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主要丙肝药物品种

国内市场主要丙肝药物品种
国内市场主要丙肝药物品种

国内市场主要丙肝药物品种

2006年,世界抗肝炎药物市场约为45亿~48亿美元,到2012年将增至100亿美元左右;其中,由新型干扰素与老药利巴韦林组成的复方制剂将独占鳌头。但由于干扰素/利巴韦林复方制剂价格不菲,因此,国内抗丙肝药仍以廉价的单方制剂为主。

现将近几年来国内市场上主要丙肝药物品种介绍如下,供业内人士参考。

核苷类药:

利巴韦林排名第一

核苷类药物的代表品种为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和更昔洛韦等。其中,利巴韦林作为核苷类老产品对丙肝病毒具有较强阻断复制作用。尤其是将利巴韦林与α-2b干扰素配伍使用的疗效比单用干扰素可提高1倍多的新发现,使得利巴韦林的销量激增。

我国目前生产核苷类老药的厂家多达二三百家。迄今为止,我国已批准生产36种规格、14个剂型的利巴韦林制剂,除普通口服片外,还有含片、颗粒剂、气雾剂、泡腾剂、分散片、注射液和一些中药复合制剂(如利巴韦林+黄芩+金银花)。据2006年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公布的一份统计资料披露:利巴韦林在国内医院抗病毒药物销售额中高居首位,约占医院抗病毒药物总销售额的74%。据估计,利巴韦林国内市场的总销售额在6亿~8亿元。因其价格低廉且对慢性丙肝有一定疗效,因此利巴韦林成为国内医院治疗丙肝的首选药物。

随着国内外医学研究人员不断发现利巴韦林与其它抗病毒药物组成复方

可大大提高抗肝炎病毒的效果,相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利巴韦林仍将稳居抗丙肝药物市场首位,其销量将稳中有升。

蛋白质类药:

干扰素百舸争流

蛋白质类抗病毒药物中多为利用重组DNA手段生产的人体内的固有免疫蛋白质,其中上市最早、也是用量最大的是α干扰素。干扰素是目前唯一批准用于治疗丙肝的蛋白质类抗病毒药物。

由于重组DNA干扰素在人体内半衰期太短,罗氏公司率先推出一种长效干扰素新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派罗欣)。我国目前尚不能生产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故这类药物主要依赖进口,目前其销售额约为2亿~3亿元。另一只进口长效干扰素制剂为先灵葆雅生产的“干扰能”,去年全球销售额高达17亿美元,在我国市场的销售额估计在2亿元;由于面临来自国产干扰素的激烈竞争以及该药价格昂贵,估计干扰能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不会太快。

我国从1995年开始生产干扰素,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目前国内已形成年产2500万支的能力,其中50%的产量被用于治疗乙肝和丙肝。据估计,国产干扰素制剂与进口复合干扰素制剂已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但进口复合干扰素因其对丙肝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胜于普通干扰素制剂,故医院用量将逐年增加,国产干扰素只能靠低价与进口复合干扰素抗衡。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作为蛋白质类抗肝炎药物主要品种的α干扰素仍将是我国丙肝药物市场的主力品种。

目前,我国企业已开始生产α-2b干扰素产品,主要厂商有安徽安科公司、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公司、苏州新宝药业和哈尔滨亚哈尔生物制品公司等几家。另据报道,吉林通化东宝药业即将在明年推出一只强力抗肝炎新药——2a-2b干扰素,该药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具有靶向作用,可直接杀死乙肝或丙肝病毒。而该药一旦推出,将与另一只畅销抗病毒药物——贺普丁(拉米夫定)展开激烈竞争。

中药类药物:

国内用药的长期主力

中药也是当今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药物,其中不少药材已开发成为复方抗肝炎药物制剂。

水飞蓟素制剂

该品在国内外已有近半个世纪的上市史。临床研究证实,水飞蓟素对慢性肝炎患者有较好的保肝护肝作用,即使病人肝脏中2/3的肝细胞已被肝炎病毒破坏,只要坚持服用水飞蓟素仍能保证其余1/3肝细胞可发挥正常肝功能。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水飞蓟素生产国和出口国,水飞蓟素原料药年产量保持在1

500吨以上。由于水飞蓟素制剂价格低廉,故市场销量极大。据估计,我国水飞蓟素制剂国内市场销售额大约有3亿~4亿元。

甘草酸及其衍生物

日本医学研究人员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甘草酸对慢性肝炎患者具有很良好的保肝护肝作用,并有改善病人降酶的功效。连云港东风制药厂(江苏正大天晴药业公司的前身)为首的医药企业全力攻关,终于开发出国内第一只甘草酸类抗肝炎药物“强力宁”(甘草酸苷),上市后取得极大成功。1994年后,正大天晴又相继开发上市3只甘草酸衍生物类新药——“甘利欣”(甘草酸二铵盐)、“天晴甘平”(甘草酸二铵磷脂复合注射液)与不久前上市的“天晴甘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目前正大天晴药业的甘草酸类抗肝炎药物销量已居国内第一位,其甘草酸类产品销售额估计在7亿~8亿元。由于世界甘草主产地在中国,故甘草酸类衍生物作为疗效独特的抗慢性肝炎药物的当家品种,其销售额已占国内抗肝炎中药市场的12%。随着今后更多甘草酸类抗肝炎新药的不断上市,预期甘草酸类中药制剂的国内市场销售额可达20亿元左右。

氧化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产品的上市历史还不到10年,但在临床已显示出强大的抗肝炎病毒效果,也是近几年来中国学者所发现的最佳天然抗病毒药物之一。据上海一些大医院所做的临床研究证实,使用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肝或丙肝的疗效与进口α-2b干扰素不相上下,甚至略优于后者。

氧化苦参碱制剂的价格仅为进口干扰素制剂的十分之一。更令人振奋的是,氧化苦参碱还有抗肝癌作用,比干扰素要更胜一筹。据悉,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在生产氧化苦参碱注射液,虽然上市时间不久,但由于其出色的临床疗效,该产品在国内医院用量直线上升,现已成为国内抗病毒性肝炎的一线药物。估计氧化苦参碱注射液国内市场大约在1亿~2亿元。因其价格适中以及对那些经西药治疗后已产生耐药性的肝炎病人仍有良好疗效,预计今后几年,氧化苦参碱注射液国内市场年销量将达5亿~10亿元。

溪黄草类

溪黄草是我国民间的习用抗肝炎草药,现国内已开发出10多种溪黄草制剂,但至今尚未有一只单一成分溪黄草制剂获得国家药品批文。估计目前溪黄草

制剂的销量约在1亿~2亿元。国内已有企业利用溪黄草与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参等加工成复方成药,用于治疗慢性乙肝或丙肝。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掀起溪黄草研究热潮,并已发表了数以百计的论文。据报道,溪黄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物质,对肝炎病毒有显著抑制复制作用,临床效果高达84%,甚至优于干扰素与利巴韦林合剂。专家预期,一旦溪黄草类制剂作为正式药品开发上市,其国内市场年销售额将达几亿元。

真菌多糖类

最早上市的多糖类抗肝炎药物为香菇多糖。猪苓多糖也是一只很好的抗肝炎药物。研究人员认为,在多糖类物质中以香菇多糖和猪苓多糖对肝炎病毒复制的阻滞作用最强,此外还有保肝护肝、降酶、增强免疫力、促进肝细胞再生等多重功效,因其对人体无毒副作用而可以长期使用。

我国由于受国情的限制,不可能大量进口昂贵的干扰素/利巴韦林复合制剂,因此在今后很长时间里价格低廉的各种中药类抗肝炎药物仍将是国内市场上的主力品种,这一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终点和策略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终点和策略 根据2002年全国HBV感染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 %,约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3000万人,如无正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5 年后约 10%~20% 可发展为肝硬化,20%~23%可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6%~15%可发展为肝细胞性肝癌(HCC)。而5年存活率,代偿期肝硬化为 55%,失代偿期肝硬化为 14%。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者约 30 万人。此外,母亲为HBV携带者可通过垂直传播使婴儿受染,婴儿时期感染HBV者90%以上将成为慢性HBV携带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反复发作肝炎,最后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和HCC,影响下一代的健康,危害极大,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 由于慢性乙肝的特殊性,其 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治 疗终点;那么临床常用的治 疗终点是怎样的呢 治疗目标应是长期、持续抑制和消除HBV 复制,从而减轻和防止肝炎病变加重、复发和肝纤维化;减少和预防进展为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HCC;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2~4]。 二、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终点

治疗终点应符合治疗目标。最终和理想的治疗终点应是 HBsAg 转阴或 HBsAg 血清转换( 血清HBsAg 阴性,抗 HBs阳性) 。但目前抗 HBV 的药物和方法很少能达到这 样的治疗终点,可能需要很长时期的有效治疗。因此,目 前抗病毒治疗,尤其是核苷类似物的治疗终点如下。对乙 型肝炎e抗原(HBeAg) 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是 HBeAg 血清转换,血清 HBV DNA低于检测值下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恢复正常,达到上述指标后,还应继续治疗至少半年,如仍保持上述指标者,可考虑停药观察[2~4]。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HBeAg血清转换是HBV复制受抑制和肝组织病变好转的标志,并不等于病毒消除和肝脏病变恢复。但亦有文献报道,在拉米夫定治疗出现HBeAg 血清转换后,持久应答率差别很大,为 38%~77%。3年累积复发率为36%~54% [5,6]。因此,出现HBeAg 血清转换后,还应继续治疗更长时间。对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能用HBeAg血清转换作为治疗终点,而是 HBV DNA水平达到检测值下限、ALT恢复正常。疗程至少1年,最好能达到 HBsAg阴性或血清转换[2,7,8] 。停止抗病毒治疗后,须密切随访观察血清 HBV DNA 水平的变化。如有回升趋势,应立即应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使之达到长期持续抑制HBV 复制的目的。 三、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策略 综合治疗的方法仍是乙肝 治疗的主导。包括不同方法 的联合应用以及同种方法

HCV药物研发进展综述 丙型肝炎与抗丙肝药物

HCV药物研发进展综述(一): 丙型肝炎与抗丙肝药物 药渡经纬 2016-01-28 导读:丙肝病毒感染全球流行,就是肝硬化与肝癌得主要原因。然而过去人类并没有特异得丙肝治疗药物,自2011年FDA批准2个NS3/4A抑制剂上市后,在2013与2014年全球爆发式得批准上市了疗效惊人得抗丙肝药物与抗丙肝药物组合。2013年与2014年,全球包括5个单药、3个复方药在内共批准上市8个新分子实体用于治疗丙肝。其中包括了疗效惊人并在市场销售上得表现堪称史诗级得新药索非布韦(Sofosbuvir)。文内所涉药物统计自药渡网,截止时间2015年12月31日。 本文将分6期向大家介绍一下丙肝与抗丙肝药物得现状与研发进展,同时还对比解析了一下国际上现行得主要抗丙肝治疗组合,最后与大家聊聊中国丙肝得现状与治疗选择。 ?第一期:丙型肝炎与抗丙肝药物 ?第二期:NS3/4A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第三期:NS5A抑制剂研究进展 ?第四期:NS5B抑制剂研究进展 ?第五期:国际上主要抗丙肝治疗组合解析 ?第六期:中国丙肝现状与抗病治疗选择 1、病毒性肝炎 肝炎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得名称与疾病,而平时咱们所说得肝炎一般都就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就是病毒感染引起得,肝细胞损伤及之后免疫系统对肝细胞进行攻击导致得急慢性肝炎(图1)。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对肝得损害主要源自与免疫系统对机体得攻击。

图1 病毒性肝炎就是病毒感染引起得 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甲到戊5种肝炎,她们得特点如表1。 2、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就是由丙肝病毒感染引起得。而丙肝病毒感染流呈全球流行状态,就是导致肝硬化与肝癌得最主要病因(图2)。

丙肝抗病毒DAA介绍

丙肝抗病毒DAA介绍 中国丙肝病毒基因分型:GT1b(56.8%),GT2(24.1%),GT3(9.1%),GT6(6.3%),未见4型和5型,海南省以GT6a 和GT3为主。1b和2a基因型在我国较为常见。 DAA 一、奥比帕利(商品名:维健乐) 奥比帕利是艾伯维公司研发的,是奥比他韦(Ombitasir)、帕利瑞韦(Paritaprevir)、利托那韦3种药物组成的抗丙肝病毒复方制剂,治疗基因1型。奥比他韦是一种NS5A抑制剂,通过抑制NS5A聚合酶抑制丙肝病毒组装和释放,其作用机制与达拉他韦相似。帕利瑞韦属于第二代蛋白酶抑制剂,通过抑制NS3/4A蛋白酶活性,起到抑制丙肝病毒多聚蛋白处理和加工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西美普韦(Simeprevir)相似。利托那韦(Ritonavir)没有抗丙肝病毒作用,它是一种肝脏药物代谢酶(CYP3A)的抑制剂,在处方中的作用是延缓帕利瑞韦在肝脏中的代谢,增加药物的血浆浓度和谷浓度。奥比帕利的药物组成:奥比他韦12.5mg,帕利瑞韦75mg,利托那韦50mg。 二、达塞布韦(Dasabuvir)商品名:易奇瑞 达塞布韦是艾伯维公司研发的,属于非核苷类聚合酶抑制剂,通过抑制丙肝病毒NS5B聚合酶的作用来抑制丙肝病毒RNA的复制,治疗基因1型。奥比帕利和达塞布韦两药

联合,三面出击,从3个不同的途径抑制丙肝病毒的复制,再加上利托那韦的增效作用,对基因1型丙肝病毒感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被国外专家称为基因1型丙肝的“3D”治疗。维克派克套装由奥比帕利和达塞布韦组成,是妊娠期间安全性程度B级药物,建议在治疗期间采用有效的避孕措施,但不要使用含有炔雌醇的药物避孕,雌激素类药物可能增加ALT升高的危险,有潜在的肝毒性,因此不建议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的B级和C级)使用。奥比帕利和达塞布韦中的药物大都要经过肝脏代谢,不经过肾脏代谢,有肾损害的患者无需调整药物剂量。 奥比帕利和达塞布韦服药时间有讲究:两药需要与食物同服,因为食物可增加这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血药浓度,但对食物的种类、热卡和脂肪含量无特殊要求。奥比帕利每次2片,每日1次,与早餐同服。达塞布韦每次250mg(1片),每日2次,早餐和晚餐时各服1次。整片吞服药物,不应咀嚼、掰碎或溶解药片后服用。 如果一餐漏服了药物,可以按照下面的处理: 奥比帕利:如果某次漏服,可在漏服剂量排定时间的12小时之内服用该处方剂量。如果从奥比帕利常规服药时间起已超过12小时,则不应补充漏服的剂量,患者应按排定的给药时间服用下一剂量。 达塞布韦:如果某次漏服,可在漏服剂量排定时间的6

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首选哪些药物

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首选哪些药物 目前,已经在我国上市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它们分别是普通干扰素a、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 干扰素的优势在于可用于治疗儿童乙肝,用它治疗乙肝的疗程相对较短。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的患者一旦获得应答,维持疗效的时问较长,病情复发的几率较小。核苷类似物是近年来上市的新药,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3 种。此类药物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均可口服),适用范围非常广。除了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以外,核苷类似物还可以治疗重型肝炎和活动型肝硬化。而这两类患者是不能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的。那么,从抗乙肝病毒治疗的长期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乙肝患者应如何选用抗病毒药物呢? 一、应首选聚乙二醇化干扰素、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阿德福韦酯和恩卡韦的抗病毒效果均较好,而且适合长期使用。乙肝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和用药疗程结束后发生病毒变异耐药的现象较少。 1、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 的疗效。一般来说,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 的用药疗程比其他抗病毒药相对短一些,约为6 个月至1 年。该药适合年龄较小(如儿童、青少年等)和准备结婚生育的乙肝患者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肝硬化患者和出现黄疽的乙肝患者不能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进行治疗。乙肝患者在使用该药期间会出现一过性骨髓抑制及类感冒症状等不良反应。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a 的价格较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药的推广使用。 2、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的疗效。阿德福韦醋和恩替卡韦主要用于治疗成年人的乙肝,暂时不用于治疗儿童乙肝。这两种药物使用起来相对安全,乙肝患者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这两种药物抑制病毒的速度也较快,尤其在促使乙肝病毒DNA 转阴方面疗效显著。乙肝患者在使用这两种药物一年后,出现乙肝病毒DNA 转阴的几率可以达到60 %以上。但是,该病患者在使用这两种药物后,出现乙肝病毒e 抗原与e 杭体的血清学转换较为困难,在一年后出现乙肝病毒 e 抗原与 e 杭体血清学转换的几率只有20 %左右。乙肝患者若使用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要在出现乙肝病毒e 抗原与e 抗体的血清学转换后才能停药,因此疗程必然会相当的漫长。对于乙肝病毒e抗原呈阴性的乙肝患者来说,则

国内市场主要丙肝药物品种

国内市场主要丙肝药物品种 2006年,世界抗肝炎药物市场约为45亿~48亿美元,到2012年将增至100亿美元左右;其中,由新型干扰素与老药利巴韦林组成的复方制剂将独占鳌头。但由于干扰素/利巴韦林复方制剂价格不菲,因此,国内抗丙肝药仍以廉价的单方制剂为主。 现将近几年来国内市场上主要丙肝药物品种介绍如下,供业内人士参考。 核苷类药: 利巴韦林排名第一 核苷类药物的代表品种为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和更昔洛韦等。其中,利巴韦林作为核苷类老产品对丙肝病毒具有较强阻断复制作用。尤其是将利巴韦林与α-2b干扰素配伍使用的疗效比单用干扰素可提高1倍多的新发现,使得利巴韦林的销量激增。 我国目前生产核苷类老药的厂家多达二三百家。迄今为止,我国已批准生产36种规格、14个剂型的利巴韦林制剂,除普通口服片外,还有含片、颗粒剂、气雾剂、泡腾剂、分散片、注射液和一些中药复合制剂(如利巴韦林+黄芩+金银花)。据2006年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公布的一份统计资料披露:利巴韦林在国内医院抗病毒药物销售额中高居首位,约占医院抗病毒药物总销售额的74%。据估计,利巴韦林国内市场的总销售额在6亿~8亿元。因其价格低廉且对慢性丙肝有一定疗效,因此利巴韦林成为国内医院治疗丙肝的首选药物。 随着国内外医学研究人员不断发现利巴韦林与其它抗病毒药物组成复方 可大大提高抗肝炎病毒的效果,相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利巴韦林仍将稳居抗丙肝药物市场首位,其销量将稳中有升。 蛋白质类药: 干扰素百舸争流 蛋白质类抗病毒药物中多为利用重组DNA手段生产的人体内的固有免疫蛋白质,其中上市最早、也是用量最大的是α干扰素。干扰素是目前唯一批准用于治疗丙肝的蛋白质类抗病毒药物。

治疗乙肝疾病常用药物有哪些

治疗乙肝疾病常用药物有哪些 目前治疗乙肝的药物不外乎以下几种:保肝药物、免疫调节药物及抗病毒药物。现对其做简单的介绍。 1、“保肝”药物 辅助和对症药物的治疗俗称“保肝”治疗。目前辅助药物众多,商品名称更多,按其作用类型可区分为几大类。 ?具有综合作用的药物。包括:护肝药物有肌苷、益肝灵(水飞蓟素)、VitB、VitC等; ?缓解炎症药物有复方甘草甜素、甘力欣、强力新(强力宁)等; ?降酶药物有联苯双酯、五味子、垂盆草等; ?退黄药物有门冬氨酸钾镁、腺甘蛋氨酸、苯巴比妥等; ?中草药有山豆根(肝炎灵)、苦参素等;抗纤维化药物有干扰素、秋水仙碱等。 但是,理论上有某种“护肝”作用的药物,经吸收代谢后在体内未必有同样作用;且体内代谢过程极其复杂,加强或者抑制其中一个环节,亦难以预知其最终结果。 2、免疫调节药物 许多临床现象表明:慢性乙肝的发展和后果,主要取决于宿主的免疫应答,故应用一些免疫调节药物,可能阻止或改变疾病的发展。免疫调节药物包括 ?免疫增强剂如左旋咪唑、胸腺肽α等; ?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等; ?重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2、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 ?其他如转移因子、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乙肝免疫球蛋白等。 免疫调节药物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抗病毒药物 目前认为,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是造成乙肝慢性化的主要原因,且可导致病情发展、恶化至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细胞癌。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 目前尚无一种能迅速、直接清除乙肝病毒的药物。目前最好的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也仅能达到50%左右。国内外医学界所公认的治疗慢性乙肝有确切疗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两大类:α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α干扰素如赛若金(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口及国产干扰素α2b、α2a、组合干扰素、长效干扰素等。核苷类似物如Lamivudine、泛昔洛韦等。 干扰素作用于细胞上的干扰素受体,诱导和激活细胞抗病毒蛋白基因,产生抗病毒蛋白,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它还可以诱导2'-5'寡腺苷酸合成酶系统的(2'-5' OAS)和蛋白激酶,抑制病毒的复制。从以上机制来看,干扰素不能杀灭病毒,只是起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一旦撤除干扰素病毒又重新复制。因此干扰素的对于肝炎病毒的治疗复发率高,所以要求疗程长(4—6个月),如果能联合使用免疫调节剂,提高患者自身固有的免疫力,可达到相加效应,以企提高干扰素的疗效。 拉米夫定为核苷类似物,有强大抑制HBV复制的作用,吸收进入体内后在肝脏中在逐步加入磷酸形成活性5'-三磷酸盐,类似脱氧胞苷三磷酸盐可以渗入病毒DNA终止DNA的合成:可竞争性的抑制HBV病毒DNA依赖和RNA依赖的DNA 多聚酶和逆转录酶的活性,从而达到迅速抑制HBV-DNA的复制,明显降低血清HBV-DNA水平。 作用特点:毒性低,可以长期治疗;口服吸收良好,每天服药一次,使用方便,病人依从性好;短期治疗后停药复发率高;长期治疗后,乙肝病毒易发生变异及耐药。 基因治疗是将目的基因重组到载体上进入机体后所表达的产物能治疗患者的病,或灭活患者的有害基因。这种通过对基因的修饰、置换或灭活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称为基因治疗。目前,人们正在探索基因治乙肝过程中。 中药在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应用中证明:护肝、降酶及改善症状的疗效是确切的,但杀灭乙肝病毒而不损伤肝细胞则是还有待解决的难题…… 全息自灸疗法可提高乙肝患者自身抗病毒能力,临床应用也屡获良效。

治疗丙肝的药物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治疗丙肝的药物介绍 导语:丙肝康颗粒是一种治疗肝炎的药物,是朋友推荐的,他就是服用了这种药后病情得到了很好的缓解,所以才会推荐给大家。我朋友在服用这药到现在 丙肝康颗粒是一种治疗肝炎的药物,是朋友推荐的,他就是服用了这种药后病情得到了很好的缓解,所以才会推荐给大家。我朋友在服用这药到现在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没见复发过。所以这药的效果是可以保证的。如果你的病情和我朋友的一样,就可以放心服用,没有副作用,疗效还很好。 对于治疗肝炎,最主要的还是平时的饮食习惯,比如多喝水,少饮酒,不要有暴饮暴食的习惯之类的,我从前就是喝酒喝的很凶导致的,前一段时间我买了一种护肝茶,是一个医生朋友给我的,说效果挺不错的。挺喜欢喝的。现在喝了大概一个多月了吧,感觉效果挺大的,从前那些症状已经明显的缓解了,所以我觉得这个茶还不错的。1.本品成功利用中药分子识别原理,从130多味中药中筛选出丙肝病毒抑制剂,对丙肝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体外抑制率达98%,并且疗效和药物的保留时间成正比。临床表明:服药两个疗程(6个月)患者HCV-RNA的阴转率56.7%,服药一年患者HCV-RNA的阴转率86%,临床总有效率96%。 2.对各种原因造成的肝细胞损伤有较好地保护作用。 3.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可诱导体内产生干扰素,实现了干扰素在体内的原位再生产,持续性对丙肝病毒产生抑制作用。 4.阻断丙肝向肝纤维化的发展,可有效分解肝脏的纤维化物质,从而阻断或逆转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5.含有抗肿瘤成分EGFR,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乙型肝炎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_杨丽春

综述 Zongshu 《中外医学研究》第10卷 第14期(总第166期)2012年5月①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乙型肝炎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杨丽春① 李国军① 李冬莲①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长期存在且不断复制易影响人体健康,适宜的干扰素、核苷类似物、中草药等药物对乙型肝炎的治疗因人体功能不同临床表现多样,但总的疗效显著。乙型肝炎治疗药物的使用对患者具有护肝降酶、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就此,本文探讨乙型肝炎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阐明乙型肝炎治疗药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药物; 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14-0150-02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染病。病毒长期存在人体内不断复制易引起人体的肝细胞损伤、肝功能异常及肝纤维化,甚至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3],从而危及生命。2011年,我国卫生部公布的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显示:乙型肝炎的报告发病数居报告传染病种第2位,死亡数为第3位,与2010年比,发病率增加了2.61%,但死亡率降低了7.95%。这些数据说明乙型肝炎的治疗与防治刻不容缓,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目前,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治疗乙型肝炎多采用护肝降酶、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等治疗手段[1~3],这些手段的执行往往通过药物来实现,为此,本文就抗HBV 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发展进行综述。1 干扰素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属于结构类似、功能相近的低分子糖蛋白。干扰素有α、β和γ等类型,其中α和β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4] 。干扰素主要通过细胞内多种肽信号的转导引起细胞核内基因表达的变化,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降解病毒的核糖核酸,随后逆转录停止,DNA 复制消失,它在抗病毒时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作用时间长,减少肝硬化和肝癌发生。虽然干扰素具有抗病毒作用,但其具有流感样症状、肌肉疼痛、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脱发、抑郁等副作用[5]。 李敏[5]研究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病例发现,在42例患者中,有28例的HBV-DNA 水平小于1000 copies/ml,转阴率达到66.7%,临床疗效明显,增强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凌云等 [6] 研究发现,采 用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后,与对照组相比,病毒学的应答率分别为37%和17%,HBeAg 阴转率为33%和12%,HBsAg 阴转率为7.8%和1.2%。刘光俊等[7]研究α-2b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发现,α- 2b 干扰素治疗组的ALT 复常率达到83.1%,HBV-DNA 转阴率达到59%,HBeAg 转阴率达到55.4%,远高于保肝组。这说明α- 2b 干扰素对HBV 的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加速乙型肝炎患者HBeAg 自然转阴过程,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效且安全的药物,这归因于干扰素α- 2b 通过其受体诱导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激活胞内抗病毒蛋白基因,转录出相应的mRNA,并产生2′-5′-寡腺甘酸合成酶、蛋白激酶及磷酸二酯酶,阻断了mRNA 翻译的启动,使病毒蛋白合成减少,病毒生长受抑制[8-9]。 李海军等[10]观察了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其预测因素。采用普通干扰素抗病毒治疗48周,随访24周,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预测因素。结果表明,持续应答 率为23.28%,HBeAg 血清转换率为34.48%,持续应答组HBeAg 血清转换率为63.04%。性别、是否母婴传播与抗病毒效果无关,基线HBV-DNA、ALT 、AST 、TBIL、GGT 水平与抗病毒效果相关。基线HBV-DNA、ALT 、GGT 水平可以作为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效果的预测因素。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持续应答的患者能够获得较高的HBeAg 血清转换率。根据患者基线HBV-DNA 水平及肝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患者是提高应答率的关键。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 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HBeAg 血清转换率为34.48%,其中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血清转换率较高(63.04%)。HBV-DNA 阳性的患者应用peg-IFNα-2a 治疗24周后HBeAg 血清转换率为32%,低载量HBeAg 的患者血清转换率为54%[11]。2 核苷类似物 核苷类药物进入人体后,磷酸以三磷酸盐或二磷酸盐形式存在,取代HBV 复制过程中聚合酶链延长所需的结构相似的核苷,终止链的延长,直接抑制病毒复制。但需长期用药,停药可能反弹以及耐药变异。以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为例说明目前临床研究状况。黄明寿等[12]观察了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耐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选择80例耐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褔韦酯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德褔韦酯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分别观察3、6、12个月时血清ALT 复常率、HBV-DNA、HBeAg 阴转率等指标。结果发现,12个月时,观察组ALT 复常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个月及12个月时,观察组HBV-DNA 阴转率(47.5%、6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0%、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12个月时,观察组HBeAg 阴转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治疗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可以作为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首选方法。 阿德褔韦酯对拉米夫定耐药的乙型肝炎患者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Lampertico 等[13]临床研究表明,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加用阿德褔韦酯治疗3年,有80%的患者HBV-DNA 转阴,84%的患者ALT 复常,且在12~72个月的治疗期间没有发生病毒学和临床突破现象。所以,对拉米夫定耐药的乙型肝炎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为一种有效的援救治疗方案。 大量的临床试验研究表明,与阿德褔韦酯相比,替诺福韦具有更强的抑制HBV 复制作用,且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14-15]。Heathcote 等[14]报道了一项共纳入266例HBeAg(+)慢性乙型肝

丙肝治疗最佳方案

丙肝治疗最佳方案 2016年,伴随着吉利德第三代丙肝药Epclusa以及默沙东Zepatier获批上市,丙肝治疗方案又多了很多新的选择,但是,很多患者仍然想知道哪种方案是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天健行公司将这些疑问一一解答如下: 一、1b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什么? 是吉三(索非布韦sofosbuvir+维帕他韦velpatasvir)或者吉二(索非布韦sofosbuvir+雷迪帕韦ledipasvir)。理由如下: 根据2016最新版欧洲肝病协会(EASL)丙肝治疗指南,1b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A1(最佳推荐)的方案是:吉二(索非布韦+雷迪帕韦)、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Viekira Pak(ombitasvir+paritaprevir+ritonavir+dasabuvir)、Zepatier(elbasvir+grazoprevir)、欧盟组合(索非布韦+达卡他韦) 根据2016最新版美国肝病协会(AASLD)丙肝治疗指南,1b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IA(最佳推荐)的方案是:Zepatier(elbasvir+grazoprevir)、吉二(索非布韦+雷迪帕韦)、Viekira Pak(ombitasvir+paritaprevir+ritonavir+dasabuvir)、sofosbuvir+simeprevir、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美肝会对于欧盟组合的推荐度是IB,即认为欧盟组合不是1b型丙肝的最佳治疗方案 目前世界上只有吉一、吉二、欧盟组合和吉三有仿制药上市。吉二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ION-1,2,3,4和GS-US-337-0113)、欧盟组合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ALLY-2,3)和吉三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ASTRAL-1,2,3,4)显示:吉二对于1型无肝硬化患者一个疗程治愈率约为95-100%;欧盟组合约为96.4-97.7%;吉三约为98-100%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1b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吉三或者吉二 二、2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什么? 是吉三(索非布韦sofosbuvir+维帕他韦velpatasvir)。理由如下: 根据2016最新版欧洲肝病协会(EASL)丙肝治疗指南,2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A1(最佳推荐)的方案是: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而欧盟组合推荐度为B1根据2016最新版美国肝病协会(AASLD)丙肝治疗指南,2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IA(最佳推荐)的方案也是: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欧盟组合推荐度为IIaB 欧盟组合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ALLY-2,3)和吉三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ASTRAL-1,2,3,4)显示:吉三对于2型无肝硬化患者一个疗程治愈率约为99-100%;欧盟组合约为92-98.1%(受试人数较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2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吉三 三、3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什么? 无肝硬化患者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吉三(索非布韦sofosbuvir+维帕他韦velpatasvir)或者欧盟组合(索非布韦sofosbuvir+达卡他韦daclatasvir);3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吉三。理由如下: 根据2016最新版欧洲肝病协会(EASL)丙肝治疗指南,3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A1(最佳推荐)的方案是: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和欧盟组合(索非布韦+达卡他韦)

HCV药物研发进展综述 丙型肝炎与抗丙肝药物解析

HCV药物研发进展综述(一): 丙型肝炎与抗丙肝药物 药渡经纬 2016-01-28 导读:丙肝病毒感染全球流行,是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然而过去人类并没有特异的丙肝治疗药物,自2011年FDA批准2个NS3/4A抑制剂上市后,在2013和2014年全球爆发式的批准上市了疗效惊人的抗丙肝药物和抗丙肝药物组合。2013年和2014年,全球包括5个单药、3个复方药在内共批准上市8个新分子实体用于治疗丙肝。其中包括了疗效惊人并在市场销售上的表现堪称史诗级的新药索非布韦(Sofosbuvir)。文内所涉药物统计自药渡网,截止时间2015年12月31日。 本文将分6期向大家介绍一下丙肝和抗丙肝药物的现状与研发进展,同时还对比解析了一下国际上现行的主要抗丙肝治疗组合,最后和大家聊聊中国丙肝的现状和治疗选择。 ?第一期:丙型肝炎与抗丙肝药物 ?第二期:NS3/4A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第三期:NS5A抑制剂研究进展 ?第四期:NS5B抑制剂研究进展 ?第五期:国际上主要抗丙肝治疗组合解析 ?第六期:中国丙肝现状和抗病治疗选择 1. 病毒性肝炎 肝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名称和疾病,而平时咱们所说的肝炎一般都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及之后免疫系统对肝细胞进行攻击导致的急慢性肝炎(图1)。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对肝的损害主要源自与免疫系统对机体的攻击。

图1 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甲到戊5种肝炎,他们的特点如表1。 2.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而丙肝病毒感染流呈全球流行状态,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图2)。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 2015 年10 月22日 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定,涉及慢性乙型肝炎其它治疗策略和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一版),并于2010年第一次修订。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再次修订。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B和C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别(表1,根据GRADE分级修订) 表1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 级别详细说明 证据级别 A高质量进一步研究不大可能改变对该疗效评估结果的信心 B中等质量进一步研究有可能使我们对该疗效评估结果的信心产生重要影响 C低质量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 推荐等级 1强推荐充分考虑到了证据的质量、患者可能的预后情况及治疗成本而最终得出 2弱推荐证据价值参差不齐,推荐意见存在不确定性,或推荐的治疗意见可能会 有较高的成本疗效比等,更倾向于较低等级的推荐 一、术语 慢性HBV感染(chronicHBVinfection)—HBsAg和(或)HBVDNA阳性6个月以上。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分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positivechronichepatitisB)—血清HBsAg阳性、HBeAg 阳性、HBV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negativechronichepatitis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HBsAgcarrier)—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DNA低于检测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4或根据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判定病变轻微。

丙肝治疗药物的发展历程

丙肝治疗药物的发展历程 摘自《中国丙肝防控建议书》 回顾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历史,可以发现其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重组INF-α的单药治疗,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低,只有19%左右;第二阶段是重组INF-α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将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提高到41%左右;第三阶段是PEG IFNα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它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使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提高到69%左右。 目前,PEG IFN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已经成为标准化的抗丙肝病毒治疗方案。最新的指南推荐,如果没有禁忌症都应采用联合疗法;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选用PEG IFN。 干扰素 IFN是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的细胞因子。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IFNα,广泛用于慢性乙肝和丙肝的治疗。IFN也是最早应用于丙型肝炎的治疗药物,是目前己知的唯一可清除HCV并使肝脏组织学病变获得改善的药物。但普通干扰素的半衰期较短,每周需要多次给药,并且抗病毒效果较差。直到PEG IFNα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PEG IFNα的成功推出具有里程碑意义。聚乙二醇化是在IFNα分子上交联无活性、无毒性的PEG分子,从而延缓IFNα注射后的吸收和体内清除过程,其半衰期延长,因此称为长效干扰素,每周注射一次就可以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达到持续抗病毒作用。 不同的IFN制剂的不良反应大致相似,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生于治疗早期的不良反应,包括流感样症候群如高热、头痛及肌肉疼痛以及血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二是在治疗后期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抑郁、瘙痒、脱发等,少见的还包括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间质性肺纤维化等。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又称为病毒唑,是1972年人工合成的一种核苷酸类似物,早在上世纪即在我国以及欧美批准用于多种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及流感病毒感染,其可能是通过抑制RNA聚合酶发挥作用,亦有报道认为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利巴韦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性贫血和致畸作用,其它的还包括恶心、皮肤干燥、瘙痒、咳嗽和高尿酸血症等。

丙肝治疗指南

丙肝治疗指南 导语:鉴于直接抗病毒治疗的快速发展与演变,世界卫生组织于2016EASL年会上发布了《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筛查、护理和治疗》指南。 2014年,WHO发布了第一版丙肝指南,当时的指南对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治疗的推荐仍以干扰素为主,而且还推荐了蛋白酶抑制剂博赛普韦和特拉普韦。自此之后,多个直接抗病毒药物进入研发阶段或酝酿之中。2016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更新的丙肝指南旨在针对使用DAA单药或联合治疗丙型肝炎提供最新的循证学建议,更新版指南对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的治疗推荐有了较大的改变,强力推荐丙肝病毒感染者使用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疗程更短、疗效更佳的直接抗病毒药物。 该部指南可以指导中低收入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此外,为临床医生就如何进行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 截至 2015 年 10 月,已获批准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的8种独立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为︰asunaprevir (百时美施贵宝),Daklinza (daclatasvir,百时美施贵宝),dasabuvir (艾伯维),ledipasvir(吉利德),Olysio (simeprevir,杨森),ombitasvir (艾伯维),paritaprevir (艾伯维) 和 Sovaldi (sofosbuvir,吉利德)。关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WHO推荐要点如下︰ 1、推荐DAA 治疗方案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而不再推荐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强烈推荐,中等质量等级) 但是,针对HCV基因型3感染伴肝硬化患者和HCV基因型5、6伴或不伴肝硬化患者,仍推荐基于干扰素的方案:sofosbuvir/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作为备选方案。 2、不再推荐包含特拉普韦(telaprevir)或博赛普韦(boceprevir)的治疗方案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强烈推荐,中等质量等级) 首选方案与治疗持续时间概要 3、无肝硬化患者的首选方案:

丙型肝炎简介

丙型肝炎(HC)简介 1974年,人们发现输血后肝炎并非由HAV和HBV感染所致,因此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直到1989年美国Chiron公司Choo等率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地将HCV cDNA克隆成功,才使HC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HCV是第一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的病毒。 一、HCV病毒分子结构 HCV为一单股、正链RNA病毒,其链长度为10000个核苷酸。该链可分为正5`末端、3`末端及位于两个末端之间的病毒编码开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 ORF)三部分。 链的5`末端,约有324到241核苷酸组成的区域,有时可形成小的末端发夹样的次级结构,含一个短的直接重复顺序。目前推测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有重要的负调节作用。 3`末端由27-55个核苷酸组成,(不同的分离株,该区的核苷酸长度不一)。 在5`末端与3`末端之间,由9400年核苷酸组成一个大而连续的开读框架。编码3010或3011个氨基酸组成的一个大病毒多肽。从病毒编码框架的上游(5`端)到(3`端),编码不同蛋白质的基因依次为:核衣壳蛋的基因,包膜蛋的基因及非结构蛋的1~5基因。 5`末端里有高度的保守性,其在病毒的复制和保持病毒的性状方面起重要作用。3`末端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可能也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单一的ORF称病毒多蛋白前体(Precursor polyprotein)这一大的病毒蛋白前体,但宿主基因和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酸的一系列酶切修饰,形成不同大小和功能不一的病毒蛋白。这些病毒蛋白目前主要分两大类:(1)结构蛋白,位于5`末端,包括核心蛋白(C)、包膜蛋白(E1、E2/NS1),是参与组成病毒颗粒的蛋白质;(2)非结构蛋白,又称功能蛋白,包括NS2-NS5,是参与病毒复制和具有其他功能的蛋白质。HCV基因存在显著的变异,这一变异导致HCV不同的分离株间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以此将HCV分为若干个亚型。 应用HCV各型特异性CDNA探针,作印迹杂交分析,发现HCV基因型各地区不同。在美国主要为原型(即PT型Prot-otypt)占70%,而K1与K2型较少(10%),在日本K1型占77.7%,K2a占16.5%、K2b占5%,而PT型则甚少见。我国HCV基因型初步分析结果与日本相似,K1型占40.3%,K2a占20.9%,而K2bH占13.43%,K1型较多见,

抗肝炎病毒的药物有哪些

抗肝炎病毒的药物有哪些 肝炎这种疾病比较常见,在生活中一旦患上肝炎的话,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为了避免肝炎的发生,不少人关心抗肝炎病毒的药物,就是不想被这种疾病伤害。那么,抗肝炎病毒的药物有哪些?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①阿糖腺苷及单磷酸阿糖腺苷:为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可使HBeAg转阴率达40%左右。用法是阿糖腺苷10~15mg/d/kg加入5%或10%葡萄糖液100~2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3周为一疗程,副作用有消化道症状、粒细胞减少。单磷酸阿糖腺苷5mg/d/k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中静滴,每日2次,6~28日后以同量肌注,每日一次。 ②干扰素及其诱导剂:目前临床上主要用的是人干扰素和基因工程制得的干扰素,作用机理是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阻止病毒复制,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功能,刺激组织溶抗原I型蛋白合成及其细胞膜的表面。治疗慢性乙肝及丙肝,其用法

是300~500万单位,隔日1次肌注,HBeAg转阴后减为每周3次,疗程3~6个月。HBeAg转阴率40%~50%,HBsAg转阴率10%.慢性丙肝用同样方法和疗程使血清丙肝病毒核糖核酸水平下降。 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每日0.5~1mg;潘生丁50ml,每日1~3次口服,3个月为一个疗程。两药诱导产生干扰素而起抗病毒作用。 ③无环鸟苷:是一种合成的无环嘌呤核苷类化合物,具有抑制多种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的增殖作用,特别在抗疱疹病毒时效力比阿糖腺苷高160倍,且毒性小,但对乙肝病毒抑制机理尚不清楚。其用法是15mg/kg体重,每日加入10%葡萄糖500ml内静滴,疗程2~4周。 干扰素和无环鸟苷联合应用,疗效更好。乙肝和丙肝经用干扰素及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病情都有好转,对防止急性肝炎转为慢性肝炎,对慢性肝炎的纤维化有一定的阻断作用。 上面就是对抗肝炎病毒的药物有哪些的介绍,希望对大家的认识有帮助。预防肝炎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较显著的方法就是采用抗肝炎病毒的药物进行预防,这些都是常用到的药物,想要避免肝炎在我们身上出现,我们可以吃一些药物进行预防。

治疗丙肝的最新药物是什么

治疗丙肝的最新药物是什么 丙肝是我国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肝病,它如果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很容易会导致肝硬化出现,甚至有可能会引起肝腹水,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威胁,由此可见治疗丙肝的重要性。不过丙肝使用传统的治疗药物治疗的时候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医学界一直都在研究治疗丙肝的最新药物。 近日,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络版及正在伦敦举行的国际肝病大会上报告说,他们研制了一种不含干扰素的药物,此药物对肝硬化丙肝患者的治愈率甚至可达95%。 他们于2013年在英国、西班牙、德国和美国的78家医院随机选取了380名同时患有肝硬化的丙肝患者,将其分为两组,使 用新药分别进行了为期12周和24周的治疗。结果显示,接受12周治疗的208名患者中,191人在疗程结束后血液中检测不出丙肝病毒,治愈率达91.8%;而接受24周治疗的172名患者中,165人的血液中检测不出丙肝病毒,治愈率达到95.9%。

研究人员还表示,这种新药的药物耐受性也比较好,这对于患有肝硬化的丙肝患者来说也是个好消息。研究人员预计,此药有望在今年年底或2015年初进行市场化生产。 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检查,同时在生活中出现了不适的症状后,也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千万不能大意,确定病情后,要及时、积极接受科学治疗。 丙肝是由肝病毒引起,容易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主要传播途径为:输血、血液透析、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不洁性关系以及母婴传播等。 对于治疗丙肝的最新药物以及该病要如何治疗本文都为您做出了介绍,其实对于丙肝疾病是有一定的预防措施的,比如说医院在为病人进行治疗的时候最好是使用一次性的注射用句,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接触丙肝患者等,这些都是预防丙肝的方法。

乙肝药物治疗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耐受的联合治疗综述 前言:慢性乙肝肝炎(CHB)已经被评定为世界第十位的致死原因,每年照成50~120万患者的死亡。尽管存在有效的疫苗,仍存在新的感染者和巨大的慢性感染者,而这些感染者有很高的罹患像肝硬化和肝癌这样严重肝病的几率。大量的相关研究证明肝病的进一步发展和HBV病毒DNA有关,但没有证据表明持续的降低HBV DNA会照成肝坏死反应,亦无停止或倒转肝病的进程。然而控制病毒DNA的变异是治疗的主要目的。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福韦都是以证明有效的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核苷酸类似物。这些药物可以有效阻止HBV聚合酶和反转录酶的活性,但没有直接作用于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复合体;故通常持续给药会都造成HBV的变异。拉米夫定凭借第一个有效治疗HBV的慢性感染和安全性而广泛应用超过十年。拉米夫定耐受已经称为一个严重的临床挑战因为随着治疗的进行耐受率逐渐增高,而且并发病毒复制增加,肝炎加重,肝功的下降甚至患者的死亡。ADV和ETV联合应用可降低或延缓单纯用药患者的耐受,两种药物都在拉米夫定耐受患者产生抗病毒作用,尽管ETV会照成不同程度上的交叉耐受性。 临床研究表明ADV单纯治疗,ADV—LAM联合治疗,或ETV 1.0毫克单独治疗在代偿期和时失代偿期的LAM耐受的患者身上都有疗效。据报道针对性的用ADV代替LAM治疗将出现ADV耐受的风险。大量病理显示,与单纯应用LAM的患者相比LAM耐受的患者再应用ADV治疗会更早也共容易的出现ADV的耐受。相反的,在两年内应用ADV—LAM 联合治疗的病例中没有出现ADV耐受的患者。1.5慢性肝炎临床药物: 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慢性乙肝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剂)和核苷酸类似物,对于干扰素本文不做详述。 1) 拉米夫定(lamivuding,LAM) 国内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表明,每日口服100 mg 可明显抑制HBV DNA 水平,长期治疗可以减轻炎症,降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表明,本药可降低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癌的发生率。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也能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国外研究结果显示,拉米夫定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成人相似,安全性良好。随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发生病毒耐药变异的比例增高, 从而限制其长期应用。部分病例在发生病毒耐药变异后会出现病情加重,少数甚至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另外,部分患者在停用本药后,会出现HBV DNA 和ALT 水平升高,个别患者甚至可发生肝功能失代偿。我国SFDA 已批准拉米夫定用于肝功能代偿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 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 目前临床应用的阿德福韦酯是阿德福韦的前体,在体内水解为阿德福韦发挥抗病毒作用。阿德福韦酯是5’-单磷酸脱氧阿糖腺苷的无环类似物。口服阿德福韦酯可明显抑制HBV DNA 复制,本药对拉米夫定耐药变异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均有效。在较大剂量时有一定肾毒性,主要表现为血清肌酐的升高和血磷的下降,但每日10 mg 剂量对肾功能影响较小。因此,对应用阿徳福韦酯治疗者,应定期监测血肌酐和血磷。阿德福韦酯已获我国SFDA 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其适应证为肝功能代偿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3) 恩替卡韦(entecavir,ETV) 恩替卡韦是环戊酰鸟苷类似物。II/III 期临床研究表明,成人每日口服0.5 mg 能有效抑制HBV-DNA 复制,疗效优于拉米夫定;我国SFDA 也已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