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备战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专题:专题九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专题九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材料一 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是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两位院士颁奖。

材料二黄旭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他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为中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从青丝到白发,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核潜艇事业。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力量无穷。隐姓埋名工作30年,把国家的需要放在第一位,30年没回家,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在研究核潜艇,父亲临终前也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材料三让天有“可测”风云——曾庆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国际数值天气预报奠基人之一,首创半隐式差分法,为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的两大标志——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为国际上推进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发展成为现代先进学科做出了关键性贡献,并密切结合国家需要,为解决军用和民用相关气象业务的重大关键问题做出了卓著功绩。他说,“我曾立志攀上大气科学的珠峰,但种种原因所限,没能登上顶峰,大概只在8600米处建立了一个营地,供后来者继续攀登。真诚地希望年轻人们勇于攀登,直达无限风光的顶峰。”

专题训练

1.材料一体现我国正在实施哪一战略?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2.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两位院士颁奖体现了国家主席行使哪一职权?

荣典权。

3.黄旭华、曾庆存两位院士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爱国、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奉献社会、勇担责任。

4.奖励科技创新上有突出成就的人员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2)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3)有利于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精神。5.黄旭华舍小家为大家的做法启示我们该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1)国家利益是关系全局的、长远的利益,有时难免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2)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3)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纪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6.“真诚地希望年轻人们勇于攀登,直达无限风光的顶峰。”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向曾庆华院士学习,勇于攀登科学的高峰?

(1)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2)珍惜在校学习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敢于质疑,勇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

(4)培养好奇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5)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等。

专题训练

1.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是()

A.谢家麟吴良镛B.师昌绪王振义

C.吴孟超叶笃正D.黄旭华曾庆存

2.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是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党和国家之所以重视科学技术,是因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③发展科技能解决所有难题

④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材料一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是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两位院士颁奖。

材料二曾庆存院士曾说,“我曾立志攀上大气科学的珠峰,但种种原因所限,没能登上顶峰,大概只在8600米处建立了一个营地,供后来者继续攀登。真诚地希望年轻人们勇于攀登,直达无限风光的顶峰。”

(1)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正在实施什么发展战略?

(2)我们青少年如何向科技工作者学习,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答案

1.D

2.B

3.(1)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2)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珍惜在校学习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敢于质疑,勇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培养好奇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