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doc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doc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doc

2010年质量技术监督统计概况

质量管理司

2010年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统计年报(质量技术监督部分)执行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批准备案的《质量技术监督统计报表制度》。内容涵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总局直属单位共计6067个机构的人员、经费、国有资产、基本建设和质量技术监督重点业务信息。

一、机构和人员

(一)机构状况

1、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共有机构6096个。

2、按职能分:行政机构2982个,事业机构3114个。

省、地、县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机构2982个,其中质量技术监督局机关1002个,局所合一机构623个,加挂稽查队牌子机构946个,局所队合一机构323个,稽查队88个。

省、地、县质量技术监督事业机构3107个,其中事业稽查队219个,事业机构中技术机构2720个。技术机构包括计量机构712个,情报信息机构156个,质量监督检验机构509个,纤维检验机构156个,特种设备检测机构476个,综合技术机构711个。

技术机构分别情况如图所示:

3、按隶属关系分:总局质量技术监督直属机构7个,省级机构397个,地(市)级机构1593个,县(区)级机构4099个。

(二)人员状况

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职工编制191368人,在职职工175838人。

1、行政机构在职职工61963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7538人,占行政机构职工总数的92.86%。

2、事业机构在职职工113900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91680人,占事业机构职工总数的80.50%。

事业机构中技术机构职工85947人。其中:计量机构22564人,情报信息机构3160人,质量检验机构15164人,纤维检验机构3064人,锅炉压力容器检测机构15355人,综合技术机构26640人;具有高、中级职称32671人,占技术机构职工总数的38.02%。

二、经费

(一)中央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157.53亿元,省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12.62亿元,罚没收入24.64亿元。

(二)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经费收入总额388.60亿元,比上年326.15亿元增加62.45亿元,增长19.15%。其中:财政拨款278.28亿元,占总收入的72%;行政事业性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9.30亿元,占总收入的2%;事业收入39.11亿元,占总收入的10%;经营收入27.25亿元,占总收入的7%;其他收入34.67亿元,占总收入的9%。

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经费收入四年增长情况对比如下图:

单位:亿元

各类收入及比例如下图所示:

(三)经费总支出356.65亿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104.80亿元,占总支出的30%;商业和服务支出115.79亿元,占总支出的32%;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31.01亿元,占总支出的9%;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等专项支出75.82亿元,占总支出的21%(其中基本建设支出30.21亿元,专用仪器设备购置21.19亿元,信息网络设备购置1.26亿元,交通运输设备购置4.02亿元);经营支出21.75亿元,占总支出的6%;其他支出8.08亿元,占总支出的2%。

三、国有资产

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国有资产总额为533.12亿元,比去年431.96亿元增长101.16亿元,增长23.42%;其中固定资产总额为368.51亿元,比去年297.96亿元增长70.55亿元,增长23.68%。

单位:亿元

四、法制工作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制定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至本年末现行有效的共58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相关的政府规章,至本年末现行有效的共85个。

(二)至2010年末,全国地方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具有行政执法资格人员共计93954人,持有行政执法证件人员79258人。

(三)本年度全国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举行听证会336次,调解纠纷案件6098件。

(四)本年度对执法人员过错责任追究立案301起,落实处理200起。

(五)本年度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收到行政复议申请251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39件,在已审结的229件中,相对

人撤回复议申请案件106件,维持原处罚决定案件85件,复议后撤销原处罚决定案件14件,调解与和解方式结案4件,责令履行结案16件,其他方式结案4件。

(六)本年度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受理行政许可申请8214245项,办理非行政许可审批966760项,办理许可收费733.95万元。

(七)本年度各地经人民法院审理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案件167件(复议后应诉49件,未经复议直接应诉118件),其中省级单位作为被告的11件,地市级单位作为被告的61件,区县级单位作为被告的95件。

五、行政执法情况

2010年,全系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77.4万人次,查办各类质量违法案件15.8万起,其中,现场处罚案件近4万起,立案查处案件11.9万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58.7亿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150起。

在立案查处的案件中,共查办食品类违法案件2.90万起,建材类违法案件2.25万起,农资类违法案件8786起,分别占全部立案查处案件总数的24.45%,19%和7.4%。三类产品的违法案件总数占到了全部案件总数的一半以上,充分表明食品、农资和建材产品依然是我们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执法打假工作的重点。

2010年查办案件平均货值为4.95万元,其中:食品类案件平均涉案货值为1.62万元,农资类案件平均涉案货值4.75万元,建材类案件平均涉案货值9.53万元。

全国共有8个省(区、市)立案查处案件在5000起以上,其中山东、广东等地全年立案查处案件在10000起以上。

2010年,从各地立案查处案件情况看,县级局查办案件占到了全部立案查处案件的78.4%,充分表明县级局是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的主体。从查办案件的货值分布情况看,省级局以占总数近1%的办案数量查获了占总数近7%的货值,也充分体现了省级机构在查办大案要案过程中所具有的带动示范作用。

六、质量管理

一至四季度全国千户重点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等级品率

分别为90.59%、92.73%、91.85%、93.45%,全年平均产品质量等级品率为92.39%,与上年相比提高了2.21个百分点。其中,优等品产值率为70.75%,一等品产值率为20.42%。

一至四季度全国千户重点工业企业产品质量损失率F (质量损失金额/工业总产值现价)分别为0.24%、0.16%、0.13%、0.24%。质量损失率F'(质量损失金额/工业增加值)全年平均为1.7%,比去年相比,提高了0.58个百分点。

一至四季度全国千户重点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分别为94.56%、92.97%、90.75%、97.27%。全年平均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3.87%,比上年提高了2.62个百分点。

一至四季度全国千户重点工业企业产品新产品销售率分别为28.38%、32.08%、29.45%、31.74%,全年平均新产品销售率为30.53%,比上年提高了3.29个百分点。

七、质量监督

(一)生产许可证情况:2010年,共对63类工业产品的14034家企业进行了审查,向审查合格的企业发放了13156张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书,对1100家企业做出不予许可的决定,注销2834家企业的生产许可证,撤销、撤回、吊销16家企业的生产许可证。

(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

1. 总体情况

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围绕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品以及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加大食品、日用消费品、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生产资料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力度,共抽查132类15336家企业的16357种产品,产品批次抽样合格率为87.6%。

一是从企业生产规模来看,全年抽查大、中、小型企业数分别占抽查企业总数的14.7%、19.3%、66%,产品批次抽样合格率分别为95%、92%和84.4%。

二是从具体产品质量来看,有58类产品的批次抽样合格率在90%以上,主要包括食用盐、化妆品、白酒、卫生纸等;有7类产品的批次抽样合格率介于60%~70%之间,包括电工工具、刨花板、陶瓷片密封水嘴、亚麻制品等;有5类产品的批次抽样合格率不到60%,包括高速旋转式压片机/旋转式压片机、不间断电源、轮椅车、自镇流荧光灯和热能表。

三是从企业区域分布来看,全年抽查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企业数分别占抽查企业总数的66%、

20.2%、13.8%,产品批次抽样合格率分别为87.7%、85.9%、89.4%。(注: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2. 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

全年抽查食品、日用消费品、工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资料、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五大类产品企业分别占抽查企业总数的23.4%、36.2%、9.9%、5.4%、25.2%。

一是全年抽查了3593家企业生产的3857种食品。其中,灭菌乳、食用盐、食糖、啤酒、月饼、小麦粉、白酒等14类食品批次抽样合格率在95%以上。在食品抽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二是全年抽查了5548家企业生产的6167种日用消费品。抽查的房间空气调节器、化妆品、笔记本电脑、卫生巾(含卫生护垫)和针织内衣的批次抽样合格率在95%以上。

抽查的吸油烟机、电风扇、童车等7类产品批次抽样合格率不到80%,其中,轮椅车和自镇流荧光灯批次抽样合格率低于60%。

三是全年抽查了1512家企业生产的1566种工业生产资料类产品。抽查的出租汽车计价器、血压计、单相电能表、永磁直流电动机和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的批次抽样合格率在95%以上。抽查的高速旋转式压片机/旋转式压片机、不间断电源和热能表3类产品批次抽样合格率不到60%。

四是全年抽查了824家企业生产的842种农业生产资料类产品。低速汽车和农药的批次抽样合格率在95%以上,除脱粒机的批次抽样合格率为80%以外,其余抽查产品的批次抽样合格率均在85%以上。

五是全年抽查了3859家企业生产的3925种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类产品。抽查的通用水泥、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和普通纸面石膏板的批次抽样合格率在95%以上,抽查的陶瓷坐便器、中空玻璃用聚硫密封胶、陶瓷片密封水嘴和刨花板4类产品批次抽样合格

率低于80%。

3. 监督抽查结果集中反映的情况

一是大、中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水平整体较好。主要得益于我国主要产品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工艺设备显著改善,企业较为重视培养建设专业化、知识化技术工人和管理团队,注重通过标准技术引领产品质量提升,逐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了产品质量水平。

二是部分小型生产企业产品抽样合格率不高。主要原因是企业生产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对产品原辅料缺乏有效控制,对出厂产品质量无法有效把关,对产品标准等信息收集掌握不够全面准确,未能建立有效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增加了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概率。

三是个别产品仍然存在以往抽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如,部分食品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部分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的甲醛释放量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部分农业机械安全防护达不到标准要求;部分日用消费品的主要使

用性能不达标等。对这些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需要各地质监部门、企业等方面提高重视程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集中力量加以解决。

4. 2011年主要工作措施

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将进一步改革完善监督抽查制度,广泛宣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全力抓好重点产品监督抽查工作,及时公布抽查后处理结果,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有效性。同时,将指导和督促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严格依法落实不合格企业抽查后处理工作,深入抓好对存在共性质量问题产品的监督和区域整治工作,加强对质量状况不稳定的企业和产品的后续监管,促进我国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的稳步提升。

八、标准制、修订

(一)现行国家标准累计26940项,其中:强制性标准3524项,推荐性标准23171项,指导性技术文件245项。截止2010年底,国家标准样品总数为1642项。2010年批准发布国家标准2860项,其中:强制性标准493项,推荐

性标准2303项,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64项。2010年研复制国家标准样品153项。

(二)备案行业标准3026项,备案地方标准2520项。截止2010年底,累计备案行业标准44143项,备案地方标准19214项。

(三)现行地方标准累计29079项,其中,强制性标准4038项,推荐性标准25041项。2010年制修订地方标准3192项,其中:强制性标准142项,推荐性标准3050项。

(四)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累计1286058 项,年度企业标准备案107801 项,其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1549项。

(五)企业产品标准采标标志备案累计66760 项,年度企业产品标准采标标志备案8525项。

九、计量

(一)全国已建国家基准10类130项179种,一级标准物质1670种,二级标准物质4254种。

(二)现已制定国家计量技术法规1231个,包括:国家计

量检定系统表94个,国家计量检定规程866个,国家计量技术规范271个。备案的部门、地方计量检定规程1841个。(三)为各行业检定计量仪器和计量器具4344万台件,其中:强制检定的标准计量器具179万台件,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4037万台件。

(四)已建立社会公正计量行(站)858个。

(五)颁发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186份,进口计量器具临时型式批准证书15份,OIML计量器具国际证书8份。(六)根据《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2005年5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令第74号发布),将计量器具新产品定型统一为型式批准,将定型鉴定和样机试验统一为型式评价,该作法采纳了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的国际文件no.19《型式评价和型式批准》的相应措施。

2010年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分布情况

1%

近五年计量标准器具强制检定情况图

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一)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特种设备647.65万台。其中:锅炉60.73万台,压力容器233.59万台,电梯162.85万台,起重机械150万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38.79万辆,客运索道860条,游乐设施1.58万台(套)。另有气瓶14072.73万只,压力管道73.2万公里。

(二)全国在用特种设备完成定期检验95%。其中:锅炉完成定期检验34.28万台,定检率94%;压力容器完成定期检验56.90万台,定检率92%;气瓶完成定期检验2429.63万只,定检率89%,工业压力管道完成定期检验2.77万千

米,定检率71%;电梯127.09万台,定检率97%;起重机械完成定期检验59.32万台,定检率94%;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完成定期检验24.92万台,定检率92%;客运索道完成定期检验701条,定检率86%;游乐设施完成定期检验1.05万台(套),定检率92%。

(三)全国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特种设备151.76万台。其中:锅炉11.88万台,压力容器122.36万台,起重机械17.50万台,游乐设施205台(套)。另有气瓶2423.82万只,压力管道元件191.87万件,安全附件、安全装置5.14万套。

(四)安装、改造维修安全性能监督检验特种设备60.49万台。其中:锅炉4.09万台,压力容器11.01万台,电梯24.67万台,起重机械19.10万台,客运索道44条,游乐设施1836台(套),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1.41万台。另有气瓶19.48万只,工业压力管道15.34万千米。(五)2010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296起,死亡310人,受伤247人,直接经济损失6680.88万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事故总起数增加84起,上升22.11%;死亡人数减少5人,下降1.59%;受伤人数减少155人,下降38.56%;直接经济损失增加499.71万元,上升8.08%。其中锅炉事故28起、死亡24人,压力容器事故20起、死亡13人,气瓶事故12起、死亡13人,压力管道事故5起、

死亡10人,电梯事故44起、死亡44人,起重机械事故78起、死亡82人,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34起、死亡29人,大型游乐设施事故5起、死亡7人。另有土锅炉事故6起、死亡3人,房屋起重机械事故10起、死亡24人。 2010年,特种设备万台事故率为0.64,与2009年相比,下降了30.4%;特种设备万台死亡人数为0.67,与2009年相比,下降了11.8%。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全国在用特种设备数量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台数

00.2

0.4

0.6

0.8

1

1.2

1.4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中等职业学校通信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 通信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专业代码) 2016 年 3 月

通信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目的 通信行业的变化是日新月异,每一年都有大量的新技术出现,对人才素质也有新的要求。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告诉增长,移动通信人才的需求将迅速放量。一方面,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另一面,相关服务行业人才需求看涨。于是,通过本次调研收集和分析通信类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信息,了解当前社会、电信行业以及企业对通信类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趋势,为学校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提高通信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就业质量。作出如下调研报告。 (二)调研时间 2014年10月到2015年12月 (三)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是长株潭及周边地区的通信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在校老师。利用电子访问方式、社会实践调查方式、互联网上查找相关信息为主,并通过在校老师,用人单位反映的就业情况为辅。 (四)调研方法 通过浏览、访问网络和文献、做调查问卷搜集得来的文字才来哦的整理,电话采访、咨询等方法。 (五)调研内容 1.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情况。 2.专业岗位职业能力。 3.专业岗位知识能力。 4.薪金水平。 5.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目前就业较为热门技术、岗位。

(六)调研分析 (一)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情况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广泛,由于通信产业在全球的告诉及持续发展,该专业在国外也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对人才的需求量又相当大。每个学校平均每年都以120-200人的数量招生,有的学校甚至更多。学历层次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不等,有的学校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人才梯级培养的方式。尽管如此,此专业每年的毕业生还是供不应求,炙手可热。 (二)专业岗位职业能力 能力要求: 较强的实践能力:培养人才方向应该基于移动通信、微波技术、光通信、互联网通信方面的测试、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产品维修及企业网络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通信设备的测试与维修人员。 更新知识的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需求,战歌通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熟悉计算机通信网络使用、安装调试及维护,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软硬件知识技能及通信技术技能 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工程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应用、制造的技术性人才。 (三)专业岗位知识能力

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目录 前言 学生发展 ............................................................................................ 立德树人 就业质量 职业发展 自主创业 计分卡 . 教育教学 ........................................................................................... 专业建设 产教融合 教师资源 信息技术应用 学校管理 . 政府责任 ........................................................................................... 政策落实 “行动计划”引领创新发展 质量保障 经费保证 . 国际合作 ........................................................................................... 国际影响 独特贡献 来华留学 合作发展 服务贡献 ............................................................................................ 服务贡献强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服务区域协调发展 服务农业现代化 服务中国制造 服务现代服务业 . 面临挑战 ........................................................................................... 定力不足挑战内涵发展 投入不足挑战整体提升 环境质量挑战能力建设 管理能力挑战人才培养 附件:高职教育主要质量指标的地区分布 附件:指标名词解释 附件: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 后记

职业技术学校2019年度学校教育质量报告

昆明医药职业技术学校 2019年度学校教育质量报告 嵩明县教育体育局: 2019年,我校在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嵩明县教育体育局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及《云南省教育厅等7部门关于印发《云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文件的有关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嵩明发展、服务社会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我校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打造一个“学有所得、学有所能、学有所用、学有所依”的职业教育环境。现将我校2019年度教育质量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1、学校概况 昆明医药职业技术学校是经昆明市教育局批准,云南省教育局厅备案具有开展中等职业教育、高等院校升学辅导及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提升为一体的中职院校。学校占地面积约60亩,资产总值为1595万元,固定资产原值为903万元。 学校以“责任、合作、质量、服务、感恩”为校园核心价值,;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以“团结、务实、创新、包容”为校风,以“求真、务实、互助、共赢”为学风。坚持以“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办学目标,坚定不移地走“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使学生具备“一张文凭,多种证书”,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2、学生情况

2019学年招生人数为0人,2019年春季在校生人数为377人,2019年秋季在校生人数为280人,2019年毕业生人数为0人,生源主要来自红河、临沧、昭通等市县,也有部分省外学生,学生巩固率为:87.4%。 3、教师队伍 依据办学发展需要,学校加强新教师引进与兼职教师聘请,不断充实完善教师队伍。注重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通过新教师公开课、老教师展示课、外请优秀教师到校授课培训等多种形式,促进我校教师从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目前,学校已形成一支规模适当,素质优良,专兼比例协调,职称、学历、职业资格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①规模与构成 学校现有教职工65人,教师总数 55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专业教师30人,特聘(外聘)教师 15人,生师比为4:1。 ②专任教师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0 人,教师数量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其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67%。 4、设施设备 学校学年新增教学设备:电子钢琴、婴儿模型设施等。 其他设备:显微镜、手术器械、婴儿称、心肺复苏模拟人等。 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开设有生化实验室、制药实验室、药物陈列室、解剖实验室等16个实验室。并且逐年增加设备。 二、学生发展 1、学生素质

中等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中等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占据了全市高中段教育的半壁江山,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如何?2009年4月,市政协教文卫体委组织部分教育界委员和教育界专家,在 市政协副主席傅路红、朱恒钱带领下,对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我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金华高级技工学校、金华商校、 婺城区金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浦江县职业技术学校,先后听取了市教育局和武义县教育局、浦江县教育局的情况汇报,并赴嘉兴、衢州市学习考察,了解兄弟市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之后,委员和专家们进行了座谈。 委员们认为,近几年来我市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在稳定办学规模、强化专业建设、突出职教特色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同时,委员们也认为,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同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 相比,同较发达市的发展态势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市现有各类中职学校60所(普通中专6所、成人中专8所、技校3所、职业高中43所),教职员工4442人。2008年招生27927人,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82508人,与普高在校生基本持平。中职学校中有国家级重点12所,省级重点7所。全市中职学校现有省级示范专业23个,省级实训基地17个、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从专业门类上看,中职教育涵盖了机电、商贸、旅游、建筑、汽车、计算机等 50多个专业,基本构建了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并形成了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一是中职教育规模稳定。2001年起,我市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职普协调发展,采用“按1:1编制高中段招生计划”、“普高招生三不准”、“推行直升 生制度”、“规范招生宣传”等办法,并在中职招生中实行“四放开”机制,较好地保证了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全市已连续七年达到了普职比1:1。校均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现有8所职校在校生人数超过了3000人,从全省范围看,无论是普职比还是在校生人数,我市都已经是一个职教的大市,正在向职教强市迈进。 二是专业建设取得成效。浙江省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以来,我市教育行政部门抓住机遇,积极努力,各职业学校克服经费短缺等方面的困难,积极创建省级示范专业与省级、国家级实训基地。在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第一轮实施过程中,我市在示范专业建设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特别是2008年,创省示范专业5个(全省51个),省级实训基地7个(全省36个),获得省级奖励经费

年度中等职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年度中等职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年度中等职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年度中等职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学校简况 桦川县职业教育中心年月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普通教育和职前职后培训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的综合性公办学校,初步构建了普、职、成相沟通,农、科、教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占地面积万平方M,建筑面积万平方M。固定资产总额余万元。学校本着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办学理念,提出教案至上、质量至上、服务至上的教案方针;秉承办学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思想,坚持以升学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发展方向。现已经发展成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职业技术学校的排头兵,多年来为桦川县县域经济发展培养培训了万余名落地人才,连续五年对口升学率排在全省前列,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后备力量。 学生情况 桦川县职业教育中心是本县唯一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年毕业生人数为人。高中学段有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部分学生。年职业教育中心招生学生人,比年多招收人,其中职业高中人数为人,普通高中人数为人,本校内普职招生比例约为,年职高招生人数略有上升。年学生结构变化

不大,住宿生与年减少人,住宿生明显减少。 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个生,与年每生增加个工位。生均纸质图书本,比年生均增加本。 年职高学生顶岗累计时长在六个月的学生数为人,占比为。比年同期顶岗实习数增加人。在年我省现代农业创业培训中,学校充分认识和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我校到村发放宣传单、解说,按农民需求设置农业创新培训课程、根据农闲时节确定培训时间,所有学员实行计划培训,保证了每一期班的人数。学员到我校免费参加培训,我校免费发放教材、笔、本,免食宿费、免费提供他们与用工单位签订务工合同平台。农民切实从培训中学到知识,增长技能。年互联网现代农业培训将预计再培训人次,桦川县共计个村屯,争取基础数是为每一个村屯培养一个农机具使用与维修、水稻育苗与田间管理、养殖业几方面的现代农业创业人才,使贫困和富余劳动力学到一技之长,找到理想的工作,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争取区域人才培养人数与年持平。 教师队伍 桦川县职业教育中心现有教职工人,专业教师人,师生比:(此比例中学生数仅按在校职高普高学生,不包含短期培训学员计算学生数)。其中本科学历人,本科学历占教师总数的;研究生学历人,占教师总数比例为;双师型教师人,占总专业教师的比例数为:;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人,占教

林甸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林甸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林甸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为准确掌握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加快我县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的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建设,根据教育局工作部署,我们调研组于5月份对县职教中心学校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调查问卷及书面调研相结合的形式,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职业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一)发展规模 至2014年5月,县职教中心学校中职在校生447人。比2011年、2012、2013年分别减少了782人、734人和96人。 (二)专业设置情况 目前,职教中心学校共开设9个专业。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表1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统计表

50台计算机;2012年,国家投入160万元、学校配套160万元新建了汽修专业实训基地;2013年,学校自筹资金115万元改造了多功能厅和食堂。 (四)构建师资培训新体制。近年来,逐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学校4级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体系,加强了教师的培养培训。2011~2013年,我县33 人参加了国家级培训,55人参加了省级培训,30人参加了市级培训。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活动,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五)校企合作取得新进展。新形势下,职教中心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加快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步伐。5月份,职教中心与占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校企合作签约。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三、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一)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 目前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轻视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关心支持不够。在教育系统内部也同样存在着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忽视职业教育的倾向,对社会引导不够,许多学生、家长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见,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二)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

职业技术学校质量年度报告范本

职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序言 根据XX市教育局《关于编制和发布2018年度中等职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文件精神,学校有办公室承办(牵头),各科室协同开展2018年度质量报告编制工作。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品质立校、品质兴校、品质强校”为理念,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为基础,以技能为重点”的教育原则,按照“教育观念要有新跨越,特色创建要有新突破,学校管理要有新举措,文化建设要有新变化,教育质量要上新台阶”的工作要求,促进学校全面健康发展。现就学校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措施、校企合作、社会贡献、特色创新、问题及措施等方面发布XX市XX学校2018年度质量工作报告。

目录 1.学校情况 (2) 1.1学校概况 (2) 1.2 学生情况 (2) 1.3教师队伍 (3) 1.4设施设备 (5) 2.学生发展 (6) 2.1学生素质 (6) 2.2在校体验 (8) 2.3资助情况 (9) 2.4就业质量 (10) 2.5职业发展 (10) 3.质量保障措施 (11) 3.1专业动态调整 (11) 3.2教育教学改革 (11) 3.3 教师培养培训 (13) 3.4 规范管理情况 (17) 3.5 德育工作情况 (19) 3.6党建情况 (20) 4.校企合作 (21) 4.1校企合作 (21) 4.2 学生实习情况 (21) 5.社会贡献 (22) 5.1人才培养 (22) 5.2社会服务 (22) 5.3对口支援 (22) 6.举办者履责(经费) (23) 7.特色创新 (23)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24) (一)存在问题 (24) (二)改进措施 (25)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编著 编者按: 7月中旬,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国家版首次面向社会公布。这是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者、治理者与教学者梳理过去、厘清现状、展望以后的一种努力与尝试,关于提高办好职业教育的认识,增强办好职业教育的信心和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有着重要意义。报告公布后,本报职教周刊用整版篇幅进行了及时报道,摘要刊发了报告内容,并请报告编写者介绍了报告公布的背景。报告的公布,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许多读者致电本报,希望能够一览报告全貌,因此本报此次将报告全文刊出,以飨读者。另外,本报还搜集了一些政府部门、社会团体、高等院校、企业界专家学者对报告的点评,希望能更好地关心读者阅读与理解报告。 2011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公布的第一年,将与1980年、1999年和2006年共同记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展的历史。200多所高等职业学校和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开公布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由点到面,部分院校纵向科研经费大幅增

长,有的院校突破2000万元,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努力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提升质量,增强服务能力,走上新的历史起点。 1 概览与历程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进展中产生的高等教育新类型。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横跨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领域,为宽敞适龄青年提供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并掌握就业技能的机会,对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时期进入大众化教育时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1.1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中要紧实施专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教育。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建立在高等学校教育框架基础之上的,目前处于一般高等教育(全日制高等学校教育)中的专科学历层次,这是基于中国差不多国情的战略选择。近年来,中国大力进展高等职业教育,2011年具有一般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职业学校数量达到1276所,占一般高等学校总数的60%。 职业教育中以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要紧面向宽敞适龄青年,是为他们提供进入高校学习并获得就业技能机会的职业学校教育。招收对象要紧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制一般为3年;学生毕业后

中等职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doc

中等职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2017年度) 漯河市食品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二○一八年三月

目录 一、学校情况 1 (一)学校概况1 (二)学生情况1 (三)教师队伍2 (四)设施设备2 二、学生发展 2 (一)学生素质2 (二)在校体验3 (三)资助情况3 (四)就业质量5 (五)职业发展5 三、质量保障措施 6 (一)专业动态调整 6 (二)改革人培养模式,促进内涵发展7 (三)教师培养培训9 (四)规范管理情况10 (五)德育工作情况12 (六)党建情况13 四、校企合作14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14 (二)学生实习情况16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17 五、社会贡献18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18 (二)社会服务18 (三)对口支援19 六、举办者履责19 (一)经费19 (二)政策措施20 七、特色创新21 (一)政校企合作21 (二)集团化办学22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22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22 (二)改进措施22

漯河市食品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7年)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我校是原省教委于1997年正式批准成立的全省唯一的食品类中等职业学校,主要为漯河中国食品名城和河南食品工业大省培养急需的食品类技术技能人才,属民办教育性质。近年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企深度合作,使学校办学活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校”,是“河南省食品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是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和漯河市职业教育攻坚“双十工程”计划重点建设学校。是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师范院校。 学校占地233亩,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目前学校总资产达到了2.5亿元。 (二)学生情况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612人,学校年招生规模稳定在2500人以上,在校生规模9000人以上,毕业生规模2500人以上,生源主要来自本省,学校开设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农产品营销与储运、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机电技术应用、食品生物工艺、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烹饪等15个专

职业教育工作调查报告

职业教育工作调查报告 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职业教育工作调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职业教育工作1 根据常委会20**工作要点和委员会年初工作安排,6月7日,委员会成员在常委会副主任杨彦颖的带领下,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我市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一)高职院校。至20**年年末全市共有高等职业院校2所,分别是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以举办高职教育为主,同时开展中职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高职教育现开设57个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918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2万人,中职在校生1000余人,电大、成教在册生5000余人,年均社会培训2万多人。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属民办非企业单位,学院开设高职专业27个。现有在校生1828人,教职工274人。 (二)中职学校。至20**年年末,全市具有中职学历教育资质的中等职业学校8所,围绕我市煤电、煤化工、机械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和信息电子、生物制药等新兴战略产业,开设专业主要有:机电、电工电子、计算机、数控技术、服装、汽修、医护、农业技术、学前教育等。目前共有教职工1209人,其中专任教师数为807人。在校学生18058人,当年招生5374人,当年毕业学生7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 二、我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基本做法 (一)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议精神,改革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在全国辖区的地级市中率先成立正县级的淮北市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统筹规划、指导管理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出台《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对体系建设基本内容、重点工作等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出台《淮北市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市级统筹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等方面的统筹管理。出台《淮北市职业培训市级统筹实施》,把职业技能培训纳入政府岗位目标考核,在“三不变”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安排,各计其功”原则,对全市各部门、各行业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资金,实行统筹管理。淮北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举措被教育部写入《全国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期(中职)评估报告。

河北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研究

河北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研究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而公众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质量上。正因如此,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体系一直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作为高职院校办学者、管理者与教学者梳理过去、厘清现状、展望未来的努力与尝试,既是构建高职院校质量问责机制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措施,也是高职院校本身加强自身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自2012年发布以来,在推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增强社会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受思想观念的束缚、现有体制的局限、历史惯性的作用等多种原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报目前还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布置要求”和“被动发布”层面。 其内容要求、指标体系等与反映人才培养质量和回应社会公众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期待还有一段距离。本研究首先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产生的背景及发布的意义。其次,基于对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的现状分析,梳理出目前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结构欠完整,指标体系缺少可比性;合规性较差,受众意识不强;公开度不够,社会监督不力。并从指标体系、具体内容、表现形式、信息披露程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问题分析。 接着通过思想观念、机制体制、历史惯性等方面对问题成因进行了原因探寻。最后,通过借鉴国内外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结合河北省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质量报告撰写的四条原则要求,给出了改进优化的五项建议,包括指标体系要明确、科学、具体,增强可比性;多层面、多视角分析人才培养的质量,内容全面且客观;报告载体丰富表现形式,让公众想看、能懂、相信;完善面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披露机制等。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提纲》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提 纲》 附件1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编制参考提纲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包括校名、办学性质、校园面积、资产、图书总量、专业设置等情况。 1.2学生情况。包括招生规模(招生数量)、在校生规模(总人数)、毕业生规模(毕业人数与毕业率)、学生结构、巩固率、培训规模等数据,及与上一年度相比的变化情况。 1.3教师队伍。包括教师总人数、生师比、“双师型”教师比例、兼职教师比例、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名师工作室的建立等数据,及与上一年度相比的变化情况。 1.4设施设备。包括实习实训的设备种类、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生均纸质图书、设备使用率等数据,及与上一年度相比的变化情况。 1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状况(团员、党员的人数)、文化课合格率、专业技能合格率、体质测评合格率、毕业率、就业率、技能大赛获奖等。

2.2在校体验。包括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校园安全满意度、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等。 2.3资助情况。包括免学费和助学金落实情况,学校对学生的资助情况、校外基金与爱心人士资助等。 2.4就业质量。包括学生的总体就业率、分专业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起薪等数据,升入高等教育比例及与上一年度相比的变化情况。 2.5职业发展。包括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包括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淘汰专业数与新增专业数等。 3.2教育教学改革。包括各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学校公共基础课的开设、专业设置、师资队伍、专业特色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信息化教学、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建设、教材选用、校企合作与工学2结合、国际合作等情况。 3.3教师培养培训。包括教师培养培训情况(参加国内外、省内外培训的次数及效果)。 3.4规范管理情况。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科研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信息化管理水平、学生自主管理等。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给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参考,近日,县政府办公室组成专题调研组,就县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分别听取了县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保局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并到县职教中心、县开发区部分企业实地开展走访座谈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职教工作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教育跃上新台阶。 1、积极宣传引导,扩大职教招生。县教育育、人社局等部门认真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职教、支持职教的良好环境。面对社会上对职业技术学校能否学到真本事,就业能否保证等种种疑虑,全县上下通过对职业技术教育优惠政策、人才需求形势、就业信息和劳务需求信息方面的宣传,使一部分群众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逐步改变观念。同时,各职校每年还组织教职工集中时间深入学校、学生家庭,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动员职教对象参加职业教育,千方百计增加生源。 2、面向市场办学,拓宽发展空间。为了使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结合经济发展需要,开始逐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开设具有市场空间、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目前县职教中心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电子电工、机械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农村电器技术等专业。 3、开展短期培训,注重技能培养。非学历的短期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的重要形式。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保部门统计,在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推动下,近三年职业技能培训达3000人次,培训工种涉及缝纫、电子电工、数控机床、黄酒酿造、焊工、钳工等,为我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技能服务支撑。

旌德县2016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旌德县2016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旌德县教体局 (2016年12月) 1.基本情况 规模和结构 旌德县建有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宣城旅游学校(原旌德县职业教育中心)。成立于2006年,2009年被评为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县委县政府整合全县的职教资源重组新的旌德县职业教育中心,2016年更名为宣城旅游学校。学校占地84亩,建有崭新的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公寓和食堂等,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环境幽雅。现有19个班级,在校生813人,教职工80人。2016年在校生比上年增加27%。近年受县域初中毕业生持续减少的影响,全日制在校生数较上年减少%。学校加大非全日制学生的招生力度,目前非全日制学生349人,已占全校学生的43%。 设施设备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比上年增加%,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由3093元降低到2712元,减少%,但均超过2500元的部颁标准。校内实训实习工位数为343个,比上年增加15%,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为个,与上年持平。 学校馆藏图书18053册,比上年增加4%,生均纸质图书为册,

与部颁标准相差26%。学校建有门户网站一个,多媒体教学设备21套,教学用计算机138台,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7台。 教师队伍 学校有教职工80人,其中专任教师73人,比上年减少2人,生师比为:1,远低于部颁标准的20:1。兼职教师9人,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比例为%,兼职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来自企业和行业的能工巧匠。 专业课及实习指导教师35人,专业课及实习指导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比例为%,数量略少。“双师型”教师29人,占专业课及实习指导教师的%。 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100%,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9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26%,比上年提高%。目前有县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13人,市级骨干教师或教坛新星2人,市级技能大师1人。 2.学生发展 学生素质 文化素质良好。2016届毕业生226人,毕业率为88%,比上年提高%。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教学,毕业生文化课合格率为%,与上年基本相同。 专业素质优良。机电技术应用和社会文化艺术这两个专业%的学生获取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其他专业学生的对口高考技能测试合格率为%,专业技能总合格率为%。

高职学校年度质量报告

现代服务专业部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一、专业建设、优化调整 1.调整专业数量、优化专业结构 1.开设专业数量对比表 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 专业数量 2 2 2015年度我部开设五年制大专专业为2个,分别为电脑艺术设计、旅游管理。根据学校资源现状以及市场对人才需求实际情况,2016年招生实际开设五年制专业仍为两个,分别为数字多媒体设计、旅游管理专业。相对稳定的专业数量,集中优势资源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推进专业发展。 2. 加强专业建设、拓展专业方向 2.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专业方向对比表 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 专业方向 2 2 为了应对社会对服务类人才培养的需求,推进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我校根据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调整为数字多媒体设计专业,为学生发展和就业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2015年度我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分为两个方向,平面设计方向和环境艺术设计方向。2016年度我校数字多媒体设计专业依旧分为2个方向,确保做到专业发展的延续性。 3.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方向课程设置。 为适应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招生的政策,对16级数字多媒体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精准了数字多媒体设计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以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学生今后的专业选择提

供便利。 4.以职业考证为抓手,促进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 我校一向重视学生的专业考证工作,以抓学生职业资格考证为抓手促进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5年在旅管专业导游资格考证中,我校2012级旅管专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证通过率达91%名列常州是各高等院校第一,收到了市旅游局的高度赞扬。2016年旅游管理12级学生33人参加了公共英语等级考证。2016年旅游管理13级学生41人参加了餐厅服务员职业资格证书考证,通过率100%,取得了餐厅服务员职业资格四级证书。2016年底,电脑艺术设计专业15级将参加AI、PS等级考证。专业部以考证考级为抓手,促进学生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教学改革,促进师生专业成长。 三、勤抓技能、注重锻炼 专业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区、市、省联院等各级别竞赛,引领学生专业健康有序竞争,争夺先进。在2015年11月举办的常州市职业 其中我校选手参加2016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高*同学获高职平面设计二等奖、翟**同学获中职组平面

XXX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XXX 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2018) 1.3教师队伍 XXX 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学校现有教职工264人,其中专任教师1 有112人,生师比2为11.06:1。 1.师资队伍总体结构 学校专业教师数占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4.46%,远高于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3占比4达到57.14%,高于标准。本学年教师总体结构变化情况见表1-3。 表1-3 师资队伍总体结构 2.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专任教师112人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学位以上的教师4人,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 3.57%;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104人,占92.86%;专科学历的教师有4人,占3.57%。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统计见图1-2。 图1-2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图 1 专任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可包括正式签约聘用的非在编的全职教师。 2 生师比:是指某学年内每位专任教师平均所教的学生数。生师比=在校生总数/专任教师总数。 3 双师型教师:指具备教师资格和行业能力资格,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 4 “双师型”教师比例:指学校“双师型”(具备教师资格和行业能力资格)专任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百分比。 3.57% 92.86% 3.57% 研究生 本科 专科

3.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教师41人,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6.61%;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46人,占41.07%;具有初级职称的教师23人,占20.54%;未定职级2人,占1.79%。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合理,见图1-3。 图1-3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统计(单位:人) 4.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学校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年龄结构见表1-4。 表1-4 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状况 调研报告 以发展理念促中职生人人成才 ——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通过努力,我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让我高兴的是,学校将我推荐到企业,当上了出纳。”在《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状况》课题组对中职学生进行访谈时,不少学生对学校培育自己成才、帮助自己就业充满了感激之情。 本次调查在湖北省10所中职学校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座谈、访谈为辅。 中职校生源及就业情况 湖北省的中职学校生源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其他生源为辅,其中58.4%为应届初中毕业生,近两成为高中生源,两成多为往届初中毕业生,其中,往届生多为打工后又回到中职学习的。 多数中职学生家庭社会地位较低,家庭状况复杂,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缺位。中职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不高;工资待遇较低,满意度相对较高。 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就业率达96.2%。中职毕业生多在普通岗位工作,其中普通工人、专业技术岗位、一般管理岗位占92.5%;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率达42.5%。80.1%毕业生月薪在1500

元以上。访谈中,多数中职毕业生满意度和幸福感高于本、专科毕业生。 中职生学习生活状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职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选择职业教育主要目的是专业技能和就业。 中职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效果欠佳。中职学生已认识到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认为除了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敬业精神等。 网络是中职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利用网络聊天和交友占36.4%,学习、查阅资料占16.0%,下载课件、提交作业的仅占1.3%。 中职学生对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的整体评价较高,但对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较低;访谈中,学生普遍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非常好,但不少学生对此体会不够或者评价不高,说明校企合作等开展不足,这在一些县级职教中心比较明显。 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 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体现出如下特征:具备正确的道德认知能力,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知行脱节。中职学生普遍认识到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但赞成“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决定因素”观点的达48%;不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观点的达45%;在“国家

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模板】

XX市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 一、基本情况 1.1规模和结构。XX市共有3所中等职业学校,分别是潍坊市经济学校、XX市福田汽车职业中专、超然综和高级中学,普通高中5所。中等职业学校总占地面积1831亩,建筑面积44.25万平米,全市高中段学校在校生24351人,其中中职学校在校生10780人,比去年增加1176人,中职学生在校生占全市高中段学校在校生比例达44.27%。2018年全市全市中职招生4267,普通高中招生6193人,职普比例达40.79%,比上年度增加1.15个百分点。全市有6所普通高中学校,公办高中4所,民办高中2所,在校生数13571人。 1.2设施设备。目前,全市职业学校拥有实习实训仪器设备总价值9128.2万元,比去年增加1007.3万元、图书68万册、实习实训工位4360个、网络多媒体教室170间,计算机3368台。

1.3教师队伍。XX市以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按省定标准重新核定了中职学校编制。实施“能工巧匠”进校园工程,引进一批富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目前,3所职业院校共有教职工624人,其中专任教师574人、专业教师387人、双师型教师277、兼职教师103人。专人教师硕士及以上学历105人,高级职称103人。

二、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全市各中职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结合行业标准、专业特点、岗位工作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等,开展职业精神、创新创业、职业生涯教育。以思想政治课、德育课为主渠道、主阵地,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实施育人导师制,不断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工作机制。 完善学生思想道德评价制度,加强德育过程评价管理,把学生品德评定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和评先树优等的重要依据,发挥品德评定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作用。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doc

2010年质量技术监督统计概况 质量管理司 2010年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统计年报(质量技术监督部分)执行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批准备案的《质量技术监督统计报表制度》。内容涵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总局直属单位共计6067个机构的人员、经费、国有资产、基本建设和质量技术监督重点业务信息。 一、机构和人员 (一)机构状况 1、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共有机构6096个。 2、按职能分:行政机构2982个,事业机构3114个。 省、地、县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机构2982个,其中质量技术监督局机关1002个,局所合一机构623个,加挂稽查队牌子机构946个,局所队合一机构323个,稽查队88个。 省、地、县质量技术监督事业机构3107个,其中事业稽查队219个,事业机构中技术机构2720个。技术机构包括计量机构712个,情报信息机构156个,质量监督检验机构509个,纤维检验机构156个,特种设备检测机构476个,综合技术机构711个。

技术机构分别情况如图所示: 3、按隶属关系分:总局质量技术监督直属机构7个,省级机构397个,地(市)级机构1593个,县(区)级机构4099个。 (二)人员状况 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职工编制191368人,在职职工175838人。 1、行政机构在职职工61963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7538人,占行政机构职工总数的92.86%。 2、事业机构在职职工113900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91680人,占事业机构职工总数的80.50%。 事业机构中技术机构职工85947人。其中:计量机构22564人,情报信息机构3160人,质量检验机构15164人,纤维检验机构3064人,锅炉压力容器检测机构15355人,综合技术机构26640人;具有高、中级职称32671人,占技术机构职工总数的38.02%。

2016年度教育质量报告

2016年度教育质量报告 凌源市职教中心 二0一六年十二月

凌源市职教中心 2016年度教育质量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凌源市职教中心隶属于凌源市人民政府,是一所集中等学历教育、高等函授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及劳动就业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辽宁省社会信誉知名学校”,是朝阳市高技能培训基地、扶贫开发培训基地和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辽宁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朝阳市先进学校”、“凌源市模范学校”。 学校坐落在凌源市风景秀美的滨河公园北岸,距离凌源市火车站300米。校园占地100亩,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建有35个校内实习实训室,1个校内实训车间,4个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纸质图书2万余册,电子图书3万余册。 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3000余人,教职员工260人。学校现开设计算机广告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运行与控制、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会计、电子商务和畜牧兽医等9个专业。 学校秉承“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针,坚持“德育为首、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坚持就业、升学双向培养。学校自1984年建校以来,已经有32年建校史,共培养中等职业技能人才10000余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良好评价。

二、学生发展情况 学生是学校之根本,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反映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以学生为出发点,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规范管理,全力做好学生服务、教育与管理,校风建设,学生就业,奖学金、助学金、贷款、补助金评定及发放等工作。 (一)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工作。 学校学生工作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本着这样的理念,学校积极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积极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就业工作座谈会、贫困学生恳谈会等,掌握学生动态。建立了学生导员制度,为各专业部配备了德育导员,全力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倡导全员育人,班主任、科任及学生科管理人员,多渠道、多途径走进学生、深入一线,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积极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开始中职学习的起点,是学生打好基础,完成角色转变,适应学习生活,稳定专业思想的重要阶段。通过入学教育,帮助新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科学规划中职生活和职业生涯,使新生尽快转换角色,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2016级新生入学教育以专业发展、就业方向、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校规校纪等为主题开展了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书画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尽快融入中职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