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背景

本节课是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章【不等式】的第一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内容是对不同类型的不等式进行分类,并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加减同步和倍增缩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理解比较困难,需要进行具体的案例演练才能够掌握。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并

能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推导和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3.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

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态度。

三、教学内容

1. 不等式的概念和分类

不等式是一种描述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数学语句。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显然成立的不等式:例如3>1。

•反显然成立的不等式:例如3>5。

•可能成立的不等式:例如x>0。

•真正的不等式:即不能整体化的不等式,例如2x−

5>1。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具有以下两种基本性质:

•加减同步:同加同减不等式两侧,不等号方向不变;

异加异减不等式两侧,不等号方向改变。

•倍增缩小:同乘同除正数不等式两侧,不等号方向不变;同乘同除负数不等式两侧,不等号方向改变。

3. 例题演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选取一些具体的例题进行演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此处以以下两道例题为例:

•若a>b,则a+1>b+1是否一定成立?请说明理由。

•若m>n,则 $0 < \\dfrac{1}{n} <

\\dfrac{1}{m}$ 是否一定成立?请说明理由。

针对这两道例题,我们可以采用具体的计算方法,帮助学

生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 思考题

除了以上两道例题之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思考题,帮

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

•请设计一个不等式,使得它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反显然成立、可化为显然成立的形式,并且不包含变量x。

•请设计一个不等式,使得它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反显然成立、可以用倍增缩小法进行推导,并且包含变量

x。

四、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我们需要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讲解法:通过老师的讲解,介绍不等式的概念和基

本性质,以及具体的案例演练。

2.互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思

考和解决问题。

3.实验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演练和分析,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氛围比较积极,对于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是,我也发现有一些学生对于不等式的推导过程还比较困难,需要加强案例演练和练习。此外,在教学方法上,我觉得可以采用更多的互动方式,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背景 本节课是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章【不等式】的第一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内容是对不同类型的不等式进行分类,并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加减同步和倍增缩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理解比较困难,需要进行具体的案例演练才能够掌握。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并 能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推导和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3.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 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态度。 三、教学内容 1. 不等式的概念和分类 不等式是一种描述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数学语句。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显然成立的不等式:例如3>1。 •反显然成立的不等式:例如3>5。 •可能成立的不等式:例如x>0。

•真正的不等式:即不能整体化的不等式,例如2x− 5>1。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具有以下两种基本性质: •加减同步:同加同减不等式两侧,不等号方向不变; 异加异减不等式两侧,不等号方向改变。 •倍增缩小:同乘同除正数不等式两侧,不等号方向不变;同乘同除负数不等式两侧,不等号方向改变。 3. 例题演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选取一些具体的例题进行演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此处以以下两道例题为例: •若a>b,则a+1>b+1是否一定成立?请说明理由。 •若m>n,则 $0 < \\dfrac{1}{n} < \\dfrac{1}{m}$ 是否一定成立?请说明理由。 针对这两道例题,我们可以采用具体的计算方法,帮助学 生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 思考题 除了以上两道例题之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思考题,帮 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 •请设计一个不等式,使得它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反显然成立、可化为显然成立的形式,并且不包含变量x。 •请设计一个不等式,使得它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反显然成立、可以用倍增缩小法进行推导,并且包含变量 x。

初中数学_8.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8.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能从实际问题中分析出数量的不等关系; 2.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灵活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3.通过学习不等式,发展符号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等式的意义,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难点:活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课前准备】 作业: 带领学生复习等式的基本性质,布置3道有关等式基本性质的题目。 教具:天平、花盆、PPT 、学案 【情境导航】 利用天平演示等式的基本性质,引入不等式的概念。 表示 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常见的不等号有 。 牛刀小试 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不等式: (1)03<-(2)034>+y x (3)3=x (4)22y xy x ++ (5)5≠x (6)52+>+y x 不等式 。 2.用不等式表示下列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1)a 的3倍与b 的 51的和不小于2; (2) x 的2 1与3的和小于1; (3)小明今年x 岁,他的年龄的2倍比妈妈的年龄还小,妈妈今年29岁。 (1) (2) (3) 。 【教学过程】 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呢? 探究一:用不等号填空 (1)如果 5>3 (2) 如果6<8 你有哪些 发现?

那么 5+2 ____ 3+2 , 那么 6+2 8+2, 5-3 3-3 6-3 8-3 探究二:用不等号填空。 (1)如果 6>4 (2)如果-4<-2, 那么 6×5 ____ 4× 5 , 那么-4×3____-2×3, 6÷2 ____ 4÷ 2 , -4÷2____-2÷2, 6×(-3)____4×(-3), -4×(-4)____-2×(-4), 6÷(-2)____4÷(-2). -4÷(-2)____-2÷(-2). 学以致用: 1.设m >n,用“>”或“<”填空。 (1) m-5____ n-5 (2) m+4 ____ n+4 (3) 6m ____6n (4) -3m ____-3n 2.用“>”或“<”填空,并说明理由。 (1)如果a >b,那么2a a+b ; (2)如果x <y,那么-1+x -1+y ; (3)如果15+a >10,那么5+a 0; (4)如果2+x <c+1,那么x c-1. 例题精讲 例1:把不等式56>+x 化为x >a 或x < a 的形式: 跟踪训练:223)1(-

八年级上5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5.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横溪镇中学徐丽波 在七年级的时候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而列方程也是处理很多实际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而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列方程并不是唯一方法,生活中的数学还存在很多不等量关系,所以会列不等式与解不等式就变得更加重要,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是整章的关键。本解课的整体过程是: 首先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的推出:让学生在数轴上从左到右,任意画三个数,如“-5”,“-2”,“3.5”,不同学声画的数不同,然后让学生体会,-5与-2的大小关系,-2与3.5的大小关系,然后总结出-5与3.5的大小关系。由于每一个同学画的数字不一样,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传递性)。 其次在学生完成后,继续利用数轴,在数轴上任意画两个数a0),然后让学生思考移动后的数的大小,结果仍然满足a+c (a-2)y,求a的取值范围。让学生能从本质上地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1.1 2.2 3.3 课堂开始通过找规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还有就是给他们时间先记一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便于后面的练习,睢阳区冯桥镇初级中学范丹丹。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2017-09-13 07:30:37 | #1楼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沧州市第九中学罗福长 不等式的性质是不等式变形的依据,也是探索解不等式方法的基础,学生掌握好本节内容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是培养学生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良好素材。学生经历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性质打下了基础;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体会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通过类比等式的性质,降低了学生学习不等式性质的难度,也为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提供条件,初步培养类比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不等式性质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经历类比、猜想、观察、归纳、比较的探究过和启发式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增强了不等式的对比的视觉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象直观的发现规律,辅助对教学重点的突出。本节课的开始并没有直接提问什么叫不等式什么叫不等式的解集,而是让学生自己说出一些简单的不等式及其解集;在不等式性质教学过程中也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出性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在“试一试”这一环节也没有先直接给出完整的解法而是让一个学生板书后发现问题才纠正补充完整。总的来说,这节课进行的还比较顺利,但和平时比起来自己感觉差了很多。由于前后各有一部摄像机,学生没有见过这种阵势,提前也没有演练,学生都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特

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1 本节课主要学习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通过实例导入课题,形成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性质也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渗透到了中学数学课本的很多章节,在实际问题中被广泛应用,可以说它是解决其它数学问题的一种有利工具。因此不等式的性质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都有较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使我们认识到数学来自于实践,也应回到实践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觉运用数学的意识。 现就今天在初一级1班上的《不等式的性质》这节课,进行反思如下: 一、课前准备应该对该知识点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本章解一元一次不等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主要依据。解不等式就是用不等式的性质来施行一系列的等价变换。因此,在课前准备工作上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的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由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十分相似,所以在学习本节时,与一元一次方程结合起来,用比较、类比的方法去学习,弄清其区别与联系。在学生已经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让学生通过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通过数形结合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二、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落实 在本节课中,要求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三条性质,及运用 这三条性质对不等式进行正确变形来解不等式。如果直接就给同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与评价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与评价 1. 引言 《不等式的性质》是中学数学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将对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以期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改进教学效果。 2. 教学设计 2.1 教学目标 •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掌握不等式的运算规则和解不等式的方法; •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 •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不等式的运算规则; •不等式的解法; •实际问题中应用不等式。

2.3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与演示:通过讲解和演示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互动讨论:通过问题引导,促使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练习与实践: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3. 教学过程 3.1 知识导入 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小组竞赛,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我给每个小组发放了一张工作纸,并告诉他们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这个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3.2 理论讲解 在导入后,我对学生进行了理论讲解。首先,我介绍了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并解释了不等式符号的含义。然后,我逐一介绍了不等式的性质,如加减性、倍数性、倒数性等,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性质。最后,我讲解了不等式的运算规则,包括加减乘除和平方等。

3.3 实例演示 在理论讲解后,我通过实例演示的方式展示了如何解不等式。我选取了一些典型的不等式例题,从解题思路到具体的解法一步步进行了演示。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并鼓励他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通过实例演示,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3.4 练习与巩固 在演示完实例后,我让学生进行练习题的训练。我准备了一些练习题,涵盖了不等式的各个方面,从基础题到较难题有不同的难度。我鼓励学生主动解题,并及时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在训练过程中,我还进行了小组内部的竞赛,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合作,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3.5 实际问题应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不等式,我设计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既可以是数学题目,也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我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和解答,然后提请他们展示和讲解解题过程。通过这样的应用训练,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反思与评价 4.1 教学亮点 •知识导入: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2.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2.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2.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今天这一节,又是不如意的一节。关于不等式性质的内容,书上很少,用算式把不等式的后两个基本性质得出来,就是应用了。我觉得缺点什么,上课的效果也告诉我学生觉得很简单,都不用讲,居然还用了两节课。回想起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说“不教也会”,那么到底该教什么?内容是关于字母表示数。我这节的情况雷同。 课前定了目标:1.对比等式基本性质和不等式基本性质;2.利用不等式基本性质化简不等式;3.利用不等式基本性质比较大小。 后来看了些资料,又重新制定了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用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描述任意实数a、b的大小关系; 3.通过数形结合得到不等式公理:a>b←→a-b>0,a<0.(后来发现,时间仓促,我没理解这个不等式公理的作用。) 因为英语老师外出培训,调给我一节课,加上早自习就是三节,周五早自习是例行周考,发放了1.3-1.4的小试卷,后面两节中间隔着课间操。下面先回顾前一节的状况: 做了简单的课件,内容如下图: 怎么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解决初步接触的不等式呢?我带着困惑打开了第一个问题,问学生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提法。大家明显也一头雾水,有人喊起我前面试翻页笔时看到的平面坐标系。 师:我承认是这么准备的,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继续不解。) 我只好问大家会用什么办法解决,异口同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师:咱们还没学呢,要用它先得…… 生:“证明!”(杨健和季全博一起说。) 师:对,还没有经过论证正确性的东西,要暂且放下不能用。我们能做的是什么?(我继续引导,)如果这里<的位置是=,咱们能解决吧?(我写下x+4=0。学生们大声说x=-4。) 师:嗯,你用的什么办法?

《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1 本节课我采用从生活中假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类比等式性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力求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开始通过回顾旧知识,抓住新知识的切入点,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示得,口欲言而示能”的境界,使他们有兴趣进入数学课堂,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在这一环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点少。 下来出示的问题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在不等关系中存在的一些性质。这一环节上展现给学生一个实物,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问题2、3的设计是为了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中类比思想的应用,并训练学生从类比到猜想到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任务,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在这个环节上,我讲得有点多,在体现学生主体上把握得不是选好,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时间控制得不紧凑,有点浪费时间。还有就是给他们时间先记一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便于后面的练习。

过问题4让学生比较不等式基本性质与等式基本性质的异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不等式,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上把握、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在运用符号评议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错误,因此在课堂上,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给予。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符号评议表达能力。 练习的设计上两道练习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出现,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情感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从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起来回答音量的时候有点耽误时间。 让学生通过总结反思,一是进一步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习惯,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二也是为了激起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力争用成功蕴育丰功,用自信蕴育自信,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致以捕捞学习中去。 本节课,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在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上也基本上把握得不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其中不存在不少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技巧,逐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2 在教学活动中,我有以下活动觉得比较好的: 建立知识结构,进行新课的引入和知识的迁移。上课伊始,我书写了等式(方程)一章的部分知识结构,并且有由等式的有关概念到不等式的有关概念的类比线路图,从而引入课题,开始检查前置学习的情况。这样处理,学生对这个知识内容的整体把握就能够高屋建瓴,数学学习的能力意识就能够形成。

《9.1.2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旨在让学生经历通过练习、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用类比和探究法作为主要方法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并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进行讨论交流,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中掌握不等式的性质.这样就能有效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做了以下详细的教学反思: 一、利用已有知识,渗透类比思想 本节课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密切联系了学生的已有的旧知识,巧妙地利用学生熟悉的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对等式基本性质的复习,促使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产生正向的知识迁移,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的新知识与以前所学的旧知识是有很大联系的,两者之间有很多相同点,更加深了他们对两者之间的不同点的关注,这对于解决这节课的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增进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巧妙引导,在探究中构建新知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就是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现代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的教育已经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了,如何在知识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合作、归纳等方面的能力才是新课程改革的主导方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特意在这一方面做了良好的尝试,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不是老师直接给出或是由老师的推导出来的,老师通过几组练习题,通过这几组练习题,

由学生自主地归纳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利用这种方法学生既可以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出相应的数学技能,这也正是课标中所倡导的: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的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觉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充分地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通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叫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 三、突破难点,提升能力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运用“不等式性质3",本课设计了多样化的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在学生回答、板演、讨论的过程中,课堂气氛被激活,教学难点被突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扎实地掌握性质并灵活运用.同时,学习伙伴之间进行了思维的碰撞和沟通.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评价、激励促发展。在课上我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到一种积极的成功体验。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品尝过一次成功的喜悦,会激励他千百次地战胜失败。因此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的适时且有效的评价,这对学生的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分析得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解题能力.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本节的研究,进一步渗透化归的数学美.重点难点 重点 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1. 难点 简单的不等式变形.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景,回顾不等式概念 回答问题: (1)水果店的小王从水果批发市场购进100千克梨和84千克苹果,你能用“>”或“<”连接梨和苹果的进货量吗? (2)几天后,小王卖出梨和苹果各a千克,你能用“>”或“<”连接梨和苹果的剩余量吗?

教师提示:(1)100________84;(2)100-a________84-a学生活动:学生在练本上完成上述问题,并展开讨论.二、想一想,认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1、提出问题:在不等式5>3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2,在横线上填“>”或“<”号.5+2________3+2;5-2________3-2 2、学生举动: (1)本人写一个不等式,在它的两边同时加上、减去同一个数,看看有什么结果?(2)会商交流,大胆说出本人的“发现”.3、教师举动:(1)让学生多次尝试;(2)参与学生会商;(3)归纳指出: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用字母表示:若a>b,则a+c>b+c用a-c>b-c. 三、做一做,例题解析 例1:比力下面各组中两个实数的大小: (1)1+2与2;(2)-1与-4+10.例2:把下列不等式化为x>a或x5;(2)3x>2x+2. 学生举动:学生尝试将这个不等式变形.师生共同分析解答. 解:(1)不等式的两边都减去6,得:

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们整理的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师能较好的分析把握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新颖合理,教学组织合理有效,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不错。本节课有如下主要亮点: 第一,教学线索清晰。教学中以基本不等式的获得和应用为明线,以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体会为暗线。在本节课的学习和教学中,明暗线索交相呼应,学生不断的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甚至能在例题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利用思想方法策略性的思考和学习,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有对数学认识上的提升,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自然流畅。 第二,重视知识的本质认识和理解。本节课,就基本不等式这一核心知识而言,教师通过对教学材料的有效处理,为学生呈现了多角度认识知识的机会,特别是设计了基本不等式和重要不等式关系的认识和思考环节,使得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两个不等式的和谐、一致。这样的设计推动了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本质的认识,利于学生理清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而教师在轻松自然间不着痕迹的很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同时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些如何认识基本不等式的新视角。 第三,重视学生参与的实质性、坚持知识获得的生成性。整堂课,教师始终做到学生知识的获得来自于实质的数学活动和生成的深刻性。在本节课,我们可以从学生的情感参与、行为参与、认知参与三个维度观察到,通过学生参与真实意义的数学活动,保证了学生生成的自然合理,并将生成成为知识获得的前提,这样的学习是科学有效的。 当然本节课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整堂课表现出缺少引导学生适时对学习进行反思,这样就失去了一些能让学生体会或可能形成学习策略的机会。尽管教师在核心知识的教学中已经较重视知识的本质认识和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时刻还是表现稍有急躁,没有将知识获得的过程持续完美。从整体上看,整节课的探究水平还是显得稍低尚处于引导探究层次。究其原因,是传统讲授式教学习惯在不经意间的反映。 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2 不等式一章,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把握好教学很关键,我经过教学反思见下。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课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单元第三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 (上)学习 目标 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变形. 重点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的运用. 难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的运用和不等式的变形以及范例要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的几种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回顾旧知不等式:用不等号连接的式子 1.x<3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B) 小于3在数轴上表示应该开口朝左,不包括3 时,应用空圈表示,不能用实心的原点表示;故 选B. 2.用不等式表示:①a 大于0__________; ②5与x 的和比x 的3倍小____________。 ①a>0;②x+5<3x 思考回顾上节课的内 容,为本节课的 学习奠定基础 导入新课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想一想:等式的性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秋夜,小丽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赏月。7岁的弟弟天真地对15岁的姐姐说:“现在你比我大,思考自议

等8年后,我就和你一样大了!”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 你觉得弟弟说的对吗? 小丽进行上网、学习、体育运动的时间分别为a小时、b小时、c小时. 已知a0 ∴a+c >b+c ∴a-c >b-c 做一做 选择适当的不等号填空: (1)∵0 _<_ 1, ∴a_<__ a+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 (2)∵(a-1)2__≥_ 0, ∴(a -1)2 -2_≥__-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 观察:用“<”或“>”填空,并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篇1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我们在认识不等式的教学过程中大量地运用现实生活情景:如跷跷板问题、上学迟到等实际情境引入与学生共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新的知识,认识不等式,让学生意识到不等关系和相等关系都是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数量关系,意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是那么的近,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及其简单应用。这是继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之后,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本节的教学设计主要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性教学。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一些基本的运算技能,也是学生以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以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知识的基础。由于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因此,我们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教学中通过与生活贴近的具体例子渗透量与量之间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不等式,感受不等式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我采用从生活中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类比等式性质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活动一、通过回顾旧知识,抓住新知识的切入点进入数学课堂,也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在这一环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点少。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在不等关系中存在的一些性质。这一环节上展现给学生一个实物,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问题2的设计是为了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中类比思想的应用,并训练学生从类比到猜想到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任务,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在这个环节上,我讲得有点多,在体现学生主体上把握得不是很好,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时间控制的不紧凑,有点浪费时间。 让学生比较不等式基本性质与等式基本性质的异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不等式,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上把握知识、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 让学生通过构图反思,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习惯,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激起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三、通过两个题帮助学生应用提升,第一题以判断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优秀教案

课时课题:第二章第二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课型:新授课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比较简单的不等式转化为“x>a”或“x <a”的形式。 3.能说出不等式为什么可以从一种形式变形为另一种形式,发展其代数变形能力,养成步步有据、准确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灵活地掌握和应用. 难点:能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 师:我们学习了等式,并掌握了等式的基本性质,大家还记得等式的基本性质吗? 生:记得. 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师:不等式与等式只有一字之差,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也有相似之处呢?本节课我们将加以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等式的性质,为本节课类比等式的性质去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做好铺垫,并且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有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养成梳理知识体系的习惯。二、情境导入:童言无忌(课件) 三岁的小凯幼儿园回家开始缠着他的爸爸说:“爸爸,你比我大多少岁啊?”爸爸放下手中的报纸笑眯眯的答道:“我比可爱的小凯大25岁呀,怎么了?”小凯高兴地跑开道:“再过25年我就和爸爸一样大唠”。 留下错愕的爸爸沉浸在“百感交集”中………… 设计意图: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体会到不相等的两个量的比较要在“公平”的情况下进行,即要加同时加,要减同时减。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篇一:《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沧州市第九中学罗福长 不等式的性质是不等式变形的依据,也是探索解不等式方法的基础,学生掌握好本节内 容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是培养学生类比、化归、数 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良好素材 。 学生经历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性质打下了基础;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 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体会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通过类比等式的性质,降低 了学生学习不等式性质的难度,也为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提供条件,初步培养类比和数形结 合的思想方法。在不等式性质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经历类比、猜想、观察、归纳、比较的探究 过和启发式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增强了不等式的对比的视觉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帮助学生形象直观的发现规律,辅助对教学重点的突出。本节课的开始并没有直接提问什 么叫不等式什么叫不等式的解集,而是让学生自己说出一些简单的不等式及其解集;在不等式 性质教学过程中也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出性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在 “试一试”这一环节也没有先直接给出完整的解法而是让一个学生板书后发现问题才纠正补充 完整。总的来说,这节课进行的还比较顺利,但和平时比起来自己感觉差了很多。由于前后各 有一部摄像机,学生没有见过这种阵势,提前也没有演练,学生都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特别在 学生探究不等式性质时,仅仅观察了给出的几个例子,而没有让学生再用其他的不等式或换其 他的数加以验证,给学生留的空间太 小,致使学生在对不等式的性质的认可、理解、记忆上出现了问题,以至于在做练习时不 能准确熟练的说出是运用了什么性质,再有板书可能有些简单。今后要扬长避短,不断转变观 念,改进教学。 篇二:9。1.2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9.1.2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彭元锋 本节课主要学习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通过实例导入课题,形成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也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渗透到了中学数学课本的很多章节,在实际问题中 被广泛应用,可以说它是解决其它数学问题的一种有利工具。因此不等式的性质的学习对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都有较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使我们认识到 数学来自于实践,也应回到实践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觉运用数学的意识。 现就今天在初一级 1 班上的《不等式的性质》这节课,进行反思如下: 一、课前准备应该对该知识点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本章解一元一次不等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主要依据。解不等 1 / 5

《8[1].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教案

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1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运用它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2.理解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3.提高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灵活地掌握和应用. 难点:能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 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法:启发诱导、类比探究法(即与等式的基本性质类似地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生:直尺、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回顾检测、评价落实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等关系和不等式,大家要掌握不等式的定义并且会根据不等关系列不等式,还学习了用数轴的方法表示不等式.大家掌握的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一下这几个问题:(课件展示) 学生:口答第1题,板书第2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利用练习题充分巩固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同时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看来大家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掌握的非常扎实,尤其是我们补充的用数轴来表示不等式的内容.其实在数轴上可以表示大多数关于数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交流互动 教师:下面大家想一下:如果将表示 -1的点向右移动3个单位后对应点表示 的数应该是几?(教师画出数轴) 学生:是2(教师在数轴上标出) 教师:如果将表示1的点向右移动3个单位呢? 学生:应该是4(教师在数轴上标出) 教师:移动前-1<1,那么移动后呢? 学生:2<4. 根据图示写出相应的不等式:

教师:向右移动实际上对应数学运算中的哪个运算? 学生:对应了加法,向右移动2个单位就对应了加2. 教师:移动(相加)前大的数移动后(相加)对应的数还大吗? 学生:仍然大. 教师:看来大家的意见比较统一,非常好,下面大家来想一下:如果将2对应的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呢?如果-1对应的点向右移动7个单位呢?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移动方式和移动不同的距离,让学生体会,不等式的性质的重要条件:两边同时进行相同的运算,运算的数据也要相同.这一内容在学习完3条性质后还要强调. 学生:哦,要使得移动的方向和距离相等. 教师:很好,我们能将上面的过程用数学式子表示吗? 学生:思考并交流后回答:之前是:-1<1,过程是:-1+3<1+3,即:2<4. 教师:看这个的变化过程非常像我们学过的一个等式的性质. 学生: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教师:大家觉得不等式也满足上面的性质吗? 学生:应该满足吧? 教师:看来大家不是太有把握,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课件展示) 学生:口答,同时教师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可以得到关于不等式的一条基本性质. 学生: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教师板书:用数学符号表示) 教师:这就是类似于等式,这就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教师:大家发现不等式的这条性质和等式的基本性质1非常相似,不过大家都知道等式还有第二条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不等式的两边进行乘除运算时还有相应的性质吗?我们来看一下:(课件展示) 学生:计算后回答,同时教师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能不能用语言文字叙述一下? 学生: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初步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它们将不等式变形。 教学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探索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1.举例说明什么是不等式?

2.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 1 ) 若x-6=10, 则x=16( ) ( 2 ) 若3x=15, 则 x=5 ( ) ( 3 ) 若x-6>10 则 x>16( ) ( 4 ) 若3x>15 则 x>5 ( ) 【设计意图】(1)、(2)小题唤起对旧知识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回忆,(3)、(4)小题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温故知新 问题1.由等式性质1你能猜想一下不等式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吗?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 估计学生会猜: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教师引导:“=”没有方向性,所以可以说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而不等号:“>,<,≥,≤”具有方向性,我们应该重点研究它在方向上的变化。 问题2.你能通过实验、猜想,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吗? 同学通过实例验证得出结论,师生共同总结不等式性质1。 问题3.你能由等式性质2进一步猜想不等式还具有什么性质吗?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等式依然成立。

初中数学_8.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内容。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它不仅是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而且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它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对不等式的学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认识了不等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解不等式及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课内容在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章占据重要位置,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及知识结构出发,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 能熟练的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 3.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之间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初步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2. 经历探索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体会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发现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探索、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观察和归纳的能力,培养集体合作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以及应用 教学难点:不等式的性质探究与理解。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他们特点是个性突出、爱说爱动,有较强的表现欲和一定的计算能力。同时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了等式及其基本性质,了解了不等关系,学习了作差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他们基础薄弱,学生差异大,同时,初二数学难度加大,部分学生已经开始对学习缺乏兴趣。 【教学方法】 采用激趣—探究法进行教学,师生互动,共同探究不等式的性质1,学生自主探究性质2、3.通过知识类比、合理引导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