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

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
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

病理生理学实习指导

一、缺氧模型的实验性复制

㈠目的与原理

通过给动物低氧环境,影响Hb的带氧能力及使组织不能利用氧等方法,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经呼吸、机能状态、皮肤粘膜颜色等指标,显示了其不同症状与特征,同时对复制模型的方法及原理又有大概的了解,有利于深入和研究各缺氧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㈡实验对象

小白鼠。

㈢器材与药品

缺氧瓶(装有管道瓶塞的250ml广口瓶),酒精灯,一氧化碳发生器,1ml注射器,5ml 和2ml刻度吸管,粗天平(附砝码),剪刀,普通镊。

钠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甲酸,浓硫酸,0.125%氰化钾溶液,1%亚硝酸钠溶液,10%硫代硫酸钠溶液。

㈣步骤与观察

表8-3-1观察指标

呼吸机能状态皮肤粘膜颜色类型(频率、幅度)(活动度)

––––––––––––––––––––––––––––––––––––––––––––––––––––––––––––––––––––––––––

低张性缺氧

一氧化碳中毒

氰化钾中毒

⒈低氧性缺氧

⑴将小白鼠至于250ml广口瓶(内装钠石灰吸收二氧化碳)中观察上述指标。

⑵将瓶塞紧,同时记录时间,每5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一次(如有变化则随时记录)直到动物死亡为止。

⒉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⑴如图8-3-1装好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⑵将小白鼠一只放入瓶中,观察上述指标。

⑶取甲酸3ml放入试管内,加入浓硫酸2ml,塞紧。如气泡产生较少,可用酒精灯加热,加速一氧化碳的产生(但不可过热以至液体连续沸腾,因一氧化碳产生过快,动物迅速死亡,血液颜色改变不明显)。

⑷在整个过程中,注意观察上述指标。

(注):一氧化碳产生原理:

H2SO4

HCOOH CO↑+H2O

⒊氰化钾中毒性缺氧

⑴称小白鼠体重,观察上述指标,预先准备1%亚硝酸钠及10%硫代硫酸钠各10ml·Kg-1,以备急救用。

硫氰酸酶(肝)

图8-3-1 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⑵腹腔注射0.125%氰化钾9ml·Kg -1,立即观察上述指标。

⑶待小白鼠出现共济失调或竖尾时,将准备好的急救药注入腹腔。

⑷重复步骤⑵,不予抢救。

⑸将三种缺氧实验动物尸体打开腹腔,比较血液或肝脏颜色。

附: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及亚硝酸钠(NaNO 2)急救机制

Na 2S

2O 3是一种氧化剂,能使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后者与氰酸根结合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使细胞色素氧化酶解脱出来,从而恢复细胞的生物氧化功能。

Na 2S 2O 3在体内S 与HCN 结合变成无毒性的HCNS 由肾脏排出。

Na 2S 2O 3+CO 2+H 2O NaHCO 3+NaHSO 3+S

HCN+S HCNS ㈤注意事项

吸取硫酸与甲酸时,注意不要溅到衣服或皮肤上。CO 中毒实验完毕后,及时处理CO 发生器内的残余物。

㈥思考题

注射亚硝酸盐,所观察指标有改变,为什么?

二、呼吸功能衰竭

㈠目的与原理

本实验通过复制呼吸功能衰竭的病理模型,观察血气和呼吸的变化,并分析其机制。

呼吸功能包括外呼吸、内呼吸和气体运输功能。呼吸衰竭指的是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的病理过程。肺通气障碍或/和肺换气功能障碍都可导致呼吸功能衰竭。

㈡实验对象健康成年兔。

㈢器材与药品

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连接三通的动脉插管,二道生理记录仪,张力换能器,血气分析仪,输液装置。

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1%肝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10-3肾上腺素。

㈣步骤与观察

⒈麻醉与固定取兔一只,称重,从耳缘静脉按5 ml·kg -1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麻醉后将兔仰卧位固定于兔台上。

⒉颈部手术剪去颈部被毛,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作气管插管,再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作动脉插管(插管内充满肝素生理盐水)。分离右侧颈外静脉,作静脉插管,并与输液装置相连,缓慢输入生理盐水。

⒊血气分析用2ml注射器先抽取少许肝素,润湿注射器壁后推出,使注射器死腔和针头内充满肝素溶液,然后略松支动脉夹放血注许,冲去动脉插管内的肝素生理盐水,再用肝素处理过的注射器与动脉插管相连,让血液自动流入注射器内(切勿进入气泡),取血1ml,采血后迅速套上带软木塞的针头,作血气分析。

⒋呼吸运动的描记将张力换能器上的挂钩钩在兔剑突部位的皮肤上,调节挂钩与换能器敏感梁之间的牵引线,使张力适中,且牵引线须垂直。将换能器与二道生理记录仪连接好。

二道生理记录仪的―时间常数‖置于DC,―滤波‖置于10Hz,灵敏度5mV/cm,走纸速度1mm/s。描记一段正常呼吸曲线。

⒌复制窒息用弹簧夹将气管插管上所套橡皮管完全夹住,使动物处于完全窒息状态30s,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并观察呼吸变化。

立即放开弹簧夹,等10min,待动物恢复正常。

⒍复制气胸于兔右胸第4~5肋间插入一16号针头造成右侧气胸,5min~10min时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同时观察呼吸变化。

用50ml注射器将胸腔内空气抽尽,拔出针头,等10min~20min,待动物呼吸恢复正常。

⒎复制肺水肿从颈外静脉快速(180滴~200滴/min)输入生理盐水(100ml·kg-1),滴注接近完毕时,立即向输液瓶内加入0.1%肾上腺素0.9ml·kg-1,输完全部液体,观察呼吸的变化,并作血气分析。

动物出现明显的血气变化及呼吸变化后,用止血钳夹住气管,处死动物,打开胸腔,在气管分叉处结扎气管以防止水肿液流出,在结扎处以上切断气管,小心将心脏及其血管分离,取出肺脏后用滤纸吸净肺表面,称重,计算肺系数。正常肺系数为4~5。

肺系数=Array

观察肺脏体积、颜色的改变,并切开肺脏,观察有无泡沫样的液体流出。

㈤注意事项

⒈取动脉血切忌与空气接触,如针管内有小气泡要立即排除。

⒉复制气胸后一定将胸腔内空气完全抽出。

⒊取肺脏时应避免损伤肺组织,并尽量减少对肺组织的挤压。

㈥思考题

⒈实验中复制肺水肿的机制是什么?

⒉实验中由气管插管中流出大量液体,而肺系数值增大并不明显应考虑哪些因素?

附1:实验性肺水肿的其它复制方法

⒈抬高兔台头端,用2ml注射器吸取10%葡萄糖溶液1ml~2ml,将针头插入缺管插管分叉处,缓慢注入气管,造成渗透性肺水肿,5min~10min后放平兔台,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并观察呼吸的变化。

⒉从耳缘静脉缓慢注入液体石蜡1ml或油酸0.06ml~0.08ml(用前经水浴加热至37℃左右),观察呼吸的变化,于注射后20min和40min时分别取血作血气分析。

三、急性右心衰竭病理模型制备

㈠目的与原理

本实验要求掌握急性右心衰竭模型的制备方法。观察复制过程中机体出现的表现,理解其发生机制。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栓塞剂,经静脉回流至肺脏,并栓塞在肺循环,引起肺动脉高压,即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如再输入大量生理盐水,使回心血量大大增加,则在后负荷增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前负荷,右心功能则急剧衰竭,症状加重,甚至有腹水,直至动物死亡。

㈡实验对象

健康成年兔,2.5kg以上。

㈢器材与药品

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中心静脉压测定装置,呼吸描记装置,心室插管,听诊器,注射器(20ml,5ml,1ml),二道生理记录仪与电刺激器(或MS302-PC型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生理盐水,液体石蜡,2.5%尼可刹米,肝素溶液。

㈣步骤与观察

二道生理记录仪

⒈兔称重、麻醉固定,二道生理记录仪参数见附1。

⒉颈部剪毛,作正中切口,钝性分离颈部组织,作左侧颈总动脉插管(连接动脉压换能器)与气管插管(连接玛俐氏气鼓,并调节好玛俐氏气鼓与张力换能器的距离)。

⒊右侧颈外静脉插入导管至右心房或右心房口(5cm左右)。通过输液管连上输液瓶和中心静脉压检压计,先使导管与输液瓶相通,保持静脉插管通畅。或有多导仪实验组用经右侧颈外静脉插入心室插管至右心室(7cm左右),插管的同时开动多导仪描记压力曲线以观察是否插入了右心室,。此组输液从耳缘静脉处。

⒋观察记录各项生理指标、心率、心音强度、肺部听诊(有无异常呼吸音)、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见附2)或右心室内压(包括收缩与舒张期压力)、循环时间(由耳缘静脉注射尼可刹米0.2ml·Kg-1,作标记,然后测量从标记到呼吸加深加快这段距离,根据走纸速度计算时间,即循环时间。

⒌用2ml注射器吸取液体石蜡,按0.5ml·Kg-1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射,同时密切观察中心静脉压(或右心室内压)、血压的变化。如前者升高或后者下降则终止注射。

⒍复测记录4各项指标。

⒎待血压、呼吸稳定后,以60滴/min的速度输入生理盐水,直至血压降到8 kPa以下。

⒏复测记录4各项指标。

⒐动物死亡后,剖开胸、腹腔(注意不要损伤脏器与大血管),观察有无胸、腹水、肠系膜血管充盈与脏器水肿。

㈤注意事项

1.液体石蜡注入速度要慢,否则易引起急性肺栓塞,很快死亡。

2.外加因素或试剂时均要做标记。

3.输入生理盐水过程中可适当加注些液体石蜡。

4.测量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每次要观察与记录实验因素前与实验因素之后的数值。

㈥思考题

本右心衰竭模型机体可出现哪几型缺氧表现?其机制是什么?

四、失血性休克

㈠实验目的

1.复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

2.观察兔在失血性休克时的表现及微循环变化。

3.抢救失血性休克。

4.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机制。

㈡实验对象

健康成年兔,体重2.5~3.0kg。

㈢器材与药品

手术器械(手术刀,止血钳,眼科剪,眼科镊,手术镊等),输血输液装置,中心静脉压测试装置,微循环观察装置,气管插管,动脉套管,静脉导管,输尿管导管,记滴器,温度计,注射器(1ml,10ml,50ml)。

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生理盐水,微循环灌流液,0.3%肝素溶液。

㈣步骤与观察

⒈取兔一只,称重后耳缘静脉麻醉。

⒉将麻醉的兔仰卧位固定在兔台上,行气管插管术、左侧颈总动脉和右侧颈外静脉插管术。

⒊经耳缘静脉注入0.3%肝素溶液(2 ml·kg -1)

⒋将气管插管与呼吸描记装置连接。

⒌将动脉插管接上三通管,一侧与血压描记装置连接描记血压,另一侧连上放有肝素(约

0.1g)的50ml注射器,并暂时夹闭导管,以备放血用。

6.将颈外静脉插管连接水减压计的细塑料导管(导管内充满含肝素生理盐水)。导管的外端用三通管连上输液瓶和水减压计,用以测中心静脉压和输液。在测压前,阻断减压计侧管,使导管与输液瓶相通,缓慢输入生理盐水(5滴~10滴/min),保持静脉通畅。

7.行输尿管插管术。用记滴器记录每分钟排尿的滴数。

8.在右侧腹直肌外缘作长6cm纵行的中腹部切口,钝性分离肌肉,打开腹腔后,推开大网膜,找出一段游离度较大的小肠肠袢,轻轻从腹腔拉出,放置在微循环恒温灌流盒内,用显微镜观察肠系膜的微循环。

9.放血前观察动物的各项生理指标,包括一般情况、皮肤粘膜颜色、肛温、血压、呼吸、心率(快放记录纸)、中心静脉压、尿量、肠系膜微循环等,并作记录。

附: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方法

⑴从颈外静脉插入静脉导管,应插到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入口处(相当于锁骨下1cm~2cm),插入导管长度为5cm~8cm,并经三通管与输瓶和水检计相连。

⑵测压前使输液瓶内生理盐水灌满水检压计,检压计"0"点刻度与心脏水平一致。

⑶测压时应阻断与输液瓶相通的侧管,使水检压计与静脉导管相通,观察水检压计内液面逐渐下降到某一刻度时不再下降,此时液面随呼吸上下波动,读取此时的液面刻度,即中心静脉压。

⑷测完压力后,再使检压计内充满生理盐水,然后阻断与检压计相通的侧管,使输液瓶与静脉道管相通,维持慢速输液(5滴~10滴/min),维持道管通畅。

附:肠系膜微循环的观察

⑴向恒温水浴灌流盒内注入38℃的灌流液(台氏液加入1%明胶配成)。

⑵选择一段游离度大的小肠袢,从腹腔内拉出后放入恒温灌流盒的水浴槽内,使肠系膜均匀地平铺在有机玻璃凸形观察环上,压上固定板,调整灌流盒的液面,使液面刚覆盖过肠

系膜,用透射光源或侧射光源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

⑶在镜下选好视野,分清肠系膜各种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仅能通过一个红细胞的血管)。观察血流速度,血管口径(可用测微器测定)及视野下某一固定区域内毛细血管管袢数目,找出标记血管,以便固定视野作动态的前后比较,也可用显微镜电视进行动态观察。

10.打开颈总动脉插管与注射器相连的侧管,使血液从颈总动脉流入注射器内,一直放血至血压降到5.3kPa(40mmHg)时,调节注射期内放出的血量,使血压稳定在低水平上。

11.使血压维持在5.3kPa15~25min,观察注射器中血量的增减,失血期间动物各项生理指标(同步骤9)改变,以及肠系膜微循环改变。

12.停止放血,将注射器内的血液注入输液瓶内,快速从静脉输回原血和失血量等量的生理盐水(50滴/min)进行抢救,输血、输液再复查动物的一般情况及各项生理指标和微循环是否恢复正常。可根据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自行设计抢救方案,再观察抢救效果。

㈤注意事项

1.麻醉要深浅适度,以免因疼痛刺激导致神经源性休克。

2.尽量减少手术出血。

3.牵拉肠袢要轻,以免引起创伤性休克。

4.动脉套管和注射器中,操作前应加一定量的肝素。静脉导管一经插入,应立即缓慢滴注生理盐水。

5.本实验因手术较多,宜几个人分工协作,以保证实验成功率。

㈥思考题

1.兔失血性休克模型怎样制备?

2.失血性休克时兔有哪些表现?微循环有什么变化?

3.失血性休克发生主要机制是什么?

五、肝性脑病

【实验目的】

1、掌握氨中毒复制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的方法。

2、探讨氨在肝性脑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实验原理】

肝性脑病是继发于严重肝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有关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有很多学说,其中之一是氨中毒学说。该学说认为由于肝细胞严重受损,使血氨生成增多而清除不足时,可使血氨增高。增多的血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通过干扰脑的能量代谢,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以及抑制神经细胞膜等作用,引起脑的功能障碍,病人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本实验通过肝大部分结扎的方法,人为地阻断肝脏的血流,造成肝细胞功能急性损伤,在此基础上再经消化道输注复方氯化铵溶液,使血氨水平明显升高,从而出现抽搐、昏迷等类似肝性脑病的临床症状。

【实验对象】家兔

【器械与药品】

常规手术器械,兔固定台,50ml 注射器,细导尿管,棉线

1% 普鲁卡因,复方氯化铵溶液(含2.5% 氯化铵,1.5% 碳酸氢钠,5% 葡萄糖),生理盐水

【步骤与方法】

1、取家兔一只,称重后仰卧位固定在兔台上,剪去腹部正中的被毛,沿上腹部中线用1% 普鲁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

2、自胸骨剑突下,沿腹正中线作一长约6~8cm 左右的切口,分层局麻,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沿腹白线剪开腹壁,打开腹腔,暴露肝脏。用左手指腹向下轻压肝脏膈面,可见在肝与膈肌之间有一薄而透明、呈三角形的镰状韧带,小心将其剪断,以增加肝脏的游离度。观察正常的肝脏颜色,探查家兔肝脏的叶数。

3、急性肝功能不全动物模型的制备——肝大部结扎:棉线用生理盐水浸湿后,沿肝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和方形叶之根部围绕一周并结扎,以阻断大部分肝血流,造成家兔急性肝功能不全。由于右外叶和尾状叶之间门脉血管为独立分支,不会同时被结扎,因而得以保留。待上述肝叶变成暗褐色后用眼科剪在已结扎的肝叶上剪一小口,如无明显渗血,说明肝大部结扎成功,否则就要重新结扎。

4、十二指肠插管:沿胃幽门向下找出一段十二指肠,在肠管下方血管稀疏处,用止血钳穿透肠系膜并穿两根线备用。用眼科剪在肠壁上剪一小口,将细导尿管顺远胃端方向插入肠腔约6cm,直接连肠管一起结扎固定,防止插管脱落。近胃端也应用线结扎,以防胃内容物流出。然后将肠送回腹腔内,细导尿管另一端置于腹腔之外,用止血钳夹住腹壁,关闭腹腔。

5、观察、记录家兔的一般情况、呼吸、角膜反射、四肢肌张力及对刺激(敲打兔台或用针刺)的反应。

6、制备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用注射器每间隔5 分钟向十二指肠插管注入复方氯化铵溶液5ml ,仔细观察家兔呼吸、肌张力等指标的变化,当出现全身性抽搐时停止注射。停止注射。记录出现痉挛的时间和所灌注复方氯化铵溶液总量,并计算每公斤体重的用量(kg/ml)。

7、对照组:另取家兔一只,称重后固定于兔台上,腹部正中切口,打开腹腔,行肝大部结扎及十二指肠插管,术后每隔 5 分钟向十二指肠内注入5ml 生理盐水,观察动物有无异常,并与注入复方氯化铵溶液的实验家兔进行比较分析。

【注意事项】

1、游离肝脏和剪破镰状韧带的动作应准确、轻柔,以免肝叶破裂出血和损伤膈肌造成气胸;结扎肝叶应尽量靠近根部肝门处,以防拦腰结扎肝叶造成出血;结扎线松紧要适度,过紧可

能造成肝叶撕裂而出血,过松达不到阻断血流的目的。

2、十二指肠插管要插入一定深度,必须牢固固定,因家兔并为全身麻醉,以防实验中家兔挣扎或剧烈抽搐时插管滑脱,复方氯化铵溶液漏入腹腔。

3、关闭腹腔前,检查液体注入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渗漏。(先推注5ml后再关闭腹腔)

4、动物经输入一定量氯化铵后,一般会出现抽搐,但由于动物未做全身麻醉,实验期间可能出现挣扎,误判为抽搐。故实验中要注意与氨中毒抽搐的鉴别。

【思考题】

1、从肠道注入复方氯化铵溶液为什么可使家兔的血氨升高?

2、灌注复方氯化铵溶液后,家兔的呼吸如何变化?如何解释这些变化?

3、家兔氨中毒后,发生昏迷的机理是什么?

4、给家兔体内注入复方氯化铵溶液后,家兔出现痉挛的机制是什么?

5、肠道灌注生理盐水的家兔是否出现异常表现?其实验结果有何意义?

6、为什么本实验注入的是复方氯化铵制剂?

7、你对本实验的实验设计思路、方法与步骤安排及救治原理设计等,有什么更好的想法与建议?

六、高钾血症

【实验目的】

1、掌握家兔高钾血症模型的复制方法;

2、观察高钾血症家兔心电图变化的特征;

3、了解血钾升高后,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

4、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高钾血症产生的原因、机理和抢救措施,并比较各抢救治疗方案的效果。

【实验原理】

血钾浓度升高可对心肌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干扰正常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引发多种心律失常,尤其是心室纤颤和心跳骤停。本实验旨

在通过静脉给钾,复制高血钾症,通过观测心电图变化,了解高血钾症对心脏的影响。【实验对象】家兔(雌雄不限)

【器材与药品】20%乌拉坦,生理盐水,5%及10%氯化钾生理盐水溶液,4%碳酸氢钠溶液,5%氯化钙溶液,30%葡萄糖溶液

婴儿秤,兔手术台,BL—410生物实验系统多媒体,心电针形电极,输液装置一套,手术器械一套,气管插管,5ml、10ml、20ml注射器。

【步骤与方法】

l、称重、麻醉和固定动物家兔称重后,经耳缘静脉缓慢推注20%乌拉坦(5ml/kg))行全身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兔台上。

2、心电描记:标II导联导线连接的方法:在动物四肢远端显露部位分别用金属注射针头刺入皮下(不能刺入肌肉,以防止肌颤的干扰),进针约2cm。按右前肢(白),右后肢(黑),左后肢(红)的顺序联接,电极另一端连接计算机的任一通道。

打开BL.410系统,在―输入信号‖菜单中相应通道选中―心电‖,启动实验,描记实验前正常心电图,观察心电波形:区分P、QRS主波波群以及T波。观察记录输入氯化钾前的心电。观察过程中,做好标记,如:―正常‖、―注射5%KCI第一次‖等,以便于比较分析。

3、颈部手术:(1)气管切开术;(2)颈外静脉插管术:缓慢输入生理盐水,(5~10滴/min),以保持管道通畅

4、高钾血症的复制(耳缘静脉推注法)以lml/min速度经耳缘静脉缓慢推注5%氯化钾溶液lml/kg,间隔5分钟再推注同等剂量氯化钾共3次。然后每间隔5min推注10%氯化钾溶液1ml/kg共3次。注射氯化钾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心电图波形的变化规律。观察到高血钾的心电图异常改变(高尖T波,P波低平、增宽,QRS波群低压变宽,出现心室扑动或颤动)后,立即停止注射,并开始实施抢救措施。

5、高钾血症的抢救在滴注氯化钾生理盐水溶液之前,必须选择和准备好抢救药物,包括:(1)单独用30%葡萄糖溶液静脉缓慢滴注;(2)4%碳酸氢钠5ml/kg快速静脉滴注,严重者可缓慢静脉注射;(3)5%氯化钙2 ml/kg缓慢静脉推注。

事先选择好耳缘静脉输注通道,在心电图出现典型高血钾改变后立即实施抢救,通过耳缘静脉快速注入抢救药物。如果10秒内无法输入抢救药物,救治效果欠佳。实施各项抢救项目,同时观察心电图恢复状态。

6、致死作用观察当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后,迅速打开胸腔,暴露心脏,肉眼直接观察心脏活动情况。静脉推注致死剂量的10%氯化钾(3ml/kg),边注射边观察心电波形的改变,出现室颤或成一直线时停止注射,观察心室纤颤及心脏停搏时的状态。

【实验结果记录】

【注意事项】

1、动物麻醉深浅要适度,麻醉过深易抑制呼吸,过浅时动物疼痛则易引起肌肉颤动,对心电图记录造成干扰。

2、保持静脉导管的通畅,确保各种液体能及时,准确地输入。

3、针型电极剌入部位要对称,位于皮下,导线避免纵横交错,实验台上的液体要及时擦拭干净。由于动物的个体差异,有时T波会融合在ST段中而不呈现正向波,很难观察到典型的高尖T波,需要更换动物。若记录心电图时出现干扰信号,应及时找出原因并排出干扰。

4、严格控制推注KCI溶液的浓度、速度,必须缓慢、匀速推注,要随时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当各项指标急剧变化时,应减慢速度。如发现动物突然挣扎或呼吸急促,要立即停止注射。防止滴入速度太快导致动物突然发生心室纤颤而死亡,动物对注入氯化钾溶液耐受性有个体差异,有的动物需注入较多的氯化钾才出现异常心电图改变,遇到这种情况时,应适当调整注入氯化钾的浓度和间隔时间。

5、电极用毕用75%酒精擦净,以保持良好的导电状态。

【讨论思考题】

l、血钾升高会出现哪些心电图变化?发生机制是什么?用相关理论加以说明。

2、分析你所选择的药物抢救高钾血症的机制。它们是否都能降低血钾的浓度?

3、严重高钾血症使心脏停搏在何种状态?为什么?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 一、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HGB)的贮存铁缺乏,HGB合成减少而导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发生于以下情况:(1)铁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见于饮食中缺铁的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铁吸收不良,见于胃酸缺乏、小肠粘膜病变、肠道功能紊乱、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服用抗酸和H2受体及抗剂等药物等情况。(3)铁丢失过多,见于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如钩虫病、月经量过多等。 IDA是一种多发性疾病,据报道,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IDA,因此,研究IDA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些研究中,缺铁性贫血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IDA),又是实施研究的基础工具。常见的IDA动物模型的构建技术如下: 实验动物:一般选用SD大鼠,4周龄,雌雄不拘,体重65g左右,HGB≥130g/L。 建模方法:低铁饲料加多次少量放血法。低铁饲料一般参照AOAC 配方配制,采用EDTA浸泡处理以去除饲料中的铁,饲料中的含铁量是诱导SD大鼠形成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关键,现有研究表明,饲喂含铁量<15.63mg/Kg的饲料35天,SD大鼠出现典型IDA表现,而饲喂

含铁40.30mg/Kg的饲料SD大鼠出现缺铁,但并不表现贫血症状。建模时一般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动物饮水,以排除饮水中铁离子的影响。少量多次放血主要用于模拟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导致的铁丢失,还可以加速贫血的形成。放血一般在低铁饲料饲喂2周后进行,常用尾静脉放血法,1~1.5ml/次,2次/周。 模型指标:(1)HGB≤100g/L;(2)血象: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偏小,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MCV减小、MCHC降低;(3)血清铁(SI)降低,常小于10μ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增高,常大于60μmol/L。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模型不能用于铁吸收不良相关IDA的防治研究。根据具体的研究需要,也可以适当调整建模方法。 二、白血病动物模型 用免疫耐受性强的人类胎儿骨片植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小鼠皮下,出于人类造血细胞与造血微环境均植入小鼠,建立具有人类造血功能的SCID小鼠模型称为SCID-hu小鼠。再将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植入SCID-hu小鼠皮下的人类胎儿骨片内,植入的髓系白血病细胞选择性生长在SCID-hu小鼠体内的人类造血微环境中,即为人类髓系白血病的小鼠模型。SCID小鼠是由于其scid所致。T、B淋巴细胞功能联合缺陷,这种小鼠能接受人类器官移植物。 造模方法:

沙盘模型做的所用材料

沙盘模型制作的方法和材料 一、确定模型比例 一般来说,在着手制作沙盘模型之前,得首先确定沙盘模型制作的总体方针和比例。城市规划、住宅区域规划等大范围的沙盘模型,比例一般为1:3000—1:5000;房地产楼盘等建筑模型的比例常为1:200—1:50;住宅模型,这与其他建筑模型的情况稍有不同,如果建筑物不是很大,则采用1:50左右的比例,目的是为了让人看得清楚。比例确定后,先做出建筑用的场地模型,模型的制作者必须清楚地形高差,景观印象等,通过大脑进行计划立意处理,多作研究分析,就可以开始着手制作模型了。 二、制作模型底座 比例确定之后,就可开始做模型了,大峡谷集团习惯先做模型底座与基地。如果建筑场地是平坦的,则制作模型也简单易行。若场地高低

不平,且表现要求上也有周围邻近的建筑物,则依测量方法的不同,模型的制作方法也有相应的区别。尤其是针对复杂地形和城市规划等大场地时,常常是先将地形模型事先做成,一边看着模型一边进行方案设计的情况较多,因而必须在地形模型的制作上多下些功夫,但也不需把地形做的过细。 三、用卡纸做模型 卡纸是最常用模型材料,你可以根据你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卡纸,如:白卡,灰卡,色卡。 四、用木板做模型 灵活运用轻木料木材所具有的柔软而粗糙的才质质感及加工方便的 特点,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表现效果来。切割薄而细的软木材坂料时,要尽可能使用薄形刀具,细小的软木在切割时,应使用安全刀片的刃

口精心切下,切割范围很小时,应在木材下面帖上一层赛路硌透明纸带,这样可以增加其强度,是切割不受影响。我建议大家选用 0.7--2mm的航模木板。不过要注意的是垂直于木纹切割时不要太用力,否则很容易切坏。 五、用泡沫苯乙烯纸做模型 这种材料最适合做一些草模和研究模型,非常便于加工。 六、用有机玻璃做模型 由于这种材料很难切割,要用专门的刀才能切开,这种材料由于很透明,通常用来做外表面,可以看到内部空间。也可用来做一些研究性模型。 七、用塑料板做模型 这种材料模型公司用的多,非常正式的模型才会用,加工起来很麻烦。沙盘模型制作的材料可以是五花八门,各种环保型材料,可回收材料应有尽有。

实验方法总结:动物模型部分

实验方法总结:动物模型部分 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1)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2) 2.1. 体外(浸润模型) (2) 2.2. 体内(转移模型) (2) 3、研究肿瘤细胞耐药 (4) 3.1. 耐药细胞株的建立 (4) 3.2. 裸鼠移植瘤耐药模型的建立 (5) 从肿瘤起源分,肿瘤动物模型的分类如下: 从研究目的来分,可以从增殖、转移、耐药三个角度来分析: 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细胞准备:GeneA敲减慢病毒感染细胞扩增至需要的细胞量。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 取Balb/c裸鼠,雄性,6周龄,每组10只,适应一周后进行肿瘤细胞注射。

XXX细胞消化离心后制成单细胞悬液,计数后取适量的细胞用PBS悬浮,在Balb/c裸鼠侧腹部皮下接种。每只接种2×106个细胞,注射体积为100 μL。此后,每隔5天测量注射部位肿瘤的体积。30天后裸鼠小鼠腹腔注射80 mg/kg 戊巴比妥钠,小鼠麻醉后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侧卧位,接种部位朝上),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出肿瘤称重,将肿瘤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肿瘤一分为二,一份4%多聚甲醛固定,待后续病理分析,一份-80℃冻存。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肿瘤转移的模型包括两大类:体外(浸润模型)和体内(转移模型)。体外(浸润模型):了解肿瘤细胞对周围相连组织的侵润性。体内模型主要研究肿瘤细胞的转移性即肿瘤细胞在远端组织形成病灶的能力。 2.1. 体外(浸润模型) 例:浸润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方法:取若干只Balb/c免疫缺陷裸鼠,将分离和鉴定并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脑胶质瘤干细胞立体定向法行小鼠颅内接种,每组10只。小鼠麻醉后头部正中切口,剥离骨膜后钻孔(坐标是冠状缝后0.5 cm,矢状缝右侧2.5 cm) 。取2 μL胶质瘤干细胞以1×104 cells /只小鼠的剂量,经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射入鼠脑纹状体内(深度是2.5 ~3 mm) 。在确定的时间点处死一部分动物进行荧光( 立体荧光显微镜下) 病理证实和比较,同时检查脑胶质瘤干细胞的体内生长特征以及干细胞标志物等。 2.2. 体内(转移模型)

常用实验动物

常用实验动物 1、小鼠 喜欢群居,怕热,高温容易中暑 雌雄性小鼠交配后10~12小时,在雌性小鼠阴道口会形成白色的阴道栓 主要解剖学特性 消化系统:食管内壁有角质化鳞状上皮,利于灌胃;有胆囊;胰腺分散,色淡红,似脂肪组织。 生殖系统:雌性小鼠为双子宫型,呈“Y”形,卵巢不予腹腔相通,无宫外孕。 骨髓为红骨髓,无黄骨髓,终身造血。 皮肤无汗腺。 小鼠常用品种、品系 1. 近交系小鼠 C3H:1975年从美国引进,野生色毛; ? C57BL/6:1975年从日本引进,黑色毛; ? BALB/c:Bagg1913年获得小鼠白化株,经近亲繁殖20代以上育成,毛色为白色; ? DBA:分为DBA/1和DBA/2两个品系,1977年由美国实验动物中心引进,毛色均为浅灰色。 2、封闭群小鼠 ①KM小鼠:我国使用量最大的远交种小鼠,白色,抗病、适应力强,繁殖、成活率高。 ②ICR:1973年由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入我国,白色,其显著特点是繁殖

力强。 ③LACA :1973年由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引入我国,白色。其实是小鼠改名而成。 ④NIH :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培育,白色,繁殖力强,幼仔成活率高,雄性好斗 3、突变系 1、裸鼠:第11对染色体上的裸基因(nu)导致无毛裸体、无胸腺 2、SCID小鼠:第16对染色体上的Scid隐性基因突变基因导致T、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外观与普通小鼠差别不大,被毛白色,体重发育正常 3、快速老化模型小鼠:4~6月龄以前与普通小鼠的生长一样,4~6月龄以后迅速出现老化症状。如心、肺、脑、皮肤等器官老化,出现骨质疏松和老化淀粉样变。侏儒症:比正常小鼠体型小,缺少生长素和促甲状腺素,用于内分泌研究。小鼠在医学、生物学的应用 1、重组近交系小鼠将双亲品系的基因自由组合和重组产生一系列的子系,是遗传分析的重要依据,用作基因定位及其连锁关系的研究 2、提供自然的动物模型 2、大鼠染色体数2n=42 喜独居,喜啃咬,性情较凶猛、抗病力强,对新环境适应力强,但对环境刺激、炎症反应敏感。强烈噪音可引起食仔或抽搐;湿度低于40%易发生环尾巴症。行为表现多样,情绪反应敏感,易接受通过正负强化进行的多种感觉指令的训练雌性2.5月龄达到性成熟,具有产后发情、产后妊娠的特点。寿命2.5~3年。解剖学特征

常用疾病动物模型

常用疾病动物模型 上海丰核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各种疾病动物模型定制服务,同时提供相关疾病模型的药物敏感性实验分析服务。 客户只需要提供疾病模型的用途及建模方法的选择,我们会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量身定做各种动物模型服务。

小鼠或裸 鼠 加贴近实际(八)心血管疾病模型 1. 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胆固醇+维生素D喂养)兔高脂、高胆固醇饲喂兔造模,成 膜后血脂变化显著,为伴高血脂 症的动脉粥样硬化 4月血管组织病 理切片染色 2. 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胆固醇+主动脉球囊损伤)兔此模型用大球囊损伤加高脂饲 养方法成功建立兔主动脉粥样 硬化狭窄的动物模型,为相关基 础研究提供可靠模型。 2月动物实验模型病理切片展示 一、CCl4诱导的肝脏纤维化 简介: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坏死或损伤后常见的反应,是诸多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坏死或炎症细胞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或脂质过氧化产物密切相关。CCl4为一种选择性肝毒性药物,其进入机体后在肝内活化成自由基,如三氯甲基自由基,后者可直接损伤质膜,启动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肝细胞的模型结构等,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纤维化的形成。通过CCl4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通常以小鼠或大鼠为对象,染毒途径主要为灌胃、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 动物模型图. 经过3个月的CCl4注射造模,小鼠的肝脏在中央静脉区形成了比较明显的肝纤维化,中央静脉之间形成了纤维桥接。(Masson染色) 二、CXCL1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简述:CCl4是最经典的药物性肝损伤造模毒素之一,其在肝内主要被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代谢,产生三氯甲烷自由基和三氯甲基过氧自由基,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引起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溶性酶的大量渗出,最终导致肝细胞死亡,并引发肝脏衰竭。根据CCl4代谢和肝毒性机制可复制不同的肝损伤模型,其中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是其技术关键。对于复制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往往采用大剂量一次性灌胃或腹腔注射给药。 图. (A) CCl4注射后0.5 d的HE染色表明CXCL14过表达增加了肝脏组织的嗜酸性变性面积(在照片中用虚线标记)(p < 0.05)。 (B) 1.5天组织样本的HE染色表明CXCL14过表达造成了比对照组更大面积的细胞坏死(p < 0.05)。 (C)同时还造成了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中明显的脂肪滴积累。图中P和C分别表示动物模型的门静脉和中央静脉。KU指凯氏活性单位。 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TUNEL标记没有显示CXCL14免疫中和小鼠和对照小鼠在凋亡细胞数量上的差异。C0, C1和C2分别是对照组0 d,1 d,和2 d样本,T1

实验动物模型

第章实验动物模型 第一节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 第二节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模型 选择什么样的实验动物作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不能随便选用一种实验动物来作科学研究,因为在不适当的动物身上进行实验,常可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可靠,甚至使整个实验徒劳无功,直接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成败和质量。事实上,每一项科学实验都有其最适宜的实验动物。

第一节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 ?科学研究工作中实验动物的选择,首先应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来选择,其次再参考是否容易获得、是否经济,是否容易饲养和管理等情况。 ?在实验动物选择上必须注意三点,即实验动物的种类(Species);品种(Breed)或品系(Strain);质量和实验动物的健康状态。

尽量选择与研究对象的机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 ?生物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问题。因此,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动物的种系发展阶段。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选择那些机能、代谢、结构和人类相似的实验动物作实验。一般来说,实验动物愈高等,进化愈高,其机能、代谢、结构愈复杂,反应就愈接近人类,猴、狒狒、猩猩、长臂猿等灵长类动物是最近似于人类的理想动物。

第二节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一、动物模型的意义和优越性 ?生物科学研究的进展常常依赖于使用动物模型作为实验假说和临床假说二者的试验基础。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十分复杂的,要深入探讨其疾病的发病机理及疗效机理不能也不应该在病人身上进行。可以通过对动物各种疾病和生命现象的研究,进而推用到人类,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以控制人类的疾病的衰老,延长人类的寿命。

实验动物模型设计原则_

实验动物模型设计原则_ 实验动物模型设计原则生物医学科研专业设计中常要 考虑如何建立动物模型的问题,因为很多阐明疾病及疗效机制的实验不可能或不应该在病人身上进行。常要依赖于复制动物模型,但一定要进行周密设计,设计时要遵循下列一些原则。 一、相似性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模型。目的在于从中找出可以推广(外推)应用于病人的有关规律。外推法(Extrapolation)要冒风险,因为动物与人到底不是一种生物。例如在动物身上无效的药物不等于临床无效,反之也然。因此,设计动物疾病模型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所复制的模型应尽可能近似于人类疾病的情况。能够找到与人类疾病相同的动物自发性疾病当然最好。 例如日本人找到的大白鼠原发性高血压就是研究人类原发 性高血压的理想模型,老母猪自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研究人类冠心病的理想模型;自发性狗类风湿性关节炎与人类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十分相似,也是一种理想模型,等等。与人类完全相同的动物自发性疾病模型毕竟不可多得,往往需要人工加以复制。 为了尽量做到与人类疾病相似,首先要注意动物的选择。例

如,小鸡最适宜做高脂血症的模型,因它它的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以及游离脂肪酸水平与人十分相似,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脂质构成也与人相似。其次,为了尽可能做到模型与人类相似,还要在实践中对方法不断加以改进。例如结扎兔阑尾血管,固然可能使阑尾坏死穿孔并导致腹膜炎,但这与人类急性梗阻性阑尾炎合并穿孔和腹膜不一样,如果给兔结扎阑尾基部而保留原来的血液供应,由此而引起的阑尾穿孔及腹膜炎就与人的情况相似,因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如果动物型与临床情况不相似,在动物身上有效的治疗方案就不一定能用于临床,反之也然。例如,动物内毒性性休克(Endotoxin Shock,单纯给动物静脉输入细菌及其毒素所致的休克)与临床感染性(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就不完全一样,因此对动物内毒素性休克有效的疗法长期以来不能被临床医生所采用。现在有人改向结扎胆囊动脉和胆管的动物胆囊中注入细菌,复制人类感染性休克的模型,认为这样动物既有感染又有内毒素中毒,就与临床感染性休克相似。 为了判定所复制的模型是否与人相似,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例如有人检查了动物压、脉率、静脉压、呼吸频率、动脉血pH、动脉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静脉血乳酸盐浓度以及血容量等指标,发现一次定量放血法造成的休克模型与

模型制作材料

模型制作资料 1、模型分类:方案模型(形式表现要求不高)和展示模型(材料及制作深度高的成品) 2、:测绘:三棱尺、直尺、三角板、弯尺、圆规、游标卡尺、模板、蛇尺剪裁:勾刀、手术刀、推拉刀、45°切刀、切圆刀、剪刀、手锯、钢锯、电动手锯、电动曲线锯、带锯、电热切割器、优耐美模型机组、电脑雕刻机。打磨喷绘:砂纸、砂纸机、锉刀、什锦锉、木工刨、小型台式砂轮机、喷枪。热加工:塑料板亚克力弯板机、火焰抛光机。 3、:主材:泡沫聚苯乙烯板、有机玻璃板、塑料板、ABS板PVC板(abspvc 电脑加工)、木材版(轻木软木微薄木)辅材:金属材料:单面金属板、双色板、确玲珑、纸粘土、油泥、石膏、即时贴、植绒即时贴、仿真草皮、绿地粉、泡沫塑料、水面胶=A、B 水、软陶、石蜡、型材-基本、仿真成品。 胶黏剂:纸类:白乳胶、胶水、喷胶、双面胶带。 塑料类胶黏剂:三氯甲烷、502胶黏剂、建筑胶、热熔胶、hart 胶、Araldite 胶、无影胶。 木材类胶黏剂:乳胶、4115建筑胶、hart 胶。面层喷色材料:自喷漆、醇酸调和漆、硝基磁漆、聚酯漆、模型专用漆、丙烯颜料。 4、环艺模型制作设计:主题制作设计:总体与局部、效果表现、材料选择、模型色彩。基本介绍 建筑模型(architectural model)是建筑设计及都市规划方案中,不可缺少的审查项目。建筑及环境艺术模型介于平面图纸与实际立体空间之间,它把两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是一种三维的立体模式,建筑模型有助于设计创作的推敲,可以直观地体现设计意图,弥补图纸在表现上的局限性(见建筑制图)。它既是设计师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同时也属于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设计投标与招商合作等方面。 基本特征使用易于加工的材料依照建筑设计图样或设计构想,按缩小的比例制成的样品。建筑模型是在建筑设计中用以表现建筑物或建筑群的面貌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手段。对于技术先进、功能复杂、艺术造型富于变化的现代建筑,尤其需要用模型进行设计创作。 在初步设计即方案设计阶段的称工作模型,制作可简略些,以便加工和拆卸。材料可用油泥、硬纸板和塑料等。在完成初步设计后,可以制作较精致的模型——展示模型(见图),供审定设计方案之用。展示模型不仅要求表现建筑物接近真实的比例、造型、色彩、质感和规划的环境,还可揭示重点建筑房间的内部空间、室内陈设和结构、构造等。展示模型一般用木板、胶合板、塑料板、有机玻璃和金属薄板等材料制成。模型的制作务求达到表现设计创作的立意和构思。 主要分类 黏土模型 黏土材料来源广泛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经过“洗泥” 工序和“炼熟过程其质地更加细腻。黏土具有一定的粘合性可塑性极强在塑造过程中可以反复修改任意调整修刮填,补比较方便。还可以重复使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造型材料,但是如果黏土中的水分失去过多则容易使黏土模型出现收缩龟裂甚至产生断裂现象不利于长期保存。另外,在黏土模型表面上进行效果处理的方法也不是很多, 黏土制作模型时一定要选用含沙量少,在使用前要反复加工,把泥和熟,使用起来才方便。一般作为雕塑、翻模用泥使用。[1] 油泥模型油泥是一种人造材料。凝固后极软,较软,坚硬。油泥可塑性强,黏性、韧性比

模型制作材料、工具及其使用

模型制作资料 一、 模型制作材料、工具及其使用 1、主材类 2、纸质材料 3、打印纸 4、绘图(卡)纸-----制作卡纸模型采用白色卡纸。如果需要其他颜色,可在白色卡纸上进行有色处理。卡纸模型还可以采用不干胶色纸和各种装饰纸来装饰表面,采用其他材料装饰屋顶和道路。 5、厚纸板-----厚纸板是以其颜色与白色的卡纸做区分,有灰色和 棕色制模用的厚纸板------它有一个由泡沫塑料制成的坚固核心,而此核心的两边是用纸张覆盖(粘合)的。 6、瓦楞纸-----波浪纹是用平滑的纸张粘合在一面或是两面上的, 因为具备可卷曲的特性。瓦楞纸的波浪越小、越细,就越坚。 各色不干胶:用于建筑模型的窗、道路、建筑小品、房屋的立面和台面等处的贴饰。 吹塑纸:适宜制作构思模型和规划模型等,它具有价格低廉、易加工、色彩柔和等特点。 仿真材料纸:仿石材、木纹和各种墙面、屋顶的半成品纸张。 各色涤纶纸:用于建筑模型的窗、环境中的水池、河流等仿真装饰。 锡箔纸:用于建筑模型中的仿金属构件等的装饰。 砂纸:砂纸是用来打磨材料,可做室内的地毯和球场、路面、绿地。 二、 木质材料 1.木工板 (木工用平板 细木工板) 2.胶合板-----胶合板是用三层或奇数多层刨制或旋切的单板,涂胶后经热压而成的人造板材,各单板之间的纤维方向互相垂直(或成一定角度)、对称,克服了木材的各向异性缺陷。 3.硬木板(密度板、刨花板)----- 硬木板是利用木材加工废料加工成一定规格的碎木,刨花后再使用胶合剂经热压而成的板材。 4.软木板-----软木板是由混合着合成树脂胶粘接剂的木质颗粒组合而成的。 5.航模板----- 航模板是采用密度不大的木头(主要是泡桐木)经过化学处理而制成的板材。 6.其他人造装饰板-----仿金属、仿塑料、仿织物和仿石材等效果的板材,各种用于裱糊的装饰木皮等。 三、塑料板材 1.ABS 板:ABS 板是一种新型的模型制作材料,称之为工程塑料,ABS 板是现今流行的手工及电脑雕刻加工制作的主要材料。 2.PVC 板: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分为软PVC 板(柔软耐寒,耐磨,耐酸、碱)和硬PVC(易弯曲、

实验动物心肌肥厚模型

III.实验动物心肌肥厚模型 A、压力超负荷/主动脉缩窄 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脏肥厚常用的手术方法是主动脉缩窄(i.e.缩窄升主动脉)。 小鼠行主动脉缩窄(TAC)可以引起心脏机械性的压力超负荷,最终导致心肌肥厚、心衰(20,84)。TAC通常诱导方法采用在近胸骨端行小切口, 缩窄主动脉的这样的开胸手术。TAC模型虽然不能完全模拟人类的心室重构,但该模型可以用于肥厚发病过程中多种基因学的研究。主动脉缩窄模型能很好的模拟血流动力学超负荷引起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发展。该动物模型在主动脉缩窄造成心肌肥厚几个月后会导致心衰。 B、容量超负荷 在静脉回流适当的情况下,心脏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就会引起CHF(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内檐沟血或回心血量增加导致瓣膜闭锁不全就会引起心室容量超负荷。在慢性动脉和/或二尖瓣瓣膜回流疾病中的容量超负荷,我们会观察到“舒张期压力-容积曲线”整体右移,说明心脏僵硬度增加,即发生LVH (可见于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36)。通常情况下,容量超负荷CHF模型制备方法是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即于肾动脉上方分离出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用血管夹在近肾动脉端夹闭主动脉阻断血流;用0.6-mm的针头由主动脉远端刺入,继续进针刺入下腔静脉,使动静脉联合。退针后,缝合血管壁伤口。4-5周后,就能复制出心肌肥厚模型,并具有左心室收缩力增强、舒张末期压力增加的特点(257)。 C、冠状动脉结扎 冠状动脉结扎常用于复制心衰动物模型。冠脉左前降枝(LAD)结扎后会阻断心脏的供养和营养输送,这种情况类似于人类心脏病发作时伴随的症状。血氧和营养供输阻断后,心肌细胞死亡,心脏整体功能受影响,最终导致心功能紊乱。由于这种动物模型非常接近临床心衰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证明该模型是心衰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手段(13)。 D、转基因型心脏肥大模型 几十年以来,一些心脏肥大和心力衰竭的转基因小鼠模型被学者们用于心肌肥厚和心衰这些致命疾病的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受条件限制,在此不能针对于所有模型作一全面的综述,但在此文中,我们介绍一种转基因小鼠模型,该模型能成功模拟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以及最终演变为心衰的过程。表1列举的是截止目前,研究学者们发现的较成熟的心肌肥厚/心衰模型。 表1:小鼠心衰模型 转基因小鼠模型代谢转变模型ECM紊乱转基因模型 肌侵蛋白,TNFα,G i,Gαq,PKCβ,PKA,β1AR, 磷酸化蛋白, 肌集钙蛋白, 钙调磷酸酶, L-型Ca2+ 通道 线粒体功能紊乱 氧化应激 脂肪酸氧化(FAO) 通路的受损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1/TIMP1

模型制作材料

模型制作资料收集 一、制作工具 一.常用刀具 1.常用美工刀又称为墙纸刀,主要用于切割纸板、卡纸、吹塑纸、软木板、即时贴等较厚的材料。 2.美工钩刀切割有机玻璃、亚克力板、胶片和防火胶版的主要工具。 (美工刀) 3.手术刀 主要用于各种薄纸的切割与划线,尤其是建筑门窗的切、划。 (手术刀) 4单、双面刀片 单、双面刀片的刀片最薄,极为锋利,用于切割薄型材料 5.木刻刀 用于刻或切割薄型的塑料板材。 6.剪刀 用于裁剪纸张、双面胶带、薄型胶片和金属片的工具。根据用途通常需要几把不同型号。 7.微型机床、切割机 7.微型机床、切割机 相比手工切割,使用小型或者微型机床进行切割能够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使用高精度的锯片,能够使切割面更加整齐、平整。微型切割机搭配不同的锯片,能够用于切割比较厚、硬的板材。 二.常用度量工具 1.T形尺 用于测量尺寸,同时辅助切割。 2.三角板、圆规、量角器等 用于测量平行线、平面、直角,画圆、曲线等。

3.钢角直尺 画垂直线、平行线与直角,也用于判断两个平面是否相互垂直,辅助切割。 4.卷尺 用于测量较长的材料。 4.卷尺 用于测量较长的材料。 三.修整工具 1.砂纸 用于研磨金属、木材等表面,以使其光洁平滑。根据不同的研磨物质,有干磨砂纸、耐水砂纸等多种。干磨砂纸(木砂纸)用于磨光木、竹器表面。耐水砂纸用于在水中或油中磨光金属表面。 (砂纸) 锉 用于修平和打磨有机玻璃和木材,分为木锉和钢锉,木锉主要用于木料加工,钢锉用于金属材料与有机玻璃加工。按锉的形状与用途,可分为方锉,半圆锉,圆锉,三角锉,扁锉,真挫,可视工作的形状选用。 按锉的锉齿分为粗锉,中粗锉,细锉。锉的使用方法有横锉法,直锉法和磨光搓法。 其他工具 各种铅笔 用于做记号,在卡纸材料上通常用较硬的铅笔 镊子 制作细小构件时需要镊子来辅助工具 3,鸭嘴笔,勾线笔 画墨线的工具 4,清洁工具 模型制作过程中模型上会落有很多毛屑和灰尘,还会残留一些碎屑,可以用板刷,清洁用吹气球来清洁处理。 其他工具 一般最常用的五金工具,如老虎钳,小型锤、精密钢锯,卷尺,尖嘴钳等,在不同的材质制作模型中会需要用到。 纸质材料 按模型的使用特征分类,通常分为建筑结构和框材料,建筑表面和装饰材料,环境装饰材料和底盘材料。

制作建筑模型的材料

制作建筑模型的材料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员:把“大家伙”变成工艺品职业定义 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员指的是能根据建筑设计图和比例要求、选用合适的模型制作材料,运用模型设计制作技能,设计制作出能体现建筑师设计思想的各种直观建筑模型的专业模型制作人员。 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 (1)读懂建筑图,理解建筑师设计思想及设计意图;(2)模型材料的选用及加工;(3)计算模型缩放比例;(4)制定模型制 作工艺流程;(5)制作模型。 职业概况 我国目前建筑模型设计制作业从业人员有120万多人,其中从事实物建筑模型(非计算机模拟模型)的专业制作人员占20%以上,按此计:建筑模型制作员从业人数可达24万。从业人员主要分布情况大致如下:70%的建筑模型制作员就业于模型制作公司;15%左右就职于各类展台布置装潢公司;10%开设独立的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工作室;5%分布在各大设计院、设计公司、设计师事务所。 目前的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员从业人员素质情况如下: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从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与培训,靠师傅带和自己琢磨成才。有些模型制作人员无法读懂建筑设计图,使制作出来的建筑模型与要求相差太远。建筑模型设计制作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对人员的文化水平、年龄、性别等条件相对限制不是很多,没有各类污染,是花费少投入多的都市产业,对促进就业、发展社会经济作用很大。规范本职业的意义在于:提高本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对衡量建筑模型库制作从业人者从业资格和能力提供依据;促进就业;加强建筑模型制作员这一新职业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目前本职业在劳动分工中主要有以下岗位:建筑模型设计公司模型制作工、展台布置装潢公司模型制作工、房产公司模型制作工等。 目前国内院校与本职业相关的专业设置没有。但在国内院校的建筑系有相关劳技课程,课时不多。 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员在国外的职业状况和我国相近,从业人员比我国少很多,制作水平更专业化。

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与应用

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与应用 了解常用的实验动物的种类与应用范围,对组织实施实验研究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确立了实验研究题目及目标后,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对进行必要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现将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动物用途简介如下: 一、家兔 家兔品种很多,目前我国实验用的家兔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中国本兔又称白家兔,毛色多为纯白,红眼睛,是我国长育的一种品种,成年兔体重1.5~3.5 kg。 2.青紫兰兔(山羊青兔或金基拉兔)毛色银灰色,成年兔体重2.5~3.5 kg. 3.大耳白兔(日本大耳白兔)毛色纯白,红眼睛,两耳长大,血管清晰,便于静脉注射和采血,成年兔体重4~5 kg. 家兔常用于机能学实验教学的各项实验中,如直接记录呼吸、血压、泌尿调节、减压神经放电、膈神经放电、观察药物对心脏的影响、了解心电图的变化、中枢神经兴奋药实验、药物对肠平滑肌的影响、药物中毒及解毒,复制许多病理过程和疾病,如水肿、炎症、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失血、出血性休克、DIC、肺癌、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心律失常、慢性肺心病、慢性肺动脉高血压、肺水肿、肝炎、胆管炎、阻塞性黄疸、肾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家兔体温变化比较敏感,也常用于研究发热、解热药和检查致热源等。 二、小白鼠: 小白鼠能用于药物的筛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复制许多病理过程和疾病,如水肿、炎症、缺氧、多种癌、肉瘤、白血病、多种传染病、慢性气管炎、心室纤颤等。 小白鼠做实验动物有以下特点: 1.小白鼠是实验室最常用的一种动物,价格低廉,便于大量繁殖,对动物实验同种、纯种、性别和年龄的要求,比较容易满足,生活条件也容易控制。因而只要符合实验要求,应尽量采用。它特别适用于需要大量动物的实验,容易满足统计学的要求。如药物的筛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和安全实验,用于药物的效价比较及抗癌药的研究等。小白鼠也适用于避孕药的实验。 2.小白鼠对许多疾病有易感性,因而适用于研究下列疾病。如血吸虫病、疟疾、流感、脑炎等病。小白鼠的纯种品系很多,每系有其独特性,对某些疾病易感。如C1HA系,对癌瘤敏感,C5a系则抗癌;因此,纯系小白鼠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研究。 3.当研究指标主要是观察组织学,特别是观察电镜下的结构时,应用小白鼠的器官较小,可节省人力、物力。如用于研究慢性气管炎时肺的变化。 4.小白鼠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应用于复制神经官能症模型。 5.小白鼠对外界环境适应性较差,不耐冷热,经不起饥饱,比较娇嫩;因此,做实验时要耐心细致,动作要轻,不然会干扰实验结果。 三、大白鼠: 大白鼠常用于复制许多病理过程和疾病,如水肿、炎症、缺氧、休克、DIC、胆固醇、肉芽肿、心肌梗塞、肝炎、肾性高血压、各种肿瘤等。 大白鼠做实验动物有以下特点: 1.大白鼠与小白鼠相似,便于大量繁殖,对动物实验同种、纯种、性别和年龄的要求,比较容易满足,生活条件也容易控制,适合于需要大量动物,而当小白鼠不能满足实验要求时。如:不对称亚硝酸胺口服和胃肠道外给药,能诱发大白鼠食道癌,而在小白鼠则很少引起食道癌;因而,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大白鼠较为适合。

最新1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进展汇总

1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实验研 究进展

医学院检验系,广东广州510182;2.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关键词】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实验研究进展 心脏骤停(CA)是急诊医学常见的急症之一,因其居高不下的致死率及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心肺脑复苏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心搏骤停是指心跳及呼吸突然停止,血液循环终止。由于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循环停止4~6 min脑组织即可出现不可逆性损害[1]。面对突如其来的心脏骤停,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心肺复苏。但是即使复苏后,心脏恢复了搏动,但脑功能的恢复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般心脏停止搏动,脑缺血、缺氧立即发生,如超过4~6 min就可以出现不可逆的大脑损害。心脏停搏时间长,如>8 min以上,大脑功能很难恢复,成功率极小。有学者研究认为,心脏停搏后,约50%左右患者死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即脑死亡。即使心、肺复苏成功,生命保留,仍约有20%~50%左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成为植物状态(植物人)或痴残等[2]。 在成功进行心肺复苏后有20%~40%的患者遗留下永久性神经损害[3]。鉴于脑保护和脑复苏的重要性,近年来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脑是一个血流量大、代谢旺盛的器官,其功能几乎全靠葡萄糖的氧化代谢。心脏骤停后引起的脑损害的病理生理主要是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以及自主循环恢复后的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中涉及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钙离子稳态失调、神经元凋亡等机制[4]。所以心肺复苏的最终目的是脑复苏。 大量研究旨在寻找可减轻或预防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或药物,并且已经在动物模型上获得一定成功,但是这些方法和药物很少能成功用于临床。缺血预处理对心脏和神经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是在临床实践中预处理只适用于缺血再灌注可预期的情况。尽快恢复灌注是减轻缺血导致的损伤和行为障碍的最有效方法,然而再灌注也可能加重损伤。在再灌注早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和钙超载导致了缺血再灌注损伤。所以近年来围绕心肺脑复苏的保护机制及其方法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热门,而建立有效、稳定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是实验研究的基础。 针对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实验方法有多种,包括: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法、四血管阻断法、三血管阻断法、颈动脉负压分流法。国内文献报道用四血管阻断法比较多[5],国外四血管阻断法、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法均有应用及报道,但更偏向于后者[6]。对比不同建模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所显露出的特性,分析并总结各自的优缺点。选择能较好地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方法,为脑复苏的深入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本文将从实验的可操作性、成功率、发展前景等方面对各类建模方法进行综述。 1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及效果的判定 1.1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模拟心搏骤停

建立动物模型

1、建立动物模型 实验组:采用腹腔注射法定期注射定量抗生素到5只大鼠体内,,然后每只大鼠注射等量的LPS到体内,注射一周后观察大鼠体征(体重、食欲、运动情况),检测肠道菌群和SYN。 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法定期注射定量抗生素到5只大鼠体内,确保肠道无菌,然后每只大鼠注射等量的安慰剂到体内,注射一周后观察大鼠体征(体重、食欲、运动情况),检测肠道菌群和SYN。 2、观察动物体征 体重:每天称量每一只大鼠的体重,并记录,进行横纵比较。 食欲:每只给相同足量食物,计量每只老鼠的摄入量,记录进行横纵比较。 运动情况:在固定时间给予相同刺激,观察每只老鼠的反应情况和运动能力。 3、肠道菌群检测 肠道菌群失调检测: 早期诊断菌群失调是正确有效治疗的前提。 菌群失调的诊断包括三部分: ①有无菌群失调。②菌群失调的程度。③菌群失调的诱因。 菌群失调患者常表现为严重腹泻或慢性腹泻,在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如突然发生腹泻,或原有腹泻加重,即有可能已发生了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的程度可分为三度: Ⅰ度(轻度)为可逆性轻度菌群失调,去除致病因素后即可恢复好转,症状消失,临床上多见于急性疾病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 Ⅱ度(中度)菌群失调较重,去除病因常不能恢复,多有慢性肠道症状; Ⅲ度(重度)菌群失调,表现为菌群交替或二重感染。详细地了解粪便性状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确定一些有特异性诱因的菌群失调,如志贺菌、沙门菌、空肠弯曲菌、艰难梭菌和轮状病毒感染等。 粪便切片观察: 4、syn检测 利用免疫荧光手段,通过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测了过表达α-syn各片段后与线粒体分布情况。结果证明,α-synN端能够与线粒体共定位;JC1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提示,该组细胞线粒体存在膜电位降低趋势。同时被截去N末端的突触核蛋白不会形成高分子量复合体,也不会影响线粒体功能。

癫痫实验动物模型

癫痫实验动物模型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高频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神经系统慢性疾病。癫痫具有自发性和反复性等特点,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在大脑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新型抗癫痫药都是通过动物模型验证后应用于临床的。首次推出最大电休克模型(MaximalElectroshockSeizure,MES) 一.利用药物制备癫痫模型(药物建模) 注射药物,通过破坏脑部神经递质释放的平衡,阻断兴奋性氨基酸的循环通路,诱发癫痫发生。 1.注射合成红藻氨酸制备大鼠癫痫模型 红藻氨酸(kainicacid,KA)是海藻的提取物,可作用于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谷氨酸受体,可直接兴奋神经元,又可增强钠离子的通透性而使神经细胞去极化,诱发癫痫发生。KA的人工合成品即合成红藻氨酸(syntheticalkainicacid,SKA),腹腔注射。 发作阶段性明显,行为学表现规律、稳定,死亡率低,适宜大规模建模。 2.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致大鼠癫痫模型 近年来一直被认为是研究颞叶癫痫的理想模型。 3.穿刺注射海人酸杏仁核点燃大鼠癫痫模型 4.急性氯化铁癫痫模型 5.青霉素点燃模型 6.戊四唑点燃模型类似人类失神癫痫特征,

7.戊四氮(PTZ)诱导的急、慢性癫痫 8.杏仁核点刺激点燃模型电极植入,给予连续电刺激。 9.经眼电刺激大鼠癫痫模型 二.利用手术制备癫痫模型(手术建模) 主要用于模拟外伤后癫痫,机制可能与各神经元细胞之间的突触间连接有关。 外伤后癫痫(posttraumaticepilepsy,PTE)是继发于外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的癫痫形式,是常见的最为严重的后遗症。制作PTE模型要求在体,而非脑片或细胞培养。

模型制作大全

模型制作大全 INDEX 上手快速索引:关键词按拼音首字母的顺序排列,基础篇涵盖素组所需的大部分技术。 B 补土/无缝 D 打磨 G 工具勾线 K 刻线 Q 去色 S 渗线砂纸术语水口素组 T 贴纸 X 消光/光油 B 关键词:补土/无缝 Q:什么叫补土啊? A:分3种: 1)牙膏补土:补缝,填小气泡 2)宝丽补土/AB土:都可以用来塑型,填较大的洞等 3)水补土:上色前喷可以统一底色,检查无缝是否完美,也能补一些很小的气泡 Q:我的补土不是挤牙膏一样的:上面有两条,一条白色一条淡土黄色,说明书上指示使用的时候要把两种混合在一起。 A:AB土,用来塑型和填大窟窿用的,用的时候就将同样长度的两条剪下,捏,充分混合后填到洞里,或者捏想要的形状,等完全硬化后再修。如果要做无缝的话还是得用那种牙膏包装的补土。 Q:AB补土使用时,把两块补土捏在一起,之后要捏到什么程度呢?颜色完全统一?A:当然是捏到匀了。 Q:AB补土是不是直接粘在零件上造型并完全干透后就把能自行粘合在零件上还是要另加接合剂? A:自己会粘住的。

Q:组好以后零件之件的细缝只能用补土来填吗?用502的话会不会对塑料造成伤害呢?素组的是不是不用填缝呀?还是填了缝后一定要上色呢? A:无缝作业的话胶水和补土都需要,模型胶和502都可以用。做了无缝后还是上色好些,打磨会影响模型表面的。素组的概念因人而异,但如果做了无缝,不上色的话,会很难看的还有就是用502的话,要注意不要按的太死,不然会把塑料溶掉的。 Q:在用田宫补土补缝的时候发现田宫的补土刚放到模型上不久就干掉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补土不用那么快干呢? A:可以用田宫溶剂稀释。但要注意:牙膏补土越稀释,干时的收缩就越明显。 Q:请问做无缝除了用补土还有什么办法?用胶水又怎么做?等胶水干又要多久? A:以下的网址里的5至11楼有教用胶水做无缝: https://www.360docs.net/doc/242742429.html,/forum/index.php?showtopic=10462也可参见:https://www.360docs.net/doc/242742429.html,/viewthrea ... 1%26filter50Ddigest Q:请问在上补土(做无缝的)之后处理比较圆的地方时有什么秘诀吗?还有!上补土时有什么要注意的? A:弧面的地方要慢慢磨,小心不要将弧面磨平即可。上补土的话我比较喜欢先用溶剂湿润一下补土后再上。 Q:拿什么来稀释这些“补土”呢? A:牙膏补土的话,可以用郡士的溶剂来稀释,或者田宫的Lacquer溶剂(黄色盖,水油通吃,也可用于除去漆膜)。 Q:罐装水补土HOBBY分几种? A:有灰的和白的两种颜色,有500,1000,1200等号数,号数越高粒子越细。 Q:水补土能用笔涂吗? A:效果会不均匀。如果做铸造感的特殊效果的话,可以用水补土干扫。 Q:500号和1000号的水补土有什么不一样? A:参见上面。水补的编号和砂纸的编号都是细腻度的意思。越大越细腻。 Q:如果不上补土直接上油性漆的话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 A:不上补土当然也可以上色,当然油性漆要经过稀释,只是附着力不会很好就是了。油性漆比水性的腐蚀性要大(指的是稀释液),如果不喷补土可能(有可能)塑料会变脆,尤其是透明件。 Q:罐装水补土要注意什么? A:可以参看进阶篇喷罐相关。简单的说,就是距离30cm左右,快一点来回碰,少量多次的原则。 Q:不喷漆想要做到无水口、无缝还需要什么工具? A:不涂装,做无缝比较难些,因为总是要打磨的,一打磨塑料表面就花了,基本不可能做到无痕迹。白色零件上可以尝试,痕迹不会很明显。模型胶水,砂纸必须。 D 关键词:打磨 Q:问下打磨高达用的砂纸除了田宫的还有别的种类吗? A:高目的砂纸就别省这个钱了。田宫的砂纸的确非常好用。(还可以用3M的砂纸,很好用)粗目的用五金砂纸也行,几毛钱一张。不过不耐用。美国3M打磨布,很好用,贵。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一、药理学研究中的选择 1、临床药物代谢动物学研究:首选动物及性别,应尽量与药效量或毒理学研究所用动物一致。 药物动力学参数测定:最好使用犬、猴子等大动物,可在同一动物上多次采样。药物分布实验:大、小鼠较方便。药物排泄试验:一般首选大鼠,胆汁采集可在乙醚麻醉,胆管插管引流。 2、一般药理研究 主要药效作用以外广泛药理作用的研究。动物:小鼠、大鼠、猫、犬等性别不限。 3、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研究: 促智药:成年大小鼠一般应用幼年、老年鼠。 镇静催眠药:成年小鼠便于分组。 抗痛药:成年大小鼠,以雄性为宜。 镇痛药:需在整体动物上进行,常用成年小鼠、兔,也可用豚鼠、犬等,雌雄兼用。 中枢性肌松药:小鼠、猫。 解热药:首选兔。兔:品种、年龄、室温、动物活动情况等不同,对发热反应速度和程度有明显影响,应按药典规定进行。 神经节传导阻滞影响药物:首选猫,最常用的是颈神经节,因其前后部易于区分。 4、心血管系统的药物研究: 抗心肌缺血药:狗、猫、兔、大小鼠。 抗心率失常药:豚鼠。小鼠不便操作。 降压药:狗、猫、大鼠。不宜用兔:外周循环对外界环境刺激极敏感,血压变化大。 治疗心功能不全药:狗、猫、豚鼠、兔。一般不用大鼠。 降血压药:大鼠、兔。模型动物:遗传性高脂血症WHHL兔。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一般用兔、鹌鹑。 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血药:大鼠、兔,个别也可用小鼠。 5、呼吸系统药物: 镇咳药筛选:首选豚鼠,对化学刺激或机械刺激都很敏感。猫:生理条件下很少咳嗽,可用于刺激喉上神经诱发咳嗽,在初筛基础上进一步肯定药物的镇咳作用。犬:适用于观察药物的镇咳作用持续时间。 兔:对化学、电刺激不敏感。大小鼠:实验可靠性差。 支气管扩张药:常用豚鼠:气道平滑肌对致痉剂药物反应敏感。大鼠:某些免疫和药理学特点与人类较近。 祛痰药:一般用雄性小鼠,兔、猫。 6、消化系统药物: 胃肠解痉药:大鼠、豚鼠、家兔、犬等,雌雄均可。 催吐、止吐:犬、猫、鸽等。兔、豚鼠、大鼠,无呕吐反射,故不选用。 7、泌尿系统药物: 利尿、抗利尿药:雄性大鼠或犬为好。 8、内分泌系统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