*π*at) 其中a为实验者的学号,记录上述各信号的频谱,表明采样条件,分析比较上述信号频谱的区别。 四、实验步骤 1.复习采样理论、DFT的定义、性质和用DFT作谱分析的有关内容。 2.复习FFT算法原理和基本思想。 3.确定实验给定信号的采样频率,编制对采样后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的程序五、实验设备 计算机、Matlab软件 六、实验程序和结果 1、学号为57,原信号频率为2850Hz,根据抽样定理,取采样频率大于2倍的原最大频率,即大于5700Hz,采样间隔小于0.00018s,取T=0.0002s进行抽样,程序为: %实验一:频谱分析与采样定理 %褚耀欣 T=0.00001; %采样间隔T=0.00001 F=1/T; %采样频率为F=1/T L=0.001 %记录长度L=0.001 N=L/T; t=0:T:L; a=57; f1=0:F/N:F; f2=-F/2:F/N:F/2; %%%%%%%%%%%%%%%%%%%%%%%%%

什么是时间取样

什么是时间取样?什么是事件取样?根据帕顿的观点,游戏有几种类型?如何据此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 时间取样也叫时间频次,是指观察者从全部时间中抽取相对较短的一个时间段,观察儿童在这一时间段中某一事先确定好的特定行为是否发生。 事件抽样首先要确定想观察那些具体事件,并在观察情境中等待这些事件的出现。 美国的帕顿按照幼儿游戏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水平,将幼儿游戏行为归纳为6种类型: 独自游戏,幼儿自己一个人玩玩具;兴趣全部集中在自己的活动上,不在意周围其他伙伴的活动。 平行游戏,幼儿单独做游戏。由于玩的玩具材料与其他人相类似,因此看起来好像是在一起玩,其实幼儿是在同伴旁边玩。 联合游戏,幼儿与同伴一起游戏。他们谈论共同的话题,活动中偶尔有借东西的,出现相互追随模仿的行为,但没能围绕具体目标进行组织,每个幼儿仍是依个人的愿望游戏,是凑在一起玩。 协作游戏,幼儿形成小组做游戏。游戏中有分工和协作,有共同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方法。小组通常由一两个领头的孩子组织指挥。一般地,这几种行为类型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变化。除此以外,幼儿游戏中,还有两类与社会参与性有关的行为。 无所事事,幼儿不是在玩、在游戏,而是在东游西逛,玩弄自己的身体,或是从椅子上爬上、爬下,再就是注视着某些突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或是发呆。 旁观,幼儿(几乎在整个游戏时间)关注着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偶尔也搭几句话或是提些问题,但始终不加入到游戏中去。 根据帕顿的研究,处于大班年龄阶段的儿童是合作行为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此,我们把联合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的媒介。 在现代社会中,交往和合作能力已经成为每个人最重要的素养:学习成功,事业成功,工作出色都离不开交往和合作。因此在幼儿园应大力加强幼儿同伴之间的协作能力,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的: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因此我们设计开展了大班的联合游戏活动,通过联合游戏进行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幼儿交往的需求,为幼儿提供充分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 所谓联合,一是打破班级界限的幼儿间联合。我们把整个大班组看成是一个整体,统筹安排活动。每个教室就是一个区域,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区域活动,根据不同的区域,到相应的教室活动。二是教师指导的一种联合。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具体的区域,这样更有利于对每一个区域进行更为深入的指导。那么怎样开展大班联合游戏?我们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科学安排合理设置游戏区域 联合游戏是为了给幼儿的社会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创设一个类似兄弟姐

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

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 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的一般定义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对被试言语与行为的观察、记录来判断其心理特点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分为,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与实验室实验法。而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观察法就是这样被定义的,即对学前儿童的行为进行仔细的观瞧,尽可能客观地捕捉她们心理表现的研究方法,同样也被分为两类:一就是在实验环境中观察的实验观察法;二就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的自然观察法。 在学前儿童心理学中,观察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运用合适的观察记录方法也至关重要。学前教育观察研究的种类分为描述记叙法、取样观察法、等级评定法、间接观察法四种,四种不同的研究种类又有各自不同的记录方法。 一、描述记叙法这种观察方法运用最多,所获资料可长久保留而不失其价值,通常就是现场实况详录。根据分类有日记描述法、系统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持续记录法。 1、日记描述法就是研究儿童行为的一种古老的方法,研究者要在较长的时间里,对同一个或同一组儿童的行为追踪观察,持续地记录变化,记录其新的发展与新的行为。它方便易行,把儿童的发展置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能了解儿童法发展的确切次序与行为的连续性。但就是日记描述法往往用于对个别(或少数)对象的日常观察,故只能说明少数儿童的特点与情况,缺乏代表性,难于做出有意义的概括。 2、系统记录法就是指对儿童的行为进行有几计划有组织的观察记录方法。 3、轶事记录法着重记录观察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料与信息,一般就是观察对象的典型行为或异常行为。轶事记录法也可以没有主题,如记录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轶事记录法简单方便,记录时要求准确如实地反映情况,不加入主观解释或者把主观判断与解释与客观事实分开来。 4、持续记录法就是指在特定观察时段用笔记录目标个体的所有行为或全部个体的特定行为,或者用录音机、摄像机等连续录下被观察对象的行为过程。一般在持续时间内记录单个观察变量比较容易,例如记录一个幼儿在玩某个玩具的时间段内的行为。如果观察变量不同时发生,观察者可以记录刚入托的幼儿在哭与不哭的时间段内的行为表现。 二、取样观察法这种观察方法可以分为事件取样法与时间取样法两类记录方式 1、事件取样法就是指观察前选定所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观察中只注意观察这些选定的行为或事件。记录预先选定的某特定类别事件的发生。持续进行直至某时限(如二小时)选定的某类行为事件。现场判定与记录某事件的发生。只在事件出现时记录。

system_view抽样定理、PCM实验报告

信息学院 现代交换实验报告 姓名:王磊 学号: 2012080331140 专业:通信工程 2015年6月30日

实验一:抽样定理仿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ystemview 软件的使用 2、熟练使用软件的图符库,能够构建简单系统 二、实验内容 1、熟悉软件的工作界面; 2、用Systemview 软件建立仿真电路 3、进行参数设置 4、观测过程中各关键点波形 5、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三、实验原理 所谓抽样。就是对时间连续的信号隔一定的时间间隔T抽取一个瞬时幅度值(样值),抽样是由抽样门完成的。 在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内的时间连续信号f(t),如果以小于等于1/(2 f h)的时间间隔对它进行抽样,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能完全恢复原信号。或者说,如果一个连续信号f(t)的频谱中最高频率不超过f h,这种信号必定是个周期性的信号,当抽样频率f S≥2 f h 时,抽样后的信号就包含原连续信号的全部信息,而不会有信息丢失,当需要时,可以根据这些抽样信号的样本来还原原来的连续信号。根据这一特性,可以完成信号的模-数转换和数-模转换过程。 四、实验结果

结果没有还原。

结果还原。 参数: 1.幅度 2.频率 3.相位 功能: 产生一个正弦波:y(t)=Asin(2PIfct+*) 参数: 1.幅度 2.频率(HZ) 3.脉冲宽度(秒) 4.偏置 5.相位 功能: 产生具有设定幅度和频率的周期性脉冲串,脉宽由设置决定。 y(t)=+-A*PT(t)+Bias 有方波选项。 实时显示 Real Time 功能: 能在系统仿真运行同时,实时地在系统窗口显示接收到的波形。 加法器 Adder 参数: 1.寄存器大小N 2.分数大小F 3.指数大小K 4.输出类型T 5.整型数转换选择 功能: 将输入的一个或多个值求和,并给出适当的标志。 结论:由此证明了证明了抽样定理的正确性,抽样信号在fs>=2fh时可以还原,抽样频率越 高效果越好。

通信原理抽样定理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1 抽样定理及其应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模拟信号抽样的实验,加深对抽样定理的理解; 2.通过PAM调制实验,使学生能加深理解脉冲幅度调制的特点; 3.学习PAM调制硬件实现电路,掌握调整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PAM脉冲调幅模块,位号:H(实物图片如下) 2.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实物图片见第3页) 3.20M双踪示波器1台 4.频率计1台 5.小平口螺丝刀1只 6.信号连接线3根 三、实验原理 抽样定理告诉我们:如果对某一带宽有限的时间连续信号(模拟信号)进行抽样,且抽样速率达到一定数值时,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能准确地还原原信号。这就是说,若要传输模拟信号,不一定要传输模拟信号本身,可以只传输按抽样定理得到的抽样值。 PAM实验原理:它采用模拟开关CD4066实现脉冲幅度调制。抽样脉冲序列为高电平时,模拟开关导通,有调制信号输出;抽样脉冲序列为低电平,模拟开关断开,无 信号输出 图1-2 PAM信道仿真电路示意图

四、可调元件及测量点的作用 32P01:模拟信号输入连接铆孔。 32P02:抽样脉冲信号输入连接铆孔。 32TP01:输出的抽样后信号测试点。 32P03:经仿真信道传输后信号的输出连接铆孔。 32W01:仿真信道的特性调节电位器。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插入有关实验模块: 在关闭系统电源的条件下,将“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PAM脉冲幅度调制模块”,插到底板“G、H”号的位置插座上(具体位置可见底板右下角的“实验模块位置分布表”)。注意模块插头与底板插座的防呆口一致,模块位号与底板位号的一致。 2.信号线连接: 用专用铆孔导线将P03、32P01;P09、32P02;32P03、P14连接(注意连接铆孔的箭头指向,将输出铆孔连接输入铆孔)。 3.加电: 打开系统电源开关,底板的电源指示灯正常显示。若电源指示灯显示不正常,请立即关闭电源,查找异常原因。 4.输入模拟信号观察: 将DDS信号源产生的正弦波(通常频率为2KHZ)送入抽样模块的32P01点,用示波器在32P01处观察,调节电位器W01,使该点正弦信号幅度约2V(峰一峰值)。5.取样脉冲观察: 当DDS信号源处于《PDM波1》状态,旋转SS01可改变取样脉冲的频率。示波器接在32P02上,可观察取样脉冲波形。 6.取样信号观察: 示波器接在32TP01上,可观察PAM取样信号,示波器接在32P03上,调节“PAM脉冲幅度调制”上的32W01可改变PAM信号传输信道的特性,PAM取样信号波形会发生改变。 7.取样恢复信号观察: PAM解调用的低通滤波器电路(接收端滤波放大模块,信号从P14输入)设有两组参数,其截止频率分别为2.6KHZ、5KHZ。调节不同的输入信号频率和不同的抽样时钟频率,用示波器观测各点波形,验证抽样定理,并做详细记录、绘图。(注意,

教育研究方法--观察法

教育研究方法——观察法 一、什么是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方法。 二、观察法的作用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实验实际是一种被控制的观察,调查法是一种间接的观察,问卷法也需要凭借观察的第一手资料综合分析。观察法在教育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是产生理论假设的手段。 三、观察法的种类 (一)描述观察法:包括日记描述法、系列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持续记录法; (二)取样观察法:包括时间取样观察法、事件取样观察法; (三)等级评定法:包括数字量表法、图示量表法、累记评定法; (四)间接观察法:包括谈话法、对偶故事法、两难故事法、创设情景法。 四、经典范例 皮亚杰在对儿童进行液体守恒实验的同时,加上观察、谈话,他在儿童面前呈现两个相同的玻璃瓶,放上相同量的水,把一瓶水倒在高一点、窄一点的瓶子里,把另一瓶水倒在矮一点、粗一点的瓶子里,问这两瓶水一不一样多。三岁的小朋友说不一样多。问为什么,小朋

友回答说,这瓶水高,那瓶水矮。六岁的小朋友说一样多,“这瓶水高,可是窄一点,那瓶水矮,可是粗一点”。从上看出六岁小朋友可以从二维角度看问题,具有补偿性。观察可以了解儿童是怎样思维的,由此可以分析六岁儿童思维开始具有守恒性,即事物外表发生变化,事物本身不发生变化。 五、方法应用 小学英语课题研究有许多需要用观察法来进行研究,通过观察收集资料。加强课题研究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如小学英语进行课堂分组教学,实施因材施教,在进行分组教学的原则中需要对小学生英语学习进行有目的的长期观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观察了解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那些孩子的语言能力强,那些孩子语言能力差;那些孩子接受能力强,那些孩子接受能力差。或观察某一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积极参与就可以知道他对英语活动的兴趣如何;通过观察他的英语课文朗读和用英语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的英语口语进步情况。 六、实施步骤 观察研究要注意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并要求不施加任何压力,使观察始终保持客观、公正。观察的步骤有: (一)计划。制定观察计划,明确观察的目的、对象、范围,使观察能围绕计划进行。 (二)过程。由于观察是在复杂的教学现象中进行,要注意选择好自己的观察对象,将所观察到的有关事实数据及时记录,必要时采

通信原理实验(软件)实验六:低通型采样定理实验报告

西安邮电大学 《通信原理》软件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低通型采样定理 院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工1009 学生姓名:梁镇彬 学号:03101292 02 (班内序号) 指导教师:张明远 报告日期:2012年10月12日

●实验目的: 1、掌握低通型采样定理; 2、掌握理想采样、自然采样和瞬时采样的特点; 3*、掌握混叠失真和孔径失真。 ●知识要点: 1、低通型采样定理; 2、理想采样及其特点; 3、自然采样及其特点; 4、瞬时采样及其特点; 5*、混叠失真及孔径失真。 ●仿真要求: ● 建议时间参数:No. of Samples =4096;Sample Rate = 20000Hz 1、记录理想采样时信源、样值序列和恢复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信源为截止频率200Hz的低通型信号; δ,偏移量为0.05); 其中图符0为信号源(单位冲激信号即()t

图符1为截止频率200Hz,极点个数为6的模拟低通滤波器; 图符2为采样器,采样频率2000Hz; 图符3为保持电路,Hold Value = Zero,Gain = 1; 图符4为截止频率250Hz,极点个数为5的模拟低通滤波器; 频谱选择|FFT|; 理想采样时: 信源的波形与频谱: 样值序列的波形与频谱:

恢复信号的波形与频谱: 2*、自行调整参数,观测并记录混叠失真; 3、记录自然采样时样值序列和恢复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用于采样的矩形脉冲序列幅度1V,频率2000Hz; 脉宽0.00025s(占空比50%);

自然采样: 样值序列的波形与频谱: 恢复信号的波形与频谱:

基于SYSTEMVIEW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 题目:基于SYSTEMVIEW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班级: 2011211126 专业:信息工程 姓名: 序号: 27

成绩: 实验一:验证抽样定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抽样定理 2. 通过时域频域波形分析系统性能 二、实验原理 低通滤波器频率与m(t)相同 三、实验步骤 1. 要求三个基带信号相加后抽样,然后通过低通滤波器恢复出原信号。 2. 连接各模块完成系统,同时在必要输出端设置观察窗。

3. 设置各模块参数。 三个基带信号的频率从上到下分别设置为11hz、20hz、29hz。 抽样信号频率设置为40hz、120hz、250hz。 将低通滤波器频率设置为30hz,则将恢复第三个信号 进行系统定时设置,起始时间设为0,终止时间设为1s.抽样率设为1khz。3.观察基带信号、抽样后的信号、最终恢复的信号波形 四、实验结果 下边所示三个图分别为抽样频率是120hz(刚好等于两倍信号频率),250hz (>120hz),40hz(<120hz时输入与输出信号的波形图。 等于50HZ时

等于120HZ时 等于250HZ时 五、实验讨论 由上图可知,当抽样信号频率大于等于两倍输入信号的频率时,所得到的输出信号波形无失真。当抽样信号频率小与两倍输入信号的频率时,输出波形有较大失真。这恰能验证了抽样定理,达到了实验的目的。 六、实验建议、意见 通过这次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抽样定理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学习了system view软件的一些用法,了解了软件的一些基本的功能。对于抽样定理,

我加深的认识是,在实验中通过设置采样频率和低通滤波器的频率这,将理论知识用到了实际去,并且也理解了抽样定理的原理。

maab验证时域采样定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采样定理 实验时间: 2012年12月11日 指导老师:应娜 学院:计算机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MATLAB验证低通抽样定理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抽样定理的工作原理。 2、通过MATLAB编程实现对抽样定理的验证,加深抽样定理的理解。同时训练应用计算机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MATLAB软件,学习应用MATLAB软件的仿真技术。它主要侧重于某些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一些关键命令的掌握,理解,分析等。 4、计算在临界采样、过采样、欠采样三种不同条件下恢复信号的误差,并由此总结采样频率对信号恢复产生误差的影响,从而验证时域采样定理。 三、实验步骤 1、画出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波形及其幅频特性曲线,信号为 f(x)=sin(2*pi*80*t)+ cos(2*pi*30*t); 2、对信号进行采样,得到采样序列,画出采样频率分别为80Hz,110 Hz,140 Hz时的采样序列波形; 3、对不同采样频率下的采样序列进行频谱分析,绘制其幅频曲线,对比各频率下采样序列和的幅频曲线有无差别。 4、对信号进行谱分析,观察与3中结果有无差别。 5、由采样序列恢复出连续时间信号,画出其时域波形,对比与原连续时

间信号的时域波形。 四、数据分析 (1)部分程序分析: f=[fs0*k2/m2,fs0*k1/m1]; %设置原信号的频率数组 axis([min(t),max(t),min(fx1),max(fx1)]) %画原信号幅度频谱 f1=[fs*k2/m2,fs*k1/m1]; %设置采样信号的频率数组 fz=eval(fy); %获取采样序列 FZ=fz*exp(-j*[1:length(fz)]'*w); %采样信号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TMN=ones(length(n),1)*t-n'*T*ones(1,length(t)); fh=fz*sinc(fs*TMN); %由采样信号恢复原信号 (2)原信号的波形与幅度频谱: fs=80Hz时原信号离散波形及频谱 (3)结果分析: 1、频率sf

第七章 时间取样法

第七章時間取樣法 壹、概論 ˙時間取樣法(time sampling)的原則上,在觀察幼兒的情境中,觀察者在全部過程中只選擇其中一小段的時間,進行幼兒行為的觀察與紀錄。當你這樣取樣時,你不只是選取時間,也同時選擇某些特定行為。 ˙十五位幼兒的攻擊行為,你決定每一位幼兒觀察1分鐘並做紀錄。在觀察小莉的1分鐘內,你在檢核表上針對他所表現的所有攻擊行為你都做註記。 ˙它是運用觀察去取樣,而非利用觀察去描述行為。 ˙該行為出現的頻率必須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使觀察者在所選定的時間內可以觀察到該行為的發生。 ˙如果該行為在15分鐘內發生的頻率少於一次,那麼時間取樣法就不適用應用於此情況中。 ˙代表性在時間取樣法中非常重要。「長度、時間間隔、間隔的次數等設計是為了能篤定地捕捉到觀察目標行為的樣本」。代表性只有在比較常發生的行為中才有可能存在。 ˙對於你沒有觀察到的行為會是什麼樣子,你可以進行某種程度的預測,而不經由實際的觀察去得知,這就是所謂的代表性。 ˙當幼兒表現出目標行為時,觀察者需要在事先設計好的編碼表格上做檢核。˙編碼系統分為:類別系統(category system)和符號系統(sign system)。 ˙符號系統要求行為的類別必須是互不相容的,指幼兒所表現的行為沒有一項是可以放在一個以上的類別中。 ˙類別系統中的行為也是互不相容,並還必須是廣泛性(exhaustive),必須包括行為的所有範圍。 ˙符號系統的方法容易使用,但是你必須先註明要選擇的觀察時間區隔為何,你必須再觀察目的和觀察時間區隔的實際性之間做協調。 ˙如果你想觀察第一個幼兒20秒,紀錄20秒,然後休息20秒後在觀察下一位幼兒,在這樣的時間區隔下,你將需要整整1分鐘的時間去完成一位幼兒的觀察與紀錄。 ˙時間取樣法的特色: 1.兒童在明確的短時距被觀察。 2.所觀察的行為被視為平常行為的一個樣本。 ˙時間取樣法的指引: 1.時間取樣法適用於研究出現頻率較高的行為。 2.時間取樣法只適用於明顯可觀察的行為。 3.觀察者必須說明其操作性定義,使其他人能清楚的瞭解所有的用詞。 4.說明觀察的目的,如此才能正確地決定如何建構時間取樣的研究。觀察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