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二)导学案(含答案)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二)导学案(含答案)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二)导学案(含答案)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导学案(含答

案)

简单的排列.组合项目内容温故知新

1.红红妈妈的电话是159344347,最后两位数是7和5,你知道红红妈妈的电话可能是多少吗新课先知

2.用

1.2和3组成一个两位数,要求每个两位数都没有重复数字,能组成几个两位数。想有种取法,结果有和.和.和。

3.有3个数

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想1从5.7.9中任意选取2个数字,有种取法,它们分别是。2把上面几种结果中的2个数字进行排列,每种有种可能,所以能组成个两位数。3分别求出上面各数中2个数字的和,发现2个数字的和与排列顺序。心中有数

4.收获分享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从3个数字中选取2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时,任取2个数字调换位置可以得到个两位数,求组合数和排列数不同,它与位置没有关系,求排列数和组合数时都可采用法。

5.把下面3本书送给小丽.小清和小红各1本,一共有多少种送法

6.有几种穿法温馨提示学具准备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知识准备生活中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参考答案

1.159********或1593443475

72.312132

33.135和75和97和92263无关

4.2列举

5.6种

6.4种

数学广角导学案

《烙饼问题》导学案 五一小学徐倩 学习目标: 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体会优化思想,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片。 学习过程: 1.导入: 煮熟一个鸡蛋大约用5分钟的时间,煮熟5个鸡蛋大约用多长时间?学生发言,探讨所用最短时间. 2.小结:刚才的方法告诉我们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3.示例1,呈现研究问题 师:妈妈准备做自己最拿手的烙饼(多媒体出示例1图) (1)你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你是怎样想的? (3)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快要用几分钟?你是怎样想的? (4)学生回答后师总结:我们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时间是分钟。(教师边叙述,课件出示表格,并逐一显示表格内容。) 4.自主设计方案 (1)如果爸爸、妈妈和我每人各吃一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张饼呢?(3张) (2)请你们帮妈妈想一想,她应该怎样烙“才能让大家最快的吃上烙饼?”先用你们小组内准备好的圆片,摆一摆,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填在表格里。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这里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生成的教学资源一定很多,教师要注意倾听,同时让学生们也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不同方案。 生①: 生②: 还有比他们用的时间还短的方法吗?这几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能让大家尽快吃上饼? (4)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为什么选这种方法? (5)教师利用圆片板演展示,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法和最短时间。 咱们看看是不是这样?老师这有3个圆,分别代表三张饼,边画边讲解。 使用这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 (6)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4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 如果要烙5张饼呢?如果要烙6张饼最快需要几分钟?(2张2张烙或3张3张烙)这两种方法哪种用的时间最短?请你算一下。这里让同学独立思考,后 如果烙7张呢?8张呢?9张呢?10张呢?分别最快需要几分钟?先讨论一下,然后把表格填完整。 5、课堂检测:三人每人要玩两次,一次10分钟,最少要多少分钟? 6、我的收获是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9 数学广角——集合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试验、猜测等直观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几何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1)集合(1课时) (2)练习课(1课时) (3)单元核心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集合

2.同学们去春游,带面包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既带面包又带水果的有48人。参加春游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答案: 78+77-48=107(人) 3.三年级有20名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1人。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答案: 15+11-20=6(人)

参加A的人数+参加B的人数-A、B都参加的人数=总人数三 巩固练习。(5分 钟) 完成教材第105页“做一做” 第1题。 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填一填。尝试运用多 种方法解决集合问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 问: 四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 收获? 2.布置作业。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 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 教学板书 六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集合图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既拓展了学生对集合图的认知,为构建抽象的数学模型搭建了平台,又体现了以学生认知基础为出发点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表述集合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同时加深学生对集合图的认识。让学生在反思中比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应用集合图的实际意义。 教师点评和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简单的搭配导学案

学习检测 巩固检测 : 用0、2、4、6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写在下面: 达标检测:1.妮妮用2、7、0、8四张卡片组成( )个不同的两位数? 写在下面( ) 并找出最大是( )最小的是( )。 2. 4.用6、3、5、8组成那几个三位数,写在下面,会不会写出你算的这个得 数的算式,也写出来。 课堂总结 你的收获是: 小学 三 年级 数学 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日期:6.3 小组: 数学组全体成员 授课教师: 授课日期: 2015.6.11 学生姓名: 课题 8.1数学广角—简单的搭配 课型 自主探究 课时 学习目标 1、我会通过动手连一连、写一写、画一画、等方法探索搭配的方法与结果。 2、通过探究,体验分布技术、数形结合的方法。 学习过程 学案 修改栏/笔记 情景创设 二年级我们学过的搭配问题:用三张数字卡片8, 6、9,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呢?请写出来( )。 会不会写出你算的这个得数的算式。( ) 我们今天继续探究搭配问题。 大展要求:结合板书的内容,对算理(讨论结果)进行详细讲述。 自学体验 独学1. 用0、2、5可以组成( )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并写出来。 2. 用7、1、3、9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我先选一个数字写在十位上。 十 个 十 个 十 个 十 个 可以组成多少个,算式: 还有其它方法吗? 3. 第101页 例1 :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把十位上是1的两位数写完,十位上再换一个数字(一定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 小展注意: 大家都会我不展,你不会的,我来展!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 新区一小何芸娜【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义。 2.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3.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1.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2.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PPT课件姓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脑筋急转弯”游戏引入问题 1、从左边数,第三排第4位小朋友站起来,从右边数,第5位小朋友站起来,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猜这排小朋友一共有几人? (强调站起来的小朋友数了两次,重复了两次) 2、房间里有两个爸爸,两个儿子,但是只有三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强调爸爸身份的双重性--身份“重复”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重复的数量,用一种新的方式表示它们(出示课题:数学广角——集合) 二、新授 例题:下表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跳绳 杨明 陈东 刘红 李芳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踢毽 刘红 于丽 周晓 杨明 朱小东 李芳 陶伟 卢强 问: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生:有17人,9+8=17(人) 引导学生观察名单,看自己准备的姓名卡片,发现“重复”人名。 师:哪三个人?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清楚地看出有三人重复呢?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用连线的方法表示,不会找漏掉。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连线的方法。(出示课件) 用表格整理出来: 师:(活动)四人小组,把手上的名片摆一摆,把只参加跳绳的放一边,两项都参加的放一边,只参加踢毽的学生放一边。思考:我们能不能用两个圈清楚的表示这三部分的关系呢?小组讨论。 跳绳 杨 明 刘红 李芳 陈东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踢毽 于丽 周晓 朱晓东 陶伟 卢强 跳绳: 杨明 丁旭 赵军 李芳 王爱华 刘红 马超 陈东 踢毽: 陶伟 李芳 周晓 朱小东 杨明 刘红 于丽 卢强

《数学广角》导学案

《重叠问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2、使学生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活动三:我认为参加语文和数学课外小组的有﹙﹚人。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活动四:

杨明、李芳、刘红既参加语文课外小组又参加数学课外小组,所以右侧中有他们的姓名,在左侧中也有他们的姓名,应该如何表示才能更直观,更形象呢?我们能够将这两个空白集合圈合并。你知道这个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吗?小组内讨论一下,把参加活动小组的学生姓名填入相对应的位置。 语文小组数学小组 请说一说各部分表示什么? 左侧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侧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活动五:我还能列算式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活动六: 完成书上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 学习活动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8.数学广角搭配(一)》公开课导学案_2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02页例2搭配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学难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排一排,有哪些不同的排法?再读一读。不怕辣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同学们,儿童节快要到了,学校大队部组织主 持人选拔大赛,小红顺利进入决赛。她很重视这次比赛,为了 比赛,她准备了(屏幕显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 裙子、一条裤子) 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小红都有哪些上衣和 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

2.你会建议小红穿哪套衣服呢?(学生自由说,请学生说)3.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穿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学生思考)此时,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都有怎样的搭配方法?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1) 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2) 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2 种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 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数量与下衣的数量与有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2×3=6(种)(板书) 6.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回答)刚才我们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得出来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学具卡片拿出来,现在我们有一张图,在一幅图中怎样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连线)想一想连线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完再课件演示)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导学案

二年级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导学案(一) 学校:年级:姓名: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3 例1: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小丽呢 小红小丽小刚 方法一:【连线】 (1)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连线。 小红小丽小刚 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 (2)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可以肯定小丽拿的 是(),那么小刚拿的就是()。 方法二:【列表格】 完成下列表格。(√表示【是】,╳表示【不是】。) 想:三个人拿三本不同的书,所以填表的要点是,每行和每列只能有一个“√”。列表格方法技巧:列表格方法中,每行和每列只能有一个“√”。 【教师进行小结】: 要猜的事情是三种情况时,需要2个提示语,但不能重复,猜一猜时可以把直接告诉我们的放一旁,再根据猜两种情况的猜法去猜其余两种。 做一做: 二年级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导学案(二) 学校:年级:姓名: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3 例2: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可以这样想:先看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 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所以A不会是这三个数,只能是()。 A是(),所以B所在行和列已经出现了()、()、()。所以B不会是这三个数,只能是()。 小结:先找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里面不是这三个数,就只能是剩下的那个数。 你能填出其它方格里的数吗 做一做: 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呢

新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第九单元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是属于集合思想一个数学体系。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学习数数时,把2个三角形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而以后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要用到集合的思想。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学情分析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集合理论可以说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了。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课型】:新授【课时】:1节【节次】:1节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2.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具学具】:实物投影、情境图。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 1、我想试试同学们反映快不快,请大家猜个脑筋急转弯。 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动物园,可是他们只买了三张票,便顺利地进了动物园,这是为什么?【板书:爷爷、爸爸、儿子】 2、两个爸爸【板书:2】,两个儿子【板书:2】,却只买了三张票【板书:3】。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诊断 “集合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集合思想教学。集合思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题型中有过接触,只是无意识形成一些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本节课所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教材中的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踢毽子比赛和跳绳比赛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项参赛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材中是利用集合图(韦恩图)把这两项比赛人数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材要求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对于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白板、练习题卡 五、教学过程 (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 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 第一组;父与子 (1)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 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爸爸黄伟光。李玉,他的爸爸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 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爸爸汪立成,汪立成的爸爸汪华东。

五年级数学上册7数学广角__植树问题第1课时植树问题1导学案人教版.doc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植树问题(两端栽树)、植树问题(两端不栽)、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实际上是设置等分点的计算问题,可以是知道总长和几个点求分成几段,还可以是知道几段和每份的长度求总长。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过程,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探索让学生进一步从实际问题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培养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植树问题。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观察、探索、交流的实践活动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过程。 (1)植树问题(3课时) (2)练习课(1课时) (3)重点单元核心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本单元主要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先猜测——在动手操作中找方法——在方法中找规律——在规律中学应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探究方法,使每个学生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1课时植树问题(1)

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激发探求植树问题的欲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2.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题直观易懂。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使学生体会到了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初步构建了两端都栽的一种模型。及时的巩固练习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体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数学广角_集合教案

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第1课时集合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集合思想,掌握填写集合圈的方法。 2.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读取集合圈中的信息,理解“重复部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导入:课间,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看,三(1)班选拔了一部分喜欢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出示例1),那么我们能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共有多少人吗? 2.猜一猜:你认为有多少人?(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3.同学们猜出了多少种结果,那么到底谁猜得对? (1)有人数了数跳绳9人,踢毽8人,共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2)有人说参加比赛的人数没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没有17人,是因为有人重复报了两项比赛。) 4.那到底有多少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表示能清楚地看出来呢?(引导:把重复的人连线或打记号等。) 可在表格上直接连线,能最清楚地看出有3人重复报了。 5.为了更清楚地让我们看出哪些人只报了一项,哪些人两项都报了,你有什么好办法?(适当引出画集合图的方法。出示课题:集合) 6.你能把人名填到集合图中吗? (1)小组协作完成。 (2)把人名不要了,换了人数你会填吗?(独立完成) (3)观察集合圈图,要算出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怎样列式?为什么?(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反馈) (4)反馈:9+8-3=14(人) ①说算理。②适当追问:为什么要减3? 7.回顾算理,整理思路:通过对例1的分析解答,有什么要与同学们交流的?关键要注意什么?(减去重复的) 8.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这节课课题是集合,以前的教材是重复问题,我个人认为集合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重复问题更容易让孩子们理解,所以我仍然用重复问题作为课题,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渗透了集合思想。 数学广角 《重复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学生易于理解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习解决重复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每生一张题卡,每组一个粘贴板(带有踢毽子跳绳的学生名单),彩笔,u盘,磁铁,教师所用的卡片(重叠问题,参加踢毽子的,参加跳绳的,既参加踢毽子的又参加跳绳的),彩色粉笔,三二班学生的序号 课前交流:同学们,咱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课余时间,那么你在课余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生:练书法,弹钢琴,葫芦丝,跳舞,踢毽子,打篮球,,, (师及时表扬学生,你是个阳关帅气的男孩,你的字一定很漂亮,

你的歌声一定很美妙,,,) 师:你们想了解西关小学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吗?请看,点课件!结束后,师:这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还可以使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要积极的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活动。好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咱们开始上课!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前几天学校下发了一个通知,哪位同学大声的读一读? 课件1出示通知内容 师:根据学校的通知要求,你认为三一班一共要选多少人参加比赛呢? 生:11人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5+6=11(人)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真的是这样吗?在11的后面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请看三一班参赛学生的名单。出示课件2稍停,看到这份名单,你有什么想说的?你觉得我们刚才的答案怎么样? 预设1:有重复的 预设2:有的同学两样都参加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数学广角-集合

数学广角──集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诊断 “集合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集合思想教学。集合思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题型中有过接触,只是无意识形成一些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本节课所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教材中的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踢毽子比赛和跳绳比赛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项参赛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材中是利用集合图(韦恩图)把这两项比赛人数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材要求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对于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白板、练习题卡 五、教学过程 (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 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 第一组;父与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课堂设计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集合》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04-105的内容。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学生从一年级学习数学时,就开始接触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学习数数时,利用维恩图表示集合的方法,把1面国旗、2个单杠、3个石凳分别用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数学概念;在比较多少时,通过两组数量相等的事物建立一一对应理解“同样多”的概念,初步体会了集合元素之间建立的一一对应。又如,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对集合理论的基础—分类的思想和方法非常熟悉了。而且,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维恩图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按角的类型对三角形分类后三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等。因此,本单元学习集合思想,介绍维恩图表示集合及交集、并集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集合的概念及集合的交集、并集,学习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思考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韦恩图。第二结合韦恩图理解掌握各部分的含义并能准确的列出算式并能说出算式表达的含义。第三部分是实际应用。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集合理论可以说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了。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并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课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并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 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 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 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并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做过脑筋急转弯吗?(生答)老师这也有一个脑筋急转弯来考考大家。课件展示内容。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与它有关的内容,大家准备好了吗?上课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请看大屏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集合(板书)。首先我们先看一下学习目标。(生读)

数学广角搭配导学案

《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教学内容分析: 搭配就是排列与组合,这样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以后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我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喜欢思考,具有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是学生合作意识不强,胆子也较小,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有序性不强。本节内容,学生才开始接触,但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启发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归纳以及合作交流,掌握搭配的方法。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的活动中,能够进行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3.在小组合作的数学活动中使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给学生准备数位表格、课件等。 学具准备:数字卡片、彩笔。 教法学法选择: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同学们,老师听说咱二年级一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学数学,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数学城堡去逛一逛。 2、数学广角的城堡可真漂亮,我们走近点吧!哎呀,大门怎么锁上了这是一道密码门,密码是由1和2这两个数字摆成的两位数,能找到密码吗 二、探究新知 1、哦,数学城堡可真美,我们先到数字城堡看一看吧!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试验、猜测等直观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几何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1)集合(1课时) (2)练习课(1课时) (3)单元核心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集合

2.同学们去春游,带面包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既带面包又带水果的有48人。参加春游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答案: 78+77-48=107(人) 3.三年级有20名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1人。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答案: 15+11-20=6(人)

参加A的人数+参加B的人数-A、B都参加的人数=总人数三 巩固练习。(5分 钟) 完成教材第105页“做一做” 第1题。 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填一填。尝试运用多 种方法解决集合问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 问: 四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 收获? 2.布置作业。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 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 教学板书 六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集合图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既拓展了学生对集合图的认知,为构建抽象的数学模型搭建了平台,又体现了以学生认知基础为出发点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表述集合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同时加深学生对集合图的认识。让学生在反思中比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应用集合图的实际意义。 教师点评和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2)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9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数学广角(2)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2课时

确的结论,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之为“推理”,这类判断推理问题叫作“逻辑推理”问题,有根有据的推理过程就是逻辑推理的过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稍微复杂一点的逻辑推理问题。 (板书课题:方格中的简单推理)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出示课件)教学例2。 在下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给学生读题思考时间,然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信息? (1)学生读题,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回答。 (2)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能出现一次,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3)分组讨论:想一想,先填哪个空格里的数? 交流:先看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该填的数。A是几?怎么想的?B是几? 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 (4)能直接知道B是多少吗? 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确定B? 提示:根据题意,如果知道B所在的行和列的三个不同数,就能确定B。 找一找: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同的数?能确定谁? 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1、2、3,所以A只能是4。 A是4,所以B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2、3、4,所以B只能是1。

把A和B作为已知条件,现在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 2、试一试:你能填出其它方格里的数吗? 学生独立思考、练习,教师巡视。 提示:要把A和B作为已知条件,接着往下推。展示学生的填法。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做一做”。 思:先填哪个空格里的数?为什么? 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2、3、4,所以A只能是1。 A是1,所以B左边的空格是4B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1、 2、4,所以B只能是3。 在解题时同学们一定先确定哪个空格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依照这样的线索,就能逐一找出 其他空格的数。 2、思考题。甲、乙、丙分别是什么老师? 想:从哪条信息能确定谁是什么老师? 因为甲和乙经常找体育老师打羽毛球,所以丙是体育老师。又因为乙带学生去找数学老师辅导数学,所以甲是数学老师,乙是语文老师。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一)、判断题。 1.小红的手上分别拿着白球和黑球,她左手拿的是白球,右手拿的 一定是黑球。() 2.毛毛和平平分别拿着香蕉和梨,毛毛拿的不是香蕉,平平拿的 肯定是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教案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人合作,同时也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将以游戏形式为主,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等游戏,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几何直观,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1. 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 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 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枯燥的数学赋予生活的气息,顺其自然,把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入。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注重图形、算式和文本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集合圈的作用,但同时加强学生对文字信息的理解。通过站一站、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等方式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集合圈的表象,从而真正达到图形、文本和算式的有效结合,既沟通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联系,又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建立数学模型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2.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理解。除了把握好深浅尺度,改进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尽可能地充分挖掘、利用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充实、丰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思想和方法,了解这些数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1集合................................................................ 1课时 2练习二十三.......................................................... 1课时

数学广角导学案

课题2:“抽屉原理例2” 【教学内容】:第71页。例题2。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并逐步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并逐步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两个空文具盒、3枝笔、5本书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出示复习题: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哪位同学能帮助解答一下? 课件出示:把3个苹果放进2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苹果,为什么? 二、提供平台,开放探究 1.出示例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探究,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时,请小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有不同想法的再进行汇报,汇报时可以借助演示来帮助说明。 3、变式思考。 出示变式题: (1)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2)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5÷2=2(本)……1(本) 7÷2=3(本)……1(本) 9÷2=4(本)……1(本) 师: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三道除法算式,你还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6、质疑明理。 师: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在前面算式的定势引导下,可能得出:5÷3=1(本)……2(本),用“商+余数”得出“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这时,可能会有学生提出不同想法,认为是“商+1”。】 此时,教师让学生自由交流,然后提出疑问: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或操作验证。 然后学生进行交流、说理活动。 7、介绍原理。(略)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2.课件出示: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镖,成绩是41环。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说理。 3、课件出示:任意给出3个不同自然数,其中一定有2个数的和是偶数。这是为什么呢? 四、全课总结评价自我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感想?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 说课稿

数学广角——集合 一、说教材 《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知识,涉及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或交集的元素个数。(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 本节课教材例1在学生积累了较丰富的学习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向学生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使学生理解用直观图(集合圈)表示“重复现象”的方法,了解直观图(集合圈)各部分的意义,特别是重复部分(交集)的意义,掌握根据直观图列式计算总数(两个集合的并集)的方法。这样安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逐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数学时就已经在运用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例如在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而且在以后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用到了集合的思想,如把一堆图形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这种分类思想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但这些都只是单独的一个集合圈,学生不一定从集合的角度来思考并解决问题。 三、说目标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机结合,通过预学提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成的过程,从而达到感悟知识的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在把握教材意图的基础上,目标定位如下: 1、通过预学观察图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集合的意义,获得数学学习的体验。 2、使学生通过理解用直观图(维恩图)表示“重复现象”的方法,学会借助直观图(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3、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四、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