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八上《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点与经典题型

初中数学八上《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点与经典题型
初中数学八上《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点与经典题型

整式的乘法及因式分解知识点

1.幂的运算性质:

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例:(-2a )2(-3a 2)3 2.= a mn (m 、n 为正整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例: (-a 5)5

3.

(n 为正整数)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 4.= a m -n (a ≠0,m 、n 都是正整数,且m >n )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5.零指数幂的概念:a 0=1 (a ≠0)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指数幂都等于l .

6.负指数幂的概念:

a -p = (a ≠0,p 是正整数)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p (p 是正整数)指数幂,等于这个数的p 指数幂的倒数.

也可表示为:(m ≠0,n ≠0,p 为正整数)

7.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相乘,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8.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9.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与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0、因式分解中常用的公式,例如:

(1)(a+b)(a-b) = a 2-b 2 ---------a 2-b 2

=(a+b)(a-b);

(2) (a ±b)2 = a 2±2ab+b 2 ——— a 2±2ab+b 2=(a ±b)2

()

n

m a ()n

n n b a ab =n

m a a ÷p

a 1p

p

n m m n ?

?? ??=?

?

? ??-

(3) (a+b)(a 2-ab+b 2) =a 3+b 3------ a 3+b 3=(a+b)(a 2-ab+b 2

);

(4) (a-b)(a 2+ab+b 2) = a 3-b 3 ------a 3-b 3=(a-b)(a 2+ab+b 2

). 下面再补充两个常用的公式:

(5)a 2+b 2+c 2+2ab+2bc+2ca=(a+b+c)2

(6)a 3+b 3+c 3-3abc=(a+b+c)(a 2+b 2+c 2

-ab-bc-ca);

11、凡是能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的二次三项式ax 2+bx+c ,都要求 >0而且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a 、b 、c 是常数)

整式的乘法及因式分解相关题型:

一、有关幂的典型题型:

公式的直接应用:(1)2

2253)(63

1

ac c b a b a -?? (2)423

3)2()2

1(n m n m -?-

1、若n 为正整数,且x 2n =3,则(3x 3n ) 2的值为

2、如果(a n b ·ab m ) 3=a 9b 15,那么mn 的值是

3、已知102m =,103n =,则3210

m n

+=____________.

练习题:若._____34,99221

3

=-=??++-m m y x y x y

x n n m m 则

如果

,则

______________.

4、已知,01200520042=+++++x x x x Λ则.________2006=x

5、若142-=y x ,1327+=x y ,则y x -等于( )

(A )-5 (B )-3 (C )-1 (D )1

6、计算:2003

2)(-·200221)(等于( ). (A)-2 (B)2 (C)-

21 (D)2

1 7、计算:1003

1002

)16

1()

16(-

?-= . 8、已知,2,2

1

==

mn a 求n m a a )(2?的值 练习题:(2)若的求n n n x x x 22232)(4)3(,2---=值

(3)若0352=-+y x ,求y

x 324?的值.

9、若1

4

2-=y x

,1

3

27+=x y ,则y x -等于( )

24b ac ?=-

(A )-5 (B )-3 (C )-1 (D )1 10.如果55

2=a ,44

3=b ,33

4=c ,那么( )

(A )a >b >c (B )b >c >a (C )c >a >b (D )c >b >a

练习题:如果a=223,b=412,c=87

,比较a 、b 、c 的大小

乘法法则相关题目:

法则应用:)3

1

1(3)()2(2

x xy y x -

?+-?-; (2))12(4)392(32--+-a a a a a (3)))(2(y x y x -+ (4)(-4x 2+6x -8)·(-1

2

x 2)

(5)(2x 2

y )3

·(-7xy 2

)÷14x 4y 3

(6)3

2232512152??

?

??-÷??? ?????? ??xy y x y x

(7)2

2221524125??

?

??-???? ??-÷??? ??-+n n n n b a b a b a

(8)()()[]()()[]

2

3

4

5

64y x x y y x y x +?-÷+-;(9)()()[]()()[]

2

3

5616b a b a b a b a -+÷-+

1、 (-3x 2

)+(2x -3y)(2x -5y)-3y(4x -5y)=

2、在(ax 2+bx -3)(x 2-

1

2

x +8)的结果中不含x 3和x 项,则a = ,b =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 ,宽比长少6cm ,则它的面积是

,若将长方形的长和都扩大

了2cm ,则面积增大了 。 4、若 (ax 3m y 12)÷(3x 3y 2n )=4x 6y 8 , 则 a = , m = ,= ;

5.先化简,再求值:(每小题5分,共10分) (1)x (x -1)+2x (x +1)-(3x -1)(2x -5),其中x =2. (2)3

42)()(m m m -?-?-,其中m =2-

(3),其中. 6、已知:3

2

a b +=

,1ab =,化简(2)(2)a b --的结果是 7、在实数范围内定义运算“”,其法则为:,求方程(43)的解.

乘法公式相关题目:

3、2

2

2

____9(_____)x y x ++=+;2

235(7)x x x +-=+(______________)

4、已知15x x +=,那么331x x +=_______;2

1x x ?

?- ??

?=_______。

5、若2

2

916x mxy y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 的值是__________。

2

2

()()()2a b a b a b a +-++-1

33

a b ==-,⊕2

2

a b a b ⊕=-⊕⊕24x =

A y x y x y x ?-=+--)(22,则A =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证明x 2

+4x+3的值是一个非负数

练习题:a 2

-6a+10的值是一个非负数。

7、当代数式x 2+4x+8的值为7时,求代数式3x 2

+12x-5的值.

因式分解:

基础题:(1)2220.25a b c -(2)29()6()1a b b a -+-+

(3)42222244a x a x y x y -+ (4)22()12()36x y x y z z +-++

2、分解因式:

.

3. (2011广东广州市,19,10分)分解因式8(x 2-2y 2

)-x(7x +y)+xy .

4. (2011 浙江湖州,18,6)8因式分解:

5、分解因式:

6、分解因式:

练习题:分解因式:(1)、(2) (3)

7、分解因式(1)

解:原式==

设,则

∴原式== == == =

(2)

解:原式== 设,则

∴原式==

==

例15、分解因式(1)

解法1——拆项。 解法2——添项。

原式= 原式= = = =

= =

2

168()()x y x y --+-=3

9a a -2

222c b ab a -+-652

++x x 672

+-x x 101132

+-x x 2

2

1288b ab a --262234+---x x x x )1162(222x x x x x +-

--[]6)1

()1(2222-+-+x x x

x x t x x =+121

222-=+t x x [

]6)222

2---t t x (

()10222--t t x ()()2522+-t t x ??

? ??++??? ??-+215222x x x x x ???

??++??? ??-+21··522·x x x x x x ()()1225222+++-x x x x )2)(12()1(2

--+x x x 1442

34+++-x x x x 22241

(41)x x x x x -++

+??????+??? ??--??? ?

?+1141222x x x x x y x x =-121

222+=+y x x 22(43)x y y -+2

(1)(3)x y y --)31)(11(2----x

x x x x ()()1312

2----x x x x 432

3+-x x 33123+-+x x 44432

3++--x x x x )1)(1(3)1)(1(2-+-+-+x x x x x )44()43(2++--x x x x )331)(1(2+-+-+x x x x )1(4)4)(1(++-+x x x x

=

= =

(2)

解:原式=

= = =

)44)(1(2+-+x x x )44)(1(2+-+x x x 2

)2)(1(-+x x 2

)2)(1(-+x x 3369-++x x x )1()1()1(3

6

9

-+-+-x x x )1()1)(1()1)(1(3

3

3

3

6

3

-++-+++-x x x x x x )111)(1(3

3

6

3

+++++-x x x x )32)(1)(1(3

6

2

++++-x x x x x

初二数学练习题.经典题型

八 年 级 数 学 试 题 姓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 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 A. 32=+ y x B. 2 23y x =+ C. 022=-y x D.31-=+y x 2.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是……………………… ( ) A.整数 B.有理数 C.无理数 D.实数 3. 下列各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 ) A. 6,8,10 B. 9,12,15 C. 1,2,3 D. 7,24,25 4.如图,所示是直线y kx b =+的图象,那么有( ) A .k >0,b >0 B .k >0,b <0 C .k <0,b <0 D .k <0,b >0 5.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36°,则它的边数是( ). A .15 B .13 C .10 D .7 y 6.抽查初三年级8名学生一周做数学作业用的时间分别为(单位:小时)5,4,6,7,6,6,7,8.这组数据中,中位数为 ( ) A.6 B.6.5 C.7 D.7.5 7.如图所示,△ABC 沿射线AC 的方向平移5厘米后成为△A 'B 'C ' ,则BB ' 的长度是( ) A.10cm B.2.5cm C.5cm D.不能确定 8. 菱形的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和8,则它的周长为 ( ) A.5 B.10 C.20 D.40 9.一次函数y kx k =+,不论k 取何非零实数,函数图象一定会过点 ( ) A .(1,1-) B .(-1,0) C .(1,0) D .(1-,1) 10.如图,AOB △中, 30B =o ∠.将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52o 得到A OB ''△,边A B ''与边OB 交于点C (A '不在OB 上),则A CO '∠的度数为( ) A .22o B .52o C .60o D .82o 11.甲、乙两名学生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图中s 和t 分 别表示与出发地的距离和时间,根据图象可知,快者的速度比慢 者的速度每秒快( ) A .2.5米 B .1.5米 C .2米 D .1米 12.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F ∥AC ,四边形AEFC 是菱形, 则∠ACF 与∠F 的度 数比是 ( )A .3 B.4 C.5 D.不是整数 A A ' B C O B ' 64 t/秒 12 s/米 O 8

初中各年级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初中各年级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展开与折叠 3.截一个几何体 4.从不同方向看 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整个初中和高中数学的计算基础,比如说负数比较大小,数的开方) 1.数怎么不够用了 2.数轴 3.绝对值 (0) 0(0) (0) a a a a a a > ? ? == ? ?-< ? 4.有理数的加法 5.有理数的减法(加入了负数的减法要变号) 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7.水位的变化 8.有理数的乘法 9.有理数的除法 10.有理数的乘方 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2.计算器的使用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为后面解二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甚至方程组和不等式方程组计算打好基础基础) 1.字母能表示什么 2.代数式 3.代数式求值 4.合并同类项 5.去括号(中学学习计算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去括号变号的规律) 6.探索规律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1.线段、射线、直线 2.比较线段的长短 3.角的度量与表示 4.角的比较

5.平行 6.垂直 7.有趣的七巧板 8.图案设计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把方程带入解决实际问题中间,这个知识点是学期的考试重点。初三的解一元二次方程中,需要变换成解二个一元一次方程,所以这章的学习会影响到后面只是的学习) 1.你今年几岁了 2.解方程 ###################################################### 一元一次方程:⑴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⑶关于方程ax b =解的讨论 ①当0a ≠时,方程有唯一解b x a = ; ②当0a =,0b ≠时,方程无解 ③当0a =,0b =时,方程有无数解;此时任一实数都是方程的解。 ###################################################### 3.日历中的方程 4.我变胖了 5.打折销售 6.“希望工程”义演 7.能追上小明吗 8.教育储蓄 第六章 生活中的数据 1.100万有多大 2.科学记数法 3.扇形统计图 4.月球上有水吗 5.统计图的选择 第七章 可能性 1.一定摸到红球吗 2.转盘游戏 3.谁转出的四位数大 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这些公式很多都是在整个初中甚至高中都要用到。是中考的重要考点) 1.整式 2.整式的加减 3.同底数幂的乘法

(完整版)初中数学圆--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圆的相关练习题 1、已知:弦AB 把圆周分成1:5的两部分,这弦AB 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 2、如图:在⊙O 中,∠AOB 的度数为1200,则的长是圆周的 。 3、已知:⊙O 中的半径为4cm ,弦AB 所对的劣弧为圆的3 1,则弦AB 的长为 cm ,AB 的弦心距为 cm 。 4、如图,在⊙O 中,AB ∥CD ,的度数为450,则∠COD 的度数为 。 5、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A=700,⊙O 截△ABC 的三边所得的弦长相等,则 ∠BOC=( )。 A .140° B .135° C .130° D .125° (第2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6、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有( ) (1)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2)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3)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4)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对称轴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7、已知:在直径是10的⊙O 中, 的度数是60°,求弦AB 的弦心距。 8、已知:如图,⊙O 中,AB 是直径,CO ⊥AB ,D 是CO 的中点,DE ∥AB , 求证:

600 9. 已知:AB 交圆O 于C 、D ,且AC =BD.你认为OA =OB 吗?为什么? 10. 如图所示,是一个直径为650mm 的圆柱形输油管的横截面,若油面宽AB=600mm ,求油面的最大深度。 一、选择题 1.(北京市西城区)如图,BC 是⊙O 的直径,P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PA 切⊙O 于点A ,如果PA =3,PB =1,那么∠APC 等于 () (A )ο15 (B )ο30 (C )ο45 (D )ο60 2.(北京市西城区)“圆材埋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菱《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今在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用 现在的数学语言表述是:“如图,CD 为⊙O 的直径,弦AB ⊥CD ,垂足为E ,CE =1 寸,AB =10寸,求直径CD 的长”.依题意,CD 长为 ( ) (A )2 25寸 (B )13寸 (C )25寸 (D )26寸 5.(北京市朝阳区)如果圆锥的侧面积为20π平方厘米,它的母线长为5厘米,那么此圆锥的底面半径的长等于 ( ) (A )2厘米 (B )22厘米 (C )4厘米 (D )8厘米 6.(天津市)相交两圆的公共弦长为16厘米,若两圆的半径长分别为 10厘米和17厘米,则这两圆的圆心距为 ( ) (A )7厘米 (B )16厘米 (C )21厘米 (D )27厘米 7.(重庆市)如图,⊙O 为△ABC 的内切圆,∠C =ο 90,AO 的延长线交BC 于点D ,AC =4,DC =1,,则⊙O 的半径等于 ( )

最新初三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归纳复习过程

三角形的定义 三角形是多边形中边数最少的一种。它的定义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线段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条件,如果三条线段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认为三角形就不存在。另外三条线段必须首尾顺次相接,这说明三角形这个图形一定是封闭的。三角形中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 这三条线段必须在理解和掌握它的定义的基础上,通过作图加以熟练掌握。并且对这三条线段必须明确三点: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均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三角形的高线在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三条高都是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的高线中有两个垂足落在边的延长线上,这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直角三角形中有两条高恰好是它的两条直角边。 (3)在画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中线、高时可发现它们都交于一点。在以后我们可以给出具体证明。今后我们把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三条高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三角形的按边分类 三角形的三条边,有的各不相等,有的有两条边相等,有的三条边都相等。所以三角形按的相等关系分类如下: 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种特例。 判定三条边能否构成三角形的依据 △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根据公理“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可知: △③a+b>c,①a+c>b,②b+c>a △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由②、③得b―a<c,且b―a>―c △故|a―b|<c,同理可得|b―c|<a,|a―c|<b。 从而得到推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上述定理和推论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种叙述方法,定理包含了推论,推论也可以代替定理。另外,定理和推论是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依据。如: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5、4、3便能构成三角形,而三条线段的长度分别是5、3、1,就不能构成三角形。 判定三条边能否构成三角形 对于某一条边来说,如一边a,只要满足|b-c|<a<b+c,则可构成三角形。这是因为|b-c|<a,即b-c<a,且b-c>-a.也就是a+c>b且a+b>c,再加上b+c>a,便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条件。反过来,只要a、b、c三条线段满足能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则一定有|b-c|<a<b+c。 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已知线段a最大,只要满足b+c>a就可判定a、b、c三条线段能够构成三角形。同时如果已知线段a最小,只要满足|b-c|<a,就能判定三条线段a、b、c构成三角形。 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除了课本上给出的证明方法外还有多种证法,这里再介绍两种证法的思路: 方法1 如图,过顶点A作DE‖BC,

八年级数学经典练习题附答案

八年级数学经典练习题附答案(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练习题 一、填空题: 2.(a-3)(3-2a)=_______(3-a)(3-2a); 12.若m2-3m+2=(m+a)(m+b),则a=______,b=______; 15.当m=______时,x2+2(m-3)x+25是完全平方式. 二、选择题: 1.下列各式的因式分解结果中,正确的是( ) A.a2b+7ab-b=b(a2+7a) B.3x2y-3xy-6y=3y(x-2)(x+1) C.8xyz-6x2y2=2xyz(4-3xy) D.-2a2+4ab-6ac=-2a(a+2b-3c) 2.多项式m(n-2)-m2(2-n)分解因式等于( ) A.(n-2)(m+m2) B.(n-2)(m-m2) C.m(n-2)(m+1) D.m(n-2)(m-1) 3.在下列等式中,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 A.a(x-y)+b(m+n)=ax+bm-ay+bn B.a2-2ab+b2+1=(a-b)2+1 C.-4a2+9b2=(-2a+3b)(2a+3b) D.x2-7x-8=x(x-7)-8 4.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a2+b2 B.-a2+b2 C.-a2-b2 D.-(-a2)+b2

5.若9x2+mxy+16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的值是( ) A.-12 B.±24 C.12 D.±12 6.把多项式a n+4-a n+1分解得( ) A.a n(a4-a) B.a n-1(a3-1) C.a n+1(a-1)(a2-a+1) D.a n+1(a-1)(a2+a+1) 7.若a2+a=-1,则a4+2a3-3a2-4a+3的值为( ) A.8 B.7 C.10 D.12 8.已知x2+y2+2x-6y+10=0,那么x,y的值分别为( ) A.x=1,y=3 B.x=1,y=-3 C.x=-1,y=3 D.x=1,y=-3 9.把(m2+3m)4-8(m2+3m)2+16分解因式得( ) A.(m+1)4(m+2)2 B.(m-1)2(m-2)2(m2+3m-2) C.(m+4)2(m-1)2 D.(m+1)2(m+2)2(m2+3m-2)2 10.把x2-7x-60分解因式,得( ) A.(x-10)(x+6) B.(x+5)(x-12) C.(x+3)(x-20) D.(x-5)(x+12) 11.把3x2-2xy-8y2分解因式,得( ) A.(3x+4)(x-2) B.(3x-4)(x+2) C.(3x+4y)(x-2y) D.(3x-4y)(x+2y) 12.把a2+8ab-33b2分解因式,得( ) A.(a+11)(a-3) B.(a-11b)(a-3b) C.(a+11b)(a-3b) D.(a-11b)(a+3b) 13.把x4-3x2+2分解因式,得( ) A.(x2-2)(x2-1) B.(x2-2)(x+1)(x-1) C.(x2+2)(x2+1) D.(x2+2)(x+1)(x-1) 14.多项式x2-ax-bx+ab可分解因式为( ) A.-(x+a)(x+b) B.(x-a)(x+b) C.(x-a)(x-b) D.(x+a)(x+b) 15.一个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其x2项的系数是1,常数项是-12,且能分解因式,这样的二次三项式是( ) A.x2-11x-12或x2+11x-12 B.x2-x-12或x2+x-12 C.x2-4x-12或x2+4x-12 D.以上都可以

初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有理数 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负分数 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 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 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完整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梳理

《全等三角形》 一、结构梳理 二、知识梳理 (一)概念梳理 1.全等图形 定义: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例如图1中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不能重合在一起,因此不是全等图形,图2中的两个图形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也不是全等图形. 2.全等三角形 这是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基础.根据全等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完全重合有两层含义:(1)图形的形状相同;(2)图形的大小相等.符号“≌”也形象、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表示图形形状相同,“=”表示图形大小相等. (二)性质与判定梳理 1.全等图形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这是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关键.只给定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全等,只要有三个条件对应相等就可以,于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 ;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 若是直角三角形,则还有斜边、直角边公理(HL)。由此可以看出,判断三角形全等,无论用哪一条件,都要有三个元素对应相等,且其中至少要有一对应边相等. (5)注意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知,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有 图 2

三个元素(其中至少一个元素是边)对应相等,这样就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已知边(角)去迅速准确地确定要补充的边(角),不致盲目地而能有目标地完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有: ?? ???→→SSS SAS 找另一边找夹角 ??? ?????????→→→→→SAS AAS ASA AAS 找该角的另一边找这条边上的对角找这条边上的另一角边就是角的一条边 找任一角边为角的对边 ???→→AAS ASA 找任一边找两角的夹边 (6)学会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最有效的方法是,先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再确定对应角和对应边,如已知△ABC ≌EFD ,这种记法意味着A 与E 、B 与F 、C 与D 对应,则三角形的边AB 与EF 、BC 与FD 、AC 与ED 对应,对应边所夹的角就是对应角,此外,还有如下规律:(1)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是对应边,公共角是对应角,对顶角是对应角;(2)全等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三)基本图形梳理 注意组成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全等图形都是由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变换而得到的,所以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大致有以下几种: 1.平移型 如图3,下面几种图形属于平移型: 它们可看成有对应边在一直线上移动所构成的,故该对应边 的相等关系一般可由同一直线上的线段和或差而得到. 2 .对称型 如图 4,下面几种图形属于对称型: 它们的特征是可沿某一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重合的顶点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3.旋转型 如图5,下面几种图形属于旋转型: 它们可看成是以三角形的某一顶点为中心旋转 所构成的,故一般有一对相等的角隐含在 对顶角、某些角的和 或差中. 三、易混、易错点剖析 1.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两个特例 (1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6(1已知两边 已知一边一角 已知两角 图3 图4 图6(1)

初二数学经典几何题型

A P C D B F 初二数学经典几何题型 1.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 证明如下。 首先,PA=PD ,∠PAD=∠PDA=(180°-150°)÷2=15°,∠PAB=90°-15°=75°。 在正方形ABCD 之外以AD 为底边作正三角形ADQ , 连接PQ , 则 ∠PDQ=60°+15°=75°,同样∠PAQ=75°,又AQ=DQ,,PA=PD ,所以△PAQ ≌△PDQ , 那么∠PQA=∠PQD=60°÷2=30°,在△PQA 中, ∠APQ=180°-30°-75°=75°=∠PAQ=∠PAB ,于是PQ=AQ=AB , 显然△PAQ ≌△PAB ,得∠PBA=∠PQA=30°, PB=PQ=AB=BC ,∠PBC=90°-30°=60°,所以△PBC 是正三角形。 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 F .求证:∠DEN =∠F . 证明:连接AC,并取AC 的中点G,连接GF,GM. 又点N 为CD 的中点,则GN=AD/2;GN ∥AD,∠GNM=∠DEM;(1) 同理:GM=BC/2;GM ∥BC,∠GMN=∠CFN;(2) 又AD=BC,则:GN=GM,∠GNM=∠GMN.故:∠DEM=∠CFN. 3、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证明:分别过E 、C 、F 作直线AB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O 、N , 在梯形MEFN 中,WE 平行NF 因为P 为EF 中点,PQ 平行于两底 所以PQ 为梯形MEFN 中位线, 所以PQ =(ME +NF )/2 又因为,角0CB +角OBC =90°=角NBF +角CBO 所以角OCB=角NBF 而角C0B =角Rt =角BNF CB=BF 所以△OCB 全等于△NBF △MEA 全等于△OAC (同理) 所以EM =AO ,0B =NF 所以PQ=AB/2. 4、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求证:∠PAB =∠PCB . 过点P 作DA 的平行线,过点A 作DP 的平行线,两者相交于点E ;连接 BE

初中数学圆 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圆的相关练习题(含答案) 1、已知:弦AB 把圆周分成1:5的两部分,这弦AB 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 2、如图:在⊙O 中,∠AOB 的度数为1200,则 的长是圆周的 。 3、已知:⊙O 中的半径为4cm ,弦AB 所对的劣弧为圆的3 1,则弦AB 的长为 cm , AB 的弦心距为 cm 。 4、如图,在⊙O 中,AB ∥CD , 的度数为450,则∠COD 的度数为 。 5、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A=700,⊙O 截△ABC 的三边所得的弦长相等,则 ∠BOC=( )。 A .140° B .135° C .130° D .125° (第2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6、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有( ) (1)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2)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3)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4)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对称轴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7、已知:在直径是10的⊙O 中, 的度数是60°,求弦AB 的弦心距。 8、已知:如图,⊙O 中,AB 是直径,CO ⊥AB ,D 是CO 的中点,DE ∥AB , 求证:

600 9. 已知:AB 交圆O 于C 、D ,且AC =BD.你认为OA =OB 吗?为什么? 10. 如图所示,是一个直径为650mm 的圆柱形输油管的横截面,若油面宽AB=600mm ,求油面的最大深度。 11. 如图所示,AB 是圆O 的直径,以OA 为直径的圆C 与圆O 的弦AD 相交于点E 。你认为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为什么? 答案:1.60度 2. 3 2 3. 1 3 4 4.90度 5.D 6.A 7.2.5 8.提示:连接OE ,求出角COE 的度数为60度即可 9.略 10.100毫米 11.AC=OC , OA=OB , AE=ED B

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复习

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复习 一、选择题 1.如图,长方形ABCD沿AE折叠,使D点落在BC边上的F点处,∠BAF=600,那么∠DAE等于() A.45°B.30 °C.15°D.6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DAF=30°,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解:∵ABCD是长方形, ∴∠BAD=90°, ∵∠BAF=60°, ∴∠DAF=30°, ∵长方形ABCD沿AE折叠, ∴△ADE≌△AFE, ∴∠DAE=∠EAF=1 2 ∠DAF=15°. 故选C. 【点睛】 图形的折叠实际上相当于把折叠部分沿着折痕所在直线作轴对称,所以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三角形,重合的部分就是对应量. 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用直尺和圆规作∠BAD的平分线AG交BC于点E,若BF=6,AB=5,则AE的长为() A.4 B.8 C.6 D.10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设AG与BF交点为O,∵AB=AF,AG平分∠BAD,AO=AO,∴可证△ABO≌△AFO,∴

BO=FO=3,∠AOB=∠AOF=90o,AB=5,∴AO=4,∵AF ∥BE ,∴可证△AOF ≌△EOB ,AO=EO ,∴AE=2AO=8,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作图原理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如图,OA =OB ,OC =OD ,∠O =50°,∠D =35°,则∠OAC 等于( ) A .65° B .95° C .45° D .8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OA =OB ,OC =OD 证明△ODB ≌△OCA ,得到∠OAC=∠OBD ,再根据∠O =50°,∠D =35°即可得答案. 【详解】 解:OA =OB ,OC =OD , 在△ODB 和△OCA 中, OB OA BOD AOC OD OC =??∠=∠??=? ∴△ODB ≌△OCA (SAS ), ∠OAC=∠OBD=180°-50°-35°=95°, 故B 为答案.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ABC 中,∠A :∠B :∠C =1:2:3,最小边BC =4cm ,则最长边AB 的长为( )cm A .6 B .8 C 5 D .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三角形中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

初中数学九年级知识点大全

初三数学各章节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21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1)若0a ≥这个条件不成立,则 a 不是二次根式; (2)a 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a ≥0. 2.重要公式:(1))0a (a )a (2≥=,(2)???<-≥==) 0a (a )0a (a a a 2 ; 3.积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 a ab ≥≥?=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0b ,0a (ab b a ≥≥=?.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 )0b ,0a (b a b a >≥=,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 )0b ,0a (b a b a >≥= ;(2))0b ,0a (b a b a >≥÷=÷; (3)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 被 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10.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 根式. 1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 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 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 ≠0时,ax 2 +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 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 b 、 c ; 其中a 、 b,、c 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 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当ax 2 +bx+c=0 (a ≠0)时,Δ=b 2 -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Δ<0 <=> 无实根; 4.平均增长率问题--------应用题的类型题之一 (设增长率为x ): (1) 第一年为 a , 第二年为a(1+x) , 第三年为a(1+x)2 . (2)常利用以下相等关系列方程: 第三年=第三年 或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总和. 第23章 旋转 1、概念: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 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面、旋转角 2、旋转的性质: (1) 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 两个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 两个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中心对称: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4、中心对称的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5、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6、坐标系中的中心对称 第24章 圆 1、(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

初三数学圆经典例题

一.圆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考点速览】 考点1: 圆的对称性: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 考点2: 确定圆的条件;圆心和半径 ①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考点3: 弦: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直径是圆中最大的弦。 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弧分为半圆,优弧、劣弧三种。 (请务必注意区分等弧,等弦,等圆的概念) 弓形:弦与它所对应的弧所构成的封闭图形。 弓高:弓形中弦的中点与弧的中点的连线段。 (请务必注意在圆中一条弦将圆分割为两个弓形,对应两个弓高) 固定的已经不能再固定的方法: 求弦心距,弦长,弓高,半径时通常要做弦心距,并连接圆心和弦的一个端点,得到直角三角形。如下图: 考点4: 三角形的外接圆: 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 ,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 考点5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

则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①点在圆外?d >r ;②点在圆上?d=r ;③点在圆? d <r ; 【典型例题】 例1 在⊿ABC 中,∠ACB =90°,AC =2,BC =4,CM 是AB 边上的中线,以点C 为圆心,以5为半径作圆,试确定A,B,M 三点分别与⊙C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例2.已知,如图,CD 是直径,?=∠84EOD ,AE 交⊙O 于B ,且AB=OC ,求∠A 的度数。 例3 ⊙O 平面一点P 和⊙O 上一点的距离最小为3cm ,最大为8cm ,则这圆的半径是_________cm 。 例4 在半径为5cm 的圆中,弦AB ∥CD ,AB=6cm ,CD=8cm ,则AB 和CD 的距离是多少? 例5 如图,⊙O 的直径AB 和弦CD 相交于点E ,已知AE=6cm ,EB=2cm, 30=∠CEA , 求CD 的长. 例6.已知:⊙O 的半径0A=1,弦AB 、AC 的长分别为3,2,求BAC ∠的度数. A B D C O · E

初三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整理

2019年初三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整理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查字典数学网初中频道搜集整理了2019年初三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整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年初三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整理 ☆内容提要☆ 三角形 分类:⑴按边分; ⑵按角分 1.定义(包括内、外角) 2.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⑴角与角:①内角和及推论;②外角和;③n边形内角和;④n边形外角和。⑵边与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⑶角与边:在同一三角形中,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讨论:①定义②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心③性质 ①高线②中线③角平分线④中垂线⑤中位线 ⑴一般三角形⑵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4.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5.全等三角形

⑴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AAS、SSS) ⑵特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一般方法②专用方法 6.三角形的面积 ⑴一般计算公式⑵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7.重要辅助线 ⑴中点配中点构成中位线;⑵加倍中线;⑶添加辅助平行线 8.证明方法 ⑴直接证法:综合法、分析法 ⑵间接证法反证法:①反设②归谬③结论 ⑶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常通过证三角形全等 ⑷证线段倍分关系:加倍法、折半法 ⑸证线段和差关系:延结法、截余法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⑹证面积关系:将面积表示出来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

初二数学分式典型例题复习和考点总结

第十六章分式知识点和典型例习题 【知识网络】 【思想方法】 1.转化思想 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非常广泛,运用转化思想能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本章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转化思想,如,分式除法、分式乘法;分式加减运算的基本思想: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得到分式方程的解等. 2.建模思想 本章常用的数学方法有:分解因式、通分、约分、去分母等,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建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数学化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思想,对培养通过数学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类比法 本章突出了类比的方法,从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及分数的运算法则类比引出了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及分式的运算法则,从分数的一些运算技巧类比引出了分式的一些运算技巧,无一不体现了类比思想的重要性,分式方程解法及应用也可以类比一元一次方程. 第一讲 分式的运算 【知识要点】1.分式的概念以及基本性质; 2.与分式运算有关的运算法则 3.分式的化简求值(通分与约分) 4.幂的运算法则 【主要公式】1.同分母加减法则:()0b c b c a a a a ±±=≠ 2.异分母加减法则:()0,0b d bc da bc da a c a c ac ac ac ±±=±=≠≠; 3.分式的乘法与除法: b d bd a c ac ?= ,b c b d bd a d a c ac ÷=?= 4.同底数幂的加减运算法则:实际是合并同类项 5.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a m ● a n =a m+n ; a m ÷ a n =a m -n 6.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ab)m = a m b n , (a m ) n = a mn 7.负指数幂: a -p = 1p a a 0 =1 8.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式 (a+b)(a-b)= a 2 - b 2 ;(a ±b)2= a 2±2ab+b 2 (一)、分式定义及有关题型 题型一:考查分式的定义(一)分式的概念: 形如 A B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例1】下列代数式中:y x y x y x y x b a b a y x x -++-+--1 , ,,21,22π,是分式的有: . 题型二:考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 有意义. 【例2】当x 有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44+-x x (2)232+x x (3)122-x (4)3||6--x x (5)x x 11- 题型三:考查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 1、分母中字母的取值不能使分母值为零,否则分式无意义 2、当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时,分式值为零。 【例3】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为0. (1)31+-x x (2)4 2||2--x x

初中数学圆形经典习题

第二十四章圆经典训练题 24.1 圆 一、选择题. 1.如图1,如果AB 为⊙O 的直径,弦CD ⊥AB ,垂足为E ,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CE=DE B . BC BD = C .∠BAC=∠BAD D .AC>AD C (1) (2) (3) 2.如图2,⊙O 的直径为10,圆心O 到弦AB 的距离OM 的长为3,则弦AB 的长是( ) A .4 B .6 C .7 D .8 3.如图3,在⊙O 中,P 是弦AB 的中点,CD 是过点P 的直径,?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A B ⊥CD B .∠AOB=4∠ACD C . A D BD = D .PO=PD 二、填空题 1.如图4,AB 为⊙O 直径,E 是 BC 中点,OE 交BC 于点D ,BD=3,AB=10,则AC=_____. B A 2.P 为⊙O 内一点,OP=3cm ,⊙O 半径为5cm ,则经过P 点的最短弦长为________;?最长弦长为_______. 3.如图5,OE 、OF 分别为⊙O 的弦AB 、CD 的弦心距,如果OE=OF ,那么_______________(只需写一个正确的结论) 三、综合提高题 1.如图,⊙O 直径AB 和弦CD 相交于点E ,AE=2,EB=6,∠DEB=30°,求弦CD 长.

24.1 圆(第2课时) 一、选择题. 1.如果两个圆心角相等,那么( ) A .这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 B .这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C .这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在同圆中,圆心角∠AOB=2∠COD ,则两条弧AB 与CD 关系是( ) A . A B =2 CD B . AB > CD C . AB <2 CD D .不能确定 3.如图5,⊙O 中,如果 AB =2 AC ,那么( ) . A .AB=AC B .AB=AC C .AB<2AC D .AB>2AC A B A 二、填空题 1.交通工具上的轮子都是做圆的,这是运用了圆的性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弦长恰好为半径长,则此弦所对的弧是半圆的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6,AB 和DE 是⊙O 的直径,弦AC ∥DE ,若弦BE=3,则弦CE=________. 三、解答题 1.如图,在⊙O 中,C 、D 是直径AB 上两点,且AC=BD ,MC ⊥AB ,ND ⊥AB ,M 、N ?在⊙O 上. (1)求证: AM = BN ;(2)若C 、D 分别为OA 、OB 中点,则 AM MN NB ==成立吗? B A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

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类 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①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②三角形按边分为两类: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3.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根据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例1.小芳有两根长度为4cm和9cm的木条,她想钉一个三角形木框,桌上有下列长度的几根木条,她应该选择长度为()的木条. A.5cm B.3 cm C.17cm D.12 cm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可知: 对A,∵4+5=9,不符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错误; 对B,∵4+3<9,不符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错误; 对C,∵4+9<17,不符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错误; 对D,∵4+9>12,12-9<4,符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故正确; 故选D. 考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例2.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2,3,5 B.3,3,6 C.2,5,8 D.4,5,6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2+3=5,故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项错误; B.3+3=6,故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项错误; C.2+5<8,故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项错误; D.4+5>6,故,能构成三角形,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例3.现有四根木棒,长度分别为4cm,6cm,8cm,10cm.从中任取三根木棒,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能组成三角形的木棒长度分别为:4cm、8cm、10cm;4cm、6cm、8cm 和4cm、8cm、10cm三种情况.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例4.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两根长度分别为4cm和9cm的木棒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