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法结课论文

国际金融法结课论文
国际金融法结课论文

国际金融法结课论文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中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

【内容摘要】证券市场国际化是当今世界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适应和促进这一进程,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立法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是许多国家证券立法的宗旨之一,也是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中必须重视的核心问题,中国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过程中面临许多法律和制度上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对国际和国内的立法和实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立法建议。

【关键词】证券市场国际化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

一、证券市场国际化及其表现

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资金以证券形式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即证券发行、证券交易和证券投资在国际范围内的自由化,原来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证券市场成为世界性证券市场的一部分。①从证券市场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来看,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应该包括投资者的国际化、筹资者的国际化、证券经营主体的国际化以及金融品种和金融制度的国际化。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看,证券市场国际化包括这样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国外金融机构或国际金融机构在本国发行证券和本国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发行证券,也即证券筹资国际化;二是外国投资者投资本国证券和本国投资者购买外国证券,也即证券投资国际化;三是本国法律对外国证券业经营者进出本国的规定和本国证券业向国外发展的有关规定,也即证券商及其业务的国际化。

目前世界各主要证券市场都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世界各大证券交易所已拥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上市公司、各国竞相建立创业板市场、各国证券交易所寻求大联盟。2000年,纳斯达克上市的4829家公司中有429家外国公司;纽约交易所上市的2592家公司中有405家外国公司;伦敦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①

20%,外国公司的市值占全部上市公司市值的66%;其他市场外国公司的比例分别为阿姆斯特丹40%,布鲁塞尔42%,瑞士42%,新西兰34%。欧洲的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三大交易所一直在寻求结盟;伦敦、法兰克福、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也在探讨合并;新加坡交易所与美国证交所的合作也在拟议之中。而中国的证券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受整个国际形势的影响,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国际化趋势。主要表现在B股的对内开放和证券投资基金业的逐步发展,现在加入WTO以后,这种国际化的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证券市场国际化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有效的配置资金,使得资金稀缺者和投资市场稀缺者互通有无,从而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需要严格和有效的立法和监管,从而避免盲目开放市场损害国家的金融安全和投资者的利益,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证券市场国际化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本是一国证券立法和证券市场监管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过程中,交易的复杂性和证券欺诈的隐蔽性都在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的要求就显得更为迫切。本文所称的中小投资者,既包括上市公司中的中小股东,也包括证券市场中的中小股民,采取比较广义的概念。

(一)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必要性

投资者的积极参与是证券市场的生命之源。实际上一个股市是否能有持久的活力,是否能实现配置社会资源的功效,主要是看中小投资者是否活跃。②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由中小投资者构成证券市场主体的国家,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能否得到保护和保护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证券市场的存在和发展。

1、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是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前面已经提到,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截止到2000年12月31日,证券市场投资者中的中小投资者(主要是个人投资者)占投资者总数的%③,而正是由于这些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截止到2000年6月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已降到%,比非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低将近20个百分点,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竞争力。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跨国公司的强大竞争压力,迫切需要充实资本金,与此同时,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连年攀升,截至2004年末已达119555亿元人民币④,如何让这些储蓄分流一部分到证券市场,转化成对企业的投资已成为决策层十分关注的问题。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中小投资者感到他们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了切实保障,使得他们对证券市场有信心,愿意将资金投入证券市场,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才能可持续发展。

2、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正遭受严重损害。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法制化和市场化进程缓慢,监管也不到位,证券市场的投机性较强,损害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事件不断发生,如控股股东利用控股权侵害中小股东利益;虚假信息披露,操纵市场行为等,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3、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给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带来新的挑战。正如在本文一开始所说,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包括投资者的国际化、筹资者的国际化和证券经营主体的国际化等等很多方面,跨国的证券发行和交易将越来越多,这一国际化的进程在方便国际证券交易和分散投资风险的同时,也为证券欺诈等违法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新的机会,给国际化证券市场的法律监管也带来了困难。关于证券的违法犯罪活动和过度投机行为往

③王海表:“论中小投资者权利保护的法律措施”,载《行政与法》2002年第6期

往具有跨国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仅仅要求各国加强国内立法的保护力度,还需要国际性的合作。

(二)其他国家(或地区)相关立法和实践

在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或者说证券市场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或地区),多把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视为证券立法的惟一宗旨⑤,因此在它们的证券立法中,关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制度和法律规定相对来说比较完善,值得我们借鉴。

1、相对完善的民事责任制度。如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于第9条(e)款、第16条(b)款、第18条(a)款分别规定操纵证券价格、短线交易、虚假陈述的民事赔偿责任。日本《证券交易法》于16、17、18、24条分别规定非注册证券出售、公开说明书虚假或重大遗漏、申报注册文件虚假或重大遗漏及信息公开文件等方面的民事赔偿责任。其余如新加坡、中国台湾、韩国、中国香港地区等均有类似规定。

2、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制度。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成熟证券市场的国家(或地区)专门就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相关事宜做出法律规定,为这些国家(或地区)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良好运行提供了法律支撑。如1970年,美国国会制定了《证券投资者保护法案》,并依据该法案建立了“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SIPC);1986、2000年,英国分别颁布了《金融服务法案》和《金融服务和市场法》,并于2001年成立了“金融服务补偿计划有限公司”(FSCS);1998年日本颁布了《证券交易法》,随后由国内券商组建了“日本投资者保护基金”,由外国经纪公司组建了“证券投资者保障基金”,2002年这两个基金合并成为“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日本)”[SIPF(J)];1970、2000、2001年,我国香港地区分别制定了《证券条例》、《金融服务和市场法》和《证券及期货条例草案》,依据这三大法案,香港地区于2002年建立了“新投资者赔偿基金”。设立这种保护基金的目的,就在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维持其对证券市场的信心,因此,发⑤

达国家(或地区)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赔偿对象一般只针对指定产品的散户投资者。如加拿大的CIPF就规定:投资者一旦成为基金会员的客户,就享受保护基金的保护。被保护的客户包括个人、有限公司、合伙公司、信托人、受托人以及其他机构,但破产公司的合伙人、对破产公司的管理层和公司政策能够实施控制性影响的人、导致公司破产的其他机构的有关人员等不在保护之列。对投资者的保护仅限于会员单位破产引起的账户损失,而不包括证券价格变动和不当投资等引起的账户资产损失。香港特区的新赔偿基金规定,新赔偿安排是为在联交所买卖的产品而进行交易的散户投资者提供某种程度的保障;机构投资者无权根据新安排提出申索,交易所参与者亦无权提出申索。可见,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并不是保护投资者全部的利益,主要是为证券机构破产等系统性风险提供担保,对因此而导致的投资者权益损失进行赔偿。

3、国际合作。成立于1983年的证监会国际组织(IOSCO)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证券国际监管中的执行合作问题。33个IOSCO会员已批准一个要求会员间在有关市场监管信息的收集和保护投资者免受欺诈性证券交易侵害方面进行互惠协助的宣言;美国则主要通过对外签订司法协助条约和谅解备忘录两种形式,谋求与其他国家及其证券监管部门在有关证券违法犯罪的调查和执行方面相互提供协助,以便于其本国证券法的域外运用,从而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条件下更好的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综上所述,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特别是证券市场比较成熟的国家(或地区)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方面有许多成熟和有效的制度和法律规定,我们在立法的过程中应充分加以重视和研究,以资借鉴。

(三)中国的立法和实践

我国关于证券的法律制度主要反映在《证券法》、《公司法》的有关条文以及证监会、财政部、银监会等有权机关颁布的相关行政法规和规章、条例等当中。值得一提的

是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建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有关的法律规范主要有:2004年11月,人民银行联合财政部、证监会和银监会共同出台了《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资金收购意见》,规定对因券商的操作性风险而导致的客户的损失,按“限额内全额补偿,限额外90%比例补偿”标准进行赔付。此法规颁布之后,闽发证券的投资者按此赔付标准得到了损失的赔偿。这体现了我国监管当局处置金融风险的新思路,也表明了我国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立场。⑥2005年2月,由证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在股票、可转债等证券发行中申购冻结资金利息处理问题的通知》在资本市场上颁布,该通知规定了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来源,标志着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开始进入到实质性操作阶段。同时,为将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立法思想以法律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2005年4月,在提交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的《证券法》修订草案的第一章“总则”中增加了“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秩序,国家设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由证券公司缴纳的资金及其他依法筹集的资金组成,其征集、管理和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的内容,自此我国证券投资者赔偿法律制度正式开始启动。此外,在2005年6月4日,证监会风险处置办给相关机构发出了一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建议稿)(以下简称建议稿)征求意见。《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建议稿)第一次传出了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具体信息。

尽管如此,我国的证券市场立法及实践还是存在很多方面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的《证券法》第十一章“法律责任”以36个条文规定了各类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是《证券法》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一章。但其中绝大部分(33条)是证券违法行为的行政责任,另有18处涉及追究刑事责任,而涉及民事责任的条款仅有两条,民事法律责任制度的缺位一望而知,法律责任制度严重失衡。

2、虽然我国《证券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均以较大的篇幅规定了信息披露的义务,但各种虚假信息披露的案例仍层出不穷。同时,尽管我国证券监管机关一直在加强对虚假信息发布人及相关行为人的制裁,而且承担责任的主体也比较广泛,处罚力度相对较大,但是我们也看到,除了相应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以外,深受其害的投资人要想获得应有的赔偿还需要法律的支持和帮助。从目前来看,实践中一般以行政处罚代替民事赔偿,在已经查处的证券欺诈案件中,对当事人的违法所得全部由国家罚没,但无一例民事赔偿,这种完全忽略对受害人利益的民事保护的现象,实质上是对公民合法诉权、财产权的变相剥夺。⑦

3、现行法律法规中司法救济渠道不畅,致使一些证券民事违法违规行为无法予以处理,一旦遇上这类民事诉讼,或因原告的损失与被告的违法违规行为之间“无必然的因果关系”,或因举证困难而无法找到与有关法律、法规的连结点而被“驳回起诉”,导致受害的投资者无法获得赔偿。如1998年姜某诉“红光实业”全体董事及有关中介机构损害赔偿案;近来30多位股民要求涉嫌利用发布虚假信息操纵市场的“大广联谊”赔偿损失案;近400位股东委托律师向“亿安科技”及其原董事和“广东欣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等提起的集团诉讼案等,而《证券法》中所规定的民事优先权也因无具体的可操作性规定而形同虚设,同时还存在着有关法律法规之间规定不相协调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

4、尽管已经开始着手建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但是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和实践依据,监管部门对于保护基金的设立也尚未形成清晰的监管思路,还谈不上形成全面的证券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

三、立法构想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证券市场尽管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并且也融入了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大潮之中。与此同时,我国的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建设却没⑦

有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因而在调整证券市场法律关系时显得力不从心,而就像我们在前面所说,我国的证券市场主体是由中小投资者构成的,保护他们的利益,巩固他们对于证券市场的信心是当务之急。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完善证券民事责任制度。一是应把证券市场主体民事责任条款具体化。在《证券法》第十一章“法律责任”中应增加有关追究违法违规者证券民事责任的内容,尤其对证监会已经颁布的有关规章中明确的规定,应充分吸收到《证券法》中;尽快协调《证券法》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统一对于同一问题的法律规定。二是建立便于投资者提起证券民事赔偿的诉讼制度。目前一旦发生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案件,因法律规范盲区过多,投资者无法通过法律救济途径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特别是众多投资者受害时,提起集团诉讼的条件更加严格,使大多数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无法实现。因此,通过修改完善《证券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建立和完善证券民事责任纠纷的调解、仲裁、法律诉讼等机制,也就是中小投资者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时,因违法违规受损部分可以直接或联合向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诉,如证监会或者仲裁机关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⑧三是改革证券监管模式。采取国家多层次、多机构共同把关,才能有效地保证上市公司及其他义务人信息披露的真实、充分、及时,尤其要在核准制下强化自律型管理模式,严格中介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违法违规者的民事责任,从而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的财产权益。四是确立和完善证券退市机制。我国证券市场长期没有建立退市机制,实现广大投资者的民事权益有时成为空谈。应该制定具体的退市规则,并对退市公司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作出规定。

(二)建立和完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制度。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我国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制度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有效途径。如前所述,目前我国已经⑧

开始了这方面的行动,但是尚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和实践依据。遵循着“法制先行,规范发展”的指导原则,为保护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我们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本土化的完善有效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制度:

1、完善证券投资者赔偿法律制度。国外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出台都有成熟的法律制度环境,尤其是具有纲领性意义的《证券投资者保护法》更是不可缺少。而目前我国的证券投资者赔偿法律制度正在建设之中,为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构建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目前应积极推进法律制度创新,考虑尽快制定并实施《证券投资者保护法》。

2、确定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资金来源。对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资金来源作出规定,是国外证券投资者赔偿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从整体上看,发达国家的基金来源主要包括会员缴纳的会费、投资收益、融资、官方拨款、罚金等几种方式。目前,由于我国对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进行规制的法律制度尚未出台,因此,其资金来源的渠道也并不能完全确定,但其主要基金来源已参考国外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制度设计完成。从法律规范角度上来看,目前国内对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资金来源进行规制的法律规范有两个,一是《证券法》的修定稿,二是《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管理条例》),但这两个规范现均属于未正式颁布阶段。对于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资金来源,《管理条例》草案中写明“基金资金来源于证券公司交纳的会员费用;捐赠资金;依法募集的其他资金。”另外,参考英国投资者保护基金的基金来源,有关专家还建议将对违规上市公司及其高管的罚款也纳入基金;或考虑直接从印花税收入中拨付部分资金作为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启动资金。

3、确定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赔偿对象。设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目的旨在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维持其对证券市场的信心,因此,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赔偿对象一般只针对指定产品的散户投资者。关于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赔偿对象,建议优先考虑沪、深股市的流通股中小股东或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可以效仿SIPC机制,将和券商倒闭密切相关的股东、董事、经理等过失方排除在受偿对象之外,以降低道德风险。此外,同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一样,对证券价格变动和不当投资所引起的损失不应作保护。

4、确定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赔偿限额和比例。世界各国(或地区)都对基金的最高赔偿金额有所规定,有的国家(或地区)还有赔偿比例的限制。因此,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虽然其设立有特殊性,但由于金融监管的同源性和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目的的一致性,未来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运作也应采取确定最高赔偿限额和比例的方法。其具体的赔偿限额与比例,应结合我国经济与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个人投资者平均投资金额、赔偿基金的负担能力等条件,由相关部门进行具体的调研和考察后予以确定。

(三)加强国际合作,与世界各主要证券市场国家加强在证券市场监管和执行方面的合作,参加和订立相关的国际条约和双边条约、协议等,以期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条件下更好的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综上所述,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各国的证券监管法律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中小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基础力量,他们的利益是不能忽视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一个证券市场尚未完全成熟的国家,更加要重视这方面的法律和制度建设。由于各国证券市场发展水平和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同,在短时间内统一各国的立法和制度构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证券市场国际化条件下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首先还是要从完善国内立

法,向国际通行做法和先进的法律制度靠拢做起,并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交流,逐步实现签订国际统一实体公约,更好调整和促进证券市场国际化健康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开国着:《中国证券市场跨世纪发展思考》,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

2、陆郑重:“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有关法律制度的思考”,载《行政与法》2002

年第9期

3、王海表:“论中小投资者权利保护的法律措施”,载《行政与法》2002年第6期

4、李华:“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法律障碍及对策”,载《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5月

第11卷第3期

5、陈红:“设立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制度的思考”,载《法学》2005年第7

6、卢映西:“试论WTO规制下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法制建设”,载《南京经济学

院学报》2002年第4期

7、白廷举:“论我国证券民事责任制度”,载《攀登(双月刊)》2002年第3期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定稿 2012年新稿

原文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234401441.html,/news/dianda/2012-06-27/122.html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2010春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姓名: XXXXXX 学号: XXXXXXXXXXXX 分校:河西分校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老师: XXXXXXX 时间: 2012.XXXXX

目录 内容摘要 (2)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3) 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3) 二、激励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5) 三、学习心得体会 (8) 四、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内容摘要 管理是组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活动有组织、意识,不断的进行协调的活动。管理作为协同各个成员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行为,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管理学又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总结。是从事管理活动的部门、单位、个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它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管理学基础》这本书,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技术和方法相结合的原理,说明了管理在任何的地方都是一种因人、因事、因时而随即适合的活动,所以,管理方法要多样化、要讲究艺术。本文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管理学基础》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主要讲理论联系实际。第三部分学习心得体会。第四部分结语。本文从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各个方面对管理学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解释。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管理学基础》这本书,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技术和方法相结合的原理,说明了管理在任何的地方都是一种因人、因事、因时而随即适合的活动,本书讲述了十三章的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管理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对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做了概括和理论总结:泰罗—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韦伯—管理之父;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等等。这些学派主要是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等。 第三章、计划 计划是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计划工作具有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效率性的特征。其任务就是明确目标,并拟订实现目标的方案、措施。 第四章、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它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

管理学原理论文--张丽敏

金陵科技学管理学 课程作业 题目:战略及商业模式分析研究报告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考查学期: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姓名:张丽敏 学号:1407101036 专业:14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成绩: 指导老师:朱骅

战略及商业模式分析研究报告 ----老凤祥总体分析 张丽敏 中文摘要:老凤祥是中国珠宝的十大品牌之一,近几年来年营业额持续位列第一,作为中国首饰业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珠宝门类最全、文化底蕴最深的珠宝 首饰龙头企业,老凤祥通过新的管理模式,及时根据外部环境调整企业的战 略方向,最终确定了以品牌为导向的战略模式。 关键词:老凤祥、发展战略、swot 一、引言 老凤祥作为中国珠宝第一大品牌, 2012年营业额255亿,2014年营业额328 亿。创业于1848年的老凤祥已走过了160多个春秋,是中国首饰业的世纪品牌。 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正是由创始于1848年的老凤祥银楼发展沿革而来,其商标 “老凤祥”的创意,也源于老凤祥银楼的字号。如今老凤祥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科工 贸于一体,拥有老凤祥银楼有限公司、老凤祥首饰研究所有限公司、老凤祥珠宝首 饰有限公司、老凤祥钻石加工中心有限公司等20多家子公司,首饰厂、银器厂、 礼品厂、型材厂四个专业分厂,以及60余家连锁银楼、300多家专卖店和1000多 家经销商的大型首饰企业集团。 二、珠宝整体局势(老凤祥外部环境分析) 中国珠宝首饰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停滞、恢复、发展三个阶段。在20世纪 80年代以前,我国珠宝首饰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始终没有得到什么发展;在80 年代之后,我国珠宝首饰行业经历了近十年的恢复期,在这个时期我国珠宝首饰行 业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性发展;从1990年至2000年中国珠宝首饰业才开始真正地进 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该阶段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后在 2000年至2008年之间,中国珠宝首饰业又进入了一段相对平稳的发展期,在这个 时期中国珠宝首饰行业真正的走向壮大。

论国际金融法的概念和体系

论国际金融法的概念和体系 关键词:国际金融法的概念;国际货币法;国际货币法律制度;国际借贷法律制度;国际借贷法律制度;国际金融的法律监管 一直都觉得国际经济法离我们是很遥远的,充其量影响最大的是国家或国际组织,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通过这学期的课程,我发现发现其实这门法律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我们媒体关注的汇率问题,人民币升值问题,热钱做空中国市场问题等等。随着国际间经济交往与合作的迅速扩大,交通与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间的经济日益呈现出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体化态势。国际金融作为一种跨越国界的货币资金运动,已经渗透到现代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但国际金融法又是一门尚不成熟的法律,其发展仍处于初创阶段,关于其基础理论的研究更嫌薄弱。下面我就以国际金融法的概念和体系这两个基本理论问题做一探讨。 一、国际金融法的概念 在现在国际金融法理论中,国际金融法的定义存在分歧,主要有以下2种观点:“国际金融法是调整国际金融关系或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和“国际金融法是调整货币、资金跨境流动而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总和。”究竟那种定义更确切呢?其实,国际金融法应该被称为国际货币金融法更为准确,包括国际货币法和国际金融法两部分内容。国际货币法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因国际货币管理活动而产生的国际货币关系的国际规范和国内规范的总称,因此,调整宏观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构成一国国际货币金融制度的基础,具有典型的公法性质。但是,国际货币法不同于货币法,货币法是各国的国内法,主要规定各国本国货币的货币制度、货币币值、货币流通等。 国际金融法则是指调整不同国家民事主体之间因跨国金融交易活动而产生的国际金融关系的国际规范和国内规范的总称,它规定的是关于国际贸易融资、国际贷款融资、国际债券融资、国际股票融资、国际融资租赁等金融交易的法律规则。尽管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中,此类法律制度往往也可能含有一定的管制法内

国际金融法的经济与世界分析.doc

国际金融法的经济与社会分析- 《国际金融:交易、政策和法律》(International Finance:Transactions,Policy and Regulation,Hal S. Scott,Philip A. Wellons)是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哈尔·S·斯卡特和菲力普·A·维仑斯教授写的教科书,这本书整理了他们多年的研究和教学成果。 该书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论述了“国际上主要金融市场的法律与监管”,在这部分介绍了美国的证券法,美国的国际银行法,银行与证券领域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欧洲单一金融市场,欧洲货币体系和汇率体系,欧洲货币联盟和日本银行与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等问题。? 第二部分介绍了“国际金融工具和离岸市场业务”。在这一部分介绍了欧元存款和银行存款,国际支付系统,跨国的资产冻结,欧洲债券和全球债券,国际资产证券化,国际股票市场的竞争,国际清算结算系统,国际期货与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国际掉期和离岸互助基金等内容。? 第三部分介绍“国际新兴金融市场”。这部分着重介绍了亚洲一些国家的项目融资、新兴市场国家的民营化与机构投资者、亚洲货币危机。?

从内容来看,书中收录了两位教授的有关论文,选摘了其他著名教授的有关论文和著名著作中的片断,还引用了一些法律和国际条约的原文,严格说来,本书是作者“半写半编”而成的。由于本书的领域涉及广泛,内容复杂,每部分都请最好的专家来写,请最有名的权威来支持。这种既突出重点,又体现合作的方法,使本书内容的每个部分都是最好的,全书也是最好的。? 这两位法学教授在分析国际金融法的时候,不是就有关法律条文或判例进行介绍,而是从经济学与统计学的方法出发,用统计数字和图表向读者展现国际金融的现状与发展,然后进行金融市场的各种交易分析,再转入各国的国际金融政策分析、国际机构的政策分析,最后才落实到各国的有关法律和国际金融机构的条约。这种风格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同美国法学院着重案例教学和司法技术研究不同,在曾经创立了案例教学法的美国哈佛法学院里,这两位教授居然不用案例分析,却用经济统计的数字来分析,以引起读者对国际金融宏观的兴趣。? 维仑斯教授进入法学院之前,是经济学教授,而斯卡特教授则是欧美“30人小组”的专家之一。这个小组的主要成员几乎都是著名的经济专家,斯卡特教授作为法学专家参加这个小组可见

网络经济学论文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网络经济学 论文题目:网络经济学关于市场及竞争问题的 研究及启示 姓名: 学号: 成绩:

网络经济学关于市场与竞争问题的研究及启示 摘要 竞争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之间必然存在的问题,传统经济学已经对市场与竞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形成了一整套理论。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快速兴起,随之出现的一些网络经济现象对传统经济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本文主要通过对传统经济学与网络经济学进行对比和对案例进行分析,来论述网络经济学中市场与竞争问题带来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网络经济学市场竞争案例分析 1.传统经济学关于市场与竞争的理论 在传统经济学研究中,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主要有如下几个:市场上厂商的数量;行业中厂商各自生产的产品的差异程度;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以及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根据这些标准,市场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它们是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 市场类型及其特点如下表所示: 完全竞争条件下,达到均衡就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超额利润。企业要获得垄断利润,必须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另外,即使厂商按照MR=MC的公式来取得最大利润,也不能保证厂商已经达到了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因为短期利润和长期利润并不是相互独立无关的,有时短期利润的增加会减少长期利润。 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相比较,非完全竞争市场不能实现最有效率的资源分配,其中垄断分配资源的效率最低。

2.3网络经济促进跨界竞争的发展 在传统经济中,一讲到竞争,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同行的竞争。但是,信息技术给网络经济带来的强大发展力让一些网络经济中的巨头企业已经不满足于在业内的发展,进而把眼光投向跨行业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企业的竞争对手已经不是同行,而是跨界行业。 网络经济有着与传统经济迥然不同的特征、原理和规律。它颠覆了传统企业的竞争模式,使企业不得不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灵活转变,重新确定竞争对手,重新设计竞争策略。 2.案例分析 客户争夺方面: 网络经济中信息快速流通,企业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占取最大的市场份额,提高顾客数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争夺客户资源上,小米公司和奇虎360表现较为突出并取得了成功。 雷军经营的小米企业以“小米,为发烧而生”为口号,不断推出高品质低价格的小米手机,这种产品符合国内中低层收入者的消费需求。形成了一大批忠实的米粉发烧友,为小米企业接下来的业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60致力于通过提供高品质的免费安全服务,为中国互联网用户解决上网时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面对互联网时代木马、病毒、流氓软件、钓鱼欺诈网页等多元化的安全威胁,360以互联网的思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360是免费安全的首倡者,认为互联网安全像搜索、电子邮箱、即时通讯一样,是互联网的基础服务,应该免费。为此,360安全卫士、360杀毒等系列安全产品免费提供给中国数亿互联网用户。这为奇虎360争取到了市场的绝对优势地位。 跨界竞争方面: 网络经济中,跨界竞争逐渐在人们的视野里频繁出现。智能手机行业的迅速发展让手机的拍照功能越来越强大,它比相机小巧,更容易上手,相对于传统相机优势多多,如此快速迅猛的竞争让相机行业显得无所适从。 阿里巴巴最近在支付宝业务的基础上提出余额宝业务,阿里有强大的用户群和资金支持,用户在余额宝的利息收益远超银行,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这对银行的负债业务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以腾讯的微信业务为代表的即时交流软件让语音通话免费,让发送信息免费,通信运营商的主要业务到另一个行业完全免费,这对通信业的冲击力度可想而知。

管理学原理论文

管理学原理论文 论新形势下学校的经营管理———以法约尔“五职能论”的运用 题目“五职能论”在学校职能管理中的运用 系别亚欧语言学院 年级2013级 姓名黄玉洁 学号1304010305 编号1-6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2015年6月24日“五职能论”在学校职能管理中的运用 黄玉洁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401120 【摘要】“学校经营”是以学校运作实践为基础,结合国外成功办学经验,借用企业管理理念,遵循教育自身规律,探索如何精心筹划营谋,以有效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提升教育品质,实现教育目标最大化的办学之道。文章以法约尔的五职能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学校内部经营控制与管理的关系,确定了控制只是管理的一项职能这一基本前提,并初步架构了新的内部控制框架和内部控制范围,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三个要素,即风险识别、控制活动和交流。 【关键词】法约尔;五职能理论;内部控制范围;学校: 一决策

过去有许多人把“决策”仅仅看作是:“从行为过程的各个抉择方案中作出选择”,因而认为:“决策”是“计划”职能的一部分。也有人认为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计划是决策过程中的一部分。计划是为实施决策制定的,任何计划都是实施的工具。决策是针对未来的行动制定的。未来的行动往往受到行动者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制约,所以决策前首先就要分析外部环境、分析本身的长处和短处,对未来的形势作出基本的判断。 法约尔提出,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职能。各个职能间有内在逻辑关系,在实际中不可能完全分割开来,而是相互融合,相互联系。他认为,在一个企业里,控制就是要证实一下是否各项工作都与一定计划相符合,是否与下达的指示及已定原则相符合。其中,管理的控制职能是保证组织各部门各环节按预定要求运作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项管理工作活动。控制的目的在于指出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以便加以纠正并避免重犯。 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他认为,对物、对人、对行动都可以进行控制,从管理角度看,应确保企业有计划并且执行计划,还要及时加以修订,控制应确保企业社会组织完整、人员一览表得到应用,指挥工作符合原则和协调会议定期举行等等。 法约尔DE管理理论中可以总结出以下两点: 1.学校经营管理的最大弊端是为了不断完善内部控制,而将内部控制定义不断延伸,进而涵盖了管理DE方方面面。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法约尔的五职能理论中,控制只是管理的一项职能,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正确界定内部控制的范围。控制的本质还是为了实现管理的目标而进行一系列保证措施的过程。 2.有一个前提是必须加以肯定的,就是内部控制贯穿了管理的始终,组织的架构、决策的制定、信息的反馈等环节中都有内部控制的存在。 二组织 决策的实施要靠其他人的合作。组织工作正是从人类对合作的需要产生的,学校如果要在实施决策目标的过程中,能有几个合作个体总和更大的力量、更高的效率,就应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学校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这就是管理的组织职能。 学校经营管理需要多个阶层的合作,合理分工,用制度规定学校成员的职责和每个人互相之间的相关系,才能使学校更好的发展起来。 三领导 决策与组织工作做好了,也不一定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因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要靠组织依靠组织全体的努力。配备在组织机构各种岗位上的人员,由于各自的个人目标、需求、偏好、性格、素质、价值观及工作职责和掌握信息量等方面存在矛盾和冲突。因此就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沟通人们之间的信息,增强相互的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管理的领导职能是一门非常奥妙的艺术,它贯彻在整个管理活动中。 四控制 人们在执行计划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常常使实践活动偏离原来的计划。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稚嫩。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

金融法专业方向

金融法专业方向 目录 第一部分:北京大学金融法中心介绍 (1) 第二部分:金融法专业方向介绍 (4) 第三部分:师资介绍 (5) 第四部分:专业高级课程简介 (12) 第五部分:选拔标准和程序 (16) 第六部分:金融法专业方向教学培养计划(略) (17) 第一部分:北京大学金融法中心介绍 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成立于1993年9月,是一个以金融法律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学术机构。中心主要从事国内外的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货币市场监管和金融机构监管等法律问题的研究,同时为国内外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提供金融法律培训和咨询。此外,中心还接受国际经济组织和国内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的委托开展课题项目研究。迄今为止,已承担多项司法部、教育部和国家社

科基金、国土资源部等国家级和部委课题,并承担了世界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机构和组织委托的多项科研项目。 中心经常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学术机构、法律实务界共同举办金融法律学术研讨会。例如,1998年4月顺利举办“海峡两岸银行实务与法律研讨会”;1999 年11月与日本森综合律师事务所合作举办“中日证券法律研讨会”;2001年5 月成功主办首届“北京大学金融法春季论坛”,2002 年 3 月与日本名古屋大学合作主办“北京大学金融法春季论坛及亚洲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监管国际研讨会”;2005年5月举办“2005年春季论坛公开讲座暨诺顿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授予仪式”,等等。 除了项目研究和研讨会以外,自 1998 年起,中心与法律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合作,定期出版《金融法苑》和其他学术专著。目前已出版了《香港商业银行与法律》、《中央银行法制》、《商业银行法务》、《金融法的“四色原理”》、《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法》、《犯罪学原理》、

经济学论文范文3篇-微观经济学小论文范文

经济学论文范文3篇 关于经济学的论文你知道要如何来写吗?以下是风林网络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学论文范文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查阅更多内容请关注风林网络! 篇一:微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法 摘要: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论文对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案例式教学进行了分类,认为案例教学实践中现存的问题有案例教学法应用不当、案例质量不高、本土化的案例少、缺少师生互动等,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学校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经济学案例教学团队经验不足、微观经济理论与现实案例的结合度不强等,提出可以从案例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案例的编排这两方面入手提高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最后探讨了发挥案例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微观经济学;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来说,微观经济学是学习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在经济学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讲授,需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由于微观经济学本身的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教学手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案例教学法是指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例或历史事件带到课堂之中,并利用与本课程相关的原理分析生活事例和历史事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某一问题抛给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 案例教学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案例评审型,就是给出案例中的问题及问题评审的方案,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分析;二是讨论分析型,就是只提出问题而没有给出解决方案,需要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三是发展理论型,就是通过案例发现新

管理学概论结课论文

管理学概论结课论文 关于行政管理 摘要:在如今行政管理实践追求以人为本理念的条件下,行政管理理论中出现 的解释方法和批判方法对推动行政管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文对建筑在实证主义认知论之上的传统研究方法,尤其是结构一功能主义方法的局限性进行检讨的同时,提出解释理论和批判理论对行政管理研究各理论和方法的相互吸收与借鉴,并共同促进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对完善行政管理者和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改进行政管理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实证论,解释视维,批判视维。 在行政管理和工商管理领域,学者们经常使用“典范”(Paradigm)这个词,也许是作为引起人们注意力的一种方法,此词经常出现在各类专著和文章的标题中。但是,由于缺乏创造性,许多学者所揭示的典范架构常令人失望。这类典范通常是一些旧的观念的再包装,再加之植根于传统的结构一功能主义、开放系统理论(或新系统理论),因此,只注重于对人的行为和组织现象做一种决定论的阐释。这类典范之认知力实质是一种实证论的探究方法,目的是把人们的组织经历加以客观化,由此来证实科层制的工作绩效。需要说明的是,该文在此决不隐含这样的意思:观念重组和经验资讯的呈现在本质上并不重要。相反地,只要能够对社会情境之中的各类涵义予以清晰划分,只要能够对人类的沟通、管理活动和公共福祉进行改善的话,那么这类工作就是重要的。 尽管存在着理论视维的分裂状态,但是可以说,公共政策和行政管理现象研究中的以宏观或中观为取向的制度方法和功能方法仍占有主导地位,因为其范围和方法能够为行政管理学者和实践者所接受。事实上,实证论和管理取向的思想在行政管理研究和著说中是显而易见的。更进一步说,这类思想方式与主流行政管理中的

管理学原理书中的有关组织结构方面的论文

管理学原理书中的有关组织结构方面的论文为了适应变化莫测的市场,满足丰富而个性化的顾客需求,以便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赢得胜利,设计有效、捷的组织结构是所有组织面临的暂新课题。因此,组织的结构设计必须在部门化,岗位设定、管理层级、沟通方式、结构模式等方面能够畅通纵横两方面的信息流,这些信息流是实现组织整体目标所必需的。唯有如此,组织才是有效的。 从鸿远公司目前的组织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公司是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该结构的优点是:整个组织既保证了命令的统一,又发挥了职能的作用,有利于优化行政管理者的决策。而根据材料显示,该公司管理层级过多。由于各部门分支组织层次过多,使得组织管理存在沟通上的问题,无法使各个部门协力合作;同时,各部门各自成体系,实行多头领导,往往由于政出多门,易出现指挥和命令不统一的现象,妨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集中统一指挥,容易造成管理混乱,不利于责任制的推行,有碍于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该公司职能重叠,管理混乱,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各职能部门在面临共同问题时,往往容易从本位出发,从而导致意见和建议的不一致甚至冲突,加大于上级管理者对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负担,其次是职能部门的作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一些下级业务部门经常忽视职能部门的指导性建议与意见,使得有利的建议无法贯彻落实,延误公司的发展。 同时,结合鸿远公司自身经营情况,总公司与子公司的职能部门也存在相应冲突,不易达成共识,同时职权分散,造成公司内部协调能力下降。鸿远公司由初创时的几个人,发展到今天的1300余人,资产也由当初的1500万元,发展到今天的5.8亿元,经营业务从单一的房地产开发拓展到以房地产为主,集娱乐、餐饮、咨询、汽车维修、百货零售等业务于一体的多元化实业公司。现在公司既要对下属经营机制进行有效的控制,又要尽可能地减少上级管理者的工作负担,减少对下级经营机构的日常经营和管理事务的过多地干涉。就必然要采用事业部制结构对企业按照“集中政策,分散管理;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要求进行有效的管理。事业部是企业按照分权原则设立的、在经营上具有较大独立性的内部经营结构。事业部之所以能够有较大的独立性,主要是因为它所经营的产品和市场有相当大的规模,符合相对独立的经济合算要求。成立事业部需具备3个基本条件:第一,每个事业部必须按照企业总的政策和要求,在自己的产

金融法论文

从金融危机中谈国际金融法的缺陷 学院:商学院 专业:国际商务 姓名:王蕾 学号:2014814031 年级:2014级

科学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经济迅速发展,21世纪我们将面临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世界各国对外开放经济渐渐连成一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任何国家都不能脱离其他国家而生存下去,而伴随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是国际金融的全球化。近几年来,在国际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国际金融法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已经变成了国际金融全球化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国际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这一新时期的背景下,国际金融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发展,其对世界经济以及世界金融的影响越来越大。巨额的资金不断突破地域性的管制在全球进行转移,各类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在全球范围迅速扩张,跨国信贷和证券融资规模持续扩大,国际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愈发的激烈,金融日益成为现代经济生活的核心,国家间的经济关系日益深入地体现为国际金融关系,这一切必然导致发生在某些重要国家的金融危机迅速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与挑战。但是正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的下,国际金融法的漏洞初见端倪。在新的形势下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成因进行认真分析,总结近年来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救济治理金融危机的实践,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现行的国际上所运行的金融法,国际金融法的发展已经严重滞后于金融、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发展的实况。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金融法暴露出众多的缺陷,存在着种种不足。 国际金融法是调整跨国金融关系的国际规范和国内规范的总称。其对象主要是国际金融,即在法律范围内对国际金融市场中的金融交易作出必要的规定,以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在内容上,它涉及国际货币体系、资本跨国流动、各种融资交易、银行、证券等金融市场的监管。国际金融市场中的金融交易,依据其性质来划分,主要分为三个领域:国际支付系统领域,国际信用领域,国际金融投机领域,包括外汇走私交易以及国际洗钱活动等。此外,国际金融交易还可以依据交易的种类划分为三个领域:银行类的金融交易;证券市场类的金融交易;混合类的金融交易,包括各种衍生金融交易等。同时,国际金融法又是国际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国际贸易法和投资法息息相关。在现代跨国经济关系中,离开国际金融法所形成的秩序,各类国际贸易活动、投资活动和各种经济活动将难以合理、顺利地进行;而国际金融法的成熟和完善,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贸易、投资以及其它各种国际经济活动的方向和效率。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出现金融危机。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尤其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到整个世界,导致全球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世界经济一轮黄金增长期结束,开始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精品

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 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 一、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 1、因素分析 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所以,模型假定为 LnY=β0+β1㏑X1 +β2㏑X2 + μ 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

管理学期末论文

管理学原理 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建立良好的组织沟通机制院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11级 学号:222011********* 学生姓名:谭超跃 指导教师:张雪峰 成绩: 完成时间:2012年6月6号

建立良好的组织沟通机制能带来什么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许多组织由于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致使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严重阻碍了组织的良性发展。良好的沟通有利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协调力,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导向性作用,使整个组织能够围绕终极目标良性运作。本文主要对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沟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障碍的分析,就如何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组织沟通凝聚力沟通机制 一、沟通的重要性 在组织运行和管理过程中,良好的沟通机制能够提高组织运作的效率,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保障。沟通在现代化管理和组织运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稳定员工思想,改善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沟通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进行社会交往是人的需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和不可或缺的环节。缺乏沟通会使人产生孤独感、没有安全感,甚至造成人格的扭曲,不利于人的发展。良好的沟通可以缓解人的紧张情绪,消除焦虑,促使人们的相互了解,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2、有利于管理民主化。沟通有利于组织民主化管理的开展,管理民主化会进一步促进组织内部的全方位沟通,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增强彼此间的了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使员工及积极参与到组织的管理中来,提高组织操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使组织运行的更加合理。良好的沟通可以改进领导的管理方式,又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3、有利于建设高绩效的团队。高绩效的团队是组织应对各种风险,促进自身发展的基础。沟通可以把具有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个体打造成一支强有力的团队,使他们可以为组织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 4、有利于减少组织内部的冲突。在社会就交往过程中冲突在所难免,对一个组织而言一定的冲突有利于组织的良性发展,关键在于管理着如何对冲突进行管理和引导,把冲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并使之朝着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发展。此时高效的沟通可以减少组织内部不必要的冲突,降低内耗,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5、有利于增强组织应对危机的能力。当今世界局势变幻莫测,社会生活复杂多变,组织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如何应对随时都可能出现的危机成为了组织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沟通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通过对多不同观点进行整合和创新,可以找到应对危机的新方法,提高危机的管理水平。 二、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在沟通过程中,由于沟通主体之间的知识、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的干扰,可能会导致沟通无法有效地进行。沟通中存在的障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信息筛选。信息发送者为了使信息的发送对自己有利,往往有意操纵信息的情况。比如说,一个企业主管在向上级汇报情况时,往往都是上级想听到的信息,在向下级传达信息的时候,通常都是他愿意让下属知道的那部分。这样一

国际金融法案例

国际金融法案例 (一)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案例:石家庄市城市交通建设项目获世行贷款案 [案情介绍] 2001年3月27日,石家庄城市交通项目贷款,获得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的批准,该项目是世界银行在华北地区投放贷款建设的首个城市交通项目,也是石家庄市首次独立与世界银行进行合作的项目,同时也是石家庄市迄今为止利用外资金额最大的项目。城市交通项目总投资为22.39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世行贷款1亿美元。这一项目旨在通过完善石家庄市二环路以内地区的城市路网结构,加强自行车和行人系统的建设,采取相关道路交通管理、改善城市公交服务状况、提高市区道路的完好率等综合交通治理措施,实现提高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基本目标。该项目分5年实施,从2001年开始,预计2006年6月30日竣工。 [问题] 世界银行的贷款有什么特点? (二)政府贷款 案例:北京市环保局利用法国政府贷款扩建北京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项目* [案情介绍] 在与法国开展环境保护技术和环境管理交流的基础上,北京市环境保护局于1997年提出利用法国政府贷款扩建北京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项目的立项建议书,并经北京市计委批复正式立项。1998年市计委批复同意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具体内容为:建设16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改造数据采集系统,改造质量保证实验室等。项目总投资4160万元,其中利用法国政府贷款2000万法国法郎(约33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756万元,配套人民币1500万元。该项目已于2001年底基本完成,经过半年的试运行后已进入全面连续运行,监测数据已开始用于环境管理。 [问题] 什么是政府贷款?政府贷款有什么特点?

国际金融法结课论文

国际金融法结课论文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中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 【内容摘要】证券市场国际化是当今世界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适应和促进这一进程,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立法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是许多国家证券立法的宗旨之一,也是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中必须重视的核心问题,中国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过程中面临许多法律和制度上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对国际和国内的立法和实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立法建议。 【关键词】证券市场国际化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 一、证券市场国际化及其表现 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资金以证券形式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即证券发行、证券交易和证券投资在国际范围内的自由化,原来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证券市场成为世界性证券市场的一部分。①从证券市场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来看,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应该包括投资者的国际化、筹资者的国际化、证券经营主体的国际化以及金融品种和金融制度的国际化。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看,证券市场国际化包括这样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国外金融机构或国际金融机构在本国发行证券和本国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发行证券,也即证券筹资国际化;二是外国投资者投资本国证券和本国投资者购买外国证券,也即证券投资国际化;三是本国法律对外国证券业经营者进出本国的规定和本国证券业向国外发展的有关规定,也即证券商及其业务的国际化。 目前世界各主要证券市场都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世界各大证券交易所已拥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上市公司、各国竞相建立创业板市场、各国证券交易所寻求大联盟。2000年,纳斯达克上市的4829家公司中有429家外国公司;纽约交易所上市的2592家公司中有405家外国公司;伦敦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①

网络经济学论文

网络经济学论文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网络经济学 论文题目:网络经济学关于市场 及竞争问题的 研究及启示 姓名: 学号: 成绩:

网络经济学关于市场与竞争问题的研究及启示 摘要 竞争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之间必然存在的问题,传统经济学已经对市场与竞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形成了一整套理论。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快速兴起,随之出现的一些网络经济现象对传统经济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本文主要通过对传统经济学与网络经济学进行对比和对案例进行分析,来论述网络经济学中市场与竞争问题带来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网络经济学市场竞争案例分析 1.传统经济学关于市场与竞争的理论

在传统经济学研究中,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主要有如下几个:市场上厂商的数量;行业中厂商各自生产的产品的差异程度;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以及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根据这些标准,市场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它们是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 市场类型及其特点如下表所示: 完全竞争条件下,达到均衡就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超额利润。企业要获得垄断利润,必须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另外,即使厂商按照MR=MC的公式来取得最大利润,也不能保证厂商已经达到了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因为短期利润和长期利润并不是相互独立无关的,有时短期利润的增加会减少长期利润。 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相比较,非完全竞争市场不能实现最有效率的资源分配,其中垄断分配资源的效率最低。 2.网络经济学中市场与竞争的新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兴起并快速增长,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也在崛起。此外,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也在发生着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网络上的商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虚拟店成本更低,商业信息传播更快,更广。一方面,网上商业市场更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另一方面,一些网商巨头的存在也形成了寡头垄断市场。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市场与竞争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2.1网络经济中的市场两极分化 网络经济的市场结构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网络效应”、“正反馈”将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使市场趋向于垄断化。另一方面,网络经济的低成本导致更多的商家出现,分散了少数商家的垄断效应,市场更趋于平稳,趋向于完全竞争市场。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有三大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通信行业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这些市场都属于寡头垄断的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是,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市场上每一个厂商生产的

管理学结课论文

管理学结课论文“Z理论”及其对构建中国管理模式的启示 姓名:李龙威 学号:201201110115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老师:裴广一

“Z理论”及其对构建中国管理模式的启示 [摘要]:威廉·大内的“Z理论”是一本研究美日管理差异的经典著作,在这本经典之作问世后经过三十年的管理实践和理论发展,Z理论作为管理学领域的一颗耀眼明星,Z理论中的比较管理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在构建中国管理模式方面Z理论仍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威廉·大内;Z理论;比较管理理论;中国管理模式 Z理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首次问世到现在二十一世纪,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Z理论的核心理论不断被企业所改造,完善或者抛弃,在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中,Z理论中的很多核心内容,比如缓慢的升职评估,终身雇佣制,以及非专门化的职业发展模式等,这些东西在被企业学习之初并没有完全被采纳,至少是很多人对其中的制度设计持怀疑的态度,并没有大刀阔斧地进行所谓完全Z理论化的改造,很多人认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迁,Z理论的说服力以及支撑Z理论被重视的外界环境也随之消失,因而Z理论正逐步地被现代的企业所抛弃而慢慢地推出现代企业管理的舞台。那么,Z理论对于当代的企业管理真的毫无作用了吗? 对中国构建完善的管理模式没有启示了吗?本文将进行深入的探讨并给出自己的见解。 一,Z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其内容 (1)Z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美、日企业的比较研究对象是美、日的知名企业,研究方法是以这些企业的管理模式为模型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人与企业、人与工作的关系。在比较研究中他发现,在当时的美国企业里,一般来说,科长、经理等企业的管理者都一致认为,他们应该自己当担起决策的责任。大多数机构实行一种“局部关系”,即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仅涉及对完成特定任务直接相关的那些活动,而其他的关系却少之甚少。大内把这种由领导者个人决策、员工处于被动服从地位的企业称为A型组织。他认为,当时研究的大部分美国机构都是A 型组织。 然而相反,在研究日企时,他却发现日本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譬如日企重在实行长期或终身雇佣制度,使员工与企业同甘共苦、共命运;对员工实行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同时为职员提供非专业化的经历道路,培养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多专多能人才;除此之外,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既要运用统计报表、数字信息等清晰鲜明的控制手段,又会注重对人的经验和潜能进行细致而积极的启发诱导;在进行决策的同时,采取集体研究的决策过程并对-件工作集体负责。如此而来,使人们树立了牢固的整体观念,员工之间平等相待,每个人对事物均可作出判断,并能独立工作,以自我指挥代替等级指挥。因此,大内把这种组织称为J型组织。 以上所提的则为美、日企业比较时文化上最大的差异,而Z型组织是在比较后得出的和日本企业特征相似的一种组织,这三类组织的比较可以表示如下: 表一三类组织比较 日式组织(J)美式组织(A)Z型组织 终身雇佣制短期雇佣制长期或者终身雇佣 缓慢的评估或者升职过程快速的评估或者升职过程长期考核逐步提升 非专门化职业发展模式专门化职业发展模式非专门化职业发展模式 含蓄的控制机制明明白白的控制机制含蓄的控制机制

管理学论文Z理论3000字

《Z理论》读后感 作者简介: 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日裔美籍管理学家。1961年高中毕业于檀香山普纳胡学校(Punahou School)。高中毕业后,在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学习政治经济学,1965年获学士学位。1965至1967年,在斯坦福大学学习,获企业管理硕士学位。1967至1972年,在芝加哥大学继续深造,获企业管理博士学位。1979年,接受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聘任,到安德森商学院任教,承担管理过程和组织设计的教学。1993年至今,他担任了这个学院的荣誉教授。1996年至1999年,大内曾兼任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他从1973年开始转向研究日本企业管理,经过调查比较日美两国管理的经验,于1981年在美国爱迪生维斯利出版公司出版了《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Z Theory)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Z理论,并最早提出企业文化概念,其研究的内容为人与企业、人与工作的关系。如今,他是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管理学教授。 作品简介: 《Z理论》是威廉·大内在1981年出版的,在这本书中,他提出Z理论,并最早提出企业文化概念,其研究的内容为人与企业、人与工作的关系。《Z理论》一书与《成功之路》、《日本的管理艺术》、《公司文化》一起被称为美国管理“四重奏” 关键词: 生产率、Z型企业、A型企业、从A型到Z型的步骤 摘要: 1.使工人关心企业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2.在研究组织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中,目前广泛流行着组织的生态观点。这种从生物模式借来的生态观点启发人们去思考组织的内部形态,就想对一朵玫瑰花或一只象的内部那样,只不过是对于特殊生态环境的一种适应性的反应。 3.生产率是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它需要以有效的方式把个人的努力协调起来,并要采取合作的以及具体有远见的做法,给雇员以各种方式的鼓励。 4.Z理论的第一课是信任。/Z理论的第二课是微妙性。/在一个健康的社会力,亲密性是一个必要的因素。 正文: 《Z理论》一书是威廉·大内在了解日本企业的运行机制,结合美国企业的运行机制,总结出既借鉴日本的企业体制,又联系美国的实际的Z理论,并且指出了从A型组织向Z 型组织转变的13个步骤。下面将一一进行论述。 首先,先来看一下Z理论产生的背景。(1)时代背景:立足于从理论上澄清美国学界对日本企业的误解。20世纪70年代以后,诞生过泰罗、西蒙、德鲁克的美国,弄不清楚日本人是如何在经济上逼进美国的。在当时的美国学界,“为什么要学习日本”成为一种普遍的疑问、反问和追问。(2)学术背景:二十世纪初期,X理论和Y理论的提出。二十世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