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要点1:

分类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急性红白血病)和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要点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基本特点:贫血、部分白血病可见幼红细胞,例如M1、M6和M7;白细胞数多数增高,但有的病例可以正常,甚至减少,减少多见于M6和M7;出现大量幼稚细胞,特别是原始细胞是主要的特征,原始和幼稚细胞应超过30%;M3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可高达90%;M4原单和幼单细胞可占30%~40%,M5原单和幼单可占30%~45%。

血小板数均明显减少,但有的M7病例可正常,但可见到类似淋巴细胞的小巨核细胞,M6发展到红白血病期可见到畸形血小板;总的来说,Auer小体见于粒细胞白血病,尤其是M3更容易见到。

Auer小体形态(箭头所指)

要点3:

M1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可增生活跃甚至减低。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大于90%(NEC),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也减少。

NEC是指非红系细胞。

ANC是指所有有核细胞。

要点4:

M2a型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非红系),早幼粒、中幼粒和成熟粒细胞大于10%,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此型白血病细胞的特征是形态变异及核质发育不平衡。

要点5:

M3的骨髓象:多数病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个别病例增生低下。分类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占30%~90%(NEC),早幼粒细胞与原始细胞之比为3:1以上。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均明显减少。

早幼粒形态和柴捆样物质,即成束的Auer小体

早幼粒形态和柴捆样物质,即成束的Auer小体

要点6:

M4型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粒、单核两系同时增生,红系、巨核系受抑制。包括两种类型:①异质性白血病细胞增生型:白血病细胞分别具有粒系、单核系形态学特征;②同质性白血病细胞增生型:白血病细胞同时具有粒系及单核系特征。部分细胞中可见到Auer小体。

本病可分为4亚型:M4a、M4b、M4c、M4Eo。

M4a 以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及单核>20%(NEC)

M4b 以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粒+早幼粒细胞>20%(NEC)

M4c 具有粒系又具有单核系特征的原始细胞>30%(ANC)

M4Eo 除上述特征外,有颗粒粗大且圆、着色较深的嗜酸性粒细胞,占5%~30%(此类细胞常伴有粗大而多的嗜酸颗粒)

要点7:

M5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原单加幼单细胞大于30%。M5a以原单细胞为主,可大于80%(NEC或单核系细胞),幼单细胞较少。M5b中原单、幼单及单核细胞均可见到,原单细胞小于80%。白血病细胞中有时可见到1~2条细而长的Auer小体。

M5骨髓象(注意原始单核细胞和幼稚单核形态特点)

要点8:

M6骨髓象(1)红血病期: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多数病例大于50%,粒红比例倒置,原红及早幼红多见,异型红细胞超过10%,而骨髓中红系细胞占30%即有诊断意义。

(2)红白血病期: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和粒系(或单核系)细胞同时呈恶性增生。大部分病例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原红、早幼红细胞次之;白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原粒(或原单核+幼单核)细胞占优势,大于30%(ANC),部分原始和幼稚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

要点9:

M7骨髓象: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活跃。粒系及红系细胞增生均减低。巨核细胞系异常增生,全片巨核细胞可多达1000个以上,以原始及幼稚区核细胞为主。其中原始巨核细胞大于30%,根据分化程度分两种亚型:未成熟型:以原始巨核细胞增多为主;成熟型:原始巨核至成熟巨核细胞同时存在。

要点10:

常见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特点比较

----------------------------------------------------

染色名称 ALL M1、M2 M3 M5

----------------------------------------------------

POX 阴性阴性~2+ 3+~4+阴性~1+

SB 阴性,个别1+阴性~2+ 3+~4+阴性~1+

α-NBE 阴性,或1+阴性~2+阴性~3+ 1+~4+

α-NBE+NaF 不抑制不抑制不抑制抑制

----------------------------------------------------

续表:

------------------------------------------------------

染色名称 ALL M1、M2 M3 M5

------------------------------------------------------

PAS 阳性阳性阳性阳性

呈粗颗粒状呈弥散状呈弥散状呈细颗粒状

-----------------------------------------------------

POX:过氧化物酶(主要染粒细胞)

SB:苏丹黑B(主要染粒细胞)

α-NBE:α-丁酸萘酚酯酶,属于非特异性酯酶染色(主要染单核细胞、巨核细胞)

α-NBE+NaF:氟化钠对α-NBE染色的抑制大于50%(主要鉴别急粒和急单,后者可被抑制)

PAS:过碘酸-雪夫反应(根据阳性颗粒形状不同用于不同白血病鉴别)

要点11:

M1细胞化学染色:POX染色至少有3%原粒细胞POX阳性。

要点12:

M2a型细胞化学染色

(1)P0X与SB染色:均呈阳性反应。

(2)PAS染色:原粒呈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为弱阳性反应。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成熟中性粒细胞的NAP活性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4)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呈阳性反应。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AS-D-NAE)可呈阳性反应,但强度较弱,且不被氟化钠抑制。

(5)Phi(ф)小体染色:原始和幼稚粒细胞内出现Phi(ф)小体(借此可鉴别急粒和急淋)。

要点13:

M3细胞化学染色:POX、SB、AS-D-NCE(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是粒细胞特异性酯酶染色)和ACP(酸性磷酸酶染色,主要用于毛白血病诊断)染色均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AS-D-NAE(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可呈阳性反应,但不被氟化钠抑制,α-萘酚丁酸酯酶染色(α-NBE)阴性,依次可与急单作鉴别。

要点14:

M4细胞化学染色:

(1)POX、SB染色:原单和幼单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而幼粒细胞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

(2)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应用α醋酸萘酚为底物进行染色,原始和幼稚细胞呈阳性反应,其中原粒细胞不被氟化钠(NaF)抑制,而原单细胞可被NAF抑制。

(3)酯酶双重染色:可呈现醋酸萘酚酯酶阳性细胞、氯醋酸酯酶阳性细胞或双酯酶阳性细胞。

要点15:

M5细胞化学染色

(1)POX和SB染色:原单核细胞是阴性和弱阳性反应,而幼单细胞多数为阳性反应。

(2)PAS染色:原单细胞约多数为阴性反应。半数呈细粒状或粉红色弱阳性反应,而幼单细胞多数为阳性反应。

(3)酯酶染色: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其中α-丁酸萘酚酯酶(α-NBE)染色诊断价值较大。

要点16:

M6细胞化学染色:幼红细胞PAS呈阳性反应,积分值明显增高,且多呈粗大颗粒、块状、环状或弥漫状分布。

要点17:

M7细胞化学染色:有价值的细胞化学染色是5′-核苷酸酶、ACP和PAS为阳性,酯酶染色α-NAE阳性,并可被NAF抑制。MP0及SB染色阴性。(MPO染色是另一种髓过氧化酶染色,与POX同属于过氧化物酶染色)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实验诊断

1.脑脊液涂片:涂片染色观察发现白血病细胞。

2.脑脊液生化蛋白含量测定: 蛋白总量大于450mg/L,潘氏试验阳性。含糖量偏低,LDH同工酶升高,β2微球蛋白增加,尤以CSF和血清中β2微球蛋白比值的增高更有诊断意义。

3.颅内压测定: 颅内压升高,大于l96kPa(200mmH20)。

脑脊液的改变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重要依据。

下表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断标准

注:l.符合3加2中任何一项者,为可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符合3加2中涂片见到白血病细胞或任何两项者可诊断CNSL。

2.无症状但有脑脊液改变,可诊断为CNSL.但如只有单项脑脊液压力增高,暂不确定CNSL的诊断。

若脑脊液压力持续增高。而经抗CNSL治疗压力下降恢复正常者可诊断CNSL,应严密进行动态观察。

3.有症状而无脑脊液改变者,如有颅神经、脊髓或神经根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可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且经抗CNSL治疗症状有明显改善者,可诊断为CNSL。

4.无症状但有脑脊液改变,可诊断为CNSL,但如只有单项脑脊液压力增高,暂不确定CNSL的诊断,若脑脊液压力持续增高,而经抗CNSL治疗压力下降恢复正常者可论断CNSl,应严密进行动态观察。

5有症状而无脑脊液改变者,如有颅神经、脊髓或神经根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可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且

经抗CNSL治疗症状有明显改善者,可诊断为CNSL。

微量残留白血病

1.免疫学检测

(1)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TdT,95%ALL有TdT+细胞,检测TdT阳性细胞可算出白血病细胞的检出率。

(2)免疫双标记技术:检测同一细胞上两种相关抗原的表达,骨髓或周围血发现上述双标记阳性细胞,可判定MRL。本法敏感性高达10-4。

2.细胞遗传学检验

(1)染色体分带技术:绝大部分白血病有染色体异常,若能观察到500个分裂象,白血病的检出率为l%。

(2)流式核型分析:可检测DNA非整倍体细胞,本法快速、精确,敏感度达10-2,但60%~70%的急性白血病不存在DNA非整倍体细胞。

(3)荧光原位杂交(FISH):不仅用于分裂中期细胞,也可用于细胞分裂间期。进行双标记原位杂交,检测染色体结构异常,可快速筛选大量细胞,敏感度达10-3,对完全缓解病人提供一个检测MRL的敏感而特异的方法。

3.分子生物学检验:MRL的分子生物学检验的关键是寻找肿瘤性的标志,基因过度表达、点突变、染色体易位。基因重排或融合基因等均可作为白血病细胞的分子标志,以此检测MRL。见下表如表检测微量残留白血病(MRL)的分子标志

例题

目前认为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敏感的免疫标志是

A.绵羊红细胞受体

B.CD2、CD3

C.CD4、CD8

D.CD7、CyCD3

E.CD5

【正确答案】D

M3型白血病的遗传学标志是

A.t(8;21)

B.t(15;17)

C.t(11q)

D.inv(16)

E.t(9;22)

【正确答案】 B

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时,骨髓中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小于或等于

A.1%

B.2%

C.3%

D.4%

E.5%

【正确答案】 E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中

A.篮细胞(涂抹细胞)多见

B.可见到棒状小体(Auer小体)

C.柴捆样物质多见

D.火焰状细胞多见

E.小巨核多见

【正确答案】A

L1型急淋细胞核特点不包括

A.较粗,每例结构较一致

B.规则

C.较疏松,每例结构较不一致

D.偶有凹陷或折叠

E.核仁小而不清楚,少或不见

【正确答案】C

棒状小体(Auer小体)见于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严重感染

E.缺铁性贫血

【正确答案】B

柴捆样细胞常见于

A.M1

B.M2

C.M3

D.M4

E.M5

【正确答案】C

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检查依据是

A.骨髓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B.粒红比例明显增高

C.白血病细胞形态变异及核质发育不平衡

D.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比例超过30%(NEC)

E.白血病细胞中有时可见到1~2条细而长的Auer小体

【正确答案】D

某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是POX阳性,α-NBE阳性,但后者可被NaF抑制,最可能的诊断是

A.M1

B.M2

C.M3

D.M5

E.M6

【正确答案】D

酯酶双染色有助于诊断

A.M3

B.M4

C.M5

D.M6

E.M7

【正确答案】B

题解:

在同一张骨髓涂片上进行两种酯酶染色的方法称为双酯酶染色。一般采用一种特异性酯酶染色加一种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常用的有氯乙酸AS-D萘酚酯酶和α-醋酸萘酚酯酶双染色,氯乙酸AS-D萘酚酯酶和α-丁酸萘酚酯酶双染色。这种染色对诊断M4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治指南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治指南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诊断和MIC分型】 (一)AML基本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体征:有发热、苍白、乏力、出血、骨关节疼痛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浸润灶表现。 2.血象改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高、正常或减低,分类可发现数量不等的原、幼粒(或幼单)细胞或未见原、幼粒(或幼单)细胞。 3.骨髓形态学改变: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骨髓涂片中有核细胞大多呈明显增生或极度增生,仅少数呈增生低下,均以髓细胞增生为主,原粒+早幼粒(或原单+幼单)细胞必须≥20%才可确诊为AML。红白血病(M6 )除上述外尚有红系≥50%且伴形态异常;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除了对骨髓涂片作瑞氏染色分类计数并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外,应该做过氧化酶(POX)、糖原(PAS)、非特异性酯酶(NSE)和酯酶氟化钠(NaF)抑制试验

等细胞化学染色检查,以进一步确定异常细胞性质并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鉴别。 【AML的MIC分型】 除了临床及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M)诊断以外,还必须作免疫表型(Immunophenotype,I)及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es,C)检查,即MIC分型诊断,尽可能作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M)融合基因检测,即MICM分型。 1.细胞形态学分型:按照FAB分型标准分为M0和M1~M7型。 2.免疫表型:髓系免疫标志:CD13,CD33,CD14,CD15,CDw65,CD45 ,MPO等;红系免疫标志:CD71,血型糖蛋白;巨核系免疫标志:CD41,CD42,CD62,CD61; 免疫表型常伴有淋系抗原表达,较常见的有CD7,CD19等,则诊断为伴有淋系标记的AML(Ly+-AML)。 3.细胞遗传学改变:①染色体数量改变:高二倍体(≥ 47),低二倍体(≤45),+21,-7,-8,-11等。②)染色体核型改变:t(9;11),MLL-AF9融合基因(儿童急性白血病中该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要点1: 分类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急性红白血病)和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要点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基本特点:贫血、部分白血病可见幼红细胞,例如M1、M6和M7;白细胞数多数增高,但有的病例可以正常,甚至减少,减少多见于M6和M7;出现大量幼稚细胞,特别是原始细胞是主要的特征,原始和幼稚细胞应超过30%;M3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可高达90%;M4原单和幼单细胞可占30%~40%,M5原单和幼单可占30%~45%。 血小板数均明显减少,但有的M7病例可正常,但可见到类似淋巴细胞的小巨核细胞,M6发展到红白血病期可见到畸形血小板;总的来说,Auer小体见于粒细胞白血病,尤其是M3更容易见到。 Auer小体形态(箭头所指) 要点3: M1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可增生活跃甚至减低。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大于90%(NEC),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也减少。 NEC是指非红系细胞。 ANC是指所有有核细胞。 要点4: M2a型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非红系),早幼粒、中幼粒和成熟粒细胞大于10%,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此型白血病细胞的特征是形态变异及核质发育不平衡。 要点5: M3的骨髓象:多数病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个别病例增生低下。分类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占30%~90%(NEC),早幼粒细胞与原始细胞之比为3:1以上。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均明显减少。 早幼粒形态和柴捆样物质,即成束的Auer小体

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M3) 【概述】 1986~1988年全国白血病发病情况调查显示,我国白血病的发病率为2.76/105,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leukemia , AML)年发病率最高,达1.62/105(美国为2.25/105),约占所有白血病的58.7%,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不同的是AML以成人多见(成人急性白血病中ALL占20%,AML 占80%),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渐次上升,2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仅占全部AML的5%,一般过40岁后发病呈指数增加,而50%以上的AML年龄≥60岁,中位发病年龄为60~65岁。两性发病率相比,则男性比女性略高。我国调查资料也证实AML的发病率高峰在60~69岁,50岁以前两性发病率基本相似,至老年期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临床表现】 一、贫血如苍白、无力、心悸、气短等,老年病人贫血更为多见。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至数年先出现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RA),以后再逐渐发展成AML(但绝少发展为ALL)。发生贫血的原因有:由于正常造血干细胞因白血病克隆增殖而受抑,红系祖细胞对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反应性降低,骨髓微环境破坏,使红细胞生成减少;出现无效红细胞生成;合并明显或隐性溶血,红细胞寿命缩短;合并急、慢性失血,或脾功能亢进等。 二、发热和感染发热是初诊尤其是化疗骨髓抑制期患者的常见症状,其原因主要是感染,感染可发生在体表、体内任何部位。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功能缺陷,化疗和皮质激素的应用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皮肤、黏膜(口腔、胃肠道等)出血、溃疡导致屏障破坏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因素。 三、出血约60%的初诊AML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皮肤黏膜(鼻、口腔及牙龈)出血最常见,眼底、球结膜出血较易见,女性可有月经增多,血尿较少见,但镜下血尿不易被发现,严重的胃肠、呼吸道和颅内出血虽不多见却常是致死的原因。急性白血病出血的机制比较复杂:骨髓衰竭导致血小板减少最重要的原因。通常血小板< 20×109/L时多伴高危出血倾向,若合并全身感染或严重贫血时更可加重出血;化疗、细菌内毒素和白血病细胞浸润损伤血管内皮以及凝血障碍都是引起出血的原因。AML-M3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出血比ALL和AML其他亚型更严重而多见,其明显出血往往与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不相适应,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破坏(尤其在化疗开始后),大量促凝物质和组织因子释放,可使50%~75%的M3病例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伴原发纤维蛋白溶解(fitrinolysis),偶尔DIC也出现于其它亚型如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四、白血病浸润表现AML髓外浸润可发生在本病各亚型,但以M5和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为较频见。 1、皮肤浸润以M5和M4型多见。外观呈斑丘疹、结节状或肿块,色泽紫红,可多发而布及全身或少数几个散布于体表,且对放疗敏感。偶尔也有在血象、骨髓象出现白血病改变前皮肤浸润先被发现。与AML相关的良性皮肤损害还有多形性红斑、S综合征、脓疮病、坏疽病等,籍皮肤活检可资鉴别。 2、眼部改变AML视网膜、脉络膜浸润比ALL少见,可合并出血或引致失明,眼底浸润往往提示合并CNS受累。 3、口腔牙龈改变25%~50%的M5和M4患者可因白血病浸润出现牙龈增生,严重者牙龈肿胀如海绵状,表面破溃出血,但AML其他亚型牙龈增生少见。口鼻黏膜、扁桃体或舌体浸润则较不多见。 4、肝、脾、淋巴结肿大见于约40%的病例(M5型较多见),与ALL相比其发生率较低,肿大的程度也较轻(肝脾通常肋下刚触及至肋下<4CM),明显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一般≤10%。对有明显肝、脾肿大的患者应注意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clocytic leukemia,CML)急性相鉴别。 5、骨关节痛发生率约20%,比ALL少见。骨关节痛易发生在肋骨、脊椎骨,或肢体长骨及肘、踝等大关节,偶尔可出现骨坏死,但关节渗液稀见。胸骨压痛是常见体征,有助于白血病诊断。 6、中枢神经系统受累(CNSL)初诊AML的发生率不详,但包括复发时的全病程CNSL总发生率儿童为5%~20%,成人约15%,明显低于ALL。 7、粒细胞肉瘤是有原粒或原单核细胞组成的一种髓外肿瘤,又名绿色瘤,常累及骨、骨膜、软组织、淋巴结和皮肤,好发在眼眶、副鼻窦、胸璧、乳房、唾液腺、纵隔、神经、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等处。AML还可以发生心脏、心包、肺、胸膜、肾及胃肠等各种器官、组织的浸润,但一般很少导致出现临床症状。睾丸、前列腺、卵巢、子宫浸润较少见。 【实验室检查】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新进展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新进展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由于骨髓中的干细胞异常增生,导致血液中髓系细胞增多。目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主要基于化疗和干细胞移植,但其疗效欠佳,预后较差。因此,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新进展 靶向治疗 近年来,一种名为“FLT3抑制剂”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正逐渐引起关注。FLT3又称为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lt3-LR2),是一种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与细胞增殖、分化和生存相关。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FLT3基因异常常见,且与预后不良相关。因此,靶向FLT3的药物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应用于治疗这种恶性肿瘤。近期的临床研究表明,在使用FLT3抑制剂治疗的AML患者中,两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均有所提高,这一治疗方案正在逐渐走向临床应用。 免疫治疗 另外,免疫治疗在治疗AML中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目前,多种免疫细胞疗法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使用靶向CD33的免疫疗法来治疗AML已经显示出比传统化疗更好的生存期和治疗效果。此外,CAR-T细胞疗法也在逐渐扩大应用范围,目前正在探索其在AML治疗中的作用。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也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方案。近年来,CRISPR-Cas9系统作为一种基因编辑技术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技术可以很精准地编辑人体细胞中的基因序列,可用于修复基因缺陷、改变细胞功能和杀死癌细胞等。在治疗AML方面,CRISPR-Cas9系统可用于抑制癌细胞中的易感基因、修复正常基因等,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手段。 虽然以上新型治疗手段还没有实现在所有AML患者中的应用,但是这些新型治疗手段的出现为AML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也给临床医生提出更高的治疗目标和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的挑战。因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型治疗手段将为AML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高的生命质量。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个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群,它可以由正常髓系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造血祖细胞恶性变转化。 基本信息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包括所有非淋巴细胞来源的急 个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群,它可以由正常髓系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造血祖细胞恶性变转化。 2 主要病因 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尽管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白血病的病因仍未被完全了解。目前普遍认为,绝大多数白血病是环境因素与细胞的遗传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 以肯定辐射损伤是CML的致病原。 的一份调查报告发现许多儿童白血病患者在半年来均做过室内装饰。

3、细胞毒药物致病:急性白血病与口服氯霉素可能有关,其它尚有氨基比林、安乃近、磺胺类、保泰松等。 4、病毒感染:近十年来的研究提示白血病很可能是病毒引起的。病毒引起禽类、 5、遗传因素:文献报道先天性痴呆样愚型发生白血病较正常儿童高15-20倍,有 3 诊断标准 3.1 英法美协诊断标准 英法美协作组(FAB协作组)于1976和1985年先后提出了AML的形态学诊断标准及修改建议,1991年又增补一特殊亚型,即AML微分化型,先介绍如下。 (1)M0(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细胞≥90%(NEC),胞浆大多透亮或中度嗜碱,五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核仁明显,类似ALL—12型,细胞化学 阴性,但可有CD7+,Td T+;电镜髓过氧化酶(MPO)阳性。 (2)M1(急性白粒细胞白血病未化型);原理细胞(I+II型)≥90%(NEC),其中至 核细胞<10%。 (NEC),早幼粒细胞一下至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0%,单核细胞10%时,亦属此型。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临床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临床 M1:(急性极微分化型原始粒细胞白血病)以未分化或低分化原始粒细胞增生为特征,原始粒细胞分Ⅰ型和Ⅱ型。Ⅰ型细胞胞浆内无颗粒;Ⅱ型细胞胞浆内含少数嗜天青颗粒或Aoer小体。原始粒细胞Ⅰ型+Ⅱ型≥90%,早幼粒~成熟粒细胞,单核细胞在10%以下。 M2:(急性部分分化型原始粒细胞白血病)又分为2个亚型。 ①M2a,骨髓中原始粒细胞>30%,单核细胞<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10%;②M2b骨髓中异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增生为主,此类细胞>30%。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以异常早幼粒道细胞增生为主,常>30%,分为2个亚型,M3a为粗颗粒型,M3b为细颗粒型。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此型骨髓和外周血中者存在不同比例的粒系细胞和单核系细胞,分为4个亚型:①M4a以原始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和单核细胞>20%;②M4b以原、幼单和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幼粒>20%;③M4c原始细胞既具有粒系,又具有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者>30%;④M4eo除上述特征外,有嗜酸颗粒粗大的而圆,着色较深色嗜酸粒细胞占5%-30%。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单核系细胞≥80%,包括原始单核,幼稚单核及成熟单核细胞分为2个亚型。①M5a(未分化型)原始单核>80%。②M5b(部分分化型)原始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30%,原始单核<80%。 M6:(急性红白血病)以红系前体细胞增生,并伴有病态造血及骨髓原始细胞数增多为特征,有核红细胞>50%,原始粒细胞或原幼单>30%,血片中原始粒或原单细胞75%。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幼稚巨核细胞≥30%,分为2型①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②分化型,骨髓及外用血中以单圆核和多圆核病态巨核细胞为主。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原发于骨髓异常血细胞快速生长的侵袭性癌症,通常是老年疾病,平均发病年龄为67岁,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AML最常见的症状是体重减轻、疲乏、发热、盗汗和纳差。AML可以扩散浸润到机体的其他部位如淋巴结、肝和脾。2008年全美国共报道13000多例新发AML患者,并且近9000例死亡病例。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严匡华 20世纪80年代我国调查结果,AML年发病率是1.6/10万人口,占各型白血病的58.9%,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上升,实际上是一种中、老年为主的疾病。 分型:形态学分型根据FAB分型标准可以分M1~M7,还有一型M0,但其单靠形态学特点不好分,需要结合免疫分型。 单纯形态学分型已经无法满足临床需要,单纯形态学分型不能给医生提供足够的信息制定更符合个体化原则的治疗策略(量身定做治疗方案),随着医学的发展,已经有逐渐完善的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手段提供更细的亚型分型。譬如同样是M1,免疫分型提示有CD34和P170表达的易耐药而预后不良;同样是M2,部分是有t(8;21)染色体改变和AML1/ETO融合基因的,那么这部分M2病人(要求没有合并其它遗传学改变)总体上预后比较好,国外报道长期生存率能够达到40~50%,接近于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长期生存率;还有,同样是M3,多数预后很好,规范的药物治疗长期生存率能够达到70%多,但是如果不是t(15;17)染色体改变或没有PML/RARA融合基因表达的的M3,预后就很差。因此,如果有条件(包括医院的技术条件、病人的经济条件),应该尽可能在初诊时全面完善这些检查,使诊断更细更明确,使治疗更有针对性,使治疗后观察疗效、预测复发有更微观、更精确的监测指标。 有些类型还有形态学亚型,譬如M2,很多医院进一步分M2a和

急性髓系白血病症状

急性髓系白血病症状 文章目录*一、急性髓系白血病症状1. 急性髓系白血病症状2. 急性髓系白血病如何诊断3. 急性髓系白血病如何治疗*二、急 性髓系白血病如何护理*三、急性髓系白血病吃什么好 急性髓系白血病症状 1、急性髓系白血病症状 1.1、发热和感染 约50%的患者以发热起病,当体温38.5℃时常提示感染。 1.2、出血 常见皮肤出血点、牙龈渗血、鼻出血和月经量增大。发生凝血障碍时,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大块瘀斑、血疱,伴疼痛。可发生内脏出血,包括消化道、泌尿道及颅内出血等,后者可至突然死亡。 1.3、贫血 主要症状为疲劳、乏力、面色苍白、气短。有些患者在诊断为白血病的数月或数年前就已经出现贫血症状。 1.4、神经系统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可出现头痛、恶心、神经麻痹或神经痛等;严重者可出现脑膜炎。 1.5、眼部症状 可引起视力障碍、突眼。 1.6、呼吸系统症状 白血病细胞浸润或瘀滞、感染可引起呼吸困难等肺炎或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症状。

1.7、心脏症状 心脏受累者可出现心悸、水肿等心律失常或心衰等症状。 1.8、消化道症状 胃肠道受累者可出现腹痛、腹泻、胃肠道梗阻或出血症状。肝脾肿大的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消瘦等。 1.9、泌尿系统症状 高尿酸血症、肾脏受累引起的尿路结石及相关性的尿痛、少尿和其他肾衰竭的症状。 2、急性髓系白血病如何诊断首先是细胞遗传学检查:这种检查方法白血病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这需要抽取患者2ml的脊髓,做染色体的检查,这主要是判断白血病的恶性程度的一种方法, 如果染色体有异常,那么这个白血病患者的预后是比较差的。 其次是脊髓的常规检查:这是除了血常规外,可以初步判断 是否为白血病最常规的检查方法。如果血常规有异常的患者,就必须进行骨髓穿刺,对其中的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 最后是脑脊液的检查:脑脊液的样本采集点在患者的腰部的脊髓腔内,通过对脑脊髓的检查,可以看出白血病发展的程度,可以知道癌细胞是否已经侵袭患者的脑部和脊髓系统。 3、急性髓系白血病如何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目前在临床上

急性髓系白血病自愈可能性高吗

急性髓系白血病自愈可能性高吗 文章目录*一、急性髓系白血病自愈可能性高吗*二、急性髓细 胞白血病的症状*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病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自愈可能性高吗1、急性髓系白血病自愈可 能性高吗 在阅读相关病例报道后,发现白血病自愈情况的发生,常常 伴随着感染(细菌、真菌等感染)、发热、输血、妊娠等情况。而且,这种情况在以往更为常见,因为现在化疗是最常规的治疗方案,过去限于治疗条件,无法开展化疗,便能看到更多的自愈现象。然而,这种自愈并不是治愈,大部分患者在半年或几年内又复发, 只有极个别的案例获得了长期生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白血病的冷酷无情。所以急性髓系白血病自愈可能性不高,也容易复发。 2、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2.1、骨髓象: 骨髓呈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细胞分类与周围血相似,骨髓 片中,可见到各期粒细胞,其中以中、晚幼粒为主,原粒细胞及早 幼粒较正常增多,但一般不超过5%~10%,嗜酸和(或)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系相对减少,粒:红约10~50:1,幼红细胞和巨核 细胞早期常增多,晚期减少。90%患者成熟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这是常见的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2.2、血象: 白细胞计数高在100×109/L以上,血片中大多为中性杆状

核和晚幼粒细胞,其余为分叶核、中幼粒、早幼粒和少数原始粒细胞。这也是白血病的诊断的方法。嗜酸性及嗜碱性粒细胞亦增多。早期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轻度减少,血小板正常或增加,晚期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在血象方面须与类白血病反应相鉴别。 2.3、染色体检查: Ph染色体见于90%以上慢粒白血病病人。Ph染色体被认为是慢粒多能干细胞的肿瘤性标志,少数慢粒病人Ph染色体为阴性,根据有无Ph染色体可将慢粒为Ph阳性和Ph阴性两大类,前者预后优于后者。 3、急性髓系白血病吃什么好 3.1、大白菜:大白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增加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对皮肤有好处。大白菜可以生吃、烹食或腌渍,吃之前洗净即可。 3.2、葡萄:葡萄含有矿物质钙、钾、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 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对疾病痊愈有好处。除生食外还可以制干、酿酒、制汁、酿醋,制罐头与果酱等。 3.3、番茄:番茄中就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而抗氧化剂可以防止自由基对皮肤的破坏。可以生吃或者煮汤食用。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症状1、贫血 如苍白,无力,心悸,气短等,老年病人贫血更为多见。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至数年先出现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或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包括所有非淋巴细胞来源的急性白血病。它是一种由多能干细胞或轻度分化前体细胞核突变引起的疾病,是造血系统的克隆性恶性疾病。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主要原因如下: 化学物质 长期密切接触有机溶剂的人AML风险增加;吸烟者患白血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3倍。烟草含有苯、乌拉坦、亚硝胺和放射性物质。每天有40多人吸烟AML发现5号或7号染色体异常;长期使用烷化剂或鬼臼毒素的肿瘤和非肿瘤患者患白血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50倍以上。 2、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诱发白血病已得到证实。1984年,对26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30年的临床调查X线工人2万余人,白血病标准化发病率为对照组3.5倍,AML占34.4%。接受X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白血病发病率为同年龄组9.5倍。受原子弹爆炸辐射影响的日本人白血病发病率是正常人的4~40倍,与辐射剂量呈线性关系。上述辐射患者共有766例白血病,其中48%为AML。放疗后各种实体瘤白血病的风险增加了两倍。 3、遗传 遗传已被证明是白血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单卵双胞胎发生白

血病后,其同胞在一年内患白血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5倍。白血病高危家庭白血病发病率高,是正常家庭的16倍。特殊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疾病,如Down综合征、Fanconi贫血、Bloom白血病的发病率远高于正常人群。 一些获得性疾病可以转化为可转化为可转化为可转化为可转化 为某些获得性疾病AML,最常见的是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转化为AML,过去转化前的MDS称之为白血病早期。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红细胞增多、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在病程后期已转化为白血病。AML可能性。少数不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也可转化为AML。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主要症状如下: 一、贫血 如面色苍白、无力、心悸、呼吸急促等,老年患者贫血更为常见。少数病例可在诊断前数月至数年出现难治性贫血,然后逐渐发展为AML(但很少发展成ALL)。 二、发热和感染 发烧是化疗骨髓抑制期患者的常见症状,主要由感染引起。感染可发生在体表和体内的任何部位。三、出血 初诊约60%AML皮肤同程度的出血,皮肤粘膜(鼻、口、牙龈)出血最常见,眼底、球结膜出血更常见。女性可能有月经增加,血尿较少,但镜下血尿不易发现。严重的胃肠道、呼吸道和颅内出血通常是死亡的原因。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治指南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治指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诊断和MIC分型】 (一)AML基本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体征:有发热、苍白、乏力、出血、骨关节疼痛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浸润灶表现。 2.血象改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高、正常或减低,分类可发现数量不等的原、幼粒(或幼单)细胞或未见原、幼粒(或幼单)细胞。 3.骨髓形态学改变:是确诊的主要依据.骨髓涂片中有核细胞大多呈明显增生或极度增生,仅少数呈增生低下,均以髓细胞增生为主,原粒+早幼粒(或原单+幼单)细胞必须≥20%才可确诊为AML。红白血病(M6 )除上述外尚有红系≥50%且伴形态异常;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除了对骨髓涂片作瑞氏染色分类计数并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外,应该做过氧化酶(POX)、糖原(PAS)、非特异性酯酶(NSE)和酯酶氟化钠(NaF)抑制试验等细胞化学染色检查,以进一步确定异常细胞性质并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鉴别。 【AML的MIC分型】 除了临床及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M)诊断以外,还必须作免疫表型(Immunophenotype,I)及细胞遗传学

(Cytogeneties,C)检查,即MIC分型诊断,尽可能作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M)融合基因检测,即MICM分型。 1.细胞形状学分型:按照FAB分型尺度分为M0和M1~M7型。 2.免疫表型:髓系免疫标志:CD13,CD33,CD14,CD15,CDw65,CD45,MPO等;红系免疫标志:CD71,血型糖卵白;巨核系免疫标志:CD41,CD42,CD62,CD61;免疫表型常伴随淋系抗原表达,较常见的有CD7,CD19等,则诊断为伴随淋系标记的AML(Ly+-AML)。 3.细胞遗传学改变:①染色体数量改变:高二倍体(≥47),低二倍体(≤45),+21,-7,-8,-11等。②)染色体核型改变: t(9;11),MLL-AF9融合基因(儿童急性白血病中该融合基因阳性者86%为AML,其中75%为M5 );t(11;19),ENL-MLL 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阳性者儿童可为AML,也可为ALL,成人则均为AML);t(8;21),AML1-ETO融合基因(是M2b的特异标记,预后较好);t(15;17),PML-RARα融合基因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M3的特异标记;t(11;17),PML-PLZF融合基因是APL变异型的特异标;invl6多见于M4Eo,预后较好等。 【AML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危险度分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型

3、分类及诊断标准 ⑴、M1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 1.血象:贫血显着,外周血可见幼红细胞,白细胞总数升高.血片中以原始粒细胞为主,少数患者可无或极少幼稚粒细胞出现.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可增生活跃甚至减低.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大于90%(NEC),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也减少. 3.细胞化学染色:POX染色至少有3%原粒细胞POX阳性. ⑵、M2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 1.血象:贫血显着,白细胞中度升高和M1相似,以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为主.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非红系),早幼粒、中幼粒和成熟粒细胞大于10%,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此型白血病细胞(de)特征是形态变异及核质发育不平衡. 3.细胞化学染色 (1)P0X与SB染色: 均呈阳性反应. (2)PAS染色:原粒呈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为弱阳性反应.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成熟中性粒细胞(de)NAP活性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4)特异性和: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呈阳性反应.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AS-D-NAE)可呈阳性反应,但强度较弱,且不被氟化钠抑制. (5)Phi(ф)小体染色:原始和幼稚粒细胞内出现Phi(ф)小体. (6)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验:特异性染色体重排t(6;9)约见于1%(de)AML,主要为本型. 4.免疫学检验:表达髓系抗原,可有原始细胞和干细胞相关抗原,CD34、HLA- DR、CD13、CD33和CD57阳性. 5.染色体和分子生物学检验:t(8;21)(q22;q22)易位是M2b(de)一种常见非随机染色体重排,其检出率高达90%.AML1基因重排可作为本病基因诊断(de)标志. ⑶、M3 1.血象: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呈轻度到中度减少,部分病例为重度减少.白细胞计数大多病例在15×10/L以下,分类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可高达90%,Auer 小体易见.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 2.骨髓象: 多数病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个别病例增生低下.分类以颗粒增多(de)早幼粒细胞为主,占30%~90%(NEC),早幼粒细胞与原始细胞之比为3:1以上.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均明显减少.M3胞质中有大量颗粒和成束(de)Auer小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