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重点

中国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重点
中国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重点

经济评论2009年第3期ECONOMIC REVIEW No.32009

中国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

王祖祥张奎孟勇*

摘要: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公开出版物上的收入分配数据

都是分组形式的,这给收入不平等的测算带来困难。本文采用城乡收入分配统计分布的

构造方法,利用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5)的收入分配数据估算了我国的基尼系数。

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城镇与农村两部门内部的基尼系数都不大,都没有超过0.34,但从

2003年开始,我国的加总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4,远远越过了警戒水平0.4。实际上,

基尼系数的分解公式说明,影响我国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关键因素是目前巨大的城乡收入

差距,是这一因素决定了我国的基尼系数必然很大。

关键词:收入分配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密度函数

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基尼系数估计值。我国每年在中国统计年鉴中都发布收入分配数据,但一般认为利用该数据难以估算基尼系数(王学力,2000),一是因为这种数据是分组形式的,城镇收入分配数据中只列出了从低到高若干个收入组的平均收入与人口份额,农村收入分配中只给出了各个收入区间及各个区间内的家庭百分数,二是城乡数据分列。实际上,寻求收入分配的统计分布是现代收入分配分析活跃的研究领域,洛伦兹曲线正是从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出发而定义的,又按定义,基尼系数是洛伦兹曲线与平等收入线之间面积的2倍,可见基尼系数的估算应建立在收入分配统计分布或洛伦兹曲线的准确测算的基础上。实际工作中,在只有分组数据可用的条件下,可以先估计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从而得到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或直接估算洛伦兹曲线,最后再估计基尼系数。国外经济理论文献中基尼系数的估算一般遵循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分户数据直接估计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从而估算基尼系数,二是利用分组数据估计洛伦兹曲线,然后再估算基尼系数。我国统计部门的城乡收入分配调查的分户数据不对外公开,因此本文考虑使用统计年鉴中的分组数据。实际上,使用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时,城镇基尼系数的估算可以使用第二种方法,而对于农村收入分配数据,由于缺少各个收入区间内的平均收入信息使得不能利用第二种方法。王祖祥(2006)提出了根据我国收入分配分组数据构造收入分配密度函数的方法,估算了我国中部六省的基尼系数。使用这种方法,只要相关部门提供信息量不高的分组数据,就可以计

算我国任何部门、任何地域的基尼系数与其他大多数收入不平等指数,还可以利用现代收入分配分析方法对我国的

收入分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本文利用王祖祥(2006)提出的方法(同时改进了其中城镇密度函数的构造方法),估算了我国最近10年的基尼系数,实际计算表明,我国目前城镇与农村两部门内部的基尼系数都不大,都没有超过0.34,但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加总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4,远远越过了警戒水平0.4。实际上,基尼系数的分解公*王祖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430072,电子信箱:zx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243365039.html,;张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430072;孟勇,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邮政编码:034000,电子信箱:m7025y@https://www.360docs.net/doc/243365039.html,。

本文研究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04AJL002)与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北省农村贫困动态评估研究的资助。国内很多学者考虑了我国基尼系数的估算问题,例如李实等(1998)、李强等(1995)、胡祖光(2004)、董静和李子奈(2004)等。使用我国统计年鉴中的分组数据,Chotikapanich等(2007)也考虑了我国的基尼系数,该文利用一种经验分布来逼近我国农村分组数据,计算得到的农村基尼系数与本文结果相差不大。

式说明,影响我国目前收入不平等的决定因素是农村与城镇之间的收入差距。从最后得到的全国洛伦兹曲线可见,2004年中占人口份额50%的低收入群体所拥有的收入份额只有20%左右,人口份额为10%的高收入端拥有近32%的总收入,这部分人口拥有的总收入是最低收入端10%群体的近20倍。因此,我国的收入不平等问题的动向值得关注。

一、城乡加总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

我国城乡两部门收入分配数据分列,如何加总两部门的收入分配进而形成全国的加总收入分配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理论界的一个问题。实际上,一旦收入分配密度函数的估算问题得到解决,这一问题将迎刃而解。这里先讨论基尼系数的一种分解公式,再说明收入分配统计分布的加总方法。

收入分配的洛伦兹曲线L(p)在收入分配分析中具有重要地位,L(p)表示人口份额等于p的低收入端拥有的总收入份额,因此L(p)是定义于[0,1]区间上的函数。按经济意义,它应满足如下条件:

(1)L(p)是p的增函数,即有L (p) 0。因为所考虑的低收入端人口份额p越大,该群体拥有的总收入份额应越大。

(2)L(p)是凸函数,即满足L (p) 0。因为p增加到p+ p时,人口份额 p所代表的是收入更高的群体,因此p增加时,L(p)应以更大比例增加。

(3)L(p) 0,因为收入份额不能是负数。(4)L(0)=0,L(1)=1。

如果对于任何p [0,1]都有L(p)=p,则此洛伦兹曲线是所谓平等收入线。对于任何洛伦兹曲线L(p),基尼系数定义为L(p)与平等收入线之间面积的2倍。

记农村与城镇两部门人口的总数为n,记农村人口数为n1,城镇人口数为n2,记第i 个部门内的收入分配为Yi=(yi1,yi2, ,yini),即第i个部门内第k个成员的收入为yik,本文恒假定任何成员的收入都大于或等于零。两部门的收入分配合在一起构成全国的收入分配Y。记第i个部门内成员的平均收入为 i,记第i个

ni部门内的成员占总成员的份额为pi=可见总平均收入为 =(n1 1+n2 2)=p1 1+p2 2,下面记第i个nn

ni i

部门的所有成员拥有总收入的份额为si=。

n

按定义,第j个部门内的基尼系数可以表示为:

Gj=2nj j

又记:

G12

=[ n1n2( 1+ 2)i=1

n1

njnj

i=1r=1

yji-yjr

n2

(1)

r=1

y1i-y2r]

(2)

同样定义G21,可见有G21=G12。记全国基尼系数为G(Y),Dagum(1997)给出了基尼系数的如下分解公

式:

G(Y)=p1s1G1+p2s2G2+p1s2G12+p2s1G21=p1s1G1+p2s2G2+(p1s2+p2s1)G12(3)

由此即可计算我国城乡合一的基尼系数。Dagum称G12为两部门的扩展基尼系数,它反映了两部门的组间不平等程度。

(3)式是离散条件下精确的基尼系数公式,由于只能得到分组形式的收入分配数据,因此不能用它进行实际计算。如果已知农村与城镇收入分配的洛伦兹曲线,分别记为L1(p)与L2(p),或已知两个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例如记为f1(x)与f2(x),则由连续条件下的基尼系数定义,农村与城镇的基尼系数G1与G2有如下公式:

Gi=1-20Li(p)dp=1- i

在连续分配条件下,对应于(2)式的公式为:

G12=

1+ 2

1

yf(y)dyf(x)dx

x0

i

i

(4)

x-yf(x)f(y)dxdy

1

(5)

与绝大部分国外学者一样,笔者用连续分布来逼近离散的收入分配,这样,估计我国

基尼系数的关键是构造收入分配的近似密度函数,只要这一问题解决了,将(4)式与(5)式代入(3)式即得到我国的基尼系数,同时还得到了反映两部门之间不平等的指

标G12。

由(5)式容易看出,当 2> 1时,如果收入分配Y1与Y2的收入范围不重叠,则有G12= 2- 1。又直观上可见Y1与Y2的重叠程度越小,则G12越大,因此G12还反映了两

个收入分配的收入范围的重叠程度。这样,(3)式中最右边第三项将对我国的基尼

系数有重要影响,因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很大,即两部门收入分配的重叠程度不大,

从而可以预料G12会很大。又我国农村人口比例p1较大,而城镇人口拥有的总收入份额s2也较大,因此(3)式中G12的系数p1s2+p2s1将不小。这两方面因素决定

我国的基尼系数不会小。注意到有:

1- 2=(x-y)g(x)g(y)dxdy 0012 x-yg(x)g(y)dxdy0012

因此得到G12的下界估计:

G12 1- 2

1+ 2

例如2003年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为 .24,城镇平均可支配收入为 .20,考虑这两个

1=26222=8472

分配构成全国收入分配Y时就有:

G12 0.5272875

注意到将上述G12的下界代入(3)式可以得到基尼系数的一个下界。归纳起来得到: 定理1:中国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可以表示为(3)式,基尼系数的下界为:

p1s1G1+p2s2G2+(p1s2+p2s1) 1- 2

1+ 2

其中pi、si、 i与Gi分别是部门i内的人口份额、收入份额、平均收入与基尼系数,G12是两部门的扩展基尼系数。

显然,如果估计得到了城镇与农村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分别记为f1(x)与f2(x),记相应分布函数分别为F1(x)与F2(x),F1(x)表示城镇人口中收入不高于x的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份额,F2(x)表示农村人口中收入不高于x的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份额,于是全国人口中收入不高于x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份额应为:

于是全国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应为:F(x)=p1F1(x)+p2F2(x),F(x)即全国收入分配的统计描述。

f(x)=p1f1(x)+p2f2(x)。按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定义,如果估计得到了两部门的密度函数f1(x)与f2(x),就可以得到整个国家的洛伦兹曲线L(p)的另一公式:

L(p)=其中,p=F(x),而全国基尼系数公式为:

G(y)=1- 0 0yf(y)dy xxf(x) yf(y)dydx 0

其中, 是全国平均收入。因此,如果得到了两部门的密度函数,一是可以利用(5)式估计两部门之间的收入不平等,二是可以通过定理1得到基尼系数的下界估计,三是可以通过(4)式与(3)式或上述积分计算两部门或全国的基尼系数。同时,利用这些密度函数还可以进行收入分配的其他分析。可见,获得收入分配密度函数的方法本身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镇密度函数的构造方法

一般各国统计部门都是通过抽样调查对收入分配进行估计,又由于保密等原因,一般将抽样数据化成分组形式予以发布,理论界只能在这种数据的基础上对收入分配进行分析。根据可能得到的数据形式,可以直接估算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第三部分构造农村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时将采用这一方法。也可以从估计洛伦兹曲线入手获得密度函数,这里采将用这一方法获得城镇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将按经济意义与数学性质王祖祥(2006)使用了这种加总公式,Chotikapanich等(2007)也是使用这种加总分布计算我国基尼系数的。

选择适当的函数作为洛伦兹曲线的经验公式,再利用分组数据估计其中的参数,从而得到近似洛伦兹曲线,最后利用洛伦兹曲线与密度函数的关系而得到后者。

设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为r(x),相应分布函数记为R(x),记p=R(x),则由于洛伦兹曲线定义为:

1x

L(p)=tr(t)dt0

其中是相应的平均收入,则可见有:

dL(p)dL(p)dxx==dpdxdp=2dp2(6)(7)

因此对于任何x,从(6)式解出p,即得到x处的分布函数值p=R(x)。又对于任何

p=R(x),计算二阶导数值L (p),由(7)式即得x处的密度函数值r(x)。

在中国统计年鉴的城镇收入分配分组数据中,依收入从低到高给出了m+1(=8)个收入组的家庭数、每组家庭的平均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另给出了平均可支配收入 ,但没有收入区间信息。依每组家庭的平均人口可以算出每组的人口份额,记第i个收入组的人口份额为fi,平均收入为 i。于是前i个低收入组的人口份额为

pi= i

j=0fj,这部分成员拥有的收入份额为L(pi)=m+1 ij=0fj j。因此由分组数据能够得到洛伦兹曲线上的点列(pi,L(pi))i=1。对于满足洛伦兹曲线条件的适当函数L(p, ),其中是参数向量,通

过解所谓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

m+1

min (Li(pi)-L(pi, ))2

i=1

确定 ,其中目标函数的最优值是所谓残差平方和。显然,该残差平方和越小,相应经验公式L(p, )越好。对于给定的函数形式L(p, ),上式是一个非线性规划问题,可以使用一般非线性规划方法求解,笔者使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何光渝,1993)编程求解上述问题,该算法是一种可靠的非线性最小二乘参数估计方法。下面讨论中为简化记号而约去参数向量。

寻找合适的经验公式L(p, )的研究工作是活跃的研究领域,有关参考文献很多,例如Chotikapanich(1993),Kakwani等

(1973,1976),Rasche(1980),Ortega(1991),Schader(1994),Ogwang(1996)等。比较著名的是Kakwani(1986)给出的如下经验公式:

L(p)=p-ap(1-p)(8)

其中约去了参数向量 =(a, , ),可见此公式中含有三个参数,它们应满足a>0, >0, >0。用(8)式对很多国家收入分配的洛伦兹曲线进行拟合时,残差平方和往往很小。但此式的缺点是p 0+时,L (p) - ,这导致L(p)在p=0的 -邻域内有一负的极小值。Ortega(1991)提出了只含两个参数的著名改进公式以克服这一问题:

L(p)=p(1-(1-p))

改进公式:

L(p)=p(1- (1-p)) (9)并证明当 (0,1]时,对于任何 >0,L(p)满足洛伦兹曲线的条件。我们进一步提出如下三个参数的(10)

后面的计算结果显示,对我国的城镇数据,用(10)式能够得到比(9)式更理想的拟合结果。计算结果中,城镇收入分配都使用(10)式进行拟合。由此得到:

定理2 当 (0,1]、 (0,1)、 1时,(10)式定义的L(p)满足洛伦兹曲线的条件。若 =1,则对于任何 (0,1]及任何 >0,(10)式中L(p)满足洛伦兹曲线的条件(证明见附录1)。

定理3 当使用洛伦兹曲线经验公式(9)或(10)时,r(x)满足密度函数的条件,即有r(x) 0,且r(x)dx=1, xr(x)dx= (证明见附录2)。 00

三、农村收入分配密度函数的构造

农村收入分配密度函数的构造相对更困难。中国统计年鉴中给出了农村纯收入

分配的分组数据,其

中含从低到高的收入区间(x0,x1],[x1,x2], ,[xm,xm+1)与各个收入区间上的家庭份额,另给出了总人均纯收入与家庭平均人口数。显然对这种形式的数据,不能使用第

二部分中的方法来构造密度函数。实际计算说明,用下面所述的二次样条函数来逼近密度函数时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王祖祥等(2006)利用这一方法对农村贫困问题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为完整起见,下面对这一方法

进行简单描述。记农村密度函数为g(x),第i个区间[xi-1,xi]内成员份额为fi,设[xi-1,xi]上g(x)的表达式为:

gi(x)=ai+bi(x-xi-1)+ci(x-xi-1)

x

xi2要求gi(x)满足连续性条件gi(xi)=gi+1(xi)与导数连续性条件gi (xi)=gi+1 (xi),并要求满足分布函数条件 g(x)dx=f,以此来确定其中的参数a、b、c,从而得到g(x)在区间[xiiiii

i-1i-1,xi]上的表达式。对密

度函数进行分段逼近的方法并不是新思想,Kakwani(1980)甚至采用密度函数的线性逼近,但线性方法产生的逼近有可能不满足密度函数的条件,且可能振荡得很厉害。

对于任何区间[xi-1,xi],若记hi=xi-xi-1,按所给出的3个条件,可以得到gi(x)应该满足的三个方程:

ai+bihi+cihi-ai+1=0

bi+2cihi-bi+1=0

aihi+2bihi+3cihi=fi

综合m+1个区间得到3(m+1) 3(m+1)阶的线性方程组,解之即得到密度函数的分段二次多项式逼近。显然限制条件:

g1(x0)=0,gm+1(xm+1)=0

是合理的,加上这两个条件后,方程组可以减少两阶。本文稍后结论都是加上这一

限制时得到的。实际数据中并没有给出最后收入区间的右端点xm+1,笔者将

xm+1取成Kxm,例如K=100。计算实践说明取K=100与取K=1000得出的基尼系数几乎没有差别。

样条拟合方法是逼近论中的著名方法,DeBoor(1978)曾对有关理论问题进行过深入广泛的讨论。上述方法容易出现的问题是g1(x)与gm+1(x)可能不满足非负性条件,

若出现这种问题,则可以将这两段曲线换为其他逼近,例如将它们分别换为帕累托分布:

g1(x)=a(x/x1),gm+1(x)=(bx+c)(xm/x)

其中,要求g1(x)在x1处满足连续性条件g1(x1)=g2(x1)与密度条件

x1x01 232

足连续性条件gm+1(xm)=gm(xm)、密度条件与平均收入条件:xg(x)dx=f,而要求

g(x)在x g(x)dx=f, xg(x)dx=f 1m+1 m+1m+1

mm处满,其xm+1m+1m+1

m

中 ,gm(x)后,即能得到前面各个区间上的m+1是[xm, )上人口的平均收入。注意到,估计得到g1(x),

平均收入 , 1, 2, m等,由于总平均收入应满足条件:

=fm+1 m+1+ f i=1iim

从中即可确定 m+1。这样既保证了产生的近似密度函数满足平均收入条件,也保护了平均收入这一数据信息。这样处理时区间[xm, )上的密度曲线可能隆起一个小的峰,但观察洛伦兹曲线的图形可以预料,对最高收入区间上的微小摄动对估算基尼系数的影响不大。帕累托分布是国外经济学界在收入分配分析中经常使用的分布,有关参考文献见Kakwani(1986)等。

四、基尼系数的估算结果

国家统计局每年城乡调查规模甚大,例如2003年两部门调查总户数达到了116218户,这不能算是小样本调查,因此计算结果应该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观察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农村收入分配与城镇收入分配呈现较大的收入差距,例如2003年农村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者占总调查户的55.12%,这些人的收入属于城镇困难户的水平,也就是说,城乡两个收入分布的重叠部分相对较小,因此两个收入分配合并形成的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不会很小。

笔者利用1995-2004年的数据,考虑农村纯收入的分配与城镇可支配收入分配时,得到如表1的计算

结果。

表1 中国农村、城镇及加总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

年份农村基尼系数城镇基尼系数扩展基尼系数全国基尼系数

20040.3140510.3348570.5247780.5401620.4323130.440505

20030.3227980.3284520.5272880.5435960.4338870.442622

20020.3128600.3175300.5135540.5309130.4217060.431016

20010.3102700.2724880.4870140.5020220.3955400.403550

20000.3030180.2531330.4718590.4859800.3816150.389115

19990.2906620.2412470.4518250.4657930.3653740.372721

19980.2815470.2336190.4300850.4455630.3497210.357752

19970.2884550.2261170.4234480.4397530.3470590.355427

19960.3057030.2152350.3888620.4214920.3334910.349795

19950.3054400.2150350.4232020.4417510.3512500.360543

数据来源:农村取纯收入的收入分配,城镇取可支配收入的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数据见中国统计年鉴 (1995-2005)。

可见我国城镇人口内部的基尼系数从比农村基尼系数低9个百分点左右,上升到高于农村基尼系数2个百分点的水平,10年间增加了近12个百分点,同时也说明1995-2004年城镇人口之间的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相反,过去10年中我国农村人口内部的基尼系数却变化不大,几乎始终在0.30左右徘徊。一般经

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格局往往随之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相对于农村地区,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发生于城镇部门,可见两部门内部的基尼系数的变

化恰好反映了这一点。我国城镇部分的基尼系数虽然增长速度可观,但目前仍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都没有超过0.35。观察表1中最后一列,可见两部门加总基尼

系数由0.35左右逐渐变化到0.44左右,10年中增加了近9个百分点,这一增速非常快。目前我国加总基尼系数的值远远超过了警戒水平0.4。值得注意的是扩展基

尼系数的变化,10年间它增加了10个百分点,且目前达到了0.54这一比较高的水平,这反映了城镇与农村两部门的收入不平等快速增加,因为扩展基尼系数最大不会超过1。由(3)式可见,由于我国目前两部门的基尼系数都不算大,但加总基尼系数却

增加甚速,原因之一是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快速增加,原因之二是城乡两部门之间

收入差距的迅速扩大。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比重远大于城镇,由(3)式可见后一原

因对基尼系数快速增加的贡献更大。表1还说明,目前我国的加总基尼系数不会低于0.43,城镇农村两部门之间的收入不平等不会低于0.52。

有人怀疑我国农村内部或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可能很高了,达到了0.4以上。这种估计可能过高,因为以2003年为例,农村人口拥有总收入的份额为s1=0.31,城镇人口拥有的份额为s2=0.69,农村与城镇的人口份额分别为p1=0.59与p2=0.41,两部门的平均收入分别为 ,按定理1,当农村与1=2622与 2=8472

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都取0.4时,该年基尼系数不能低于:

(p1s1+p2s2) 0.4+(p1s2+p2s1)8472+2622

=0.4658 0.4+0.5342 0.527 0.4678

这样2003年的基尼系数应在0.47以上。由上式可见,正是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决定了我国的基尼系数必然很大,因为即使在上式中把农村与城镇的基尼系数都换为0.3,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2003年我国的整体基尼系数也会达到0.42左右。

表2中给出了利用(9)式与(10)式对城镇数据进行拟合时计算得到的参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用中国统计年鉴上的数据对表1中城镇基尼系数进行验证,更重要的是

可以将这些参数代入(9)式或(10)式而得到我国城镇收入分配的洛伦兹曲线,从而可能对城镇收入分配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注意到,表中公式(9)的参数、都属于区间(0,1),因此代入(9)式后产生的曲线都满足洛伦兹曲线的条件。由定理2可见,表中公式(10)的参数使该式也满足洛伦兹曲线的条件。为节约空间,表中残差平方和使用了所谓科学计数法表示,例如

1.4897E-5表示1.4897 10。可见用(10)式进行拟合时,残

-6差平方和大约是(9)式的1/10,(10)式残差的数量级达到了10,这种误差基本上可以忽略。因此,文中基

尼系数的准确程度是比较高的。

最近Chotikapanich等(2007)给出了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上的数据估计我国基尼系

数的方法,本文农村与城镇的估算-5结果与该文差别不大,但本文两部分加总的结果稍大于他们的结果,由公式(3)可见这种差异应该是人口或平均收入信息的原因,另外,我们这里没有考虑价格指数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表2 用公式(9)与(10)拟合中国城镇可支配收入分配数据时的参数

经验公式(9)

经验公式(10)0.0.0.0.0.0.0.0.0.0. 493361480384473186491755414664398434372631355854345702331653

0.0.0.0.0.0.0.0.0.0. 502925512448530251626031613026614574605870606481611357597587

残差平方和4.0589E-63.5453E-62.0994E-61.7760E-61.7241E-61.0724E-61.1798E-61.8448E-61.1450E-61.2967E-6 2004200320022001200019991998199719961995 注:

残差平方和 0.371990.6363791.4897E-51.2519040.3762150.6487281.6709E-

51.2588040.3683410.6635161.9625E-51.2456430.3173720.7161137.3157E-

51.1339690.2925810.7379494.0562E-51.1694430.2676040.7454463.8292E-

51.1543330.2557690.7524102.7179E-51.1602030.2464670.7605252.3550E-

51.1595170.2254310.7675842.3564E-51.1421640.2251570.7678711.6191E-51.153334中国城镇可支配收入分配数据见中国统计年鉴 (1995-2005)。

五、结语

为说明我国目前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及变化,当农村收入分配取为纯收入分配、城镇收入分配取为可支配收入分配时,计算全国加总洛伦兹曲线上各个十分位点处的值,得到表3。例如表3中第2列是各年中人口份额占10%的低收入群体所拥有的总收入的份额,其他各列类推。可见人口份额5%的高收入层所拥有的总收入的份额由1995年的14.52%上升到2004年的20.37%,人口份额为10%的高收入层所拥有的总收入的份额由1995年的24.78%上升到2004年的32.12%。在2004年,人口份

额为20%的高收入阶层拥有近50%的总收入。而这些年中低收入阶层所拥有的收入份额则持续下降,人口份额10%的低收入层所拥有的

收入份额由1995年的2.34%下降到2004年的1.68%,人口份额为20%的低收入层所拥有的收入份额由1995年的6.13%下降到2004年的4.66%,2004年中人口份额为50%的低收入阶层只拥有大约20%的总收入。而且,除1996年外的任何年份中,人口份额为50%的低收入层所拥有的收入都没有超过25%。在1995年,高收入端10%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是低收入端10%群体的10.59倍,到2004年时,这一数字差不多翻了一番,达到了19.12倍。2004年与2003年比较时情况有微小改变,2004年低收入端的收入分配要优于2003年,这可能与2004年农村税收政策的调整有关,因为据2005年中国农村住户年鉴介绍,2004年农村税收调整使农民收入得到了

一定的提高。

表3

2004200320022001200019991998199719961995

10%1.681.631.771.871.972.232.422.352.522.34

20%4.664.534.835.145.385.896.276.226.546.13

2004年中国农村城镇加总收入分配的洛伦兹曲线值

30%8.658.458.919.519.9210.6511.2511.2311.6910.99

40%13.7313.4614.0815.0715.6616.5717.3817.4118.0316.97

50%20.1319.8120.5922.0222.8023.8624.8824.9525.6924.31

60%28.2127.9028.7830.7031.7132.8534.0234.1034.7233.38

70%

38.1238.1339.2141.6242.8643.9945.1945.2845.5044.61

80%

50.5850.6851.6054.3955.7657.0758.2558.7158.6458.56

90%67.8868.1168.8871.5972.7973.7174.5074.9475.2175.22

95%79.6379.9580.6082.9883.8784.4884.9585.2985.5085.48

可见,我国2004年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4左右,且从1997年开始,基尼系数以很快的速度增长。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建立和谐社会,而收入不平等的扩大显然与这一目标背道而驰。可见为解决这一问题,控制城乡两部门内的收入不平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我国正大力开展新

农村建设,这将使城乡收入差距得到根本改善,笔者希望十一五规划结束时,重新计算的基尼系数会大大减少。

但这里需要指出,基尼系数的估算结果与所基于的数据有关,若对于同一个群体进行两次收入分配抽样调查,可能得到

相差很远的数据,因而得到完全不同的收入不平等估算结果,因此,过分关注某一种数据来源的估算结果是不必要的。

附录1:定理2的证明

证明:显然对于任何p [0,1]有L(p) 0,且满足L(0)=0与L(1)=1,还有:

L (p)= p -1(1- (1-p) )+ p (1-p) -1 0

L (p)= ( -1)p -2(1- (1-p) )+2 p -1(1-p) -1+ (1- )p (1-p) -2 0

定理的第二个结论的证明见Ortega(1991)。

定理中第一个结论不能有 <1,因为当 <1时,对(10)式有limL (p)=lim ( -1)(1- )p -2=- ,因此在p=0+

p 0+p 0+

附近(10)式中L(p)满足L (p)<0。(9)式的优势是拟合结果一般能满足洛伦兹曲线的条件,而利用(10)式时,有时可能出现 >1,这时在p=0附近有L(p)<0,此时就需要使用其他函数形式,例如可以转而使用(9)式。笔者对我国1995-2004年的城镇数据进行拟合时,没有出现 >1的情形。估计得到了L(p)后,由(7)式即可得到任何收入数量x 处的密度函数值:对于任何给定的x,由(6)式解出相应的p,代入(7)式即得密度函数值:

r(x)=( L (p))-1

定理3保证r(x)是满足要求的密度函数。定理3的证明见附录2。

附录2:定理3的证明

证明:显然r(x) 0成立。在积分中作变量替换x= L (p),由r(x)的定义即有:

dp=1

xr(x)dx= L (p)dp= (L(p)-L(0))= 10 r(x)dx=0

1

00

参考文献:

1.董静、李子奈: 修正城乡加权法及其应用 ,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5)。

2.何光渝: FORTRAN77算法手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3.李实、赵人伟、张平: 中国经济转型与收入分配变动 ,载经济研究 ,1998(4)。

4.李强、洪大用、宋时歌: 我国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分析 ,载科技导报 ,1995(11)。

5.胡祖光: 基尼系数理论最佳值及其简易计算公式研究 ,载经济研究 ,2004(9)。

6.王学力: 个人收入差距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载改革 ,2000(6)。

7.王祖祥: 中部六省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 ,载中国社会科学 ,2006(4)。

8.王祖祥、范佳强、何耀: 中国农村贫困评估研究 ,载管理世界 ,2006(3)。

9.Chotikapanich,D.,1993. AComparisonofAlternativeFunctionalFormsfortheLorenzCurve. EconomicsLetters,Vo.l3,pp.187-192.

10.Chotikapanich,D.;Prasada,D.S.andTang,K.K.,2007. EstimatingIncomeInequalityinChinaUsingGroupedDataandtheGeneralizedBetaDistribut ion. ReviewofIncomeandWealth,Vo.l53,pp.127-147.

11.Dagum,C.,1997. ANewApproachtotheDecompositionoftheGiniIncomeInequalityRatio. EmpiricalEconomics,Vo.l22,pp.515-531.

12.DeBoor,C.,1978.APracticalGuidetoSplines.NewYork:Springer-Verlag.

13.Kakwan,iN.C.,1980.IncomeInequalityandPoverty-MethodsofEstimationandPolicyApplications.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14.Kakwan,iN.C.,1986.AnalyzingRedistributionPolicies.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5.Kakwan,iN.C.andPodder,N.,1973. OntheEstimationofLorenzCurvesfromGroupedObservations. InternationalEconomicReview,Vo.l14,pp.278-292.

16.Kakwan,iN.C.andPodder,N.,1976. EfficientEstimationofLorenzCurveandAssociatedInequalityMeasuresfromGroupedObse rvations. Econometrica,Vo.l44,pp.137-148.

17.Ogwang,T.andRao,U.L.G.,1996. ANewFunctionalFormforApproximatingtheLorenzCurve.

EconomicsLetters,Vo.l52,pp.21-29.

18.Ortega,P.;Mart n,A.;Fern ndez,A.;Ladoux,M.andGarc a,A.,1991. ANewFunctionalFormforEstimatingLorenzCurves. ReviewofIncomeandWealth,Vo.l37,pp.447-452.

19.Rasche,R.H.;GaVney,J.;Koo,A.Y.C.andObst,N.,1980. FunctionalFormsforEstimatingtheLorenzCurve. Econometrica,Vo.l48,pp.1061-1062.

20.Schader,M.andSchmid,F.,1994. FittingParametricLorenzCurvestoGroupedIncomeDistributions-aCriticalNote. EmpiricalEconomics,Vo.l19,pp.361-370.

(责任编辑:陈永清)

中国基尼系数的发展情况

中国基尼系数的发展情况 (08级预防医学李琪学号:085504105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317,2006年则升至0.496。 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突破了合理的限度,统计显示,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这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2006年,城镇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25410.8元)是20%最低收入组(4567.1元)的5.6倍;农村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8474.8元)是20%最低收入组(1182.5元)的7.2倍。 长期以来,针对中国的基尼系数,研究者一直持不同观点。 一方面,乐观者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但因城乡差距大是造成我国基尼系数较高的原因之一,因此不能照搬国际统计口径。而且,我国经济处在发展上升阶段,从总体上看,贫困人口是逐步在下降和减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同时,由于我国居民分布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中,再加上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居民很难体会到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而无论是城镇内部还是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都仍处于合理区间内。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认为,近几年我国基尼系数连续上升,并都在警戒线以上,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较之富裕地区和富裕群体差距较大,因此提醒说,若不采取相关措施,我国的贫富差距还有可能继续恶化。 “中国基尼系数最低的地方是浙江,最高的地方是贵州。浙江的老百姓创业多,民营企业多,中等收入人群庞大,而贵州个体私营经济少。贵州、甘肃、青海等地的基尼系数都高。”周天勇对本刊记者表示,中国基尼系数居高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中等收入人群太少;二是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领域中很多的人分很少的“蛋糕”,平均收入太少,而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发展也很不充分。“基本思路是加快将农民从农业领域中转移出来,发展中小企业,扩大中等收入人群,让更多人充分就业,这样基尼系数才可能降下来。”周天勇

省域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测算及其变动趋势分析_田卫民

经济科学·2012年第2期 省域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测算 及其变动趋势分析* 田卫民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 071051) 摘 要:本文利用基尼系数计算公式,较为完整地计算出了全国27个省级区域1995-2010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总体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在此基础上,利用非参数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分布密度函数估计方法分析了1995-2010年各省级区域城镇、农村和总体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变化特征。我国省级区域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呈明显的聚集性、区域性特点,并且总体呈现由沿海向内地、由东部向西部逐步升高的态势。以收入水平和基尼系数对省级区域增长与分配状况进行判别分析,结果同样显示了区域性特征,与我国东中西部的划分基本一致,收入分配与收入水平总体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步恶化的态势。 关键词:基尼系数 分布密度函数 收入水平 收入分配 一、引言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深刻的历史变革,一方面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格局从低收入经济逐渐过渡到中等收入经济。在这一“双重过渡”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拉大,1993年突破国际警戒线后至今,成为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问题,吸引着众多学者,出现了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大多从经济增长、体制变革和政府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但是对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有数据基础的、连续的统计测算并不多见。 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别最早进行系统且规范研究并给出时间序列数据的是陈宗胜(1994,2002),早在80年代末他就利用“分层加权法”测算了1981-1988年中国居民的人口—收入基尼系数、家户—收入基尼系数以及其他收入口径的基尼系数,2002年他进一步测算了1988-1999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但由于测算数据来源不同,两次测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别。向书坚(1998)利用“分组加权法”计算了1981-1995年的全国基尼系数,但他未能说明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钱敏泽(2002)将非等分户组化成等分户组,并设定了一系列假定条件,利用等分法计算了我国1982-2001年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这种方法很容易导致计算结果的不准确。 上述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测算仅仅局限于全国居民收入差距,而没有涉及到省级区域*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体制变革中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HB2011QR41)和河北金融学院博士科研基金项目《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2010年中国基尼系数

牛刀:2010年~中国中国的基尼系数恩格尔时间:2010-09-23 18:24来源:NBA中文网作者:NBA 中文网 中国2010年基尼系数 牛刀:2010年神州恩格尔系数从头上升 勾当预报:地区范围经济,是将来神州经济新的增加点,将影响很多上市公司,那末,中小投资人将如安在地区范围经济中寻觅最具投资潜在力量的财产以及公司呢?8月1日下战书,牛刀在上海向投资人周全解读神州地区范围经济的成长以及标的目的,评估地区范围经济中的龙头黑马详细情形请见:神州地区范围经济的龙头黑马 因为本年食物消费类价格大幅上升,神州恩格尔系数在颠簸式降落了30年后,正在从头上升神州社会形态应该紧密感情好存眷这一数值的变化,想法提凹凸收益群体的收益程度,或成立食物类消费价格的监视机制,以避免社会形态发生大的震动 按照结合国粮农社团的规范区分清楚: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敷裕,30%以下为最敷裕应该说,神州恩格尔系数群体降落的格式今朝正在转变神州城镇住平易近糊口的恩格尔系数是在1995年底期降落到50%以下的,1999年接续降落到41.9%,2000年降落到40%,2001年城镇住平易近人均采办食物支出2014元,在支出比1993年增加1.90倍的同时,恩格尔系数从1993年的50.13%降到了37.9%,也就是到达了敷裕程度 2002年至2009年7年代里,降落幅度起头削减,2008年为37.11%,基本维持在37摆布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自1980年以来的恩格尔系数均等为16.45%,日本1990年以来均等为24.12%由此可以瞥见,神州城镇住平易近总体是远远谈不上敷裕的关于专业人士预先推测,2012年神州恩格尔系数冲破40%已不需要想象空间,也就是由敷裕重中国基尼系数2010回小康程度这是汗青的倒退 思量到神州的基尼系数2009年已冲破0.49,贫富差距跃居亚洲熬头全世界前25位,现实上神州城镇住平易近贫困群体骤然扩展,敷裕群体越发敷裕这是一种不没事了社会形态的极度形态,极易激发社会形态动荡可是,从经济布局、消费布局以及价格总体程度的变化来讲,这类形态还将进一步加重以是,很多富有的群体不懂患上神州将会发生啥子,起头大肆移平易近

比较世界各国的基尼系数与中国发展过程中基尼系数的变化及原因

比较世界各国的基尼系数与中国发展过程中基尼系数的变 化及原因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 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 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 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 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基尼指数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根据黄金分割律,其准确值 应为0.382。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5 。中 国国家统计局基尼公布基尼系数2013年为0.473,2012年为0.474,2010年为0.481。根据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甘犁主持,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研中心发布统计报告称2010年为0.61,已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财富分配非常不均。但这个数据存在争论,被很多业内学者质疑。学者岳希明和李实在《华尔街日报》撰文称甘犁主持的报告称其 统计样本过小和住户收入所需信息上存在问题,所以统计值过大。甘犁随后在2013年1月24日在《华尔街日报》撰文回应相应问题。2013年2月5日岳希明和李实再次在 《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认为甘犁的回应没有很好地回答大部分的质疑,他们对西南 财经大学公开的项目数据进行再次计算,进行再质疑。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杨宜勇认为,西财的基尼系数更像是银行金融资产的基尼系数,而不是收入的基尼系数。 北京大学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9。 瑞士:0.25–0.29 美国:0.45 中国:0.473

统计年鉴与基尼系数

统计年鉴与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有很多种算法,包括万分法、人口等分法、三角形面积法、弓形面积法、积分法、基尼平均法、城乡加权法等等,但很多算法都不适合利用统计年鉴来计算,有些算法虽然是根据统计年鉴来计算,但由于该算法所依据的数据,统计年鉴并没有进行规律性的公布,导致很难得到统一、连贯的基尼系数。 例如,按照三角形面积法计算,虽然比较简便,而且也比较精确,但这种算法仅能计算2002年以后的基尼系数,2001年及以前的数据没有公布,因此也无法计算。 在这些算法中,综合来看,五分法比较理想,虽然有一定的误差,但可以计算出统一、连贯的基尼系数,值得参考。 一、公式推导 这种算法根据的是基尼系数与洛伦茨曲线的相关性,利用收入分组五分法数据,得出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即   该公式即收入五分法下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 所谓的五分法,即将收入组分为最低收入组、较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较高收入组和最高收入组,利用各收入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来计算基尼系数。现假定五大组占总收入的5个比重呈近似等差数列(记公差为D),有: 上式中s是比较小的数(small),B是比较大的数(big),m是比

s略大的介于s与B中间的数(middle)。根据收入五分法公式可得: 由于公差D的设定,使得B与2m相差并不大,再被分母5除后相差更小,所以可以被谨慎的忽略,则有。其意义是:基尼系数近似等于五分法收入最高的那组人的收入百分比与收入最低的那组人的收入百分比之差。 二、计算基尼系数 从我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看,农村、城镇是分别统计的,而且各自的分组不一致,因此需要对分组数据进行加工。根据历年统计年鉴,将中国农村最低收入组的人均年纯收入与城镇困难户(城镇最低收入组的5%)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相比较,可以发现,中国最低收入的20%的人群在农村;同理可以发现,中国最高收入的20%的人群在城镇。结合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我们可通过计算目标累积比重,来确定相对应的收入分组值。 通过查阅累积比重对应的收入分组值,可以计算该收入分组值中的人均年纯收入M(或城镇相关组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N);另外,全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年收入Q可以通过统计年鉴计算得出[1],则有: 下面以2005年为例加以说明。 根据统计年鉴,可查得2005年的城镇人口为56212万人,农村人口为74544万人,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则城镇人口占总人

统计年鉴分析论文

统计年鉴分析论文 一、公式推导 这种算法根据的是基尼系数与洛伦茨曲线的相关性,利用收入分组五分法数据,得出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即 该公式即收入五分法下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 所谓的五分法,即将收入组分为最低收入组、较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较高收入组和最高收入组,利用各收入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来计算基尼系数。现假定五大组占总收入的5个比重呈近似等差数列(记公差为D),有:上式中s是比较小的数(small),B是比较大的数(big),m是比s略大的介于s与B中间的数(middle)。根据收入五分法公式可得: 由于公差D的设定,使得B与2m相差并不大,再被分母5除后相差更小,所以可以被谨慎的忽略,则有。其意义是:基尼系数近似等于五分法收入最高的那组人的收入百分比与收入最低的那组人的收入百分比之差。 二、计算基尼系数 从我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看,农村、城镇是分别统计的,而且各自的分组不一致,因此需要对分组数据进行加工。根据历年统计年鉴,将中国农村最低收入组的人均年纯收入与城镇困难户(城镇最低收入组的5%)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相比较,可以发现,中国最低收入的20%的人群在农村;同理可以发现,中国最高收入的20%的人群在城镇。结合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我们可通过计算目标累积比重,来确定相对应的收入分组值。 通过查阅累积比重对应的收入分组值,可以计算该收入分组值中的人均年纯收入M(或城镇相关组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N);另外,全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年收入Q可以通过统计年鉴计算得出[1],则有: 下面以2005年为例加以说明。 根据统计年鉴,可查得2005年的城镇人口为56212万人,农村人口为74544万人,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则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2.99%,农村人口为57.01%,城镇的目标累积比重为46.52%(20%÷42.99%),农村的为35.08%(20%÷57.01%)。

中国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重点

经济评论2009年第3期ECONOMIC REVIEW No.32009 中国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 王祖祥张奎孟勇* 摘要: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公开出版物上的收入分配数据 都是分组形式的,这给收入不平等的测算带来困难。本文采用城乡收入分配统计分布的 构造方法,利用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5)的收入分配数据估算了我国的基尼系数。 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城镇与农村两部门内部的基尼系数都不大,都没有超过0.34,但从 2003年开始,我国的加总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4,远远越过了警戒水平0.4。实际上, 基尼系数的分解公式说明,影响我国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关键因素是目前巨大的城乡收入 差距,是这一因素决定了我国的基尼系数必然很大。 关键词:收入分配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密度函数 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基尼系数估计值。我国每年在中国统计年鉴中都发布收入分配数据,但一般认为利用该数据难以估算基尼系数(王学力,2000),一是因为这种数据是分组形式的,城镇收入分配数据中只列出了从低到高若干个收入组的平均收入与人口份额,农村收入分配中只给出了各个收入区间及各个区间内的家庭百分数,二是城乡数据分列。实际上,寻求收入分配的统计分布是现代收入分配分析活跃的研究领域,洛伦兹曲线正是从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出发而定义的,又按定义,基尼系数是洛伦兹曲线与平等收入线之间面积的2倍,可见基尼系数的估算应建立在收入分配统计分布或洛伦兹曲线的准确测算的基础上。实际工作中,在只有分组数据可用的条件下,可以先估计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从而得到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或直接估算洛伦兹曲线,最后再估计基尼系数。国外经济理论文献中基尼系数的估算一般遵循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分户数据直接估计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从而估算基尼系数,二是利用分组数据估计洛伦兹曲线,然后再估算基尼系数。我国统计部门的城乡收入分配调查的分户数据不对外公开,因此本文考虑使用统计年鉴中的分组数据。实际上,使用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时,城镇基尼系数的估算可以使用第二种方法,而对于农村收入分配数据,由于缺少各个收入区间内的平均收入信息使得不能利用第二种方法。王祖祥(2006)提出了根据我国收入分配分组数据构造收入分配密度函数的方法,估算了我国中部六省的基尼系数。使用这种方法,只要相关部门提供信息量不高的分组数据,就可以计

中国农村、城镇以及全国居民历年来的基尼系数

中国农村、城镇以及全国居民历年来的基尼系数 农村居民1981-1999的基尼系数:0.246、0.2417、0.2416、0.2439、0.2267、0.3042、03045、0.3026、0.3099、0.3099、0.3072、0.3072、0.3134、0.3292、0.3210、0.3415、0.3210、0.3415、0.3299、0.3285、0.3369、0.3361 城镇居民1981-1999的基尼系数:0.15、0.15、0.15、0.16、0.19、0.19、0.20、0.23、0.23、0.23、0.24、0.25、0.27、0.30、0.28、0.28、0.29、0.295、 中国居民1981-1999的基尼系数:0.288、0.2496、0.2461、0.297、0.2656、0.2968、0.3052、0.382、0.349、0.343、0.324、0.376、0.33592、0.436、0.445、0.458、0.403、0.403、0.397 差异:一,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在1981-1999年基本上是呈上升趋势的,基尼系数最大为0.458,表示收入差距较大;最小的为0.2496,表示比较平均,中国居民收入整体上来说相对合理。 二,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在1981-1999年基本上是呈上升趋势的饿,最小为0.15,最大为0.3,表示比较平均,说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是较高的。 三,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于前两者来说是较差的,由以上的数据可以得出。 各自反映的问题:一,中国居民收入整体上来说还是很乐观的,但贫富差距在扩大。二,城镇居民收入整体上水平较高,但基尼系数在逐

基尼系数

消失12年后,官方版重出江湖基尼系数混战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冯禹丁 发自:北京2013-02-02 08:45:32来源:南方周末 标签 基尼系数 收入分配改革 贫富分化 收入差距 统计局

中国基尼系数“打架”。(CFP/图) 衡量社会收入差距的风向标——基尼系数突然重新出现,很可能是为收入分配改革“铺路”。在没有官方版本的12年里,民间版本层出不穷,但注定都充满争议。 久违的官方基尼系数 12年了,官方版基尼系数终于再现。 2013年1月18日下午,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就当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召开记者招待会。被问到“基尼系数”发布计划时,马建堂出人意料地公布了2003-2012年十年间的

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此后波动向上,于2008年达到峰值0.491,2012年回落至0.474。 统计局基尼数据一经公布,引来一片争议。经济学家许小年质疑该数据过低,“连童话都不敢这么写”。而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等学者则认为统计局的数据相对可信。 但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这次官方基尼系数发布的时机——国家统计局上次公布基尼系数 还是在12年之前,因而此次公布该数据,被普遍解读为是在为即将启动的收入分配改革 “铺路”。 “政府已经承诺到2020年居民收入翻一番,若想兑现它的目标,就必须在收入分配制度 改革方面做出一些调整,这可能是一个契机。”李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此外,他认为统计局也受到一定的压力,一是社会公众希望知道收入差距的现状,二是一些民间研究机构发布的基尼系数越来越高,“统计局再沉默下去,就不好交待了”。 在许多国家,政府均每年发布基尼系数。根据公开资料,统计局曾公布2000年中国基尼系数是0.412。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到,统计局曾在2001年第一期《中国国情国力》的期刊上,发布过1978年至1999年间历年的农村和城镇居民基尼系数:1978年的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为0.2124,城市为0.16;1995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为0.389,1999年为0.397。但为何2001年至2012年十一年间,统计局未再公布基尼系数呢? 名词解释 基尼系数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用以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趋向平均,数据越大表示收入差距越大。按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小于0.2时表示收入分配高度平均,达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达0.6时表示差距悬殊。 1月18日的记者会上,马建堂提到之前国家统计局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住户调查体系,因此基尼系数的计算经历了从城乡分开走向全国统一、城乡可比的过程。统计局进行了近两年的准备,对全国40万户居民分城乡的、老口径的住户基础资料进行了整

改革以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

改革以来全国总体 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Ξ 程永宏 改革以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农村和城镇基尼系数基本上都处于持续上升的态势,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这一阶段性特征与改革的阶段性高度吻合;全国总体基尼系数自1992年以来一 直大于或等于014;城镇基尼系数及其贡献率增长最快,目前是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首要影响因 素;城乡差距及其贡献率波动性较大。 关键词 中国总体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城乡分解 主观差距和客观差距 作者程永宏,1970年生,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副教授(北京 100872)。 一、引 言 对改革以来全国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影响因素和现状的判断,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央政府也一再强调调节收入差距的紧迫性。目前关于中国收入差距的学术争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收入差距水平究竟有多大,二是中国目前收入差距水平究竟是否合理。前者是一个实证问题,需要通过对经验数据的研究得出客观结论,后者是一个规范问题,需要在准确的实证研究结果和正确的收入分配理论基础上,给出合乎逻辑的证明。本文拟从实证和规范两个角度探讨这两个问题。 要想客观地判断收入差距水平、性质及其影响因素,首先必须对某些关键性收入差距指标进行定量的测度。众所周知,度量收入差距最常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这是由基尼系数相对于其他不平等指标所具有的一系列优点所决定的①。改革以来,对中国基尼系数的经验研究出现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献②,但同时也存在重要的缺憾,主要是:第一,目前大部分文献都只关注农村或城镇内部基尼系数,对全国总体基尼系数③的定量研究极为有限;第二,对全国总体基 Ξ 本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差距政策研究”部分资助,项目编号05&ZD049。 ① A.Sen,On Economic I nequalit y.Oxford:Clarendon Press.Oxford,1997,pp.139—148. ② 李实:《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经济学季刊》2003年第2卷第2期。 ③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overall G ini coefficient)是指,把全国所有居民看作一个整体,按全部国民收入在 这一整体中的分配状况所计算的基尼系数,程永宏2006年论文称之为“城乡混合基尼系数”;考虑到基尼系数的分解不仅限于城乡,还有行业、地区等方面的分解,本文称之为“全国总体基尼系数”,这样可能更全面。

中国基尼指数超过警戒线

中国基尼指数超过警戒线 国际上,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超出0.4。200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8,已超过了0.4的警戒线。 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数据,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两个数字的比在中国是10.7倍,而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5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 援引新华社和中国经济网2010年5月10日的文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参与了4次大型居民收入调查。他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如何测算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我国10年来的基尼系数。其中,2012年基尼系数为0.474,自2008年达到0.491的峰值后连续回落。基尼系数公布后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许多读者对该系数是如何算出来的、我国0.474的基尼系数意味着什么十分关注。 基尼系数1922年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目的是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这一系数摇摆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均衡。通常认为,基尼系数0.4以上的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当基尼系数达到0.6时,则表示收入悬殊。 这个系数是如何算出来的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先要了解一下洛伦兹曲线:假定一个国家有100人,每人收入都有一个数值。首先,将100人的收入从低往高排,收入最低的排在首位,收入最高的排在最后一位;其次,画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并将左下角与右上角用对角线相连;再次,依次计算前10名,前20名,前30名……直至前90名所拥有的收入占100个人的收入的比值;最后,以正方形的左下角为原点,水平边表示累计人口,垂直边表示累积收入比,将前面计算出的累计收入比值,在正方形中一一标出。然后,将这些点同原点以及正方形的右上角依次连接,就可以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被称为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就是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与对角线以下的三角形的面积之比。当基尼系数为0时,洛伦兹曲线与正方形对角线重合,表示所有人的收入绝对平均;当基尼系数为1时,洛伦兹曲线与正方形右边线重合,表示社会收入全部集中在1个人手里。

三、测算基尼系数的方法与步骤 国家统计局根据一体化住户调查指标新口径和调查户基本信息、人口普查资料,参考个人所得税资料等背景信息,对城乡居民收入历史数据进行了回溯调整,在此基础上测算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主要方法与步骤如下: 第一步:按新的指标口径调整历史数据。 新指标是指2012年12月份以后实施的一体化住户调查制度中的可支配收入指标。该指标是国家统计局按照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国民经济核算2008》以及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住户收入统计堪培拉手册2011》中的居民收入口径制 定的,具有国际可比性。新的可支配收入指标中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来源可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 国家统计局按照新的可支配收入指标口径,利用已有的城乡居民收入分户调查资料,调整形成了2003年-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同口径的可支配收入分户数据。具体就是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标调整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主要是从纯收入指标中扣除了农村居民社保支出、利息支出、赠送城镇居民支出,增加了农民工在外花费的收入。同时,规范完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口径范围,主要是进一步扣除了交纳社保费用和所得税以外的全部转移支出(社保支出和所得税在原指标中已扣除)、以及以房贷利息为主的全部财产性支出,增加了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收入和实物折算收入。 第二步:校准城镇高收入户调查收入偏差。 为了解决调查样本中高收入户记账收入偏低的问题,国家统计局采用了多种国际上常用校准方法进行试算,比较了各种方法的利弊,最后选择了有确切数据来源、校准量最大的校准方法。 一是比较历年城镇住户调查的一相样本(即大样本摸底调查户,三年一次,访问调查)与二相样本(即记账调查户)的住房、职业、文化程度、访问调查的收入等方面的差距,对不同类型的记账调查户的比重进行校准,以提高高收入户的比重。 二是根据税务部门发布的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纳税人收入情况校准住户调查中高收入户样本比重和收入水平。

中国官方首次公布2003至2012年基尼系数

中国官方首次公布2003至2012年基尼系数 中新网1月18日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马建堂表示,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1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4,2008年基尼系数曾达到0.491,此后逐步回落。这说明我国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的紧迫性。 马建堂表示,全国居民的基尼系数的计算和发布需要城乡住户调查从城乡分开的、城乡收入概念不一致的调查制度,走向全国统一的城乡可比的住户调查制度。也就是说,基尼系数是反映全国居民的收入差异情况,要计算它,就需要全国居民的收入是多少,分等份的收入是多少。过去城乡分开的住户调查,大家也注意到了,只有分城乡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没有全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可比的同样指标的城乡居民的收入。 经过近两年的准备,统计局对原有的城乡分开的住户调查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去年12月1日开始,全国40万户居民已经按照全国统一的城乡可比的统计标准、指标体系进行记帐。根据这个新的全国统一城乡可比的统计标准分类口径,我们对历史的分城乡的老口径的住户基础资料,特别是收入资料,进行了整理、计算,然后得出2003年到2011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马建堂介绍称,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然后逐步回落,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 据悉,马建堂分析称,第一,这些数据、这个曲线说明了我们国家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的紧迫性。因为0.47到0.49之间的基尼系数不算低。第二,说明了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随着我国各级政府采取了惠民生的若干强有力的措施,中国的基尼系数从2008年最高的0.491逐步地有所回落。

中国的基尼系数

中国的基尼系数 中国2012年基尼系数为2013年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了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12全年GDP首次突破5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此外,马建堂还公布了2003年-2012年的基尼系数,其中,2012年基尼系数为,该系数自2008年起逐年回落。详细数字见后面表1和图1。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西南财经世界银行阿根廷大学巴西俄罗斯墨西哥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Gini 2003年到2011年基尼系数,是按照新标准、新口径、老资料计算出来的,不排除2013年会按照新标准取得的新数据,对这些历史数据进行适当修订。西南财经大学近日公布的一份中国家庭金

融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大大高于的全球平均水平。报告最后指出,“当前中国的家庭收入差距巨大,世所少见。” 关于两个数据为何存在差异的问题,马建堂解释,无论官方统计还是民间调查,都应该是统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都需要建立科学的统计制度,规范的抽样方法,适量的、妥当的样本数目,以及严谨的发布态度。规范的民间调查,应该是官方统计的重要的、有益的补充。马建堂列举了几个国家的基尼系数。2009年,阿根廷、巴西、俄罗斯,墨西哥2008年的基尼系数是、印度2005年的基尼系数是。他表示,世界银行测算的中国基尼系数2008年是。马建堂称,世界银行计算的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与统计局的数据接近,后者数据还略高一些。他指出,经过近两年的准备,我们对原有的城乡分开的住户调查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去年12月1日开始,全国40万户居民已经按照全国统一的城乡可比

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一)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1949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179.56亿美元(50年国家外汇储备:1.57亿美元)人口5.42亿 195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276亿美元[679亿](外汇储备:1.08亿美元)人口5.75亿 196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467亿美元[1149.3亿](外汇储备:0.81亿美元)人口6.73亿 197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3位:916亿美元[2252.7亿](外汇储备:0.88亿美元)人口8.30亿 1978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5位:268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67亿美元)人口9.63亿 198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333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2.96亿美元)人口9.87亿 199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0位:363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10.93亿美元)人口11.43亿 199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691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735.97亿美元)人口12.11亿 200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080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655.74亿美元)人口12.67亿

2001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159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121.65亿美元)人口12.76亿 200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237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864.07亿美元)人口12.85亿 2003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14099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4032.51亿美元)人口12.92亿 2004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9787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6099.32亿美元)人口12.99亿 200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5位:22564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人口13.09亿 2006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2644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人口13.10亿 2007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3位:29330亿美元/预测(汇率按7.8计算)(国家外汇储备:12020亿 (二)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1970——2009世界GDP排名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1,0255亿美元 02----日本----------2068亿美元 03----西德----------2037亿美元

中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2000-2009)

社会民生改善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与民生状况息息相关的收入分配问题、特别是居民收入不均的问题正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衡量居民收入不均水平的指标很多,其中基尼系数以其在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科学计算基尼系数有助于准确把握收入不均的总体程度,为收入分配改革等相关民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尤其是在“二元经济”结构下,中国现行的统计数据又是城乡分割的,于是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准确计算更是引起很多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兴趣。 计算基尼系数的方法主要有几何图形法(面积法)、平均差(或相对平均差)法、协方差法、矩阵法等。在计算中国总体基尼系数时使用较多的方法主要有:对居民收入分布函数的拟合(张金水、胡杨梅,2005)、直接对洛仑兹曲线进行拟合(王祖祥,2001;成邦文,2005)、基于组间和组内基尼系数进行分解和加权计算(董静、李子奈,2004;李虎,2005;程永宏,2007;洪兴建,2008、2009)等。应用不同的算法,得到的总体基尼系数也不尽相同。一些算法或多或少存在分组较粗使组内收入差距体现不充分、组间存在较多重叠,以及函数拟合(包括对收入分布函数和洛仑兹曲线的拟合)优度不高等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文尝试以2000~2009年相关公开数据(主要是《中国统计年鉴》等资 中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 —— —基于2000~2009年数据的全国人口细分算法尹虹潘 刘姝伶

料)为基础,按照现实中影响全国居民收入不均的地区、城乡、贫富①“三大差距”对全国人口进行尽可能的细分,以便更好地计算全国总体基尼系数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一、对全国人口进行分组的要求 计算基尼系数的重要基础是科学地进行全国居民分组,并获取不同居民组的人口和收入水平等一些核心指标。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人口细分,细分本身就可以体现出更多的细节,包括绘制洛仑兹曲线及计算基尼系数都将会更加细腻和准确。从理论上讲,如果能细分到单个居民的话,将可以完全准确地计算出基尼系数,现实中固然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细分将是有益的。对全国人口进行细分时主要应体现以下两点要求。 一是尽可能同时体现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三大差距”。在中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按收入群体来进行划分,则大国经济中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城乡发展水平差距,以及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存在的收入贫富差距,是影响中国居民收入总体不均程度的主要因素。全国的总体基尼系数基本上可以分解为这三大差距,因此合理的人口分组就应该能够同时体现出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城乡的不同收入水平和贫富差距的影响。 二是尽可能降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水平重叠的影响。根据当前中国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主要是《中国统计年鉴》等资料),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分组是割裂的,缺少城乡混合的收入分组数据。其中,农村高收入组别的人均收入水平高于城镇部分低收入组别的人均收入水平,这意味着城乡各自的收入水平分布必然存在重叠。与此同时,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类似的收入分布重叠问题。如果分组不能很好地解决不同收入组之间的分布重叠现象,那么也势必难以准确反映跨城乡、跨地区的收入水平总体分布规律和特征。 二、基于公开统计数据的全国人口细分 下面将以2009年为例(主要利用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等数据)介绍全国人口细分方式。 (一)不同数据的匹配处理 这里先对要用到的数据进行匹配处理,消除不同数据间的不一致。 1.城乡人口数据匹配②。计算中将会使用全国城乡人口数、分省城乡人口数,但在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各省的城镇人口之和不等于全国总的城镇人口,各省的农村人口之和 ①广义上说,各种收入差距体现的都是贫富区别,但把地区和城乡差距都单列之后,这里所说的贫富 是狭义的,即专指同一地区的城镇(或农村)内部收入差距。 ②下面将分别使用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两种口径的城乡人口划分方式来计算基尼系数,这里所做的 是常住人口口径的人口匹配,各省户籍人口之和与全国户籍人口数相等,故无需再做匹配处理。

基尼系数及测算

杨宜勇:官方基尼系数客观反映合法收入收入分配改革任 务紧迫艰巨 人民网北京2月6日电(记者赵晶实习生张晓莉)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3至2012年反映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水平的基尼系数。数据显示,虽然从2008年起,我国的基尼系数开始逐年回落,但10年间基尼系数一直维持在0.4以上,2012年仍位于0.474的较高水平。数据公布以后,引发广泛热议,外界不无质疑声音。今日下午,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做客人民网,针对基尼系数的测算问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杨宜勇认为,此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目前合法收入的分布情况,中国的基尼系数居高是近30年来逐渐发展的一个过程,任何系数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随着实践的发展,基尼系数的准确度、可信度会越来越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可能略小一点,比如存在高收入户不配合、灰色收入、隐形收入和非法收入等问题。高端住户数据和隐形收入的部分缺失对基尼系数有影响,但是影响不会太大,一般在0.01左右。 针对民间数据的争议,杨宜勇认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描述的是实际收入的基尼系数,而民间机构例如西南财经大学的测算结果更像银行金融资产的基尼系数。首先,两者抽样方法不同。统计局用的是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而西南财经大学用的方法是概率比例规模抽样。其次,样本大小不同。国家统计局用的样本规模比较大,西南财经大学具体到每个县才有一百个样本,而国家统计局这个样本数大概是它的18倍。此外,国家统计局收入调查总队连续工作将近30年的时间了,

而西南财经大学刚刚做了第一次的调查,哪个数据更可靠,民众通过全 面了解情况后自有判断。 杨宜勇指出,纾解贫富差距导致社会的戾气,必须大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以后,有 关部门要及时拿出实施的细则,落实国务院批转的若干意见的改革精神,切实缩小基尼系数,充分认识收入分配改革的紧迫性。但是缩小基尼系 数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中国的基尼系 数要缩小到0.4左右,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这是国务院文件提到 的收入分配改革的艰巨性。 客观看待中国基尼系数比美国大现象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做客人民网,就基尼系数测算以及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发表了看法。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美国,就此杨宜勇认为,过去的20多年,美国的基尼系数是从0.32扩大到0.40以上,中国也从1978年的大概0.25扩大到今天的0.47。这表明了可能市场竞争的规律在发生基础性的作用。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基尼系数比美国大,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杨宜勇还介绍说,改革开放35年来,虽然我国的基尼系数在不断地走高,但是,中国反贫困的成就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国的贫困问题在发展中国家里面是解决的比较好的。所以说,伴随着我国基尼系数的不断走高,并不是贫穷者更加贫穷了,贫穷者的生活状况有了大幅度的改善,而是富裕者更加富裕了,增加了人们心理上的一种相对剥夺夺感。 统计局官员撰文释疑基尼系数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 根据各国通行做法,国家统计局使用全国城乡住户收支抽样调查数据作为计算基尼系数的基础。统计局按新的可支配收入指标口径,利用已有调查资料,调整形成了2003年-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同口径的可支配收入分户数据。 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居民收入数据统计,是最近几年未发布全国基尼系数的主因 就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测算的问题,昨日,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王萍萍发表署名文章进行解释,称我国城乡住户收支调查共有14万户样本,这是基尼系数的基础数据。而这些数据来源明确,样本规范。 城乡住户收支数据是基础 此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去年经济形势发布会上,介绍了近10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数据显示2008年达到最高点,然后陆续回落,去年的基尼系数是0.474。这与此前民间发布的数据相差甚远,从而引发关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公布调查样本和原始数据,会更加科学和有可信度。 王萍萍昨日介绍说,根据各国通行做法,国家统计局使用全国城乡住户收支抽样调查数据作为计算基尼系数的基础。2012年12月前,全国城乡住户收支调查共有14万户调查样本。其中,农村住户调查样本7.4万户;城镇住户调查样本6.6万户。从总体看,我国城乡住户调查数据来源明确,样本抽选规范,调查基础比较扎实。但是,受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