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食品物流配送体系研究

生鲜食品物流配送体系研究
生鲜食品物流配送体系研究

生鲜食品物流配送体系研究

中文摘要: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生鲜食品是现代生活必需品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与其它物品相比,它的经营方法比较独特,这主要源自产品的易腐易烂性。本文围绕着生鲜食品的产品特性,阐明了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的重要意义,对生鲜食品物流配送如何操作、如何提高生鲜食品物流配送的效率等涉及生鲜食品物流配送本身运作层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配送方案的优化方法,进行配送路线优化。从而,进一步地满足客户的要求,促进生鲜食品在物流配送上的进步与发展。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d the very big enhancementFresh foo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life necessitie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items, the method of its business is unique, this i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product of perishable easily rotteAround the features of fresh food product, this paper illumin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fresh food cold chain logistics distribution, how fresh food logistics operations, such as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fresh food logistics distribution problems involving fresh food logistics itself operation level, put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of distribution solutions, distribution route optimizationThus, furth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ustomers,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he fresh food on th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关键词: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配送路线优化Keywords:Fresh foodCold chain logisticsdistributionRoute optimization

目录

引言 (3)

1.1研究背景 (3)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

2.生鲜产品冷链物流及配送的基本理论 (3)

2.1 冷链物流的基本理论 (3)

2.1.1冷链物流的理论 (3)

2.1.2 冷链物流适用的范围 (4)

2.2 生鲜食品冷链配送的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 (4)

2.2.1生鲜食品配送的特点 (4)

3、生鲜食品冷链配送路线优化模式 (5)

3.1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5)

3.2路线优化的办法 (5)

4..生鲜食品化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议 (6)

4.1 建立科学的市场需求预测模型 (6)

4.2 建立科学的物流节点布局优化模型 (6)

结论 (6)

引言

1.1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生鲜经营的配送服务主要由以下几方面主体承担:一是销售企业自担配送。少数大型超市企业采用这种配送方式。由于企业自建生鲜商品配送中心的投入大、风险高,管理复杂,因此,对于多数企业来说,还是不敢贸然自建生鲜商品配送中心。二是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配送。这种生鲜配送方式是随着农产品批发市场向下游延伸,利用其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优势,发展面向零售环节的加工配送服务而出现的。但是,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实际上是农产品的物流中心,承担着大宗农副产品的集散和转运功能,而生鲜经营对配送的要求是多频次、小批量的,两种业务之间的差异和复杂程度相差较大,对大型批发市场而言,协调自身大宗集散功能与连锁生鲜销售企业分散配送需求之间的矛盾,困难较大。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研究冷链配送的意义在于:第一,提高配送的效率,降低农产品在流通中的损耗。目前我国粮食流通损耗率在15%左右,水果蔬菜25%-30%;冷藏运输率仅为10%。若冷藏运输率提高10 个百分点,农产品流通损耗率将降低3个百分点。按我国果蔬流通量6亿吨测算,每年生鲜果蔬流通将减少损耗约1800万吨,约占我国果蔬总产量的 2.5%;粮食流通量 1.7 亿吨,每年粮食流通将减少损耗510万吨,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1%。第二,减少农产品流通费用。据测算,我国果蔬流通费用占终端产品市场价格的60%以上,其中被损耗果蔬成本占整个流通费用的70%左右,远高于国际标准50%的水平。优化食品冷链物流配送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损耗,直接提高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2.生鲜产品冷链物流及配送的基本理论

2.1冷链物流的基本理论

2.1.1冷链物流的理论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

础、以制冷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是需要特别装置,需要注意运送过程、时间掌控、运输型态、物成本所占成本比例非常高的特殊物流形式。

2.1.2冷链物流适用的范围

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

(1)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

(2)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

(3)特殊商品:药品

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由于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的组织协调性,所以,食品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的,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2.2生鲜食品冷链配送的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

生鲜食品追求新鲜的消费品,在运输、二级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中会有较大的损耗,要充分学习生鲜食品的保鲜要点,了解生鲜食品配送与一般物流配送不同的地方的基础上认识生鲜食品配送的特点,并了解影响生鲜食品配送的因素,使生鲜配送的过程更加舒畅。

2.2.1生鲜食品配送的特点

(1)鲜活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鲜食品新鲜度的要求也越高,生鲜食品中,比如蔬菜、水果在采摘后仍是鲜活的有机体,因此需要采用冷链运输降低蔬菜的呼吸和蒸腾作用,保持蔬菜新鲜度。

(2)时效性

时效性也即是即时性,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第一要求就是食品的新鲜,新鲜的生鲜食品不仅可以赢得消费者的喜爱,而且可以使消费者支付较高的价格。蔬菜、水果从原产地采摘后应该及时地运送到消费者手中,这对生鲜食品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以最快速送到消费者手中,以免对产品品质有所影响。

3、生鲜食品冷链配送路线优化模式

3.1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配送中心每次配送活动一般面对多个非固定用户,并且这些用户坐落地点各不相同,配送时间和配送数量也不尽相同,如果配送中心不进行运输路线的合理规划,往往会出现不合理的运输现象,如迂回运输,也就是绕道,不按照最短的路径进行运输;重复运输,也就是运输过程中有多余的中转、重复装卸等。不合理运输不仅造成运输成本上升,而且导致配送服务水平难于提高,因此,经常采取科学的方法对配送路线进行合理的规划调整寻求最经济运行线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生鲜食品的配送讲究实效和货物损坏率,生鲜食品是最重要同时也是经营难度最大的一类商品, 它主要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消费的农副产品, 主要包括蔬菜、水果、水产、肉类等。我国生鲜食品经营中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损耗多、保鲜难、成本高。新鲜度下降,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无形的损耗, 3.2路线优化的办法

因为同样商品其销售价格要下降如果经营得不好, 有可能仅生鲜食品损耗这一项就有可能把企业所有的利润陪进去。我们知道商品损耗与库存量成正比, 与配送时间成反比。要减少损耗, 就必须减少库存量, 缩短配送时间。因此, 由于生鲜食品易腐易烂性, 与工业品相比, 生鲜食品对供应链的即时和高效性要求更高。如何通过配送路线优化, 整合外部资源, 减少运输中的损耗,降低经营成本, 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新鲜的商品, 是一个函待解决的问题。生鲜食品的经营模式是由配送中心统一采购、配送的,生鲜食品采购后配送至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负责采购、运输、储存及再加工,然后根据门店的需求配送到不同的门店进行销售。生鲜配送中心根据各门店的需求信息,统一采购,统一运输,统一储存,统一加工,统一配送,通过专业的设备、技术和管理,追求生鲜食品的品种,质量,数量与价格最大限度的适应于市场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和缩短流通链条,更好的实现生鲜食品的价值。

4..生鲜食品化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议

4.1 建立科学的市场需求预测模型

我国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种养户经常面对复杂的市场状况,尤其是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市场需求会大幅波动。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建立科学的市场需求预测体系。物流相关部门可利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GNSS(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市场上鲜活农产品的销售和运输等信息,探究鲜活农产品需求波动的原因及规律,构建鲜活农产品需求因素关系图。并进一步对关键因素进行研究,把握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结合鲜活农产品价格等关键信息,构建需求预测模型,不断提高短期、中期和长期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帮助鲜活农产品生产者安排生产。构建鲜活农产品需求预测模型是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市场信息才能提高预测模型的科技含量,因此,对于生产、采购和销售的相关信息,有关部门要及时准确的进行收集和整理。

4.2 建立科学的物流节点布局优化模型

企业对物流节点布局的优化可以大大降低仓储和运输费用,还可以提高运输效率。目前,由于经济体制以及物流信息技术的影响,我国的鲜活农产品物流仍广泛存在物流节点布局不合理的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建立物流节点布局优化模型,促进种养基地、鲜活农产品物流企业和批发市场的合理化布局。科学的物流节点布局优化模型要在遵循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战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物流信息系统采集的数据为基础,客观分析企业、仓库以及客户的具体情况和周边市场需求,从提高物流效率和节省整体物流成本的角度出发,模拟和优化节点布局决策,实现物流节点和设施系统布局的合理化。此外,应制定运行效率的考评指标体系,对物流系统的运行进行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科学调整物流节点的网络布局,提高物流节点运行效率,为物流运输优化奠定基础。

结论

生鲜食品作为一种大家生活中必需的消费品,在运输、配送方面存在很多应该注意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让生鲜食品经营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就要从优化

生鲜食品配送路线方面入手。配送线路的优化可以在一方面有效降低当前过高的物流总成本,但是物流配送线路相关理论发展极为缓慢,这就更加要求有相关切实可行的方案或优化理论的发展来服务,进而引导物流配送的发展。配送线路优化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对于一些交通状况比较复杂的大中型城市,增加相应的配送点,建立运输网络,充分考虑路程和时间,效果更加明显。因此,配送线路的优化研究对于发展城市的现代物流业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余凯,超市生鲜食品经营与供应链管理,福建工程学院,2005

[2]粘君来,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10

[3]赵苏,物流管理工具箱,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及路径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 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及路径研究 学号: 姓名: 年级:2011级 系别:经济管理系 专业:物流管理 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 完成日期:

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前言 .. (1) 一、基本理论概述 (3) (一)生鲜食品的含义 (3) (二)物流的界定 (3) (三)冷链物流的综述 (4) 二、国内外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6) (一)国外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6) (二)国内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8) 三、国内外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对比分析 (11) (一)硬件基础发展迅速,但仍不能满足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 (11) (二)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但离发达国家仍有一定距离 (11) (三)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12) (四)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13) (五)行业标准不健全,食品安全防护弱 (13) 四、我国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路径 (14) (一)大力发展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和低温仓库 (14) (二)提高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 (14) (三)培养专业冷链物流人才 (15) (四)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 (16) (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行业标准完善 (17) 结束语 (18)

食品配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食品配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对辽宁省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食品在种植、生产加工、储存、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物流配送活动的有力支撑来实现其物资在实体的转移。食品物流配送服务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并决定着食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切实推进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同时降低行业经营管理成本,使物流配送成为食品行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整个零售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建立完善的食品物流配送体系对辽宁省零售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都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食品物流配送体系的基本构成 食品物流配送体系主要由食品物流配送作业系统和食品物流配送信息系统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了重要基础,是实现食品物资实体流动的核心部分;后者能够在整个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提供实时跟踪以及系统信息反馈,是整个食品物流配送体系的有力支撑。因此,辽宁省建设专业化、标准化和市场化的食品物流配送体系,就应着力加强食品物流配送体系的软、硬件建设与投入力度。 二、构建食品物流配送体系 (一)物流配送作业系统 食品物流配送作业系统是涵盖了食品从种植、生产、加工、储存、分拣、配装、流通、销售到供给消费者的全程网络系统,具体包括运输作业子系统、仓储作业子系统、装卸搬运作业子系统、包装作业子系统等多个作业环节。 1.构建高效的运输子系统。食品物流涵盖食品加工制造、生鲜食品、动植物鲜肉、蔬菜

果蔬等多个方面,并且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食品的巨大需求量要求相应的流通与运输系统作为支撑。因此,构建高效的运输子系统要注重运输网络的合理配置,将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运输节点设置在方便食品直送或运输线路的位置;同时结合食品自身养护的特性、运输距离长短,客户对需求时间的要求、企业的实际成本情况等因素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提高运送效率,使食品的物的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存,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方式或运输线路的选择不当造成了时间延误或质量损耗,努力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率、装载率,避免装载空间的闲置。 2.构建完善的仓储子系统。食品本身具有易腐蚀性、鲜活性、保质性等物理特征,往往货物价值低而体积又很大,其中生鲜食品、果蔬、冷冻食品在食品消费中又占有很大比重,这些食品特性都决定了其在配送过程中需要有相应的冷链低温控制系统和供应链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撑来保持食品的新鲜与使用价值。此外,完善食品仓储系统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运输交通网络功能,将仓储节点设置在公路主干道与铁路站点、港口交会处,同时又要依据社会的食品需求总量、商品再生产的周期、物流交通的运输条件以及物流设施设备管理水平等综合因素控制食品商品的储存量储存结构和储存时间。 3.构建省力化的装卸搬运子系统。装卸搬运活动是食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支撑和保障性活动,在此过程中应当防止无效搬运造成的多余装卸劳动,充分利用重力作用进行有一定落差的装卸,以减少装卸的动力,最大限度发挥搬运机械设备的装载能力,减少搬运次数,实现“规模装卸”;并通过托盘、输送带、车辆等设施提高食品“物”的装卸搬运活性,保持食品物流配送的节奏性和衔接性,提高整个食品物流作业系统的综合效率。 4.构建现代化包装子系统。食品的包装是整个生产过程的最后环节,包装质量的好坏与包装材料的选用直接关系到食品在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的作业效率。因此,要将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包装方式等因素组合运用实现合理化,在选用包装材料的性状上实现轻薄化、单纯化,力求达到使

中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

中国冷链物流下游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消费观念的不断提升,国内冷链物流的需求也在加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从下游产业来看,除行业规范的缺乏外,传统物流观念以及冷链物流较高的成本是目前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1.果蔬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缓慢 从产品来讲,果蔬产品从采收、贮藏、包装、运输、销售都需要冷链物流的支持,一方面可以减少果蔬因腐坏变质而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果蔬产品的质量水平,在国外发达国家,80%的果蔬是通过冷链物流来运输的,而中国目前则只有5%。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的果蔬产品每年在流通环节造成的损失占果蔬总产量的20%~30%,而由于受到传统的常温及自然物流、商品化处理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物流费用高等因素影响,果蔬产品冷链物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难以获得较快的发展。 2.肉制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效应难以实现 目前,国内大约90%的肉类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除外贸出口的部分外,肉制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冷链物流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致使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同时由于国内肉制品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肉制品流通系统提供有效的低温保障,加上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协调,均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肉制品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肉制品零售商虽然希望提高冷链的可靠性,但由于零售点密度不足,分布范围较大,导致物流配送成本的大量提升,使肉制品冷链物流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3.水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 目前我国水产品处于冷链物流阶段(21世纪初),是在冷藏库阶段(上世纪80年代)、冷藏链阶段(上世纪末)两个阶段基础上建立,建立了信息网络,维护良好资源、生态环境,且更重视冷链物流整个体系的成本核算。 目前我国水产品市场的主要特点是腐败量减少,变质量增加,首先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包括限时加工再入库规定的难以实行;其次批发市场(配货中心)的交易(配送) 场所没有温度控制要求,水产品出库后在没满足规定低温控制的条件下滞留时间较长,影响了产品鲜度;而水产品冷链物流配套机制的缺乏,也使得对水产品难以实现有效的监控措施。

应急物流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应急物流管理概述 现今突发事件频发,规模巨大,影响严重,如2011年3月份在日本东部发生的9.0级大地震以及由此引发的海啸及核危机,现在正在发生的德国毒鸡蛋事件所引发的食品安全危机,还有我国南方的水灾等等。这些突发事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中因为灾后应急物资管理所造成的损失在整个灾害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需要有效的应急物流管理来解决生存供给、灾后重建等一系列问题,以避免灾害演化为灾难。 应急物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既具备一般物流活动的基本特征,也具备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性,并且应急物流注重的是运作效率及社会效益。 应急物流是依据应急物资所产生的物流活动,是指以提供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 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整合应急物资的运输、 仓储、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物流活动。 二、应急物流管理问题 (一)应急物流保障机制不健全 我国应急物流保障主要以行政命令为主,物流运作成本较高。 我国物流公司众多,并且物流公司都有各自的经营范围,形成一个闭环。当突发事件来临时,需要政府和多家企业进行协调,从而提高成本,如果协调不当,还会延误时机,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另外,虽然现在出台了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但缺乏具体的有效的应急物流法制保障,因此应急物流保障机制还不够成熟。 (二)应急物流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 我们目前缺乏专业的应急物流管理队伍,参加应急物流管理 的人员主要包括政府人员、 企业人员及事发当地的军队和武警。由于参加应急物流管理的人员众多,并且来自于各个部门企业,缺乏专业系统的应急物流管理方面的培训,专业性不强,人事关系比较复杂,往往会有沟通协调不畅的情况发生。这样一旦灾难来临,很有可能会错过最佳运送物资时机,而造成严重后果。 (三)应急物流管理具体运作体系不完善 应急物流管理的具体运作体系,主要包括来自捐赠、采购等所得到的应急物资的准备、仓储、运输、配送再到应急物资最后使用 的全过程。首先是捐赠、 采购等所得到的应急物资,由于来自众多的机关单位、企业和个人,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很难保证应急物 资质量;其次,全国共有10个中央物资储备库, 数量较少,西部只有两地可以对应急物资进行储备,分布不是非常合理,一旦发生突发灾情,就很难快速响应,从而影响应急物流管理效率;最后在应急物资使用上,经常会有中间部门截留应急物资的情况发生,缺乏足够监督措施,并且没有形成有效的应急物资发放体系。 (四)应急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我国应急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应急物流快速 响应的要求。首先是应急物流管理公共信息平台欠缺,使得突发事件的详细情况及应急物流具体运作情况不能进行实时的共享,降低应急物流管理的效率;其次是缺乏必要的应急通讯设施设备,当 灾情严重,如发生地震、 海啸等,会使灾区通讯设施大面积瘫痪,导致灾区形成信息孤岛,与外部失去联系;最后是应急物流信息化装 备较落后。 三、有效进行应急物流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根据应急物流的特殊性,有必要建立健全高效快捷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包括监测预警机制、应急预案机制、政府协调机制、法律保障机制等。监测预警和应急预案机制可以做到在突发事件来临之前,针对各种可能准备好各种对策,使得在灾害真正来临时,能够从容面对;政府协调机制可以使政府高效快捷的组织协调各个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并使各方各司其责,有条不紊的进行物流应急活动;而法律保障机制可以为救灾工作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便利。 (二)充实壮大应急物流管理人员队伍 成立专门的应急物流管理机构,充实壮大应急物流管理人员队伍,挽回当今我国应急物流管理人才缺乏的尴尬局面。在平时,应急物流管理机构可以做好应急物流准备工作,并定期进行培训、宣传、演习等,从而加强应急物流管理人员的素质。 (三)完善应急物流管理具体运作体系 完善应急物流管理具体运作体系,包括完善应急物流管理采 购体系、仓储体系、运输体系等。完善采购体系,制定严格的应急物资采购标准,保证应急物资的质量,并且保证采购的效率及公开透明度;完善仓储体系,合理增加应急物资仓储基地及对各仓储基地进行合理分布,采取实物储备和合同储备相结合的仓储方式;完善运输配送体系,在应急物流机制的保障下,建立良好的运输配送体系,开辟绿色通道,保证应急物资在第一时间被运到灾区;完善应急物资发放体系,建立统一严格的标准,结合应急物流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及受灾人民的需要需求,构建完备的需求指标体系,对应急物资进行有效发放。 (四)提高应急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 建立应急物流管理公共信息平台,根据这一平台就可以把政 府、企事业单位、个人连接起来,从而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及时发布应急物流的各方面信息,当突发事件来临时,通过这一应急物流网络体系,方便各部门实时掌握信息,协调互动;此外,加强应急通讯设施设备,并且需要先进的应急物流信息化装备作为保障,保证网路、电话线路的流畅。 四、结束语 客观的分析及掌握突发事件应急物流管理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是做好应急物流管理的条件。只有尽早完善我国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才能够确保社会的安全和人民生活的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健, 王菡.关于依托现代物流搞好应急保障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21-23. [2]欧忠文, 王会云,姜大立.应急物流[J].重庆大学学报,2004,27(3):164-167. 作者简介:崔惠(1982-),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硕士。 应急物流管理问题及对策 崔惠吴晓坤章扬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066100) 崔惠等:应急物流管理问题及对策 176··

生鲜食品物流配送体系研究

生鲜食品物流配送体系研究 中文摘要: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生鲜食品是现代生活必需品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与其它物品相比,它的经营方法比较独特,这主要源自产品的易腐易烂性。本文围绕着生鲜食品的产品特性,阐明了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的重要意义,对生鲜食品物流配送如何操作、如何提高生鲜食品物流配送的效率等涉及生鲜食品物流配送本身运作层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配送方案的优化方法,进行配送路线优化。从而,进一步地满足客户的要求,促进生鲜食品在物流配送上的进步与发展。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d the very big enhancementFresh foo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life necessitie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items, the method of its business is unique, this i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product of perishable easily rotteAround the features of fresh food product, this paper illumin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fresh food cold chain logistics distribution, how fresh food logistics operations, such as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fresh food logistics distribution problems involving fresh food logistics itself operation level, put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of distribution solutions, distribution route optimizationThus, furth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ustomers,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he fresh food on th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关键词: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配送路线优化Keywords:Fresh foodCold chain logisticsdistributionRoute optimization 目录 引言 (3)

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中的瓶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43839515.html, 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中的瓶颈 作者:苏庆艳刘忠梅王旭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8期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非常快,促进我国其它产业的快速发展。生鲜食品冷链的运输需要一定技术含量,对物流的要求也很高,现在很多物流公司不能运输该业务。本论文从不同层面阐述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中的瓶颈,希望为研究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专家与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瓶颈 0 引言 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是指蔬菜、水果、禽蛋、肉类等为代表的生鲜农副产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再转入消费者手中,将其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以保证质量完好与安全的系统工程。冷链物流能够有力保障生鲜食品的新鲜度和质量,能更好地促进向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农副产品,同时又可以促进农民增收,保障消费安全,提高消费者满意度,进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1发展历程 我国冷链物流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至今已经有大约60年。这其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了发展。 1.2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受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冷链物流企业正在发展壮大 2005年我国基本建成贯穿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2007年中央出台1号文件,明确要求积极发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物流 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和《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的颁布和执行,既体现了国家对农产品冷链物流高度重视,也引导和促进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和支持。国家的重视是做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前提条件。因此,各地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比如中外运和中粮等企业强化与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建立国际先进的冷链设施及其管理体系。双汇、众品、光明乳业等食品生产企业,组建独立核算的冷链物流公司,积极完善冷链网络。至今我国已经建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根据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统计,至2010年7月,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食品冷冻、冷藏企业约2万家,就业人员250万人。

应急物流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11-04-06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9DZ2250400。 作者简介:应俊(1987-),男,浙江丽水人,上海海事大学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与工程。 Logistics Sci-Tech No.6,2011物流科技2011年第6期摘要:应急物流系统的高效运作能够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因而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作者围绕应急物流管理基础理论、应急物流物资筹集、应急物资调运配送、应急物资库存等几个方面的问题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应急物流的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了近一两年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应急物流;突发事件;灾害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2.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emergency logistics can reduce the harm caused by emerge-ncy,which received widespread concern among theorists.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on emergency logistics,centering on several aspects which include basic theory of emer-gency logistics management,emergency logistics supplies raising,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emergency supplies,and storage of emergency supplies.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research on emergency logistics in the last two years is given in the end. Key words:emergency logistics;unexpected incidents;disaster logistics 近年来,伴随我国频繁发生大规模突发事件———SARS 、地震、雪灾、恐怖主义,应急物流管理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已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突发事件造成的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然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以解决或处理伤者救助、灾后重建、卫生防疫、恢复生产、恢复秩序等问题,对应急物流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国内外应急物流的研究现状。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应急物流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 国外对应急物流的研究起步早,研究文献也非常丰富。Aikens (1985)[1]通过线性规划、0~1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九种基本形式的选址模型和方法,对应急物流以及配送选址进行了研究。Cart (1992)[2]将应急物流描述为以正确的数量、顺序、地点与时间将应急救援物资运达应急需求点的行为。Vladimir Marianov 和Charles Rovelle (1994)[3]在传统的确定性集合覆盖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服务设施经常处于服务状态的情况,提出了随机性集合覆盖模型。Suleyman Tufekci 和Wallam A.Wallace (1998)[4]作为权威的应急管理专家指出,应急管理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在应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要解决资源的折中利用问题。Antoine G.Hobeika 和Changkyun kim (1998)[5]提出了利用先进的知识模型来支持应急管理(应急管理知识模型),并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了西班牙的水灾管理中。Masood A. B.,Amr K.Mortagy 和Colnel Ali Alsayed (1998)[6]建立了放射性物品运输的多目标数学模型,该模型涉及运输目的地的确定及运输路线的选择,其中考虑了出现事故时的应急反应问题。S.M.Hong-Minh 等(2000)[7]运用仿真的方法对供应链中的突发性物流进行了研究。Sydney C.K Chu 和Lisa Chu (2000)[8]提出了香港医院的选址及其资源配置模型的框架,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优化决策:新医院地址的选择以及旧医院地址的重新分布;资源的配置规划,包括新医院床位数量的设置以及旧医院床位数量的重新设置,他们的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香港的医院管理局。Wlodzimierz (2001)[9]考虑了应急服务设施选址的双目标模型———综合考虑中心点和中位点目标函数,将它转化为λ参数的Cent-dian 单目标模型,并将它转化为Chebyschev λ参数的单目标模型。这种Chebyschev λ参数的单目标模型可以产生所有的Pareto 优化解。同时讨论了如何将λ参数的单目标模型的算法转化为Chebyschev λ参数的单目标模型算法。Luis (2003)[10]在MCLP 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HCLP (hierarchical cowering location problem ),该模型事实上是MCLP 模型的两层推广。Rus -sell (2005)[11]对2004年印度洋地震与海啸爆发后的救援物资供应链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救援物资供应链的流程按顺序包括:物资准备→灾害爆发后进行物资评估及救援请求→物资调度和捐赠→货物取得→运输→交付过程中的跟踪记录→存货管理→交付。 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十年。翟晓敏等(1998)[12]结合辅助应急管理系统(CEMS )研制实例,从系统结构、推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图形系统、继承网络系统等重要方面对实现快速、有效的辅助应急管理系统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为今应急物流研究综述 Review on Emergency Logistics 应 俊(上海海事大学科学研究院,上海200135)YING Jun (School of Science Research,Shanghai Maritime Univ.,Shanghai 200135,China)誗基金项目誗 文章编号:1002-3100(2011)06-0007-04

生鲜冷链物流中产品质量风险防范

Logistics 物流商论 178 2012年8月 https://www.360docs.net/doc/243839515.html, 设立库存中心,规模适度超前,为该市场中的商户提供仓储服务,避免由于仓储空间不足出现占道经营的现象,商户也不再需要到周围小区租房作为仓库,是各方共赢的举措。针对商圈交通拥堵的现象,需要改善公路交通运输条件,在商圈的公路上合理建造和布置必要的交通分流设施,比如人行天桥和隔离栏,对车流和人流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实现康复路商圈运输的顺畅,提高物流效率。此外,对现有市场的改造也是改善运输条件的途径,比如,2010年开始的康复路批发市场综合改造建设,将新市场设计成“空中楼阁”,一层地面部分为车行通道,旁边留有宽阔的人行道,二至四层为商场。通过改造,一方面还路于民,恢复康复路原有的道路通行能力,改善周边的交通环境;另一方面也保留市场的商业功能。2.2 推广绿色包装 绿色、环保是大势所趋,也是物流的发展方向。包装既影响物流成本,又影响物流质量。绿色包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量,在满足保护、方便、销售等功能的条件下,用最少的包装材料适度包装;采用易于重复利用或易于回收再生的包装材料;采用能分解腐化的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废弃物,避免形成永久的垃圾;采用对人体和生物无毒无害的包装材料。康复路商圈对于包装材料的使用量是巨大的,通过采用上述绿色包装措施,不仅能够降低商户经营成本,减少零售商损失,而且提升了商圈物流品质,更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3 构建商圈物流信息平台 基于信息融合技术构建一个集政府监控、电子商务、智能决策、辅助管理、联结服务于一体的物流信息平台。该平台除了服务 功能之外,还能够吸收供应链中的订单信息、合同信息、车辆配送信息、批发市场各商户的供销信息、仓储信息、银行证券工作信息、政府宏观调控信息以及相关的物流基础设施信息等。构建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对康复路商圈批发市场的快速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新型的批发市场运营模式,物流信息平台利用电子商务整合物流资源,增强市场交易功能和辐射能力,实现了批发市场的网络批发,是改革康复路商圈批发市场现状、推动批发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2.4 培养、引进物流专门人才2000年以来,西安市众多高校都陆续设立了物流专业,商圈可 以采取就地取材和积极引进相结合方式, 鼓励商圈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招收西安地区高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运用大学生的物流专业知识使基层物流运作正规化,合理化,从而提升第三方物流的整体服务水平;同时引进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充实到商圈管理队伍,提升商圈物流管理水平,在商圈的发展规划中针对物流方面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 张勇.基于SWOT分析框架下的服装零售行业经营问题研究 [J].中国商贸,2011(5). [2] 徐臣攀,花卉.试论西安服饰批发市场与现代物流的整合[J].物 流工程与管理,2011,33(2). [3] 董千里.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与资源整合[J].交通运输工程学 报,2002,2(4). 生鲜冷链物流中产品质量风险防范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物流管理系 田青艳 摘 要:随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丰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 对生鲜品、方便食品及冷冻食品的需求增大,而我国冷链发展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卖场的盈利能力。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生鲜食品的产品质量,本文就影响生鲜冷链物流中产品质量的各个因素展开研究,系统分析了生鲜冷链物流中产品质量风险的产生根源及风险防范的各项举措。关键词:生鲜物流 质量 风险防范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8(a)-178-02生鲜食品冷链是为了保证肉、蛋、蔬菜和水果等易腐食品的质量安全,减少损耗,增加效益,防止污染,从产地采购之后,在与食品鲜度相适应的低温环境下,经过简单储运、加工及销售等环节,最后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生鲜品的特性对生鲜品的流通环节提出较高要求,冷鲜品质量的保证必须依靠以最少的流通环节最快地进入消费者手中才能实现。 1 影响生鲜冷链物流中产品质量的因素 1.1 冷链物流操作环节 生鲜品与一般产品的物流过程存在较大差别,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首先,生鲜品物流更注重物流过程中产品质量保证,这就要求有冷链供应链平台,而该平台的设备成本较高。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生鲜产品没有形成冷链物流体系,我国大约只有15%左右的生鲜品从生产到销售实现冷链,所以在物流过程中我国生鲜品的损耗巨大;其次,生鲜品保质期较短,所以对物流的时效性要求很高,而我国冷链物流中物流技术落后,现有的设施设备陈旧,致使生鲜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水果储藏能力仅占总产量的20%左右。 1.2 由经营管理模式形成的供应链系统 自1996年外资企业将生鲜经营理念引入中国之初,各地掀起建立生鲜品超市、便利店的热潮,之后因为损耗过大,价格过高,达不到预期成效,经营效果不佳且难以管理控制。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经验,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城市居民的生鲜商品及日用品的购买场所开始转向环境优良、商品品类齐全的超市。我国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发展较快,近年来生鲜超市已经呈现很好的发展势头。我国生鲜经营状况不尽人意,主要是价格过高,而价格过高的直接原因是我国落后的组织管理模式。目前国内生鲜的经营模式众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生鲜品农户生产生鲜品,再由收购商收购集中后转手给批发商,批发商再多次转手后到达农贸市场或其它零售点销售给消费者。整个过程中的每次转手都会增加产品成本,消费者不得不为这些成本买单。另外,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该供应链很容易重组或解体。

5万吨生鲜猪肉冷链物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万吨生鲜猪肉冷链物流工程5可行性研究报告 录目 第一章总论 (1) 1.1工程单位基本情况 (1) 1.2工程建设方案 (1) 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3) 1.4工程效益 (3)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3) 1.6综合评价 (4) 第二章工程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5) 2.1工程建设背景 (5) 2.2工程建设地必要性 (5) 第三章市场分析 (7)

3.1国际食品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7) 3.2国内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形势 (7) 3.3河南省冷链物流发展市场分析 (10) 3.4市场发展前景及目标 (12) 第四章工程区简况和建设条件 (13) 4.1工程区简况 (13) 4.2建设条件 (14) 第五章工程设计方案 (15) 5.1总平面布置 (15) 5.2建设规划和布局 (16) 5.3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 (16) 5.4技术(工艺)方案 (17) 5.5设备方案 (17) 5.6建筑方案 (18) 5.7工程实施进度安排 (19)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21) 6.1环境影响 (21) 6.2环境保护治理、节能及绿化措施 (21) 6.3评价与审批 (23) 第七章工程组织与管理 (24) 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24) 7.2劳动定员 (24) 7.3经营管理措施 (25) 7.4技术培训 (25) 7.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26)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27) 8.1投资估算依据及说明 (27) 8.2投资估算 (27) 8.3资金筹措方案 (28) 8.4资金使用计划 (28) 第九章企业经济效益评价 (28) 9.1财务评价依据 (28) 9.2总成本费用估算 (29) 9.3赢利能力分析 (30) 9.4不确定性分析 (30) 9.5财务评价结论 (31) 9.6社会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结论与建议 (32) 附表:)1-21-1、(附表1、附表、建设投资估算表1)(附表22、流动资金估算表 )、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33)、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44)4-1外购材料费估算表(附表)4-2外购燃料动力费估算表(附表)4-3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附表)4-4修理费估算表(附表)其它费用估算表(附表4-5)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4-6)55、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利润与利润分配表(附表66)77、工程投资现

应急物流管理模式

流 回 3、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模式完善 针对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情况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我国应该 将我国现有的应急物流管理模式完善成为一个由政府主导与第三方 物流合作、有强大的信息平台支撑、有统一规划、统一指挥、全民 参与的管理模式,整个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成包括应急物流指挥中心、 应急物流信息支撑平台、应急物流储备中心、应急物流运输中心和 应急物流配送中心等功能(如图1所示)。 应急物流指挥中心 应急物流信息支撑平台 应急物 资供应 商 应急物资 储备中心 应急物 资运输 中心 应急物 流配送 中心 灾区民众 社会各 界捐助 物资 信息 物 流收 图1 物流 在这种模式条件子下,没有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应急物资供应商将 应急物资直接储备在应急物资的储备中心,当灾害发生时,应急物 资将直接通过运输中心送往应急物资的配送中心,并通过配送中心 直接发放给灾区民众,减少了中间环节时间和成本上的浪费。同时, 应急物资供应商和社会救济物资捐助组织、及其它社会组织、个人 还可以通过社会专业物流机构将救灾物资直接送往灾区配送中心,

并通过配送中心将救灾物资发放给灾区民众,减少了救助物资物流环节,使救急物资能够有效快速的到达急需的地区,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期间的物资供应,达到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应急目的,提高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效率。而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系统中所有的功能部门将通过应急物流信息支撑平台获取相关的救灾信息,由政府主导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也主要通过应急物流信息支撑平台指挥各功能体的行动,实现合理有序地调配救灾资源的目的,应对突发灾害对各种物资需求。 (1)进一步完善应急物流预案体系 制定科学完善的应急物流预案,是确保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应急物流快速反应、果断处置、有效保障的基础。首先,应急物流预案的内容需要更科学、合理和可行。其次,应急物流预案体系的建立需要研究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自然灾害事件,同时对比其他国家的应急物流预案,分门别类地归纳出灾害发生特点(包括灾害发生区域、灾害发生的时间规律,等等),然后再设置预案。第三,应急物 流预案也要区分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等不同级别,区分国家、地区、行业、社区等不同系统,并考虑不同地域、环境、条件、背景以及不同的物流方式,分级分类论证制定适用的应急物流预案,以减少应急物流的无序性。 (二)构建应急物流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应急物流的组织和运作过程中,由于灾害情境的复杂性和灾害演变的不确定性,加上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中各环节、各流程存在大

食品配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食品配送体系的建立与完 善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食品配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对辽宁省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食品在种植、生产加工、储存、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物流配送活动的有力支撑来实现其物资在实体的转移。食品物流配送服务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并决定着食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切实推进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同时降低行业经营管理成本,使物流配送成为食品行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整个零售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建立完善的食品物流配送体系对辽宁省零售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都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食品物流配送体系的基本构成 食品物流配送体系主要由食品物流配送作业系统和食品物流配送信息系统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了重要基础,是实现食品物资实体流动的核心部分;后者能够在整个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提供实时跟踪以及系统信息反馈,是整个食品物流配送体系的有力支撑。因此,辽宁省建设专业化、标准化和市场化的食品物流配送体系,就应着力加强食品物流配送体系的软、硬件建设与投入力度。 二、构建食品物流配送体系 (一)物流配送作业系统 食品物流配送作业系统是涵盖了食品从种植、生产、加工、储存、分拣、配装、流通、销售到供给消费者的全程网络系统,具体包括运输作业子系统、仓储作业子系统、装卸搬运作业子系统、包装作业子系统等多个作业环节。 1.构建高效的运输子系统。食品物流涵盖食品加工制造、生鲜食品、动植物鲜肉、蔬菜果蔬等多个方面,并且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食品的巨大需求量

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分析详解

其物流成本相对其他物品较高,冷链物流成本比普通要高出40—60% 冷链物流产业供应链 上游企业冷链设备制造商 冷链技术供应商 生产企业果蔬、肉品、家禽制品、海鲜等生产企业 医药制品企业 仓储环节冷库企业 冷藏中心 流通环节运输公司 配送中心 二、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全球冷链物流现状: 2013年全球冷链市场输入达到807.65亿美元,并预期在2017年实现收入1571.42亿美元,从2012年到2017年5年间实现13.2%的复合增长率。其中,北美市场对冷链市场贡献达总体收入的40%。有望在2012年至2017年5年间实现12%的复合增长率。欧洲市场贡献率为30%,预计周期复合增长率10.8%,亚太市场目前只占有22%的冷链市场份额,但预计其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惊人的17%。 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对比:

中国 亚洲区 东欧国家 美国、日本、西欧 0%20%40%60%80%100% 发达国家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已趋于成熟,以完善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 便利的交通为基础,信息化平台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依托,辅以完善的法 律法规和建设标准,并充分发挥政府调控扶持作用,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 运营模式。 2、国内冷链物流现状 国内冷链物流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较低。我国每年消费的易腐 食品将达10亿吨,需要冷链运输的超过50%,但只有10%左右的才能实现冷链运输。我国鲜果品腐烂达1200万吨,蔬菜 1.3亿吨。 在运输环节,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冷藏运输的20%,其余80%—90%左右的食品、水产品、果蔬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致使每年有100万吨的水果腐烂变质或贬值处理,捕捞的鱼类每年有40万吨左右烂掉。由于冷藏运输效率低,易腐保险食品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保险 食品成本的70%。按照国际标准,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 的50%。 冷链产业蕴藏着20%—30%需求的仓储方面的巨大商机,我国每年约有20%—30%的果品和30%的蔬菜在中转运输和存放中腐烂损坏,总量每年达

食品物流现状分析

食品物流现状分析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食品物流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食品之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食品行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供给能力迅速扩大,供给产品多样性增加等趋势。 如今,食品行业占国民经济很大比重,它已经成为肩负着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增加我国国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 但是,我国的食品行业仍然存在着繁荣下难以掩饰的悲哀。在21世纪的今天,外部市场环境变幻莫测,顾客消费心理难以揣摩,食品行业出现了以下不能回避的尴尬和无奈: 首先,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但要求产品新鲜,还要求生产无污染;不但要求种类多样,还要求配送及时迅速。总之,现代社会中,人们的食品消费结构成多元化方向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购买动机却趋向多品种少数量模式。但食品行业现有的软件和硬件设备还不能满足人们“多品种,少数量”的消费模式。 其次,食品运送过程中浪费严重,物流占食品成本很大比重。据估计,中国每年有总值七百五十亿元人民币的食品在运送过程腐坏。一些容易腐坏食品的售价其中七成便是用来补贴在物流过程中弄坏货物的支出。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我国食品业现有人员对食品物流理论研究及供应链管理认识不足,是造成了我国某些食品零售价格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

最后,中国食品物流供应链被定位为“昂贵,耗损食品,无利可图,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我国食品行业有着负面的公众形象。据统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4万人,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这为我国食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创造了不利因素,也使我国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缺乏信心和忠诚度。 我国加入WTO已经走过了一年的历程,在这段时间里,我国的食品行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观念从传统单一向现代的多样、快捷化变化。对食品产业来说,就提出了提供“更好的质量、更大的柔性、更多的选择、更高的价值和更低价格的服务”等要求。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跟上市场的脚步,我国的食品行业必就须不断的缩短产品开发研制时间、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货周期。 综上所述,发展我国食品物流是必然趋势,基于我国食品物流面临的新环境,要解决与食品物流密切相关的食品多样快捷化要求、食品安全控制、食品规模效益等问题,就要求引进先进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思想,将生产链的上下源头有机结合起来,以其先进体系提高我国食品企业的竞争力。 经过笔者的系统调查和全面思考,食品行业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 一、食品企业与3PL合作 食品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自身专注于对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让3PL的规模效益降低自己的物流成本,乃是一

关于连锁超市生鲜类冷链物流的调查报告

关于连锁超市生鲜类冷链物流的调查报告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连锁超市食品安全管理调查报告显示,消费水平的整体提高和消费模式的转变,使92%的中国城市消费者选择在超市和大卖场购买冷冻和冷藏食品,同时还购买近70%的生鲜食品。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城市消费者更注重生活品质,“非常关注食品安全”的消费者比例从2009年73%上升到2010年96%。” 这是援引新华社的一则报道,可以看出,人们日生活与超市息息相关,“民以食为天”,生鲜商品是人们每天生活的必需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产品的流通体系由计划经制向市场济体经济体制过渡,传统的生鲜流通体系也逐渐开始向现代生鲜流通体系转变,生鲜商品开始进入了大型超市的生鲜区,对农贸市场的生鲜经营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超市怎样为居民提供新鲜安全的鲜活、冷冻类食品,这就要依靠强大的冷链物流①作为保障。 一、连锁超市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西方是超市的鼻祖,也是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的开创者。西方人对饮食抱以现实和理性的态度,注重食物成分和营养功能,按照身体所需进食,这是西方饮食文化的显著特点。同时西方生产力水平高,食品保鲜和加工技术发达,使得生鲜食品最早得以在连锁超市中产生、发展起来。 日本超市生鲜食品经营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大行其道。日本是个十分讲究饮食文化的国家,习惯于食用新鲜食品,对生鲜食品的要求很严格。50年代,由于日本的食品保鲜技术水平较低,传统的保鲜技术与方法是在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小店铺里以师徒传授方式延续,难以推广普及,所以当时的日本超市十分缺乏新鲜食品,以经营生鲜食品为主的超市发展缓慢,而其他类型的连锁超市发展很快。近30年来,由于保鲜加工技术的突破,日本的超市生鲜经营发展很快,以生鲜食品经营为主的中小型超市颇受消费者欢迎。日本在生鲜食品经营上的精细化程度很高,对东南亚国家的超市生鲜经营技术影响较大。 1969年在台湾开业的顶好超市是最早开始供应新鲜蔬菜、肉类、水产和禽类等生鲜食品的台湾超市,由于对生鲜食品的特性缺乏认识,以及生鲜供应链方面的问题(如货源不稳定),质量和价格难以把握,造成采购成本较高,整体经营效果不佳。直到80年代,经营生鲜商品的超市才在台湾开始盛行。 1996年由沃尔玛、家乐福和万客隆等欧美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在中国首开超市经营生鲜食品的先河,但是由于中国特殊的生鲜消费环境和习惯,以及不完整的生鲜供应链系统,早期的生鲜经营面临着非常大的难题,缺乏标准化的农产品,没有完整的冷链供应,也没有规范的供应商,更没有深加工冷链食品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市场,生鲜食品的经营是非常困难的。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生鲜食品经营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其主力商品的地位得以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