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诗二首》(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

1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教本课会认字时,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踪”是平舌音,“首、柔”是翘舌音,“踪、萍”是后鼻音。字形识记时,有多种方法,可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如“踪、迹、浮、萍、荷、露”等。“采”是会意字,“泉”是象形字,可通过字理识字帮助识记。最常用的是通过组词与形近字比较来识记,如“荷花—何时”“踪迹—综合”等。

教本课会写字时,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如“爱、角、采、尖”都是上下结构,写时要上下对齐;“树”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做到“两边高,中间低,三个部件要靠紧”;“无”是独体字,注意与“天”的区别。

阅读理解

本课是两首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教学《池上》时,可结合插图,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明白船划过去后,水面的浮萍会被冲开一道水痕,进而理解“浮萍一道开”的意思。教学《小池》时,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惜细流”“爱晴柔”,体会拟人修辞方法的形象生动;在理解“尖尖角”时,知道指的是新生的荷叶还在卷曲没有完全打开,而不是指荷花的骨朵儿;“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呈现的是作者抓拍的一个镜头,表达了作者对小池、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积累运用

本课的两首古诗都要求熟读成诵,引导学生积累下来,并能自然地迁移运用。就是说不但能背诵,还能默写,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为以后口语交际、写话或写日记运用古诗名句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1.生字小卡片。

2.搜集整理以前读过、背过的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首、踪、迹、浮、萍”5个生字;会写“首、采”2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池上》大意。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池上》,并会背诵;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趣:美丽的夏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能说一说最喜欢夏天的哪些景色吗?

2.过渡:是啊!夏天的荷塘是那样的美丽、迷人。快看!(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3.导入: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学生交流)我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荷花,想吟诗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荷塘的古诗。

活动2 学习生字“首”,了解作者

1.识记生字“首”。

课件出示 认识“首”字。

甲 金 篆 (1)指名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首,象形字。本义指头,脑袋瓜。如:昂首挺胸、俯首帖耳。本课的“首”是量词。如:一首歌、古诗二首。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

(3)“首”可以用作量词。你能照样子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一首诗一首______________一首______________

2.揭题:诗人白居易用一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形象,描绘了一个有趣的画面。(板书诗题:池上)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上。

3.简介作者白居易。

课件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指导学生关注本单元是围绕“夏天”这个主题展开的,便于建立课文之间的联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随文识字,学习生字“首”时,引导学生通过字源和扩词来加深记忆。

板块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活动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1.教师配乐范读。听准字音,听清停顿。

2.学生自由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3.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拼读。教师相机强调:“踪、采”是平舌音,“萍”是后鼻音。

4.出示词语和诗句,请小老师领读。

课件出示读一读。

一首shǒu踪zōnɡ迹jì浮fú萍pínɡ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5.巩固生字,归类识记。

课件出示认一认,送字宝宝回家。

首踪迹浮萍

活动

2再读古诗,读出韵味

课件出示

(1)同学们,读读古诗,说说你们知道了哪些内容。

一个小孩在撑着船。

↓↓

小娃撑小艇

(2)小艇里面有什么?

有莲蓬。

(3)猜一猜:小孩刚才去干什么了?(用诗句回答)

偷采白莲回。

1.划分节奏读诗。

(1)引读:同学们真棒,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我们不仅要把诗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节奏感。我们来听一听朗读录音,你能为这首诗划分一下节奏吗?

(2)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3)指名读出节奏感。

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导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教师范读)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感了。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把诗句读得更有趣些呢?

3.多种形式练习朗读。

师示范拍手读、合作读、开火车读。

4.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摇头晃脑地读诗的样子非常有趣。

5.引导学生初读诗文,质疑:荷花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小娃偷采白莲。) 设计意图根据生字特点,采用语境识字和归类识字,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识字效率;通过指导和多种形式朗读,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味。

板块三随文识字,品味诗趣

活动1图文对照,读懂诗句

1.过渡: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塘边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1)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解释一下“小艇”和“偷采”。

小艇:小船。偷采:偷偷地去采摘。

(2)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一个天真顽皮的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去采摘池上的白莲。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解释一下“不解、藏、踪迹”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藏:隐藏。踪迹: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诗句大意: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诗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3.(课件出示插图中小娃撑小艇的图片)你能用哪句诗来形容画面中的内容呢?(小娃撑小艇。)联系插图,你能猜到小艇是什么意思吗?(小船。)

4.请你照着图片,也模仿小娃的样子做做“撑小艇”的动作吧。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诗句。

5.感受荷塘的美。

(1)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子的?白莲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大家对荷花池和娇嫩的莲蓬的向往之情。)

(2)出示“莲蓬”的图片,简介:莲蓬长在荷花花瓣中间。莲蓬里藏着一粒粒的莲子,花

瓣落了之后莲子就慢慢成熟了,它可是夏天解暑的好东西。

(3)指导学生融情想象:可爱的小娃娃看到一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风中还传来了莲蓬的清香,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4)相机学习“采”。

①会意字,它就像是一只手正从树上采摘果实。本义是用手指或者指尖轻轻摘取。

②做一做采白莲的动作。

6.体会小娃偷采白莲的心情。

(1)小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去采白莲,他当时在想什么?是怎样的心情呢?(预设: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

(2)指导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3)小结: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

活动2诗画对应,读通诗句

1.导学: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是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谈理解。(引导学生抓住最传神的诗句“不解藏踪迹”体会小娃的顽皮、纯真。)

3.学生汇报,相机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小娃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

①出示浮萍被冲开的图片,请学生找一找小娃的“踪迹”。

②依次出示图片:小鸡的脚印、小鸭的脚印、小马的脚印、小狗的脚印。请你猜一猜这些分别是谁的踪迹。

(2)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3)学习“浮、萍”。

①出示浮萍的图片,教师介绍:“浮萍”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所以“萍”的草字头要盖住三点水。

②做动作,借助反义词“浮——沉”来识记“浮”。

(4)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怎么样了?(做手势)

(5)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多么纯真质朴的孩子啊!

(6)齐读后两句诗,读出小娃偷采白莲却不知道隐藏踪迹的顽皮与可爱。

活动3诵读古诗,体会诗人情感

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有趣的画面、顽皮天真的小娃娃,还藏着一个人呢!他是谁?

2.你们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偷笑。)

3.来采访一下:请问白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乐呢?

4.指导朗读。配乐朗读,读出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荷塘之美,同时让学生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图文对照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重要途径。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圈画古诗中的景物,运用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等方式了解古诗大意,品味诗趣。

板块四背诵全诗,改编故事

活动1背诵全诗

1.出示与古诗内容相对应的图片,请同学分别说出相对应的诗句。

2.练习背诵:自由背诵,同桌互相背,师生合作背,齐背。

活动2改编故事

1.引导想象: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

2.小组里编一编这个故事,推荐“故事大王”在全班讲一讲。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进行背诵,鼓励学生在头脑中构筑相应的画面,把简单的四句诗想象成一个小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块五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然后引导学生分析。

2.教师范写,讲解书写要点。

采:平舌音,共8画,上下结构。上小下大,爪字头;“木”的横位于横中线上,撇、捺舒展。

3.指导学生书写“首”。

(1)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尝试交流书写要点。

(3)教师归纳:“首”,翘舌音,共9画,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

(4)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4.展示书写成果。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先观察生字,再分析字的间架结构。通过教师示范,帮助学生掌握书写要领,写好汉字。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泉、流、爱、柔、荷、露、角”7个生字;会写“无、树、爱、尖、角”5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惜细流、爱晴柔”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小池》大意。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小池》,并会背诵;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以诗引诗,创设情境

1.(出示配乐课件:吟咏春天。)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春晓》《咏柳》。

2.引导交流: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3.过渡: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令人陶醉。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诗人赞美它。

(出示配乐课件:夏天情。)生机盎然的春天过去了,姹紫嫣红的夏天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

4.导入:是啊,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南宋诗人杨万里被这个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了,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古诗题目:小池)

5.学生齐读古诗题目,教师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夏天里的美好景物,同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小池》中描写的夏天景色产生强烈的期待。

板块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活动1学生自读古诗,学习生字

1.过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

2.提出自学要求:

(1)自读古诗,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活动2交流识字方法,巧记生字

1.出示本节课的生字:泉、流、爱、柔、荷、露、角。

(1)指名拼读生字,去掉拼音再读一读生字。

(2)教师强调:“柔”是翘舌音,“露”在本课中读lù,“角”是三拼音节。

2.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泉”的字理图,学生观察明确:

“泉”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水从洞中流出的样子,“泉眼”的意思就是流出泉水的洞穴。

(2)课件出示“爱”的字理图,学生观察明确: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以此表示友爱、喜爱。相机用“爱”组词并造句。

(3)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或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流”“柔”“荷”“露”。“荷、露”可以借助生活经验组词进行识记。

(4)出示牛角图片及“角”的字理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识记“角”。

3.出示词语卡片,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读一读。

泉眼流水荷花爱惜温柔露水尖尖角

4.巩固生字,归类识记。

泉流爱柔荷露角

活动3

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1.让我们再回到这个小池塘,去体会它的美。老师再读。

2.这首古诗读起来很美,请同学们也这样读一读,读出节奏感。3.学生练习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4.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把理解字义和识记字形结合起来,提升识字效率。

板块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情

活动1结合插图,了解诗人所写的景物

1.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诗,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在诗中画一画。

课件出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课件出示插图,请学生找一找诗人描写的景物。

活动2图文结合,读中体会景物之美

1.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你最喜欢诗中描写的哪些景物。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这些景物的特点。

2.相机学习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①“惜”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惜细流”?

惜:爱惜。“惜细流”就是泉眼爱惜泉水,好像舍不得多往外流。

②怎样理解“爱晴柔”?

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1)你能想象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吗?

(2)一个“惜”字,让我们感受到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3)不仅泉眼爱惜这泉水,树阴似乎也在用自己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第二句诗中,哪个字让我们体会到了这份情呢?(爱)

(4)一道溪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来,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到水面上,忽明忽暗。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要读得轻柔、甜美,速度稍慢,饱含不舍之情。)

3.相机学习第三、四句。

(1)课件出示“尖尖角”“蜻蜓立上头”的图片,仔细观察,蜻蜓立在了哪里?

(2)指导想象:如果小荷和蜻蜓之间有一番对话,它们会说些什么?

(3)引读:多么细微的画面,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此时会怎样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①指生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②配乐读。

4.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样的小池景色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

5.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活动3拓展相关诗句,升华情感

1.小荷渐渐长大,大家想欣赏它们在盛夏时节的美丽姿态吗?(出示课件:满池的荷花的图片及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经验对古诗的意思有大致的了解。创设情境,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揣摩、体会诗句承载的情感,降低理解难度。

板块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无”“树”“爱”“尖”“角”的字形,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正确、端正,并把自己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范写,相机指导书写。

无:4画,独体字。两横上短下长,竖撇从第一横中间位置起笔,竖弯钩从竖中线上起笔,弯钩伸展。

树:9画,左中右结构。各部件之间的位置,做到“两边高,中间低,三个部件要靠紧”。部件之间要穿插避让,“又”的横撇要写到木字旁的点下方,长点位于“寸”的点的下方。“木”和“又”的捺要变成点。

爱:10画,上下结构。上部“爫”较小,撇是平撇,秃宝盖扁而宽。“友”第二笔竖撇较长,第三笔横撇较短,第四笔捺长而舒展。

尖:6画,上下结构。上部第一笔是短竖,位于竖中线。下部“大”的横位于横中线,

撇、捺舒展,位于同一高度,撑起整个字。

角:7画,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斜刀头短撇从竖中线起笔;“用”中间的两个短横不能碰到左右两边,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

3.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先临写,再自己写两个。

4.投影展示,欣赏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总结出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范写时讲清楚书写要领,引导学生掌握运笔的方法,最后欣赏、评议生字,让学生在自主、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写好生字。

板书设计

学生课堂活动卡

★活动建议

1.带着表格中的问题去读古诗,边读边圈画描写小娃动作的词语。

2.在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找到的词语,结合关键词语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汇报,在教师的点拨下补充、完善表格。

学生课前预学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1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学设计

11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1《古诗两首》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描绘的都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首古诗描绘的都是诗人于夏天所见之景,前者叙述小娃采莲之事,后者刻画夏日小池之景。诗歌语言通俗易懂,诗句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将人、事、景描绘的和谐自然,极具风趣,内容贴合本单元人文主题“夏天”。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古诗要读出节奏,并背诵积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5个生字,会写“首”.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撑小艇、采白莲、藏踪迹、浮萍”等词语的意思,初古诗大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含的夏天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丰富古诗积累。 四、教学难点 1.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感知夏天的美好。 2.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儿童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五、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播放视频录音,孩子们,我们今天学习第11课古诗二首。(齐读课题) 2.今天我从我们班请了一位小老师,来给大家讲解“首”字。

3.谢谢小老师的精彩讲解,“首”是本节课要求会写的字,请看老师范写,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来。首: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下面的“自”的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4.你们真会学习,根据我们的评价标准,快拿起笔在田字格里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时,头正,身直,脚放平,一尺一寸一拳头。 展评:同桌交换,学着老师的样子夸夸同桌的书写。来看这个同学的书写,点,撇短而小,老师给你一颗星。第三笔是长横,写得很规范,老师再给你一颗星。如果你的同桌也做到了,请你给他画上两颗星。下面的“自”的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还可以写得更规范一些。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同学的,你抓到了书写要领,你的字在田字格里大小合适,三星级的书写果然不一般呢!还有谁的书写也得到了三颗星,举起小手让大家看一看!给会书写的同学鼓鼓掌! 5.请同学们换回课本,再来写一个“首”字。你们看,这个同学的书写更漂亮了。端正坐姿,小眼睛看老师。古诗二首指的是?预设:《池上》和《小池》。我们今天先来学习《池上》,板书课题。一起读一读。 6.池指的是哪里?池塘。池上就是池塘之上的意思,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池塘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他一生写了3000多首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古诗所描写的情境,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方式。在课题处讲解“首”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为后面的生字学习做铺垫。) 二、读出文之趣

11《古诗二首》(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

1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教本课会认字时,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踪”是平舌音,“首、柔”是翘舌音,“踪、萍”是后鼻音。字形识记时,有多种方法,可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如“踪、迹、浮、萍、荷、露”等。“采”是会意字,“泉”是象形字,可通过字理识字帮助识记。最常用的是通过组词与形近字比较来识记,如“荷花—何时”“踪迹—综合”等。 教本课会写字时,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如“爱、角、采、尖”都是上下结构,写时要上下对齐;“树”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做到“两边高,中间低,三个部件要靠紧”;“无”是独体字,注意与“天”的区别。 阅读理解 本课是两首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教学《池上》时,可结合插图,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明白船划过去后,水面的浮萍会被冲开一道水痕,进而理解“浮萍一道开”的意思。教学《小池》时,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惜细流”“爱晴柔”,体会拟人修辞方法的形象生动;在理解“尖尖角”时,知道指的是新生的荷叶还在卷曲没有完全打开,而不是指荷花的骨朵儿;“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呈现的是作者抓拍的一个镜头,表达了作者对小池、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积累运用 本课的两首古诗都要求熟读成诵,引导学生积累下来,并能自然地迁移运用。就是说不但能背诵,还能默写,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为以后口语交际、写话或写日记运用古诗名句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古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的夏日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的夏日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学生交流:夏天,我最喜欢(干什么)。 2、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小孩情趣的诗,它叫—— 板书课文题目:《池上》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荷花池上) 二、初读全诗,了解大意 1、教师:《池上》这首诗非常容易读,愿意自己把它读通吗? 2、请学生自由读古诗,在难读的字下面作上记号。 3、教师:把你认为难读的字告诉同桌,请他教你读。 4、教师:你认为哪些字难读,能提醒一下同桌吗?(“撑”、“艇”、“萍”都是后鼻韵。) 6、抽读生字卡片,读得好的同学教全班读。 7、指名读全诗、互相评价。 8、齐读全诗。 三、再读古诗,读出停顿 1、教师范读,请小朋友用“/”标出诗的停顿。

2、与老师标出的停顿对比一下,看自己是否标正确。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4、请能正确读出停顿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5、全班齐读。 四、细读古诗,品味情趣 1、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允许学生多元解说,只要说得有理就行,说得不对的不要忙于否定,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 2、自读古诗,试着理解诗意。如有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讨论解决。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借助图画、实物帮助理解;也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过渡:小孩撑小艇干什么?讨论:从“偷采白莲”你想到了什么? (1)碧绿的荷叶,映着雪白的荷花,实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喜爱之情才去偷采白莲。 (2)小孩担心别人不让采,就悄悄地采。 (3)看出小孩很顽皮…… (偷采和偷盗不一样)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读出小孩对白莲的喜爱之情,读出小孩的顽皮。第三、四句“解”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就是“知道、懂得”的意思。“踪迹”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就是“行动留下的痕迹”。“浮萍”可借助图片和资料来理解。“一道开”用想象画画的办法理解。 4、讨论:从“不解藏踪迹”你想到了什么? 五、指导有感情朗诵全诗 1、读出节奏、抑扬顿挫。 2、读出情感。 六、背诵古诗,拓展交流 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描写荷花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再掀情趣。 1、教师引导学生从古诗《池上》的朗诵中转入另一首体现夏日情趣的古诗——《小池》:夏日,可爱的小娃撑着小艇偷采白莲。而杨万里这位大诗人却对

11 古诗二首 池上(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11.古诗二首池上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迹、浮、萍”五个生字,会写“首、采、爱”三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浮萍、采”等词语的意思,初知词语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小娃的天真童趣。 教学重难点 1、朗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方法 1、知识点讲授法 2、PPT直观、动作直观法 3、围绕诗句与学生展开提问、讨论等谈话法 4、诗句朗读读书指导法 5、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引言: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你喜欢夏天的什么?(生答……。)是呀,夏天有趣的事物和美景可真多呀。老师也带来了夏天的一角,我们先一起来欣赏美景(配乐展示内容为美丽的荷花、连片的荷叶、饱满的莲蓬、立在含苞荷花上的蜻蜓、荷花池等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这么美的池塘你想说点什么,做点什么? 2、欣赏美景的可不止是我们呢,还有大诗人白居易,他不仅看到了美景,还看到有个小娃娃在荷花池里做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并把他写成了一首诗叫做《池上》,到底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2课《古诗二首》(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生当小老师领读“首”,注意强调翘舌音,理解字义在这里是量词,并拓展组词一()歌,一()诗,一()曲子;观察字形说关键笔画,师范写。 3、出示《池上》课文插图,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池上》,谁来根据插图来说说“池上”是什么意思?这个“池”是什么池?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简介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生介绍,师再补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确地读好古诗: 初读课文:带要求初读课文,根据拼音读一读古诗,读完后读给同桌听。 交流汇报:出示带拼音的诗文,请一生读;出示不带拼音的诗文,请一生读;全班齐读。2、读出诗的节奏: 听大家读古诗,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可以吗?大家看,我还请了几位小帮手呢(出示停顿符号)。 3、师范读。 4、请两生尝试节奏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 5、在这首中你找到了哪些景物?生答:小娃、小艇、白莲、浮萍。生答师出示对应的词语,其中“白莲”展示莲蓬与白莲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事物。“浮萍”展示浮萍特写,观偏旁理解字义,再看(长满浮萍的)池塘除了荷叶还有什么?远观满池塘的浮萍为下面讲解“浮萍一道开”做铺垫。 6、出示沙滩脚印的图片,问生看到了什么?沙滩上有脚印,那你能猜到刚刚这里发生了什么吗?行动留下的痕迹就叫做踪迹,那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踪迹”?出示荷花池里的浮萍露出一道水痕,问生刚刚满池塘的浮萍现在被分开了一道露出了水面,这里刚刚发生了什么?这踪迹是谁留下的?引导学生理解“浮萍一道开”。 三、再读古诗,体会童趣,指导朗读 同学们学的这么认真,老师可要向你们发起新的挑战了,看图说出对应的诗句。 第一幅图:小娃撑着空空的小艇。生答:小娃撑小艇。你真棒,第一个挑战成功,你能学着图片中的小娃做撑小艇的动作吗?请多生带动作读,小组动作读,全部班带动作读。 第二幅图:小娃小艇上装满了白莲,一手拿着撑船的长棍,一只手正在采白莲,但眼睛却看着别处。生答:偷采白莲回。果然难不倒大家,观察这么仔细,来伸出你的手边读诗句边采白莲。瞧,小娃手采白莲,眼睛却看着别的地方,他在看什么?(预设怕被别人发现)你是从哪知道的?那“偷”这个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偷偷地,生活中你偷偷地做过什么事情?当时心情怎样?紧张,请你带这这种心情加上动作读一读。高兴,请读出你的高兴。又开心又害怕,请全班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来加上动作读这句诗。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娃?预设生答:调皮的小娃娃;有趣的;淘气的……。小娃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请看这幅图。 第三幅图:小娃娃撑着载满白莲的小艇从长满浮萍的荷花池划过。生答:不解藏踪迹,浮萍

古诗二首《池上》(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池上 教学目标 1.认识“首、浮、萍、踪、迹”5个生字,正确书写“首、采”2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4.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顽皮、可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1.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感悟诗中的童趣。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激趣导入。 1.游戏导入“诗词对对碰”。 2.引入新课:识记生字“首”,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这是表示数量的量词,引导学生用理解,还可以说“一首歌”“一首曲子”等。 3.揭题《池上》:齐读课题,简介作者白居易。 4.简介写诗背景,自然过渡:想知道在池边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有趣故事,咱们一起去诗中寻找答案吧! 二、新知探究,整体感知。 1.初读要求:(出示课件)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圈出生字,想法记住。 2.学生质疑: 学生说出难读生字,带读后板书在黑板,再重点读本课需掌握生字。 3.认读“踪迹”。 讲解:“踪”是形声字,“迹”结合部首理解与脚有关,利用自制音频学习理解“踪迹”意思,并用《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动物脚印,练习说话,加深对“踪迹”的理解。 4.认读“浮萍”。 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

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5.学生诵读古诗。(一生评价) 6.师教给五言诗诵读小诀窍:诵读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我们可以采用二三的节奏读诗。 7.再读古诗:学生划分节奏,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配乐读古诗。 三、吟诗炼字,初知大意。 (一)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观察插图:请你们看诗中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小娃采白莲)诗中哪一句写的的就是这幅图的内容呢?(课件出示一、二句)板书:小娃 2.以字带词,读好词组“撑小艇”,并结合动作理解。 3.加入动作引读,体会小娃的高兴、激动、紧张。 4.理解“偷”在诗句中的意思,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进而体会小娃的顽皮、天真,和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板书:顽皮天真) 5.有感情读一、二句古诗。(高兴、紧张的心情) (二)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这个小娃偷采白莲的事情被发现了吗?你们从哪知道的?(课件出示三、四句) 2.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小娃是怎么被发现的? 3.学生汇报:小娃在池塘里留下了的踪迹。师展示浮萍的动图,让学生直观体会“浮萍一道开”的意思。 4. 有感情读三、四句古诗。(着急、担心的心情) (三)诵读积累,背诵古诗。 著名诗人白居易爷爷非常喜欢这个小娃,所以他才写了这首《池上》。(板书:喜爱) 1.配乐唱读古诗。 2.齐声背诵古诗。 3.小组合作背诵古诗。 三、巩固提升,学写生字。 1.观察“首”和“采”字。 教师指导:“首”: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自”的中间两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采”:是会意字,运用字理识记,爪子头的撇是横撇,注意三个点笔画的方向。 2.生字组词。 3.师范写生字,学生书空。 4.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写后展示并指导。 四、课后巩固,拓展延伸。 1.背古诗。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二首》部编版

《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首、浮、萍、踪、迹”5个生字,正确书写“采”。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浮萍、踪迹、采”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4、图文结合,想象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中蕴藏的童趣。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抓住“偷采”、“不解”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古诗二首》,识记“首”字,注意翘舌音,扩展说话:还能说“一首()”? 2、让我们首先走进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池上》。(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识记生字。(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识字情况) (1)出示“采”,学生认读,认识“爪字头”,学生说出笔画名称。 (出示课件:甲骨文“ $ ”)师述:采是会意字,它像一只手正从树上采摘果实。因此它 的本义就是用手指或者指尖轻轻摘取。 出示田字格里的“采”字,学生观察,怎么才能写好呢?(结构上注意上小下大,关键笔画中“木”的横写在横中线,撇捺左右舒展) 师范写,学生书空。 学生书写,师巡视,注意纠正书写姿势。 学生同位互评与师评相结合,注意表扬鼓励。 (2)出示:踪迹,学生读,提示:“踪”是平舌音。 出示图片:雪地里小画家的脚印。上学期,我们学的《雪地里的小画家》,它们在雪地里留

了自己的踪迹,是什么?(脚印)月牙是小马的踪迹,竹叶是小鸡的踪迹,其他小动物的谁会 说?出示图片:车轮印,这是谁的踪迹?学生自由交流。把“踪迹”再读两遍。 3)出示浮萍的图片:你认识这是什么吗?出示“浮萍”一词,学生读。解释浮萍:它是 一种水生植物,表面绿色,平铺在水面。所以,“浮”是三点水旁,因为浮萍是生活在水中的, 萍”是草字头,上下结构,因为浮萍是一种植物。齐读生字、词语。 4)这两个词都出现在古诗的第二句,出示第二句话: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指名读, 读正确。 5)检查反馈读书。 过渡语:现在我们把生字词放进诗句里,自己再来读一读。 A 、指名读,正音。齐读。 B 、读出诗文的节奏。 1)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这样会破坏诗的韵味。画斜线的地方要稍稍停顿,但要读得声断气连。跟老师读。请小朋友们自 己试着读一读。(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评议。 4)男女生赛读。 三、品诗解句,入情入境。 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指名读。齐读。你脑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1)这个小孩儿是怎么去采白莲的呢?(偷偷地)你从哪个字知道的?(偷)板书:偷。 2)师:偷,在我们的印象中可不是一件好的事情,诗人为什么还用了这个“偷”字呢? 预设:他是偷偷 地去采的白莲,在这里只是悄悄地意思,瞒着家长去的;他回来一定不会 告诉父母这件事的。 这是他的秘密, 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这里可能是他自己家的荷塘, 也不算偷。 猜猜他此时的心情在怎样的 ?(紧张、高兴)指名高兴地读、紧张地读。 播放视频资料:小船在水中滑行。你看到了什么?(小艇驶来时,冲开满池的浮萍, 水面波动,浮萍向两边漾去,会出现一道长长的痕迹。) 2)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诗?教给你们一个小诀窍: 诵读古诗的时候, 不要一字一顿地读, 师导: 孩子们, 你们读得真好! 让我们跟随诗人白居易到池塘边去看 壬. 看。 1 、出示:“小 2、 学习第二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 这个小孩儿偷采白莲回,有没有被发现呢?指名读。 2)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两首》《荷叶圆圆》《要下雨了》《语文园地》优秀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优秀教案 课文12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都是描写夏天池塘里的景致,第一首是叙事诗,第二首是写景诗。《池上》一诗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小池》通过描写一潭清澈的池水中,蜻蜓落在荷叶上休息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夏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学生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将教学重点放在读、背和识字、写字上。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重视学法指导,加强课堂互动,尊重个体感受,恰当运用激励的教学方式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踪、迹”等12个生字,会写“首、采”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首、踪”等5个生字。 2.理解古诗《池上》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的活泼、可爱,体会作者对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的赞美。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二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出示两首古诗) 生:这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夏天池塘里的情景。 师:对,是这样的原因。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诗人描绘的画卷中,去寻找那时候夏天里的有趣事情和美丽景色吧。 二、读诗。 1.师: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作者吗? (出示: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生齐读) 2.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同学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学生先练读,老师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读准生字:首、踪、迹、浮、萍。) 3.师:将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画“/ ”做记号表停顿。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且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可以有不同节奏)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池上》?(指名读) (教师根据学生所读,用粉笔在黑板上给诗划分节奏,做上记号) 师: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

第11课《古诗二首》大单元教案-2022-2023学年一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1课《古诗二首》大单元教案-2022-2023学年一年级 语文下册(部编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1课,是古诗二首。本课的 教学内容包括李白《将进酒》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记梦》两首古诗。本课教学的要点是通过学习古诗两首,让学生了 解古诗的韵律、意境和艺术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欣赏 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朗读李白《将进酒》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 十日夜记梦》两首古诗; (2)掌握古诗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韵脚等; (3)学习体验古诗的文化内涵,认识古人的情感、思想和审美。 2.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乐趣; (2)通过朗读、借诗说情、绘画艺术、表演等多种方式,让学 生更好地体验古诗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与崇敬; (2)促进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感性理解,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 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将进酒》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古诗 的理解、朗读和写作。 2. 古诗的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掌握。 3. 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现,如何引导学生感知古诗的情感和审美。 四、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10分钟) 1. 课前卡拉OK,学生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 2. 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两首古诗,要让大 家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了解古诗的语言结构,感受古诗的文化气息。” 3. 让学生看一看这两首古诗,听一听这两首古诗的朗读,讨论 学生在看和听的过程中的感受和感想。 二、学习重点一:学习古诗的语言结构、韵律和特点(20分钟) 1. 朗读《将进酒》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 让学生了解古诗的特点和创作手法,如韵律、节奏、韵脚等,并通过配合动作、唱诵等方式,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学习重点二:感受古诗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魅力(30分钟) 1. 引导学生表演古诗,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2. 通过多种形式如图画、模仿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体验 和感悟古诗的情感和审美。 四、学习重点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20分钟) 1. 让学生自己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感受和体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1

《古诗二首》教案 【教材分析】 《池上》和《小池》这两首古诗的题目都和“池”字有关,描述的都是水中的故事,作者分别是中唐大诗人白居易和南宋山水诗人杨万里。这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练而又充满童趣。《池上》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莲娃娴熟的撑船技艺和对水性的熟识以及偷菜莲蓬的有趣举动;《小池》悉心渲染的是孩子们欣赏迷人的蜻蜓轻落荷叶尖角的动人画面。古诗的韵味、想象的空间,勾勒出了夏季独有的童真世界。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中,虽然要学的生字也不少,但是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识字能力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因此,本课的生字教学主要以自学为主,采用先学后教、互教互学的形式。教师主要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象的途径去理解古诗中难以直接领悟的词语上。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这两首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诗歌的内容接近孩子的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悟促成孩子与古诗的诗性对话,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诵、吟诵,加强孩子对古诗的体会咀嚼,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迹”等生字。会写“首”“无”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在朗读和背诵中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小娃的调皮可爱,体会夏日情趣。 【教学重难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小小赛诗会:同学们,在你们的小脑袋瓜里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你会背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11 古诗二首 《小池》(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古诗《小池》 教学目标 1.认识“泉、爱”等7个生字;会写“爱、尖、角”等5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泉眼、晴柔、尖尖角”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所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所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趣入《小池》(2分钟) 1.上节课,我们在诗人白居易的《池上》中读到了一幅很有意思的画面,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艇偷采白莲。你们会背了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全班齐背) 2.诗人杨万里也在小池边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做《小池》,他又描绘了一幅怎样有意思的画面呢?打开书,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吧。 二、趣读《小池》( 13分钟) 1.初读要求 (1)哪位孩子有信心第一个来读。指名读。预设:你读得很准确/预习得真不错/相机指出没有读准的字。 (2)合作读。 A.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 B.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3)全班读。 2.你们读得很棒!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8个字,有7个是要认的字呢。你们瞧,生字宝宝们蹦蹦跳跳地出来了。(课件出示生字)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读完后请坐端正。 3.老师来查一查你们究竟读得怎么样呢?师:小小火车开起来,开到哪里来?(老师随机快速抽出字卡,学生认读) 强调: (1)“泉”泉水、清泉。泉水流出的地方,我们就把它叫做——生:“泉眼”(课件标红)

(2)“流”,流水、水流。在诗句里面,细细的流水就叫——生:“细流”(课件标红) 4.生字都认会了,那古诗一定读得更好了,这一次老师给塔门加上了节奏线,你们自己试一试吧。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全班读。 三、趣品《小池》(10分钟) 1.你们读得很好,读着读着,你看到了哪些有意思的画面呢? 画面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预设生回答:有一只蜻蜓停在了小荷上面。 (2)你们知道吗?这里的小荷不是荷花,而是荷叶哦。荷叶这时刚刚露出水面,还没有完全张开,还是卷曲的,所以诗中把它叫做小荷(板贴词卡) (3)(出示小荷图)你们看,只露出尖尖角的小荷嫩嫩的,绿绿的,多可爱呀!我们一起可爱地读一读这个词吧尖尖角 “尖”和“角”是要书写的生字宝宝。伸出你的小手指,跟老师一起写。老师范写,边写边说“尖”字书写口诀:短短一竖站中间,左点右点分两边。大字舒展站下面。 老师范写“角”,老师说笔顺,学生跟着书空。 把生字宝宝送回到诗句里,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 (4)小蜻蜓站在尖尖的小荷上面,很有意思(贴图)。你们猜,小蜻蜓会对小荷说些什么呢?小荷又会对小蜻蜓说些什么呢? 预设:小荷,你是我的停机坪...... (5)尖尖的小荷,可爱的小蜻蜓,多有意思呀。齐读后两句。 过渡:这样有意思的画面,还藏在了前两句里,你发现了吗?我们一起读一读。 画面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他有一颗童心,在他看来,有意思的画面不仅仅只有立在小荷上的蜻蜓哦。在他眼中呀,泉眼和树阴也很有意思。(贴图) (1)泉眼舍不得甘甜的泉水流走,所以泉水流的很慢。所以诗人说它是惜细流大树的影子照在河面上,它们好像在照镜子呢。它们也特别喜爱这晴天柔美的风光,所以诗人说它们是爱晴柔 (2)“爱”也是个要写的生字,我们来写一写它吧。老师范写,边写边说“爱”字书写口诀: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一下《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白居易的《池上》和宋?杨万里的《小池》。《池上》叙述的是夏日一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一个可爱的顽童形象;《小池》则描绘夏日的一处由泉眼、流水、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小景,富有夏天生活情趣。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一道开”表现得不够,而且没有“开”;《小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水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而显得“小池”不小。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示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1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音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甚至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3.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1 古诗二首》教案(含反思)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1 古诗二首)教案〔含反 思〕 11 古诗二首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课件出示2〕 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相互正音。 逐句检査朗读,随机出示折叠卡片认 读“踪迹〞“浮萍〞,并正音。 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 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 娃撑小艇〞。 卡片认读“踪迹——藏踪迹〞,“踪〞 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 解藏踪迹〞。 卡片认读“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 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 漂荡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 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 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 确。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设 计意图: 初读感 知,生字 的正音, 为下面的 分析和阅 读铺平道 路。) (设 计意图: 依据图 片的意思 找到相应 的诗句并 说明理 由,这一 设计是为 了降低难 度,借助 图画这一

〔课件出示3、4〕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课件出示5〕 (1)边做动作边读诗,理解和识记“采〞。 采:〔课件出示6〕出示字源,看老师演示动作,结合字形了解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同学当当小娃来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快乐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课件出示7〕 诗画对应,教学“踪迹〞。 〔课件出示8〕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等3幅图片说说这都是谁留下的踪迹。 练习说话:是留下的踪迹。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连线的方法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援助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设计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 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学生) 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 课时安排 精品文档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精品文档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2《古诗二首》教案与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2《古诗二首》教 案与反思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教案《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 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 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 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 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 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 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 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 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学生) 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 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 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 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 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设计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池上、小 池》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 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学生) 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

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课文中的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首”、“无”、“爱”、“角”、“采”、“树”、“尖”7个汉字,背诵课文,了解诗句意思。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的夏日美景。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理解词语。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的夏日美景。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打一植物)(荷花。) 师:同学们真聪明,就是荷花。 师:你们知道荷花还有什么颜色吗? 师:白色、粉色、紫色。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唐宋两位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色说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师:让我们走进这两首古诗。 师:古诗要读得有节奏,让我们看着停顿符号,把古诗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shǒu wú ài jiǎo cǎi shù jiān 首无爱角采树尖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采”的偏旁是“爫”; “树”的偏旁是“木”; “尖”的偏旁是“小”。 (3)指导生字的笔顺。 “无”:横、横、撇、竖弯钩。 “角”:撇、横折、撇、横竖钩、横、横、竖。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牛角爱人树荫采药尖尖 一角爱心大树采花刀尖 三、精读领悟 1.师:学完了生字宝宝,让我们走进《池上》这首古诗吧!(播放视频)。 师:“池上”是哪里呢? 池塘上。 (1)师:仔细观察图片,图中有什么? 小娃、小船、白莲、浮萍、水草。 师:请同学们齐读前两行。 师:诗中的小孩在干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一个小娃撑着小船采白莲。

11 古诗二首 优质教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

11 古诗二首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热爱古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语言运用:能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思维能力: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审美创造: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构成:本课由两首古诗构成,描绘的都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前者叙事,后者写景。《池上》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又不知藏匿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小池》把大自然中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自然,极富情趣。这两首诗语言浅显易懂,内容贴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夏天”。配合古诗,文中配以的两幅中国画清新雅致、意境悠远,画中景物与古诗景物一一对应,诗画的美妙融合,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还给学生以传统文化的熏陶。 关注字词学习:本课要求会认12个生字,可采用加一加、声旁加形旁、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生活经验组词、字理识字等多种方法来识记。要求会写的字有七个:“首、无”都是独体字,“采、尖、角”都是上下结构的字,“爱”是上中下结构的字,“树”是第一个要求写的左中右结构的字,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左中右各部件的位置,做到“两边高,中间低,三个部件要靠紧”,再观察部件间的穿插避让。在学习写字的同时要提醒学生,独体字变成部件后,笔画要有变化。 关注背诵:古诗背诵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受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并积累古诗词。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首、浮、萍、踪、迹”5个生字,正确书写“首”和“采”。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解诗题,知作者 1.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喜欢夏天什么呢? 预设1:喜欢,夏天可以去游泳。 预设2:喜欢,夏天可以吃冰激凌。 教师过渡: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因为美丽的荷花就在夏天开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和夏天有关的古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