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

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
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

第一章: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

艺术设计的门类:装潢设计、室内设计、陶瓷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数码设计、动画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家具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纺织设计、建筑设计)

艺术设计史的学习:一个设计师如果对世界设计文化没有充分了解,没有全面的设计修养,那么他的设计发展道路是有限的。

第一节:石器设计溯源

一.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二.石器设计的审美法则:

1.宜人性2.形式感 3.实用性

第二节:青铜器设计溯源

一:青铜器在三千多年前出现,在世界设计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寓意尊神重鬼,崇拜祖先,充满了神秘色彩。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审美情趣、生活方式决定着青铜器的设计。

二:青铜器的主要成分:红铜和锡的合金,根据需要加铅(可以降低熔点,增加硬度)

三:青铜器常见的制作工艺

1.失蜡法 2.焊接3.刻画 4.镶嵌 5.金银错 6.鎏金

失蜡法:以蜡作为模型,在模型的内空间填上泥土,外空间用泥和绳将其包裹,待干后自然成范,然后注入金属液。由于蜡受热溶化流出,遗留下的空隙就被铜液填充成器型。该方法在翻造复杂或镂空等器物极有特色,可以制造精致、复杂、多层次的造型。

四:青铜器的用途分类:

1.烹饪器 2.酒器3.水器4.兵器

5.乐器6.事器 7.杂器 8.工具

五:青铜器的纹样:饕餮纹、夔纹、鸟纹、象纹、鱼纹、人纹、几何纹

第三节:思考题

一.什么是石器设计?石器设计的审美法则是什么?

二.什么是失蜡法?什么是饕餮纹?

三.简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的几种装饰手法。

第二章:中国封建社会的艺术设计

第一节:陶瓷设计

一.原始陶器:

1.半坡型: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纹样单纯,常用直线、波线、折线组成,黑色绘成,动物形花纹较多。代表:人面鱼纹。

2.庙底沟型:河南三门峡出土。纹样多用直线和曲线,鸟纹应用更多。3.马家窑型:甘肃临洮(tao)县马家窑出土。纹样以点和螺旋纹为主,装饰面积较大,更为精致美观。代表:舞蹈纹盆。

4.半山型:纹样多旋涡纹和葫芦纹,并流行锯齿纹,彩绘红黑相间。

5.马厂型:纹样常见折线纹、回纹,人形纹(蛙纹)最有特色。

6.大汶口文化

7.龙山文化:代表:黑陶。

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基本以几何纹的形式出现,有编织纹的遗留;部落图腾崇拜;其他动物纹样是生活直接联系,简化而成。

原始彩陶设计的形式法则:

1.对比法:大小、黑白、虚实、曲直、横竖、长短、动静

2.分割法:达到装饰的节奏和韵律

3.多效装饰法:适用的设计意象和多面结合的艺术构思

4.双关法:形体双关和色彩双关

二.瓷器

1.汉代和两晋:烧制出青瓷。

2.南北朝:青瓷典雅秀丽,温润柔和,端庄挺秀,饱满浑厚,一般胎

骨较厚,质地细腻坚硬,并出现褐色点彩。产地以浙江为中心。代表:仰覆莲花尊。

3.唐朝:越窑:纯净如翠。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

邢窑:皎洁如玉。

唐三彩:常用黄、绿、褐等色。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几何纹等。人物塑造有妇女、文官、武士、天王等,动物有鸟、骆驼、狮、马等。

4.宋朝:哥窑:浙江龙泉,釉面有裂纹(开片);

官窑:河南开封,釉色莹润,有月白、粉青、大绿等;

汝窑:河南临汝,釉色雨过天青,粉青色釉瓷匀净;

定窑:河北曲阳,胎质坚细,乳白色,技艺精丽。“孩儿枕”

钧窑:河南禹县,有“窑变”现象,呈绿或紫红斑;

磁州窑:河北邯郸,民窑;

耀州窑:陕西同关,青瓷窑,边沿姜黄色,胎骨厚重,釉汁浓郁,装饰方式有刻花、印花等;

吉州窑:江西吉安,黑釉剔花,黑釉印花;

景德镇:江西景德镇,影青器;

宋瓷装饰设计:印花、刻花、划花、剔花、镂花。

5.元朝:景德镇全国制瓷中心。胎质洁白,色彩浓艳,纹饰富丽,绘

画工整,胎骨厚重,形制较大,瓷釉浑厚,花色发暗。

6.明朝:突出成就青花瓷、五彩、单色釉

江苏宜兴:紫砂壶

7.清朝:中国陶瓷生产达到历史顶峰。青花加彩、斗彩、五彩、粉彩、

珐琅彩、墨彩。

第二节:家具设计

1.战国:河北平山出土,金银镶嵌龙凤铜方案,高37.4厘米,长宽

48厘米。

2.商周至三国:跪坐是主要起居方式,家具设计以矮型为主,席与床(榻)是室内主要家具。

3.南北朝:胡床逐渐普及,出现高坐具。

4.唐和五代:家具大变革时代,经历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韩熙载夜宴图》出现长桌、方桌、长凳、椭圆凳、扶手椅、靠背椅、圆几、大床等。

5.宋朝:桌、椅、凳、床柜、折屏、大案等已经相当普及。

6.明朝:明式家具:a.几案类;b.橱柜类;c.椅凳类;d.床榻类;e 台架类;f.屏座类。

选材:紫檀木,花梨木,红木,鸡翅木,铁梨木,楠木、樟木、胡桃木、榆木以及其他硬杂木。

7.清朝:沿袭明朝的程式,趋向追求富丽华贵,体积庞大厚重,滥用雕镂、镶嵌、彩绘、堆漆等手法,不厌其烦繁琐堆砌,重技巧,忽视效果。

第三节:建筑园林设计

一.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发展概述

1.早期原始建筑:挖掘洞穴——露天洞穴——棚罩——竹木(干阑式

建筑)

2.商周建筑:已经使用斗和拱。

3.秦汉建筑:沿袭前朝台榭建筑和纵架结构,楼阁建筑开始兴起。

4.南北朝建筑:佛寺以北魏洛阳永宁寺最大。

5.隋唐建筑:隋朝赵洲桥,大量木结构建筑。

6.宋朝建筑:木建筑采用古典的模数制,最早的建筑技术书《营造法式》,监丞李诫著。

7.辽代建筑: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我国唯一的木塔。

8.明清建筑:以故宫为代表,严格对称布局,是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

典型产物。

二.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在结构上的特点

1.木框架结构——叠梁式和穿斗式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华表、牌坊、照壁、铜狮等

3.封建宗法礼制的设计

4.空间设计的高潮

5.中轴线的对称布局

6.庭院式的组群布局7.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8.色彩的运用

9.工程做法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著名作品

1.天坛的设计艺术

2.西藏布达拉宫的设计艺术

四.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明清北京城设计:全长7.5公里的中轴线贯穿南北,皇家建筑体量宏大,色彩鲜明,与市民的青灰瓦顶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上强调封建帝王的权威和至尊无上的地位。

北京天坛北京故宫

五.中国古代桥梁设计

1.汉朝:梁桥,最普遍,古称平桥

2.隋朝:赵州桥,最著名的石拱桥

3.金代:卢沟桥,联拱式石桥,距今800年历史,长265米,宽8米多,有11个桥孔。工程成就突出,桥上有精美生动的华表、桥栏、石狮。

4.宋朝:《清明上河图》,汴梁虹桥,单跨木构拱桥,整体造型轻盈。

六.中国住宅设计实例

1.干阑式住宅2.帐包式住宅 3.四合院住宅

4.窑洞住宅5.闽南土楼住宅

七.中国园林设计发展以及特点

1.最早文字记载《诗经灵台》,记述的“灵囿”;

2.商周:古代园林出现;

3.秦朝:秦始皇在渭水之南建“上林苑”,建有许多离宫;

4.秦汉:建筑宫苑“一池三山”的做法,开创人工堆山记录;

5.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和游记,对园林布局有启示;

6.元、明、清:大造官苑,故宫御花园、圆明园、颐和园等。

特点:

1.浓郁的民族风格,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上自然的水、石、山、木;

2.假山是园林的重要因素;

3.明代造园家计成《园冶》;

4.中国古代园林主要是模仿自然,“虽有人作,宛自天开”;

5.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诗文的综合体;

6.突出重点景区,辅以若干小景区;

7.非常讲究“借景”。

八.古民居建筑与环境——西递

1.水理论——水口、村落

2.整体外观——砖木结构、封闭构制、青瓦白墙

3.三雕装饰——石雕、木雕、砖雕

4.门厅与正门

闽南土楼住宅布达拉宫应县木塔

第四节:服装设计

1.夏商周:中国冠服制度初步确立,到周代完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等级、尊卑。标志着权力和等级的冕服和官服及各种饰品成服饰发展的主流。

服装主要形式:上衣下裳。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衣领一般为矩形,衣长大多到膝盖。

服装的四个主要样式:直裾单衣、曲裾深衣、襦(ru)裙、胡服。

深衣:上衣和下裳缝合在一起的衣服,这种形式是我国历代服装的基本特征,近代男子的长衫、女子的旗袍、连衣裙都是深衣制延续。

2.秦汉:汉四百年,一直以袍服为礼服。

男子:以袍服为贵,为宽衣大袖,分为直裾和曲裾。

女子:礼服是深衣,与战国不同,还需要穿襦裙和裤子。

3.魏晋南北朝:各民族服饰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渐趋融合,形成中国古代服饰史上第二次大变革,以自然洒脱、清秀空疏为特点。

男子:中原以南文人讲究宽衣大袖,史称“褒衣博带”。特点为:袖口宽大,不受拘束,朝宽松舒适的方向发展,以示不拘礼法,不受世俗羁束,潇洒超脱。

女子:深衣流行,通常将下摆制成数个倒三角形,层层相叠,围裳之间有两条或数条飘带。

4.隋唐:中国服饰史最灿烂的一页,特别唐朝女服,从面料到款式,都显示着封建文化的高度文明。

男子:圆领袍衫是隋唐时期士庶、官宦普遍穿着的常服。

女子:盛唐贵族女子服饰以展示形体和气质美,薄、露、透,偏重领子下工夫,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鸡心领、袒领。

5.宋朝:《清明上河图》,描绘有各行各业人士的服饰,百态纷呈。大体沿袭隋唐旧制,崇尚简朴、严谨。

6.明朝:古典服装达到高峰,恢复汉族礼仪,调整官服制度,等级制度更为森严,有祭服、朝服、公服、常服等,冕服只有皇族能穿。

男子:便服:以袍、裙为主。特点为:大襟、右衽、宽袖、过膝。

官服:胸背有补子,是一种有固定位置、形式、内容和意义的文饰,用金线或彩线织成飞禽走兽,通常为方形,以纹样不同显示官阶差异。

7. 清朝:对传统服饰变革最大,形制也最为复杂。女子基本与明代末年相似,服饰有朝褂、朝袍、朝裙、龙褂、吉服褂、命妇蟒袍、朝珠等。满族妇女多穿旗袍,外加坎肩,脚穿高底鞋。

旗袍:初期宽大,后期窄如直筒,一般与腰际平,上衣多无领,穿时加小围巾,后来领口样式渐多。其他设计:雕塑设计、纺织品设计、漆器设计、瓦当设计、铜镜设计、金属工艺设计

第三章: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设计

第一节:巴洛克设计艺术

巴洛克:诞生16世纪末,兴盛于17世纪,18世纪正式称呼流行,为“古怪荒诞的意思”。突破古典艺术的常规,一反文艺复兴时期追求高度写实与和谐端庄的人文主义传统,追求华丽、夸张、怪诞、壮观的表面效果,以鲜明饱满的色彩和扭曲动荡的曲线,通过光线变化和形体的动感来塑造一种精神气氛,把现实生活和幻想激情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惊心动魄的戏剧性趣味。

一.建筑设计

1.罗马耶稣会堂:1568年开始建造,巴洛克艺术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表现动感的开端。正面为柱式的两层,上面两侧有两对大涡卷。

2.罗马圣卡尔罗教堂:“巴洛克建筑之父”波罗米尼设计。充分利用正弦弧和反弦弧的多变状曲线,多变的外形和天顶上的天使装饰使建筑充满了动感。教堂天顶圆盖综合运用六角形、八角形和十字形图案,造成一种无限深远的错觉。

3.圣彼得大教堂:巴洛克建筑最伟大的作品。主教堂的大圆顶由米开朗基罗设计;贝尼尼完成广场廊柱和主教堂雕刻。广场面积3.5公顷,以一个方尖碑为中心,两边各有一个喷水池,周围围绕着相互对应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284根立柱和88根壁柱组成四个一组的巨大行列。

圣彼得大教堂

二.雕刻艺术大师——贝尼尼

贝尼尼是巴洛克雕刻设计最耀眼灿烂的大师。其特点是刻意追求不平衡的构图和富有装饰性的描写,人物往往具有旋风般的姿态,与古典时期的庄重典雅的气质迥然不同。

其20多岁就以一系列雕塑作品震惊罗马。17世纪50年代的作品《圣德列萨的神迷》,多样化的材料,上色的灰幔,各种线条的对比,门楣、栏杆和立柱的组合关系,造成无比寻常的透视效果。

其城市广场的装饰性雕刻取得重要的成就,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把建筑、雕刻、绘画结合成一个整体来装饰城市空间的艺术设计家。创作了大量的方尖碑、喷泉、圆雕和装饰雕刻。《罗马三叉泉》最著名。

三.家具设计

随着建筑设计的发展,室内装饰、家具设计、玻璃器皿、陶器制作和纺织编制工艺也获得明显的发展。

巴洛克家具设计热衷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整体制作华丽,喜欢用皮革或者丝织物包衬光秃秃的扶手,扭曲形的腿部或宏大的涡旋代替方木或者旋木的腿——在运动中体现一种热情和奔放的激情,更加华丽精美。

家具设计强调本身的整体性和流动性,追求大的和谐韵律效果,舒适性也较强。

巴洛克家具

第二节:古典主义设计艺术

古典主义指的是以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为典范的艺术,具有明晰、严谨、形象、和谐的特点,歌颂理想主义、气魄宏大、多以神话、圣经和历史事件为题材,概括为“伟大的风格”。

凡尔赛宫(1668--1680),西方最辉煌最宏大的宫殿建筑群。由宫殿、花园、放射状大道组成。由水平线主宰一切,保持严格的对称。一切因素的焦点都指向王权的神化。

第三节:洛可可设计艺术

洛可可:繁多而不杂乱,简朴而不裸露,丰富而不艳俗,明晰而不刺眼,充足而不过量——《美的分析》霍格斯

一.建筑艺术

“摄政时期风格”:多以曲线形的花草、贝壳、漩涡纹样,装饰建筑部位的衔接处,以掩饰建筑部位的暴露,显得新奇轻巧。是早期形态。

洛可可轻盈、精美的风格十分适合居住面积不大的现代公寓,尤其小客厅、起居室等。

二.洛可可工艺

家具、金银器、吊灯、木器、挂毡都成为新趣味的载体,充满了华丽繁缛的曲线纹样。坐椅、茶几、梳妆台均以流畅多变的曲线构成外形,繁琐的木雕、镀金的扶手、红色丝绒的面料,极尽奢侈豪华的效果。瓷器是最受欢迎的工艺品,质地轻巧,外形圆滑曲婉,颜色清丽淡雅。

三.雕塑设计

作为建筑物的装饰物的功能特别明显,一般具有纤巧的造型和强烈的动感。

代表雕刻家:法尔康奈:18世纪法国最著名的雕刻家,擅长女性裸体雕像,体现着洛可可的柔美、轻巧、注重感官愉悦的特点,有一种苍白无力的幽雅。其洛可可代表雕塑《浴女》,《泉边的山林水泽女神》;其纪念性代表雕塑《彼得大帝青铜骑马像》。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 说到剪纸,大家都知道,它是我国传统手工纸艺制作工艺,从古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在现代,每到逢年过节之时,许多人还是保留着贴剪纸的习俗,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剪纸艺术意义深远,起源于中国,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剪纸艺术是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据考古研究发现,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六世纪以前。据说剪纸艺术的前身是在战国时期,但那时候纸还并没有出现,所以那时候的剪纸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剪纸。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究竟是什么呢?下面通过小编的介绍你就能够了解了。 剪纸的由来 最新创意饰品大全!设计师量身打造!点击查看>> 关于剪纸的由来,其实很早以前就开始了。那时候的人尝试着用一些图形来记事和内容呈现,但那时纸张还并没有出现,人们只能将一些资料记载在青铜器、竹简、兽皮等载体

之上。而随着纸张的出现,这些创造性的图案便开始往纸张上转移。通过这样的前后对比,我们就能够看出,剪纸的由来就是来自于先民的图案记录方式。 剪纸的历史 1、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的历史有着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制作工艺品,这是早在纸张出现以前就开始流行起来的,虽不是纸张制作,但却如出一辙,这就为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出现奠定了基础。据说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就可以为此证明。

2、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艺术,应该是纸张的出现才正式开始的。剪纸的主要制作材料就是纸,而汉代时期纸张的出现,这就促进了剪纸的出现、发展和普及。那时候的纸张易腐烂,所以人们不会珍藏起来,坏了还能重新再剪。

中国碉楼起源,分布与类型

中国碉楼起源、分布与类型 张国雄 (五邑大学华侨研究所广东江门 529020) 摘要:中国碉楼是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在历史时期兴建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多层塔楼式乡土建筑,至迟在汉代已经广泛分布。在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地区,碉楼的称呼、建筑材料、建筑造型和建筑风格都有所不同。本文从语意的角度,通过国内外不同类型碉楼的比较,揭示了中国碉楼的起源、分布和特征,首次对碉楼进行了定义。 关键词:碉楼乡土建筑定义中国 作者简介:张国雄(1955—),男,江苏宜兴人,武汉大学史学博士,北京大学地理学博士后,广东五邑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华侨史,乡土建筑。 随着开平碉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的展开,碉楼这种乡土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碉楼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乡土建筑?则是至今乡土建筑史研究还没有讨论而有待确定的问题。本文准备就此进行考察,提出初步的意见,求教于方家! 一,语意学的考察 从字义上考察,“楼”字的使用最早,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已经出现。《说文解字》收录的是时俗常用字,共有9 543个,“楼”字就是其中之一。其语义为“重屋也”,也就是多层的房屋。中国第一部词典、汉代的《尔雅》其“释宫”篇云:“陕而修曲曰楼”。这里的“陕”与“狭”相通。同样成书于汉代,主要探讨字词由来的《释名》在其“释宫室”篇中对“楼”字有这样的解释:“楼,言牖户、射孔娄娄然也”。它进一步描述了楼的建筑形体特征:不仅有门、窗等建筑设施,而且有防卫建筑设施射击孔。在汉代,尤其是东汉,随着构架式楼阁建筑技术的成熟,居住型、储藏型、警卫型等各种功能的楼普遍出现①,最高的有7层(16米),一般为2层(5米)至4层(9米)②,这应该是“楼”字得以成为汉代日常用字的社会基础。 在英文中,“楼”为“Tower”,建筑形体上首先也是指多层的“塔”或“楼塔”,同时又有“城堡”、“碉堡”的含义,即不仅突出了建筑的形体而且增加了建筑功能的内容。这一点是与中文不同的地方,中国的“楼”没有城堡、碉堡这样的军事建筑的含义。在英文里,Tower又与Watch结合,增加了瞭望的功能,所以有的英文书将碉楼称为“Watch Tower”。 “碉”字没有出现在《说文解字》一书里,这可能反映了“碉”字在汉代还不是常用的字。笔者所见最早使用“碉”字来解释这种建筑的,是唐朝人李贤。他在注释《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中冉駹夷的石结构防御建筑“邛笼”时注:“按:今彼土夷人呼为‘雕’也”。“雕”与“碉”可以通假,说明唐朝时当地民众已经改用“碉”来称呼这种建筑了。《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蛮传下就记载今四川大渡河中上游有三王蛮,“叠甓而居,号‘雕舍’”。《新唐书》为宋人欧阳修、宋祁撰,应该是对“碉”字在民间时俗常用的一个例证。“碉”字在中文里的意思是:军事上防卫或了望的工事建筑。英文里“碉”有两个发音,即:Pillbox、fortification。前者表示独立的小地堡,后者语意更宽,表示防御工事、堡垒和要塞。可见“碉”在中外文字里的本意,都主要是指一种起防御作用的建筑。 根据以上的字义考察,“碉楼”一词在中文里是“楼”的建筑形体与“碉”的防御功能相结合而构成,

中国元素策划书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联合会办公室 策 划 书 (题目:中国元素) 策划人:曹恬

活动题目:中国元素杯创意设计大赛 承办方: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联合会办公室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联合会办公室所有 一、活动背景: 大国崛起,需要中国元素 梅高广告董事长高峻先生所言,“20年前我们学习西方是应该的,但是现在还在学习他们,则是…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不但需要中国制造还需要中国创造,因此,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增加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高校的扩招,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的状况下,大学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增加的形势下,为了给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一个自我实践的机会,给所有同学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提高职业道路上的竞争力,为面对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增加他们的爱国心。决定举办此次创意设计大赛。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这次活动以提高爱国主义为根本,以“服务同学,提供舞台”为活动宗旨,发展实践就业梦想,融入企业招聘渠道,培养自我展现能力的精神,架起学生与企业招聘的桥梁,搭起自我的平台,了解企业招聘的方向,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简历设计的作用,针对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长远计划,让同学了解简历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设计主题: 以中国元素为核心,展现中国特色,可任意进行创作、设计。 四、活动对象: 内蒙古科技大学全体学生 五、设计要求: 含有中国元素中国特色的商标、服饰图案,衣物,创意制作,平面广告等 例如:中国特色的王老吉,日本设计大师藤原浩的中国龙版牛仔裤,2010年世贸会上的中国展馆等,服饰图案如京剧脸谱等 六.活动时间: 作品征集时间 初选 复选

前3名作品总决赛展示 七、评选规则: 1全校同学在作品展出当天全校同学参与公开投票 2 初选:评委从得分最高的前30名设计稿中选出15份作品进入决赛 3复赛:进入初选的前15名作品进行最后投票,最终结合投票数以及专家评审团意见,评选出最具设计奖,二等奖,三等奖; 4比赛允许合理拉票,但杜绝恶意刷票行为,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 八、奖项设置 最具设计奖( 一名): 奖金100元,获奖证书 二等奖(二名): 奖金80元, 获奖证书 三等奖(三名): 奖金50元,,获奖证书 九、作品提交方式: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联合会办公室 十、活动流程 :前期宣传准备: 1,设计出大的展板.(2*2) 2,海报(16张,每栋楼都张贴) 3投票纸张(A4 白纸,在上面画正字) 活动经费预算: 100+160+150+60(获奖证书)+4*15(展板60)+16*5(海报80)=610元.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之学说 1、西来说: 2、中源说:正统学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譬如,世人说史,大多从盘古说起,即所谓“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①盘古: 中国传说系统中的领头雁,他的事功只是开天辟地,同人事并无多大关系。按《三五历记》所载,他的事功是:“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②三皇五帝: A.“三皇” “三皇”所指何人,各种文献说法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一是天皇、地皇、人皇,二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以后者为主。也有文献以祝融、女娲或黄帝代替燧人氏,但伏羲氏和神农氏则是大多数文献的共识。 古人认为,历史按皇、帝、王、霸的顺序展开,三皇、五帝、夏商周王道、春秋战国的霸道,且一代不如一代。《管子·兵法》曰:“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管子·禁藏》:“凡有天下者,以情伐者帝,以事伐者王,以政伐者霸。”《庄子·人世间》:“古者五帝贵德,三王用义,五霸任力。”《淮南子·本经训》:“帝者替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 三皇时代,人民生活并不幸福。《韩非子·五蠹》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多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以为王,号之燧人氏。”《吕氏春秋·恃君》曰:“昔太古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 三皇给人民带来了福祉,但却没有“治国平天下”的伟业。 三皇的功业: 燧人氏的功业是“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具去毒”; 伏羲氏的功业是“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 神农氏的功业是“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土尧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B.“五帝” 五帝所指何人,各家说法不一。 《国语》记展禽语:“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即以黄帝、颛顼、帝喾ku、尧、舜为五帝。《五帝德》、《帝系姓》、《五帝本纪》都依此说。 《吕氏春秋》以少白皋、太白皋、黄帝、炎帝、舜帝为五帝。

中国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古典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调查目的:中国元素的广泛使用,是否标志着中国特色设计风格的逐步形成。 解决问题: 什么是平面设计 什么是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为什么被广发的运用在平面设计中 在设计过程如何对中国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 用 中国元素的广泛运用是否有助于形成中国特色 设计风格 调查对象: 调查单位: 调查时间: 调查组织计划: 市场调查的背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美术界有一种观点:“‘工艺美术'在中国是一个新名词,但并不是一种新事业,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实现代平面设计是从远古走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在古代平面艺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从史前时代就开始了“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中国古代的平面设计艺术主要体现在书法和绘画两方面,被广泛应用于器物表面、建筑装饰、壁画、碑刻石刻,以及玺印、中国画、各种书籍等纯艺术和实用艺术形式中。中国人的平面设计艺术对传承华夏文明和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人的平面设计艺术是具有东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只是没有系统的理论和体

有机艺术化组合,在设计中基本元素相当于你作品的构件,每一个元素都要有传递和加强传递信息的目的。传统文化元素包罗如此之广,正是设计师们吸取营养的沃土,对招贴设计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借鉴作用。而在我国有着这么深厚的文化背景下,设计师从中获取的设计源泉也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 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步凝练出自己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它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传说人物、景物,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及组合。如梅竹松岁寒三友象征坚贞的友谊,三羊开泰象征吉祥如意,莲花与鱼寓意“连年有余”,喜鹊与梅花寓意“喜上眉梢”等。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图像元素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张道一先生指出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本元文化”,如果将这些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元素有机地组合到现代海报设计中,无疑会给单调枯燥的现代设计风格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三、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进行设计创意的宝库 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稀有产物,它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形式

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

第一章: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 艺术设计的门类:装潢设计、室内设计、陶瓷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数码设计、动画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家具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纺织设计、建筑设计) 艺术设计史的学习:一个设计师如果对世界设计文化没有充分了解,没有全面的设计修养,那么他的设计发展道路是有限的。 第一节:石器设计溯源 一.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二.石器设计的审美法则: 1.宜人性2.形式感 3.实用性 第二节:青铜器设计溯源 一:青铜器在三千多年前出现,在世界设计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寓意尊神重鬼,崇拜祖先,充满了神秘色彩。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审美情趣、生活方式决定着青铜器的设计。 二:青铜器的主要成分:红铜和锡的合金,根据需要加铅(可以降低熔点,增加硬度) 三:青铜器常见的制作工艺 1.失蜡法 2.焊接3.刻画 4.镶嵌 5.金银错 6.鎏金 失蜡法:以蜡作为模型,在模型的内空间填上泥土,外空间用泥和绳将其包裹,待干后自然成范,然后注入金属液。由于蜡受热溶化流出,遗留下的空隙就被铜液填充成器型。该方法在翻造复杂或镂空等器物极有特色,可以制造精致、复杂、多层次的造型。 四:青铜器的用途分类: 1.烹饪器 2.酒器3.水器4.兵器 5.乐器6.事器 7.杂器 8.工具 五:青铜器的纹样:饕餮纹、夔纹、鸟纹、象纹、鱼纹、人纹、几何纹 第三节:思考题 一.什么是石器设计?石器设计的审美法则是什么? 二.什么是失蜡法?什么是饕餮纹? 三.简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的几种装饰手法。 第二章:中国封建社会的艺术设计 第一节:陶瓷设计 一.原始陶器: 1.半坡型: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纹样单纯,常用直线、波线、折线组成,黑色绘成,动物形花纹较多。代表:人面鱼纹。 2.庙底沟型:河南三门峡出土。纹样多用直线和曲线,鸟纹应用更多。3.马家窑型:甘肃临洮(tao)县马家窑出土。纹样以点和螺旋纹为主,装饰面积较大,更为精致美观。代表:舞蹈纹盆。 4.半山型:纹样多旋涡纹和葫芦纹,并流行锯齿纹,彩绘红黑相间。 5.马厂型:纹样常见折线纹、回纹,人形纹(蛙纹)最有特色。 6.大汶口文化 7.龙山文化:代表:黑陶。 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基本以几何纹的形式出现,有编织纹的遗留;部落图腾崇拜;其他动物纹样是生活直接联系,简化而成。 原始彩陶设计的形式法则: 1.对比法:大小、黑白、虚实、曲直、横竖、长短、动静 2.分割法:达到装饰的节奏和韵律 3.多效装饰法:适用的设计意象和多面结合的艺术构思 4.双关法:形体双关和色彩双关 二.瓷器 1.汉代和两晋:烧制出青瓷。 2.南北朝:青瓷典雅秀丽,温润柔和,端庄挺秀,饱满浑厚,一般胎 骨较厚,质地细腻坚硬,并出现褐色点彩。产地以浙江为中心。代表:仰覆莲花尊。 3.唐朝:越窑:纯净如翠。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 邢窑:皎洁如玉。 唐三彩:常用黄、绿、褐等色。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几何纹等。人物塑造有妇女、文官、武士、天王等,动物有鸟、骆驼、狮、马等。 4.宋朝:哥窑:浙江龙泉,釉面有裂纹(开片); 官窑:河南开封,釉色莹润,有月白、粉青、大绿等; 汝窑:河南临汝,釉色雨过天青,粉青色釉瓷匀净; 定窑:河北曲阳,胎质坚细,乳白色,技艺精丽。“孩儿枕” 钧窑:河南禹县,有“窑变”现象,呈绿或紫红斑; 磁州窑:河北邯郸,民窑; 耀州窑:陕西同关,青瓷窑,边沿姜黄色,胎骨厚重,釉汁浓郁,装饰方式有刻花、印花等; 吉州窑:江西吉安,黑釉剔花,黑釉印花; 景德镇:江西景德镇,影青器; 宋瓷装饰设计:印花、刻花、划花、剔花、镂花。 5.元朝:景德镇全国制瓷中心。胎质洁白,色彩浓艳,纹饰富丽,绘 画工整,胎骨厚重,形制较大,瓷釉浑厚,花色发暗。 6.明朝:突出成就青花瓷、五彩、单色釉

中国艺术设计史

第一章 1造物文化 中国传统造物文化在思想智慧、造物原则等方面为中国的现代设计打开了一座可供借鉴的宝库,我们应该多从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吸取智慧与营养,使中国的现代设计体系在我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找到契合点,从而可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这一造型领域获得继承和发展,并继续发扬光大,实现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目标。 一、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的可持续发展观 中国道家学主张“天人合一”,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的见解。这里“天”即是自然,自然是天地的本性,人应顺天而行。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亲密无间,互融互通的。 庄子是老子的主要继承者,他的天人观念与老子的天道本体纠缠交织、相辅相佐。庄子的基本观念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主张不要人为地违背自然规律,并极力赞美天地万物的自然有序:“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庄子·天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同构的信仰,正是基于这种信仰,古人在审视建筑营造、手工制作等生产实践与自然环境的效应关系的同时,对于开凿山石采取金玉,砍伐树木修筑楼台所造成的自然资源大量消耗,万物不能繁衍的生存危机表示了深深的忧虑。 这种观点无疑在当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面前对现代设计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设计在为人们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有数据表明,地球上60%以上的人在近40年里仍然希望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就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多的废弃物。为此,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将成为人类活动的主导思想。现在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 我们反观中国传统造物文化,其中“天人相参”的设计主张给现代设计提供了“共生”的设计守则。 (一)提倡生态设计。生态设计也就是利用生态学的思想,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除了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外,还要考虑产品的更新换代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实行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的设计是一个比前者一范围更广的设计方法。其涉及更多的方面,诸如在怎样保证产品功能的同时,减轻整个星球的负担,如何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如何回收和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等等。 举例说明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特征 早期的陶器均为手工制作,火候比较低,器物表层大多为素面,陶器的纹饰仅占器型的三分之一,纹样大多都是比较简单的绳纹和刻划纹。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技术已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具有器型优美装饰精致辞纹样的彩陶也相继出现;原始人们为了在装饰上运用形式感所形成的装饰效果,以达到审美要求满足;在装饰布局上已从不同的视角,来体现装饰效果;以丰富多彩的几何纹为主体,来达到图案的样式化、抽象化;这些装饰图案的创造体现了我们先祖对现实生活的有效反映。 陶器装饰中纹样繁多,最为著名是有人面鱼纹、乌纹、太阳纹、天象星辰纹,还有花草叶纹、兽面纹和人形纹;这种文明初始时器物的装饰纹样是人类审美需求的一种表现。不是从纯粹的审美动机出发的而是为了达到标识和象征、满足实际应用的目的;审美只是次

全面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717447100.html, 全面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作者:付华丽 来源:《语文建设·上半月》2019年第05期 李宽松、罗香萍所著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和介绍,展现了我国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魅力。全书共十三章,前四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全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基本精神、价值系统,以及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第5章到第11章,分别从教育、宗教、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科技七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丰富内涵。最后两章立足于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对我国传统服饰、饮食、节庆、婚俗进行了詳尽的阐释,同时简要介绍了我国的地域文化,如岭南文化、齐鲁文化、湖湘文化、巴蜀文化等。 该书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框架和体系。一方面,坚持从宏观到微观。该书首先从整体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概述,在绪论部分宏观性地介绍了文化的内涵、结构以及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又用了四个章节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基本精神等,同时又深入我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针对不同的领域作了微观上的详尽介绍。有繁有简,详略得当,有浅有深,深入浅出,引导读者体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坚持从纵向到横向。该书在理论框架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整体性介绍时,既包含了历史纵向发展的说明,又包含了横向价值体系的说明,形成了横纵联合的理论结构,理论性和创新性都很强。同时该书还有很多颇有见识的观点,特别是对“美美与共”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阐释,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国际观,跨越多个学科、多个领域,不仅是对我国现阶段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政策的回应,也是对国家“坚定文化自信”要求的反映,同时还是对文化理论的一次再梳理、再研究与再论述,有助于丰富我国传统文化理论体系。 该书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一方面,该书梳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其中涵盖大量知识点,且语言平实通俗,简单易懂,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对读者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精髓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该书在编排上采用简明的方式,用精美的图片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图文并茂,案例丰富,趣味性强,使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 总之,该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思想积极,观点创新,对指导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中国建筑铝材的起源及发展

中国建筑铝材的起源及发展 建筑铝材包括了建筑用板材及建筑用型材(习称建筑铝型材) 门窗中国传统的门窗是木门窗;19世纪初钢窗传入中国,1925年中国开始生产钢窗;20世纪70年代铝窗传入中国,1980年中国开始生产铝门窗用建筑铝型材。铝门窗,70年代首先是外国驻华使(领)馆和少数涉外工程上使用,1978年上海玻璃机械厂曾是国内最早开发制作铝门窗而获全国科技奖,随后普及甚快。 幕墙80年代,1983年北京长城饭店是中国较早建成的玻璃幕墙工程。 隔热铝窗1984年隔热铝窗在中国首例使用,华北铝业有限公司阿鲁克(ALUK)合作完成中国最早应用隔热铝窗的北京国际饭店以及天津滨海大厦工程。 铝门窗及建筑幕墙迅速被中国建筑业接受和看好,大量采用,80年代中期开始到90年代中国进入铝门窗幕墙应用高潮建筑铝材,门窗幕墙迅速应用及发展大大地刺激了铝材行业的发展、兴旺和进步,特别是建筑用铝型材。 二、铝材 中国铝材工业起步于50年代,1956年哈尔滨101厂(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建成投产,其中包括压延车间生产铝板、铝箔,挤压车间生产挤压材,锻造车间生产铝锻件,供给航天航空等国防工业用,从此谱写中国铝加工业历史。历程了50年至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产铝大国

和铝材消费大国。 世界前五名产铝大国: 1993年排序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 2003年排序中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 2001年起,中国电解铝产量已经居世界之首。2005年中国电解铝产量780.60万吨,与2004年相比增长17.02%。2005年中国电解铝产量占世界电解铝总产量3193万吨的24.45%。 世界前五名铝市场大国: 1993年排序美国、日本、中国、德国、俄罗斯 2003年排序美国、中国、日本、德国、韩国 2005年中国铝消费总量710.5万吨,占2005年世界铝消费总量3187万吨的22.29%。中国人均铝消费量仅是4.2公斤/人,美、日的是30公斤/人。 2005年中国铝材总产量583.7万吨,比2004年增长32.76%,2005年铝挤压材产量350万吨(包括建筑铝型材),约占铝材总产量60%,板材228万吨。 铝挤压材包括,管材、棒材、型材,建筑用铝挤压材被习惯称为建筑铝型材,事实上建筑用铝挤压材中除了型材之外也还有管材和棒材,不过其中型材最多。铝挤压材在建筑业主要用途是制作门窗框材、幕墙结构材以及天花龙骨与装饰材;建筑用铝材的另一部分是铝板材,幕墙及装饰用铝板或铝塑复合板,铝板材是属于铝加工的压延产品,铝板幕墙也只是现代幕墙墙体的一种,还有玻璃幕墙、石材幕墙等等,不过幕墙

中国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中国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为了便于形象的传播,让消费者留下深刻记忆,现代设计都非常简洁、集中、概括。中国书画艺术中空白、虚形的表现方式不自觉地体现在许多现代设计师的作品当中。荷兰画家、图形大师埃舍尔(M?C?Escher)作品中负形运用得炉火炖青。如作品《画手》、《凸与凹》、《画廊》、《蜥蜴》等,利用形与形不同轮廓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新的形,彼此的共用线相互依存,互生互长,图地互换。埃舍尔的负形研究成果影响了近现代的设计师们。在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的许多招贴作品中,充分运用正负形的关系,以自己独特的具有很强感染力的简洁图形语言传达信息,深化印象。这种图形之间巧妙、奇特的构合,要比精确地描绘物像更为不易,在全神贯注于一个物形的同时又能注意到之外的空白处,就像捉迷藏一样,让你一眼看不完,在图形中寻找、回味,领略其中的妙处,是现代平面设计创意的亮点,这也正是中国书画元素艺术的精髓。 画手---埃舍尔(M?C?Escher) 当今世界500强企业的标志个个简洁明了,视觉冲击力强,很少繁杂或令人费解。现代平面设计广泛运用空间的虚实对比,如一幅以保护水资源为主题的公益招贴,以黑白两色分割整个画面,丰满的鱼头衍变为只剩骨头的鱼身,大量的黑白空间留给人们去思索、回味。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以突出品牌或企业形象为主,简简单单,一块标准色,一套标志字体,即可,很少看到多余的图案装饰。这些正是应用道中国书画艺术中“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手法,用简洁的构图和笔墨表达丰富深邃的文化、精神内涵。2000年“北京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展”文化类的金奖作品——宏骏平面设计工作室标志如图以水墨和正方形为元素进行设计,图形简洁明了,但意义深远。在国际化的视觉语言中,注入了民族的要素,引起观众无限的遐想,其深远美妙的意境能充分调动观赏者的心弦,使人过目难忘,他将东方的思想和国际化的语言完美的统一起来。这样的图形在造型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又有较深的文化内涵,其实质在于将传统图形赋予了现代意义,创造出了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找到了属于我们本民族、又能够为国际所认可的现代设计思想。 宏骏平面设计工作室标志

中国传统文化

重看“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团结稳定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着跨时代的深远影响。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展开讨论,重点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精神道德生命力 1.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与中国历史进程的变迁是紧密相连的。从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广阔而富饶的华夏大地上留下了辛勤劳作的足迹,深深地烙上了它们不畏艰难险阻、不畏荆棘坎坷,勇往直前的印记。后来,随着华夏族、汉族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疆域不断向外拓展,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各民族之间的融合范围亦趋宽广,及至19世纪中叶以后,不仅“中国”专指我国国家领土疆域,而“中华民族”也逐渐演进为全部中国境内诸民族的总称。据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丰富博大的有机整体,既包括汉民族的文化,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既包括悠久的古代文化,也包括近代和现代文化”。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是极富深蕴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涵义的阐释也应是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多家观点,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华大地上由诸民族共同创造并沿袭至今的一切优秀的文化创造活动与文化成果,是长期积淀下来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宝藏,其内容及其丰富,.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史学、教育、哲学、道德、宗教等方面的理论、思想,还包括科技成就、文艺创作、文物古迹和民风民俗等等。 2.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经得起五千年风雨的考验,至今仍以不可埋灭的气势立足于当今世界。追根溯源,无论是从宏观上分析,还是从微观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都有其内在的、独具的基本特质,正是由于这些独具的特质,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同时对于世界的发展与进步也起到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因而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思想理念,对于当前的发展无疑是极有益处的。 2.1重视伦理道德

设计起源于生活,、

设计起源于生活,也主导着人们的生活。只是当某类设计成为一种主流审美取向时,这种设计就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态,从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艺术设计更是如此,它不仅促进了生态、功能、精神环境的提升,同时还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经济、文化与科技水平。而创意是创新的开始,创新始于创意,其根源则来自对生活的热爱。回顾人类发展的历程可知:没有创意就没有人类的诞生,没有创意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没有创意就没有人类的未来,正是这样我们才说创意成就人类的未来(图---1)。尤其是在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我们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觉来研究其概念设计的特征与方法,无疑对其创意设计及其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推动,并对成就和创造人类未来富有创意与个性的环境空间具有研究意义及探索价值。 图---1. 创造就是突破旧的事物,创建新的事物,而没有创意就没有创造,没有人类的诞生,没有创意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没有创意就没有人类的未来,正是这样我们才说创意成就人类的未来。 1.设计创意与概念设计 所谓创意就是创立一个新主意。其属性有两个:即新颖性与初始性。凡是创立的东西都是新颖的,都是对前人成就的突破,为此它具有新颖性与明显的初始性。而创意是新颖性与初始性的统一,缺少一个属性就不是创意。创意是一种思维活动,它虽然

不是实践活动,但却引起并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所谓概念则是指人对能代表某种事物或发展过程的特点及意义所形成的思维结论。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而设计创意则是设计者针对设计所产生的诸多感性思维进行归纳与精炼所产生的思维总结,其容包括设计师对将要进行设计的方案做出的周密调查与策划,分析出客户的具体要求及方案意图,以及整个方案的目的意图,地域特征,文化涵等,以及设计师由此通过各自独有的思维素质产生的一连串设计想法,并在诸多想法与构思的基础上提炼出来最为准确的设计概念。概念设计即是利用设计创意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概念设计是完整而全面的设计过程,它通过设计创意将设计者繁复的感性和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成整个设计。 为此,我们说如果概念设计是一篇文章,那么设计创意则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概念设计围绕设计创意而展开,设计创意则联系着概念设计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概念设计需要全面的思维能力,概念设计的中心在于设计创意,设计创意的提出与运用是否准确,完善决定了概念设计意义与价值的实现与完善。 2.环境艺术概念设计探索的意义 环境意识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的必然产物,环境艺术概念的提出和传播,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时期,虽有其不同的理解,然而它首先是基于对艺术的某种社会属性,以及艺术与广泛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本、专科) 一、填空题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间断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__中国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西汉。“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纹理__。“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__ 《_易._贲卦._象传》。 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物质文明_____与__精神文明_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阶段,_______夏商西周时期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与融合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暮总结期。 6. 黄河流域和 长江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7.以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其二,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其三,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其四,在意识形态领域,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9.儒家发展了“周礼”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仁”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五伦说说以及“仁义礼智”四德说。10.董仲舒提出“新儒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本框架,以“君权神授”为基本理论,将阴阳五行学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理思想的父权、神权和君权三位一体化,从而建立起“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以及“天不变,道也不变”的宇宙观,以论证“王道之三纲”的永恒性。1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精神、“人本主义”精神、“人为”“天人合一”与“天人和谐”精神。12.中国气候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季风气候明显,二是大陆性气候强,三是气候类型丰富多样。13. 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是我国文化史的一大主题。不仅是农耕与游牧长期对垒的界标,也是二者之间通过战争、迁徙、和亲、互市等中介形式,实行经济互补和民族融合的纽带。14.中国自然经济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这一特点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15.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专制主义严密是其典型的特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形成了“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16.中国传统哲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17.现在一般把中国传统哲学划分为七个阶段,即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乾嘉朴学。18.早期法家分为重法、重术和重势三派,分别以商鞅、申不害、慎到为代表。战国末年的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兼取诸家,主张法、术、势三者相辅而相成。19.理学实际是一种新形式的儒学,它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理学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为主流。20.理学发萌于唐代中后期的韩愈、李翱,中经北宋的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至南宋朱熹而

中国建筑起源共14页

中国建筑起源[二] 商朝后期迁都于殷,它不仅是商王国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也是当时的经济中心。遗址范围约30平方公里,中部紧靠洹水,曲折处为宫殿,西面南面有制骨、冶铜作坊区,北面东面有墓葬区。居民则散布在西南、东南及洹水以东地段。宫殿区东面、北面临洹水,西、南两面有壕沟作防御。遗址本体分为北、中、南三区。北区为王室居住区,中区为商王朝庭、宗庙部分,南区为祭祀场所。中、南二区房基下均有殉葬奴隶,反映了奴隶主的残暴。而宫室周围的奴隶住房,则仍是长方形与圆形的穴居。 合院鼻祖——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以周公营洛邑为代表,建立了一系列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治的城市。根据宗法分封制度,奴隶主内部规定了严格的等级。但随着奴隶制的急剧崩溃,这种建城制度也跟着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战国时期大量新兴城市。 西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当属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它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

门、前堂、后室。前堂与后堂之间有廊联结。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内雨水。屋顶采用瓦(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这组建筑的规模并不大,却是我国以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更令人称奇的是,它的平面布局及空间组合的本质与后世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北方流行四合院建筑并无不同。这一方面证明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悠久,另一方面似乎也说明了当时封建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建筑组合的变化体现着当时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变化。 高台美榭——春秋宫室极奢尽华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由于铁器和耕牛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很大提高。贵族们的私田大量出现,随之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应发展,相传著名木匠公输般(鲁班),就是在春秋时期涌现的匠师。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砖的应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的出现。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统治和生活享乐的需要,建造了大量高台宫室,(一般是在城内夯筑高数米至十多米的土台若干座,上面建殿堂屋宇)。如侯马晋故都新田遗址中的土台,面积为75米*75米,高

中华元素创意大赛

中华元素创意大赛是由上海市政府文化部主办的,每俩年一届,2009年为第一届(https://www.360docs.net/doc/2717447100.html,/viewm.php?action=news&cmpid=35&nid=148)今 年已经举办到第二届了。以下是我们这次大赛的简介: 2011第二届中华元素创意设计大赛简介 一、【大赛主题】汇聚中华元素让创意设计走进生活 二、【大赛内容】大赛分为传统节日创意设计和中华元素品牌创意公仔设计两个部分。传统节日创意设计大赛结合中国5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旨在深度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打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创意生活品。中华元素品牌创意公仔形象征集是希望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公仔形象,助力“中华元素”的传播和发展。 A: 平面类——传统节日“绘”:结合中国5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任意选取5大节日中特色元素进行插画创作,同时需要对插画创作进行一定的生活创意应用设计,具体要求详见传统节日“绘”细则 https://www.360docs.net/doc/2717447100.html,/view.php?action=news&nid =453 B:工业类——传统节日“型”:结合中国5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任意选取5大节日中特色元素进行创意生活产品创作,同时需要展示作品详示范图以及应用说明,具体要求详见传统节日“型”细则: https://www.360docs.net/doc/2717447100.html,/view.php?action=news&nid =453

C:品牌类——中华元素创意公仔设计:为中华元素设计一个品牌创意公仔,要求公仔形象能够充分体现中华元素的品牌内涵,完美表达品牌特色。 公仔形象必须具要有高度的可塑性、延伸性,适用于出版、影视、产品制造等多种用途。具体要求详见创意公仔设计细则: https://www.360docs.net/doc/2717447100.html,/view.php?action=news&nid =454 三、【征稿时间】 2011.10.13日—2011.12.18日 四、【奖项设置】 1、中国传统节日创意设计 最佳创意奖2名: 传统节日“绘”1名:奖金10,000元人民币 传统节日“型”1名:奖金30,000元人民币 优秀创意奖5名: 奖金2,000元人民币 优胜奖10名: 奖金1,000元人民币 2、中华元素品牌公仔创意设计 最佳创意奖1名:奖金20,000元人民币 优秀创意奖5名: 奖金2,000元人民币 优胜奖10名: 奖金1,000元人民币

中国元素设计说明

中国元素设计说明 一、作品创作思路 1、作品风格设定 “中国元素——凡是在中华民族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都是中国元素,包括有形的物质符号和无形的精神内容,即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如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体系、民俗事象、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建筑、艺术、科技、法律、伦理等,上至三皇五帝,下到宋元明清,大到故宫长城,小至窗棂门钉。”虽然中国元素不全等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在这一次的设计创作中,我选择了能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化的元素,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各个方面的成就。 2、作品整体创意说明 人类发展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其中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求同存异,兼容并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次的以“中国元素”为主题的海报设计从三个方面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是神话故事方面,是用的是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及玄武。然后是文化方面,主题是中国传统的“秀才四术”——琴棋书画来表现。最后是科学技术方面,是用的是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及活字印刷书。

二、作品细节创意说明 1、《青龙》设计创意 青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四大神兽之一,它是代表东方的神兽,青龙既是 名字也是种族,代表的季节是春季。“东方龙角亢之 精,吐云郁气,喊雷发声,飞翔八极,周游四冥,来立 吾左。”在《道门通教必用集》中如此描述青龙的形 象。还有的说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 兔的眼,蛇的颈,蜃的腹,鱼的鳞,虎的脚掌,鹰的 爪子。在青龙的设计中,头上运用的是光明纹、眼睛 是八卦图,还有嘴巴是鱼纹,背景是水波,表现风生 水起,龙翔九天。下方的文字是对青龙的解释。 2、《白虎》设计创意 白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四大神兽之一, 它代表的是西方的灵兽,代表的 季节是秋季。 “西方自虎上应觜宿,英英素质,肃肃清音, 威摄禽兽,啸动山林,来立吾右。”在白虎的设计中所用 到的主要颜色是白色,脚上踏的祥云纹,嘴巴吐的是火 纹,背景是用小篆雕刻的白虎的简介,“云从龙,风从虎” 所以白虎的字是比较虎虎生风的。 3、《朱雀》设计创意 朱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四大神兽之一,它代表的是南方的灵兽,代表的 季节是夏季。自古就有朱雀“其形象乌,位于南方, 属火,色赤,总称朱雀,亦名朱鸟”的说法。古 书《春秋演孔图》说:“凤,火精。”《春秋元命苞》 说:“火离为凤。”《鹖冠子·度万第八》也提到:“凤 凰者,鹑火之禽,阳之精也。”所以在朱雀的设计 中主要使用到的是黄色,来表现朱雀属火。另外背景 的纹理是金沙的太阳神鸟,背景用很暗的蓝色,表现凤飞于天可以冲破一切黑

1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 (1)

课题名称: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授课时数:1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有全面的了解,了解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对设计的影响,特别是原始住房、生存设计,最能体现时代特点,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对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的时代特点有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对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的讲授,难点是对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社会特点的认识以及同设计的关系,重点从住房、生存设计等几方面去认识。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1、导入本课内容: 原始时期的设计,主要是时期和玉器,水平也较稚拙,引出本节内容。 2、社会原因: 虽然动物中有很多貌似设计的行为,但他们大多出自遗传或者模仿,不是出自独立的、主动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而依据预想的目的,从事自觉地实践活动,正是人类一切其他动物的最重要分界线。人的创造活动的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的目的性、预见性、自觉性和规则性。 设计是融合物质文化、智能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综合体。 是融合了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一体的总和,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作为各种文化形态综合体的设计,我们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各个时期的论述: 3、作为观念形态的社会哲学思潮,政治主张和审美需求的变化和发展,即受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影响下的设计观念和设计风格的主要特征。 作为经济基础的社会组织结构,经济形态、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即在智能文化影响下的设计形成过程和实现过程的基本特征。 作为以上二者融合并互相渗透形成的人类基本生活方式的现象分析,即受物质文化影响的设计物于各个领域中的基本特征。

另外,对于设计历史的分期,我们把握“工业时代”为界定的核心,主要体现技术因素为设计带来的观念变化和风格形式,这基本上符合设计历史的发展规律, 因此,设计的历史将从设计的萌芽时期、手工业时期、早期工业时期、成熟工业时期和后工业时期五个阶段来加以分析和论述。 4、设计的萌芽时期的总体特征 这是人类的设计意识产生并缓慢发展的时期,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早期。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劳动来取得基本的生存条件,在漫长的劳动过程中,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得到逐步的改善和提高,石器工具的出现便意味着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设计活动的开始。 利用----选择----组合----改造----创造---工具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快感和美感混沌一体的形态----工具制造过程中形式美感的产生 原始宗教的道具大于艺术表现的意义---原始绘画的本质 人类最初只是使用天然的石块或棍棒为工具,后来经过无数次的经验积累,渐渐学会了选择石块,这种选择必不可少地需要他们进行观察、判断、比较等自觉的思维活动,并逐步掌握了改进的简单加工技术,出现了早期的打制石器,虽然这些经过加工的石器,粗陋得似乎与自然物并无多大差异,但从此人类不再像一般动物那样本能地去满足它们所属物种的标准和需要,而是开始了按照自己头脑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观念(需要),有目的地,自觉地改变自然物的形态,正如马克思所说:“把本身固有(或内在)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这是创造的开始,是人类设计活动的开始,马克思的“自意识”论述恰恰证明了人类设计意识产生的必然条件。 随着历史的发展,对石器工具的加工制作技术也不断进步,由打制到磨制,石器光滑的外表,对称的造型以及锋利的实用价值,体现了人类早期的审美追求和对实用功能的理解,把实用性与审美结合起来,赋予设计物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意义,是人类设计活动的基本特点。虽然审美追求较之实用的目的性追求从自觉的角度来说要晚些,而且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当这种意识经过漫长的历史阶段得以升华为自觉的追求时,人类的设计文明便进入了新的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