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模式有哪些

国外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模式有哪些
国外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模式有哪些

国外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模式有哪些

2016-04-09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融入主流社会和充分就业所必需的素养的集合,这些素养是在现代民主社会中,为儿童和成人过上有责任感和成功的生活所需要,也为社会应对当前和未来技术变革和全球化挑战所需要。

关于素养的研究由来已久,心理学中能力模型可以看做是素养研究的前身。近年来,随着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世界各国(地区)与国际组织相继在教育领域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以此推进教育目标的贯彻与落实,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国外的诸多核心素养框架并不相同,有的走的是“全面路线”,几乎把学生的所有素养都包括在内;有的走的是“简约路线”,只涉及一些关键的、高层级的素养。核心素养框架的确定必须具有时代性与前瞻性。从全球范围来看,核心素养的选取都反映了社会经济与科技信息发展的最新要求,强调创新与创造力、信息素养、国际视野、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社会参与及社会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素养,内容虽不尽相同,但都是为了适应21世纪的挑战。

自1997年以来,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EU)等国际组织先后开展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受其影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芬兰、日本、新加坡等也积极开发核心素养框架。此处主要介绍国际组织、美国(西方国家代表)、新加坡(亚洲国家代表,与我国具有同样的儒家文化背景)所开发的核心素养框架。

三个国际组织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

1997年12月,OECD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确定了三个维度九项素养。

(1)能互动地使用工具,包括三项素养:互动地使用语言、符号和文本;互动地使用知识和信息;互动地使用(新)技术。

(2)能在异质群体中进行互动,包括三项素养:了解所处的外部环境,预料自己的行动后果,能在复杂的大环境中确定自己的具体行动;形成并执行个人计划或生活规划;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能保护及维护权利、利益,也知道自己的局限与不足。

(3)能自律自主地行动,包括三项素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团队合作;管理与解决冲突。

2006年12月,EU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核心素养包括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共计八个领域,每个领域均由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构成。这些核心素养作为统领欧盟教育和培训系统的总体目标体系,其核心理念是使全体欧盟公民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从而在全球化浪潮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中能够实现个人成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想。

2013年2月,UNESCO发布报告《走向终身学习——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该报告基于人本主义的思想提出核心素养,即从“工具性目标”(把学生培养成提高生产率的工具)转变为“人本性目标”,使人的情感、智力、身体、心理诸方面的潜能和素质都能通过学习得以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重视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等七个维度的核心素养。

美国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

2002年美国制订了《“21世纪素养”框架》,2007年发布了该框架的更新版本,全面、清晰地将各种素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呈现出来(见图1)。

美国“21世纪素养”框架以核心学科为载体,确立了三项技能领域,每项技能领域下包含若干素养要求。

(1)学习与创新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2)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交流和科技素养。

(3)生活与职业技能,包括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性和自我指导、社会和跨文化技能、工作效率和胜任工作的能力、领导能力和责任能力。

新加坡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

2010年3月,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新加坡学生的“21世纪素养”框架(见图2)。其中,核心价值观包括尊重、负责、正直、关爱、坚毅不屈、和谐。

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关系管理、负责任的决策。

公民素养、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技能,包括活跃的社区生活、国家与文化认同、全球意识、跨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识。

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包括合理的推理与决策、反思性思维、好奇心与创造力、处理复杂性和模糊性。

交流、合作和信息技能,包括开放、信息管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有效地交流。

学校所有学科的教学,就是为了培育这些素养,最后培养出充满自信的人、能主动学习的人、积极奉献的人、心系祖国的公民。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学习资料

致力于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 六大素养树立学生成长“标杆” 9月1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委托课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 该研究成果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对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分析这六大素养,可以发现其中不少描述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在文化基础主要表现描述中就包含“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在自主发展主要表现描述中包含“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在社会参与主要表现

描述中包含“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等。 “对‘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最根本问题的回答和解决,必须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必须依靠科学的思考和方法。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与具体化,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方面。”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带领研究团队承担这项教育部重大委托课题,遴选和界定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也是21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林崇德介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据了解,该课题组会聚国内多所高校近百名研究人员,在总体设计、统筹谋划的基础上,综合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国际比较研究、教育政策研究、传统文化分析、现行课标分析、实证调查研究,全方位、多层次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反复修改完善,历时3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其间,访谈了12个界别的608名有代表性访谈对象,问卷调查了566名专家学者、校长和企业家等,汇总形成约351万字的访谈记录和大量调查数据。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相信很多家长、老师都明白,成绩和分数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力和素养,才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核心。 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据透露,这份核心素养可是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哦。 以前我们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应该换成这句话,有了六大核心素养,走遍天下都不怕。到底有哪六大核心素养呢? 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那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哪些要点呢?小编也很好奇。仔细一看,原来六大素养还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国家认同、批判质疑等18个要点,各要点也确定了重点关注的内涵。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 1、人文积淀 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 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

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敲定 2016年09月18日11:14???作者:??? 重磅消息!千呼万唤始出来!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今天正式出炉。?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相比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正式版本的核心素养体系明显“瘦身”,更加体现“核心”的价值。征求意见稿共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9大素养、25个基本要点。此次发布的核心素养则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从总体数量上来说减少了3大素养,基本要点也减少了7个。?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比如,今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

(来自网络) 一、概念的区别 学科核心素养是针对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科本质的、具有一般发展属性的品质与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针对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形成的一般发展,包括重要的和关键的品格和能力。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 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下,根据具体学科的特征和育人的特殊功能确定的。 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处于上位,是指向学生整体的全面的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处于下位,但同样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 学科核心素养的总和不等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方面学科教学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并非全部由学科课程与教学完成。另一方面,学科核心素养中可能存在对于学科本身是重要的和关键的,而在学生的整体发展看并非关键的核心素养。 例如,数学中的几何直观,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属于关键能力,可以作为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但对于学生的一般发展未必是关键能力。 2.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是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科课程与教学目标既要由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决定,同时也要受制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总目标。 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又要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科教学同时承担着学科目标的实现和学生一般发展目标的实现。 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有跨学科性,但无法完全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实现。 每一个学科都有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任务,同样也是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有跨学科性,又必须通过各学科的课程教学实现。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意味着在学科课程与教学中只重视与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而是要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

最新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内容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敲定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国外语言学核心期刊排序总表

(国外)语言学核心期刊排序总表 序号刊名中文译名中图刊号国别 1 Language 语言410B0006 美 2 Brain and language 大脑与语言598B0025 美 3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记忆与语言杂志410B0098 美 4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言语、语言与听觉研究 杂志 645B0056 美 5 Cognition 认知598LB061 荷兰 6 Journal of pragmatics 实用语言学杂志410LB071 荷兰 7 Speech communication 语言交流410LB079 荷兰 8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儿童语言杂志410C0081 英 9 Linguistics 语言学410E0106 德 10 TESOL quarterly 从事非母语英语教学教 师季刊 410B0093 美 I1 Linguistic inquiry 语言学研究美 12 Lingua (Amsterdam, Netherlands) 语言学410LB001 荷兰 13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心理语言学研究杂志598BOIl1 美 14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现代语言杂志美 15 Applied linguistics 应用语言学410C0084 英 16 Language in society 社会语言410C0095 英 17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阅读研究季刊380B0368 美 1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国际语言社会学杂志410E0104 德 19 Discourse processes 交流过程200B0148 美 20 Journal of phonetics 语音学杂志410C0077 英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解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解读 要说这两年教育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一定榜上有名。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关注“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最根本的教育问题。这是当前全社会都在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也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未来,尤其是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人的发展不仅仅是考个高分数,上个好大学。而是需要人的核心素质和核心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回顾素质教育改革的历程,我们不禁要思考,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培养学生哪些关键性的核心素养,才能让孩子们将来能够更好地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才能够使他们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 一、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和价值定位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三个背景:(二屏)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党的教育方针从宏观层面规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二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都在思考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成功适应未来社会这一前瞻性战略问题,核心素养研究浪潮席卷全球。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也必须解决这一关键问题。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等具体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中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与高考作文

中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与高考作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 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因此也被誉为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而这其中的六大素养甚至可以看作是2017年高考作文必考的六大“母题”。 一、人文底蕴 什么是人文底蕴?一般来说,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人文景观、人文科学、人文精神三个方面。而底蕴则包含着三层含义:文明的积累、蕴涵的才识、深刻的含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1.人文积淀 重点: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指向很明确,有意识地去做就可以了。“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中的“认识”是指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践”是指用实际行动改造世界和社会。这两点需要我们拿出自己的智慧,并做到长期坚持训练自己。 2.人文情怀 重点: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情怀是指充满着某种感情的心境,而感情是指对人或对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我们培养起了对人文领域的一切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拥有人文情怀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3.审美情趣 重点: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审美是体味品评人、事物或艺术品的美;情趣,则是指人的性情和志趣、情调和趣味。当我们知道这里的艺术领域主要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后,有意识地坚持用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等方法去体味品评,即可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 真题解析 1.201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

凝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对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分析这六大素养,可以发现其中不少描述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在文化基础主要表现描述中就包含“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在自主发展主要表现描述中包含“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在社会参与主要表现描述中包含“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等。 “对‘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最根本问题的回答和解决,必须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必须依靠科学的思考和方法。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与具体化,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方面。”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带领研究团队承担这项教育部重大委托课题,遴选和界定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也是21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林崇德介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据了解,该课题组会聚国内多所高校近百名研究人员,在总体设计、统筹谋划的基础上,综合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国际比较研究、教育政策研究、传统文化分析、现行课标分析、实证调查研究,全方位、多层次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反复修改完善,历时3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其间,访谈了12个界别的608名有代表性访谈对象,问卷调查了566名专家学者、校长和企业家等,汇总形成约351万字的访谈记录和大量调查数据。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我们梳理不同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发现这些教育方针相对来说比较宏观,要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将它们进一步具体化、系统化和细化,转化为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素养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林崇德坦言,尽管素质教育己深入人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长期存在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效。全面系统地凝练和描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是对素质教育内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学习体会 这两年教育的流行语是“核心素养”。 2016 年 9 月 13 日,北师大举 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 对学生发 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这份核心素养关系到今 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 9 月 13 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 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 并致辞。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 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 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 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六大核心素养敲定,总体框架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 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 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基本内涵是核心素养 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 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 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 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 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 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 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 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国外核心期刊简介

国外核心期刊简介 AIDS research and human retroviruses 18 times a year ISSN 0889-2229 631B0029 https://www.360docs.net/doc/227661126.html,/aid E-mail:info@https://www.360docs.net/doc/227661126.html, 《艾滋病研究和体逆转酶病毒》刊载有关转录酶病毒和与之相关的后在免疫缺乏综合症方面多学科的研究论文。注重有关癌、变性病和普通免疫系统的新病毒的研究。 AJR,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Monthly ISSN 0361-803X 635B0001 https://www.360docs.net/doc/227661126.html,/scriptcontent/ajr/index.cfm E-mail:subscribe@https://www.360docs.net/doc/227661126.html, 《美国X射线学杂志》由美国伦琴射线学会(American Roentgen Ray Society)和美国镭学会(American Radium Society)合办。刊载有关普通放射学和诊断放射学各个方面的高水平原创论文,包括磁共振成像技术等。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Monthly ISSN 0002-9122 588B0001 https://www.360docs.net/doc/227661126.html,/ E-mail:orders@https://www.360docs.net/doc/227661126.html, 《美国植物学杂志》由美国植物学会(Botanical Society of America)主办。刊载植物学各领域的研究论文和评论。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Semimonthly ISSN 0002-9149 638B0010 https://www.360docs.net/doc/227661126.html,/locate/amjcard 《美国心脏病学杂志》由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主办。刊载内分泌学与新代谢及其临床应用研究的论文和病例报告。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 Monthly ISSN 0002-9173 631B0002

我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那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哪些要点呢?小编也很好奇。仔细一看,原来六大素养还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国家认同、批判质疑等18个要点,各要点也确定了重点关

浅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认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认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及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1.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2.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读书体会】21世纪核心素养的内容有些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读书体会】21世纪核 心素养的内容有些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读书体会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离核心素养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与此同时,我也明白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及方法。 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 1、“核心素养”的概念作者给出的“核心素养概念的定义”是:“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身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促进个体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p29-30)在这个基础上,作者从“目标”(培养什么人)、“性质”(共同的最基本素养)、“内容”(知识技能态度等等的综合表现)、“功能”(超

越升学与就业)、“培养”(先天遗传基础上的后天环境影响)、“评估”(定性与定量、显性与隐性的结合)、“架构”(涵盖文化学习、自我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发展”(终生发展与阶段目标的结合)、“作用发挥”(整合各个方面)等九个方面对“核心素养”的定义作了解释。作者又从宏观(国家教育目标和方针政策)、微观(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考试等)。从作者引述的国际组织的有关文件看,一般把这个“核心素养”分为“能互动的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三个方面。 2、“素质”与“素养”的区别作者在“序”有一段文字作了阐述,要点是:“素质”的主体是“教育”,主要是指“身心特征和基本品质结构”;而“素养”的主体则是“人”或“学生”,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由此,是否可以这样考虑:提出“素养”,主要是要回答“培养出来的人究竟是什么样”,而“素质”则侧重于“学校提供什么来塑造人”,两者的立足点、出发点不一样。这里蕴含的深层意思,可以用“哥白尼式的革命”来描绘。受教育后的“人”的表现,成为关键所在。应该关注的是:“受教育后学生能表现什么”,而不再是“我能给他们什么”,这里面的细微但深刻的差别,需要引起关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 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国外语言核心期刊列表

国外语言核心期刊列表 1 Language 语言 美 https://www.360docs.net/doc/227661126.html,/acls/lingsa 2 Brain and language 大脑与语言 美 https://www.360docs.net/doc/227661126.html,/b&l apsubs@https://www.360docs.net/doc/227661126.html, 3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记忆与语言杂志 美 https://www.360docs.net/doc/227661126.html,/www/journal/ml.htm apsubs@https://www.360docs.net/doc/227661126.html, 4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言语、语言与听觉研究杂志 美 sghoting@https://www.360docs.net/doc/227661126.html, 5 Cognition 认知 荷兰 6 Journal of pragmatics 语用学杂志 荷兰 www.elsevier.nl 7

Speech communication 语言交流 荷兰 www.elsevier.nl/locate/specom 8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儿童语言杂志 英 https://www.360docs.net/doc/227661126.html, information@https://www.360docs.net/doc/227661126.html, 9 Linguistics 语言学 德 www.degruyter.de wdy-info@degruyter.de 10 TESOL quarterly 从事非母语英语教学教师季刊美 https://www.360docs.net/doc/227661126.html, tesol@https://www.360docs.net/doc/227661126.html, 11 Linguistic inquiry 语言学研究 美 https://www.360docs.net/doc/227661126.html,; journals-orders@https://www.360docs.net/doc/227661126.html, 12 Lingua (Amsterdam, Netherlands) 语言学 荷兰 www.elsevier.ul

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解读

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解读 一、内涵定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微观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指标和必要保障。 二、指标体系

图: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总框架 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总框架包括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和文化修养三个领域的素养,这三个领域的素养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基础、互相补充,每个领域的具体指标紧密关联,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整个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共包括12个一级指标,其中社会参与包括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共4项指标,自主发展包括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共4项指标,文化修养包括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共4项指标。 三、具体内容 1. 社会参与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参与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根本保证。一个积极的社会参与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发展良好的道德 品质,需要处理好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社会、国家乃至国际等多种社会关系,需要个体心怀天下,具有责任担当意识和包容精神。社会参与的具体指标如下: 道德品质 具有宽仁友爱的品质,尊重生命,友善待人,孝敬长辈;具有诚实守信的品质,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言行一致;坚

持公平正义,明辨是非善恶,待人对事公正,富有正义感。 社会责任 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具有法律与规则意识,遵纪守法,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具有合作与参与精神,履行公民义务,乐于奉献;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关心生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国家认同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对祖国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了解和欣赏国家的优秀历史文化,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能将个人与国家命运相联系,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努力。 国际理解 能以全球化视角关注世界发展现状和动态,理解我国与世界发展的关系;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理解、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认识人类发展的相互依赖性,积极追求全人类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2. 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前提。在现代社会中,自主发展的人具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能够进行有效地自我管理,做好自我未来的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