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9世纪上半叶以圣西门、傅里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识记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产生准备了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时代的需要本身即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是这周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的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不仅适

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思、自我审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他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他以科学的理论形式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他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

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的改造世界。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

性。再次,马克思主义之所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他经受了时间的检查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且通过革

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靠科学性来保证。二者内在的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并且通过一系列原理表现出来。

理想: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第一,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

第二,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

第三,关于理论创新的长期性。

第四,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第三,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首先这是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观: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源。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源,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一不是处在运动中;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意义:第一,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第二,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时间和空间及时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线和有限的统一。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在时间上有始有终,在空间上有边有际。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无限性与相对性、有限性是不可分割的,其绝对性、无限性存在于相对性、有限性之中,无数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有限性之总和,就构成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无限性。

实践的基本特点:第一,客观性,时间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第二,自觉能动性,时间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第三,社会历史性,时间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

实践的基本形式:第一,物质生产实践;第二,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第三,科学实验。

我们所把握的物质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第一,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第二,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第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的局限性。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从个性中找到共性,把握了物质的本质特征,克服了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与哲学的物质概念混为一谈的错误,能很好的说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即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内因: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质:一事无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度: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

量变:实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肯定: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实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

否定: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别引起的联系。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作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必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移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二、填空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 3.问卷调查的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 4.问卷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 5.文献来源: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6.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实地源、文献源。 三、简答 1.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4)社会批评功能 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建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实验法的类型: (1)根据试验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2)根据实验方法分为:标准实验、准实验、控制实验、双盲实验 4.文献法的优缺点: 优点:(1)资料信息恒古不变(2)费用较低(3)可研究历史现象(4)适合做纵横分析

语言学概论笔记自考(一到九章)

语言学概论笔记自考(一到九章) 语言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一、识记内容。 1口语: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2、书面语:文字出现以后,语言的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 3、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4、能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5、所指: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6、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7、组合关系:组合关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8、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9、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 10、理论语言学:把研究某种具体语言的语言学称为汉语语言学或英语语言学等等,把侧重理论探讨的称为理论语言学。 11、应用语言学:把侧重语言学理论和成果的实际应用。 12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3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至于我国内常说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法”,往往只是指在国外影响较大并且我国语言学界比较熟悉的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那只是当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流派,并不等于受索绪尔影响的整个结构主义语言学。 二、领会内容(不用识记,大体知道即可) 1、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答:人要说话所需要的因素: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当前处理的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哲学问题、逻辑问题。人要接受语言所需要的因素:组织与分析的能力、心理、生理问题;发音、听音的器官和神经网络及机制和能力;复杂的生理和物理问题。总之一句话,言语交际是通过许多因素对语言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言者编码,听者解码。“码”即所谓的言语。 2、书面语和口语的主要差别。 答:书面语比口语多了一些成分,是那些口语所特有的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口气和语调用书面的文字语言来描述出来的成分,也就是书面语补上的某些省略以后影响理解的成分。用二者的一致性来分析可以用公式理解:口语的基本语言成分=书面语的基本语言成分+用书面描写的口语非语言成分。 3、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 答:书面语克服了人和人之间进行交际、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的速度和传播的范围,从而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4、语言和种族的关系。

最新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资料讲解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范围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的代表人物。

自考科目社会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整理版

第一章 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a)社会变革的需要(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 b)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c)社会经验的累积 d)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2.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 a)孔德。《实证哲学教程》。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社会学 之父” i.科学的序列。 ii.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 iii.秩序和进步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b)马克思。《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i.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读物》,经典马克思主义社 会学的第一本教科书 c)斯宾塞::《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 i.社会有机体 ii.社会进化论 3.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 a)涂尔干:《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创办《社会学年鉴》。 社会事实,范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准则,功能分析与历史分析。 b)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 i.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ii.①理解社会学②社会行动类型③理想类型④科层制(官僚制)。 4.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a)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斯莫尔、托马斯、帕克、伯吉斯。后期的主帅布鲁斯 b)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学成就:(美国社会学最具影响力学派) i.芝力口哥学派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的研究道路。 ii.芝加哥学派形成了人文区位学的城市理论。 iii.芝加哥学派推动了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完善 iv.芝加哥学派创建了符号互动论。 c)功能结构论: i.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AGIL功能分析图式 ii.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显功能和潜功能 d)冲突理论 i.科塞的功能冲突论 ii.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e)交换理论:霍曼斯、布劳 f)符号互动论:布卢默、戈夫曼 g)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及其观点 h)当代社会学理论的代表人物:舒茨、福柯、吉登斯、哈贝马斯、布迪厄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历史条件: a)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全国自考2016年10月00541《语言学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 0054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面各项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是 A.广州话 B.福州话 C.重庆话 D.上海话 2.汉语拼音字母b、p、m都是 A.舌尖音 B.唇齿音 C.正齿音 D.双唇音 3.下面各项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A.英文字母 B.甲骨文 C.腓尼基字母 D.希腊字母 4.儿童“以词代句语言”出现在 A.单词句阶段 B.语法句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 5.“叶子岀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拟 B.仿写 C.夸张 D.比喻 6.下面各项中含有轻声音节的是 A.渐渐 B.妈妈 C.声声 D.人人 7.“在家休息”是一个 A.动宾词组 B.主谓词组 C.偏正词组 D.兼语词组 8.不同行业有自己的“行话“行话”属于 A.地域方言 B.社会方言 C.亲属语言 D.混合语言 9.“半两棉花——免弹(谈)”采用的方法是 A.转移欢关 B.语义汉关 C.语音双关 D.替代双关 10.下面各项属于语言符号特点的是 A.约定性 B.自然性 C.固定性 D.想象性 1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叫 A.母方言 B.底层方言 C.基础方言 D.原始方言

12.谈话体属于 A.书面语体 B.宣传语体 C.文学语体 D.口语语体 13.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便把“世”改为“代'把“民”改成“人”,这是为了 A.避讳 B.图吉利 C.讨口彩 D.自谦 14.中国历史上推行“书同文”措施的是 A.齐桓公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玄宗 15.汉语中“罗汉、菩萨、塔、阎罗”等词的出现,是因为 A.儒家学说的兴盛 B.道教的兴起 C.名教的影响 D.佛教的传入 16.“弟弟吃苹果”不能说成“苹果弟弟吃'这是受制于语言符号的 A.组合关系 B.聚合关系C联想关系 D.分类关系 17.音高取决于声波的 A.振幅 B.数量 C.长短 D.频率 18.“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这个句子是 A.反复句 B.顶真句 C.对偶句 D.回环句 19.中国叫“绥远、定远”之类名字的地方,往往当年 A.水草丰美 B.山川秀丽 C.曾发生战乱后被抚平 D.人口特别多 20.—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转而使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叫 A.语言混合 B.语言转用 C.克里奥尔 D.双语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下面关于语言和民族、国家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个民族只能说一种语言 B.—个民族可以说多种语言 C.一个国家只有一种语言 D.—个国家可以有多种语言 E.不同民族可以说同一种语言 22.下面各项中,属于元音的有 A.[a] B.[f] C. [l] D.[o] E.[p] 23.下面各项中属于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的有 A.音乐 B.舞蹈 C.绘画 D.推理 E.文学 24.下面各项中彼此有亲属关系的语言有 A.日语 B.葡萄牙语 C.老挝语 D.朝鲜语 E.英语 25.下面各项中,属于借词的有

27037 本科自考英语语言学概论精心整理 Chapter 4 Phonology

Chapter 4 Phonology(音位学) 4.1 phonetics and phonology:语音学与音位学的区分 Bot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are concerned with speech.语音学和音位学都士对语音的研究。 定义区别 -Phonetics is a study of the production, percep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peech sounds.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生产、感知和物理性质的。 -Phonology studies how speech sounds are combined,organized,and convey meanings in particular languages.研究语音如何在在特定的语言中结合、组织和表达含义。 ---Phonology is language-specific.it is the study of how sounds are organized and used in natural languages.音位学是特定于语言的。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语言中的声音是如何组织和使用的。 ---Phonetics is a study of speech sounds while phonology is a study of the sound syst em of a language.语音学是一个研究语音的然后音位学是研究一种语言的声音系统的学科。 4.2 Phonemes,phones and allophones 音位、音子、音位变体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phonological systems.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 定义: ①Phones are the smallest identifiable phonetic unit or segment found in a stream of speech. 音子就是在连续的发音中可辨认的最小语音单位或片段。 ②Allophones are the phones which represent a phoneme in a language and cannot change word meaning by substituting any of the set for another.音位变体是指代表语言中音位的音子,即使以一个取代另一个也不改变词义。 ③Phonemes are the minimal distinctive units in the sound system of a language.音位是语言系统中最小的独特的单位。 Allophones are the realization of a particular phoneme while phones are the realizatio n of phonemes in general.音位变体是一个特定音素的认知而音子则是一般的音素。 4.3Minimal pairs 最小对立体 The phonologist is concerned with what difference are significant or technically speaki ng, distinctive. Minimal pair---a pair of words which differ from each other by one sound. Three conditions(情况): 1)the two froms are different in meaning意义不同 2)the two forms are different in one sound segment声音片段不同 3)the different sounds occur in the same position of the two words.不同声音发生在两个单词的相同位置 Minimal set: a group of words can satisfy(满足)the three conditions . Minimal pairs help determine phonemes. 最小对立体用来定义音位。 4.4 identifying phonemes 识别音素 4.4.1 contrastive distribution,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and free variation 对比分布,互补分布和自由变异 The distribution of a sound refers to the collective environments in which the sound concerned may appear.一个声音的分布是指其有关的声音可能出现的集体环境。 1)contrastive distribution对比分布 If two or more sounds can occur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and the substitution of on

自考社会学概论1-4往年真题练习答案

第一章往年考题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1.孔德认为,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的是( A )1-37 1304 A.社会学 B.哲学 C.生物学 D.数学 2.罗伯特·默顿的代表著作是( B )1-44 1304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3.《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一书的作者是社会学家( D )1-45 1304 A.米德 B.霍曼斯 C.弗洛伊德 D.布劳 4.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主要著作是( C )1-47 1304 A.《实践与反思》 B.《国家精英》 C.《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D.《社会的构成》 1.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的创建者是法国社会学家( B ) 1-41 1307 A.卢卡奇 B.涂尔干 C.托马斯 D.孔德 2.塔尔科特·帕森斯的代表著作是( A ) 1-44-1307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3.符号互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D ) 1-45 1307 A.布劳 B.霍曼斯 C.阿多诺 D.戈夫曼 4.安东尼·吉登斯的代表著作是( C ) 1-46/47 1307 A.《实践理论大纲》 B.《合法行危机》 C.《第三条道路》 D.《词与物》 5.翻译出版了日本女子大学社会学教授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的学者是( D ) 1-48 1307 A.梁启超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1.孔德编写的社会学著作是(A)1-36 A.《实证哲学教程》B.《实证社会学教程》 C.《实证科学教程》D.《实证社会科学教程》 2.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是( A ) 1-37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3.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持这种观点的社会学者是( A ) 1-39 A.斯宾塞 B.涂尔干 C.韦伯 D.孔德 4.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的学者是( D ) 1-42 A.马克思 B.孔德

00034社会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第一节社会学的创立 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1)社会变革的需要;(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4)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2、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 奥古斯特.孔德、卡尔.马克思、赫伯特.斯宾塞。 2.1 奥古斯特.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孔德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第四卷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一概念,标志着社会学的诞生,被称为“社会学之父”。孔德对社会学的贡献,在于他在科学分类中提出了建立社会学的构想,明确了从整体角度研究社会的秩序和进步,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和四种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孔德曾认为,社会现象有着自然的客观规律,但他没有将这一观点坚持到底,特别是在后期更多地从思想原则出发说明社会演变的根源,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 2.2卡尔.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1)马克思是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部划时代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巨著,它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演变的过程及其社会结构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2)马克思创立了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将科学理论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注重实际。他的《法兰西内战》、《资本论》等著作都是依据直接观察和丰富的文献资料与统计资料写成的。 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学学科的重要构成,不仅对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对许多西方的社会学者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布哈林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读物》被可作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第一本教科书。 2.3 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学思想: 斯宾塞的主要社会学代表著作有《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 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主要围绕社会有机体和社会进化两个方面展开,他认为社会学的主要目的是发现社会有机体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原理。前者是社会结构的原理,后者是社会运动和发展的原理。(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3、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 埃米尔.涂尔干、马克思.韦伯。 3.1 埃米尔.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 代表作有《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 涂尔干的社会学观点如下:(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2)社会团结理论。涂尔干认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发展就是从机械团结走向有机团结的社会;(3)失范理论。涂尔干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社会失范的出现,一是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结构中的急剧滋长,二是现代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个人的欲望,三是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其中经济危机是社会动乱的首要根源;(4)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涂尔干提出五种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一是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二是以具体的社会内容、要素和不同方面为研究对象,三是必须遵循“就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事实”的途径,四是注意正常现象与病理现象的区分,五是比较方法是社会学最根本的方法,既要注意社会事实背景的比较,又要根据社会事实自身的性质进行比较对照;(5)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 3.2 马克思.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语言学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A) A.任意性 B.强制性 C.离散性 D.线性 2.音高取决于(B) A.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B.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 D.共鸣器的形状 3.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D) A.音素 B.音位 C.音渡 D.音节 4.就词重音而言,不能用来区别意义的是(C) A.自由重音 B.移动重音 C.固定重音 D.不固定重音 5.北京话“慢”单念时读[man],但“慢慢儿”却有人读做[mai mar],前一音节的语流音变现象是(B) A.同化 B.异化 C.弱儿 D.增音 6.“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词包含的语素数量是(C) A.2个 B.3个 C.4个 D.7个 7.英语“worker”中的“-er”是(A) A.构词语素 B.构形语素 C.虚词语素 D.词根语素 8.下列汉语词语中的“儿”不属于词根语素(实义语素)的是(D) A.健儿 B.女儿 C.少儿 D.花儿 9.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D) A.通用语汇 B.常用语汇 C.一般语汇 D.基本语汇 10.一般语汇(非基本语汇)最重要的来源是(C) A.古语词 B.方言词 C.新造词 D.外来词 11.词组的聚合关系分类是指把词组分成(A) A.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 B.联合词组和偏正词组 C.基本词组和特殊词组 D.简单词组和复杂词组 12.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这种分类是(D) A.句子的句型类 B.句子的句式类 C.句子的功能类 D.句子的简繁类 13.“吓唬”和“恐吓”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是(C) A.语气意义不同 B.感情色彩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D.形象色彩不同 14.下列关于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C) A.二者总是一致 B.二者总是不一致 C.基本义比本义更常用 D.本义比基本义更常用 15.下列各项词义引申中,采用比喻方式的一项是(D) A.“锁”本指一种器具,后引申指凭借这一器具的行为 B.“兵”本指兵器,后引申指使用兵器的人 C.“南瓜”本指一种植物,后引申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D.“后台”本指舞台的后面,后引申指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16.下列关于等义词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A.等义词是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都完全相同的词 B.等义词一般都能够长期并存 C.等义词在语言表达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同义词大多是等义词 17.“老王说服了小李”中“老王”是行为的施事,“小李”是行为的受事,这种意义是(B) A.语汇意义 B.语法意义 C.语境意义 D.蕴含意义 18.从现有文字史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的字符大多是(D) A.记号 B.笔画 C.音符 D.意符 19.世界上最早的表音文字是(B) A.元音文字 B.辅音文字 C.意音文字 D.全音位文字 20.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最突出的是(A) A.词语的借用 B.语音成分的借用 C.词缀的借用 D.语法结构的借用 21.下列几种类型的社会方言中,具有排他性的是(B) A.行话 B.黑话 C.官腔 D.贵族语言 22.以下对“思维”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A.思维既包括思维活动,也包括思维结果 B.思维分为感性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类 C.思维的形式就是概念、判断、推理 D.思维必须以语言为工具 23.人类开始制造工具这种行为意味着(B) A.人类已经产生了语言 B.人类已经产生了思维 C.人类已经同时产生了语言和思维 D.人类既没有产生语言,也没有产生思维 24.患“失语症”是因为(B) A.大脑左、右半球的单侧化功能发生了改变 B.大脑左半球的某个部位受到了损伤 C.大脑的语言获得机制出现了遗传性障碍 D.在语言临界期以前没有接触语言环境 25.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所代表事物的概念知识的一类词典是(D) A.历史词典 B.信息词典 C.语言词典 D.百科词典 26.从翻译技术的平面看,机器翻译可以分为四个层级,从低到高的排序是(A) A.单词、句法、语义、语境 B.单词、语义、语境、句法 C.单词、句法、语境、语义 D.单词、语义、句法、语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从发音方法上看,一个辅音的特征取决于(CDE) A.音高的高低 B.发音部位的前后 C.送气不送气 D.声带振动不振动 E.形成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28.下列关于语义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BCD) A.语义场与上下位词没有关系 B.语义场是具有共同类属义素的义项的聚合体 C.语义场是一个层级体系 D.语义场是词义系统性的

2015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

2015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四个条件: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的积累;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例题·多选题]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有() A.社会变革的需要; B.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D.阶级斗争的需要 E.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 [答案]ABC [解析]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以及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例题·单选题]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 A.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B.社会变革的需要 C.自然科学的发展; D.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在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中,资本主义制度内寻求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 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 1、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学之父”,秩序和进步是孔德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2、卡尔·马克思。马克思对社会学的主要贡献。 3、赫伯特·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和社会进化。 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 1、埃米尔·涂尔干。社会事实,失范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准则,功能分析与历史分析方法。 2、马克斯·韦伯。社会行动及其类型,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科层制 [例题·单选题]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的思想家是() A.斯宾塞; B.涂尔干; C.马克思; D.孔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孔德被称为“社会学之父”,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 [例题·单选题]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 A.大有机体; B.超有机体; C.进化有机体; D.聚合有机体。 [答案]B [解析]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认为社会是一个超有机体。 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一)芝加哥学派 1、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 2、芝加哥学派的学术成就(四个方面) (二)结构功能论 1、帕森斯:著作、AGIL功能分析图式 2、默顿:著作、显功能与潜功能 (三)冲突理论 1、科塞的功能冲突论

自考本科00034社会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 (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 (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 (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 (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 (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 (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1.社会学的功能: (1)研究功能

语言学概论笔记自考(一到九章)

语言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一、识记内容。 1口语: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2、书面语:文字出现以后,语言的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 3、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4、能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5、所指: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6、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7、组合关系:组合关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8、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9、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 10、理论语言学:把研究某种具体语言的语言学称为汉语语言学或英语语言学等等,把侧重理论探讨的称为理论语言学。 11、应用语言学:把侧重语言学理论和成果的实际应用。 12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13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至于我国内常说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法”,往往只是指在国外影响较大并且我国语言学界比较熟悉的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那只是当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流派,并不等于受索绪尔影响的整个结构主义语言学。 二、领会内容(不用识记,大体知道即可)

1、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答:人要说话所需要的因素: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当前处理的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哲学问题、逻辑问题。人要接受语言所需要的因素:组织与分析的能力、心理、生理问题;发音、听音的器官和神经网络及机制和能力;复杂的生理和物理问题。总之一句话,言语交际是通过许多因素对语言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言者编码,听者解码。“码”即所谓的言语。 2、书面语和口语的主要差别。 答:书面语比口语多了一些成分,是那些口语所特有的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口气和语调用书面的文字语言来描述出来的成分,也就是书面语补上的某些省略以后影响理解的成分。用二者的一致性来分析可以用公式理解:口语的基本语言成分=书面语的基本语言成分+用书面描写的口语非语言成分。 3、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 答:书面语克服了人和人之间进行交际、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的速度和传播的范围,从而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4、语言和种族的关系。 答: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根本原因是: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5、语言与各个领域的社会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学必须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才能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答:语言客观存在形式是极其多样化的,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需要,去研究客观存在的语言的各个不同的方面。要形成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首先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然后才有可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那样才能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如果研究对象长期不确定、不明确,或者研究对象太杂,范围太宽,研究就不可能深入,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6、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2016年10月社会学概论真题有答案

2016年10月社会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 A.历史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阶级斗争理论 D.政治经济学 【答案】C 【解析】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 2.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 A.法兰克福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哥伦比亚学派 D.功能学派 【答案】A 【解析】社会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法兰克福学派广泛吸收了马克思、韦伯、卢卡奇、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传统,致力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A.预测性功能 B.规范性功能 C.解释性功能 D.描述性功能 【答案】C 【解析】社会学的研究功能包括 1、描述性功能: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2、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3、预测性功能:预测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 4、规范性功能: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 4.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A.文案法 B.普遍调查 C.实地实验 D.问卷调查 【答案】B 【解析】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是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一般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资料。 5.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

自考社会学概论简答论述总复习

自考社会学概论简答论述总复习(2012新版教材)注:带“◆”的为历年考过的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一、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 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 2. 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3. 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 4. 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5. 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二、社会作为超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的本质区别 1. 生物有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紧密结合,社会则是一个松散的整体,各个分子或多或少是自由和分散的 2. 生物体的功能分化使感觉和思维的能力仅仅集中在有机体的一个部分,而在社会中,意识则散布在整个集合体里,它的全部个体都能感到快乐和痛苦 3. 在生物有机体中,分子是为了整体而生存,而在社会中则相反,社会的存在是为社会成员造福,成员的存在不是为社会造福。 三、导致社会失范的原因 1. 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结构中的急剧滋长,这一方面是因为工业化的发展使得传统规范失去了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个人的发展,会使得他们要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渴望实现更理想的目标。 2. 现代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个人的欲望。

3. 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其中经济危机则是社会动乱的首要根源。 四、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 1. 首要和最基本的准则是,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 2. 社会学应放弃那种以抽象的社会整体为对象的研究,而以具体的社会内容,要素和不同方面为研究对象 3. 必须遵循“就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事实的途径。 4. 注意正常现象与病理现象的区分 5. 比较方法是社会学最根本的方法。 五、社会行动的类型 1. 目的——手段合理性行动 2.价值合理性行动 3.情感性行动 4.传统性行动 六、◆芝加哥党派的主要艺术成就 1. 芝加哥学派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的研究道路 2. 芝加哥学派形成了人文区位学的城市理论 3. 芝加哥学派推动了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完善 4. 芝加哥学派创建了符号互动论 七、论述中国早期社会学学科地位的确立 1. 队伍和制度化建设:(1)社会学队伍的形成 (2)学校教育的制度化 (3)学术团体的建立 (4)期刊和论著的出版 2. 社会调查的兴起 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传入与实践

语言学概论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语言学概论 1.1.能指 1.2.所指 1.3.普通语言学 1.4.应用语言学 1.5.传统语言学 2.1.语音 2.2.音质 2.3.基音和陪音 2.4.语音的生理基础 2.5.口音、鼻音、鼻化音 2.6.主动的发音器官和被动的发音器 官 2.7.宽式标音和严式标音 2.8.标准元音 2.9.口元音和鼻化元音 2.10.音位的条件变体和音位的自由 变体 2.11.音渡 2.12.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 2.13.韵头和韵尾 2.14.语流音变 2.15.时位 2.16.调值和调类 2.17.连续变调 2.18.调位 2.19.固定重音和自由重音 2.20.主重音和次重音 2.21.重位 2.22.语调 2.23.发音部位 2.24.音素 2.25.韵律特征 3.1.语汇学 3.2.古语词 3.3.方言词 3.4.外来词 3.5.科技术语和行业语 3.6.歇后语 3.7.变形成词中的逆序成词3.8.变形成词中的简缩成词 3.9.复合构词 3.10.附加构词 3.11.离合词和词组词 4.1.语法 4.2.历时语法和共时语法 4.3.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 4.4.核心语法和外围语法 4.5.虚词 4.6.辅助词和功能词 4.7.向心词组 5.1.语义 5.2.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5.3.语义的民族性 5.4.词义 5.5.词的感情色彩 5.6.义素 5.7.单义词和多义词 5.8.述谓结构 5.9.语义角色 5.10.语义指向 5.11.蕴含 6.1.他源文字 6.2.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 6.3.词语文字和语素文字 6.4.音位文字 6.5.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6.6.假借字 6.7.楔形文字 6.8.象形字和会意字 6.9.独体字和合体字 6.10.音节文字 7.1.语音对应关系 7.2.语言的亲属关系 7.3.原始基础语和子语 7.4.标准语 7.5.双言现象 7.6.克里奥耳语 7.7.语言政策 7.8.语言规范化 7.9.语言规划 7.10.基础方言 7.11.语系 8.1.语言思维和非语言思维、形象思 维 8.2.语言能力问题 8.3.失语症 8.4.语言遗传机制 8.5.文化局限词语 9.1.第一语言教学 9.2.外语教学的翻译法 9.3.外语教学的听说法 9.4.母语语言教学和语文教学 9.5.词典 9.6.语言词典 9.7.应用语言学 9.8.第二语言教学 9.9.语言迁移 9.10.语言获得 9.11.中介语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 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1.2.所指是语言符号所指称的意义内 容,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 1.3.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 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 语言学。 1.4.语言学界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 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 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专门研究语 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1.5.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 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 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2.1.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 负载着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言符 号系统载体的声音。 1.1.如何理解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 解码的过程? 1.2.简述书面语产生的重大意义。 1.3.为什么说语言符号是形式和意义 的统一体? 1.4.在汉语和英语中可以发现:①作 为初始符号,“猫”这个意思,汉语 用“猫”(māo)来表示,而英语用 cat来表示;“书”这个意思,汉语 用“书”(shū)来表示,而英语用 book来表示。②汉语的复合符号, “新书”不同于初始符号“书”;英 语的复合符号newbook不同于初始 符号book。请用语言符号性质的理 论对上述现象作出简要说明。 1.5.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1.6.为什么语言符号既具有强制性又 具有可变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