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分散系及分类同步练习

高一化学分散系及分类同步练习
高一化学分散系及分类同步练习

2.1.2分散系及其分类

1.(2010年东北师大附中期末考试)2009年10月24日在京沪高速公路扬州境内高邮段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是由于大雾引起的汽车追尾。雾属于下列哪种分散系

() A.乳浊液B.溶液

C.胶体D.悬浊液

【答案】C

2.下列分散系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B.豆浆

C.白糖水D.肉汤

【答案】C

【解析】熟记常见的几种胶体,牛奶和肉汤属于乳浊液,白糖水属于溶液。

3.下列实验或现象中,可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的是

() A.电泳B.丁达尔效应

C.布朗运动D.渗析

【答案】A

【解析】能够证明胶粒带电荷的只有电泳。

4.下列实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生成Fe(OH)3胶体

B.用分馏的方法分离酒精和醋酸

C.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D.电解水得到H2和O2

【答案】BC

【解析】分馏属于物理过程,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现象。

5.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食盐水溶液、牛奶、豆浆

B.肥皂水、泥水、江河水

C.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

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

【答案】A

【解析】牛奶是乳浊液,豆浆是胶体。

6.下列分散系,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①鸡蛋清溶液②淀粉溶液③硫酸钠溶液

④Fe(OH)3胶体⑤Fe(OH)3悬浊液

A.①③B.②③⑤

C.③④⑤D.③⑤

【答案】D

【解析】只有胶体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7.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分散质粒子直径都在1nm~100 nm之间

B.都能通过半透膜

C.都能通过滤纸

D.都呈红褐色

【答案】C

【解析】本题要对比溶液与胶体,其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A、B错。氯化铁溶液呈棕黄色,而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故D也错。溶液和胶体都属于比较稳定的分散系,都是透明的,C正确。

8.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丁达尔效应

B.可以通过滤纸

C.布朗运动

D.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

【答案】D

【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本质的区别在于:粒子直径的不同。

9.一般情况下,胶体粒子不易聚集,表现较稳定,主要是因为

() A.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胶体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C.胶粒很小,不受重力作用D.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它们互相排斥

【答案】D

【解析】A、B的说法正确,但不是其稳定存在的原因。

10.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色玻璃是固溶胶

B.雾、云、烟都是气溶胶

C.用滤纸能把胶体中的分散质与分散剂分离

D.胶粒大小在1nm~100 nm之间

【答案】C

【解析】胶粒能透过滤纸,应用渗析的方法分离。

11.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e(OH)3胶体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将向阳极运动

B.Fe(OH)3胶体与硅酸溶胶混合,将产生聚沉现象

C.Fe(OH)3胶体粒子不停地做布朗运动

D.光线通过Fe(OH)3胶体时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A

【解析】A项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将向阴极运动;B项硅酸溶胶的胶粒带负电荷,与带相反电荷的Fe(OH)3胶粒可发生聚沉;C、D两项是胶体的性质。

12.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 A.2mol·L-1 NaOH溶液B.2mol·L-1H2SO4

C.2mol·L-1MgSO4溶液D.FeCl3溶液

【答案】B

【解析】开始H2SO4中和Fe(OH)3所带电荷产生沉淀,继续滴加,Fe(OH)3溶于H2SO4。

13.根据所学知识,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饱和的FeCl3溶液加热至沸腾,制取Fe(OH)3胶体

B.将磁性物质制成胶体粒子作为药物的载体,可在磁场作用下送到病灶

C.化工生产上可利用丁达尔效应将油漆粒子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

D.将氯化钠分散在酒精上,不可能形成胶体

【答案】B

【解析】A项方法应该为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到沸水中,按A项操作易生成沉淀;C 项丁达尔效应是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起不到题中所述的作用;D项氯化钠可以在酒精中形成胶体。

14.胶体的介稳性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现象要破坏胶体介稳性的是

() A.生产涂料B.配制墨水

C.明矾净水D.用石膏使豆浆变成豆腐

【答案】CD

【解析】A、B是利用胶体的介稳性,涂料、墨水都不能让它产生沉淀。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鉴别Al(OH)3胶体(无色)和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B.鉴别白糖水和食盐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D.鉴别NaCl与CuSO4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答案】B

【解析】A项,可在暗室里用光照来鉴别;B项,不能用品尝的方法来鉴别化学药品,且二者都是稳定、均一、透明的无色溶液;C项,静置以后,粉笔末与水的浊液产生沉淀,豆油与水的浊液分层;D项,NaCl溶液没有颜色,CuSO4溶液显蓝色。

16.半透膜与滤纸一样有许多小孔,但孔径比滤纸小,为证实半透膜只能通过离子和较小的分子,胶体分散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现把10 mL淀粉胶体和50 mL KCl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2 min后,用两支试管各取5 mL烧杯中的液体做如下实验。

(1)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AgNO3溶液,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出现白色沉定(2)无明显变化(3)Cl-能透过半透膜,淀粉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和胶体的透过性。由于溶液可透过半透膜,故试管内含Cl-,Ag ++Cl-===AgCl↓;而淀粉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故试管内不含淀粉,加入碘水后,不变蓝。

17.(1)实验室中,制取Fe(OH)3胶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胶体已经制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Fe(OH)3胶粒带正电荷。Al(OH)3胶粒也带正电荷,而H2SiO3胶粒带负电荷,则下列实验的现象分别是:

①Fe(OH)3胶体和Al(OH)3胶体混合:________;

②Fe(OH)3胶体和H2SiO3胶体混合:__________。

(3)已知Al(OH)3胶体能够净水,则Fe(OH)3胶体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净水。

【答案】(1)将少量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使一束光线通过所得液体混合物,有丁达尔效应,证明形成了胶体(或观察液体混合物的颜色,呈红褐色,证明形成了胶体)

(2)①无明显现象②液体变浑浊,并形成了红褐色沉淀(3)能

【解析】(1)Fe(OH)3胶体的制备要注意细节。如滴加FeCl3溶液时要振荡烧杯,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因搅拌会减弱胶体对电荷的吸附能力,使之结合成大颗粒而沉降。(2)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相遇可发生聚沉。(3)Fe(OH)3与Al(OH)3胶体皆可以作净水剂。

18.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____(填“>”或“<”)100nm,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____(填“>”或“<”)1nm,而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__________之间。这

个尺寸与现代材料科学中__________的直径大致相当,从而使胶体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布朗运动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胶体的特有性质。

【答案】><1nm~100nm纳米粒子不是

19.已知碘水遇淀粉变蓝色,溴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浅黄色沉淀。在半透膜袋里盛有淀粉和溴化钠溶液,将半透膜悬挂在蒸馏水中。

(1)证明淀粉未通过半透膜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两者已完全分离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半透膜已破损了,请设计实验证明。

(4)如果想完全分离淀粉和溴化钠,应如何操作?

【答案】(1)取少量烧杯内液体,滴加碘水,不变蓝色

(2)多次更换烧杯中的水后,取烧杯中少量液体,滴加AgNO3溶液,若无沉淀,则已完全分离

(3)取烧杯中液体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碘水,若变蓝,则说明半透膜破损。

(4)烧杯中的水要不断更换。

全国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八) 分散系及其分类

课时跟踪检测(八)分散系及其分类 1.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 A.悬浊液 B.乳浊液 C.胶体D.溶液 解析:选D 悬浊液和乳浊液属于不稳定分散系,胶体是较稳定分散系。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纳米级(1~100 nm)的分散系是胶体 B.胶体可通过过滤的方法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是胶粒带正电荷 D.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解析:选B 胶体微粒可透过滤纸,分离胶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 3.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CaCl2溶液B.CuSO4溶液 C.Fe(OH)3胶体D.稀H2SO4 解析:选C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Fe(OH)3胶体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C项正确。 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荷 B.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C.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胶体的依据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滤纸 解析:选D 电泳现象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而胶体属于分散系,呈电中性,A错;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B错;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利用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实验方法,C错。 5.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胶体内,开始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 A.2 mol·L-1 NaOH溶液 B.2 mol·L-1 H2SO4溶液 C.2 mol·L-1 MgSO4溶液 D.FeCl3溶液 解析:选B 在Fe(OH)3胶体中加入电解质会发生聚沉现象即出现沉淀。四个选项都是电解质溶液,所以都会有沉淀生成。只有B中的H2SO4会继续与Fe(OH)3反应,生成Fe2(SO4)

分散系及其分类高一化学练案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分散系及其分类练案 使用日期:编号:02 一、单选题 1.小宋想用生活中常见物质做丁达尔现象的实验,下列液体中一定不会有现象的是( ) A.鸡蛋清B.稀米汤C.豆浆D.食醋 2.在沸水中滴入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欲除去胶体中的HCl杂质,可采用的方法是( ) A.过滤B.蒸馏C.电泳D.渗析 3.下列关于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散系的分类: B.用平行光照射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加以区分 C.把FeCl3饱和溶液滴入到蒸馏水中,以制取Fe(OH)3胶体 D.如图所示是树林中的晨曙,该反应与丁达尔效应有关

4.向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步加入一种液体,首先使溶胶发生聚沉,继续加入又使沉淀消失,这种液体是()A.0.5 mol·L-1 HCl溶液B.0.5 mol·L-1 MgSO4 溶液 C.0.5 mol·L-1KCl溶液D.蒸馏水 5.土壤也是一种胶体,研究发现土壤中的胶体粒子主要带负电荷。化肥施入土壤中,往往先被土壤胶粒吸附固定下来,再被作物吸收。在水田里使用下列氮肥时,哪一种容易造成肥效降低() A.碳酸氢铵(NH4HCO3B.氯化铵(NH4Cl) C.硫酸铵〔(NH4)2SO4〕D.硝酸铵(NH4NO3) 6.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 A.胶体的电泳B.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 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D.胶体的聚沉 7.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B.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C.雾是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 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8.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A.悬浊液B.乳浊液C.胶体D.溶液 9.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粒子不能通过滤纸

(共31套)最新高中人教化学必修1(全册) 同步练习 课时跟踪检测汇总(含所有课时练习附答案)

(含各章节检测题) (共31套)最新高中人教化学必修1(全册)同步练习课时跟踪检测汇总(含所有课时练习附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一)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D.胶头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解析:选B A、D项防止污染原试剂,B项防止可燃性气体不纯引起爆炸,C项防止漏气。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B.可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 C.用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D.尝一下实验室里酒精的味道 解析:选A 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在闻有毒气体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在实验室里,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 3.下列仪器常用于进行物质分离的是( ) 解析:选B 应用烧杯、漏斗、玻璃棒等可进行过滤操作,可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4.实验室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B.玻璃棒 C.蒸发皿D.酒精灯 解析:选B 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以免外洒;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液体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5.下列生产、生活、实验中的行为,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进入煤矿井下作业,戴上安全帽,用帽上的矿灯照明 B.节日期间,可以在热闹繁华的商场里燃放烟花爆竹,欢庆节日 C.点燃打火机,可以检验液化气钢瓶口是否漏气 D.实验室里,可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及时用玻璃棒搅拌,配制稀硫酸 解析:选A 煤矿中的瓦斯气体和液化气都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A正确,C不正确;燃放烟花爆竹应在人少的空旷处燃放,B不正确;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容易因放热过多而导致酸液沸腾溅出,D不正确。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教学过程(PPT辅助教学) (一)新课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主要学习了哪几种分类方法呢? 【生】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师】很好,我们重点学习了交叉分类法还有树状分类法。那我们在学习树状分类法时,我们是对“物质”进行了分类。大家回忆一下物质是怎样分的。我们把物质分为了纯净物还有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了单质还有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又进行了细分对吧。那在物质这颗大树中,纯净物这个树枝长得很茂密,而混合物就有点稀疏了。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混合物的知识点,分散系及其分类,让混合物这个枝杈也能很好的开枝散叶下去。 (二)新课教学 【师】那什么叫做分散系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25面,认真阅读最后一段,找出找出分散系的概念以及分散系的组成。 【板书】分散系及其分类 【师】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分散系的概念及其组成?好,请xx同学。【生】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它是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 【师】那分散质和分散剂又是怎样定义的?

【生】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师】很好。(PPT 出概念) 【板书】1.分散系 【PPT 】CuSO 4溶液、泥水 【师】像CuSO 4溶液、泥水,都是分散系,那他们的分散质和分散 剂分别是什么的?CuSO 4溶液,我们是把CuSO 4固体分散在水中的, 所以在这个分散系中,CuSO 4固体是充当了分散质,而水是分散剂; 那泥水就是把泥沙分散在水中,所以泥沙充当了? 【生】分散质。 【师】而水就是? 【生}分散剂。 【师】很好。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还有很多,像空气,空 气的分散质就是氧气、二氧化碳、还有稀有气体,固体小颗粒等等, 而分散剂是氮气;还有酒精溶液,分散质是酒精,分散剂是水。可能 有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反过来,氮气为分散质,而氧气这些为分 散剂;酒精为分散剂,而水为分散质,对吧。 【生】嗯。 【师】其实我们在分析分散系时,是需要遵守这样的规则的。(PPT 出规则)量多的为分散剂,量少的为分散质;而当有水存在时,一般 分散质 分散剂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篇一: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作为一堂实验课,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实验,每个结论的得出都来自学生亲手做的实验,而非课本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建构理论指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学记中如此说“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意思是:引导学生而不给以牵掣;激励学生而不是强制使之顺从;启发学生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结论。引导而不是牵掣,就能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激励而不是强制,学生就能感到学习的快乐;启发而不是代替学生得出结论,就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之增长与重组”。胶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类物质,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这个物质,以及把性质再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满足了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也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二教学背景分析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及其分类》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混合物体系。因此,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新的切入点。教科书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分类方法介绍了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b1-§上学期期中测试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N —14、O —16、S —32、Cl —35.5、K —39、Na —23、 Ag--108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 .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 B .产生丁达尔现象 C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 D .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2、下列物质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 .H 2和O 2反应生成水 B .锌片投入稀硫酸中 C .KClO 3(固体)和MnO 2(固体)混合加热制O 2 D .NaOH 溶液和K 2SO 4溶液混合 3、离子方程式H ++OH —=H 2O 可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盐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应 B .硝酸和氢氧化镁的反应 C .硫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应 D .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4、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最少的是( A .Cl 2 B .HCl C .NH 3 D .H 2SO 4 5.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 Fe +2HCl=H 2+FeCl 2 B .2FeCl 2+Cl 2=2FeCl 3 C .CaO +H 2O =Ca(OH)2 D .2Fe(OH)3 =Fe 2O 3 +3H 2O 6、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氢氧化钠与盐酸,;氢氧化钠与碳酸 B 、BaCl 2溶液与Na 2SO 4溶液;Ba(OH)2溶液与H 2SO 4溶液 C 、Na 2CO 3溶液与硝酸溶液;CaCO 3溶液与硝酸溶液 D 、石灰石与硝酸反应;石灰石与盐酸 7、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A N 个氢气分子所占的体积为22.4L B .A N 2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为44g C .1000mL0.1mol/L 的NaCl 溶液中,+Na 与-Cl 离子总数为A N 2.0 D .17g 氨气中所含原子数为A N 8、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试剂,分别是Na 2CO 3、NaCl 、AgNO 3。实验员选择了一种试剂就把它们区别开来了,这种试剂是: A .盐酸 B 、氢氧化钠溶液 C 、氯化钡溶液 D 、硝酸 9、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HCl →H 2 B 、NaCl →Cl 2 C 、CuSO 4→Cu D 、HClO →Cl 2 10、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或用品:铁架台、铁圈、铁架、三角架、石棉网、烧杯、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蒸馏烧瓶、火柴、滤纸、漏斗。只应用上述仪器或用品,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A. 蒸发 B. 萃取 C. 过滤 D. 蒸馏 11、和22 g CO 2所含分子数相等的水的质量为( ) A .44 g B .22 g C .18 g D .9 g 12、下列溶液中Cl -浓度与50 mL 1 mol ·L -1 AlCl 3溶液中Cl -浓度相等的是( ) A .150 mL 1 mol ·L -1的NaCl 溶液 B .75 mL 2 mol ·L -1 NH 4Cl 溶液 C .150 mL 2 mol ·L -1 的KCl 溶液 D .75 mL 1 mol ·L -1 的FeCl 3溶液 13、根据阿伏加德罗理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的A 2气体和3体积的B 2气体合成2体积的C 气体,则C 气体的化学式为: A 、A B 3 B 、AB C 、A 3 B D 、A 2 B 3 14、2.16 g X2O 5中含有0.1 mol 氧原子,则X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28 B .28g/mol C .14 D .14g/mol 15、某实验室合成了一种可溶的金属氯化物(RCl x ),为了测定该金属氯化物的成分,研究人员做了以下实验:,取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 ·L -1的金属氯化物(RCl x ) 溶液20 mL ,使之恰好与20 mL 0.15 mol ·L -1的AgNO 3溶液完全反应。则该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 A .RCl B .RCl 2 C .RCl 3 D .RCl 4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16分)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B.熔融状态下或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 C.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 得电子的物质被还原,是还原剂。 1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 ) A .所用NaOH 已吸潮 B .向容量瓶加水时液面低于刻度线即摇匀 C .有少量NaOH 溶液残留在烧杯内 D .向容量瓶加水时眼睛一直俯视液面 18、下列物质容易导电的是: A 、熔融状态下的氯化钾 B 、铜 C 、硫酸铜晶体 D 、无水乙醇 19、为了除去粗盐中Ca 2+、Mg 2+、SO 42-及泥沙,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 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 2CO 3溶液 ⑤加过量的BaCl 2溶液, 正确操作的顺序是( ) A.①④⑤②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 ⑤②④①③ 20、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氦气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同的( ) A .原子数 B .体积 C .分子数 D .质量 21、浓度为0.01mol·L -1的HCl 溶液VmL ,加水稀释到2VmL ,取出10mL,这10mL 溶液中含有C(H +)( ) A .0.05mol/L B .0.001mol/L C .0.002mol/L D .0.005mol/L 22、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Cu 2+、SO 42-、OH —、K + B 、Na 、CO 32-、H +、Cl - C 、H +、Cl -、NO 3-、Ba 2+ D 、Ca 2+、H +、CO 32-、NO 3- 23.农药波尔多液可用于水果灭虫,是由石灰水和硫酸铜溶液混合而成的悬浊液。它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是因为铁与该农药中的硫酸铜起反应。在该反应中,对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铁发生还原反应 B.铁发生氧化反应 C .铁是还原剂 D. 铁失去电子 24.下列反应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 OH —+H +=H 2O B .Fe 和盐酸反应:2Fe +6H +=2Fe 3++3H 2↑ C .Cu 和AgNO 3溶液反应:Cu +Ag +=Cu 2++Ag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一、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多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产生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同离子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等。 ①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 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规律)——物质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OH-、Mg2+与CO32-、OH-等之间发生离子反应。 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HSO3-、SO32-等之间发生离子反应。 生成弱电解质:如H+与CH3COO-、CO32-等生成弱酸;OH-与NH4+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水(水也是种弱电解质)。 ⑵.离子方程式 ①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拆:将化学方程式中易溶解于水且能完全电离的物质拆写成阴、阳离子符号;而难溶于水的物质、气态物质和水仍用化学式表示; 删:删去方程式等号两边重复的离子; 查:检查是否满足元素原子守恒、反应前后电荷守恒等。 ②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 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要正确,其规律是:一般易溶于水的强酸(H2SO4、HNO3、HCl、HBr、HI)、强碱(NaOH、KOH、Ba(OH)2、Ca(OH)2)、大多数可溶性盐均写成离子符号(拆);而单质、氧化物、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极难溶于水的物质均写成化学式(不拆)。 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注意两守恒:方程式两边的原子数、电子数必须守恒。 5. 离子共存题易错点: ⑴在题目中告知是无色溶液,应排除具有颜色的离子 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等离子。 ⑵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H+、OH—大量共存HCO3—、HSO3-、 6.元素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 ⑴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凡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⑵氧化还原反应特征(判别方法):化合价发生变化。 8.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⑴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实质:化合价升高,该元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化合价降低,该元素原子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⑵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得失(或偏移)。

专题07 分散系及其分类-初升高化学衔接教材讲义系列(原卷版)

专题07 分散系及其分类 【知识回放】 1.什么是溶液? 2.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醋B.食用油C.食盐D.酒精 【新知精讲】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概念 2.分类 (1)按照分散系组成部分的状态分类,以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为标准,共有9种组合; (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二、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1.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2.胶体的性质 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丁达尔效应:当平行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电泳:胶体粒子带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 聚沉 【科学探究】 探究一分散系及分类 问题导引 1.分散剂必须是液体吗?

提示不一定。分散剂和分散质都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是什么? 提示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是胶粒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探究二胶体的性质 问题导引 1.已知鸡蛋清是一种胶体,如何通过简便方法鉴别NaCl溶液和鸡蛋清胶体呢? 提示可通过产生丁达尔效应进行鉴别。当用光束通过NaCl溶液和鸡蛋清胶体时,从侧面能够观察到一条光亮“通路”的是鸡蛋清胶体。 2.向Fe(OH)3胶体中加入稀盐酸,先产生红褐色沉淀,继续滴加盐酸,红褐色沉淀又溶解,为什么? 提示向Fe(OH)3胶体中加入稀盐酸,胶体先发生聚沉形成Fe(OH)3沉淀,继续滴加盐酸,酸碱发生中和反应,Fe(OH)3沉淀又溶解。 【重点突破】 1.浊液、溶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可通过以下图示加以记忆: A球代表浊液中的分散质微粒;B球代表胶体中的胶粒;C代表溶液中溶质; (1)浊液既不能透过滤纸也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既能透过滤纸又能透过半透膜; (2)胶体中的胶粒只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2.胶体的四大性质 (1)布朗运动:胶体粒子在做不停地、无规则地运动。 (2)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3)电泳现象:胶体微粒带电荷(淀粉胶体等除外),胶体微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 (4)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其方法主要有: 3.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 (1)区分胶体和溶液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考虑: ①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来区分。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小于1 nm的分散系为溶液。 ②根据有无丁达尔效应来区分。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同步练习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拓展A卷

(8)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拓展A 卷 1、体操运动员比赛时为了防滑。常在手掌上涂抹碳酸镁粉末。碳酸镁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其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HClO B.2Cl C.3NaHSO D.3NH 3、等质量的3KClO 分别发生下述反应: ①有2MnO 催化剂存在时,受热分解得到氧气; ②若不使用催化剂,加热至470℃左右,得到4KClO (高氯酸钾)和KCl 。 下列关于①和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相同 C.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不同 D.生成KCl 的质量相等 4、有人设想将碳酸钙通过特殊的加工方法使之变为纳米碳酸钙(即碳酸钙粒子直径达到纳米级),这将引起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巨大变化。下列关于纳米碳酸钙的推测正确的是( ) A.纳米碳酸钙是与胶体相似的分散系 B.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所得分散系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C.纳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钙完全不同 D.纳米碳酸钙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5、下列选项中的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的是( ) 选项 X Y Z A 非金属单质 非电解质 纯净物 B 置换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C 胶体 分散系 混合物

A.A B.B C.C D.D 6、某无色溶液含有①Na + 、②Ba 2+ 、③Cl - 、④Br -、⑤23SO -、⑥24SO - 离子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⑤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⑥ C.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③⑤ 7、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2+-24 Na Ca Cl SO - 、、、 B.2++-3 H Fe C CO H l - 、、、 C.2+-244Mg NH Cl SO +- 、、、 D.+3+-3 K Fe NO OH - 、、、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 + =2Fe 3+ +3H 2↑ B.铁片与氯化铜溶液反应:Fe+Cu 2+ =Cu+Fe 2+ C.氢氧化镁溶于盐酸:Mg(OH)2+H + =Mg 2++H 2O D.Cu(OH)2与稀硫酸反应:2++2424Cu +2OH +2H +SO H O+CuSO --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经分析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②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试卷 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Ca:40 N:14 S:32 Al:27 P:31 Cl:35.5 Mg:24 Si :28 第I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每小题3分,10×3=30分) 1.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该容量瓶必须是() A.干燥的 B.瓶塞不漏水的 C.用待配溶液洗涤过的 D.以上三项都符合的 2.进行过滤操作时,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A.试管 B.烧瓶C.烧杯 D.酒精灯 3.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Al(OH)3与盐酸反应:Al(OH)3+3H+===Al3++3H2O B.Al2O3溶于过量NaOH溶液:Al2O3+2OH-===2AlO-2+H2O C.铁溶于稀H2SO4中:2Fe+6H+===2Fe3++3H2↑ D.Al(OH)3溶于NaOH溶液:Al(OH)3+OH-===AlO-2+2H2O 4.关于制备Fe(OH)3胶体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在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B.加热煮沸FeCl3溶液 C.把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 D.把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到沸水中 5..往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 A.颜色变浅 B.逐渐变红色 C.没有改变 D.变棕黄色 6.向50 mL 18 mol·L-1 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 ) A.小于0.45 mol B.等于0.45 mol C.在0.45 mol和0.90 mol之间 D.大于0.90 mol 7.下列气体溶解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SO2溶解于水 B.NO2溶解于水 C.CO2溶解于水 D.O2溶解于水 8.某溶液中有Fe3+、Mg2+、Fe2+和Al3+四种阳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A.Fe3+ B.Mg2+ C.Fe2+ D.Al3+ 9.镁铝合金5.1 g溶于300mL2mol/L的HCl,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为5.6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产生沉淀的质量为() A.5.1g B.10.2g C.13.6g D.15.3g 10.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H+、NO3-、Fe2+、Na+ B.Ag+、NO3-、Cl-、K+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套同步试卷及答案

2014高中化学1.1.1 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随堂练习新人 教版必修1 1.(对应考点一)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D.胶头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解析:A、D项防止污染原试剂,B项防止可燃性气体不纯引起爆炸,C项防止漏气。 答案:B 2.(对应考点一)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迅速用干布擦拭,再用大量水冲洗 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 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止仪器炸裂 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解析: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干布擦拭,再用大量水冲洗,防止浓硫酸稀释放热而灼烧皮肤,A项正确。取用药品时,要先观察其标志,防止发生危险,B项正确。有些玻璃仪器可以直接加热,如试管;有些需垫石棉网加热,如烧杯、烧瓶;有些不能加热,如量筒,C项不正确。闻化学药品时,不能使鼻子凑近,防止中毒,D项正确。 答案:C 3.(对应考点二)下列有关过滤实验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相互接触 B.过滤操作中,漏斗颈与烧杯内壁相互接触 C.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烧杯口相互接触 D.为加快过滤,使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 解析:A、B、C三个选项是过滤操作中“三靠”的基本内容,所以必须互相接触;D 项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会使滤纸破裂而造成漏液。 答案:D 4.(对应考点二)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的正确操作是()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等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 D.蒸发皿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高一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9高一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Al-27 Cu-64 Fe-56 S-32 Na-23 第Ⅰ卷(32分)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A.酒精和水 B.碘和四氯化碳 C.水和四氯化碳 D.汽油和植物油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2的摩尔质量是44 g B.18 g 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 L C.在标准状况下,20 mL NH3 与60 mL O2所含的分子数比为1:3。 D.将40 g NaOH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 3.下列物质中,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均能反应,且都生成氢气的是 A.Al2O3 B.Al(OH)3 C.Al D.(NH4)2CO3 4.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中加入足量的盐酸,第二份中加入足量的烧碱,若同温同压下放出相同体积的气体,则两份铝

粉的质量比为 页 1 第 A.2:3 B.1:6 C.3:2 D.1:1 5.下列反应的产物中,一定不含有+ 2价铁元素的是 A.铁与盐酸 B.铁与氯气 C.铁与氯化铁溶液 D.铁与硝酸 6.下列关于硅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B.二氧化硅可以和水直 接反应来制取硅酸 C.硅可用作太阳能电池 D.硅酸钠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 等的原料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稀氯化铵稀溶液中加入稀烧碱溶液NH4+ + OH-=NH3+ H2O B.氨水和硫酸反应 H+ + OH-=H2O C.钠和水反应 Na+ 2H2O= Na+ + 2OH-+ H2 D.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 Cl2+ 2OH-=Cl-+ ClO-+ H2O 8.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钠放入水中后,沉在水下缓缓冒出气体 ②Na2CO3和NaHCO3的溶液都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③氢气在氧气或氯气中燃烧,都能观察到淡蓝色火焰 ④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说明该气体一定是SO2 ⑤向某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加热后生成使湿润红石蕊试

高中化学-分散系及其分类分层练习

高中化学-分散系及其分类分层练习 层级一学业达标练 1.区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特征性质的是( ) A.布朗运动B.能透过滤纸 C.电泳D.丁达尔效应 解析:选D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具有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一定是胶体. 2.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苏打水、牛奶、豆浆 B.碘酒、泥水、血液 C.白糖水、食盐水、茶水 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 D.Ca(OH) 2 解析:选B 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牛奶、豆浆都是胶体,故A错误;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泥水是浊液,血液为胶体,故B正确;白糖水是蔗糖水溶 悬浊液为浊液,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茶水也是溶液,故C错误;Ca(OH) 2 液,澄清石灰水为溶液,石灰浆为浊液,故D错误. 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0-9~10-7 m 之间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 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3 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D.Fe(OH) 3 解析:选C 胶体的本质特征为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性质特征为丁达尔效应(即用光照射,在胶体中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故A、B均正 胶体中的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确,C不正确;Fe(OH) 3 达到净水的目的,故D正确. 4.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体系的稳定性,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B.一种分散系的分散质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但只能是纯净物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它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

高一化学必修1课堂教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课堂教学同步练习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白马非马”的论断正确性的原因() A.矛盾的对立统一 B.事物总存在共性和特性 C.论断随时代而变 D.物质分类的结果 2.给物质分类时由于标准不同往往会出现() A.树状分类法 B.环状分类法 C.球状分类法 D.交叉分类法 3.人们把球分成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属于( ) A.树状分类法 B.环状分类法 C. 球状分类法 D.交叉分类法 ~ 4.给物质分类的好处在于:( ) A.有利于认识事物 B.有利于弥补事物的先天不足 C.有利于人们开拓视野 D.有利于发现事物的特性 5.根据分散剂和分散质的状态不同可以组成( )种分散系 A. 3 B. 11 C. 9 D. 6 6.下关于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溶液都是无色的 B.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分散系一定是溶液 C.、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7.下列物质①过滤后的天然水②变浑浊的石灰水③石蕊试液④牛奶⑤盐酸⑥碘酒,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 A.①③ B. ②④ C ③⑤⑥ D ①③⑤⑥ ! 8.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浊液的是( ),属于胶体的是( ) A.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后得到的混合物 B.液氮 C.碘酒 D.煮沸的FeCl3溶液 9.下列关于胶体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只带正电荷 B.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相当稳定 D.都是透明的 10.从一杯蔗糖溶液的上部取一些溶液,测定它的密度为a g/cm3,再从下部取一些溶液,测定它的密度数值应为() A.大于a B.小于a C.等于a D.无法确定 11.当分散系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 、、。 12.通常使用的分类方法是、。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9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 :35.5 Fe :56 Si :28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65分) 一、选择题(每道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答案,1-10 每小题 2 分,11-25 每小题 3 分,共65 分) 1. 氯在自然界以化合物形态存在,18世纪70 年代,首先发现并制得氯气的化学家是 A. 汤姆生 B.舍勒 C.阿伏加德罗 D.卢瑟福 2. 下列关于硅酸盐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可以表示为Na2OCaO6SiO2说明玻璃为纯净物 B. 陶瓷、玻璃、水泥都属于硅酸盐产品 C. 制玻璃、水泥时都用到了石灰石和黏土 D. 制玻璃的过程中发生了反应:Na2CO3+SiO2Na2SiO3+CO22 说明酸性:H2SiO3H2CO3 3. 有BaCl2 和NaCl 的混合溶液2.0L 2将它平均分成两份。 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03 溶液2使Cl 离子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0.5mol H2SO4、2.0mol 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为() A. 0.5 molL-1 B.0.75 molL-1 C.1.5 molL-1 D.1.0 molL-1

4. 用NaCl 固体配制0.1 molL-1 的NaCl 溶液2下列操作或 说法正确的是 A. 将5.85gNaCI固体溶于1 L水中可配成0.1 molL-1的NaCI 溶液 B. 称量时,将固体NaCl 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 C. 固体溶解后,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向容量瓶中直 接加水稀释到刻度线 D. 配制溶液时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不会影响实验结 果 5. 随着人们对物质组成和性质研究的深入,物质的分类也 更加多样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H2SO4 NaOH NaNO3都是强电解质 B. Na2O AI2O3、Fe2O3都是碱性氧化物 C. 磁铁矿、铝土矿、小苏打都是混合物 D. 烧碱、纯碱、熟石灰都是碱 6. 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02、03气体,当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02 比03质量小 C. 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 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7. 下列化学反应及其书写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用铝盐和过量的氨水: AI3++30H-=AI(0H)3

高中化学-分散系及其分类练习

高中化学-分散系及其分类练习 1.用聚光手电筒照射下列分散系,不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胶体 B.蛋白质溶液 A.Fe(OH) 3 C.KOH溶液 D.淀粉溶液 【答案】C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A不符合题意;B.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具有丁达【解析】A.Fe(OH) 3 尔效应,B不符合题意;C.KOH溶液不属于胶体,不具有丁达尔效应,C符合题意;D.淀粉溶液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D不符合题意。 2.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酒精溶液B.硫酸铜溶液C.氢氧化铁胶体D.泥浆水 【答案】C 【解析】A项、酒精溶液是溶液,不是胶体,没有丁达尔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B项、硫酸铜溶液是溶液,不是胶体,没有丁达尔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C项、氢氧化铁胶体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符合题意;D项、泥浆水是悬浊液,不是胶体,没有丁达尔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3.某种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既能透过半透膜,也能透过滤纸,该分散系为() 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 【答案】A 【解析】A.溶液分散质粒子既能透过滤纸,又能透过半透膜,故A正确;B.胶体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故B错误;C.悬浊液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故C错误;D.乳浊液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故D错误。 4.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的是() 胶体 A.稀豆浆B.石灰乳C.稀硫酸D.Fe(OH) 3 【答案】C 胶体属于胶体,由于【解析】稀豆浆属于胶体,石灰乳属于浊液,稀硫酸属于溶液,Fe(OH) 3 分散系按照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分为浊液、胶体、溶液,因此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的是稀硫酸,选项C合理。 5.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同步练习

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练习同步练习·单元检测·期中期末测试 共22份新课标人教版全套·试题(附答案) 新课标高一化学同步测试(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面是人们对于化学科学的各种常见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显的无能为力 B.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 C.化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用性的科学 D.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B . 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 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D . 未来化学的方向是经验化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处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4.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A.试管B.坩埚C.蒸发皿D.烧杯 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用规格为10mL的量筒量取6mL的液体 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 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 D.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 6.若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再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②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 ③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④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②①④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计4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正确选 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7.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课时同步练习 汇总 课时训练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1.四川攀枝花肖家湾煤矿曾发生矿难。此矿难为一起瓦斯爆炸事故,已知瓦斯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下列各组物质可与甲烷归为一类的是() A.H2、O2、N2 B.CO2、C2H6、C60 C.C2H6、C3H8、C4H10 D.乙醇、空气、汽油

解析:C2H6、C3H8、C4H10和甲烷都是化合物(有机物)。 答案:C 2.“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使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为推进剂,三子级则使用效能更高的液氢和液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都是氮的氧化物 B.液氢和液氧都是化合物 C.液氧是一种单质 D.四氧化二氮中氧原子与氮原子的个数比是1∶2 解析:偏二甲肼不是氮的氧化物,A错;液氢和液氧都是单质,B错,C正确;四氧化二氮中氧原子与氮原子的个数比是2∶1,D错。 答案:C 3.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地摆放。现有部分药品按某种规律摆放在实验桌上,如下图所示。做“硫酸的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取用Ba(OH)2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解析:首先分清图中所给试剂的类别,HCl、H2SO4属于酸;酚酞、石蕊属酸碱指示剂;NaCl属于盐;NaOH、Ba(OH)2属于碱,根据药品按规律摆放的原则Ba(OH)2应放在D处。 答案:D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氧化物 解析:食品包装袋上关于食品的某些成分含量的说明均指元素含量。 答案:A 5.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Na2O B.CO C.CaO D.SO2 解析:Na2O和CaO是碱性氧化物;CO虽然是非金属氧化物,但它不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D 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具有固定熔沸点的物质 C.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和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 D.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的单质 解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纯净物,也可能为混合物,如O2与O3,金刚石与石墨等,A 错;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和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也可能为混合物,如FeCl2与FeCl3相混合,C错;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CO2的单质可以是石墨,也可以是金刚石,不一定是纯净物,D错。 答案:B 7.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酸,第二种是混合物,第三种是碱的是() A.空气、硫酸铜、硫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