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气化制氢

生物质气化制氢
生物质气化制氢

生物质气化制氢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Biomass Gasification

院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环境工程

姓名: 陈健

学号: M201373228

导师: 胡智泉副教授

2013 年 12 月

摘要

在人类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对洁净能源氢的开发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生物质气化制氢是一项富有前景的制氢技术,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本文重点讨论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阐述了氢气的净化分离方法,指出目前我国生物质气化制氢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生物质;气化;制氢。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humans face with a series of serious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the world are committed to developing and researching clean energy, and it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The prospective future of hydrogen from biomass gasification makes it a major concern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fundamental processes of hydrogen from biomass gasification, describes the purification and separation method of hydrogen, pointed out that at present China's biomass gasification problem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Key words: Biomass; gasification; Hydrogen production.

1 概述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趋枯竭及其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氢能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具有资源丰富,燃烧热值高,适用范围广的特点。氢燃烧的产物是水,不排放温室气体。因此,它也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目前,氢作为能源主要用于燃料电池。

制氢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技术比较成熟且应用于工业大规模制氢的方法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和电解水制氢。利用各种化石能源制氢(如煤的焦化和气化等),由于化石能源作为非可再生能源,储量有限,且制氢过程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其将加剧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通过电解水制氢,因电解时要耗用大量电力,比燃烧氢气本身所产生的热量还要多,若直接利用火电厂供应的电力来电解水,在经济上是不可取的,且不符合能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利用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来制取氢气是极具吸引力和发展前途的。

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它作为化石能源的补充能源,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生物质能要真正成为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其关键是要将能量密度低的生物质能转变成高品位能源。生物质能转化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气化、液化、固化以及直接燃烧技术。生物质能气化技术是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利用生物质气化制氢可以实现CO2归零的排放,解决化石燃料能源消耗带来的温室效应问题,同时可以缓解能源危机问题。

2 生物质气化制氢

生物质气化制氢一般是指通过热化学方式将生物质气化转化为高品质的混合燃气或合成气,然后通过分离气体得到纯氢。生物质气化制氢主要可分为: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超临界水中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等离子体热解气化制氢。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

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是指将预处理过的生物质在气化介质(如:空气、纯氧、水蒸气或这三者的混合物)中加热至700℃以上,将生物质分解转化为富含氢气

的合成气,然后将合成气进行催化变换得到含有更多氢气的新的合成气,最后从新的合成气中分离出氢气。其主要流程如图2-1所示。

图2-1 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流程

因此,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主要分三个过程:生物质气化过程、合成气催化变换过程、氢气分离和净化过程。

生物质气化过程的主要产物为H2、CO2、CO、CH4,其组成因气化温度、压力以及气化停留时间等的不同而不同;气化反应器的选择也是决定合成气组成的一个主要因素。

常用于生物质气化的反应器主要有上吸式气化炉、下吸式气化炉及循环流化床等,它们在生物质气化方面各有其优缺点。

下面分别介绍三种反应器:

1、上吸式气化炉:气固呈逆向流动,在运行过程中湿物料从顶部加入后被上升的热气流干燥而将水蒸气带走,干燥后的原料继续下降并经热气流加热而迅速发生热分解反应。物料中的挥发分被释放,剩余的炭继续下降时与上升的CO 2及水蒸气发生反应产生CO 和H 2。在底部,余下的炭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为整个气化过程供热。其原理示意图如2-2所示。

图2-2 上吸式气化炉原理示意图

上吸式气化炉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可行性强的优点,但湿物料从顶部下降时,物料中的部分水分被上升的热气流带走,使产品气中H2含量减少。

2、下吸式气化炉:气固呈顺向流动,运行时物料由上部储料仓向下移动,边移动边进行干燥与热分解的过程。在经过缩嘴时,

与喷进的空气发生燃烧反应,生物质气化气

空气还原区

热解区

燃烧区

干燥区

剩余的炭落入缩嘴下方,与气流中的CO 2, 和水蒸气发生反应产生CO 和H 2。其原理示意图如2-3所示。

由图可见,下吸式气化炉中的缩嘴延长了气相停留时间,使焦油在高温区裂解,因而气体中的焦油含量比较少,同时,物料中的水分参加反应,使产品气中的H 2含量增加。但是下吸式气化炉结构比较复杂,当缩嘴直径较小时,物料流动性差,很容易发生物料架接,使气化过程不稳定。对气化原料尺寸要求比较严格。

图2-3 下吸式气化炉原理示意图

还原区热解区

燃烧区

干燥区

空气

灰气体生物质

3、循环流化床气化炉(CFBG):物料被加进高温流化床后,发生快速热分解,生成气体、焦炭和焦油,焦炭随上升气流与CO2和水蒸气进行还原反应,焦油则在高温环境下继续裂解,未反应完的炭粒在出口处被分离出来,经循环管送入流化床底部,与从底部进入的空气发生燃烧反应,放出热量,为整个气化过程供热。其原理示意图2-4所示。

图2-4 循环硫化床气化炉原理示意图

CFBG的热解反应处于高温区,并且CFBG的传热条件好,加热速率高,可操作性强,产品气的质量也较高,其中H2的含量也较高。

合成气催化变换过程是指将生物质气化过程得到的合成气进行催化变换得到含有更多氢气的新的合成气的过程。经常使用的气化介质一般为空气、水蒸气或氧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因气化介质的不同,所得燃料气体的组成及焦油处理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表2-1是在图2-2所示的下吸式气化炉条件下,以混合木块为气化原料,气

焦炭

还原区

生物质

热解区

燃烧区

空气

化介质为空气,燃烧区温度为840℃时气化产物的组成。

表2-1 下习式气化炉实验结果(体积百分含量)

H 2

O 2 CH 4 CO CO 2 C 2H 4 C 2H 6 24.0 0.4 4.4 37.9 32.6 0.6 0.1 从表2-1可见,气化产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CO 。因此在生物质气化中,为了提高氢气产出量,需在气化介质中加入水蒸气。通常认为,在蒸汽流态化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

2222

2H CO O H CO H CO O H C +?++?+

上述反应导致床灰中的残炭含量减少,气体产物中的CO 2和H 2含量增多。生物质炭与水蒸气的气化反应的反应式及平衡常数如表2-2所示。 表2-2 炭的气化反应和平衡常数

气化反应式

平衡常数(log K 的值)

700K 900K

1200K 1500K 22H CO O H C +?+ -2.64 -0.39

1.58 1.76 22222H CO O H C +?+ -1.67

-0.03 1.44 2.35 从表2-2可见,只有在相当高的温度下,炭的气化反应才可能发生。因此,如何设计催化剂降低炭的气化反应温度,促进炭的气化反应的发生是催化气化制氢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3、氢气的分离净化

氢气分离、净化过程就是利用各种分离净化方法将经过催化变换制得的合成气中的氢气分离出来的过程。在氢气的分离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金属氢化物分离法、变压吸附法、低温分离法、钯合金薄膜扩散法、聚合物薄膜扩散法。

1、金属氢化物分离法:氢同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氢化物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当氢同金属直接化合时,生成金属氢化物,当加热和降低压力时,金属氢化物发生分解,生成金属和氢气,从而达到分离和纯化氢气的目的。利用金属氢化物分离法纯化的氢气,纯度高且不受原料气质量的影响。

2、变压吸附法:在常温和不同压力条件下,利用吸附剂对氢气中杂质组分的吸附容量不同而加以分离。其主要优点是:一次吸附能除去氢气中多种杂质组分,纯化流程简单,当原料气中氢含量比较低时,变压吸附法具有突出的优越性。

3、低温分离法:在低温条件下,使气体混合物中的部分气体冷凝而达到分离。此法适合于含氢量范围较宽的原料气,一般为30%-80%。

4、钯合金薄膜扩散法:是根据氢气在通过钯合金薄膜时进行选择性扩散而纯化氢的一种方法。此法可用于处理含氢量低的原料气,且氢气纯度不受原料气质量的影响。

5、聚合物薄膜扩散法:这是利用差分扩散速率原理纯化氢的方法,输出的氢气纯度受原料气含氢量和输入气流中的其他成分的影响。

利用各种氢气纯化法使氢气纯化,所得的氢气回收率有很大差别。金属氢化物分离法、变压吸附法和聚合物薄膜扩散法的回收率一般在70%-85%;低温分离法回收率达到95%;钯合金薄膜扩散法采用富氢原料气时,回收率可达

99%。

4 我国气化制氢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生物质气化技术而言,虽然已经日趋成熟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两大难点问题就是燃气热值低和焦油含量高。而以制氢为目标的气化工艺为了达到高的氢气含量不但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同时由于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1、焦油的催化裂解是提高生物质催化气产氢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这个课题今后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郑州大学与依阿华州立大学可持续环境技术中心合作研究了生物质焦油的催化脱除及气化制氢技术。实验证实。生物质气化气要实现高氢浓度的转化,需在高温催化焦油转化系统后接商业化的水煤气变换反应器,即高变反应器和低变反应器。高变反应将75%到83%的CO转化为H2,剩余的绝大多数CO通过低温变换反应被转化为H2。

2、开发相应的催化剂是气化制氢工艺的关键,应本着“绿色化学”的观念研究开发有效的新型催化剂,提高氢气产量,降低热解温度,将对生物质制氢工艺开发应用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安桥,张先中,苏亚欣.生物质气化制氢研究现状[J].能源与环境,2007:72-75.

[2]刘志栋,徐敬.生物质气化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J].天津化工,2009,23(1):5-7.

[3]吕勇,王可,王艳.生物质制氢研究概述[J].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3,13(122):4-5.

[4]Vladan S , Jinescu G .The Production of a Fuel Gas with High Content of Hydrogen through Biomass Gasification.Revista De Chimie,2010,61(12).

[5]葛静,张沛龙,杨大稳等.氢气净化方法分析比较[J].气体分离,2012,(1).:29-32.

生物质制氢发展和前景研究

生物质制氢发展和前景研究 作者袁超 学号 201206030121 摘要:氢气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传统制氢方法相比,生物制氢技术的能耗低,对环境无害,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Abstract:Hydrogen as a clean pollution-free new energy more and more get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hydrogen production methods, biological hydrogen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low energy consumption, harmless to the environment, has gradually aroused people's attention 关键词;发酵;制氢;酶;影响因素;前景;生物制氢 前言:据估计,地球上每年生长的生物质总量约相当于目前世界总能耗的l0倍,我国年产农作物秸秆6亿多t,可利用生物质资源约30亿t。从资源本身的属性来说,生物质是能量和氢的双重载体,生物质自身的能量足以将其含有的氢分解出来,合理的工艺还可利用多余能量额外分解水,得到更多的氢。生物质能是低硫和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洁净能源,可避免化石能源制氢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从源头上控制

二氧化碳排放。与传统制氢方法相比,生物制氢技术的能耗低,对环境无害[ 1 ]。该文章从生物质制氢的原理入手,综述了多种生物质制氢方法,并以生物质制氢为中心对生物利用进行讨论。 正文 1生物制氢的方法 1.1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 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是加入水蒸气的部分氧化反应,类似于煤炭气化的水煤气反应,得到含氢和较多一氧化碳的水煤气,然后进行变换反应使一氧化碳转变,最后分离氢气。由于生物质气化产生较多焦油,研究者在气化器后采用催化裂解的方法以降低焦油并提高燃气中氧含量,催化剂为镍基催化剂或较。为便宜的白云石、石灰石等。气化过程可采用空气或富氧空气与水蒸气一起作为气化剂,产品气主要是氢、一氧化碳和少量二氧化碳。气化介质不同,燃料气组成及焦油含量也不同。使用空气时由于氮的加入,使气化后燃气体积增大,增加了氢气分离的难度;使用富氧空气时需增加富氧空气制取设备[2]。Dernmirbas[3]认为含水质量分数在35%以下的生物质适合采用气化制氢技术。

制氢技术比较及分析报告

制氢技术综述&制氢技术路线选择 一、工业制氢技术综述 1.工业制氢方案 工业制氢方案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1)化石燃料制氢:天然气制氢、煤炭制氢等。 (2)富氢气体制氢:合成氨生产尾气制氢、炼油厂回收富氢气体制氢、氯碱厂回收副产氢制氢、焦炉煤气中氢的回收利用等。 (3)甲醇制氢:甲醇分解制氢、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甲醇部分氧化制氢、甲醇转化制氢。 (4)水解制氢:电解水、碱性电解、聚合电解质薄膜电解、高温电解、光电 解、生物光解、热化学水解。 (5)生物质制氢。 (6)生物制氢。 2.工业制氢方案对比选择 (1)煤炭制氢制取过程比天然气制氢复杂,得到的氢气成本也高。 (2)由于生物制氢、生物质制氢和富氢气体制氢等方法制取的氢气杂质含量高、纯度较低,不能达到GT等技术提供商的氢气纯度要求。 (3)国内多晶硅绝大多数都采用的是水电解制氢,只有中能用的是天然气制氢,而国外应用的更多是甲醇制氢,因此,我们重点选择以下三类方案进行对比: (A)天然气制氢 (B)甲醇制氢 (C)水电解制氢 3. 天然气制氢

(1)天然气部分氧化制氢因需要大量纯氧增加了昂贵的空分装置投资和制氧成本。 (2)天然气自热重整制氢由于自热重整反应器中强放热反应和强吸热反应分步进行,因此反应器仍需耐高温的不修锈钢管做反应器,这就使得天然气自热重整反应过程具有装置投资高,生产能力低的特点。 (3)天然气绝热转化制氢大部分原料反应本质为部分氧化反应。 (4)天然气高温裂解制氢其关键问题是,所产生的碳能够具有特定的重要

用途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否则,若大量氢所副产的碳不能得到很好应用,必将限制其规模的扩大。 (5)天然气水蒸汽重整制氢,该工艺连续运行, 设备紧凑, 单系列能力较大, 原料费用较低。 因此选用天然气水蒸汽重整制氢进行方案对比。 4.甲醇制氢 (1)甲醇分解制氢,该反应是合成气制甲醇的逆反应,在低温时会产生少量的二甲醚。 (2)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是甲醇制氢法中氢含量最高的反应。这种装置已经广泛使用于航空航天、精细化工、制药、小型石化、特种玻璃、特种钢铁等

液氯气化工艺及安全

液氯气化工艺及安全 摘要介绍了液氯气化的工艺过程及所采取的相应安全措施。 关键词液氯气化安全 氯气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我国工业(特别是化工)生产中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液氯是低压液化气体,属于危险品。因此如何确保液氯气化在使用中的安全,是广大液氯用户非常关注的问题。 液氯多由钢瓶气相出料。钢瓶自身的气化氯气量(特别是冬季)有时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常采用对钢瓶直接加热的方法,以加速气化。这种方法有可能使液氯温度急剧上升,引起液氯钢瓶或缓冲罐内超压或安全塞熔化,导致事故发生。还有相当一部分用户采用钢瓶液相出料法。出钢瓶的氯气进入带加热套的气化罐进行气化(气化罐属三类压力容器),夹套内通常通蒸汽或热水加热。通蒸汽可造成罐内液氯急剧气化而不易控制;通热水则需增加一套热水循环装置(如热水罐、热水泵等)。 最不安全的因素是:氯碱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工业食盐和水,会不可避免地带入铵类物质。用含有铵离子的精制盐水进行电解反应时,铵离子则与电解产物氯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三氯化氮。后者随氯气一道进入液氯生产系统。当氯气被液化时,三氯化氮也被液化混入液氯内。用户在使用氯气时,气化罐内逐渐会贮存由氯气液化装瓶时一同液化带来的三氯化氮。而三氯化氮的沸点比液氯的沸点要高得多(三氯化氮沸点>71℃),液氯沸点-34.6℃)。液氯中三氯化氮的爆炸危险含量为5%。当气化罐内液氯不断气化时,三氯化氮则不气化或气化不完全,久而久之,三氯化氮就会富集而达到一定浓度,且在一定条件(如振动、阳光、有机物作用等)下,则可能导致气化罐爆炸。 笔者参加过国内一些液氯用户的生产装置设计,设计所采用的是钢瓶液相出料,再经排管式气化器加热气化,同时采取下述工艺及安全措施,进而达到稳定、安全气化液氯的目的。实践证明,该法对广大液氯用户是切实可行的。 2液氯气化工艺及安全措施 为了操作方便、稳定、安全、可靠、易行,笔者建议采用如图所示的工艺流程及如下安全措施:

生物质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 B i otechnol ogy,2006,26(5):107~112 生物质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于 洁 1,2  肖 宏 13 (1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上海 20003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 摘要 氢能以其清洁,来源及用途广泛等优点成为最有希望的替代能源之一,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是氢能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生物质制氢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它已成为发展氢经济颇具前景的研究领域之一。生物质制氢技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生物质为原料利用热物理化学方法制取氢气,如生物质气化制氢,超临界转化制氢,高温分解制氢等热化学法制氢,以及基于生物质的甲烷、甲醇、乙醇的化学重整转化制氢等;另一类是利用生物转化途径转换制氢,包括直接生物光解,间接生物光解,光发酵,光合异养细菌水气转移反应合成氢气,暗发酵和微生物燃料电池等技术。综述了目前主要的生物质制氢技术及其发展概况,并分析了各技术的发展趋势。关键词 生物质 制氢 气化 高温分解 超临界水 微生物电池中图分类号 Q819 收稿日期:2006201209 修回日期:2006204210 3通讯作者,电子信箱:hxiao@sibs .ac .cn 化石能源的渐进枯竭,国际市场油价的日高一日,给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根据国家海关总署提供的资料,我国从1993年变为石油净进口国。过去的10年中,我国石油需求量几乎翻了一番。同时,环境生态问题与国家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新替代能源的研制和开发已成为各国科研生产的战略重点之一。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能源。氢气的燃烧只产生水,能够实现真正的“零排放”。相比于目前已知的燃料,氢的单位质量能量含量最高,其热值达到 143MJ /kg,约为汽油的3倍,并且氢的来源广泛。鉴于 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及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石化资源渐趋枯竭,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已成为当务之急和氢能发展的长久之计。目前,“氢经济”已引起世界很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已被纳入发展计划。 生物质制氢技术不同于风能、太阳能、水能之处在于生物质制氢技术不仅可以有“生物质产品”的物质性生产,还可以参与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例如气化制氢技术可用于城市固体废物的处理,微生物制氢过 程能有效处理污水,改造治理环境。微生物燃料电池 (MFC ),可以处理人类粪便、农业和工业废水等有机废 水。微生物发酵过程还能生产发酵副产品,例如重要的工业产品辅酶Q ,微生物本身又是营养丰富的单细胞蛋白,可用于饲料添加剂等。 1 技术概述及研究进展 生物质制氢技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生物质为原料利用热物理化学原理和技术制取氢气,如生物质气化制氢,超临界转化制氢,高温分解制氢等。以及基于生物质的甲烷、甲醇、乙醇转化制氢;另一类是利用生物途径转换制氢,如直接生物光解,间接生物光解,光发酵,光合异养细菌水气转移反应合成氢气,暗发酵和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基于生物质发酵产物的甲烷、甲醇、乙醇等简单化合物也可以通过化学重整过程转化为氢气。目前生物质制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高效而经济地转换和利用生物质。高温裂解和气化制氢适用于含湿量较小的生物质,含湿量高于50%的生物质可以通过细菌的厌氧消化和发酵作用制氢。有些湿度较大的生物质亦可利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 [1] 。 一些主要的生物质制氢原料及常用方法见表1。

生物制氢

生物制氢 环工1402 2014011315许江东 摘要:基于2H2+O2=2H2O,氢气燃烧不产生CO2这种温室气体,所以氢气被称为清洁能源,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导致制氢技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简要概述了生物制氢的几种方法,包括光发酵、暗发酵、两步发酵、光解水等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可能的突破方向。 关键字:生物制氢;光解水;光发酵;暗发酵;两步发酵 引言 如果把社会比作一台机器,那么能源就是这台机器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现如今全球大部分的能源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这不仅产生了大量的CO2等温室气体,还浪费了这种不可再生能源。氢气燃烧仅产生水,而且放热远大于碳水化合物。氢气燃烧的最高热值是122 kJ/g,比碳水化合物燃料高2.75倍【1】。在生物制氢之前,已经有了一些制氢技术。 ①水电解法:以铁为阴极面,镍为阳极面的串联电解槽(外形似压滤机)来电解苛性钾或苛性钠的水溶液,阳极产生02,阴极产生H2。该方法成本较高,在电解过程只有15%的电能最终被转化为氢能,高达85 %的电能得不到合理利用被白白地浪费掉。但产品纯度大,可直接生产99.7%以上纯度的氢气。目前工业用氢总量的4%来源于水电解法。 ②热化学法:这种方法采用高温热解进行制氢,水在3000 °C条件下会发生热化学反应,生成H2和02。该方法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因此设备和能源的要求和花费较大,虽然经过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现在已经将热解温度降低到1000°C,但是与其他方法相比依然成本过高消耗过大。 ③等离子化学法:以石油、煤、天然气与水蒸气等物质为原料进行一系列反应生成水煤气,然后将水煤气和水蒸气一起通过灼热的Fe203(氧化剂)后就会产生C02和H2,经过简单的气体分离和干燥技术即可得到氢气。 ④光电化学法:这是一种比较新的方法,主要原理就是利用一些半导体材料和电解质溶液使其组成光电化学电池,在阳光照射下通过电化学方法生产出H2的过程。 而生物制氢法是通过发酵微生物或光合微生物的作用,在适当的工程条件下

液氯汽化器使用说明书样本

液氯汽化器使用说 明书

液氯蒸发器装置 使用说明书 苏州华德气体设备有限公司服务热线: 69370785

在线服务热线:QQ 前言 本说明书依据GB/9969.1-199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而编制。 使用操作本系列设备前,必须熟读并理解说明书的内容及安全注意事项。防止出人身事故及安全隐患! 贵公司现购买了我公司100型设备,谢谢惠顾。请按本说明书中所要求的规范进行操作。 本说明书适合于同系列设备设计更改后但工艺流程不变或技术指标不变的产品。若有改动,恕不另行通知。 特别声明:我公司只负责对汽化器系统内由我公司提供的产品进行保修, 不承担由于汽化器装置损坏而造成的用户其它损失的连带赔偿责任。 一、概述 此汽化器是经过热水与低温液态气体进行热交换,从而使低温液态气体气化成气态气体的一种设备。它适用的介质

液氯。此汽化器是针对于大型工业业单位,在热水、蒸气或电力充分条件下,采用此汽化器更能充分保证换热效率,而且结构紧凑占地小,价格低等具多优点。 蒸发器及换热器为优质材质,能够抵御氯气腐蚀,保证设备正产运转。宽裕的热热面积能够保证液氯的充分汽化。具有低温高温低水位连锁报警。 二、液氯汽化器的原理 该蒸汽加热器系列液氯汽化器主要由盘管和加热器两部分组成,盘管式蒸汽加热器位于汽化器的侧面,浸没在水中。电加热器加热汽化器筒体内的水,使之稳定在设定的范围内(一般为40-70±2.5℃根据需要压力调节温度,水温越高,氯气压力就越高)。液氯则经过过滤器后由汽化内器碳钢盘管经过,吸收温水中的热量后汽化并过热,避免三氯化氮集聚,经过氯气缓冲器脱去雾滴后输入后方管网。 水温加热控制是由温控器经过温度热电偶反馈进行控制,根据检测到的水温信号传到控制系统,再用控制系统反馈出控制信号调节加热器,此种控制反应速度快,且能根据水温

液氯气化工艺流程

液氯气化工艺及计算一、工艺流程: 本工艺分为共三部分:液氯储槽进料部分,液氯气化部分,废气处理部分。现分述如下:(一)、液氯储槽进料部分: 1、首先确认槽车泄料口、尾气接口及氮气接口连接完毕,以氮气试压至,确认连接点有无泄漏。 2、在确认连接点无泄漏的情况下,管道泄压。检查槽车与储罐压力,确保槽车与储罐压力差值在~范围内,如槽车压力低,可采取槽车用氮气加压,或储罐泄压的方式进行处理(注:槽车压力大于储罐压力)。 3、在确认槽车与储罐压力、压差无误的情况下,打开储罐进料阀、槽车泄料阀开始进料。在进料过程中注意保持槽车与储罐的压差值,如压差过小可暂停进料,按2中所述进行处理后,才可进行过料。同时在槽车与储罐的打压泄压过程中,槽车与储罐压力不得超过,同时不得低于MPa。 4、在槽车泄料过程完毕后,关闭槽车泄料阀,以氮气向储罐方向压料,完毕后关闭储罐进料阀,打开槽车进料阀,以氮气向槽车方向压料,完毕后关闭槽车泄料阀。注意在压料过程中,操作压力不得超过储罐规定压力,同时在操作阀门过程中,一定要缓慢进行。 5、压料完毕后,缓慢开启尾气阀做抽空处理,同时开启氮气阀置换,分析检测合格后方可拆开泄料阀,完成槽车泄料操作。 (二)、液氯气化部分: 1、液氯气化器采用热水循环加热,热水槽循环水依靠外接软化水补充,并控制一定液位(2/3)。循化水依靠外接蒸汽管道加热,并且水温控制在40~45℃范围内。热水循环罐通过底部排污口定期排污。 2、液氯储槽中的液氯依靠液下泵送至液氯气化器内,液下泵出口压力控制在左右,依靠液位传感器传输信号调节进料量,维持气化器中液位在2/3左右。气化器通过离心泵送来的循环热水加热使液氯转化为气体,通过气化器上的压力传感器调节进水流量,来调节蒸发量使气化器压力稳定在左右。 气化器通过底部排污口定期排污至废气缓冲罐内,严格控制汽化器中三氯化氮含量不超过50g/l。 3、从气化器出口排出的氯气通过调节法进入氯气缓冲罐,为防止氯气夹带液氯影响后系统操作安全,氯气缓冲罐采用加套式,加套内通以热水保温加热(40~45℃),使带入的液氯完全气化,氯气缓冲罐压力通过进口调节阀控制()。 从氯气缓冲罐出口排出的氯气送至氯化氢合成工序。 4、液氯气化器排污操作: a、将气化器液位控制在30%,压力泄至左右,再向中间排污罐排料。 b、排料完毕后,关闭气化器排污阀,以氮气给中间排污罐打压至,然后缓慢向残氯吸收罐过料,残氯以15%稀碱液缓慢吸收,稀碱液通过外置冷却器换热,保证吸收罐温度≤40℃,压力≤,尾气排至废气处理塔。 c、残液处理过程中,及时监测吸收碱液中的含碱量,当碱液低于2%含量是及时更换碱液。(三)、尾气处理部分: 1、本工序槽车泄料,储罐进料,设备管道泄压、液下泵氮气密封、设备排污,设备检修置换等含氯废气均排至废气缓冲罐内,废气经废气处理塔经碱液吸收后,由塔顶风机抽出排至大气,风机进口压力稳定在。 2、碱液经由碱液高位槽定量放至循环罐内,向碱液循环罐加入定量水,开碱液循环泵打循环混合碱液。分析检测混合碱液浓度达10~15%时,停止加水。开启碱液循环泵,向废气处理塔输送碱液吸收系统所排含氯废气。定时分析检测循环液中碱含量及次氯酸钠含量,当碱含量达到PH 值为8~10时,将碱液循环切换至另一碱液循环罐继续吸收含氯废气。 3、将转化为次氯酸钠溶液的吸收液泵送至次氯酸钠高位槽外售。

生物质废弃物制氢技术解读

生物质废弃物制氢技术(2) 3 等离子体热解、气化制氢 用等离子体进行生物质转化是一项完全不同于传统生物质转化形式的工艺,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普遍注意。目前产生等离子的手段有很多,如聚集炉,极光束,闪光管,微波等离子以及电弧等离子等。其中电弧等离子体是一种典型的热等离子体,其特点是温度极高,可达到上万度,并且这种等离子体还含有大量各种类型的带电离子、中性离子以及电子等活性物种。生物质在氮的气氛下经电弧等离子体热解后,产品气中的主要组分就是H2和CO,并完全不含焦油。在等离子体气化中,可通进水蒸气,以调节H2和CO的比例,为制取其他液体燃料作准备。 4 微生物制氢 微生物制氢技术亦受人们的关注。利用微生物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酶催化反应可制得氢气。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能源来源,能够产生氢气的微生物,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如下图所示。 一类是光合菌,利用有机酸通过光产生H2和CO2。利用光合菌从有机酸制氢的研究在七、八十年代就相当成熟。但由于其原料来源于有机酸,限制了这种技术的工业化大规模使用。 另一类是厌氧菌,利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产生H2、CO2和有机酸。目前,利用厌氧进行微生物制氢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采用纯菌种和固定技术进行微生物制氢,但因其发酵条件要求严格,目前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二是利用厌氧活性污泥进行有机废水发酵法生物制氢;三是利用连续非固定化高效产氢细菌使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的物质分解产氢,其氢气转化率可达30%左右。 5 研究进展5.1 生物质气化技术 我国的生物质气化技术已达到工业示范和应用阶段。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多年来进行了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其气化产物中氢气约占10%,热值达11MJ/m3。在国外,由于转化技术水平较高,生物质气化已能大规模生产水煤气,且氢气含量也较高。 5.2 水蒸气催化变换 国外对生物质的水蒸气催化气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其单位kg生物质产氢率从30~80g不等。美国夏威夷大学和天然气能源研究所合作建立的一套流化床气化制氢装置在水蒸气和生物质的摩尔比为1.7的情况下,每千克生物质(去湿、除灰)可产生128g氢气,达到该生物质最大理论产氢量的78%. 表3是以焦煤、橄榄壳以及向日葵杆为原料进行的水蒸气催化气化实验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在催化剂作用下,即使气化温度比较低(450度),也可得到较高的氢含量(34.7%)。另外氢气的产出也随气化原料和催化剂的不同而不同。 5.3 氢气分离 目前的Pd膜对H2的透过量过低,分离大量H2时需要的费用较高。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微孔玻璃膜上沉积 SiO2可以得到较大的渗透通量和H2-N2分离因子。据报道,在600度和latm时,(latm=1.0133*10的5次方Pa),H2队SiO2膜的渗透通量达0.200.42cm3.cm-2.min-1,分离因子为500-3000,有实用的前景。表4是几种无机膜在氢分离性能上的比较。 5.4 制氢系统--CMR制氢装置 氢气的膜分离技术发展出一种将生物质气化和氢气分离合成一步的氢

生物质气化制氢

生物质气化制氢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Biomass Gasification 院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环境工程 姓名: 陈健 学号: M201373228 导师: 胡智泉副教授

2013 年 12 月

摘要 在人类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对洁净能源氢的开发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生物质气化制氢是一项富有前景的制氢技术,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本文重点讨论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阐述了氢气的净化分离方法,指出目前我国生物质气化制氢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生物质;气化;制氢。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humans face with a series of serious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the world are committed to developing and researching clean energy, and it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The prospective future of hydrogen from biomass gasification makes it a major concern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fundamental processes of hydrogen from biomass gasification, describes the purification and separation method of hydrogen, pointed out that at present China's biomass gasification problem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Key words: Biomass; gasification; Hydrogen production.

液氯气化工艺流程

液氯气化工艺及计算 一、工艺流程: 本工艺分为共三部分:液氯储槽进料部分,液氯气化部分,废气处理部分。现分述如下:(一)、液氯储槽进料部分: 1、首先确认槽车泄料口、尾气接口及氮气接口连接完毕,以氮气试压至0.70MPa,确认连接点有无泄漏。 2、在确认连接点无泄漏的情况下,管道泄压。检查槽车与储罐压力,确保槽车与储罐压力差值在0.15~0.20MPa范围内,如槽车压力低,可采取槽车用氮气加压,或储罐泄压的方式进行处理(注:槽车压力大于储罐压力)。 3、在确认槽车与储罐压力、压差无误的情况下,打开储罐进料阀、槽车泄料阀开始进料。在进料过程中注意保持槽车与储罐的压差值,如压差过小可暂停进料,按2中所述进行处理后,才可进行过料。同时在槽车与储罐的打压泄压过程中,槽车与储罐压力不得超过0.65MPa,同时不得低于0.05 MPa。 4、在槽车泄料过程完毕后,关闭槽车泄料阀,以氮气向储罐方向压料,完毕后关闭储罐进料阀,打开槽车进料阀,以氮气向槽车方向压料,完毕后关闭槽车泄料阀。注意在压料过程中,操作压力不得超过储罐规定压力,同时在操作阀门过程中,一定要缓慢进行。 5、压料完毕后,缓慢开启尾气阀做抽空处理,同时开启氮气阀置换,分析检测合格后方可拆开泄料阀,完成槽车泄料操作。 (二)、液氯气化部分: 1、液氯气化器采用热水循环加热,热水槽循环水依靠外接软化水补充,并控制一定液位(2/3)。循化水依靠外接蒸汽管道加热,并且水温控制在40~45℃范围内。热水循环罐通过底部排污口定期排污。 2、液氯储槽中的液氯依靠液下泵送至液氯气化器内,液下泵出口压力控制在0.65MPa左右,依靠液位传感器传输信号调节进料量,维持气化器中液位在2/3左右。气化器通过离心泵送来的循环热水加热使液氯转化为气体,通过气化器上的压力传感器调节进水流量,来调节蒸发量使气化器压力稳定在0.6MPa左右。 气化器通过底部排污口定期排污至废气缓冲罐内,严格控制汽化器中三氯化氮含量不超过50g/l。 3、从气化器出口排出的氯气通过调节法进入氯气缓冲罐,为防止氯气夹带液氯影响后系统操作安全,氯气缓冲罐采用加套式,加套内通以热水保温加热(40~45℃),使带入的液氯完全气化,氯气缓冲罐压力通过进口调节阀控制(0.6MPa)。 从氯气缓冲罐出口排出的氯气送至氯化氢合成工序。 4、液氯气化器排污操作: a、将气化器液位控制在30%,压力泄至0.2MPa左右,再向中间排污罐排料。 b、排料完毕后,关闭气化器排污阀,以氮气给中间排污罐打压至0.15MPa,然后缓慢向残氯吸收罐过料,残氯以15%稀碱液缓慢吸收,稀碱液通过外置冷却器换热,保证吸收罐温度≤40℃,压力≤0.02MPa,尾气排至废气处理塔。 c、残液处理过程中,及时监测吸收碱液中的含碱量,当碱液低于2%含量是及时更换碱液。(三)、尾气处理部分: 1、本工序槽车泄料,储罐进料,设备管道泄压、液下泵氮气密封、设备排污,设备检修置换等含氯废气均排至废气缓冲罐内,废气经废气处理塔经碱液吸收后,由塔顶风机抽出排至大气,风机进口压力稳定在-3.5Kpa。 2、碱液经由碱液高位槽定量放至循环罐内,向碱液循环罐加入定量水,开碱液循环泵打循环混合碱液。分析检测混合碱液浓度达10~15%时,停止加水。开启碱液循环泵,向废气处

生物质气化制氢

生物质气化制氢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Biomass Gasification 院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环境工程 姓名: 陈健 学号: M201373228 导师: 胡智泉副教授 2013 年12 月

摘要 在人类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对洁净能源氢的开发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生物质气化制氢是一项富有前景的制氢技术,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本文重点讨论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阐述了氢气的净化分离方法,指出目前我国生物质气化制氢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生物质;气化;制氢。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humans face with a series of serious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the world are committed to developing and researching clean energy, and it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The prospective future of hydrogen from biomass gasification makes it a major concern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fundamental processes of hydrogen from biomass gasification, describes the purification and separation method of hydrogen, pointed out that at present China's biomass gasification problem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Key words: Biomass; gasification; Hydrogen production.

液氯气化工艺流程

液氯气化工艺及计算 一、工艺流程:本工艺分为共三部分:液氯储槽进料部分,液氯气化部分,废气处理部分。现分述如下:(一)、液氯储槽进料部分: 1、首先确认槽车泄料口、尾气接口及氮气接口连接完毕,以氮气试压至0.70MPa,确认连接点有无泄漏。 2、在确认连接点无泄漏的情况下,管道泄压。检查槽车与储罐压力,确保槽车与储罐压力 差值在0.15~0.20MPa 范围内,如槽车压力低,可采取槽车用氮气加压,或储罐泄压的方式进行处理(注:槽车压力大于储罐压力)。 3、在确认槽车与储罐压力、压差无误的情况下,打开储罐进料阀、槽车泄料阀开始进料。在进料过程中注意保持槽车与储罐的压差值,如压差过小可暂停进料,按2 中所述进行处理后,才可进行过料。同时在槽车与储罐的打压泄压过程中,槽车与储罐压力不得超过 0.65MPa,同时不得低于0.05 MPa。 4、在槽车泄料过程完毕后,关闭槽车泄料阀,以氮气向储罐方向压料,完毕后关闭储罐进 料阀,打开槽车进料阀,以氮气向槽车方向压料,完毕后关闭槽车泄料阀。注意在压料过程中,操作压力不得超过储罐规定压力,同时在操作阀门过程中,一定要缓慢进行。 5、压料完毕后,缓慢开启尾气阀做抽空处理,同时开启氮气阀置换,分析检测合格后方可拆开泄料阀,完成槽车泄料操作。 (二)、液氯气化部分: 1 、液氯气化器采用热水循环加热,热水槽循环水依靠外接软化水补充,并控制一定液位 (2/3)。循化水依靠外接蒸汽管道加热,并且水温控制在40~45 C范围内。热水循环罐通过 底部排污口定期排污。 2、液氯储槽中的液氯依靠液下泵送至液氯气化器内,液下泵出口压力控制在0.65MPa左右, 依靠液位传感器传输信号调节进料量,维持气化器中液位在2/3左右。气化器通过离心泵送来的循环热水加热使液氯转化为气体,通过气化器上的压力传感器调节进水流量,来调节蒸发量使气化器压力稳定在0.6MPa 左右。 气化器通过底部排污口定期排污至废气缓冲罐内,严格控制汽化器中三氯化氮含量不超过 50g/l。 3、从气化器出口排出的氯气通过调节法进入氯气缓冲罐,为防止氯气夹带液氯影响后系统 操作安全,氯气缓冲罐采用加套式,加套内通以热水保温加热(40~45C),使带入的液氯完 全气化,氯气缓冲罐压力通过进口调节阀控制(0.6MPa)。 从氯气缓冲罐出口排出的氯气送至氯化氢合成工序。 4、液氯气化器排污操作: a、将气化器液位控制在30%,压力泄至0.2MPa左右,再向中间排污罐排料。 b、排料完毕后,关闭气化器排污阀,以氮气给中间排污罐打压至0.15MPa,然后缓慢向残氯吸收罐过料,残氯以15%稀碱液缓慢吸收,稀碱液通过外置冷却器换热,保证吸收罐温度 < 40 C,压力w 0.02MPa,尾气排至废气处理塔。 c、残液处理过程中,及时监测吸收碱液中的含碱量,当碱液低于2%含量是及时更换碱液。(三)、尾气处理部分: 1 、本工序槽车泄料,储罐进料,设备管道泄压、液下泵氮气密封、设备排污,设备检修置换等含氯废气均排至废气缓冲罐内,废气经废气处理塔经碱液吸收后,由塔顶风机抽出排至大气,风机进口压力稳定在-3.5Kpa。 2、碱液经由碱液高位槽定量放至循环罐内,向碱液循环罐加入定量水,开碱液循环泵打循环混合碱液。分析检测混合碱液浓度达10~15%时,停止加水。开启碱液循环泵,向废气处

生物质油重整制氢

Energy Fuels2010,24,3251–3255:DOI:10.1021/ef1000634 Published on Web04/26/2010 Upgrading of Bio-oil by Catalytic Esterif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Acid Number for Evaluating Esterification Degree Jin-Jiang Wang,Jie Chang,*and Juan F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o.381Wushan Road,Guangzhou510641,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ceived January20,2010.Revised Manuscript Received April11,2010 Bio-oil was upgraded by catalytic esterification over the selected catalysts of732-and NKC-9-type ion- exchange resins.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cid number by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was recommended by the authors to quantify the total content of organic acids in bio-oil and also to evaluate the esterification degree of bio-oil in the process of upgrading.We analyzed the measurement precision and calibrated the method of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It was proven that this method is accurate for measuring the content of organic acids in bio-oil.After bio-oil was upgraded over732and NKC-9,acid numbers of bio-oil were lowered by88.54and85.95%,respectively,which represents the conversion of organic acids to neutral esters,the heating values increased by32.26and31.64%,and the moisture contents decreased by27.74and 30.87%,respectively.The accelerated aging test and aluminum strip corrosion test showed improvement of stability and corrosion property of bio-oil after upgrading,respectively. 1.Introduction Bio-oil,a liquid product from biomass fast pyrolysis,by virtue of its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and energy indepen-dence,is regarded as a promising energy source and receive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1,2Nonetheless,the drawbacks, including high acidity,low heating value,high corrosiveness, high viscosity,and poor stability of bio-oil,limit its usage as a high-grade/transportation fuel.3-5Consequently,upgrad-ing of bio-oil before use is desirable to give a liquid product that can be used in a wider variety of applications.Catalytic esterification is widely studied for this https://www.360docs.net/doc/272462796.html,anic acids(formic acid,acetic acid,propionic acid,etc.)in bio-oils can be converted to their corresponding esters,and the quality of bio-oil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Solid acid cata-lysts,solid base catalysts,6ionic liquid catalysts,7HZSM-5, and aluminum silicate catalysts8,9were investigated for esterification of bio-oils.Not only the liquid bio-oil but also the uncondensed bio-oil vapor can be esterified,and good results can be obtained.10Esterification was proven to occur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or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ITR)analysis.A GC-MS chromatogram or FITR spectrum can be used for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original and upgraded bio-oils;however, there is no quantitative method proposed for evaluating the esterification degree of bio-oils.Gas chromatography can be used to quantify the organic acids in bio-oils11-13 and to evaluate the esterification degree;however,the overlapping chromatographic peaks are difficult to discri-minate,and complicated pretreatment operations are often required. In this paper,we conducted the experiments of upgrading bio-oil by catalytic esterification over selected catalysts: 732-and NKC-9-type ion-exchange resins.Moreover,we developed a rapid method of acid number determination by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which can be used to quantify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organic weak acids in bio-oils and also to evaluate the esterification degree in the process of bio-oil upgrading.The acid number,which is expressed as milli-grams of sodium hydroxide per gram of sample in this paper (mg of NaOH/g),refers to the quantity of base required to titrate a sample in a specified solvent to a specified end point.We investigated the precision and accuracy of the method for quantifying the organic acids in bio-oils.The acid number was used as an important index for evalua-ting the follow-up upgrading process.The stability and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Telephone:t86-20- 87112448.Fax:t86-20-87112448.E-mail:changjie@https://www.360docs.net/doc/272462796.html,. (1)Czernik,S.;Bridgwater,A.V.Overview of applications of bio- mass fast pyrolysis oil.Energy Fuels2004,18,590–598. (2)Huber,G.W.;Iborra,S.;Corma,A.Synthesis of transportation fuels from biomass:Chemistry,catalysts,and engineering.Chem.Rev. 2006,106,4044–4098. (3)Bridgwater,A.V.;Peacocke,G.V.C.Fast pyrolysis processes for biomass.Renewable Sustainable Energy Rev.2000,4,1–73. (4)Mohan,D.;Pittman,C.U.;Steele,P.H.Pyrolysis of wood/ biomass for bio-oil:A critical review.Energy Fuels2006,20,848–889. (5)Oasmaa,A.;Czernik,S.Fuel oil quality of biomass pyrolysis oils;State of the art for the end user.Energy Fuels1999,13,914–921. (6)Zhang,Q.;Chang,J.;Wang,T.J.;Xu,Y.Upgrading bio-oil over different solid catalysts.Energy Fuels2006,20,2717–2720. (7)Xiong,W.M.;Zhu,M.Z.;Deng,L.;Fu,Y.;Guo,Q.X. Esterification of organic acid in bio-oil using acidic ionic liquid catalysts. Energy Fuels2009,23,2278–2283. (8)Peng,J.;Chen,P.;Lou,H.;Zheng,X.Catalytic upgrading of bio-oil by HZSM-5in sub-and super-critical ethanol.Bioresour.Technol. 2009,100,3415–3418. (9)Peng,J.;Chen,P.;Lou,H.;Zheng,X.M.Upgrading of bio-oil over aluminum silicate in supercritical ethanol.Energy Fuels2008,22, 3489–3492. (10)Hilten,R.N.;Bibens,B.P.;Kastner,J.R.;Das,K.C.In-line esterification of pyrolysis vapor with ethanol improves bio-oil quality. Energy Fuels2010,24,673–682. (11)Branca,C.;Giudicianni,P.;Di Blasi,C.GC/MS characterization of liquids generated from low-temperature pyrolysis of wood.Ind.Eng. Chem.Res.2003,42,3190–3202. (12)Oasmaa,A.;Meier,D.Norms and standards for fast pyrolysis liquids;1.Round robin test.J.Anal.Appl.Pyrolysis2005,73,323–334. (13)Sipila,K.;Kuoppala,E.;Fagernas,L.;Oasmaa,A.Character-ization of biomass-based flash pyrolysis oils.Biomass Bioenergy1998, 14,103–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