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大全及经典题型综合讲解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大全及经典题型综合讲解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大全及经典题型综合讲解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及经典题型讲解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及经典题型讲解

目录

第一章绪论2

1.1初中数学的特点2

1.2怎么学习初中数学2

1.3如何去听课5

1.4几点建议6

第二章应知应会知识点7

2.1代数篇7

2.2几何篇11

第三章例题讲解17

第四章兴趣练习29

4.1代数部分29

4.2几何部分45

第五章复习提纲50

第一章绪论

1.1初中数学的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怎么学习初中数学

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

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

(5)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直角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只有回归现实才能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会准确。2,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还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3,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共五大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特别是,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会精心设计“智力课”和“智力问题”比如对习

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等,都是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好课型,在这些课型中,学生务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参与,最终达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4、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好初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5、逐步形成“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6、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扩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1.3如何去听课

认真听好每一节棵。

要上好每一节课,数学课有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概念课,有解题思路探索和规律总结的习题课,有数学思想方法提炼和联系实际的复习课。要上好这些课来学会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概念课

要重视教学过程,要积极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认识知识发生的过程,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我们就能从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当中,理解到学会它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习题课

要掌握“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的诀窍。除了听老师讲,看老师做以外,要自己多做习题,而且要把自己的体会主动、大胆地讲给大家听,遇到问题要和同学、老师辩一辩,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在听课时要注意老师展示的解题思维过程,要多思考、多探究、多尝试,发现创造性的证法及解法,学会“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的解题方法,即对选择题、填空题一类的客观题要认真对待绝不粗心大意,就像对待大题目一样,做到下笔如有神;对综合题这样的大题目不妨把“大”拆“小”,以“退”为“进”,也就是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拆成或退为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些小题、简单问题想通、想透,找出规律,然后再来一个飞跃,进一步升华,就能凑成一个大题,即退中求进了。如果有了这种分解、综合的能力,加上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有什么题目难得倒我们。

复习课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有一个清醒的复习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从而逐步学会学习。数学复习应是一个反思性学习过程。要反思对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有没有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要反思学习中涉及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是如何运用的,运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要反思基本问题(包括基本图形、图像等),典型问题有没有真正弄懂弄通了,平时碰到的问题中有哪些问题可归结为这些基本问题;要反思自己的错误,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订出改正的措施。在新学期大家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通过你的努力,到高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并且数学复习应在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中进行,通过运用,达到深化理解、发展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新的一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做到举一反三、熟练应用,避免以“练”代“复”的题海战术。

1.4几点建议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为备战高考而加的课外知识。如:我在讲课时的注解。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

4、与同学建立好关系,争做“小老师”,形成数学学习“互助组”。

5、争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

6、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总结归类。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

总之,对初中生来说,学好数学,首先要抱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数学,积极展开思维的翅膀,主动地参与教育全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愉快有效地学数学。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锻炼自己学数学的能力,转变学习方式,要改

变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要学会采用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开展讨论—形成新知—应用反思”的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学习方式由单一到多样的转变,我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就能够得到加强,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章应知应会知识点

2.1代数篇

一数与式

(一)有理数

1有理数的分类

2数轴的定义与应用

3相反数

4倒数

5绝对值

6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7有理数的运算

(二)实数

8实数的分类

9实数的运算

10科学记数法

11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12平方根与算术根和立方根

13非负数

14零指数次幂负指数次幂

(三)代数式

15代数式代数式的值

16列代数式

(四)整式

17整式的分类

18整式的加减乘除的运算

19幂的有关运算性质

20乘法公式

21因式分解

(五)分式

22分式的定义

23分式的基本性质

24分式的运算

(六)二次根式

25二次根式的意义

26根式的基本性质

27根式的运算

二方程和不等式

(一)一元一次方程

28方程方程的解的有关定义

29一元一次的定义

30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二)二元一次方程

32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3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3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3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三)一元二次方程

36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37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

38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和根的判别式

39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四)分式方程

40分式方程的定义

41分式方程的解法(转化为整式方程检验)

42分式方程的增根的定义

43分式方程的应用

(五)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44不等式(组)的有关定义

4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4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4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三函数

(一)位置的确定与平面直角坐标系

49位置的确定

50坐标变换

51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特征

52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坐标的符号与点的象限位置

53对称问题:P(x,y)→Q(x,- y)关于x轴对称

P(x,y)→Q(- x,y)关于y轴对称

P(x,y)→Q(- x,- y)关于原点对称

54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函数的定义

55函数自变量因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式子有意义的条件图象法)56函数的图象:变量的变化趋势描述

(二)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

57一次函数的定义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58一次函数的图象:直线,画法

59一次函数的性质(增减性)

60一次函数y=kx+b(k≠0)中k b符号与图象位置

61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设二列三解四回)

62一次函数的平移问题

6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图象法)

64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65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1)一次函数与方程综合

(2)一次函数与其它函数综合

(3)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

(4)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

(三)反比例函数

66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67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68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双曲线

69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增减性质)

70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71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四个方面面积问题)

(四)二次函数

72二次函数的定义

73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

74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待定系数法)

75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画法(五点法)

76二次函数的性质(增减性的描述以对称轴为分界)

77二次函数y=ax2+bx+c(a≠0)中a b c△与特殊式子的符号与图象位置关系

78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最值

79二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80二次函数的对称问题

81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实际应用)

82二次函数的平移问题

83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84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1)二次函数与方程综合

(2)二次函数与其它函数综合

(3)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

(4)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

2.2几何篇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180°

18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23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24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25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6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27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3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

47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S=L×h

83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如果a/b=c/d那么

(a±b)/b=(c±d)/d

85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条直线

110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

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118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119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0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d<r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122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d<R+r(R>r)

④两圆内切d=R-r(R >r)⑤两圆内含d <R-r(R >r) 136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把圆分成n(n ≥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 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 边形

138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 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正n 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 边形分成2n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 边形的面积Sn=pnrn/2p 表示正n 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a 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 个正n 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 ×(n-2)180°/n=360°化为 (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 ∏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 扇形=n ∏R/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第三章 例题讲解

【例1】如图10,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5,BC =10,BC 边上的高AM =4,E 为BC 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E 作直线AB 的垂线,垂足为F .FE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 ,连结DE ,DF 。 (1)求证:ΔBEF ∽ΔCEG .

(2)当点E 在线段BC 上运动时,△BEF 和△CEG 的周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3)设BE =x ,△DEF 的面积为y ,请你求出y 和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x 为何值时,y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图10

M

B

D

C

E

F

G

x A

解析过程及每步分值

1) 因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B DG 1分 所以,

B GCE G BFE ∠=∠∠=∠

所以BEF CEG △∽△3分

(2)BEF CEG △与△的周长之和为定值.4分

理由一:

过点C 作FG 的平行线交直线AB 于H ,

因为GF ⊥AB ,所以四边形FHCG 为矩形.所以 FH =CG ,FG =CH 因此,BEF CEG △与△的周长之和等于BC +CH +BH 由 BC =10,AB =5,AM =4,可得CH =8,BH =6, 所以BC +CH +BH =24 6分 理由二:

由AB =5,AM =4,可知 在Rt△BEF 与Rt△GCE 中,有:

4343

,,,5555

EF BE BF BE GE EC GC CE ====,

A M x

H G

F E

D

C

B

所以,△BEF 的周长是

125BE , △ECG 的周长是12

5

CE 又BE +CE =10,因此BEF CEG 与的周长之和是24.6分

(3)设BE =x ,则43

,(10)55

EF x GC x ==- 所以21143622

[(10)5]2255255

y EF DG x x x x ==

-+=--8分 配方得:2655121()2566y x =--+. 所以,当55

6x =时,y 有最大值.9分

最大值为121

6

.10分

【例2】如图二次函数y =ax 2

+bx +c (a >0)与坐标轴交于点ABC 且OA =1OB =

OC =3.

(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写出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方程.

(3)点MN 在y =ax 2+bx +c 的图像上(点N 在点M 的右边)且MN∥x 轴求以MN 为直径且与x 轴相切的圆的半径.

解析过程及每步分值

(1)依题意(10)(30)(03)A B C --,,,,,分别代入2y ax bx c =++ ········ 1分

解方程组得所求解析式为2

23y x x =-- ··················· 4分

(2)22

23(1)4y x x x =--=-- ······················ 5分

∴顶点坐标(14)-,

,对称轴1x = ······················ 7分 (3)设圆半径为r ,当MN 在x 轴下方时,N 点坐标为(1)r r +-, ········ 8分

初中中考数学基础知识(知识点)合集

一、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二、基本方法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含解答分析)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总结 考查知识点: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点关于线对称”,“线段的平移”。 (2、代数计算最值问题3、二次函数中最值问题) 问题原型:饮马问题造桥选址问题(完全平方公式配方求多项式取值二次函数顶点)出题背景变式: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坐标轴、抛物线等。 解题总思路:找点关于线的对称点实现“折”转“直” 几何基本模型: 条件:如下左图,A、B是直线l同旁的两个定点. 问题: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PA PB +的值最小. 方法: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结A B'交l于 点P,则PA PB A B' +=的值最小 例1、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E是等边三 角形,M为对角线BD(不含B点)上任意一点,将BM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连接EN、AM、CM. (1)求证:△AMB≌△ENB; (2)①当M点在何处时,AM+CM的值最小; ②当M点在何处时,AM+BM+CM的值最小,并说明理由; (3)当AM+BM+CM的最小值为 时,求正方形的边长。 A B A' ′ P l

例2、如图13,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为(1,4),交x轴于A、B,交y轴于D,其中B点的坐标为(3,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14,过点A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E,交y轴于点F,其中E点的横坐标为2,若直线PQ为抛物线的对称轴,点G为PQ上一动点,则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H,使D、G、F、H四点围成的四边形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及G、H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15,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T,过点T作x的垂线,垂足为M,过点M作直线M N∥BD,交线段AD于点N,连接MD,使△DNM∽△BMD,若存在,求出点T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初三数学知识点大全

初三数学各章节重要知识点概要 倪月舟 第21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1)若0a ≥这个条件不成立,则 a 不是二次根式; (2)a 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a ≥0. 2.重要公式:(1))0a (a )a (2≥=,(2)? ??<-≥==)0a (a )0a (a a a 2 ; 3.积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 a ab ≥≥?=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0b ,0a (ab b a ≥≥=?.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 )0b ,0a (b a b a >≥=,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 )0b ,0a (b a b a >≥= ;(2))0b ,0a (b a b a >≥÷=÷; (3)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10.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 同类二次根式. 1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 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 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一、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通常思路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合时取到最值) 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根据不同特征转化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关键.通过转化减少变量,向三个定理靠拢进而解决问题;直接调用基本模型也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高效手段. 轴 对 称 最 值 图形 l P B A N M l B A A P B l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 特征 A,B为定点,l为定直 线,P为直线l上的一 个动点,求AP+BP的 最小值 A,B为定点,l为定直线, MN为直线l上的一条动线 段,求AM+BN的最小值 A,B为定点,l为定直线, 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 点,求|AP-BP|的最大值转化 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 直线l的对称点 先平移AM或BN使M,N 重合,然后作其中一个定 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 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 直线l的对称点 折 叠 最 值 图形 B' N M C A B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特征 在△ABC中,M,N两点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将△BMN沿MN翻折, B点的对应点为B',连接AB',求AB'的最小值. 转化转化成求AB'+B'N+NC的最小值 1.如图:点P是∠AOB内一定点,点M、N分别在边OA、OB上运动,若∠AOB=45°,OP=32,则△PMN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分析】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 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根据对称的性质可以证得:△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据此即可求解.【解答】解: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 ∵PC关于OA对称, ∴∠COP=2∠AOP,OC=OP 同理,∠DOP=2∠BOP,OP=OD ∴∠COD=∠COP+∠DOP=2(∠AOP+∠BOP)=2∠AOB=90°,OC=OD.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及经典题型

例题讲解 【例1】如图10,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5,BC =10,BC 边上的高AM =4,E 为BC 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E 作直线AB 的垂线,垂足为F . FE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 ,连结DE ,DF 。 (1) 求证:ΔBEF ∽ΔCEG . (2) 当点E 在线段BC 上运动时,△BEF 和△CEG 的周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3)设BE =x ,△DEF 的面积为y ,请你求出y 和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x 为何值时,y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例2】如图 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与坐标轴交于点A B C 且OA =1 OB =OC =3 .(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写出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方程. (3)点M N 在y =ax 2 +bx +c 的图像上(点N 在点M 的右边) 且MN∥x 轴 求以MN 为直径且与x 轴相切的圆的半径. 【例3】已知两个关于x 的二次函数1y 与当x k =时,217y =;且二次函数2y 的图象的对称轴是直222112()2(0)612y y a x k k y y x x =-+>+=++,,线1x =-. (1)求k 的值; (2)求函数12y y ,的表达式;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问函数1y 的图象与2y 的图象是否有交点?请说明理由. 图10 M B D C E F G x A

【例4】如图,抛物线2 4y x x =+与x 轴分别相交于点B 、O,它的顶点为A,连接AB,把AB 所的直线沿y 轴向上平移,使它经过原点O,得到直线l,设P 是直线l 上一动点. (1)求点A 的坐标; (2)以点A 、B 、O 、P 为顶点的四边形中,有菱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请分别直接写出这些特殊四边形的顶点P 的坐标; (3)设以点A 、B 、O 、P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为S,点P 的横坐标为x,当 46S +≤≤+,求x 的取值范围. 【例4】随着绿城南宁近几年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花木的需求量逐年提高。某园林专业户计划投资种植花卉及树木,根据市场调查与预测,种植树木的利润1y 与投资量x 成正比例关系,如图①所示;种植花卉的利润2y 与投资量x 成二次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注:利润与投资量的单位:万元) (1)分别求出利润1y 与2y 关于投资量x 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这位专业户以8万元资金投入种植花卉和树木,他至少获得多少利润?他能获取的最大利润是多少?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汇 一、数及代数A:数及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及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及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及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及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叫底数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 叫做被开方数。

最新初中数学三角形证明题经典题型训练

2016年初中数学三角形证明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5?涉县模拟)如图,在△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与D,交BC 于E,连接AE,若CE=5,AC=12,则BE的长是() A .13 B . 10 C . 12 D . 5 2.(2015?淄博模拟)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 .5个B . 4个C . 3个D . 2个 3.(2014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AB=8cm,AC=6cm,则S△ABD:S△ACD=() A .4:3 B . 3:4 C . 16:9 D . 9:16 4.(2014?丹东)如图,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BE,则∠CBE的度数为()

A .70°B . 80°C . 40°D . 30° 5.(2014?南充)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度数为() A .30°B . 36°C . 40°D . 45° 6.(2014?山西模拟)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平分∠AOD,若∠AOC=35°,则∠BOD等于() A .145°B . 110°C . 70°D . 35° 7.(2014?雁塔区校级模拟)如图,在△ABC中,∠ACB=90°,BA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D,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是() A .2 B . 3 C . 4 D . 5 8.(2014秋?腾冲县校级期末)如图,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5,BC=3,△ABD 和△BCD的周长的差是()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及经典题型

综合知识讲解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1.1初中数学的特点 (2) 1.2怎么学习初中数学 (2) 1.3如何去听课 (5) 1.4几点建议 (6) 第二章应知应会知识点 (8) 2.1代数篇 (8) 2.2几何篇 (12) 第三章例题讲解 (19) 第四章兴趣练习 (38) 4.1代数部分 (38) 4.2几何部分 (60) 第五章复习提纲 (65)

第一章绪论 1.1初中数学的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怎么学习初中数学 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 (5)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直角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只有回归现实才能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会准确。2,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还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3,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共五大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特别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大全及经典题型综合讲解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及经典题型讲解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及经典题型讲解 目录 第一章绪论2 1.1初中数学的特点2 1.2怎么学习初中数学2 1.3如何去听课5 1.4几点建议6 第二章应知应会知识点7 2.1代数篇7 2.2几何篇11 第三章例题讲解17 第四章兴趣练习29 4.1代数部分29 4.2几何部分45 第五章复习提纲50

第一章绪论 1.1初中数学的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怎么学习初中数学 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

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 (5)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直角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只有回归现实才能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会准确。2,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还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3,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共五大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特别是,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会精心设计“智力课”和“智力问题”比如对习

初二(上)数学基础知识、趣味数学试题

111101初二(上)数学基础知识、趣味数学试题 温馨提示:本卷共75道题,均为选择题或填空题,满分为120分,其中附加题占 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要求所有解答均填在答题卷上........... 。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5、下列事件为必然事件的是( ▲ ) A .今年6月20日瓯江气温将达到32度; B. 在一个箱子里有10个红球,任意拿出一个球,这个球一定是白球; C.抛掷一块石块,石块终将下落; D. 这次数学竞赛,每位参赛的同学都会考90分以上。 11. 如图1,在△ABC 中,BC 的中垂线交AC 于点D , 交BC 于 E ,已知AB=3,AC=5,BC=7 ,那么△ABD 的周长为( ▲ ) A 、12 B 、10 C 、11 D 、8 17.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D 点,BD=CD ,若BC =6, AD =5,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 (A )30 (B )15 (C )7.5 (D )6 20. 小明和小亮做游戏,先是各自背着对方在纸上写一个正整数,然后都拿给对方看.他们 约定:若两人所写的数都是奇数或都是偶数,则小明获胜;若两个人所写的数一个是奇数,另一个是偶数,则小亮获胜.这个游戏( ▲ ) A .对小明有利 B .对小亮有利 C .游戏公平 D .无法确定对谁有利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60分) 如图,一个转盘8等分,则当转盘停止时,指针落在 红色区的概率是 ▲ . 55.如下图,仔细观察下列图案,并按规律在横线上画出合适的图形. 68.如图,BD 是△ABC 的一条角平分线,AB =10,BC =8,且S △ABD =25,则△BCD 的面积是 ___▲ ____. 75.两人要去某风景区游玩,每天某一时段开往该风景区有三辆汽车(票价相同),但是他 们不知道这些车的舒适程度,也不知道汽车开过来的顺序,两人采用了不同的乘车方案: 甲无论如何总是上开来的第一辆车;而乙则是先观察后上车,当第一辆车开来时,他不上车,而是仔细观察车的舒适状况,如果第二辆车的舒适程度比第一辆好,他就上第二D B C A 黄 红 红 红 白 白 黄 黄 (第55题图)

最全数学基础知识整理

数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因为从小学到高中的数学学习都是环环相扣的!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套数学基础知识,赶紧收藏! “ 基本数学方法” 1、十进制计数法: 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整数的读法: 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整数的写法: 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4、 四舍五入法: 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 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5、 整数大小的比较: 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最高位上数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较大就大,以此类推。 “ 小数部分”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如1/10记作0.1,7/100记 作0.07。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叫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第二位叫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如0.36是两位小数,3.066是三位小数。 1、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整数读,小数点读点,小数部分顺序读。 2、小数的写法: 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 3、小数的性质: 小数末尾添0去0大小不变。 4、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大小变化: 右移扩大左缩小。 5、小数大小比较: 整数部分大就大;整数相同看十分位大就大;以此类推。

初中—数学经典题目

每日一题 初二数学 1.如图,点A是△ABC和△ADE的公共顶点,∠BAC+∠DAE=180°,AB=AE,AC=AD,点M是DE的中点,直线AM交直线BC于点N.将△ADE绕点A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请探究∠ANB与∠BAE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前沿,拓展:若题目中点M是DE的中点这一条件改成∠ANB+∠BAE=180°,求证:点M是DE的中点

初三数学 1..在Rt△ABC中,∠A=90°,D、E分别为AB、AC上的点. (1)如图1,CE=AB,BD=AE,过点C作CF∥EB,且CF=EB,连接DF交EB于点G,连接BF,请你直接写出的值; (2)如图2,CE=kAB,BD=kAE,求k的值。

初一数学 1.已知A=3a2-4ab,B=a2+2ab. (1)求A-2B; (2)若|3a+1|+(2-3b)2=0,求A-2B的值.

每日一题 初二数学 2.如图,在△ABC中,∠ACB=90°,AC=BC,E为AC边的一点,F为AB边上一点,连接CF,交BE于点D且∠ACF=∠CBE,CG平分∠ACB交BD于点G, (1)求证:CF=BG; (2)延长CG交AB于H,连接AG,过点C作CP∥AG交BE的延长线于点P,求证:PB=CP+CF; 3)在(2)问的条件下,当∠GAC=2∠FCH时,若S△AEG=,BG=6,求AC的长.

初三数学 2.如图,BC为⊙O的直径,点A为⊙O上的点,以BC、AB为边作?ABCD,⊙O交于AD与点E,连接BE,点P是过点B的⊙O的切线上的一点.连结PE,且满足∠PEA=∠ABE. (1)求证:PB=PE;(2)若sin∠P=,求AB的值。

初一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一)有理数 第一章有理数 1、大于0的数是正数。 2、有理数分类: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 3、有理数分类: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4、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的直线称为数轴。 5、数的大小比较: ①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②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 7、若a+b=0,则a,b互为相反数 8、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称为数a的绝对值 9、绝对值的三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10、有理数的计算:先算符号、再算数值。 11、加减:①正+正②大-小③小-大=-(大-小)④-☆-О=-(☆+О) 12、乘除:同号得正,异号的负 13、乘方:表示n个相同因数的乘积。

14、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5、混合运算: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有括号的先算括号。 16、科学计数法:用ax10n 表示一个数。(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 17、左边第一个非零的数字起,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知识梳理】 1.数轴: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 2.相反数实数a的相反数是-a;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反之亦然;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3.倒数:若两个数的积等于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4.绝对值: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5.科学记数法:,其中。 6.实数大小的比较:利用法则比较大小;利用数轴比较大小。7.在实数范围内,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都可以进行,但开方运算不一定能行,如负数不能开偶次方。实数的运算基础是有理数运算,有理数的一切运算性质和运算律都适用于实数运算。正确的确定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知识点)合集(1)

高途课堂整理 一、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某些数列前n 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 -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 是边a 和边c 的夹角 二、基本方法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 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 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 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 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 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 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 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 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 平方差公式: (a+b)(a-b)=a ,则 ac

一次函数 (1)概念: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b(k,b是常数,且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图像:一条直线 (3)图像性质 k,b的含义 k:表示一次函数的斜率,在图像中可控制函数的倾斜程度,k值越大,斜率越大 b:表示一次函数的截距。

已知两点(x1,y1)(x2,y2),计算k,b 可选择带入解方程组,还可或三角形正切 理解k,b的含义,可根据计算方便选择解题方法。 二次函数 (1)概念: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ax2+bx+c(a≠0,a、b、c为常数),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2)图像:抛物线 (3)图像与性质 (a≠0) 当 当 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4)二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关系(y=ax+bx+c) 当y=0时,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x1,0)(x2,0),x1,x2即方程ax2+bx+c=0的两个解。 当x=0时,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c)即y=c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注:△=b2-4ac)

扩:韦达定理 当y=0时,ax2+bx+c=0,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解x1,x2满足x1+x2=x1×x2= 推导过程: ax2+bx+c=0的根 明白一元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要活学活用,如: y=kx+n y=ax2+bx+c 确定该方程组的解的数目,可将其转化称一元二次方程ax2+(b-k)x+c-n=0,然后按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归纳

七年级 第一章有理数 1、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2、数轴:(1)四要素:直线、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2)正数在原点的右边,负数在原点的左边,数轴上右边的数总大于左边的数。 3、相反数:只有符号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1)如果a、b互为相反数,那么a+b=0。(2)互为相反数的两数位于数轴上原点的两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4、绝对值: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③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④运算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 6、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7、化简规则:①同号结合;②同分母的结合;③互为相反数的结合;④凑整结合。 8、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③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④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⑤运算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分配律a(b+c)=ab+ac。 9、除法法则:①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②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0、有理数的乘方:n a中,a叫底数,n叫指数,整个结果叫幂。 ①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②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11、运算顺序:①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②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③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初中数学典型例题100道

初中数学典型例题100道(二) 选择填空题150道 一.选择题: 7,如图,直线,点A1坐标为(1,0),过点A1作x的垂线交直线于点B1,以原点O为圆心,OB1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A2;再过点A2x的垂线交直线于点B2,以原点O为圆心,OB2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A3,…,按此做法进行下去,点A5的坐标为(,). 8,在Rt△ABC中,∠C=90°,∠A=30°,BC=2.若将此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BC或AC与x轴重 合,使点A或点B刚好在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上时,设△ABC在第一象限部分的面积分别记做S1、S2(如图1、图2所示)D是斜边与y轴的交点,通过计算比较S1、S2的大小. 9,若不论k为何值,直线y=k(x﹣1)﹣与抛物线y=ax2+bx+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a、b、c 的值。 10,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一部分,对称轴是直线x=1. ①b2>4ac; ②4a﹣2b+c<0; ③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x≥3.5; ④若(﹣2,y1),(5,y2)是抛物线上的两点,则y1<y2. 上述4个判断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二,解答题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直线y=kx沿y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恰好经过B(﹣3,0)及y轴上的C点.若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右侧),且经过点C,其对称轴与直线BC交于点E,与x轴交于点F. (1)求直线BC及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点P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APD=∠ACB,求点P的坐标; (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直线CM把四边形EFO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若存在,请求出直线CM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3ax﹣4a的图象经过点C(0,2),交x轴于点A、B (A点在B点左侧),顶点为D.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A、B的坐标; (2)将△ABC沿直线BC对折,点A的对称点为A′,试求A′的坐标; (3)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BPC=∠BAC?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三年重难点知识点

一、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1.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础,想要学好数学必须重视基础概念,必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然后会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遇到问题自己学会反思及多维度的思考,最后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但有很多初中学生不重视书本的概念,对某些概念一知半解,对知识点没有吃透,知识体系不完整,就会出现成绩飘忽不定的现象。 2.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把握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数学是一门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正确掌握学过的每一个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在学习某一内容或解某一题时碰到了困难,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与其有关的、以前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好所造成的,因此要经常查缺补漏,找到问题并及时解决之,努力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及时解决一个问题。只有基础扎实,解决问题才能得心应手,成绩才会提高。 二、初中数学中考知识重难点分析 1.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考占总分的15%左右。 特别是二次函数是中考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难点,在填空、选择、解答题中均会出现,且知识点多,题型多变。 而且一道解答题一般会在试卷最后两题中出现,一般二次函数的应用和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三角形、四边形综合题难度较大。有一定难度。 如果在这一环节掌握不好,将会直接影响代数的基础,会对中考的分数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2.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 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科学计数法及分式化简等都是初中学习的重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知识,是我们进行数学运算的基础,其中因式分解及理解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运算的关系、分式的运算是难点。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全资料讲解

一、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Ⅰ、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Ⅱ、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Ⅰ、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Ⅱ、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Ⅲ、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Ⅳ、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Ⅰ、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Ⅱ、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Ⅰ、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Ⅱ、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Ⅲ、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Ⅰ、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Ⅱ、任何数与0相乘得0。Ⅲ、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Ⅰ、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Ⅱ、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Ⅱ、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Ⅲ、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Ⅳ、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Ⅱ、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Ⅲ、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Ⅰ、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Ⅱ、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Ⅲ、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Ⅰ、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Ⅱ、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Ⅲ、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Ⅰ、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Ⅱ、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Ⅲ、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Ⅰ、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Ⅱ、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Ⅲ、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