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管理方法

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管理方法
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管理方法

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管理方法

??1.管理者是工商企业的基本资源,是最珍贵的资源——而且是贬值最快、最需要持续予以补充的一种资源。2.管理者如何进行有效管理以及被有效管理的方式,决定着企业的目标能否达到,而且这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很有效地对工人和工作进行管理。3.作为管理人员,就意味着要分担企业取得杰出绩效的责任。没有被期望承担这种责任的人,就不是一个管理人员。4.管理人员和管理是工商企业的特殊需要,是其特殊的器官和特殊的结构。5.管理人员为“对其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人”。管理人员的工作界定为计划、组织、整合和衡量。管理人员就是这样一种渠道,通过这一渠道,专业人员(特别是真正的专家)可以把自己的知识、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能力投入到共同的成果中去,并通过这一渠道得知自己所属企业的需要、能力和机会。6.一个管理者有两项具体的任务:第一项任务就是创造出一个真正的整体,大于各个组成部分的总和的整体,一个富有效率的整体,投入其中的各项资源所带来的产出一定要大于投入资源的总和。第二项具体任务,是在每一项决定和行动中协调当前的和长期的要求。7.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有五项基本作业(制定目标、组织工作、激励和沟通、衡量考核、培养人才)。这五项作业综合起来,就实现了资源的整合,使

其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成长中的有机体。8.管理人员应该由取得成就的目标来指导和控制,而不是由其上司来指导和控制。管理人员的职务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它的存在是企业面临的任务所要求的——而不是由于其他原因。管理职务必须有自己的权威和责任。职务必须始终具有管理范围和主题。9.设计管理职务时的常见错误:①把职务范围设计得太小,以致一个正常的人不能够得到发展;②不能算是一项真正的职务,而只是典型的“助理”职务,职务必须有特殊的目标和特殊的

目的和职能;③管理是一项工作,但它本身并不是一种全职工作,管理人员应当是一个“从事工作的老板”,而不是纯粹

的“协调者”;④尽可能确保管理人员自己和他管理的单位中

的人员能够完成这项工作,管理职务中,无需安排很多的“人际关系”;⑤不应该把头衔当做一种奖赏,更不能用来掩盖职能的缺乏;⑥职务看起来似乎是合乎逻辑的,似乎结构十分合理,似乎能够干得好——但却没有人能够干得好。10.人员必须担任职务,而职务也必须与人员相适应。进行“组织设计”,并努力使职务与人员相适应,为人员服务。11.组织结构无疑也必须是不具人格的,以任务为中心的,否则就不可能有连续性,也不可能使人们互相继承。12.职务的设计必须从任务出发,但它同时又必须能够适应具有不同气质、不同习惯和行为模式的人员。职务应该具体到使一个人能够明确地完成这项职务所赋予的工作,但大得使之不能触手可及。13.管理

职务的惟一条件和任职者的惟一检验,就是绩效。每一个组织都必须对不能接受的行为有明确的了解,每个组织都应该明确规定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特别是有关人员的不可接受行为,而无论是企业内部的人员(如员工),还是企业外部的人员(如供应商和顾客),更是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14.设计管理职务时,仔细考虑管理关系并保证它不超过个人所能掌握的限度,是同认真考虑具体职能一样重要的。保持严格限制的惟一领域,是横向的管理关系。15.管理人员的职务界定:①是具体的职能,即职务本身,应该是一项永久的、持续的职务,一项从当时可能获得的知识来看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必须要做的职务;②在典型的职务说明书或职位指南中所表明的有关职务的职能性界定,并没有指出期望某个管理者做出的具体贡献;③由各种关系来界定的——向上的关系、向下的关系、横向的关系;④由该职务所需的信息以及该管理人员在信息流动过程中的位置来界定。16.决策权应该尽可能地下放并尽可能地由负责行动的人来做出决策。17.企业所要进行的活动和完成的任务,是由高层来确定的。分析从所需要的最终产品——企业的绩效目标和经营结果开始。18.对管理人员的职务进行组织时,必须自下而上地进行,必须从“第一线”的活动开始,即从对产品和服务的实际产出承担责任的职务、最终向顾客销售的职务、绘制蓝图和工程图纸的职务开始。19.较高层的管理职务是派生的,最终是为

了帮助第一线管理人员更好地执行其职务。20.每一个管理人员都应该为其上级单位实现目标的需要做出贡献;每一个管理人员都应该仔细考虑,为了使其上级取得绩效和成就,他和他的单位需要做些什么,以及用什么方式来做。管理人员对下属也有向下的责任,必须确保他们知道和了解自己要求他们做什么,必须帮助他们制定目标,必须帮助他们实现这些目标,要负责使他们获得所需的工具、人员和信息,必须向他们提供建议和意见,并在必要时教授他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21.管理人员的职务和职能是以企业的客观需要为基础的,而不是以头衔或授权为依据的。因此,每一个管理人员都必须以企业的目标为依据,据以确定他自己的目标以及他所领导的单位的目标。22.现代社会的成员不再仅仅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谋生手段,他还把工作看成是满足经济以外的需求,如自豪、自尊和成就的手段。管理开发只不过是使工作和产业不再局限于是谋生手段的另外一种叫法。23.管理人员不是天生的,而是培养出来的。必须面向未来管理人员的供应、开发和技能采取系统的措施,而不能靠碰运气或机会。24.在大约45岁之前,管理人员必须为自己培养出一种隶属于组织以外的、属于自己的生活。25.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是活动。他们不是,而且不应该是哲学家。除非他们能够把学得的东西、反复思考过的东西立即应用到行动中去,否则根本就无法“掌握”某门课程的知识,他们从中获得的将只

是“信息”而永远不会成为“知识”。26.只有人的工作绩效才是

有意义的。希望与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是很高。27.管理与管理人员开发的目的,是使管理者更加有效,更能充分发挥其力量,并使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并取得成就,而不是按照其他人认为他应该采取的方式来行事。28.管理和管理人员开发所涉及的,是人们需要的技能、职务的结构和管理关系,以及员工为了使自己的技能更加有效而必须学习的东西。29.管理开发的任务不在于改变他的个性,而在于使他能够通过自己的个性和拥有的条件取得成绩和成就。30.管理开发主要涉及以下一些问题:管理群体的年龄结构或管理人员为了符合未来的要求而必须在目前获得的技能。同时,管理开发所关注的还包括:能够满足未来的“职业顾客”即未来的

年轻管理人员或年轻专业人员的需要、期望和抱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职务设计。31.管理开发是一种创新、改组和批判,其职能在于就公司的人力组织方面提出以下问题:“我们的业务是什么以及应该是什么?”32.任何一种管理人员开发工作

的出发点,都应该是进行绩效评价。这种评价把重点放在一个人什么事做得好、什么事能够做得好,以及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需要克服哪些绩效潜能方面的缺陷。33.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着不同的贡献,但所有的贡献都必须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的努力必须全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他们的贡献必须互相强化以便形成一个整体——没有缺口、

没有摩擦、没有不必要的重复劳动。34.每个管理人员的职务都必须以整个企业的成功为核心。管理人员预期取得的绩效,必须与企业的目标绩效保持一致。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果是由他对企业成功所做出的贡献来衡量的。管理人员必须知道并了解企业目标对自己的要求,清楚企业目标要求他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而他的上级则必须弄清楚要求和期望一些什么样的贡献。35.每一位管理人员的目标都应该规定自己对各个领域的公司目标所做出的贡献。在所有的目标中,都应该既包括各项有形的目标,又包括管理人员的组织和开发、工人的绩效和态度以及公共责任等“无形的”目标。36.每一位做出贡献的管理人员都必须仔细考虑本单位的目标是什么,必须积极而负责地参与制定目标的工作。只有下一级的管理人员用这种方式来参与,上一级的管理人员才能够清楚应该对他们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并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37.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也许是它使得一位管理人员能够控制自己的绩效。自我控制意味着更强的激励:一种要做得最好,而不是敷衍了事的愿望。它意味着更高的绩效目标和更广阔的视野。38.企业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与责任心、能够统一各种见解和努力、能够组建团队和集体协作、能够协调个人目标和公共利益目标的管理原则。39.知识工作——即中层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始终应该有着较高的要求。基本的用人原则应该是少而精、宁缺毋滥,宁肯用人过少。

40.传统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大都是例行的,自己并不做出决策,而只是执行决策,至多也只是按照本单位条件做出修改并执行上级的决策。他的工作只是维持“系统”的运转,但这个系统既不是他设计的,也不能由他做出改变。41.新的中层管理人员是专业的知识工人,他们的行动和决策对企业取得杰出绩效的能力和企业的发展方向都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42.在知识型组织里,各项职务,直到最基层的管理职务或专业职务,都必须把重点放在公司目标上,都必须把重点放在贡献上,即必须有它自己的目标。同时,必须按照任务来进行组织,必须按照各个职位的信息流程(来自于各个职位或流向各个职位)来认真进行思考和组织,并放在决策结构之中进行综合分析。43.高层管理人员必须了解知识型组织试图做什么,弄清楚知识型组织有能力做什么,识别出知识型组织的主要机会、主要需求和主要挑战是什么。中层管理人员也必须坚持要求高层管理就业务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

做出决定,就企业的目标、战略和优先次序做出决定。44.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来说,知识型组织中最重要的“公众”——而且也是最需要建立起联系的——是有高度专业化知识的

年轻员工,他们迫切需要“教父”的指导、帮助和关怀。45.在知识型组织里,高层管理当局的一项职责是动员、组织、安排和指导知识工作。46.“管理”就意味着用思想来代替体力、用知识来代替惯例和迷信、用合作来代替暴力。管理也意味

着用责任来代替等级的服从、用取得杰出绩效的权威来代替职权。47.组织的目标在于使平凡的人有能力从事不平凡的工作。48.绩效精神要求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重点必须放在一个人的长处上——放在他擅长做什么而不是他

不能做什么上。49.绩效并不意味着“每次都能获得成功”,而是一种“平均成功率”,其中允许有,而且必须允许有错误,甚至失败。绩效所不能允许的,是自满与低标准。绩效是一种能够持续地在各种不同的工作安排中、在很长的时间里取得成就的能力。50.一个想要在公司里创造和维持成就精神的管理当局,必须把重点放在机会上,但这同时也要求努力把机会转化为成果。51.任何想要形成强烈的绩效精神的组织,都必须把“人员”决策——工作安排和工资报酬、晋升、降级和解雇——看成是可供组织利用的真正的“控制手段”。各项人员决策可以向组织中的每个成员表明“管理当局真正需要、重视和奖励的是什么”。52.管理人员应该清楚地了解其下属的不足,但他应该把这些不足看成是对下属能够做什么的一种约束,是促使下属做得更好的一种挑战。他应该是个现实主义者,而老是看别人缺点的人是最不现实的。53.领导就是把一个人的视野提到更高的水平,把一个人的绩效提到更高的标准,使一个人的个性超越他平常的限制条件。54.第一项管理技能就是做出有效的决策。55.一项决策就是一项判断,是在各种不同的可供选择的方案之间进行抉择。56.为了确定

事实是怎样的,先要决定相关的准则,特别是恰当的衡量标准。而这才是有效决策的关键,常常是最容易引起争论的地方。57.有效决策的第一步是识别各种可能的问题。58.惟一可靠的方法,惟一能够使我们用现实来检验某种看法的方法,是以明确承认自己事先已经形成了某种看法为依据——而

且这是应该采取的一种方法。59.只有经过各种互相冲突的意见的交锋、对各种不同观点的争辩、对各种不同判断的抉择,才有可能做出好的决策。决策的第一条规则是:在没有不同意见之前,不要做出决策。60.有效的决策者会对各种不同意见进行组织。这样做,可以保证他不至于被表面看来正确而实际上却是虚假的或不完全的意见所迷惑,从而使其有各种方案可供选择并做出决策。这样做也可以保证他在决策被证明存在缺陷和无法执行时不致陷于迷茫之中。同时,这种做法,还能够激发他自己和同事的想像力。61.一项有效决策,就是对采取行动和取得成果的一种承诺。在决策做出以后,如果不得不去“推销”这项决策,那就不会有行动和成果——

事实上也就没有决策。62.没有“完美无缺”的决策。人们始终必须付出代价,牺牲一些愿望,始终必须在各种互相冲突的目标、看法、优先次序之间进行权衡。最好的决策,也只是一种近似——而且蕴涵着风险。同时,任何决策始终都会面临一些压力,要求做出妥协以便赢得人们的支持,安慰那些对提出的行动方案持反对意见的强权人物,或者两面下注以

降低风险。63.没有关于决策结果的反馈,很可能就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反馈是决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必须在决策过程中加以确定。64.决策也不单纯是一种智慧的运用,还需要发挥组织的想像力,需要动员各种力量和各种资源,以便采取有效的行动。65.沟通的四项基本原则:①沟通是一种感知;

②沟通是一种期望;③沟通提出要求;④沟通和信息是不相同的,而且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立的——但它们又是互相依存的。66.沟通必须从预定的信息接受者开始,而不是从发出者开始。67.目标管理是能够发挥作用的沟通的先决条件,目标管理要求下级仔细考虑他能够为组织——及组织中的

某个单位——做些什么主要贡献并承担些什么责任。下级还要把自己考虑所得出的结论告诉给上级。68.以个人能够做而且已经做得很好的事为依据的绩效评价,是沟通的基础。69.核查是关于方法的,而控制则是关于结果的。核查讲的是事实,即过去的事件;而控制讲的是期望,即同未来有关。核查是分析性的,涉及过去和现在的情况;而控制则是描述性的,涉及应该是怎样的情况。70.核查必须符合的七项规范:①必须符合经济性;②必须是有意义的;③必须适合被衡量的现象;④必须同被衡量的事件相称;⑤必须及时;⑥必须简单;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71.在任何一个系统中,重要的是整体的绩效,这是成长和动态平衡的结果,是调节和整合的结果,而不只是技术效率的结果。72.管理科学从对研究对

象的认识开始,然后就应该建立起它的基本假设和原理。73.每一个工商企业都存在于经济和社会之中。即使是最强大的企业,也必须听命于环境,有可能被环境毫无顾忌地消灭掉。但是,即使是最微弱的企业,也不仅仅是适应环境,而且还可以影响和塑造经济和社会。74.管理科学必须使企业能够承担更大的风险,而具体途径包括:提供对其他各种风险和期望的知识和理解、确定获得预期成果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和努力、动员做出贡献的各种力量、对照预期目标来衡量成果并进而为及时改正错误或修正不恰当的决策提供手段。75.管理人员需要:系统地向企业提供做出决策所需要的知识,而且是在复杂而迅速变化的技术、经济和社会中做出造成风险和承担风险的决策。76.管理科学产生良好效果的四项要求和期望:①要对各种假设进行检验;②要确定应该提出的正确问题;③要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而不是提出解决方案;

④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上,而不是集中在公式上。77.恰当的组织结构是取得杰出绩效的先决条件。78.组织结构已经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当一个小型企业成长为中型企业、一个简单的企业成长为复杂的企业时,更是这样。79.设计组织结构并不是第一步,而是最后一步。第一步是对组织结构的基本构成单位进行识别和组织。其中,组织结构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指那些必须包含在最后的结构之中,并承担整个组织的“结构负荷”的那些业务活动。80.为了确保效率和

合理性,必须使组织结构与战略相适应,即战略决定结构。战略就是对“我们的业务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和将来会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解答。81.每一个组织,无论多么小和多么简单,都必然会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工作:首先,是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即对已经存在和知道的事物进行管理、安排,发挥其潜力并解决其中的问题。其次,是高层管理工作。与日常经营管理不同的工作。最后,还存在着创新工作。82.一种组织结构对工作、权力和相互关系规定得越明确,则对个人的自我部署和自我约束的要求就越少。一种组织越是富于弹性,其成员必须越是坚强,他们必须承担的工作量也就越重。合理的组织结构既需要有关权威和决策的金字塔式的科层结构,也需要可以把小组、团队和个人长期和临时组织起来的能力。

83.组织的宗旨是解放和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而不是对称或和谐。人的绩效是组织的目标,也是对组织的测试。84.组织的确要应用到一些典型的职能——虽然不一定要用到全部职能。但如何构建组织结构,却取决于需要得到什么成果。组织工作必须从想要得到的成果出发。85.在战略发生变化时,企业必须相应地对其组织结构进行分析。不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市场或技术的变化、多角化经营或是确定了新的目标,只要战略改变了,就要对关键活动重新进行分析,并使组织结构适应新的关键活动。86.一项决策的性质,还取决于它所包含的定性因素的数目。这些定性因素主要包括:行为

的基本原则、伦理价值、社会和政治信念等。87.一方面,管理人员的地位,应该高到足以使他拥有做出与自己的工作有关的“典型决策”所需要的权力;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的地位,应该低到使他具有“活动现场”的详细知识和第一手经验。88.在组织结构中,把一项活动放在适当位置的基本原则,是使影响它的各种关系尽可能少,但每一项关系都要发挥作用。

89.工作的指挥、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以及工作的衡量和评价,则应该按照决策分析来设置,安放在一个能纵览整个企业并深入思考各种影响的中心部门中去。90.不良组织的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症状,就是管理层次过多。每增加一个层次,就会使保持共同方向和互相理解更加困难一些。每增加一个层次,就会使目标歪曲而注意力分散的可能性更大。每增加一个层次,就会使培养未来的管理人员更加困难一些。91.最理想的组织应该是没有会议而仍能正常运转的组织——就像最理

想的机械设计应该是在机械中只有一个传动部件一样。会议过多,就表明职务未予以明确界定、机构不够健全、责任不够分明,还表明或者是根本没有进行决策分析和关系分析,或者是并没有把这些分析付之应用。92.①在职能制组织里,制造、市场营销等“工作阶段”和会计等“技能工作”被设计成静止的,“工作”则从一个阶段或一种技能移向另外一个阶段或

另外一种技能。在团队原则中,工作被看成是静止的,而各项“技能工作”即制造、市场营销和会计等方面的专家则是运

动的,以组建起某项具体工作即“任务”所要求的特定团队。

②成果和绩效同工作和任务一样,也是管理的一个通用方面。“联邦分权制”和“模拟分权制”这两种“分权制”原则,就是以这个通用方面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它们是“以成果为中心”的

组织设计。③关系也是管理的一个通用方面,最后一种设计原则即“系统设计”就是以关系为中心的。一种以关系为中心

的组织结构必然既是高度复杂的,又是不够清晰的。有些组织问题的关系极为复杂,只能采用“系统设计”这一原则。93.组织结构是一些“形式”,而形式必须满足一些正式的规范。

组织结构特别要满足以下一些最低要求:清晰性、经济性、愿景的方向、对个人任务和共同任务的理解、决策、稳定性和适应性以及永存性与自我更新。94.必须使工作和任务实现结构化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组织。任何一种组织都必须应用一种或两种工作和任务的组织设计原则,即职能制结构和团队结构。职能制组织不适用于创新工作。团队需要有一个清楚而明确的目标,必须能够使整个团队和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随时对照着目标得到有关工作和工作绩效的反馈。团队结构的最大局限性是它的规模。95.知识型组织将日益拥有两条轴线。一条是职能部门的轴线,对人及其知识进行管理;另一条则是团队的轴线,对工作和任务进行营理。96.在“联邦分

权制”中,一家公司是由若干自治性的业务单位组成的。每个单位要对自己的工作绩效、自己的成果以及它对整个公司的

贡献负责。每个单位都有它自己的管理当局。联邦分权制有很高的明确性和相当程度的经济性,这使得自治单位的每一个成员都易于了解他自己的任务和整个企业的任务。同时,它也有高度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它把管理人员的愿景和努力都直接集中在企业的绩效和成果方面。97.模拟分权制组成了一些虽然不是业务单位,却好像是业务单位的结构单位。这些单位具有尽可能大的自治权,有自己的管理当局,而且至少存在“模拟的”利润和损失责任。它们用一种内部决定的(不是外部市场决定的)转移价格来互相购买和销售。或者,它们这样计算“利润”:在各个单位之间分摊成本,然后在成本之上再加上一定百分比(如20%)的“标准费用”。模拟分权制是可以用来解决大型材料企业结构问题的一种可行的组

织设计原则。模拟分权制也同样适用于那些拥有类似规模和复杂性的单一产品公司。最有可能运用模拟分权制的那些领域,都是经济和社会中不断发展的领域——加工工业和公私服务机构。98.关系组织结构,是在多国公司中开发出某种同系统结构非常相似的东西。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开展工作,而且从它自己的逻辑和自己公认的行为规范角度来看是有效的。所有的组成部分又都必须为共同的目标而工作。人们和各个团体之间必须建立起直接的、灵活的、密切配合的关系。每个管理当局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确保自己充分理解了使命、目标和战略,而每一个成员的疑虑、

问题和意见都得到了听取、尊重、思考、理解和解决。99.组织设计必须以一种“理想的组织”即概念框架为依据,必须小心地确定和描述组织结构的原则。这项工作又必须以企业的使命和宗旨、企业的目标、企业的战略、企业的优先次序和企业的关键活动为依据。并不存在一种同时适用于经营与作业工作、高层管理工作和创新工作的组织设计。在设计组织的过程中,必须探究现实生活及其一切复杂性。组织设计必须在概念上和实务上都切实可行,否则就是错误的组织设计。组织结构越是简单,出毛病的可能性也就越小。一个健康企业的验证标准,不是组织结构有多漂亮、多清晰或多完善,而是人的绩效。100.预算是第一个有效监督官僚机构的工具,是第一个以系统有序的方式告诉政府官员应该为什么目的花多少钱的一种工具。预算的目的都是为了便于进行管理——预算能够把使命、计划和项目及其费用整合在一个复杂的文件当中。预算还可以把总支出与预期的总收入进行对比,从而可以预测出整个组织的资金来源和资金需求。预算还可以先制定和批准有关支出项目的计划,再让各层管理者审核:在每个预算期内,所发生的事件是否与预测保持一致,或者是否出现了收入减少或支出增加的现象,以及企业、部门、项目或产品在经济绩效方面的重大变化。

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

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 一、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1、管理者不仅仅是老板和各级领导,而是包括所有知识工作者。 2、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3、技术和资本必须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才能发挥作用和功效。 二、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有90%是共同的。 1、所有组织中,90%左右的问题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有10%。 2、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同样能领导好一家非营利机构,反之亦然。 3、问题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 三、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1、企业的目标能否达到,取决于经理人管理的好坏,也取决于如何管理经理人。 2、员工的工作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被管理的方式。 3、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四、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1、当前企业面对的变局不是一场技术革命,而是一场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革命。 2、一流管理者修炼管理心智,因此,最聪明的投资就是对大脑的投资。 3、想不到是缺乏思想和方法,做不到是缺乏决心和毅力。 五、创新是生意人的保单 1、要进行系统化地创新,企业需要每6-12个月打开企业的天窗,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2、创新的焦点是市场,不是产品。 3、当前企业的策略主轴可能是更好、更多,而创新策略的核心应该是“新颖且独特”。 六、做好向上管理 1、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2、与老板发生矛盾冲突或意见相左时,强硬对抗或委屈求全都不是最佳的处理方式。 3、老板也需要管理。学会管理你的老板,才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 。七、管理就是决策 1、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效果,而不是决策的技巧。 2、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么。 3、确定干还是不干,叫决;明确用什么方法和工具干,叫策。 八、没有执行=0 1、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2、计划要成功,必须遵循笨蛋法则〔下见延伸阅读〕。 3、管理的核心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九、把事做对,好;做对的事,更好 1、卓越和普通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卓越管理者“做对的事”。 2、如果以极高的效率去做本来就不该做的事,这是愚蠢的行为。 3,我们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却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太久。 十、不问得到什么,要问贡献什么

彼得德鲁克简介

彼得德鲁克简介 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该世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 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 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 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彼得·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 在欧洲经历了二战的残酷,并目睹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彼得·德鲁克感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才是那个世纪的英雄。德鲁克在他那本发人深省的自传《旁观者的冒险》中写道:“我和其他维也纳的小孩一样,都是胡佛总统救活的。他推动成立的救济组织,提供学校每天一顿午餐。这顿午餐的菜式,清一色是麦片粥与可可粉冲泡的饮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两样东西倒胃口。不过整个欧洲大陆,当然也包括我在内的数百万饥饿孩童的性命,都是这个组织救活的。”一个“组织”居然能发挥这么大的功用!从德鲁克活生生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德鲁克强调“透过组织这种工具,尽量发挥人类创造力”观念的根源。 德鲁克先生在《旁观者》一书中曾深情回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们。“伟大的心灵必然遭遇不凡的际遇。”早年的德鲁克就与熊彼得、弗洛伊德等精英知识分子多有交往,并对他以后的思想有重大的影响。他一生经历了一战、二战,从事过的职业包括记者、金融分析师、作家、咨询顾问和大学教授。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学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领袖,令他在世界管理学界拥有不可超越的崇高地位。 2005年11月11日,彼得·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 1.《经济人的末日》(The End of Economic Man)-1939 2.《工业人的未来》(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1942 3.《公司的概念》(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1946 4.《新社会》(The New Society)-1950 5.《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1954 6.《美国的下一个20年》(America's Next Twenty Years)-1957 7.《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 of Tomorrow)-1957 8.《成果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1964 9.《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1966 10.《断层时代》(The Age of Discontinuity)-1968 11.《技术、管理与社会》(Technology,Management and Society)-1970 12.《人、思想与社会》(Men,Ideas and Politics)-1971

关于德鲁克管理学精髓

◆关于德鲁克管理学精髓 ◆如何进行“人性化”管理 ◆建立符合组织情况的管理模式 ◆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需要来确定它们所要采用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亲情化管理模式 ?友情化管理模式 ?温情化管理模式 ?随机化管理模式 ?制度化管理模式 ◆掌握适当的“人性化”管理方法 ◆人性化管理方法的基本点就是尊重人,热爱人,满足人,发展人,实现人 ◆管理者的管理方法应当富有人情味,并尝试用温和的方法进行管理,多在沟通中利用鼓 励和说服等方式。 ◆很多人认为管理者的职责等同于职权,职权范围明确则职责也就明确。 ◆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 ◆管理者的职责: ◆三大任务: ?使工作富有成效 ?实现组织的特定目的 ?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当社会责任 ◆五项工作: ◆制定企业目标 ◆从事组织工作 ◆从事激励和信息交流 ◆对员工进行考核 ◆对员工进行培训 ◆管理者的终极使命:绩效 ◆如何去追求绩效? ◆制定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 ◆管理者要注意沟通 ◆让管理者和员工积极参与绩效的实现 ?自我管理 ◆德鲁克被称为“管理大师中的大师”,主要有三个原因 ◆开创了管理学 ◆提出了崭新的研究方法和管理理念 ◆用行动实践管理理论

◆自我管理包括 ◆自我认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自我反省。对自己的目标、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自我评价。对行为等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自我激励。利用内外因素给予自己心理上的刺激和鼓励 ◆自我调控。对自己的情绪表达及行为方式进行调节和选择 ◆自我监督。不定时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督 ◆自我管理对于管理者尤为重要。不能管理自己的人,不能做好企业的管理者。 ◆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能发现自己的优势,能将自己良好定位,能不断自我发展。 ◆管理自己的前提是认识自己 ◆发现自己优势的方法:反馈分析法 ◆做关键决策时的记录预期效果 ◆按预期对结果进行反馈分析 ◆了解自己做事情特点所应考察的内容: ◆学习习惯 ◆收集信息的方式:善于听还是善于阅读? ◆适合做决策者还是顾问 ◆能否在压力下很好地取得绩效 ◆认识自己的价值观 ◆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相容,个人能够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作用。而与企业价值观 不相容的人将受到排斥,并可能降低工作热情。 ◆应清楚并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寻找工作领域。 ◆利用长处定位职业 ◆专注于工作并不断拓展优势 ◆有效掌控自己的时间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最有限的资源 ◆管理者应该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 ◆阶段一,记录时间按的去处 ◆实际情况记录 ◆实时记录,并定期检查 ◆阶段二,对时间进行管理 ◆应试图识别和排除根本就不必做的事 ◆要学会让别人代劳 ◆消除可能会浪费时间的因素(工作方法有问题,员工过多导致效率低下,组织管理不善, 组织上下沟通不及时、信息不对称而造成时间浪费) ◆阶段三,对时间进行整合 ◆零星的时间加起来总量不少,但分开来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管理者应该学会整合时间。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中英文管理名言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中英文管理名言 1、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To be effective,is the Job of the __executive 2、“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 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 “Know Thy Time” if he wants to, and be well on the road toward cont ribution and effectiveness. 3、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Effectiveness can be learned. 4、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 Effectiveness is a habit; that is a complex of practices. 5、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The Man Who focuses on contribution and Who takes Responsibility for results, no matter how junior, is in the most literal sense of the ph rase,“top Management”.

6、谁必须利用我的产出,以使我的产出卓有成效? Who has to use my output for it to become effective 7、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The effectiveness __executive knows that to get strength one has to p ut Up with weakness. v8、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They focus on op portunity in their staffing-not on problems. 9、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Making the strength of the Boss productive is a Key to the subordinat e’s own effectiveness. 10、有效的管理者会顺应自己的习性,不会勉强自己 the effective __executive tries to be himself, he does not pretend to be someone else, 11、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管理学

德鲁克管理学精髓 现代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 1954年,德鲁克首次提出“管理学”概念被西方学界尊为“大师中的大师”!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去世 美国当地时间2005年11月11日上午,95岁高龄的现代管理学教父彼得·德鲁克“因自然原因”在洛杉矶附近的家中辞世。 出生于1909年11月19日的德鲁克最终没能等来自己96岁的生日,却在人们不经意间撒手人寰。 永远的管理大师——德鲁克 无论是第五项修炼的倡导者彼得.圣吉,市场营销之父菲利浦.科特勒,领导力 大师约翰.科特,还是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通用电气公司CEO杰克.韦尔奇…… 以上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彼得.德鲁 克的启发和影响。德鲁克先生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不仅因为他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目标管理的创建者,他在市场、创新、变革、战略、知识管理、21世纪管理者的挑战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也让诸多管理大师和成功企业家从中受益。 德鲁克在企业界的影响 “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 ——《哈佛商业评论》 深受德鲁克影响的企业领袖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 德鲁克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对时髦思想狂热 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英特尔主席安德鲁·格鲁夫

彼得·德鲁克生平 1909年11月19日生于维也纳,父亲为奥国财务官员,曾创办萨尔茨堡音乐 节,母亲是奥国率先读医科的妇女之一。 1938年父母因反对纳粹,逃往美国,父亲任大学教授,1967年逝世。 1931年德鲁克获法兰克福法学博士。 1942年受聘为通用汽车公司顾问。 1946年出版《公司的概念》,对成功的大企业有细腻而独到的分析。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奠定大师的地位,并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为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巨著,该书被誉为“管理学”的 “圣经”。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 “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至今已出版超过30本书,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已超过30篇,被誉 为“现代管理之父”等。 Drucker 在国内另一译名为“杜拉克”。 德鲁克与中国管理者的培训 对于中国管理者的培训,90多岁高龄的德鲁克一直亲力亲为,免费提供技术 和业务的咨询和帮助。 德鲁克在给北京光华德鲁克研究会的开幕词中这样写道:“管理者不能依赖进 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 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只有中国的人才能建设中国,因此快速培养并使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迅速成长起 来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也是中国的最大的机遇。” 德鲁克最后一部著作2006年1月出版 1954年德鲁克首次提出“管理学”概念,随后于1973年出版的《管理:任 务、责任、实践》一书被许多国家的企业与学术界奉为管理学“圣经”。

德鲁克管理实践心得

德鲁克管理实践心得-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从德鲁克的管理实践看企业管理 摘要:彼得?德鲁克1909年出生在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等几十部著作,已传播到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其中《管理实践》一书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因此他也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关键字:管理实践德鲁克企业管理 《管理实践》是第一本视管理为整体、率先说明管理是企业的特殊功能、管理者肩负了明确责任的管理书籍。本书以实践为基础,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任务为主轴和精髓,掀开了管理的奥秘与实务,揭示了管理的本质。 本书的内容可以分为概论和主体内容两大部分: 概论以管理的本质切入,阐述了管理者的角色、职责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 主体内容又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西尔斯公司的故事为实例,点出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以及企业的目标、成果与生产的原则;第二部分以福特汽车的故事为例,阐述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时也呈现了组织精神(即企业文化)的完整性;第三部分以活动分析、决策分析与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企业建立组织结构的要求、选择原则,分析了几种不同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第四部分以其“绩效为核心的整体观”,主张雇佣整个人而不是一双手,以IBM的故事为例,描述了创新的实践价值,使员工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创造颠峰绩效的组织;第五部分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决策及未来的管理者是什么,尤其一再主张“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有一个结语,着重强调了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 看《管理实践》后,受益匪浅,它启发了我对企业管理问题的思考,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记得最深的一句话:“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系统地论述了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即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只有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从这两个基本的观点出发,对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做了详尽的描述。其中,营销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顾客,将顾客的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需求,并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而创新则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创新,不断的吸取经验,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德鲁克指出,伟大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特殊使命作为指引,并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只想着如何扩大销售。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商业竞争是一场持久战,更是内在的考验。有了自己的核心思想,才会永远耸立于商林。很多优秀却失败的企业缺少的正是对企业组织运作和管理的深刻理解。 企业重要的资源是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员工的责任感从何而来,德鲁克先生主要提出了两条:一是让员工了解情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doc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生平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 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人。其家族在十七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Drucker原意为“印刷者”)。他的父亲为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 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2年到1949年任贝宁顿学院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1942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他于1946年将心得成果编辑为《公司的概念》一书出版,对大企业的组织与结构有详细而独到的分析。1950年起任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管理学教授。 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discipline),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他于1966年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则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德鲁克的著作多达30余本,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 德鲁克著书和授课未曾间断,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1990年,为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由弗朗西斯·赫塞尔本等人发起,以德鲁克的声望,在美国成立了“德鲁克非营利基金会”。该基金会十余年来选拔优秀的非营利组织,举

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管理方法

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管理方法 ??1.管理者是工商企业的基本资源,是最珍贵的资源——而且是贬值最快、最需要持续予以补充的一种资源。2.管理者如何进行有效管理以及被有效管理的方式,决定着企业的目标能否达到,而且这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很有效地对工人和工作进行管理。3.作为管理人员,就意味着要分担企业取得杰出绩效的责任。没有被期望承担这种责任的人,就不是一个管理人员。4.管理人员和管理是工商企业的特殊需要,是其特殊的器官和特殊的结构。5.管理人员为“对其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人”。管理人员的工作界定为计划、组织、整合和衡量。管理人员就是这样一种渠道,通过这一渠道,专业人员(特别是真正的专家)可以把自己的知识、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能力投入到共同的成果中去,并通过这一渠道得知自己所属企业的需要、能力和机会。6.一个管理者有两项具体的任务:第一项任务就是创造出一个真正的整体,大于各个组成部分的总和的整体,一个富有效率的整体,投入其中的各项资源所带来的产出一定要大于投入资源的总和。第二项具体任务,是在每一项决定和行动中协调当前的和长期的要求。7.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有五项基本作业(制定目标、组织工作、激励和沟通、衡量考核、培养人才)。这五项作业综合起来,就实现了资源的整合,使

其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成长中的有机体。8.管理人员应该由取得成就的目标来指导和控制,而不是由其上司来指导和控制。管理人员的职务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它的存在是企业面临的任务所要求的——而不是由于其他原因。管理职务必须有自己的权威和责任。职务必须始终具有管理范围和主题。9.设计管理职务时的常见错误:①把职务范围设计得太小,以致一个正常的人不能够得到发展;②不能算是一项真正的职务,而只是典型的“助理”职务,职务必须有特殊的目标和特殊的 目的和职能;③管理是一项工作,但它本身并不是一种全职工作,管理人员应当是一个“从事工作的老板”,而不是纯粹 的“协调者”;④尽可能确保管理人员自己和他管理的单位中 的人员能够完成这项工作,管理职务中,无需安排很多的“人际关系”;⑤不应该把头衔当做一种奖赏,更不能用来掩盖职能的缺乏;⑥职务看起来似乎是合乎逻辑的,似乎结构十分合理,似乎能够干得好——但却没有人能够干得好。10.人员必须担任职务,而职务也必须与人员相适应。进行“组织设计”,并努力使职务与人员相适应,为人员服务。11.组织结构无疑也必须是不具人格的,以任务为中心的,否则就不可能有连续性,也不可能使人们互相继承。12.职务的设计必须从任务出发,但它同时又必须能够适应具有不同气质、不同习惯和行为模式的人员。职务应该具体到使一个人能够明确地完成这项职务所赋予的工作,但大得使之不能触手可及。13.管理

德鲁克管理基础和定义

德鲁克管理基础和定义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的1358—1—管理的定义 那国毅 什么是"德鲁克的1358"?即关于管理的一个定义;关于管理的三大任务;管理者的五项工作和企业需要设定目标的八大领域。这些都是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 目前,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而管理却相对滞后。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们面对的挑战是,如何能迅速培养成千上万的管理者与世界顶极强手同台竞技并且胜出。为了积极应对这个无法回避的挑战,我们首先要了解世界顶级强手的管理方式。经过几年的研究,我发现:不管是比尔·盖茨还是杰克·韦尔奇,或者是《财富》500强中的许多管理者,都深受一位管理大师的影响,他就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2000年,我前往美国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师从彼得·德鲁克。今天,我愿借此机会与中国的管理者一起来分享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即:德鲁克的1358。什么是德鲁克的1358呢?它对于提升我们的管理能力有什么帮助?在本文结束之时,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成为你管理思想的一部分。 彼得·德鲁克在1939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经济人的末日:论极权主义的根源》(The End of Economic Man),他当时只有30岁。2004年,彼得·德鲁克已是95岁高龄的老人,他又向我们展现了他的新作《德鲁克选集》(The Daily Drucker)。在过去的65年里,彼得·德鲁克已出版了36本著作,这些书加在一起应超过1万页,这还不算他在《哈佛商业评论》、《华尔街日报》、《大西洋月刊》等刊物上发表的各种文章。由于工作的关系,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在全国各地讲授德鲁克的管理课程,学员经常问我:德鲁克写了这么多书,我应该读哪一本?有的学员对我说,我参加您的课是来听您讲德鲁克的书,其实,德鲁克的书我也有,就放在床头柜上,总想读,但总没有时间。还有的学员说,德鲁克的著作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您能不能用简短的话来概括他的管理思想的精髓? 经过多年对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系统研读和讲授,我尝试着将他的管理思想整合在一个框架之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使工作繁忙的管理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精髓,便于中国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去实践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管理是一种实践,管理者就是实践者。而管理者的实践是由其认知所决定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管理者能否认知正确的管理思想对于企业的成败至关重要。 通过我对德鲁克管理思想系统的研究,我将他的管理思想整合在一个简明的管理框架内,我把这个框架称为"德鲁克的1358","1"就是德鲁克关于管理的一个定义;"3"是指德鲁克提出的管理的三大任务;"5"是指德鲁克列举的管理者的五项工作;"8"是指德鲁克倡导企业需要设定目标的八大领域。这些都是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

《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后感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书心得 这学期拜读了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收获颇多,同时也感触良多。这本书是根据德鲁克六十年的管理工作经历,从精心挑选的10部作品中取其精华编写成的。它是对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全面总结,也提供了一种关于管理学连贯易懂的入门介绍。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彼得.德鲁克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关于管理是什么的问题,我的结论是:管理是管理者为了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协调配合,扬长避短,实现最大的集体效益而实施的活动。对于这本书的读书心得具体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是面对人的社会活动。 现代企业或组织是一种人际组织,也是一种社会组织。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作为一种实践,涉及人与社会的价值观。组织不是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它是有自己的最终目标的。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对于公立医院而言,最终目标是治病救人;对于高校而言,最终目标是教书育人。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管理,这一独特的现代发明,把人们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并建立起社会组织。但是,只有当管理成功地使组织内的人力资源发挥生产效用时,它才可能实现外部目标,并获得相应的成果。我们经常性的会陷入一个迷惑之中,认为管理知识的可知论将会把人看作一种理性的动物,是可以

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来成为伟大的管理者,但如果人性是非理性的话,将会把管理试为一种神秘的,完成靠个人之创造所获得的灵感的产物,这样的不同的假设将会对企业界在理解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的时候造成很大的困惑。很多人都相信没有任何一种存在于企业管理中唯一不变的法则,一切都必须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调整自己以适应现实环境的需求。一切都应该从对人的关注和管理出发。 严格来说,管理学称不上是一门科学,要说管理是科学,也至多是像医学那样的科学:这两者都是实践,一种从众多科学门类中汲取养料的实践。就像医学是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其他许多自然科学中吸取营养一样,管理学则从经济学、心理学、数学、政治理论、历史和哲学中获取养料。和医学一样,管理学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假设、目标、工具、绩效目标和评价标准。 二、管理的任务是充分发挥组织的资源效率。 简单得说,好的管理就是投资放大器,就是企业的财富源泉,通俗一点说,好的企业管理应该有好的利润。当然好管理不等于高利润,管理者还应该平衡组织的短期和长期利益,还应该关注组织的社会责任,毕竟经济效益不是企业存在的唯一价值体现。德鲁克说过: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成功的管理者知道他们必须每天高效地处理很多事务,为此,他们必须专注。专注的第一法则就是要抛弃“行将就木”的过去,要立刻把组织内部最有价值的资源,尤其是弥足珍贵的人力资源从无效的领域中释放出来,并投入到充满机遇的未来中去。如果管理者不能摆脱过去的羁绊,抛弃过去,也就不可能创造未来。

彼得德鲁克的经典管理语录(共勉)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彼得德鲁克的经典管理语录(共勉) 1、管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 2、管理者,就是把事情做得正确的人。企业家,就是做正确的事情的人。 3、卓越的公司,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支付报酬的多少,而是你将报酬支付给何人。如果你有适合的雇员,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会为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而努力。他们会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不会因为报酬少而折腰,这就好比他们的呼吸不受控制一样。 4、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5、没有“尽善尽美”的战略决策。人们总要付出代价。对相互矛盾的目标、相互矛盾的观点及相互矛盾的重点,人们总要进行平衡。最佳的战略决策只能是近似合理的,而且总是带有风险的。 6、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7、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8、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9、有效管理者的自我发展,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 10、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11、一个企业不是由它的名字、章程和公司条例来定义,而是由它的任务来定义的。企业只有具备了明确的任务和目的,才可能制定明确和现实的企业目标。 12、使企业遭受挫折的惟一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人们很少充分地思考企业的任务是什么。 13、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所有的事。即便有足够的钱,它也永远不会有足够的人才。它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最糟糕的是什么都做,但都只做一点点。这必将一事无成。不是最佳选择总比没有选择要好。 14、把才华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本身毫无用处。许多有才华的人一生碌碌无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把才华本身看作是一种结果。 15、目标不是命令,而是一种责任或承诺。目标并不决定未来,只是一种调动企业的资源和能量以创造未来的手段。 16、今天的组织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

主题: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名言桑全军 发表于:2009-11-06 10:21:26 河南星翰贸易有限公司Promotion Manager 查看档案彼得·德鲁克简介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彼得·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彼得·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彼得·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彼得·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该世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彼得·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在欧洲经历了二战的残酷,并目睹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彼得·德鲁克感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才是那个世纪的英雄。德鲁克在他那本发人深省的自传《旁观者的冒险》中写道:“我和其他维也纳的小孩一样,都是胡佛总统救活的。他推动成立的救济组织,提供学校每天一顿午餐。这顿午餐的菜式,清一色是麦片粥与可可粉冲泡的饮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两样东西倒胃口。不过整个欧洲大陆,当然也包括我在内的数百万饥饿孩童的性命,都是这个组织救活的。“”一个“组织“”居然能发挥这么大的功用!从德鲁克活生生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德鲁克强调“透过组织这种工具,尽量发挥人类创造力“”观念的根源。此外,彼得·德鲁克在预测商业和经济的变化趋势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例如,早在1969年彼得·德鲁克就预言将有一种新的类型的劳动者出现———知识员工,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仅10月19日一天,美国全国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美元。对此,彼得·德鲁克说,他早就预料到了,“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是基于审美和道德。“”彼得·德鲁克将当时的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称为“完全不具有生产力的一群,但又能很轻易地大把捞钱。“”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彼得·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

生活大师的名言管理大师德鲁克名言

生活大师的名言管理大师德鲁克名言 高尔基说过: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或燃烧。胆怯而贪婪的 人选择前者,勇敢而胸怀博大的人选择后者。以下是带来的生活大 师的名言是内容,希望你喜欢! 1.错误可能是失败,但失败不是错误,人可以失败,但不能在 每一个地方都失败。 2.人不可能一辈子都走捷径,当无捷径可走时,绕弯也是一条路。 3.人最痛苦的是啥都没有,只有钱;人最快乐的是啥都拥有, __。 4.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人活多少年就 当快乐多少年。 5.不要为自己没有的东西沮丧,要为自己所拥有的而喜悦。 6.世界上唯一不用努力就能得到的只有年龄。 7.可以爱的执着但不能趋于卑微,可以为对方付出但不要失去 自我。

8.灯要开才亮;理要辩才真;话要说才明;语要净才妙;心要平才行;人要为才好。 会思考:累;不会思考;废;选择思考;难能可贵;换位思考;绝对。 9.咖啡苦与甜,不在于怎么搅拌,而在于是否放糖;一段伤痛,不在于怎么忘记,而在于是否有勇气重新开始。 10.真正的爱情不是你知道他(她)有多好才要在一起,而是明知他(她)有太多的不好还是不愿离开。 11.这一年来,你是真的生活了三百多天,还是只生活了一天,却重复了三百多次? 12.昨天是已知数,今天是变数,明天是数。 13.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 14.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成功,但所有的成功都是努力的结果。 15.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

16.所谓美女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所谓气质三分才气七分装蒜; 所谓温柔三分忍让七分压抑。 17.幸福犹如罂粟花开,人欲采花花已所衰;幸福好似雪飘江中,水欲载雪雪已化。 18.对爱情降低要求,对生活提高标准,对生活提升品质。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19.活在别人掌声中的人,是禁不起考验的。 20.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那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1) 生活就是战斗。——柯罗连科 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 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罗丹 4) 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西塞罗

(精选)管理实践——读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有感

管理与实践 ——读《德鲁克管理思想解读》有感在现代管理思想史发展过程中,管理理论总总而生、林林而立,各种管理思想和理论不断涌现,却又昙花一现,只有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传播范围最广泛,影响最大也最持久。 彼得·德鲁克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一代管理学宗师。他的特殊的家庭背景、传奇似的经历、渊博的知识及睿智的才思,使他在政治、法律、社会、管理、历史等多个学科领域都留下了精辟的见解和耐人寻味的启示。管理学更是他一生耕耘的主要天地,被人们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他在过去几十年中提出许多观点,把管理学变成一门科学,更重要的是他把管理学这个范畴,灌输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社会的每一个组织、不管是盈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还是政府组织,都能更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功能、潜能和责任意识,让整个社会在一个更整合的范畴中可以共融发展。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德鲁克先生有关管理实践的思想给了我们非常明确的指引,让管理实践本身具有真实可行的价值。德鲁克先生的管理思想的精髓主要体现在三点:其一、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 从一开始,德鲁克先生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德鲁克先生在《管理的实践》这本著作中,明确的告诉我们:“如果我们

想知道企业是什么,我们必须先了解企业的目的,而企业的目的必须是超越企业本身,事实上,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因此企业的目的必须在社会之中,关于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

”在德鲁克先生看来,市场是有企业家创造的,企业家必须设法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因为只有顾客愿意付钱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才能把经济资源转化为财富,把物品转化为商品,才会有企业存在的价值。 要了解企业就要了解企业的外部,要了解企业的外部就要从企业的顾客开始,这是德鲁克管理实践的基本逻辑。在企业实践的时间坐标上不管是今天还是明天,企业都必须面对和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这是决定企业成败最重要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从顾客那里寻找。企业的产品并不会最终影响企业的前途或成功,而是顾客最后决定的。德鲁克先生说:“顾客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存活的命脉,只有顾客才能创造就业机会。社会将能够创造财富的资源托付给企业,也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沿这个思路下去,我们发现,德鲁克先生给出常胜公司的秘籍就是不断地为顾客创造价值。 顾客要什么、想什么、相信什么、期望什么,这些永远是企业高管必须接受的客观事实。 其二、学会卓有成效的管理。 对于传统的管理者,他们的首要特征是专注于琐碎的事务中,他们只关心发生的事务,所以他们将所有时间都用在处理别人的事情上,也就是说传统管理者时间属于别人。他们的另一个特征就是身在什么岗位就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所以导致部门之间不合作,不知道整个系统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同时,传统管理者专注于

德鲁克的管理思想

德鲁克的管理思想 思想工具是更高层次和意义上的工具,或者说它是为了制造一般工具的“工具”。这使它很难被掌握。一旦掌握,我们就会感到心手相应,游刃有余。 大师级的管理专家绝非徒有其名,他们总会开启一个新的管理视角,让我们发现在管理中的盲点和误区,提供给我们一种崭新的思维,掌握了这些工具,我们就会感到自己管理能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这里,选出了10位管理大师,选择的标准是他们所取得的国际公认的成就,每天推送一位,供朋友们了解。 第一位:德鲁克的思想 管理学科是把管理当作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 作为一种实践和一个思考与研究的领域,管理实践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其根源几乎可以追溯到几百年或上千年以前。但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其开创的年代应是1954年,彼得·德鲁克所著《管理实践》的问世,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彼得·德鲁克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并精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彼得·德鲁克在关于《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一文中写道: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早在60年前,我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 ——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而且是所有现代社会机构的管理器官,

尽管管理一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企业; ——我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 ——我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 德鲁克对“责任”、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以及企业的“责任”谈得很多。1973年,德鲁克将自己几十年的知识经验与思考浓缩到一本书中。这本共达839页,浩瀚巨著以其简洁而浓缩的书名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据此,可以把管理诠释为:管理任务、承担责任、勇于实践。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本书中搜索“责任”这一词条时,发现该书索引中有多达36处谈到“责任”,而竟无一处谈到“权力”。 “权力和职权是两回事。管理当局并没有权力,而只有责任。它需要而且必须有职权来完成其责任——但除此之外,决不能再多要一点。” 在德鲁克看来,管理当局只有在它进行工作时才有职权(authority),而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权力”(power)。 德鲁克反复强调,认真负责的员工确实会对经理人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真正能胜任工作,要求他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任务和成绩负起责任来。 责任是一个严厉的主人。如果只对别人提出要求而并不对自己提出要求,那是没有用的,而且也是不负责任的。如果员工不能肯定自己的公司是认真的、负责的、有能力的,他们就不会为自己的工作、团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