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京腔京韵

4京腔京韵
4京腔京韵

第四单元京腔京韵

教材分析:

1、聆听《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是包拯审判陈世美的一段西皮唱段。选自传统京剧《铡美案》,讲述的在宋代的书生在妻子秦香莲的支持下考中了状元,结果他背弃妻儿老小,做了皇帝的驸马。后来他的父母去世,秦香莲带着孩子进京寻找陈世美,不料他不仅拒绝相认,还派家将韩琪去追杀秦香莲母子三人,当韩琪知道真相之后,同情她们母子遭遇,放走了她们母子并自杀身亡。秦香莲迫不得已到包拯那状告陈世美,包拯用“计”把陈世美请到开封府,劝他与秦氏母子相认。

2、学唱《校园小戏迷》

是自创的京剧意味浓厚的一首戏歌。歌曲共5句,前两句是生行表演(男生),后两句是旦行表演(女生),最后一句则是合唱。虽然只有短短5句歌词,但要唱好却并非易事,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京剧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歌唱技能(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情感处理等),表演技能(手势、台步、表情等)。

教学目标:

1、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能熟练有感情地演唱本单元歌曲、戏曲。能有兴趣地聆听本单元所欣赏的一些戏曲、乐曲。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并尝试表现出来。

3、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学唱与表演,学生能初步感受“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体验京剧、戏歌的特点,并能尝试着表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京剧唱腔联奏》、《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教学目标:

1、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2、能够感受和体验国粹京剧的唱腔及其音乐情绪,能初步地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知道京剧音乐中文武场,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武场音乐的演奏,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3、聆听《京剧唱腔联奏》《包龙图打坐开封府》,能初步了解京剧的行为、角色和京剧音乐中文、武场、服饰等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重、难点:感受体验国粹京剧的唱腔及其情绪,初步的分辨京剧的行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唱脸谱》引出京剧

2、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

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加以说明和介绍。

二、新课教授:

1、欣赏乐曲《京剧唱腔联奏》

(1)认识和了解京剧的行当(播放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分成四组,布置他们搜集有关京剧行当、唱腔等相关资料,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自己小组负责收集的行当、唱腔等知识进行分享)教师进行讲解。

(2)教师播放几个唱腔片段或视频,引导学生抓住各行当唱腔的演唱特征,听辨出各是哪个行当的唱腔。

(3)初听乐曲,听出演奏的乐器是什么?(唢呐)

(4)在听乐曲,听出唢呐模拟了哪几个行当唱腔(分别是净、旦、生、旦)(5)生可以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行当,进行表演。

2、欣赏《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A.完整聆听,感受体验吸取戏曲内容、情绪; 了解剧情及人物

B.再次聆听,受唱腔、板式

3、京剧知识

(1)、京剧的形成

师:刚才同学们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生:“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

师: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2)、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京剧根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及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划分为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A.“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年纪大的叫老生,年纪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

B.“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中年妇女叫青衣。

C.“净”则是指“花脸”。

D.“丑”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分为文丑和武丑,如水浒传中的石迁。女性丑角叫彩旦。

(3)、了解京剧的“唱腔”。

师:京剧唱腔的种类颇多,其中二黄和西皮是京剧的主要声腔。

教师播放二黄和西皮两种唱腔的片段,让学生说出这两种唱腔有什么区别?然后教师总结。

A.二黄的唱腔——流畅、舒缓,是一种平和、稳重、深沉、抒情的腔调,很适合表现沉思、忧伤、感叹、悲愤、压抑的情绪。

B.西皮的唱腔——流畅、活泼、跳动、有力,是一种明朗、刚劲、激昂的腔调,很适合表现喜悦、激动、高昂及愤怒的情绪。

(4)、京剧的板式一板三眼类、一板一眼类、有板无眼类、散板类

三、知识拓展:

介绍京剧四大名旦

四、课堂总结:

京剧虽然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也许还不能完全领悟到京剧的迷人魅力,京剧为什么会被称作为中国的国粹呢?也许有的同学还在纳闷,没关系,同学们如果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迷恋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你待同志如一家》、学唱《校园小戏迷》

教学目标:

1、聆听传统京剧唱腔片段《包龙图打坐开封府》和现代京剧唱腔片段《你待同

志亲如一家》,体会其中的声腔特点和京腔。

2、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并唱出歌中的韵味。

3、在聆听、学唱活动中,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

教学重点: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并唱出歌中的韵味

教学难点:在聆听、学唱活动中,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聆听《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1、回顾以前学过的现代京剧唱腔片段。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迎来春色满人间》,请学生唱一唱、听一听、分辨唱腔。

2、回顾京剧《沙家浜》剧情,指导唱段中的几个主要角色。先让学生谈谈,教师给予补充:《沙家浜》是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成的现代京剧。两剧均于1964年完成创编任务。其剧情是:1939年秋,新四军某部转移,在阳澄湖畔的沙家浜留下了18名伤病员。党组织为保证伤病员的安全,把掩护伤员的任务交给了地下联络员阿庆嫂。与此同时,与日寇暗中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头子---胡传魁、刁德一进驻沙家浜。他们企图搜捕伤病员,一场不可避免的斗争展开了。阿庆嫂利用胡传魁与刁德一之间的矛盾,机智灵活地与敌人展开斗争。最终在群众的支持下,配合主力部队消灭了“忠义救国军”这股汉奸武装。《你待同志亲如一家》是沙奶奶与指导员郭建光的一段充满鱼水之情的对唱。

3、观看《你待同志亲如一家》视频,让学生感受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不同。

4、再听、看、唱、演,请学生随着音乐哼唱,体会京剧的韵味。让学生根据剧情创设情境,表演其中的角色。哼唱时,教师带着学生按节奏以“一板一眼”。的形式拍击,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

二、演唱《校园小戏迷》。

1、复唱歌曲《说唱脸谱》,复习京剧脸谱、行当导入本课学习。

2、请学生谈谈《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怎么能跟上时代赶上潮流”有什么看法?

3、复习京剧行当的划分、唱腔特点,请学生模仿其中行当角色的动作、造型。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校园小戏迷》:(1)朗读歌词,了解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坐、打。(2)初听翻唱,边听边打节奏跟读歌词,感受歌词的节奏特点。(3)再听翻唱,分角色模唱其中男、女生演唱的片段。按音色要求模唱。模唱学习中,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尽量把握老生刚进挺拔、青衣细腻婉转的演唱风格,体验京剧唱腔的字正腔圆和行腔圆润的要领。要唱出味道来。(4)跟

着老师学唱歌曲最后一句,学习京剧手位动作“拉山膀”,边唱边做,注意音准,并唱足尾音的时值。

5、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演。请学生设计几个亮相动作,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表演。

三、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这两节课初步接触国粹的感受。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人教版

祖国的首都——北京 时间2016年 12月日第周第课时 课题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3.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播放《奥运会吉祥物宣传片》 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提问] 1.同学们,刚才在动画片里都看到了什么? 2.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哪召开? 3.咱们当中有没有人去过或了解北京。你能描述一下对北京的印象吗? 北京给我的印象是古典的、浪漫的、又富有时代气息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了解北京。 二、组织活动、学习新课 1.位置 [过渡]我们学习一个区域,先要了解它的什么? [回答] 福娃。 [回答]北京。 [回答]自由发言。 [回答]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小组活动] 小组根据所给图片和教材认识北京,比一比哪个小组最认真、最主动。

另外作为首都,它还有自身的战略位置和经济位置。 在学生汇报时用问题引导,使其全面认识北京的地形、气候等。 [小结]可见北京的位置具有优越性,难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再次定都北京。

2.职能 [过渡]作为首都,她又为祖国的腾飞发挥着哪些主要城市职能呢? 政治中心(出示政府机构图)(播放图片)、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3.历史悠久 [过渡]北京因其位置的优越性不仅是新中国的首都,在历史学科中我们应该学过,古代很多朝代,如金、元、明、清先后在这里建都。 *北京城市格局 (出示北京旧城土图)(出示现北京城图)(出示北京古代城区的变迁图) *文明古迹 [过渡]作为古都,北京还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你又知道哪些?(出示课件) 介绍哪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现代化建设(出示图片) 可见,北京不仅历史悠久,作为首都,为了适应世界形势,也在全力进行现代化建设。 三、回顾活动、测试应用 京腔京韵自多情,甘美芬芳故乡情,在短暂的时间里,你对北京的知识领会了多少?1.找北京的政府机关。 2.了解天安门广场的结构。 3.欣赏。 任选一项介绍北京是文化中心的条件。 在教材中找到能够证明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的语句。 了解北京旧城的格局,说出北京旧城的结构特点。 对比北京旧城和现北京城看看二者的关系。分析说明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看谁说得多,说得清,可以作简单介绍。 欣赏,说说与刚才的北京有什么不同? [讨论] 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用一句话说说收获。 板书设计:

京腔京韵教案

《京韵》 执行教师:张越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 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 能熟练有感情地演唱本单元歌曲、戏曲。能有兴趣地聆听本单元所欣赏的一些戏曲、乐曲。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并尝试表现出来。 ( 3)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欣赏、学唱与表演,学生能初步感受“京腔京 韵”的独特魅力,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 文化的热情。 (2)难点:体验京剧、戏歌的特点,并能尝试着表现。 教材分析:《京韵》是新课程音乐第十册的内容。通过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等的欣赏、跟唱与表演,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京剧乐曲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课前准备:课件、教材 教学方法:视听法、对比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图时间

一、导入阶段1、师生问好!生:老师您好! 3 到 5 分 钟2、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个 地大物博有着悠久历史文 化的国家,在我国的戏剧来 讲,据不完全统计共有360 多种,当然,最具有代表性 的,就要属我们的国粹—— 京剧 聆听对我国的戏 剧、国粹有个 大致的了解。 3、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京 剧,一起去感受它的魅力。 (PPT:京韵) 4、京剧至今已有20多年的 历史,还有数不清的剧目, 你能说出你知道的戏名 吗? 学生回答。(智取威虎山、 白毛女、白蛇传等) 点题 5、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说 了这么多,老师也想唱一 下,同学想听吗?会唱的同 学也可以跟着我唱,听听我 唱的是什么。(说唱脸谱) 想~~! 6、刚才我们听到了,不同 的人,唱出京剧的韵味是不 一样的。在京剧这个大舞台 上,根据人物的性格,性别 以及年龄和他们的地位会 产生不同的角色。在戏剧里 面,他们有个专业名词叫做 —行当,那同学们知道京剧 里面分为哪几个行当? 大声答道:京剧主要分为生 旦净丑四大行当。 了解京剧的 四大行当。 7、对答得非常好!分为生、 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 行当都有它不同的特色,首 先让我们来看看生这个行 当它有什么特色? 由男性扮演,可分为:老生、 小生、还有文生和武生。 了解生这个 行当的角色 分类。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2课聆听故乡是北京教学设计

故乡是北京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戏歌(一种把戏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倾吐了生长于北京的人们对乡土怀恋的情绪。歌曲的旋律吸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赋予了歌曲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三个乐句,各句中的节奏都先紧后松,在长音上加入伴奏,这正是戏曲音乐的特点。前两句的旋律平稳,第三乐句句幅扩展,音调先抑后扬,以五度大跳将旋律推到“3”的长音上,以激动的感情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第二部分速度增快,节奏紧凑,以念白式的音调、“一板一眼”的节奏,唱出了北京的古迹新貌。在唱到最能勾起乡情的事物--“四合院”、“家常饼”时,旋律在较低的音区中平稳舒畅,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但尾句在半拍休止后作五度跳进,使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在京剧特殊唱腔——甩腔的演唱中喷涌而出。最后一部分的音乐、歌词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节奏扩展一倍,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对故乡北京的深情厚爱。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戏歌《故乡是北京》这首歌,感受戏歌中的京腔京韵,体会作曲家对自己故乡的依恋之情。 2.通过模仿趣味甩腔,律动“一板一眼”的节奏,使学生了解戏歌的基本知识。 3.在体验和编创中,感受自己的家乡美,培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1. 在问好、互动、听辩、律动与模唱中体验京剧唱腔中——甩腔的韵味。 2.通过聆听和律动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走进戏歌。 3.在趣味性的学唱戏歌和编创中感悟故乡情。 教学难点: 1. 在聆听与对比中体验京剧的板腔体戏曲音乐风格。 2.通过欣赏《故乡是北京》形成对戏歌这一艺术形式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课前互动:欢迎来到范老师的音乐课堂,见到大家,我的心情是:十分地高兴啊!(唱) 谁来说说今天的天气怎样? 学生说,教师唱,学生唱,加上手势唱。 【设计意图:用戏曲唱腔中最有特点的甩腔设计师生互动的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故乡是北京》 1、导入。 这么有趣的说话方式其实老师是从戏曲中模仿来的,叫做甩腔,老师来唱几句,同学们听听哪个乐句中出现了甩腔? 第1乐句:《红灯记》中的“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 第2乐句:苏三离了洪洞县 第3乐句:《故乡是北京》中的“京腔京韵自多情” 【设计意图:通过听辨活动认识京剧的甩腔,能听辨出甩腔的韵味,从旋律上发现一字多音在这里的特别之处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京腔京韵自多情评课稿

《京腔京韵自多情》评课稿 教材分析: 由北京八中赵峰老师执教刘文老师指导的初三音乐欣赏课《京腔京韵自多情》。这节课,所选内容是人音版教材第十七册第三单元—曲苑寻珍中的《重整河山待后生》。这节课,阐述在京韵大鼓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了解了民族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鉴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我现将她的讲课流程,执教方式方法等及个人观点和建议具体阐述如下: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京韵大鼓,听辨旋律,较准确演唱音乐片段,三弦,字正腔圆,曲艺历史。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对比法让学生明白京韵唱腔的不同风格;教师通过示范法,欣赏法将京韵大鼓的节奏,弦乐展示;学生通过练习法,实践合作法对重点,难点进行突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对京韵大鼓的了解、学习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文化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信念;教师综合相关学科知识讲解,开拓了学生视野。 教学重点: “老七点”,京腔京韵的唱法风格,咬字(字正腔圆) 教学难点: 听辨京韵大鼓音乐风格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材、鼠标垫、筷子、鼓、快板、三弦、钢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表演节目,以自然融洽的方式引领学生体会京腔京韵的风格特征) 1、老师用筷子敲击碗为伴奏,边奏边唱;结束后,提问学生刚才的表演形式是什么?教师做讲解:川渝地区的特色曲艺形式——四川盘子 2、教师用了快板、鼓伴奏,用京腔方式奏唱。引出本堂课的京韵特色伴奏乐器——京津地区的京韵大鼓。教师简单介绍了手中所用的乐器名称及用处。 简评:营造课堂京韵京腔的氛围,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课 (通过教师示范、音频欣赏、对比和学生练习、实践等方式感受京韵大鼓的伴奏特点、京腔京韵的演唱方式及要求等) A部分: 1、大屏幕展示节奏型“老七点”,教师要求学生用强弱关系念相对应的字凸显节奏,学生自主练习后,教师敲击鼓的面和边来表示

初中音乐_京腔京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京腔京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唱念做打学京剧让学生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使学生有继续关注和了解京剧艺术的愿望。 2.知识目标:通过《唱脸谱》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戏歌这种新的歌曲体裁;通过让学生感受倚音、波音、拖腔中体会京剧的韵味,并进而认识脸谱、感受唱腔、动作等京剧元素。 3.能力目标:在听、看、唱、模仿等各种活动过程中感受京剧魅力。 二、教学重点:学唱《唱脸谱》第二乐段,并能通过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形式来体会京剧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 1、拖腔的演唱。 2、后半拍起唱以及休止符的准确把握。 2、学生对京剧唱腔韵味的模仿。 3、激发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生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完成京剧《卖水》中的一段念白,引导学生感受京剧的念白。

2、简介京剧的念白的分类:京白和韵白 设问:刚刚我们所使用的是京白还是韵白? 设计意图:从京剧的念白导入本课,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京剧念白,并能够区分京白和韵白。 3、了解京剧的起源和历史。 4、教师演唱京剧《卖水》唱段。 设计意图:教师范唱京剧唱段,学生感受京腔的韵味,激发学生的学唱热情。或为接下来戏歌的引入做铺垫。 5、设问:“我们是否可以将流行歌曲和京剧唱腔结合在一起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就是这样一首创新性体裁的歌曲,被人们称之为是“戏歌”,歌曲糅合了京剧唱腔的曲调,使得戏如歌,歌如戏,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非常著名的戏歌《唱脸谱》。 【环节二:视听感知,走近京剧】 1、完整聆听《唱脸谱》,感受歌曲风格。 师:同学们,如果按照歌曲唱法的不同,你认为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呢?每个乐段在演唱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师生交流: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通俗唱法,柔美婉转,风趣幽默第二乐段:京剧唱腔,铿锵有力、开阔豪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并感受不同乐段的演唱特点和音乐风格。 2、教师简介京剧唱腔的分类:西皮和二黄 设问:《唱脸谱》中这一唱段属于哪种唱腔呢?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京剧唱腔的分类,并能够区分西皮和二黄两种唱腔。 3、教师范唱《唱脸谱》第二乐段,学生感受哪一句最具有京剧唱腔的韵味。 4、难点乐句学唱:解决拖腔和倚音、波音的准确演唱。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京腔京韵》教学设计

《京腔京韵》教学设计 课题选自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四课《京腔京韵》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教材分析 歌曲《校园小戏迷》取材于深圳市东湖中学原创京剧小戏《校园小戏迷》中的一个唱段。唱腔旋律明快、爽朗、流畅,涵盖了京剧的鲜明特点。调式为“西皮”,板式为“原版”,统称“西皮原版”。2/4节拍(一板一眼),中速。歌曲前两句是生行,后两句是旦行,最后是一起演唱,生行宜用大嗓演唱,嗓音要洪亮圆润,唱出阳刚之气。旦行宜用假声演唱,嗓音要明亮婉转,唱出阴柔之美。短小精炼的歌词里包含了京剧的行当、唱腔与韵味。男、女声的对唱表演,表达了校园里当代“小戏迷”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传承。 乐曲《京剧唱腔联奏》是一首用乐器模拟四段京剧名家唱段的唢呐曲,本节课根据内容需要选取了其中的两段,分别是《玉堂春》中的梅派青衣唱段《苏三起解》和《十老安刘》中的马派老生唱段《淮河营》。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音乐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地聆听、歌唱习惯和一些实践与表现能力。积累了很多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也不断提高,他们乐于倾听感受,能够准确的感知音乐的音色和情绪,但演唱时存在张嘴难的问题,不愿意积极地表现音乐。学生正处在变声期,应当避免喊唱。 由于本课的京歌是当代学生音乐学习中较少能够接触到的艺术作品,歌曲中的一字多音及装饰音的唱句以及京调唱腔的韵味,学生很难把握。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本课注重学生的聆听和模仿,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层层化解教学难点,使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难点和京腔京韵,能够用不同的音色演唱老生和青衣的唱段,并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学习这首京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唢呐曲《京剧唱腔联奏》中《苏三起解》和《淮河营》唱段,能够区分并掌握旦角和生角的唱腔音色和动作特点。

高一音乐鉴赏《京腔京韵自多情》教案设计

京腔京韵自多情
年级:高一年级 课型:音乐鉴赏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京剧唱段,感受京剧韵味。 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的简单历史,知道京剧艺术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2、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3、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 特点及情感内涵,品出其独特的韵味。 b5E2RGbCAP 教学重点: 欣赏作品,感悟作品。 教学难点: 演唱京剧唱段 教学方法: 1、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启发学生通过聆听、分析、比较的方法,领会京剧所具有的韵味。 3、学唱京剧唱段时用听唱、模唱等方法,重视表现其中的韵味。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导入: 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片段,请学生说出这是什么剧种。引出课题《京腔京 韵自多情》。 三、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 1、京剧的起源:1790 年四大徽班进京,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逐 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p1EanqFDPw 2、京剧的行当:生 旦 净 丑 3、京剧的表演:唱 念 做 打 4、京剧的伴奏:场面,分文场和武场。 四、节奏练习: 京剧锣鼓经的练习。 五、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 1、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形成“梅派”。“四大花旦”首席。 2、抗日战争期间,蓄须明志,拒绝为敌伪演出,表现了人民艺术家高尚的民族气节和

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 3、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被誉为世界上三大表演艺术体系之一,多次去国外演出并受到 很高的评价。 (重点介绍) 六、欣赏、学唱、感受京剧 (一)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1、欣赏梅兰芳演唱的片段和陈俊华演唱的片段,比较两者表现的不同。 2、学唱京剧片段。 (强调京剧所表现出的韵味) 3、结合视频欣赏音乐。 (二) 、《海岛冰轮初转腾》 欣赏梅兰芳的演唱和殷秀梅的演唱,将两者进行比较,找出区别—— 不同的唱法表现了 不同的风格。 七、课堂小结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四海知音,和而不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而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反映,正如“京腔京韵自多情”,很多方言中的语汇具有不可替代的表现力。而推广普通话,能方便不同地域的人们之间交流,是国家战略。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讲方言的人越来越少,方言有消亡的趋势。 如何在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及其代表的文化之间求得平衡,需要深入思考。“醉里吴音相媚好”的吴方言柔婉动听,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载体,如果呼唤和称谓变成了矫情,如果口语都变成了书面语,牺牲的不仅是语汇,还将有亲情,以致独特的文化风情。 对于乡土方言消亡的尴尬你有怎样的感触,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特征明显(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试题来源】陕西省宝鸡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考试卷 【答案解析】 四海知音,和而不同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方言,正逐渐从我们的耳边淡去。取代它的是字正腔圆、便于交流的普通话,虽方便了沟通,但总有几分怅然在心中。四海知音,当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方言带着浓厚的地域特色,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递着独特的文化风情。听温婉动听的吴地方言,便带了几丝柔情;听雄厚洪亮的西北方言,便多了几份豪迈;听几句京剧,便陡添了京派雄厚的文化底蕴。如果方言正在消失,那传承在血脉中的乡愁就会渐渐地变淡,很多以方言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消亡。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更会切出一大片,让人怅然若失。消失的方言将带走亲情友情,乃至更多的情感。因此我们必须保护方言,这不仅仅是在保护一种语言,更是在保护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 当然,方言有时也有达不到沟通交流的问题。地域特色是好事,也是坏事,为了沟通和交流,普通话的存在是必须的。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若没有可用的统一语言,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就无法进行正常交流。而且我们会面临不同的场合,就必须要学会使用一定的书面语,因为口头化的语言总会给人一种不庄重的感觉。再者,现在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不推广学习普通话,便无法实现沟通交流,人也会被社会淘汰。 方言无法适应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因此学习普通话也是必然选择。四海同音,万众一心,中国的未来才会更有希望。普通话的存在,让生于农田的农民有了开阔眼界的机会;普通话的存在,给了偏远山区的孩子走出来的机会。普通话或许不柔媚、不雄厚,但它默默变成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也让人与人之间更加亲近。 但是推广普通话就要以牺牲方言为代价吗?二者真的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吗?

五年级音乐下册 京腔京韵2教案 苏教版

京腔京韵 教学内容: 1.听《京调》 2.唱《甘洒热血写春秋》 3.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 2.能分辨京剧中“西皮”和“二黄”两种不同的声腔,并能为“西皮流水”填上歌词进行演唱。 3.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学唱与表演,学生能初步感受“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 2.体验京剧、戏歌的特点,并能尝试着表现。 3.感受京剧声腔、节奏、旋律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听《京调》(笛子与乐队) 1.出示竹笛,听赏竹笛音色,介绍笛子家族 2.完整听(笛子与乐队)演奏的《京调》 问:音乐的情绪如何?(活泼生动) 师:乐曲主要用笛子模仿了京剧的唱腔。 3.简单介绍京剧知识 4.分段听相同的段落,用手势或颜色的变化表达 5.分段听辨不同段落的情绪 二、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1.了解“西皮唱腔”和“西皮流水”的特点 (“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西皮流水曲调流畅,旋律琅琅伤口)

2.听“西皮流水”的旋律 3.跟着音乐轻轻哼唱旋律 4.填词再跟琴演唱(西皮的旋律特点多轻快、跳跃,指导学生填词时应多为一字一音) 5.为乐曲起名 6.表演,在“西皮”曲调中走碎步 三、拓展:西皮、二黄 1.介绍相关知识 “西皮”和“二黄”本是京剧中两种不同的声腔。“西皮”唱腔的京胡定弦为“6—3”;“二黄”唱腔的京胡定弦为“5—2”弦。“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二黄腔”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起源于江西的宜黄腔;一说源于徽调。都是南方剧种,所以其南方音乐特色较为突出。 2.欣赏二黄慢板的代表性片断,与西皮流水做对比。 四、小结下课

京腔京韵

第三单元京腔京韵 教学内容: 1. 听:《京调》(笛子与乐队)、《门前情思大碗茶》、《京剧锣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唱:《甘洒热血写春秋》、《梨园英秀》 3.动:我的创造“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歌表演《梨园英秀》、露一手“京剧身段表演” 4.拓展:西皮、二黄;京剧脸谱欣赏 教学目标: 1.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能熟练有感情地演唱本单元歌曲、戏曲、乐曲。能有兴趣地聆听本单元所欣赏的一些戏曲、乐曲。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并尝试表现出来。 3.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独特表现力。 教学重点: 以“京腔京韵”为主线,通过欣赏、学唱与表演,让学生初步感受“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并带孩子们尝试、模仿,走进不常涉猎的祖国戏曲艺术宝库,唤起学生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材分析: 1.《京调》(笛子与乐队) 这是顾冠仁于1960年根据京剧西皮原版和西皮流水音调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队。乐曲采用清脆明亮的竹笛领奏,模拟人们熟悉的京剧唱腔,配以轻快流畅的伴奏音型,构思别具一格,表现了一种欢快喜悦、生动活泼的情趣。乐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引子+ABABA+尾声。 2. 京剧锣鼓 京剧锣鼓的基本乐器包括:鼓板(鼓板实为檀板、单皮鼓两件乐器,因由一人掌握,故合称为鼓板)、大锣、铙钹、小锣四件乐器。鼓板在京剧乐队中是起指挥作用的乐器。

锣鼓在京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唱、念、做、打都离不开它。它的特点是音响强烈,节奏鲜明,用来加强节奏,制造气氛。“急急风”是京剧常用的一种锣鼓点,常被用来表现人物的奔跑、战斗、撕打等急促紧张激烈的场面。 3. 前门情思大碗茶 这是一首具有京腔风格的创作歌曲。它通过归国华侨回忆儿时在北京生活时的往事及对大碗茶的情思,表达了远方游子祖祖辈辈对祖国故乡北京的无限爱恋之情。歌曲的旋律吸收了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运用大鼓,吐字运腔的装饰手法,体现说唱风味,字正腔圆,声声入耳。在伴奏中使用电子合成器模仿三弦、琵琶等音色,使歌曲京味十足,韵味无穷。 4.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在原歌的基础上,渗入京剧的音调改编的创作歌曲。这种创作者借用或化用戏曲音乐作为素材创作而成的歌曲称为戏歌。它保持了原歌的特征音调,又打破了歌曲规整的节奏,以抑扬长短的错落,加入京剧“西皮腔”的乐汇,戏曲化地倾吐人民对共产党的热爱。 5. 京剧唱腔 京剧唱腔是板腔体,“西皮”是腔(旋律),“流水”是板(节拍),西皮腔,京胡用6、3定弦,上下句结构,旦腔落在6、5上。“西皮”和“二黄”本是京剧中两种不同的声腔。“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西皮流水曲调流畅,旋律琅琅上口。 西皮的主要板式有:导板、慢板、原板、二六、流水、快板、散板等等。而其中的“流水”是快板的一种,为西皮腔下有板无眼的板式,结构紧凑,叙说性强。 这段西皮流水是传统戏《苏三起解》中的一个旦角唱段,脍炙人口,几乎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 6. 京剧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故事取材于曲波的同名小说《林海雪原》。侦察排长杨子荣主动请命乔扮土匪胡彪,以献联络图为名打入威虎山匪窟。这个唱段是杨子荣在百鸡宴上胜利前的演唱,唱出了信心与英雄气概。 《甘洒热血写春秋》属于老生行当的唱腔,与旦角唱腔旋律不同,上下句落音在2、1上,用大嗓唱,加上锣鼓伴奏烘托,更显刚强有力。此段为“快二六”,这也是快板的一种,一气呵成,犹如蓄势后拉开闸门,将戏曲推向高潮。

4京腔京韵

第四单元京腔京韵 教材分析: 1、聆听《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是包拯审判陈世美的一段西皮唱段。选自传统京剧《铡美案》,讲述的在宋代的书生在妻子秦香莲的支持下考中了状元,结果他背弃妻儿老小,做了皇帝的驸马。后来他的父母去世,秦香莲带着孩子进京寻找陈世美,不料他不仅拒绝相认,还派家将韩琪去追杀秦香莲母子三人,当韩琪知道真相之后,同情她们母子遭遇,放走了她们母子并自杀身亡。秦香莲迫不得已到包拯那状告陈世美,包拯用“计”把陈世美请到开封府,劝他与秦氏母子相认。 2、学唱《校园小戏迷》 是自创的京剧意味浓厚的一首戏歌。歌曲共5句,前两句是生行表演(男生),后两句是旦行表演(女生),最后一句则是合唱。虽然只有短短5句歌词,但要唱好却并非易事,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京剧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歌唱技能(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情感处理等),表演技能(手势、台步、表情等)。 教学目标: 1、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能熟练有感情地演唱本单元歌曲、戏曲。能有兴趣地聆听本单元所欣赏的一些戏曲、乐曲。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并尝试表现出来。 3、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学唱与表演,学生能初步感受“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体验京剧、戏歌的特点,并能尝试着表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京剧唱腔联奏》、《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教学目标: 1、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2、能够感受和体验国粹京剧的唱腔及其音乐情绪,能初步地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知道京剧音乐中文武场,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武场音乐的演奏,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3、聆听《京剧唱腔联奏》《包龙图打坐开封府》,能初步了解京剧的行为、角色和京剧音乐中文、武场、服饰等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重、难点:感受体验国粹京剧的唱腔及其情绪,初步的分辨京剧的行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唱脸谱》引出京剧 2、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京腔京韵人音版

京腔京韵 教学目标 1、认识京剧的行当,能听出乐曲《京剧唱腔联奏》中的行当唱腔。 2、聆听传统京剧唱腔片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和现代京剧唱腔片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体会其中的声腔特点和京韵。 3、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并唱出歌中的韵味。 4、在聆听、学唱活动中,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小对京剧的喜爱,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教学难点: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 教学时间: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京剧唱腔联奏》和京剧唱腔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学习“京剧行当”。 教学过程: 一、口说导入新课。 课前先把学生分成四组,布置他们搜集有关京剧行当、唱腔等相关资料。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乐曲《京剧唱腔联奏》 1、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自己小组负责收集的行当、唱腔等知识进行分享。与下面的环节相结合,教师播放到哪一个行当唱腔时,就由哪一组来介绍。 2、辨一辨。教师播放几个唱腔片段或视频,引导学生抓住各行当唱腔的演唱特征,听辨出各是哪个行当的唱腔。 3、听一听。初听乐曲,听出演奏的乐器是唢呐。 4、议一议。再听乐曲,听出唢呐模拟了哪几个行当唱腔(分别是净、旦、生、旦)。由于学生对这些行当唱腔曲调、演唱特点还比较陌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多听或多看,通过议论和交流,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5、演一演。可请学生各自设计一个适合‘‘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角色的动作,听到乐曲中行当唱腔出现时,用动作来表现。 (二)聆听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1、复习京剧的四大行当,判断分析,“包龙图”属于四大行当中的哪一个行当,请学生 辨别教科书中剧照,说出“包龙图”是属于四大行当中的“净”。 2、教师简介京剧《铡美案》的剧情,让学生明白“包龙图”是小说和戏剧中对包拯的称 谓。教师先设问:包龙图指的是谁?铡美案是一件什么案子?提问:你知道包公吗?你知道这个故事吗?若有学生知道,先请他们来谈谈,教师最后再归纳补充。 3、初听唱腔片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知道西皮“导板”与“原板”的不同。听前 提出思考:“导板”与“原板”有什么不同?学生听后自由议一议,教师小结:“导板”是大唱段的起始句,常用于剧中人感情激越奔放之时;“原板”常用于叙事、抒情和景色描述,一

2019-2020年高一音乐鉴赏《京腔京韵自多情》教案设计

2019-2020年高一音乐鉴赏《京腔京韵自多 情》教案设计 年级:高一年级 课型:音乐鉴赏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京剧唱段,感受京剧韵味。 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的简单历史,知道京剧艺术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2、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3、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品出其独特的韵味。 教学重点: 欣赏作品,感悟作品。 教学难点: 演唱京剧唱段 教学方法: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启发学生通过聆听、分析、比较的方法,领会京剧所具有的韵味。 3、学唱京剧唱段时用听唱、模唱等方法,重视表现其中的韵味。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导入: 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片段,请学生说出这是什么剧种。引出课题《京腔京韵自多情》。 三、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 1、京剧的起源: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2、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 3、京剧的表演:唱念做打 4、京剧的伴奏:场面,分文场和武场。 四、节奏练习: 京剧锣鼓经的练习。 五、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 1、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形成“梅派”。“四大花旦”首席。 2、抗日战争期间,蓄须明志,拒绝为敌伪演出,表现了人民艺术家高尚 的民族气节和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

3、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被誉为世界上三大表演艺术体系之一,多次去国 外演出并受到很高的评价。(重点介绍) 六、欣赏、学唱、感受京剧 (一)、《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1、欣赏梅兰芳演唱的片段和陈俊华演唱的片段,比较两者表现的不同。 2、学唱京剧片段。(强调京剧所表现出的韵味) 3、结合视频欣赏音乐。 (二)、《海岛冰轮初转腾》 欣赏梅兰芳的演唱和殷秀梅的演唱,将两者进行比较,找出区别——不同的唱法表现了不同的风格。 七、课堂小结

高中音乐_《京韵京腔自多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京韵京腔自多情》教学设计 授课人: 课题:《京韵京腔自多情》 年级:高一 课时:一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能够认真欣赏京剧片段,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的情感。 2、通过欣赏京剧片段感受其中的美,掌握京剧的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的特点。 3、通过聆听、对比、模唱、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通过自主体验、合作表演培养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通过京剧基本体验合作《梨花颂》。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音乐鉴赏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已是一个拥有一定知识量,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学习群体。他们正处于由半成熟半成人逐步走向成人化的关键时期,因此,一方面,他们仍保留着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非常活跃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另一方面又体现出渴望独立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上希望能在教师适当引导、鼓励下,在教

师尊重学生个人情感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在教学中,我利用多样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学唱,学念,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他们提供自主参与学习,合作活动的平台,以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京剧艺术的初步学习,再加上电视等媒体的耳闻目染,及平时课外知识的积累,高一学生对京剧艺术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来学,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效果分析 本课学习前,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对学生整体的情况也进了排查,大体对本课的教学有了规划,课堂中本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学生们听过、看过、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讲解中国京剧,使学生大部分能够了解京剧的表演形式。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给出自己的见解,也能够和教师比较好的进行沟通,大部分孩子不排斥京剧,甚至有些学生课后专门向我请教了有关的知识,音乐鉴赏毕竟只能教授简单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更好的钻研音乐。由于课堂容量大,只能将京剧中突出的有的作品简单介绍。整体来讲,本课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学生学有所得,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收获,感觉还是比较成功的! 《京韵京腔自多情》教材分析 《京韵京腔自多情》这一课属于花城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部分。这是一节以感受、体验、鉴赏为主的欣赏课,能够认真欣赏京剧片段,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的

《京腔京韵》教案

课题教案:《京腔京韵》课型:综合课 一、教学目标: 1、在听、看,唱的音乐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增强 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认识京剧的行当,并能听出乐曲中行当唱腔。 二、教学重难点: 欣赏、学唱与表演学生能初步感受“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 三、教材分析: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根本无法全部讲完。因此本课结合欣赏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开封府》以及同时选取了京剧的发展,唱腔、板式、表演形式等内容做浅近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的相关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让学生欣赏模仿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视听法、对比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欣赏《说唱脸谱》 刚才这首歌曲想必大家都听过,通过欣赏,再根据同学们自己积累的知识,同学们应该知道这首歌是唱什么说什么的?(学生回答京剧)对——京剧。说起京剧同学们可能都不太喜欢,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京剧,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认识一下京剧。如果你了解京剧了,那以后再欣赏到京剧你就慢慢的喜欢上了京剧。京剧可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国粹指的是指一个国家固有文化中的精华,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所以说同学们作为中国人不懂京剧就太不应该了。 二、教学授课: 1、看课件《走进京剧》。老师操作并讲解 a:认识京剧的发展由来和历史。(四大徽班进京200多年历史) b:了解京剧的表现形式(唱念做打)唱腔(西皮、二黄) 京剧的场面(文场、武场)伴奏乐器(京胡京二胡月琴) c:了解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 2、随课练习京剧习题: 目的巩固掌握京剧的基本常识。 三、课堂拓展: 1、欣赏京剧:《同光十三绝》 《同光十三绝》综合了京剧名家名段,同学们会看到全方位的综合京剧艺术。带着刚才我们了解的京剧知识,一起来欣赏这段《同光十三绝》 2、学唱课本歌曲《校园小戏迷》 那了解了京剧,又欣赏了精彩的京剧,下面咱们就来试着学唱京剧,来切身体验

《京腔京韵》教案

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课《京腔京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 2、能分辨京剧中“西皮”和“二黄”两种不同的声腔,并能进行演唱。 3、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 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4、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 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 5、在延伸走进国粹京剧同时让学生初步接触地方的花鼓戏,增添对家乡传统艺术的热 爱之情,培养戏曲爱好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学唱与表演,学生能初步感受“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 难点:体验京剧、花鼓戏的特点,并能尝试着唱一唱。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导言入课,板书课题《京腔京韵》。 1.齐读课题。 2.理解京腔京韵。. 二、简单介绍京剧知识。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 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 京剧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被广泛的运用到流行音乐中! 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 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京剧,亦称“京戏”、“国剧”、“皮黄”。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用胡琴(京胡)、和锣鼓、京二胡、月琴等伴奏。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表现手法: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 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唱:指歌 唱。运用 声乐技巧 来表现人 物的性格、感情和精 神状态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 做:指舞 蹈化的形 体动作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 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 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 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 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 净(威猛的男人,别称“大花脸”)、丑 (男、女人皆有,别称“小花脸”)四大行 当。 (3)京剧行当:生,旦,净,丑。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

京腔京韵音乐教案

京腔京韵音乐教案 【篇一:《京腔京韵》教学设计】 《京腔京韵》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1、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类型的歌曲? 2、有没有同学喜欢京剧? 三、教学 1、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腔京韵》,一起感受京剧的魅力。 2、大家了解京剧吗? 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 锣鼓等伴奏,别成为,中国国粹。 伴奏乐器分为: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 3、了解京剧名段 《苏三起解》《铡美案》《宇宙锋》《贵妃醉酒》 《天女散花》《智取威虎山》《探阴山》《霸王别姬》 4、首先我们来欣赏《智取威虎山》选段 (1)通过赏析,你能听出京剧的特色吗? (2)伴奏乐器有哪些 5、下面,我们再来欣赏《说唱脸谱》选段。(播放视频)分析两 首歌曲的不同 (1)能说说《说唱脸谱》的特点吗 (2)与《智取威虎山》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分析相同点与不同点 四、引入“京歌”概念 1、京歌是加上了京剧音乐元素的歌曲。京歌 是对京剧的改良与创新,是对现代歌曲的充实与丰富。 2、京歌演唱是用京剧的唱腔、曲调、程式,加上现代音乐元素来演 唱表演的一种文艺形式,适合于表现大气的节目内容。京歌,作为 歌曲中的阳春白雪,珍稀极品,大多情深意远,悱恻缠绵,大气磅礴。她是加上京戏音乐元素的歌曲。是对京戏的改良与创新,是对 现代歌曲的充实与丰富。 3、京歌演唱的表演形式有独唱、合唱、歌伴舞等。 4、京剧和流行音乐完美结合的京歌的例子有不少。如“好大一颗树”、“我们是中国人”、“唱脸谱”、“故乡是北京”、“梨花颂”等。

五、小结 今天,我们感受了国粹的魅力,了解了京歌的特点, 相信大家对京腔京韵有了浓厚的兴趣,下一环节,我们就一起来学 习一首富有京腔京韵的歌曲《蝈蝈与蛐蛐》。 【篇二:音乐16册京腔京韵教案】 《京腔京韵》 主题:京腔昆韵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京剧又称京戏,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 汉族戏曲的代表。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它是在 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 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徽戏开始进京。最 早进京的徽戏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史称“四大徽班”(四大徽班从扬州进京)。四大徽 班和以后陆续进京的徽班,以其优美动听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观 众的欢迎。从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与豫剧、越剧同 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京剧为榜首)。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 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京剧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 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 “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是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青衣)、花旦、 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 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 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功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 为文丑与武丑。生行: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五年级音乐下册 京腔京韵教案 苏教版

京腔京韵 教学内容: 1.学习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和《智取威虎山》选段《我们是人民子弟兵》。 2.本课教学内容以现代京剧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艺术魅力等溶入其中。 教学目标: 1.了解两个选段的旋律,并能随着曲调而哼唱。 2.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弘扬中国传统艺术,让孩子们爱上京剧。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对京剧的形式和发展,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有初步的了解。 2.模仿四大行当的表演、造型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演唱与表演。 教具准备: 1.电脑多媒体课件。 2.京剧脸谱。 3.京锣。 教学过程: 一、随京剧武场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师提问: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京剧)。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两段京剧——《智斗》和《我们是人民子弟兵》。 2.学习京剧。 A学生要先感受两段京剧的曲调。 B然后给出歌词,要求大家看着歌词随着音乐再反复唱三遍。 C由老师领唱一遍,然后点名同学范唱。 D最后全班合唱。 三、由京剧引出有关京剧的知识并提问,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

(一)京剧的形成 1.师生讨论讲解“京剧”中“京”的含义。 2.媒体出示文字,师讲解京剧的源头、形成等。 (二)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1.媒体演示,教师分别讲解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请学生分角色表演、造型,师用京锣伴奏。 (三)介绍四大功夫,即京剧的表演形式。 1.师讲解介绍四大功夫——唱、念、做、打。(媒体出示) 2.请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像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像舞蹈。 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3.欣赏《智斗》片段,请生分辨四大功夫。简单介绍《智斗》故事情节。生观看录像,并请生做票友,在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教师做适当的旁白介绍。 4.请生学一学打斗的动作,形式多样的参与。 A请女生出来表演花旦。(用花指做不同动作) B请生表演翻跟斗,侧手翻、耍大旗等动作。 C请多位同学表演跑龙套的动作,教师京锣伴奏。 5.了解旦角的唱腔,并能分辨花旦与老旦的区别。 让生欣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和《血债要用血来偿》,并区分老旦与花旦。(花旦:细、娇柔。老旦:粗、厚实。)师带领学生学唱《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模仿其表演,体验花旦的艺术魅力。(四)介绍京剧的发展,激发学生对京剧的自豪感。 师:京剧虽然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在现代,京剧除了古装的传统戏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戏,像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京剧表演艺术家们在想,怎样能让年轻的孩子们也爱上京剧呢?于是就有了脍炙人口的京歌,象《说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已传唱大江南北。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弘扬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四、总结本课。 1.媒体出示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