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探讨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探讨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探讨年龄差异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

一.社会现象:近年来,人们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日益重视。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焦点话题之一。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学习第二语言呈现低龄化趋势,于是出现了很多很多的早教班,很多年轻父母让他们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因为他们觉得,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越早开始学习,越容易学习和掌握这门语言。

二.提出问题:对于那些连母语都不能完全掌握的孩子而言,过早学习第二语言真的有利于他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吗?三.研究论证

1.关键期假说

复习概念:关键期假说伦尼伯格所提出的“关键期假说”。关键期假说认为儿童习得语言更有优势是由于生理因素,他认为人的大脑在两岁至青春期,10-12岁之前是习得语言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的学习者不会像在关键期内的学习者一样成功。而且很容易产生外国腔。这是因为青春期以前,大脑的两个半球都参与了语言学习,大脑可塑性较强,语言习得较快,也较为成功。而在青春期后,大脑发生了侧化,逐渐失去可塑性,语言学习也就越来越困难。

2.关键期假说的相关研究

(1)支持关键期假说的研究

二语习得领域里, 支持关键期存在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Johnson和Newport (1989)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第二语言学习来说,越早越好,而且如果想学第二语言更容易,好像有一个界定的发展期间。

(2)反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

反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研究也有很多;C.Snow等人研究了在自然语言环境下不同年龄的人习得第二语言的情况;被试母语为英语,第二语言为荷兰语;研究者跟踪研究了被试在荷兰第一年里学习荷兰语的情况。其结果是,虽然儿童表现出一些优势,但成人同样也表现优势,在课堂学习,情况仍然如此。3.绝对的关键期到底存在吗?

关于第一语言的学习,则关键期假说应该是正确的。但是,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关键期假说的关系则不同。Birdsong在1989年也做了一个相似的研究,他也发现了明显的年龄作用。然而,他所发现的学习第二语言越早越好是指在人的整个生命区间,而不是在某一个关键年龄段期间。但是,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关键期假说的关系则不同。大多数的研究者还是怀疑这种绝对版关键期假说的成熟性,因为毕竟有些实例表明有的成人尽管过了所谓的关键期,但第二语言的水平还是达到了近似母语熟练度或甚至相当于母语的熟练度。所以说,有其他更为复杂的因素来解释这种在二语学习中的年龄作用则比绝对版的关键期假说更为准确而

全面。

四.论证年龄差异对二语学习的影响

1.在正式的教室环境中

青少年和成人在教室学习环境中的比较

参加此研究的学生是被招收到小学(FLES)学习外语。研究表明在这种环境中开始第二语言学习晚一些的孩子的表现能够赶上甚至超过那些比他们学习早的孩子。在传统的教室环境中,外面环境中目标语的影响是有限的,成人学习者不仅比更小的学习者学的一样好而且超过他们部分由于成人学习者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我们不能否认一些个体尽管在他们生命中更晚一些的时候开始学习二语但是也能达到像母语一样的水平,而且一些成人学习者对目标语句法的熟练掌握,与以这种目标语为母语的人的语言熟练程度很难区分。

年龄在二语学习中有重要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青少年和成人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方面成功地达到甚至是超过了以目标语为母语的人。在某些方面成人要享有优势,比如:在学习能力方面,成人比孩子要记忆时间更长,并有更好的记忆能力。Ausubel认为成人比孩子有更为复杂的语言结构,而孩子趋向于依赖直觉。总之,在教室学习环境中,在目标语在教室之外没有用武之地的国家,表明儿童比成年学习者好的研究少之又少。所以,Schmitt 认为,近来的研究表明,孩子仅仅在目标语国家在教室之外的自然环境里学习第二语言才比成人更具有优势。而在

传统教室环境中,成人在一些方面如形态和句法方面和孩子学的一样好,而且往往比孩子更好。所以,说这种绝对版的关键期假说完全正确是不成熟的。

2.在目的语的自然环境中

青少年和成人的学习情况在目的语自然环境中比较然而,在学习者能够持续接触这种第二语言的自然环境中,“的确有随着年龄增长而二语学习表现下降的证据”。比如说:Fasold指出研究者发现在二语习得中与年龄相关的下滑现象至少在目标语的一些方面存在,如在二语语音学习方面,如果学习者不能在早期被置于目标语的环境中去接触所学语言,那么他在二语原因方面总体来说很难达到本族人的发音程度和水平。有很多研究支持这种说法。根据Gass而言,在一些具体的任务中也许成人比儿童学习者做的好,但这种优势是短期的,它会最终被置身于自然的二语环境中的儿童学习者所超越。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二语的最终成就在自然环境中比传统的教室环境中更容易取得。所以,在二语学习中,尽管有特例表明成人也能达到近母语的熟练程度,但的确存在着与年龄相关的下降,这是普遍的共识。然而,对于在某个年龄点之后把第二语言学到像母语的水平是不可能的,似乎并没有一个明显的这样的年龄点存在。所以,绝对版关键期假说是不完全合适的。应该这样说更为安全,在自然学习环境中,有一个敏感的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内把第二语言学到近母语的水平是更容易的,而这个阶段之后一些青少年或成人

尽管是在关键或敏感年龄之后开始学习但还是能够克服年龄因素的限制,通过自我激励和个人努力也还是能达到第二语言学习的成功。

结论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关键期仍然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说;关于年龄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的任何过度概括都是不可靠的。有学者认为,可以用“最佳期”或者“敏感期”来取代“关键期”这一说法,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内,是第二语言习得的较好时期,但不是绝对时期,即使错过了这一时期,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的努力来达到比较高的第二语言水平,这种看法是比较理性和折中的。

1.学习速度问题。成人学习者学习的最初阶段具有优势,尤其在语法方面。但他们最后可能会被儿童超过。儿童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更快,而在正规的外语课堂上学习速度较成年人缓慢。

2.语音问题。在语音方面,儿童比成年人更有可能获得接近母语水平的第二语言。如果有足够的语言接触;大多数儿童在二语习得中都可以习得地道的口音,有可能达到语音纯正。而成年人经过多年的正规学习,多数可以流利地讲外语,但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语音纯正。也就是说年龄越大,相对而言获得完全地道的口音的可能性越小。

3.语言能力与潜力问题。儿童具有更高的语言潜力,与成

人相比更有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

4.对语法的影响。第二语言语法习得的顺序不受年龄制约,但语法习得的速度及达到的水平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

六.对实际教学的启发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启发是,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在第二语言得方面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绝对化的否定某个年龄层的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能力。儿童有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对优势,成人也有他们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特点选择更适合的教育方式。

对于青春期以前的儿童,他们学第二语言的优越条件是大脑的可塑性最强,语言环境相对较好,模仿能力强,尤其是在习得自然的语音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缺点是他们的长时记忆能力较差,思维能力不强。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语言的准确性与流利度不高,学习效率不高,花费时间较多。因此,他们更适合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如双语生活环境,在学校中则要求有好的教师以及教学设施。

在前面提到了外语学习低龄化的问题,社会上,有些广告夸大了低龄儿童学习外语的作用,片面地宣传外语学习越早越好,很多家长也受到了这样的宣传的实际上,当前低龄外语教学的科学依据不足,教学实践经验薄弱。家长应该更加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在对孩子进行第二语言教育时,要考虑到教育的目的和最终

期望达到的水平,如果是期望孩子达到与母语相接近的水平,那就可以让孩子较早的接触第二语言。因为儿童在语音的习得和语言潜力方面确实较成人具有很大的优势,早点接触有助于获得更地道的语音。如果是期望孩子达到学习和工作所需要的外语水平,那么就不需要刻意地过早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按照学校的教学安排学习就可以了。

对于青少年,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优越条件是母语习惯已经形成,第二语言习得不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尤其是语言的流利性较儿童有很大的优势,长时记忆能力有所增强,理解能力也比较强。而且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有充分的学习时间。缺点是比儿童的学习要花更多的精力,要求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坚持性,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或高中生。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学习科目太多,不可能将所有精力放到第二语言学习中,容易造成顾此失彼,所以要合理安排学习计划。

对于成年人,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优越条件是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动机比较强烈,在学习效率方面有很大优势,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比较强。因此在记忆单词、掌握语法方面成年人占有绝对优势。他们的缺点是难以获得纯正的语音,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生活中的杂务多,很难专心致志的学习,因此学习的连续性常受影响。但是如果成年人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良好的语言环境和适当的学习方法,同样可以达到很高的第二语言水平。

总而言之,从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角度来看,年龄只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之一,不应该夸大它的作用。重要的是要了解不同年龄的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在学习中扬长避短。除了年龄因素之外, 社会文化背景、学习氛围和语言环境等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也非常大。只有各因素等共同作用时;才能更好地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辛柯,周淑莉.年龄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临界期假说实证[J].外语教学,2006(7).

[2]郑丽娜.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研究述评[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

[3]李芳芳.语言学习者的年龄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12).

[4]徐晓君.第二语言习得年龄因素研究的新进展[J].科教文汇,2008(12).

[5]王锋,欧阳俊林.个体差异与第二语言习得[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6]彭坚.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反思性研究对早期外语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7(7)

高校英语教师工作总结

高校英语教师工作总结 英语是比较难的一门功课,老师会花更多的心思来教学,今天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校英语教师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校英语教师工作总结篇一 20XX年是我工作的第二年,这一年相对于前两年来说,对于教学和教育工作有力进一步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在院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拓宽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承担了一些新的教学任务,总体上较好地完成了这一年的工作任务。 1.本年主要继续担任科技英语的教学。第一学期继续承担的是《电子商务》的教学。这是我第二次带这门课,这次除了认真备好课外,继续不断扩展和电子商务相关的课外知识,争取在讲好课文本身的同时,给学生介绍和电子商务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次比上次讲解更详细,而且讲解章节覆盖更广,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二学期承担的是《计算机科学概论》的教学。这是我第四次带这门课。但是为了精益求精,我把课本详细地进行了整理,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在课件上补充了一些图片,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直观,增加讲授课人工智能这一部分,并且沿承以前的方式,针对大一新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每节课布置作业,坚持批改,及时了解学生听课的情况,对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重点讲解,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是教学过程中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自己的专业知识比

较有限,在讲授计算机和电子商务相关知识中不能做到深入和精确,另一方面在教学进度和学生所要求的教学速度上未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这些问题是在新学年中我要努力攻克的,希望能在同事和自己的帮助下使得科技英语的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2. 担任了信管XX34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信管XX34班是我从大一第二学期接班的,针对这种情况,积极和班主任沟通交流,了解他们以前的成绩,课下也和学生保持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尽快完成我和学生互相的了解与适应。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地完成了从比较基础的《新概念英语》到难度加大的《新视野英语》再到四级强化的教学任务。结合上次的经验,针对各个学生鼓励教学,及时总结学生成绩情况。 在公共英语的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和以前上科技英语课的不同。公共英语课强调的是英语基础词汇和应用的培养,而且小班教学更需要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所以虽然担任的都是英语课的教学,但是要因材施教,学会在不同的课程中转换角色,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承担了XX级英语专业汉英翻译和XX级英语专业汉英翻译的教学任务,翻译是英语专业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这门课之前请教了同事,参考了多本资料,教学中补充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点,通过大量的例子讲解翻译的理论,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由于这是第一次上这门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面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这意味着需要更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改进教学方法;

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摘要: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存在培养目标模糊笼统、专业设置雷同和共质化、课程设置脱离实际以及学生能力单一、就业面窄等问题。应通过更新观念、明确目标、改革专业教育体系、实行供需结合培养模式、辅修第二专业学位模式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解决。 关键词: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外语的力量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外语人才各方面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涉外经济活动是否能够顺畅进行。因此,高校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是符合国际经济大环境的要求的。 一、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模糊笼统 在《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较全面的英语基本理论和知识、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一定的商务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商务、教育、旅游、新闻、科研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从这一目标看,其并没有突出英语专业的专业性,可以套用在任何一种专业培养目标上;其对于学生基本功或知识面方面的要求过于泛泛,并没有提出具体标准;其培养目标与英语专业的培养内容不相符合。这会影响英语专业教学目标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致使教学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教学要求无法确定以及教学内容无法与教学目标统一。 2.专业设置雷同和共质化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的推动下,很多院校进行了合并、升格及转型,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据统计,我国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中有90%的院校设有英语专业,并且大多数院校对英语专业的设置并未考虑本学校的特色,各院校之间专业设置雷同,造成英语专业毕业生过剩、就业难等恶果。其次,英语专业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同质化非常严重,所有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设计基本上是照搬照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没有体现出本学校特色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特点。 3.课程设置脱离实际 课程设置是一个专业建设的基石。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我国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脱离实际。据调查,语言技能训练课程在英语专业总学时中占了三分之二(67%),其他专业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分别只占15%和18%。这就使英语专业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语法——翻译法 直接法 听说法 认知法 功能法(交际法) 1、语法翻译法 ⑴产生背景 ⑵基本特点 ⑶分析评价 ⑷应用提示 ⑴产生背景 发展线索 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现代语言(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 代表人物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普洛茨(1819-1881)推行语法翻译法教学的重要人物(教师) 相关理论: 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 ?⑵基本特点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学采用演绎的方法; ?词汇的选择由内容决定,对译生词表; ?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教学手段; ?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名著。 ?⑶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 ?注重语法规则; ?注重阅读,注重语料的规范性。 ?局限: ?重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运用; ?过分依赖母语; ?教学方式单一; ?忽视听说训练。 ?⑷应用提示 ?两个基本点: ?①以启发学生的目的语认知为出发点; ?②根据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等选取合适的方式。

?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 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余! ?2、直接法(自然法) ?⑴产生背景 ?⑵相关理论 ?⑶基本原则 ?⑷训练方法 ?⑸分析评价 ?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重视形式语法。 ?⑴产生背景 ?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Gouin)(或称戈恩) 创造“序列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贝力子(M.D.Berlitz)一生主要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子外语学院采用直 接法而闻名。 ?⑵相关理论 ?语言学 ?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为直接法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语言学的基础。1886年国际语 音协会成立,公布了国际音标提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原则。 ?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 ?理念:在语言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感觉而不是思维,注重联想,形象化的作用, 通过感觉学习。并认为最强的感觉是由声音引起的。 ?⑶基本原则 ?直接联系:客观事物与第二语言教学直接联系 ?以模仿为主:通过大量感性材料灌输感性认识,再归纳 ?以口语为基础:从听说入门,重视语音教学 ?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教授当代通用语言 ?⑷训练方法 ?实物法(名词类) ?动作启发法(表演法) ?环境制造(情景再现) ?重复法:模仿、重复、领会 ?词语拓展法 ?⑸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重视活的语言,重视实用性; 尝试建立第二语言教学的直接联系; 教法生动活泼; 为母语不同的教学对象的教学提供了可行方式。 ?局限: 推广受到限制,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技巧; 教学条件有要求;小班授课效果较好; 完全排斥母语,有时“舍近求远”甚至于完全误导;

第二语言习得期假设解析

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 ——年龄因素与英语语言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评析就年龄因素与英语语言能力之间关系所开展的研究、主要发现和最新进展,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探讨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问题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为我国英语教育教学现状的改善与提高谏言献策。 关键词:关键期:第二语言习得:年龄因素;英语语言能力 一、引言 随着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英语学习的起始年龄出现了空前的低龄化。那么,外语学习是否真像大多数学生家长所认为的“越早越好”呢?若是,那么“好”在英语学习的哪方面(例如语音,口语,听力能力)?诸如以上问题,语言研究者和外语教学界长期以来看法不一。本文旨在评析就年龄因素与英语听力、语音和口语能力等之间的关系所开展的相关研究,以不同的视角来审视其主要发现和最新进展,并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及现状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的英语教育有所启示。 二、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的提出 早在五十多年之前,“关键期”这一概念首先由Robert 和Penfield(1959)提出:语言学习的效率最佳期在9 岁前,之后“人的大脑在学习语言方面会逐渐变得……僵硬和呆板”[1];若在 10 岁

之后才开始学习语言,由于生理因素,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基于此,Lenneberg(1967)对失语症病人和“野孩”进行研究,提出关键期假设(CPH):人的大脑“偏侧性”发育过程发生在2 岁至青春期之间,而这一由生理因素决定的左右脑分工过程使得青春期之后开始习得一门新语言非常困难,甚至不能达到母语者的语言水平或者能力[2]。Marinova-Todd,Marshall和Snow(2000)[3]这样诠释关键期假设:起点年龄和目标语言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生理因素决定了“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目标语习得结果;另外,关键期的开始和闭合时间是急转的。 Lamendella(2003)认为Lenneberg 所提出的关键期假设过于绝对,于是提出了“语言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儿童早期开始进行语言习得可能会更有效,但并不是晚起点开始进行语言习得就是不可能的”[4]。 由此可见,主流观点坚持认为关键期假设这个理论本身过于绝对化。但是,我们可以对年龄因素与二语语音、口语、听力、词汇能力等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三、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研究现状 (一)对关键期假设的不同观点 到了七十年代后,有许多语言学家通过实践对Lenneberg 的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提出了挑战,认为关键期假说不够全面。例如:Krashen指出成年人同样可以学好外语,而且如果学习和使用外语的时间相同的话,成年人比儿童进展更快,大龄儿童比低龄儿童的学习效果更好[5]。Stern(1985)认为不存在关键的年龄或阶段,但各年龄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名词解释 要点概括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名词解释要点概括 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 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得基本概念 1.母语:通常就是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得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就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得语言。因此,母语通常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2.目得语:也称“目标语",一般就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得语言、它强调得就是学习者正在学习得任何一种语言,与学习者得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3.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与习得得语言。 4.第二语言:相对于学习者习得得第一语言之外得任何一种其她语言而言得。强调得就是语言习得得先后顺序,与语言习得得环境无关。 5.习得:指“非正式”得语言获得。“习得"通常就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得语言获得。内隐学习就是通过无意识或下意识得方式来获得语言知识。通过“习得”方式获得得就是“隐性语言知识"。 6.学习:指“正式”得语言规则学习,即通过课堂教学得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一般就是指“有意识”得语言知识得获得。外显学习就是在有意识得状态下通过规则学习来获得语言知识。通过“学习”方式获得得就是“显性语言知识”、 7.第二语言习得:指学习者在目得语国家学习目得语。学习者所学得目得语在目得语国家就是公认得交际工具,当然也就是学习者用来交际得工具。 8.外语习得:学习者所学得语言在本国不就是作为整个社团得交际工具,而且学习者所学得语言主要就是在课堂学习得。 9.第二语言环境:指学习者所学得语言在语言习得发生得环境中作为交际语言、 10.自然得第二语言习得:指以交际得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而且语言习得通常就是在自然得社会环境下发生得。 11.有指导得第二语言习得:以教学指导得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就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得。 12.语言能力:就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得心理表征构成得。语言能力就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得心理语法、母语使用者对句子得合语法性得直觉判断依据得就就是这种隐性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就是关于语言得知识。 13.语言表达:交际双方在语言得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得运用。语言表达就是关于语言运用得知识。 第二章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 第一节对比分析 一对比分析产生得背景 对比分析得语言学理论基础就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得理论基础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对比分析得基本内容 1.对比分析假设得理论阐释包括三个方面,即对比分析得基本假设、分析方法以及对比分析得两种观点。 2.对比分析得基本假设就是语言迁移、包括三个方面: 1)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会把母语得语言形式、意义及其分布,连同与母语相联系得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系统中去。 2)当学习者得目得语与母语结构特征相似时,就会产生正迁移,学起来比较容易;当目

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复习过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相同点: (1)从教的方面来看 (2)从学的方面来看 不同点: (1)教学起点不同 第二语言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开始,先教发音、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汉语教程》第一课你好),是零起点的教学。而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入学时已基本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据我国学者(周国光、王藻华等)研究,儿童到六岁时,基本上习得了母语),不需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教,第一语言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由于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就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跟第一语言教学的一系列的区别,也使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成为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 (2)教学环境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往往是在母语的天然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进行,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第二语言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 (3)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 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决定了它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儿。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这种影响可以起正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如汉英主语+动词+宾语);也可以起负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英语中有第三人称变化,汉语中无,学英语时易错)。对于正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负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预防或排除。后者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4)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我们说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通常也是他们的母语)的同时,也得到了这种语言的文化(通常也是他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他们自然地形成了操这种语言的人所共同具有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习惯。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通常不是本民族的文化)。当第二语言学习者遇到不同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时,有些不容易理解并难以接受,

探讨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探讨年龄差异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 一.社会现象:近年来,人们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日益重视。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焦点话题之一。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学习第二语言呈现低龄化趋势,于是出现了很多很多的早教班,很多年轻父母让他们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因为他们觉得,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越早开始学习,越容易学习和掌握这门语言。 二.提出问题:对于那些连母语都不能完全掌握的孩子而言,过早学习第二语言真的有利于他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吗?三.研究论证 1.关键期假说 复习概念:关键期假说伦尼伯格所提出的“关键期假说”。关键期假说认为儿童习得语言更有优势是由于生理因素,他认为人的大脑在两岁至青春期,10-12岁之前是习得语言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的学习者不会像在关键期内的学习者一样成功。而且很容易产生外国腔。这是因为青春期以前,大脑的两个半球都参与了语言学习,大脑可塑性较强,语言习得较快,也较为成功。而在青春期后,大脑发生了侧化,逐渐失去可塑性,语言学习也就越来越困难。 2.关键期假说的相关研究

(1)支持关键期假说的研究 二语习得领域里, 支持关键期存在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Johnson和Newport (1989)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第二语言学习来说,越早越好,而且如果想学第二语言更容易,好像有一个界定的发展期间。 (2)反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 反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研究也有很多;C.Snow等人研究了在自然语言环境下不同年龄的人习得第二语言的情况;被试母语为英语,第二语言为荷兰语;研究者跟踪研究了被试在荷兰第一年里学习荷兰语的情况。其结果是,虽然儿童表现出一些优势,但成人同样也表现优势,在课堂学习,情况仍然如此。3.绝对的关键期到底存在吗? 关于第一语言的学习,则关键期假说应该是正确的。但是,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关键期假说的关系则不同。Birdsong在1989年也做了一个相似的研究,他也发现了明显的年龄作用。然而,他所发现的学习第二语言越早越好是指在人的整个生命区间,而不是在某一个关键年龄段期间。但是,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关键期假说的关系则不同。大多数的研究者还是怀疑这种绝对版关键期假说的成熟性,因为毕竟有些实例表明有的成人尽管过了所谓的关键期,但第二语言的水平还是达到了近似母语熟练度或甚至相当于母语的熟练度。所以说,有其他更为复杂的因素来解释这种在二语学习中的年龄作用则比绝对版的关键期假说更为准确而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之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北语听课整理-完整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一、教学法流派的研究 1.什么是教学法流派 教学法体系:由教学理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的特点。包括: (1)理论基础(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目标 (3)教学原则 (4)教学内容 (5)教学过程 (6)教学方法和技巧 (7)教学手段 (8)教师与学生的作用 (9)评估方法 1.1教学途径类 较侧重于提供教学理念和原则,对具体教学方法、程序未明确规定。 1.2教学方法类 同时规定了教学步骤和教学技巧 2.三大教学法流派 2.1传统教学法(强调语言形式) (1)认知派(语法翻译法、认知法) (2)经验派(直接法、听说法) 2.2交际性教学法(强调语言功能和语言运用)

(1)语言派(功能—意念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2)内容派(内容型教学法) 2.3人本主义教学法(强调学生为中心) 团体语言学习法、暗示法 3.西方学者对教学法流派的分析模式 (1)教学理念、原则(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方法、设计(目的、活动、教师、大纲、教材、学生)(3)教学实践、步骤(步骤、活动、技巧) 4.对教学法研究的主要方面 (1)时代背景、地点、代表人物 (2)理论基础:语言学、心理学 (3)教学步骤 (4)主要特点(教学原则) (5)成就和不足 二、主要教学法流派分析 现代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

1.传统教学法 1.1语法翻译法(又称古典法)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刚,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1)时代背景 18世纪德国语言家奥伦多夫吧语法讲解与翻译练习结合起来,成为当时一种标准的课堂教学方法。 19世纪中叶,逐渐成为教现代语言的主要方法。 (2)理论基础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同源)、官能心理学(思维训练) (3)教学步骤 讲解语法词汇→翻译练习 →介绍课文(母语介绍课文、逐句翻译课文、朗读课文) →巩固课文(胡毅巩固课文、回答理解题) →测试检查(通过双语翻译测验检查) (4)主要特点 A.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用演绎法; B. 依靠母语,用母语教目的语,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和练习手段; C.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目标; D. 重视课文教学,以文学名著典范语言为教学; E.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5)成就 A. 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

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 班级:12对外汉语姓名:韩瑞晶学号2012034107 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再学者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人们提出许许多多教学原则这些原则是第二语言在教学中特别需要重视的。 (1)精讲多练的原则 精讲多练是60年代初北京语言学院教师总结出的一条原则。所谓精讲,就是语言知识、语言规律要讲的精炼、简明、扼要,教师适当的讲授理论知识和与语言规律,这是对成人学校第二语言必不可少的;所谓多练就是通过大量要目的,要层次、反复的操练、练习。是学生掌握目的语的听、说、读、写技能和语言交际 鉴于语言课首先是技能课、工具课,所以语言缴械应体现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原则。根据目前学生入学时语言水平的情况,调整讲和练的层次。并提高学生们的技能,这不仅包括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训练,而且为了培养交际能力,还需要进行有关语用规律、话语规律和交际策略的言语交际技能训练。 (2)动机诱导的原则 社会语言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心理实验得出结论:一个人要学习某种第二语言,决定其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不在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或天生语言能力的强弱,而在学习者是否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所以我们要将良好的学习动机的诱导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始终。 (3)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要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制定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并确定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学习的内容应是真实而实用的,要做到学以致用。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课堂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加强趣味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参与设计教学活动,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并根据所得到的反馈不断调整课程计划,改进教学;对待学生的偏误应采取严格纠正的态度,但纠错要根据其性质和发生的场合区别对待,注意方式。 (4)交际性原则 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第二语言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而不只是让学习者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和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因此,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交际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教师应当努力将交际引入课堂。 (5)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结构是指语言的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功能指用语言做事,即语言在一定的情景中所能完成的交际任务。文化指语言教学范围里的文化,主要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影响到交际的语言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结构是基础,从起始阶段开始的、通过系统的语言结构的学习掌握语言规则,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较为迅速地获得语言交际能力的关键。功能是目的,学习语言结构是为了交际,因而结构是为功能服务的额,结构教学必须与功能教学紧密结合。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对比的原则

公共外语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公共外语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以长春大学为例,阐述了公共外语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分析了问题成因,对于完善公共外语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公共外语师资队伍结构和提升公共外语师资质量和整体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公共外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扩招,公共外语教师队伍也空前的壮大和发展。不仅如此,公共外语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越来越多的教师学历获得提升,教学经验日益丰富,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基本形成了结构渐趋合理的公共外语教师队伍。然而,在快速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具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公共外语教师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有待更新。 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外语学习的观念、途径、方式和方法都在不断进步和更新,各种现代外语教育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并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外语学习的内容也变得十分丰富。外语教学的大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一些公共外语教师,却没有及时地更新自己,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公共外语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生活压力大,使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历去实践和学习。这导致一些教师的

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几乎停留在原地,表现在教学思维过于僵化,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书本,教学缺少反思和创新。以长春大学公共外语教师为例,首先,由于工作量大,教学任务繁重,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教”轻“研”,即在完成教学任务上“疲于奔命”,对于教学的探索和反思则相对缺乏。这使得教学“十几年如一日”,甚至“几十年如一日”。这既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样打击了教师教学的信心和热情。其次,公共外语教师对外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十分缺乏。由于资金、机会等原因,公共外语教师出国、培训、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由于接收不到新的、前沿的理论和信息,教师们只能“闭门造车”,甚至只对着学生“照本宣科”。最后,教学硬件落后导致公共外语教师教学手段落后。长春大学公共外语精读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白笔黑板”上,无法应用现代多媒体设备,更无法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技术服务。由于没有应用的空间,所以没有学习的动力,教师们的多媒体学习和应用能力十分薄弱。不仅如此,许多优秀的网络和多媒体课件资源得不到利用,只能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传授有限的知识,这也导致了公共外语课堂的知识含量较低。 二、公共外语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不合理 公共外语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集中体现在职称结构不合理。由于公共外语教学历史较短,中青年教师构成了公

第二语言习得概念.doc

思考题: 1、什么是母语、目的语? “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家庭或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2、如何区分第一语言、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区分,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3、区分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习得这两个概念的意义? 区分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习得这两个概念的意义在于: 在两种环境下的语言习得,学习者在学什么、怎么学这两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别 语言习得环境对学习者语言习得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是间接的。 第四节SLA研究的基本问题 1.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究竟获得了什么? 2.第二语言学习者是怎样习得第二语言的? 3.第二语言语言习得有哪些个体差异? 4.语言教学对第二语言习得有何影响? 一、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时获得了什么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之初常常说出一些不合目的语规则的句子。 研究者们希望通过对学习者生成的语言进行研究来发现个中原因。 一、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时获得了什么 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者语言系统的描写上。 关于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基本上是基于学习者语言获得结果的研究。 关于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 相关研究包括: 早期的关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偏误分析 中介语假设以及关于中介语的研究 上世纪70年代的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等 二、第二语言学习者是怎样获得第二语言的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们试图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习得过程做出解释。 这涉及到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

二、第二语言学习者是怎样获得第二语言的 Ellis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习者的习得过程做出解释: 一是外部因素; 二是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社会环境 所谓“外部因素”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的社会环境和语言输入环境。 语言习得的“社会环境”包括第二语言习得发生的环境,即第二语言习得是在社会环境自然发生的(natural setting)还是在课堂教学环境进行的(educational setting)。 外部因素-语言输入环境 “语言输入环境”主要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的方式,即学习者语言输入是通过交互方式获得的还是非交互方式获得的。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到“foreigner talk”和“teacher talk”的研究,以及“可理解输入”的研究等。 外部因素-语言输入环境 “Foreigner talk”是指母语者与外国人谈话所使用的话语。 当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谈话时,常常对正常的话语进行某些调整,以便学习者理解。这种话语有时甚至不合语法。 例: 母语者:你-是-哪-国-人? 非母语者:我-哪国? 母语者:对,你-哪个-国家的? 非母语者:国家?噢,美国。 teacher talk的定义 “teacher talk”指的是第二语言教师在语言教学的课堂上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 师:请大家打开书。 生:开书? 师:对。书book,打开open. 生:噢。打开书?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学科性质 1、学科定位 (1)对外汉语教学(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 (2)狭义应用语言学:主要指语言教学,尤其是指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的一个分支。 (4)汉语国际教育(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应“汉语走出去”国家战略提出的新名词,是狭义的对外汉语。 2、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 (1)教学: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1996《现代汉语词典》)。这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 (2)学科 A、对外汉语的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对应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B、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方面是理论研究,即对3门基础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建立本学科的理论范畴;另一方面要重点研究“教什么、如何学、怎么教”这三大问题,研究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事业 A、加快孔子学院建设。(孔子学院是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 B、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师资培训全球网站,开发多媒体培训课件,提供在线培训辅导,通过网上网下、境外境内相结合的方式,大幅度提升师资培训规模和质量。二是将“对外汉语”提升为二级学科,支持高校建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硕士,并增加推荐免试招收硕士生名额,实行本科定向招生,将人才培养与使用直接挂钩。三是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对外汉语、外语、中文、教育等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资源、坚持向社会公开招聘志愿者教师,积极从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中招募志愿者教师。四是在海外推行汉语师资能力考试、培训和认定,与国外相关机构联合培养海外教师,支持各国开设培养汉语师资的相关专业或课程,增强海外师资队伍自身发展后劲。五是重点建设若干个“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并选择一批中学和社会机构,建立“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师资

国际化文化名城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国际化文化名城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在国际文化名城建设的背景之下,长沙市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长沙市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查分析,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国际化教育理念。外语专业应当调整语言种类,明确培养目标,建设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我们要积极探索和总结一个国际化的创新模式从而使长沙市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与国际文化名城建设合理对接,达到和谐同构目标。 [关键词]外语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国际文化名城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城市的建设成为了推进经济国际化的重要载体。长沙市也以此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切入点,提出了建设“国际化文化名城”的目标。目前在全国的城市国际化的大力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个瓶颈现象,就是国际化人才的缺失。据有关调查统计,我国目前国际化人才的缺口至少达100多万。这种巨大的缺口中,外语人才又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因此为长沙国际文化名城建设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人才的严峻任务已经摆在外语专业的面前。 一、长沙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现状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和市场需求状况,2013年9月至10月期间,我们对全市15家企业进行了访问和问卷调查。同时,笔者对长沙市17所本科院校的外国语学院的专业布局、外语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发现了外语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一些不匹配问题。 (一)专业布局单一,人才培养模式趋同 纵观长沙高校,虽然大部分设置了外语专业,但是由于语种、专业方向等缺乏统筹安排,对国际动态、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缺乏真正的调研和分析,使得外语专业的布局并不合理。目前中国高校开设非英语语种约有30种,而长沙只有5种,使得长沙市外语人才出现了过剩和短缺并存的比例失调现象。2013年,长沙市共用本科高等学校17所,其中16所高校设有英语专业,8所设有日语专业,2所设有法语专业,2所设有俄语专业,1所设有西班牙语专业,1所设有朝鲜语专业。在走访市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时,用人单位分析目前湖南的旅游市场,提出了对懂2门以上语言的学生需求量大,尤其是俄语、韩语、法语等,建议学校增设2-3门小语种供学生选择。而长沙的53%的高等院校的外语专业只开设了英语1个专业。高校培养的人才的单一化满足不了市场多元化语种人才的需求。再细看专业方向,基本上大同小异,复合型和应用型的特征不明显。

课程名称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研究方法

课程名称: 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研究方法 总学时: 学分: 适用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先修课程:第二语言习得、汉语教学 教学目标: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知识与能力结构为出发点,针对第二语言学习和跨文化适应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研究(包括课堂教学、教学法、教材、大 纲、课程等)、教师研究等选题,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使汉语国际教育专 业硕士能进行比较科学的研究设计、资料收集、数据分析与解释,为完成合格的 学位论文及入职后的学术研究提供帮助,从而将研究能力的提高与专业技能及发 展相关联。 主要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两部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研究选题、研究设计、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教师研究、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研究报告撰写方法;在知识教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研究选题进行实 际操作、讨论,从而具备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与实施、正确评价他人研究设计 的能力。 主要章节: 第一章:研究设计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论文特点与选题 §. 研究设计中的常用概念 §. 应用型研究的设计 第二章:第二语言学习研究 §. 面向教学的语言学习常见专题: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学习环境、学习者 §. 语言学习研究的设计与数据收集方法 §. 实验研究的设计与数据收集 §. 非实验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第三章:第二语言教学研究 §. 课堂教学研究 §. 教学法研究

§. 教材分析与评估 §课程与大纲研究 第四章:教师研究 §. 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 §. 教师能力认证与标准 §. 师资培训研究 §. 行动研究 第五章: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 量化数据整理与分析 §. 质性数据整理与分析 第六章: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 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的结构 §. 优秀学位论文示范 §. 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的撰写程序程序与方法 教学方式: 讲授、实践、讨论、报告、文献阅读与自主学习考核方式: 考勤、作业、研究设计 教材及参考文献: 1. . . 2. . . 任课教师: 教师团队 大纲撰写人: 冯丽萍

第二语言教学

第四章语言教学 语言不但是交际的工具,而且也是思维和学习的工具,同时又是文化和信息的载体。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当然也直接关系到他的交际效果。而学习效率、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对一个人其他努力地形成好热发展,对一个人的工作业绩和事业成就,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语言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而诸种能力中的核心能力。 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强弱不但对他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而且会产生强大的社会效应。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所以个人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和交际效果必然会对相关的社会群体产生影响。我们把这种对社会群体的影响叫做社会效应。 语言教学是指语言课程的教学。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目的语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心理和语言习惯,提高思维能力。 汉语难学的误解 第一种误解是拿学习非亲属语言跟学习亲属语言比较 第二种误解是汉字和汉语教学不得法所造成的负面效应 发展语言教学和教育,对提高国民的语言素养,促进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和共同繁荣、加强中外交流与合作以创造和平发展的国际大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后者属于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 区别: 1、教学目的不同语言学教学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不同的教学目的语言教学从根本伤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2、教学内容不同语言学教学的内容是语言理论知识和语言研究方法等语言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言知识、语用知识、相关的文化知识以及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能力 3、教学的原则、方法和技巧不同语言学教学的原则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语言教学的原则必须在综合考虑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制定 汉语教学的不同的地方 1、教学的重点不同 2、教学的内容编排顺序不同 3、处理她说和读写的关系的原则和方法不一定相同 第二语言教学的结构 即由第二语言教学本体以及与本体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一种统一体的构成方式三个部分 1、教学部分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 2、理论基础包括本体理论和基础理论本体理论即教育理论包括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也包括教学路子、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理论说明基础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学

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发表时间:2011-03-01T16:23:07.89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7期供稿作者:王树彪 [导读] 我们要努力使自己的学生从“要我用英语交流”的状态转变为“我要用英语交流”的状态。 王树彪(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八达岭校区,北京102100) 摘要:随着社会对新型人才英语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要求的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成为考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缺乏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本文分析了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发展 一、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在我国日益深入和发展,较好的口语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优势。在我国,普通学生从中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但是绝大部分普通大学毕业生还是无法用英语进行交际,更不用说流利的交际了。 二、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教学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意指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局面。口语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与学生是否明确他们各自在口语课上的作用。现代教学法专家则认为,教师的作用毫无疑问是重要的,但是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中心,真正的主宰、真正的核心应该是学生,他们应当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最主动的参与者。学生成为课堂中心的关键在于教师。口语课能否上得成功,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就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与其他课程不同,在口语课上教师尤其要善于引导学生和设计活动,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开口机会,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三、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鼓励性策略。表现在课堂上便是老师的赞许、鼓励或否定。当某一行为产生好的结果时,它便存留下来并得到强化和运用;反之,结果若是惩罚性的或完全缺少鼓励,它便受到削弱,最终消失。因此学生所需要的是老师的鼓励,形成良好的心理刺激,使学生能越来越大胆地说英语。而打击、讽刺甚至一个不耐烦的表情都会使学生自卑、丧失自信心而对学习产生恐惧。 (1)适当容忍错误。教师应该注重的是学生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而非语法知识的积累。只要学生能使用目标语清楚地表达思想,实现交际,任务就算完成了。在进行机械半机械的口语练习中,同学相互纠正,这样既可以使犯错者注意到自己的错误,也可以提高纠错者的语感和兴趣。(2)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最好少做些提问,多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口语活动,要求学生各抒己见,尽情发挥,然后各组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最后再由教师或口语较好的学生做总评。总之,教师应采用激发、鼓励性原则,使学生上课时不再感到紧张不安,让他们的情绪慢慢的放松下来,从而使他们获得开口说英语的勇气。事实上,如果学生的口头表达欲望被激活,上口语课时,他们就不会再感到烦躁紧张,相反还会感到轻松自如;我们要努力使自己的学生从“要我用英语交流”的状态转变为“我要用英语交流”的状态。 (二)关于课堂活动设计的策略。课堂活动的设计应遵循系统性、时尚性、常识性、趣味性、多样性、交际性和可操作性。这些教学素材无疑有助于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扩展思维、诱导思考、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努力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英语口语教学主要是加强培养及训练学生语言知识转换的能力。其宗旨是要学生通过读和听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经过思维,在原有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获得的内容和语言加工和重组,并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语言,完成整个交际过程。①每日陈述(daily report)。有的学生向大家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习俗;有的学生教大家唱英文歌曲、弹吉他、打乒乓球、篮球;有的学生用英文介绍学校附近的餐馆;有的使用多媒体来演示英文ppt等。②小组讨论。具体方法如下:学期开始时,将学生分成4-5 人一组进行口语活动,并对学生的口语成绩以组为单位进行评判。Brumfit 指出:“小组活动最主要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讨论、会话、激发自然的语言活动。”③角色扮演。该活动有三种形式,其一是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文进行改编;其二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其三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放一段视频,然后让学生根据视频来按照角色即兴表演。④辩论。由笔者结合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提供辩论题目。将不同组的学生分为正反两方,笔者作裁判,对辩论的表现给予纪录并进行适当的奖惩。⑤看图说话。图画有助于学生扩展思维并提高对课文的兴趣,学生可通过图画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出表达思想的强烈愿望。学生上口语课和说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三)大量使用竞争机制来刺激学生开口说话。为了保证对学生评估的公平和公正,我会要求学生上课的座位固定下来,每次谁发了言,我就如实地记录下来。带来两个好处:其一,每次学生的出勤率就可以记录下来,以作为期末成绩的参考,以此来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其二,老师能很快地和学生熟悉起来。上课时我从不点名要学生发言,而是要他们主动的参与。每次上课我都会随时通报学生参与的情况,得分高的提出表扬,并说明要记入期末总评成绩,还没有参与的同学我也不点名,而是以小组为单位。 以上所述只是笔者在大学公共英语口语课上所做的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找出提高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口语水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