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序莹版公共管理学后三章知识点

庄序莹版公共管理学后三章知识点
庄序莹版公共管理学后三章知识点

第十章

名词解释

1、绩效:是指一系列的结果,其内容是综合性的、多元化的,主要为评估相关主体提供客观依据,以使主体行为不断加以完善。就公共部门而言,绩效是衡量其满足公众需求,管理公共事务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它体现了公共部门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成绩、效果、效率等一系列能力。

2、标杆管理:是一个认识和引进最佳实践,以提高绩效的过程,标杆管理是一个过程—即一系列的行动、步骤、功能或活动造成一个结果:对最佳实践的识别和引进,以改善绩效。

3、生产效率:或称办事效率,是指生产或提供特定水平的公共产品或服务所需投入的数量,即投入与产出的比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平均成本。

4、分配效率:亦称配置效率,是指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或反映了社会公众的不同偏好序列。

简答题

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绩效预算制度、绩效采购制度、绩效人力资源制

度。(1)绩效预算制度合理的绩效预算制度应该为独立决策权的实施提供适宜的空间和环境,使公共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配置得到整合优化,并能够大大激发部门追求绩效目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绩效采购制度实行绩效采购制度关键在于制定绩效责任制和赋予采购人员一定的灵活性。(3)绩效人力资源制度人力资源的管理不仅仅是为了控制劳动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挖掘各种人才的能力和潜力。

2、绩效管理的特征

(1)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强调结果的重要性(2)推行顾客至上理念,以服务社会和满足公众需求为最终目的(3)实行分权式管理,为各部门完成绩效目标创造条件

(4)建立责任机制,为绩效管理过程中责任落实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3、绩效管理的优越性

(1)对于公众来说,作为公共利益的享受着,实行绩效管理的公共部门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各种公共物品的期望(2)站在公共部门的角度,实行绩效管理可以使它在公

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①财政压力得到有效缓解②公职人员的数量和质

量有了明显改变(3)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绩效管理理念充分体现了公共管理

学科在理论和时间上的先进性①在理论上,绩效管理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

支,缺少绩效管理的公共管理学是一门不完整的学科②在公共管理的实践上,如果

没有绩效管理,公共政策和项目就无法进行绩效评估,公共部门就不会从成本—收

益的角度去考虑公共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

4、绩效管理的四大目标:4E 4E是指:经济、效率、效益和公平

(1)经济对经济的通俗说法就是指节约,即在产出质量和数量既定的情况下,追求成本的最小化(2)效率效率的定义可以简单地解释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关系。

效率分为生产效率和分配效率两种类型。(3)效果亦称效益或效能,是指资源使

用所产生的具体结果。(4)公平就公共部门而言,从公共产品或服务提供的整个

过程来看,可以分为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

5、绩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组织目标不易确定许多公共部门制定的目标往往不能完全达到以下三方面的要求:针对性、实践性、可行性。(2)建立绩效指标的困境有些制约因素应该

引起重视:第一,绩效指标的量化问题。第二,即便做到了量化要求,所选择

的绩效指标是否恰当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3)人员配备问题绩效量测内

容的决定和绩效评估的实施都需要配备专门的人员,但在这两方面也会引发一

些问题:第一,绩效测量的内容决定所引发的逆向选择问题。第二,绩效评估

必须有专家、学者等人的参与,而他们作为评估者和部门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不

同,因此利益冲突也不可避免。(4)缺乏绩效信息的充分支持公共部门的绩效

管理尚未形成一个内容健全、反应灵敏的绩效信息管理系统。

6、对于绩效管理带来的问题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即克服绩效管理存在的困难,以此不断提高和完善公共部门的管理能力

(一)绩效管理过程必须有顾客的介入(1)使绩效目标和指标的确立更切合实际(2)弥补人员配备和信息沟通上的部分缺陷(二)更积极地引入市场竞

争机制,不断削弱公共部门的垄断地位(三)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实

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网络化、现代化,简历高绩效信息系统(四)建立

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绩效管理制度

7、中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现状

(1)内部条件不断成熟在学术研究领域,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公共管理学科已经诞生,并在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2)来自外部环境的动力和压力首先,从制度

环境上来讲,为强化绩效观念和提高绩效水平,中国在最近几年内颁布了一系

列重要的法律法规。其次,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参政议政意识的增强,

作为公共项目的消费者和公共资源的所有者,正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和社会

团体加入到政府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来。

8、中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准备不足与实践的盲目性并存(1)理论不足(2)实践盲目在自身准备不足的同时,理论和实践也发生了脱节现象,导致绩效管理在实践中

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公共部门人员对于绩效管理的思想落后,意识薄弱,观念狭隘(1)人员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表现为较大的自发性和随意性(2)绩效管理的封闭性(3)

将绩效评估片面等同于政绩考核,导致组织绩效的完全个人化(三)绩效

管理配套设施的匮乏(1)缺乏资金支撑(2)专门人员紧缺

9、对中国实行绩效管理的建议

(一)继续学习西方的先进绩效管理思想以充实理论研究,并在更高层次对实践进行指导(二)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绩效管理的全面实行(1)促进内外沟通协调,完善监管机制(2)人事制度改革和奖惩机制的结合(3)加快绩效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三)开辟绩效管理资金的独立渠道,建立绩效管理的储备人才库

第十一章

名词解释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公共部门中的各个组织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对其所

属的人力资源开展的战略规划、甄选录用、职业发展、开发培训、绩效评估、薪酬设计、福利和保障等多项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和。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管理层次。

3、国家公务员:是指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国家公务

的人员。

4、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其经济发展、经营目标或组织规划,在员工管

理、人员选拔任用和调整、绩效考核、工资福利、员工培训和发展等方面所制定并实施

的全局性、长期性的设想和规划。

5、工作分析:是指对各种工作岗位或职位的性质、任务、责任以及所需要的人员资格、条

件等进行调查、分析,并加以系统科学的描绘,是编写职位说明书的基础。

6、职位评价:是指通过专门的技术和程序,对职位进行评价,确定职位的相对价值差异,

是薪酬等级设计的基础。

7、人力资源流动可以大致划分为结构性流动和自主性流动,前者是由于经济和技术原因而产生的对于职位质与量的新要求,后者是由于个人或家庭等心理、生活原因而导致。

8、内在薪酬:是一种精神形态的报酬,它主要是基于员工本身从工作中获得的满足感,包括社会地位的替身、收到表扬与肯定自身价值、工作的挑战性、喜欢的任务等。

9、外在薪酬:也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直接或间接与员工个人经济利益相关的薪酬

简答题

1、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同特征

(1)公共部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公共利益为导向,而私营企业是以本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2)公共部门的管理活动缺乏私人部门的自主性和独立性(3)公共部门个人绩效评价比私营部门更困难(4)在很多非营利性公共组织中,工作人员的劳动往往不能通过薪酬和职务晋升等等形式得到补偿和激励。

2、西方现代公务员制度概述

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又称现代文官制度,最早确立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在一些具体管理制度上存在差异,但是他们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还是十分一致的。(1)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即从以身份为取向到以能力和成就为取向的转变,深深影响着西方的现代公务员制度,使功绩制成为公务员制度的根本原则。(2)西方实行的是政务官和业务官分途而治的方针,这是由它们的多党制的政治框架决定的。(3)针对业务类公务员事务的管理,西方各国都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包括公务员部内管理机构、部外管理机构、公务员事务仲裁及公务员权利保护机构等。

2、如何理解国家公务员

(一)国家公务员是指中央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中在编的工作人员(二)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性质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1)基本任职模式:终身常任制这种雇用模式极大地保障了公职人员的职业安全,有利于维护公职人员队伍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提高专业化水平(2)基本管理体系:以法律法规为标准这使得全民都有平等竞争的机会,排除了传统官僚制的“任人唯亲”,也极大地提高了公务员的整体素质。

3、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1)竞争原则竞争在国家公务员制度中是公开、平等的(2)功绩原则公务员的职务升降、考核、任免、奖励等,都以其在工作中的功绩为主要依据(3)法制原则有关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任免、升降等都必须按照国家公务员法律规定(4)民主监督、公共监督原则要把公务员管理置于群众和全体公务员的民主公开监督之下,引导群众和全体公务员积极参与管理工作(5)遵循党管干部原则通过把党的组织路线、方针、政策按一定程序转化为行政机关人事管理的法规,依此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4、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意义

(1)通过长期规划明确公共部门在未来发展中的总体人员需求状况,准备应急措施,一旦遭遇突发情况,能够及时采取积极调控对策,进行合理的人员配备,以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保障组织工作的连续性(2)通过对应不同时期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使公共部门能够达到人与事的有效整合,保证组织持续地发展(3)现代组织的发展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地组

织,而是扩展到了对员工个体的人文关怀,把员工个体价值的提升与组织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

5、影响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因素

(1)宏观经济形势(2)政治、政策、法律环境(3)人口因素(4)技术因素(5)内部管理因素

6、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必须遵循的方针

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时,管理者一定要注意贯彻“科学、可行、配套”的指导思想。

“科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战略的基本内容要符合科学性,符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客观规律和时代特点,并积极借鉴、采用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新成果;第二是方法要有科学性,要有一个较为完备的程序。

“配套”即对全局发展战略的组织实施都要有考虑和安排,使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使用统一于组织总体目标,把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和深化企业内部制度的改革相结合,适时地落实组织领导与资金的保证

7、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基本程序应包括的步骤

首先是通过分析组织的外部情况,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来确定组织在未来的整体战略,这是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的根本出发点;然后根据组织发展战略规划和内外部条件选择适当的预测技术,对人力资源需求的结构和数量、质量进行预测;同时,通过对组织内部已有的各种人力资源的具体情况的认真测定和组织在战略期内可能出现的人力资源流动情况的估计,预测出本组织在未来战略期间内可以提供的人力资源状况;把以上对组织人力资源供需的预测数量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测算出组织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并根据该需求数量制定出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据此制定各项具体业务及相应人事政策和措施。

9、几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法

(1)主观估计法,是指组织各职能部门主管根据自己部门未来各时期工作量增减情况提交本部门对各类人力资源的需求报告,然后由上一级部门估算平衡,进行决策(2)替换清单法,是通过列出组织内部人事结构,现在内部人员的离职、升迁和替换的可能情况表示出来,在根据将会产生的职位空缺来预测人力资源需求(3)菲尔德法,也称作专家预测法,是组织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一些对影响组织发展的因素有一定了解的一线管理人员、高层领导或外聘人员作为专家,通过多轮以书面形式进行的、独立的专家意见的征求和汇总,使专家们的意见逐步统一,从而使结果的可信度增强。

10、内部共给预测和外部供给预测

内部供给预测要先确定各个工作岗位上现有员工的数量,估计下一时期每个工作岗位留存员工数量。(1)替换清单法(2)马尔科夫法外部供给预测是当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无法满足需要时,通过对外部宏观经济形式、劳动力市场供求、行业需求的分析,来预测组织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所需人才的可能性

11、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的关系

(1)工作分析是描述性的,而职位评价是价值判断性的(2)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可以有效约束政治恩赐,招募合适人才(3)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还为公职人员的绩效评估提供了准则(4)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还是合理确定薪酬的主要依据

12、几种常用的职位评价方法是:组织排列法、工作等级法、评分法、因素比较法等,以上方法都各有优劣,在使用时应注意选择。

1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方式

(1)讲授式培训法,具有经济性和易操作性,是大部分培训的首选方式。

(2)研讨式培训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公职人员的理论思维、逻辑思维,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还是对其进行学习考核的重要方式。

(3)案例分析培训法,这既能锻炼受训人员的分析能力,又能培养起团队协作精神,因此是一种收到普通重视和欢迎的方式。

(4)游戏培训法这种方法可以吸引参与者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5)基层任职培训法通过下基层锻炼可以增强他们对实际问题的理解,进而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人力资源流动的方式

(1)招聘(2)借用(3)兼职(4)对口支援(5)辞职(6)停薪留职

15、我国薪酬的种类

(1)基本薪酬基本薪酬的形式包括级别薪酬、岗位薪酬、职务薪酬、技能薪酬和工龄薪酬等。(2)附加薪酬主要包括奖励性质的薪酬和补贴性质的薪酬

16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原则

(1)按劳动分配原则这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基本的分配原则(2)法律保障原则是指公共部门公职人员的薪酬的增减,必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的规定,这是关系到公职人员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有法可依,以保障其法定的基本权利(3)公开原则要求薪酬标准要公开、调薪政策具体规定要公开、薪酬差异的标准要公开,只有做到这三公开,薪酬管理才能有效发挥其调节和激励作用(4)比较平衡原则我国法律规定,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参考企业职工的薪酬水平,以及不同行业和部门之间公职人员的薪酬水平,力求使公职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全社会保持基本一致,大体平衡。(5)定期增薪原则是指政府预算必须保证每年有一定的经费用于公职人员薪酬的定期增加(6)物价补偿原则(7)成本补偿原则

十二章

名词解释

1、战略:是一种未来的、重大的、全局性的谋划的总称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客体:就是我们的战略管理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要发生作用的对象。它主要分为人和事两方面。

3、政府所要管理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政策问题,二是社会问题

4、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环境:是指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发生和存在所处的条件和背景,是一切影响其存在和发展的因素的总和。它分为战略管理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5、内部环境:是指战略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资源条件。

6、战略规划:是一个以一体化决策系统的形成、产生,并发生连贯协调的结果的正规化程序。

7、SWOT分析法:综合了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各种因素,S是指组织内部优势,W 是指组织内部劣势,O是指外部环境机会,T是指外部环境威胁。

8、脚本法:是围绕不确定前景中的各种突发问题展开的战略思考,“是作为突发事件的框架构建的,它详细指明各种可能性是如何结合在一起产生各种政治的、工业技术的或外部事件的形式,战略可能对这些形式起作用。”

9、互动小组讨论技术:分为三种,即面谈小组技术,焦点小组技术和辩证小组技术。

10、战略评价:是对战略实施的效果作出判断,并为组织战略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分析依据的一个行为。

11、战略评价包括的基本活动有对战略内容的考察、将战略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12、公共部门战略变革:是指公共部门在战略管理过程中,根据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判断变革的需要,调整组织战略,优化战略管理过程,变革组织机构、组织文化、管理行为和管理技术等方面,从而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

13、知觉:是指人们持有“知觉防御”心理,即有选择性地感知与其价值观相吻合的事物,并有选择地接收信息。

14、公共部门战略变革的过程:包括建立战略变革管理结构,营造公共部门战略变革的气氛,规划公共部门战略变革方案,最终实施公共部门战略变革计划。

简答题

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发展概述

(1)预算与控制阶段这种做法通常都是根据以往的企业经济状况拟定战略,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在出现新状况时显得力不从心(2)长期计划阶段总的来说预测性不强,面对市场快速变化和竞争加剧时企业就无法从容应对(3)战略计划阶段企业战略计划会明确规定企业前景、产品、市场,将企业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相结合,并最终评价衡量决策,开始重视绩效测评(4)战略管理阶段它包含了战略计划的功能和思想,同时更为关注战略的执行和整体的协调,设计的部门和领域也更为广泛

2、对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拓展和创新

(1)对战略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2)战略管理是包括战略制定、战略执行、战略结果测评的动态管理过程(3)对特殊战略的研究

3、外部环境的构成

外部环境是指战略管理体系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国际环境

(1)自然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条件、自然资源条件等(2)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3)国际环境是目前我们这个时代所身处的特殊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意义。

4、哈佛模式

SWOT分析法是结合组织内外环境的优劣势来寻找机会消除威胁的战略分析方法

(1)优势和劣势分析(2)环境与威胁分析

O-S战略分析机会和优势相结合,是指组织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会。T-S战略分析威胁与优势相结合,是指组织凭借某一方面的优势来应对威胁。O-W战略分析机会与弱势相结合,是指组织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的不足。T-W战略分析威胁与弱势相结合,是指组织应以一个最坏的标准来警戒自己,在减少内部劣势的同时也要避开外部的威胁。

5、格莱斯特模式整个格莱斯特模式包含三个基本步骤: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

6、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模式发展

(1)第一阶段,历史背景这一阶段要求战略管理小组回顾历史以制定有用的概念性预测。(2)第二阶段,形式评估对历史背景明确之后战略管理小组产生了一个对未来远景的规划(3)第三阶段,问题议程组织应该确认当前张力最强的议题对其优先考虑(4)第四阶段,备选战略(5)第五阶段,可行性评估公共部门所处的环境牵涉到政治、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它的行动不能只考虑组织的需要,还应考察能够满足该需要的范围。(6)第六阶段,实施战略

7、战略规划过程(1)初步认识在确定组织前进的方向之前需要搜集一些信息(2)确定目标明确组织的使命,根据组织一贯的价值定位确定组织位置努力的目标(3)SWOT分析这是战略规划的核心步骤,意味着全面的、大量的信息搜集工作(4)选定议题在组织议程中往往可能有多个议题,分清孰轻孰重是关键(5)战略选择根据上面选择的战略议题管理者便可以制定备选的战略

8、几种常用预测方法

预测比较常用的是直观预测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其中回归分析法和时间序列法都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技术手段。(1)直观预测法的使用其实很普遍,当人们有了思考能力后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事物作出一定的估计和预测,使我们避免过分依赖机械模式而偏离正

道的保障。(2)回归分析法主要应用于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基本过程是先作出假设,然后估计变量,再对结果进行假设检验最终得到结论。(3)时间序列分析是在回归分析基础上的进步,将数据资料按时间顺序排列好,考察事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看。

9、运用战略规划的观点

(1)指标管理方法这种观点认为战略管理应始于指标的确定,然后接下来的步骤都是围绕着完成指标来操作。(2)人员与资源管理方法这种看法认为战略实施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利益相关者管理,另一个是资源管理。(3)试验计划管理方法这种观点的新意在于提出了试验性计划的概念,这种计划规模较小,前景比较好,有利于带动计划的整体可行性。综上观点,战略实施过程主要包括战略准备阶段、战略行动阶段和战略控制阶段。

10、战略实施手段

(1)政治手段政府部门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依靠政治权威,这种手段一般采取政治指令、规定和制度形式来实现。(2)法律手段政府很多时候会利用法律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并制定自己的行动方案,以及调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利害关系。(3)激励手段无论是私人组织还是公共部门都无可避免要考虑这个问题,但对于公共部门来说有效的激励显得较为困难。(4)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一整套假设、信仰、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在长期的组织活动中形成的。

11、战略评价标准

(1)一致性一致是指一个战略方案应该具有一致的目标和政策(2)协调性协调是指战略评价时要考虑组合趋势,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变化趋势(3)优越性优越性是指必须保持组织的竞争优势,其中包括资源、技能、地位等方面的优越性(4)可行性是对组织战略最终的和最主要的检验标准

12、渐进式变革、动态均衡式变革、连续式变革

渐进式变革方式的幅度和速度都不大,不是雷厉风行地改变组织的战略过程,而是循序渐进地处理变化带来的问题,重新调整战略,最终实现战略目标提高组织绩效。

动态均衡式变革方式的意义不在于速度是迅猛的还是缓慢,而是在于这种方式是在协调了整体之后的变革,而且是无时无刻不在行动的。

连续式变革方式在概念上和前两者有较大不同,提出这种方式的学者认为公共部门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也处在一种迅速而剧烈地变化之中,只有通过迅速的、连续的、彻底的战略变革才能消除这种变化带来的风险。

13、战略变革的阻力与动力

动力:组织试图进行战略变革是受到某些力量的推动,变革的力度有多大程度有多深都要取决于战略变革的动力本身。阻力:公共部门战略变革的阻力较大程度来自组织内部,组织和其成员会地质变革,保持组织的持续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朱立言公共管理学重点

公共管理概论 第一章 管理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授权科学管理例外原则管理过程官僚制科层制霍桑试验社会人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学派需求层次理论 双因素理论人性假设动态平衡理论管理丛林决策理论学派经验学派行政公共行政 文官制度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公共选择理论公共物品公共权力 P途径 B途径新制度主义 1.管理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3.行政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4.公共管理的含义是什么?它与公共行政有什么区别? 5.什么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有哪些类别? 6.公共管理理论形成的两条途径是什么? 7.公共管理学科有哪些特征? 8.现代行政管理有哪些特点? 9.公共管理有哪些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组织公共组织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古典模型官僚模型 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管理层次管理幅度 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矩阵结构旁系组织纵向结构层次结构横向结构 首长制委员制层级制职能制集权制分权制完整制分离制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组织冲突组织协调 文化行为模型成人发展模型政治行为模型 从众行为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 1.公共组织有哪些构成要素? 2.公共组织的类型有哪些? 3.什么是官僚模型?它有什么特点? 4.第三部门行政模型有什么特点? 5.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6.行政体制的划分有哪些依据?都有哪些类型? 7.简述现代组织理论。 8.非正式群体对组织有哪些影响? 9.公共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第三章 决策程序性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个人决策群体决策价值前提事实前提行政决策行政决策系统信息子系统参谋子系统决断子系统监控子系统类别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方案设计头脑风暴法对演法综摄法专家会议法 德尔菲法时间序列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领导群体决策群体参与决策择案规则 1.决策的特征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决策有哪些类型? 3.决策的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之间是什么关系? 4.决策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 5.各国的行政决策体制都有哪些类型? 6.行政决策有哪些步骤? 7.结果预测有哪些方法? 8.试对群体决策的利弊进行阐述。 9.有哪些比较常见的择案规则? 第四章

(考研)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常考知识点及未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常考知识点及未考知识点汇总 第1章公共管理导论 1.1 公共管理的意义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学的特质 1. 公共管理是以整合性的概念。 2. 公共管理是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部门 3. 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 4. 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 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 公共管理关注政府改革和政府再造。 7. 公共管理是以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 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公共管理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公权力,私组织则没有。公部门的权威来自制度与法律的授予,而私部门则是来自经济性的市场力量。 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只有有限的管理自主权但却有着复杂的政治界面,而私部门管理则由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公共管理区别于私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而私营企业和组织往往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 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对于政府而言,凡是法律未允许的便是非法的。而对于私领域的管理而言,法无禁

止即自由。 5政府与市场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的管理的一个最重要之处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区别与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垄断与市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自由与依赖;利润与支出等。 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部门处在社会各种力量作用的核心,承担着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的职责,所以政府理性往往是多元的,应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而私部门的管理大多为工具的经济理性,往往较少顾及其他理性的考虑。 1.5 公共管理:现时代的挑战 1关于回应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问题 2关于如何在公共管理与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问题 3关于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问题 4关于如何平衡目前及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问题 5关于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问题6关于如何应付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 7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 8关于重振政府的治理能力问题 9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问题 10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 11关于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的问题 12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变革的问题 第2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2.3 公共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性技能术性技能主要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与方法。这是现代公共管理日益专业化的趋势所要求的。

公共管理学(第2版)_在线作业_1

公共管理学(第2版)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2-18 16:19:23 一、单选题 1. (5分) ? A. 国企 ? B. 政府 ? C. 事业单位 ? D. 管理机关 得分: 5 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2. (5分) ? A. 《行 政之研 究》 ? B. 《政治与行政》 ? C. 《行政学导论》 ? D. 《经济与社会》 得分: 5 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公共管理是以( )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实现公共福祉和公共利益而依法运用多种手段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活动。 从1887年威尔逊发表论文发表( )之后,公共行政学便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 (5分) ? A. 《政治科学与公共政策》 ? B. 《政治、经济与社会:美国的政策成果》 ? C. 《政治科学中的政策分析》 ? D. 《政策科学百科全书》 得分: 5 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4. (5分) ? A. 政府工作的目标 ? B. 教育因素 ? C. 人口因素 ? D. 文化因素 得分: 5 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 A. 政策检查评估 ? B. 政策过程评估 ? C. 政策制定评估 ( )为政策科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奠定了基础。 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因素有( )。 政策评估的主要类型有政策效果评估、( )、政策效率评估。

? D. 政策执行评估 得分: 5 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6. (5分) ? A. 计划性 ? B. 战略性 ? C. 分配性 ? D. 组织性 得分: 5 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7. (5分) ? A. 特格韦尔(R.G.Tmg well ) ? B. 托马斯·戴伊(Thamas Dye ) ? C. 哈罗德·D·拉斯韦尔(H. https://www.360docs.net/doc/2112961107.html,sswall ) ? D. 艾拉·夏康斯基(Ira Shar kansky) 得分: 5 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公共政策的功能有导向性功能、调控性功能及( )功能。 1951年,美国政治学家( )主编出版了《政策科学:近来的范畴与方法上的进展》,第一次提出了政策科学的的概念。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整理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四、简答 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2、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答: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 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3、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答: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3)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第四,就人事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的多。第五,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因此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点。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管理与其它体制不同点有哪些?答: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是不同的:(1分) a,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奉行自由经济政策,(1分)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自我负责原则(3分)b,由于爆发经济危机,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1分)c,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滞涨”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由此兴起(1分) d,80年代以后西方的政府管理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的(1分)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也是不同的:(1分)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1分);欧洲或莱茵模式(1分);东亚的政府主导模式(1分) 3、案例分析: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

《公共管理学》主要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主要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财政补贴:是政府基于某些特殊的需要将部分财政收入直接分配给生产者或消费者,提供无偿补助.是政府调节微观经济的重要财政杠杆之一,也是发挥公共财政分配机制作用的特殊手段. 2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政务工作信息化.P248 3风险型决策P134 风险型决策是介于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之间的一种决策,即决策时存在一个确定目标,掌握了部分决策必备的信息,面对两种以上的环境和条件,有可供选择的方案,而且每个方案可能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但可预测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对决策结果要承担一定风险的决策。 4改变航道原理: 计划是面向的未来的,不能一成不变.如果情况预期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就需要在必要时改变实现目标的进程,以保证公共计划的航向一直对准所要达到的目标.与灵活性原理使公共计划本身具有适应性不同,改变航道原理是使公共计划执行过程具有应变能力. 5公共财政:是国家暖和政府为满足公共利益和需要,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经济活动,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公共财政既是国家财政的一种类型或模式,同时也是政府处理与市场关系的一种管理活动,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常常将公共财政等同于公共财政管理.P198 6公共管理P8 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为解决公共问题,追求公共利益,动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有效地施行与监督等,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7公共管理监督P159 公共管理监督指贪污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和监察和督导活动。 8公共管理人格: 是指公共管理者与其他职业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公共管理者的伦理尊严,伦理品质,伦理境界以及所理解与实现的社会伦理价值的总和,它是公共管理者在社会活动,特别是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地位与作用的统一,是其长期的习惯性的伦理行为的升华. 9公共管理协调P152 公共管理协调指协商、调整公共组织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和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使之权责清晰,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 1 公共决策P132 公共决策是指公共组织在处理国家政务和社会事务过程中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做出决定的过程。 1 1公共伦理P97 公共伦理是指用以实现共同价值和利益,规范全体社会公众(包括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各种道德规范、规 章制度等。 1 2公共选择理论:又称理性选择论,即美国经济雪茄布坎南创立的公共经济理论,主张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 物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把政治决策分析与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为公共管理改革提供全心的理论平台。它的一个核心论点就是认为人是理性的,都想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因而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受自我利益支配的。 1 3公共组织P8: 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依法成立的具有公共利 益、运用公共权利来管理公共事物及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1 4公务员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根据本人的意愿,依照法律规定,辞去现任职务,解除或部分解除其与国家行政机关权利义务关 系即职务关系的一种行为.

公共管理学的知识要点

公共管理学的知识要点 一、何谓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二、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异同?你认为私部门管理可以应用到公共部门的管理中吗?为什么? 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作为本质上属于国家的一种活动,公共管理不可避免地包括政治权威的作用,它的主体是政府,其权威的行使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而私人管理虽然也有权威,但其权威是经济的权威或市场的权威,其权威取决于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公共管理是在国家民主宪政的框架下进行的,在民主宪政国家,公共管理的权威是割裂的,政府部门虽然较重视层级节制的权威,但仍常常处于各种政治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其自主性受到很大的影响。而私人部门的管理则具有相对充分的自主权。 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公共管理: 政府有责任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政府所提供的是公共产品。 私人管理: 私人物品;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利润。 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 环境:由宪法规定的权力分立与联邦制为美国的公共行政营造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 运作过程:参与公共政策的指定和执行,其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并以政府的强制权力为后盾;公共行政管理者参与政策制定受到政治力量的影响,要争取不同的政治力量的支持。为了保证公共管理者的公共性,公共行政实践应遵守公共价值,即代表性和透明性,并遵守正当程序。 5、政府与市场

垄断与市场;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 自由与依赖; 利润与支持。 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公共部门处于社会各种力量作用的中心,公共行政事实上也承担着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的职责。在一个变革的、多元发展的社会中,社会利益是多元的,社会的价值也是多元的,而且利益和价值之间往往也是冲突的,政府需要在多元的、甚至是冲突的利益和价值之间作出平衡和抉择。因此,政府治理中的理性往往是多元理性,应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而非单一的考虑。 价值观: 宪法也确立了公共部门特有的价值观,如其对效率的追求就受到代表性、责任、透明性以及正当程序 三、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区别 ?萨缪尔逊:“与来自于私有物品的效益不同,来自于公共物品的效益牵涉到对一个人以上的不可分割的外部消费效果。相比之下,如果一个物品能够加以分割,因而每一部分能够分别按竞争价格卖给不同的个人,而且对其他人没有产生外部效果的话,那么,这种物品就是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常常要求集体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提供出来。” ?斯蒂格利茨:“公共物品是这样一种物品,在增加一个人对它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它们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而排除任何个人对它的分享都要花费巨大成本(它们是非排他性的)。” ?世界银行:“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货物。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这些特性使得对公共物品进行收费是不可能的,因而私人提供者就没有提供这种物品的积极性。” 四、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动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环境的变化与行政改革 经济的一体化对各国都带来的挑战和压力,推动了各国的行政改革。 1、行政体制的国际接轨与各国的行政改革

2014—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考研精编笔记.doc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公共管理学 (第二版) 陈振明主编 参考书: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复习方法和复习规划】 对于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一)记忆方法

1.快速、反复、多次 根据育明教育咨询师多年辅导经验总结,绝大多数学员在考研复习的时候经常犯的几个错误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看书速度比较慢,期望看一遍书就能够把考点记住。不单是复习专业课,很多考生在看英语单词的时候也经常犯这样子的错误。 第二,背诵的时候缺乏复习和巩固。只知道一本书一本书的背诵,结果往往背完之后很快就忘记了。 综上两个问题,育明教育咨询师希望大家一定要养成“快速、反复、多次”记忆的好习惯。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不是考研专业课和考研政治的每个知识点都考,毋庸置疑,考试是有侧重点的。凡是企图一个字不差的记住和背诵下来的想法都是错误的。考研复习必须主次分明,重难点突出。 在考研过程中,20%的知识点会带来80%的分数,希望大家在考研复习的时候必须有所取舍。 3.框架入手,由粗到细 对于一本书,大家首选要明确它的知识框架,然后再慢慢细化。这样比较有利于大家快速的建立起知识架构。 (二)复习规划 第一阶段(-8月末):确定参考书,明确考点。 每年9月份之前,考生务必确定好报考院校专业,考研参考书和必须的一些资料。最近北大、人大等名校慢慢的不再公布参考书,这就更需要考生一定要收集到最权威、最详细的考研信息。在确定了参考书之后,大家在暑假期间要明确每本书的考试重点,为接下来的背诵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9-11月末):背诵记忆 根据育明教育咨询师分析,当前中国考研还处于低层次,尤其是专业课的考察,主要还是考察考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大部分的考题还是需要背诵和记忆,灵活运用的考题并不多。 第三阶段(12月-考研):掌握答题技巧,模拟考试 这个环节很少有考生做到,但是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最后一个阶段务必多做几套模拟题,而且务必要全真的模拟考试。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可以仿照高考去制定复习规划。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第一章 1.何谓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质? 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社会性、管理性。 2.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答: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包括七个要点:①即时的专业管理。②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③强调产出控制。④转向部门分权。⑤转向竞争机制。⑥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⑦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①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②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③改变组织结构。④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⑤改变现行的政策。⑥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⑦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以及学习的公共组织。⑧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 3.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管理技能? 答: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化技能。④诊断技能。⑤沟通技能。 4.有效公共管理者应具有哪些基本的特质? 答:①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②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③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④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⑤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

的工作经验。⑥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⑦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擅长于分析与思考。 第二章 1.什么是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具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答:所谓公共组织,从广义上而言,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都可以成为公共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①公共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③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④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⑤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⑥公共组织的政治因素的考虑。⑦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⑧公共组织的独占性。⑨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 2.什么是公共组织的层级化?层级化的优点是什么? 答:公共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即纵向结构。它是指公共组织内部,按上下层级关系有序构成形式。公共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 第三章 1.什么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战略公理的基本特征:①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②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③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

公共管理学基础的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 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论 问题: 1.公共管理与私营部门管理之间的区别。 2.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 3.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 4.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5.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 一、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一)公共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公共物品”和“公共事物”。 “公共物品”是属于大众所有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性: 1)非竞争性。是指人个消费物品或事物在由一个人消费的时候,并不影响和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2)非排他性。是指阻止一个人的消费享用该产品,代价是非常大的。 “公共物品”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管理的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 对管理的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 社会公众利益的职能活动。 公共管理有五个内涵。 1)公共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或其他组织。 2)公共管理对象是公共事物。公共事物的特征有:a.公共事物与公共利益有直接关系; b.公共事物管理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公共管理是永恒存在的。具体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并且工作 绩效不能简单以利润或效率作为标准。 5)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二、公共管理的具体类型。“三分法”。a.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以便于管理。b.政府管理。 处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c.非政府组 织管理。是指除政府门部外其他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物,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霎时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三、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1.公共管理学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延续了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内容,以及企业管理方面 的内容。 2.公共管理学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情况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于公部门。 3.公理管理重视与外界环境关系,强调以最高领导者的战略设计和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并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是意味着一种新的治理方式。 5.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价值调和与责任。“效率,效能,公平,经济。”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的是政府的改革与再造。建立服务型政府,比如电子,生态,高效及法 制等。

公共管理学第2版-黎民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 作者:黎民 书号:978-7-04-031462-5 定价:35.00元 出版时间:2011年8月 分级:本科、研究生 适用专业:公共管理类 配套资源:教学课件 项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材,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 配套资源:教学课件、精品课程配套网站 作者简介 黎民,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博士生 导师。 内容简介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在保留原书的 内容框架的基础上,对教材体系和内容上做了 较大的修改、充实和更新。在教材内容上,主 要对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管理的组织、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等章节进行修订,增加了新的理论与实践,使其符合当前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同时,为了紧密贴合公共管理的新趋势,编写团队经过讨论还增加了公共管理的运行、公共部门的资源管理、公共管理的管理工具等章节。随着当前公共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每一个公共管理的学生和专业工作人员都需要在结合我国实际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全书最后的“当前公共管理的若干热点”一章,既为读者了解实际管理提供了样本,又为读者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提供了方向。 在编写风格上,本次修订力求将公共管理类的基础与前沿贯串全书,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展开论述,使该版教材进一步增强其理论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可用作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各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同时适用于从事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参阅及有关专业在职干部培训参考教材。 【简明目录】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三章公共管理的管理者/第四章公共管理的物品及供给/第五章公共管理职能/第六章公共管理的运行/第七章公共管理的管理工具/第八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第九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第十章非政府公共组织/第十一章公共管理的前沿热点

(完整word版)《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九章

第九章公共经济管理 1 行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2 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3 ②贯穿包括计划、资源取得、分配、监督等环节在内的全过程 ③是项技术性活动 ④技术多元 ⑤目的是为了保证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得到最大限度履行 4、公共财政管理的地位 (1)是对公共资源进行直接管理,在政府管理中具有核心地位 (2)西方,公共财政的政治背景使公财管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重要舞台之一 (3)变动性大,较其他领域更具活力 (4)近三四十年,公财管的每一次变革都成为公共管理变革的先导 5 ( ①侧重政治概念来看:政府依据法律有计划地对预算资金的筹集、使用进行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等管理活动。 ②侧重行政概念来看:政府依据法律对预算进行编制、执行和决策的管理活动。 (2 ⑤绩效预算模式。 把握三点:①绩效评估的精确化。②放权以使项目管理者成为绩效责任人。③把绩效当作改善业绩的手段。 (3 6 A 固定性三大特征。 (1)税收管理的核心:实现公平征税和税收效率。 ①公平征税:坚持同等税收待遇原则、坚持支付能力原则、坚持受益原则。 ②税收效率来自于与缴纳方:a、税收意味管理成本与遵从成本的最小化; b、税收效率意味着税收超额负担的最小化。 (2)全球性的税制改革:①强化税务管理,简化征管手续,降低税收运行成本; ②治理税务腐败。 B (1)政府收费包括:①使用者费――直接费、公共事业特种费、特许费。②规费――行政规费、司法规费。(2)政府收费管理需注意的问题:①确定课税还是收费;②如何有效收费;③合理确定收费水平;④防止乱收费。 C (1)类型: 按发行地域:内债和外债。

按发行机构地位:中央公债和地方公债。 按偿还期限:短、中、长。 按是否允许上市流通:自由流通公债、非自由流通公债。 (2)公债作用: ①增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能力; ②弥补赤字,维持政府收支平衡,包括长期平衡和短期平衡; ③为一定时期内的特定公共投资项目筹集资金。 (3)发行方式:公募法、包销法、公卖法。 (4)趋势:①保持一定公债发行规模,防止债务依存度过高,债务风险增长; ②在不助长经济波动的前提下,促使公债利息成本最小化; ③调整债务结构,增大长期公债的比例,延长政府债务。 7 A、公共支出管理的目标:财经纪律、根据政策重心配置资源、良好的运作管理。 (1)在实现经济与财政目标方面:宏观经济稳定;有效的预算。 (2)管理目标方面:财经纪律、提高效率、项目与工程管理、财务披露。 (3)符合公共利益要求目标方面:透明度、责任制、重视顾客。 (4)政治相关目标:政治上的可接受度、公众参与。 B (1)购买性支出的范围:投资性支出、教科文卫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 (2)政府采购管理:最为重要的购买性支出手段。 工程或服务的活动。 ②政府采购的主体:主管机关、采购机关、中介机关和供应商。 ③模式:分散采购、集中采购。 ④基本方式:竞争性招标采购、有限竞争性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 C 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支出,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且、社会优抚、 社会福利。 (2) 贴息、税式支出和其他补贴。 8 (1)公共财政管理尚未得到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因缺乏有效的操作管理手段而得不到根本落实。(2)预算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矛盾: ①在编制方法上,仍普遍采用“基数法”,由于各基数具有“刚性”,并不能真空反映实际情况; ②在编制程序上,采用公历年制,使预算方案的批准滞后于实施约一个月。 (3)公共收入管理不尽合理: ①税收征管成本偏高; ②税费没有科学区分; ③公债管理权过度集中,地方政府未被赋予举债权,地方财政的潜在风险增大。 (4)公共支出亟须规范:政府采购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 (5)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不健全 9

公共管理学2020.1.2

(一)公共管理学框架 第一篇概论篇 Chapter 0 管理导论 Chapter 1 公共管理概论 第二篇主体篇 Chapter 2 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Chapter 3 公共部门的角色 Chapter 4 公共组织管理 Chapter 5 公共组织中的领导 第三篇实务篇 Chapter 6 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 Chapter 7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Chapter 8 公务人力资源管理 Chapter 9 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第四篇前沿篇 Chapter 10 公共危机管理 (二)考试题型 一、简答题(4*10=40分)复习范围: 1、简述新公共管理改革流派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实践内容。(PPT第一章) 2、如何理解公共利益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PPT第一章,教材P14) 3、简述外部性理论以及外部性内在化的政府干预措施。(PPT第三章,教材P55、56) 4、何为政府的寻租行为?寻租对社会政治、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PPT第三章,教材P66) 5、简述战略管理的重要过程。(PPT第七章,教材P79-86) 6、简述科层组织的含义及其困境。(PPT第四章,教材P138-142) 7、弹性化组织结构设计有多种形式,分析不同形式的弹性化组织的特性。(PPT第四章,教材P142-148) 8、简述领导权力的构成内容。(PPT第五章,教材P160-163) 9、阐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PPT第五章) 10、阐述莫尔教授提出的政府战略管理的三角分析模型。 11、公共部门为什么要进行绩效管理。(PPT第九章,教材P275-277) 12、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PT第八章,教材P193-194) 13、何为目标管理?公共部门如何实施目标管理?(PPT第九章) 14、什么是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的重点是什么?(教材P305) 二、案例题(1*30=30分)复习范围: 1、新公共管理改革理念和新公共服务改革理念 2、公共部门的角色(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3、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 三、论述题(30分)(理论联系实际)复习范围: 1、公共组织管理 2、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3、公共部门危机管理 论述题答题要求:通过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来证实你对本学科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内容解释有创造性并符合逻辑、系统性、一致性与连贯性;运用所学过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你的工作经验或你熟悉的单位情况解答问题;能够有分析地、合理地、连贯地表述观点。请不要:仅简单描述问题,没有引用适当理论、模型和概念。应把重点放在“分析、阐述”所研究的问题上。完全拷贝他人的作业,否则不会通过考试。仅利用网络资源搜索资料,有自己观点。

公共管理学-笔记重点资料整理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 蔡立辉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蔡立辉主编 第1章导论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综合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成果:介绍了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的知识与分析框架。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1.1 公共管理的含义 1.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 在西方,公共管理目前只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公共管理大于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的含义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公共管理:是关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在性质上的差别集中表现在如下方面:(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者不应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活动的目标,而应以实现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休戚相关、私人活动又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处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而优先性是通过公共权力或政治权威来体现的。(三)制衡性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受较多制衡有其必然性:由于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需要,公共管理组织获得了合法的垄断性,拥有合法的强制力,同时公共管理过程产生的影响也是全社会的。(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与执法者,处在基本社会资源分配的中心,公共决策通常是在多元的、甚至冲突的利益与价值之间进行平衡和做出抉择。(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公共管理主要通过政府机制来实现,私部门管理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政府与市场是现代社会的两个最重要的资源配置和控制体系。 2.传统行政学在公共管理上存在哪些局限? 用行政学的理论与方法处理当代公共领域的管理事宜时,主要存在着以下局限:(一)理论框架局限。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由政治学和管理学两者构成的,行政学以政府管理作为研究内容,无法独立于政治学,而采取管理学的一般的工具取向又会抹杀公共领域特有的政治文化价值。(二)管理主体局限。政府或国家行政机构无疑是最重要的公共管理主体,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也是公

庄序莹版公共管理学后三章知识点

第十章 名词解释 1、绩效:是指一系列的结果,其内容是综合性的、多元化的,主要为评估相关主体提供客观依据,以使主体行为不断加以完善。就公共部门而言,绩效是衡量其满足公众需求,管理公共事务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它体现了公共部门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成绩、效果、效率等一系列能力。 2、标杆管理:是一个认识和引进最佳实践,以提高绩效的过程,标杆管理是一个过程—即一系列的行动、步骤、功能或活动造成一个结果:对最佳实践的识别和引进,以改善绩效。 3、生产效率:或称办事效率,是指生产或提供特定水平的公共产品或服务所需投入的数量,即投入与产出的比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平均成本。 4、分配效率:亦称配置效率,是指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或反映了社会公众的不同偏好序列。 简答题 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绩效预算制度、绩效采购制度、绩效人力资源制 度。(1)绩效预算制度合理的绩效预算制度应该为独立决策权的实施提供适宜的空间和环境,使公共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配置得到整合优化,并能够大大激发部门追求绩效目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绩效采购制度实行绩效采购制度关键在于制定绩效责任制和赋予采购人员一定的灵活性。(3)绩效人力资源制度人力资源的管理不仅仅是为了控制劳动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挖掘各种人才的能力和潜力。 2、绩效管理的特征 (1)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强调结果的重要性(2)推行顾客至上理念,以服务社会和满足公众需求为最终目的(3)实行分权式管理,为各部门完成绩效目标创造条件 (4)建立责任机制,为绩效管理过程中责任落实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3、绩效管理的优越性 (1)对于公众来说,作为公共利益的享受着,实行绩效管理的公共部门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各种公共物品的期望(2)站在公共部门的角度,实行绩效管理可以使它在公 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①财政压力得到有效缓解②公职人员的数量和质 量有了明显改变(3)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绩效管理理念充分体现了公共管理 学科在理论和时间上的先进性①在理论上,绩效管理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 支,缺少绩效管理的公共管理学是一门不完整的学科②在公共管理的实践上,如果 没有绩效管理,公共政策和项目就无法进行绩效评估,公共部门就不会从成本—收 益的角度去考虑公共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 4、绩效管理的四大目标:4E 4E是指:经济、效率、效益和公平 (1)经济对经济的通俗说法就是指节约,即在产出质量和数量既定的情况下,追求成本的最小化(2)效率效率的定义可以简单地解释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关系。 效率分为生产效率和分配效率两种类型。(3)效果亦称效益或效能,是指资源使 用所产生的具体结果。(4)公平就公共部门而言,从公共产品或服务提供的整个 过程来看,可以分为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 5、绩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组织目标不易确定许多公共部门制定的目标往往不能完全达到以下三方面的要求:针对性、实践性、可行性。(2)建立绩效指标的困境有些制约因素应该 引起重视:第一,绩效指标的量化问题。第二,即便做到了量化要求,所选择 的绩效指标是否恰当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3)人员配备问题绩效量测内 容的决定和绩效评估的实施都需要配备专门的人员,但在这两方面也会引发一

公共管理学知识重点整理

所谓“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涵义: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 (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着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 (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1.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2. 公共事务 所谓“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3. 领域特点: (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 (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公平(Equality)。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公共管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P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B途径)。 P途径的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与政策分析的渊源关系,有如下特征: 第一,着眼于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政策研究; 第二,重视非量化和实务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展相关知识; 第三,强调与政策分析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规范性的理论研究。 B途径的公共管理主张师法企业,B途径的公共管理的特征是: 第一,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 第二,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作严格区分; 第三,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第四,在研究方法上也偏爱诸如实验设计之类的量化方法。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 )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形成一种学术思潮。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是这一理论的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