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分析报告

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分析报告
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分析报告

浅谈初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基础。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提前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所以,有人说: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把单调、枯燥、无味的数学符号在推理、运算过程中让其活起来、动起来,变的有滋有味,使学生感到趣味无穷、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逐步产生浓厚兴趣,是数学教学成功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除了传授数学知识之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去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积极探讨,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领悟到学习的快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问题和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进入“愤”和“悱”的境界。这样做一方面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影响。例如:在学习交换律时,让

学生自主探索找到加法(或乘法)的算式,从而得到这些算式的共同点只是加号(或乘号)两边的代数式进行了互换,他们的和(积)不变。然后问学生那么减法(或除法)有这样的规律吗?要想在减法(或除法)中运用这个规律我们应该怎么办?

所以教师的教法,贵在启导。精彩的导入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在讲授数学知识时,要注重将知识点放入相应实际问题背景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纸板,把三个角剪下后摆成一个平角,并抓住时机进行点拨,学生去发现“三内角之和为180度”这一规律,学生学得愉快,记得牢固.

在讲述初三两圆的位置关系时,自制一套幻灯片,结合物理知识,应用运动学的观点,在幕布上使一圆逐渐向另一圆靠近,使两圆之间从外离到外切,再到相交、内切、内含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发现两圆之间的五种位置关系,增强了直观性,降低了难度,减轻了负担,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3)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

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延缓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我将两个全等三角形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综合处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进行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巩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渴望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将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把学生的挫折感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能力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注意发现学生每一次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闪光点,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的氛围,在每个教学层次做到快速反馈,激励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选题要“有的放矢”,不要搞“题海战术”。

习题练习,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适当地练,才能打牢基础,形成能力,编拟习题的原则是符合课程标准,

可根据教学目标精选习题,力求概念习题化,体现一定的知识点和能力上的要求,采用题组的形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来练习,充分注意题组的梯度,控制难度与数量,不搞题海战术,不出偏题、怪题来难学生;在习题的形式上,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出些巩固概念的、暴露问题的、一题多解的、多题一解的练习等,可以先练后讲或先讲后练,也可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一些错误,有的会因此丧失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反馈、及时指导、及时讲评。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订正,然后教师再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再练习,从而使学生从失败中找到成功,使他们在每一节课都能学一点新知识,取得一点进步,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看到自身的价值,通过这种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享受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

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学科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急于求成,从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数学素养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计教学过程。

(1)活用教材,消除两极分化

在新教材中,抛弃了一些偏难的概念、公式,如:乘法公式中的立方和(差)公式;因式分解中的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的关系;降低了平面几何的证明难度等。对这些已省的难度大的知识,不应该再去挖掘、讲解。对于课本上较难的概念,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采用层层突破的方法,使大面积学生理解掌

握。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这节课,概念较多,有单项式、多项式等有关概念共八个,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要掌握这8个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可采用下列步骤教学,分解教学难点:(1)概念的形成教学。思考并回答问题:-3x、ab3、-xy这些代数式是怎样组成的?有什么共同特征?先由个体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观点,初步形成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出单项式及有关概念。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多项式概念。(2)设计有梯度的练习,突破难点。分三个层面:一是概念的直接应用题;二是开放题:学生按要求设计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小组内交流;三是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代数式,并指出是单项式还是多项式,应用这八个概念。(3)个别指导,课外补差。一些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从作业的反馈,教师的个别指导中慢慢领悟概念的真谛。这些都体现对教材的“活用”、巧用、对学情的准确把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对《标准》的理解,不仅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练习中思考,反馈中感悟,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预防了两极分化。

(2)转换方式,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的活动过程,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是老师备课、讲课,学生听课。课堂上的主动权多被教师掌握,教师的教学活动占据整个课堂,这种模式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将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

体地位,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转变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师在备课之前不仅要针对文本、教参,拟定本课应涉及的知识点、问题设计等,更要考虑到学生在预习作业中反映出来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备课,当课堂上老师涉及的东西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时,学生自然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第二,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但传统教学使学生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思维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个性受到压抑。因此,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在“疑”中产生兴趣,在“思”中迸溅创新的火花。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能轻易地否定,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机会和动力。

(3)要学会评价学生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评价学生过于关注结果,即形成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评价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数学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天性受

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不用同一个标准评价所有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个性奔放。老师要知道,创造性只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培育,创造性是教不出来的,但不适当的教育足以把创造性扼杀在萌芽中。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全体学生应该是“生态”式存在的,教师没有任何理由挑剔自己的学生。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功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这是学习上不得法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

(1)教会学生学会“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努力保护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例如,学习公理“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从上海到广州,一般乘火车路程约为1811米,也可以坐轮船航程约为1690米,还可以搭飞机,只有约1200米。学生仔细阅读后,教师可引导提出;“为什么三种行程各不相同呢?飞机的行程最短呢?”然后引导学生将问题抽象,发现

并得出公理内容,进而启发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找出应用这个公理的实例。教师构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索——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提问,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

(2)教会学生学会“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及健全的人格。学生参与教学应着眼于所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抽象、完善整个过程中。例如,“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节教学中,可作如下尝试:(1)学生动手练习尺规作图:已知线段a、c(c>a)作△ABC,使∠C=90,一条直角边CB=a,斜边AB=c;(2)学生小组讨论思索:满足上述条件的直角三角形的个数唯一,还是形状大小唯一;(3)小组讨论思索:为什么对一般三角形来说,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而当其中一边的对角是直角时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解除了困惑,认识了数学,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3)教会学生学会“感悟”

学贵有悟,感悟是学习的高境界,而学生的感悟能力不是与身俱来的,这与我们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讲授“弦切角”一节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设计弦切角的三种不同情形,通过图形的动

态变化,让学生思考、感受这三种不同情形,体味、感悟出特殊弦切角的证明方法。培养学生“感悟”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平时多注意毎一个细节,循循善诱,可以相信,必将为数学教学增添活力,赋予灵性。

四、建立民主和谐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这份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与学习情感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任老师而放弃该学科的学习。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以及家庭困难的学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才能

敞开心扉,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2)善用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言语、行为、情趣、人品是影响学生发展成长的关键因素。教学是通过语言、肌体动作来进行的,有时一个贴切的比喻、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无声的手势都会像童话里的魔棒一样,使学生全神贯注,饶有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也要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学科的情趣及广阔的知识,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兴趣,进行高效教学的前提。教育现实呼唤教师改变以往的姿态,要学会倾听、鼓励学生诉说自己的问题,学会与学生交流,相互沟通,学生“亲其师”,自然会“信其道”,学习兴趣自然会提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主动地发展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观察思考、独立分析和归纳的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对提高数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需要在教学中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

取得预期的成效。

七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九年级上册第101页例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析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建模”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发展数学才能。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工程中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以及找出相等关系。 2.难点:把全部工作看作1。

3.关键:建立等量关系。 评析:目标的制定上从形式上体现了三维目标,但每一项目标都是空洞的,没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目标显得假、空、大。本课时的目标应为: 1.掌握与工程问题有关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2.能根据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形成等式进而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4.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本课的难点应该是:从具体问题中找出等量关系。这是因为:在小五年级和六年级的教学中,题目中没明确问题的工作量时,都是将工作量视为单位1处理的,只要小学基础在中等水平的学生,都能自觉地将工作量看作单位1,这就体现该知识点不可能成为难点。而题目中所蕴藏的等量关是隐蔽的,学生不易发现,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要发现并用文字表述等量关系是有困难的,为此找出问题中等量关系并用文字表述才是该课时的难点也是关键所在。如果要说难点是:把全部工作量看作1,我认为也应该是:为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的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数学课堂在多数人看来就是一个1+1必须等于2的枯燥无味的教师说、学生听的课堂。因此,数学课堂要达到和其他孩子感兴趣的课堂一样,就需要我们教师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一向倡导"生活即教育",在其生活教学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张雪门先生提出的"行为课程"也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他认为"生活就是教育",因此要重视学生生活本身的教育,实行教育生活化。数学是理性的、抽象的。生活却是感性的、具体的,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只有在被抽象成数学符号时,才可能被称之为数学。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2.研究意义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教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我们要在学校的数学活动中, 要打破数学与生活的隔阂,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观察、寻找身边的数学入手,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知识、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我们要确立"生活即课堂"的观念,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社会、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去体验具体的、可感的、鲜活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让学生在愉悦的数学情境中乐学,在兴趣中实践,并力致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课题的界定 1.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指课堂教学、知识巩固以及课外的思维训练等。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爱上数学课,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即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浅谈对数学尖子生的培养

浅谈对数学尖子生的培养 “尖子生”在班上学习成绩比较突出,思维较活跃,老师布置的任务都能轻松带头完成。对尖子生的培养,应有两个明确目标,一是积极引导,严格要求,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充分施展数学才能。二是通过尖子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较好的学习方法影响和帮助其他同学共同发展,从中既锻炼了尖子生,使他们对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系统的把握,又使全班的学习成绩不断地推进。 那么,如何培养数学尖子生呢? 1、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开阔尖子生的视野。尖子生学有余力,在基础知识已经掌握的情况下,可为他们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解答趣味数学题,阅读有关数学课外读物,撰写学习数学的专题论文等。此外老师也可通过数学专题讲座或数学家报告会给尖子生提供更多锻炼机会。 2、课内积极引导,使尖子生步入更高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一位清华大学学生回忆说,他在高中三年学习时感到大多数学课老师讲得都太浅,但为了成为守纪律的好学生,仍规规矩矩地听了三年早就懂了的课。可见课堂内对尖子生的培养和引导,就像后进生一样成为被老师遗忘的角落,因此,课内老师应从后进生出发,到优生结束,既有浅显的实例,又适当补充课内例题给优生提出更高要求。允许优生脱离老师讲课进程,去思考更有趣而困难的问题。3、加强学法指导。让尖子生掌握一些要求较高适合自己进一步学习的学习方法。例如波利亚解题思考方法及解答问题法等。另外,让尖子生对数学学习的基本思维方法有一个高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学习的基本思维方法有6对12个:观察与实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类;一般化与特殊化;类比与归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还有3对思维方法:转换与灵活;过渡与简缩;条理化与系统化。在解答数学问题过程中,能够自如地应用这些思维方法,才是一个尖子生必备的智力素养。 4、提倡尖子生争当小老师,在帮助中后进生学习中锻炼自己的思维。

培养自信心理健康教案

培养自信心 一、课程分析 自信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些中学生对中学学习生活的不适应,往往是有较多不成功的体验,容易对自己产生疑问和否定。而在这个年龄段,具备一定的自信心将对他们今后的成长起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运用暗示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辅导活动,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用积极的思想、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从而达到提高自信水平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自信的含义;了解拥有自信的重要性;掌握培养自信的技巧。 方法目标:能够利用所学的培养自信的技巧有意识地培养自信心,从而学会克服自卑。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培养自信的技巧 难点:运用培养自信的技巧在平时生活中有意识地提高自信心。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热身-大冒险(玩玩想想,激趣导入)(5分钟) 老师:课堂开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大冒险的游戏,老师随便找一本书翻一个页码,这个页码在1-100之间,告诉你们范围,然后大家依次猜是哪一个数字,每猜完一次,我会告诉你们谜底比刚才猜的数字大还是小,直到猜中谜底为止,猜中的同学接受“惩罚”。重复这样咱们再重复2次,选出3个同学来参加大冒险。 惩罚是:讲台上有三个信封,请接受惩罚的同学上台任选一个信封把它拆开,面对全班同学大声读出信封上的内容。 信封一上写着:我勇敢、自信、聪明又好看,我一直就是最棒的,同学们请为我鼓掌。 信封二上写着: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微笑是我的财富,我喜欢大家,大家也喜欢我。 信封三上写着:我积极,我上进,我努力,我一定能赢。 老师:刚刚同学们的鼓掌都很热烈嘛,说明同学们是真心为你的自信大方而觉得厉害,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自信地面对很多事情,但是,同学们又有几次像刚才那样自信地表达过自己呢?恐怕很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主题就是自信。 (幻灯片上出现今天的主题) (二)了解自卑心理 1、对话(同学们通过以下对话形象地了解自卑心理现象,3分钟) 对话1: 甲:“你怎么不去参加外语朗诵比赛?” 乙:“我怎么能行呢,他们都那么厉害。” 甲:可是你在咱们班演讲得最好了。 乙:天外有天,我其实很一般般啦。 对话2: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经典记录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探索平行线 一、案例主例分析与设计 本案例是探讨华东师大版第四章第八节内容: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平行线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和图形的主要组成部分。 《教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以学生看的到、感受得到的基本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式,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性的学习精神。 二、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 题。 2、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 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的全过程。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 的数学思想,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 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结合作,

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案例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与应用。 2、难点:对平行线性质1的探究。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量角器、剪刀 四、教学用具 五、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景,设疑激思 1、播放一组幻灯片 内容:①空中架设的高压线 ②音乐书里的五线谱 2、师问: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平 行线的条件吗? 3、学生活动,针对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生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生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出新问题,若两直线平行那 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 课题§4.8探索平行线性质(板书) ㈡数形结合,探索性质

浅谈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曹民

浅谈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曹民 发表时间:2012-04-26T16:35:33.95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33期供稿作者:曹民[导读] 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南省资兴市三中曹民 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联系生活--引趣。 社会生产和人的需要是产生兴趣的源泉,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一个思想上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根据教材的特点讲述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价值和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教材中的每一章引言课,教师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引入新的课题。例如:以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如何确定三个队的净胜球数引出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等,如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中找熟悉的图形中引出直线、射线、线段、角等有关知识。以关于我们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温饱到小康跨越的文字,文字包含一些数据,引出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问题。老师将这些课讲得有声有色,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价值,另外在一些单元和部分课前,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也适当地讲述数学的应用及其价值。如;负数概念引入后教师结合“阅读与思考”的内容,向学生生动地讲述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这一历史事实,在他们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自豪感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占有的欲望。 二、注重直观--诱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形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如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字母在表示数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具有“代”和“变”的抽象性,他们原有的对数的认识就感到不太适应,所以教师根据这一思维特征对数学概念的引入法则的说明,特别注意加强直观形象和具体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处理成符合学生原有认识上的东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得有感、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这样处理教材的例子是相当多的,任课老师都加以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注意到直观形象教学的局限性,不能监用,要特别注意类比的事物与新的概念法则间的内在联系,慎重考虑他们之间比较的科学性。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激趣。 1.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教师把一些教学内容转化为有趣的问题,吸引住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搞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同学每人都默记住一个数,先将这个数乘上5倍,再将所得结果加上25并除以10,最后将结果告诉老师,那么老师即能猜出你默记的哪个数。为什么?许多学生觉得老师很神,此时教师将其中的奥妙是解了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讲给学生,他们恍然大悟,对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兴趣更浓了,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有趣味的数学典型故事和游戏,如“填幻方”,以及古代数学家丢番图的“墓志铭”“代数的故事”等等,教师都可用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使他们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好奇心,收集图片资料,利用模型实物,激发学习兴趣。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中,新教材中配有不少教具,提供了大量的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在配套教具的基础上教师不妨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的图片,如金字塔、清真寺、中国的古塔等等,再搜集生活中的一些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物体,如乒乓球,易拉罐、玻璃杯、底面呈六边形或八边形的茶叶筒、魔方等等。让学生感知这些建筑物都是由许多几何图形组成的,从而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观察各种几何体和实物图,通过大量的模型、实物例子形成对各种几何体的直观认识,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好这些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4.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他们学习成功的欲望。 我们教师特别重视用课外时间因材施教,让优生和差生在数学上都有所进步,培养数学优生,成立数学竞赛辅导小组,每周活动一次,出一些有趣味的习题;(包括新教材中的阅读思考、教学活动的内容)让学生解答。辅导数学差生,班级成立了帮差小组。教师特别注意唤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关照外,还给吃“小锅饭”,对于他们,教师给予他们的关心和赞扬更多,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得到心理的尊重和满足,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

中考数学尖子生培养计划

中考复习学生培养计划(数学) 一、情况分析: 从目前复习期间的课堂表现以及各类测试来看,本届学生情况不是很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尖子生非常不稳定。本学期第一次全县模拟考中,我校数学最高分仅排县11名,而平时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本模拟考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全班67名考生中,红分以上的只有1名学生。从平时测试的情况来看,高分层的学生并不稳定,时好时差的现象比较严重。数学尖子生的缺乏和整体的薄弱也给中考尖子生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中上层学生太少。本次模拟考中,我校数学及格学生仅有16人,只占全班25%。这样的情况对提升我校县前1200名学生人数而言,压力无疑是非常大的,同时也对后期复习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3、学习氛围较差,因为班里成绩好的学生太少,无法形成良性竞争,而中、差生的课堂纪律不是很好,直接影响了中上层学生的学习。学生积极主动性不强,学习热情不够高涨,给老师后期的拔高措施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和中考考纲为指导,认真落实学校复习计划,深刻总结经验,深入学生实际,以学生为出发点,复习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实效性。采取分层指导措施,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实现升入重点中学人数的突破,在2016年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人以上。 三、复习策略 ⑴章节复习——依据教材进行纵向复习。 这是基础复习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基础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基础、全面、系统、扎实。 ①基础。即立足基础。一是立足教材,要依据教材章节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复习,展现知识由易到难的递进过程,让学生在重温知识的认知历程中,进

一步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理解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使学生的认识在新的循环中进一步提高辩析和应用能力。二是立足新课标,要依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以70%以上学生能够掌握为标准,针对各知识点设计对应的复习或训练内容,不要盲目拨高或设计较难的试题,以免影响学生复习积极性。 ②全面。即全面覆盖。一是广度上,不仅要把教材中每个知识点找准找全,不遗漏任何知识点,而且还要关注知识点的前后的联系,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呈现方式和考查角度,进行全面细致的变式训练;二是深度上,要认真分析新课标和考试说明,明确各知识点考查的基本要求,另外,还要对照中考试题,分析各知识点的实际考查水平,适应挖掘或拓展知识内涵,依据基本要求和中考实际设计相应的复习深度。 ③系统。即建立体系。一是要建立知识体系,对单元知识点要进行归纳、梳理,找清相互之间的联系,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点,可以打破教材章节,不断融合、对比,使学生形成较好完善的知识体系;二是要形成方法体系,知识点的考查是通过习题呈现的,在知识梳理或习题训练中,要不断抽取知识规律及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建构知识的方法,掌握知识存在的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知识及方法体系。 ④扎实。即抓好落实。一是抓知识落实,对基础知识不仅要记忆准确,理解透彻,准确把握内涵和外延,而且还要能熟练地进行辩析或应用;二是抓训练落实,要加强知识的对应性或变式性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多角度理解知识,多角度掌握考查方式,熟练掌握解题思路或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⑵专题复习——依据知识点进行横向复习 这是综合复习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关键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 ①巩固。即巩固基础。专题是对教材知识进行横向归类形成的,在知识归类的过程中,仍要涉及到各个知识点,对各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必然会影响知识关系的认识,影响专题复习的效果,因此,要通过设计知识点的辩析与对比性,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基础知识。 ②完善。即完善体系。一是梳理关系,专题即一类知识,是从教材整体

中学生自信心培养团体心理活动方案

团体心理活动方案设计 一、活动主题: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二、活动目的: 1、使学生了解自信心对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重视自信心的培养。 2、使学生掌握树立自信心的方法,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活动对象:中学生 四、活动场地:教室 五、活动时间:45分钟 六、活动准备: 1、每位同学准备因自信而成功的故事以及歌曲《相信自己》。 2、请所有学生课外收集一个因为自信而成功或者因为缺乏自信而失败的故事。 3、教师收集本堂课需要的资料,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对学生的自信心的程度进行问卷调查并汇总调查结果。制作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七、活动过程: (一)导入(2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在这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大家聚在这里开展大型团体心理活动,在活动中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去体验活动带给自己的感受,在活动之前全体同学随机6人组成一组。 (二)认识自己、了解自信(5分钟) 1、测测你的自信心。 课前给学生发问卷,并收集问卷调查的结果。开始上课时公布。 活动目的:通过心理测试,使学生对自己的自信程度的高低有一个简单的认识,从而能够有目的有意识的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培养或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2、你自卑吗 同学回答问题,并举出例子 (1)我有时候胆怯吗 (2)我平常过于内向吗 (3)我太谨慎小心吗 (4)我平时孤独吗 (5)我在学习与人际交往中常常消极被动吗

(回答越倾向于肯定,反映自卑心态越强烈。但老师不必急于给学生作判断或解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在回答这些问题时自我感觉不太好,假如你说‘我不自信,我自卑’,那再请你回答以下四个问题——你洗脸时自卑吗你穿袜子时自卑吗你在所有方面都感到自卑吗你不自信是指你的哪一方面呢当你说“我不行,我自卑”时,一定是指你在某一方面不行或没有能力,但你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不行。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和训练,树立你的自信心吧! 活动目的:通过自卑心理解剖,更加深入了解自己,勇于面对自己,从而知道从哪些方面来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3、自信的重要性 A、因自信而美丽,因美丽更自信 教师讲述《我和世界不一样:无手、无脚、无忧虑》Nick的故事。 学生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自信使人美丽,美丽又给人带来更多的自信,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人生品位。 B、因自信而成功 请学生讲讲自己收集到的古今中外因自信而成材的名人故事,或者讲述因为没有自信而导致失败的故事。 活动目的:通过一个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自信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具有提高自信心的要求,为下面的教学进程更好的推进起着铺垫的作用。 (三)接纳自我、欣赏自己(15分钟) 1、“我的优点” 欣赏我自己,请从积极的角度去考虑、填写我的优点 2、“你的优点” 鼓励欣赏他人,请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填写同桌的优点,并且互相诉说交流。 活动目的:自信一般来源于两个方面:对自我的肯定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和欣赏。因此本堂课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寻找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并互相诉说,从而在赞美和被赞美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3、“我来告诉你”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实录 教学过程 : 1. 习旧引新 ⑴ 在 ⊙O 上 , 任到三个点 A 、 B 、 C, 然后顺次连接 , 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 这个 图形与 ⊙O 有什么关系 ? ⑵ 由圆内接三角形的概念 , 能否得出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呢 ( 类比 )? 2. 概念学习 ⑴ 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 ? ⑵ 如图 1, 说明四边形 ABCD 与 ⊙O 的关系。 3. 探讨性质 ⑴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类特殊四边形 ---- 平行四边形 , 矩形 , 菱形 , 正方形 , 等 腰梯形的性质 , 那么要探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 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 ⑵ 打开《几 何画板》 , 让学生动手任意画 ⊙O 和 ⊙O 的内接四边形 ABCD 。 ( 教师适当指导 ) ⑶ 量出可试题的所有值 ( 圆的半径和四边形的边 , 内角 , 对角线 , 周长 , 面积 ), 并观察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⑷ 改变圆的半径大小 , 这些量有无变化 ? 由 (3) 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 ⑸ 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 , 这些量有无变化 ? 由 (3) 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 移动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呢 ? 移动三个顶点呢 ? ⑹ 如何用命题的形式表述刚才的实验得出来的结论呢 ?( 让学生回答 ) 4. 性质的证明及巩固练习 ⑴ 证明猜想 已 知 : 如 图 1, 四 边 形 ABCD 内 接 于 ⊙O 。 求 证 :∠BAD+∠BCD=180°,∠ABC+∠ADC=180° 。 ⑵ 完善性质 ① 若将线段 BC 延长到 E( 如图 2), 那么 ,∠DCE 与 ∠BAD 又有什么关系呢 ? ②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 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 于它的内对角。 ⑶ 练习 ① 已知 : 在圆内接四边形 ABCD 中 , 已知 ∠A=50°,∠D-∠B=40°, 求 ∠B,∠C,∠D 的 度数。 ② 已知 : 如图 3, 以等腰 △ ABC 的底边 BC 为直径的 ⊙O 分别交两腰 AB,AC 于点 E,D, 连结 DE,

[其他论文文档]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创设应用环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对于学习数学可能会感到吃力,因此教师要能从多方面启发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真正了解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为学生创造实践的平台,让他们从中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营销方面的应用题时,我先设置这样的学习环境:做生意都是为了赚钱,解决生存问题。A同学家开了间服装店:某个品牌的服装现在的售价是每件60元,每个星期可卖出60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他的家人对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如调整价格,每件涨1元,每个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个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这个品牌的衣服的进价为每件40元,你认为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说到买衣服,大家都很熟悉,也知道进价、销售价的意思,还知道利润是怎么算出来的。所以当我说你们把A同学家的店当成你家的,你来当一回老板,告诉我你是怎么卖这些衣服拿到更多的利润时,有的学生就说:有什么难,肯定是降价赚钱多啦,卖得多,钱不就多了吗?有的又说:降价是可以多卖,但工作量大,多累啊,我涨价虽然卖得少,但它贵了自然也得钱多啊,何必那么辛苦!面对他们的争论,我不发表意见,只说:现在你是老板,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到时谁赚得多自有分晓。过了一会,又有学生抛出问题:光知道涨价、降价,衣服到底卖了几件题目没有给啊,如果设每件涨了(或降了)x元,还得设每个星期多卖(或少卖)了y件衣服,两个未知数怎么算才知道最大利润啊?如果再多设一个未知数表示利润那就得三个未知数了,这又怎么算?好像学过的应用题当中也没用过三个未知数解决问题的啊这个时候他们发现,按平时去买衣服的想法根本解决不了现实的问题,怎么办?学生又掀起一番议论。后来有学生说:是不是要用二次函数来解决啊?有的说:这跟二次函数有什么关系?如果说用九九表还说有些关系。有的又说:应该就是用二次函数来解决,因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中有个顶点式的表达式,而它的頂点坐标正好可以反映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就是用它来解决这个问题了。其他学生听着觉得有道理,也纷纷动手计算了。最后我把他们算出来的两种结果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自己判断哪种方案赚钱多,并让他们做出总结。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更知道了用数据说话的作用。同时,通过把学生组织到活动中,一是可以让他们知道做生意的艰难,从而体会到父母挣钱的不容易;二是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学会担当,帮父母分担责任;三是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能从中感受到还需努力学习。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受年龄的限制,学生对抽象性的知识想象不是很成熟,表述问题也不是很准确。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使自己的大脑能从实物演示中获得抽象性的思维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多进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上《什么是三角形?》一课时,要求学生用提前准备好的材料长方形纸片一张、三角板一副,任意制作一个三角形,然后再用老师发给的小棒(3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7厘米、8厘米各一根)任意制作一个三角形。制作好后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方法和结论。教师巡堂查看一遍,并把学生作图的结果展示出来用长方形纸片折出三角形;用三角板画出三角形;用3根小棒或更多根小棒组出三角形,然后提问学生:通过自己作图你发现了什么样的图形才叫作三角形?由于自己动手参与了操作,所以学生回答

培养中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性

培养中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性摘要: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的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自信在中学生通向成功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中学生做事的毅力,和个人自我潜能的发掘有着重要影响。 Abstract:Confidence is the spiritual pillar of a very important for a person, but also the motive of human behavior.Confidence is a reflection of the individual for his ability to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ust degree of an activity,and it is a positive and effective expression of self-worth, self-respect, consciousness and psychological state of self understanding.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students' confidence leads to success on the road, it is on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o perseverance,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and explore the self potential. 关键词:中学生自信重要性激发意志力潜能 引言:在集体活动中,人际交往中,自信心不足的中学生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紧张,不流利;不敢主动参加其他同学的小组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不敢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不敢主动与其他同学交往,退避,独逛。在遇到问题时,常常害怕,退缩,易放弃,而不能努力解决。培养中学生自信心对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身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一,自信是成功的基础 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自信。美国工商管理学硕士(MBA),他们这些人成功非凡,主要归结于自信,他们对自己很自信。是自信给予了他 们前进的动力,是自信激励他们走向了成功。自信为什么会对人产生如此大的激励 第1 页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有理数运算”应用题教学 【案例简述】 案例呈现问题情境:某股民在上星期五以每股27元的价格买进某股票1000股。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如下表(单位:元)。 星期一二三四五 -6 -2.5 -1 +4 +4.5每股涨跌 师:星期四收盘时,每股多少元? 提问生1、2:(疑惑不解状)。 生3:27-2.5=25.5(元)。 师:星期四收盘价实际上就是求有理数的和,应该为:(元)。 师:周二收盘价最高为35.5元;周五最低为26元。 师:已知该股民买进股票时付出了3‰的交易税,卖出股票时需付成效额3‰的手续费和2‰的交易税,如果该股民在星期五收盘前将全部股票卖出,他的收益情况如何? 提问生4、5(困惑状)。 生6:买入:27×1000×(1+3‰)= 27081(元); 卖出:26×1000×(1+3‰+2‰)=26130(元); 收益:26130-27081=-951(元)。 师:生6的解答错了,正确解答为: 买入股票所化费的资金总额为:27×1000×(1+3‰)= 27081(元); 卖出股票时所得资金总额为:26×1000×(1-3‰-2‰)=25870(元);

上周交易的收益为:25870-27081=-1211(元),实际亏损了1211元。 师:请听明白的同学举手。 此时课堂上约有三、四个学生举起了手,绝大部分学生眼中闪烁着疑惑之意。有些学生在窃窃私语,有一学生轻声道:“老师,我听不懂!”……少部分学生烦燥之意露于言表。 【案例分析】 1、《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更关注学生的体验,要求问题的创设揭示数 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深感兴趣。本案例教师力图贯彻新课程理念,试图联系生活,尝试在提出问题时逐步深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但实际上是“东施效颦”,形式上的一串串问题及解答让新课程理念远离了课堂教学实际,教师虽对本题求解准确,但学生的接受与沟通的效率低下,仅仅是教师用了自己在生活实践经验体会去审视数学问题。教师感觉容易理解,而事实恰好相反,教师的讲述没有激化学生的思维活动,一些在教师眼里显而易见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很难。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改变教学内容机械化的呈现方式,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求,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组织者和引导者。 的困惑”视界“、案例中学生数学2. 学生没有感知现实生活中的股票买进卖出,对教师在处理数学信息时认为“自然”和“显然”的合情合理的推断存在的“症结”如下: 〈1〉表格中有理数正负号的实际意义如:+4表示每股涨了4元;-1表示每股跌了1元。教师没有交待分析,学生理解较为困难。 〈2〉周四收盘时的股价是(元),如何理解27元的概念?为什么不能理解为:27-2.5=24.5(元),周四的股票与前三天的股票涨跌存在什么关系? 〈3〉股票卖出时的26元数据是哪里来的? 〈4〉买入交易时交易税是付出3‰,卖出时付出的成交额的3‰和手续费2‰,同是“付出了”,为什么理解的数学意义截然相反? 〈5〉如何理解一周股票收益的-1211元的实际意义? 3、案例启示 (1)关注课堂,走近学生 教师在授课时,不能照本宣科,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验、数学思维方

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 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创设应用环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对于学习数学可能会感到吃力, 因此教师要能从多方面启发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真正了解数学知识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为学生创造实践的平台,让他们从中感受 学习数学的重要,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营销方面的应用题时,我先设置这样的学习环境:做生意 都是为了赚钱,解决生存问题。A同学家开了间服装店:某个品牌的服装现在的售价是每件60元,每个星期可卖出60件。为了获得更多的 利润,他的家人对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如调整价格,每件涨1元, 每个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个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 知这个品牌的衣服的进价为每件40元,你认为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说到买衣服,大家都很熟悉,也知道进价、销售价的意思,还知 道利润是怎么算出来的。所以当我说“你们把A同学家的店当成你家的,你来当一回老板,告诉我你是怎么卖这些衣服拿到更多的利润”时,有的学生就说:“有什么难,肯定是降价赚钱多啦,卖得多,钱 不就多了吗?”有的又说:“降价是可以多卖,但工作量大,多累啊,我涨价虽然卖得少,但它贵了自然也得钱多啊,何必那么辛苦!”面 对他们的争论,我不发表意见,只说:“现在你是老板,你想怎么做 就怎么做,到时谁赚得多自有分晓。”过了一会,又有学生抛出问题:“光知道涨价、降价,衣服到底卖了几件题目没有给啊,如果设每件 涨了(或降了)x元,还得设每个星期多卖(或少卖)了y件衣服,两个未知数怎么算才知道最大利润啊?如果再多设一个未知数表示利润 那就得三个未知数了,这又怎么算?好像学过的应用题当中也没用过 三个未知数解决问题的啊……”这个时候他们发现,按平时去买衣服 的想法根本解决不了现实的问题,怎么办?学生又掀起一番议论。后

数学尖子生的培优策略

数学尖子生的培优策略 无论在任何时代都需要出类拔萃的人才,没有这样的人才就谈不到文化科学的进步。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国家建设的需要。当前社会正是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年代,各行各业都呼唤着杰出的人才的出现。富有数学天赋的优等生并不能自发地出现。不管他们有多聪明、多好学,都不可能无师自通。他们需要培养,需要接受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进行严格的训练。而教师也同样不能忽视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去发现和培养数学尖子生的任务。作为一名为国家输送优秀栋梁的人民教师,对于优秀学生的重点培养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培养数学尖子生,首先要善于发现和选择好的苗子。尖子生的苗子应该具备基础扎实,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学习上优较大的潜力和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具有浓厚的数学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1、注意学生各学科学习水平的全面、均衡发展。作为尖子生的苗子,既要有扎实的数理化实力,又要有良好的文科基础,从而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这正是尖子生成材必不可缺的前提。 2、重视学生的智力水平。有些学生学习勤奋,善于模仿,心细有耐性。他们在常规的考试中往往成绩优秀,但仅仅局限于书本,学习上缺乏潜力,这类学生不适合作为尖子生的苗子。另一些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喜欢钻研,喜欢看课外书,喜欢超前自学,喜欢别

出心裁,但比较粗心大意。其数学成绩不大稳定。这类学生学习潜力很大,只要引导得法,就是好苗子。 3、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数学尖子的好苗子往往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有良好的自信和毅力,有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习惯。而这些非智力方面的因素恰恰能起到强化学习深度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准确选拔数学尖子的苗子是很重要的,但这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在于如何培养数学尖子生。这里必须解决好一个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解决好尖子与一般的矛盾。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然会顾此失彼。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使数学尖子生得以充分发展,知识、技能水平更上一层楼呢?要结合这些尖子生的具体特点,采取有力的相应措施: 1、严格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严师出高徒。培养数学尖子生,首先要严格要求,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能深入钻研,进一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些尖子生因为有了一些成绩就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在学习上好高骛远,不愿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这是十分致命的弱点。对尖子生要肯定成绩,树立信心。但不能过分表扬,更要指出缺点,因势利导,稳扎稳打。学习数学必须加强练习巩固。特别是要勤动脑,多动手。 2、精选内容,注重培养思考钻研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根据数学尖子生的学习水平,整理编选一些较有质量的学习内容,提供一些必要的课外学习资料,帮他们制定一定的学习计划。在学习方法上给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docx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课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 一、教学设计: 1学习方式: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 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 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 且灵活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 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 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 置。 2学习任务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 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 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 明打下基础。 3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 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 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4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 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了 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中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研究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研究报告 篇一:关于初中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调查报告 关于初中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件事成功的概率,并且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初中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作为一个实习的初一数学教师,我选择这一课题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及影响他们数 学学习兴趣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去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对数学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的调查研究是对本校初中三个年段17个班的部 分同学(119名)进行问卷调查,总共发出问卷120份,收 回119份。调查后对问卷上的回答逐个进行统计,并分别计

算出每个答案在总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然后对所得的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 三、调查结果显示 (一)初中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浓厚 1、喜欢上初中的数学课的同学只有近一半(其中很喜欢的只占总人数的11.8%,喜欢的占35.3%),还有43.7%的同学对上初中数学课的情感体验一般,9.2%的同学明确表示不喜欢上初中的数学课。 2、只有近一半同学对数学感兴趣(其中有兴趣的只占总人数的34.5%,曾经有过的占13.4%),还有47.9%的同学对学习数学情感体验一般, 4.2%的同学明确表示对学习数学完全没有兴趣。 3、数学科在所有学科中,按学生喜爱的程度,排在第一的只有11.8%,排在第二的有15.1%,排在第三的占40%,排在第四或以下的占36.1%。 4、喜欢做数学作业的同学只有29.4%(其中很喜欢的只有5.9%),而有52.1%的同学对做数学作业很勉强,还有18.5%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做数学作业。 5、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是“兴趣爱好”的只占25.2%,是因为“中考的压力”而学数学的有37.8%,而有31.1%的同学学习数学的动力是认为“数学有实用价值”,还有5.9%的同学是由于“老师管得严”才学数学的。

尖子生、临界生培养策略

成绩刷一份有色的给科任及临界历次成绩 我的做法也没什么特殊的,应该和所有班主任都是一样的,只是代表年段班主任做个汇报。 无论是尖子生还是临界生,要有所突破,首要突破口有两点:一是消除一切场外干扰因素把所有精力放在学习上,而干扰因素中最严重泛滥的就是手机问题---微型网吧,高二时曾经一次十几个人狂退,了解后才知经常联网游戏,庄帧甚至通宵。见到就收,家长会让家长能收就收。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林颖昕一直是我们班的潜力股,很聪明,但是之前因为谈恋爱、玩手机,成绩一直在八十名附近徘徊,这次猛升到年段15名,我有点惊讶,他告诉我是因为期中考家长会后手机被他父亲收了。 二是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每次谈话几乎每个同学都会把考差归咎于粗心大意,若能提高审题、读题能力、应试技巧指导等,6科起码可提高二三十分,做法:平时练习中,考前班会上,多跟学生强调:答题规范;要改正审题不清、题意理解不准确的错误;要留意粗心大意出错的地方;要加强识记,保证记忆题的得分;要训练答题的速度,学会正确用时,平时让学生把练习当考试,限定时间完成作业;要提高书写质量;要注意答题步骤的清晰性和周密性;要严格遵守题目的要求。 以上两点解决了才能谈学法指导,能力提升。 尖子生的培养—— 一是“无中生有”:原本班里真正的尖子生只有苏振增、林奕民两个,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没有压力;而尖子生应形成一个小团体,才有竞争氛围,所以就再确定五个较有潜力的准尖子生,每次月考完,同一座谈分析、比较彼此

的差距,调整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而且,对于准尖子生来讲,享受尖子生待遇后会给予其极大的自信和激励,这就是一种心理暗示;教师对优生的高期望可以有效给予学生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目前,这五位准尖子生中已有三位曾进入过年段前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