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一、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仍采用DS3水准仪,水准尺可用双面尺,观测程序可简述为后前前后,即在每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为: 1,后视黑面,依次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2,前视黑面,依次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3,前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4,后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次序〔表 1〕 下下 测 丝丝 标尺读数后 尺 前 尺 站上上 方向及K+ 高差中 数备丝丝 编尺号 黑减 红(mm)注 后视距前视距 号 黑 面红面视距差 (d)Σd (1)(4)后(3 )(8) (14 ) K为 水准尺 常 数,即 尺 (2)(5) (6 )(7) (13 ) 前 底 红面分 (9)(10)后—前 (15 )(16) (17 )(18) 划 读数 (11)(12)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顺序也可以采用后后前钱,四等水准测量还可采用单面尺进行观测,其观测顺序为后—前—变更仪器高—前—后 二、计算与检核的方法 1,三等和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表 2〕 水 准 视线长 前后 视 前后视 距 视线离 地根本分划、辅助分划 〔黑 根本分划、辅助 分划 等级 仪 型累积差 面最低 高 〔黑红面〕所测 高差度〔m〕 距差 〔m〕红面〕读数差〔mm〕 号〔m〕度〔m)之差〔mm〕 三 D S3 7536 23 D S11 四DS38051035 2、计算与检核 〔1〕视距计算 后视距离:〔9〕=[(1)-〔2〕]X100 前视距离:(10)=[(4)-(5)]X100

前、后视距差:〔11〕=〔9〕-〔10〕 前、后视距差〔11〕之值应符合表2中之规定 前、后视距累积差:〔12〕=前一站的〔12〕+本站的〔11〕12〕之值应符合表2中前、后视距累积差的限差要求。 2〕高差计算 ①同一水准差红面、黑面中丝读数的校核 红、黑面中丝读数差按下式计算: 前尺:〔13〕=〔6〕+K前-〔7〕 后尺:〔14〕=〔3〕+K后-(8) 其中:K前、K后为水准尺红、黑面的常数差,分别为和。〔13〕、 14〕之值应符合表2中红、黑面读数差限差的要求。②计算黑面、红面的高差 黑面:〔15〕=〔3〕-〔6〕 红面:(16)=(8)-(7) 由于两尺的红面常数差K分别为和,因此(16)±后才是红 面测得的高差。假设后尺为 4.687m,前尺为,应取 “+“号,反之,后尺为 ,前尺为,那么应取〞-“号。 校核:(17)=(15)-(16) ±0.100=(14)-(13) 之值应符合表2中红、黑面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要求。③计算平均高差 平均高差:(18)=1 [(15) +(16) ±0.100]=(1 5)- 1(17)=(16)±0.100+(1 7) 22 (3)测段的最终校核 ①高差局 部 ∑[(3)+( 8)]-∑[(6)+(7 )]= ∑(15)+(16 )]=2∑(18)(±0.100) 其中,括号中的±在测站数为奇数的情况下才需要。 ②视距局部 (9)-∑(10)=末站的(12) 水准路线总长: L=∑(9)+∑(10)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教程)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所使用的水准仪,其精度应不低于DS 3型的精度指标。水准仪望远镜放大倍率应大于30倍,符合水准器的水准管分划值为20’’/2mm 。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参见表1。 表1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 注:表中L 、K 均表示路线长度,以Km 为单位。 一、 观测方法 三、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采用双面水准尺观测法,除各种限差有所区别外,观测方法大同小异。 在每一测站上,首先安置仪器,如超限,则需移动前视尺或水准仪,以满足要求。然后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并计入三(四)等水准测量手簿中(表2)。 (1)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下丝(1),上丝(2),中丝(3)。 (2)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4),下丝(5),上丝(6)。 (3)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7)。 (4)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8)。 测得上述8个数据后,随即进行计算,如果符合规定要求,可以迁站继续施测;否则应重新观测,直至所测数据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迁到下一站。

二、测站计算与校核 测站上的计算有下面几项(表2)。 1.视距部分 (9)= [(1)-(2)] × 100 (式中“100”为视距乘常数,下同) (10)= [(5)-(6)] × 100 (11)= (9)-(10) (绝对值不应超过2m) (12)= 本站的(11)+前站的(12)(绝对值不应超过5m) 2.高差部分 (13) = K1+(3)-(8)(绝对值不应超过2mm) (14) = K2+(4)-(7)(绝对值不应超过2mm) 上两式中的K1和K2分别为两水准尺的黑、红面的起点读书差,亦称尺常数或起点差。表2观测所用双面(黑、红面)水准尺的尺常数为:K1=4.787m、K2=4.687m。尺常数的作用是检核黑、红面观测读数是否正确。 (16)= (3)-(4) (17)= (8)-(7) (15)=(16)-[(17)±0.100] = (13)-(14)(绝对值不应超过3mm) 由于两水准尺的红面起始读数相差0.100m,即4.787m与4.687m之差,因此,红面测得的实际高差应为(17)±0.100。取“+”或取“-”应根据后、前视尺的K值来确定。 +(17) ±0.100]/2,作为该站测得的高差值。 表2为三等水准测量手簿,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观测记录和计算校核的顺序。当整个水准路线测量完毕,应逐页校核计算有无错误,校核的方法是:

水准点测量记录表范本

水准点测量记录表范本 1. 导线点、水准点复测记录怎样填写 1、水准基点设置的数量要满意测设、施工需要,其间距一般规定:平原微丘区不大于2km,山岭重丘区不大于1km,此外在路线起、起点,大中桥桥位两岸,隧道进出口处,山岭垭口及其它大型人工构造物四周均须增设水准基点。 2、水准基点既要靠近中线,又要估量不致为日后施工爆破或行车等所破坏,一般应选择高程不变、不易风化的基岩,或永久性建筑物基座等坚固的地方(在立尺点凿上“④”记号,并用红油漆染色)来设置,如四周无可利用的固定物,也可埋以10*10*100cm大木桩或混凝土桩,桩顶高出地面20~30cm其上钉以或嵌以大头铁钉,以便立尺。 3、水准点应按挨次编号,用红油漆标明BM编号,测量单位年月等。 为便于将来查找水准点,可在测量记录簿上绘出位置草图及路线的大致方位、距离等。 4、基平测量一般采纳一组仪器,在两水准点间来回观测各一次,也可用两组仪器各作一次单程观测进行附合。 测量精度一般规定,两水准基点间来回(或两次单程)容许闭合差为(mm),其中L为单程水准路线长度以km计。照实测高程在容许闭合差范围内,则取其平均值为两水准基点的高差,否则须重测,直到闭合为止。 5、对于水准测量要求高的路线,基平测量精度除应符合两水准基点的容许误差外,还

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65663563应满意施测若干里程后的累计闭合差不超出(mm)的要求。检查的方法,可绘制水准闭合差曲线图以资核对。 记录图模板如下:扩展材料:导线点建立的标准 1、轴线掌握网的布设要依据设计总平面图、基础施工平面图、首层平面图、施工段划分及现场条件等合理布设。 2、保证在建筑物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能相互通视。 3、点位的地势须选在视野较开阔的地方。 4、导线点选在不受施工影响,平安稳固的地方,埋设永久混凝土预制桩,并用砼浇灌加固,钢筋头锯“十”字标识。 5、全部的导线点在埋设时留意略低于地面,然后用铁盖或其它板盖加以爱护,并统一编号标注其上。导线点的标石埋设如图。 扩展材料来源:百度百科_导线点。 2. 市政道路水准点复测记录怎样填写 一、二等水准与三、四等水准采纳的水准仪及水准尺不一样,读数的方法也不一样的。 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说明。 假设三个水准点的为A、B、C,可以从任一个水准点开头测量,我们就从A点开头吧: (1)一把水准尺在A点上竖直(看水准气泡,使其居中),水准仪摆设在适当的位置,其与A尺(此时称为后尺)的距离需要符合过分

《工程测量课间实验任务书及实验报告》实验四 四等水准测量 任务书及记录表

实 习 指 导 书 1、测站的观测程序 在测站上的观测程序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程序,注意观测时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以消除或减少仪器有关误差及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的影响。 (1) 圆水准器粗平仪器。 (2) 后:后视黑面尺,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3) 前:前视黑面尺,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4) 前:前视红面尺,精平,读中丝读数。 (5) 后:后视红面尺,精平,读中丝读数。 2、测站的记录与计算 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表中表头所标顺序⑴~⑻记录各个读数,然后按⑼~⒅顺序进行计算,各项进行检核,看其是否满足限差要求。 后视距离(9)=[(1)-(2)]×100 前视距离(10)=[(4)-(5)]×100 前、后视距差(11)=(9)-(10),限差要求≤5m 前、后视距累积差(12)=上站的(12)+本站(11) ,限差要求≤10m 前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3)=K 前十(6)-(7),限差要求≤3mm 后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4)=K 后十(3)-(8),限差要求≤3mm 黑面所测高差(15)=(3)-(6) 红面所测高差(16)=(8)-(7) 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17)=(15)-(16)±0.1 限差要求≤5mm 注意:每测站观测结束后应立即计算和检核,若超限则重测该测站。 若检核合格后,计算测站平均高差(18)= 2 1 [(15)+(16)±0.1] 然后,进行下一测站的观测。 注意:本教学实习结束后请在归还测量仪器的同时上交记录表。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日期:天气:观测组别:仪器编号:

课间测量实验任务书 实习四:四等水准测量 一、实验性质:基本操作实践 二、目的与要求 测量学课间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发展自我动手、熟练使用所学仪器进行实地测量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今后的后继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熟悉所学测绘仪器的构造、功能,掌握测量方法和步骤,以及计算、校核方法和绘图方法,了解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来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内容提要与具体要求 1、实验内容: 采用水准仪按照双面水准尺观测法实施四等水准测量,测量旭日大楼室外阶梯顶面与田家炳大楼室外阶梯顶面的高差。 2、实验要求: (1)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认识S3水准仪的构造,包括望远镜、水准器、基座等;练习水准仪的使用,包括安置仪器、粗略整平、调焦与瞄准、精平与读数。 (2)在指定实习场地上测定相应点的高程,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工作方法,记录及计算方法,进一步熟悉水准仪的使用。 (3)如实填写《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并进行校核。 四、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S3水准仪(1台)、水准尺(1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