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平《国际金融学》第3版课后习题(汇率的决定与变动)【圣才出品】

裴平《国际金融学》第3版课后习题(汇率的决定与变动)【圣才出品】
裴平《国际金融学》第3版课后习题(汇率的决定与变动)【圣才出品】

裴平《国际金融学》第3版课后习题

第3章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1.汇率的本质是什么?

答:汇率的本质是两国货币以各自所具有的价值量或所代表的价值量为基础而形成的交换比率,它的实际水平还受到外汇市场供求的影响。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商品交换比率或商品价格的形成都应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遵循等价交换和市场供求的法则。货币作为一种商品,尽管有其特殊性,同样不能例外。因此,在国际货币兑换的过程中,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必须以价值平价或价值对等的关系为基础,并且能够充分反映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

2.试述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一般原理。

答:金本位制度泛指以黄金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汇率的价值基础

在金币本位制下,各国都以法律形式规定每一金铸币单位所包含的黄金重量与成色,即法定含金量。两国货币的价值量之比就直接而简单地表现为他们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或法定平价,黄金是价值的化身。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之间汇率的价值基础,它可表示为:

(2)外汇市场的供求

铸币平价与外汇市场上的实际汇率是不相同的。铸币平价是法定的,一般不会轻易变动,

而实际汇率受外汇市场供求影响,经常上下波动。当外汇供不应求时,实际汇率就会超过铸币平价;当外汇供过于求时,实际汇率就会低于铸币平价。像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不断变化一样,实际汇率也围绕铸币平价不断涨落。但在典型的金币本位制下,由于黄金可以不受限制地输入输出,不论外汇供求的力量多么强大,实际汇率的涨落都是有限度的,即被限制在黄金的输出点和输入点之间。

(3)汇率波动的规则

在金币本位制下,汇率波动的规则是:汇率围绕铸币平价,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在黄金输出点与输入点之间上下波动。当汇率高于黄金输出点或低于黄金输入点时,就会引起黄金的跨国流动,从而自动地把汇率稳定在黄金输送点所规定的幅度之内。这就是金币本位制下汇率波动的自动调节机制。

3.试述纸币流通制度下汇率决定的一般原理。

答:(1)汇率的价值基础

在纸币流通制度下,货币的购买力成为价值的化身,汇率的决定依然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它的本质还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之比。

(2)外汇市场的供求

在纸币流通制度下,汇率除以两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为基础外,而且还随着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外汇市场供求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汇率的实际水平。当外汇供不应求时,外汇汇率上升;当外汇供过于求时,外汇汇率下降;当外汇供求相等时,外汇汇率达到均衡。实际汇率由外汇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

(3)汇率波动的规则

纸币流通制度下的汇率波动规则因所处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同而有差异。在布雷顿森林体

系的安排下,各成员国货币的汇率是围绕着平价,根据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并被人为地限制在很小范围内进行波动的,常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在牙买加体系下,金平价或与美元的平价在决定汇率方面的作用已被严重削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对汇率的变化起决定性的作用。其最一般或最典型的汇率波动则是汇率自由涨落,几乎不受限制。

4.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导致外汇市场上汇率频繁变动的是能够影响外汇供求的因素,其中主要有:

(1)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其收支差额直接影响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汇率的基本走势和实际水平。

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就会增加该国的外汇供给和国外对该国货币的需求,进而引起外汇的汇率下降或该国货币的汇率上升。反之,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就会增加该国的外汇需求和本国货币的供给,进而引起外汇的汇率上升或该国货币的汇率下降。

(2)通货膨胀差异

在纸币流通制度下,一国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意味着物价升高,货币的购买力降低,进而导致货币对内贬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导致对外贬值。如果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同,那么两国货币的名义汇率因通货膨胀的相互抵消,就可能继续保持不变;只有两国通货膨胀率存在差异,通货膨胀因素才会对两国货币的汇率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另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时,通货膨胀率较高国货币的汇率就趋于下跌,而通货膨胀率较低国货币的汇率则趋于上升。

(3)国际利差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对于筹资者来说,利率的高低决定筹资成本的高低;对于投资者来说,利率的高低决定投资收益的高低。当国际间存在利率差距时,在特定汇率水平下,为套利而跨国流动的货币资本就会大量出现,并通过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促使汇率变动,而汇率的变动又会反过来遏制资金的跨国流动。只有当利率差与汇率变动的水平相等,货币资本跨国流动无利可图时,利率差对汇率的影响才会消除。假设在利率平价公式成立时,某国提高利率使资本投资于该国收益更高,引起资本流向该国,从而导致外汇供给增加,即期汇率下跌。在投资到期时,资本将流出该国,从而导致未来外汇需求增加,远期汇率(可看作对未来即期汇率的预期)上升。

(4)经济增长率

如果一国的出口基本不变,经济高速增长会使国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进而导致该国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高涨,因此该国的经常项目很可能出现逆差,并迫使本国货币的汇率趋于下跌。如果国内外投资者将该国经济增长率较高看作是资本收益率较高的反映,该国资本的净流入很可能抵消或超过经常项目的赤字。在这种情况下,该国货币的汇率不是下跌,而可能上升。当然,一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较高,能够增强人们对该国货币的信心,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如果一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由于出口竞争能力提高和出口规模扩大而推动的,该国的出口超过进口,经常项目的顺差会使本国货币的汇率趋于上升。

(5)外汇市场的投机活动

外汇市场的投机活动对汇率的变动具有重要影响。世界金融市场上充斥着巨额“游资”,这些资金根据各种信息和投机者对汇率变化的预期,在短期内从一种货币转换成另一种货币,为获取投机利润的跨国资本流动必然会对外汇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进而引起汇率的变

动。稳定性投机诱发的短期资金流动和货币转换,有利于缩小外汇市场上汇率波动的幅度。不稳定性投机诱发的短期资金流动和货币转换,会扩大外汇市场上汇率波动的幅度。

(6)政府干预

出于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各国政府大多对外汇市场进行官方干预,希望汇率的波动局限于政策目标范围内。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的常见方式是: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调整国内货币和财政政策,公开发表能够影响预期的导向性言论,与其它国家进行货币合作等。在本币汇率大幅度上涨、削弱本国出口商品竞争能力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在外汇市场上公开市场操作,即卖出本币,买入外币,以阻止本币汇率上涨,或促使本币汇率回落;反之,在本币汇率大幅度下跌,增加本国进口商品成本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在外汇市场上卖出外币,买入本币,以阻止本币汇率下跌,或促使本币汇率回升。当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要求中央银行拥有必要的外汇储备和资金实力。同时,这种干预方式能在短期内对汇率的变动产生较大影响,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汇率长期变动趋势。

其它因素,如信息传递、心理预期、政治形势和季节性变化等也会对汇率的变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各种因素(包括主要因素与其它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有时是相互抵消,形成一种综合力量,共同改变外汇市场供求状况,进而导致汇率的变动。

5.本币贬值对国民经济有哪些重要影响?

答:货币贬值改变了国内外相对价格水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势必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贬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

一国货币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抑制进口。这意味着该国市场上的商品相对减少,而收兑外汇的本币投放相对增加,商品与货币的对比关系因此而改变,很可能导致国内物价的

全面上涨。另外,如果一国存在着“进口刚性”,即大量商品或零部件是该国必须进口,或没有替代品的,那么,贬值引起进口品成本的上升,就会诱发进口商品和用进口零部件组装的商品、与进口商品和用进口零部件组装的商品相类似的国内商品、乃至其它国内商品的价格提高,也可能导致国内物价的全面上涨。

(2)贬值对社会总产量的影响

一国货币贬值的“奖出限进”作用,能够扩大该国的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的份额,从而为这些商品生产厂家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由于生产的关联性,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市场的扩大,又会直接或间接地推动整个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一国货币贬值的“奖出限进”作用,还有利于增加该国的外汇积累,加大资本投入,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新生产能力的形成,往往又使一国社会总产量明显增加。

(3)贬值对就业水平的影响

一国货币贬值有利于出口商品的生产规模扩大和出口创汇企业的利润水平提高,而这又会“牵引”国内其它行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国内就业总水平也将提高。同时,贬值后的进口商品成本增加,其销售价格上升,一方面使对进口商品的需求转向国内生产的产品,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的竞争能力,从而促进了内销产品行业的繁荣,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通过货币贬值来提高就业水平是有前提的。这就是,工资基本不变或变动幅度要小于汇率变动的幅度。如果工资随着本币汇率的下降而同比例上升,那就会抵消贬值所产生的改善国际贸易收支、增加就业机会的效应。另外,一国货币贬值,能够吸引外来的长期直接投资。外国资本流入会增加国内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数量,有利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4)贬值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国货币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规模,增加出口创汇企业的利润,进而促使生产要素从

国际金融第四章课后作业答案

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 1. X。补贴政策、关税政策和汇率政策都属于支出转换型政策。 2. X。外部均衡是内部均衡基础上的外部平衡,具体而言,反映为内部均衡实现条件下的国际收支平衡,它不能脱离内部均衡的条件。 3. X。丁伯根原则的含义是,要实现N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N个有效的政策工具。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别应用于影响力相对较大的目标,以求得内外平衡是蒙代尔提出的政策指派原则的要求。 4. X .“蒙代尔分配法则”认为,财政政策解决内部均衡问题更为有效,货币政策解决外部平衡问题更为有效。 6. X。应使用紧缩的财政政策来压缩国内需求,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改善国际收支。 7.√。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B 2. D 3. BC 4. BD 5. A 6. BD 7. CDE(说明:一般而言,汇率变动会通过影响自发性贸易余额而引起BP曲线移动,但是,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国际收支完全由资本流动决定,贸易收支的变动能够被资本流动无限抵销,此时的BP曲线反映为一条水平线,仅仅与国际利率水平有关) 8. ABD 9. CD 三、简答题 1.按照斯旺模型,当国际收支顺差和国内经济过热时,应当采取怎样的政策搭配? 答:斯旺模型用支出转换与支出增减政策搭配来解决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政府的支出增减型政策(譬如财政政策)可以直接改变国内支出总水平,主要用来解决内部均衡问题。政府的支出转换型政策(譬如实际汇率水平的调节)可以改变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的相对需求,主要用来解决外部平衡问题。当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和国内经济过热时,应当一方面缩减国内支出,一方面促进本币升值,从而使进口增加,并使国内支出中由国内供给满足的部分进一步减少,从而降低国际收支顺差和国内收人水平。 2.在斯旺的内外均衡分析框架中,当内外均衡时,国内的产出水平、就业水平是唯一的吗? 答:在斯旺模型中,内部均衡意味着本国生产的产品被全部销售掉,并且国内支出得到满足。当国内产出一定时,如果国内支出扩大,为了满足国内支出,就需要本币升值以减少出口或增加进口。外部平衡意味着净出口为零。当国内产出一定时,如果国内支出扩大,进口商品增加或出口商品减少,此时就需要本币贬值以同时增加出口或减少进口,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可见,斯旺模型中推导的国内支出与实际汇率的关系,是在国内产出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成立的。反过来说,如果国内产出水平可变,那么,无论是内部均衡还是外部平衡,在国内支出扩大时,只需要国内产出水平上升即可,不会发生进出口的变动,也不会影响实际汇率。所以,当斯旺模型的内外均衡同时成立时,国内的产出水平是唯一的,对应的是充分就业时的就业水平。 (说明:斯旺模型中的国内支出和净出口的关系,用文字描述可能较为难以理解,不妨用一些具体的数字来解释。 假设本国产出水平为100单位,原来处于内外均衡状态,具体而言,国内生产100单位的产品,其中出口20单位,国内支出100单位,其中80单位由国内生产的产品满足,20

4国际金融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思考题详解 一、思考题A:基础知识题 1(A)2(C)3(B)4( A) 5( D) 解析: 1. 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虽然目的相似,但两者的运营方式是不同的,反映了英美两国经济实力的对比变化和在争夺金融霸权上的尖锐矛盾 2. 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最初是为了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创设,后称为“特别提款权”。 3. 在金币本位制下,流通中使用的是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输入国境。 4.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了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储备体系。 5. 明确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牙买加体系。 二、思考题B:名校试题 2.1.何谓国际货币体系?它包括哪些内容?试说明其演进历程。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影响国际支付的原则、惯例、安排以及组织机构的总和,它包含的主要内容有:(1)国际结算制度,即国际交往中使用什么样的货币--金币还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2)汇率制度: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安排,是钉住某一种货币,还是允许汇率随市场供求自由变动;(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各国外汇收支不平衡如何进行调节;(4)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发展,各个时期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安排也有所不同,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大体可分为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协定之后以浮动汇率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

2. 简述金币本位制的特点。 (1)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铸造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的金币,具有无限法偿效力的自由流通。 (2)金币和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和输入国境。 (3)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也可以自由熔毁。 (4)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或等量的黄金。 3.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事项进行磋商; (2)采用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3)通过“双挂钩,确定美元和黄金并列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体制; (4)由IMF 提供短期融资或在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不平衡时调整汇率平价进行国际收支调节。 (5)取消外汇管制。 (6)制定稀缺性货币条款。 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事项进行磋商;采用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通过“双挂钩,确定美元和黄金并列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体制;由 IMF 提供短期融资或在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不平衡时调整汇率平价进行国际收支调节;取消外汇管制;制定稀缺性货币条款。 崩溃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矛盾,尤其是特里芬两难。即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于美元充当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而带来的一种内在矛盾。当美国保持国际收支顺差时,国际储备供应不足,从而国际清偿力不足并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当美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就难以保持,产生美元危机。 4. 牙买加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在多元化国际储备格局下,储备货币发行国仍享有“铸币税”等多种好处,同时,在多元化国际储备下,缺乏统一的稳定的货币标准,这本身就可能造成国际金融的不稳定; (2)汇率大起大落,变动不定,汇率体系极不稳定。其消极影响之一是增大了

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Theory) 汇率决定理论的概述 汇率决定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分析汇率受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汇率决定理论随经济形势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为一国货币局制定汇率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购买力平价学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利率平价学说(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又分为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与资产组合分析法(Portfolio Approach)。货币分析法又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Flexible price Monetary approach)和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 汇率决定理论的内容 国际借贷学说 国际借贷学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出现和盛行于金本位制时期。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4世纪,1961年,英国学者G.I.Goschen较为完整地提出。该学说认为:汇率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而外汇供求又源于国际借贷。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前者指借贷关系已形成,但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只有流动借贷的变化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这一理论的缺陷是没有说清楚哪些因素是具体影响到外汇的供求。 购买力平价学说 购买力平价学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金本位制崩溃,各国货币发行摆脱羁绊,导致物价飞涨,汇率出现剧烈波动。1922年,瑞典学者Cassel出版了《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系统地阐述了购买力平价学说。该学说认为,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汇率的变动也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假定,A国的物价水平为P A,B国的物价水平为P B,e为A国货币的汇率(直接标价法),则依绝 对购买力平价学说:e = P A / P B。 假定t 0时期A 国的物价水平为P A0,B国的物价水平为P B0,A 国货币的汇率为e0,t1时期A国 的物价水平为P A1,B国的物价水平为P B1,A 国货币的汇率为e1。P A为A国在t1时期以t0时期 为基期的物价指数,P B为B国在t1时期以t0为基期的物价指数,则依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

国际金融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收支账户 从国民收入账户角度看,开放经济与封闭经济有哪些区别? 封闭条件下,国民收入包括私人消费、私人储蓄、政府税收。当经济的开放性仅限于商品的跨国流动时,国民收入还需包括贸易账户余额。当经济的开放性发展到资本、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时,国民收入被加以区分。1.国内生产总值,是以一国领土为标准,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总值2.国民生产总值,是以一国国民为标准,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生产的产品与服务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从外国取得的净要素收入。 如何完整理解经常账户的宏观经济含义? 贸易账户余额与经要素收入之和被称为经常账户余额,它在开放经济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对经常账户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从进出口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反映了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从国内吸收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反映了以国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之间的关系。从国际投资头寸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带来了一国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化,同时它又受到国际投资头寸状况的影响。从储蓄与投资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反应了一国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当私人的投资与储蓄比较稳定时,经常账户反映了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3 对一国经济的开放性进行衡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衡量经济开放性的工具是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它反映的内容是交易,其范围限于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4 国际收支账户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国际收支账户的账户设置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与遗漏账户。经常账户记录的是世纪资源的国际流动,它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资本与金融账户是记录资产所有权国际流动行为的账户,其中资本账户包括转移及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官方储备。 经常账户余额与贸易账户余额之间的关系:经常账户余额与贸易账户余额之间的差别体现在收入账户余额的大小上。 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的关系:不考虑错误与遗漏因素时,经常账户中的余额必然对应着资本与金融账户在相反方向上的数量相等的余额。 5 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是什么?它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资本流出额为0。国际收支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收入和支出的总额,广义的国际收支不仅包括外汇收支,还包括一定时期的经济交易,收支相等称为国际收支平衡,否则不平衡。对国际收支进行分析主要是从特定账户余额的状况及它与其他账户余额关系的角度入手。经常账户和金融与资本账户之间存在的融资关系是理解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的关键,这一融资关系的发生机制、具体形式决定了国际收支的不同性质。贸易账户余额、经常账户余额、综合账户余额都有着不同的分析意义,都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衡量国际收支状况。 第二章开放经济下的国际金融活动 1 什么是国际金融市场?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二、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作为一国货币对外价格的表现形式,汇率受到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等诸多因素影响。同时,由于货币是国家主权的一种象征,因此除经济因素外它常常还会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面仅就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一)国际收支 从短期看,一国国际收支是影响该国货币对外比价的直接因素。当一国的国际收入大于支出时,即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在外汇市场上则表现为外汇(币)的供应大于需求,因而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外国货币汇率下降:相反,当一国国际收入大于支出时,改国即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在外汇市场上则表示外汇(币)的供应大于需求,因而本国货币汇率下降,外国货币汇率上升。 必须指出,国际收支状况并非一定会影响汇率变动,这主要看国际收支差额的性质。短期的、临时的、小规模的国际收支差额,可以轻易地被国际资本的流动、相对利率的通货膨胀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和其他等因素所抵消。但是,长期的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一般会知道本国货币汇率的下降。 (二)相对通货膨胀率 货币的对内价值是决定其对外价值(即汇率)的基础,货币对内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其对外价值的变化。对内价值具体体现于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高低,而通货膨胀证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货币量所引致的货币贬值、无价上涨现象。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意味着该国货币代表的价值量下降。因此,国内外通货膨胀率差异就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当一国出现较他国更高企的通货膨胀时,其商品成本加大,出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必然上涨,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削弱,引起出口减少,同时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竞争,造成进口增加,从而改变经常账户收支。此外,通货膨胀差异还会通过影响人们对汇率的预期,作用于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当一国通货膨胀率较高时,人们就会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由此将手中的该国货币转化为其他货币,造成该国货币的汇率下跌。一般而言,相对通货膨胀率持续较高国家,其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将会趋于贬值;反之,相对通货膨胀率较低的国家,其货币汇率则会趋于升值。 (三) 相对利率水平 利率作为货币资产的一种特殊价格,是借货资本的成本或收益,它与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成本和利润紧密相关。一国利率水平高低反映借货资本的供求状况。利率水平变化对汇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的国际流动其作用的。当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国家时,表示使用本国货币资金的成本上升,由此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供应相对减少;另一个方面表示放弃使用资金的收益上升,国际短期资本由此趋利而入,外汇市场上外汇供应相对增加。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反之,当一国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时,外汇市场上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则会降低本国货币的汇率。 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这里所说的影响汇率的利率是指相对利率水平。如果本国利率上升,但上升的幅度不如外国利率上升的幅度,或不如本国通货膨胀的上升幅度,则不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第二,与国际收支、通货膨胀、总需求等因素不同、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更多的是短期的汇率影响,利率对长期汇率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政策工具范畴。 (四)市场预期 市场预期有时能对汇率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短期性资金达到了十分庞大的数字。这些巨额资金对世界各国的正直、经济、军事等因素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受预期因素的支配,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就到处流动,或为获取高额投机利润。这就常常给外汇市场

裴平《国际金融学》第3版课后习题(汇率的决定与变动)【圣才出品】

裴平《国际金融学》第3版课后习题 第3章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1.汇率的本质是什么? 答:汇率的本质是两国货币以各自所具有的价值量或所代表的价值量为基础而形成的交换比率,它的实际水平还受到外汇市场供求的影响。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商品交换比率或商品价格的形成都应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遵循等价交换和市场供求的法则。货币作为一种商品,尽管有其特殊性,同样不能例外。因此,在国际货币兑换的过程中,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必须以价值平价或价值对等的关系为基础,并且能够充分反映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 2.试述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一般原理。 答:金本位制度泛指以黄金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汇率的价值基础 在金币本位制下,各国都以法律形式规定每一金铸币单位所包含的黄金重量与成色,即法定含金量。两国货币的价值量之比就直接而简单地表现为他们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或法定平价,黄金是价值的化身。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之间汇率的价值基础,它可表示为: (2)外汇市场的供求 铸币平价与外汇市场上的实际汇率是不相同的。铸币平价是法定的,一般不会轻易变动,

而实际汇率受外汇市场供求影响,经常上下波动。当外汇供不应求时,实际汇率就会超过铸币平价;当外汇供过于求时,实际汇率就会低于铸币平价。像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不断变化一样,实际汇率也围绕铸币平价不断涨落。但在典型的金币本位制下,由于黄金可以不受限制地输入输出,不论外汇供求的力量多么强大,实际汇率的涨落都是有限度的,即被限制在黄金的输出点和输入点之间。 (3)汇率波动的规则 在金币本位制下,汇率波动的规则是:汇率围绕铸币平价,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在黄金输出点与输入点之间上下波动。当汇率高于黄金输出点或低于黄金输入点时,就会引起黄金的跨国流动,从而自动地把汇率稳定在黄金输送点所规定的幅度之内。这就是金币本位制下汇率波动的自动调节机制。 3.试述纸币流通制度下汇率决定的一般原理。 答:(1)汇率的价值基础 在纸币流通制度下,货币的购买力成为价值的化身,汇率的决定依然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它的本质还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之比。 (2)外汇市场的供求 在纸币流通制度下,汇率除以两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为基础外,而且还随着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外汇市场供求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汇率的实际水平。当外汇供不应求时,外汇汇率上升;当外汇供过于求时,外汇汇率下降;当外汇供求相等时,外汇汇率达到均衡。实际汇率由外汇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 (3)汇率波动的规则 纸币流通制度下的汇率波动规则因所处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同而有差异。在布雷顿森林体

国际金融学陈雨露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

第四章作业 1.说说欧洲美元是什么意思。 答:欧洲美元并不是一种特殊的美元,它与美国国内流通的美元是同质的,具有相同的流动性和购买力。所不同的是,欧洲美元不由美国境内金融机构经营,不受美联储相关银行法规、利率结构的约束。这里的“欧洲”,是指“非国内的”、“境外的”、“离岸的”,并非地理意义上的。 2.欧洲美元市场的出现会影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吗? 答:欧洲美元市场的优势在于不受任何国家法令限制,免税,不缴纳法定储备,流动性强,主要作为银行间同业短期资金批发市场,参与者多为商业银行、各国央行及政府,主要借款人为跨国公司,交易对象多为具有标准期限的定期存款,一般为短期,其余为可转让存单。 随着市场业务的不断拓展,目前欧洲美元市场的地理范围和借贷币种也正在不断扩大。但由于它的流动性太强,不受约束,因而也是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的主要因素。 由此来看,它会影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4.欧洲货币市场运行是否存在信用膨胀问题?欧洲货币市场规模不 断扩大是否会威胁国际金融稳定? 答:存在信用膨胀问题。欧洲货币市场作为实现国际资本转移的场所,其加速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国际金融密切联系的作用是其他国际金融市场和转移渠道无法相比、无法替代的。欧洲货币市场是个信用市场,但它仍同远期外汇市场发生着紧密的联系。在一些国际大银行中,欧洲货币交易往往就是通过其外汇业务部门而不是信贷部门进行的。欧洲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的结合,给市场带来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与此同时,各国际金融中心除了信用评级机构和中央结算体系外,并没有任何正规的金融管理部门实施对欧洲货币市场上金融机构以及它们所进行的信贷业务活动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控制各个金融中心,乃至全球的欧洲货币市场信贷规模是一个重要问题。欧洲货币市场并不大量增加金融系统创造货币和信贷的能力。这并不意味着欧洲货币市场没有信用膨胀。由于欧洲货币市场没有准备金规定,只受对借贷资本的需求和贷款机构本身的谨慎态度的限制,信用膨胀的可能性也很大。一个经济社会越开放,越难进行贷款倍数分析。很难通过欧洲货币的准备金比率和再贷款率确定欧洲货币扩张的固定倍数,而且,欧洲货币市场的增长,并未经历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倍数扩张过程,它并不存在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倍数扩张的“货币基础”。因此,关于欧洲货币市场的信用膨胀程度,目前尚难做出准确的定量结论。以上论述说明,欧洲货币市场有一定的信用膨胀问题,但是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可怕,只要加强管理还是可以控制的。各国应该严格区分境外市场与境内市场业务,防止国际游资扰乱国际金融市场秩序。

国际金融 第四章 答案

Answers to Chapter Four 1. Given that the exchange rate is expressed as dollars to euros, we treat the dollar as the domestic currency. Note also that interest rates are quoted on an annual basis even though the maturity period is only one month. In this problem we divide the interest rates by 12 to put them on a one-month basis. a. The interest rate differential, therefore, is (1.75%/12 - 3.25%/12) = -0.125%. The forward premium/discount, expressed as a percentage, is calculated as: ((F-S)/S)?100 = ((1.089 – 1.072)/1.072)?100=1.5858% b. Transaction costs are shown in the figure above by the dashed lines that interest the horizontal axis at values of -1.00 and 1.00. c. The positive value indicates that the euro is selling at a premium. In addition, the interest rate differential favors the euro-denominated instrument. Hence, a saver shift funds to euro-denominated instruments. 2. Using the provided information: (1.75/12) – (3.25/12) < [(1.089 - 1.072/1.072)]?100 -0.125% < 1.5858%. 3. The four markets are graphed below. Graph 1, the spot market for the euro. 人们在即期市场将美元等货币兑换成 欧元,以期保值和升值。所以对欧元 需求上升。 R – R* 450 (F-S)/S -0.125 1.5858 1.00 -1.00

汇率的决定与变动8

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金本位货币制度下,市场汇价围绕( )上下波动。 A 含金量 B 金平价 C 黄金输送点 D 铸币平价 4. 本币贬值可以改善本国旅游与其它劳务状况的前提条件是( A B C D 5. 一国国际收支顺差会使() A.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增加,该国货币汇率上升 B. 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减少,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C. 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增加,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D. 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减少,该国货币汇率上升 6.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一国汇率贬值( A. 通货膨胀 B. 国际收支顺差 C. 收入减少 D.紧缩性政策 7. 从长期讲,影响一国货币币值的因素是( A B C D 8.从短期看,影响一国货币汇率的直接因素是( A. 财政经济状况 B. 国际收支状况 2.汇率波动受黄金输送费用的限制,各国国际收支能够自动调节, 是()。 A.浮动汇率制 B.国际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 这种货币制度 D.混合本位制 3.右 A B C D 一国货币汇率高估,往往会出现( .外汇供给增加, .外汇供给减少, .外汇供给增加, .外汇供给减少, 外汇需求减少, 外汇需求增加, 外汇需求减少, 外汇需求增加, )。 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顺差 ?本币贬值的程度大于本国物价上涨的程度 ?该国是一个大国 ?该国已实现充分就业 ?该国经济增长率很高 .国际收支状况 .经济实力 ?通货膨胀 .利率高低

C.经济增长率 D.通货膨胀率

9.J 曲线效应是用来描述本币( A 贬值 B 升值 C 先贬值后升值 D 先升值后贬值 )对经常项目的影响过程。 10. 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是( ) A. B. C. D. Dx+Di=1 Dx+Di>1 Dx+Di<1 Dx-Di>1 11.购买力平价说有助于说明( ) A. 通货膨胀率与汇率之间的变动关系 B. 经济增长率与忽律之间的变动关系 C. 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变动关系 D. 国际收支与汇率之间的变动关系 12.在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 A. B. C. D. 市场供求 购买力平价 黄金输送点 铸 币平价 ) 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对其供求数量变化的反应程度 进出口商品的供求数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供给对需求的反应程度 需求对供给的反应程度 13.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是( A. B. C. D. 14.根据国际收支理论,影响外汇供求的决定性因素是( A. 贸易收支 B. 经常项目收支 C. 国际储备量 D. 资本项目收支 15.金本位货币制度下的汇率制度属于( A. B. C. D. 浮动汇率制度 联合浮动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 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16.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本国居民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

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

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1)物价的相对变动物价上涨,通胀,货币贬值。(2)国际收支差额物价上涨,限制出口,刺激进口;国民收入增长,扩大进口;利率水平相对下降,则会刺激资本流出,阻碍资本流入,这些都是导致该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从而造成外汇供不应求,外汇汇率上升的原因。(3)市场预期的变化预期未来本币贬值,就会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本币,导致本币现在的实际贬值(4)政府干预汇率①汇率变动影响国际收支,一国货币贬值一方面会导致出口增加,进口下降;另一方面会使得资本流入减少,资本流出增加。反之如果一国货币升值,则其影响正好相反。②汇率变动影响外汇储备③汇率变动形成汇率风险 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采用紧的财政政策。反之国际收支顺差时,则采用松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主要调节经常项目收支。 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采用紧的货币政策。反之国际收支顺差时,则采用松的货币政策。货 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采用本币法定贬值或贬值的政策。在国际收支顺差时,可以采用本币法定升值或升值的政策。汇率政策主要调节经常项目收支。 ①外贸管制和外汇管制。逆差时,就加强外贸管制和外汇管制;顺差时,就放宽乃至取消外贸管制和外汇管制。 ②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向国际货币基金或其他国家争取短期信用融资的措施或直接动用本国的国际储备。 在实践中,测度国际储备总量是否适度的经验指标是: (1)国际储备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一般为10%。 (2)国际储备额与外债总额之比,一般在30%到50%。 (3)国际储备额与进口额之比,一般为25%;如果以月来计量,国际储备额应能满足3个月的进口需求 伦敦型中心,伦敦和中国香港属于这一类型。①交易的货币币种是不包括市场所在国货币的其他货币。②经营范围比较广泛,市场的参与者可以同时经营在岸金融业务和欧洲货币等离岸金融业务。③对经营离岸业务没有严格的申请程序。 纽约型中心①欧洲货币业务包括市场所在国货币的非居民之间的交易。②管理上对境外货币和境内货币严格分账。 避税港型中心①资金流动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且免征有关税收。②资金来源于非居民,也运用于非居民。③市场上几乎没有实际的交易,而只是起着其他金融中心资金交易的记账和转账作用,所以又称为走账型或簿记型中心。 欧洲货币市场: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中国政府在日本东京发行的日元债券。在美国发行的外国债券称为扬基债券,在日本发行的外国债券称为武士债券,在英国发行的外国债券称为猛犬债券,在中国发行的外国债券称为熊猫债券。欧洲债券墨西哥政府在东京发行的美元债券就属于欧洲债券。以特别提款权为面值的国际债券也是欧洲债券。 负债率≤20%债务率≤100%偿债率≤25%短期债务率≤25% 负责率=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00% 债务率=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100% 偿债率=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100% 短期债务率=短期外债余额/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 目前我国外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短期债务率偏高。

第四章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

第四章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 第一节 铸币评价理论 1113.00161 4.8665123.22===英镑含金量英镑美元美元含金量 第二节 购买力平价理论 1.弗里德曼的一价定律 针对贸易商品,一般绝对购买力平价公式:*T T SP P = 此式表示贸易商品的国内价格等于汇率乘以该商品在国外的外币价格,即在不考虑运输费用和关税等因素的情况下,同一贸易商品在全世界的售价相同。此式即为著名的一价定律。 2.购买力评价的定义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的时点上,两国货币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购买力之比, 则两国货币的汇率决定于两国一般物价水平之商(比价,又称平价)。 如果考虑的是多商品经济模型,则一般的绝对购买力平价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式中,S 为B 国货币对A 国货币的汇率(即单位B 国货币折合一定数量的A 国货币), 为A 国第i 种商品的价格,Bi p 为B 国同种商品的价格,i w 为选定商品的权数。 简化的一般绝对购买力平价模型: S 为汇率,以本币表示的单位外币,即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值。P 和P*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反映所有商品物价变动的综合物价水平。 4.相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的简化表达式: 式子中,π和π*分别表示从 至 时间内本国和外国的通货膨胀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公式表明:汇率变化率等于同期本国与外国的通货膨胀率之差。即,汇率的变化率与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比例。 5.交易成本及对购买力平价的修正 购买力平价或一价定律是在假设没有交易成本和进口关税的前提下获得的。现在分析考虑交易成本和进口关税对购买力平价的影响。 (1)交易成本 假设交易成本为C ,则购买力平价可表示为: 假设交易成本为价格的一部分,即 ,其中 为交易成本与商品外币价格的比率。 则考虑交易成本之后的购买力平价公式为: 公式表明随着交易成本的增加,汇率上升(直接标价法)。 (2)进口关税 t 为进口关税税率,考虑交易成本和进口关税之后的购买力平价为: 在实证研究中,两边取对数:ln S =lnP -lnP*-ln(1+δ)-ln(1+t) 当δ和t 很小时, ln(1+δ)≈δ, ln(1+t)≈t ,因此上式可简写为: *P P S =Bi N i i N a i Ai i p w p w S ∑∑== =1 Ai p * 01ππ-=-S S S 0t 1t C P P S +=**P C δ=δ) 1(*δ+=P P S ) 1)(1(*t P P S ++=δt p p s ---=δ*

第二节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第二节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一、汇率决定的基础 汇率是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比价,其实质是各种货币价值的体现。也就是说,货币具有的或代表的价值决定汇率水平的基础,汇率在这一基础上受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动,形成现实的汇率水平。而另一方面,货币制度又是汇率存在的基本客观环境,决定了汇率决定的机制。或者说,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各国货币所具有的或者所代表的价值是不同的,即汇率具有不同的决定因素,并且影响汇率水平变动的因素也不相同。纵观历史,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两个历史阶段:金本位和和纸币本位制度。 (一)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1.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金本位是指以黄金为货币制度的基础,黄金直接参与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货币制度。从广义的角度,金本位制具体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式,其中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度,后两种是削弱了的、变形的金本位制度。 在典型的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均以黄金铸成,金铸币有一定重量和成色,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具有无限清偿;辅币和银行券可以按其票面价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金本位发展到后期,由于黄金产量跟不上经济发展对货币日益增长的需求,黄金参与流通、支付的程度下降,其流通、支付手段职能逐步被以其为基础的纸币所替代,国际货币制度从金币本位演变成为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金块本位制依然是一种金本位制,以黄金为基础的纸币代表黄金流通并与黄金保持固定的比价,在需要的时候黄金仍直接参与清算和支付。金汇兑本位是一种广义上的金本位制,因为纸币作为法定的偿付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并且由政府规定其所代表的黄金量和维持与黄金的比价。 在典型的金本位下,金币本身在市面上流通,铸造的金币与可兑现的银行券以1:1的严格比例保持互换,这时两种货币之间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Mint Parity)就成为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基础。铸币平价是金平价(Gold Parity)的一种表现形式。所谓金平价是指两种货币含金量或所代表金量的对比。 例如:在1925—1931年期间,英国规定1英镑的纯金量为113.0016格令(Grains),美国规定1美元的纯金量为23.22格令,这样,英镑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即为:£l=113.0016÷23.22=$4.8665 即1英镑金币的含金量等于1美元金币含金量的4.866 5倍。这就是英镑与美元之间汇率的决定基础,它建立在两国法定的含金量基础上,而法定的含金量一经确定,一般是不会轻易改动的,因此,作为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是比较稳定的。 2.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变动

汇率决定理论

在货币分析法下,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可______替代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本国物价水平提高会导致本币______下跌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合理性在于它有助于说明______汇率的决定基础 货币市场包括_同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可转让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CD市场)、国库券市场、消费信贷市场、回购协议市场 汇兑心理说强调______对汇率的影响外汇市场上人们的心里预期 在金本位制下,外汇之间的比价由各自货币的______所决定含金量之比 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______一价定律 根据货币分析法,当本国货币供给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本币______ 汇率上升利率平价说分为______和______ 非抛补的利率平价、抛补的利率平价 依利率平价说,利率高的货币在远期表现为______贴水 简述利率平价说的重要意义:利率平价说并非是一个独立的汇率决定理论,而只是描述了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常被作为一种基本的关系式运用于其他汇率决定理论的分析中。利率平价说为远期汇率的确定提供了参考,并且为央行对外汇市场进行灵活的调节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通过培育发达、有效的货币市场,利用利率尤其是短期利率的变动可以对汇率进行调节。 在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作用上,货币主义汇率理论的观点与人们的经验观念有哪些不同人们通常认为,本国利率上升会吸引外资流入,使本国出现国际的收支顺差,从而使本币汇率上升,即外汇汇率将下跌。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也是这样解释利率变动的影响的。而货币主义汇率理论则认为,本国利率上升首先会提高持有本国货币的机会成本,因此会降低人们对本币的需求,在货币供给和实际收入不变的前提下,这将导致本国价格水平的上升,从而使本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其次,根据假定的基本前提(3),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和国际化的情况下,本国与外国的实际利率将保持一致。因此,本国名义利率的相对提高实际上反映了本国预期通货膨胀率的相对提高,即i-i*=π-π*。而当人们预期本国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会减少对本国货币的需求,从而也会导致本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试评价购买力评价说:购买力平价理论从货币的基本功能出发,利用简单的数学表达式,对汇率水平与物价水平,以及汇率变动与两国通货膨胀率差异的关系做了描述,它成为经济学家和政府部门计算均衡汇率的常用方法。但是购买力平价也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购买力平价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不存在贸易壁垒、外汇管制以及交易成本等,购买力平价在计量检验中存在很大技术上的困难。 什么是一价定律它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一价定律:在不存在运输费用和人为的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用相同币种表示的售价相同。 成立的条件:(1)忽略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外汇市场上仅存在经常账户的交易,且汇率能够灵活调整;(2)位于不同国家的商品是同质的可贸易商品;(3)国际交易中不存在贸易壁垒。

汇率的影响因素及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的影响因素及汇率决定理论

影响汇率因素 ?某种货币的汇率由对该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

影响汇率因素——政府的干预 ?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的行动影响汇率。 ?每个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有一定数量的别国货币作为“官方储备资产”。 ?这类外币可用于在外汇市场上买入本国货币,增加对本国货币的需求,维持本币的价值。同样中央银行可用本币买入外币,在外汇市场上增加本币供给,压低本币价值。 ?中央银行可以创造并出售它所希望的本币数量,但要冒着通货膨胀的风险。

影响汇率因素——相对通货膨胀和利率 ?相对价格水平对国际贸易流动的影响 ?相对利率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如果贸易和资本流动不受阻碍,而且外汇市场没有政府干预,汇率的变化最终会消除这种外国商品和金融资产在价格上和利率上的优势。 ?本国居民对外国商品需求的增加导致对外币的需求上升,外币对本币升值。因此,以本币表示的外国商品价格上升,因为以外币表示的相同购买力需要更多的本币支付。

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理论,用不同货币购买同一种商品,以其中任何一种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都是一样的。

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国内价格水平/国外的价格水平=汇率?在中国购买一瓶矿泉水,价格为2.1人民币;在美国的市场上的价格为0.5美元; ?理论上: 0.3美元= 2.1人民币,即1美元= 7人民币?若现实中$1=RMB7时用,美元购买和人民币购买都是无差异的,所支付的成本是相同的; ?若现实中$1=RMB6时, $0.3=RMB1.8

国际金融学第四章

外汇交易是指不同货币之间的各类买卖业务,外汇交易是在外汇市场进行的。 一、外汇市场的概念和特点 外汇市场,从事外汇买卖或兑换的交易场所或运营网络,或者说是各种不同货币彼此进行交换的场所。外汇市场不但是最大的金融市场,也是最大的商品市场。外汇市场特点:1、外汇市场是个无形市场。2、外汇市场是一个24小时连续不断的市场。(纽约、芝加哥、旧金山、东京、新加坡、巴林、苏黎世、米兰、法兰克福、伦敦)3、外汇市场是一个零合市场。 4、外汇市场主要分布于主要的金融中心。 5、外汇市场是一个充满竞争性的市场。 二、外汇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是随着国际贸易中非现金结算而发展起来的。如贸易造成商品的流动及价款的支付;国际借贷会导致资本的移动。也就是说国际间一切交往,比伴随着货币的清偿和支付,而通常一国货币是不能在另一国流通,这样在进行结算时就必须进行货币兑换及买卖活动,这就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或在固定场所,或借助于一定网络实现,这样,就产生了外汇市场。目前,之所以脱颖而出,有以下几个方面:1、外汇汇率的自由浮动是外汇市场发展的前提条件;2、金融自由化是外汇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3、新技术革命特别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外汇市场的发展那奠定了物质基础;4、各行各业的参与是外汇市场发展的支柱。 三、外汇市场的类型:(一)按照交易范围划分:1、狭义外汇市场:银行同业之间进行外汇买卖的场所,是外汇市场的主体。2、广义外汇市场:除包括银行同业交易外,还包括一般客户与银行进行的外汇交易。(二)按照时间划分:1、即期外汇市场:进行即期外汇交易的市场,所谓即期外汇交易,是指买卖成交后,最迟在2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的外汇业务。2、远期外汇市场:进行远期外汇交易的市场,所谓远期外汇交易,是指买卖双方成交之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约定将来某一时日,按照约定的汇率及金额进行交割的外汇业务。(三)按照空间划分:1、国内外汇市场;2、国际性外汇市场 (四)按照管制程度划分:1、自由外汇市场;2、平行市场;3、外汇黑市。 四、外汇市场功能:作为国际经济联系的纽带,能及时反映经济金融动态和汇率变化趋势,为国际资金融通、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对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实现购买力国际转移;调节外汇供求;形成外汇汇率;实现资金融通;进行外汇保值减少外汇风险以及进行外汇投机。 五、外汇市场组织结构:商业银行、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外汇经纪人、证券公司、中央银行 六、主要的外汇市场:伦敦:5040 ;纽约:2540 ;东京: 1490;新加坡: 1390 ;法兰克福: 880 一、即期外汇交易,又称现汇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买卖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的外汇业务。所谓交割是指买卖双方履行交易契约,进行钱货两清的行为。即期外汇交易是外汇市场最常见、最普遍的交易方式,是其他外汇交易的基础。其基本作用是:满足临时性的付款需要,实现货币购买力的转移;调整各种货币头寸;进行货币投机,牟取利益等。即期外汇交易的汇率构成了所有外汇汇率的基础。 (二)即期外汇交易报价与交割日:1、即期外汇交易交割日,又称结算日,也叫有效起息,银行间外汇交易的交割日包括三种类型:1)标准交割日:指成交后第二个营业日交割,如果遇上非营业日,则顺延到下一个营业日。目前,大部分的即期外汇买卖采用这种方式交割。2)隔日交割:指在成交后第一个营业日内进行交割。某些国家由于时差的原因而采用这种方式。3)当日交割:指在成交当日进行交割。 2、即期外汇交易报价:即期外汇交易中,银行报价采用双价制,即报价者同时报出买入价格和卖出价格。一笔完整的交易往往包括四个步骤:询价,报价,成交及证实。其中报价是关键,外汇交易员在报价时需要根据市场条件和自身情况,在盈利机会和竞争力之间取得平衡:既要提供富有竞争力的价格吸引交易,又要通过报价来保护自己,在承担风险的同时获取相应的盈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