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发展原因探究

货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发展原因探究
货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发展原因探究

货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发展原因探究

从欧元来看,中国、哥伦比亚、印度、马来西亚、墨西哥、俄罗斯和新加坡都选择欧元作为主要的“货币锚”。就回归的系数来看,除了墨西哥比索和俄罗斯卢布以外,其它国家的货币均为负值,说明这些国家的货币币值随着欧元币值的升高而缓慢降低。欧元出现于1999年1月1日,2002年1月1日正式流通,此后欧元逐步成为全世界继美元之后的第二个主要的国际化货币,其地位超越了日元。

欧元国际化进程的推动,来自于欧元区特有的优势:欧元区内部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和开放度为欧元的国际化奠定了基础;当然,欧元区实体经济的规模、优势以及同全世界其它经济体之间的联系都是不可忽略的,这些特有的优势能够为欧元的发行区域以及欧元的使用国家带来使用欧元的规模经济效应(Hartmannetal,2002)。除此之外,欧元币值的稳定以及投资者对欧元未来走势的信心,使各国投资者选择欧元,欧元逐渐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对外经济往来中占据支配地位,其国际化进程持续推动。从日元来看,除了阿根廷与巴西以外,日元成为了智利、中国、哥伦比亚、印度、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俄罗斯、新加坡和南非的主要“货币锚”。

特别是在东南亚和南美国家的一篮子货币中,日元的地位较为重要,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依据日元币值的波动对本币外汇汇率实行调整,希望通过这个调整来达到一种最优水平,以保证国内经济平稳发展的目的(Kearneyetal,2007)。就回归系数来看,除了人民币、新加坡元和泰铢以外,其它国家的货币均为负值,说明这些国家的本币外汇汇率随着日元币值的升高而缓慢降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带来经济严重衰退,日本资产价格的减缩,银行货币供给政策也给金融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不过,即使如此,在东南亚地区,一些经济体的对外经贸往来却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选择日元作为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的计价货币。究其原因,主要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边际产业扩张,日本企业对东亚国家投资,转移国内淘汰产业,在国外加工为半制成品以后再进口到日本国内。在这个过程中,为了

规避投资或贸易带来的汇率风险,日本企业都倾向于采用日元作为主

要的计价、结算货币,这在很大水准上推动了日元的国际化;同时,也

导致这些国家本币外汇汇率波动同日元有着密切的联动关系(Yasuhiro,1993)。

从英镑来看,除了阿根廷、巴西、韩国、智利和泰国以外,英镑成为

中国、哥伦比亚、印度、马来西亚、墨西哥、俄罗斯、新加坡和南非

的主要“货币锚”。就回归系数看,全部显著性水平显著的国家货币

均为正数,说明这些国家的本币外汇汇率随着英镑币值的升高而缓慢

升高。世界性“英镑—黄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形成,英国兼

具陆权、海权、空权等地缘政治优势,以英国为主导的经济区建立成功,英镑的国际化也得到推动,英镑以前也在这个时期国际货币体系

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牛凯龙,2009)。而自工业革命后,现代运输技术

与通信技术的出现,使得地缘政治的主导力量偏向了美国,英镑的

“货币锚”地位也受到了挑战。英镑已经不再是很多国家的主要“驻锚”货币,这些国家的货币对其币值波动的反应都变得不显著了。但是,从本文计量分析的结果中能够看出,新兴市场样本国家中很多国

家依旧选择英镑作为一种货币锚,英镑的国际化进程在缓慢推动。如

果说英镑过去主导世界货币的原因来自于英国的综合经济实力(政治、

外交、军事、文化等)的话,那么现阶段英镑成为一部分国家“驻锚”

货币的原因可能更多来自于英镑依旧是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一元,

在对外经济往来中选择英镑作为计价、结算和储备手段能够在一定水

准上规避金融投资的风险,分散单一的国际货币储备所带来的系统风险。

总来说之,传统意义上的美元“货币锚”的地位已经发生了转变,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已经日益成为了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货币锚”,这些货币国际化水准得到提升,其中新兴市场样本国家中很多

国家明显表现出对欧元和日元币值波动的反应。货币锚的决定因素是

一国经济实力和地缘政治优势的变化。那么影响一国货币国际化进程

的金融市场因素是什么?下面我们进一步分析。

影响货币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发展因素分析

货币国际化进程中发行国际化货币的国家需要在国内形成以货币为中介的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基金和中介机构等金融商贸总部的聚集

地,形成金融产业的集群,以建立面向全世界的货币结算中心,这个系统的建立对货币的国际化、金融制度的调整与改革、金融自由化的推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在日元国际化的过程中,经历了1970—1980年的迅速发展后,境外对于日元的需求大量地增加。1984年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与美国共同组建了“日元—美元委员会”,就日本金融、资本市场自由化、日元国际化以及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日本金融和资本市场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的政策报告。此后,日元国际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1986年12月东京离岸市场建立,1989年5月日本向国内开放中长期欧洲日元贷款,同年6月日本对欧洲日元债和居民的海外存款实行自由化。

同时,欧洲日元市场的发展加速了日本金融制度的自由化改革,金融自由化进一步促使日元国际化(Wing,2009)。除此之外,发行国际化货币的国家需要实施保持低通货膨胀率和本币价值稳定的政策。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在推出金融理财产品时,为规避汇率风险,会考虑选择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的国家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而国际化的货币往往具备这个特点,所以发行国际化货币的国家必须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随着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国际化水准持续加深,世界大量的金融投资理财产品选择它们作为计价货币,除了考虑政治因素外,其货币币值的相对稳定性也是重要原因。货币的国际化促动了金融的一体化,带来金融风险的降低、金融产品集中度的提升以及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Obstfeld,1994)。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货币国际化水准的提升,会促使货币大量进入资本稀缺的国家,进而保证货币流入国家的经济实现增长。货币资金的流动必然会促动金融一体化水

准的加深,健全国内的金融体系,提升金融体系的竞争水平(Boydetal,2001)。

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国际化水准的持续加深,使得它们日益成

为很多新兴市场国家本币汇率变动的“货币锚”。本文选择美国、欧

元区创始国(德国、比利时、奥地利、荷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

葡萄牙、卢森堡、爱尔兰和芬兰11国)、日本及英国的货币作为研究

对象,来进一步探讨金融市场发展对货币国际化水准的影响。

1.被解释变量的选择

为了恰当地衡量影响一单位SDR(特别提款权)的美元、欧元、日元、

英镑币值的因素,本文采用国际金融市场中商业票据美元、欧元、日

元和英镑发行的数额作为被解释变量来表示货币的国际化水准。从表3中能够看出,一单位SDR表示的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币值数量与

商业票据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发行数额的相关系数

|r|=0.6023927479655795。一般的,0.4≤|r|<0.7为显著性相关,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存有显性的线性相关关系。所以,选择商业票据

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发行的数额作为一单位SDR的美元、欧元、

日元、英镑币值的代理变量是合理的。

2.解释变量的选择

关于解释变量的选择,需要测算国际化货币发行国家资本市场和银行

系统的发展水准。首先,关于资本市场发展水准,货币的国际化会对

其产生一个溢出效应。例如美元在国际市场币值的波动与标准普尔指

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1992—2002年期间,美元的汇率与标准普尔

500指数表现出明显的正向变动联系,这对于美国以外的投资者投资美元债券市场来说产生了有效的投资指导作用(Johnsonetal,2004)。为此,本文认为首先需要考虑资本市场的发展规模,选择资本市场中上

市公司市值占GDP的比重来表示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准,即使这个指标

并不是一个最优的指标,但是,该指标由本年股票市场中所有上市公

司的市值组成,能够大致反映出该国公司的资本化阶段。需要说明的是,该指标并不包括投资公司、共同基金和其他的金融投资企业。

其次,为了反映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本文选择股票周转率(%)和股票

交易比重(%)两个指标。股票周转率是用一定时期内股票流通的数额除

以股票市场市值的平均值(平均股票价值可用某一段时期期初与期末流

通的股票市值总数的平均数得到),该指标越大,说明股票流通的速度

越快,也意味着股票市场中的交易成本越低。股票交易比重则是某一

段时期内股票市场交易的价值总数除以GDP总值,该指标可说明资本

市场的发展水准。交易额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产出量的多少,交易

额越大,意味着该国经济的流动性也就越快。该指标与股票周转率有

所区别,它所侧重的是整个股票市场相较于国民经济的流动性,而股

票周转率说明的是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也就是说,一个规模很小的资

本市场可能有极大的股票周转率,但是股票交易比重可能会很小。最后,银行系统发展水准是一个非常难以量化的指标,能够用“M2/GDP”来对金融深化来实行测算。但是,这个变量无法量化商业银行、中央

银行或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的负债规模,也难以对金融深化的水准有一

个准确的界定。有学者用“商业银行和其它储蓄机构的贷款数量/GDP”来表示银行发展规模的概念(Laneetal,2007),这个指标能够很好地

测算出金融系统中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信用公司和其它银行中介机

构的发展规模,进而反映银行系统的发展规模。综合前人的研究,本

文使用“国内银行信贷额/GDP”作为代理变量,这个指标是以除中央

政府以外所有银行系统的信贷发放数量为基础,能够较为恰当地反映

银行金融系统的发体现状。本文所有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数据

为1999—2011年的年度数据,来自BIS网站、世界银行网站和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网站。另外,为了让所有数据之间的比较更有意义,也为

了避免违背回归BLUE假定的出现,本文对原始数据实行了处理,即对

所有的原始数据取自然对数,再代入模型中实行测算。

3.回归模型的建立

为了研究金融市场发展与货币国际化之间的联系,本文借鉴Beck和Levine(2002)研究经济增长、股票市场和商业银行发展的方法,该方法用于1976—1998年间面板数据的分析,认为股票市场和商业银行发展能够显著地促动经济的增长。本文定义回归模型的形式为:这里,I 代表第i个国家在t时期或t-1时期的货币国际化水准;X表示第i个国家在t时期的资本市场发展、商业银行系统发展的具体指标;η表示模型中具体国家不可观测到的效应,也就是固定效应,这可能包含截面与时期的固定效应,究竟包含哪个方面,需要在下文实证分析中来研究;ε是模型的随机误差项。为了防止各个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本文对模型(2)采用差分的形式来消除时间序列数据可能出现的问题。模型(2)η的存有,可能会违背OLS方法的假设条件,导致估计的结果失效。本文采用差分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滞后一期得到模型(3)4.模型回归分析(1)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的检验在对原模型实行分析之前,需要确定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首先实行模型设定形式的检验,对于模型固定效应的检验,本文采用LR检验来选择面板的模型。经过反复测算,发现原模型的截面与时期同时包含固定效应(表4),符合原模型(2)的基本假定,所以对于模型的检验采用两个效应的联合检验。(2)平衡面板模型回归结果经过了LR检验以后,对模型(6)回归的结果见表5。

从表5中可见,MCA(公司市值比重)影响比较显著,临界值p<0.01;而TUR(股票周转率)、DCR(国内银行信贷比重)的影响也是显著的,临界值p<0.05;STR(股票交易比重)的影响不特别显著,临界值p<0.1。从变量的系数来看,MCA、TUR、DCR系数均为负数,其经济含义能够解释为:这些变量的提升对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商业票据发行的数额影响是负向的,不利于国际化货币商业票据的发行,不利于国际化货币国际化水准的推动;只有STR系数为正数,其经济含义能够解释为:该变量的提升会提升国际化货币的国际化水准。(3)回归结果分析从国际化货币的推动与发行国际化货币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关系的检验结果看,首先,STR(股票交易比重)对国际市场中使用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计价的商业票据数额的增长起到

了显著正向作用,意味着股票市场中的交易额越大,该国股票市场对

该国货币国际化的促动水准就越大。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日元的国际化得到迅速的发展,特别是1989年6月对欧洲日元债和居

民的海外存款实行自由化后,伴随着货币国际化过程的推动,日本的

股票市场得到迅速发展,股票的总市值位居世界前列,一半以上的交

易量由海外投资者完成,东京证券交易所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野村证券,2010)。

其次,TUR(股票周转率)的提升对国际市场中使用美元、欧元、日元

和英镑计价的商业票据数额的增长起到显著负面的不利影响,股票周

转率每增长1%,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计价的商业票据数额就会下

降2.89264%。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虽然美国、欧元区、日本和英国的股票市场被视为是当今世界最为健全的市场,但是过高的股票周

转率意味着市场价格的波动,对投资者来说,带来的是市场不稳定性

在增强的信号,所以过于活跃的本国资本市场反而会使国际投资者减

少使用该国际化货币。

再次,MCA(公司市值比重)的提升对国际市场中使用美元、欧元、日

元和英镑计价的商业票据数额的增长起到了显著负面的不利影响,公

司市值比重每增长1%,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计价的商业票据数额

会下降2.58887%。产生这个现象的最大原因在于美国、欧元区、日本和英国的资本市场对于国际化货币的影响相当有限,发达国家中的经

营效益较好、规模较大的实体经济企业是不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来扩

大经营规模的。因为本文所选择的这个指标并不包括投资公司、共同

基金或其他的金融投资企业,致使本文得到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不利

于货币国际化推动的结论。

最后,DCR(国内银行信贷比重)的提升对国际市场中使用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计价的商业票据数额的增长起到显著负面的不利影响,国

内银行信贷占GDP的比重每增长1%,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计价的

商业票据数额会下降6.061142%。一般来说,美国、欧元区、日本和

英国的金融结构非常类似,这个指标的升高意味着国际化货币发行国

国内的所有银行系统信贷发放数量在大量地增加,市场规模在持续地

扩大,这会带来金融系统的系统风险。而金融资产价格的急剧升高会

提升金融系统危机产生的概率,影响到国际化货币的国际地位。

同时,过高的信贷资金实际上是政府的一种负债行为,只会导致发行

国际化货币的国家国内出现通货膨胀压力,影响以国际化货币计价、

结算的国际金融投资产品的发放,加速金融风险的传递效应。资产价

格的“泡沫”只会带来国内经济的低迷,而持有该国国际票据市场产

品的投资者有很大的比例是外国投资者,这意味着投资风险较大。

结论与启示

综上所述,随着美国、欧盟、日本、英国货币国际化的推动,美元、

欧元、日元和英镑在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成为新兴市场国家投资和储备的主要货币。考察美国、欧盟、日本、

英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实

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国内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准的提升,有

利于该国货币国际化的推动;第二,股票周转频率过大意味着市场价格

波动增大,这将不利于资本市场体系的协调发展,将给国际化货币发

行国带来国内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风险,不利于该国货币国际化的推动;第三,国内银行信贷的急剧增加会给投资者传递不利于投资的信号,增加货币国际化推动过程中的危机成分,无法保证国际化货币所能带

来的货币收益及其世界货币职能的实现;第四,综合竞争国力是货币国

际化的支持与保证,一国日益提升的国际政治地位、持续增加的经济

与贸易总额、具有活力的技术创新机制,将提升该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使其成为世界主导性货币。

联系中国正在实行的人民币的国际化推动,通过本文研究可得出下列

启示:(1)股票市场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国内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准的提升,但过于频繁的股票周转率又不利于货币的稳定,为此在放宽境外投资

者来中国证券交易的数额限制的同时,应通过相关法规来规范与监督

投资者行为,防止证券市场大幅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2)在人民币

国际化推动中,首先要促动人民币在自由贸易区域范围内的流通,使

其成为区域内金融投资的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3)应控制国内信贷资金规模,防止因信贷规模急剧增加而给投资者传递不利的投资信号,进而防碍以人民币计值的金融产品的发展。(4)要发展国内实体经济,提升综合国力,提升整体的对外开放度,这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证。

货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发展原因探究

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利弊

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利益[1] 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将降低新兴市场获得资金的成本,改善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效率,延展市场空间,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系统能力,改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会计和公开性要求,改进交易制度,增加衍生产品的品种,完善清算及结算系统。海外金融资本的进入,尤其是外国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对市场交易活动的参与,迫使资本流入国的金融管理当局采用更为先进的报价系统,加强市场监督和调控,及时向公众传递信息,增加市场的效率。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通过采用国际会计标准,改进信息质量和信息的可获得性,改善交易的公开性。交易数量和规模的增加,有助于完善交易制度,增加市场流动性。而外国投资者带来的新的金融交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衍生产品的出现及发展。建立一个技术先进的清算和结算系统,对于有效控制风险、保持该市场对外国证券资本的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市场国际化所蕴含的风险[1] 1、因市场规模扩大而造成监管失控的风险 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在增加金融市场深度、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将导致金融资产的迅速扩张。如果缺乏足够严格的金融监管,这种扩张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根源。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金融体系不成熟,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一旦大规模的资本流入突然发生逆转,势必引发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甚至导致金融危机。 2、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的风险 从国际经验看,对于规模狭小、流动性比较低的新兴金融市场来说,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尤其是在一些机构投资者成为这类国家非居民投资的主体时,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表现得更为显著。 目前,我国金融经济基础设施尚待完善,尤其是在会计标准、公开性、交易机制、票据交换、结算和清算系统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承受资本大量流入冲击的能力有限,因而在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加大后可能出现市场价格迅速上升或下降以及流动性突然丧失的危险,大大地增加全局性的市场波动。 3、金融市场表现主要受海外市场牵动而脱离本国经济基础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各国金融市场融合程度的逐渐加深,新兴国家金融市场与主要工业国金融市场波动的相关性显著加大,其中,后者对前者表现出很强的溢出效应。根据我们的计算,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韩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93年到1994年间高达12%,对泰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88年到1991年间高达29.6%,对墨西哥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90年到1994年间高达32.4%。这种溢出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在市场稳定发展时期,资本流入国的金融市场波动接受主要工业国的正向传导,二者的波动呈同步性;其二,在市场波动显著、存在一定的恐慌心理时,二者波动出现背离,甚至呈反向关系。 4、遭受金融危机传染的风险 由于机构投资者在全球资本流动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主导作用,其行为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羊群效应”,对新兴市场的进入和撤出常常具有“一窝蜂”的特点,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大量的国际投资者把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视为一个整体,同时从上述市场撤出资金,导致其同时崩盘,其金融市场相关系数显著增大。如韩国和印度尼西亚股市的相关系数由43%上升到73%,印度尼西亚和泰国股市的相关系数由15%上升到78%,泰国和韩国股市的相关系数由55%上升到63%。

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目录 编辑本段金融全球化 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交往和协调、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进而使全球金融形成一个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以汹涌澎湃之势迅猛发展。金融全球化不仅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成为最为敏感的一个环节。金融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一方面使欧美等国的金融中心得以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急需的经济发展启动资金。可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全球化的推动。 然而,金融全球化也有其另一面。从发达国家来看,1992年的西欧金融风暴迫使英国退出了欧洲货币体系。从发展中国家来看,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对当地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面和深层次的,在全世界都引起了极大的震撼。 编辑本段影响 这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促使人们不断反思,金融全球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在这场全球化的较量中,孰喜?孰忧? 金融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程度是很不相同的。在发达国家,资金的跨国流动也会带来风险,如上述的西欧金融风暴,还有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事件,但这些金融动荡的不利后果大多局限在某个金融领域。即便是1987年10月纽约股市的“黑色星期一”,美国经济的发展也没有因此受到严重挫伤。近年来西方金融市场充满活力,特别是纽约股市

论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历程及前景

论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历程及前景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趋势下和我国已加入WTO的背景下,实现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证券市场的规和健康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证券市场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的、基础性的部分。一个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的、规健康、功能完备的证券市场的建立,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因此研究探讨如何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战略是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学术界对证券市场国际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学者从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角度来理解:“所谓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参与市场交易的借款人和投资者都不受国界的限制,他们买卖的证券既可以是市场所在国发行的证券,也可以是外国发行的证券”,还有学者从资本国际流动的角度来定义:“所谓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以证券形式为媒介的奖金在国际上自由流动,即证券的发行、证券的投资证券交易和证券市场超越国境,实现国际间的自由化”,以上定义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一个侧面,但都必须不够完整,也有欠准确。 实际上,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证券市场运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投资者的参与,也包含证券中介机构作为媒介所提供的服务,同时证券监管当局也要适应国际化的趋势调整监管策略。此外,证券

市场的国际化是个双向的过程,它既有一国证券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问题;又有世界上其他国家证券市场走进本国证券商场即开放本国的证券市场的问题。 鉴于此,可以认为,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以证券为媒介的国际间资本流动,即证券市场主体能够不受国界的限制,使证券资本实现跨国自由流动,从而能够使整个的国际证券市场互相融合,互相渗透,成为一个一体化的世界证券市场。这个定义具体包括四层含义:第一,证券发行的国际化,即一方面本国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在一定的规则下在外国的证券市场上发行本国的证券;另一方面外国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也可以在本国的证券市场上发行其证券,这也可以称之为融资的国际化。 第二,证券交易的国际化,即本国的投资者、投资机构可以走出国门投资于国外证券市场上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同时国外的投资者、投资机构也可以进入本国的证券市场进行投资和交易,这也可以称为投资的国际化。 第三,证券商及中介机构业务的国际化,即允许本国证券经营者以及从事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的证券中介服务机构在完善自我的情况下可以走出国门从事境外证券业务,同时国外的类似的证券服务机构可以进入本国参与证券业务。 第四,证券监管国际化,即借鉴运用国际通行的国际惯例和规则,并且通过国际间证券监管机构的协调共同完善对证券市场的管理。总的来说,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从静态上讲实现了

国际货币三大职能的关系

人民币计价结算问题的研究 内容提要:次债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暴露出诸多的弊端,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呼声。而我国于去年7月份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人民币在周边地区逐渐得到认可和接受,人民币国际化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本文以国际货币的三大职能入手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着力点在于推进人民币的计价结算职能。为此,应顺应趋势,从清算支付体系建设,发展人民币债券市场等多方面,扩大海外人民币的获得性,支持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开展。 关键词:货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货币;计价结算 一、货币国际化的内涵 对于货币国际化的含义,Cohen(1971)最早从货币职能的角度定义国际货币,他认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是货币国内职能在国外的扩展。当私人部门和官方机构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将一种货币的使用扩展到该货币发行国以外时,这种货币就发展到国际货币层次。Hartmann(1998)进一步扩展了Cohen的定义,对国际货币的不同职能进行了分类。他认为,作为支付手段,国际货币在国际贸易和资本交易中被私人用于直接的货币交换以及两个其他货币之间间接交换的媒介货币,也被官方部门用作外汇市场干预和平衡国际收支的工具;作为记账单位,国际货币被用于商品贸易和金融交易的计价,并被官方部门用于确定汇率平价(作为汇率钉住的“驻锚”);作为价值储藏手段,国际货币被私人部门选择金融资产时运用,如表示非居民持有的债券、存款、贷款价值,官方部门拥有国际货币和以它计价的金融资产作为储备资产。 也有学者对货币国际化进行广义和狭义区分,当一国的个人和组织接受或使用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备,这种一国货币在本国之外发挥上述三种职能的情形就是广义的货币国际化;狭义的货币国际化则只限于对第三国货币的使用;还有学者对货币国际化进行了不同形态的划分:初级形态的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汇价关系;中间形态的货币国际化是经常项目或资本项目以适当的方式开放;而高级形态的货币国际化是成为世界其

中国证券市场如何面对金融国际化

中国证券市场如何面对金融国际化 一.金融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交往和协调、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进而使全球金融形成一个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金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也必然带来金融国际化,金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以证券为媒介的国际间资本流动,即证券发行、证券交易、证券投资超出一国的界限,实现国际间的自由化,本来一国性的证券市场变成了国际性的证券市场。世界各重要证券市场已经浮现出明显的国际化趋势,这重要表现为世界各大证券交易所已拥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上市公司、各国竞相建立创业板市场、各国证券交易所寻求大联盟。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开放,我国证券市场也逐步国际化,这使得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的关联程度提高,相互影响更加明显。中国加入WTO以后,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步伐必将进一步加快。从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的生产、贸易、市场等各方面都参与了国际分工,同时也带动了筹资和投资的国际化。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组织形式,为了获取国际比较利益而进行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融资,对证券市场国际化也提出了直接的要求。此外,资产选择理论在国际范围内的应用、宽松的金融市场环境、金融创新与投资工具的加速发展、会计制度的规范与统一、科学技术与证券交易技术的迅猛发展,都是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证券国际化的现状 从一国的角度来看,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外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国际性金融机构在本国的证券发行和本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国际性金融机构在外国的证券发行,这是国际证券筹资;二是外国投资者对本国的证券投资和本国投资者对外国的证券投资,这是国际证券投资;三是一国法律对外国证券业经营者(包含证券的发行者、投资者、中介机构)进出本国证券业自由化的规定和本国证券业经营者向外国发展,这是证券商及其业务的国际化. 一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可能更重视证券市场筹资功效突破国界,但从国际化程度高的证券市场看,则更偏向于筹资主体和投资主体的国际化。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重要体现在国际证券筹资上。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步伐是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对外发行国际债券开端的。 中国证券市场走向国际化的现实障碍具体表现为: 1.我国证券市场规模偏小 从纵向看,中国证券市场扩张较快,但从横向看,中国证券市场的规模和融资水平却还处于较低水平,难以抵御国际化的风险。2.证券市场结构性缺陷突出我国的证券市场缺陷主要表现在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证券市场不是依靠投资对象的权利与义务划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而是按投资主体的身份划分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等。在上市公司中,能够流通的股本平均只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6%左右,有74%左右的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和国家股、法人股转配的部分不能流通,而且在可流通股的投资者中,个人投资者占绝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只是极少部分。这种结构性的缺陷扭曲了证券的变现机制、市场评价机制和资本运营机制,使得我国证券市场高投机性、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无法成为真正的开放市场。3.金融管制较严,人民币没有实现自由兑换.4.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不够规范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较短,其法律架构和监管制度与国际证券市场存在较大的差距。市场的规范化和透明度不够,仍然存在许多非市场化的操作,行政干预色彩还很浓厚。而且,中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有效、及时,会计制度没有完全按照国际化的标准统一。 三金融国际化是一种趋势. 因全球范围内金融管制放松和金融业开放加速而使国别资本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趋势;是资金或资本或金融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大量和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金融国际化是一个过程,是各国经济与金融的相互依存关系因国别资本或金融服务可以迅速地、大量地和基本上不受限制地跨国界流动而变得日益密切的动态过程;是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联系日益紧密的一个过程;是全球化进程中资本积累的金融化,是一个客观历史过程金融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的金融活动趋于一体化,一国的金融活动与其他

金融市场的垄断

金融市场的垄断 全球化进程最为明显的莫过于金融市场了。尽管贸易的在日益繁荣,移民在不断增加,但这些趋势与国际金融交易的突破性增长相比均相形见拙。据估计,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额从1986年的1880亿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1.2万亿美元,这几乎是贸易增长速度的3倍,发达工业国家的国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也如此之快。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10年间增长了5倍,西方七国的跨国性证券与产权交易在这一期间几乎增长了10倍。 全球化进程是不容置疑的,它不仅渗透于发达工业国家,同样也扩展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私人资本流量的增加是其标志之一,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从1983 年至1989年间的0.5%发展至1994年至1996年间的3.5%之多。仅列出外国资本的主要流向就能清晰地表明金融市场已触及全球。1990至1995年间最大资本输人国降序排列依次为:中国、墨西哥、巴西、韩国马来西亚、阿根廷、泰国印度尼西亚。外国资本同样涌人玻利维亚、波兰、俄罗斯、印度以及越南——而这些国家在几年前还未象现在这样提出许多吸引外国投资者的措施。 信贷商—无论它们是想得到国外生产设备的公司还外资“投机商”——都当然承认向国外投资是一种机遇,在资本交流市场日益扩大的年代,这一机遇并不仅限少数国家,专业投资者已经认识到,绝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国的篮子中,将资本分散投资可以获得最大收益。 金融一体化的益处 在低收人国家中,金融全球化引起了很大的争辩。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依赖国际资本市场对发展中世界利弊兼有。他们认为,被廉价劳动力所吸引的跨国投资商从发展中国家转人到低附加值的轨道之中。 大量证据表明金融一体化(开放国内外汇交易市场)会深化金融业的发展(即使本国金融市场更为活跃、流动性更强、效率更高),金融业的深化发展又将鼓励投资高涨,加速经济增长,更快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风险研究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风险研究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risk of China securities market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财政学 姓名:于红濮 教学号:21090526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以及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已融入了世界经济之中,与全球证券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然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建立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基础上不成熟的年轻市场来说,全方位开放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如何在世界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规避风险,维持国内证券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涵义和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理论基础,揭示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风险成因和风险表现,并提出防范风险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证券市场国际化风险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pening up the growing as well as the deepening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China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world economy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with the global stock market. However, for China,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lanned system to a market system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immature young market, the all-round opening is a serious challenge. How to avoid risks in the context of the world financial integration is important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domestic securities market.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meaning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ecurities markets, to reveal the causes of international risk securities market and the risk of performance, and to guard against the risk of coping strategies. Keywords: securities market internationalization risk

金融毕业论文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

金融毕业论文范文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经济贸易逐步加大,在国际经济领域里,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国际资本的转移、国际劳务的输送、国际商品的买卖、黄金及外汇的买卖和国际资金货币体系运转等各方面都依赖于国际金融市场来完成。国际金融市场上新的融资手段、投资机会和投资方式层出不穷,金融活动也凌驾于传统的实质经济之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因此,国际金融市场在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方向上起着主导地位,对于我国来说,做好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内涵及作用[中国-知识-写作网,包过]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往来的场所。它是在国际化生产的条件下建立的,并且随着国际之间长短期资金借贷和国际贸易逐渐成长起来的,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经济化的重要一部分,对促进国际经济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资金的国际化 由于跨国大公司的经营方式是商品销售随着企业生产地域的变化而发生转移,这样就导致企业需要在世界各国范围内进行资金调配。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提供这样的功能,它能够有效的提高跨国公司生产、流通中的游离资金的利用程度,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良好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二)促使国际融资的畅通化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独特优势,使得其具有国际融资的能力,并且全球各国都可以充分利用和调配这部分闲置的资金,为自己国家的经济建设所用,久而久之,国际金融市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资金汇集的场所。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别 (一)按交易种类划分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中交易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期权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三种。期权市场主要是从事期权的交易;期货市场的交易类型是股指期货、利率期货、货币期货、贵金属期货;现货市场就是做现货交易的场所。 (二)按借贷期限划分 通常资金信贷按期限可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其中短期和长期的界限为一年。资金信贷时间在一年以内的交易为短期资金市场;当信贷时间超过一年以上或者证券发行的交易为长期资金市场。 (三)按交易对象划分

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原因及影响

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困难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 摘要:如果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将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重大的影响。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可以优化世界货币结构, 改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使人民币具有直接的偿付能力,从而加强了中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军事地位。中国可以利用人民币的直接清偿能力,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加大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发言权。 关键词:世界货币 正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上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历时两年、波及全球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高度负责任的大国风范,为亚洲国家摆脱金融危机、走出困境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国际金融形势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地区影响也因此得到了极大提高,这就为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美元作为唯一的世界货币的地位造成极大的冲击,已有人预测今后的世界货币将是人民币、欧元、美元三足鼎立。 一、人民币为什么要成为世界货币 在货币的自由流通方面:目前,国际储备资产日益多样化,普遍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区域性的货币集团纷纷建立。布雷顿森里体系建立以来,美元始终是国际储备资产的重要组成部份,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其货币与美元挂钩,属于美元区,因此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而人民币虽然近年来汇率基本保持稳定,但是在货币的自由流通方面,人民币的兑换往往还是要经由美元进行兑换。 在资本市场的规模方面:中国资本市场全球第三,目前来说基本与GDP规模相当。中国在资本的运用方面做的还不够全面,资本的引进远远高于投资。股票、债券、基金市场等发展还不够完善,存在很大的弊端。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很多缺陷。一是银行和一些金融机构贷款占金融资产的比重比较高。二是证券市场目前规模仍然较小,结构也不是很合理,过度依赖股票。三是中国企业融资制度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直接融资规摸总体仍然较小,间接融资占到较大比例。四是信息不对称,股市价格及收益与公司实质表现高度不相关。五是在监管方面,规范的监管力度尚不够。由于建立资本市场的时间较短,我国的法律法规建设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二、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所具备的条件 (一)中国金融市场在不断完善。 根据国际经验,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拥有对非居民基本不加管制的、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必须拥有成熟的、在离岸金融中心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和高度发达的金融与资本市场,来为非居民提供便利的交易条件、充分的信息和高效率的服务。尽管中国目前的货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人民币的自由兑换问题,银行不良资产问题,金融风险的预警、防范和化解问题,以及金融服务问题,都制约着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但在加入WTO 的冲击和鞭策下,中国货币金融市场目前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改造,这些改造必将促使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现代化的银行制度和一个比较完善和发达的金融体系,使之适应国际货币金融市场,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创造有利的软环境。 (二)经常项目的长期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情况

二、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情况 1、金融市场还不够成熟,深度和广度不够。真正成熟的金融市场的标准是:好企业可以随时通过丰富的融资产品与渠道进行融资;长期投资者能够得到合适稳定的回报;市场价格基本合理;市场参与者遵守规则。但目前中国金融市场远远没有达到这些标准。决定人民币国际化关键的人民币“投资池”尚未形成;国内一级和二级市场、场内和场外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割现象;同业拆借利率尚未成为引导整个利率体系的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等。总之,我国尚未形成一个高度开放、规模巨大、品种繁多、赢利性和安全性达到规范的适应货币国际化要求的金融市场。 2、利率和汇率缺少市场化。利率是资金的使用价格和时间价格,汇率则是货币的交换价格,两者应分别由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的供求来决定,否则就会被压制或是被扭曲,从而导致对整体经济发展的压制和经济行为的扭曲。如果利率不能反映真实的货币借贷市场的供求,并以真实的市场利率引导其他金融商品的价格;如果汇率不能真实反映本币和外币的供求,并以真实的市场利率参与国际经贸往来,该国货币就难成为国际货币,并承担起国际货币的职能。由于我国正处于转型经济阶段,利率、汇率市场化的进程受到诸如金融机构自我约束能力、央行宏观调控能力、国际收支状况以及资本项目开放的风险防范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3、金融市场主体竞争力较弱。发达的现代金融体系是央行有效执行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基石。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的主体仍为四大国有银行,虽然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但在整体运行机制和风险管理能力上仍和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观念和行为模式仍旧阻碍着国有银行的国际化进程。 4、金融风险防范的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主要包括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也有部门金融监管职能。但是,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通常只注重国内的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而对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还需加强。特别是随着货币国际化的加快,本币的流出也将日益增多,而境外本币的增加会使得市场投机因素增多,容易造成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时期削弱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用,甚是造成宏观经济政策的失效和失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都是很好的例子。虽然它们对我国造成的直接冲击不大,但不能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有效机制,我国金融风险监管体系的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5、金融市场尚不完备。我国的金融市场目前是很不完备的,除了传统的银行信用间接融资外,仅仅局限于同业拆借业务和票据承兑业务,发展很慢。主要表现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投资欲望和价值观念;银行没有企业化,信贷资金尚有供给制,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尚不发达,信用工具缺乏.现有证券的不流通;价格体系的不合理,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准确及时的投资信息,资金得不到合理流动;金融立法、章程残缺不全,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等。 三、加强金融市场建设。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措施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金融市场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支持: 1、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坚持将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作为重心,进一步扩容我国债券市场、丰富和发展我国债券市场的品种、加大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力度,为境内外人民币提供交易和投资的“资产池”。相对来说,债券市场融资便利程度要超过股市,融资效率较高。很多发达国家债券市场甚至超过了股票市场。因此,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要以推进产品创新和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增强市场功能为着力点。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同时,重视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以及农村金融市场等的协调发展,建立完善各市场之间资金流动的渠道,使各市场之间联通互动,提高金融市场整体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这样才能适应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需要。 2、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市场参与者结构,适当扩大境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规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中资参与国际市场,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项目有序开放,为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创造条件。支

城市商业银行在未来国际化金融市场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城市商业银行在未来国际化金融市场中所面临 的挑战及对策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城市商业银行在未来国际化金融市场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丁宏术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得以发展壮大,为我国经济尤其是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入世之后,外国银行将享受“国民待遇”,这对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将是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认识城市商业银行在未来国际化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城市商业银行在未来所面临的挑战 1、银行体制将受到挑战。城市商业银行经过重组之后,大都实现了一级法人体制,但同市场经济所要求的银行体制仍有一些区别:一是产权关系没有理顺,银行财产的控股权仍是国家或各级地方政府,没有一个既代表国家利益又符合市场要求的主体来行使股份公司的职能;二是银行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不明确,银行不能彻底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三是经营者对银行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没有足够的压力,银行经营的好坏同经营者的经济利益没有直接的关系。然而,即将进入中国的外国银行一是产权清晰,二是经营目标明确,三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二者权利与义务符合市场规律。虽然城市商业银行大都实现了股份制改造,但股权结构并不分散,国家既是最大的股东,又是银行管理者。这样,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城市商业银行体制模式明显不足。 2、经营规模普遍较小。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大都规模较小,除了少数大城市的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外,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资规模不超过100亿人民币。目前,前20名世界大银行的资产规模都在2000亿美元以上,以后能够进入我国的外国银行的资产规模一般不低于500亿美元。虽然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一直运行平稳,主要是因为有政府的保护,如果说,在未来国际化金融市场中,中外银行处于相同的市场环境,其脆弱的生命力可想而知。 3、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管理同发达国家的银行管理比较有以下不足:一是因为工作环境、待遇方面的原因难以吸引到高水平的银行管理人才;二是管理水平不尽人意,往往是凭个人经验,个人主观意志进行管理,而不是应用系统的、专业的理论,进行科学、规范的制度化管理;三是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市场经验不够丰富。而外国的管理者大都是经过系统训练的专业技术人才,体现了专家治行的优势。 4、观念落后。城市商业银行的前身———城市信用社是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金融机构,其组成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不易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加上我国银行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卖方市场的地位,使得银行员工存在着“官办银行”的思相和“老爷”工作作风,没有服务的意识和竞争的观念,改革阻力大。而外国银行一直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银行员工只有不断进取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在他们身上没有大锅饭、平均主义的思想,不存在改革的阻力,更谈不上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5、抢占市场的能力相对薄弱。我国金融机构普遍实行分业经营,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仅限于存款、货款、结算,中间业务很少,市场需求量大的个人资产业务发展缓慢。但外国银行在中国市场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业务广泛,可以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摘要] 从长期来看,加入WTO将有助于改善中国经济差不多面,从而支撑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期进展;有助于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并最终推动其深化进展;有助于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改革、监管和立法行为将更加透亮、规范、国际化,为市场的长远进展制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大量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将为中国本土券商和中介机构学习国际先进治理和技术提供渠道,中资机构竞争实力将在同外资机构的合作与竞争中得到明显增强。 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际化进程提速所带来的剧烈竞争将对尚不成熟、有待规范的中国证券市场带来庞大的冲击与挑战。中国证券业不仅会受到成熟、规范的外资机构的挤压,而且还要面临国内其他金融企业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以及网上证券交易快速进展带来的挑战。第二,加入WTO将加剧中国证券业组织结构的凋整。以后5年内,合资证券公司与台资基金治理公司将大量涌现,国内证券公司也将引发大规模兼并、重组,组建实力强大的大型证券集团(或金融控股公司)以应对挑战。第三,加入WTO将对中国证券业监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入WTO后,具有混业经营背景的外资机构通过QFll(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组建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基金治理公司、保险公司,外资并购国有股权等管道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将明显增加,证券市场将更趋复杂,监管难度加大。 但从长期来看,加入WTO将有助于改善中国经济差不多面,从而支撑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期进展;有助于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并最终推动其深化进展;有助于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改革、监管和立法行为将更加透亮、规范、国际化,为市场的长远进展制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大量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将为中国本土券商和中介机构学习国际先进治理和技术提供渠道,中资机构竞争实力将在同外资机构的合作与竞争中得到明显增强。 应战国际化:计策与建议

最新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 由于世界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样复杂多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经济贸易逐步加大,在国际经济领域里,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国际资本的转移、国际劳务的输送、国际商品的买卖、黄金及外汇的买卖和国际资金货币体系运转等各方面都依赖于国际金融市场来完成。国际金融市场上新的融资手段、投资机会和投资方式层出不穷,金融活动也凌驾于传统的实质经济之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因此,国际金融市场在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方向上起着主导地位,对于我国来说,做好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内涵及作用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往来的场所。它是在国际化生产的条件下建立的,并且随着国际之间长短期资金借贷和国际贸易逐渐成长起来的,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经济化的重要一部分,对促进国际经济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资金的国际化 由于跨国大公司的经营方式是商品销售随着企业生产地域的变化而发生转移,这样就导致企业需要在世界各国范围内进行资金调配。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提供这样的功能,它能够有效的提高跨国公司生产、流通中的游离资金的利用程度,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良好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二)促使国际融资的畅通化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独特优势,使得其具有国际融资的能力,并且全球各国都可以充分利用和调配这部分闲置的资金,为自己国家的经济建设所用,久而久之,国际金融市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资金汇集的场所。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别 (一)按交易种类划分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中交易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期权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三种。期权市场主要是从事期权的交易;期货市场的交易类型是股指期货、利率期货、货币期货、贵金属期货;现货市场就是做现货交易的场所。 (二)按借贷期限划分 通常资金信贷按期限可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其中短期和长期的界限为一年。资金信贷时间在一年以内的交易为短期资金市场;当信贷时间超过一年以上或者证券发行的交易为长期资金市场。 (三)按交易对象划分 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中,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市场所在国的居民与非居民,市场所在国直接对其进行监管;而离岸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之间,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不对其金融交易活动进行监管。 三、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 (一)总体形势相对平稳 近两年,从欧元区重债国债务问题日趋缓和、以美国为代表的高风险资本价格逐步回调等信号可以看出,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环境和情绪有一定的改善,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外汇交易起始于1973年,但最初的萌芽则可追溯到古代中东的外汇交易市场,当时的货币兑换仅局限于金属铸币之间的交换。直到欧洲中世纪时,随着旅行者人数的增加,金属铸币的弊端不断暴露,一些商人银行家开始设计出汇票,外汇交易也逐渐成型。 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中,金本位体系是最早且相对最稳固的一种体系。金本位制的盛行始于19世纪中期,止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其间多数西方国家均采行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金本位制共有三种实现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最具有金本位制的代表性。各国在流通中使用金币作为货币,金币可以自由冶炼、铸造、交换并在国与国之间流动。在金本位制下,货币汇率由各自的含金量之比,即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只要两国的货币含金量不变,则汇率就维持稳定。 一战爆发后,英国、法国、俄国、德国、日本等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出口,金本位体系实际上已经崩溃了,虽然英国于1925年宣布恢复金本位制,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已经不再支撑这样一个旧有体制。其彻底的终结则始自1929年开始的世界股市大崩溃,由其触发的1931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迫使英国宣布退出金本位制,其后诸多国家纷纷效仿,1936年达成的美英法三国货币协定则宣告该体制的正式结束。在一战与二战之间的这段时期,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基本上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市场极度波动造成投机活动盛行。 二战期间,外汇市场实际上已经消失了。战争对英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害,并对英镑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且人们对英镑的信心亦因德国大量伪造英镑而收到严重冲击。自美国加入二战之后,美元就顶替英镑成为全球地位最突出的货币。鉴于欧洲主要国家以及日本均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国民经济严重受损,作为唯一一个本土没有受到战争洗礼的大国,美国自然成为未来国际金融秩序的主导者。 (杀戮是正确的,你也可以攻击宗教但却不受惩罚,但你正在威胁的是很多人视之比生命更加宝贵的东西......——美国总统罗斯福写给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信,拒绝其提出的伪造德国货币的建议。) 到了二战末期,盟国已胜利在望。1944年,45个同盟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举行的布雷顿森林村(Bretton Woods)召开了一次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秩序和支付体系的重要会议——联合国货币与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等文件,统称布雷顿森林协定,由此开启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会议上,一种改头换面的金本位制被视为激励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贸易扩张的最好办法。根据协议,美元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各国有义务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便使汇率维持在平价上下1%的区间内。事实上,该协议使得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并取代黄金成为国际支付体系的储备资产。 几近固定的汇率机制源于以下几个目的。首先,其会避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的汇率机制混乱的问题。其次,当时的世界最需要的是稳定的重建环境,各国均不希望看到大量的货币投机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最后,由于战争导致多数货币受到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客观上需要一个稳定的支柱以树立信心。IMF的建立亦令成员国可以维持稳定的货币买卖体系方面进行磋商,以便国际支付更加顺畅。当某些成员国遭遇财务困难的时候,IMF会向其提供贷款以助其度过难关。

金融顶级刊物

金融顶级刊物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金融、会计、商业顶级期刊 JOURNAL OF FINANCE 金融学期刊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消费者研究期刊 JOURNAL OF MARKETING;市场学期刊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金融经济学期刊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市场学研究期刊 MARKETING SCIENCE 市场期刊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金融研究评论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经济研究评论 JOURNAL OF BUSINESS 商业期刊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会计期刊 FINANCE MANAGEMENT 金融管理 WORLD BANK ECONOMICS REVIEW 世界银行经济评论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货币信用与银行期刊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货币金融期刊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金融中介期刊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国际货币与金融期刊 MONEY AND FINANCE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一般市场研究期刊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加利福尼亚管理评论经济类顶级期刊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经济学季刊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于可201100130045 金融2班 镡晓艳201100250038 金融2班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金融业改革突飞猛进,特别是逐渐与国际金融接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未来中国金融市场将更加国际化,金融创新的速度也将加快,并且呈现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联动的特征,金融市场的深度也将增加,利率和汇率都将实现市场化。本文在对我国金融业改革进行总结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国际金融发展背景下我国金融业改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对我国金融业改革方向和未来前景进行了初步的展望。 一个国家能否具有持续不竭的发展动力,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与配置、风险的流动与分散、产品的定价与创新、财富的培育与管理。对于中国这个正在飞速崛起的世界大国,如何建立起与自身经济相匹配的金融市场,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1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2007美国金融危机爆发,通过海外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影响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来自于外需,而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当美国遭受这么大的金融危机以后,中国肯定免不了受影响,关键是在于影响的大小,而由于人民币币值一开始低估,人民币现在面临的升值压力将会影响到我国的金融市场。 1.1 金融结构的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金融结构的发展问题也渐渐凸显,银行金融结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失衡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这制约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伤害。由于金融结构的明显不合理,出现了很多制约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因素,所以其现在的结构状态仍然不能满足现在中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的金融效率。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组织体系由国有商业银行,股票,证券和区域城乡合作金融等四个层次组成,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横向看来,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仍处于一个很低的位置,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足。同时中国的金融市场主体不够完善和成熟,金融工具的种类不是很多,已经发明的金融工具的运用次数也很少。金融市场的交易价格也还不合理,比如证券市场,我们要把参与主体在证券市场的收入从买卖差价上转移到资本利得上来。综上所述,中国整体的金融市场都有待改善。 1.2 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发展较良好 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持续发展,在加快资金流动,资源优化配置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合作得很好,这样才有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 1.3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剧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