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硅酸盐耐高温材料的制备

无机硅酸盐耐高温材料的制备
无机硅酸盐耐高温材料的制备

实验名称:无机硅酸盐耐高温材料的制备为适应石油化工、冶金、化肥等工业的发展,研制耐高温涂料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一般涂料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热降解和碳化作用,导致涂层破坏,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而耐高温涂料则具有相当的优势,其在高温条件下,涂层不龟裂、不起泡、不剥落,仍能保持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使物件免受高温化学腐蚀、热氧化、延长使用寿命。耐高温涂料被广泛应用于烟囱、高温蒸汽管道、热交换器、高温炉、石油裂解设备等方面,乃至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耐高温涂料品种较多,目前国内多使用有机硅耐高温涂料、酚醛树脂、改性环氧涂料、聚氨酯等高分子化学材料,其耐热温度一般都低于600℃,并且易燃烧,成本较高。相对而言,无机耐高温涂料却具有耐热温度高、耐热性好、硬度高、寿命长、污染小、成本低等特点,但是涂层一般较脆,在未完全固化之前耐水性不好,对底材的处理要强求较高。一.实验目的

1.了解无机耐高温涂料的性能和应用。

2.掌握无机硅酸盐耐高温材料的方法和操作的注意事项。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所制备的硅酸盐耐高温无机涂料是使用无机物硅酸钠、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等耐酸耐碱性好的氧化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涂于需要的底材上,在一定温度下烘烤后,可形成致密、均匀、耐高温、抗氧化、耐老化、耐酸耐碱性能较好的涂层。

它是以硅酸钠和二氧化钛为成膜物质,通过水分蒸发和分子间硅氧键的结合所形成的无机高分子聚合物来实现成膜,对光、热和放射性具有稳定性,同时二氧化钛具有很好的着色力、遮盖力以及化学稳定性,故该涂料有优良的耐热和耐老化性能以及良好的附着力。三.实验试剂及器材:

实验仪器:马弗炉;胶头滴管;烧杯(100mL);电子天平;铁片;研钵;玻璃棒;钢尺;小刀;测试专用胶带。

实验试剂:Na2SiO3·9H2O(A.R);SiO2(A.R);TiO2(A.R);蒸馏水;6mol/L的HCl溶液;40%的NaOH溶液。

四.实验过程

材料的制备:

1.用砂纸底材表面打磨光滑,必要时可用酸处理底材表面以除去污物和氧化膜。

2.取1g Na

2SiO

3

·9H

2

O、0.6g SiO

2

、0.8gTiO

2

固体于研钵中,研磨均匀后将其置于100 mL

烧杯中,加入0.5mL水,搅拌混匀,得白色糊状物。

3.用刮涂法把白色糊状物均匀的涂于处理好的底材表面上,涂抹要平整,涂层要致密(若涂抹不平整,可在涂抹时蘸取少许水,这样涂抹可得到较平整的涂层)。

4.待涂层晒干后,将其放置于升温80℃的马弗炉中,烘烤20min,取出后至少在室温下放置5min。

5.将马弗炉温度升温至300℃,再把上一步制好的涂层放入其中,并在300℃下烘烤20min,取出,即可得到白色的耐高温涂料。

涂层性能检测

1、附着力测试(划格法):

用美工刀和钢尺在涂层上划11条直线,横竖交叉,间距1mm的方格10个;用专用胶带(CTZ-05型),密实地粘在格子上,然后呈45°角用力将胶带揭下;如方格无脱落则判定附着力为100/100,1个脱落判定为99/100,依此类推。

2、耐酸性和耐碱性:

在涂层上用滴管分别滴加6mol/L盐酸溶液,40%的氢氧化钠溶液各2滴于不同地方,分别在5min后,观察涂层有无失光,起泡,脱落,变黄等现象。

五.实验结果

涂层性能记录表

测试性能测试结果

附着力100/100

耐酸性(5min)涂层有些许失光、脱落现象

耐碱性(5min)涂层表面完好

由记录表能够明显看出,本实验的产物附着力佳,耐碱性良好,但是耐酸性不足。

姓名学号组别日期评阅人

六.思考题

1.如何进行底材的表面处理?

用砂纸打磨平整,除去氧化膜,如有必要可用酸处理底材表面。

2.实验条件的改变如温度、配料比是否影响涂料的性能?

1)温度改变:

涂层在300- 600℃间的任何温度下烘烤,对涂层性能影响不大。若涂层自然晾干或烘干的最高温度低于300℃时,所得到的涂层固化效果不好,附着力差,易脱落。

耐酸,耐碱,耐水性能差。

2)配料比改变:

对涂层的附着力、固化效果、耐热性均会产生影响。如增加Na

2SiO

3

·9H

2

O、SiO

2

的用量,使固化效果变差,不耐水;增加TiO

2的用量会使附着力差;减少Na

2

SiO

3

·9H

2

O、

SiO

2的用量,会导致附着力变差;减少TiO

2

的用量,则涂层不耐水,附着力差。

《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教学大纲

《无机材料合成》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无机材料合成 课程编号:0 总学时:36 适用对象:材料化学本科专业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无机材料合成》是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单晶材料的制备、薄膜的制备、非晶态材料制备、复合材料的制备、功能陶瓷的合成与制备、结构陶瓷的制备、功能高分子的制备、催化材料制备、低维材料制备等,使学生获得先进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基础知识,毕业后可适应化工材料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简单介绍有效数字和误差理论;介绍正确书写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方法以及基本操作和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无机材料的制备方法、薄膜制备的溶胶-凝胶法、纳米晶的水热合成法、纳米管的气相沉积法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材料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的结果的正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深刻领会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无机材料合成(制备)方法与途径 实验仪器:计算机 实验内容:认识无机材料合成中的各种元素、化学反应;相关中外文摘、期刊的查阅方法。 实验要求:了解无机材料合成的基本方法、途径与制约条件 实验二晶体合成 实验仪器:磁力搅拌器、烧杯 实验内容:晶体的生长 实验要求:了解晶体的基本分类与应用;熟悉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晶体合成的技术与方法。 实验三薄膜制备 实验仪器:压电驱动器、磁力搅拌器、烧杯 实验内容:薄膜材料的制备 实验要求:掌握薄膜材料的分类与应用;薄膜与基材的复合方法、途径以及制约条件; 实验四胶凝材料的制备

无机硅酸盐耐高温材料的制备

实验名称:无机硅酸盐耐高温材料的制备为适应石油化工、冶金、化肥等工业的发展,研制耐高温涂料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一般涂料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热降解和碳化作用,导致涂层破坏,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而耐高温涂料则具有相当的优势,其在高温条件下,涂层不龟裂、不起泡、不剥落,仍能保持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使物件免受高温化学腐蚀、热氧化、延长使用寿命。耐高温涂料被广泛应用于烟囱、高温蒸汽管道、热交换器、高温炉、石油裂解设备等方面,乃至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耐高温涂料品种较多,目前国内多使用有机硅耐高温涂料、酚醛树脂、改性环氧涂料、聚氨酯等高分子化学材料,其耐热温度一般都低于600℃,并且易燃烧,成本较高。相对而言,无机耐高温涂料却具有耐热温度高、耐热性好、硬度高、寿命长、污染小、成本低等特点,但是涂层一般较脆,在未完全固化之前耐水性不好,对底材的处理要强求较高。一.实验目的 1.了解无机耐高温涂料的性能和应用。 2.掌握无机硅酸盐耐高温材料的方法和操作的注意事项。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所制备的硅酸盐耐高温无机涂料是使用无机物硅酸钠、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等耐酸耐碱性好的氧化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涂于需要的底材上,在一定温度下烘烤后,可形成致密、均匀、耐高温、抗氧化、耐老化、耐酸耐碱性能较好的涂层。 它是以硅酸钠和二氧化钛为成膜物质,通过水分蒸发和分子间硅氧键的结合所形成的无机高分子聚合物来实现成膜,对光、热和放射性具有稳定性,同时二氧化钛具有很好的着色力、遮盖力以及化学稳定性,故该涂料有优良的耐热和耐老化性能以及良好的附着力。三.实验试剂及器材: 实验仪器:马弗炉;胶头滴管;烧杯(100mL);电子天平;铁片;研钵;玻璃棒;钢尺;小刀;测试专用胶带。 实验试剂:Na2SiO3·9H2O(A.R);SiO2(A.R);TiO2(A.R);蒸馏水;6mol/L的HCl溶液;40%的NaOH溶液。

新型无机材料总结

新型无机材料总结 材料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必需的物质基础,与人类文明和技术进步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的种类日新月异,各种新型材料层出不穷,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成分、结构、加工和材料性能及应用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本讲主要介绍几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一、耐磨耐高温材料 碳化硅、氮化硼及Ⅳ~Ⅵ副族元素和Ⅷ族元素与碳、氮、硼等形成的化合物具有硬度大、熔点高的情诠,是重要的耐磨耐高温材料。 (一)碳化硅(SiC) 碳化硅的晶体结构和金刚石相近,属于原子晶体,它的熔点高(2827℃),硬度近似于金刚石,故又称为金刚砂。将石英和过量焦炭的混合物在电炉中锻烧可制得碳化硅。 纯碳化硅是无色、耐热、稳定性好的高硬度化合物。工业上因含杂质而呈绿色或黑色。 工业上碳化硅常用作磨料和制造砂轮或磨石的摩擦表面。常用的碳化硅磨料有两种不同的晶体,一种是绿碳化硅,含SiC 97%以上,主要用于磨硬质含金工具。另一种是黑碳化硅,有金属光泽,含SiC 95%以上,强度比绿碳化硅大,但硬度较低,主要用于磨铸铁和非金属材料。 (二)氮化硼(BN) 氮化硼是白色、难溶、耐高温的物质。将B 2O 3 与NH 4 Cl共熔,或将单质硼在 NH 3 中燃烧均可制得BN。通常制得的氮化硼是石墨型结构,俗称为白色石墨。另一种是金刚石型,和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的原理类似,石墨型氮化硼在高温(1800℃)、高压(800Mpa)下可转变为金刚型氮化硼。这种氮化硼中B-N键长(156pm)与金刚石在C-C键长(154pm)相似,密度也和金刚石相近,它的硬度和金刚石不相上下,而耐热性比金刚石好,是新型耐高温的超硬材料,用于制作钻头、磨具和切割工具。 (三)硬质合金 IV B 、V B 、VI B 族金属的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等,由于硬度和熔点特别高, 统称为硬质合金。下面以碳化物为重点来说明硬质含金的结构、特征和应用。 IV B 、V B 、VI B 族金属与碳形成的金属型碳化物中,由于碳原子半径小,能填 充于金属品格的空隙中并保留金属原有的晶格形式,形成间充固溶体。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固溶体还能继续溶解它的组成元素,直到达到饱和为止。因此,它们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复习纲要

材料合成与制备复习纲要 我们不是抄答案,我们只做知识的搬运工。 ——无机复习提纲编辑协会宣言试卷构成:填空:15 分 选择:7*2=14 分(共7 题,一题2 分) 名词解释:5*3=15 分(共5 题,一题3分) 问答题:8+12*4=56(第一题8 分,其余四道题每题12 分)注:划线知识点为李老师审阅后所加,疑为重点,望各位复习时多加注意第1 章:经典合成方法 1实验室常用的加热炉为:高温电阻炉 2电炉分为:电阻炉,感应炉,电弧炉,电子束炉 3电阻发热材料的最高工作温度:硅碳棒1400C、硅化钼棒1700C、钨丝1700C 真空、 5氧化物发热体:在氧化气氛中,氧化物发热体是最为理想的加热材料。 6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 (1)反应物化学组成与结构,反应物结构状态(2)反应物颗粒尺寸及分布影响。 7化学转移反应:把所需要的沉积物质作为反应源物质,用适当的气体介质与之反应,形成一种气态化合物,这种气态化合物通过载气输运到与源区温度不同的沉积区,再发生逆反应,使反应源物质重新沉积出来,这样的反应过程称为化学转移反应。 8化学转移反应条件源区温度为T2,沉积区温度为T1:如果反应是吸热反应,则 r H m为正,当T2>T1时,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即从左往右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反应容易进行,物质由热端向冷端转移,即源区温度应大于沉积区温度,物质由源区转移至沉积区。如果反应为放热反应,r H m为负,则应控制源区温度T2 小于沉积区温度T1,这样才能实现物质由源区向沉积区得转移。如果r H m近似为0, 则不能用改变温度的方法来进行化学转移。 9低温合成中,低温的控制主要有两种方法:①恒温冷浴②低温恒温器 10高压合成:就是利用外加的高压力,使物质产生多型相转变或发生不同物质间的化合,从而得到新相,新化合物或新材料。 种类:①静态高温高压合成方法②动态高温高压合成方法 第2 章:软化学合成方法 1软化学合成方法: 通过化学反应克服固相反应过程中的反应势垒,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和缓慢的反应进程中,以可控制的步骤逐步地进行化学反应,实现制备新材料的方法。2软化学法分类:溶胶——凝胶法,前驱物法,水热/ 非水溶剂热合成法,沉淀法,支撑接枝工艺法,微乳液法,微波辐射法,超声波法,淬火法,自组装技术,电化 3绿色化学: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 ,即在获取新物质的转换过程中充分利用原料中的每个原子,实现化学反应中废物的“零排放” 。因此,既可充分利用资源又不污染环境。 4软化学与绿色化学的关系:两者关系密切,但又有区别。软化学强调的是反应条件的温

无机耐高温涂料的制备

无机耐高温涂料的制备 为适应石油化工、冶金、化肥等工业的发展,研制耐高温涂料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一般涂料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热降解和碳化作用,导致涂层破坏,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而耐高温涂料则具有相当的优势,其在高温条件下,涂层不龟裂、不起泡、不剥落,仍能保持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使物件免受高温化学腐蚀、热氧化、延长使用寿命。耐高温涂料被广泛应用于烟囱、高温蒸汽管道、热交换器、高温炉、石油裂解设备等方面,乃至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耐高温涂料的性能与应用。 2.学习无机硅酸盐耐高温涂料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 使用无机物硅酸钠、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等耐酸耐碱性好的氧化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涂于需要的底材上,在一定温度下烘烤后,可形成致密、均匀、耐高温、抗氧化、耐老化、耐酸耐碱性能较好的涂层。它是以硅酸钠和二氧化硅为成膜物质,通过水分蒸发和分子间硅氧键的结合所形成的无机高分子聚合物来实现成膜,对光、热和放射性具有稳定性,同时二氧化钛具有很好的着色力、遮盖力和化学稳定性,故该涂料有优良的耐热和耐老化性能及良好的附着力。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实验仪器:马弗炉,研钵,玻璃棒,电子天平,干燥箱,铁片。 实验原料:Na2SiO3·9H2O , SiO2TiO2 , TiO2 四、实验步骤 1.无机硅酸盐耐高温涂料的制备: ①打磨事先准备好的底材表面,以除去污物和氧化膜。

②取1.0032g Na2SiO3·9H2O,0.6060gSiO2, 0.8053gTiO2固体于研钵中,混匀、研磨后,加入0.5mL水,用玻璃棒搅拌,混匀,得白色糊状物。 ③用刮涂法把白色糊状物均匀涂于处理好的底材表面上,涂抹要平整,涂层要致密。 ④涂层晾干后,将共置于升温至800℃的马弗炉中,烘烤20min,取出后至少在室温下放5min。 ⑤将马弗炉温度升至300℃,再把上一步制好的涂层放入其中,并在300℃下烘烤20min,取出,即可得到白色的耐高温涂料。 2.涂层性能检测: ①附着力(划格法):用专用划格器或美工刀在涂层上划100个方格,以适当力度敲击底面;如方格无脱落则判定附着力为100/100,1个脱落判定为99/100,依此类推。 ②耐酸性和耐碱性:在涂层上用滴管分别滴加6mol/L盐酸溶液,40%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滴于不同地方,在5min后,观察涂层有无失光,起泡,脱落,变黄等现象。 五、实验结果记录与处理 M TiO2=0.6053g M Na2SiO3·9H2O=1.0032g M SiO2=0.6060g 涂层性能记录表

无机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发展

无机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无机材料的制备,主要有金属材料、陶瓷、高分子材料、晶体生长技术。这些材料的制备都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相关。介绍每一种材料的性质、应用、前景。并将一些新的金属材料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金属材料;陶瓷;高分子材料;晶体生长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无机材料在原有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要,无机材料不再是传统的用法,各种新型的方法得到应用。例如,金属材料的制备、陶瓷工艺应用、高分子材料、晶体生长技术等。越来越多的材料使用新技术来研究,不只是无机材料这一方面。通常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1]。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继石器时代之后出现的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以金属材料的应用为其时代的显著标志。现代,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近些年来,我国的陶瓷工业有很大发展,可从以下3方面说明:一是新技术与新工艺不断采用,例如高梯度磁场选矿及其它选矿技术的应用,使陶瓷生产使用的天然原料质量得到保证。二是对陶瓷材料的性能与本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主要是因为一些研究材料组分和结构技术与仪器的出现,使人们对陶瓷的认识进入了更高层次。三是新品种的开发[2]。由于科学技术的推动和需要,使得能充分利用陶瓷的物理与化学特性开发出许多高科技领域中应用的功能材料与结构材料。例如人造骨骼或器官的生物陶瓷,耐高温、高强度、高韧性的陶瓷部件等。 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比一般有机化合物高得多的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物质。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只

有几十到几百,高分子化合物是通过小分子单体聚合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高达上万甚至上百万的聚合物。巨大的分子质量赋予这类有机高分子以崭新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压延成膜;可以纺制成纤维;可以挤铸或模压成各种形状的构件;可以产生强大的粘结能力;可以产生巨大的弹性形变;并具有质轻、绝缘、高强、耐热、耐腐蚀、自润滑等许多独特的性能。于是人们将它制成塑料、橡胶、纤维、复合材料、胶粘剂、涂料等一系列性能优异、丰富多彩的制品,使其成为当今工农业生产各部门、科学研究各领域、人类衣食住行各个环节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材料。 当今,在高新技术材料领域中,人工晶体作为一种特种功能材料,在材料学、光学、光电子、医疗生物领域有着广泛的作用。用于人工晶体生长的方法有多种,如:物理气相沉淀、水热法、低温溶液生长、籽晶提拉、坩埚下降等。其中水热法晶体生长可以使晶体在非受限的条件下充分生长,可以长出形态各异、结晶完好的晶体而受到广泛应用。水热法可用于生长各种大的人工晶体,制备超细、无团聚或少团聚、结晶完好的微晶。适合生长熔点较高,具有包晶反应或非同成分融化,而在常温下又不溶解各种溶剂或溶解后即分解,不能再结晶的晶体材料。与其他的合成方法相比,水热法合成的晶体具有纯度高、缺陷少,热应力小质量好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热法合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人工水晶的合成、陶瓷粉末材料的制备和人工宝石的合成等领域。 1金属材料 1.1金属材料的性能 一般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类。所谓工艺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的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金属对各种加工工艺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适应性称为工艺性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⑴切削加工性能;⑵可锻性;⑶可铸性;金属材料工艺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成形的适应能力。所谓使用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使用条件下,金属材料表现出来的性

2015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试卷A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试卷编号:A 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是非题(1分×23=23分,选全对或全错,计零分) 1 生长驱动力在数值上等于生长单位体积的晶体所引起的吉布斯自由能的降低。( √ ) 2 微波有很强的穿透力,微波加热时能深入到样品内部,其燃烧波首先从样品的表面向内部传播,最终完成微波烧结。( × ) 3 提拉法中旋转籽晶的目的是获得更好的温度和浓度的均匀性。( √ ) 4 热电偶是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可直接与被测物质接触,不受环境介质如烟雾、尘埃、CO 2、水蒸气等影响,准确度较高。( √ ) 5 等离子体在CVD 中的作用是将反应气体激活成活性离子,提高低沉积温度;加速反应物表面的扩散作用,降低成膜速率。( × ) (提高) 6 降低到-150 ℃(123K)称为普通制冷或普冷,降低到-150 ℃至4.2K 之间称为深度冷冻或深冷,降低到4.2K 以下称为极冷。( √ ) 7 相比溅射成膜,蒸发法时,沉积原子的能量很低,一般不易形成形态3型的薄膜组织。( × )(T ) 8 在形态2和形态3型低温薄膜沉积组织的形成过程中,原子的扩散能力不足,因而这两类生长又称为低温抑制型生长。( × )(1和T ) 9 磁控溅射的缺点是靶材的利用率不高,一般低于40%。( √ ) 10 过冷度越大,越容易非均匀成核;凸面杂质形核效率最高,平面次之,凹面最差。( × ) 11直接凝固成型是依靠有机单体交联形成高聚物,温度诱导絮凝成型是依靠分散剂的分散特性。( × ) 12 不具挥发性FeO 和WO 3在HCl 存在时,生成FeCl 2 、WOCl 4、水蒸气,就可以通过相转移反应制得完美的钨酸铁晶体。( ) 13气体的低温分级冷凝就是气体混合物通过不同低温的冷阱而分离,气体通过冷阱后其蒸汽压小于13.33 Pa —冷凝彻底;大于13.33 Pa —认为不能冷凝,穿过了冷阱。 ( × ) 14 流动法比降温法有利于生长大尺寸单晶,蒸发法适合溶解度较大而温度系数很小的物质,凝胶法可在室温下生长一些难溶的或对热敏感而不便使用其他方法的晶体。( √ ) 15用单相共沉淀法制备出单一尺寸的球形氢氧化铝颗粒的关键是通过尿素,在水溶液中缓慢分解释放出OH-,使溶液中碱性均匀地、缓慢地上升,从而使氢氧化物沉淀在整个溶液中同时生成。( × ) 16 大块非晶合金的制备思路是非均匀形核的推迟和均匀形核的避免。( √ ) 17 非晶态材料衍射花样是由较宽的晕和弥散的环组成,没有表征结晶态的任何斑点和条纹,用电镜看不到 学院 专业班 年 姓名 学 装订线(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水性耐高温抗氧化无机涂料

水性耐高温抗氧化无机涂料 芮龚(上海胜星树脂涂料有限公司,201405) 摘要:论述了钢坯在高温下的氧化机理及其防护涂料的发展现状。研制了一种水性耐高温抗氧化无机涂料,其可常温干燥,能够防止钢坯脱碳和抗氧化。对产品的应用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钢坯;耐高温涂料;无机涂料;抗氧化涂料 0 引言 钢铁材料在高温氧化性气氛下会发生表面氧化,氧化不仅引起钢铁损耗,还会导致钢铁中合金元素的贫化,影响钢铁产品的质量和机械性能。众所周知,钢坯在轧制前,一般都要经过一定温度和氧化性气氛的加热炉加热或均热。由于钢坯在加热炉内被长时间加热,其表面与气氛中的氧在高温下发生强烈的氧化反应而生成大量的氧化铁皮,使钢的成材率显著降低。据有关资料介绍,钢材因各种热作用造成的氧化损失,相当于世界年产粗钢的4%~6%。对于中高碳钢,在加热过程中除氧化烧损外,还会造成表面脱碳,机械性能降低。对于含有Ni、Cu、Cr、Si 等合金元素的特殊钢,加热时这些元素发生氧化,在钢坯表面形成很难剥落的金属氧化物表层,轧制前即使用高压水清除也很难全部除尽,轧制时容易被压入钢中,形成表面缺陷。常规轧钢生产中通常通过自动调整加热炉内燃气组分、快速加热和真空保护来实现钢材的少氧、无氧化加热。但这种控制方法往往投资成本高,设备维护与控制困难,大规模生产实际应用效果差。从使用方法和经济角度考虑,研制一种在加热过程中对钢坯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出炉后又能及时剥落的防止钢坯氧化用涂料是很有意义的。 1 发展现状 关于用于钢坯加热过程的抗氧化涂料,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开展了一些研究。目前现有的高温抗氧化涂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有机硅酸盐涂料 有机硅酸盐涂料由玻璃料和以耐热树脂为基料的有机聚合物组成。目前一般的耐热聚合物耐400℃以上温度很困难,可以在其中加入无机耐热填料,通过有机无机结构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涂层的耐热抗氧化性能。在低温(<400℃)阶段,抗氧化功能由有机结构承担,而在高温(>400℃)阶段,此功能则由无机结构承担。它的作用原理是:当耐热聚合物受热分解、炭化,失去足够的黏结性能时,玻璃料开始软化,继续起与基体表面黏附成膜的作用。玻璃料属硅酸盐类物质,热稳定性好,它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涂层的使用温度和寿命,使用温度可达760℃。采用适当比例的高、中、低熔点的玻璃粉,能获得高温附着力好、有光泽、耐腐蚀、耐热冲击的高温保护涂层。国外已制备出一些用于中等温度条件下的功能良好的有机硅酸盐涂层。如日本,用有机硅树脂、环氧有机硅树脂、醇酸改性有机硅树脂基料30%~50%,300~500 ℃玻璃粉20%~40%,耐热填料10% 和玻璃助熔剂5% 制成耐高温涂料,涂层在600℃/100 h使用条件下附着力保持100%,可作为表面温度在600~700℃的石油裂解炉和各种热交换器的高温保护涂层。美国Dampney 公司制备的Thumalox240 绿色有机硅树脂玻璃涂层,用于Inland 钢铁公司反射炉喷射器上,在480~760℃下使用3 年,保护性能良好,能耐热、耐化学腐蚀和温度交变。有机硅酸盐涂料制备的涂层特点是附着强度高,可用于金属的长期抗高温氧化。因它不含水分,所以涂覆后干燥快,且不会在普通低合金钢上引起锈蚀,可用来保护容易形成锈斑的钢材,但其仅适用于在800℃以下抗氧化。 1.2 无机玻璃体类涂料 无机玻璃体类涂料制备的涂层在高温下,涂层由固体堆积状态逐渐软化,成为半熔黏滞态甚至熔融态,形成致密熔膜。涂层从软化开始具有一定的保护能力,直至出现熔融态液相,涂层致密度增加,保护能力增强。这类涂层往往用于临时热加工过程的抗高温氧化,所以需要有自剥落性能。玻璃体类涂料制备的涂层包括以高温熔炼后的玻璃为主要原料的珐琅涂层,以及以玻璃形成物为基料的氧化物陶瓷涂层。玻璃的主要组分一般有硅酸盐、铝酸盐和硼酸盐等。近年来,国外玻璃体类高温涂层的研究发展很快,通过各种改进处理使涂层具有更高的机械性能和高温稳定性。日本和前苏联一些专利介绍了用于金属高温保护的玻璃体类涂层技术。玻璃珐琅涂料所制备的涂层主要由二氧化硅(SiO2)和三氧化二硼(B2O3)为主的多元氧化物经过高温熔炼的玻璃料组成,SiO2、B2O3 形成涂层的网架,一般还加入碱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助熔剂,以及某些高温稳定的氧化物作填料,这些辅助氧化物影响涂层

仿生合成技术

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种模仿生物矿化中无机物在有机物调制下形成过程的新合成方法———仿生合成。利用仿生合成技术制备的纳米微粒、薄膜、多孔材料等物质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潜在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使得无机材料的仿生合成技术已成为材料化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仿生合成技术简介 仿生合成技术(Biomimetic Synthesis)是一种崭新的无机材料合成技术。90年代中期,当科学家们注意到生物矿化进程中分子识别、分子自组装和复制构成了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并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这一自然原理来指导特殊材料的合成时,仿生合成的概念才被提出。仿生合成技术模仿了无机物在有机物调制下形成的机理,合成过程中先形成有机物的自组装体,使无机先驱物于自组装聚集体和溶液的相界面发生化学反应,在自组装体的模板作用下,形成无机P有机复合体,再将有机物模板去除后即可得到具有一定形状的有组织的无机材料。模板在仿生合成技术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模板的千变万化,是制备结构、性能迥异的无机材料的前提。目前用作模板的物质主要是表面活性剂,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可以形成胶束、微乳、液晶和囊泡等自组装体,生物大分子和生物中的有机质也是被选择的模板,此外利用先进光电技术制造的模板也被用来合成特殊的无机材料。 仿生合成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为制备具有各种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的无机材料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利用有机大分子作模板剂控制无机材料结构的仿生技术被视为近年来化学发展的新动态,通过调变聚合物

的大小和修饰胶体颗粒表面对无机材料形成初期实行“裁剪”,化学途径能够获得介观尺度的无机有机材料。近几年无机材料的仿生合成已成为材料化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尽管目前有关仿生合成的机理尚有待进一步证实和探索,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仿生事成技术,更多的多功能无机材料将会诞生。 仿生合成材料的应用前景 仿生合成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材料,有着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潜在的广阔应用前景。微米级仿生合成材料是极好的隔热隔声材料;具有纳米级精细孔结构的分子筛,可以根据粒子大小对细颗粒进行准确的分类,如筛选细菌与病毒;与催化剂相结合,这种材料可以实现反应与分离过程的有效耦合,如用于高渗透通量、高分离精度的纯净水生产装置;仿生合成的磷灰石材料是性能优异的新骨组织构造基架,有望用于骨移植的外科手术中;仿生合成制取的纳米材料在光电子等其它领域同样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充分发挥仿生合成技术在无机材料制备中的应用潜力,仿生合成技术的应用研究为仿生合成技术进一步工业化、产业化提供了过渡桥梁。 仿生合成技术的研究前景 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者突破了传统的仿生合成概念,对仿生合成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方法基础上的改进、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为仿生合成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KIM等人经过研究得出一种MIMIC(micromolding in capillaries) 新模板技术,制备了与模板图形相同的微观规则有序薄膜。TRAU M等人又在 KIM的基础上,

无机耐高温涂料的制备

无机耐高温涂料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无机耐高温涂料的性能和应用。 2.掌握无机硅酸盐耐高温材料的方法和操作的注意事项。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耐高温涂料,亦称耐热涂料,一般是指在200℃以上,漆膜不变色、不脱落,仍能保持适当的物理机械性能的涂料,使被保护对象在高温环境中能正常发挥作用的特种功能性涂料。耐高温涂料一般由耐高温聚合物、颜填料、溶剂和助剂组成。同其它抗高温氧化腐蚀手段相比,耐高温涂料以其大面积施工工艺性能良好、成本低、效果显著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已被广泛用于高温场合的表面保护,例如:钢铁厂的烟囱、高温管道、高温炉、石油裂解装置及高温反应设备等的装饰及防护。[1] 早期的耐高温涂料主要为无机类产品。目前,经过发展,耐高温涂料种类很多,但一般仍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目前国内多使用有机硅耐高温涂料、酚醛树脂、改性环氧涂料、聚氨酯等高分子化学材料,其耐热温度一般都低于600℃,并且易燃烧,成本较高。相对而言,无机耐高温涂料却具有耐热温度高、耐热性好、硬度高、寿命长、污染小、成本低等特点,但是涂层一般较脆,在未完全固化之前耐水性不好,对底材的处理要强求较高。[2] 本实验所制备的硅酸盐耐高温无机涂料是使用无机物硅酸钠、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等耐酸耐碱性好的氧化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涂于需要的底材上,在一定温度下烘烤后,可形成致密、均匀、耐高温、抗氧化、耐老化、耐酸耐碱性能较好的涂层。它是以硅酸钠和二氧化钛为成膜物质,通过水分蒸发和分子间硅氧键的结合所形成的无机高分子聚合物来实现成膜,对光、热和放射性具有稳定性,同时二氧化钛具有很好的着色力、遮盖力以及化学稳定性,故该涂料有优良的耐热和耐老化性能以及良好的附着力。 三、实验试剂及器材: 实验仪器:马弗炉;胶头滴管;烧杯(100mL);电子天平;铁片;研钵;玻璃棒;钢尺;小刀;测试专用胶带。 实验试剂:Na2SiO3·9H2O(A.R);SiO2(A.R);TiO2(A.R);蒸馏水;6mol/L的HCl溶液;40%的NaHO溶液。 四.实验过程 1.用砂纸底材表面打磨光滑,必要时可用酸处理底材表面以除去污物和氧化膜。

工业耐高温涂料

耐高温涂料对提升工业产业意义重大 工业高温环境的热源主要为各种燃料的燃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煤气等),机械的转动摩擦(如电动机、机床、砂轮、电锯等),使机械能变成热能和部分来自热的化学反应。高温一般意义上讲,材料耐热250℃以上,这时材料如果不能很好的利用和保护,热能产生的危害将是不可估量的。 传统的耐高温涂料最高耐温极限在1200℃左右,在很多工况下耐温幅度不够,大大影响了涂料的使用,如窑炉内壁、电加热丝、石墨电极、高温金属等高温物体上,这些材料工作时温度高达1500℃左右,在高温工作下损耗很大,有时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业生产,传统的耐高温涂料由于耐温幅度不够爱莫能助! 经历多年的研究开发,现北京志盛威华化工有限公司拥有独家的专利技术,突破了耐高温涂料耐温极限,技术世界领先,涂料采用无机精加工新技术,选用特制高温材料,把耐高温防氧化涂料的耐温幅度提高到3000℃。大部分涂料耐温也都达到了1800℃,短时极限温度可以达到2300℃,而且可以长时间耐火烧烤。志盛威华耐高温涂料用于高温保温隔热、高温防氧化防腐、高温窑炉远红外节能、耐高温胶、高温透明涂料等,节能效果显著。由于涂料耐温幅度的提高也带动其他产业技术的升级,给其他工业生产工艺带来革命性转变,现已广泛应用在石油石化、航天、军工、冶金、医药、电力、交通、建筑等高温设备上。 国内生产耐火高温保温隔热涂料的厂家现只有北京志盛威华化工有限公司,该材料导热系数只有0.03W/m.K,耐温幅度在1800℃,硬度高,能有效抑制并屏蔽红外线的辐射热和热量的传导热,隔热保温抑制效率可达90%,可抑制高温物体热量损失,在1100℃的物体表面涂上8mm志盛牌耐火高温隔热保温涂料温度就能降低到100℃以内。在高温管道、设备、容器的外表面喷涂,可以有效抑制热辐射和热量传导的损失,经测试:在工业窑炉外表面仅涂6mm厚的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就可以减少热量损失30%以上,涂刷在窑炉内壁会比任何材料表面平整光滑和火焰红外线反射功能,减少炉壁的吸热,使炉膛的火焰温度生高。 北京志盛威华化工有限公司,在无机高温防腐涂料研究开发上,已走在世界的前列,其公司研发生产的ZS-811耐高温防腐涂料,耐温高达1800摄氏度,耐火长时间烧烤,水基无机自固化耐热涂料,耐盐雾,抗老性能好,对人体无危害,无毒、无异味无燃烧爆炸危险,其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使用性能均达到国

第十四章 无机材料的制备

第十四章无机材料的制备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水泥、陶瓷、玻璃和耐火材料,将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和它们的制备工艺原理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一节水泥的制备 主要讲授硅酸盐水泥的生产方法、制备原理和工艺过程。 一.生产方法 水泥的生产方法可归纳为:两磨一烧。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与少量校正原料经破碎后,按一定比例配合、磨细,并配合为成分合适、质量均匀的生料,称为生料的制备;生料在水泥窑内煅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称为熟料煅烧;熟料加适量石膏,有时还加适量混合材料或外加剂共同磨细为水泥,称为水泥粉磨。 二.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煅烧 1.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与化学变化 1.干燥与脱水 干燥即物料中自由水的蒸发,而脱水则是粘土矿物分解放出结晶水。 粘土矿物—高岭土在500-600℃下失去结晶水,主要形成非晶质的偏高岭土,因此高岭土脱水后活性较高,其反应式为: Al2O3.2SiO2.2H2O→Al2O3.2SiO2+2H2O 2.碳酸盐分解 生料中的碳酸钙在煅烧过程中发生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其反应式如下:

CaCO3→CaO+CO2 吸热反应 影响碳酸钙分解的因素: a.温度:高,分解速度增加 b.窑系统的CO2分压:通风良好,CO2分压低,有利于分解 c.生料细度、悬浮分散程度 d.原料的种类和性质。 3.固相反应 在碳酸钙分解的同时,石灰质和粘土质组分间,通过质点的相互扩散,进行固相反应,过程如下: ~800℃:CaO.Al2O3、CaO.Fe2O3、与2CaO.SiO2(C2S)开始形成800~900℃:开始形成12CaO.7Al2O3。 900~1100℃:2CaO.Al2O3.SiO2(C2AS)形成后又分解。开始形成3CaO.AlO3(C3A)和4CaO.Al2O3.Fe2O3(C4AF)。 1100~1200℃:大量形成C3A和C4AF,C2S含量达到最大值。 固相反应一般包含相界面上的反应和物质迁移两个过程。提高质点的迁移速率、颗粒粒度的控制(窄分布,避免少量大颗粒的存在);生料的混合均匀,可以增大各组分间接触,也有利于加速固相反应;矿化剂的引入可以加速固相反应。 4.液相和熟料的烧结 通常水泥熟料在出现液相以前,硅酸三钙不会大量生成。到达最低共熔温度(约1250℃)后,开始出现液相。液相主要由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钙所组成,还会有氧化镁、碱等其它组分。在高温液相作用下,水泥熟料逐渐烧结,并伴随着体积收缩。同时,硅酸二钙与游离氧化钙都逐步溶解于液相中,以钙离子扩散与硅酸根离子、硅酸二钙反应,形成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硅酸三钙。反应式如下:

水性无机耐高温涂料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pdf

东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水性无机耐高温涂料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 姓名:朱秋华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材料学 指导教师:吴申庆 20070110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耐高温涂料的主要任务是对高温环境下的材料进行表面防护。在对国内外耐高温涂料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本论文采用几种常见的无机材料,例如石英粉、氧化铝短纤维等为填料,以钠水玻 璃为主要成膜物质,研制出新型具有环保意义的水性无机耐高温涂料。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配方,并考察了涂料组分如氧化铝短纤维等组分因素对涂层性能的影响,最 终确定最佳配方,固体中各组分的含量分别为:高岭土45.5%、石英粉31.8%、铁红13.6%、氧化铝短纤维4.6%、填料A 4.6%:固液比l:1;液相为97.7%钠水玻璃和少量助剂。考察同化工艺对涂层耐高温性能的影响。对涂装在金属和非金属试样表面的涂层进行检测,测试了多项性能,如耐高温性、 抗剪性、热震性、耐盐水性等,并与进口涂料和国产涂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自制涂料总体性能 优于国产涂料,部分性能等同或优于进口涂料。初步探讨了涂料的耐高温机理及失效机理。钠水玻 璃经固化后形成三维网状膜,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氧化铝短纤维的加入承担部分应力,阻滞裂 纹扩展,可减缓涂层高温下失效。 关键词:水性无机涂料,耐高温,氧化铝短纤维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 Protecting substrates,exposed to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s from hot eros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coating.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updated of those coatings,normal inorganic materials,such as silica power and alumina short fibers are used as fillers and sodium soluble glass as the main membrane former.A coating of environment friendship is aimed to develop. Orthogonai design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coating formulation,and the effect ofthe conponents Oil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ating,such as alumina short fiber and kaolin were studied.The optimized formulation was then got:the respective solid content ofkaolin clay,silica powder,red iron oxide,alumina shortfiberandfillerAWas45.5%、31.8%、13.6%、4.6%and4.60/o respectively,andthe ratiobetween solid and liquid Was l:1.A few ofliquid auxiliaries of sodium soluble glass were added.111e effect ofcuring technology Was also studied.The self-made coating was painted on sheets ofmetal or nonetai as samples to prepare tests such as high-temperature resistance,shear resistance,thermal shock,salt tolerance and SO 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lf-made coating performs more excellently than the domestic coating,while some properties of it ale equal or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import coating.The mechanism of high-temperature resistance Ware also discussed.Three-dimentional netted membrane was formed when sodium soluble glass condensed.It had excellent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The failure Was delayed by the alumina short fiber which beared part StreSS. Key words:waterborne inorganic comings,high-tⅢperature resistance,alumina short fiber

无机合成制备技术

1.高温合成(怎么获得高温,电阻发热材料有哪些,测量高温仪器,使用电阻发热体注意事项?) ①高温获得的方法电阻炉是最常用的加热炉,优点是设备简单、温度控制精确 ②几种重要的电阻发热材料 a.石墨发热体:在真空下可以获得相当高的温度(2500℃),但吸附、和周围气体结合形成挥发性物质,使加热物质污染,石墨本身在使用中损耗。b.金属发热体:在真空和还原性气氛下,钽、钨、钼适用产生高温(1650~1700℃)。在惰性气氛下钨管的工作温度可达3200℃。c.氧化物发热体:氧化物发热体是最理想的加热材料,但存在发热体和通电导线连接问题。 ③使用电阻发热体注意事项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发热体、数目设计电阻炉;氧化物发热体的电阻温度系数是负的;若各发热体并联使用,其中的发热体电阻值不同,电阻稍低的发热体会产生更多热量,被烧毁。因此,每个发热体尽量分开使用。例如:高温箱式电阻炉、碳化硅电炉、碳管炉、钨管炉、感应炉、电弧炉④测温仪表的主要类型:接触式:膨胀式温度计:液体、固体;压力表式温度计:充液体、冲气体;热电阻式:铂热、铜热、半导体热敏;热电偶:铂铑-铂、镍铬-镍硅(镍铝)、镍铬-康铜;非接触式:光学高温计、辐射高温计、比色高温计 ⑤热电偶高温计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热电偶高温计:①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易装配维护、使用方便②热惰性很小、热感度良好③可与被测量物体直接接触,不受环境介质影响,误差可控制在预期范围内④测量范围较广2000℃左右⑤测量信号可远距离传送,能自动记录和集中管理⑥注意环境气氛⑦避免侵蚀、污染和电磁干扰⑧不能在较高温度环境中长时间工作 光学高温计:①利用受热体的单波辐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原理进行高温测量。 ②不须与被测物质接触,不影响被测物质的温度场③测量温度高,范围广,700~6000℃④精确度高,±10℃⑤使用简便、测量迅速 ⑥还原剂的选择:根据G-T图选择还原能力强的金属;容易处理;不能和生成的金属形成合金;可以制得高纯度金属;副产物容易和制备的金属分离;成本尽可能低 2.高温下的固相反应 固相反应的机制和特点:该反应从热力学角度讲完全可以进行,但实际上在1200℃下几乎不能进行,在1500℃下反应须数天才能完成。 影响该反应的主要因素①反应物固体表面积和反应物间接触面积②生成物相的成核速率③相界面间特别是通过生成物相层的离子扩散速率 固相反应合成的几个问题①反应物固体的表面积和接触面积②固体反应物的反应性③固相反应产物的性质 3.低温合成与分离 低温测量:低温热电偶、电阻温度计、蒸汽压温度计

新型无机材料

功能陶瓷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摘要】功能陶瓷是具有电、磁、声、光、热、力、化学或生物功能等的介质材料。功能陶瓷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主要包括铁电、压电、介电、热释电、半导体、电光和磁性等功能各异的新型陶瓷材料。它是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移动通信、能源技术和国防军工等现代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随着现代新技术的发展,功能陶瓷及其应用正向着高可靠、微型化、薄膜化、精细化、多功能、智能化、集成化、高性能、高功能和复合结构方向发展。 关键词:功能陶瓷材料;研究进展;趋势 利用陶瓷对声、光、电、磁、热等物理性能所具有的特殊功能而制造的陶瓷材料称为功能陶瓷。功能陶瓷种类繁多,用途各异。例如,根据陶瓷电学性质的差异可制成导电陶瓷、半导体陶瓷、介电陶瓷、绝缘陶瓷等电子材料。 功能陶瓷的发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历从电介质陶瓷→压电铁电陶瓷→半导体陶瓷→快离子导体陶瓷→高温超导陶瓷的发展过程,目前己发展成为性能多样、品种繁多、使用广泛、市场占有份额很高的一大类先进陶瓷材料。近十年来,在人类社会对能源、计算机、信息、激光和空间等现代技术的迫切需求的牵引下,随着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高纯超微粉体、厚膜和薄膜等制备工艺的进一步完善,功能陶瓷在新材料探索、现有材料潜在功能的开发和材料、器件一体化以及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进展,成为材料科学和工程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也成为现代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技术、激光技术等许多高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 当前功能陶瓷发展的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复合化,多功能化,低维化,智能化和设计、材料、工艺一体化。单一材料的特性和功能往往难以满足新技术对材料综合性能的要求,材料复合化技术可以通过加和效应与藕合乘积效应开发出原材料并不存在的新的功能效应,或获得远高于单一材料的综合功能效应。最近提出的梯度功能材料也可看作一类特殊的复合材料。功能性与结构性结合的材料,或者具有多种良好功能性的材料,为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促使产品向薄、轻、小发展提供了基础。当材料的特征尺寸小到纳米级,由于量子效应和表面效应十分显著,可能产生独特的电、磁、光、热等物理和化学特性,功能陶瓷进入纳米技术领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如铁电薄膜和超细粉体的制备等。智能材料是功能陶瓷发展的更高阶段,它是人类社会的需求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复习纲要

料合成与制 备复习纲要 我们不是抄答案,我们只做知识的搬运工。 ——无机复习提纲编辑协会宣言 试卷构成: 填空:15 分 选择:7*2=14 分(共7 题,一题2 分)名词解释:5*3=15 分(共5 题,一题3 分)问答题:8+12*4=56(第一题8 分,其余四道题每题12 分)注:划线知识点为李老师审阅后所加,疑为重点,望各位复习时多加注意第1 章:经典合成方法 1实验室常用的加热炉为:高温电阻炉 2电炉分为:电阻炉,感应炉,电弧炉,电子束炉 3电阻发热材料的最高工作温度:硅碳棒1400C、硅化钼棒1700 C、钨丝1700C 真空、 5氧化物发热体:在氧化气氛中,氧化物发热体是最为理想的加热材料。 6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 (1)反应物化学组成与结构,反应物结构状态物颗粒尺 2)反应寸及分布影响。 7化学转移反应:把所需要的沉积物质作为反应源物质,用适当的气体介质与之反应,形成一种气态化合物,这种气态化合物通过载气输运到与源区温度不同的沉积区,再发生逆反应,使反应源物质重新沉积出来,这样的反应过程称为化学转移反应。 8化学转移反应条件源区温度为T2,沉积区温度为T1 :如果反应是吸热反应, 则r H m为正,当T2> T1时,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即从左往右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反应容易进行,物质由热端向冷端转移,即源区温度应大于沉积区温度,物质由源区转移至沉积区。如果反应为放热反应,r H m为负,则应控制源 区温度T2小于沉积区温度T1,这样才能实现物质由源区向沉积区得转移。如果r H m近似为0,则不能用改变温度的方法来进行化学转移。 9低温合成中,低温的控制主要有两种方法:①恒温冷浴②低温恒温器 10高压合成:就是利用外加的高压力,使物质产生多型相转变或发生不同物质间的化合,从而得到新相,新化合物或新材料。 种类:①静态高温高压合成方法②动态高温高压合成方法第2章:软化学合成方法 1软化学合成方法: 通过化学反应克服固相反应过程中的反应势垒,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和缓慢的反应进程中,以可控制的步骤逐步地进行化学反应,实现制备新材料的方法。 2软化学法分类:溶胶——凝胶法,前驱物法,水热/ 非水溶剂热合成法,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