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有其必要性。这是经济发展的奠基石,必由之路。有付出才有回报,同样,在经济学上,属于一种“社会先行资本”(Social Overhead Capital—SOC),在合理正常的情况下,投资的成本与收益的多少息息相关。就好比风行多年的地方招商引资,在招商之前那大量的准备活动大多是基础设施的改善,以达到吸引资金的目的。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在此,按区域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二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一项利民利国的好政策。它帮助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刺激农村发展,打破农村闭塞的状态,对于改造传统农业,,把现代文明引入农村,改变农民的生存状态,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矛盾,增强农民的幸福感。为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繁荣,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

此外,它还具有多方面的经济意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会降低农民的投资风险,使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极大地刺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并会实现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创新技术的引入。不断地增加农民收入,由温饱迈入小康。有利于正确消费观的宣传,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刺激农民消费,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成本与技术含量都相对较高。一般都是聚集的工业园区或大学城之类的。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也是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此外,还有文化意义。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最能体现的是城市内部资源的分配,市中心一般会从政治中心演化为政治商业中心。而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市中心都会迁移,并在新市中心周围改善公共设施,吸引资金发展开发该地区。从而使得发展较为平衡。不仅如此,它还便利市民的生活,营造出幸福感,并一定程度上减少市民的支出,增加收入,拉动内需,促进城市的正常运转。

它的经济意义则在工业的集聚地,高新技术的集聚地,巨大的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能够增加城市运转速度,刺激一座城市的发展。信息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巨大的商业价值。集聚,基础设施的公用,成本的最小化,利润的最大化。

文化意义则在于,大学城的建立易产生思想的火花,教学资源的共享,便于教师的共同交流,以及教育资源的流通。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容易沟通,文化上可能会形成竞争的良好氛围,“百花齐放”的思想盛况也是可能的。

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都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民众的幸福指数,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2020年整理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doc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建标 108 -200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市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施行日期 2008年11月1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年北京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促进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决策科学化与管理规范化,依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四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标准、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建标[2005]19号)编制《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党和国家有关发展图书馆事业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管理的方针政策,立足中国现实,参考国际标准,功能优先,经济适用,使图书馆建筑能够满足体现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图书馆服务活动的开展。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确定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的规模分级和项目构成,给出了公共图书馆的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控制指标,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选址、总体布局的原则要求,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主编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0号,邮编:100020),主编单位是中国图书馆学会,批准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防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编制组成员: 组长:詹福瑞 执笔人:李国新、冯守仁、朱为振 起草人(按姓氏笔画为序):邓菊英、尹岚宁、冯守仁、刘志学、朱为振、李国新、汤更生、张广钦、洪森、富平、程亚男 2007年11月

浅析党支部建设的意义

浅析党支部建设的意义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审议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和《XX—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两份重磅文件。这两份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高度重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体现。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对我党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党支部建设,有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层党支部是和人民群众联系最为密切的组织,这对于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反映群众意见具有重要作用。我党若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那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加强党支部的建设,对我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意义。 党支部建设,有助于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保持党的先进性需要每一名党员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同时也要靠健全的组织制度和组织生活,靠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这一切都离不开党的基层组织——党支部建设。 党支部建设,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不断的涌现出来。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可以有效调节人们之间的

矛盾,避免矛盾的激化,从而避免了重大社会问题的出现与发生。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加强党支部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委需高度负责,加强对基层党支部的建设,不断对其进行创新与完善,让基层党支部发挥出切实的作用。同时,我们基层的党员干部也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切实发挥出作为党员干部的责任。我相信,在我党的正确领导下,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定会取得新的成就,使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更上楼一层!

基本建设的含义和程序

基本建设的含义和程序 第一章建筑经济 第一节概述 一、基本建设的含义和程序 (一)基本建设的含义 基本建设是指以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为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新建、改建、扩建、迁建、恢复工程及与之相关的各项建设工作。 (二)基本建设程序 建设程序是指建设项目从设想、选择、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人生产等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次序的法则。这个法则是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是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按照建设项目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过程,建设程序分为若干个阶段,这些阶段是有严格的先后次序,不能任意颠倒而违反它的发展规律。 目前,我国基本建设程序的主要阶段有: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即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行阶段。其中每个阶段又有不同内容,图1-1 为我国基本建设程序与工程多次计价之间的关系。 主要阶段说明: (l)编制和报批项目建议书:大中型新建项目和限额以上的大型扩建项目,在上报项目建议书时必须附上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获得批准后即可立项。 (2)编制和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立项后即可由建设单位委托原编报项目建议书的设计院或咨询公司进行可行性研究,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在详细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原国家计委发布的计投资[1991] 1969 号文件,“从本文下发之日起,将现行国内投资项目的设计任务书和利用外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统一称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取消设计任务书的名称”,“所有国内一律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报程序、要求和审批权限与以前的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致。” (3)编制和报批设计文件:对于大型、复杂项目,可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要求进

广东茂名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研究

广东茂名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导致很多地区的文化发展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在大力实现小康社会的今天,区域文化建设不仅是本地区人民的需求,更是整个社会的希望。所以,作为社会公共文化的服务机构,区域图书馆的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以广东茂名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为例,探讨其建设标准,提出相关的建议。 标签:广东茂名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提出,公共服务体系要面向大众,扩展服务范围,让更多的公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而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服务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价值,区域文化发展中,图书馆的建设是必要的内容。《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中提出,图书馆要立足现实,参考国际标准,实现更多功能,且要有经济实用的价值。如今的图书馆建设应该满足现代化图书馆理念,开展现代化的服务。所以,本文针对茂名地区的图书馆建设标准进行了分析。 一、广东茂名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存在的问题 1.公共图书馆建设财政投入不足,服务单一 广东地区经济发展较好,但是茂名地区的发展却和广东经济在国内经济“排头兵”这一现象有所区别,更不符合广东“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目标。因为经济的限制,导致茂名地区文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少,图书馆建设量较少。在缺少专项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较为单一。无论是文献资料的种类还是数量都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种类不均衡,无法按照需求来实施服务。而且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缺乏现代化元素,服务职能较为单一,图书馆仅仅开设了常规业务,没有发挥真正“公共文化中心”的功能。 2.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 当下,图书馆很多的管理人员并不是本职人员,很多的管理人员是兼职,所以在服务的时间和质量上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尤为明显的是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业务能力低下、缺乏专业性的服务。此外,因为不是本专业人员,也没有经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储备以及综合素养不足,对公共文化的服务更是认识不到位。 3.区域重视力度较低,缺乏创新性的服务 作为公共服务的图书馆,不同于营利性机构,需要更多志愿者加入,但是因为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并不重视,导致图书馆的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即使有图书馆的建设,也落后于现代化的需求,缺少创

浅析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82627210.html, 浅析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王敏 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21期 摘要:基层党支部自身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不断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于实现社会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深远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重要性意义 基层党支部是党在基层的中坚力量,是党在基层的各项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承担着推动基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工作。 一、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内容 基层党支部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关键和决定力量,基层党支部建设必须贯彻从 严治党的方针,从思想上、作风上、制度上全面加强党支部建设,增强党支部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现阶段,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思想建设:我党区别于西方国家执政党的区别在于我们以先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正是因为我党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武装自己,坚持与时俱进,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绩。在新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日益泛滥,这对我党的基层队伍建设造成了很大的挑战。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基层党支部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保持“与时俱进”的时代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的从实际出发搞好基层党支部的政治思想建设。 第二,作风建设: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也是我党建立近90年来不断克敌制胜的独特法宝。保持我党自建党以来的三大优良作风十分的关键。但是,近年来,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脱离群众的,长此以往就会严重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甚至失去民心。因此基层党支部同志要在实践中,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第三,制度建设: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分别是党支部工作制度和党员教育管理制度,通过两方面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以不断提高党支部工作水平、规范党员活动组织行为、形成科学的党员管理方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基层党支部的相关制度,而绝对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有其必要性。这是经济发展的奠基石,必由之路。有付出才有回报,同样,在经济学上,属于一种“社会先行资本”(Social Overhead Capital—SOC),在合理正常的情况下,投资的成本与收益的多少息息相关。就好比风行多年的地方招商引资,在招商之前那大量的准备活动大多是基础设施的改善,以达到吸引资金的目的。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在此,按区域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二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一项利民利国的好政策。它帮助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刺激农村发展,打破农村闭塞的状态,对于改造传统农业,,把现代文明引入农村,改变农民的生存状态,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矛盾,增强农民的幸福感。为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繁荣,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 此外,它还具有多方面的经济意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会降低农民的投资风险,使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极大地刺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并会实现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创新技术的引入。不断地增加农民收入,由温饱迈入小康。有利于正确消费观的宣传,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刺激农民消费,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成本与技术含量都相对较高。一般都是聚集的工业园区或大学城之类的。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也是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此外,还有文化意义。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最能体现的是城市内部资源的分配,市中心一般会从政治中心演化为政治商业中心。而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市中心都会迁移,并在新市中心周围改善公共设施,吸引资金发展开发该地区。从而使得发展较为平衡。不仅如此,它还便利市民的生活,营造出幸福感,并一定程度上减少市民的支出,增加收入,拉动内需,促进城市的正常运转。 它的经济意义则在工业的集聚地,高新技术的集聚地,巨大的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能够增加城市运转速度,刺激一座城市的发展。信息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巨大的商业价值。集聚,基础设施的公用,成本的最小化,利润的最大化。 文化意义则在于,大学城的建立易产生思想的火花,教学资源的共享,便于教师的共同交流,以及教育资源的流通。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容易沟通,文化上可能会形成竞争的良好氛围,“百花齐放”的思想盛况也是可能的。 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都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民众的幸福指数,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研究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快速地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能够使城市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能够使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快速。 标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基础。随着城市规模大增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然而,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我国城市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要求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本文将重点探讨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 一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巨大的财政资金压力 在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都是由国家负责的,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投资金额数量大,一般的社会企业不会加入,再加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时间长,很难在短时间内运营,所以资金的回笼比较晚,资金的效益成本不容易分摊,这些都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2、艰难的日常维护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的发展中充当的是生命线的角色,如果基础设施发生瘫痪,必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基础设施建成之后,必须加强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日常围护和管理中也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对基础设施进行修补和完善,然而,在我国大多数城市,用于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的资金是少之又少,根本不能满足资金的支出要求,所以导致许多地方基础设施不修不补,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3、缺乏深度的项目前期准备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首先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比如提出项目的建议书,编制可行的研究报告,进行设计,编制项目的概算,向有关单位申请审批等等,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政府的投资项目往往没有做深入的前期准备,导致有时工程已经竣工了,项目的前期准备还没有完成,项目的资金概算已经失去了在控制工程造价中的实际意义,所以导致一些基础设施盲目上马,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此外,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投资计划超过财政负担、没有建立良性的资金“借用管还”机制、征地和拆迁行为不规范、“代建制”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存在很多不足、对代建项目的各方主体监管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政府有必要加强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 二加强我国城市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措施 1、解决城市基础设施资金难问题 为了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的问题,政府可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加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中来。其次,可以整合城市基础设施各相关单位的力量。还可以结合土地的收储和代建项目,做大强融资平台。 2、解决拆迁制约因素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作者:办公室]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市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施行日期2008年11月1日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促进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决策科学化与管理规范化,依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四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标准、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建标[2005]19号)编制《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党和国家有关发展图书馆事业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管理的方针政策,立足中国现实,参考国际标准,功能优先,经济适用,使图书馆建筑能够满足体现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图书馆服务活动的开展。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确定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的规模分级和项目构成,给出了公共图书馆的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控制指标,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选址、总体布局的原则要求,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主编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0号,邮编:100020),主编单位是中国图书馆学会,批准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防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编制组成员: 组长:詹福瑞 执笔人:李国新、冯守仁、朱为振 起草人(按姓氏笔画为序):邓菊英、尹岚宁、冯守仁、刘志学、朱为振、李国新、汤更生、张广钦、洪森、富平、程亚男 2007年11月 目录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节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一、基础设施发展的理论 国民经济活动可分为基本生产部门和为其服务的基础结构部门,前者为企业直接投资,后者为社会共同投资。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发展基础设施部门,西方经济学家就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的前提下,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发展理论和观点。 (一)先行论——优先发展基础设施 英国经济学家P.罗森斯坦·罗丹于1943年在《经济学》杂志发表《东南欧工业化》一文,提出了“社会分摊资本”的概念和超前建设的观点。他认为在消费品工业建立以前,必须大规模地筹集大量不可分割的社会分摊资本,建立起基础设施部门。这些资本通常占总投资的30%~35%,依靠私人和市场积极性是无力做到这一点的,必须通过倡仪、计划或规划等步骤,为工业部门创造投资机会。基础设施工期长,投资额大,资本产出率高,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有准备地、有步骤地进行投资和建设,不然就会产生工业发展后电力不足、道路不畅,临时弥补又会出现巨额资本无法筹集,从而丧失时间,制约经济增长等问题,所以基础设施应优于直接生产部门,超前发展。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社会分摊资本是遍及整个社会利益的公共设施投资,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为直接生产部门提供外部经济效果,从而达到收益递增的目的。 (二)滞后论——优先发展直接生产部门、滞后建设基础设施部门 美国经济专家赫希曼,是不均衡增长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他从投资效益出发,认为有限的资本应首先发展工业部门,然后再来建设基础设施部门。他批评传统的优先发展基础设施理论,认为这是一种“超能力的发展”,不能刺激引致投资(引致决策);而优先发展生产部门,虽然是一种“短缺的发展”、不平衡的增长,但能产生最有效的投资结果,刺激进一步的投资,实现“引致决策”最优化。所以在资本有限的情况下,应集中投资于直接生产部门,尽快地获得收益,增加收入,待直接生产部门发展成长并有了较大的收益后,再利用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利用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以便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实现扩大再生产。如1985年中国132个工业行业平均资金利税率为24.02%,加工工业均在32%以上,轻工业部门在40%左右,最高的石油加工业达101.41%,而采掘业、基础工业和初级加工业都在20%以下,其中和基础设施有关的工业更为低下,如电力生产业17.83%,自来水生产与供应业11.88%,水力发电业9.47%,蒸气热水生产及供应业5.86%,煤气生产和供应业1.24%。上述数据虽然带有不合理的定价因素,但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明,优先发展加工业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加强和规范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设项目的决策水平,加速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以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知识、信息和文化需求,依据法律、法规及国家现行政策,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投资水平的全国性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是有关部门审查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检查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尺度。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新建居民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四条公共图书馆事业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公共图书馆建设属于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应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纳入政府投资计划。 第五条公共图书馆建设应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文化事业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方针政策,以人为本,科学规划,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经济适用,环保节约,以大型图书馆为骨干,以中小型图书馆为基础,立足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第六条公共图书馆应按照统筹兼顾,量力而行,逐步改善的原则进行建设。 第七条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宜一次规划建成。投资确有困难的可分期实施,并留有发展余地。 第八条公共图书馆的改建或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场地和设施。 第九条公共图书馆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其他有关标准、规范、规定的

要求。 第二章规模分级、项目构成与选址 第十条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图书馆规模,应以服务人口数量和相应的人均藏书量、千人阅览座席指标为基本依据,兼顾服务功能、文献资源数量与品种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 服务人口是指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内的常住人口。 第十一条公共图书馆分为大型馆、中型馆、小型馆。其建设规模与服务人口数量对应指标见表1。 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与服务人口数量对应指标表1 第十二条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场地、建筑设备和图书馆技术设备。 第十三条公共图书馆的房屋建筑包括藏书、借阅、咨询服务、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业务、行政办公、技术设备、后勤保障八类用房。 各级公共图书馆用房项目设置见附录一。 第十四条公共图书馆的场地包括人员集散场地、道路、停车场、绿化用地等。 第十五条公共图书馆的建筑设备包括给水排水、通风空调、强弱电及网络布线等。 第十六条公共图书馆的技术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相关外围设备,视听及

公共设施设计说明 文字稿

苏州城市标识设计说明: 苏州就是一座非常有魅力的旅游城市,更就是人间天堂。 有人来到苏州,主要欣赏的就就是苏州的古典园林,苏州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就是古典园林。所以在苏州城市标识的设计上,采用亭子的基本形态,亭顶用一个“人”字来表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亭身用一个打开的“扇子”来表现,用以体现苏州给人带来的舒适,静谧的感觉。扇面用苏州古典园林的“八边形”门与方形景窗,以及园林中的窗饰纹样来表现,更加直观的给人一种“苏州印象”的感觉。色彩运用上,用苏州印象色:黑与白来表现,体现出苏州古城特有的城市意蕴,同时在视觉给人一种恬淡素雅,小家碧玉的苏式印象感。 公共设施设计说明: 公交站台就是道路系统中的节点设施,设计的此公交站台既要满足基本功能要求,又要有其自身的艺术性,成为街道上的景观亮点。 构件设计上采用玻璃顶板与漏空的侧板,可减少街道景观的障目感与繁杂感,方便候车的人对外观望。玻璃顶盖向后方有2%的倾斜角,利于雨水与一些落果物的排除。 前后通透的空间设计,使公交站台的小环境与周围大环境融为一体,既可保障候车人的视线通畅,又可美化整体城市环境。 外观形态设计上,采用苏州古典园林窗饰的经典纹样来表现侧板,既能保证视线的通透感,又能体现苏州文化底蕴,再加上材料的使用上,用一些高分子纤维玻璃与金属钢材,更赋于苏州城一种时代感。 另外,结合一些攀爬类植物,即能在夏天遮阳,舒适凉爽,冬日给人充足光照,而且没话了城市环境。就是的整体的景观效果更加自然,生态,环保。 休息座椅设计说明: 此休息座椅的设计就是一种放置式的公共座椅,外观形态的设计上采用苏州古典园林的窗饰的经典纹样为基本元素,加以艺术的沉淀,呈现出一种简洁大方而又美观的形态。 色彩设计上采用代表苏州的经典色彩(经典黑与经典白),就是座椅既能突出自身的色彩感觉,又能融入到整个苏州的城市色彩中。 材料设计上采用高分子树脂材料,此材料耐久性强,且质地柔软,废人一种亲与力,也更能体现出人性化设计的理念。 公用电话亭设计说明: 公用电话亭就是城市的聆听者,标志着一个城市生活的节奏与效率,通过固话的交流,沟通,就是整个城市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在构建设计上,吧亭基抬高十公分,在雨雪天可以起到防雨水的作用,亭顶的设计采用玻璃材质,可满足白天的采光要求,再抬高十公分,使亭中的通风更加流畅,向后倾斜2%的角度,利于排水与杂物。 外观形态的设计上,采用方形,简单,大方,墙面的处理,采用苏州古典园林的窗饰纹样为基本元素,使电话亭的设计更具有地方特色。(门前的斜坡设计更能体现无障碍设计)。 色彩设计上,采用苏州的经典代表色,灰白黑,一方面就是整个物体的色彩能自然融入整个大的环境中,另一方面,就是来此的游客更能加深对苏州的印象。 垃圾箱设计说明: 城市的环境卫生,关系到环境的质量与人的健康。城市垃圾箱的配置,反映城市生活品质,也就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 此垃圾箱的设计采用固定箱式的形式,外观形态的设计上采用简洁大方的方形,使整体上

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的意义

3、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的意义?宏观论述,发达/不发达地区建设基础设施意义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它是一切企业,单位和居民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质基础,是区域主体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是物质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基础设施抓好了可以为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而建设滞后则可能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的意义,按区域划分,可以分为不发达地区(如农村和西部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一项利民利国的好政策。它帮助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刺激农村发展,打破农村闭塞的状态,加强农村与外界的物质交流、信息交流、文化交流。不断地增加农民收入,由温饱迈入小康。并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矛盾,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农民的幸福感。 对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利于将当地特产资源向外输送,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同时,由于西部地区处于亚欧大陆的中心,与十多个国家接壤,在我国沿边开放中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因此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发展西部外向型经济和边贸的迫切需要。此外由于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对于城市地区,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利于城市的发展,最能体现的是城市内部资源的分配。市中心一般会从政治中心演化为政治商业中心。而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市中心都会迁移,并在新市中心周围改善公共设施,吸引资金开发该地区,从而使得发展较为平衡。 目前各城市的火车站、高铁站点多设在城郊,是因为以前的政策导向是以土地增值为主,用交通基础设施拉动城郊地区经济发展,但百姓出行不太方便,且成本较高。但近几年政策导向发生变化,站点的设置变成以方便百姓出行为主,即客流量在哪里,站点就设置在哪里,由此对于人们节约出行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有好处。 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例,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服务产品,城轨交通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效益,可以促进沿线土地升值,优化城市结构布局,增加城市福利,带动房地产等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合理的轨道交通规划,对带动城市发展,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强区域交流与协作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城市基建普遍存在盲目性、跟风性,拆了建建了拆,反复施工,给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只有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经过科学性的预测和全局性的设计,才能真正地服务于民、促进发展。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疏勒县5555555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2项目建设单位 疏勒县城建局 1.3建设地点 疏勒县5555555 1.4建设期限 2012年 1.5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次项目主要完成《疏勒县5555555镇区建设规划》中2008—2025年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具体包括乡镇道路、路灯、供热管网、街景、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1、改造柏油路面4公里; 2、硬化人行道3.2公里; 3、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 4、绿化街道6600平方米; 5、新建集中供热站一座; 6、新建垃圾处理中心一座:

1.6项目总投 项目总投资810.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810.6万元。 1.7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务院发【2007】3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2、《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5、国家和地方发布的有关设计规范;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7、《喀什地区贯彻落实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加快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8、《喀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规划》(2009-2013年); 9、《疏勒县5555555镇区建设规划》(2008-2025年) 1.8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 根据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研究: 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建设场地条件与项目优劣势分析; 3、设计原则与建设规模; 4、环境影响评价;

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影响

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基础设施是构成城市与区域系统的基础要素,一般可分为经济性和社会性两大类,经济性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能源、邮电通讯等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包括教育、科研、卫生等设施。本文所说的基础设施主要指经济性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所谓大型基础设施,一方面是指基础设施在形态与规模上占据很大的空间,另一方面是指基础设施的影响范围往往超出单个城市,具有区域性的意义。 2 大型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区域形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投影,基础设施对区域形态影响往往通过内在的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来。1)项目投资额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 建设工期或实施周期长,工期跨五年计划或十年规划;(3)项目实施前后对所在区域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以及群体利益格局等有较大改变;(4) 项目对生态与环境影响大、范围广;(5) 项目对国家经济安全影响较大;(6) 项目对区域或国家长期财政收支影响较大; (7) 项目导致技术进步和技术转变,引发关联产业或新产业群体的发展变化; (8)项目的投入或产出对进出口影响大。我国属投资拉动型经济,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三大因素中,投资对GDP的贡献率长期高于消费贡献率因此,重大投资建设项目的实施,对区域经济总量的拉动十分显著,尤其是在深居内陆的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因此,区域经济评价中,首先要计算投资对地区经济总量的贡献。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包括对产业结构演进方向、三次产业比例调整目标的作用。结构评价指标包括影响力系数、三次产业结构、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这些都可以进行定量化评价。而对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应当定性分析项目实施是否符合该区域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和定位,在区域产业布局中所处的地位、与关联性产业在空间布局上是否衔接配套等。如项目建设区布局在限制开发区内,则应阐明关键限制性因素,或调整投资开发规模、建设范围,或增加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以确保项目实施与区域空间合理布局相互协调。在禁止开发区内,所有的投资项目都应停建重大投资工程带来巨大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人流,无论在建设过程中还是建成运营后,都涉及许多税收项目,需要缴纳大量相关税费,从而为地方财政开辟了新税源,创造了大量税收贡献,有利于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大型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主要涉及建筑安装营业税及各种附加(城建税、教育费、教育费附加等)、印花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要分析这些税种在不同地区的具体征管政策、税收分享政策。如大型水电站建设中,省、州(市)、县的地税税额分成比例,各地的规定有很大不同。此外,目前普遍存在大型国有企业生产地(即投资开发地)与所得税纳税地(即企业注册地)分离、大型项目工程建设区(生产区)跨省、市界问题,对由此带来的税收征管、利益分配矛盾要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分享开发利益的相关政策建议。重大项目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拉动就业增长,一方面,通过项目建设带动投资和产业发展,从而带动就业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人口集聚拉动消费,带动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计算就业效果可采用劳动力投入系数法,既要评价项目投资建设本身所带动的直接就业,也要计算拉动相关产业所增加的间接就业根据重大项目的类型、特点,对资源、环境、社会的影响评价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对重工业项目,要着重分析区域环境容量、工程环保设施、污染物减排措施、项目综合能耗水平指标,单位产值耗水量、单位投资占地等指标,而对水电开发项目,应着重分析区域移民环境容量、土地承载力、单位发电量淹没的耕地面积、单位电能需安置的移民人数,移民安置方案能否保障移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下降,为库区群众创造的增

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工程项目背景,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项目研究过程 1.1.1项目名称 某某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1.2项目主管部门 主管单位:某某市某某经济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法人:罗某某 1.1.3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合同 1、某某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关于编制《某某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4、《国务院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 5、《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通知》; 6、《某某省土地管理条例》; 7、《某某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办法》。 (二)规划文件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定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2、《某某市城市总规划》(2008~2020年) 3《、某某省某某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纲要》(2003~2020年); 4、《振兴某某老工业基地规划纲要》。 5、某某省国资委关于《某某省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工作程序及有关工作要求》(2015年) (三)、规范标准 1、建设部颁发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4年3月); 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 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 8、《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9、《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某某省基价表》(某某省建设厅2000.6.30); 10、《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1993年); 11、某某经济开发区1:1000地形图; 12、某某经济开发区1:1000规划图; (四)、参考资料

(完整版)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促进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决策科学化与管理规范化,依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四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2005﹞19号)编制《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党和国家有关发展图书馆事业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管理的方针政策,立足中国现实,参考国际标准,功能优先,经济适用,使图书馆建筑能够满足体现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图书馆服务活动的开展。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确定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的规模分级和项目构成,给出了公共图书馆的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控制指标,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选址、总体布局的原则要求,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主编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0号,邮编:100020),主编单位是中国图书馆学会,批准部门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加强和规范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设项目的决策水平,加速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以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知识、信息和文化需求,依据法律、法规及国家现行政策,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投资水平的全国性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的依据;是有关部门审查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检查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尺度。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新建居民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四条公共图书馆建设属于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应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第五条公共图书馆建设应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文化事业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方针政策,以人为本,科学规划,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经济适用,环保节约,以大型图书馆为骨干,以中小型图书馆为基础,立足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第六条公共图书馆应按照统筹兼顾,量力而行,逐步改善的原则进行建设。第七条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宜一次规划建成。投资确有困难的可分期实施,并留有发展余地。 第八条公共图书馆的改建或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场地和设施。 第九条公共图书馆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其他有关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规模分级、项目构成与选址

图书馆政策法规和建设标准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加强和规范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设项目的决策水平,加速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以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知识、信息和文化需求,依据法律、法规及国家现行政策,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是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投资水平的全国性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是有关部门审查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检查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尺度。 第三条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新建居民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四条 公共图书馆事业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公共图书馆建设属于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应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纳入政府投资计划。 第五条 公共图书馆建设应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文化事业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方 针政策,以人为本,科学规划,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经济适用,环保节约,以大型图书馆为骨干,以中小型图书馆为基础,立足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第六条 公共图书馆应按照统筹兼顾,量力而行,逐步改善的原则进行建设。 第七条 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宜一次规划建成。投资确有困难的可分期实施,并留有发展余地。

第八条公共图书馆的改建或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场地和设施。 第九条公共图书馆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其他有关标准、规范、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规模分级、项目构成与选址 第十条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图书馆规模,应以服务人口数量和相应的人均藏书量、千人阅览座席指标为基本依据,兼顾服务功能、文献资源数量与品种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 服务人口是指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内的常住人口。 第十一条公共图书馆分为大型馆、中型馆、小型馆。其建设规模与服务人口数量对应指标见表1。 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与服务人口数量对应指标表1 规模服务人口(万) 大型150以上 中型20~150 小型20及以下 第十二条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场地、建筑设备和图书馆技术设备。 第十三条公共图书馆的房屋建筑包括藏书、借阅、咨询服务、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业务、行政办公、技术设备、后勤保障八类用房。 。

公共设施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九个公共设施案例分析 目录 一、公共信息设施——标识设施 二、公共交通设施——公交站点 ——自行车停放设施 三、休息游乐设施 四、商业服务设施——售货亭 五、公共管理设施——树池篱 六、公共照明设施——广场照明 七、公共卫生设施——垃圾箱 八、公共配景设施——景观雕塑 九、无障碍设施——无障碍卫生设施

一、公共信息设施——标识设施 一、标识设施——指在城市公共空间利用建筑、构筑物、场地、空间等设置的给人行为指示的公共服务设施。具有显著的记号作用和通俗易懂的特点。 二、标识设施包括的容: 指示牌、门牌标识、路名指示牌、 大楼指示系统、商业招牌、公交车站 牌、交通信息屏、导游图等。 三、形式: 屋顶塔式、独立式、地面固定式、 壁面固定式、悬挂式等。 四、设计要点: 1.醒目度。即在视野中,标志较其背景更容易引起注意的程度。醒目度主要考虑的容是标识牌本身及其背景之间的关系。在标识牌的规划设计中标识牌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协调是标识设计的整体目标。但标识不能过分与环 境中各元素类似,其 要具有足够的可识别 性。在旅游的过程中, 能够明确的看到各种 标识牌可以给游客节 省寻找各种信息的时间,使游客的游览过程更顺利,节省游客时间,

保护了游客的利益。 2.觉察。即人的视觉系统从视野中感受到刺激的能力。标识系统的功能主要在于传达信息,而信息传播是视觉传达的中心主题。同时,与视觉传达有关的各要素中最重要的即是“色彩”,不同的颜色可以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因此在标识设计创作中,不但要有主观性色彩的积淀和经验,而且要理性地运用各种色彩为标识设计服务。 3.视角。即从观察者眼睛向标志长轴方向两端点的连线所夹的角。景区标识的视角主要有平视、仰视、俯视、鸟瞰四种。平 视的效果给人感觉便捷、 规则、有序;仰视的效果 给人感觉稳定、雄伟、 高大具有较强的震撼力 和标志性;俯视时标识给 人一种随意、亲切的感 受;平视视距是标识高度的1.5~2倍时,旅游者容易看清标识容,把握标识全貌。由此可见,平视设计时要注意留有足够的视距空间。 4.空间秩序感。标识的布局应具有空间秩序感,遵循系统性、可视性、合理性、安全性、环境统一性、视觉效应有效性等原则。标识之间的距离既不能太近,否侧会让人产生厌烦心理,也不能太远,否侧会让人没有安全感,身在一个陌生环境中产生恐惧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