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语音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语音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语音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

课程简介

◇教学对象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必修课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相关专业研究生专业课程,也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的有关课程

◇教学目的

全面了解对外汉语语音、语法、词汇和汉字教学的特点、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与方法

把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策略

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包括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汉字教学四个组成部分

系统介绍语言要素教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内容、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方法和技巧

通过教学实例,使学生把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策略,并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多种类型的汉语教学实践做准备,并为今后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专业基础。

第一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教学

内容——

介绍汉语语音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教什么

介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怎么教要求——

掌握必要的理论,熟悉基础知识

掌握汉语语音学习的难点、问题和纠音正调的方法

参考书目xx、xx

(1992)《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xx主编

(1991)《现代汉语语音概要》,华语教学出版社赵金铭主编

(1997)《语音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朱川主编

(1997)《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语文出版社

xx、xx

(1986)《汉语普通话语音辨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刘广徽编著

(2002)《汉语普通话语音教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金晓达、刘广徽编著

(2006)《汉语普通话语音图解课本(教师用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第一节汉语语音教学的原则、内容与教学方法

一、语音教学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讲授知识和概念要准确,

遵循和掌握教学规律,

研究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2实践性原则

理论指导下大量练习,实践

精讲多练,提高开口率

3对比性原则

普通话和学生母语的比较

正确发音与错误发音的比较

普通话相近音的对比

4直观性原则

对某些基本规则和理论的讲解,需采取必要的辅助手段,用图示方法形象化5趣味性原则

6语音教学必须贯穿始终

二、语音教学的内容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

1、语音概况

2、语音教学的具体内容

(1)语音部分

①汉语拼音字母与音节②声母③韵母④拼写规则⑤声调

⑥变调⑦语气助词“啊”音变⑧轻声⑨儿化韵

(2)语调部分

①语调、声调和句调②词重音③音长④节拍⑤意群

⑥停顿⑦句子重音⑧句子的高低升降、曲调与平调

⑨几种类型句子的基本语调⑩怎样朗读课文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必须贯穿始终

1侧重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训练,重视语音理论知识指导作用特点:

语音理论知识先行

内容:

声—韵—音节—句子的顺序

教学过程:

以声、韵、调训练为主,语调训练为辅

优点:

声、韵、调正确;有一定的辨音和纠音能力

局限:

听说习惯和反应能力较差;枯燥乏味

2注重句子的整体训练,强调自觉模仿,反复实践

特点:

强调句子整体训练;掌握声、韵、调靠自觉模仿

优点:

听说习惯和反应能力较好;不枯燥

局限:

声、韵、调不准确;缺乏辨音和纠音能力

3声、韵、调训练与句子训练相结合,辅以必要的语音理论知识直观、多练、适当讲解理论、不枯燥乏味

1模仿法

最基本的语音教学方法

直接模仿——自觉模仿

2对比听辨

正确——错误

汉语——母语/媒介语

汉语相近音

3引导法——以旧带新

4直观教学

(1)板书演示

(2)实物

(3)图表演示

(4)手势法

5夸张法

清晰的发音、适当的夸张6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基本功vs 交际功能

7明线与暗线教学相结合语音vs 语调

8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精讲多练

用理论解决问题;定期归纳和系统化感性知识

9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五、语音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1.音准调正,掌握基础知识

2.审音辨音和模仿能力,纠音正调和指挥发音器官协同动作的能力

3.有信心、耐心、细心、恒心、责任心

4.掌握科学性原则

第二节汉语语音原理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语音四要素

1、音色

声音的特色

不同声音能相互区别的最基本特征

2、音高

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即频率

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

3、音强

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即振幅

音强在汉语里的作用

4、音长

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

任何声音都是四要素的统一体

重要性随不同语言/方言有所不同

二、语音的基本概念

1、音素

最小的语音单位,从音色的角度划分

ch-u-ā-ng

音素分两大类——

(1)元音:

由于声带颤动而产生的乐音

元音的音色由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嘴唇圆展决定(2)辅音:

声腔中的气流通路受到阻碍时所发出的噪音

辅音的发音有成阻、持阻、除阻过程

辅音的音色由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决定

2、音节

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断

一个音节内有一至四个音素

一个汉字一般代表一个音节

一个音节一般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

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cf:

音素

4、声母、韵母和声调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声母与辅音的关系

[1]划分角度:

传统音韵学——语音学术语

[2]范围:

辅音〉声母

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声前韵后,位置固定

韵母与元音的关系

[1]划分角度

[2]范围:

韵母〉元音

有些韵母可自成音节,如果整个音节由韵母构成就叫做零声母音节。声母一般不能自成音节

声调指的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声调的读法,即声调的高、低、升、降的形式叫做调值调值一般用五度标记法表示

调类是声调的类别,把调值相同的一类字归纳在一起就是一个调类

“语音的基本概念”小结

8个概念、两个系统

(1)音素系统:

音节——音素——辅音音位

元音

(2)声韵系统:

音节——声母声调

韵母

5、分析音节的方法

声母

韵母

韵母的结构

韵头——介音/介母i, u,ü

韵腹——主要元音

韵尾——元音i, u,辅音n, ng

韵腹+(韵尾)=韵身/韵

声调

6、四呼

传统音韵学将韵母分四类——

[i]/[i-]——xxxx

[u]/[u-]——合口呼

[y]/[y-]——撮口呼

无介音,主要元音也不是[i/u/y]——开口呼

简称“开齐合撮”

第三节《汉语拼音方案》

一、《汉语拼音方案》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

1958年公布,简称“拼音”

国内标准

国际标准(1982年,ISO7089)

三、《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

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四、《汉语拼音方案》主要拼写规则及其教学

1、拼写规则

(1)i u ü和以之开头的韵母自成音节时,拼写有变化(2)ü上两点省略与否

(3)iou、uei、uen的拼写规则

(4)大写(句首字母、专名)

(5)隔音符号“’ ”

(6)分词连写

(7)轻声不标调号

(8)变调标本调

(9)儿化加-r

2、拼写规则的教学

建立“音节”概念,区分声母、韵母和音节

集中归纳总结拼写规则——

运用韵母表

板书讲解

例:

iou uei uen

自成音节韵母与声母相拼

you ← iou →-iu

wei ← uei →-ui

wen ← uen →-un

五、汉语拼音字母与音节及其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字母与字母教学

汉语拼音字母采用xx,共26个

字母“v”只用于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

母语使用拉丁字母的学生注意——字母字形相同,发音不同2、音节及其教学

400多个声韵拼合,加声调构成1300多个音节并非所有声母和韵母都能相拼

并非每个拼合都有四声

教学注意事项

(1)充分利用拼合表列出的拼合与空白

(2)避免母语中相同字母(组合)的干扰

第四节声母及其教学

一、声母

音节开头的辅音

y、w——“头母”,隔音字母

二、声母的分类

1、按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阻碍位置)

双唇音 b p m

唇齿音 f

舌尖中音 d t n l

舌面后音g k h

舌面前音j q x

舌尖后音zh ch sh r

舌尖前音z c s

注:

ng[η]也是舌面后音,但不做声母

2、按发音方法

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塞音Plosive b p d t g k 擦音Fricative f h x sh r s 塞擦音Affricate z c zh ch j q

鼻音Nasal m n

边音Lateral l

3、按声带振动与否,分为浊音和清音

普通话声母中只有m、n、l和r是浊音

清音声母——17个

4、按气流的强弱,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塞音、塞擦音发音时口腔呼出气流强——弱

六对送气与不送气声母:

送气音Aspirated p t k q ch c

不送气音Unaspirated b d g j zh z

三、汉语普通话声母发音要领(略)

四、声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六对送气与不送气音

区别意义作用

学习送气与不送气音最常见的错误

(1)不送气音b [p] d [t] g [k]→易发浊音[b, d, g]

母语为xx、法语或相近语言的学生常见

纠正——

普通话xx无清浊对立

除m n l r外,其他声母声带不振动

只是口腔发音器官用力,声带不用力

(2)送气音p [p ‘] t [t ‘] k [k ‘]→易发不送气音[p, t, k]送气不够纠正——

学会送气,强调送气的方法和力度

吹薄纸法

哈气法

连续发音法

对比练习

2、f、h的发音方法

主要错误——

(1)f[f]

双唇擦音

[p‘] [p]

纠正——

唇齿接触,腮帮鼓,“露齿微笑”

强制法

(2)h[x]

字母h——不发音/声门擦音[h]

纠正——

舌面后擦音

声音响并能拖长

对比练习

3、d、t、n、l的发音方法

舌尖中音

d、t——清音n、l——浊音

主要问题——

(1)xx:

d、l发音部位靠后,含混

(2)分辨不清n[n]和l[l]——鼻音vs

控制软腭和小舌的升降

捏鼻法边音

记住哪些字的声母是n/l

4、舌面前、舌尖后、舌尖前音的教法与辨音发音要领——

zh ch sh:

(1)舌尖——硬腭前

(2)口微开,上下齿稍分

z c s:

(1)舌尖——齿背

(2)上齿掩住下齿尖,无缝隙

j q x:

(1)舌面前——硬腭前

(2)舌尖自然前伸下垂,保持不动

常见错误或问题

(1)zh ch sh——舌尖翘得太过

(2)不注意口型、开口度等

口型唇型开口度肌肉

zh ch sh 较圆外伸较大松弛

z c s 扁伸展较小较紧张

j q x 很扁平展很小紧张

(3)z c s与zh ch sh 相混

(4)z c s、zh ch sh与j q x相混

(5)舌尖后和舌面音易发成舌叶音

注意发音部位和唇型

(6)c与英语[ts]发音相同,易受英发音规则影响c的教法——

1)气球漏气

2)教学顺序:

s → z c ——z → c

3)[s]——舌尖稍向上运动抵住上齿龈——擦音断

5、xx学生发r时常见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1)卷舌太大

舌尖不要翘得太高,“吊在半空中”,不要碰上腭,不要颤动(2)r、l相混

r(借助sh发r;舌尖不接触硬腭)——l(舌尖抵住齿龈)(3)r后的i发成[i]

6、其他

普通话声母教学中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

重点——

送气不送气音

清音浊音

zh ch sh r、z c s、j q x

非难点——

双唇音、唇齿音、舌尖中音、舌面后音

五、辅音表(略)

掌握国际音标(IPA)

六、声母与四呼拼合的大致情况

n、l可与四呼拼合;

zh、ch、sh、r、z、c、s 、g、k、h不能与齐、撮拼合;j、q、x不能与开、合拼合;

f不能与xx、撮拼合;

b、p、m、d、t不能与撮拼合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常用方法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常用方法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常用的方法有: (1)演示法——发音口形演示:如开口度的大小,舌位的高低,嘴唇的圆扁、收拢或突出等;实物演示:如用纸片表现气流的强弱,区分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差别;图表演示:用图片展示发音器官的部位、声调的起伏变化情况。 (2)对比法——通过两种不同语言的语音对比,可以突出语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可利用两种语言相同和相近的音,帮助学生更快掌握汉语语音的一些音素。 (3)夸张法——在发某个音时,以夸张的方式展示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以加深学生对这个音的印象。 (4)手势法——通过手势形象展示某个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汉语声调的起伏变化同样可以通过手势来说明。 (5)拖音法——发某个音时,故意延长音素的发音时间,以加深学生对这个音的感知印象。汉语声调教学也可利用拖音法,帮助学生更好领会音高的变化。 (6)带音法——以学过的音带出新学的音,以较容易学的音带出较难学的音。如学生发ü时往往较难,可先让学生发i,然后延长i的发音时间,再将嘴唇逐渐变圆,就很容易发出ü的音了。汉语声调同样也可以采用这种带音的方法。 (7)分辨法——通过听觉、视觉来辨别一个音素发音的正误。例如不断发不送气的b和送气的p,并结合演示法,让学生分辩出其差异所在。 (8)模仿法——让学生(全班或分小组)一起重复跟录音或跟读老师的发音,也可单个学生跟着模仿发音,然后由老师及时纠正后,再集体跟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他们对语音的感知和分辨能力。 全球化时代,教师也要走遍全球,快来陕西师范大学City&Guilds考试中心参加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成为通行全球的国际教师!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 暨南大学周健2007 夏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和“言语”这一对概念的区分首先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Ferdinand de Saussure , 1857 -1913 )提出来的。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和所有的符号一样,都可以分为“能指”和“所指”两部分,而且“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系统,在于语言符号之间存在“组合”和“聚合”关系。而“言语”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通俗地说,就是说话和所说出来的话。“语言”和“言语”之间有着双重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产生于言语;反过来,语言又制约着言语。区分语言和言语,为我们学习和研究语言找到了稳定的对象和最好的切入点,并且可以在语言规范之外,找到言语活动规律。 分清这对概念对于我们的汉语教学很有意义:我们重点教的是汉语的语言规律,而这些规律又是从一些典型的言语作品中归纳出来的。学生有了相当的汉语言语作品的积累才能认识和掌握汉语的规律,掌握了汉语的语言规律之后还要把它转化成汉语的言语技能,掌握了言语技能,才能运用汉语表达思想、与人交际。 二、母语和第一语言 母语( Native language ) ,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第一语言(First Ianguage)是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母语跟第一语言不一致的情况;双语(多语)第一语言的情况。 三、外语和第二语言 外语( foreign Ianguage )和第二语言( second Ianguage )这两个术语在当今外语教学法文献中,一般都看作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加以区分。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有时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 四、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习得” aequisition ,也有译作“获得”的。习得一般指幼儿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 过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 “学习” (learning ),也有人译成“学得” ,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语音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 课程简介 ◇教学对象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必修课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相关专业研究生专业课程,也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的有关课程 ◇教学目的 ?全面了解对外汉语语音、语法、词汇和汉字教学的特点、内容、教学目标、教 学原则与方法 ?把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策略 ?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包括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汉字教 学四个组成部分 ?系统介绍语言要素教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内容、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 原则、方法和技巧 ?通过教学实例,使学生把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策略,并具 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多种类型的汉语教学实践做准备,并为今后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专业基础。 第一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教学 内容—— ?介绍汉语语音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教什么 ?介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怎么教 要求—— ?掌握必要的理论,熟悉基础知识 ?掌握汉语语音学习的难点、问题和纠音正调的方法 参考书目 ?林焘、王理嘉(1992)《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宗济主编(1991)《现代汉语语音概要》,华语教学出版社

?赵金铭主编(1997)《语音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朱川主编(1997)《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语文出版社 ?李明、石佩雯(1986)《汉语普通话语音辨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刘广徽编著(2002)《汉语普通话语音教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金晓达、刘广徽编著(2006)《汉语普通话语音图解课本(教师用书)》,北 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第一节汉语语音教学的原则、内容与教学方法 一、语音教学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讲授知识和概念要准确, ?遵循和掌握教学规律, ?研究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2 实践性原则 ?理论指导下大量练习,实践 ?精讲多练,提高开口率 3 对比性原则 ?普通话和学生母语的比较 ?正确发音与错误发音的比较 ?普通话相近音的对比 4 直观性原则 ?对某些基本规则和理论的讲解,需采取必要的辅助手段,用图示方法形象化 5 趣味性原则 6 语音教学必须贯穿始终 二、语音教学的内容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 1、语音概况 2、语音教学的具体内容 (1)语音部分 ①汉语拼音字母与音节②声母③韵母④拼写规则⑤声调 ⑥变调⑦语气助词“啊”音变⑧轻声⑨儿化韵

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相同点: (1)从教的方面来瞧 (2)从学的方面来瞧 不同点: (1)教学起点不同 第二语言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开始,先教发音、最基本的词汇与语法(《汉语教程》第一课您好),就是零起点的教学。而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入学时已基本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据我国学者(周国光、王藻华等)研究,儿童到六岁时,基本上习得了母语),不需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教,第一语言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与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由于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就带来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跟第一语言教学的一系列的区别,也使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成为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 (2)教学环境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往往就是在母语的天然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进行,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第二语言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 (3)受其她语言的影响不同 第二语言学习就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决定了它不就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儿。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这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这种影响可以起正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如汉英主语+动词+宾语);也可以起负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英语中有第三人称变化,汉语中无,学英语时易错)。对于正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负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预防或排除。后者就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一个难题。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4)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我们说语言与文化就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本身既就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就是文化的载体。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通常也就是她们的母语)的同时,也得到了这种语言的文化(通常也就是她们自己民族的文化)。她们自然地形成了操这种语言的人所共同具有的文化心理与文化习惯。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通常不就是本民族的文化)。当第二语言学习者遇到不同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时,有些不容易理解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之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北语听课整理-完整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一、教学法流派的研究 1.什么是教学法流派 教学法体系:由教学理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的特点。包括: (1)理论基础(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目标 (3)教学原则 (4)教学内容 (5)教学过程 (6)教学方法和技巧 (7)教学手段 (8)教师与学生的作用 (9)评估方法 1.1教学途径类 较侧重于提供教学理念和原则,对具体教学方法、程序未明确规定。 1.2教学方法类 同时规定了教学步骤和教学技巧 2.三大教学法流派 2.1传统教学法(强调语言形式) (1)认知派(语法翻译法、认知法) (2)经验派(直接法、听说法) 2.2交际性教学法(强调语言功能和语言运用)

(1)语言派(功能—意念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2)内容派(内容型教学法) 2.3人本主义教学法(强调学生为中心) 团体语言学习法、暗示法 3.西方学者对教学法流派的分析模式 (1)教学理念、原则(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方法、设计(目的、活动、教师、大纲、教材、学生)(3)教学实践、步骤(步骤、活动、技巧) 4.对教学法研究的主要方面 (1)时代背景、地点、代表人物 (2)理论基础:语言学、心理学 (3)教学步骤 (4)主要特点(教学原则) (5)成就和不足 二、主要教学法流派分析 现代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

1.传统教学法 1.1语法翻译法(又称古典法)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刚,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1)时代背景 18世纪德国语言家奥伦多夫吧语法讲解与翻译练习结合起来,成为当时一种标准的课堂教学方法。 19世纪中叶,逐渐成为教现代语言的主要方法。 (2)理论基础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同源)、官能心理学(思维训练) (3)教学步骤 讲解语法词汇→翻译练习 →介绍课文(母语介绍课文、逐句翻译课文、朗读课文) →巩固课文(胡毅巩固课文、回答理解题) →测试检查(通过双语翻译测验检查) (4)主要特点 A.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用演绎法; B. 依靠母语,用母语教目的语,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和练习手段; C.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目标; D. 重视课文教学,以文学名著典范语言为教学; E.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5)成就 A. 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2017.1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题汇总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一 一、填空题(共10分) 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1分,共10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当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一致时,学习者会很快掌握第二语言,这种迁移被称为。 2.教师教了“把”字句,给学生讲了“把”字句的基本规则,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教师自己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做,了解学生哪些规则掌握了,哪些还弄不清楚,以便进行恰当的补救。这样的测试是。 3. 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科学性和。 4.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5. 中介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提出的。 6. 以社会语言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为基础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它是目前为止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对我国教学法影响最大。 7. 在课堂教学中,若干个教学步骤组成一个。 8. ICCAI 指的是汉语辅助教学。 9.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 10. 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的教学法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10分) 说明:第11—2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每题1分。 11. 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是()。 A.《汉语教科书》B.《汉语课本》 C《基础汉语课本》D《学汉语》 12. 在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外部因素中,哪一项不涉及语言学习的外部环境()。 A.语言环境 B.学习氛围 C.学习者的个性 D.学习者的文化背景 13.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 暨南大学周健zhou5081@https://www.360docs.net/doc/276245447.html,2007夏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和“言语”这一对概念的区分首先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 提出来的。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和所有的符号一样,都可以分为“能指”和“所指”两部分,而且“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系统,在于语言符号之间存在“组合”和“聚合”关系。而“言语”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通俗地说,就是说话和所说出来的话。“语言”和“言语”之间有着双重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产生于言语;反过来,语言又制约着言语。区分语言和言语,为我们学习和研究语言找到了稳定的对象和最好的切入点,并且可以在语言规范之外,找到言语活动规律。 分清这对概念对于我们的汉语教学很有意义:我们重点教的是汉语的语言规律,而这些规律又是从一些典型的言语作品中归纳出来的。学生有了相当的汉语言语作品的积累才能认识和掌握汉语的规律,掌握了汉语的语言规律之后还要把它转化成汉语的言语技能,掌握了言语技能,才能运用汉语表达思想、与人交际。 二、母语和第一语言 母语(Native language) ,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 是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母语跟第一语言不一致的情况;双语(多语)第一语言的情况。 三、外语和第二语言 外语(foreign language) 和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 这两个术语在当今外语教学法文献中,一般都看作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加以区分。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 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有时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 四、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习得” acquisition, 也有译作“获得”的。习得一般指幼儿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 “学习”(learning),也有人译成“学得”,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母语习得二语学习 无意识有意识 无正规讲授有教师专门讲授 无计划有计划 无教材有教材 自然环境课堂环境为主 无序输入有序输入 应用语言学 语言教学 汉语教学外语教学 汉语作为母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教案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对外汉语语音教案 教学对象: 初级外国汉语学习者 根本任务: 教外国汉语学习者学会b,p,m,f四个声母和a,o,两个声母以及正确朗读声调的能力。 教学内容: 1、语音学习过程中以听说为主。让学习者多听老师的发音,并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 2、在学习声母、韵母的发音后,逐渐展开声调教学 教学重点: 1.学会b,p,m,f,四个声母和a,o ,两个韵母。 2.声调 教学方法: 1. 用房屋、雨伞、半圆的形状来引导学生学习课堂内容。 2.运用模仿法,演示法(板书演示)和简明的舌位图等教识声母、韵母和声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老师:右下半圆bbb 右上半圆ppp 两扇大门mmm 伞柄朝上fff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入新课:

声母、韵母学习 (一) 声母 b p m f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发音时双唇紧闭,然后突然放开,软弱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颤动。 P:双唇、送气、清、塞音。发音时双唇紧闭,蓄积气流,然后突然放开,让强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颤动。 m:双唇、浊、鼻音。发音时双唇紧闭,软腭下垂,鼻腔畅通。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形成鼻音;阻碍解除时,余气冲破双唇的阻碍,发出轻微的塞音。 f:唇齿、清、擦音。发音时上门齿轻轻接触下唇,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齿缝间挤出,摩擦成声。 (二)韵母 a o 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声带颤动,口形自然张大,可见上下齿,舌面中部(偏后隆起),舌位在单韵母中最低。 o: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发音时声带颤动,开口度比a小,上齿或可见齿尖,下齿看不见。两唇收敛,略呈圆形,舌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位比a高。 a o b → ba bo p → pa po m → ma mo f → fa fo 板书演示b﹢a →ba p ﹢a → pa 老师先领读,引导学生自己组合,并指定2—3名学生上前演示书写和读音. 二.声调 āáǎà ōóǒò 领读2遍,学生练习后,指定学生读

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复习过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相同点: (1)从教的方面来看 (2)从学的方面来看 不同点: (1)教学起点不同 第二语言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开始,先教发音、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汉语教程》第一课你好),是零起点的教学。而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入学时已基本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据我国学者(周国光、王藻华等)研究,儿童到六岁时,基本上习得了母语),不需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教,第一语言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由于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就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跟第一语言教学的一系列的区别,也使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成为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 (2)教学环境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往往是在母语的天然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进行,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第二语言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 (3)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 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决定了它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儿。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这种影响可以起正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如汉英主语+动词+宾语);也可以起负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英语中有第三人称变化,汉语中无,学英语时易错)。对于正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负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预防或排除。后者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4)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我们说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通常也是他们的母语)的同时,也得到了这种语言的文化(通常也是他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他们自然地形成了操这种语言的人所共同具有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习惯。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通常不是本民族的文化)。当第二语言学习者遇到不同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时,有些不容易理解并难以接受,

汉语语言学习知识要素教学方案计划法

汉语语言要素教学法 前言 汉语教学中的语言要素------ 汉语语音、汉语语法、汉语词汇、汉字 作为一名即将从事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教师,你是否大体了解汉语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和难点、重点,是否掌握传授这些知识、规则的教学技巧?能否通过适用的教学手段去指导学习者把握汉语语音、语法、词汇、汉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中,汉语语音学习是整个语言学习的基础。(建立正确的发音习惯、克服“洋腔洋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自信)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课堂教学重在语言技能的操练,不需要也不可能大讲语法,但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技巧为学习者总结出汉语集词成句的规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生成句子的能力。 词汇学习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运用不同的教学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

义,掌握词的用法,辨析词义的异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汉语因为有汉字而独具特色。 (拼音文字----表意文字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不同、) 一个独立的书写符号既可能仅仅是一个字,又可能是一个语素,还可能是一个词)教师应该运用教学技巧去帮助学生认读、书写汉字,指导学生利用汉字知识扩展词汇。 第一章怎么教汉语语音 第一节语音教学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1、语音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的第一功能是交际,是通过特定的声音来表达特定的意义。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语音学习是整个语言学习的基础。 汉语教师应掌握一些语音教学的技巧,帮助汉语初学者跨过学习语言的第一道门槛。(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补充: 汉语拼音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得力工具——拐杖 汉语拼音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得力工具。但因汉语同音字、词太多,必须以字定型等原因,因而汉语拼音很难也不能代替汉字,只能是汉字的辅助工具。 作为一种重要的识字工具,汉语拼音应该反反复复地运用到认字、识词、阅读和作文当中。要养成好习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汉语离不开汉语拼音。语音教学贯穿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个过程。所以要把这个工具掌握在手,并通过运用把它掌握得得心应手。 不断巩固汉语拼音:1.整理知识,总结规律。 2.自觉运用,熟练掌握。 应掌握的汉语拼音基本知识: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轻声、儿化、隔音符号、大写字母等。 声母:掌握发音部位,学会发音方法,读准音,分清形是关键。如n、l不分(恼怒—老路);b、p、q、d形状相近易混,需细致区别。 韵母:前后鼻音不分(船—床,谈—糖) 拼音是要拼出音读出来的,能拼准读对,是掌握汉语拼音的重要标志。为此要掌握有关声调、拼写规则的知

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

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 班级:12对外汉语姓名:韩瑞晶学号2012034107 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再学者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人们提出许许多多教学原则这些原则是第二语言在教学中特别需要重视的。 (1)精讲多练的原则 精讲多练是60年代初北京语言学院教师总结出的一条原则。所谓精讲,就是语言知识、语言规律要讲的精炼、简明、扼要,教师适当的讲授理论知识和与语言规律,这是对成人学校第二语言必不可少的;所谓多练就是通过大量要目的,要层次、反复的操练、练习。是学生掌握目的语的听、说、读、写技能和语言交际 鉴于语言课首先是技能课、工具课,所以语言缴械应体现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原则。根据目前学生入学时语言水平的情况,调整讲和练的层次。并提高学生们的技能,这不仅包括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训练,而且为了培养交际能力,还需要进行有关语用规律、话语规律和交际策略的言语交际技能训练。 (2)动机诱导的原则 社会语言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心理实验得出结论:一个人要学习某种第二语言,决定其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不在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或天生语言能力的强弱,而在学习者是否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所以我们要将良好的学习动机的诱导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始终。 (3)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要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制定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并确定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学习的内容应是真实而实用的,要做到学以致用。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课堂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加强趣味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参与设计教学活动,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并根据所得到的反馈不断调整课程计划,改进教学;对待学生的偏误应采取严格纠正的态度,但纠错要根据其性质和发生的场合区别对待,注意方式。 (4)交际性原则 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第二语言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而不只是让学习者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和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因此,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交际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教师应当努力将交际引入课堂。 (5)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结构是指语言的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功能指用语言做事,即语言在一定的情景中所能完成的交际任务。文化指语言教学范围里的文化,主要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影响到交际的语言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结构是基础,从起始阶段开始的、通过系统的语言结构的学习掌握语言规则,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较为迅速地获得语言交际能力的关键。功能是目的,学习语言结构是为了交际,因而结构是为功能服务的额,结构教学必须与功能教学紧密结合。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对比的原则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学科性质 1、学科定位 (1)对外汉语教学(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 (2)狭义应用语言学:主要指语言教学,尤其是指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的一个分支。 (4)汉语国际教育(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应“汉语走出去”国家战略提出的新名词,是狭义的对外汉语。 2、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 (1)教学: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1996《现代汉语词典》)。这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 (2)学科 A、对外汉语的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对应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B、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方面是理论研究,即对3门基础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建立本学科的理论范畴;另一方面要重点研究“教什么、如何学、怎么教”这三大问题,研究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事业 A、加快孔子学院建设。(孔子学院是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 B、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师资培训全球网站,开发多媒体培训课件,提供在线培训辅导,通过网上网下、境外境内相结合的方式,大幅度提升师资培训规模和质量。二是将“对外汉语”提升为二级学科,支持高校建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硕士,并增加推荐免试招收硕士生名额,实行本科定向招生,将人才培养与使用直接挂钩。三是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对外汉语、外语、中文、教育等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资源、坚持向社会公开招聘志愿者教师,积极从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中招募志愿者教师。四是在海外推行汉语师资能力考试、培训和认定,与国外相关机构联合培养海外教师,支持各国开设培养汉语师资的相关专业或课程,增强海外师资队伍自身发展后劲。五是重点建设若干个“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并选择一批中学和社会机构,建立“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师资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共27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 一、填空 1. 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等四大环节。 2. 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四个方面。 3. 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4. 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尊重的态度。 5. HSK的全称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制定的,其初、中等共分八级 6.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7. 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语言迁移、.社会文化环境、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等。 8. 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9. 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10. 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_。 11. 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 12. 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HSK是种水平测试。 13.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14.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能力。 15. 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等等。 16. 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泛读等几种。 17.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 18. 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19. 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 20.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21. 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临界期假说。 22. 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预测四个步骤。 23. 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挫折期、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 24. 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知识文化或知识性文化。 25.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可接受性或得体性。 26. 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 27.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 28. 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趣味性。 29. 赛林格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 30. 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31. 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性试题。 32. 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学习对象/教学对象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学习目的/教学目的分的 33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学理论。34.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35.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36 教材评估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交际性和科学性、趣味性 37. 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 38. 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两种。 39.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两部分。 40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分的客观性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41.认知法的理论性基础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 42 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声调或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语法2012-1

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 课前测试 一、分析词性 汉语半能未必 前面一些或者扑通 彩色由于等于以后 雪白自己起来呢 二、请判断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 1.有个女孩叫婉君 2.唱歌旅游 3.春秋两季 4.人多 5.教书 6.美妙的渲染 7.大一点儿 8.怀着一线希望出去找朋友打听消息 9.三个 10.长江以南 11.关于就业问题 12.卖票的 三、划出以下各句中的宾语 1.两只手套丢了一只。 2.为了考研究生,他起五更,睡半夜,太辛苦了。 3.我记得妈妈喜欢看琼瑶的小说。 4.请告诉他明天下午开会。 5.这个班有20个学生,一半学生不注意听讲。 四、划出以下各句中的补语,并指出补语的类型 1. 老师讲的语法我听不懂。 2. 今天的气温比昨天又高了一两度。 3. 安娜说汉语说得很流利。 4. 你们进去吧。 5. 会开了三个半小时。 6. 我一开门,小狗就跑走了。 7. 您有事儿就叫我一声。 8. 鲁迅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 五、辨析句子:以下各句中的“起来”语法意义有何区别? 1.站起来! 2.你把这些书包起来吧。 3.听了他的话,大家都笑起来。 4.说说好像很容易,真做起来,就不容易了。 六、请用指定的句子分析方法分析下列短语或单句 1.中心词分析法 (1)著名作曲家雷振邦谈了他对当前电影音乐的看法。

(2)连长派我去请指导员来接电话。 2.层次分析法(从大到小分析) (1)我昨天收到了哥哥从上海寄来的礼物。 (2)王翔学习外语的经验对我的启发很大。 (3)我们都喜欢在大海中游泳、冲浪。 (4)浓浓的长长的眉毛和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 七、语法偏误分析:请指出下列句中的偏误并改正 1.玛丽是一个真热情的姑娘。 2.在上午学校来了那个警察。 八、简述题 1.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 请简述动词的语法特征 参考书目 1.王还(1995)《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2.吕文华(1994)《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语文出版社。 3.吕文华(1999)《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北语出版社。 4.赵金铭主编(1997)《新视角汉语语法研究》,北语出版社。 5.崔永华主编(1997)《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语出版社。 第一节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一、两个区别 (一)区别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 理论语法——语法系统理论,研究语言的组合和聚合关系,揭示语言结构规律,注重描写 教学语法——为教学服务,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规范、简洁、系统,注重用法 理论语法——理论性、详尽、创新 教学语法——实用性、简明、稳定 (二)区别第一语言语法教学与第二语言语法教学 目标: L1语法教学——提高运用汉语的能力,从事语言教学与研究的能力 L2语法教学——运用汉语交际的能力 内容: L1语法教学——系统理论、知识、方法 L2语法教学——系统、有选择,交际最需要,项目有限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教案

对外汉语语音教案 教学对象: 初级外国汉语学习者 根本任务: 教外国汉语学习者学会b,p,m,f四个声母和a,o,两个声母以及正确朗读声调的能力。 教学内容: 1、语音学习过程中以听说为主。让学习者多听老师的发音,并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 2、在学习声母、韵母的发音后,逐渐展开声调教学 教学重点: 1.学会b,p,m,f,四个声母和a,o ,两个韵母。 2.声调 教学方法: 1. 用房屋、雨伞、半圆的形状来引导学生学习课堂内容。 2.运用模仿法,演示法(板书演示)和简明的舌位图等教识声母、韵母和声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老师:右下半圆bbb 右上半圆ppp 两扇大门mmm 伞柄朝上fff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入新课:

声母、韵母学习 (一) 声母b p m f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发音时双唇紧闭,然后突然放开,软弱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颤动。 P:双唇、送气、清、塞音。发音时双唇紧闭,蓄积气流,然后突然放开,让强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颤动。 m:双唇、浊、鼻音。发音时双唇紧闭,软腭下垂,鼻腔畅通。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形成鼻音;阻碍解除时,余气冲破双唇的阻碍,发出轻微的塞音。 f:唇齿、清、擦音。发音时上门齿轻轻接触下唇,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齿缝间挤出,摩擦成声。 (二)韵母a o 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声带颤动,口形自然张大,可见上下齿,舌面中部(偏后隆起),舌位在单韵母中最低。 o: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发音时声带颤动,开口度比a小,上齿或可见齿尖,下齿看不见。两唇收敛,略呈圆形,舌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位比a高。 a o b → ba bo p → pa po m → ma mo f → fa fo 板书演示b﹢a →ba p ﹢a → pa 老师先领读,引导学生自己组合,并指定2—3名学生上前演示书写和读音. 二.声调 āáǎà ōóǒò 领读2遍,学生练习后,指定学生读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学科性质 1、学科定位 (1)对外汉语教学(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 ):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 (2)狭义应用语言学:主要指语言教学,尤其是指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 (3)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 )的一个分支。 (4)汉语国际教育(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应“汉语走出去”国家战略提出的新名词,是狭义的对外汉语。 2、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 (1)教学: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1996《现代汉语词典》)。这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 (2)学科 A 、对外汉语的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对应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B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方面是理论研究,即对3门基础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建立本学科的理论范畴;另一方面要重点研究“教什么、如何学、怎么教”这三大问题,研究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事业 A 、加快孔子学院建设。(孔子学院是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 B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师资培训全球网站,开发多媒体培训课件,提供在线培训辅导,通过网上网下、境外境内相结合的方式,大幅度提升师资培训规模和质量。二是将“对外汉语”提升为二级学科,支持高校建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硕士,并增加推荐免试招收硕士生名额,实行本科定向招生,将人才培养与使用直接挂钩。三是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对外汉语、外语、中文、教育等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资源、坚持向社会公开招聘志愿者教师,积极从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中招募志愿者教师。四是在海外推行汉语师资能力考试、培训和认定,与国外相关机构联合培养海外教师,支持各国开设培养汉语师资的相关专业或课程,增强海外师资队伍自身发展后劲。五是重点建设若干个“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并选择一批中学和社会机构,建立“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师资教什么(教学内 容— 语言学) 如何学(习得理论和认知心理—心理学) 怎么教(教学理论 和方法— 教育学)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语法——翻译法 直接法 听说法 认知法 功能法(交际法) 1、语法翻译法 ⑴产生背景 ⑵基本特点 ⑶分析评价 ⑷应用提示 ⑴产生背景 发展线索 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现代语言(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 代表人物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普洛茨(1819-1881)推行语法翻译法教学的重要人物(教师) 相关理论: 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 ?⑵基本特点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学采用演绎的方法; ?词汇的选择由内容决定,对译生词表; ?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教学手段; ?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名著。 ?⑶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 ?注重语法规则; ?注重阅读,注重语料的规范性。 ?局限: ?重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运用; ?过分依赖母语; ?教学方式单一; ?忽视听说训练。 ?⑷应用提示 ?两个基本点: ?①以启发学生的目的语认知为出发点; ?②根据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等选取合适的方式。

?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 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余! ?2、直接法(自然法) ?⑴产生背景 ?⑵相关理论 ?⑶基本原则 ?⑷训练方法 ?⑸分析评价 ?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重视形式语法。 ?⑴产生背景 ?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Gouin)(或称戈恩) 创造“序列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贝力子(M.D.Berlitz)一生主要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子外语学院采用直 接法而闻名。 ?⑵相关理论 ?语言学 ?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为直接法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语言学的基础。1886年国际语 音协会成立,公布了国际音标提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原则。 ?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 ?理念:在语言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感觉而不是思维,注重联想,形象化的作用, 通过感觉学习。并认为最强的感觉是由声音引起的。 ?⑶基本原则 ?直接联系:客观事物与第二语言教学直接联系 ?以模仿为主:通过大量感性材料灌输感性认识,再归纳 ?以口语为基础:从听说入门,重视语音教学 ?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教授当代通用语言 ?⑷训练方法 ?实物法(名词类) ?动作启发法(表演法) ?环境制造(情景再现) ?重复法:模仿、重复、领会 ?词语拓展法 ?⑸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重视活的语言,重视实用性; 尝试建立第二语言教学的直接联系; 教法生动活泼; 为母语不同的教学对象的教学提供了可行方式。 ?局限: 推广受到限制,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技巧; 教学条件有要求;小班授课效果较好; 完全排斥母语,有时“舍近求远”甚至于完全误导;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教案.doc

对外汉语复韵母教学 一、教学对象:零起点学生(已学过声母和单韵母) 二、教学内容:十三个复韵母 三、教学目标:通过大量模仿练习掌握复韵母的读音特点,简单的声韵配合 四、教学时间分配:分三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前响复韵母,第二课时后响复韵母,第三课时中响复韵母五、教学环节(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点名,问候。 2)复习检查: 复习六个基本单韵母的发音 (PPT展示,由学生快速认读) 3)学习新课 1、PPT展示出所有的十三个复韵母,先请学生看屏幕观察,由他们指出复 韵母是由2个或3个的单元音组成,先让学生对复韵母有个基本的认识。 2、今天先学习四个前响复韵母,PPT展示及其国际音标。

教师板书(ai ei ao ou )并领读,学生跟读。 3、分别讲解每个读音,并请学生注意老师的口型。 ai先发a的音,然后自然的滑向i,气流不中断,并请学生注意,a口型大,发得长而大声,而i发音短促。 ei发音方法与ai相同,只是嘴型不同,老师展示口型,嘴角向两边咧开可加手势,学生跟读,学生齐读。 ao先发a的音,从国际音标可以看出ao中的a口型比ai中a的口型大,紧接着o的读音此时要变成【u】,请学生做好重点记忆,老师展示口型,口型拢成圆形,学生跟读,学生齐读。 ou同样的发音方法,注意口型由大到小, 学生跟读,学生齐读。 4.复习读音 板书 a→i e→i a→o o→u 请学生起来,先分别念出复韵母中每个单元音的读音,接着再念复韵母(重点提醒ao的发音,注意学生的口型,口型变化,并适时纠正)。5、声韵配合,并学习几个简单汉字。 板书: ai ei ao ou kai fei gao tou 开飞高偷 讲解意思时,先不直接出示意思,而是通过展示图片或动作演示来引出意思,加深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