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

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
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

平面镜成像(二)

课题:平面镜成像

单位:杜关中学

姓名:苏建平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的教材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五章《光现象》中的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本节内容是光学部分的教学重点之一。学生在学习了光沿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及应用。本课中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还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材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更加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探究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平面镜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对镜子所成的像学生具有一些“前概念”,比如感觉到“镜中的像与物左右相反”、“像近大远小”等。但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没有仔细的研究过,对“像”的认识处于模糊阶段。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概念外显、认知冲突、概念澄清、变式练习”四阶段教学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

尽管本课的探究是学生光学中的首次科学探究活动,但在前几章的学习中已经历了几次科学探究,这就为本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基础。

【设计思想】

一、重视思维训练

学生探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避免探究过程的盲目性和形式化,使探究活动达到启迪学生思、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我没有为学生直接提供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要怎样做”、“应该这样做”,而是转变角色,既作为学习生活中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设计、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在学生交流环节,让学生自己分析误差产生原因:在教学反馈环节,安排了“找图中错误”等思维练习活动,这些教学方式的运用,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得到较充分的发挥,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过程体验

学生要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离不开体验,而这种体验是在真实生活和具体实践中产生的,课堂应成为学生体验、感悟、参与的舞台。创设探究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正是为学生搭建这种舞台。例如:在提出猜想的环节,让学生用小镜子观察自己或周围的同学,根据观察提出自己的猜想,这样的猜想有感而发,更真实、更实际。在实验探究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或者兴趣自主选择、进行实验探究,同时,为学生提供电池、胶棒、国际象棋子这些色彩鲜艳、易操作、易观察的器材,让学生在可选择的条件下通过动手、动眼和动脑来完成科学探究。三、关注交往与合作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交往与合作的过程。在实验方案的设计环节,我采用了实验演示和师生合作讨论的方式;在实验探究环节,采用了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的方式;在交流总结环节,采用了小组交流、师生共同评估的方式。这种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学生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四、体现学科综合

新课程倡导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改变学科本位,推进课程整合,让学生在科学情境、人文情境中感受求知的快乐。我在本节教学中,开发了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承的其它学科资源,如小女孩在镜前玩耍的生活片段,CAI 动画课件,找错误的图片,对称的自然风景,优雅的配乐等,将它们合理运用到教学环节中,力求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求知的同时,深刻感受科学的美,艺术的美,自然的美,把枯燥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次难忘的

生命之旅,学生良好的心理感受转化为积极的学习心向,促进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促进了持久学习愿望的形成。【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生活中的平面镜。

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了解平面镜成虚像。

4、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用“替代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

2、通过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结论的能力。

3、通过交流汇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让学生“找错误”、“解决视力表的距离问题”,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领略大自然中“平面镜成像”现象的对称美与和谐美,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奥妙的兴趣和愿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利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

[教学器材和媒体]

1.教师演示使用:多媒体课件(ppt)、自制大的镜子及支架、自制大的玻璃板及支架、转盘、一对等大的蜡烛、可以移动的实验台、自制两个圆盘(红色和黑色各一个)、两只打火机、蓝色的台布、自制升降台、白纸等等

2.学生探究使用:镜子、薄的玻璃板、长尾夹4个,电子蜡烛一对、白纸一张、实验记录单一份、学生用的三角板等文具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经典平面镜成像习题

平面镜成像习题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小明所在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做实验。 1、实验中得两个蜡烛要求大小( ),这就是为了探究像与物体得( )关系 2、在桌面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得蜡烛,从玻璃板前观察,可瞧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得( ) 3、实验前,小明她们猜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得像就是虚像,为了检验这个猜测就是否正确,实验中还需要得器材就是( ) 4、实验中,玻璃板后得蜡烛与玻璃板前得蜡烛产生得像( )(能、不能)完全重合,原因就是 ( ) 5、用刻度尺量出两个蜡烛各自到玻璃板得距离,发现这两个距离( ),由此您能得到得结论就是 ( ) 6、实验中,她们发现用跳棋子代替蜡烛做实验虽然方便一些,但就是跳棋在玻璃板中成像很不清楚,她们可以采取( )等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1、相等大小 2、像 3、光屏 4、能平面镜所成得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5、相等物体到平面镜得距离与像到平面镜得距离相等 6、用电筒照跳棋 1.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如图所示,一小球以1 m/s得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得像 A、以1 m/s得速度,做竖直向上得运动 B、以1 m/s得速度,做竖直向下得运动 C、以2 m/s得速度,做竖直向上得运动 D、以2 m/s得速度,做竖直向下得运动 2.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汽车得车头灯就是用平面镜 B、汽车得观后镜就是用凸面镜 C、太阳灶用得就是凸面镜 D、牙科医生用来观察患者不易瞧到得部位得镜就是用凹面镜 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比平面镜大得物体,不能在镜中成完整得像 B、平面镜所成得像一定就是虚像 C、在平面镜后面得物体,会遮挡平面镜成像 D、平面镜成得像可能就是虚像,也可能就是实像

实验课-说课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组织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按照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顺序进行. 1.观察,提出问题:(25分钟 1——3步) 大家每天都照镜子,可是有没有注意过我们在镜中的像有什么特点呢?(引发学生思考)在这里要说明“像”和“物”:我们把镜前的物体称为“物”,在镜中看到的称为“像” 2.猜想与假设: 组织学生活动:学生照镜子,然后让学生提出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本节重点是用实验验证以下猜想:1、像是不是“近大远小”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2、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师生互动、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做,而是转变角色与他们一起设计、修改和确定实验方案使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探究、敢于创新。 实验器材的介绍: 玻璃板、平面镜、大小一样蜡烛若干、刻度尺、火柴若干、白纸、支架。 (1)选择两个大小完全一样蜡烛的分析与思考。 (2)选择平板玻璃而不选择平面镜的原因。 与学生一同分析所选择的实验器材,分析所提出的几个问题。 在这里要提示常用的科研方法:替代思想,用透明玻璃代替镜子,用与物相同的物体代替像 具体的实验步骤 (1)用支架将平板玻璃架起,将平板玻璃按要求放到画好的纸上,要确保玻璃与纸面垂直。 (2)按要求把蜡烛放好,并从物体所在的一侧透过平板玻璃找物体的像,然后拿起另外一个蜡烛将它放到我们所找到的像的位置,看它们能不能重合。 (3)在两个蜡烛对应点做好标记,分别测出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 (4)按要求测量并记录好实验数据。 (5)改变物体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图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巡视观察,对较弱的小组进行实验指导,提供帮助,提醒他们记录数据在导学案中收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为交流和评估环节做准。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分析并强调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求各小组成员明确分工。 (2)平板玻璃必须与纸面垂直。 (3)必须要在物体所在的一侧透过平板玻璃找像。 (4)对于虚像的特点的得出,一定要要求学生不要透过平板玻璃在白纸上找物体的像,而是直接在白纸上找物体的像。在这里学生会得到像不能用白纸呈接到的结论,说明什么是虚像。 4、收集证据分析论证: (7分钟) 选用 实验器材 次数 物到平面 镜距离 像到平面 镜距离 物和像的 大小比较 要记录的其他数 据或现象 1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4.3《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四章光现象第三节的教学内容。现就教材、教法、学情、学法和教学过程五方面谈谈对这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 一、教材 1、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它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另外本节课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概念,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因此《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为今后做光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2、目标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此课教学目标定为: 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3)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增进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好奇和欲望。 3、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并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有两个:知识方面虚像概念是一个难点,因为“虚像”比较抽象,本身“看得见,摸不着”,这构成了本节的一个难点;而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预计对于采用两个相同的物体,并且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研究方法感到不易理解,这就构成了本节课的探究设计中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加之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往往容易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得出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物体的像就越大,这是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的。 三、教学方法 我将采用“统放结合”的半开放处理思路(对于学生理解普遍感到困难的“虚像”和“虚像的位置”,要“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特点采取“半放”甚至“全放”的方法;所以本节课将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和教师引导发现法以及集体思考法的教学方法。 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是多媒体课件 四、学法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科学探究,让学生从观察现象入手,在质疑、探究、观察、讨论、交流中学到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入新课 首先我将通过一个“水淹蜡烛”的实验引入新课(这一部分时间大约是5分钟) 实验桌上竖直放一块平板玻璃,玻璃前放一只杯子内有一点燃的蜡烛,玻璃后面也放一只杯子,其内没有放蜡烛。这是我在课前准备好的,提前调节好,使学生通过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前后杯中都有一支“点燃”的蜡烛。往后面的杯中倒水,当水面漫过烛焰时,发现烛焰并没有熄灭。“为什么?”这时学生可能猜到是“像”;如果没有猜到:我就拿走后面的杯子,再让他们观察,他们会发现在原位置仍能看到一只装有点燃蜡烛的杯子.这时他们会恍然大悟:原来是“像”!由此引入课题。这样设计的意图有三:第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第2引入平面镜、像、物体这些名词;3为后面在设计实验过程中顺利突破的将“平面镜改为玻璃”这一难点做一暗示,起到分散难点的作用。 2、组织探究 第二个环节我将组织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教学,按照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发现问题、再完善实验设计、再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时间大约是30分钟)

光的传播典型例题

某同学在看到闪电后4.6s 听到雷声,求打雷处与某同学的距离. 典型例题2 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A .打雷时,总是先发生闪电,后发出雷声 B .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光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C .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人耳比人眼反应快 D .打雷时,闪电发生的地点和雷电发生的地点离人的距离不同 典型例题3 某同学身高1.60m ,在路灯下向前步行4m ,发现此时影子长为2m ,则此路灯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典型例题4 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信号,到达月球返回地球共需2.56s ,则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是() A .51084.3?km B .81084.3?km C .51068.7?km D .8 1068.7?km 典型例题5 有一位在北京某剧场里观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30m 远处,另一位在上海的听众在自己家里收音机旁收听实况转播,北京与上海相距1460km .问哪一个人先听到演奏声?已知无线电波与光的传播速度相同. 典型例题6 在图中画出眼睛通过小孔所能看到的外界景物的范围,并画出最边缘光线的传播方向.

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两位裁判在终点分别为其计时,甲的裁判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的裁判员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结果测得两同学的百米时间相同,实际上两人谁跑得快? 典型例题8 如何应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影子的形成? 典型例题9 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塑料棚顶一个很小的“△”形孔上,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A.“△”形B.“▽”形C.“□”形D.“○”形 典型例题10 打雷时,看到闪电后经5秒钟才听到雷声,估算一下发生雷鸣处离你多远? 典型例题11 运动会上100m跑比赛时,记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记时,比看到冒烟记时早些还是迟些?早或迟多长时间?哪个更准确? 典型例题12 如图所示,AB是窗口,CD为窗外一景物,用作图法画出室内可看到CD整个景物的位置和范围. 典型例题示例 例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两位裁判在终点分别为其计时,甲的裁判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的裁判员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结果测得两同学的百米时间相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人教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课程标准解读: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会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的有关数据和资料,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由此可见这是一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的好课例。 本节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第三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前面《透镜》知识的延伸和升华,同时又是学习《照相机与眼睛》、《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理论基础,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意外发现”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对今后进一步探究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2)感受探究过程的开放性与协作性。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本节重点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上,因为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缺乏经验,因而把它作为重点。 把难点放在科学探究中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上,对于实验探究学生处于起步阶段,记录数据后,分析这些数据归纳得到结论,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因而此处确定为难点。 4、课时安排的确定 用两课时完成本节教学。第一课时用于观察有关现象及收集证据;第二课时用于分析论证、交流合作、评估探究过程及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初步应用。 二、学情分析(说学生) 在整个光学部分,教者应有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八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分析数据归纳规律的能力不强,所以要把折射规律与凸透镜成像联系起来还比较困难。学生对于凸透镜的了解,凭其生活经验仅知道它叫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而对其成像规律是知之甚少的。因此要上好这节课,前期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光学经典例题

1.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 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 【答案】A 【解析】A、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本选项正确.B、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故本选项错误. 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不能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故本选项错误. D、如果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所以会发现B 始终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如图所示,人透过透镜所观察到的烛焰的像是() A.实像,这个像能用光屏承接 B.实像,这个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C.虚像,这个像能用光屏承接 D.虚像,这个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答案】D 【解析】解:图示的像是一个正立的放大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是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的像是虚像,根据虚像的形成过程可知,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 综上分析,故选D 3.乙同学把刚买的矿泉水随手放在科学书上,发现“学”字变大(如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平面镜成像专题复习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复习 【知识梳理一】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A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器材:;B.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作用:;C.用两支相同蜡烛的目的:; 这种研究方法是; D.玻璃板应该 在桌面上,好处是 ;E.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作用是 ;F 如何确定平面镜中看到的是虚像 ;G 如何确定虚像的位置 。 (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②像和物体大小③像和物的连线跟镜面④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典型例题一】 1.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台面平放一把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 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如图15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透明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接收(“能”或“不能”)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 像(“虚”或“实”);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 (“变大”、 “变小”或“不变”)。(6)若在实验中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 (7)如果有3mm 和5mm 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 厚的做实验。 (8)如果实验中玻璃板没放正,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9)在实验中测得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就得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结论, 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 【跟踪训练一】 1.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 A.玻璃板后的那支蜡烛应该比点燃的那支蜡烛小 B.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 C.若把点燃的那支蜡烛移近玻璃板,像变大 D.若用更大的玻璃板,像变大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与() 玻璃板 刻度尺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说课稿-苏科版

《平面镜》说课稿 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这是一节物理实验课,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讲“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第二课时讲“虚像的概念和平面镜的应用”,本节课我就来讲讲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来阐述一下我对这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 一、教材分析 通过仔细分析教材,我发现《平面镜》是本章《光现象》中的关键内容,是光传播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同时也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定性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过程,是下一节定量探索“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教材这样编排,符合认知过程的发展规律,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分析及。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用探究的方法探索事物本质的方法与能力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所确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规律,我确定如下的重难点

平面镜成像___知识点、经典例题、习题

课题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了解并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特点;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内容 一、知识点梳理复习 1、光的反射类型: 镜面反射(光滑表面、反光、刺眼) 、漫反射(粗糙表面、各个方向) 注: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光反射时,光路可逆,如下图。 2、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 物、像的大小关系 实验器材:两支大小形状相同的的蜡烛、一块玻璃板、玻璃板支架、一个光屏、一把直尺、一张纸和火柴. 实验步骤:参照如图2-3-1所示的步骤完成实验: (1)将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前面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后面的蜡烛的像; (2)将另一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直到看上去这支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此时后面的蜡烛就代替等同于前面蜡烛的像,此时对比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3)用直尺量出此时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

(4)改变燃着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连做两次,分别观察蜡烛与像的大小关系,量出蜡烛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分别记录下来; (5)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6)将玻璃板稍微倾斜一下,不再与桌面垂直,看一看像的变化,还能重合吗? (7)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实验结果: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镑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一句话概括: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距离相等、大小相等),成虚像. 实验存在的问题分析: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玻璃既能反光又能透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准确的找到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及测定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 (2)实验时选用的玻璃板要薄些,如果用厚玻璃做这个实验,玻璃的两个表面都会发生反射,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不利于实验. (3)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让没有点燃的蜡烛与像重合,这只蜡烛的位置也就是像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4)无论怎样移动物像都无法重合 实验中使玻璃板与白纸垂直,否则,会出现玻璃板后的蜡烛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的现象(玻璃板倾斜时,像成在玻璃板的斜上方).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等大。 (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5)、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5、虚像和实像 虚像:非实际光线而是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 在光学中涉及到的像可分成实像和虚像。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被人眼观察到,即都有光线射入人眼。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如小孔成像,照像机成像、幻灯机成像均是实像;而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均是虚像。实像是光线的实际会聚而成, 而虚像则是由发散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虚像。 3、用垂直等距和光路图找物体的像。光路图的画法。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八年级第四章第二节《平面镜成像》。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光的反射的知识延伸,是光现象的重要知识。也是遵义中考轮流考点之一。本节采用自主探索的探究实验。通过观察汽车观后镜、街头拐弯的反光镜的应用,让每位同学感觉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发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且根据成像作图; ⑵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知道平面镜成的主要特点。 ⑶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光污染”。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⑴体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记录实验过程中记录各 种信息。 ⑵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会用对称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⑶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科学态度。 ⑵通过对平面镜的成像规律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自然现象的 美妙和谐,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会用对称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教学难点]

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科学探究,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形式] 教师引导下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用具] 演示用:多媒体课件及辅助教学设备,平面镜,蜡烛,透明玻璃,尺,固定夹子,光屏,潜望镜模型,白纸,凸面镜,凹面镜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教师: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树荫下的光斑是怎么形成的?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吗? 学生甲:………………………学生已:…………………………… (二)新课引入: 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多媒体课件播放“猴子捞月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之心。 教师问: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图片是什么呀? 学生:猴子捞月。 教师:猴子捞到了月亮了吗? 学生:没有 教师:为什么? 学生:井里根本没有月亮,只是月亮的像。 教师:这告诉我们水面相当于了什么?为什么能够成像?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就要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问题。 (三)新课教学: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叫做平面镜 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平面,玻璃等光滑的表面都可以看做是平面镜。(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②、猜想与假设:

人教版八年级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经典例题4.3平面镜成像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年级物理第四章经典例题4.3平面镜成像专项 训练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一个直角拐弯处安装了一面镜子,A物体水平向左运动,人在B点看到A物体的像A′的运动方向是() A.1方向B.2方向C.3方向D.4方向 2.小明身高为1.5m.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1.5m,像变大B.2m,像变小 C.3.6m,像不变D.4.4m,像不变 3.某同学看到河对岸钟楼上的钟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则当时的实际时刻为() A.7点20分B.10点10分C.4点40分D.4点20分4.如图所示是艺术体操训练房的俯视图,训练房的北端有一大平面镜,当老师从室外进入到图示位置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的是() A.甲、丙同学B.甲、乙同学C.乙、丙同学D.乙、丁同学5.以下是某同学学习笔记上的学习摘录,其中由于他粗心记录错误的是()A.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更好的确定像的位置,应把玻璃板后面蜡烛也点燃B.用不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声音的响度不同,但音色相同 C.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内到室外时,镜片上不会出现水雾

D.在估测纸锥下落速度时,为了更准确测量它下落的时间,应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6.小红站在学校大厅平面镜前,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看清污渍,小红走近镜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变大,用光源照向镜子 B.像不变,用光源照向衣领 C.像变小,用光源照向镜子 D.像变大,用光源照向衣领 7.小兰同学笔直站在寝室门口竖直放置的整容镜前0.5m处,他后退0.5m,镜中的像大小变化情况以及镜中的像与他的距离变为() A.不变,2m B.不变,1m C.变小,1m D.变小,2m 二、填空题 8.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果把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把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将______(填“向上”或“不”)移动;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和它的像______(填“垂直”或“平行”)。 9.如图所示是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块平面镜均相对水平面倾角45゜角。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现有一艘军舰位于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则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像位______(选填序号:“①平面镜1的正上方”、“②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③平面镜2的正下方”或“④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像到潜望镜的距离_________(选填:“大于”、“大于”或“小于”)军舰到潜望镜的距离。 10.身高1.75m的小明站在2m高的穿衣镜前1m处,则像与他的距离为______m,像高______m。 11.如图所示,一名游客行走在玻璃栈道上,栈道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若游客的

中考经典错题集,精心整理版

【例1】 物体重为0.5N ,把它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重为0.3N 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 ) A.0.3N B. 0.5N C.可能为0.2N D.可能为0.4N 【例2】 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的物体A 的体积为100cm 3 ,浸没在水中,如果往水 中加入一些食盐,请问物体A 受到的浮力如何变化( ) A.变大 B. 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 定 【例3】 小明从学校旁边的小商店买了瓶饮料,饮料瓶子的形状如图所示,开始满瓶的饮料给小明喝 了一些后,问剩余的饮料对瓶底的压力与剩余饮料自身的重力关系是( ) A .压力大于重力 B .压力小于重力 C .压力等于重力 D .无法确定 【例4】 如图所示的装置,已知物体A 重为60N ,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物体 以0.2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 12N ,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在4s 内拉力F 所做的功是 J 。 【例5】 如图,金属球A 下吊着一个金属球B ,恰好悬浮于水中.现沿杯壁往容器中 加入一定质量的水,结果金属球B ( ) A .上浮 B .下沉 C .悬浮 D .以上均不对 【例6】 如例五图所示,气球A 下吊着一个金属球B ,恰好悬浮于水中.现沿杯壁往 容器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结果金属球B ( ) A .上浮 B .下沉 C .悬浮 D .以上均不对 【例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受摩擦力的作用的两个表面一定受弹力作用 B .摩擦力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C .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D .在光的反射过程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E .在平面镜成像过程中,物距等于像距 F .导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G .把装在盆里的水泼出去,这是利用了盆的惯性 H .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 I .刘翔冲过终点线后,还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由于刘翔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J .某一物体温度降低的多,放出热量就多 K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热量多 L .温度总是从物体热的部分传递至冷的部分 M .1牛的水可以产生100牛的压力 N .1牛的水可以产生100牛的浮力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乳源民族实验学校陈丽燕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所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的概念。 < 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本课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 (含答案)

平面镜成像 1.下列因素中能影响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是()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B.物体的大小 C.像到平面镜距离D.镜面的大小 2.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应相距5m远.如图8-1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A.1m B.2m C.3m D.4m 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变小 B.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 C.物体靠近平面镜,像的位置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D.物体靠近平面镜,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 4.“猴子捞月”中,猴子捞不到月亮,这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 A.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实像 B.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虚像 C.光的反射而成的实像 D.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5.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的示数的像如图8-2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 A.21∶10 B.10∶21 C.10∶51 D.12∶01 6.图8-3中关于平面镜前AB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7.墙面上贴着一块穿衣镜,水平地面上一个人以速度v匀速直线朝平面镜走去,相对于人,像的速度是() A.v B.2 v C.v /2 D.0 8.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用照相机拍摄

B.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已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高度应不小于人的高度 C.像到镜面的距离跟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不一定垂直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入射角是00,反射角也是00 B.入射角增加150,反射角也增加150 C.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 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反射角为900 10.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内成像 B.很大的物体不能在很小的平面镜内成像 C.物体静止不动,若把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向下平移时,镜中像也向下平移 D.物体在平面镜内总成等大的虚像 11.如图8-4所示,眼睛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_______而得到的像,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_______而得到的.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2.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_____(填“上方”、“下方”),不致影响司机观察路况;而大型货车的挡风玻璃不 太倾斜,这时车内物体所成的像尽管在司机的_______,但由于________________,人观察路面是俯视的,并不影响司机观察路况. 13.多媒体教室里的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穿衣镜是用平滑的玻璃做的,光在它的表面发生的反射是______,它所成的像是______像;物体通过小孔成像成的是______像,前者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后者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14.将一墨水瓶放在镜前6cm处,墨水瓶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为_____cm,像与墨水瓶间距离为________cm.若使墨水瓶向镜面靠近,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若使墨水瓶远离镜面,则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15.某人站在穿衣镜前1.5m处,他在镜中像到镜面的是_______m,当他向镜前进0.5m,则人与像间的距离是_______m. 16.简易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在它的镜筒内有两块互相______放置的平面镜.17.下文是摘自某刊物的文章,请仔细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光污染,来自舰丽的玻璃幕墙》 最近张小姐十分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她家的窗前,看到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教案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嘉积中学杨善德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所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的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本课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应用拓展等程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具体的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平面镜成像》。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四大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延续,又为以下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成虚像的初步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因此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本课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应用拓展等程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具体的方法: 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四、教学程序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案完美版

《平面镜成像》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特点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基于初二学生探究基础和知识储备实际情况,教材直接给出了定位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点。 并且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了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特点的任务,把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照镜子引入课题,以生活中常用的蜡烛、玻璃板等物体作为探究成像特点的器材,讨论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贴近生活。教材还专门设置一块“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通过观察汽车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反光装置、太阳灶等日常生活和社会中常见东西来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3)适当关注了物理基础与现代化的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表明,学生对教材结尾处的反射式天文镜的介绍非常感兴趣,渴望了解更多的与此相关的知识,也让他们感觉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消除对高科技的不必要的神秘感和遥远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且能根据成像特点作图。 ②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③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②通过定位平面镜的虚象的方法,了解替代法的含义和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③通过对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的方法和合作学习。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虚像怎样形成的。 教学准备: 分组:同样大的5号电池两节、金属块两个、或者蜡烛两根、白纸、刻度尺、笔、平面镜、玻璃板等。 演示:“魔箱”道具、笔记本电脑、实物投影仪、凸面镜、凹面镜、平面镜、玻璃板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肯定都观察或者留心过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一定认识,但基本停留在学习的感知和表象阶段,还没有进行过科学的探究,尚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但怎么探究,探究哪些方面,还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启发。

中考物理考点、例题、练习、专题训练(附答案)二:《光学》--光的传播和反射 平面镜成像

中考物理考点、例题、练习、专训全攻略(附答案) (二)——光学 第一部分 光的传播和反射 平面镜成像 一.考点扫描 ◎知识结构 光的传播和反射 ????????? 光源????? 天然光源:太阳、恒星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光沿直线传播????? 条件:同种、均匀介质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应用:激光准直光速:c =3×108 m/s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分类:镜面反射、漫反射平面镜成像????? 原理:光的反射特点 考点一 光的传播 1.能够_____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_____光源(如太阳、萤 火 虫)和_____光源(如电灯、蜡烛). 2.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只有在_______________中光才沿 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__________都可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光沿直线传播规律的应用:激光准直,三点一线瞄准等. 温馨提示 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便形成了影子。

3.光速:光是以有限的速度传播,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_______的速度,物理学中用字母c表示,c=________m/s=_______km/s. 考点二光的反射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__________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_ ;反射角____入射角.5.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的. 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平时说的黑板“反光”是该处发生了___________ ;我们能从四面八方看到同一物体,是该物体表面发生了_______。 考点三平面镜成像 7.平面镜成像 (1)原理:__________;(2)特点:①像与物体大小_____②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③像与物体的连线________镜面;④平 面镜所成的像是___像。 温馨提示: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相交形成的!而是由实际光线 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因此没有光从虚像射出来。人眼看虚像时射入人眼的光线不是从虚像发出的!而是镜前物体射向镜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感觉好像是从镜后虚像射来的!其实不是。 8.除平面镜外,生活中也常见到_______和________,凸面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在实际中的应用如________、_________;凹面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在实际中的应用如_______ 、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