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精选 10份

心竺教育原创出

目录

2018 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 (1)

2016 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A 卷) (3)

2018 年深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 (5)

2016 年深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 (7)

2018 年湖北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 (9)

2018 年山东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 (11)

2018 年安徽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 (13)

2017 年江苏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A 卷) (15)

2018 年江苏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C 卷) (17)

2017 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 (19)

2018 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

请深入思考给定资料 5 画线句子“科学、艺术和古文化对于想象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成了想象力的源泉”,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 分)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 1000~1200 字。

为有源头活水来

——论想象力的三大源泉

什么是想象力?有人说,想象力是从无到有,从 0 到 1,是万丈高楼平地起;但也有人说,想象力并非空穴来风,更不是对过往的全然抛弃,而是在已有形象基础上的一种创造力。而想象力所带来创新与创造,不仅能够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将未知变为已知,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回顾历史,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现在的信息化时代,想象力不断引导人类摆脱经验的束缚,突破认知的藩篱,超越现实的界限,激荡出新的思想、认知和方向。

而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迅猛发展,当前,我们正步入以想象力为引擎的新的经济时代,如何让想象力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发展?如何让想象力充分发挥出价值乘数效应?我想,这都离不开科学、艺术和古文化的重要作用。唯有积极地探索科学、追求艺术和传承古文化,方能使想象力拥有源头活水和无限生机。

探索科学,为想象力指引方向。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批判、质疑和颠覆,它不断毁灭旧的事物和制度,并酝酿出新的模式和生活。恰如1978 年冬天,华夏神州大地上掀起的改革之风。这场科学的革命征程,不仅改变了我们国家积贫积弱的旧面貌,让人民过上了幸福小康的新生活,也打破了思想的禁锢,破除了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体制机制藩篱,更重要的是,它让中国人民敢于做大梦、立大志,勇于想象更为辉煌的明天,畅想更加繁荣昌盛的中华民族。科学,让想象力的触角得以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天地。

追求艺术,为想象力带来灵感。如果说科学是理性的陈述,那么艺术则是感性的呈现,是

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情感的表达。敦煌的壁画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它激发了我们对未知的无限遐想;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激发了我们对天空的无尽憧憬;而人性化智能化产品之所以大热,也是因为它激发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这不仅需要技术的进步,也需要审美的升级,需要对艺术美感和用户体验的追求。艺术,让想象力的世界更加奇妙、更有温度。

传承古文化,为想象力奠定基础。古文化从来都是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知晓历史,更能窥见未来。而一个忘记了自身文化的民族,则会是一个想象力枯竭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和未来的民族。从庄周的梦蝶到屈原的《天问》,从蜿蜒的长城到静谧的江南小镇,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美给予了我们更为源远流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的想象更有底气、更具信心、更富活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科学、艺术和古文化正是想象力的三大重要源泉。探索科学,大胆批判,可以不断拓宽想象力的边界;追求艺术,创造美感,可以不断丰富想象力的内涵;传承古文化,去粗取精,可以不断延伸想象力的生命力……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发每一个普通人的想象力,让平凡者也拥有幸福的力量!

2016 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A 卷)

给定资料 8 中提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请根据对

这句话的理解,结合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感受,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 分)

要求: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符合议论文写作要求,篇幅 1000 字左右。

正家风树国风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风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崇尚节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曾国藩的《家书》强调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林则徐的《家训》注重立德,“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这些优良的家风家训使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融入每一个人的血脉中,汇聚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彰显中华民族的大国风范。

优良的家风是立身立德的基础。万丈高楼始于基,家风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优良的家风仿若一本无字之书,以春风化雨的方式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培育其优秀的品德。梁启超的九个子女都在不同的领域有十分杰出的成就,而其中的奥秘正在于梁启超精心的教育和培育。他将自己为人、为学的心得和感悟都融入家庭教育之中,形成了勤奋好学、为人谦和的家风,最终成就了梁家“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佳话。可见,优良的家风是一个人道德养成的摇篮,是精神成长的源头,是立身立德的基础。

优良的家风是立党为公的基石。一个政党的党风政风与领导干部们的家风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

齐家。”在这一方面,老一辈的共产党人为我们做出了杰出的榜样。毛泽东立下“亲情

规矩”三原则;周恩来坚持“十条家规”;朱德教育儿子不当干部当工人;习仲勋勤俭持家的品德深深影响着习总书记,他反对奢靡之风、从严治党 ..... 而反观当下,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注重家风建设,纵容家属肆意敛财、非法牟利,不仅令自己锒铛入狱,也毁了整个家庭。“莫用三爷,废职亡家”,讲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党员干部的家风,是反映党风的重要“窗口”,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家风正,党风才会正,党风正,民心才能安。

优良的家风是立国为民的基点。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与国的命运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的。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是周朝和商朝,各有 700 多年和 500 多年的历史,

最短的是秦朝,只维持了30 几年。后来有人把“殷周有道之长”与“秦无道之暴”的原因归结为对太子的教育有违道德,导致秦二世而亡。以史为鉴,当前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高。站在世界的舞台之上,展现的不仅是经济实力,也有身为大国的文明风范。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自觉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每一个小家都能培养良好的风范,则会汇聚成巨大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国风,为立国为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得“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正处于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培养良好的家风,不仅关乎自己的小家,更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我们要重视家风建设,正家风,立党风,树国风,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8 年深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

请围绕建设“美丽城市”这个主题,结合给定材料,自拟标题,写一篇对策性议论文(50 分)

要求:

(1)紧扣主题,考虑全面,对策合理,论述充分;

(2)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字数 1000 字左右。

建设美丽城市拥抱绿水青山

早在2013 年,习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就说过:“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管是对于整个国家还是一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都是必要且紧迫的。

环保意识先行。我们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代价太惨痛,后果太严重。建设美丽城市,需要把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放在思想建设的重要位置。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上重视。小到个人,倡导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大到企业,将绿色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目标;再到政府,推行无纸化办公,倡导电子政务和网上政务。树立环保意识,为建设美丽城市提供坚定的信念。

法律条文保障。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成熟的标志之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依靠法律的刚性保障。国家已经出台了环境保护法,并已开征环保税。一方面,城市管理者需要严格执行全国性的相关法律;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加紧出台配套的细则条例,细化生态方面的法律管理。有法可依还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针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必须严惩不贷。

市场手段驱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充分利用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机制,成立碳交易市场,实现碳配额管理,激励企业

在发展经济时尽可能低碳环保。鼓励企业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加强其在环保领域的自身

“造血”功能。借鉴先进发展模式,打造工业生态循环经济系统。

政府政策护航。在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上,政府责无旁贷。构建生态文明时代的新型

城乡关系,保住乡村的绿水青山,将城市的金山银山变为绿水青山。出台环境保护的方案,并实行严格的追责制,将环保的各个领域问责到人。建立环保信用制度,实行环保守信激励和环保失信惩戒双机制。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办法,通过良性竞争激励的方式鼓励

城市之间的文明评比。加大对环保领域的资金、人才投入;加大对环保企业的税收优惠力

度和科研扶持力度。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是建立美丽城市最强有力的后盾。

国际合作跟进。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生态保护不分地区、种族、文明和国家。在建设美丽城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走出去,看看其他国家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

丹麦的工业生态系统全世界最先进、日本的低碳绿色产品备受欢迎……立足本市特色,

加强国际合作,将环保生态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新增长点。

建设美丽城市,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需要我们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拥抱

绿水蓝天,保住青山绿水,让美丽成为城市永不退色的名片。

2016 年深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

“给定资料4”中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请你从对这句话引发的思考说开去,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见解明确、深刻;

(2)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3)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总字数 800-1000 字。

良策推动善治——解民需,育理性、养德性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治理国家要以民为本,政策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载体和手段,其好坏直接决定着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良好的政策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活,让公民更趋于理性,更加崇尚和维护社会公德”。

何谓好的政策?苏东坡实地考察,因地制宜治理西湖,不仅解决环境恶化,还给百姓美景、增加民生收入,此一举三得的政策即为好政策。张居正化繁为简,颁布一条鞭法,此破陈立新的政策即为好政策。国务院“限塑令”结合市场和行政,此科学有效的政策即为好政策……但是,有些地方政府出台政策考虑欠周、一刀切,影响社会和谐。由此可见,好的政策就如同沙漠中的泉水一般,珍贵又必需。

好政策是解民需之根基。听民意是好政策的源泉。脱离了民意的政策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根基。好的政策只有满足公民的意愿,才能使得政策顺利得以实施,才能真正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解群众之所需,是好的政策的首要任务。“听证会”、“市长信箱”等,就是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有力体现。不管是“一枝一叶总关情”,还是“为人民服务”,好的政策总能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好政策是育理性之沃土。民众的意愿和需求固然重要,但也容易出现“集体失智” 和“群体非理性”现象。现代社会,各种信息鱼龙混杂,难辨是非,若没有政府政策的合理引导,很容易出现盲目跟风和非理性行为。好的政策可以引导公民冷静理智的思考,引导公民持续长远的处事,引导公民科学理性的生活。政府出台的如取消中小学生竞赛加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家长们盲目跟风攀比的行为。

好政策是养德性之源泉。“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一个好的家庭必然是家风和睦、长慈子孝的家庭;一个好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社风淳厚、温暖有爱的社会;一个好的世界必然是世风正气,积极向上的世界。好政策意味着好政风,而好政风可以引领好家风、好社风、好世风。比太阳更温暖的是人的爱心,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善心,比星空更闪耀的是人的德心。好的政策如春夜喜雨,润物无声滋养民众的德性。政府斥资打造的书香社会,倡导学习各种先进典型,可以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提升公民的自我修养。

《淮南子》有云,“治国有常,而立民为本”。好的政策不仅满足公民的意愿,更能培育公民理性,滋养公民德性。以良策推动善治,最终实现天下大治,是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

2018 年湖北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

根据你对给定资资料 5 中划线部分的理解,以“文化共享与传承”为主题, 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 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思路清晰,语言流畅;(3)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4)字数 1000 字左右。

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共享、开放、自信”的理念传承传统文化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中华文化亦如此。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息,在多元的世界各国中交融出彩。时代更迭,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社会传承下去,值得世人深思。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和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在广度上得到空前的拓展。信息爆炸的网络可以让我们每天都接收到来自全世界的文化。然而传统文化逐渐式微,如传统节日如七夕、中秋等被国外的情人节、圣诞节抢过风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口味,需求决定市场,传统文化在某项方面显得有些“过时”。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过于封闭,不够“亲民”。如博物馆的文物、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与民众有着较大的距离。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借着互联网的“东风”,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受大家喜爱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以大家易于接受的综艺节目形式传播中国古典诗词文化。越来越多的文物“走出”故宫,越来越多的艺术品“走出”博物馆, 让普通民众触手可及,亲炙一面……通过这种共享、开放的创新模式,让传统文化真正得以尊重,得以认可,得以传承。

以共享促参与,让传统文化成为生活的精第神9 享页受共。2要0 想页将传统文化的接力棒稳稳的

传下去,离不开民众的参与。而只有让民众共享文化,促进民众参与其中,才能够让传统文化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享受。共享书店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集约化享受文化盛宴的大餐。越来越多的免费美术馆,让普通百姓也可以受到阳春白雪的熏陶。

以开放带交流,让传统文化成为交往的精神符号。“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故步自封只会使得文化越来越没有生机。只有坚持开放的理念,让文化走出去,多与不同的文化相交流,才能够在良性竞争中不断成长。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建立和推广就是我们传统儒家文化走出去最好的印证。开放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胸襟。一种虚心接受批评并认真改正的态度,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

以自信推传承,让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精神底气。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要想自信的屹立于世界之林,中华文明要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在传承中华文化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自信。不崇洋媚外,不妄自菲薄,不卑不亢地理性看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利用互联网的创新商业模式,让传统文化穿上“现代的新衣”,传播至世界各地。

中国传统文化之大美,美不尽言,美不胜收,美轮美奂。坚持以共享促参与、以开放带交流、以自信推传承的理念,让传统文化一直美下去。美在中国人的心里,美在世界的眼里。

2018 年山东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

“给定资料 8”中划线句子提到“共享经济意味着资源的共享,也意味着文

明的共担。”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1)观点明确,立意深刻;(2)思路清晰,语言流畅;(3)结合“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4)总字数 1000~1200 字。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文明理念助推共享经济新发展

习总书记曾提出“人民共创共享共治”的治国理念。“共享”本质上是一种平衡机制,它强调的是坚持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之路,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共享经济不仅意味着资源的集约高效配置,即“资源的共担”,更重要的是理念的共享,即公平分享、公共精神、环保生态的文明理念,即“文明的共担”。

共享经济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经济红利。如共享单车不仅解决了大城市“最后一公里” 的交通问题,这种经济环保的方式还带来了出行方式的变革。共享充电桩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也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但是,由于“共享”带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共享单车的“坏车率”高的吓人、共享充电桩的用户体验也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府对这些新兴领域的管理还不到位,监管不力导致秩序混乱;另一方面,由于人们还未树立起文明的共享意识,明明是应该共享的东西却想着独享。这种错误的价值观使得共享经济遭受了各种破坏。共享经济是资源的共享,是高效的共享。共享意味着互通有无,意味着优化资源配

置。在这个资源日益稀缺紧俏的时代,如何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成为了经济学家和管理者们思考的问题。共享经济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最大程度减小资源的休眠期,盘活并极大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通过众筹开放的协同模式实现了资源的整合。正如一辆共享单车一天可以让五十个人解决交通问题,而一本共享图书一年可以让一百个人获取知识的愉悦。共享经济让人们获得真正的红利和满足感。

共享经济是文明的共享,是公平的共享。只有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文明理念,才能让共享经济的帆船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航行的更远。毕竟,互利共赢才能真正可持续发展。只有把公共的当做是自己的一样珍惜和保护,公共的才能真正持久的为自己所用。共享是一种公平分享,更是一种遵守契约的公共精神。由于共享经济涉及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甚至整个社会,因此遵守规则,坚守公平的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人人保持文明的自觉性,才能够让共享的经济红利走的更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人们的文明理念非一日养成,共享经济的发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政府合规监管、社会合理引导、人民合法使用的共同努力下,共享经济才能真正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有利源泉。

让公平的天平始终不倒、让契约的文书历久弥新、让环保的绿色永葆生机,让这些文明理念成为共享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2018 年安徽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

有知名学者说,“当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幅佳作走出高墙深闺,来到寻常

百姓中间,虽然它的容颜依旧,它的价值却早已跨越了市场定位,带给百姓的

不仅仅是自豪,还有自信,让他们更加坚定地沿着自己民族的道路走向未来。” (见给定资料六划线部分)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自拟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 1000-1200 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明确,论述透彻;(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走出去的文化自信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中华文化亦如此。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息,在多元的世界各国中交融出彩。时代更迭,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社会传承下去,值得世人深思。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和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在广度上得到空前的拓展。信息爆炸的网络可以让我们每天都接收到来自全世界的文化。然而传统文化逐渐式微,如传统节日如七夕、中秋等被国外的情人节、圣诞节抢过风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口味,需求决定市场,传统文化在某项方面显得有些“过时”。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过于封闭,不够“亲民”。如博物馆的文物、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与民众有着较大的距离。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借着互联网的“东风”,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受大家喜爱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以大家易于接受的综艺节目形式传播中国古典诗词文化。越来越多的文物“走出”故宫,越来越多的艺术品“走出”博物馆,让普通民众触手可及,亲炙一面……通过这种共享、开放的创新模式,让传统文化真正

得以尊重,得以认可,得以传承。

走出去,以共享促参与,让传统文化成为生活的精神享受。要想将传统文化的接力棒稳稳的传下去,离不开民众的参与。而只有让民众共享文化,促进民众参与其中,才能够让传统文化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享受。共享书店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集约化享受文化盛宴的大餐。越来越多的免费美术馆,让普通百姓也可以受到阳春白雪的熏陶。

走出去,以开放带交流,让传统文化成为交往的精神符号。“问渠那得清如许,为

有源头活水来。”故步自封只会使得文化越来越没有生机。只有坚持开放的理念,让文化走出去,多与不同的文化相交流,才能够在良性竞争中不断成长。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建立和推广就是我们传统儒家文化走出去最好的印证。开放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胸襟。一种虚心接受批评并认真改正的态度,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

走出去,以自信推传承,让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精神底气。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要想自信的屹立于世界之林,中华文明要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在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自信。不崇洋媚外,不妄自菲薄,不卑不亢地理性看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利用互联网的创新商业模式,让传统文化穿上“现代的新衣”,传播至世界各地。

中国传统文化之大美,美不尽言,美不胜收,美轮美奂。坚持走出去,以共享促参与、以开放带交流、以自信推传承的理念,让传统文化一直美下去。美在中国人的心里,美在世界的眼里。

2017 年江苏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A 卷)

请围绕给定资料 7 中的基层文化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以“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创新文化服务方式”为主题,联系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 分)

要求: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符合议论文写作要求,篇幅 1000 字左右。

助力基层文化发展

——关注内容、鼓励参与、创新形式

文化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文化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文化是路,引我们走向黎明。不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文化始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长盛不衰的根基和灵魂。基层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需要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更加关注文化内容,更加鼓励民众参与,更加创新文化形式。

从读百首诗,到看百部戏。不管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大热,还是书香社会的打造,国家一直致力于基层文化的推广和丰富。基层范围广、群众多、根基厚。正所谓小康不小康,都要看老乡。文化领域的小康,同样需要基层民众的参与和认可。做好基层文化,只有从思想上做到真正的以民为本、创新活力,才能够厚积薄发,持久发力。

关注文化内容,打牢文化供给侧改革的基础。文化是群众的文化,不是政府的文化。基层文化供给侧改革要关注文化内容,提供贴切、优质、符合老百姓需求的文化。不管是改祠堂建文化礼堂,还是开展“农家书屋+电商“模式,都是从百姓真真切切的文化需求出发所做的举措。根据群众的“点菜”来制作文化菜单,才能够做出真正令人称赞的文化盛宴。

鼓励民众参与,扩大文化供给侧改革的范围。以评选“最美基层文化人”的方式来弘扬基层文化,就是一种很好的一种鼓励民众参与的文化发展模式。要想真正发展文化,

得让民众参与文化,喜欢文化。通过自下而上的模式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通过“自办文化”来让群众成为文化的主角;通过民主测评来让群众当文化项目的评委……只有鼓励民众参与,扩大文化供给侧改革的范围,才能够真正使得文化之水不死,文化之泉永活。

创新文化形式,丰富文化供给侧改革的内涵。通过政府、社会共同合作,不仅可以盘活资源,保障乡村文化栖息和传承,更可以满足各类单位的文化空间需求。互联网时代为我们的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途径。依托互联网新科技,开展“农家书屋+ 电商”模式、启动文化服务数字化项目、打造网红现象级品牌文化……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方式不断丰富着文化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为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如春夜喜雨般润物细无声滋养着国家和社会。文化深耕于大地,文化来自于人民,文化放眼于未来。关注文化内容,鼓励民众参与,创新文化形式,让文化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2018 年江苏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C 卷)

根据你对“给定资料 8”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以“乡情是心中永难割舍的牵挂”为主题,联系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 分)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内容充实;

2、结合给定材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符合议论文写作要求,篇幅 1000 字左右。

历久弥新的乡情

乡情,是埋藏在每一位游子心底最柔软的词汇,在故乡成长的经历,化作心底最深的记忆,既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念,又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的眷恋,既有“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伤感,更有“衣锦还乡人尽见”的风光。传统文化中回报故土,造福乡梓的善行一直备受推崇,而进入新时代后的乡情,历久弥新又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形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带着新知识、新思维和新投资回乡创业、就业,建设美丽家乡,而这一切都源于对乡情的真切渴望、家乡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和“落地归根”而获得的满满的幸福感。

乡情是八月十五的一轮明月,蕴含着思念、回忆与牵挂,催促着每一位游子归家的心。千百年来“离乡”和“望乡”的无奈和伤感是心底最深的痛,不曾改变,他们在无数个难眠之夜望月沉思,将这一份思乡之情酝酿成最深的思想,“回家”几乎成为每一位游子的愿望。为了让大家心底的乡情才能真正落地,而不是仅仅是心中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探索了更多效宣传和对接途径,利用邀请信的形式讲明政策,发出真情呼唤,开展本地籍高校大学生家乡行活动,寄语他们关注家乡、关心家乡和关爱家乡。除此之外,还利用春节等节假日开办返乡青年论坛,共忆乡情,鼓励和号召大家回乡创业。这

些措施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如果说因乡情回归只是归乡者的感性冲动,那么家乡良好的发展发展机遇、就业机会和创业环境等现实条件的改善,则是归乡者的理性考虑。进入新时代,中国城乡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过去农村到城市的单项流动格局已经开始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大项目不断落地,这得益于回乡创业政策的倾斜,更低的创业贴息贷款、更快捷的物流服务、更高的财税优惠和人居环境的改善,这一项项政策红利正在惠及每一位返乡者,乡村创客空间和民宿产业的兴起就是最好的例证,既激活了乡野的创业热情,也盘活的乡村的各种资源。好产业加技术的组合必将产生生产力革新效应,形成新的人口红利,为乡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的选择,落地归根后最重要是要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实现人生价值。这些年,地方政府为归乡者提供更宽广的上升渠道、更宽松的创业环境、更低的生活成本,更好的教育和养老以及更好的服务。那些曾经为了实现人生价值,让青春闪光的,远赴他乡的游子,现在乘着政策的东风都顺利回归,返乡大学生小程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考入北京的研究生小郝找回乡情和亲情,创立最先进技术的养鸡场的小刘,这些生动闪光的返乡发展例子,证明他们在家乡不仅实现了人生价值,更不用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刻,还有时间照顾老人,都是满满的获得感。

因乡情而渴望归来,因机遇而选择留下,因落地归根获得更多幸福,离不开每一位游子的乡情选择,更离不开政府的真情呼唤和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努力,建设美丽家乡,让这一份乡情历久弥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