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数学勾股定理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数学勾股定理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数学勾股定理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等腰直角△ABC 中,∠C =90°,点F 是AB 边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AC 、BC 边上运动,且∠DFE =90°,连接DE 、DF 、EF ,在此运动变化过程中,下列结论:①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只有两对;②△ABC 的面积是四边形CDFE 面积的2倍;③CD +CE =2FA ;④AD 2+BE 2=DE 2.其中错误结论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已知长方体的长2cm 、宽为1cm 、高为4cm ,一只蚂蚁如果沿长方体的表面从A 点爬到B′点,那么沿哪条路最近,最短的路程是( )

A .29cm

B .5cm

C .37cm

D .4.5cm

3.△ABC 的三边的长a 、b 、c 满足:2

(1)250a b c -+-+-=,则△ABC 的形状为(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4.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3,BC =4,在矩形内部有一动点P 满足S △PAB =3S △PCD ,则动点P 到点A ,B 两点距离之和PA +PB 的最小值为( )

A .5

B .35

C .332+

D .213

5.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C=BC=5,AB=8,D 为底边上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DE ⊥AC ,DF ⊥BC ,垂足分别为E 、F ,则DE+DF= ( )

A .5

B .8

C .13

D .4.8

6.如图所示,在中,,,.分别以,,为直径作

半圆(以

为直径的半圆恰好经过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4

B .5

C .7

D .6

7.“折竹抵地”问题源自《九章算术》中,即: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四尺,问折者高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4尺远(如图),则折断后的竹子高度为多少尺?(1丈=10尺)( )

A .3

B .5

C .4.2

D .4

8.已知M 、N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AM =MN =2,NB =1,以点A 为圆心,AN 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B 为圆心,BM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 ,连接AC ,BC ,则△ABC 一定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9.将一根 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 15cm ,高 8cm 的装满水的无盖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浸没在杯子里面的长度为 hcm ,则 h 的取值范围是( ) A .h≤15cm

B .h≥8cm

C .8cm≤h≤17cm

D .7cm≤h≤16cm

10.《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折竹抵地”问题源自《九章算术》中:“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四尺,问折者高几何?”翻译成数学问题是:如图所示,ABC 中,90ACB ∠=?,

10AC AB +=尺,4BC =尺,求AC 的长. AC 的长为( )

A .3尺

B .4.2尺

C .5尺

D .4尺

二、填空题

11.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柱的下底面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 点相对的C 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π的值取3).

12.在Rt ABC 中,90,30,2C A BC ∠=∠==,以ABC 的边AC 为一边的等腰三角形,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 的斜边AB 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_. 13.如图,O 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 为矩形,()20,0A ,()0,8C ,点D 是OA 的中点,点P 在边BC 上运动,当ODP ?是以O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则P 点的坐标为______.

14.如图,已知△D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 与CD 交于点O ,∠BDC=∠BEC=90°,BF=CF ,若BC=8,OD=2,则OF=______.

15.已知Rt △ABC 中,AC =4,BC =3,∠ACB =90°,以AC 为一边在Rt △ABC 外部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D ,则线段BD 的长为_____.

16.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 中,已知∠ABC =90o,AC =5,BC=4,过点A 作直线l 平行于BC ,折叠三角形纸片ABC ,使直角顶点B 落在直线l 上的点P 处,折痕为MN ,当点P 在直线l 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M 、N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端点M 、N 分别在AB 、BC 边上(包括端点)移动,则线段AP 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________________.

1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BC=CD=10,AC=17,AD=9,则AB=_____.

18.四边形ABCD 中AB =8,BC =6,∠B =90°,AD =CD =52,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_______.

19.如图,把平面内一条数轴x 绕点O 逆时针旋转角θ(0°<θ<90°)得到另一条数轴y ,x 轴和y 轴构成一个平面斜坐标系.规定:已知点P 是平面斜坐标系中任意一点,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x 轴于点A ,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y 轴于点B ,若点A 在x 轴上对应的实数为a ,点B 在y 轴上对应的实数为b ,则称有序实数对(a ,b )为点P 的斜坐标.在平面斜坐标系中,若θ=45°,点P 的斜坐标为(1,22),点G 的斜坐标为(7,﹣22),连接PG ,则线段PG 的长度是_____.

20.在△ABC 中,∠A=30°,∠B=90°,AC=8,点 D 在边 AB , 且3,点 P 是△ABC 边上的一个动点,若 AP=2PD 时,则 PD 的长是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1.如图,,90,8,6,,ABC B AB cm BC cm P Q ?

?∠===是边上的两点,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 ,点Q 从点B 沿B C A →→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 ,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 秒. (1)出发2秒后,求线段PQ 的长;

(2)求点Q 在BC 上运动时,出发几秒后,PQB 是等腰三角形; (3)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求能使B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

22.如图,一架长25米的梯子,斜靠在竖直的墙上,这时梯子底端离墙7米. (1)此时梯子顶端离地面多少米?

(2)若梯子顶端下滑4米,那么梯子底端将向左滑动多少米?

23.定义:有一组邻边均和一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叫做邻和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 中,∠ABC =70°,∠BAC =40°,∠ACD =∠ADC =80°,求证:四边形ABCD 是邻和四边形.

(2)如图2,是由50个小正三角形组成的网格,每个小正三角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已知A 、B 、C 三点的位置如图,请在网格图中标出所有的格点.......D .,使得以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邻和四边形.

(3)如图3,△ABC 中,∠ABC =90°,AB =2,BC =23,若存在一点D ,使四边形ABCD 是邻和四边形,求邻和四边形ABCD 的面积.

24.如图,已知ABC ?中,90B ∠=?,8AB cm =,6BC cm =,P 、Q 是ABC ?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 ,点Q 从点B 开始沿B C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 ,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 秒.

(1)当2t =秒时,求PQ 的长;

(2)求出发时间为几秒时,PQB ?是等腰三角形?

(3)若Q 沿B C A →→方向运动,则当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求能使B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

25.定义:如图1,平面上两条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 ,点M 到直线AB 、CD 的距离分别为p 、q ,则称有序实数对(p ,q )是点M 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定义,“距离坐标”为(0,0)的点有1个,即点O . (1)“距离坐标”为(1,0)的点有 个;

(2)如图2,若点M 在过点O 且与直线AB 垂直的直线l 上时,点M 的“距离坐标”为(p ,q ),且∠BOD = 150?,请写出p 、q 的关系式并证明;

(3)如图3,点M 的“距离坐标”为(1,3),且∠DOB = 30?,求OM 的长.

26.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 E 为AC 上两点,且AE CD =,延长BC 至点F ,使CF CD =,连接BD .

(1)如图1,当,D E 两点重合时,求证:BD DF =; (2)延长BD 与EF 交于点G . ①如图2,求证:60BGE ∠=?;

②如图3,连接,BE CG ,若30,4EBD BG ∠=?=,则BCG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27.已知:如图,在ABC ?中,90ACB ∠=,以点B 为圆心,BC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AB 于点D ,以点A 为圆心,AD 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AC 与点E . (1)根据题意用尺规作图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设,BC m AC n ==

①线段AD 的长度是方程2220x mx n +-=的一个根吗?并说明理由. ②若线段2AD EC =,求

m

n

的值.

28.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曾用图1证明了勾股定理,这个图形被称为“弦图”.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 2002)的会标(图2),其图案正是由“弦图”演变而来.“弦图”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组成,恰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请你根据图1解答下列问题:

(1)叙述勾股定理(用文字及符号语言叙述); (2)证明勾股定理;

(3)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求()2

a b +的值.

29.如图,点A 是射线OE :y =x (x ≥0)上的一个动点,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B ,过点B 作OA 的平行线交∠AOB 的平分线于点C .

(1)若OA =2,求点B 的坐标;

(2)如图2,过点C 作CG ⊥AB 于点G ,CH ⊥OE 于点H ,求证:CG =CH .

(3)①若点A 的坐标为(2,2),射线OC 与AB 交于点D ,在射线BC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ACP 与△BDC 全等,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在(3)①的条件下,在平面内另有三点P 122),P 2(2,2),P 3

(2,22),请你判断也满足△ACP 与△BDC 全等的点是 .(写出你认为正确的点)

30.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AB=4,∠ABC=60°,有一足够大的含60°角的直角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菱形ABCD的顶点A重合,两边分别射线CB、DC相交于点E、F,且∠EAP=60°.

(1)如图1,当点E是线段CB的中点时,请直接判断△AEF的形状是.

(2)如图2,当点E是线段CB上任意一点时(点E不与B、C重合),求证:BE=CF;(3)如图3,当点E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且∠EAB=15°时,求点F到BC的距离.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

结论①错误,因为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3对;结论②正确,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判断;结论③错误,利用全等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判断;结论④正确,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进行判断.

【详解】

连接CF,交DE于点P,如下图所示

结论①错误,理由如下:

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3对,分别为△AFC≌△BFC,△AFD≌△CFE,△CFD≌△BFE.

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FA=FC=FB,易得△AFC≌△BFC.

∵FC⊥AB,FD⊥FE,

∴∠AFD=∠CFE.

∴△AFD≌△CFE(ASA).

同理可证:△CFD ≌△BFE . 结论②正确,理由如下: ∵△AFD ≌△CFE , ∴S △AFD =S △CFE ,

∴S 四边形CDFE =S △CFD +S △CFE =S △CFD +S △AFD =S △AFC =

1

2

S △ABC , 即△ABC 的面积等于四边形CDFE 的面积的2倍. 结论③错误,理由如下: ∵△AFD ≌△CFE , ∴CE=AD ,

∴FA . 结论④正确,理由如下: ∵△AFD ≌△CFE , ∴AD=CE ; ∵△CFD ≌△BFE , ∴BE=CD .

在Rt △CDE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CD CE DE +=, ∴222AD BE DE += . 故选B . 【点睛】

本题是几何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等重要几何知识点,综合性比较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B

解析:B 【分析】

要求长方体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最直接的作法,就是将长方体展开,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 【详解】

解:根据题意,如图所示,最短路径有以下三种情况: (1)沿AA ',A C '',C B '',B B '剪开,得图1:

22222(21)425AB AB BB '=+'=++=;

(2)沿AC ,CC ',C B '',B D '',D A '',A A '剪开,得图2:

222222(41)42529AB AC B C '=+'=++=+=;

(3)沿AD ,'DD ,B D '',C B '',C A '',AA '剪开,得图3:

222221(42)13637AB AD B D '=+'=++=+=;

综上所述,最短路径应为(1)所示,所以225AB '=,即5cm AB '=. 故选:B . 【点睛】

此题考查最短路径问题,将长方体从不同角度展开,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注意不要漏解.

3.D

解析:D 【分析】

由等式可分别得到关于a 、b 、c 的等式,从而分别计算得到a 、b 、c 的值,再由

222+=a b c 的关系,可推导得到△ABC 为直角三角形.

【详解】

∵2

(1)250a b c --=

又∵()2102050a b c ?-≥-≥-≥??

∴()21=02=05a b c ?-??

-??

??

∴125

a b c ?=?

=??

=? ∴222+=a b c ∴△ABC 为直角三角形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察了平方、二次根式、绝对值和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知识;求解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二

次根式、绝对值和勾股定理逆定理,从而完成求解.

4.B

解析:B 【分析】

首先由PAB PCD S =3S △△,得知动点P 在与AB 平行且与AB 的距离为3的直线l 上,作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E ,连接AE 、BE ,则BE 的长就是所求的最短距离,然后在直角三角形ABE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BE 的值,即PA+PB 的最小值. 【详解】

解:∵PAB PCD S =3S △△, 设点P 到CD 的距离为h ,则点P 到AB 的距离为(4-h ),

11

AB (4-h)=3CD h 22

?????,解得:h=1,∴点P 到CD 的距离1,到AB 的距离为3, ∴如下图所示,动点P 在与AB 平行且与AB 的距离为3的直线l 上,作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E ,连接AE 、BE ,且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PA+PB 的最小值即为BE 的长度,AE=6,AB=3,∠BAE=90°, 根据勾股定理:22222BE =AE AB =63=35++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勾股定理,得出动点P 所在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5.D

解析:D 【分析】

过点C 作CH ⊥AB ,连接CD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求出CH ,再利用ABC

ACD

BCD S

S

S

=+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如图,过点C 作CH ⊥AB ,连接CD , ∵AC=BC ,CH ⊥AB ,AB=8, ∴AH=BH=4, ∵AC=5, ∴2222543CH AC AH =-=-=,

∵ABC

ACD

BCD S

S

S

=+,

∴111

222AB CH AC DE BC DF ??=??+??, ∴

111

8355222

DE DF ??=?+?, ∴DE+DF=4.8,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根据题意得到

ABC

ACD

BCD S

S

S

=+的思路是解题的关键,依此作辅助线解决问题.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BC 的长度,然后阴影部分的面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以BC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以AC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

【详解】 解:在中 ∵,

,

∴,

∴BC=3,

∴阴影部分的面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以BC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以AC 为直

径的半圆面积=6.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扇形面积的计算和勾股定理.在本题中解题关键是用重叠法去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

7.C

解析:C 【分析】

根据题意结合勾股定理得出折断处离地面的长度即可. 【详解】

解: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OA 是x 尺,根据题意可得:

x2+42=(10-x)2,

解得:x=4.2,

答: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OA是4.2尺.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题意正确应用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

8.B

解析:B

【分析】

依据作图即可得到AC=AN=4,BC=BM=3,AB=2+2+1=5,进而得到AC2+BC2=AB2,即可得出△ABC是直角三角形.

【详解】

如图所示,AC=AN=4,BC=BM=3,AB=2+2+1=5,

∴AC2+BC2=AB2,

∴△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CB=90°,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9.C

解析:C

【分析】

筷子浸没在水中的最短距离为水杯高度,最长距离如下图,是筷子斜卧于杯中时,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

【详解】

当筷子笔直竖立在杯中时,筷子浸没水中距离最短,为杯高=8cm

AD 是筷子,AB 长是杯子直径,BC 是杯子高,当筷子如下图斜卧于杯中时,浸没在水中的距离最长

由题意得:AB=15cm ,BC=8cm ,△ABC 是直角三角形 ∴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AC=17cm ∴8cm≤h≤17cm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题关键是将题干中生活实例抽象成数学模型,然后再利用相关知识求解.

10.B

解析:B 【分析】

竹子折断后刚好构成一直角三角形,设竹子折断处离地面x 尺,则斜边为(10)x -尺,利用勾股定理解题即可. 【详解】

解:设竹子折断处离地面x 尺,则斜边为(10)x -尺, 根据勾股定理得:2224(10)x x +=-. 解得: 4.2x =,

∴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4.2尺,

故选:B . 【点睛】

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题目信息构造直角三角形,从而运用勾股定理解题.

二、填空题

11.15厘米 【分析】

要想求得最短路程,首先要画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把A 和C 展开到一个平面内.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结合勾股定理即可求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 【详解】

解:如图,展开圆柱的半个侧面是矩形,

∴矩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的一半,即AB =39π=厘米,矩形的宽BC =12厘米. ∴蚂蚁需要爬行最短路程222212915AC BC AB =+=+=厘米.

故答案为:15厘米 【点睛】

求两个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时,一定要展开到一个平面内,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2.23或2 【分析】

先求出AC 的长,再分两种情况:当AC 为腰时及AC 为底时,分别求出腰长即可. 【详解】

在Rt ABC 中,90,30,2C A BC ∠=∠==, ∴AB=2BC=4, ∴22224223AC AB BC =

-=-=,

当AC 为腰时,则该三角形的腰长为23;

当AC 为底时,作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如图,此时△ACD 是等腰三角形,则AE=3, 设DE=x ,则AD=2x , ∵222AE DE AD +=, ∴222(3)(2)x x += ∴x=1(负值舍去), ∴腰长AD=2x=2,

故答案为:32 【点睛】

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运用,结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时注意:“AC 为一边的等腰三角形”没有明确AC 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或底,故应分为两种情况

解题,这是此题的易错之处. 13.()4,8或()6,8或()16,8 【分析】

当ODP ?是以O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分为两种情况①点O 是顶角顶点时,②D 是顶角顶点时,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P ,PM 即可. 【详解】

解:OD 是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时:

①若点O 是顶角顶点时,P 点就是以点O 为圆心,以10为半径的弧与CB 的交点, 在直角△OPC 中,CP=22221086OP OC -=-=,则P 的坐标是(6,8). ②若D 是顶角顶点时,P 点就是以点D 为圆心,以10为半径的弧与CB 的交点, 过D 作DM ⊥BC 于点M ,

在直角△PDM 中,PM=22221086PD DM -=-= , 当P 在M 的左边时,CP=10-6=4,则P 的坐标是(4,8); 当P 在M 的右侧时,CP=10+6=16,则P 的坐标是(16,8). 故P 的坐标为:(6,8)或(4,8)或(16,8). 故答案为:(6,8)或(4,8)或(16,8).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运用,注意正确地进行分类,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14.10

【分析】

过点F 作FG ⊥BE ,连接OF 、EF ,先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C 的值,再用勾股定理求出OE 的值,然后根据中位线定理得出FG 的的值,最后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OF 的值即可. 【详解】

过点F 作FG ⊥BE ,连接OF 、EF ,如下图所示:

∵D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F CF =,8BC =

DC DB ===

∵OD =

∴OC DC OD =-=

∴OB =设OE x =, ∵∠BEC=90°

则()2

222OC OE BC OB OE -=-+

∴OE =

∴17

EC ==

∵BF CF =,FG ⊥BE ,∠BEC=90°

∴12FG EC =

=

∴17

BE BO OE =+=

∴1217

GO GE OE BE OE =-=

-=

∴OF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等,综合度比较高,准确作出辅助线是关键.

15.7【分析】

分三种情形讨论:(1)如图1中,以点C 所在顶点为直角时;(2)如图2中,以点D 所在顶点为直角时;(3)如图3中,以点A 所在顶点为直角时. 【详解】

(1)如图1中,以点C 所在顶点为直角时. ∵AC =CD =4,BC =3,∴BD =CD +BC =7;

(2)如图2中,以点D 所在顶点为直角时,作DE ⊥BC 与E ,连接BD .

在Rt △BDE 中DE =2,BE =5,∴BD (3)如图3中,以点A 所在顶点为直角时,作DE ⊥BC 于E ,

在Rt △BDE 中,DE =4.BE =7,∴BD

故答案为:7或29或6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

16.71-

【分析】

分别找到两个极端,当M与A重合时,AP取最大值,当点N与C重合时,AP取最小,即可求出线段AP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详解】

如图所示,当M与A重合时,AP取最大值,此时标记为P1,由折叠的性质易得四边形AP1NB是正方形,在Rt△ABC中,2222

--,

AB=AC BC=54=3

∴AP的最大值为A P1=AB=3

如图所示,当点N与C重合时,AP取最小,过C点作CD⊥直线l于点D,可得矩形ABCD,∴CD=AB=3,AD=BC=4,

由折叠的性质有PC=BC=4,

在Rt△PCD中,2222

--,

PD=PC CD=43=7

-

∴AP的最小值为AD PD=47

线段AP 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

1AP

AP=347=71---- 故答案为71- 【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可以动手实际操作进行探索. 17.21 【分析】

在AB 上截取AE=AD ,连接CE ,过点C 作CF ⊥AB 于点F ,先证明△ADC ≌△AEC ,得出AE=AD=9,CE=CD=BC =10的长度,再设EF=BF=x ,在Rt △CFB 和Rt △CFA 中,由勾股定理求出x ,再根据AB=AE+EF+FB 求得AB 的长度. 【详解】

如图所示,在AB 上截取AE=AD ,连接CE ,过点C 作CF ⊥AB 于点F , ∵AC 平分∠BAD , ∴∠DAC=∠EAC . 在△AEC 和△ADC 中,

AE AD DAC EAC AC AC ??

∠∠???

===

∴△ADC ≌△AEC (SAS ), ∴AE=AD=9,CE=CD=BC =10, 又∵CF ⊥AB , ∴EF=BF , 设EF=BF=x .

∵在Rt △CFB 中,∠CFB=90°, ∴CF 2=CB 2-BF 2=102-x 2, ∵在Rt △CFA 中,∠CFA=90°,

∴CF 2=AC 2-AF 2=172-(9+x )2,即102-x 2=172-(9+x )2, ∴x=6,

∴AB=AE+EF+FB=9+6+6=21, ∴AB 的长为21.

故答案是:21. 【点睛】

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和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再运用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

18.49

【解析】

连接AC,在Rt△ABC中,∵AB=8,BC=6,∠B=90°,∴AC=22

AB BC

=10.在△ADC中,∵AD=CD=52,∴AD2+CD2=(52)2+(52)2=100.

∵AC2=102=100,∴AD2+CD2=AC2,∴∠ADC=90°,∴S四边形

ABCD =S△ABC+S△ACD=

1

2

AB?BC+

1

2

AD?DC=

1

2

×8×6+

1

2

×52×52=24+25=49.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规则几何图形的面积,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25

【分析】

如图,作PA∥y轴交X轴于A,PH⊥x轴于H.GM∥y轴交x轴于M,连接PG交x轴于N,先证明△ANP≌△MNG(AAS),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PN的值,即可得到线段PG的长度.

【详解】

如图,作PA∥y轴交X轴于A,PH⊥x轴于H.GM∥y轴交x轴于M,连接PG交x轴于N.

∵P(1,2),G(7.﹣2),

∴OA=1,PA=GM=2,OM=7,AM=6,

∵PA∥GM,

∴∠PAN=∠GMN,

∵∠ANP=∠MNG,

∴△ANP≌△MNG(AAS),

中考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中考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等腰直角△ABC中,∠C=90°,点F是AB边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DFE=90°,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过程中,下列结论:①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只有两对;②△ABC的面积是四边形CDFE面积的2倍;③CD+CE=2FA; ④AD2+BE2=DE2.其中错误结论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2.如图,在△ABC中,∠BAC=90°,AC=2AB,点D是AC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ADE如图放置,连接BE,EC.下列判 断:①△ABE≌△DCE;②BE=EC;③BE⊥EC;④EC=3DE.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3.如图,透明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12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4 cm的点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且离容器上沿4 cm的点A 处,若蚂蚁吃到蜂蜜需爬行的最短路径为15 cm,则该圆柱底面周长为()cm. A.9 B.10 C.18 D.20 4.如图钢架中,∠A=15°,现焊上与AP1等长的钢条P1P2,P2P3…来加固钢架,若最后一根钢条与射线AB的焊接点P到A点的距离为4+23,则所有钢条的总长为() A.16 B.15 C.12 D.10 5.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6cm,8cm,则这个菱形的周长为

( ) A .5cm B .10cm C .14cm D .20cm 6.下列四组数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 A .1,2,6 B .3,5,4 C .5,12,13 D .3,2,13 7.A 、B 、C 分别表示三个村庄,AB 1700=米,800BC =米,AC 1500=米,某社区拟建一个文化活动中心,要求这三个村庄到活动中心的距离相等,则活动中心P 的位置应在( ) A .AB 的中点 B .BC 的中点 C .AC 的中点 D .C ∠的平分线与AB 的交点 8.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将勾股形(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对全等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已知90A ∠=?正方形ADOF 的边长是2,4BD =,则CF 的长为( ) A .6 B .42 C .8 D .10 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P 表示的数为1-,点A 表示的数为1,过点A 作直线l 垂直于 PA ,在l 上取点B ,使1AB =,以点P 为圆心,以PB 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的交点C 所表示的数为( ) A .5 B .51- C .51+ D .51-+ 10.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8,BC =4,将矩形沿AC 折叠,点B 落在点B ′处,则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为( )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测试题及答案

勾股定理测试题 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一、选择题 | 1.下列各数组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 A. 9,12,15 B. 7,24,25 C. 6,8,10 D. 3,5,7 2.将直角三角形的各边都缩小或扩大同样的倍数后,得到的三角形( ) A. 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B. 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C. 仍然是直角三角形 D. 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 3.在测量旗杆的方案中,若旗杆高为21m,目测点到杆的距离为15m,则目测点到杆顶的距离为(设目高为1m) ( ) 4.一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10cm,腰长为13cm,则腰上的高为( ) A. 12cm B. C. D. ~ 二、填空题 5.如图,64、400分别为所在正方形的面积,则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面积是_________ . 6.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12,则斜边上的高为. < 7.已知甲往东走了4km,乙往南走了3km,这时甲、乙两人相距. 8.一个长方形的长为12cm,对角线长为13cm,则该长方形的周长为. 9.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P、Q、K,若SP=4,SQ=9,则Sk= . 三、解答题 @ 10.假期中,小明和同学们到某海岛上去探宝旅游,按照探宝图,他们登陆后先往东走8千米,又往北走2千米,遇到障碍后又往西走了3千米,再折向北走了6千米处往东一拐,仅走了1千米就找到宝藏,问登陆点A到宝藏埋藏点B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ABP绕B顺时针旋转90°到△CBE的位置,若BP=a.求:以PE 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 12.已知:如图13,△ABC中,AB=10,BC=9,AC=17. 求BC边上的高. 13.拼图填空:剪裁出若干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记为a、b、c,· 如图①.(1)拼图一:分别用4张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如图②③的形状,观察图②③可发现,图②中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③中小正方形 《 的面积,用关系式表示为________ .(2)拼图二:用4张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如图④的形状,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图中共有__________个正方形,它们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用 关系式表示为_____ .(3)拼图三:用8个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如图⑤的形状,图中3个正方>

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3

年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三)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的相反数是 ;-2的倒数是 ; 16的算术平方根是 ;-8的立方根是 。 2、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3、函数y=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4、直线y=3x-2一定过(0,-2)和( ,0)两点。 5、样本5,4,3,2,1的方差是 ;标准差是 ;中位数是 。 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则底角为 。 7、梯形的高为4厘米,中位线长为5厘米,则梯形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 8、如图PA 切⊙O 于点A ,PAB=,AOB= ,ACB= 。 9、 如图PA 切⊙O 于A 割线PBC 过圆心,交⊙O 于B 、C ,若PA=6;PB=3,则PC= ;⊙O 的半径为 。 10、如图ABC 中,C=,点D 在BC 上,BD=6,AD=BC ,cos ADC= ,则DC 的长为 。 11、如图同心圆,大⊙O 的弦AB 切小⊙O 于P ,且AB=6,则阴影部分既圆环的面积为 。 12、已知Rt ABC 的两直角边AC 、BC 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则此Rt 的外接圆的面 积为 。 二、 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3、如果方程有两个同号的实数根,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m <1 B 、0<m ≤1 C 、0≤m <1 D 、m >0 14、徐工集团某机械制造厂制造某种产品,原来每件产品的成本是100元,由于提高生产技术,所以连续两次降低成本,两次降低后的成本是81元。则平均每次降低成本的百分率是 ( ) A .8.5% B. 9% C. 9.5% D. 10% 15、二次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关于此二次函数的下列四个结论①a<0 ②a>0 ③ 2 1 - ?? ?-+2 80 4<>x x 1 1-x ?30∠?30∠∠ 10题图 9题图 A C D B 8题图 A 11题图 B ?∠?90∠5 3 ?06x 5-x 2 =+?0m x 2x 2 =++c bx ax y 2 ++=

初中人教版数学勾股定理经典题型分析

勾股定理经典题型分析 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用法 1、在Rt△ABC中,∠C=90° (1)已知a=6,c=10,求b,(2)已知a=40,b=9,求c;(3)已知c=25,b=15,求a. 思路点拨:写解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写上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注意勾股定理的变形使用。 解析:(1) 在△ABC中,∠C=90°,a=6,c=10,b= (2) 在△ABC中,∠C=90°,a=40,b=9,c= (3) 在△ABC中,∠C=90°,c=25,b=15,a=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B=∠ACD=90°, AD=13,CD=12, BC=3,则AB的长是多少? 【答案】∵∠ACD=90° AD=13, CD=12 =52-32 =16 ∴AB= 4 ∴AB的长是4. 类型二:勾股定理的构造应用 2、如图,已知:在中,,,. 求:BC的长. 思路点拨:由条件,想到构造含角的直角三角形,为此作于D,则有 ,,再由勾股定理计算出AD、DC的长,进而求出BC的长. 解析:作于D,则因, ∴(的两个锐角互余) ∴(在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根据勾股定理,在中, . 根据勾股定理,在中, . ∴.

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于P. 求证:. 解析:连结BM,根据勾股定理,在中, . 而在中,则根据勾股定理有 . ∴ 又∵(已知), ∴. 在中,根据勾股定理有 , ∴. 【变式2】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可以连结AC,或延长AB、DC交于F,或延长AD、BC交于点E,根据本题给定的角应选后两种,进一步根据本题给定的边选第三种较为简单。 解析:延长AD、BC交于E。 ∵∠A=∠60°,∠B=90°,∴∠E=30°。 ∴AE=2AB=8,CE=2CD=4, ∴BE2=AE2-AB2=82-42=48,BE==。 ∵DE2= CE2-CD2=42-22=12,∴DE==。 ∴S四边形ABCD=S△ABE-S△CDE=AB2BE-CD2DE= 类型三: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一)用勾股定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3、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 方向走了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500m到达 目的地C点。(1)求A、C两点之间的距离。(2)确定目的地C在营地A的什么方向。解析:(1)过B点作BE//AD ∴∠DAB=∠ABE=60° ∵30°+∠CBA+∠ABE=180°

《勾股定理中考十三大考点》 经典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分析 一、知识要点: 1、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 a2 + b2= c2。 公式的变形:a2 = c2- b2, b2= c2-a2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且满足a2 + b2= c2,那么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这个定理叫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该定理在应用时,要注意处理好如下几个要点: ①已知的条件: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 ②满足的条件:最大边的平方=最小边的平方+中间边的平方. ③得到的结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最大边的对角是直角. ④如果不满足条件,就说明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 满足a2 + b2= 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注意:①勾股数必须是正整数,不能是分数或小数。②一组勾股数扩大相同的正整数倍后,仍是勾股数。常见勾股数有: (3,4,5 )(5,12,13 ) ( 6,8,10 ) ( 7,24,25 )( 8,15,17 ) (9,12,15 ) 4、最短距离问题:主要运用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二、考点剖析 考点一:利用勾股定理求面积 1、求阴影部分面积:(1)阴影部分是正方形;(2)阴影部分是长方形;(3)阴影部分是半圆.

S 3 S 2 S 1 2. 如图,以Rt △ABC 的三边为直径分别向外作三个半圆,试探索三个半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3、如图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向外作三个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是S 1、S 2、S 3,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 S 1- S 2= S 3 B. S 1+ S 2= S 3 C. S 2+S 3< S 1 D. S 2- S 3=S 1 4、四边形ABCD 中,∠B=9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考点二: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cm ,2cm ,则斜边长为 . 2.(易错题、注意分类的思想)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2,则另一条边长的平方是 3、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 求斜边上的高. 4、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斜边扩大到原来的( ) A . 2倍 B . 4倍 C . 6倍 D . 8倍 5、在Rt △ABC 中,∠C=90° ①若a=5,b=12,则c=___________;②若a=15,c=25,则b=___________; 6、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1n 2-,2n (n>1),那么它的斜边长是( ) A 、2n B 、n+1 C 、n 2-1 D 、1n 2+ 7、在Rt △ABC 中,a,b,c 为三边长,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222a b c += B. 222a c b += C. 222c b a += D.以上都有可能

八年级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测试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在Rt ABC ?中,90, 5 ,3ACB AB cm AC cm ?∠===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 射线BC 以1 /cm s 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当?ABP 为等腰三角形时,t 的值不可能为( ) A .5 B .8 C . 254 D . 258 2.如图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cm ,正方形A 的边长为6cm 、B 的边长为5cm 、C 的边长为5cm ,则正方形D 的边长为( ) A .3cm B .14cm C .5cm D .4cm 3.如图,□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E ,∠AEB=45°,BD=2,将△ABC 沿AC 所在直线翻折180°到其原来所在的同一平面内,若点B 的落点记为B′,则DB′的长为( ) A .1 B 2 C . 32 D 34.如图,P 为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且P 到三个顶点A ,B ,C 的距离分别为3,4,5,则△ABC 的面积为( )

A .253 94 + B .253 92 + C .18253+ D .253 182 + 5.如图,分别以直角ABC ?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123,,S S S 表示,若27S =,32S =,那么1 S =( ) A .9 B .5 C .53 D .45 6.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 ) A .5 B .7 C .5 D .5或7 7.如图,“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构成的大正方形,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 A .4 B .3 C .2 D .1 8.已知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则BE 的长是( ) A . 72 B . 74 C . 254 D . 154 9.如图,点A 和点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是4和2,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线段 AB 的长度为半径画弧,在数轴的上方交于点C .再以原点O 为圆心,OC 为半径画弧,与数轴的正半轴交于点M ,则点M 对应的数为( )

2009年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0年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六) 考生注意: 1.本卷共8页,三大题共26小题,满分15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据中新社报道: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将达到540000000000千克,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粮食产量为______千克. 2.分解因式:x 2 -1=________. 3.如图1,直线 a ∥ b ,则∠ACB =_______. 4.抛物线y =-4(x +2)2 +5的对称轴是______. 5.如图2,菱形ABCD 的对角线的长分别为2 和5,P 是对角线AC 上任一点(点P 不与点A 、 C 重合),且PE ∥BC 交AB 于E ,PF ∥C D 交AD 于F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 6.口袋中放有3只红球和11只黄球,这两种球除颜色外没有任何区别.随机从口袋中任取一只球,取到黄球的概率是_____. 7.如图3,在⊙O 中,弦AB =1.8cm ,圆周角∠ACB =30°,则⊙O 的直径等于______cm. 8.某班50名学生在适应性考试中,分数段在90~100分的频率为0.1,则该班在这个分数段的学生有_____人. 9.正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080°,那么这个正n 边形的边数n =_____. 10.一串有黑有白,其排列有一定规律的珠子,被盒子遮住一部分(如图4),则这串珠子被盒子遮住的部分有____颗. 二、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均有A 、B 、C 、D 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 正确,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选入该题括号内.每小题4分,共24分) (图2) A 28° 50° a C b B (图1) (图3) (图4)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中考考点分析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 1.如图1是油路管道的一部分,延伸外围的支路恰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6m 和8m.按照输油中心O 到三条支路的距离相等来连接管道,则O 到三条支路的管道总长(计算时视管道为线,中心O 为点)是( ) A2m B.3m C.6m D.9m 图1 图2 图3 2.已知小龙、阿虎两人均在同一地点,若小龙向北直走160公尺,再向东直走80公尺后,可到神仙百货,则阿虎向西直走多少公尺后,他与神仙百货的距离为340公尺?( ) A . 100 B . 180 C . 220 D . 260 3.将一个有45度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一张宽为3cm 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板的一边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30度角,如图2,则三角板的最大边的长为( ) A. 3cm B. 6cm C. 32cm D. 62cm 4.如图3,△ABC 中,∠C =90°,AC =3,∠B =30°,点P 是BC 边上的动点,则AP 长不可能是( ) (A )3.5 (B )4.2 (C )5.8 (D )7 5.如图4,在△ABC 中,∠C=90°,BC=6,D,E 分别在AB,AC 上,将△ABC 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点A ′处,若A ′为CE 的中点,则折痕DE 的长为( ) A .21 B .2 C .3 D .4 图3 ' 图4 图5 图6 图7 6.下列命题中,其逆. 命题成立的是______________.(只填写序号)

①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②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它们相等; ③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 ④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7.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5).图6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用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KT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若S 1,S 2,S 3=10,则S 2的值是 . 8.一个正方体物体沿斜坡向下滑动,其截面如图7所示.正方形DEFH 的边长为2米,坡角∠A =30°,∠B =90°,BC =6米. 当正方形DEFH 运动到什么位置,即当AE = 米时,有DC 2=AE 2+BC 2 . 9.把命题“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a b c +=”的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 10.如图8,在Rt △ABC 中,∠ACB = 90°,D 、E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若CD = 5cm ,则EF = _______cm . 图8 图9 图10 11.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 = 90°,BC = 12,AC = 9,则AB = . 12.如图9,在Rt △ABC 中,∠C =90°,BC =6cm ,AC =8cm ,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 沿BD 折叠,使点C 落在AB 边的C ′点,那么△ADC ′的面积是 . 13.如图10,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若AB =14cm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cm 2. 14.某园艺公司对一块直角三角形的花圃进行改造.测得两直角边长为6m 、8m.现要将其扩建成等腰三角形,且扩充部分是以8m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求扩建后的等腰三角形花圃的周长. 15.王伟准备用一段长3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三角形形状的小圈,用于饲养家兔.已知第一条边长为a 米,由于受地势限制,第二条边长只能是第一条边长的2倍多2米. (1)请用a 表示第三条边长; (2)问第一条边长可以为7米吗?为什么?请说明理由,并求出a 的取值范围; (3)能否使得围成的小圈是直角三角形形状,且各边长均为整数?若能,说明你的围法;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A C E B A C E F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试卷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0=1 B.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相等 C.勾股定理是a2+b2=c2 D.若有意义,则x≥1且x≠2 2.如图,在△ABC中,AD⊥BC于D,BD=,DC=1,AC=,那么AB的长度是() A. B.27 C.3 D.25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学完勾股定理之后,同学们想利用升旗的绳子、卷尺,测算学校旗杆的高度.小明设计了一个方案: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绳子恰好到达旗杆底端.然后将绳子向外拉.当把绳子接上1米时,此时一端到达离旗杆底端5米处,如图所示,小明算出旗杆高度是米. 三.解答题(共5小题) 4.△ABC中,BC=a,AC=b,AB=c.若∠C=90°,如图1,根据勾股定理,则a2+b2=c2.若△ABC不是直角三角形,如图2和图3,请你类比勾股定理,试猜想a2+b2与c2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5.身高1.6米的小明想利用“勾股定理”测得下图风筝CE的高度,于是他测得BD的长度为25米,并根据手中剩余线的长度计算出风筝线BC的长为65米.求风筝的高度CE. 6.阅读: (1)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若xy=0,根据乘法法则,得x=0或y=0. 利用你在阅读材料中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 问题:如图,在直角△ABC中,三边分别为x,x+1,x﹣1,求三边长. 7.如图,四边形ABCD中,∠A=∠B=90°,E是AB的中点,DE平分∠ADC, (1)求证:CE平分∠BCD; (2)若DE=15,CE=2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3)在(2)的条件下,已知AB=24,求CD的值.(不得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8.如图;已知甲、乙分别从正方形ABCD广场的顶点B、C两点同时出发,甲由C向D运动,乙由B向C运动,甲的速度是1千米/分,乙的速度是2千米/分.若正方形广场的周长为40千米,问:几分钟后甲、乙两之间相距2千米?(友情提示:可以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求解)

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5)浙教版

北京四中2011年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5) 考生注意:1、数学试卷共8页,共24题.请您仔细核对每页试卷下方页码和题数,核实 无误后再答题. 2、请您仔细思考、认真答题,不要过于紧张,祝考试顺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本答案表中.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蕴藏量就达56000万m 3 ,用科学记数法记作 ( ) A.95.610?m 3 B.8 5610?m 3 C.85.610?m 3 D.4 5600010?m 3 2.请阅读一小段约翰斯特劳斯作品,根据乐谱中的信息,确定最后一个音符的时值长应 为 ( ) A. 1 8 B. 12 C. 14 D. 34 3.在“手拉手,献爱心”捐款活动中,九年级七个班级的捐款数分别为:260、300、240、 220、240、280、290(单位:元),则捐款数的中位数为 ( ) A.280 B.260 C.250 D.270 4.已知 1O 和2O 的半径分别是5和4,1O 23O =,则1O 和 2O 的位置关系是( ) A.外离 B.外切 C.相交 D.内切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43)-, 所在象限是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6.如图,已知一坡面的坡度1:3i =,则坡角α为 ( ) A.15 B.20 C.30 D.45 7.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而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A.平行四边形 B.菱形 C.等腰梯形 D.直角梯形 8.若使分式22 23 1 x x x +--的值为0,则x 的取值为 ( ) A.1或1- B.3-或1 C.3- D.3-或1- 9.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为 ( ) A.八边形 B.九边形 C.十边形 D.十二边形 第6题图 C B A 1:3i = α

八年级初二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ABC 中,BD 、CE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BQ =AC ,点F 在CE 的延长线上,CF =AB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F ⊥AQ B .AF=AQ C .AF=A D D .F BAQ ∠=∠ 2.△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下列条件能推出△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 ①222a c b -=;②2 ()()0a b a b c -++=;③ ∠A =∠B -∠C; ④∠A ∶∠B ∶∠C =1∶2∶3 ;⑤111,,345a b c = ==;⑥10,a = 24,b = 26c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3.如图,ABC 中,有一点P 在AC 上移动.若56AB AC BC ===,,则AP BP CP ++的最小值为( ) A .8 B .8.8 C .9.8 D .10 4.如图,在ABC 中,90A ∠=?,6AB =,8AC =,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过点O 作⊥OD AB 于点D ,若则AD 的长为( ) A 2 B .2 C 3 D .4 5.棱长分别为86cm cm ,的两个正方体如图放置,点A ,B ,E 在同一直线上,顶点G 在棱BC 上,点P 是棱11E F 的中点.一只蚂蚁要沿着正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P ,它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

A .(3510)cm + B .513cm C .277cm D .(2583)cm + 6.以线段a 、b 、c 的长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3,b=4,c=6 B .a =1,b=2,c=3 C .a =5,b=6,c=8 D .a =3,b=2,c=5 7.如图,已知数轴上点P 表示的数为1-,点A 表示的数为1,过点A 作直线l 垂直于PA ,在l 上取点B ,使1AB =,以点P 为圆心,以PB 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的交点C 所表示的数为( ) A .5 B .51- C .51+ D .51-+ 8.如图,“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构成的大正方形,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 A .4 B .3 C .2 D .1 9.下列各组数据,是三角形的三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2,3,4 B .4,5,6 C .2223,4,5 D .6,8,10 10.如图,在ABC ?中,D 、 E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已知90ACB ∠=?,4BE =,7AD =,则AB 的长为( ) A .10 B .53 C .213 D .15二、填空题 11.如图,AB =12,AB ⊥BC 于点B , AB ⊥AD 于点A ,AD =5,BC =10,E 是CD 的中点,则AE 的长是____ ___.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勾股定理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B C ∠=∠=,DAB ∠与ADC ∠的平分线相交于BC 边上的M 点,则下列结论:①90AMD ∠=;②1=2ADM ABCD S S ?梯形;③AB CD AD +=;④M 到AD 的距离等于BC 的1 3 ;⑤M 为BC 的中点;其中正确的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如图,已知45∠=MON ,点A B 、在边ON 上,3OA =,点C 是边OM 上一个动点,若ABC ?周长的最小值是6,则AB 的长是( ) A . 1 2 B . 34 C . 56 D .1 3.如图,在Rt ABC 中,90BAC ?∠=,以Rt ABC 的三边为边分别向外作等边三角形 'A BC ,'AB C △,'ABC △,若'A BC ,'AB C △的面积分别是10和4,则'ABC △的面积是( ) A .4 B .6 C .8 D .9

4.如图,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6 BC π = ,高3AB =,小虫在圆柱侧面爬行,从C 点爬到 A 点,然后再沿另一面爬回C 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的平方为( ) A .18 B .48 C .120 D .72 5.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EFG 边长分别为a 和b ,正方形CEFG 绕点C 旋转,给出下列结论:①BE=DG;②BE⊥DG;③DE 2 +BG 2 =2a 2 +2b 2 ,其中正确结论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6.如图,在ABC 中,CE 平分ACB ∠,CF 平分ACD ∠,且//EF BC 交AC 于M ,若3CM =,则22CE CF +的值为( ) A .36 B .9 C .6 D .18 7.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 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a 、b ,那么2 ()a b + 的值为( ). A .49 B .25 C .13 D .1 8.如图, 在ABC 中,CE 平分ACB ∠,CF 平分ABC 的外角ACD ∠,且EF //BC 交AC 于M ,若CM 4=,则22CE CF +的值为( )

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唯一的正确选项) 1.-5的相反数是( ) A. -5 B. 5 C. 1 5 D. 1 5- 2.下列所给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3.如图,桌面上有一个一次性纸杯,它的俯视图是( ) A . B . C . D . 4.要使分式 3 2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应满足( ) A .x 3≠ B .x 2≠ C .2x < D .x>2 5.某校7名初中男生参加引体向上体育测试的成绩分别为:8,5,7,5,8,6,8,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 A .6,7 B .8,6 C . 5,7 D . 8,7 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632a a a =? B.222)(b a b a +=+ C. 236()a a -=- D. 235a a a += 7.将二次函数3)2(2---=x y 的图象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单位后,所得图象的函数表达式是( ) A .2y 1x =-- B .2y 5x =-- C .()2y x 41=--- D .()2y x 45=--- 8AB O C D D=20BAC ∠∠o e 、如图,是直径,,是圆上的点,若,则的值是( ) A .20o B .60o C .70o D .80o 9.某校组织1080名学生去外地参观,现有A 、B 两种不同型号的客车可供选择。在每辆 (第 3题图) 主视方向

第8题 A 车刚好满座的前提下,每辆B 型客车比每辆A 型客车多坐15人,单独选择B 型客车比单独选择A 型客车少租12辆,设A 型客车每辆坐x 人,根据题意列方程为( ) A 、 108010801215x x =+- B 、108010801215x x =-- C 、108010801215x x =++ D 、10801080 1215 x x =-+ () 6 y S S A 10.OAD BCD A AO x B AB ABC C AC x D =V V V 点在反比例函数=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连结并延长交另一分支于点,以为斜边作等腰直角,顶点在第四象限,与轴交于点。若,则点的横 坐标为 A .2 B . C D .1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分解因式: 2484x x -+=_____________. 12.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1个白球和2个黄球,它们除颜色不同外,其余均相同, 则从中随机摸出两个球是一白一黄的概率是_________ . 13.抛物线2y ax bx c =++的对称轴为直线x=1,与x 轴的一个交点的坐标为(﹣3,0),则 与x 轴另一个交点坐标为_______. 14.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10mx x -+=总有实数根,则m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 15.如图用两个完全相同的1cm ×4cm 长方形纸片,其中心用细铁丝串起来,使纸片交叉 叠合,旋转纸片,保持重叠部分形状为菱形,则菱形的最大面积是_______2 cm .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教案(模板)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模板勾股定理(2课时)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 1、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3、教学难点: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了解数学发展史,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探索发现:(在教师的引领下,小组合作,探索学习) 通过此案例引出:勾股定理(商高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百牛定理)的渊源。 三、知识透析: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

那么: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 等于斜边的平方。 2.注意:(1)勾股定理的条件是: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才使用;(2)勾股定理的变形:222a =-b c ;222b =-a c 3.勾股定理验证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面积计算,实现勾股定理证明) (1)赵爽证明: (2)伽菲尔德“总统证明法” 四、典例分析: 题型1:勾股定理 1.=90ABC C A B C ?∠∠∠∠V 例在中,,、、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 (1)当a=3,b=4,则c= (2)若a=5,b=12,则c= 例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cm ,底边长为10cm ,则底边上的高为?( )

(随堂练习:教材3页1、2) 题型2:勾股定理验证 例3.请您用下图验证勾股定理 例4.教材5页第三问 (随堂练习:教材6页中间) 题型3:勾股定理应用 例5.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高4m,两棵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小鸟至少飞行()(2013安顺中考) A.8米 B.10米 C.12米 D.14米 注:将应用题转化构造为直角三角形 例6.教材5页例题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练习题

1.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长是32cm ,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是( ) A . 4cm B . 34cm C . 6cm D . 36cm 2.△ABC 中,AB =15,AC =13,高AD =12,则△ABC 的周长为( ) A .42 B .32 C .42 或 32 D .37 或 33 3.一架25分米长的梯子,斜立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足距离墙底端7分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4分米,那么梯足将滑动( ) A . 9分米 B . 15分米 C . 5分米 D . 8分米 1、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 A 、2,3,4 B 、3,4,5 C 、6,8,10 D 、53,5 4,1 2、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斜边扩大到原来的( ) A 、1倍 B 、2倍 C 、3倍 D 、4倍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已知c b a ,,是三角形的三边,则222c b a =+ B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和的平方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C 、在ABC Rt ?中,?=∠90C ,所以222c b a =+ D 、在ABC Rt ?中,?=∠90B ,所以222c b a =+ 4、下列四组数:①5,12,13;②7,24,25;③3a ,4a ,5a (a>0);④32,42,52。其中可以 构成直角三 角形的边长有(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5、在ABC Rt ?中,?=∠90ACB ,AC =5cm ,BC =12 cm ,其中斜边上的高为( ) A 、6 cm B 、8.5 cm C 、1360 cm D 、13 30cm 8. 等腰△ABC 的腰长AB =10cm ,底BC 为16cm ,则底边上的高为 ,面积为 . 9.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 10.一天,小明买了一张底面是边长为260cm 的正方形,厚30cm 的床垫回家.到了家门口,才发现门口只有242cm 高,宽100cm .你认为小明能拿进屋吗? . 12.如图,某会展中心在会展期间准备将高5m ,长13m ,宽2m 的楼道上铺地毯,已知地毯每 平方米18 元,请你帮助计算一下,铺完这个楼道至少需要多少元钱? 16. 如图,△ABC 中,∠C =90°,AB 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 若BC =8,AD =5,则AC 等于 ______________. 5m 13m

勾股定理全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283304718.html, 勾股定理全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基础知识点: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a 2+b 2=c 2)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在A B C ?中,90C ∠=? ,则22 c a b = +, 2 2 b c a = -,22 a c b = -)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则有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应注意: (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长边长为:c ; (2)验证c 2与a 2+b 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c 2=a 2+b 2,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若c 2>a 2+b 2,则△ABC 是以∠C 为钝角的钝角三角形;若c 2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283304718.html, 3: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判定定理; 联系: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 4:互逆命题的概念 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规律方法指导 1.勾股定理的证明实际采用的是图形面积与代数恒等式的关系相互转化证明的。 2.勾股定理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于解决求解直角三角形边边关系的题目。 3.勾股定理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弄清谁是斜边谁直角边,这是这个知识在应用过程中易犯的主要错误。 4.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 ,b ,c 有下列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该逆定理给出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5.?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主要是进行代数运算,通过学习加深对“数形结合”的理解.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5: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 14()2 ab b a c ? +-=,化简可证. c b a H G F E D C B A

八年级数学下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第6题) A B D C (第12题) 30 7米5米 八年级下勾股定理测试题 姓名: 分数: 一、耐心填一填(每小题3分,共36分) 1、在Rt △ABC 中,∠C=90°,AC=3,BC=4,则AB=___________; 2、如图,小明的爸爸在院子的门板上钉了一个加固板,从数学的角度看, 这样做的道理是 . 3、小明同学要做一个直角三角形小铁架,他现有4根长度分别为4cm 、6cm 、8cm 、10cm 的铁棒,可用于制作成直角三角形铁架的三条铁棒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为7,24,25,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是 度. 5、在△ABC 中,∠C =90°,若c =10,a ∶b =3∶4,则ab = . 6、如图,在等腰△ABC 中,AB=AC=10,BC=12,则高AD=________; 7、等腰△ABC 的面积为12cm 2 ,底上的高AD =3cm , 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 8、在Rt △ABC 中,斜边AB =2,则AB 2+BC 2+CA 2=________. 9、有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是4和5,要使这个三角形成为直角三角形,则第三边长为 ; 10、有两棵树,一棵高6米,另一棵高3米,两树相距4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________米. 11、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为5∶12∶13,它的周长为60cm ,则它的面积是________. 12、如图,今年第8号台风“桑美”是50多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地区 最大的一次台风,一棵大树受“桑美”袭击于离地面5米 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的树梢到树的距离为7米, 则这棵大树折断前有__________米(保留到0.1米)。 二、精心选一选(每小题4分,共24分) 13、下列各组数据为边的三角形中,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 2、3、7 B 、5、4、8 C 、5、2、1 D 、2、3、 5 14、正方形ABCD 中,AC=4,则正方形ABCD 面积为( ) A 、 4 B 、8 C 、 16 D 、32 15、已知Rt △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b,c ,若∠B=90○ ,则( ) A 、b 2= a 2+ c 2 ; B 、c 2= a 2+ b 2; C 、a 2+b 2=c 2; D 、a +b =c 16、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2ab=(a+b)2 -c2,则此三角形是 ( ). A 、钝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17、将Rt △ABC 的三边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A ’B ’C ’,则△A ’B ’C ’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