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_刘永霞

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_刘永霞
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_刘永霞

收稿日期:2002-11-22

第一作者简介:刘永霞(1973-),女,硕士研究生。

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

刘永霞,于才渊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工程研究室,辽宁大连 116012)

摘 要:微胶囊化方法是功能性材料制备中一项重要的应用技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本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几种重要的胶囊制备方法及其在食品、渔业、医药和生物化工领域的应用实例,指出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关键词:微胶囊;纳米微胶囊;功能材料中图分类号:T B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548(2003)03-0036-05

Application and Recent Progress

of Microencapsulation Technology

LIU Yong -xia ,Y U Cai -yuan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 ian 116012,China )

A bstract :M icroencapsulation is an impor tant techmology of the production of functio nal powders ,and in recent y ears more and mo re attentin is paid to it .Several impo rtant microencapsula tio n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food ,fish industiy ,medicine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et al .are introduced ,and the prog ress of microencapsulation technolog y is also pointed out .Key words :microcapsule ;nano -microcapsule ;functional materi -als

微胶囊技术是指利用成膜材料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囊于其中,形成直径几十微米至上千微米的微小容器的技术[1]。微小容器被称为微胶囊,器壁被称为壁材或壳材,而其内部包覆的物质则称为芯材

或囊芯。含固体的微胶囊形状一般与固体相同,含液体或气体的微胶囊的形状一般为球形。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微胶囊有多种分类方法:从芯材来看,分为单核和复核微胶囊;从壁材结构来分,可分为单层膜和多层膜微胶囊;从壁材的组成来看,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微胶囊;从透过性来讲,又

分为不透和半透微胶囊,半透微胶囊通常也称为缓释微胶囊。

微胶囊具有保护物质免受环境的影响,降低毒

性,掩蔽不良味道,控制核心释放,延长存储期,改变物态便于携带和运输,改变物性使不能相容的成分均匀混合,易于降解等功能[2~4]

。这些功能使微胶囊技术成为工业领域中有效的商品化方法。美国的NRC 公司利用微胶囊技术于1954年研制成第一代无碳复写纸微胶囊[5~6],并投放市场,从此,微胶囊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1 微胶囊技术简介

微胶囊技术从20世纪3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

60多年的历史。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到目前为止,微胶囊化的方法已将近200种[7],但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分类方法。目前人们大致上将其分为: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和物理机械法[8]

。微胶囊化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是生产要求的粒子平均粒径、芯材及壁材的物理化学特性、微胶囊的应用场合、控制释放的机理、工业生产的规模及生产成本等。本文主要介绍其中的锐孔-凝固浴法、凝聚相分离法、喷雾干燥法和流化床喷涂法。之所以介绍这几种方法,主要是因为它们都适用于工业大规模生产。

锐孔-凝固浴法:是指将喷嘴喷出的微粒通过

多联化而后形成微胶囊。该法是Mabbs 于1940年和Rabbool 于1950年提出的[9]。此法一般是以可熔(溶)性高聚物作原料包覆囊芯,而在凝固浴中(水或溶液)固化形成微胶囊,固化过程可能是化学反应,也可能是物理过程。它采用的成膜材料多为褐藻酸钠、聚乙烯醇、明胶、蜡和硬化油脂等。由于在凝固浴中发生固化反应,一般进行得很快,因此含有囊芯的聚合物壁膜在到达凝固浴之前预先形成,这就需要锐孔装置(滴管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图1为该法流程图。

此项技术的关键除芯壁材的配比外,是否在凝固浴中加入搅拌也是相当重要的,如王显伦[9]在制

第9卷第3期2003年6月

中 国 粉 体 技 术

China Pow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9No .3June 2003

DOI :10.13732/j .issn .1008-5548.2003.03.011

图1 锐孔-凝固浴制备微胶囊流程图

备植物油微胶囊时,由于凝固浴中没有采用搅拌,使制的微胶囊成型效果不好,为薄片状。锐孔成型是以液体形式落入固化液中,因此微胶囊的大小与锐孔有直接的关系。锐孔一般在0.5mm 以上,因而所得到的微胶囊颗粒较大,包埋率低,但设备较简单,投资少、操作灵活。

喷雾干燥法:它是一种成本低,操作灵活,具有良好的产品质量,应用广泛的方法,所得的粒子直径一般在10~1600μm 之间。此过程首先是将囊芯物质

分散在含有壁材的溶液中形成油包水型(w /o )或水包油型(o /w )乳化液,乳化液通过气流雾化成液滴,均匀

地分散于热气流中,使溶解壁材的溶剂迅速蒸发固化,将囊芯物质包覆在其中形成微胶囊。这种方法适合于一些热敏性物质,因为雾滴在干燥室中停留时间很短,一般只有几秒钟,虽然入口温度有时近200℃,但由于液滴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带走大量的热,使液滴只有在快要干时温度才略有上升,因此,对热敏性的核心影响不大。图2为该法流程图

图2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的流程图

用此种方法制微胶囊,液滴的分散状况是影响产品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的种类、用量以及机械搅拌的效果对微胶囊的粒度分布、壁膜厚度等有很大的影响。

凝聚相分离法:这是一种采用改变温度,在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电解质或成膜材料的非溶剂,创造条件诱发两种成膜材料间相互结合等措施,使壁材和芯材混合液产生相分离的方法。分离后的混合液,一个是壁材浓度高的富相,另一是壁材浓度低的贫相,形成的富相具有流动性,能够稳定地环绕在囊芯的周围而形成微胶囊。

根据分散介质的不同,凝聚相分离技术可分为水相分离法和油相分离法,而水相分离法又根据成膜材料的不同而分为复相凝聚法和单相凝聚法。如果芯壁材的混合液中只有一种水溶性的高分子,利用加入非溶剂或电解质的方法使水溶性高分子从溶液中析出包覆在囊芯周围形成微胶囊的方法称为单相凝聚法,复相凝聚法则是利用两种带相反电荷的水溶性高分子电解质做成膜材料,在它们相互混合的过程中发生凝聚,从而使成膜材料在溶液中析出

的方法。所制得的颗粒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形成可自由流动的分散的微胶囊颗粒。

图3(a )~(e )为凝聚相分离法制备胶囊的示意图。

这种制备微胶囊的工艺方便、简单、反应速度快、效果好,不需要昂贵复杂的设备,可以在常温下进行,避免了由于要求严格控制温度给操作带来的困难,但是成本较高。用此种方法制得的微胶囊粒径在2~1200μm 之间。比喷雾干燥法制得的微胶囊致密性要好,且颗粒直径相对较小。

流化床喷涂法:此法又称为空气悬浮包埋法。它是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D .E .Wurster 教授发明的,故通常又将这种方法称为Wurster 法[2、10]。将囊芯颗粒置于流化床中,通入空气使囊芯分散悬浮在承载空气中,然后将溶解或熔化的壁材通过雾化喷头,喷洒在循环流动的囊芯粒子上,并沉淀于表面,经过反复多次循环,形成厚度适中均匀的壁膜。

根据壁材溶液加入流化床位置的不同,可有3种喷涂方法:顶端喷涂、底端喷涂和法向喷涂[2],如图3所示。

37

 《中国粉体技术》2003年第3期 ·综述·

图3 凝聚相分离法制备微胶囊的过程

(a)顶端喷涂 (b)法向喷涂 (c)底端喷涂

图4 3种流化床喷涂法制备微胶囊的示意图

这3种方法各有利弊,其中顶端喷涂由于它的用途广,雾滴尺寸范围大的设备操作的简单性,已被广泛成功的用于食品工业。法向喷涂是一种较新的喷涂技术,颗粒在3种力的作用下,在干燥室内做螺旋式运动,所得的产品质量比底端喷涂要好。与其它两种方法相比,底端喷涂形成的膜厚不均一,喷涂后大颗粒的膜较小颗粒的膜要厚。

流化床喷涂法在包覆芯材的过程中壁材分布均匀,从而减少了壁材的用量,包埋率可高达98%~99%,但所得的颗粒较大,粒径一般在50~5000μm之间,它可成功地对大小不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进行包埋。

2 微胶囊技术的应用

微胶囊技术从提出到现在虽然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但是目前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最初的药物包覆和无碳复写纸扩展到食品添加剂、农药、医药、饲料、涂料、粘合剂、印刷、催化剂、液晶、纺织等各个领域无不留有微胶囊的痕迹[11~14]。

2.1 微胶囊技术在渔业方面的应用

在渔业生产中,以前主要以捕捞为主,近年来随着渔业的发展逐步转变为养殖业为主,但由于生物饵料有限,限制了养渔业的发展,因此对开发新型饲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今已开发出微胶囊化人工合成的饵料[15~16]。如M.Yufera以混合维生素、乳化肽、胳朊、水解鱼蛋白、糊精的混合物为芯材,用表面聚合反应技术制成鱼饲料微胶囊,也有研究者以喷雾干燥法制备鱼饲料,但是这种方法由于溶剂的快速蒸发,使表面膜的致密性差,要想得到致密性较好的微胶囊产品,还可以在微胶囊化后再进行表面涂层。

人工合成饵料不仅含有幼苗所需的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保存期,而且在水中它还满足幼苗的口径(10~500μm),具有分散性和浮游性,进食前不溶解进食后在酸性消化液下,迅速溶解,被幼苗消化吸收。这种微胶囊对于研究幼苗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38

·Review· C hina Pow 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No.3

也是有效的,根据幼苗生长的不同时期、不同环境,适当地调节芯材的组成和含量,使其更适合幼苗的生长需要[15]

2.2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及调味品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长期以来,人们都是将天然香辛料直接加入菜肴调味,而有些香辛料如花椒、大料等,由于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在菜肴中不能被充分利用,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同时又给使用带来了许多的不利。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们对调味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使用方便,易于携带,储存时间长。从香辛料中提取的挥发性油是承味主体,为了减少它的挥发氧化,多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的技术将其转变为固体粉末,如花椒油微胶囊、大蒜油微胶囊等[17~18],Thevenet,F[19]等人研制的柑橘微胶囊, Rosenberg M[20]研制的酯微胶囊,他们均采用阿拉伯胶为壁材。虽然阿拉伯胶的成膜性很好,但是由于它的价格较昂贵,使它的使用受到了限制。现在多数研究者以碳水化合物、胶类及蛋白质类物质的混合物为壁材,这样既可以降低成本,又保证了成膜效果好、包埋率高[21~22]。如谢良采用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的混合物为壁材(1∶8),采用喷雾干燥法制成茴香油微胶囊,包埋率达到95.2%[23]。向云峰以明胶和阿拉伯胶的混合物为壁材(1∶1),采用水相分离法制备大蒜油微胶囊,包埋率达到79.4%[24]。

我国是一个粮食大国,如果开发以碳水化合物为壁材的食品微胶囊,将会有很大的市场。实验证明,用水解淀粉代替阿拉伯胶制备微胶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水解淀粉的成膜性相对较差,还需要添加一定的乳化剂[25]。

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成分,人需要补充维生素C,但是维生素C不稳定,将其制成微胶囊则解决了维生素C的稳定性问题。

大豆的综合开发利用是目前世界各国科技人员都热中的课题,利用廉价的大豆蛋白可以改变人们的营养水平,尤其是在人们热衷于绿色食品的今天,有着更广大的市场[26]。但是由于大豆所特有的气味,使它不能像乳类饮料那样畅销。现在利用各种风味微胶囊,将它们直接加入到大豆制品中,例如加入到大豆酸奶及大豆冰激淋中能很好地掩盖其豆腥味,使产品具有良好的滋气味,而且包埋的香味物质不易挥发[27]。

除了将食品添加剂微胶囊化,食品、营养素、酶等也可进行微胶囊处理

2.3 在医药中的应用

微胶囊技术在医药业应用更是普遍,利用微胶囊技术可以使药物有控制地释放,降低药物毒性,屏蔽气味,减少对人体器官的刺激,如消炎阵痛药直接服用对胃粘膜刺激很大,长期服用有造成胃溃疡的危险。利用化学法,通过加热、萃取、冷却或冻结等方式制成微胶囊后,可以延长药物释放时间,减少对胃壁的刺激。现在人们正在利用微胶囊技术研制人造细胞,如:红血球、酶人造细胞等。利用界面聚合法制备的含血红蛋白的人造红血球细胞,解决了手术后病人急需输血及由于战争或自然灾害造成伤员大量输血而血源不足的困扰。

利用微胶囊壁膜具有半透膜的特点,可以模拟人类肾脏功能而制成人工肾脏装置———肾渗透装置。肾渗透装置是排泄和维持体液平衡的解毒装置,它是由Ahel Row terr和Turner在1913年提出原理,1944年Kolff应用于临床治疗实验,在它的治疗过程中已挽救了无数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生命。

2.4 在生物化工方面的应用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微胶囊的固定化技术,它是指把游离的细胞或酶固定于限定的空间区域,使其保持活性并可以反复使用的技术。解玉冰[28]等人利用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胶囊固定化培养酵母细胞,在18批半连续发酵中,每毫升中最高细胞密度可达6.7×1010个, (APA微胶囊)葡萄糖的利用率都接近100%,1L 培养液相应的乙醇产量为49.2g,发酵时间也可由悬浮培养的16.7h缩短为5h,按发酵液中的乙醇浓度计,单个微胶囊的表观体积为82.0g/(L·h),比普通的连续培养要高10倍。

2.5 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微胶囊技术也用于涂料工业。把具有香味和驱虫效果及其它功能微胶囊助剂加入到涂料中,使涂料具有各种特殊性能。微胶囊技术应用于农药,可降低皮肤毒性,提高残存物的活性,降低土壤迁移,提高抗紫外线的辐射能力,降低植物毒性。还有许多工业领域应用微胶囊化技术,如:胶粘剂、发泡剂、阻燃剂等。

3 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前景

国外尤其是日本,每年申报的有关微胶囊技术的专利就达上百件。同国外相比,我国的微胶囊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微胶囊主要以进口为主,因此还

39

 《中国粉体技术》2003年第3期 ·综述·

需要进一步开发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场合及基础理论的研究。

现在微胶囊技术已被国际上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随着微胶囊技术的纵深发展出现了一种静电喷雾法制备微胶囊的技术,这种方法制备的微胶囊的粒径较均匀且为纳米级。由于这一显著特点,使得这一技术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30]。纳米微胶囊,它是纳米技术中纳米加工学和纳米材料的综合,是一门交叉性学科。由于纳米微胶囊具有独特性质,使它的应用领域更为广泛。美国IBM公司首席科学家Armstrong曾说过:纳米技术将成为21世纪信息时代的核心[29]。微胶囊技术也将成为本世纪的另一闪光点。

目前影响微胶囊技术发的主要因素是壁材的开发。随着人们对微胶囊认识的不断深入,随着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出现,微胶囊技术将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管 蓉,艾昭全,李建宗.高分子材料在微胶囊新技术中的应用

[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13(5):134-138.

[2] Dew ettink K,Huyghebaet A.Fluidized bed coating food technolo-

gy[J].T rends in Food Science&T echnology,1999,10:163-168.

[3] Raze Arshady,et al.Suspension,dispersion,and interfacial poly-

condensation:a methodological survey[J].Pol ym Eng and Sci,

1993,33(14):865-876.

[4] 吴克刚,佘纲哲,等.油脂喷雾干燥微胶囊化的研究[J].食品科

学,1998,19(1):34-34.

[5] G reen B K,et al.M anifol d Record M aterial[P].美国专利

2730456,1956-06-10.

[6] Green B K.Oil-containing M icrosopic and M ethod of M aking

Them[P].美国专利2800458,1957-07-23.

[7] Benita S.M icroencapsulation:methods and industrial appl ications

[M].W ashingron:Acs Book&Jou rnal s Division,1996.

[8] 梁治齐.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

[9] 王显伦.锐孔法制备微胶囊技术研究[J].郑州粮食学院学

报,1995,16(4):21-26.

[10] Hideki Ichikaw a,Kazuhiro Fuj https://www.360docs.net/doc/2217346535.html, e of ion-exchange resins to

prepare100μm-s ized microcapsules w ith prolonged drug-release

by the Wurster process[J].Internation J ournal or pharmaceu-

tics,2001,216:67-76.

[11] Finch C A.Polymers for microcpsile walls[J].C hemistry and In-

dustry,1985,22:752-756.

[12] 罗 艳,陈小立,陈水林.香味微胶囊整理织物游离甲醛与留

香效果的研究[J].中国粉体技术,2001,7(2):5-8.[13] Naka Y,Kaetsu I,Hayashi K.Prepaaration of microspheres by

radiation-induced polymerization(I):mechanism for the forma-

tion of monodisperse pol y(diethylene glycoldimethacrylate)mi-

crospheres[J].J Polym Sci:Polym Chem1991,29:1197-

1202.

[14] 涂 云,牛亚斌,刘 璞,等.微胶囊缓释破胶剂的室内研制

[J].油田化学,1997,14(3):213-217.

[15] Yufera M,Pascual E,et al.A highiy efficient microencapsul ated

food for rearing early larvae of marine fish[J].Aquacultu re,

1999,177:249-256.

[16] Jones D A,M umford J G,Gabott P G.M icrocapos ules as artificial

food particles for aquatic fitter feeders[J].Nature(London),

1974,247:233-235

[17] 刘建辉,闫小平.花椒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研究[J].中国调

味品,1997,(6):6-7.

[18] 陈 雄,马 丽,乔 昕.大蒜油微胶囊的研制[J].中国调味

品,2000,(1):12-13.

[19] Thevenet F.Acacia Gums:natu ral encapsul ation agent for food

ingredients[A].In:Risch S J and Reineccius G A eds.Encapsula-

tion and Con trol led Realease of Food Ingredients[C],ACS

Sumposium Series590,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Washington

D.C,1995.161-168.

[20] Reineccius G A,W ard F M,W horton C,et al.Developments in

Gu ms Acacia for the encapsulation of flavors[A].In:Risch S J

and Reineccius G A eds.Encapsulation and Controlled Release of

Food Ingrdien ts[C],ACS Sumposium Series590,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Was hing D.C.

[21] Sheu T H,Roeberg M.M icroencapsul ation by spray drying ethyl

caprylate in w hey protein and carbohydrate w all systems[J].J

Food Sci,1995,60(1):98-103.

[22] Bhandari B R,Dumoulin E D,Richard H M J,et al.Fl avor en-

capsulation by spray drying:applition to citral and linaly acetate

[J].J Food Sci,1992,(1):217-221.

[23] 谢 良,许时婴,王 璋.茴香油喷雾干燥微胶囊化工艺的研

究[J].中国调味品,1997,(5):16-19,28.

[24] 向云峰,文 岭.大蒜油微囊制备工艺的实验研究[J].食品工

业,1955,(5):29-1.

[25] 张燕萍,刘秋育,变性淀粉作微胶囊壁材研究初探[J].食品工

业科技,1998,(1):18-19.

[26] 孔保华,孟祥晨.微胶囊的质量评定及在大豆制品中的应用

[J].中国粮油学报,1998,13(5):56-59.

[27] 孔保华.风味发酵豆奶系列的研究[J].农牧产品开发,1995,

(9):10-12.

[28] 解玉冰,马小军,等.生物微胶囊用于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发酵

[A].第七届全国生物化工学术会议论文[C].中国化工学会,

1996.154-57.

[29] Loscertales I G,Barrero A,Guerrero I,et al.M icro/nano encap-

sulation via electrified coaxial l iquid jets[J].Science,2002,295:

1698-1702.

[30] 张立德.超微粉机制备与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

社,2001.

40

·Review· C hina Pow 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No.3

林子雨大数据技术原理及应用第四章课后作业答案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第四章课后作业 黎狸 1.试述在Hadoop体系架构中HBase与其他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HBase利用Hadoop MapReduce来处理HBase中的海量数据,实现高性能计算;利用Zookeeper作为协同服务,实现稳定服务和失败恢复;使用HDFS作为高可靠的底层存储,利用廉价集群提供海量数据存储能力; Sqoop为HBase的底层数据导入功能,Pig 和Hive为HBase提供了高层语言支持,HBase是BigTable的开源实现。 2.请阐述HBase和BigTable的底层技术的对应关系。 3.请阐述HBase和传统关系数据库的区别。 4.HBase有哪些类型的访问接口? HBase提供了Native Java API , HBase Shell , Thrift Gateway , REST GateWay , Pig , Hive 等访问接口。 5.请以实例说明HBase数据模型。

6.分别解释HBase中行键、列键和时间戳的概念。 ①行键标识行。行键可以是任意字符串,行键保存为字节数组。 ②列族。HBase的基本的访问控制单元,需在表创建时就定义好。 ③时间戳。每个单元格都保存着同一份数据的多个版本,这些版本采用时间戳进行索 引。 7.请举个实例来阐述HBase的概念视图和物理视图的不同。 8.试述HBase各功能组件及其作用。 ①库函数:链接到每个客户端; ②一个Master主服务器:主服务器Master主要负责表和Region的管理工作; ③③许多个Region服务器:Region服务器是HBase中最核心的模块,负责存储和 维护分配给自己的Region,并响应用户的读写请求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

复习:完成下列填空题:(提问、回答) 一、关于多媒体的数字化: 1、录制一段时长1分钟、双声道、16位量化位数、44.1kHz采样频率的不压缩的音频数据是: A、10.1MB B、80.8MB C、17.2KB D、344.5KB 2、根据下图所示,有一个声音文件“第4讲附件录音.wav ”,每秒(ps)播放176kb(这里的k 仍旧表示千的意思,kb=1000b),那么播放23.40秒,需要多少存储空间(KB)? 176kb*23.40; 3、一幅1024×768像素的黑白(位图)图象理论上需多少存储空间? A、1.5MB B、120KB C、96KB D、1.2MB (1) 4、一幅1024×768像素、256色的(位图)图象理论上需多少存储空间? (提示:28=256,) 二、分析下面的数制题: 1、十六进制数4FH转换成二进制数是 (A)(1001111)2 (B)(1011011)2 (C)(1010111)2 (D)(1011110)2 2、、若要分别表示一年的月份,用二进制数来表示则最少需要 【A】 1位【B】 2位【C】 3位【D】 4位 3、十进制数121转换成二进制数是______。 A、1111001 B、111001 C、1001111 D、100111 基本方法1:121反复除2求余数; 方法2:倒过来,把4个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看哪一个是121? 方法3:倒过来,把4个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为: 79H 39H 4FH 27H 十六进制数的幂展开计算结果就是十进制数:79H=7*161+9*160=121 方法4:7个1=(1111111)2=127,111=110 =6,127-6=121 三、其它概念: 1、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 存储容量最小单位是“位”(b it),存一个:0或1 存储容量基本单位是字节B:1B=8b it ( B:Byte, 字节;存放一个字符,如:数字、字母、符号。) (2个字节存放一个汉字)

微胶囊技术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微胶囊技术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微胶囊能够储存微细状态的物质, 并在需要时释放该物质。微胶囊亦可转变物质的颜色、形状、重量、体积、溶解性、反应性、耐久性、压敏性、光敏性等特点。鉴于这些特性,微胶囊技术成为当今几大热门技术之一。随着工艺的日益成熟,更多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微胶囊制备技术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药物包覆方面,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食品、医药、农药、纺织、涂料、粘合剂、化妆品等行业。微胶囊技术可以将芯材与周围环境隔开,有效减少了芯材物质对水、光、氧气、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反应,从而改善和提高芯材物质的这一独特性质,决定了它在食品中发展的必然性。而水产品加工工业作为我国一个巨大的食品产业分支,对这种新技术的需要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微胶囊技术已经在水产品加工的新产品研发、保鲜、加工助剂改良等诸多方面得到大力发展。本文将对微胶囊及其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介绍。 1微胶囊简介 微胶囊加工技术是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包埋、封存在一个微型胶囊内成为一种固体微粒产品的技术,它能够使被包囊的物料与外界环境隔离,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有的色、香、味、性能和生物活性,防止营养物质破坏和损失,并具有缓释功能。微胶囊主要由包囊和囊芯物组成。 1.1微胶囊的形态 微胶囊是由天然或合成高分子制成的微型容器,直径一般为1~ 1 000μm。微胶囊的形态主要受囊芯物的影响,含液体的微胶囊形状一般是球形的,如图1,含固体微胶囊的形状大多与囊内固体相同。

(图1 球形微胶囊在电镜下的图片) 但是有些也受成囊工艺、囊材的影响,比如用液中干燥法制备蜂胶乙基纤维素微球,由于囊材及囊芯在内相有良好的溶解,制得的微囊表面光滑并有微孔,圆整度较好[1]。 1.2微胶囊的包囊材料 1.2.1包囊材料的选择 包囊材料应该是可以掩盖或改变囊芯物不良性质的载体。其选择主要依据囊芯物的性质和微胶囊产品的应用性能要求。当然,囊材本身性质(如:渗透性、稳定性、粘度等)及价格也是需要考虑的。不同囊材也影响着微胶囊的结构,如图2。因此,我们也需要根据产品对微胶囊结构的要求选择囊材。 (图2 不同囊材的微胶囊的电镜扫描图) 1.2.2包囊材料的种类和性质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林子雨版-课后习题答案复习进程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林子雨版-课后习 题答案

第一章 1.试述信息技术发展史上的3次信息化浪潮及具体内容。 2.试述数据产生方式经历的几个阶段 答:运营式系统阶段,用户原创内容阶段,感知式系统阶段。 3.试述大数据的4个基本特征 答:数据量大、数据类型繁多、处理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 4.试述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爆炸”的特性 答: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爆炸”的特性是,人类社会产生的数据一致都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每两年增加一倍。 5.数据研究经历了哪4个阶段? 答:人类自古以来在科学研究上先后历经了实验、理论、计算、和数据四种范式。 6.试述大数据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 答:大数据时代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是三种思维的转变:全样而非抽样,效率而非精确,相关而非因果。 7.大数据决策与传统的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有什么区别 答:数据仓库具备批量和周期性的数据加载以及数据变化的实时探测、传播和加载能力,能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实现查询分析和自动规则触发,从而提供对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大数据决策可以面向类型繁多的、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进行决策分析。

8.举例说明大数据的基本应用 9.举例说明大数据的关键技术 答:批处理计算,流计算,图计算,查询分析计算 10.大数据产业包含哪些关键技术。 答:IT基础设施层、数据源层、数据管理层、数据分析层、数据平台层、数据应用层。 11.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云计算、物联网 答:云计算:云计算就是实现了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廉价的分布式计算机能力,用户只需要在具备网络接入条件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各种IT资源。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类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连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连,实现信息化和远程管理控制。

微胶囊技术

microencapsulation (微胶囊技术) 指将物质细微分散包覆后,并在所需的时候将其释放出来的方法 capsules--粒径大于1000μm microcapsules (or microcells)--粒径分布在1~1000μm nanocapsules--粒径小于1μm 2.Principle:微胶囊技术主要是根据Bungenbergde Jong所提的聚集(coacervation)原理 (1) 运用高分子的聚集是微胶囊形成主要方式 (2) 它是利用分子间的化学或物理产生的边界作用力,让分子自行形成微胞的一种方法 3.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意义 (1) 将液体形式的食品转变成固体,以利于干燥食品中使用 (2) 留滯挥发性物,以供最佳条件时释放 (3) 避免蒸发及受水分影响 (4) 使不容(incompatible)成分均匀混合 (5) 掩蔽不良味道 (6) 藉由特定的溶释机构,达到特殊效果 (7) 改变固体物质的质地与密度 (8) 保护敏感物质 (1)corematerial(芯材)或nucleus (核心物质):包覆于壁膜内的物质。 重量约占整个微胶囊的80-99%,并于适当的时候被释放出來。 (2)wallmaterial(壁膜材料或囊壁)或shell (外壳) a.如芯材为亲油性物质,则囊壁材料选择亲水性材料 b.如芯材为亲水性物质,则囊壁材料用水不溶性的合成聚合物 壁材选择基本原则 芯材和壁材的溶解性能相反,芯材亲油、壁材一般要亲水,反之亦然。 壁料对芯材无不良影响 壁材有适当的渗透性、溶解性、可降解性、弹性、流动性、乳化性等 壁材成膜性能好、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与稳定性 2.核/壳比值 (1)典型的胶囊含有70-90%wt的核心物质,外壳厚度约为0.1-200μm a.胶囊外壳的厚度与颗粒大小和相对密度有关 b.微胶囊中核心物质和外壳的关系有许多表示方法,最常见的是「核心量」和「核/壳比值」两种表示方式 (2)核心量 a.心材在整个微胶囊中所占百分比 b.核心量可作为商品的重要准则 (3)核/壳比值 a.定义:核心与外壳的重量比值 b.核/壳比值是假设核心是一完美的球体,胶囊外壳厚度也是均匀不变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其它技术从未有过的速度向前发展,并以其它任何一种技术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介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20年中期到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类生活发生重大的变化,电话、电报、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因特网等汇成了现代技术发展的核心与主流,他们的本质都是人类信息器官的延伸,都属于现代信息技术。具体可分为: 1、现代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功能相当于人脑的思维功能, 是信息技术群的核心。从公元前中国人发明的算盘,到17 世纪初欧洲人发明的计算尺,在漫长的岁月里,信息处理主要是靠人脑的筹算并辅之以简单的计算工具。这种人工信息处理方式虽然十分简便,但在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2、现代信息表述技术 计算机技术出现以后,随之出现了与之相应的信息表述技术。计算机是一个自动化的信息加工工具, 其指令与被处理的数据都是采用二进制数字系统。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数,因此处理的所有数、字母、符号等均要用二进制编码表示。3、现代信息传输技术 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说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是社会的“大脑”,那么通信技术就是现代社会的“中枢神经系统”。这里提到的通信技术应当广义地理解为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现代信息存贮技术 可以预见, 在本世纪中叶之前, 现代信息技术仍将保持它在全球高技术中的先导地位, 在向着它的顶峰攀登的同时, 持续不断地影响和决定着其他科学技术领域, 包括生物和材料科学与技术的进程, 同时, 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信 息革命方兴未艾我们正处于人类科学技术的更大变革的前夜, 信息化核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不仅值得科学家们高度关注, 更值得所有人类高度重视。如今,西方社会信息产业的发展仍然领先中国,并且差距还比较大,国外信息化发展有着许多亮点,如电子信息材料整体稳步向前, 环保节能材料领域发展令人瞩目……展望未来,现代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是(1)高速、大容量。速度越来越高、容量越来越大,无论是通信还是计算机发展都是如此。(2)综合化。包括业务综合以及网络综合。(3)数字化。一是便于大规模生产。过去生产一台模拟设备需要花很多时间,模拟电路每一个单独部分都需要进行单独设计单独调测。而数字设备是单元式的,设计非常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可大大降低成本。二是有利于综合。每一个模拟电路其电路物理特性区别都非常大,而数字电路由二进制电路组成,非常便于综合,要达到一个复杂的性能用模拟方式往往综合不起来。现在数字化发展非常迅速,各种说法也很多,如数字化世界、数字化地球等。而搞数字化最主要的优点就是便于大规模生产和便于综合这两大方面。(4)个人化。即可移动性和全球性。一个人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拥有同样的通信手段,可以利用同样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加工处理的手段。

(完整版)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林子雨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试述信息技术发展史上的3次信息化浪潮及具体内容。 2.试述数据产生方式经历的几个阶段 答:运营式系统阶段,用户原创内容阶段,感知式系统阶段。 3.试述大数据的4个基本特征 答:数据量大、数据类型繁多、处理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 4.试述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爆炸”的特性 答: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爆炸”的特性是,人类社会产生的数据一致都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每两年增加一倍。 5.数据研究经历了哪4个阶段?

答:人类自古以来在科学研究上先后历经了实验、理论、计算、和数据四种范式。 6.试述大数据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 答:大数据时代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是三种思维的转变:全样而非抽样,效率而非精确,相关而非因果。 7.大数据决策与传统的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有什么区别 答:数据仓库具备批量和周期性的数据加载以及数据变化的实时探测、传播和加载能力,能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实现查询分析和自动规则触发,从而提供对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大数据决策可以面向类型繁多的、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进行决策分析。 8.举例说明大数据的基本应用 答: 9.举例说明大数据的关键技术

答:批处理计算,流计算,图计算,查询分析计算 10.大数据产业包含哪些关键技术。 答:IT基础设施层、数据源层、数据管理层、数据分析层、数据平台层、数据应用层。 11.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云计算、物联网 答:云计算:云计算就是实现了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廉价的分布式计算机能力,用户只需要在具备网络接入条件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各种IT资源。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类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连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连,实现信息化和远程管理控制。 12.详细阐述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信息技术新发展及其应用综述

信息技术新发展及其应用 陆以勤(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 本专题从七个方面介绍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应用,第一个是微电子与光电子,第二个是现代通信技术,第三个是遥感技术,第四是智能技术,第五是高性能计算机与网络,第六是消费类电子技术,第七是信息安全技术。 一、微电子与光电子 在讲这个之前,我想请教一下各位老师,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在同一个领域都取得诺贝尔奖的一个科学家,能不能说出来?不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只拿过一次诺贝尔物理奖;也不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在化学和物理,不是同一个领域,她拿了两次诺贝尔奖。这个科学家叫巴丁,他是晶体管的发明人,因为他和肖克莱、布拉顿三个人一起发明了晶体管,1946年他们开展了这个研究,1947年观察到了晶体管,1956年获得诺贝尔奖,1972年因为他和另外两个科学家发明了超导,所以第二次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奖。他曾经开玩笑说他每次都得了三分之一,得了两次才拿到三分之二,他还必须和另外两个科学家再合作一次,再拿一次,才能拿到整个诺贝尔奖。 我们言归正传,微电子学是什么?它是电子学的分支,它主要是研究半导体材料上构成的微小型化电路的技术,包括我们刚才说的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的工艺和测试等。在信息社会,我们要求高集成度、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电子产品,那如何研究出这种器件就是微电子学研究的内容。我们以一个它的发展线路来看一下,我刚才谈到巴丁和另外两个科学家,一个是肖克莱,他提出了著名的PN结理论,另外一个科学家叫布拉顿,他们三个于1946年1月在贝尔实验室成立了半导体研究小组,经过差不多两年,他们观察到了具有放大作用的晶体管,1956年获得诺贝尔奖。晶体管是分离电路,还不能满足我们体积小、低功耗的要求,能满足这个要求的就是集成电路。从晶体管发展到集成电路已经有50年了,1952年英国科学家G.W.A. Dummer第一次提出了集成电路的设想,1958年以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科学家基尔比(Clair Kilby)为首的研究小组研究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2000年获得诺贝尔奖。集成电路发展了五十年,它的集成度越来越高,我们有一个著名的摩尔定律,摩尔(Gordon Moore)是Intel公司的创始人,他提出这个定律的时候是1965年,那时候他还不是在Intel,而是在仙童半导体公司做实验室主任,他为《电子学》杂志35周年专刊写了一篇报告,题目是“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元件”。摩尔定律说的是芯片上的晶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隔两年,就是24个月翻一番,到现在摩尔定律还在起作用。 我们前面说的是微电子技术,下面我们就再说一下光电子技术,为什么把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放在一起谈?光电看起来好像不相干,是两个独立的学科,实际上他们是有密

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_刘永霞

收稿日期:2002-11-22 第一作者简介:刘永霞(1973-),女,硕士研究生。 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 刘永霞,于才渊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工程研究室,辽宁大连 116012) 摘 要:微胶囊化方法是功能性材料制备中一项重要的应用技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本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几种重要的胶囊制备方法及其在食品、渔业、医药和生物化工领域的应用实例,指出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关键词:微胶囊;纳米微胶囊;功能材料中图分类号:T B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548(2003)03-0036-05 Application and Recent Progress of Microencapsulation Technology LIU Yong -xia ,Y U Cai -yuan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 ian 116012,China ) A bstract :M icroencapsulation is an impor tant techmology of the production of functio nal powders ,and in recent y ears more and mo re attentin is paid to it .Several impo rtant microencapsula tio n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food ,fish industiy ,medicine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et al .are introduced ,and the prog ress of microencapsulation technolog y is also pointed out .Key words :microcapsule ;nano -microcapsule ;functional materi -als 微胶囊技术是指利用成膜材料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囊于其中,形成直径几十微米至上千微米的微小容器的技术[1]。微小容器被称为微胶囊,器壁被称为壁材或壳材,而其内部包覆的物质则称为芯材 或囊芯。含固体的微胶囊形状一般与固体相同,含液体或气体的微胶囊的形状一般为球形。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微胶囊有多种分类方法:从芯材来看,分为单核和复核微胶囊;从壁材结构来分,可分为单层膜和多层膜微胶囊;从壁材的组成来看,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微胶囊;从透过性来讲,又 分为不透和半透微胶囊,半透微胶囊通常也称为缓释微胶囊。 微胶囊具有保护物质免受环境的影响,降低毒 性,掩蔽不良味道,控制核心释放,延长存储期,改变物态便于携带和运输,改变物性使不能相容的成分均匀混合,易于降解等功能[2~4] 。这些功能使微胶囊技术成为工业领域中有效的商品化方法。美国的NRC 公司利用微胶囊技术于1954年研制成第一代无碳复写纸微胶囊[5~6],并投放市场,从此,微胶囊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1 微胶囊技术简介 微胶囊技术从20世纪3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 60多年的历史。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到目前为止,微胶囊化的方法已将近200种[7],但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分类方法。目前人们大致上将其分为: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和物理机械法[8] 。微胶囊化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是生产要求的粒子平均粒径、芯材及壁材的物理化学特性、微胶囊的应用场合、控制释放的机理、工业生产的规模及生产成本等。本文主要介绍其中的锐孔-凝固浴法、凝聚相分离法、喷雾干燥法和流化床喷涂法。之所以介绍这几种方法,主要是因为它们都适用于工业大规模生产。 锐孔-凝固浴法:是指将喷嘴喷出的微粒通过 多联化而后形成微胶囊。该法是Mabbs 于1940年和Rabbool 于1950年提出的[9]。此法一般是以可熔(溶)性高聚物作原料包覆囊芯,而在凝固浴中(水或溶液)固化形成微胶囊,固化过程可能是化学反应,也可能是物理过程。它采用的成膜材料多为褐藻酸钠、聚乙烯醇、明胶、蜡和硬化油脂等。由于在凝固浴中发生固化反应,一般进行得很快,因此含有囊芯的聚合物壁膜在到达凝固浴之前预先形成,这就需要锐孔装置(滴管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图1为该法流程图。 此项技术的关键除芯壁材的配比外,是否在凝固浴中加入搅拌也是相当重要的,如王显伦[9]在制 第9卷第3期2003年6月 中 国 粉 体 技 术 China Pow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9No .3June 2003 DOI :10.13732/j .issn .1008-5548.2003.03.011

纳米微胶囊制作新技术及其应用

纳米微胶囊 小组成员: 日期:2014年9月28日

纳米微胶囊 摘要:随着微胶囊技术的发展,纳米微胶囊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纳米微胶囊的定义、与传统微胶囊相比的优点以及最新制备方法进行了介绍,并综述了近年来纳米微胶囊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纳米微胶囊技术在各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及以后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纳米微胶囊;制备方法;应用研究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apsule technology, nanocapsule technology has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The definition,characteristic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of nanocapsul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icrocapsule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new research progress of nanocapsule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different fields in recent years are reviewed. In addition, current studies and future applications of nanocapsule technology in these fields are explored. Key words: nanocapsule, preparation method,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1 引言 微胶囊技术是指将固体颗粒、液体微滴或气体作为胶囊的芯料,在其外部形成一层连续而极薄包裹的过程。其制备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70年代中期得到迅猛发展,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微胶囊化产品和工艺[1]。微胶囊具有保护芯材物质免受环境影响,屏蔽味道、颜色、气味,改变物质重量、体积、状态或表面性能,隔离活性成分,降低挥发性和毒性, 控制芯材物质的可持续释放等多种作用,目前该技术已经成为材料、化学、化工、生物和医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食品、农药、化妆品、金属切割、涂料、油墨、添加剂等多个领域,因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际上将它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之一[2]。 伴随着微胶囊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了“纳米微胶囊技术”这一概念。纳米微胶囊(nanocapsule),即具有纳米尺寸的微胶囊,其颗粒微小,易于分散和悬浮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胶体溶液,并且具有良好的靶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 林子雨版 课后习题答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一章 1.试述信息技术发展史上的3次信息化浪潮及具体内容。 2.试述数据产生方式经历的几个阶段 答:运营式系统阶段,用户原创内容阶段,感知式系统阶段。

3.试述大数据的4个基本特征 答:数据量大、数据类型繁多、处理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 4.试述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爆炸”的特性 答: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爆炸”的特性是,人类社会产生的数据一致都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每两年增加一倍。 5.数据研究经历了哪4个阶段? 答:人类自古以来在科学研究上先后历经了实验、理论、计算、和数据四种范式。 6.试述大数据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 答:大数据时代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是三种思维的转变:全样而非抽样,效率而非精确,相关而非因果。 7.大数据决策与传统的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有什么区别 答:数据仓库具备批量和周期性的数据加载以及数据变化的实时探测、传播和加载能力,能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实现查询分析和自动规则触发,从而提供对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大数据决策可以面向类型繁多的、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进行决策分析。

8.举例说明大数据的基本应用 答: 9.举例说明大数据的关键技术 答:批处理计算,流计算,图计算,查询分析计算 10.大数据产业包含哪些关键技术。 答:IT基础设施层、数据源层、数据管理层、数据分析层、数据平台层、数据应用层。

11.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云计算、物联网 答:云计算:云计算就是实现了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廉价的分布式计算机能力,用户只需要在具备网络接入条件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各种IT资源。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类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连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连,实现信息化和远程管理控制。 12.详细阐述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就微胶囊技术的概念.特征及其应用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同时就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几个应用实例作了简要介绍。实践证明,微胶囊技术为食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微胶囊技术;食品工业;应用 Application of Micronecapsulation Technology in Food Industry Li Ping Feng,20100806159 (School of Food(Biology),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uzhou 221000,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microcapsule technology. The features and applicatio is discussed, also introduces several examples of application of microencapsulation technology in food industry. Practice has proved, micro provides an important way capsule technology for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as very high practical value. Key words:Microcapsule technology; Food industry; Application 微胶囊技术起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Wurster用物理方法制备了微胶囊。到20世纪70年代,微胶囊技术的工艺日益成熟,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今天它已从最初的药物包覆和无炭复写扩展到了医药、食品、日用化学品、肥料、化工等诸多领域。目前,微胶囊技术在国外发展迅速,美国对它的研究一直处领先地位。在美国约有60%的食品采用这种技术。日本在20世纪60-70年代也逐步赶上来,每年申报的有关微胶囊技术方面的专利可达上百件[1]。全球对微胶囊技术的研究机构从02年的2%增长到06、07年的22%充分说明微胶囊技术在全世界引起的广泛重视。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在 20 世纪 80 代中期引进了这一概念,虽然在微胶囊技术应用方面也有许多发展,但同国外相比,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进口微胶囊在生产中仍占主导地位。微胶囊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此技术可对一些食品配料或添加剂进行包裹,解决了食品工业中许多传统工艺无法解决的难题,推动了食品工业由低级的农产品初加工向高级产品的转变,为食品工业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展现了美好前景。目前,油溶性物质微胶囊化研究较为成熟,而水溶性物质微胶囊化则相对研究较少。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最广的微胶囊技术是喷雾干燥法,应用领域主要是粉末香精,香料与粉末油脂,今后它们仍然要占主导地位[2]。 微胶囊技术的应用现状:出于物质胶囊化后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可应用于许多特殊的过程,因而引起了各国科技工作者极大的兴趣。随着人们对微胶囊化技术认识的不断加深,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开发,微胶囊化技术将会沿着它这一独特的方式活跃于食品工业中[3]。目前,食品工业中应用微胶囊技术的领域主要有风味料、挥发性物质、微生物类、脂类物质、饮料和粉末状食品等[4]。

大数据技术原理及应用

大数据技术原理及应用 (总10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大数据技术原理及应用 大数据处理架构—Hadoop简介 Hadoop项目包括了很多子项目,结构如下图 Common 原名:Core,包含HDFS, MapReduce和其他公共项目,从Hadoop 版本后,HDFS和MapReduce分离出去,其余部分内容构成Hadoop Common。Common为其他子项目提供支持的常用工具,主要包括文件系统、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和串行化库。 Avro Avro是用于数据序列化的系统。它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结构类型、快速可压缩的二进制数据格式、存储持久性数据的文件集、远程调用RPC的功能和简单的动态语言集成功能。其中,代码生成器既不需要读写文件数据,也不需要使用或实现RPC协议,它只是一个可选的对静态类型语言的实现。Avro系统依赖于模式(Schema),Avro数据的读和写是在模式之下完成的。这样就可以减少写入数据的开销,提高序列化的速度并缩减其大小。 Avro 可以将数据结构或对象转化成便于存储和传输的格式,节约数据存储空间和网络传输带宽,Hadoop 的其他子项目(如HBase和Hive)的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HDFS HDFS:是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为Hadoop项目两大核心之一,是Google file system(GFS)的开源实现。由于HDFS具有高容错性(fault-tolerant)的特点,所以可以设计部署在低廉(low-cost)的硬件上。它可以通过提供高吞吐率(high throughput)来访问应用程序的数据,适合那些有着超大数据集的应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姓名黄相尧 学号12110302051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校山东理工大学

目录 摘要 ............................................................................................................................................... I 引言 ............................................................................................................................................... I 1微胶囊技术在食品配料中的运用. (2) 1.1天然香精香料 (2) 1.2天然色素 (2) 1.3酸味剂 (2) 1.4甜味剂 (3) 1.5膨松剂 (3) 1.6防腐剂 (4) 1.7抗氧化剂 (4) 1.8粉末油脂 (5) 2微胶囊技术在营养强化剂中的应用 (7) 2.1活性肽和功能性蛋白 (7) 2.2多不饱和脂肪酸 (8) 2.3维生素 (9) 2.4矿物质 (9) 2.5益生菌 (10) 3微胶囊技术在食品酶制剂中的运用 (12) 4展望 (14) 参考文献 (15)

摘要 重点介绍了微胶囊技术在食品添加剂、功能性营养成分和食品酶制剂中的运用,及在解决食品工业中某些食品成分不稳定的问题或达到控制释放目的方面的各种应用,为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微胶囊;食品工业;应用 Microencapsulationtechnologyanditsapplicationinfoodindustry Abstract:Applicationofmicroencapsulationtechnologyinfoodadditives,functionalnutritioncomponentsandfoodenzymepreparationswasfocused.Itwasexpectedtoresolvetheinstabilityofsomefoodingredientsandcontroltherelease,whichprovidedreferencesforthedevelopmenofthetechnology. Keywords:microencapsulation;foodindustry;application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 摘要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仍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其未来的发展情况非常值得期待。为此,本文主要论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发展的方向,希望能够为该技术的发展带来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应用 目前阶段,人们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已经非常高,小到普通百姓日常的网络应用,达到国家层面的信息统计和分析,都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给世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为了让这项技术能够更好的发展和应用,笔者以自身高中生的视角,阐述计算机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情况,希望可以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一些帮助。 1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逐渐强大,其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未来仍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仍在不断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出现,计算机信息技术要想得到较好的发展,需要提升自身的各项性能,例如提升自身的安全性能、数据传输性能等,保障用户的信息不被泄露,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还需要提升自身的安全操作水平,避免病毒入侵,要通过防火墙和系统建设提升病毒防御能力,还要降低计算机信息技术操作的难度,要使得其运行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此外,计算机信息技术还需要提升网络结构设计能力,要提升网络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做到合理划分,相关设计人员需要让计算机信息技术形成不同的结构层次,要形成相应的规范,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性能,笔者通过学习得知,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因此使得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降低。同时,在优化处理器系统环节,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要提升系统的运行能力,提高其运行的效率。 2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许多环节中都有应用,其为各个环节都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作用,笔者认为,计算机信息技术较为明显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应用

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

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微胶囊是一门新兴的工艺技术,目前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对微胶囊的开发技术和应用微胶囊技术都在不断发展。本文从微胶囊化的方法及其在食品行业各个领域的应用出发,简要介绍了现在微胶囊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其使用价值,为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微胶囊技术打下了铺垫。 关键词:微胶囊技术、食品行业、展望 人们对微胶囊的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美国人D.E.Wurster用物理方法制备了微胶囊,此后微胶囊技术不断发展[1],应用范围也从最初的无碳复写纸扩展到医药、食品领域、农药、饲料、涂料、油墨、粘合剂、化妆品、洗涤剂、光感材料、纺织等行业等[2]。目前对微胶囊技术的研究在不断的发展,从微胶囊化的方法到微胶囊的各种应用都是国内外科学家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要求的不断提高,微胶囊技术成为食品行业一项极为重要和广泛应用的技术,本文立足与微胶囊技术在食品行业几个领域的应用,说明微胶囊技术在食品行业的最新应用进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微胶囊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发展展望,为更深刻的认识微胶囊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1 微胶囊的方法 微胶囊化技术是指利用天然或者合成高分子材料,将分散的固体、液体、或者气体包裹起来,形成具有半透性或者密封胶囊的微小粒子的技术包裹的过程即为胶囊化,形成的微小粒子成为微胶囊,其大小一般为5~ 200微米不等,形状多样,取决于原料的制备方法,通常把构成微胶囊外壳的材料成为“壁材”或“包衣”,把包在微胶囊内部的物质称为“囊心”或“芯材”[3]。一般可以将微胶囊化方法大致分为三类,即化学法、物理法和物理化学法[4]。其中物理法是用物理和机械原理的方法制备微胶囊具有成本低、易于推广、有利于大规模连续生产等有点,在商业领域特别是药品、食品工业经常利用这种方法来制备微胶囊可以分为,喷雾干燥、喷雾凝冻、空气悬浮、真空蒸发沉积、静电结合、多空离心等[5];化学法主要是利用单体小分子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成膜材料将囊心包覆,许多合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应都可以运用到微胶囊制备上,化学法包括,界面聚合、原位聚合、分子包裹、辐射包囊,目前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界面聚合和原位聚合[6];物理化学方法是应用物理化学原理制备微胶囊的技术有,水相分离油相分离、囊心交换、挤压、锐孔、粉末床、溶化分散[7]。 近年来人们不断研究尝试新的微胶囊制备方法,樊振江等以环糊精为壁材,用超声波法制备花椒精油胶囊[8],此外也有人在以阿明胶-阿拉伯胶壁材的复合凝聚法制备番茄红素微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精华版)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精选阅读(1):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未来以电子商务、软件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IT技 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也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改变整个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规则,从而赢得新的竞争优势。相反,如果无视这种趋势,或没有很好地利用IT技术提升管理,无论多么具有实力的企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然经历四i化,即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北京贯智赋能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邱昭良博士认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阶段,有一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实现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化,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朝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 第一,实现信息化(information)。中国企业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人治,决策靠拍 脑袋,业务靠手工处理,数字化、精细化程度不够,导致管理效率和效果受到限制和影响。因此,IT应用的第一步就是从手工操作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 第二,实现集成化(integration)。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需要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与客户服务紧密集成起来。因此,IT应用也需要从局部走向集成。此刻企 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各种IT应用系统彼此孤立,构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缺乏集成 与整合。因此,企业应用集成(EAI)会是一些企业下一步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实现网络化(internet)。很多企业的运作是跨地域的,为实现集成化,就需要实 现网络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性能提升,已经能够支撑商业应用。因此,借助互联网带给的廉价的通讯手段,能够让很多中小型企业构建起全国性的业务运作体系,实现业务的有效扩张。而过去,对于很多企业是不堪想象的。企业务必耗费巨资,建设一个庞大的私有广域网络,而此刻却能够实现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神经网络。 第四,实现智能化(intelligent)。除了完成传统的交易之外,还要挖掘客户的需求, 从数据里面获得财富,辅助企业决策,让企业成为一个智能化的企业。 在未来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环境中,驱动现代企业成长的力量将由机会和业务驱动转向的管理和创新驱动阶段中。信息技术应用将会对后两种驱动力量都能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 》 在邱昭良博士看来,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和管理趋于复杂,企业务必靠加强管理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而单纯依靠人的控制和一些简单的辅助手段已经不足以保证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有效,因此,企业就需要引入一些专门的信息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 户关联管理(CRM)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平台上整合现有的系 统资源,同整个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建立贴合统一标准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得跨企业、跨行业的供应链流程更加畅通和便捷。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中的应用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微胶囊技术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原理,并介绍了微胶囊技术在纺织染整和功能性整理方面的应用及微胶囊技术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微胶囊技术;纺织工业;应用 |1、前言 微胶囊技术是指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将固体的、液体的、甚至是气体的微小物质包覆,形成直径l- 5000ηm的一种具有半透性或封闭膜的微型胶囊技术。微胶囊的外形多样,可以是球状的葡萄串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形状;胶囊外表可以是光滑的.也有折叠的;把包在微胶囊内部的物质称为芯材。囊芯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固体粒子微胶囊的形状几乎与囊内固体一样,而含液体或气体的微胶囊是球形的。另外还可形成椭圆形、腰形、谷粒形、块状与絮状形态闭。微胶囊外部由成膜材料形成的包覆膜称为壳材。微胶囊具有改变物质外观及性质,以及延长和控制膜内物质的释放,提高储存稳定性,将不可混溶成分隔离等作用。微胶囊的囊膜既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双层或多层结构;而囊膜所包覆的核心物质既可以是单核也可以是多核如图1所示。 被包覆的芯材可以是油溶性、水溶性化合物或混合物,其状态可为固体、液体或气体。其主要包括的物质如表1所示。囊芯与壁材的溶解性能必须是不同的,即水溶性囊芯只能用油溶(疏水)性壁材包覆,而油溶性囊芯只能用水溶性壁材;为实现包囊化,包囊膜的表面张力应小于囊芯物的表面张力且包囊材料不与囊芯发生反应。

微胶囊制备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NCR公司在1954年首次向市场投放了利用微胶囊制造的第一代无碳复印纸,开创了微胶囊新技术的时代.60年代,由于利用相分离技术将物质包囊于高分子材料中,制成了能定时释放药物的微胶囊,推动了微胶囊技术的发展。近20年,日本对微胶囊技术的大力开发和微胶囊的独特性能,更使微胶囊技术迅速发展。微胶囊技术已应用到医药、农业、计算机、化学品、食品加工、化妆品等工业中,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每年发表的与微胶囊有关的公开出版物(包括专利)大约以30多种的速度递增,尤其是日本,每年申报的微胶囊技术方面的专利达上百件图.微胶囊化方法己经在几个不同技术领域得到了发展,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各国学者竞相研究的热点。微胶囊可改变囊芯物质的外观形态而不改变它的性质可以使囊芯与外界环境隔绝开来使性质不稳定、易挥发的物质的使用和保存期限延长。若壁材为半透过性膜囊芯物质就能透过膜壁释放出来,因而具有缓控释功能。微胶囊的这些特点使它广泛应用于纺织、化工、医药、农药、香料、无碳复写纸等行业。 2、微胶囊化的方法及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