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最新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最新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填空题:

1、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2、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对物理环境,包括(能量环境)和(物质环境)。

3、生物的物质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

4、(水)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参与地表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

5、(拮抗)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6、因其大小、数量或活动上起着主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即优势度大而成为(优势种)。

决定群落中各个成员重要性程度,即(优势程度)。

7、(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物种的个体数。(盖度)植物枝叶所覆盖的土地面积。(频度)是指群落中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8、土地生态类型包括(土地生态类型的划分)、(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

9、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不仅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还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

10、世代不相重叠种群的离散增长模型:世代不相重叠,是指生物的生命只有一年,一年只有一次繁殖,其世代不重叠。

11、单种种群增长模型包括四个假设:种群增长是无界的。世代不相重叠。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种群没有年龄结构。

12、评价内容:(1)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13、加拿大于(1969)年成立了土地生态分类委员会,形成了一套用生态学原则和标准对土地分类的方法。

14、1990年8月在日本横滨举行第(5)届国际生态学大会。

15、(土地系统生态层次)从区域和地理概念的高度来观察土地生态系统本身。

16、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在系统的形成与演变主要受人为调控。构成简单。食物链较短。许多空间、时间及副产品、废弃物的利用不充分。

17、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光能的利用率不及森林的(六分之一)。

18、森林每年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为草地的(3倍多),农田的(6倍多)。平均单位面积上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为草地的3.6倍,农田的6.3倍。

19、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产功能、能量功能、物质功能、信息传递功能。

20、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转化为脂肪和蛋白脂。

21、没有(物质),信息无法形成。没有(能量),信息无法传输。

22、(信息)是生态系统平衡与发展的最有生命活力的流动体。

23、土地生态系统问题的实质是(在该系统中人类和其他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

24、仅世界最贫困国家中,每年因环境质量引起的疾病就使5个孩子中的一个丧命。

25、我国沙漠化面积扩大了(60公顷以上)。全球气温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的下降趋势转变为以(上升)为主。

26、地球上土地退化严重地区集中分布在三个大陆:非洲、亚洲、大洋洲。

27、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地图重叠法。因子加权评分法。生态因子组合法。生态因子的组合法可以分为(层次组合法)和(非层次组合法)。

28、(人地共生思想)是土地生态设计的理论核心。

29、系统动力学是(结构法、功能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

30、将各种土地功能类型落实到具体空间上,并侧重于各种功能型土地的空间相互关系分析的工作叫(土地分室研究)。

31、必须对土地生态系统进行调控,使之达到(高效)和(和谐)的目标。

32、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万平方公里。

33、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效应。

34、根据水的咸淡状况把湿地分为咸水湿地和淡水湿地两大类。

35、湿地恢复的合理性评价:生态合理性、社会合理性、经济合理性。

36、(美国和德国)是最早颁布土地复垦法的国家。第二阶段以(<土地复垦规定>颁布为标志,研究队伍的专业化。

37、石油农业形成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并使农产品的(安全性、营养性和品质下降)。

38、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设计原理:(生态学原理、社会经济学原理)。

39、目前世界上有6个大都市带:美国、日本、欧洲。

40、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10个一级类和24个二级类。

41、按物质流流动介质的属性可把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物质流分为(自然物质流、经济物质流、废弃物物质流)。

42、城市土地生态系统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鲜明人工化特色、大开放、非自律的生态系统。

43、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

名词解释

1、生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他条件的总和。

2、生态系统:指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3、生态平衡:是一定的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相互排斥的生物种和非生物条件)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等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阶段。

4、土地生态学:是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类型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化规律与优化利用的科学。

5、土地生态系统:在特定地域内,土地上的无生命体(环境条件)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有生命体(动植物、人类、微生物等生物要素)之间,形成的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

6、生产功能:是指土地生态系统具有利用环境所提供的生态资源与非生态资源,生产出各类“产品”的能力。

7、基因信息:是生物的第一性基本信息,是生命物种得以延续的保证。基因信息是一组结构复制体系,它记录了生物种类的最基础性状,在一定的生物化学条件下,可以重新显现基因信息发出者的全部生理性状。

8、土地生态规划:从其本质内涵来讲,它是符合生态学原理要求的土地利用规划;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土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化为目标,在充分考虑土地生态评价结果的同时,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供给能力和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而对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及布局所作出的部署和谋划。

9、因子组合法:对于某特定的土地利用来说,相互联系的各个因子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对这种特定土地利用的适宜性。

10、土地生态设计:是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

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及具体方案进行的设计和优化。

11、生态修复:指根据土地利用计划,将受干扰和破坏的土地恢复到具有生产力的状态,确保该土地保持稳定的生产状态,不再造成环境恶化,并与周围环境的景观(艺术欣赏性)保持一致。

12、荒漠化: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而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

13、湿地生态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于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作用。

14、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是指按照土地利用原理,结合矿区开采后土地破坏特点,对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的土地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和矿区生态平衡的活动。

15、农林牧复合生态(经营)系统: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人为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如乔木、灌木、棕榈、竹类等)与栽培作物(如农作物、药用植物、经济植物以及真菌等)和(或)动物,在时空上进行管理的土地利用和技术系统的综合。16、复合养鱼生态系统:是一个将水产和畜牧业、农业、加工业等产业联系在一起的半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17、城市生态调控决策支持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应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动力学原理与控制论方法,综合系统科学、管理决策科学而设计的一种人机交互系统,可为城市管理决策部门提供信息、方法与知识支持,以帮助决策者在规划管理城市系统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等复杂因素,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8、生态城市: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市郊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即高效和谐的人类栖境。

第二部分简答题

1、为什么说人类是生物圈的特殊居民?

(1) 人类既然具有控制生物圈的能力和意识。

(2) 人类之前的生物物种,没有哪一种能够获得推翻生物圈具有的自我协调、平衡的力量。

(3)人类是生物圈的主宰者。

2、什么是种间竞争关系?及从理论上讲,竞争的结果会怎样?

种间竞争关系:就是指两个或更多物种的种群对同一对象的争夺。

竞争排斥原理告诉我们,竞争的结果从理论上讲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

(1)是一个种完全排挤掉另一个种。

(2)是使其中一个种占有不同的空间,吃不同的食物,或其他生态习性上的分隔,

通称为生态隔离;也可能是两个种之间形成平衡而共存。

3、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及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指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储存所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各类生态系统都是两大部分、四个基本成分组成。

两大部分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成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和非生物环境。

4、简述土地生态学的任务与目的?

任务: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提示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生态规律,是土地生态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目的:是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工程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5、简述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土地生态类型(2)土地生态评价(3)土地生态规划设计(4)土地生态整治(5)土地生态管理

6、如何对土地实施生态管理?

(1)土地利用结构的监督(2)土地肥力及其变化趋势的监督(3)土地开发活动的监督(4)土地污染与环境保护的监督

7、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及相互关系?

土地生态学研究内容的五项相互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土地生态类型是土地生态评价的基础工作;土地生态评价是土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基础依据;土地生态规划设计是土地生态类型和土地生态评价的目的和归宿;土地生态整治是为了更有效地按生态学原理去合理利用土地; 土地生态管理是实施土地生态规划设计方案的根本保证。五者以土地生态规划设计为核心,彼此不可分割,因而它们是“五位一体”,共同构成了土地生态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体系。

8、简述土地生态学与资源生态学的关系?(为什么说从大资源角度讲,土地生

态学是资源生态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1)资源生态学是随着生态学的发展而产生的介于资源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研究资源和资源生态系统在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的生态规律的一门学科。

(2)从资源角度看,土地本身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人类最主要的自然资源。

(3)研究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以及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的有关生态问题,既是土地生态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也应是资源生态学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容。因此,从大资源观的角度讲,土地生态学可以被认为是资源生态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9、简述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1)土地生态系统是一多层结构的母系统。

该系统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即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它占有三维空间。

(2)土地生态系统是动态的开放系统。

内部及外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表现出动态演替过程,这一过程分为天然演替过程和人为控制演替过程。

(3)土地生态系统是自然过程最活跃的系统。

(4)土地生态系统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系统。

a)土地是一种客观的物质体系,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摄取基本能量的源泉,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

b)土地虽是自然产物,但它具有生产力。人类为利用土地的生产力,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力,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集中反映在农业生态系统中。

c)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支配、干预自然的能力也与日俱增。人类则通过对气候、土壤、地表形态的影响,大规模改变自然环境,控制生物体及其数量,以及获得尽可能高的生产量。在土地生态系统中,深深地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成了人类活动最频繁的系统。

10、简述沼泽生态系统的特殊功能与作用?

功能:由于沼泽参与水文循环和化学循环以及接受自然和人为的废水排泄的特殊功能,被誉称为“景观之肾”。

作用:它们能净化污水,预防洪涝,保护湖堤岸及海岸线,补充地下水的不足。尤其是往往成为多种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居住地。沼泽依靠水流和特有的缺氧生化过程,一方面收集并贮存无机营养,输出有机物质; 另一方面供养了许多物种,提高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了高产的生态系统。

11、由于人类这种特殊物种的参与,土地生态系统中具体有哪几种不同的食物链类型?

正是由于人类的这种活动,使土地生态系统有着三种不同的食物链类型:

(1)自然食物链(2)相对食物链(3)完全人工食物链

12、简述举例并说明土地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空间排列组合方式?

土地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空间排列组合有两种基本形式:一为镶嵌结构,一为圈层结构。

镶嵌式结构有大镶嵌与小镶嵌之分。大镶嵌是指各圈层内部要素按地域分异所形成的团块状分区的空间组合形态。以我国为例,最大的镶嵌体莫过于分异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如黄土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广泛分布的黄土就是一种颇有影响的地方性镶嵌体; 小镶嵌是指因地貌部位差异、小气候条件不同、岩性和土质的差别,或因土地利用分异所形成的微观空间组合形态。如陕北黄土高原就具有树枝状沟谷镶嵌和相间排列组合形式、塬梁组合形式、斑镶嵌组合和阴阳坡组合形式等4种。在人类集聚相对集中的市域,有以单一要素为主的居住区等; 还有更小的镶嵌组合。如在农田分布区。圈层式组合结构,在人工的城市生态系统中,圈层式结构以市区为核心,市区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为内圈,郊区环境为中间圈,区域环境为外圈。

13、简述土地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

(1)自然生态平衡失调(2)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3)淡水短缺、水质污染(4)土地资源退化(5)城镇生态问题严重

14、简述土地公平性目标的基本内容?

公平性包括旨在改善人际间生产关系的社会公平性、世代间生存环境的时间公平性、区域资源分享的空间公平性、部门间协调共生的组织和谐性及生态过程的平稳性等多个方面。其中世代公平性包括人类活动的过去对现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累积的影响,以及现在的开发行为对未来子孙后代的潜在影响。

15、简述土地生态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自然优先原则(2)动态平衡原则(3)持续性原则(4)因地制宜和经济利用的原则(5)系统综合原则

16、简述土地生态系统规划的程序?

基本程序包括下列几个步骤:

(1)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确定所提出的问题。(2)行土地生态调查。(3)进行土地生态评价――重点是土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属于土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包括2个相互联系的评价内容:1、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4)土地生态规划方案的制定与选择。(5)方案实施计划。(6)规划的执行。

(7)规划实施的评价及反馈。

17、简述土地生态规划与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区别是什么?

土地生态规划与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最明显的区别表现在:

(1)土地生态规划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各个方面的因素,而传统的土地利

用规划是从单纯的技术经济观点出发进行土地规划,缺乏考虑过期的生态、社会后果,忽视环境。

(2)土地生态规划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包括规划的制定、规划的实施以及实施的评价,并根据实施的评价重新修订规划,而传统规划只有规划本身,缺乏达到规划目标的步骤和行动的规定。

(3)土地生态规划更强调把人和自然看成一个整体,强调人与环境的合作共生,强调土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18、简述土地生态设计的程序?

(1)设计区域土地系统特性综合诊断

(2)确定设计目标。这两方面的需求构成土地生态设计的总目标,即建立一个具有较高组织水平的复杂调合型土地系统,使低组织水平土地系统的利用方式不仅与其结构和功能协调统一,而且在整体土地系统中占据最合适的生态位。

(3)寻找现状、潜力和目标之间的差距

(4)设计方案的构造与选择。这一步是整个土地生态设计的核心。其中任务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计算机工具及专家的经验知识,构造消除现状、潜力和目标之间差距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方案。

(5)方案的试点评价与调整。

19、简述土地生态设计的方法?

(1)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方法。

(2)仿效自然的方法。是研究自然界的结构、功能、动态、物能流动和信息控制等各种优异特性,并把它们应用到土地生态设计中,改造已有的土地生态系统,创造和建设新的土地生态系统的方法。

(3)系统仿真方法。

是通过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对系统动态模型行为的观测,分析真实世界系统的变化和寻求控制系统行为的方法。

20、简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目标?

包括:(1)实现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稳定性。(2)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3)增加种类组成和生物多样性。(4)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5)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6)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

21、简述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目前研究热点?

(1)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总体定量化研究(2)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经营管理及优化调控的研究(3)农业生态县建设的研究(4)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5)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等。

22、简述复合养鱼生态系统可分为几种类型?

复合养鱼生态系统是一个将水产和畜牧业、农业、加工业等产业联系在一起的半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以实现多层多级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这一系统具有高产、低耗、优质和高效益的特点,可获得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分为4大类:(1)鱼塘净化、利用污水系统。(2)物质循环再生系统。(3)多层多级地利用各种资源的系统。(4)多功能的农业-水产-工业相结合的多种经营生产系统。

23、简述城市与乡村区别表现哪方面?

城市具有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1)城市是以从事农业的人中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2)城市聚居有较多人口,人口密度大,在规模上区

别于乡村。(3)城市建筑密度大,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4)城市具有生命线系统。

(5)城市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6)此外在人口素质、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24、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环境问题的总体特征?

(1)城市的环境质量与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2)城市环境中污染源密集,污染物繁杂,大多数属于复合性的多源污染。(3)城市环境问题可以通过调整人类行为得到改善。

第三部分论述题

1、论述为什么说生态系统既是动态的功能系统又是开放的自持系统?

生态系统是有生命存在并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的特定空间。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总是处于不断发展、进化和演变之中。因此说,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另一方面,生态系统代谢机能是通过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个不同营养水平的生物类群完成的,它们是生态系统“自维持”。

2、论述土地生态学在当代生态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1)土地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人类生态学、资源生态学等许多生态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而它应该在当代生态学科学体系中占有主要的地位。

(2)从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生态系统来看,可分为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沼泽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不同土地生态系统的学科分别有农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水域生态学、荒漠生态学、沼泽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这些学科都是当代生态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学科,都与土地生态学有着密切关系。土地生态学就是这些专门研究不同土地生态系统的学科群的综合和发展。土地生态学更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应在当代生态学科学体导中占据重要的地位。3、论述土地生态有哪些基本原理?

(1)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也译成“生态龛”或“小生境”。就土地生态系统而言,它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都具有明显的变化梯度,这种变化梯度中能被某种生物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之为其生态位。

(2)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

大量事实证明,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的能力,是同生态系统物种及结构的多样、复杂性呈正相关的。生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的能力愈强,因而也愈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

(3)食物链(网)原理

(4)最小因子原理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指出,在多种影响作物生长的因素中,作物的产量常常不是由需要量大的养分所限制,而是被某些只需要微量的物质所限制,这就是“李比希最低量率”。

(5)耗散结构原理

一个开放系统,它的有序性来自非平衡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系统处于某种非平衡态时,它能够产生维持有序性的自组织,不断和系统外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6)环境承载力原理

土地生态系统的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4、论述土地生态系统与一般生态系统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土地生态系统具备了一般生态系统所共有的基本条件,在系统的自然属性上,两者是相同的。从生态系统自然属性看,土地生态系统和一般生态系统都是“自然界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两者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区别:(1)另一方面,土地生态系统确实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具有不同于一般生态系统的突出特点,各自有着不同的边界。一般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以及生物各种群之间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它着重研究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地生态系统则是地表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以及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构成的整体,研究的是地球陆地表面的各自然地球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以及植物、大气、陆地水、岩石、动物和人之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转换。

(1)由于两者的边界不同,研究的范围、内容也不同:一个以生物体为中心,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个则研究地球陆地表面各自然地球要素之间及其与人类之间的综合作用。亦称人工生态系统,这就更

使得土地生态系统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经济属性的双重性。

5、什么说土地生态系统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系统?

(1)土地是一种客观的物质体系,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摄取基本能量的源泉,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2)土地虽是自然产物,但它具有生产力。人类为了利用土地的生产力,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力,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集中反映在农业生态系统中。

(3)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支配、干预自然的能力也与日俱增。人类则通过对气候、土壤、地表形态的影响,大规模改变自然环境,控制生物体及其数量,以及获得尽可能高的生产量。在土地生态系统中,深深地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成了人类活动最频繁的系统。

6、能量流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能量流动在土地生态系统中是怎样分布的?

土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三个基本特点:

(1)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三大功能类群顺序流动,流动的主要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一次流过生态系统,既不能循环,更不可逆转。

(3)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的顺序逐级减少的。

能量在土地生态系统中的分布:

(1)地球岩石及土体有吸热作用,通过地表面将大量的热吸入岩石深层而不可能全部释放,因此地下热能量极大,有的被生物作用固化为某种形式的能,有的则以热形式广布于岩石中。

(2)另一方面,大量来不及分解的有机质存有多种形式的能,在亿万年地球演化中被埋入地表深层,成为可燃化石。

(3)在水体中、生物体内、大气中都有大量的能量存在。

7、论述基因信息与特征信息的异、同?

基因信息是生物的第一性基本信息,是生命物种得以延续的保证。基因信息是一组结构复制体系,它记录了生物种类的最基础性状,在一定的生物化学条件下,可以重新显现基因信息发出者的全部生理性状。

特征信息是生物体意向的一种外在表示,它可以用多种形式表示出来。特征信息

可以在同一物种内交流,也要在不同物种间交流。特征信息可表现为视觉信息、嗅觉信息、触觉信息、声音信息、行为信息等。

同:(1)两种信息都只有在生物种内发出、获取,非生物种中是无法实现的。(2)两种信息都表达了能量获取与物质占有的状况。对基因信息来说,它表达了如何延续自身物种,自组织自适应的获取能量方法和占有物质利用方式。对特征信息来说,它向其他个体交换了目前能量获取情况与物质占有丰度,并表达了由此引发的自身感觉,或者请对方参与,或者请对方帮助。

异:(1)基因信息是一种微观结构信息,为常规方法所难发现,即使发现也难以破译或理解,它是靠基因信息的自身物质载体在一定条件下复现、扩展基因信息产生者的各种物质的。

(2)基因信息反映了信息发出者的全部本质特征,是发出者的生物生理特征的全面反映与印证,所含信息量极其巨大而精细。特征信息表达了某一至几种特殊的信息,种类虽不多,但强度大。

(3)基因信息力求准确,只有单向性,具有变异的不可修复性。特征信息注重引起对方的响应,不求高度准确,只求强度,边界模糊,即时修订与反复传递,且有很强的时效性。

8、论述土地规划的主要内容?

(1)提出土地利用的目标。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土地生态评价,预测可能出现

的种类土地利用问题,提出规划的目标,并拟定土地利用的方针。

(2)确定各业用地规模及布局。

A、确定区域内农业各业用地规模和布局。

B、确定区域内非农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

(1)确定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2)编制分区土地生态规划。

依据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规律以及土地生态类型与土地利用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划分不同用地区域,按生态学原理的要求,对各区域进行土地生态规划,为优化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协调各项用地矛盾提供依据。

(3)编制土地生态规划图。

(4)提出实施规划方案的政策、措施。

9、论述土地生态设计与土地生态规划的区别与联系?

土地生态设计是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及具体方案进行的设计和优化。它与土地生态规划既相区别又相互联系。

(1)土地生态规划属于“总体规划”的性质(当然也可以有专项土地生态规划),体现了“区域”感; 而土地生态设计则具有“详细规划”的性质,是在总体土地生态规划(或专项规划)的控制下,具体地进行各种土地生态系统的内部组织,它是总体规划的继续和延伸,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增加了可操作性,是由规划向实施过渡的主要环节。

(2)土地生态设计属于微观规划,范围小,措施具体,体现了较强的“地段”感。联系:两者之间又有交叉渗透:从层次上看,土地生态规划(总体规划)为宏观控

制,向土地生态设计(详细规划)逐渐过渡到微观操作; 从时段上看,由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一般是长期到中(短)期的关系。所以,土地生态规划与土地生态设计相辅相承,共同成为土地生态学应用研究的核心。

10、分析论述土地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

(1)人地共生思想。人地共生思想是土地生态设计的理论核心。提出,由于对长时间、大范围的环境干涉策略的无能,促使人们通过‘共生’来控制人类――环境系统。”

(2)生物圈的等级组织理论。整个生物圈是一个多重等级层次系统的有序整体,每一高级层次系统都是由低级层次系统组成。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由于生物圈是多重等级系统,对每一个等级的局部干扰,可以影响整体; 而对局部控制又可以调节整体。

(3)异质共生理论。是指景观特性在空间上的不均一性。

(4)一个开放系统,它的有序性来自非平衡态; 一个开放系统,在外力干扰下会使系统内部产生相当的变化。

(5)系统论原理

( 6 )设计科学的满意原则。H.A.西蒙在研究人类理性时,证明了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理性学说是满意原则的理论基础。

11、论述土地生态系统调控的途径与方法?

(1)确定适宜的人口数量。A、数学模型创建b、由已知的生物分布量求合理的人口数量。C、已知人口总量进行人口与生物种群数量比例研究。

(2)生态工艺的设计与改造。根据自然生态最优化原理设计和改造土地利用工程的工艺流程,疏浚物资、能量流通渠道,开拓未被有效占用的生态位,可以提高系统的经济、生态效益。

(3)生态关系的规划与协调。

(4)生态意识的普及与提高。

12、论述湿地的功能与价值?

(1)湿地具有蓄水功能,即具有调洪、滞洪和防洪的能力。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防止洪水泛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2)湿地具有维持食物链和提供保护场所的功能,因此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许多生物以湿地为惟一生存环境。(3)湿地在调节气候、减轻土地侵蚀、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4)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如漓江、长江三峡等。(5)湿地的经济价值更在于可为人类提供植物产品。且湿地具有很高的生物生产力。(6)湿地提供了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还可补给地下水。湿地是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的来源。溪流、江河、湖泊中的水都可直接利用。(7)湿地具有科研和教育的社会功能。

13、论述复合养鱼生态学的基本特征?

答:(1)有机体的相互适应和对其环境适应原则是设计和实践,耐性限制定律、最小因子定律、物种共生原理等。(2)个体和种群的增长是由密度制约因子和非

密度制约因子来调控的,这是进行适宜的鱼密度交替变更的基础。(3)多层次养殖时必须注重种内和种间的互相作用,即竞争、一般共生和互利共生等。(4)多级营养结构中的物质的转化、分解和再生在生态系统的动力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5)在自体平衡的生态系统中,有机体间不仅确定了多种共生关系,而且养成了各自特有的生活习性,表现在系统中占有不同的生态位,摄取各个层次的物质和能量。

14、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1)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工业用地比例偏高,道路广场用地、公共绿地比例偏低,依然是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2)城市用地空间布局不合理。上海中心商务区(CBD)。(3)城市土地利用的方向失控。主要表现在房地产开发中,设施开发过热,而城市居民迫切需要的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不足,与之相配套的公共设施的建设更显不足,造成土地利用结构新的不平衡。(4)城市土地利用规模失控。城市土地利用的规模失控,主要表现在开发区的建立和建设上。

(5)一些城市之间结构趋同,重复建设,造成土地资源和财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6)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不合理。表现为高容积率、高密度地进行开发,不仅城市整体效益不高,而且造成基础设施不堪重复和严重环境问题。

15、论述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

(1)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必须坚决摒弃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外延性经济增长模式,走高效益、低消耗、你污染,以提高经济质量为目标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2)城市空间布局要适当,城市经济要素合理组合。城市发展不能单纯地追求规模,主要在于质量与功能。(3)产业生态化。实现产业生态化就是建立涵盖第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的“大绿色产业”。(4)建立城市清洁交通体系。

(5)搞好城区立体绿化。(6)城市人口数量增长要与质量提高相同步,与城市资源(土地、水源、能源)消耗相适应。(7)改进和改善城市发展考核办法和指标。

生态学试题与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 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 A.理论生态学 B.草原生态学 C.环境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 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 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 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 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 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 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 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 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 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 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 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 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 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 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 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 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 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 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 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 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 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 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种以上的分类 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 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 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积温 D.热量 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 A.阴性植物 B.阳性植物 C.耐阴植物 D.中日照植物 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 A.生态因子 B.生存因子 C.资源因子 D.气候因子 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 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 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 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 A.生活期长 B.个体大 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 D.生殖耗费少 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 A.遗传力 B.繁殖力 C.配合力 D.增长力 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 A.生理出生率 B.生态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绝对出生率 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

基础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 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就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与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与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就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就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与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就是决定群落组成与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就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就是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与理论的三大类。 3 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 1、概念与术语 环境就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与,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就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生态福就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指的就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与宇宙环境。 小环境指的就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就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小环境中的奇虎称为小气候,就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 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广温性就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广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广温性动物。 狭温性就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窄,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窄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狭温性动物。 2、什么就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就是耐受性定律? 利比希在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就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就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这就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Shelford于1913年提出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填空题: 1、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2、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对物理环境,包括(能量环境)和(物质环境)。 3、生物的物质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 4、(水)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参与地表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 5、(拮抗)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6、因其大小、数量或活动上起着主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即优势度大而成为(优势种)。 决定群落中各个成员重要性程度,即(优势程度)。 7、(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物种的个体数。(盖度)植物枝叶所覆盖的土地面积。(频度)是指群落中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8、土地生态类型包括(土地生态类型的划分)、(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 9、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不仅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还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 10、世代不相重叠种群的离散增长模型:世代不相重叠,是指生物的生命只有一年,一年只有一次繁殖,其世代不重叠。 11、单种种群增长模型包括四个假设:种群增长是无界的。世代不相重叠。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种群没有年龄结构。 12、评价内容:(1)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13、加拿大于(1969)年成立了土地生态分类委员会,形成了一套用生态学原则和标准对土地分类的方法。 14、1990年8月在日本横滨举行第(5)届国际生态学大会。 15、(土地系统生态层次)从区域和地理概念的高度来观察土地生态系统本身。 16、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在系统的形成与演变主要受人为调控。构成简单。食物链较短。许多空间、时间及副产品、废弃物的利用不充分。 17、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光能的利用率不及森林的(六分之一)。 18、森林每年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为草地的(3倍多),农田的(6倍多)。平均单位面积上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为草地的3.6倍,农田的6.3倍。 19、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产功能、能量功能、物质功能、信息传递功能。 20、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转化为脂肪和蛋白脂。 21、没有(物质),信息无法形成。没有(能量),信息无法传输。 22、(信息)是生态系统平衡与发展的最有生命活力的流动体。 23、土地生态系统问题的实质是(在该系统中人类和其他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 24、仅世界最贫困国家中,每年因环境质量引起的疾病就使5个孩子中的一个丧命。 25、我国沙漠化面积扩大了(60公顷以上)。全球气温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的下降趋势转变为以(上升)为主。 26、地球上土地退化严重地区集中分布在三个大陆:非洲、亚洲、大洋洲。 27、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地图重叠法。因子加权评分法。生态因子组合法。生态因子的组合法可以分为(层次组合法)和(非层次组合法)。 28、(人地共生思想)是土地生态设计的理论核心。 29、系统动力学是(结构法、功能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

(完整word版)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题(卷)2011—2012学年第1学期《基础生态学》课程 A 卷专业班级:命题教师:张晓鹏李刚审题教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分 1.趋异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在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性状不相似的现象。 2.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演替,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或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也都达到平衡)。 3.生物的生活史对策:指种群在其生活史各个阶段中,为适应其生存环境而表现出来的生态学特征。 4.特征替代:重叠区内长期共存的物种,因其生态要求发生分化而导致形态分化,使它们在形态上又略有不同。但形态上的种间差异只在两个物种的重叠分布区内才存在,而在各自独占的分布区内则消失,这种现象就叫特征替代。 5.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 6.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第 1 页共10 页

7.生态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地区,其后代在新的 区域内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的过程。 8.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忍受一定程度外界压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这个限度。 9.边际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比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的现象。 10.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 二.填空题(每空1,共20)得分:分1.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群丛。 2.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物种形成学说是地理物种形成学说。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生态位分异(分化)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水。 5.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特点和速率主要取决于分解者种类和 资源质量、环境条件三个方面。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阳光)。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多。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高;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温度 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日照长短为信号。 第 2 页共10 页

土地生态学

土地生态学 考试结构:名词解释30 填空题20 简答题40 论述题10 第一章 1.土地生态学:土地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等相互作用和转化,开展土地利用优化与调控的学科。(名词解释) 2.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①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②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③土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机理与修复途径④土地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与可持续利用及管理⑤土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和工程技术应用(简答) 3.土地生态学的特点:①地域的空间性②时间点的动态性③对象的宏观性④问题的综合性⑤方法的多样性(填空) 4.土地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①与土地学和生态学的关系:土地生态学是土地学和生态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通过直接吸收土地学和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而不断充实发展,形成自己特色的研究领域和独特的核心问题②与景观生态学的关系:土地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是密切联系的,而且某些研究内容有一定的重叠和交叉。但是两者又有很大的区别,土地生态学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独特的核心问题。两者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同景观学是景观,生态学研究对象是土地③与资源生态学的关系:从大资源观的角度讲,土地生态学可以被认为是资源生态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简答) 第二章 5.土地生态学的基础理论:①整体论与系统论②生态系统平衡及其调控理论③资源经济—生态协调论④复合种群理论⑤渗透理论⑥等级理论⑦地域分异理论⑧生态动力源—汇理论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⑩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生态系统原理(填空) 6.土地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内容及其指导作用: ?整体论与系统论:整体论:每一个整体都是一个系统,即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态中的相互关系集合。系统论:从系统的角度揭示客观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共同本质和内在规律性 指导作用:①土地生态学要从整体性角度研究和把握土地开发利用中面临的生态问题②要把“土地生态系统”作为土地生态学研究的对象③要把土地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功能、反馈、信息、平衡等作为土地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研究内容④要把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性、开放性和动态性作为土地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生态平衡及其调控理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工程规划设计,土地开发整理及复垦规划设计等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要把生态平衡调控理论作为指导理论,将维护生态平衡作为主要的目标与任务之一。 指导作用:重视土地的开发,利用,整理,复垦,土地利用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生态调控,防止生态失调,促进土地生态良性循环 ?生态-经济协调论:内容:生态经济两重理论、生态经济有机整体理论、生态经济全面需求理论、生态经济生产理论、生态经济价值理论、生态经济循环理论、生态经济战略理论。指导作用:①决定了土地利用调控必须同时重视其经济过程条件和生态过程调控②要从土地经济价值评估和土地生态价值评估两个方面搞好土地的综合价值核算③要统筹考虑人们在土地方面的经济社会需求和生态精神需求④要将各类用地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整体、统筹规划,合理安排。⑤要在空间上合理布局土地资源,促进各类用地之间的良性循环⑥要同时重视土地的经济生产和生态生产⑦要将土地开发利用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一切土地活动的核心战略目标 ?复合种群理论:在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8、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3种:紧密(不透风)结构。稀疏(疏透)结构。透风(通风)结构 9、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 10、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抗性确定方法:污染区调查;定点栽培对比法;人工熏气法 11、简答滞尘效应原理。 ①减少出现和移动; ②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

(完整word版)土地生态学题库

绪论 一、土地生态学:土地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特性、结构、功能和优化利用的学科。 二、土地生态学基本任务: 1、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 2、揭示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生态规律。 三、土地生态学基本目的:为土地利用规划、利用工程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四、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生态系统 五、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土地生态类型 (1) 土地生态分类, 即土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其目的是使复杂多样的土地生态系统 类型得以条理化、系统化(2) 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3)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 2、土地生态评价 主要属于土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 重点是土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一般包括: (1)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2)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3、土地生态规划设计 是在土地生态评价基础上开展的土地生态学重要研究内容。土地生态规划属于“总体规划”的性质,有两种情况: ①以土地生态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布局,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②充分考虑土地生态评价结果的同时,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因素而编制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规划方案。 4、土地生态整治 对影响和制约土地生态系统潜在生产力发挥的各种限制性因素的改造。内容广泛,包括:水土流失地的治理;盐碱地的治理;风沙地的治理;沼泽地的治理;受污染土地的治理; 中低产田改造;荒山荒地的开发与治理。 5、土地生态管理 土地生态管理主要是通过审查和监督各级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案,使人类按照规定的土地用途, 合理地利用、改造和保护土地, 不断提高土地肥力和生产力, 保持土地生态平衡, 获取最优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其重点是:(1) 土地利用结构的监督;(2) 土地肥力及其变化趋势的监督;(3) 土地开发活动的监督;(4) 土地污染与环境保护的监督。 第一章生态学基础 一、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一、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它有一定的结构、一定 的边界。但是边界常常又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条件和需要来划定的。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 Ⅰ生物环境: 1、生产者又称初级生产者,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这些生物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环境中的太阳能以生物化学能的形式第一 次固定到生物有机体中。 2、消费者不能利用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 有机物质。它们属于异养生物。 3、分解者,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它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 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黄化现象 2、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C:补偿作用 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限制因子 4、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间接作用 5、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生境 6、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非密度制约因子 7、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 8、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现代生态学时期 9、臭氧层破坏属于 B:全球性环境问题 10、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大气圈的上层 1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整个生物圈 1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景观单元 13、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 14、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15、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E.Haeckel)提出并定义的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7、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18、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9、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B:次生演替 20、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2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气候 22、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稳定性高 23、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24、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B:落叶阔叶林 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2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27 、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28、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2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常绿阔叶林 3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31、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气温增加 32、生物群落是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单选题:

土地资源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学: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土地报酬递减律: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一定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一生产要素投入量将使产量增加,但达到某一点后,其单位投入的边际收益将逐渐下降,并最终成为负数的规律。 土地类型:狭义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照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广义指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除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类群归并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 土地分级: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合并或者自上而下划分,产生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土地类型结构: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与数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 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之间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中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也称土地利用构成 土地潜力评价: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等顶级的过程 土地经济评价:运用经济指标对使用价值或价值进行评定,即依据土地经济条件评定土地的等级或价格 比配:将土地的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应性结果计算相应结合的过程。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一定生产条件下的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一定生活水平下人口限度的最大水平 AEZ法: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可持续土地利用: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数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性。持续性包括了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的涵义。 土地生态设计: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进行优化和选择 土地退化: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关于地表的物质在地质外营力的作用下分离,破坏和运移 基本农田: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必须确保的农田 土地整理: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的调整,是对土地地形,地貌,地力,水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土地储备:应用经济手段盘活土地,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土地整理的一种形式 土地复垦:指对被破坏或退化的土地进行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二、填空 1土地的自然属性包括资源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 2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条件的再分配。 3土地的生态功能包括支撑功能、净化功能、养育功能三方面。 4地表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5根据其成因及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可将平原进一步划分为冲积平原、湖积平原、扇形平原、滨海平原四种类型。 7土地资源调查外业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路线勘察、制作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测三方面。土地持续利用的原则有、、、、。

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六套试题和答案解析

WORD格式.整理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 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 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 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参考答案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 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 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陆生群落的优质.参考.资料

2019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2019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生态学基础模拟预测试卷(一)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是 ( ) A.黏土 B.壤土 C.沙土 D.盐碱土 2.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旱生演替 D.逆行演替 3.玉米与豆类间作,其关系属于 ( ) A.互利共生 B.偏利共生 C.原始合作 D.共栖作用

4.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 ( ) A.水生植物 B.湿生植物 C.中生植物 D.旱生植物 5.群落内部环境不具备的特点是 ( ) A.光照强度减弱 B.土壤湿度增加 C.空气湿度增加 D.气温增加 6.下列生理生态过程中的水用做代谢原料的是 ( ) A.保持温度 B.植物挺立 C.光合作用 D.气孔开闭 7.生态学学派分化是在 ( ) A.生态学的萌芽时期 B.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C.现代生态学时期 D.生态学的巩固时期

8.高原植物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并有花色素苷形成,其作用是 ( ) A.降低光合反应适温 B.提升光合作用量子效率 C.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 D.阻止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 9.生态位是一个既抽象而含义又十分丰富的生态学专有名词,它的主要内涵是 ( ) A.生态环境 B.生物单位适合性的总和 C.生物单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体 D.生物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 10.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引入澳大利亚,十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 ) A.种群平衡 B.生态入侵 C.不规则波动 D.种群爆发 11.有效积温计算公式中Y代表 ( ) A.一段时间的温度 B.生物学零度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案图文稿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 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分 1.趋异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在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性状不相似的现象。 2.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演替,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或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也都达到平衡)。 4.特征替代:重叠区内长期共存的物种,因其生态要求发生分化而导致形态分化,使它们在形态上又略有不同。但形态上的种间差异只在两个物种的重叠分布区内才存在,而在各自独占的分布区内则消失,这种现象就叫特征替代。 8.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忍受一定程度外界压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这个限度。 9.边际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比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的现象。 10.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二.填空题(每空1,共20)得分:分 b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生态位分异(分化)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水。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阳 光)。 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多。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高;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温度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日照长短为信号。9.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10.种群数量的调节实际上是通过种群本身内在增长势和有限环境两个反向力间的平衡而实现的。 11.按照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不同可以将群落演替划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类。 12.能够准确反映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关系的生态金字塔是能量金字塔。 13. 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气候顶级。 14. 在生态系统氮的循环中,一方面通过固氮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另一方面又通过反硝化作用重新返回大气。 三.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15分)得分:分 1. 如果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最可能是以下哪种 ( B ) A. 随机分布 B. 均匀分布 C. 成丛分布 D. 群集分布 2.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 B )。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基础生态学填空题库

基础生态学填空题库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N绪论 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2.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提出并定义的。 3.种群生态学是以(种群)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 4.群落生态学以(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 5.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与演替。 6.全球生态学是以(生物圈)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 7.生态学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可分为分子一基因—(细胞)一(器官)—个体—(种群)一—群落一—生态系统一—景观一—生物圈。 8.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组织层次,生态学分化出了分子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等。 9.生态学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10.着名生物学家达尔文(Darwin)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对生态学和进化论作出了巨大贡献。 11.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时期)等大致4个阶段。 12.1798年,马尔萨斯(T.Malthus)发表了《人口论》,促进了人口统计学和种群生态学的发展。 13.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植物生态学研究出现了几个着名的学派有:北欧学派、法瑞学派、英美学派和(前苏联学派)。

14.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危机是指(人口)、(环境)、(资源)、(粮食)和(全球性变化)。 15.丹麦植物学家瓦尔明的(植物分布学)和波恩大学教授辛柏的(植物地理学)的出版,标志着植物生态学作为一门生物学分支科学的诞生。 16.1949年美国( Allee)和(Emerson)合着的、内容广泛的《动物生态学原理》一书的出版出版,被认为是动物生态学进入成熟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17.国际生物学计划(IBP)、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环境问题的科学委员会SCOPE)、(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是生态学研究的国际化的标志。 生物与环境 1.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划分,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2.(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也称为生物的生存条件。 3.依据生态因子的性质,把生态因子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4.苏联学者蒙恰斯基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后者又可分为(周期性)变动因子和(非周期性)变动因子。

2020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2020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二)生态学基础模拟预测试卷(二) 满分:150分时间:l50分钟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 ( ) A.以植物为研究主体 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C.以动物为研究主体 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 2.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 ) A.地球因子 B.限制因子 C.替代因子 D.一般生态因子 3.下列条件中,能提升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的是 ( ) A.昼夜变温 B.恒温条件 C.高温条件

D.低温条件 4.当水量低于植物生长所需最低点时,植物会 ( ) A.萎蔫 B.烂根 C.休眠 D.缺氧 5.在下列哪种条件下,土壤养分有效性,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 ) A.pH5~6酸性 B.pH6~7_微酸 C.pH7~8微碱 D.pH8~9碱性 6.下列现象中属于风对植物的有利影响的是 ( ) A.风媒 B.“旗形树” C.风折 D.矮化 7.下列属于原地实验的是 ( ) A.实验室中通过罩笼,研究棉铃虫的发育和死亡 B.在田间通过罩笼,研究棉铃虫的发育和死亡 C.应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不同温度对昆虫发育和死亡的影响

D.用线粒体和细胞核DNA标记序列,分析证实欧洲大陆的沙漠飞蝗来自两个起源地 8.睡莲属于 ( ) A.浮水植物 B.沉水植物 C.挺水植物 D.多浆植物 9.在一些水域中,因为氮、磷等矿物质过多而引起一些浮游生物的突然增殖,并引起水色异常,即赤潮现象。这个现象属于 ( ) A.生态入侵 B.种群平衡 C.季节消长 D.种群爆发 10.群落发育初期的主要标志是 ( ) A.植物优势种的良好发育 B.植物伴生种的良好发育 C.植物建群种的良好发育 D.植物亚优势种的良好发育 11.下列生物在生存斗争中是K对策生物的是 ( ) A.蝼蛄 B.金雕 C.乌龟

土地生态学(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绪论 1. 土地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一般原理, 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等的相互作用和转化, 开展土地利用优化与调控的学科。其任务有两点:一是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二是揭示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生态规律。 2. 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土地上无生命体(环境条件)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生命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之间,形成的一个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相比,更侧重土地单元中的物质能量流动与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土地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相比,更侧重于立地条件与利用方式的空间异质性。 3. 土地生态学的产生背景与应用领域(了解当今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发展影响下的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能源消耗、气候变化、资源耗竭、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地生态学的应用领域:土地生态系统的应用实践是土地生态学的特色之一。①人工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功能研究②土地生态学理论的应用实践(指导土地利用,总结土地利用的生态学原则、技术、方法)土地生态系统的应用领域:城乡规划、土地整治、工程选址、生态恢复、防灾减灾 补充:土地生态系统研究包括:土地生态系统形成、演替、结构的研究,土地生态系统功能(主要是生产力)的研究,土地生态系统最佳生态平衡的研究 二~五、生态学基础(一) 1. 1935年,英国植物生态学家 2.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借助于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显著的特点: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沿着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的顺序逐级被减少;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一方向,不可逆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 3. 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愈复杂,生态系统愈稳定。(能量流动的特点) 4. 生态系统从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固定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再回归于环境中,这种生物之间、生态系统之间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及其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之间以及生物间的流动和交换称为物质循环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5. 根据物质循环路线和周期长短的不同,可将循环分为:生物小循环与地球化学大循环。 6. 生物小循环与地球化学大循环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生物小循环是在一个具体的范围内进行,以生物为主体与环境之间进行迅速的交换,流速快、周期短。地球化学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相比较,有范围大、周期长、影响面广等特点。生物小循环为开放式循环,它受地球化学大循环所制约,是在生物地球化学大循环的基础上进行的。 7. 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包括水循环、气态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8. 碳循环的主要过程,碳源和碳汇主要包括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碳是生命的基本元素,碳循环具有容量小 却很活跃的气体贮存库,易受到人为干扰的 影响。同时,碳循环的变化能够改变天气和 气候从而影响地球上的各个生态系统。 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 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 葡萄糖,并放出氧气。 自然界碳循环的基本过程如下: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 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又以二 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 碳循环的过程:碳的主要循环形式是从大 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中开始,经过生产者的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