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素、词和短语

语素、词和短语
语素、词和短语

语素、词和短语是现代汉语词汇学、语法学中的概念,初学者特别是中学生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常常搞不清楚,也因此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不明事理,以致影响了自己成绩。可见分清三者的界限无论是在学术上分清是非,还是在实用上避免损失,都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辨析语素、词和短语呢?

先弄清三者的概念。

在现代汉语里,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一个语言片段,一层一层的切分,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的单位,就是语素。”①

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短语是两个或以上的实词的组合,是大于词而小于句子的语言单位。

例如: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按语素切分为: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按词切分为: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如按短语切分,则可以分成“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等短语。

可见,词是由语素构成的,短语又是由词构成的。三者密切联系,又有互相区别的界限。下面让我们来分别探讨一下语素与词,词与短语的关系吧。

先谈语素与词的关系,看下面的四组语言单位:

(一)、天、地、人、牛、马、走、吃、大、红、一、二

(二)、秋千、蜘蛛、流连、徜徉、荒唐、玫瑰、蝙蝠、囫囵、妯娌

(三)、葡萄、扑克、幽默、法西斯、阿斯匹林、布尔什维克

(四)、牙齿、短语、胖子、提高、船只、胆怯、伤心

第一组中的11个单位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有音有义,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语素。

第二组中的9个单位都是由双音节组成,若把这两个音节拆分开来,单独看,它们都失去了意义,不能算语素;只有把两者组合在一起才有意义,才能算一个语素。

第三组中的6个单位都是从外语中音译过来的。和第二组一样,拆分后它们也失去了意义,所以它们有的虽然由多个音节组成,但仍然只是一个语素。

以上三组的语素都能自由运用,因此它们又都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这类词叫做单纯词。

第四组7个语言单位都可以拆分成两个有意义的单位,也就是说它们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这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那么词与语素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呢?其区别就在于能否“自由运用”。

所谓“自由运用”就是指独立地给客观事物、现象、概念加以称谓概括,独立地运用于造句之中。例如上文第四组中“牙齿”一词,虽然“牙”和“齿”都是语素,但两者却有本质不同。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可以说“他在刷牙”,“我的牙又痛了”。却不能说“他在刷齿”,

“我的齿又痛了”。可见:“牙”是能自由运用的,是词;而“齿”却不能自由运用,是语素。同样的道理,“伟大”中的“伟”,“我们”中的“们”,“毛巾”中的“巾”都是不能自由运用的,所以只能是语素,而不能成为词。相反,“大”、“我”、“毛”不但是语素,而且是能自由运用的语素,也就是词了。

所以说,能否自由运用就是词和语素的根本分界。②

再谈词与短语的关系。词和短语的区别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从语法结构上看,词具有现成性和定型性;短语则具有临时性和可扩展性。

词不论其音节多少,结构如何,都是作为一种现成的单一性的单位而用于造句的。短语则不然,它是临时组合的,且能够扩展。句法的规律只能作用于短语,不能作用于词的内部。例如:“新工人”可以扩展为“新的工人”、“新的女工人”,“光荣、伟大”可以扩展为“光荣而伟大”、“光荣和伟大”。但“工人”却不可以扩展为“工的人”、“工的女人”,“光荣”、“伟大”同样不可以扩展为“光和荣”、“伟而大”。

二、从声音形式方面来看,词的内部不容许停顿,而短语的内部则可以停顿。试比较一下作为词的“东西”(指物件)和作为短语的“东西”(指东边和西边)。前者的读音(dōngxi)结构是固定的,“西”读轻声,中间不停顿。而后者中的“西”不读轻声,语法结构也不很固定,中间允许停顿,也可以说成“东和西”。所以说

像“木箱儿”、“胶轮儿”是词,而“木头箱子”、“胶皮轮子”是短语;“支书”、“共青团”是词,而“支部书记”、“共青团员”则是短语。

区别词和短语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插入扩展法”。

如果一个语言单位插入别的语言单位使它扩展后,不改变原来的意义,这个语言单位就

不是词,而是短语;如果意义改变了,或者没有意义了,就是词,而不是短语。譬如,“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中的“红花”、“绿叶”就可以插入“的”或“颜色的”,扩展成“红颜色的花”、“绿颜色的叶”,意义没有发生变化,这句话中的“红花”和“绿叶”就是短语。而“红花是一种名贵的药材”中的“红花”,如果插入“颜色的”,意义就变了,所以这句话中的“红花”是词,而不是短语。同样的道理,作为一种工具名称的“拉手”是词,而表示一种动作的“拉手”则是短语。再看下面的两组例子:

(一)黑板、白字、骨肉、打场、头痛、信纸

(二)白墙、白花、血肉、打虎、手痛、写信

你能判断它们哪些是词?哪些是短语吗?用插入扩展法,相信你能区别清楚。

不过,运用插入扩展法区分词和短语,也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1、插入的语言单位必须是在同一结构层次上的直接成分。如“工人”之间不能插入“人和商”,扩展成“工人和商人”。

2、要能连续插入不同的语言单位,以准确判断其能否扩展。如“看见”中间可以插入“不”或“得”,但却不能继续插入其它成分了,因它还是词,而不是短语。

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依次是短语、词、语素。人类的语言是有声音、有意义的,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这便是语法单位基本的特点。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我们来看下边这个句子:他坐在沙发里看书。这是一个最大的语法单位,我们把它尽量小的切分,就成了:他│坐│在│沙发│里│看│书切下来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都不能再切分了,是一个个的语素了。这里的“沙发”只是一个语素,是英文sofa的译音,表达一个意义,所以不能再切分。由此可见语素有两个特点:一是最小、不能再分割了;一是有意义。普通话里的单音节词不超过1400个,而语素远比这个数目大。为什么呢?因为一个音节要代表许多个不同的意义。例如xīn这个音节,就可以表示“辛(辛苦)、新(新人)、心(心脏)、锌(锌矿)、薪(薪金)、芯(灯芯)、馨(馨香)、欣(欣喜)”等几个语素。由于汉字不是拼音文字,xīn这个音节就分别写成了不同的形式,替我们作了分析语素的工作。可是,并不能说,汉字的一个字就是一个语素,汉字的形、音、义和语素的关系,除了上面所说的一个音节代表几个语素,可以分别用几个汉字表示之外,还有如下的一些情况。一个汉字代表几个不同的语素,读同一个音。例如,“副”(fù)这个字就可以代表三个语素:“副①”,表示第二的,次级的意思,如“副主任”、“副食”;“副②”,表示相称,如“名不副实”;“副③”,表示某种事物的计量单位,如“一副手套”“一副担架”。一个音节只表示一个语素,写成一个汉字。例如:shéi-谁,zěn-怎,wá-娃,sēng-僧,hén-痕,cè-恻。这种情况的例于比较少。一个语素可以用不同的汉字表示。例如:“搜集”的“搜”可以写成“蓃”,苏醒的“苏”可以写成“苏”,这就是所谓异体字。几个不同的音节,表示不同的语素,却写成同一个汉字。例如:chā-差(差别),chà-差(差劲),chāi-差(差使),cī-差(参差)。一个音节,写成一个汉字,可以包含两个语素。例如:“俩(liǎ)”“仨(sā)”念起来虽然只有一个音节,但实际上都包含了两个语素,“俩”即“两个”;“仨”即“三个”。有的汉字本身没有意义,不代表任何语素。例如:葡、萄、蜈、蚣…… 有的汉字在某个场合下代表语素,在某个场合下又不代表语素。例如:“沙、发、巧、力、马、克、达”分别都是语素;而在“沙发”、“巧克力”、“马达”中,它们只作为一个音节的符号,都不是语素了。语素如果按音节划分,可以分成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分别举

例如下。单音节语素:天、地、人、跑、跳、唱、红、白、民、朋、思……这类语素很多,有上万个。双音节语素,这主要是古代的联绵字和音译外来词。联绵词,如:踌躇、狼狈、葫芦、葡萄、彷徨、徘徊;音译外来词,如:琵琶、尼龙、咖啡、咔叽。多音节语素,主要是音译的外来词。例如:凡士林、奥林匹克、布尔什维克。单音节语素有的能独立运用,因而能独立成词,如“人、跑、我、拉、红……”这样的语素称之为“成词语素”;有的则不能独立运用,因而不能单独成词,如“民、们、机……”这样的语素称之为“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它永远不可能是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不能保证它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是词,例如“人民”里的“人”就不是词,它在这里是以语素的形式出现的,是“人民”这个词的组成成分,不能拆开,当中也不能插入其它成分。有一种值得注意的情况,少数的语素,不仅不能独立成词,就是跟别的语素组合时位置往往也是固定的。例如:第一、老大、阿毛、剪子、画儿、石头、我们。里面的“第、老、阿,于、儿、头、们”的位置,或前或后是固定了的,不能变换。我们称这样的语素为附加成分,也有人称它们为词缀的。这种附加成分的意义虽然不那么明显,但它眼前面讲到的“葡、萄、蜈、蚣”之类不同,前者有不大明确的意义,后者没有任何意义。能独立成词的语素,词和语素的外延是重合的,一个语素一个词,这样的词叫单纯词,由一个语素形成,其构造简单,无需深究。不能独立成词的语素,可以和别的语素结合构成一个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合成词。关于合成词的构造关系,这里试列举几种。一、两个语素按一定的关系组合成词,这种组合方式叫复合式。它又可以分为六种形式: 1.两个语素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分主次,它们之间是联合关系。例如:朋友语言斗争伟大勇猛刚才是非开关东西迟早反正彼此 2.两个语素有主次之分,它们之间是偏正关系,前一个语素是描写或限制后一个语素的:火车铁路优点重视雪白只要石器花芯善意豪情前门飞船 3.两个语素之间有一种支配关系,前一个语素表示一种行为动作,后一个语素表示受这个行为动作支配、影响的事物。例如:革命带头动员有限干事绑腿守旧安心知己失信认输鼓掌 4.后一个语素是对前一个语素加以陈述说明的,它们之间是陈述关系。例如:地震冬至心疼年轻性急胆怯日出心慌口渴民用自愿体重

①定义不同:

②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如“民”、“玻璃”等;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

音义结合体,比如“人”、“图书”;短语是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语言单位,“英语教师”、“科学研究”。

②作用不同:

语素是构词单位,不能直接构成句子,即不能直接作任何句法成分,只有独立成词或组合成词,才有可能独立运用,如“建”和“设”都是语素,它们不能够直接构成句子,只有组成“建设”等词语,才能构成句子。

词是造句单位,直接构成句子,也可以和其他词组合构成短语再构成句子,如“花开了”这个句子就是由“花、开、了”三个词语构成。

短语也能单独使用,可以直接构成句子。如“月季花开了”,“月季花”就是一个短语。

③结构不同:

语素不能切分成更小的语法单位,如“人”“沙发”,都不能切分;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更大的语法单位,如“人民”是由“人”和“民”两个语素构成。但是词不能扩展。如“白菜”是词,不能扩展为“白的菜”

短语由词组合而成,因此能够扩展。“白布”是短语,可以扩展为“白的布”。

词与语素、词与短语的区别

词与语素的区别比较明显,关键在于能不能自由活动,凡是能够独立运用的语素都是词。而词与短语的区别却是相对复杂一些。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且词和短语的组合方式、结构类型又基本一致,在外在形式上无可辨别。如:AB“改进——改好”“冰箱——冰雪”“水瓶——水火”A组是词,B组是短语,但从

形式上很难看出区别。

(一)区别短语和词的常用标准

1、看有没有非自由语素从短语和词的构成单位来区别:短语的构成单位必

须是词(即自由语素);词的构成单位是语素,可以是自由语素,也可以是半自由或不自由语素。因此,若一个结构中有非自由语素的存在,则一般是词。如“骨头、钉子、人性、同化”等斜体语素是不自由语素,“感官、平素、慨叹、语言”等两个语素都不是自由语素,故可以肯定它们是词,不是短语。 2、看有没有轻声语素普通话中有大量的轻声词,所以一个语法组合其最后一个语素为轻声语素(虚词除外)则该组合一般为词。如“胡同、相声”等有轻声语素,一定是词。需注意的是轻重音还能区分词与短语:如:买卖 mài (短语:买和卖) mai(词:生意)东西 xī(短语:指方向) xi (词: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兄弟 dì(短语:指哥和弟) di (词:指弟弟或称呼别人) 3、看意义有没有整体性词的意义具有稳固性和整体性,因为它已在长期使用中逐步凝固了。所以一个词的意义往往不等于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如:黄瓜≠黄色的瓜铁路≠铁板路(所以“黄瓜”、“铁路”是词。)而短语是临时组合在一起的混合物,它的意义就是各组成成分意义的总和。不同的物质仍保持着自己的特性,可分离,意义不改变,意义不具有整体性。如:“开灯”、“石路”、“大雨”就是短语。 4、看能不能扩展由于词具有整体意义和凝固性,故在结构上不可再插入其它成分。而短语的组合具有临时性,内部结构松散,当中可以插入其它成分。这种判断词与短语的方法叫扩展法,又叫插入法。如:老虎×老的虎老人√老的人“老虎”插入别的成分以后,意思改变了,因为老虎可以有小老虎、大老虎,不是指“老的虎”。所以“老虎”不能进行扩展,是词。“老人”可以插入别的成分,且插入以后,意思基本不变,所以“老人”是短语。运用扩展法,应注意有以下限制:A、短语扩展之后意义不能产生明显的改变,若意义发生改变的是词。如:马路≠马之路故“马路”是词。B、扩展只能在中间插入,不能在前后添加其它成分。如:饭碗——盛饭的碗(×)前加圆桌——圆的桌子(×)后加“饭碗”、“圆桌”都是在前后添加其它成分,这不是扩展。它们中间不能插入其它成分,所以它们是词。C、插入的应一般是虚词或数量短语,不能是其它实词。常用于插入的词语是:(a)联合结构中插入“和”:书报——书和报(b)偏正结构中插入“的”:飞鸟——飞的鸟(c)动宾结构中插入“着”、“了”、

“过”或数量短语:提水——提了水(d)补充结构中插入“得/不”:改好——改得好选择插入词语的一个总原则是:力求插入后保持相同的结构。

(二)区别词与短语应注意的问题

词与短语的判定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运用前面所讲的四种方法,尤其是观察意义的整体性和扩展法是至今最有效的区别词与短语的方法。同时应该注意到汉语词和短语有一些交叉的特殊的情况,这是与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相关的。所以不能将词与短语绝对化、一刀切。 1、“短词语”的问题所谓“短词语”是指在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总是作为一个整体使用,具有整体意义;但是在结构上又是由一个短语和一个粘着语素构成的;形式上较一般的词长。这样的组合既具有词的特性,又具有短语的特性,称为“短语词”。

“化”和“论”都是粘着语素,与前面的短语一起构成“短语词”。“资产阶级自由化”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都不能扩展,具有整体性,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但是在形式上却较长,不同于我们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词。吕叔湘认为汉语的词应分为两种,一种是词汇词,另一种是语法词。所谓词汇词就是我们一般所接受的不长的、具有整体意义的词。所谓语法词,是指长短不限的,可以很长的,但不能扩展和拆开的词。我们这里所谈的“短语词”就应该属于语法词一类。 2、“离合词”的问题有一些组合从意义上看具有整体性,甚至还可能有半自由语素,但却可以扩展。如:“理发、睡觉、洗澡、吵架、结婚”

等。洗澡——洗一次澡结婚——结了两次婚

第十一讲词汇课堂训练

词汇部分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是最小的一级语言单位。语素的作用和职能就在于()。确定语素的主要方法是()。 () ()是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2.在合成词中, 是附加在词根上面表示附加意义的成分。 3.所谓单音节语素化,主要就是指一些本来不表义的()变成了表义的()。 4.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系统。汉字同汉语的音节是()的,基本上是一个汉字一个()。 5.汉语双音节语素共有()语素、()语素、()语素、()语素四种。 6.从语素组合成词所处的位置看,可以将其分成()语素和()语素两类。 7.()语素大都是古代汉语遗留下来,一般不宜拆开来理解;根据读音又可以将其细分为()()()三个小类。 8.现代汉语单纯词可以分成()、()、()和()四种;合成词则首先可以分为()、()、()三个大类。 9.根据联合型合成词两个语素内部的语义关系,可以将其分为()、()、()和()四个小类。 10.现代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大致(语音演变)、(词义演变)、(前世流传)和(新词产生)四个方面。而同音词的表达作用也主要有谐音双关等方面。

11.任何一个词都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体;内容包括()和(),形式包括()和()。 12.词义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任何一个实词都具有与概念相关的核心意义—理性义,此外还有一系列附加义,其中较主要的四种分别是()、()、()、()。 13.词义的派生有两条主要的途径,()派生和()派生,前者又可以分为()、()、()三种,后者则可以分为()、()和()三类。 14.词的比喻义和借代义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前者重在()性,后者重在()性。 15.义素分析的基本原则是:(对等)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简明)性原则;基本方法则依次是:(确定范围)、(比较异同)和(简化义素)。 16.由于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语义场可以分为两大类:()义场和()义场()义场三种。 二、单项选择(四个被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别人、别去、别离、别针”中的四个“别”字之间的关系是: A.多音多义 B.异音同形 C.形义同一D.同音同形 2.“干涉、干脆、干戈”中的三个“干”字之间的关系是: A .多音多义 B.文.白异读 C.异音同形D.同音同形 3.“和平、和面、唱和、和药”中的四个“和”字之间的

语素-字-词的关系

语素和词的概念。 还要明确字是什么: 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语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综合起来分析: 1、词是造句的单位; 2、语素是构词的单位; 3、字则是记录词和语素的书写单位。 前两者属于语言符号系统,后者则属于书写符号系统。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语素和字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现代汉语中的语素一般是单音节的。 单音节汉字与单音节语素形成对应关系,即一个语素由一个汉字来记录。如“山”“大”“观”“子”“田”“小”“很”“吗”“残”“污”“检”等。单音节汉字与多音节语素不能形成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语素由几个音节表示。例如“彷徨”“参差”“蜘蛛”“猩猩”“的士”“白兰地”“歇斯底里”“勃勃”“萋萋”“扑通”“哗啦”等等。 因为存在多音多义字,所以,单音节语素与汉字之间,也存在不对应的情况。如: 1)汉字“行”: 在下列两组词中分别对应不同的语素: xíng:“行走”“自行车”“行李”等;

háng:“银行”“行业”“行距”等。 2)汉字“重”: 在下列两组词中分别对应: zhòng:“重要”“重视”“重心”“重大”等; chóng:“重复”“重新”“重整”“双重”等。 其他如“别扭”的“别”和“别去”的“别”,“昂首”的“首”和“一首诗”的“首”等,都是如此。 (二)语素和词 语素和词都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 两者区别的关键就在于功能上的差异: 1、语素是用于构词的,而词是用于造句的,二者不是同一个层级的关系。 语素分成词语素和非词语素。 2、成词语素:可以单独构成词的语素。如: 单音节语素:“草”“并”“风”“走”“美”“一”“张”“啊”“才”多音节语素:“饽饽”“徘徊”“葡萄”“咖啡”“维他命”等。 3、非词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和别的语素结合起来构成词的语素。如:“草原”“行走”等词中的语素“原”“行”等,就属于非词语素。又如:“学习”“人民”“桌子”“作者”“蝴蝶结”“洗衣机”中的 “习”“民”“桌”“子”“者”“衣”“机”等,都属于非词语素。(三)字和词

语素、词和短语

语素、词和短语是现代汉语词汇学、语法学中的概念,初学者特别是中学生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常常搞不清楚,也因此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不明事理,以致影响了自己成绩。可见分清三者的界限无论是在学术上分清是非,还是在实用上避免损失,都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辨析语素、词和短语呢? 先弄清三者的概念。 在现代汉语里,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一个语言片段,一层一层的切分,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的单位,就是语素。”① 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短语是两个或以上的实词的组合,是大于词而小于句子的语言单位。 例如: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按语素切分为: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按词切分为: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如按短语切分,则可以分成“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等短语。

可见,词是由语素构成的,短语又是由词构成的。三者密切联系,又有互相区别的界限。下面让我们来分别探讨一下语素与词,词与短语的关系吧。 先谈语素与词的关系,看下面的四组语言单位: (一)、天、地、人、牛、马、走、吃、大、红、一、二 (二)、秋千、蜘蛛、流连、徜徉、荒唐、玫瑰、蝙蝠、囫囵、妯娌 (三)、葡萄、扑克、幽默、法西斯、阿斯匹林、布尔什维克 (四)、牙齿、短语、胖子、提高、船只、胆怯、伤心 第一组中的11个单位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有音有义,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语素。 第二组中的9个单位都是由双音节组成,若把这两个音节拆分开来,单独看,它们都失去了意义,不能算语素;只有把两者组合在一起才有意义,才能算一个语素。 第三组中的6个单位都是从外语中音译过来的。和第二组一样,拆分后它们也失去了意义,所以它们有的虽然由多个音节组成,但仍然只是一个语素。 以上三组的语素都能自由运用,因此它们又都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这类词叫做单纯词。 第四组7个语言单位都可以拆分成两个有意义的单位,也就是说它们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这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现代汉语专题作业答案3

作业2参考答案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共10分,每小题2分) 1.词缀:根据语素的意义和构造词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语素又可以分为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两大类,前者简称词根,后者简称词缀。 2.词: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3.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也有称作词素)组成的词叫合成词。 4.派生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叫派生词。 5.称谓:称谓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特定身份角色的称呼。在人类社会中,称谓系统是一个极其庞大的语言文化系统,是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始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现代汉语语素在语音上以(单音节形式)为主,书面上用一个(汉字)记录。 2.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例如“敲边鼓”是(惯用语),“飞机上的大炮—-响(想)得高”是(歇后语)。 3.语素从位置看可分成词语素和非成词语素两大类,例如“语”是(成词语素),“老”是(非成词语素)。 4.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是(合成词)。 5.合成词的构造可分两大类,例如“棍子”是(附加式),“学子”是(复合式)。 6.有些合成词的构造综合了多种结构方式,例如“目击者”是(复合式)和(附加式)。 7.节缩构词在推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是(简化了语言),是表达方便,(构成了大量的新词),丰富了语汇。 8.用于对交际对象表示尊敬的词语是敬辞,例如(您、君);交际中用来表示自谦的词是谦辞,例如(不才、愚见)。 9.语汇规范的原则是(普遍性)、(需要性)和明确性原则。 10.从构成形式看,谚语有(单句型)和(复句型)两种。 三、判断正误,简要说明理由(共20分,每小题2分) 1.词和语素的本质区别在于,词大多是由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语素多为单音节形式。 不对。词和语素的本质区别是功能不同,语素的功能是构词,词的功能是造句。 (说明:有些同学回答了很多内容,但是没有答到点子上。) 2.“我写字”这个句子有三个语素,他们正好充当了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成分,可见语素也可以充当句子成分。 不对。语素是构词单位,不能自由运用,不能充当句子成分。“我写字”这个句子是由“我”、“写”、“字”三个词分别充当主语、谓语、宾语成分。 3.“扩大、壮大、最大、自大、加大”都是词。 不对。其中“最大”是词组或叫短语。 4.词缀都是定位语素,定位语素就是词缀 不对。语素有两类,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又分两类:定位不成词语素和不定位不成词语素。不定位不成词语素和成词语素一起构成了词的词根,而定位不成词语素就是词缀了。 5.成语大多由三个音节构成,结构关系大多为动宾关系。 不对。成语大多由四个音节构成,结构关系也不限于动宾关系。 6.“抨击、诽谤和批判违法乱纪行为是大众传媒的责任”,这个句子的词语使用没有什么问题。 不对。其中“诽谤”用得不对,“诽谤”的意思是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诬蔑,这些绝对不是大众传媒的责任,“诽谤违法乱纪”,意思是毁坏违法乱纪的名誉,显然不正确。 7.“花儿、玩儿、幼儿、女儿”都是词根+词缀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

《现代汉语词汇》讲义

《现代汉语词汇》讲义 第一节词汇概说 目的要求 1、掌握语素的含义及其分类 2、掌握语素与汉字、语素与词的关系 3、掌握词与词组、词与词汇的区别一、词汇学的分科与研究对象 (一)词汇学的分科 词汇学是以词和词汇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语言学科。可分为普通词汇学与具体语言词汇学两大类。 1、普通词汇学 又称一般词汇学,是普通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多种语言中的词汇现象为研究对象,从而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 2、具体语言词汇学 又称个别语言词汇学,以一种语言中的词汇现象为研究对象。从历时与共时角度划分,又分为历史词汇学、历史比较词汇学与描写词汇学等。 (1)历时词汇学主要研究词汇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的演变规律。比如汉语词汇史主要研究汉语词汇在上古、中古、近古不同历史阶段中的发展情况。而上古词汇史则研究汉语词

汇在殷商、先秦、两汉时期的演变规律,一般以文献记载的材料或所发掘的相关出土文物为研究对象。 (2)历史比较词汇学主要是运用历史比较方法,研究有亲属关系的多种语言中的词汇问题。比如汉藏词汇比较研究,则侧重于考察不同词汇词语间的共源关系以及各自不同的演变规律。 (3)描写词汇学是研究语言词汇在一定阶段,一般指现阶段的特点。(二)现代汉语描写词汇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词的性质,词的造词与构词,词义的类型,词义的特征,词义的类聚,词义的发展,词汇的构成与演变等。二、语素、词、词汇 (一)语素(morepheme) 1.什么是语素 1.1定义: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1.2特点: (1)有声音:好/人 (2)有意义:蝴蝶玻璃新加坡麦当劳 (3)最小:桌子(2个语素)巧克力(1个语素) (4)功能是构词:好:好看/好吃;人:人民/人情2.语素的分类 2.1按语音形式划分 (1)单音语素:手灯/走观/红绿/男女/一千/条个/吗的

语素、词、短语区别【特选内容】

语素、词语、短语 语素、词和短语是现代汉语词汇学、语法学中的概念,初学者特别是中学生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常常搞不清楚,也因此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不明事理,以致影响了自己成绩。可见分清三者的界限无论是在学术上分清是非,还是在实用上避免损失,都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辨析语素、词和短语呢? 先弄清三者的概念。 在现代汉语里,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一个语言片段,一层一层的切分,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的单位,就是语素。”① 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短语是两个或以上的实词的组合,是大于词而小于句子的语言单位。 例如: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按语素切分为: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按词切分为: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如按短语切分,则可以分成“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等短语。 可见,词是由语素构成的,短语又是由词构成的。三者密切联系,又有互相区别的界限。下面让我们来分别探讨一下语素与词,词与短语的关系吧。 先谈语素与词的关系,看下面的四组语言单位: (一)、天、地、人、牛、马、走、吃、大、红、一、二 (二)、秋千、蜘蛛、流连、徜徉、荒唐、玫瑰、蝙蝠、囫囵、妯娌 (三)、葡萄、扑克、幽默、法西斯、阿斯匹林、布尔什维克 (四)、牙齿、短语、胖子、提高、船只、胆怯、伤心 第一组中的11个单位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有音有义,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语素。 第二组中的9个单位都是由双音节组成,若把这两个音节拆分开来,单独看,它们都失去了意义,不能算语素;只有把两者组合在一起才有意义,才能算一个语素。 第三组中的6个单位都是从外语中音译过来的。和第二组一样,拆分后它们也失去了意义,所以它们有的虽然由多个音节组成,但仍然只是一个语素。 以上三组的语素都能自由运用,因此它们又都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这类词叫做单纯词。 第四组7个语言单位都可以拆分成两个有意义的单位,也就是说它们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这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那么词与语素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呢?其区别就在于能否“自由运用”。 所谓“自由运用”就是指独立地给客观事物、现象、概念加以称谓概括,独立地运用于造句之中。词与语素的区别比较明显,关键在于能不能自由活动,凡是能够独立运用的语素都是词。例如上文第四组中“牙齿”一词,虽然“牙”和“齿”都是语素,但两者却有本质不同。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可以说“他在刷牙”,“我的牙又痛了”。却不能说“他在刷齿”,“我的齿又痛了”。可见:“牙”是能自由运用的,是词;而“齿”却不能自由运用,是语素。同样的道理,“伟大”中的“伟”,“我们”中的“们”,“毛巾”中的“巾”都是不能自由运用的,所以只能是语素,而不能成为词。相反,“大”、“我”、“毛”不但是语素,而且是能自由运用的语素,也就是词了。

《现代汉语1》作业 (3)

现代汉语(1)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现代汉语作业3

一、例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小题2分) 1、音素:是语音中的最小的单位,依据音节里的发音动作来分析,一个动作构成一个音素。音素分为元音、辅音两大类。 2、熟语:是语音中长期习用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是语汇中的特殊成员。 3、定位语素:是固定的语素叫定位语素。 4、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词。 3、基本词:是全民广泛使用,日常交际必不可少,意义最为明确的那部分词。 二、填空(20分,每空1分) 1、汇规范的原则是(普遍性原则)、(需要性原则)、(明确性原则)。 2、语音看,现代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要形式,在书面上用一个(汉字)记录。 3、语素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例如“个”,从语音看是(单音节)语素,从(位置)看是非定位语素,从功能看是(成词)语素。 4、不能独立成词,只级用作构词材料的语素通常又叫做(非成语语素)。 5、从结构看,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包括(单音词)、(联绵词) (译音词)等类别。 6、、根据语素的特点,合成词可分两大类,例如“美化”是(附加式),“喜欢”是(组合 式)。 7、附加式全盛词根据定位语素的位置分两类,例如“老乡”是(附加式),“棍子”是(后 附式)。 8、简称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以双音节为主,二是大多为(事物名称)的简化。 9、基本词的(普遍性)特点是说基本词全民都使用,没有地域阶层的区别。 10、(译音词)是从其他民族语言中吸收进来的词,例如“沙发”、“咖啡”等等。 三、判断正误(20分,每小题2分) 1、语素的主要功能是充当句子成分。(×) “充当句子成分”应为“构成词” 2、词和语素的本质区别在于词的语音形式不同于语素。(×) “词的语音形式不同于语素”应为“不同层级语言单位” 3、并不是所有基本词都具有能产性特点。(√) 4、“电”和“灯”都是词,所以“电灯”不是词。(×) “电灯”是词。 5、多音节词不一定就是合成词。(√) 6、一般而言,一个汉语语素就是一个音节,所以音节和语素是对应的。 (X ) “语素”和“音节”不一定对应。 7、单音节词就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语素”应为“音节” 8、合成词就是由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 “音节”应为“语素”

文字疑难问题解析

文字疑难问题解析 一、怎样认识文字的性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书面上代表语言的符号,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文字,可是从本质上看,从功能上看,其实都是一样的,即都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 文字是在有声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因此,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语言是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如果没有语言,文字也就不可能存在。世界上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意义构成的统一体,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也不例外,也是由形式和内容两个部分组成的。世界上有许多民族,至今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但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是只有文字没有语言的,语言并不依赖于文字而存在。可见,语言的确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记录语言,离不开语言。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文字体系,虽然记录语言的方式不同,结构上千差万别,但依附于一定的语言而存在的道理是一样的。 因此,从本质上看,文字实际上就是一种符号系统,只不过这种符号是代表语言的,而且必须通过语言才能发挥作用。语言是一种符号,由形式和意义构成;文字也是一种符号,其构成也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虽然都是形式和意义构成,但它们的内涵是不一样的,语言的形式是语音,文字的形式是书写单位(笔画或字母)构成的;语言的意义是一定的语音形式表示的内容,如普通话音节“shu”表示的意义是“成本的著作”,文字的意义是所记录的语言,具体地说是语言中的词或语素,包括语音和意义两个方面,例如汉字“书”这个书写符号所代表的,不单是语音“shu”,也不单是“成本的著作”这个意义,而是语音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在任何体系的文字中都是统一于一体的。世界上所有的文字,拼音文字也好,非拼音文字也好,记录语言都是既要记录语音,也要记录意义,不存在只记录语音或只记录意义的文字体系。语言是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统一体,文字既然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当然要两个方面都记录下来,不可能剥离二者,那样文字是不可能完成记录语言的任务的,也不可能成为书面上代表语言的符号了。 二、文字有哪些类型?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文字体系,按其记录语言的方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拼音文字和非拼音文字两大类。拼音文字用一定的构字符号表示语言中的各个语音单位,符号的排列组合顺序同所记录的语言单位的实际读音一致,所以能比较容易拼读出来。非拼音文字的构字符号

语素(最终定稿)

现代汉语语法第一讲:语言的细胞-语素 我们知道,现代语言和古代语言有着明显的区别,《曹刿论战》中有段话: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如果不看这段话的白话解释,我想一般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都很难理解它的意思,原因很简单,因为古代和现代的语言习惯不一样,古代语言能简则简,现代语言则“不厌其繁”,无规矩不成方圆,语言也一样,世界各国,不管哪一门语言都遵循着特定的法则,我们把这种法则称之为语法,英语有英语的语法,德语有德语的语法,汉语也有汉语的语法。 虽然汉语分为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但两种语言遵循的语法却是一样的,只不过古人不重视语法,或者说汉语从来都不重视语法,只重视语言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语义。其实掌握了语法,不仅对语文学习有好处,对英语学习也会锦上添花,到时我们就不用害怕英语的各种短语和从句了。所以,对语法的掌握可以说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下面,我们主要说现代汉语言的语法,简称现代语言。 众所周知,一个机器由许多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又能拆分为许多零件,所以不妨说一个机器是由许多零件组成。同样,如果把现代语言比作机器的话,那么组成语言的句子就是这个机器的各个部分,句子中的字词就相当于零件,这一讲我们就来分析语言中的每一个零件。按照组成等级来说,语言应该分为四个等级:语素,词语,短语,句子。 不用怀疑,人类的语言不管多复杂或简单,它都要说出来,说出来就要发声,既然能出说来,肯定要表达一定的意思,所以语言一共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声音,二是意义,而作为语言的最小组成单位,语素是最小的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也简称音义结合体,这个音义结合体有时候是一个字,有时候也可能是多个字,但不管是几个字,一定要记住一点,语素表示的意思一定是完整的,比如这个词,吉普,它是英文jeep的音译词,单独拆分开来,吉和普都没有意义,这样的外国音译词有很多,比如马达,苏维埃,沙发等等,我们把这些词都叫做语素,于是我们不难发现,语素和汉字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因为它最起码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如刚才的吉普它就是一个语素,而单独分开的“吉”和“普”只能叫做字,在汉语言中,一个字也叫做一个音节,也有的同学说,吉可以表示吉祥,它也算是语素,但不要忘记,吉普表示车的意思,它本就是一个音译词,音译词就是按照外语的发音翻译过来的,千万不能按照汉语意思来理解。 看这样一句话:他坐在麦当劳(音译)餐厅里喝咖啡(音译),明白语素的含义之后,我们就可以按照语素这样划分这个句子:他,坐,在,麦当劳,餐,厅,里,喝,咖啡。除了麦当劳和咖啡不能拆分,其他的都可以拆分为一个字,前提是这个字必须能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一种东西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比如人,按照道德标准可以分为好人和坏人,按照智商水平可以分为聪明人和大笨蛋,按照外貌长相可以分为帅哥和渣男等,语素也一样,按照发音可以分为: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三种类型,一个字的语素我们称之为单音节语素,如,你,我,他,两个字的语素称之为双音节语素,如乒乓,澎湃,淘汰,大于两个字的语素称之为多音节语素,如珠穆朗玛,喜马拉雅,乞力马扎罗,马克思主义,伏特加。 按照自由与否,或者说按照能否单独回答问题来说(比如,好,来,去,错),语素又可以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自由语素的构词能力强,既能单独成词,又能与其他语素联合构成词语,且在句子中的位置灵活,比如你,我,他,车,米,油等。半自由语素是指不能单独成词,但可以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而且组合的语素在前后位置都可以,如“历”,这个语素不可以单独成词,但它可以和其他语素组成日历,历法等;“语”也不可以单独成词,但它可以和其他语素组成口语,语言,语文,盲语等。不能单独成词,说明它在发挥语言的功能上失去了一半自由,所以我们称这种语素为半自由语素。再看一个语素“子”,不消说,它不能单独成词,所以失去了一般自由,更可悲的是,它和其他语素组合时,只能放在最后,比如,老子,儿子,桌子,被子,凳子等,这样一来,它的位置就固定了,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最后面,剩下的一半自由也消失得干干净净,于是我们宣判它自由全失,这就是不自由语素。 再比如像桌子,凳子这样的词语,因为“子”并没有实际意义,之所以这样叫,只是为了听起来好听,家里来客人了,我们总不能说:“来,朋友,坐凳!”若对一个陌生人这样说,别人还会以为你表达有问题,像这种没有实际意义但又不能不要的语素,我们称之为缀,在后面的叫做后缀,如老子,儿子,胖子,女子中的子,在前面的叫做前缀,比如,老虎,老鼠,老二等,这个老,没有实际意义,就叫做前缀。 总结一下,语素是语言最小音义结合体,所以不妨进一步说,语素就是语言的最小组成单位,有最小,必然有最大与之对应,我们且不说最大,只说比语素更大一级的语言组成单位-词语,又有什么样的性质呢?语文老师经常所说的什么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宾补结构,大家真的搞明白了吗?这些乱七八糟的结构一共有几种,而且这些结构和词语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呢?预知详情,敬请期待第二讲:语言的血液-词语。

语素和词的区别

语素和词 一、什么是语素 词素是最小的语言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语素是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群)中最小的一级。(此处易出选择) 二、语素的分类 (一)按音节分类 根据语素的音节数量可分: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二)按构词能力分类 单音节语素有的能够独立成词,被称为自由词素。 有的单音节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但是能够和其他语素或比语素大的语法单位自由组合成词称为半自由语素。 有的单音节语素不仅不能独立成词,而且在和别的语素或比语素大的语法单位组合成词的时候,位置往往是固定的,称为不自由词素。 (三)按意义分类 根据语素意义的虚实分成实语素和虚语素。 根据语素意义的单义或多义分成单义语素和多义语素。 三、什么是词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独立运用”指的是可以单说或单用。单说就是可以独立成句。单用就是单独作句子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在组句中可以自由地被换用。 “独立运用”和“最小的”是用来判断词的互相制约、互相补充的两个语法特点。是否能够“独立运用”,划清了词与语素的界限;是否是“最小的”,划清了词与词组的界限。 四、词的构造(此节是重点出题的地方,注意书中列举的例子) (一)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是单纯词。 双音节的单纯词中有一部分是联绵词和叠音词。 单纯词中有相当数量的译音词。 单纯词中还有一些取声命名的词和拟声词。 (二)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是合成词。合成词的结构方式分为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等三种类型。 1、复合式有以下五种类型: 1)联合式;2)偏正式;3)动宾式;4)后补式;5)主谓式。 2、附加式分两种: 1)前附加(前缀加词根);2)后附加(词根加后缀) 3、重叠式分为AA与AABB式两种。 注:在合成词这里,要记住书中例句。 五、语素与词、汉字、音节的关系(以了解为主)

现代汉语语素知识点整理教学文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现代汉语语素知识点整理 一语素和汉字 1、语素: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一套符号体系。 语素和汉字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汉字大部分可以充当一个语素,但有些语素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来表示。 汉字三位一体的特点:形体上,表现为汉字,声音表现为音节,音义结合则称为“语素”,典型的汉字表达语素是单音节的,而其他文字大部分表达语素是可以超音节的。 汉字的功能的意义化,并不表示每一个汉字是与意义对应的,有时汉字也仅仅是一个语音的记录,这是文字的普遍共同的性质。(这是文字的真正本质特征) 3、语素的分类: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一般而言,一个汉字多数就是一个语素,这就是单音节语素。但也有由两个或者是两个汉字以上的汉字组合才能表示意义的多音节语素,其中有些汉字并没有表示特定的意义。比如:蝴蝶,是一个语素,用“替换法”可以确定“蝶”也是一个语素,而“蝴”是汉字,但却不表示任何意义,仅仅是一个表音的汉字。依此类推的,还有“骆驼”中的“骆”。但汉语强烈的表义倾向性使语言使用者以为每个汉字都应该是有意义的。 字化现象,是指不满足上述对应关系的字,有向这种模式靠拢的趋势。 他论证“蝴蝶”的观点是:蝴蝶是一个语素,但却是两个字、两个音节,不符合字的一般趋势。独立的“蝶”是没有意义的,但我们却观察到这样的现象:蝴蝶、粉蝶、凤蝶、彩蝶,可以说“蝶”字开始“字化”了,“字化”实际是汉字民族心理认知的结果,其结果是构成有意义的语素。还有: 巴:中巴、小巴、巴士 的:面的、的士 啤:啤酒黑啤生啤 蛛:蜘蛛、蛛网、蛛丝 驼:骆驼、驼肉、鸵峰 4、汉字、音节、语素的关系P196 “1个汉字.1个音节.1个概念”是规范模式。

汉字的性质与作用

第二章汉字的性质与作用 第一节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一、汉字的性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这是世界上一切文字的共性。它科学地阐明了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某种具体文字的性质,比如说汉字的性质,指的是这种文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本质属性。正确地认识一种文字的性质,是正确解决有关这种文字种种问题的基础。 1、比较的原则 索绪尔关于世界上文字的分类: 文字的共性 文字起源于图画。世界上所有的自源文字都起源于图画。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既表音又表义。展开:语言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语音是语言的形式,语义是语言的内容,二者关系密不可分。文字作为书写语言的视觉符号,它记录的只能是音义结合的词,而非单纯的语音或语义。 表意系统的文字: 表音系统的文字: (1)音节文字(一个形体符号表示一个音节) (2)音素文字(每个形体符号表示一个音素) 2、依据标准的不同,文字记录语言的特点。 汉字的性质,也就是汉字属于哪一种文字类型的问题,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引起人们注意,至今成了我国文字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讨论的人很多,意见分歧很大。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汉字较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字母系文字复杂得多,加深了研究的难度;二是因为研究者的角度各不相同,使用同一个术语,概念的内涵也不一样,没有共同的前提自然得不出相同的结论。 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所以要联系语言来研究文字的性质。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特点给文字分类的原则。 A、从记录语言的方法看汉字的性质。若全面的分析汉字记录语言的情况,可归纳三种类型。一、来源于象形字、指事字的独体字以及会意字,从意义入手记录语言。二来源于表意字的假借字三、由意符(形旁)和音符(声旁)构成形声字。] B、从记录语言单位的大小看汉字的性质。就是看这种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单位。语言是个层级体系:下层是语音层,分为音素和音节两级;上层是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层,分为四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词组,第四级是句子。世界上的文字有几千种,从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语言单位看,主要有三类:记录音素的是音素文字,如英文;记录音节的是音节文字,如日文的假名;记录语素的是语素文字,如汉字。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合起来叫做表音文字,也叫拼音文字。表音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母,语素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 B、从记录语言的文字的字符看汉字的性质。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既有音又有义。字符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意符、音符和记号。 意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

中日V+N定中结构二字词的比较

中日V+N定中结构二字词的比较 按照前语素和后语素之间的不同语法关系,汉语和日语的V+N结构二字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词性前语素(V)支配名词性后语素(N)的V+N动宾结构二字词(如:爱国、补课、插花),另一类是动词性前语素修饰名词性后语素的V+N定中结构二字词(如:怒潮、寝室、燃料)。从数量上看,V+N动宾结构二字词比V+N定中结构二字词更多一些,但无论在汉语词和日语的「漢語」中,这两类V+N结构二字词的数量都在各种构词类型的前5位之列。此前,笔者(2006)曾对中日V+N动宾结构二字词的基本情况做过初步的分析比较,本文将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对中日V+N定中结构二字词的研究。 1.相关的先行研究 在国内方面,尚未见到专门论及V+N定中结构二字词的论文。首先提出这一问题的是旅日的中国学者,他们在进行中日汉字词对比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到:V+N结构的二字词存在着“V+N动宾”和“V+N定中”两种语素关系不同的构成方式,而汉语和日语的V+N结构二字词在构词上又各有特点。比如,沈国威(1990)指出:“V+N定中结构在日语里是能产的构词类型而在汉语里则不是”(P.134)。其原因在于“在汉语里,无论是V+O动宾结构还是V+N 定中结构,其构词类型都是V+N结构,为了防止由此而产生的歧义,处于从属地位的V+N 定中结构经常需要让位于V+O动宾结构。即是说,在遇到V+N结构的词语时,应优先按照V+N动宾结构去理解”(p.133)。同时,在谈到汉语V+N定中结构二字词的成词条件时,沈国威强调:“在V+N结构的动宾式语义关系无法成立时,才有可能构成定中结构的二字词。换言之,避免构造上的冲突是构成定中式二字词的主要条件”(p.128)。此外,陈力卫(1998)在论及中日V+N结构二字词时说:“动词有自他之别,汉语原本只能由自动词作偏正修饰,构成诸如‘行人、住家’之类的V+N结构二字词,…如果前项是他动词就牵扯到带宾语,所以难以成词。…即使现代汉语里有这类结构的词,多半也是从日本反向输入的。但是在日语中,前项无论是自动词还是他动词都可以构成V+N结构二字词”(p.458)。 遗憾的是,沈、陈二人的论文所举出的词例不多,因而显得论据不足,读者也难以把握问题的全貌。但他们二人的论文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1)汉语中的V+N定中结构二字词究竟有多少?是否在数量上少于日语的同类词?(2)中日V+N定中结构二字词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3)在构词方面,V+N定中结构二字词和V+N动宾结构二字词是否相互排斥?(4)中日V+N定中结构二字词之间的借用关系如何?等等。为了弄清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对汉语和日语双方的V+N定中结构二字词进行全面的调查,在有充分依据的基础之上,再做出分析和归纳。 2.研究对象词的抽取和整理 在V+N动宾结构二字词中,动词性前语素(V)对名词性后语素(N)具有支配作用,是构词的重心所在。因此,笔者(2006)采用了从抽取动词性前语素入手去收集研究对象词的方法。相比之下,V+N定中结构二字词的语素关系有很大的不同:动词性前语素是起修饰作用的,被修饰的名词性后语素处于中心语素的位置。那么,从动词性前语素入手的抽取方法是否仍然适用呢?其实,无论是从前语素入手还是从后语素入手,所收集到的应该是同一批对象词。考虑到动词性前语素的数目要比名词性后语素的少许多(参见表1和表2),而且二字词的首字(即动词性前语素)便于进行词典检索,笔者仍然采取了从动词性前语素入手的抽取方法。同时,考虑到动词性后语素在V+N定中结构二字词中是中心语素,对后语素 1

语素和词的区分

语素和词 1、什么是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例如:他/买/了/一/斤/葡萄/ 这句话中包含了六个语素。 要辨认一个语素,关键就要看它有没有意义。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人山水打读看红 符合条件,既是语素,也是词。 (2)学/习语/言团/结联/合思/想 拆开来的两部分都有意义,而且跟组成的词的意义有关,都是语素。 (3)我的吃了我和你吃着饭 这里的“的”“了”“和”“着”没有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是语素,也是词(4)盖子(鸡蛋)黄儿奔头想头钉子 这里的“子”“儿”“头”没有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因为有了他们,原来表示动作(钉、奔)和性质(黄)的,就都改变为表示一种事物了。所以,也是语素。 (5)玻璃琵琶彷徨葡萄囫囵 这些词,如果再往下分,拆开的部分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拆开的部分不是语素。(6)沙发巧克力马克思马达 这些都是音译的外来词,尽管拆开后,拆开的部分有意义,但显然同原词意义毫无关系。所以,这些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 (7)犹豫秋千流连烂漫 这些是联绵字(又称联绵词),拆开后,每个字都有意义,似乎这些词应该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了。其实不是,因为单个字的解释同“犹豫”这个词的意义毫无联系。其他词语也一样。 2、什么是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中国人民”不是词,因为它不是最小的,可以再分解成“中国”和“人民”。 3、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是单纯词。单纯词分单音节的和多音节的两大类。单音节的单纯词如“水、木、土、人、天、火、红、打、我、不、是”等。多音节的单纯词,大多是两个音节的,有以下几类: (1)联绵词(联绵字):指两个音节连缀而成,但意义又不能拆开来讲的词。又

现代汉语语素知识点整理

现代汉语语素知识点整理 一语素和汉字 1、语素: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一套符号体系。 语素和汉字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汉字大部分可以充当一个语素,但有些语素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来表示。 汉字三位一体的特点:形体上,表现为汉字,声音表现为音节,音义结合则称为“语素”,典型的汉字表达语素是单音节的,而其他文字大部分表达语素是可以超音节的。 汉字的功能的意义化,并不表示每一个汉字是与意义对应的,有时汉字也仅仅是一个语音的记录,这是文字的普遍共同的性质。(这是文字的真正本质特征) 3、语素的分类: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一般而言,一个汉字多数就是一个语素,这就是单音节语素。但也有由两个或者是两个汉字以上的汉字组合才能表示意义的多音节语素,其中有些汉字并没有表示特定的意义。比如:蝴蝶,是一个语素,用“替换法”可以确定“蝶”也是一个语素,而“蝴”是汉字,但却不表示任何意义,仅仅是一个表音的汉字。依此类推的,还有“骆驼”中的“骆”。但汉语强烈的表义倾向性使语言使用者以为每个汉字都应该是有意义的。 字化现象,是指不满足上述对应关系的字,有向这种模式靠拢的趋势。 他论证“蝴蝶”的观点是:蝴蝶是一个语素,但却是两个字、两个音节,不符合字的一般趋势。独立的“蝶”是没有意义的,但我们却观察到这样的现象:蝴蝶、粉蝶、凤蝶、彩蝶,可以说“蝶”字开始“字化”了,“字化”实际是汉字民族心理认知的结果,其结果是构成有意义的语素。还有: 巴:中巴、小巴、巴士 的:面的、的士 啤:啤酒黑啤生啤 蛛:蜘蛛、蛛网、蛛丝 驼:骆驼、驼肉、鸵峰 4、汉字、音节、语素的关系P196 “1个汉字.1个音节.1个概念”是规范模式。 但也存在着语言的复杂性: (1)1个汉字,1个语音,表达1个或多个意义。(词典中的汉字) (2)1个音节,1个意义,多个汉字。(异体字) (3)1个音节,1个汉字,有不同的意义。 (同音同形异义字,外来词“粉丝\派”,假 借。) (4)1个汉字,1个意义,不同音节。(多音字,有些是文白异读的结果。)(5)1个汉字,不同的音节,不同的意义。(多音多义字,造字巧合、汉字简化。)(6)1个音节,两个汉字,两个意义。(儿化音节) (7)1个音节,1个汉字,两个意义。(甭,俩 方言俗字的一种特殊的造字方法,合音字。“不用”紧缩而成“甭”。)

谈语素和字词的关系

l_塑豳-■语富掌嚣 谈语素和字词的关 ●半怠玲 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依次是短语、词、语素。人类的语言是有? 声音、有意义的,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这便是语法单: 位基本的特点。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 音、语义结合体。 我们来看下边这个句子:他送给我一块巧克力。: 这是一个最大的语法单位,我们把它尽量小的切分,! 就成了:他I送I给I我I—I块I巧克力。切下来的每: 个部分都有意义,都不能再切分了,是一个个的语素了。: 这里的“巧克力”只是一个语素.是外来词,表达一个意一 义,所以不能再切分。由此可见语素有两个特点:一是最: 小、不能再分割了;二是有意义。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把如何辨认语素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慨代汉语’教材在“语素”一节明确语素的定义: 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辨认语素要看两点:第一,一 要看是不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例如:“山”,: “水”、“说”、“看”、“高”、“低”等都是单音节,不? 能再切分,又都有意义,它们都是语素。又如:“琵”、: “葫”、“嘀”、“匍”等虽都是单音节。但不表示意义。: 就不是语紊。而。琵琶”、“葫芦”、“嘀咕”、“匍匐”- 等两个音节合起来表示一定意义,它们就都是双音节语:——素。第二,要看是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例如:“窗:l,广I I二__缘台天地2010.11096户”、“铁路”、“摇篮”等其中每一个还可以分成两个最小的单位。“窗”和。户”、“铁”和“路”、“摇”和“篮”。每个最小的单位都表示意义.那么“窗”、“户”、“铁”、“路”、“播”、“篮”才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素。实际上,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讲清语素和字、词的关系,那么学生对这一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一.语素和宇的关系 “字”就是文字,是记录语寿的符号。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所谓记录汉语。也就是记录汉语的语素和词。汉字之所以具有意义(叫作“字义”)就是因为它是语素和词的书写形式。如果一个字不能表示语素,这个字就没有字义,只是一个书写单位(一个字).如:“疙”、“蚯”、“忑。、“赂”、“瑙”等。所以我们说语素和字不是一回事。语素是意义单位、构词单位.在书面上靠字来表示,一个单音节语素是由一个字表示的,如:“山”,“走”、“白”、“水”、“伟”、“宏”;一个双音节语素或多音节语索则是南两个字或多个字表示的,如:“琵琶”、“灿烂”、“苏维埃”、。布尔什维克”等。 另外,一个字还可以表示多个语素,有j种情况:一是一个字有多个意义。在不同的词里表示不同的语紊。例如:“花”字在“花朵”中表示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 缪:o,鬟 一系一万方数据

第二次平时作业

第二次平时作业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 1.语素 2.熟语 3.定位语素 4.合成词 5.基本词 6.比喻义 7.派生义 8.同义词 9.反义词 10.常用义 二、填空 1.词汇规范的原则是()、()、()。 2.从语音看,现代汉语语素以()音节为主要形式,在书面上用一个()记录。 3.语素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例如“个”,从语音看是()语素,从()看是非定位语素,从功能看是()语素。 4.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用作构词材料的定位语素通常又叫做()。 5.从结构看,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包括()、()、()等类别。 6.根据构词语素的特点,合成词可分两大类,例如“美化”是(),“喜欢”是()。

7.附加式合成词根据定位语素的位置分两类,例如“老乡”是(),“棍子”是()。 8.简称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以双音节为主,而是大多为()的简化。 9.基本词的()特点是说基本词全民都使用,没有地域阶层的区别。 10. ()是从其他民族语言中吸收进来的词,例如“沙发”、“吉他”、“咖啡”等等。 11.多音节单纯词可分五类,例如“匆匆、蝈蝈”是叠音词,“雷达、扑克”是()。 12.歇后语“张飞吃豆芽”的后半部分是()。 13.简称有两个特点,一是以()为主,二是大多为事物名称的简化。 14.“胡子”本义指胡须,派生义指土匪,词义派生方式是()。 15.现代汉语熟语有四种,它们各自都有比较明显的外部特征,例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是(),“老鼠爬秤台——自秤(称)自”是歇后语。 16.从功能看,“信、远、看、讲”是()语素;从位置看,“了、的、吗”是定位语素。 17.同义词“抢夺”和“抢劫”的主要区别是()不同。 18.“近视”本义指看不清远处的东西,派生义指目光短浅,词义派生方式是()。 19.从意义和用法看,反义词可以分为两类,例如“死”与“活”是()。 20.成语“飞黄腾达”的结构方式是()。 三、单项选择题 1.()组同义词的主要差别是词义着重点不同。 A.事件——事故支援——声援 B.陈旧——破旧才能——才华 C.玉照——照片芳龄——年龄 D.嫉妒——眼红男子——须眉 2.()组词词义同语素义不一致。 A.甜头老化歌手 B.勇敢土改讽刺 C.悠久明亮忧愁 D.人均心灵科技 3.()组句子词语音节配合失当。 A.他那样做,既得名,又得利益,真是名利双收啊。 B.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C.这样死啃书本,结果是学生高分低能。 D.这排排串串的珍珠,使天上银河失色,叫满湖碧水生辉。 4.()组词意义同语素义一致。 A.动静甜头歌手 B.暗礁迷雾东床 C.沙发吉它琵琶 D.忘记打扮人物 5.()组句子中带点的词没有歧义,不会使人误解。 A.他脸色不好看。 B.杜鹃的声音真好听。 C.这个箱子没有锁。 D.我得上课去了。 6.下列句子使用的词语,()没有歧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