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的联系和区别

1、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的联系和区别
有时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具有统一性,在我国定义的公允价值为:“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在相互摸底的情况下自愿展开的交换资产或清偿债务的金额”。即在双方产生交换资产/交易/清偿债务行为时,此公允价值也就是作为历史成本计入账中,在以前,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不会产生巨大的差异,此时,历史成本也就相当于公允价值了,其次,公允价值的确认也是依赖于相同类别的资产的市场价格,如果市场价格并未发生巨变,那么历史成本也和公允价值是很接近的。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有些资产的价值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有些发生了巨大的增值,有些发生了巨大的减值,历史成本逐渐与其公允价值发生了差异。这也就引发了会计界关于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使用的争论——究竟是选择历史成本的可靠性,还是选择公允价值的相关性。
采用历史成本,将会有两个优势,第一,历史成本容易操作,在会计计量确认中,只需要按照当时取得资产时的实际交易价格入账即可,在此之后,一般情况下,这项交易将不会做出调整。第二,历史成本极具可靠性,由于事项或者交易产生的实际成本作为历史成本,即以产生的客观结果为据而得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有对应的原始凭证作为入账依据,十分可靠。但是历史成本也有其局限性,第一,其可靠性会在某些情况下下降,例如,货币波动性变大时,不管是供不应求还是供大于求,由于根本的价值尺度的变化,导致历史成本可靠性下降,再比如,社会生产率的上升或下降,也会引起商品内在价值的变化,此时历史成本可靠性会呈现逐步降低趋势,从另一个角度着眼,供需关系产生根本性改变时,同样会造成某一产品在短时内价格动态波动的情况产生。第二,历史成本在当下的相关性非常弱,如今,企业更多的需要的不是进行会计核算,确认的基础会计工作人员,需要的更多的是能够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等数据给决策者提供正确的决策意见的人,这也就要求会计信息要与决策需求有较强的相关性。
公允价值之于历史成本而言,有以下优势:第一,有利于引导决策者更为精准的做出决策,公允价值是双方在公平,资源的条件下进行交易的价值,其相关性很强,也就是说,公允价值可以让信息使用者,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公司的资产与财务状况,比如,股票、证券等类的金融资产价格浮动频率较高,假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工具,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管理者的决策,如果使用了公允价值,

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了。第二,公允价值能够迅速地反应企业财务状况。公允价值最为突出的特性为能实时的反馈市场经济变动状况,并且可对资产将来得到的现金流展开十分妥当的计量,确保反馈的企业运作实力、运营情况和应担负的财务风险更具真实性。使投资主体较为切实客观的了解被投资主体的现金流、财务情况后,确保做出的判断符合真实状况。
2二、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在会计核算上的不同
1. 初始计量时的差别。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法时,入账财产价值为自身的历史成本,即取得资金时所付出的实际资金,并且确定后就永远不得改变;而采用公允价值方法计量并不如此。因为该种计量方式是在市场信息基础上展开的评估,公允价值伴随市场改变而时常处在动态变化中,与之符合的入账资产价值并非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公允价值更改而做出相应的调整。通常而言,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大或者小的可能性均有,不过这需要由资产减值或者增值状况而决定。
2.确定资产摊销时的差别。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法,资产摊销对象毋庸置疑是对该资产历史成本进行加速或者均摊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有实际成本和公允价值这两种资产摊销对象可供选择。不过笔者觉得,资产摊销应当以它的实际成本为对象,假若在摊销对消后在“制造费”、“管理费”等科目中计入,资产增值后时,就会产生费用虚增的情况;当资产贬值后,会导致会计费用中费用不符实。就公允价值本质而言于客观评价相类似,其与费用型的科目核算内容不相符,故此资产摊销是以它的实际成本为对象,并非是它自身的公允价值。正是如此,在采用该种方式计量时,会计信息要反映资产的实际成本和公允价值,故此反映时务必要使用双账户的形式。
3. 会计反映方式的不同。采用历史成本法计量,仅需要单账户中对资产实际成本反映方可。然而采用公允价值方法展开计量,由于资产实际成本为摊销对象,故此资产价值和公允价值务必要在会计中反映出来。所以设置双账户具有必须性。即在会计报表中,两个账户分别反映实际成本与公允值之差、资产实际成本。比如,与实际成本相比,公允价值小时,差额账户和实际成本账户分别为贷方和借方余额;当公允价值大时,两账户均是借方余额;现下会计科目中考量到谨慎性,仅将减值准备账户在资产账户中设置,也可以认定为一种过渡方式,待准确掌握公允价值时,在反映增值的同时还要对资产减值做出反映。例如土地使用权、商业信誉等均可增值。3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使用公允价值

计量应关注以下问题:在金融工具逐步普及以及衍生金融工具进步神速的大环境下,历史成本计量被公允价值计量代替的呼声呈愈来愈高的趋势。不过因为我国处在经济转型阶段,资本市场有效性较弱,采用公允价值评估技术需要的参数具有预估难、获取难的特性,在缺乏客观条件的状况下,大范围采用公允价值非但不会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还会导致会计信息丧失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情况产生。笔者觉得,现时期应当选取主历史成本和辅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是一种维持产权秩序的重要计量措施,同时是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和可信性增强的重要渠道,代表了整个会计计量体系的发展趋势。不过,但从我国企业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现下实行状况的角度着眼,实行不彻底、没有贯彻到位的企业还有很多,这导致实际状况无法统一于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并且无法同国际会计准则标准相一致,企业的变革和完善仍需加强。
1.加强研究,提高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
因为国内现今研究的公允价值理论尚浅,公允价值的确定和计量有关要求想要适合实际需求难度较大,故此当前应拟定与国内实情相符合的公允价值质量标准,可使会计报表中披露公允价值的比例增多,进而确保信息披露富有真实性,在交大程度上与使用会计信息主体的需要相符,为全方位使用公允价值夯实基础。
2.健全资产评估市场、提升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评估资产后所定价位一般可以将企业资本保全状态真实反馈出来,可以从计量属性和单位两大方面对会计匹配原则加以健全,可妥当、切实的将企业的价值以及资产情况反馈出来。在大量实际情况下,计量精准的公允价必须要有规范化、标准性的评估技术为依托。故此,只有确保评估业务的规范性,才能保证公允价值计量富有切实、可靠的特性。故此,务必要保证资产评估业的健康发展,构建适应公允机制的经济环境,使市场资产的估价系统得到优化,确保资产评估中介部门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监督效应,最后构建健全的控制机制,确保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持续提高。
四、结语
综上得知,因为现实事项和交易通常赋有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性,在很长的时期内,会同步采用公允价值会与历史成本两种计量方法,然而将来势必会朝着向单独性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方式转变。故此,要踊跃创新会计制度,持续加大研究公允价值的力度,在此过程中还应将合理的估计公允价值程序和政策建成,使公允值可靠性不断增强,促进公允价值全方位运用在我国的方方面面,在短时间内与国际接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