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进展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进展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进展

机械通气湿化规范

机械通气湿化规范 一、概述 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功能。低温、湿度不饱和的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可以导致纤毛运动能力减弱、气道分泌物粘稠甚至痰痂形成,分泌物的积聚可加重肺部感染,甚至堵塞气道造成肺不张。所以对吸入气进行加温加湿是一个基础的标准治疗。机械通气时常用的湿化方式包括加温湿化器和人工鼻(HME)。加温湿化器能主动提高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人工鼻则被动存储患者呼出气中的水份和热量,用于吸入气体的加温湿化。 二、需求评估 所有具备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均需强制进行持续吸入气湿化,可根据情况选择使用人工鼻或加温湿化器 1、人工鼻更适合短期(<96小时)或在转运、麻醉时使用 2、需要长期(>96小时)使用机械通气或不适宜使用人工鼻时,应该选择加温湿化器 三、禁忌症: 机械通气期间给予吸入气体湿化属于生理替代,无禁忌症。在某些情况下,人工鼻使用有禁忌症,包括: 1、患者气道分泌物量过多、粘稠或血性分泌物。 2、患者呼出潮气量小于吸入潮气量的70%(如存在较大支气管胸膜漏或人工气道气囊过小和缺失的患者) 3、体温低于32度 4 、自主分钟通气量过高(>10L/min) 5、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必须移除人工鼻 四、风险/并发症: 1、使用加温湿化器时可能发生电击伤害 2、加温湿化器时温度设置过低或湿化水低于标准水平、人工鼻的不合理使用可导致湿化不足 3、使用加温湿化器时温度过高导致湿化过度和气道灼伤;当使用不当的呼吸环路或含加热导丝的环路时可能导致患者灼伤和管路熔毁 4 、人工鼻或加温湿化器可能导致呼吸做功增加 5 、人工鼻可导致死腔通气增加 6 、加温湿化器可能灼伤医护理人员、湿化水添加过多导致气道淹水 7、当脱离呼吸管道时,某些呼吸机通过病人环路输送高速气流可能导致受污染的冷凝液发生雾化效果,可导致院内交叉感染机会增加(加温湿化器) 8、加温湿化器使用产生的冷凝水可能进入患者气道、可能导致气道压力过高

气道湿化

气道湿化 1湿化液的选择 临床常用的湿化液有氯化钠注射液、灭菌注射用水、1.25%碳酸氢钠、沐舒坦等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抗生素等。 2010年美国呼吸病协会关于机械通气病人气道吸痰临床实践指南明确指出:不要在气管内吸痰前常规滴注生理盐水。灭菌注射用水为低渗液体,对痰液的稀释能力较强,但若长期过度湿化,可阻碍气体与呼吸膜的接触导致氧分压降低。适用于痰液黏稠、气道失水多及高热、脱水病人。 临床常用的气道湿化药液为沐舒坦,是溶解黏液的祛痰药,一方面可以促进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产生表面活性物质,改善肺通气和呼吸功能;另一方面,作用于呼吸道分泌细胞,调节黏液性及浆液性物质的分泌,促进排痰,降低呼吸道感染.若联合使用抗生素会强化抗生素的效果,缩短其使用疗程。雾化吸入抗生素使局部血药浓度增加,增强杀菌效果,并且减少对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毒副反应.但长期大剂量地应用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增加了耐药菌产生的概率,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对于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可雾化吸入抗生素,临床医护人员可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痰液的性状选择合适的湿化液进行气道湿化. 2湿化方式选择 气道湿化方式包括对空气的湿化、湿纱罩覆盖、气道内湿化以及人工鼻的使用。

2.1空气湿化 利用直接加温、加热湿化空气或者拖地、洒水等方式湿润地面等方式增加房间中空气的湿度,是一种间接的湿化方法,保持室内温度为20℃~22 ℃,湿度为60%~70%。 2.2湿纱罩覆盖 传统的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气管切开处,可增加吸入气体的湿度,防止灰尘进入,当病人出现咳嗽或喷痰时,或者每次医护人员吸痰时都会揭开纱块,从而增加了外源性感染的机会。部分学者将气管切开保护罩和气道湿化面罩进行改良,降低感染率。 2.3气道内湿化 使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可以降低人工气道病人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湿化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湿化。 但此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在导管的同一位置湿化,导管内其他位置可能形成痰痂或黏痰。上呼吸道可提供75%的热量和水分给肺泡,当上呼吸道不能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时,电热恒温湿化器可补偿丢失的热量和水分,保证机体吸入适宜温湿度的气体,减少支气管痉挛发生率。 加热器管路中由无加热丝转为使用加热导线,加热导线的管路可控制吸入管道气体的温度,保持离开湿化罐的气体温度在32 ℃~36 ℃,避免气体在吸、呼两条管道内形成大量冷凝液,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荷兰感染预防机构(WIP)推荐使用带有加热丝

气道湿化指南

2012气道湿化指南 2014-02-08呼吸重症 美国呼吸治疗协会临床实践指南——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时的气道湿化:2012 AAR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Respir Care, 2012, 57(5):782–788. 译者:中日友好医院ICU 孙菁夏金根 1.有创通气患者均应进行气道湿化。 2.主动湿化可以增加无创通气患者的依从性和舒适度。 3.有创通气患者进行主动湿化时,建议湿度水平在33~44mg H2O/L之间,Y型接头处气体温度在34~41℃之间,相对湿度达100%。

4.有创通气患者进行被动湿化时,建议热湿交换器提供的吸入气湿度至少达到30mg H2O/L。 5.不主张无创通气患者进行被动湿化。 6.对于小潮气量患者,例如应用肺保护性策略时,不推荐使用热湿交换器进行气道湿化,因为这样会导致额外死腔的产生,增加通气需求及PaCO2 。 7.不建议应用热湿交换器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HMV 1.0 概述 有创通气时因上呼吸道被旁路,湿化对于预防低体温、呼吸道上皮组织的破坏、支气管痉挛、肺不张以及气道阻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某些严重情况下,气道分泌物的过于黏稠可导致气管插管阻塞。然而,目前仍无明确观点表明额外的加热、加湿对于无创通气具有明确的必要性,但是湿化的确可以增加无创通气患者的舒适度。 两种湿化装置可以用于有创通气患者吸入的气体的加热湿化,主动湿化是指通过加热湿化器进行主动加温加湿,被动湿化是通过热湿交换器(人工鼻)来进行的。目前有三种类型的热湿交换器或者人工鼻:疏水型、亲水型和过滤功能型。 主动加热湿化器通过对吸入气体加温并增加水蒸气的含量来进行加温、加湿。被动加热湿化器(人工鼻)的工作原理是指通过储存患者呼出气体中的热量和水分来对吸入气体进行加热湿化。

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及进展

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及进展 摘要:介绍了今年来人工气道湿化液和湿化方式的进展,对对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关键词:人工气道;气道湿化;湿化液;湿化方式;护理 人工气道是利用导管(气管插管、气管套管)建立的人工气体交换通道,以便机械通气和保持有效通气。人工气道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和肺部疾病的治愈率,但是人工气道建立后改变了呼吸道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呼吸道黏膜的清除呼吸道异物、分泌物和细菌等有害物质的能力受损,呼吸道天然屏障受到破坏,罹患肺部感染的机率大增。同时呼吸道自动加温加湿、咳嗽、过滤功能受损,呼吸道变得干燥,分泌物干燥结痂不易排出,导致呼吸道通气/血流比例降低,机体缺氧,肺部感染加重。气道湿化是保持气道黏膜纤毛活动的首要条件,不仅可以稀释痰液,降低气道梗阻率和气道黏膜干燥引起破溃的风险,因此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护理中尤为重要,是人工气道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总结了人工气道湿化湿化液和湿化方式的进展。 1.湿化液的选择 1.1不同浓度氯化钠 0.9%NaCL在气道水分蒸发残留于黏膜的Na+导致支气管黏膜表面呈高浓度状态,痰液水分析出,增加痰液粘稠度不易咳出,0.45%NaCL在气道表面浓缩后接近人体细胞渗透压水平,不会降低纤毛细胞活性,利于痰液排出,进而降低支气管肺部感染机率[1]。周仁彬[2]研究了0.45%和0.9%的NaCL湿化液对机械通气患儿吸痰的影响,结果示0.45%组痰液粘滞度59.38%Ⅰ度,仅 3.12%为Ⅲ度,0.9%组痰液粘滞度40.62%Ⅰ度,37.5%为Ⅲ度,0.45%组并发症率12.5%,0.9%组40.63%,证实了0.45%NaCL作为湿化液的优越性。 1.2联合药物湿化液 刘文萍[3]分析了公开发表的关于气道湿化的文献(截肢2011年),从纳入的21篇文献中可看出61.9%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的湿化液为0.45%/0.9%的NaCL+庆大霉素4/8/16万U+糜蛋白酶4000/8000U或+地塞米松5mg的混合湿化液。湿化液的选择通畅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症状多用生理盐水即可,若存在呼吸道感染、痉挛等,多配以止咳抗炎药物,如舒喘灵、氨溴索、抗生素[4]、激素类等药物应用。 1.3其他 汤丽[5]比较了灭菌注射用水、0.45%NaCL、氨溴索溶液、1.25%NaHCO2四种湿化液的湿化效果,气切5d 后痰液PH对比分析显示应用氨溴索溶液作为湿化液组痰液PH最低(7.642±0.153),其次为NaHCO2(7.780±0.124),灭菌用水组PH最高,氨溴索组与灭菌注射用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提示随着氨溴索药量的增加痰液稀释效果越好,气切后5d痰液酸性蛋白与Ca2+对比,氨溴索组含量最高,提示氨溴索在稀释痰液

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发表时间:2012-09-03T08:47:06.0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覃燕群 [导读] 人工气道是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 覃燕群(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西梧州 543000) 【摘要】人工气道是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良好的气道湿化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内近年来有关气道湿化护理方面不断有新理论新方法出现,取得了众多新的进展。 【关键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进展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或直接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正常情况下,人的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具有加温、湿化、过滤清洁和保水作用。但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1]。从而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上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减低,易形成痰痂及呼吸道感染,导致严重的通气功能障碍。因此有效的气道护理可使呼吸道分泌物有效引流,保持气道湿化,提高呼吸道防御功能,是确保气道通畅及避免呼吸道感染的关键。近年来有关气道湿化护理方面不断有新理论新方法出现。现将其综述如下。 1 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 1.1推注湿化法:使用注射器吸取3 m l~5m l湿化液,取下针头后将湿化液直接注入气管套管内,每隔30分钟对人工气道湿化一次。滴注应在吸气时为宜[2]。此时,湿化液易于吸入气管,利于痰液湿化。但由于每次气管滴液量大(3~5m1),易发生刺激性呛咳,引起憋闷、SPO2 下降,、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使病情加重,而且呛咳把部分滴入的湿化液咳出,气道深部得不到充分的湿化,影响湿化效果。 1.2经吸痰管滴注湿化法:先将无菌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10 c m或气管切开的套管内5cm,然后接注射器注入湿化液,每次2~5 ml。湿化液直接由无菌吸痰管内注入气道,形成有效的湿化,管壁的痰液不会随湿化液冲入气管而增加肺部感染机会[3]。 1.3输液器持续湿化法:将输液管的针头剪去,把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cm后固定,以每分钟0.2 ml~0.4 ml 的速度持续滴注。此方法可使气道始终处于一种湿化状态,使痰液粘稠度降低,利于痰液的吸出,避免了间歇给液法的湿化不均的特点,且使用持续气管内滴入,能节省时间和人力。但此法的给液速度不易调节,易造成给液过多,导致气道湿化过度。 1.4微量泵持续湿化法:用50 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湿化液后与延长管一端连接,延长管另一端则连接去掉针头的头皮针,排气后将注射器固定在微量注射泵上,将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c m后固定,微量注射泵置于床头便于操作的地方,根据痰液粘稠度调节好推注速度。此方法与输液器持续湿化法相比,微量泵持续湿化法能较好地调节给液的速度,达到恒速、微量、持续湿化气道的效果,使气道湿化效果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使用方便。但此法耗费耗材,不符合节省原则。 1.5持续雾化湿化法:用德国百瑞有限公司的压缩雾化吸入机连接管连接雾化器与气管导管或气切面罩行24 h持续雾化吸入,氧气流量4~5 L/m i n[4]。此雾化法能使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其雾量大小可以调节,雾滴小而均匀,湿化液可随吸气到达终末支气管和肺泡,达到较好的湿化效果。但持续雾化湿化法的长时间雾化吸入,使雾化剂进入终末气道可导致肺不张,血氧分压下降,且吸入的湿化液过多,超过了气管及肺对水份的清除能力,使湿化过度。 1.6间断雾化湿化法:在雾化器内加入10~15m l的湿化液,用高流量氧气进行雾化吸入,短时间、间歇雾化,每2h雾化吸入15~20 min,雾化吸入应从人工气道的套管处吸入,雾化吸入的雾粒均匀,随呼吸能吸入终末细支气管,使药物颗粒与黏膜广泛接触,促进黏膜血液循环,减轻黏膜炎症,且间断雾化湿化法不会像持续雾化湿化法一样造成湿化过度的情况出现。但此法耗费时间和人力过多。 2 湿化液的选择 2.1 氯化钠注射液:常规使用的有:0.9%氯化钠、2.0%氯化钠、0.45%氯化钠。生理盐水是较为常见的呼吸道湿化液之一,可增加呼吸道腔内水分,稀释痰液,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性小,对水肿的呼吸道壁有一定的脱水收敛作用。但有实验证明,0.45%盐水湿化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因为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内水分蒸发快,钠离子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水肿,不利气体交换,而 0.45%的盐水吸入后,在气道内浓缩,使之接近生理盐水,对气道无刺激作用[5]。张劲等[6]将0.9%和2.0%两种浓度的氯化钠作为雾化液,采取自身对照法,结果显示2.0%氯化钠雾化液有利于呼吸道纤毛转运,使排痰速度加快。 2.2 碳酸氢钠:陈超男[7]通过对201例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用1.25%碳酸氢钠和生理盐水+糜蛋白酶进行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比较,结果显示1.25%碳酸氧钠气道湿化效果优于传统的生理盐水湿化。理由是1.25%碳酸氢钠属碱性。在碱性溶液中,痰的吸附力降低,并可加强内源性蛋白酶的活性与纤毛运动,取代粘蛋白的钙离子,促进粘蛋白降解,减少痰痂的形成,防止气道堵塞[8]。 2.3庆大霉素:庆大霉素主要用于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系统或局部感染。常用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 g和生理盐水100m l配成湿化液[9]。糜蛋白酶使粘稠的痰液稀化,易于痰液咳出,地塞米松具有较强的抗感染作用。 2.4 盐酸氨溴索(沐舒坦):盐酸氨溴索可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和纤毛正常功能的恢复, 加速黏膜纤毛的运动, 从而维护呼吸道的自净,防止有害因素的损伤, 同时具有较强的溶解分泌物及促进黏痰排出的特性[10]。盐酸氨溴索通过纠正痰液理化性质、增加呼吸道纤毛运动、促进肺表面物质合成等多种作用,对肺部的积痰起到了预防和治疗作用。 2.5灭菌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对呼吸道粘膜刺激性小,可增加呼吸道内水分,对痰液的稀释能力较强,适用于痰液粘稠的病人。但灭菌注射用水属于低渗液体,有渗透细胞和进入细胞的特点,可引起气道黏膜水肿,导致气道阻力增加[11]。若过度湿化,细小支气管粘膜表面粘液超过气管、肺对液体的消除能力,阻碍气体与呼吸道的接触,可导致氧分压降低。 3 人工气道湿化的评分标准 测量指标为有无痰栓形成及痰液的粘稠度。①I度:湿化过度,痰较稀,呈米汤或白色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频繁咳嗽,肺部和支气管听诊有痰鸣音,需经常吸痰。②Ⅱ度:湿化满意,痰液较I度粘稠,吸痰时痰液能顺利通过吸痰管,没有结痂或黏液块吸出。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易被水冲洗干净。③Ⅲ度:湿化不足,痰液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肺部听诊有干湿鸣音,分泌物不易吸出,吸痰管前端有痰痂堵塞吸痰管,或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不易冲洗。 4 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 4.1加强气道湿化:建立人工气道时,易引起气道粘膜干燥,分泌物粘稠,形成痰栓,肺部感染率也会随之增高,因此气道的湿化至关重要。首先,气管切开患者应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呼吸道湿化必须以全身不失水为前提,机械通气时,每日液体入量应保持2500 m l ~

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研究进展

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6-15T16:08:51.3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5期作者:李君颖 [导读] 正常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建立人工气道后。 李君颖 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ICU (321100) 摘要:阐述了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主要包括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方法,湿化液的温度、湿度,湿化液的量和湿化效果的判断,认为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湿化方法和湿化液,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进展 正常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建立人工气道后,吸入气体绕开了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颌窦和上呼吸道,只能从呼吸道本身吸收水分而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其发生率高达30%~66%[1]。人工气道湿化是以液态水或水蒸气的形式湿润气道粘膜,稀释痰液,保持粘膜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物理疗法,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标准过程[2]。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可保持气道通畅和湿润,有效预防肺部感染。近年来,护理同行对人工气道湿化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讨,现将其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湿化液的选择 临床上常选用无菌蒸馏水或0.46%盐水。因0.46%盐水吸入后在气道内浓缩使之接近等渗盐水,对气道无刺激作用。湿化液用量成人为200~250mL/d,确切的湿化量必须视室温、空气湿度、通气量大小、患者体温、出入量多少、痰液的量和性质作适当的调整。湿化液的温度一般在20~40℃,低于或高于此温度范围均可造成支气管粘膜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而诱发哮喘,过热有灼伤局部粘膜的可能。 2湿化方式 2.1气管内滴注式湿化法 2.1.1间断注入法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湿化液5~20mL后去掉针头向气管内滴入3~5mL,1~2h1次,由于用量大,速度不易控制,患者易出现刺激性咳嗽,将湿化液咳出,影响湿化效果。如遇痰血痂不易咳出者,可注入1.25%碳酸氢钠液4~8mL,5~10min注入1次,重复2次或3次,可咳出或吸出较多较大的痰血痂,同时较大量的湿化液能达到支气管及肺部内,有利于深部痰液稀释排出。 2.1.2持续滴注湿化法此法对气道刺激小,几乎不引起呛咳或刺激性咳嗽,还能够满足因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大量丢失的湿化生理需要,保持呼吸通畅,减少了吸痰次数和时间,以及气道粘膜损伤出血的危险,减少了患者感染和交叉感染的机会,也减少了护理的工作量。 2.2空气湿化法 病室湿拖地2次/d,保持室内温度为20~220C,湿度60%~70%,提高空气湿化效果。 2.3纱布湿化罩法 杨香莲等[4]认为湿纱布做成罩状,置于距人工气道口一定距离,湿化充分又不会减少有效通气面积,且吸痰时不必反复取走湿纱布,从而减少污染。卢丽华等[5]设计一种气管切开患者专用湿化罩,湿化时用小喷壶向纱布上喷洒湿化液,避免外源性污染。 2.4雾化吸入湿化法 通常每4~6h通过呼吸机或氧气接雾化面罩吸入湿化, 15~20min/次,对脑外科重症患者采用24h持续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可预防和消除由于昏迷、咳嗽反射减弱造成痰液附着管壁形成痰痂。对于支气管痉挛的患者,最好选用雾化吸入,避免水滴刺激,加重病情。研究发现,使用雾化器30min后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是由于雾滴进入终末气道后阻止气体进入肺泡所致。黄红玉等采用氧气射流雾化,每2h1次,15~20min/次。认为以氧气为驱动力,使药液雾化并推动雾化颗粒随着呼吸进入气道深部,对气道刺激小,同时又有氧疗作用,使吸入气体中的氧浓度明显提高。 2.5人工鼻(HME)湿化法 人工鼻是由吸水材料和亲水化合物构成的湿热交换器,对吸入气体有保温、保湿和过滤作用,可以接在人工气道或面罩的任何一个接口上。人工鼻以其高效的加温湿化作用已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年来在我国也被越来越多的医院应用。HME有3种基本类型:防水型、结合型、吸湿型。结合型是目前最常用的,其吸湿成分负责湿化,防水膜用于细菌过滤,但可引起气道阻力的增加;吸湿型与结合型相近,理论上没有防微生物的性质。 3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3.1湿化过度 湿化过度可使气道阻力增加,水滞留增加心脏负担,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遭受损害,引起肺泡萎缩或肺顺应性下降,而且湿化过度引起的反复吸痰易导致气道的损伤。在给患者呼吸道湿化后,应注意观察吸引的分泌物量、色、味和黏度。如发现患者呼吸急促,痰液稀薄、量多,频繁咳嗽,甚至诱发支气管痉挛,则提示湿化过度,应减少湿化量或停止。 3.2湿化不足 湿化不足可导致黏液栓形成,从而引起气道阻力增加、气道陷闭和低通气。如发现患者咳嗽加剧,烦躁不安,缺氧加重,痰液黏稠,肺部出现干啰音,眼结膜充血水肿,血压升高,则提示湿化不足应该相应增加湿化量。 3.3肺水肿和窒息 黏稠分泌物湿化后膨胀,增加气道阻力引起的窒息和误吸导致的肺水肿是湿化护理的严重并发症。密切监测患者有无气促、呼吸困难、咯大量泡沫样痰、发绀、两肺湿性啰音等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心、肺、肾功能不全,婴幼儿以及水钠潴留等的患者,要严格控制雾化量,避免短期内湿化量超过支气管和肺泡的清除能力而发生肺水肿。 4小结 人工气道常用湿化方法有气管内滴注式湿化法(间断注入法、持续滴注湿化法、微量注射泵注入法)、雾化吸入湿化法、人工鼻、恒温湿化法。目前在气道湿化方面主张用微量注射泵注入法。湿化液主张选用0.45%氯化钠注射液,对气道无刺激。湿化液温度在35~38℃较合

机械通气试题

机械通气试题1、下列哪种情况不宜行机械通气治疗( C ) A、严重肺水肿; B、PaCO2进行性升高; C、气胸及纵隔气肿未行引流者; D、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 2、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相比,优势在于(A ) A、适于急救; B、更便于吸出分泌物; C、容易耐受,持续时间长; D、气流阻力小。 3、呼吸机完全替代自主呼吸的通气方式为(D ) A、PSV; B、IMV; C、SIMV; D、CMV。 4、机械通气时呼吸机的吸-呼切换方式不包括(C ) A、容量切换; B、时间切换; C、频率切换; D、压力切换。 )A 、流量触发灵敏度一般设置为(5.

A、1~2L/min; B、2~4L/min; C、4~6L/min; D、6~8L/min。 6、高水平的PEEP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为(B ) A、血压升高; B、血压降低; C、中心静脉压降低; D、回心血量增加。 7、控制通气时潮气量一般设置为(B ) A、6~8ml/kg; B、10~12ml/kg; C、12~15ml/kg; D、15~20ml/kg。 8、成年女病人经口气管插管的导管内径一般为(D ) A、4mm; B、5mm; C、6mm; D、7mm。 9、机械通气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可首选(A ) A、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B.

C、喉罩; D、气管切开。 10、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不包括(A ) A、肺水肿; B、肺容积伤; C、通气过度; D、通气不足。 11、通气过度可导致(B ) A、呼吸性酸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12、无创机械通气优点在于(B ) A、气道密封好; B、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C、有利于气道分泌物清除; D、特别适用于昏迷患者。 13、压力触发灵敏度一般设置为(A ) A、-1~-3 cmH2O; B、-3~-5 cmH2O; C、-5~-7 cmH2O; 。-9 cmH2O~-7、D.

人工气道患者护理_新进展

人工气道患者护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是导管经口或鼻插入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有能够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并能经行辅助性和控制性机械通气的特点,但是由于破坏了自然机械性防御机制,增加了肺部和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病率。常见的人工气道为: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现将一些国外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1.保持人工气道的通畅 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的自主加温、湿化、过滤和咳嗽功能减弱,防御能力减弱,造成气道干燥,易形成痰痂或血痂,导致气管堵塞、缺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对此类患者保证足够通气和气体交换的关键措施是合理的气道温湿化和有效吸痰。 1.1气道的温湿化。 1.1.1气道温湿化的意义 气道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的作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失去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造成下呼吸道失水、粘膜干燥、分泌物干燥、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易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加强气道的温化和湿化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1.2气道温湿化的方法 (1)蒸汽加温法:将水加温后产生蒸汽,与吸入气体混合可达到温化和湿化的双重作用。呼吸机上一般都有加温湿化装置,其湿化的效果受吸入气量、水温、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气流量越大、水温越高,水的蒸发就越快,一般吸入气体的温度在32~37℃之间为宜。加温加湿器的水不可太少或烧干,应经常添加无菌蒸馏水。加热后的蒸汽进入气道以前遇到较低的室温,

部分会凝集在管路中造成管路积水,应经常将管道积水和集水瓶的水排倒干净。 (2)雾化器雾化:现代呼吸机一般在吸气管路中接一雾化器,利用射液原理将药液撞击成微小的雾滴,悬浮在吸入气流中,随病人的呼吸进入呼吸道起到湿化的作用。雾化器主要用于间断的药物雾化治疗,用来稀释痰液,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α糜蛋白酶,沐舒坦、爱全乐、普米克令舒等。 (3)气道直接滴注:可采用间断或持续气管滴注法进行气道湿化,常用溶液为0.9%生理盐水、无菌注射用水或稀释后的碳酸氢钠溶液。间断注入就是每次吸痰前根据上次吸痰的粘稠程度判断是否进行湿化以及所需湿化液的量,一般每次量2~3ml如痰液粘稠可注入4~6ml。也可采用微量泵持续气管滴入,须严格无菌操作,湿化液所设置的量应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随时进行调节。 1.1.3 判断人工气道湿化的标准 (1)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调整气道湿化,湿化满意分泌物稀薄、能顺利过吸引管,导管没有结痂,病人安静,呼吸通畅。 (2)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吸引困难,可又忽然的呼吸困难、紫绀加重。 (3)湿化过度分泌物过度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听诊肺部及气管痰鸣音多,病人烦躁不安紫绀加重。 1.2 有效吸痰 1.2.1吸痰的指征 当患者有明显气道分泌物潴留的表现时,才有抽吸指征:患者听诊闻及痰鸣音、对呼吸机有抵抗、呼吸道压力升高报警、病人咳嗽、PaO2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但抽吸痰液易造成病人不能耐受和对抗;同时因吸痰次数过多也带来不必要的气道粘膜损伤。听诊痰鸣音可及时发现气道痰液蓄积,及时清理效果良好,可作为最佳吸痰指征。尽量避免无效吸痰、反复插管刺激。吸痰可导致反射性迷走神经亢进,导致吸痰过程中易发生心跳骤停.

人工气道湿化的进展.

人工气道湿化的进展 【关键词】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的建立(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措施。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人工气道建立后,吸入气体绕开了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鼻腔和上呼吸道,必须全部由气管及其以下的呼吸道来加温和湿化,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的丢失因此增加[1],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造成①粘液纤毛系统损伤,使其清除异物的能力大大减低;②引起呼吸道炎症,可使呼吸道粘膜糜烂、溃疡,导致细菌感染。有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2]。因此,人工气道的湿化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个重要措施。气道充分有效湿化,可维持支气管粘膜细胞纤毛的正常功能,使支气管内分泌物向上移动,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近年来,广大护理工作者对人工气道的湿化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就其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湿化的方法 人工气道的湿化包括机械通气时的湿化和非机械通气时的湿化。在这里主要介绍这两种情况下的具体湿化方法。 1.1 机械通气情况下的湿化 1.1.1 加热“主流式”湿化器:加热湿化器是以物理的方法对干燥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可以达到需要的温度(35~37℃)以及100%的湿化,所谓“主流式”是指患者吸入的全部气体都是通过湿化器湿化的,是呼吸机使用的主要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为较理想的湿化方法。加热湿化器分三类[1]:①回流式;②阶式蒸发器式;③回流管芯式。三类装置均可提供加热的能互相接触的水-气界面。使用时应注意,湿化罐的水及时添加,但不宜超过标记平面,导致加温加湿不充分,每日用水约为750~1000ml(部分冷凝以及在呼气相丢失)。湿化水用输液器按输液的方法排好气,去掉针头部分,将其乳头部接到湿化罐的加水孔滴入。湿化罐1次/周更换。 1.1.2 人工鼻:人工鼻是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的机制所制造的,患者呼气时,相当于体温和饱和湿度的气体进入人工鼻内侧面凝结,同时释放以蒸汽状态保存的热量;吸气时,外部干燥的气体进入人工鼻,在人工鼻内得到湿化和加温,然后进入肺内,如此往复循环,不断利用呼气中的热度和湿度来温热和湿化吸入的气体。人工鼻的外口和内口(15/22mm)适合于连接通气机和管道。国外一些学者研究发现[3],在机械通气时运用人工鼻,特别是对一些呼吸道粘膜条件好或有自主排痰能力的患者,它与HHM在对痰液的形成、粘稠度等的影响是相同的。而且它简单,安全(没有电和热的危险)、轻便,与标准加热型湿化器比较也廉价得多。但是因为人工鼻只是利用患者呼出气体来温热和湿化吸入气体,并不额外提供热量和水气,因此对于那些原来就

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气道湿化论文

?专家笔谈?呼吸道管理?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气道湿化 王祎 许峰 左泽兰 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通信作者:左泽兰,Email:zuozelan@126.com DOI:10.3760/cma.j.issn.1673-4912.2016.06.007 【摘 要】 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必须通过人工湿化来代替人上呼吸道的功能,良好的气道湿 化是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现阶段机械通气患者常用的气道湿化装置是加热湿化器和热湿 交换器。本文介绍两种湿化装置的优缺点,并在湿化效果、对呼吸机使用的影响和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的关系这几方面对两者进行了比较。临床工作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湿化装置,并且根据患者 的治疗效果随时进行调整。 【关键词】 机械通气;气道湿化;加热湿化器;热湿交换器 Airwayhumidificationduringmechanicalventilation WangYi,XuFeng,ZuoZelan PediatricIntensiveCareUnit,theChildren′sHospital,Chongqing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14, China(WangY,XuF,ZuoZL) 【Abstract】 Humidificationbyartificialmeansmustbeprovidedwhentheupperairwayisbypassed duringmechanicalventilation.Enoughhumidificationisveryimportantduringmechanicalventilation.Heated humidification(HH)andheatandmoistureexchanger(HME)arethemostcommonlyusedtypesofartificial humidificationinthissituation.Inthisarticle,their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areintroduced.HHand HMEarecomparedinhumidificationperformance,effectonventilatormechanicsandassociationwithventi- lationassociatedpneumonia.Dependingontheclinicalscenario,humidifierisreasonablyselected,andthe selectionmaychangeovertimeaccordingthetreatmenteffect. 【Keywords】 Mechanicalventilation;Humidification;Heatedhumidifier;Heatandmoistureexchanger 正常情况下,人的鼻腔和上呼吸道对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有加温、加湿及重新吸收热量和水分 的作用。当人工气道建立后,人体鼻腔和上呼吸道的自然加温和加湿功能丧失,易导致下呼吸道 失水,引起呼吸道阻塞[1];同时可以使肺泡表面活 性物质遭到破坏,导致肺顺应性下降,从而引起或 加重肺不张或肺部感染等[2]。因此,良好的气道 湿化是人工气道治疗过程中决定成败的一个重要 环节,也是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的重要方面。 2012年美国呼吸治疗学会(AmericanAssoci-ationForRespiratoryCare,AARC)制定的呼吸道 湿化指南中明确提出,所有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 均应进行气道湿化[3]。现阶段机械通气患者常用 的两种气道湿化装置为主动湿化装置即加热湿化 器(Heatedhumidifier,HH)和被动湿化装置即热湿 交换器(Heatandmoistureexchanger,HME)。根 据AARC的规定[3],HH的输出气体湿度需维持 在33~44mgH2O/L之间,温度维持在34~41℃之间,相对湿度100%。指南明确提出使用无创通 气的患者不使用被动湿化,有创通气使用HME时 吸入气体绝对湿度不低于30mgH2O/L,对于气道分泌物清除能力正常的患者HME也需提供26~29mgH2O/L的湿度水平[3]。 1 主动湿化装置———HH 对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可以选择与呼吸机配套的自动加热加湿装置。HH的原理是通过加热盘加热湿化罐中的液体,让水分蒸发来加温和湿化气体,并通过呼吸机管道进气端进入患者体内。但是水蒸气在输送过程中由于温度降低会在呼吸机管道内形成冷凝水,大大影响了进入患者体内气体的湿度[4]。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制造商生产了带有加热丝的湿化器,将加热丝放置在呼吸机管道进气端内,并在“Y”接头进气端和湿化罐的出口处安置温度传感器,当实际温度超过或低于设定的范围时,报警装置会启动,湿化器会自动调节温度[4-5]。 但湿化器的加热效果除了与湿化温度有关外,还与分钟通气量、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6]。在同一湿化温度下,如果分钟通气量增加,那么呼吸机管道进气端的湿度就会降低。Lellouche等[6]选择了带有加热丝和不带有加热丝两种湿化器,并将它们放置在两种不同环境温度(高温,28~

机械通气试题

机械通气试题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机械通气试题 1、下列哪种情况不宜行机械通气治疗( C ) A、严重肺水肿; B、PaCO2进行性升高; C、气胸及纵隔气肿未行引流者; D、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 2、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相比,优势在于( A ) A、适于急救; B、更便于吸出分泌物; C、容易耐受,持续时间长; D、气流阻力小。 3、呼吸机完全替代自主呼吸的通气方式为( D ) A、PSV; B、IMV; C、SIMV; D、CMV。 4、机械通气时呼吸机的吸-呼切换方式不包括( C ) A、容量切换; B、时间切换; C、频率切换; D、压力切换。 5、流量触发灵敏度一般设置为( A )

A、1~2L/min; B、2~4L/min; C、4~6L/min; D、6~8L/min。 6、高水平的PEEP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为( B ) A、血压升高; B、血压降低; C、中心静脉压降低; D、回心血量增加。 7、控制通气时潮气量一般设置为( B ) A、6~8ml/kg; B、10~12ml/kg; C、12~15ml/kg; D、15~20ml/kg。 8、成年女病人经口气管插管的导管内径一般为( D ) A、4mm; B、5mm; C、6mm; D、7mm。 9、机械通气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可首选( A ) A、经口气管插管; B、经鼻气管插管;

C、喉罩; D、气管切开。 10、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不包括( A ) A、肺水肿; B、肺容积伤; C、通气过度; D、通气不足。 11、通气过度可导致( B ) A、呼吸性酸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12、无创机械通气优点在于( B ) A、气道密封好; B、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C、有利于气道分泌物清除; D、特别适用于昏迷患者。 13、压力触发灵敏度一般设置为( A ) A、-1~-3 cmH2O; B、-3~-5 cmH2O; C、-5~-7 cmH2O; D、-7~-9 cmH2O。

机械通气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1) 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器官功能支 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 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 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 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 手段。 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 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 发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范性。在这 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制定规范有明确的必要性。同时,多年临床工 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意 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患者的机械 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根据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 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 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级,其中A级 为最高。 表1 Delphi分级标准 推荐级别 A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 B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 C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 D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 E仅有IV级或V研究结果支持 研究课题分级 I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II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风险较高III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IV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V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一、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 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 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 气道,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是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及进行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的应用指征取决于患者呼吸、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况。结合患者的病情及治 疗需要选择适当的人工气道。

盐酸氨溴索在机械通气患者行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观察

盐酸氨溴索在机械通气患者行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0-10-29T16:37:53.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8期供稿作者:张秀英房小利梁月月[导读] 探讨呼吸机使用期间适宜的气道湿化方法,以降低痰粘稠度及痰培养细菌阳性率。 张秀英房小利梁月月(赣榆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赣榆 222100)【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8-0144-02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使用期间适宜的气道湿化方法,以降低痰粘稠度及痰培养细菌阳性率。 方法将70例机械通气超过5d的患者分实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使用呼吸机湿化装置湿化;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盐酸氨溴索行持续气道湿化。结果实验组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肺部感染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机械通气患者联合使用盐酸氨溴索行持续气道湿化明显优于传统的方法。【关键词】盐酸氨溴索机械通气持续气道湿化传统的机械通气湿化是常规使用呼吸机加温湿化装置。由于神经外科患者往往需要脱水剂,加之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功能丧失,吸入干燥空气,水分丢失增加可达800ml/d [1],传统的湿化方法显然湿化不足,易造成痰液干燥结痂,导致呼吸道阻塞,则更为感染创造条件。笔者于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对我科行机械通气患者在传统湿化方法上采用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与传统方法比较,现将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颅脑疾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分;有人工气道,并使用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机械通气>5d。排除标准:已有肺部感染;使用机械通气前有误吸史;再次使用呼吸机;既往有慢性肺源性疾病。符合标准者7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4例;年龄16~73(41.9± 2.1)岁,GCS评分3~8(5.4±0.6)分。呼吸机使用时间1~10(6.6±0.4)d。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昏迷程度、呼吸机功能及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对照组:使用呼吸机(C100,美国纽邦)时常规方法安装一次性呼吸回路,接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口。一次性呼吸回路7d更换,湿化器内液体每天更换,不足时,随时添加。试验组: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用50ml注射器抽取0.45%生理盐水50ml+盐酸氨溴索30mg,连接延长管及去除针头的头皮针,将头皮针细管自呼吸机Y型管的侧孔穿入,自Y型管接头中穿出3~5cm,再与气管切开导管口连接。头皮针与Y型管侧孔衔接处要妥善固定,保证密闭不漏气,且不易脱出。置注射器于微量泵(SP-500,日本JMS公司生产)上,调节泵速为3~5ml/h。注射器、液体用毕更换,延长管、针头每天更换。根据室内温度、湿度及痰液粘稠度调整泵速。 1.2.2 评价方法①痰痂形成指吸痰时吸出痰痂堵塞内套管。②刺激性咳嗽指在气道湿化过程中发生连续咳嗽或呛咳。③气道粘膜出血指发现痰中带血丝或血痰。④肺部感染指持续发热,体温超过38.3℃,白细胞10×109/L,肺部听诊有湿罗音,胸部X片显示肺纹理增多、增粗,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 [2]。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发生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两组也存在差异(p<0.05) 3 讨论 3.1 机械通气要借助人工气道得以实现。通常情况下,呼吸道内湿度与温度是稳定和恰当的,人工气道的建立虽然减少死腔通气量,使通气效果明显提高,但丧失了呼吸道的加温、湿化作用,分泌物不易排出,而呼吸道的抗感染力明显下降,还可使肺表面的活性物质遭到破坏而导致肺顺应性下降,从而引起或加重缺氧、炎症[3]。所以,加强人工气道湿化非常重要。 3.2 两种气道湿化的比较湿化液有减少粘液同支气管壁的黏着性,增加吸入气体的湿度,有润滑支气管壁的作用,能促进痰液稀释和排出。0.45%生理盐水属低渗溶液,水分蒸发以后,留在呼吸道内的水份渗透压符合生理需要,较少引起刺激性咳嗽,并且缩短了咳痰时低氧血症的持续时间,部分患者能自行将痰咳出,大大减少了气管粘膜损伤出血的危险[4]。而0.9%生理盐水,当其进入呼吸道后水分蒸发,成为高渗溶液,氯化钠沉积在支气管壁上,影响纤毛运动,痰液脱水变稠而不易咳出,甚至形成痰痂、痰栓,使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肺部感染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盐酸氨溴索是一种溶解粘液的祛痰药,能裂解痰中酸性粘多糖,抑制酸性粘多糖在腺体杯状细胞中的合成,增加支气管腺体分泌,刺激Ⅱ型腺泡上皮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有利于支气管上皮的修复,从而调节浆液和粘液分泌,降低痰液粘稠度,改善纤毛上皮粘液层的运输功能,促进患者呼吸道粘液的正常分泌[5],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和痰痂的形成。此外,盐酸氨溴索还有抗氧化作用,协同抗生素的作用,使抗生素在肺组织(血浆)浓度比值上升,缩短抗生素治疗的时间[6]。 综上所述,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对气道刺激小,可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容,陈克芳,廖燕.气管切开并发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0,12(16):21. [2]肖正伦.危重症监护医学与ICU[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208-210. [3]俞森洋,张文娟.现代呼吸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426-427. [4]苏春燕.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63. [5]张爱知,马伴吟.实用药物手册[M].第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6-97. [6]朱科明,李深,邓小明.沐舒坦对危重患者肺功能的保护[J].中国急救医学,2001,(1):59-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