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影响因素

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影响因素
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影响因素

浅析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影响因素和培养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李如密教授认为高效课堂教学不是越快越好,不是越多越好,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是将教学的速度、收益和安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活动,是“多、快、好、省”精神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教师在常态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经营,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高效益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又好又快又公平的发展,以达成课堂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但我认为,在教育资源不均衡,学生水平差异化的现状下,高效课堂也只能作为一个目标,其实现的途径没有固定的方法,还需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去探索、实践。而从我校近几年的探索经验来看,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时造成课堂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一、学习主动性

学习主动性是指对学习活动起着启动、增强、维持和调节作用的主体动力系统及其功能。研究表明,推动学生进行积极、自主、持久的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系统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学习需要、自信心和情绪情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要体现在直接学习需要、间接学习需要、学习目标、自信心和情绪情感等五个方面,学习主动性的形成包括外化和内化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学习需要、自信心和情绪情感是学习主动性的三个基本要素。目前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学习主动性是影响知识、技能掌握和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如此,与学习主动性有关的内部心理品质,如需要、自信心、意志、情绪情感等本身就是个性中最活跃、最核心的因素,是影响主体性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而,学习主动性也是教学的一个最直接、最终极的目标,而不仅仅是教学与知识掌握的中介。

二、影响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因素

(一)需要

学生之所以进行学习活动是由于各种需要的推动。按照需要与学习行为相联系的形式可以把它分为直接学习需要和问接学习需要,二者的区别在于学习行为是需要的直接目的还是满足需要的一种手段。直接学习需要对学习活动起直接推动作用,间接学习需要可能推动学习活动,也可能阻碍和干扰学习行为。需要转变为行为要以目标为中介,只有当主体明确意识到外部有某种能满足需要的诱因目标并采取行动时,需要才转化为行动。学习活动因能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而成为目标。

目前本校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都是间接需要,只是把学习当作为了满足另一种需要(如家长、老师的称赞、奖励;未来前途等)的一种实现手段。

(二)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念,自信心影响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准备状态;影响对学习的坚持性和情绪调节。在教学活动中。良好的自信心表现为:相信通过努力能够提高成绩和能力;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满足,相信自己能圆满完成任务;能选择中等难度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进行学习;不被暂时的困难和失败所困扰,坚持付出努力;相信自己有用并积极向他人提供帮助等。自信心的缺失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兴趣具有较大影响。它的缺失造成学生对学习的畏难情绪以及敷衍学习的行为,学习行为很难坚持,最后导致成绩下滑,而成绩的下滑和不佳也反过来作用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导致学生自信的逐渐缺失,最终走向恶性循环。

(三)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对行为具有促进和激励功能,它是由外部对象或活动满足主体需要的状况所引起的主观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人的各种需要(如认识的需要、交往的需要)与教学活动中的诸因素(如物质环境、教学内容、方法、人际交往)相互作用而被激活,引起诸如喜爱、期待、自豪、恐俱、焦虑等。积极或消极情绪,从而对学习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学生良好的情绪情

感主要表现为:积极的人际情感,如喜爱、尊敬教师,喜欢和同伴相处;能体验到教学内容和环境中的丰富情感因素,有丰富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情感体验;喜欢学校学习生活,少忧郁,情绪稳定并能自我调节、控制;考试时焦虑适度,能正常发挥水平等。这一因素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影响可通过教师适当的教学情境设置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

(四)遗传和环境

在一定的遗传素质基础上,环境起决定作用,其中教育是学习主动性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具体说,学习主动性的形成过程是动力内化过程和外化过程相统一的过程。外化过程指从原有需要、自信心、情绪情感到现实学习活动的过程:内化过程是指从外部要求和活动到新的需要、自信心、情绪情感的过程。在外化过程中,如果外部要求或活动有满足学生需要的价值,并且学生有达到要求的信心,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引起和推动学习行为,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在内化过程中,如果学习活动及结果带来成功的体验、需要的满足,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促进外部要求与原有需要相结合,使原有需要得到扩展和深化,实现动力的内化。因此,提出要求、激发学习活动、经常让学生体验成功是培养学习主动性的关键环节。

努力能够提高成绩和能力;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满足,相信自己能圆满完成任务;能选择中等难度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进行学习;不被暂时的困难和失败所困扰,坚持付出努力;相信自己有用并积极向他人提供帮助等。

自信心的缺失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兴趣具有较大影响。它的缺失造成学生对学习的畏难情绪以及敷衍学习的行为,学习行为很难坚持,最后导致成绩下滑,而成绩的下滑和不佳也反过来作用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导致学生自信的逐渐缺失,最终走向恶性循环。

三、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一)教师对学生表现合理的期望

自从罗森塔尔和吉布森的《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公之于世,人们发现合理的教师期望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教师对学生变现合理的期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每个学生的能力都是有差别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差别,设计合理适当的期望,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从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对学生有合理的期望,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那么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也会获得信心,使其充分感受到成就感。一旦学生有了成就感,则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就会有所改变,不会是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地学习。

如若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一味地布置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学习任务,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时间一长就会产生一种挫败感,对学习就会失去信心。只有教师在这个时候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学生才能攻克难关。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对学习充满了信心,进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合理的教师期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有着巨大的作用。(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把学生只看成不懂事的孩子,凡事“唯我独尊”,整天“有好心,没好脸”,不愿与学生交流,学生怎能愿意接近你或接受你?上你的课也是迫不得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根本就无从谈起。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应从改善师生关系开始,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心。

(三)帮助学生树立目标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首要的就是树立目标,对这个目标的制定要求有操作性,不能泛泛而谈,否则难以实施。一方面,树立的目标应遵循“志当存高远”的原则,即树立远大的志向,目标崇高而远大,这样学生就有良好的追求,在主动性发挥上也可以积极向上。另一方面,要“量力而行”,依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宜目标。这样做既有高度,又有实

现的可能。在树立目标的同时,教师应注意“期待效应”——皮革马里翁效应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目标确立后,教师要不断地去激励他们,良好的预期心理会激发学生为完成目标而奋发图强,充分发挥主动性。因此,树立目标是确立学习主动性的首要前提,教师的期待效应是对主动性的心理呼唤。

(四)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而所得到的知识也将会更牢固。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因此,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

(五)创设情境教学、提高语言艺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为学生架起探究的桥梁,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在积极思维、消化知识的过程中改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态度。新颖有力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完美结合的课堂气氛。创设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进人学习状态。创设问题情境,还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动机作用,它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保持持久的认知内驱力,从而产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还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的“正迁移”。教师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语言的简练、准确、清晰,语音优美的韵律具有吸引力,会使学生产生兴趣,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

多媒体教学手段正越来越体现出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优越性。一方面,多媒体中的声像结合,变小为大,化静为动,具有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点,用于教学能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多媒体制作的画面优美,易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当学生被引入美的意境时,学生美好的情感也充分激发出来,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七)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及时总结

可利用班会课或每课下课前的一分钟,引导学生做自我评价:“这节课觉得自己在参与交流,主动探索方面做的还可以的请举手(或站起来)”。这不仅引导学生对一节课的参与状态进行总结,还是对学生自信心的考验,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参与课堂的那份成功的自豪感。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教学目标: (1)建立溶解性、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3)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概念的的建立。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总结归纳结论。 教学过程: 一、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吃火锅或者烤肉的时候,油渍不小心溅到衣服上了,妈妈在洗衣服的时候用水容易洗掉吗? 生:不容易。 师:但是生活经验丰富的妈妈们对付油渍有妙招,她们会在有油渍的地方涂一点汽油,就能洗掉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师:这是因为油渍能够溶解在汽油中,但是不能溶解在水中,所以用水洗不掉油渍但是汽油就可以。油渍在水中和在汽油中的溶解性不同。 师:那溶解性是什么呢?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能

力的大小

。比如刚才举的例子,油渍容易溶解在汽油中而不容易溶解在水中,说明油渍在汽油中的溶解能力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所以说油渍在汽油中的溶解性跟在水中的溶解性相比,哪个大一些? 师:那影响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板书: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学生分组实验】P16 实验1。 分别向A、B、C三支试管中加入5 mL水,再分别加入食盐、蔗糖、消石灰各1 g,震荡,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交流讨论】 师:在三支试管中你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食盐和蔗糖完全溶解了,形成溶液,而消石灰没有完全溶解,形成悬浊液。 师:为什么会这样?形成不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生:物质的种类不同。 师:我们对比了三种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水中溶解性的大小,发现蔗糖和食盐都能完全溶解而消石灰不能,说明蔗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消石灰大,也就是说: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那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实验说明了物质的溶解性和那种因素有关?(板书:物质的性质)

浅谈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浅谈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发表时间:2017-07-04T10:57:29.95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4期作者:包秀梅[导读] 近年来,在一些教育发达的地区,各位从事教育的人们一直都在探索一个问题。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八里堡小学122000 摘要: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成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追求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正确认识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不断地总结、探索,教学效果就会大大地有所改善。关键词: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课堂语言 近年来,在一些教育发达的地区,各位从事教育的人们一直都在探索一个问题:如何在短暂的课堂内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我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在精心的教学准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后的总结等方面下功夫。 一、精心的教学准备 1.全面精准地备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这直接关系到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问题的设置,习题的难易程度,教学实践的安排等一系列的问题。再次是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中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样不但能使教学效果提高,还能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便于我们对知识的整合,以旧带新,以新固旧,最终达到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运用。这里我想说一说了解学生爱好这一点,低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低,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采用一些直观、易懂的手段。有一位语文教师做得就比较好,她在教授《燕子妈妈笑了》这一课的板书时,没有用文字冬瓜和茄子,而是在黑板上呈现了冬瓜和茄子的图片,当时一年级的小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精神饱满,学习兴趣浓厚,这都得归功于这位授课教师在备课时精准地备了学生。 2.明确教学目标。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目标,然后以后所有的环节都为这一目标服务。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每堂课都要根据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课堂如同战场,接下来教师就打一场有准备的教学实践战。 3.教学内容的选择。优化整合教材,把握本学科不同年级知识的纵向联系,以及不同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再有就是对知识拓展、延伸部分内容的选择,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难度和深度要适宜,涉及的范围要适度。在对知识内容关注的同时,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引领和指导也不容忽视。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之中显得特别地重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大量的单词,我们一定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去记忆。那么对老师的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事了多年的英语教学,在这方面我有一个小小的经验。在教授英语单词的时候对相同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单词一定要大量地拓展。 4.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媒体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设计就是一节课的骨架、灵魂,教学效果跟它有着直接的关系。最基本的要做到有整体性、层次性和连贯性。我们的教学设计还要有创新意识,要有新时期教学的特点和思路。比如在授课式教学的教学环节是:目标—讲授—接受—训练—达标;而在新时期的教学环节是:目标—问题—思维—阻滞—启发—流畅—达标。板书是一篇优秀教学设计的点金之处,力争做到简单、精细、准确、到位。 二、科学的教学实施 1.灵活地运用课堂语言。课堂语言要言简易懂,尽量不要有口误,或者是对知识点把握不准,语言啰嗦,拖延课堂时间,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语言还要抑扬顿挫,不要让孩子有乏味的感觉,尽量有吸引力,时而严肃,有幽默感,时而和蔼,像朋友交谈一样,不要让孩子和教师之间感到有距离,用真情实感去上课。同时我们还要重视肢体语言的运用,它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有一次,我们去听一位同事的语文公开课,文中有一段话需要学生背下来,这位老师根据课文的内容,给文字配上了相应的动作,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说,结果学生很快就背下来了,大大地节约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还有我们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所使用的表扬学生的语言——bingo、wonderful、good、 very good、excellentgood job,它们的效果也是有所不同的,根据实际的经验,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喜欢用bingo,如果教师边说边竖起大拇指,就能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中注意劳逸结合。教师不要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施教学,要注意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状况和学生的情绪。比如新学期开始的阶段,学生刚刚过完假期,无论再怎么收心,学生的状况也不是很好,这时就需要教师尽量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不宜讲得太快太急,这样学生的接受情况也不会太好。 三、积极的教学反思 所谓的教学反思,用很直白的语言来理解就是,上完课之后,静下心来,找一找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对于优点我们当然要继续发扬下去。重点是我们来考虑一下我们的不足:我们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重难点是否突出,教学语言是否得体……通过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很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教学,以实践为载体,提升自己。总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时间,不是我们某个人在短的时间内就能做到的事情,它是一项综合教学艺术运用的结果。我们教师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学习,扬长避短,灵活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勇于创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去创造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参考文献 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课堂教学仪式对认知控制的影响

课堂教学仪式对认知控制的影响 教学是一个教师呈现知识信息,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接收、理解、存储的信息传递过程。认知控制作为信息加工的心理成分,在教学中表现为学生面对大量信息时把注意力集中于特定信息、抑制干扰信息。 双重认知理论将认知控制分为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以往研究发现生理、认知、非认知的情绪等因素会使个体采用不同的认知控制方式。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具体身体的认知,身体活动与所处环境互动是认知的形成过程;课堂教 学仪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重复性、规定性行为,课堂教学仪式行为在教学过程中的出现体现了身体活动对认知的参与,课堂教学仪式的特征使其表现出特定的类型,从学生动机出发可把课堂教学仪式分为主动性和被动性课堂教学仪式。 以课堂教学仪式来启动,不同的课堂教学仪式对认知控制任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同时,教学中信息呈现的多寡,学生加工时需要的认知资源也不同。通过操作认知负荷,课堂教学仪式在高低水平认知负荷下对认知控制的影响是否相同? 研究一采用开放式问卷对课堂教学仪式进行调查,通过归类分析把课堂教学仪式分为主动性和被动性两种,对使用频率编码分析出了两类课堂教学仪式中最典型的行为即“举手”和“背起双手”。 研究二通过实验1的AX-CPT任务并嵌入研究一提供的典型课堂教学仪式, 探讨课堂教学仪式对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主动性仪式条件下,BX序列的反应时减少,AY序列的反应时增加,被试倾向于主动控制;被动性仪式条件下,AY序列的反应时减少,BX序列和AX序列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使被试不再倾向于主动性控制。

研究三通过实验2、3考察认知负荷在课堂教学仪式中对认知控制的影响。两个实验均采用主动性和反应性词汇判断任务,实验2考察高低认知负荷水平下认知控制的差异性;实验3增加课堂教学仪式操作,考察不同认知负荷水平下课堂教学仪式对认知控制的影响。 结果发现,在低认知负荷水平时,主动性课堂教学仪式条件下,主动性词汇判断的反应时明显低于反应性词汇判断;被动性课堂教学仪式条件下,反应性词汇判断的反应时低于主动性词汇判断。在高认知负荷水平时,两类课堂教学仪式对词汇判断反应时没有影响。

影响在线教育学习效果的因素分析

影响在线教育学习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使用在线教育产生不同学习效果因素分析 1.个人因素 一是比如落后的偏远地區可能因为地域条件限制,网络、电力覆盖不到,就不可能参与在线教育;二是个人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会有所不同,在线教育只是一个学习知识的途径,它无法改变学习者本身的知识接受能力;三是受个人经济水平限制,虽然大多数的在线教育平台都是免费的,但还是有一些功能需要付费,而如果用户资金来源有限,会对其选择在线教育产生一定影响。 2.心理因素 (1)学习自律性。由于在线教育这一学习途径与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相比缺乏传统教育中的他律性,缺少传统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监督与管理,缺少作业、考试等对学习质量的监督手段,也就对用户的学习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用户会出现听课过程中容易分神、课堂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好的情况,这就要求用户在进行在线教育学习时注意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给自己安排合理的学习进度,设立阶段性学习目标来保证自己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保证学习进度与学习质量。 (2)学习动机。在线教育中,学习动机是否强烈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好坏。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时首先要明确自己学习课程的目的与意义,让自己有充足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搞好学习的内驱力。在使用在线教育的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情况下通常也会有充足的学习动机。用户具有更短期、更直接、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也就存在更为充足的学习动机,在线教育学习效果也就越好。 3.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和国家教育政策的不断扶持,在线教育行业必将持续快速增长。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在线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的一种全新的途径,并不断为大众所接受使用,为其学习提供新的途径,对其学习效果的提高也有一定作用。 (2)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指在社会中人为引导或自然形成的、影响用户学习的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支持系统。用户学习环境,一般分为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要素主要指建筑布局、教室、图书馆、教学设施设备、教材等。软件环境要素主要指主流价值观念、校风学风、学术氛围等。在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中,用户自然会受到感染,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对提高在线教育学习效果的建议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三大因素--东门含雪的博客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三大因素--东门含雪的博客东门含雪的博客 首页管理相册标签 我的日历 << < 2007 - 4 > >>日一二三四五六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我的分类 教育随笔(110) 教学论文(94) 教学设计(41) 班主任工作(4) 远程研修(1) 它山之石(0) 课件素材(1) 我的音乐(1) 生活娱乐(3) 日志更新 英语课堂字母教学游戏(1-22) 教学实例: 谈如何营造课堂英语氛围 促进学生发展的主阵地——课堂 如何做好课堂形成性评价 如何做一个充满激情的英语老师 创设能听能看能触摸的情景 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 课堂评价要不拘一格 英语教学中的问答技巧 最新评论 讨论: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 讨论: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心得 讨论: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心得 讨论:小学英语故事教学 讨论:漂亮的动画图片 讨论:笑不笑由你 讨论:心灵的

讨论:小学英语故事教学 讨论:英语课堂字母教学游戏(1-22 讨论:英语课堂字母教学游戏(1-22 BLOG留言 ::签写留言:: 击鼓传花继续中(接张朝全),欢迎参与 击鼓传花继续中(接张朝全),欢迎参与 尊敬 BLOG链接 BLOG搜索 日志标题日志内容 BLOG信息 日志总数:260 评论数量:37 留言数量:1 访问次数: 加为好友发送短信 推荐支持站长 今日:0 昨日:0 本周:0 全部:0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三大因素 程门立雪发表于 2007-4-13 21:41:00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三大因素 随着课改的春风,我们的英语教学也在不断的改革中,但是一个个新的教学模式带领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研究,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学效果有改变但是起色不是很大。所谓的教学效果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有没有真正的完成。而我们在教学中需要真正关注的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学不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这是真正的目标,也是长久不变的目标。我们教学不能仅仅围绕在考试这一种评价上,我们应该更多的为孩子的长远利益考虑,为孩子以后的学习着想。思考这么多,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到底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呢? 首先,兴趣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就会始终跟随着老师的恶脚步,甚至超越,给给学习带来惊喜。而学习效果便会达到。而兴趣的培养需要老师情感的和智慧的付出。 其次,课堂教学模式决定效果。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英语成功教学的关键。现在课堂教学所需要的不是灌输,不单是知识点的传授,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

依恋、注意和认知控制——一般注意任务中的依恋类型和表现

依恋、注意和认知控制: 一般注意任务中的依恋类型和表现 安斯沃斯和鲍尔比的依恋理论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强调了早年经验对认知过程的持续影响。实验研究证明不同依恋类型的人在认知任务中会有不同表现。这些差异可能与注意的能力和注意的策略有关。如果事实如此,那么在与依恋无关的认知任务中,不同依恋类型也应有不同表现。 Mikulincer和Shaver提出“依恋行为系统”(Bowlby)的动力模型中指出,“首要依恋策略”(Main)——在沮丧或遇到威胁时期望并寻求可信赖者给予协助和保护的策略,包含两个“次级依恋策略”。其中一个是依恋系统的“过度活化”,另一个是依恋系统的“去活化”。 依恋系统的“过度活化”,即焦虑依恋:在感受到威胁时,对可依恋对象的警惕性和反应性均提高,情绪高涨,迅速寻求帮助。这种策略是在不安全的早年经验中习得的。焦虑依恋者婴儿期的看护人(多数情况下是母亲),由于自身的情绪等因素,总是对婴儿的信号做出不一致的反馈,或者虽然给予了婴儿足够的注意和保护,但却都是不适当的。依恋系统的“去活化”,即回避依恋:在感受到威胁时,压抑对自身脆弱性的认识和对依恋对象的依赖性,以获得极度的独立性和自治力。这种策略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被习得的:婴儿的看护人总是在婴儿不哭闹、不要求的时候提供更好的照顾与保护,但很少与婴儿有亲密的身体接触。 不同的刺激依恋策略对成人的注意和认知的影响,是现在研究的焦点。焦虑依恋的成人更倾向于把注意集中在与依恋相关的情感信息上,并难以

从中转移注意。当要求他们回忆一段童年时期特定的消极情绪经历时,他们很快顺从了,并且一些生理指标马上发生变化,表现出生理唤醒。有的研究中,要求焦虑依恋者想象浪漫的亲密关系并在头脑中产生表象,数分钟后,当实验者要求他们停止时,他们难以转移注意并让表象消失;他们的皮肤点水平和与情感相关的大脑活动水平仍然很高。 回避依恋的成人倾向于忽略与依恋相关的信息,或者把注意从这类信息中迅速转移开。他们要花更长的时间来识别与依恋相关的信息,在回忆和编码这类信息时也更困难。但在出现认知或情感“负荷”(load)时,这种忽略依恋信息的效应会减弱或消失。 回避依恋者是只在处理与依恋相关的信息中采用这种注意策略,还是在与依恋无关的一般任务中也有相应表现呢?之前对这种注意机制的研究仅限于与依恋相关的材料任务中,而作者的目的在于探讨不同的依恋类型是否在一般的中性注意任务中也表现出这种注意机制。 研究者做出一下两个假设并进行了实验: 假设一:回避型能更快速有效地分配注意。 假设二:回避型的这种注意技能会在任务中出现过去非安全经验的提示时被干扰和消除。 实验一:心理不应期范式实验(psychological refractory period (PRP) paradigm) 实验设计:2×4混合设计

影响有效学习的因素

影响有效学习的因素 影响有效学习的因素指影响学习活动进行并取得最理想效果的因素,包括学习环境、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等。其中教师教的因素是一类重要因素。我们的教师每天都累弯了腰。面对的社会压力大,面对的特殊学生多,面对的自身困难多。我们通过平时的实践,把影响有效学习的因素归纳为: 一、教师自身因素 1、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 不少青年教师不会灵活使用教材,教学的三维目标把握不到位,不会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教材编写意图不明确,对先前内容的实践经验不足,没有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不敢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只是每天都在“教教材”。对每一课在教材中的位置不清楚。 2、教师对学生情况了解程度 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了,才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有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想当然的认为学生都会。其实,不然,当他在课堂上发现学生不会时,已经晚了。说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是很重要的。 3、教师的业务能力 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是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有时是教师通过自学而提高的;有时是通过群体学习来提高的;有时是通过专家指导来提高的,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理念,教学机智,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教师的业务能力决定着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学生学的实效。 4、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即教师的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能强求统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即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但应当明确,检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与不好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体现得如何,学生学得是否有效。教学手段是否多样也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有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设备的更新,教学手段的运用日益显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谭玉清 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元化的,环境因素、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基础、学校管理等,就教育教学本身而言,又是一门艺术,教学离不开教育,教育应服务于教学,为此,单独谈教学,就犹如“人才”中失去了“人”,一个只会教书而不会育人的教师,只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教书匠。如果这样,教师“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能是马家爵式的“人物”,这与当今的素质教育是相抵触的。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可能发挥作用,因此,教育管理应着重于教学管理。 首先,教育是解决“人”的问题,而教学是解决“才”的问题。成了“人”,又何愁不成“才”;反之,成了“才”却失去了“人”,这样的“才”会有危险。 其次,一个人在做一件事之前,只有发自内心地要把这件事做好,才可能有一个圆满的结果;否则只能是交差了事。我们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依然如此,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乐教”,其次才是如何教;学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乐学”,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才是怎样学。因之,学校管理的重心问题应是解决:“要我教”为“我要教”、“要我学”为“我要学”,学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自觉地、自愿地、发自内心地工作和学习。 就教学管理单方面而言,在基于上述基础之上,一是加大对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二是采用随机抽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抓好教师教学常规的管理;三是加强教师教学研究的力度,成立各年级各科备课组,集体研究教材、教法、教纲、考纲、学法指导,培养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四是加大奖惩力度,鼓励一部分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成为学校学科带头人,从而带动全校教师的发展;五是开展各种竞赛辅导、知识讲座及课外活动,实行奖学金制,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六是分级分科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奋斗目标,并随机检查学生完成计划情况;七是在学生中开展以点带面以面带点的互帮互学活动,促使学生动起来,学法活起来;八是领导、教师、学生间充分发挥一个面、一条线及一个点的教育教学活动,即学校管一个面、分管领导抓一条线、教师教学抓一个点,形成齐抓共管,上下一条心的管理格局,最终真正把学校管理、教师教学落实在学生学习这个点上,通过此种人盯人的管理方式来发展优生、带动中等生、转化差生。 在教学系统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虽然有各自独立的地位和作用,但它们又是作为一个整体发生作用。要使各因素之间形成最佳结合,发挥最佳效果,就离不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管理水平高,管理手段、方法先进,规章制度健全,组织严密,人和物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管理水平低,人和物不但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甚至会产生负作用。因此,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因素进行全方位监控,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实现。 。

认知、生理和环境等因素对情绪的综合影响

认知、生理和环境等因素对情绪的综合影响 认知,生理和环境,对情绪的影响很大,它们整体致使情绪变化。而它们的综合影响也与它们分别单一的影响有关。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认知在情绪产生中起着重要决定的作用。认知在情绪中的作用在于判断评估刺激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从而产生肯定的或否定的情绪。在沙赫特和辛格(Schachter &Singer,1962)的一个实验中探讨了认知因素和生理唤醒状态对情绪的作用。他们给被试注射一种药物,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称为"SuProxin"的复合维生素,目的是测定这种新药对视力的影响。但实际上注射的是肾上腺素和食盐水。注射肾上腺素能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发抖、脸发热等情绪生理反应。 被试分为三组:正确告知组、错误告知组和无告知组,分别给以不同的指示语。对于正确告知组,即告诉他们注射这种新药会出现心跳加快、手发抖、脸发热等反应。对于错误告知组,有意错误地告诉他们注射这种新药可能无感觉、会发麻、发痒、头痛等。对无告知组,主试什么也没有告诉他们。注射食盐水的所有被试都列为无告知组。然后,人为地安排了两种实验情境:一种是"欣快"的环境,一种是"愤怨"的环境。所谓欣决环境,是由主试的助手(这个助手是受过训练的,他和被试一起,被试以为他也接受同样的注射,在同样的情况下参加实验)同被试一起唱歌、玩耍和跳舞。所谓愤怒环境,是主试的助手当着被试的面对主试要他填写的调查表,表示极大的愤怒,不断咒骂、斥责并把调查表撕得粉碎。实验后,主试向被试询问当时的内心体验。结果显示误告知组的反应最容易受助手的高兴所感染,正确告知组的反应不容易受环境气氛的影响,无告知组的反应则介于上述两组之间。同样,他们对愤怒的环境的反应也是一样的。 这个实验说明,注射肾上腺素虽然引起了典型的情绪唤醒状态,但它的单独作用却不能引起人的情绪;同样,环境因素也不能单独决定人的情绪。在这里,认知对人的情绪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处于生理唤醒状态的错误告知组,因对其自身的生理状态不能作出恰当的说明,他一方面环视周围环境,以求得某些说明的线索,同时又认为自己之所以体验到这种生理反应,乃是由环境的气氛所致,于是就把自己的生理状态与环境线索相适应说成是"欢乐"或"愤怒"。正确告知组由于已经具有说明自己的生理反应的信息,便不去寻找环境中的线索。无告知组从主试那里什么信息也没有得到,完全按自己的评价作出反应。于是沙赫特认为,情绪是认知因素和生理唤醒状态两者交互作用的产物。这就是沙赫特的情绪生理认知理论。实际上,在沙赫特的实验中,认知对情绪可能有三种作用,即:对情绪刺激的评价和解释,对引起唤醒原因的认知分析,对情绪的命名以及对所命名的情绪的再评价。 生理对情绪的影响: 现代生理学的研究强调中枢神经机构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许多研究成果证明情绪的特殊体验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的机能。大脑皮层则调节着情绪和情感的进行,控制着皮层下中枢的活动。 丘脑是较早被发现的情绪中枢。20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凯仑(W.B.CaNNoN)针对詹姆士-兰格学说提出了情绪的丘脑学说。他根据丘脑受损伤或丘脑活动在失去大脑皮层的控制时,情绪变得容易激动或发生病理性变化这样一些事实,认为丘脑在情绪的发生上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他说:“当丘脑过程被激动起来时,专门性质的情绪才附加到简单的感觉上。” 许多研究已经确证了下丘脑在情绪形成中的作用。本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欧德(J.OldS)和米尔纳(P.MIlNER)倡导的用埋藏电极的方法进行“自我刺激”的实验,提出在下丘脑、边缘系统及其临近部位存在着“奖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 我认为除了动机之外,还有以下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自身的态度、兴趣、意志、方法和教师、家庭、社会环境等。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既包含对学习的认识和目的,也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情感。学生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整体表现和学习效果。在这个意义上看,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基本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同学,不仅能够正确地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矛盾,而且进一步克服困难,以积极的行动搞好学习。相反地,学习态度不够积极的学生,常常绕开困难,以至学习效果越来越差。 2、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态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师德”。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共同的活动。首先,教师对学生人格上的尊重是很重要的,要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理解他们的心理、关心他们的身体、了解他们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爱的存在;其次是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如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坦荡的情怀、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爱生敬业奉献的精神。最后教师要注意自身激情的调控,如果教师表情冷漠、呆板、情绪低落,学生的求知激情从何而来?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以此来感染学生的情绪。学习与激情度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知识点难度与学生激情度的需求量反相关。对于难度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平心静气地去学习;对于难度小的或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设法对学生的激情“加热”,使之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 3、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潮流的冲击,教育的观念在逐步改变,从以往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化为现在的素质教育,但能真正达到这个转变却非一朝一夕的工夫。大多数的中学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注重问题的解决、思想方法和问题的产生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的情感,但在课堂上还是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更不泛还有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的意思放在教学中来说,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即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创设合适的情境,给出学生从事活动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质疑,开展活动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知识、创造科学知识是我们目前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 三、家庭 在孩子上学后,许多父母都认为“学习时间越长越好”。实际上“学习时间越长越好”是一种不科学的观念。因为学习效果与其说是学习的数量,不如说是学习的质量。人每天除了学习工作之外,还要保证一定时间的睡眠、休息、娱乐、锻炼等活动。特别是中学生,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是学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如果一天到晚埋头学习,不仅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还会造成生活单调乏味,甚至使其失去学习兴趣,长期下去,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在孩子犯错时,父母不适当的惩罚或过激的言语也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

影响蛋白质水合和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1.影响蛋白质水合和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这两方面的影响因素有何异同? 答:(1)蛋白质的水合性质(PropertiesHydration of Proteins) A.蛋白质水合性质:蛋白质分子中带电基团、主链肽基团、Asn、 Gln的酰胺基、Ser、Thr和非极性残基团与水分子相互结 合的性质。 B. 蛋白质水合能力:当干蛋白质粉与相对湿度为90-95%的水蒸汽 达到平衡时,每克蛋白质所结合的水的克数。 α=?C +0.4 ?P+0.2 ?N (α:水合能力,g水/g蛋白质;?C, ?P , ?N:带电的、极性和非极性的分数) C.影响蛋白质结合水的环境因素: 1.pH 当pH=pI时,蛋白质的水合能力最低 2.温度温度升高,氢键作用和离子基团的水合作用减弱,水合能力下降。 3.氨基酸组成极性氨基酸越多,水合能力越高 4,离子强度低浓度的盐能提高蛋白质的水合能力。 5.盐的种类 (2)蛋白质的溶解度(SolubilityofProteins) 影响蛋白质溶解性质的主要的相互作用: A 疏水相互作用能促进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 B离子相互作用能促进蛋白质—水相互作用,使蛋白质溶解度增加。 1.pH 当pH高于或低于等电点时,蛋白质带净的负电荷或净的正电荷, 水分子能同这些电荷相互作用并起着稳定作用 U-形曲线,最低溶解度出现在蛋白 2.①“盐溶”(salted in)中性盐的离子在0.1-1M能提高蛋白质的溶 解度。 ②“盐析”(salted out)中性盐的离子大于1M,蛋白质的溶解 度降低,并可能导致蛋白质沉淀。 ③当离子强度<0.5时,离子中和蛋白质表面的电荷。 电荷掩蔽效应对蛋白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取决于蛋白质的表面性质。如果蛋白质含 有高比例的非极性区域,那么此电荷掩蔽效应使它的溶解度下降,反之, 溶解度提高。 当离子强度>1.0时,盐对蛋白质溶解度具有特殊的离子效应。 硫酸盐和氟化物(盐)逐渐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在相同的μ,各种离子对蛋 白质溶解度的相对影响(提高溶解度)的能力。Hofmeister系列 阴离子(提高蛋白质溶解度的能力): SO42-<F-

认知控制的影响因素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8, 8(1), 8-16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228600140.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28600140.html,/10.12677/ap.2018.81002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gnitive Control Ying Gao, Zhen Wu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Received: Dec. 27th, 2017; accepted: Jan. 10th, 2018; published: Jan. 23rd, 2018 Abstract Cognitive control involves a wide range of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and behavior style, which is a hotspot of current cognitive neuroscience research. A large number of behavior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ies have researched the mechanism of cognitive control.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gnitive control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recognizing the cognitive control. This article from the aspects of physiology, psychology and society summari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about cognitive control such as age, sex, intelligence, motivation, emotion, power and social an-xiety. Keywords Cognitive Control, Motivation, Intelligence, Emotion 认知控制的影响因素 高莹,吴真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天津 收稿日期:2017年12月27日;录用日期:2018年1月10日;发布日期:2018年1月23日 摘要 认知控制涉及广泛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方式,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大量行为和电生理研究探讨了认知控制的机制。了解认知控制的影响因素对我们认识认知控制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综述了年龄、性别、智力、动机、情绪、权力、社会焦虑等因素对认知控制的影响。 关键词 认知控制,动机,智力,情绪

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

陆文惠 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 1、学生从心底里想要学习和改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不管是学习课本基本知识还是在德育教育方面,都要以学生为主体。 2、学生自主管理很重要。目前学校推行的自主管理,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利措施,有时候,老师什么都管未必是一件好事,自主管理让学生们更有独立性。 3、教师作为引领者,首先得给孩子做一个表率作用,包括自己无意间的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教育从心理学角度解析就是指学生无意识间模仿行为。所以在校期间,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意识的影响到学生。 4、教师应该与家长配合,学生很多时候也会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同在一个教室,有的学生表现特别好,而有的学生行为习惯不好的某些原因。因此教师也应该多与家长沟通。 5、德育教育,教师教书育人,首先自己必须得受到学生的爱戴,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教学生成为受尊重的人。 教师如何成为受尊重的人 1、作为一名教师,要传递给学生正能量。让学生们感受到我们的德育教育对他们来说是多么重要,让学生能意识到学校的德育教育都是为了他们的发展,学生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环境。 2、用我们的人格魅力去感化每一个学生,作为老师必须有征服力,这样学生才能从心里觉得老师的做法是对的,拿老师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学生才会足够的尊重老师。 3、尊重是相互的,要想获得学生的尊重,首先得尊重学生。学会尊重学生,学生也会在被尊重的同时尊重老师。 二者的关系 1、教育的目的是把我们的学生培养为一名受人尊重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尊重学生,进而受到学生的尊重,这样有利于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 2、教师成为受尊重的人的前提就是教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第二节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在利用沉淀反应进行重量分析时,要求沉淀反应进行完全,一般可根据沉淀溶解度的大小来衡量。通常,在重量分析中要求被测组分在溶液中的残留量在0.000 1g 以内,即小于分析天平的称量允许误差。但是,很多沉淀不能满足这个条件。例如,在1 000 mL水中,BaSO4的溶解度为0.002 3 g, 故沉淀的溶解损失是重量分析法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在重量分析中,必须了解各种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一、沉淀的溶解度 当水中存在1: 1型难溶化合物MA时,MA溶解并达到饱和状态后,有下列平衡关系: MA (固)MA (水)M+ + A- 式中MA (固) 表示固态的MA,MA (液) 表示溶液中的MA,在一定温度下它的活度积是一常数,即:a (M+)×a (A-) == (7—1) 式中a (M+)和a (A-)是M+和A-两种离子的活度,活度与浓度的关系是: a (M+) = (M+) ×ceq(M+);a (A—) = ( A—) ×ceq (A—)(7—2) 式中(M+)和( A—)是两种离子的活度系数,它们与溶液中离子强度有关。将式( 7 - 2 )代入 (7 – 1 )得 (M+) ceq(M+)·( A-) ceq(A-) = (7—3) 故= ceq(M+)·ceq(A—) = (7—4) 称为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在纯水中MA的溶解度很小,则 ceq(M+) = ceq(A—) = so(7—5) ceq(M+)·ceq(A—) = so2 =(7—6) 上二式中的so是在很稀的溶液内,没有其他离子存在时MA的溶解度,由so所得溶度积非常接近于活度积。一般溶度积表中所列的是在很稀的溶液中没有其他离子存在时的数值。实际上溶解度是随其他离子存 在的情况不同而变化的。因此溶度积只在一定条件下才是一个常数。如果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不太大,溶度积数值在数量级上一般不发生改变。所以在稀溶液中,仍常用离子浓度乘积来研究沉淀的情况。如果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较大(例如以后将讨论的盐效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就必须用式 (7 - 3) 来考虑沉淀的情况。 对于其他类型沉淀如MmAn的溶解度公式,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可推导为: = [ceq (M n+)]m·[ceq (A m-)]n

影响高校网络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教育文档

影响高校网络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1?引言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处于网络环境的影响之中,他们对网络保持高度的热情甚至痴迷,网络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突破时空限制,可以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据调查,在中国的所有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占到了36.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1 ]作为网民主体之一的大学生是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提升自己知识储备的,直接关系着高校网络教学的成就。了解大学生的自觉网络学习行为和效果,对加强高校的网络阵地建设和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网民都具有严重意义。 为了详尽了解当前大学生运用网络实现学习目的及学习效果,我结合实地问卷调查对影响高校网络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2.高校网络教学实施现状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实地问卷调查来分析目前大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研究其对网络教学的影响。调查对象为淮阴工学院和淮阴师范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612份,回收598份,其中有用问卷579份。2.2大学生上网目的。 从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来看(见统计表),以查看新闻和交友聊天作为上网主要目的的占了大部分,由于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转型期,渴望交友是上网很严重的一个原因,真正上网用于学习的只有少部分学生,特别是关注网络课程的占13.99%,主要是高年级学生需要完成毕业设计,以及个别学生主动选择这一平台来提升知识,所以,需要上网查找学习资料。还有一部分学生上网是为了购物、看电影、打游戏等,这势必影响网络教学的效果。 表2大学生上网目的 2.2课件制作水平较低。

影响学习的因素

各年级性格特点以及学习策略 影响学员学习的各类因素: (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1、智力因素(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语言和文字运用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2、非智力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心理因素:学习动机 (1)对知识价值的认识。 (2)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兴趣就是指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各种事物的心理倾向) (3)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 (4)对学习成就的归因学习情绪:情绪、情感的好坏与兴趣的大小对智利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例:1\学生上学时的状态,高兴与愁眉苦脸,所吸收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2\学生对任课老师喜欢的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吸收的效果。 【注】兴趣和情绪是相符相承的,开始时主要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意志力: 学习意志力是指个体完成学习任务而持续的克服困难的能力。一般会以每次学习活动所持续的时间长短为标志。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的孩子,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做事情没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容易被外界一些事情所困扰,缺乏责任感。 【注】对待这样的孩子要让家长知道孩子的问题,并承认学生这种情况。目的有助于后期责任的划分,孩子在学习认知度的提高才是真正的提高。往往这样的学生只要认知度提高了,成绩会飞速上涨的。 学习态度:由3部分组成: (1)情感成分: 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绪反应。 (2)认知成分: 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想法和信念。 (3)行为成分: 主体对态度对象采取的行动或可观察的行为。 【注】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所持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映倾向,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定向选择。(高中分科)

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学生成绩高,20%智力因素,80%非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习惯又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尤其是积累型学科:如英语) 【注】在学生一来远洋的时候就要给他立下学习习惯的规矩,知识点要在走出远洋之前解决,在学校遇到问题要在一个星期内解决。 例:准备两个本,知识点记录本和错题本,学管师在开始的时候要不定时抽查,以一周内为限,到后期要形成定期检查。 自我观念: 1.自尊心:是指一个人自己尊重自己,不允许他人轻视,并希望自己在各项 工作中取得一定成就的心理。学生缺乏自尊心就会不求上进,也不会注 意自己在集体中的形象,放任自流。 2.自信心:自信心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完成任务的能力是成功的 基石、奋发的动力。大部分孩子成绩提高就是建立在自信心强的基础上 。 3.独立性:是指学生进入一定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一种追求独立人格、独立 志向、独立要求和活动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素质。 【注】独立性的培养空间很大,从积极的角度出发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但极端性也很强,一定注意方法方式。(这三点也是后期加大课时消耗量和续费时常用到的方法。) 环境因素: 家庭:是指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的气氛和情调,它直接影响学生发育和成长。家庭和睦的学生会心不浮、气不躁地用一颗平常心去善待他的周围 。家庭不和睦或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得不到温暖,使孩子也 跟着发愁,甚至造成心理不平衡而无心学习,并使其在性格和行为等方 面对抗性较强,把不学习作为报复父母的手段。 【注】遇到这样的学生一定要告知家长不要把他们在工作当中的不高兴带回家,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家长,教育学生的方式:专制型、民主型、溺爱型、冷漠型,在后期工作中了解到这几种类型的家长后一定要与家长沟通,告知他们这样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