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当今的军人生在和平年代,基本上远离了战火硝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的方面的需求也已经得了基本的满足,对于大部分的军人而言,吃饱穿暖不成问题,然而艰苦紧张和封闭的军营生活,也会使官兵心理压力明显增大,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如何提高一个军人的素质现在应该着重从思想和心理方面入手,发现并且及时解决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每个军种,军区的必不可少的任务。

1、与战友的人际关系不融洽

人都是群居的动物,就必然离不开正常的人际交往,一个被孤立

或者愿意独处的人遇到不良的情绪往往找不到倾诉和帮助的对象,这样就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特别是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军人一方面不愿意与人敞开心扉、推心置腹,喜欢自我沉思,久而久之,产生了孤独感,严重的会得抑郁症。另一方面他们又迫切希望在战友当中出类拔萃,显示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二者往往产生激烈的冲突。内向的军人容易相处,但不会融洽。而一些性格外向的军人,往往不太懂得忍让和包容,这样就容易与战友起冲突。

2、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

部队也是一个竞争的集体,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有些军人由于对自己估计过高,过分地相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对工作中的困难预计不足,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设计得十分完美,但

往往受现实环境的限制,不能如愿以偿,因而便产生了理想与现实自

我之间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军人觉得自己学历低,出身贫贱,受能力的限制,觉得当兵就是混日子,混口饭吃,态度消极,造成工作上的不思进取。

3、不能安心于部队生活

有些官兵来自城市家庭,特别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到部队后感到部队环境差、工作条件差,原本向往的军营与现实的差距太大,一时间难以适应,心里还一直想着外面的花花世界。这就造成他们不能安心的训练和工作,甚至会当逃兵。如果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又比较差,社会交往能力弱,依赖性强,吃苦精神差,情绪、情感不稳,遇到挫折时就会有悲观失望、痛不欲生等表现。

4、对性和恋爱的错误认知

大部分的军人都是中青年,正是个体生理发育成熟的阶段,也应该是开始恋爱的阶段。然而由于部队所具备的特殊的、封闭的、性别单一的环境,性和恋爱的问题往往不容易处理妥当。由于军人性生理的发育成熟,难免就会受性欲的困扰,这些困扰通常会使得军人显得躁动不安,如果比较严重的话,甚至会产生变态的,畸形的心理疾病。

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适应问题 从老百姓到军人,从战士到班长、军官,青年军人经常要面对新的情况,扮演新的角色,执行新的任务,适应新的环境。在适应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来许多心理问题。包括新兵入营后的心理适应、服役期间角色变化的心理适应、日常行为习惯的心理适应、任务转化中的心理适应、军人对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退役时的心理适应等问题。其中以新兵入营后一周到两个月之间,心理的不适应表现得最为集中和明显。 (二)自我意识问题 青年军人在自我发展中,既存在着自我认识、评价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同时又存在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如何协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将是青年军人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青年军人自我意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相互矛盾的倾向;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过度的自我拒绝;过强的自尊心与过度的自卑感;自我中心与盲目从众;过分的独立意识与过分的逆反心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自卑心理。 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或其它原因所产生的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军人自卑主要表现在; (1)消极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明显不如他人。(2)泛化,有的人由于身体引起的自卑,使他感到自己的言谈举止及社会交往能力均不如别人。(3)敏感性和掩饰性,具有自卑感的人往往对自己的不足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很敏感,常把别人与自己无关的言行看成是对自己的轻视。由于担心自己的缺陷被人知道,因而常加以掩饰或否认,或回避与别人交往,或有时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 (三)人际关系问题 人类的适应,首先是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的心理障碍主要也是由人际关系失调而引发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心理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军人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为:缺少知心朋友,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与他人交往平淡,社交恐惧,不想交往等。其中孤独心理和猜疑心理是人际关系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猜疑心理是一种由主观推测而产生的不信任的复杂情绪体验。猜疑心重的人往往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人人都不可交。猜疑心理是军人交往中的一种消极心理,如有的军人在发展进步遇到挫折,愿望不能实现时,便疑心谁跟自己过不去。当受到领导批评时,总是疑心谁向领导打了小报告,疑心与自己竞争的入使绊子,疑心与自己有过结的人伺机报复等。甚至有人对自己稍微表现出一丝异常,就怀疑是对自已有成见。个人一旦掉进无端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战友失去信任,对自己心生疑窦,既损害正常的人际交往,又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孤独心理是因缺乏与人的交流而产生的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心理上的孤独并不等于一个人独处,真正的孤独,往往产生于那些虽有表面接触,但缺乏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不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20200504104211)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 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 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 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 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 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 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 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手淫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 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 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 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 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 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 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 平衡和适应。 二、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逐渐加深,但大学生们在对待他人的心理困 惑的态度上比对待自己的更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则表现得优柔寡断,觉得难以启齿, 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这一心态,建议: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

消防官兵心理问题产生原因浅析)

消防官兵心理问题产生原因浅析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消防部队官兵心理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观念的碰撞日益加剧,广大官兵在集中精力迎接各种挑战中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一些不能正视现实、缺乏适应能力的官兵会产生困惑、迷惘、紧张等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嫉妒、自卑、包袱、恐惧、压抑、挫折等心理疾病。找出官兵心理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对在部队展开心理素质教育与疏导,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造成消防官兵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多,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外部因素,即所处社会环境不利影响;二是内部因素,即官兵自身条件的不利影响。 (一)主观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的原因。由于每个人受到认识能力、知识水平、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对问题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即使同一问题,不同的人在认识上也是不一致的。比如:多数官兵都不愿从事灭火救援工作,一是怕苦怕累;二是灭火救援工作危险性大,不安全;三是工作清贫,没有实惠。 2.道德素质的原因。人的思想决定人的行动。如果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存在问题,那么他就不会有高尚的行为。比如有的私心杂念重,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有的思想消极,不

思进取等。 3.生活习惯的原因。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是不能脱离社会这个群体而独立存在的。消防官兵也不例外,他们也会受到家庭影响和沾染社会上不良风气而养成恶习。如有的性格怪癖,性情暴躁;有的我行我素,无视纪律,不服从管理等。 4.个人性格原因。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恩格斯指出:“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比如有的官兵脾气粗暴,情绪偏激,做事不计后果;有的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时改时犯;有的对立情绪大,自暴自弃等。 (二)客观原因分析一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部分官兵在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上引起的思想问题增多。二是信息传播的现代化,使部分消防官兵思想变化加快,特别是国防形势复杂多变,官兵在政治信念上反映出不同的思想认识问题。三是由于消防部队工作的特殊性,消防官兵接触人员广泛,接触阴暗面多,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资本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渗透的渠道增多,使官兵易受腐蚀。四是部队所处环境艰苦,任务繁重,特别当工作出现挫折时,领导没有积极做好工作,处理问题简单,引起感情淡漠。五是单位风气不正,奖惩不明,分工不合理,生活上关心不够,压抑了一些同志的上进心,还有的管理松懈,八小时以外形成失控漏管,

血透患者心理问题及处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方法 一、影响患者的心理因素 1、角色改变因素:大多数人无法接受从正常人到患者的角色的过度,出现角色加强或角色消退。 2、疾病因素:患者了解到除肾脏移植手术外没有根治方法,而透析是一项长期的治疗,且费用高,并发症多,常常对治疗失去信心。 3、社会家庭支持程度:良好的社会支持对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保护作用,很多家庭对患者的关心不够,常导致患者放弃或错失最佳治疗机会。 4、经济因素:透析需长期维持并且费用昂贵,有些地区医保制度尚不健全,一旦无法支付费用,生命便面临危险,使患者市场处于焦虑不安之中。 5、自身形象因素:长期透析患者大多出现皮肤色素沉着,身体水肿,外在形象的改变使患者自尊受损,有羞耻感。 6、治疗因素:反复长期的动静脉穿刺以及透析的各种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各种急性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的出现常常导致患者紧张以及焦虑。 7、性格与年龄因素,性格内向的患者容易产生抑郁的心理疾病,临床实验发现性格开朗以及年长的患者更容易接受现实,配合治疗89环境因素: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陌生,对医生护士的恐惧,常使患者感到孤单沮丧。 二、患者常见的心理表现 1、恐惧焦虑:患者对相关知识及治疗的安全性缺乏了解,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以及透析所至的经济状况的不断恶化和住院日的延长,常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焦虑。 2、悲观绝望:患者了解透析只是维持生命而不是根治疾病的手段,加上透析期间限制食物,水,盐的摄入以及医疗费用的困扰治疗周期长并察觉预感将于亲人分离对生活失去勇气,治疗失去信心,甚至不愿配合治疗。 3、消极自卑:由于身体健康方面的原因,患者常感到疲劳,不能从事正常工作,有些事情还需要他人协助,使患者产生消极自卑的心里。 4、孤独抵触:脱离了原有的工作,担心受到冷落或遭到鄙视而产生孤独心里特备是离异丧偶和老年患者表现也尤为突出。 5、苦恼与负罪感:对家庭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减少,同时为病后的经济开支及家庭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等问题担忧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尤其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人更是如此。 6、否认心里:拒绝承认自己患了致命性疾病,当患者从保守治疗转入血液透

浅析当前基层官兵心理状况及对策

浅析当前基层官兵心理状况及对策 心理压力是造成心理疾患的潜在诱因,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突发性和危害性,被医学界称为21世纪青年人的第一“精神杀手”。受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影响,部队青年官兵产生焦虑、苦闷、困惑、抑郁等心理压力的问题也日渐凸显,虽然近年来部队对心理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例如把心理工作加入经常性个工作的内容,但基层部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事故、案件和精神病患者时有发生,并且呈上升趋势,这就告诫我们部队官兵心理教育问题刻不容缓,是值得我们基层部队思考和要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个课题,个人通过基层连队工作经验,在与官兵广泛谈心,多方调查之下,认为当前基层官兵心理问题是部队思想工作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基层部队官兵的心理状况 通过几年基层连队任职,在大量与官兵谈心、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显示,感到部分官兵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担心、害怕、怀疑、着急、怨恨、焦虑等六个方面: 一是担心处理不好上下左右的关系。部队作为一个大学校,当兵进入部队后,就意味着要在这所大学校中生存,就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有上下级关系,有战友关系,还有与地方政府、单位之间的协调关系等,就部队内部来说,许多战士

入伍时父母亲友反复叮嘱他们:“到部队后要好好干,要与领导、战友搞好关系。”因此,不少战士到部队后希望找老乡,找熟人,找依靠,希望多交朋友,帮助实现自我价值,生怕处理不好各种关系,影响个人成长进步。有的新战士一踏进军营,就四处打听部队有没有老乡领导,一旦听说某某大队领导是老乡,就感到心里很踏实,似乎找到了靠山,一旦得知没有老乡当领导,就感到心里没底,觉得孤立无援。有的老战士面对个人成长进步问题不是先考虑自身素质、工作表现怎么样,而是先权衡自己与领导的关系“铁不铁”,愿望实现了,就觉得领导对自己“够意思”,愿望没实现,就抱怨自己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够“硬”。就部队外部来说,部队近几年,部队建设任务比较重,加上有些地方的经济条件差,在部队建设发展,对政府依赖较大,这就要求正确处理好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工作上还要妥协处理好与地方单位之间的关系,只有处理好了这些外在关系,部队的工作才能旗开得胜,如期完成。 二是害怕适应不了艰苦紧张的生活。基层部队作为训练、实战准备为一体的前沿部队,平常任务十分繁重,加上人员少,训练重,工作多,导致每一名官兵都要长期处于一种工作状态,时刻保持高度警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青年官兵中独生子女逐年增多,他们大多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砺。从而部分官兵长期不能适应艰苦紧张的生活,时常感到焦虑、厌烦和紧张,特别是站岗、训练、考核、检查和执勤等时机,心理压力之大表现得尤为突出。

综合医院病人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心理干预的对策

综合医院病人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心理干预的对策 发表者:刘晓东918人已访问 综合医院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焦虑、抑郁、失眠、慢性疼痛、疑病、人格适应不良等,部分病人甚至会出现自杀或伴发急性精神障碍。一般来说,不同器官疾病的病人同患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不完全一样,其中以神经科病人发生心理问题的比例为最高(50%~70%),而普通内科门诊病人同患心理障碍的比例约为10~20%,以焦虑和抑郁常见。下面就综合医院病人中焦虑、抑郁、失眠、疼痛和自杀这5个常见问题的行为干预作一介绍。 常见心理问题 一焦虑: 焦虑是一种紧张、恐惧害怕的情绪体验,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反复练习和应用系统和逐步脱敏的方法来减轻焦虑和拮抗回避行为;提高自控能力(如应用放松技术、学会认知应对技巧等);强调自我练习和指导的重要性。常见的焦虑处置过程包括: A.生物心理社会学评估(2~3次)①围绕症状的认知行为交谈(SOCBI);②内科病史会谈及精神检查;③焦虑问卷检查(如SAS、BAI、HAD、HAMA等);④诊断、鉴别诊断、制订针对问题的处理方案。 B. 治疗干预(10~15次)①给予适量的抗焦虑药物;②焦虑认识过程训练;③评估有关兴趣爱好、体育活动、睡眠卫生等;④开始系统放松训练(SRT);⑤自我监察和脱敏; ⑥选择和应用行为干预;⑦选择和应用认知—行为干预;⑧认识、澄清和转变(ACT)方法应用;⑨读书疗法(Bibliotherapy);⑩酌情减药;(11)复发预防训练,包括社会支持;(12)长期随访—健康行为的维持监察。 二疼痛: 传统观念认为慢性疼痛是一种躯体疾病、生理问题,很少认为这是心理问题。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慢性疼痛病人(如腰背痛、头痛等)是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因此在国外的行为医学临床工作中,慢性疼痛处理是一个重要领域。 其基本的行为干预过程为: A. 生物心理社会学评估(2~3次)①围绕症状史会谈和精神检查;②内科病史会谈和精神检查;③疼痛问卷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制订针对问题的处理方案。 B. 治疗干预(10~15次)①给预适量的镇静药物和治疗抑郁情绪;②介绍疼痛—紧张环路及治疗策略;③评估有关兴趣爱好、体育活动及睡眠卫生;④开始系统放松训练(SRT); ⑤使用生物反馈加强放松效果;⑥评估导致疼痛的有关环境、认知、行为及生物学因素;⑦应激处理训练(SMT)及认知干预应用;⑧继续使用应激处理—沟通技巧训练、自信心训练、认知矫正;⑨逐步总结出适合病人自己的疼痛处理方案,包括社会支持;⑩巩固治疗。 三失眠: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近半数的内科门诊病人有失眠主诉,其表现形式多为入睡困难,或睡眠浅、或惊醒多梦、早醒及睡眠感缺失。许多躯体疾病(如慢性呼吸道疾病和心理障碍(如抑郁和焦虑)可引起失眠或睡眠障碍,一些刺激性物质(如烟、酒、咖啡)和药物也会加重失眠的严重程度。另外,临床上还有相当一部分不明原因的失眠病人,对这部分病人的行为学干预包括: ?睡眠生理心理知识的教育;?认识失眠既不是单一的生理问题,也不是单一的认识或心理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问题;?详细询问和了解有关失眠诱因、表现等(症状清单);?自我监察睡眠—觉醒周期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行为及环境因素的控制(如睡前不看电视或看书);?学会放松技术,避免强迫自己入睡;?安排一些体育锻炼项目,必须在白天或

(完整版)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作为国民未来的希望,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要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和内化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其先成人再成才,这将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也是学校各科教育的一个共同基础。为此,在小学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疏导手段,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小学生之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文化素质教学,当我们教学的对象是8-14岁的少年儿童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社会认知水平以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小学生一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擅长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都很高,但是当他们受到外界的刺激时往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认为差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优秀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些心理问题。下面我就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分析,针对不同的小学 1、消极放纵

后进生往往在成绩生与其他同学有比较大的差距,由于知识断层使得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了放弃心理。直接的表现就是无法完全参与到日常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常有出人意料的异常举动,以引起别人的重视,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伺机放纵自己,或者借机起哄捣乱。 2、内向自卑 后进生由于在成绩上落后于其他同学,又缺少老师对其的重视,从而觉得自己怎么“处处不如人,难有如人处”,因此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这就是常见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产生使得学生做事缺乏自信,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容易封闭自己,一些胆小学生更是心有余悸,三缄其口。 3紧张焦虑 有些教师对后进生往往是“恨铁不成钢”,对于其表现经常是加以批评,因此在一次次学习失败的体验后或者在考试不及格后,就产生了忧虑、烦躁、精神紧张等情绪,从而导致他们压抑自己的学习热情。 4、抑郁孤独 这类学生往往性格孤僻、胆小怕事、谨小慎微,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他们不喜欢同别人交往,朋友很少,对人比较冷漠,平时寡言少语,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得不合群,基本属于孤独型。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在课堂上以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教师课堂问答,有时甚至还产生躲避心理。存在这种抑郁心理的学生,往往到一定程度后,学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当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板溪中学:陈晓鹏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然而,只要我们及早加以重视和预防,现在开始努力也不迟,重要的是为父母、为师长者要切实了解我们的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迷津”。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百分之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字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一、健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壮。. 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1)躯体健康;(2)身体

健康;(3)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 二、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中国儿童中心发布一份题为《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的报告显示:中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一篇文章称:国内有77.9%的中小学生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年对9015名中小学生(主要年龄为10-14岁)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17.4%的孩子“认真想过自杀”,8.2%的孩子甚至“做过自杀计划”。 哈尔滨医科大学2007年对城乡中小学生的调查则发现,城市儿童抑郁检出率为19.23%,而农村的则高达32.5%。 2001年天津社科院“青少年心理障碍实证与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对天津市200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35.31%,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占6.72%。 2003年对西部五个省市20个地区的中学生做过调查,发现有77.9%的中学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有5.2%的中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调查发现,27%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或患有心理疾病。. 著名心理学家郑日昌等对全国几个大城市在校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

部队官兵心理问题

当前部队官兵八种倾向性心理问题值得关注 近期,采取座谈了解、个别交流、查询问卷的方式,对当前官兵心理倾向性问题进行了调查了解。总的感到,大部分官兵有良好的个人愿望和人生追求,大多数心理健康指数良好,相互间人际关系比较融洽,工作生活态度认真,有一定的责任心。同时,部分官兵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患,有的是思想问题诱发的心理问题,有的是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交织,具体表现: 一是因工作压力大引发的焦虑心理。由于基层工作节奏快,训练和工作任务比较重,环境单调,管理模式单一,加之一些青年官兵正处于事业爬坡阶段,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给官兵带来的压力不可忽视,一旦这种压力不能有效地缓解和释放,很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心理。调查中,很多单位都反映,在工作任务相对繁重的时候,不少官兵都表现出烦躁、易怒等情绪,不能有效地自我调节。特别是一些新战士执行大项任务和接受大型检查考核时,常反应出焦虑不安、高度紧张、胆怯害怕等。 二是因成功进步受挫引发的失衡心理。从近几年的新兵调查情况看,有80%左右的战士是抱着入党、考学、学技术或曲线就业等愿望入伍的,特别是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战士,希望到部队能找到出路,改变命运。但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大多数战士学不了技术,也考不了军校。其中一些人受到挫折后,心里便感到不平衡。有的对一切事物都抱有消极看法,有的带着怀疑和否定的态度看待正确的事情和做法,有的对待政治宣传有偏激情绪,还有少部分由于自卑失落而不求

上进。 近期,采取座谈了解、个别交流、查询问卷的方式,对当前官兵心理倾向性问题进行了调查了解。 三是因特殊原因和个性特征引发的自闭心理。在与基层干部座谈中了解到,现在的“80后”、“90后”官兵思想隐蔽性很强,越来越重视自己的隐私,大多不愿暴露内心真实想法。比如,有的战士来到部队后,面对生疏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对任何事都戒备;官兵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越来越大,造成了相互之间思想感情交流比较困难;单亲和父母离异的战士增多,客观上也导致了一些战士性格孤僻。 四是因管理教育方法不当引发的逆反心理。“80后”、“90后”官兵,追求民主、崇尚自由、个性独立,喜欢事事按照自己的意愿办,这与军营纪律严格、要求统一这个特殊的环境发生了矛盾。加上基层干部骨干流动较快,有的同志缺少实践经验,抓工作比较急躁,管理方法简单,不善于深入细致地做好教育和疏导工作,致使一些思想和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化解,越积越深。在与战士座谈中,一些同志也谈到,对部队的严格管理不适应,心里压抑;对干部骨干的某些做法不理解,心中有怨气。少数战士还采取消极对抗的方式,有的成为各级关注的“个别人”。 五是因盲目消费娱乐引发的虚荣心理。调查发现,部分官兵在生活上盲目追求新潮,抽名烟、穿名牌、用名品,花钱大手大脚。这个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影响,

消防官兵心理健康

大标题:树立远大理想端正人生态度把握个人命运献身崇高事业 消防官兵心理健康标准 一、没有明显的心理障碍或异常 例如出现昆虫恐怖症的人往往对特定类型的昆虫表现出极度的恐惧,显然这是一种变态反应。 二、正确认识自己 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对夸大自己的结果是经常遭受失败的;另外一个是过低评价,结果是缺少前进的动力。 三、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保持情绪稳定,没有不必要的紧张和不知名的不安感,一般事情不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在紧急情况下能保持镇定、遇事不慌,及时采取措施。 四、保持统一的人格 保持统一的人格是消防说官兵应当在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外显的行为相一致,一个人如果内心世界与外部行为不一致,就会存在心理健康上的问题,甚至形成双重人格。 五、良好的人际关系 乐于同其他人相互交往,并且把人际关系作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与其他人相互交往过程中,能用积极态度对待他人,尊重别人的人格和生活习惯,相信别人和信任别人,对于他人的差错能予以容忍,采取宽容的态度。 六、社会化良好

消防官兵对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应当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与理解,掌握所在社会占据优势地位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无法适应社会就是心理不健康。 七、自我控制能力较强 在平时,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品质进行良好的控制,在一般刺激作用下都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包括控制自己的情绪、面部表情、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在危急时刻,面对各种危机的情况,能够临危不惧,对自己实施有效的控制,临阵不慌乱,果断地作出各种决策。 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 (一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 (二保持健康的情绪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心理健康名言 2、宽容能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让他人痛苦,让自己也痛苦。 3、保持一种平和心境,你才会在欲望的丛林中忘乎所以。 6、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就是最成功的健康。 7、强者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弱者的命运决定了他的性格。 9、好的心理是一剂良药,能催人奋进,反之它就是枷锁,使人灭亡。 11、人生就像一张磁盘,烦恼可以删除,快乐可以拷贝。 12、雄心出胆略,恒心出意志,信心出勇气,决心出力量。

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

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 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心理、生理日趋成熟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法的巨大改变,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就业考研的挑战等因素,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马家爵事件到药家鑫事件等等屡见不鲜的大学生因心理不健康导致的违法犯罪问题警示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小觑,一旦解决不当或不及时,常常会造成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一、心理问题的概念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障碍主要是指神经症、人格异常和性心理障碍等轻度失调;精神病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2004年7月4日《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14%的人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根据以上定义和数据,又加之网上大量调查问卷及资料显示,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心理问题应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只占一小部分。大学生心理困扰方面出现的问题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 2.关于学习、就业或考研抉择的焦虑症。 3.关于人际交往矛盾的恐惧症。 二、常见问题发生原因及表现 每个问题总有其特殊的表征与产生原因,下面是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心理问题的表征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1、关于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 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大学生心理问题中最常见也最严重的要数抑郁症,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而抑郁症的产生多是因环境适应性差导致。跨越了几乎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独木桥来到令人羡慕的象牙塔,人生经历了一个重要转折;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学着适应社会等等。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人际关系、身份角色的大幅度改变,使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难以适应;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境遇难于抉择而产生巨大的困惑。依赖性与独立性的矛盾,被动学习与自主学习的矛盾等等。“如果这些矛盾过于激烈和持久,则容易导致心理压抑,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2.关于学习、就业或考研抉择的焦虑症。 高中时代,学校为了使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升学率,在鼓励学生时经常以“上了大学你们就轻松了”这类考上大学一了百了的言论误导学生,导致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真的“轻松”,“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把学习当作副业,沉迷于交友、网络、玩乐,然而又迫于学分压力,只在考试的前两星期或前几天突击,造成精神高度紧张。而另一种极端则是进入大学后,发现学习进度快、学习内容多、学习难度大,而且任课教授往往上

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当今的军人生在和平年代,基本上远离了战火硝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的方面的需求也已经得了基本的满足,对于大部分的军人而言,吃饱穿暖不成问题,然而艰苦紧张和封闭的军营生活,也会使官兵心理压力明显增大,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如何提高一个军人的素质现在应该着重从思想和心理方面入手,发现并且及时解决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每个军种,军区的必不可少的任务。 1、与战友的人际关系不融洽 人都是群居的动物,就必然离不开正常的人际交往,一个被孤立 或者愿意独处的人遇到不良的情绪往往找不到倾诉和帮助的对象,这样就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特别是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军人一方面不愿意与人敞开心扉、推心置腹,喜欢自我沉思,久而久之,产生了孤独感,严重的会得抑郁症。另一方面他们又迫切希望在战友当中出类拔萃,显示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二者往往产生激烈的冲突。内向的军人容易相处,但不会融洽。而一些性格外向的军人,往往不太懂得忍让和包容,这样就容易与战友起冲突。 2、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 部队也是一个竞争的集体,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有些军人由于对自己估计过高,过分地相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对工作中的困难预计不足,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设计得十分完美,但 往往受现实环境的限制,不能如愿以偿,因而便产生了理想与现实自

我之间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军人觉得自己学历低,出身贫贱,受能力的限制,觉得当兵就是混日子,混口饭吃,态度消极,造成工作上的不思进取。 3、不能安心于部队生活 有些官兵来自城市家庭,特别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到部队后感到部队环境差、工作条件差,原本向往的军营与现实的差距太大,一时间难以适应,心里还一直想着外面的花花世界。这就造成他们不能安心的训练和工作,甚至会当逃兵。如果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又比较差,社会交往能力弱,依赖性强,吃苦精神差,情绪、情感不稳,遇到挫折时就会有悲观失望、痛不欲生等表现。 4、对性和恋爱的错误认知 大部分的军人都是中青年,正是个体生理发育成熟的阶段,也应该是开始恋爱的阶段。然而由于部队所具备的特殊的、封闭的、性别单一的环境,性和恋爱的问题往往不容易处理妥当。由于军人性生理的发育成熟,难免就会受性欲的困扰,这些困扰通常会使得军人显得躁动不安,如果比较严重的话,甚至会产生变态的,畸形的心理疾病。

癌症患者及家属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康复

癌症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康复 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宋兵福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癌症并不一定就是绝症了,但是,其治愈率仍然很低。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对患者本身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除了要忍受生理的痛苦外,往往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部分患者及其家人还不得不面对经济的压力,这让他们更加感觉到无助和伤痛,容易对生活丧失信心,脱离社会,加剧疾病的发展。但过于消极的心理反应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加速疾病进展。 1肿瘤患者正常的心理变化 (1)诊断前:关心各种与诊断有关的信息;怀疑诊断的准确性;担心医疗费用/工作问题;对患病后可能出现的疼痛/损容/死亡等的恐惧。 (2)诊断后:部分患者否认自己患有肿瘤,易产生愤怒/敌意/受迫害感/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3)治疗期:担心治疗效果不佳及治疗出现的副作用;害怕疼痛与死亡。(4)治疗后:恢复正常的应对方式,担心复发。 (5)复发期:情感震荡/焦虑/抑郁,四处求治及试用各种偏方。 (6)疾病恶化期:抑郁。 (7)中末期:害怕被遗弃/对疾病恶化/临终/死亡等的恐惧。 2肿瘤患者不正常的心理变化 (1)诊断前:呈过度警觉/焦虑状态;完全否认,因而拒绝治疗;认为必死无疑,坚决放弃治疗。 (2)诊断后:临床抑郁,寻找江湖郎中。 (3)治疗期:拖延手术,寻求非外科治疗,出现药源性精神病,妄想。 (4)复发期:严重的治疗后焦虑和抑郁。 (5)疾病恶化期:抑郁。 (6)中末期:抑郁,急性谵妄。 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肿瘤患者大多有情绪稳定性及行为控制能力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的现象,当癌症患者刚刚得知自己患有癌症时,一般会产生一种否认心理,即在内心中否认患有癌症的事实:比如,他们会在内心中激烈地反应“我怎么会得了这种病!”、“这不可能是真的”……这种否认心理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强大刺激对于心理的伤害。但是,由于癌症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否定机制不可能长期起作用,患者始终是要接受现实的,当残酷的现实再一次清晰的摆在癌患面前,否定机制就会被打破,这时就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变化及不良心理反应。很多患者这时会进入非常悲伤的状态,这个时期,最容易产生恐惧、绝望等情绪。有些患者甚至会采取拒绝进食、发脾气、自虐等用以宣泄内心痛苦的手段。 1焦虑:大多数肿瘤患者,从发现不祥的症状/忍受诊断性检查开始,持续至完成治疗,一直处于十分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焦虑性精神障碍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涉及躯体的各个系统。焦虑的程度与个人的心理素质/受教育程度/生活体验以及应对能力有关。焦虑程度严重时,则变为惊恐。可有如下具体表现。 (1)表情:面容绷紧/愁眉苦脸 (2)行为:言语忧郁/坐立不安/双拳紧握/玩弄手指/吸烟。 (3)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日常兴趣减退/失眠/噩梦/嗜睡。 (4)神经:头痛/细微震颤/肢体麻木/协调性差/手掌潮湿/多汗 (5)心血管系统:心悸/窦性心动过速/收缩压升高/心前区疼痛。 (6)呼吸系统:过度呼吸/呼吸困难/窒息感。 (7)胃肠道系统:厌食/腹泻/烧灼感/吞气。 (8)生殖泌尿系统:阳痿/性冷淡/尿频尿急/排泄不畅/经期疼痛/月经紊乱 2恐惧:恐惧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适应性心理反应。患者往往高估了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低估了其治愈率,而且视恶性肿瘤为最令人惊恐的疾病。肿瘤患者的恐惧可有以下具体表现: (1)情绪:恐慌 (2)行为:警惕/哭泣/挑衅性行为/冲动行为/行为失控 (3)生理功能改变:如皮肤苍白/出汗/寒颤/心悸/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尿频/尿急等 3悲哀:由于对丧失身体健康或将丧失生命的恐惧,肿瘤患者在获知诊断后,往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李岚清曾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小学生作为国民未来的希望,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要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和内化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其先成人再成才,这将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也是学校各科教育的一个共同基础。为此,在小学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疏导手段,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小学生之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文化素质教学,当我们教学的对象是8-14岁的少年儿童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社会认知水平以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小学生一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擅长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都很高,但是当他们受到外界的刺激时往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认为差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优秀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些心理问题。下面我就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分析,针对不同的小学生群体,来介绍一下常见的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1、优秀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那些品学兼优或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我们往往把他们列为优秀生。他们主要表现在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并且学习刻苦、成绩突出、遵守纪律,还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等工作。这些学生深得教师的关爱和同学们的羡慕。由于其经常被奖励和赞赏所包围,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又往往被其优秀的成绩所掩盖,被看成是比较有个性或者是“可爱的小毛病”。如果对这些“小毛病”不及时加以疏导,就会影响优秀生的健康成长。 (1)争强好胜。优秀生往往都比较争强好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之一。但是物极必反,如果优秀生好胜心过强,凡事总要比高低,论输赢,又缺乏虚怀若谷的气度,听不得反对意见,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不让人、不容人,那样对自身的发展就会产生负面效应。 (2)心高气傲。优秀生由于他们自身条件的优越,在某种程度上总感觉自己高人一等,盛气凌人,处处唯我独尊,支配欲极强,即使错了,也不听劝告,处处显示与众不同的姿态和神情。 (3)猜疑嫉妒。优秀生往往在意自己的表现,凡事总想抢个“先”,超过别人,虚荣心较强。但一旦被人超越,就容易产生嫉妒情绪,嫉妒心理的产生就使得他们变得抑郁多疑、神经过敏、推卸责任,或是想方设法把排在自己前面的“拖下来”。 (4)恐慌脆弱。优秀生一般都是“温室的花朵”,一贯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宠爱,很少遇到困难,更不知受挫的滋味。因而,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意志变得薄弱,心理上也难以承受,不知如何接受眼前的挫折和挑战。脆弱心理使他们变得心理恐慌,精神萎靡等。 (5)消沉失落。俗话说:“爬的越高,摔的越疼”。优秀生往往不能适应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激烈的竞争使部分优秀生丧失了优越的地位,失落感也就油然而生,变得苦恼、自卑、消沉或自暴自弃。 2、后进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那些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基础差,比较懒散,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一般被列为后进生。他们的顽劣表现常常会让别人甚至他们自己忽视和低估了他们的潜能和已有的能力,长此以往,后进生的心理也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恶性循环更加导致学生产生

(完整版)小学生心理疏导及心理疏导的常用方法

小学生心理疏导及心理疏导的常用方法 2014-12-04 菲立思英语小学生进入学校开始,就从家中的“中心”地位变成学生群体中的普通一员。在与老师和同学的接触中形成了人际关系,在形成过程中,一些自我意识和对他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结合自己多年在小学担任保育工作所接小学生从家里到学校,接触的人会大幅度增加,特别是老师和同学,在教授知识和相互协作中,会因魅力出众而倍受小学生的关注。一般以为,小学生只有在11-12岁以后才有真正的逻辑思维,固然这一观点夸大了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但至少说明在缺乏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受到了生理发展的制约,小学生对老师或有特长的同学较轻易产生敬佩与模仿,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幼稚,脑发育的不完善,缺乏足够的教育时间,对事物的价值观尚未形成系统,爱憎观不能完全达到社会要求,因此,这种敬佩与模仿会变成盲目崇拜。实践也证实,很多教唆犯正是利用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教唆青少年犯罪。心理疏导的常用方法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建立和发展良好辅导关系的方法、观察和反映的方法、影响的方法。(一)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良好的关系是辅导成功的一半。”辅导员应尽快让来访者建立对自己的信任和接纳,使随后的辅导工作能

够在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的心理氛围中顺利完成,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辅导关系本身的治疗功能。1.初步建立关系一般来说,学生鼓起勇气站在辅导老师面前时,总是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紧张、担忧和疑虑的,这时候,辅导老师的态度是否热情,语气是否温和,表情是否关切,是能否迅速化解学生的紧张,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所在。辅导员可以先和来访学生握手,亲切地叫其名字,给予热情的问候和简单的寒暄,然后再询问其来访目的。在会谈过程中,不妨将保密性原则、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自然地告诉学生,打消他的顾虑。另外,辅导室里温馨宁静的环境布置,辅导员自然放松的坐姿,也都能使来访者产生安全感。 2.深入关系的建立研究表面,影响辅导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在于辅导者对来访者的态度特质,以及这些态度特质是否得到合适的表达。辅导员主要透过个人中心疗法中的平等、同感理解、真诚关怀和无条件接纳等态度及其具体的表达技术与来访者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1)平等。保持态度的态度是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的基础,也是充分表达其他态度的前提条件。保持平等的态度要求辅导老师不以专家、老师、长者自居,能意识到咨访双方都有接受和拒绝、反驳和批评、选择和放弃的权利和自由,以自己的平等心态和平等意识让来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人格独立和表达自由,达到平等、轻松、无门槛的沟通。(2)真

心理健康及其疏导方法

心理疾病的概念及疏导方法 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不过存在着程度区别而已,而且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类愈发脱离其自然属性,污染、生活快节奏、紧张、信息量空前巨大、社会关系复杂、作息方式变化、消费取向差异、在公平的理念下不公平的事实拉大、溺爱等,都使心理疾病逐渐增多并恶化。心理疾病种类很多,表现各异,而且有可能出现更多的以前都没有注意到,或已经合理化(不认为是心理疾病)。随着时代变化新发现的心理疾病也不少。 一、心理疾病的类型 (一)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 考试综合症、严格管束引发的反抗性焦虑症、恐怖症、学习逃避症、癔病、强迫性神经症、师生恋(单相思)、恋爱挫折综合征、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网络综合症等 (二)成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工作适应疾病:过度成就压力、物质金钱关系不当(如致富后的空虚症、吝啬癖等)。 职业性心理疾病:教师的精神障碍、单调作业产生的心理障碍、噪音和心理疾病、夜班和心理问题、高温作业的神经心理影响。 二、心理疾病的表现形式 (一)心理疾病包括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1、心理问题: 发生在正常人身上,不可能延续很长时间,没有对正常生活造成多少影响的心理紊乱叫心理问题。如:婚姻家庭、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升学就业问题等,它是心理咨询所要解决的主要对象。 2、心理障碍: 初始受到的刺激比较强烈,内容已经泛化,延续时间较长,行为出现异常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生活的心理紊乱叫心理障碍,除了接受心理咨询以外还需作心理治疗。 (二)心理疾病主要包括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 1、神经症: 本身存在着脑组织病变或人格缺陷,加之受到精神刺激后起病,病程时间很长,内容已经充分泛化,有痛苦体验,不能享受生活,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心理疾病叫神经症。神经症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等。除了接受心理治疗以外,还需服用精神类药物。2、精神分裂症: 精神紊乱,情感冷漠,无自知力,常伴随着妄想,并有幻听、幻视的一种精神疾病。 三、心理疾病的原因 (一)生理原因 1、先天脑组织及机能存在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