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基亚砜(MSDS)

二甲基亚砜(MSDS)
二甲基亚砜(MSDS)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性能数据(MSDS)

DMSO

二甲基亚砜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二甲基亚砜 英文名称: dimethyl sulfoxide;DMSO 定义: 一种氢键破坏剂。因其抗冻作用,可用于细胞的冻存;因其对大分子的变性作用,用于变性凝胶电泳等。 所属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方法与技术(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或DMSO),无色液体,重要的极性非质子溶剂。它可与许多有机溶剂及水互溶。二甲基亚砜具有极易渗透皮肤的特殊性质,造成使用人员感觉类似牡蛎般的味道。 [编辑本段] 基本资料 结构式 产品名称:二甲基亚砜 结构简式:(CH3)2-S-O 英文名:Dimethyl sulfoxide 别名:Dimethylsulfoxide; Methyl sulfoxide; Sulfinylbis (methane); DMSO 分子式:C2H6OS 分子量:78.12 CAS:登录号67-68-5 EINECS:登录号200-664-3 FEMA:登录号3875 物理化学性质密度:1.1 熔点:18.4-19.0°C 沸点:189°C

折射率:1.477-1.48 闪点:95°C [编辑本段] 简介 二甲基亚砜(DMSO)是一种含硫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H3)2SO,常温下为无色无臭的透明液体,具有吸湿性的可燃液体,既有高极性,高沸点,非质子,于水混溶的特性,毒性极低,热稳定性好,能溶于乙醇,丙醇,苯和氯仿等大多数有机物,被誉为“万能溶剂”。 二甲基亚砜广泛用作溶剂和反应试剂,特别是丙烯腈聚合反应中作加工溶剂和抽丝溶剂,作聚氨酯合成及抽丝溶剂,作聚酰胺,聚酰亚胺和聚砜树脂的合成溶剂,以及芳烃,丁二烯抽提溶剂和合成氯氟苯胺的溶剂等。除此之外,在医药工业中二甲基亚砜还有直接用作某些药物的原料及载体。二甲基亚砜本身有消炎止痛,利尿,镇静等作用,亦誉为“万灵药”,常作为止痛药物的活性组分添加于药物之中。 [编辑本段] 生产情况 生产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国,日本,法国和中国四个国家拥有二甲基亚砜的生产装置,截止1997年底美国,法国和日本三国现有的二甲基亚砜装置的生产能力已达3万吨/年。我国约1万吨年。 [编辑本段] 我国情况 生产情况 我国二甲基亚砜生产能力和产量增长很快。据统计,1992年我国二甲基亚砜生产能力已达4.5千吨/年,产量为2.6千吨;1995年创历史最高水平,生产能力达到8.7千吨/年(开车能力),生产量6千吨。1996年盘锦,太谷,榆茨,宜城等厂家共生产二甲基亚砜产品5千吨,外贸出口1.6千吨,国内销售量3.34千吨。我国二甲基亚砜生产装置均采用甲醇与二硫化碳为原料合成二甲基硫醚,温度380度,常压,同时可副产10%以上的甲硫醇等副产品。二甲基硫醚生产二甲基亚砜采用氧化和精制两个工序。 在氧化工序中,二甲基硫醚与二氧化氮(NO2)在液相中反应生成二甲基亚砜,同时二氧化氮被还原成氧化氮,采用逆流塔式液相氧化反应器,塔底温度60度,塔顶温度25度。二氧化氮由亚硝酸钠和浓硫酸反应制备,被还原后生成的NO用氧气氧化重新制得二氧化氮。未反应的二甲基硫醚经闪蒸从产物中分离,再循环使用,二甲基亚砜粗产品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处理。

氯化亚砜特性及制备技术

氯化亚砜制备技术 氯化亚砜能溶解某些金属的碘化物,在水中分解为亚硫酸和盐酸。加热到约140℃则分解成氯、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硫。与磺酸反应生成磺酰氯,与格氏试剂反应生成相应的亚砜化合物。与羟基的酚、醇有机物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它的氯原子取代羟基巯基能力显著,有时还可取代二氧化硫、氢、氧 在工业上,氯化亚砜主要由三氧化硫和二氯化硫反应制得 SO?+ SCl? → SOCl? +SO? 其他制取方法包括: SO? +PCl5→ SOCl? + POCl? SO? +Cl?+ SCl? → 2SOCl? SO? + Cl? + 2SCl? → 3SOCl2 目前国内外合成氯化亚砜的主要工艺路线有如下几种: (1)氯磺酸法 第一,氯磺酸法生产的二氯化硫浓度低,质量较差,以此生产的氯化亚砜的纯度不高,限制了氯化亚砜在农药、制药行业的用途;第二,氯磺酸法在合成氯化亚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盐酸和二氧化硫混合尾气,由于盐酸和二氧化硫难以有效地分离,因此无法有效地回收利用混合尾气,只能用碱性液体中和排放,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污染了环境;第三,由于氯磺酸是强腐蚀物质,反应过程中又会产生盐酸和二氧化硫,在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管道的腐蚀非常严重;第四,目前国内生产氯化亚砜采用釜式反应器和间歇生产模式,辅助生产时间长、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并且间歇生产很难做到完全密封,造成生产车间环境差、污染严重。 (2)五氯化磷——二氧化硫法 以五氯化磷、二氧化硫为原料生成氯化亚砜,收率为50%。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但生产成本高,且产物中通常有磷化合物、不易分离,故工业上较少采用。 (3)二氯化硫、三氧化硫法 以二氯化硫、三氧化硫为原料生成氯化亚砜,收率为80%。该方法工艺流程较简单,所得收率也较高,但反应激烈,不易控制,且反应后的二氧化硫气体不能重新使用,原料消耗较大,生产成本较高。 (4)三氧化硫法 三氧化硫法生产工艺较先进,产品质量高,无“三废”排放,但投资较大。由于所用原料三氧化硫贮运危险,该法适合与硫酸联产,三氧化硫采用保温输送,国外企业大多数采用此法。

二甲基亚砜说明书

二甲基亚砜说明书中文名称:二甲基亚砜(DMSO) 英文名 :Dimethyl sulfoxide(DMSO) 别称:二甲亚砜 化学式: C2H6OS 分子量: 78.13 CAS登录号: 67-68-5 EINECS登录号: 200-664-3 熔点: 18.4 °C 沸点: 189°C 水溶性:能溶 密度: 1.100g/mL 外观:无色液体 闪点: 95°C 应用:有机高分子合成稳定溶剂 安全性描述:避光低温稳定 危险性符号:36/37/38 危险性描述:不可食用,接触就医 相对分子量: 78.078 供应商:乔羽生物 储存条件:2-8°C 低温避光保存

二甲基亚砜(DMSO)简介: 二甲基亚砜(DMSO)是一种含硫有机化合物,常温下为无色无臭的透明液体,是一种吸湿性的可燃液体。具有高极性、高沸点、热稳定性好、非质子、与水混溶的特性,能溶于乙醇、丙醇、苯和氯仿等大多数有机物,被誉为“万能溶剂”。在酸存在时加热会产生少量甲基硫醇、甲醛、二甲基硫、甲磺酸等化合物。在高温下有分解现象,遇氯能发生剧烈反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可作有机溶剂、反应介质和有机合成中间体。也可用作合成纤维的染色溶剂、去染剂、染色载体,以及回收乙炔、二氧化硫的吸收剂。 二甲基亚砜(DMSO)物理性质: 无色粘稠液体。可燃,几乎无臭,带有苦味,有吸湿性。除石油醚外,可溶解一般有机溶剂。能与水、乙醇、丙酮、乙醛、吡啶、乙酸乙酯、苯二甲酸二丁酯、二恶烷和芳烃化合物等任意互溶,不溶于乙炔以外的脂肪烃类化合物。 [1] 有强烈吸湿性,在20℃,当相对湿度为60%时,可从空气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70%的水分。该品是弱氧化剂,不含水的二甲基亚砜对金属无腐蚀性。含水时对铁;铜等金属有腐蚀性,但对铝不腐蚀。对碱稳定。在酸存在时加热会产生少量的甲基硫醇;甲醛;二甲基硫;甲磺酸等化合物。在高温下有分解现象,遇氯能发生激烈反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二甲基亚砜(DMSO)化学性质: 二甲亚砜还原生成甲硫醚。受强氧化剂作用氧化成二甲砜; 2.二甲基亚砜与酰氯类物质如氰尿酰氯、苯酰氯、乙酰氯、苯碘酰氯、亚硫酰氯、硫酰氯、三氯化磷等接触时,发生激烈的放热分解反应。与硝酸结合,生成(CH3)2SO·NHO3。与碳酸钡作用可使二甲基亚砜再生。与浓氢碘酸作用,生成二甲硫磺化合物。 3.二甲基亚砜有吸水性,用前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二甲基亚砜(DMSO)物性数据: 1、性状:无色黏稠透明油状液体或结晶体。具弱碱性,几乎无臭,稍带苦味,常用的有机溶剂。 2、相对密度(g/mL,20/4℃):1.100 3、相对蒸汽密度(g/L,空气=1):2.7 4、熔点(℃):18.45 5、沸点(℃):189 6、折射率:1.4795 7、黏度(mPa·s):1.987(25℃);2.2(20℃);1.290(50℃) 8、闪点(℃,开口):95 9、燃点:300~302℃ 10、蒸发热(KJ/mol,℃):52.92 11、熔化热(KJ/mol):13.94 12、生成热(KJ/mol):-197.66 13、燃烧热(KJ/mol,定容):1793.16 14、比热容(KJ/(kg·K),℃,定压):1.95 15、电导率(S/m,℃):3×10-8 16、蒸气压(kPa,℃):0.049 17、蒸气压(kPa,℃):0.101 18、蒸气压(kPa,℃):0.376

氯化亚砜安全技术说明书

编号:JM-EHS-MSDS-010 氯化亚砜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1、物质的理化常数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灼伤。吸入后可因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头晕、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C502435mg/m3(大鼠吸入) 刺激性:家兔经眼:1380μg,重度刺激。 危险特性:本品不燃,遇水或潮气会分解放出二氧化硫、氯化氢等刺激性的有毒烟气。受热分解也能主生有毒物质。对很多金属尤其是潮湿空气存在下具有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硫化氢、氯化氢、氯气。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5.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 4.9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防护服: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二氧化碳、砂土。禁止用水。

常用溶剂

常用有机试剂的纯化

丙酮 沸点56.2℃,折光率1.358 8,相对密度0.789 9。 普通丙酮常含有少量的水及甲醇、乙醛等还原性杂质。 其纯化方法有: ⑴于250mL丙酮中加入2.5g高锰酸钾回流,若高锰酸钾紫色很快消失,再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继续回流,至紫色不褪为止。然后将丙酮蒸出,用无水碳酸钾或无水硫酸钙干燥,过滤后蒸馏,收集55~56.5℃的馏分。用此法纯化丙酮时,须注意丙酮中含还原性物质不能太多,否则会过多消耗高锰酸钾和丙酮,使处理时间增长。 ⑵将100mL丙酮装入分液漏斗中,先加入4mL10%硝酸银溶液,再加入3.6mL1mol/L氢氧化钠溶液,振摇10min,分出丙酮层,再加入无水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钙进行干燥。最后蒸馏收集55~56.5℃馏分。此法比方法⑴要快,但硝酸银较贵,只宜做小量纯化用。 乙醇 沸点78.5℃,折光率1.361 6,相对密度0.789 3。 制备无水乙醇的方法很多,根据对无水乙醇质量的要求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 若要求98%~99%的乙醇,可采用下列方法: ⑴利用苯、水和乙醇形成低共沸混合物的性质,将苯加入乙醇中,进行分馏,在64.9℃ 时蒸出苯、水、乙醇的三元恒沸混合物,多余的苯在68.3与乙醇形成二元恒沸混合物被 蒸出,最后蒸出乙醇。工业多采用此法。 ⑵用生石灰脱水。于100mL95%乙醇中加入新鲜的块状生石灰20g,回流3~5h,然后进行蒸馏。 若要99%以上的乙醇,可采用下列方法: ⑴在100mL99%乙醇中,加入7g金属钠,待反应完毕,再加入27.5g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或2 5g草酸二乙酯,回流2~3h,然后进行蒸馏。金属钠虽能与乙醇中的水作用,产生氢手和氢氧化钠,但所生成的氢氧化钠又与乙醇发生平衡反应,因此单独使用金属钠不能完全除去乙醇中的水,须加入过量的高沸点酯,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与生成的氢氧化钠作用,抑制上述反应,从而达到进一步脱水的目的。 ⑵在60mL99%乙醇中,加入5g镁和0.5g碘,待镁溶解生成醇镁后,再加入900mL99%乙醇,回流5h后,蒸馏,可得到99.9%乙醇。由于乙醇具有非常强的吸湿性,所以在操作时,动作要迅速,尽量减少转移次数以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同时所用仪器必须事前干燥好。 甲醇 沸点64.96℃,折光率1.3288,相对密度0.7914。 普通未精制的甲醇含有0.02%丙酮和0.1%水。而工业甲醇中这些杂质的含量达0.5%~1%。为了制得纯度达99.9%以上的甲醇,可将甲醇用分馏柱分馏。收集64℃的馏分,再用镁去水(与制备无水乙醇相同)。甲醇有毒,处理时应防止吸入其蒸气。 乙醚

二甲基亚砜

二甲基亚砜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二甲基亚砜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引起的中毒少见。常见症状有恶心、头痛和呼吸有大蒜味。对眼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作用,引起皮肤发红、痒、表皮脱落。对皮肤有致敏性,可 引起荨麻疹。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可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能与酰氯、三氯硅烷、三氯化磷等卤化物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氧化硫。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 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毒面具,穿防毒服。穿上适当的防护 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 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 集于容器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飞尘或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泵 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氯化亚砜只是大全

氯化亚砜知识大全 物竞编号:0JZX 中文名称:氯化亚砜 英文名称:Thionyl chloride 别名名称:亚硫酰(二)氯亚硫酰氯氯化亚砜二氯氧硫氯化亚硫酰亚硫酰二氯二氯氧化硫更多别名:SOCl2 Sulfinyl chloride Sulfinyl dichloride 分子式:SOCl2

分子量:118.98 CAS号:7719-09-7 MDL号:MFCD00011449 EINECS号:231-748-8 RTECS号:XM5150000 BRN号:1209273 PubChem号:

1. 性状:无色液体,市售品常因轻度分解呈浅黄色,使用前最好重蒸馏。 2. 密度(g/mL,0/4oC):1.675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 4.1 4. 熔点(oC):-104.5 5. 沸点(oC,常压):76 6. 折射率(10oC):1.527 7. 黏度(mPa·s,0oC):0.80 8. 黏度(mPa·s,38oC):0.545 9. 闪点(oC):105

10. 蒸发热(KJ/mol):31.32 11. 生成热(KJ/mol):206.0 12. 电导率(S/m):2×10-6 13. 蒸气压(kPa,20oC):13.3 14. 蒸气压(kPa,50oC):42.9 15. 蒸气压(kPa,70oC):85.0 16. 蒸气压(kPa,75oC):99.5 17. 体膨胀系数(K-1):0.0010 18. 溶解性:能水解而生成SO2和HCl。能与苯、氯仿、四氯化碳等混溶。

1、本品有毒,其蒸气刺激眼睛和黏膜,液体触及皮肤能引起烧伤。 2、毒性比二氧化硫大,蒸气对呼吸道和眼结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皮肤接触引起灼伤。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24.15mg/m3(空气中)。猫吸入85mg/m3浓度的亚硫酰(二)氯蒸气,20分钟可引起死亡。 对水是稍微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羟基异丙氧基二苯砜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羟基异丙氧基二苯砜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4-羟基-4’-异丙氧基二苯砜化合物的制造 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以4,4'-二羟基二苯砜、异溴丙烷为原料,氯苯-水为反应体系,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4-羟基-4’-异丙氧基二苯砜方法,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合成研究。 关键词:4,4'-二羟基二苯砜异溴丙烷研究 4-Hydroxy-4'-isopropoxydiphenylsulfone Abtract:The4-Hydroxy-4'-isopropoxydiphenylsulfonewaspreparedby4,4'-dihydroxydiphenylsulfoneandIsopropylbromideinthepresenceofTetra butylammoniumbromide.Thispaperstudiedontheprocessconditionsforp reparing4-Hydroxy-4'-isopropoxydiphenylsulfone Keywords:4,4'-dihydroxydiphenylsulfoneIsopropylbromideStudied 1.前言 4,4'-二羟基二苯砜(双酚S)【1】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固色剂、镀银添加剂、皮革鞣剂、高温染色分散剂,可作为聚碳酸酯、环氧树脂、聚醚砜H1、聚芳酯、聚醚醚酮、苯并嗯嗪等高分子树脂合成及改性的单体;也广泛应用于生产彩色摄影材料、照

相反差增强剂、热敏记录材料(显色剂)、日用表面活性剂和高效除臭剂等精细化工产品【2】。 4-羟基-4’异丙氧基二苯砜【3】是一种一端羟被醚化的双酚s的衍生物,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热敏记录材料中的显色剂。该衍生物作为热敏记录材料,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利用通常无色或浅色的隐色染料同酚或有机酸反应来记录颜色图像。该衍生物克服了2,2-双(4-羟苯基)丙烷(双酚A)、对-羟苄基苯甲酸酯等作为显色剂制备的热敏记录材料,当暴露于高温和/或高湿度的情况下,图像密度低下,接触增塑剂、油等后,图像经常会褪色以至于看不清楚的缺点,以次衍生物制得的热敏记录层具有高白度和高灵敏度,及所记录的图像的保存性能极佳的优点【4】。 本文以4,4'-二羟基二苯砜和异溴丙烷为原料,两相体系中以相转移催化剂为条件制的最终产品4-羟基-4’异丙氧基二苯砜。合成路线如下: 通过实验因素和方法相结合,研究4,4'-二羟基二苯砜与异溴丙烷等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主要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优合成条件 实验部分: 1.实验部分

(完整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 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 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 CAS No.: 71-55-6 分子式: C2H3Cl3 分子量: 133.4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1,1-三氯乙烷≥95.0% 71-5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20 TLVTN: OSHA 350ppm,1910mg/m3; ACGIH 350ppm,1910mg/m3 TLVWN: ACGIH 450ppm,2460mg/m3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一级≥95.0%; 二级≥91.0%; 三级≥90.0%。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pH: 熔点(℃): -32.5 沸点(℃): 74.1

DMSO

二甲基亚砜 中文名称: 二甲基亚砜 英文名称: dimethyl sulfoxide;DMSO 定义: 一种氢键破坏剂。因其抗冻作用,可用于细胞的冻存;因其对大分子的变性作用,用于变性凝胶电泳等。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方法与技术(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结构式 产品名称:二甲基亚砜 结构简式:(CH3)2-S-O 英文名:Dimethyl sulfoxide 别名:Dimethylsulfoxide; Methyl sulfoxide; Sulfinylbis (methane); DMSO;Me2SO 分子式:C2H6OS 分子量:78.12 CAS:登录号 67-68-5 EINECS:登录号 200-664-3 FEMA:登录号 3875 物理化学性质密度:1.1 熔点:18.4-19.0°C 沸点:189°C 折射率:1.477-1.48 闪点:95°C

燃点:300℃ 粘度:1.996mPa·s(25℃) 编辑本段简介 二甲基亚砜(DMSO)是一种含硫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H3)2SO,常温下为无色无臭的透明液体,是一种吸湿性的可燃液体。具有高极性、高沸点、热稳定性好、非质子、与水混溶的特性,能溶于乙醇、丙醇、苯和氯仿等大多数有机物,被誉为“万能溶剂”。 二甲基亚砜广泛用作溶剂和反应试剂,特别是丙烯腈聚合反应中作加工溶剂和抽丝溶剂,作聚氨酯合成及抽丝溶剂,作聚酰胺,聚酰亚胺和聚砜树脂的合成溶剂,以及芳烃,丁二烯抽提溶剂和合成氯氟苯胺的溶剂等。除此之外,在医药工业中二甲基亚砜还有直接用作某些药物的原料及载体。二甲基亚砜本身有消炎止痛,利尿,镇静等作用,亦誉为“万灵药”,常作为止痛药物的活性组分添加于药物之中。 DMSO是二甲基亚砜,用途广泛。用作乙炔、芳烃、二氧化硫及其他气体的溶剂以及腈纶纤维纺丝溶剂。是一种即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极为重要的非质子极性溶剂。对皮肤有极强的渗透性,有助于药物向人体渗透。也可作为农药的添加剂。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试剂。 DMSO也是一种渗透性保护剂,能够降低细胞冰点,减少冰晶的形成,减轻自由基对细胞损害,改变生物膜对电解质、药物、毒物和代谢产物的通透性。 但研究表明,DMSO存在一定的毒性作用,与蛋白质疏水集团发生作用,导致蛋白质变性,具有血管毒性和肝肾毒性。 DMSO存在一定的毒性作用,用的时候要避免其挥发,要准备1%-5%的氨水备用,皮肤沾上之后要用大量的水洗以及稀氨水洗涤. 最为常见的为恶心、呕吐、皮疹及在皮肤、和呼出的气体中发出大蒜、洋葱、牡蛎味。 吸入:高挥发浓度可能导致头痛,晕眩和镇静。 皮肤:能够灼伤皮肤并使皮肤有刺痛感,如同所见的皮疹及水泡一样。若二甲基亚砜与含水的皮肤接触会产生热反应。要避免接触含有毒性原料或物质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因其毒性不为人所知,而二甲基亚砜却可能会渗入肌肤,在一定条件下会将有毒物质代入肌肤。 吸收:吸收危险性很低。

(完整版)第二章缩聚和逐步聚合

第二章缩聚和逐步聚合 思考题2.1简述逐步聚合和缩聚、缩合和缩聚、线形缩聚和体形缩聚、自缩聚和共缩聚的关系和区别。 解(1)逐步聚合和缩聚逐步聚合反应中无活性中心,通过单体中不同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每步反应的速率和活化能大致相同。 缩聚是指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间连续、重复进行的缩合反应,缩聚物为主产物,同时还有低分子副产物产生,缩聚物和单体的元素组成并不相同。 逐步聚合和缩聚归属于不同的分类。按单体—聚合物组成结构变化来看,聚合反应可以分为缩聚、加聚和开环三大类。按聚合机理,聚合反应可以分成逐步聚合和连锁聚合两类。大部分缩聚属于逐步聚合机理,但两者不是同义词。 (2)缩合和缩聚缩合反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机分子相互作用后以共价键结合成一个分子,并常伴有失去小分子(如水、氯化氢、醇等)的反应。 缩聚反应是缩合聚合的简称,是指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间连续、重复进行的缩合反应,主产物为大分子,同时还有低分子副产物产生。 l-1、1-2、1-3等体系都有一种原料是单官能度,只能进行缩合反应,不能进行缩聚反应,缩合的结果,只能形成低分子化合物。醋酸与乙醇的酯化是典型的缩合反应,2-2、2-3等体系能进行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 (3)线形缩聚和体形缩聚根据生成的聚合物的结构进行分类,可以将缩聚反应分为线形缩聚和体形缩聚。 线形缩聚是指参加反应的单体含有两个官能团,形成的大分子向两个方向增长,得到线形缩聚物的反应,如涤纶聚酯、尼龙等。线形缩聚的首要条件是需要2-2或2官能度体系作原料。 体形缩聚是指参加反应的单体至少有一种含两个以上官能团,并且体系的平均官能度大于2,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生成三维交联结构聚合物的缩聚反应。如采用2-3官能度体系(邻苯二甲酸酐和甘油)或2-4官能度体系(邻苯二甲酸酐和季戊四醇)聚合,除了按线形方向缩聚外,侧基也能缩聚,先形成支链,进一步形成体形结构。 (4)自缩聚和共缩聚根据参加反应的单体种类进行分类,可以将缩聚反应分为自缩聚、混缩聚和共缩聚。 自缩聚(均缩聚):通常为aAb型的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其中a和b是可以反应的官能团。如羟基酸或氨基酸的缩聚。 混缩聚:通常为aaa和bbb的单体之间进行的缩聚反应,其中a和b是可以反应的官能团。如己二酸和己二胺合成尼龙-66的反应。 共缩聚:通常将aAc型的单体(a和c是不能反应的官能团,a和c可以相同)加入到其他单体所进行的自缩聚或混缩聚反应中进行的聚合反应。共缩聚反应通常用于聚合物的改性。例如以少量丁二醇、乙二醇与对苯二甲酸共缩聚,可以降低涤纶树脂的结晶度和熔点,增加柔性,改善熔纺性能。 思考题2.3己二酸与乙醇、乙二醇、甘油、苯胺、己二胺这几种化合物反应,哪些能形成聚合物? 解:己二酸(f=2)为2官能度单体,因此能与己二酸形成聚合物的化合物有:乙二醇(f=2)、甘油(f=3)、己二胺(f=2)。其中与乙二醇(f=2)、己二胺(f=2)形成线形缩聚物,与甘油(f=3)形成体形缩聚物。

氯化亚砜

1、物质的理化常数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灼伤。吸入后可因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头晕、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C502435mg/m3(大鼠吸入) 刺激性:家兔经眼:1380μg,重度刺激。

危险特性:本品不燃,遇水或潮气会分解放出二氧化硫、氯化氢等刺激性的有毒烟气。受热分解也能主生有毒物质。对很多金属尤其是潮湿空气存在下具有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硫化氢、氯化氢、氯气。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5.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 4.9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防护服: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DMSO(二甲基亚砜),msds

二甲基亚砜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回目录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甲基亚砜 化学品英文名称:dimethyl sulfoxide 中文名称2:二甲亚砜 英文名称2:methyl sulfox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2023 CAS No.:67-68-5 分子式:C2H6OS 分子量:78.13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回目录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二甲基亚砜67-68-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回目录 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肺和皮肤的过敏反应。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回目录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回目录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能与酰氯、三氯硅烷、三氯化磷等卤化物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回目录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回目录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

氯化亚砜

氯化亚砜 氯化亞碸,又名亞硫醯氯、氯化亞硫醯、二氯亚砜等,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是SOCl2。常温常压下,它是无色、可蒸馏的液体,140°C 时分解。SOCl2有时易与硫酰氯(SO2Cl2)相混淆,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中文名氯化亚砜 外文名thionylchloride 别名亚硫酰氯 分子式SOCl2 相对分子质量118.97 化学品类别无机物--硫化物 管制类型氯化亚砜(*)(XZ) 储存密封保存 1 基本简介 氯化亚砜,又名亚硫酰氯、氯化亚硫酰、二氯亚砜等,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是SOCl2。常温常压下,它是无色或黄色、可蒸馏的液体,140°C 时分解。SOCl2有时易与硫酰氯(SO2Cl2)相混淆,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2 基本性质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淡黄色至红色、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气味。 熔点(℃):-105 密度:1.638g/mL 相对密度(水=1):1.64 沸点(℃):78.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1 分子式:SOCl2 分子量:118.96 饱和蒸气压(kPa):13.3(21.4℃) 溶解性:可混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等。[1] 化学性质 能溶解某些金属的碘化物,在水中分解为亚硫酸和盐酸。加热到约140℃则分解成氯、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硫。与磺酸反应生成磺酰氯,与格氏试剂反应生成相应的亚砜化合物。与羟基的酚、醇有机物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它的氯原子取代羟基巯基能力显著,有时还可取代二氧化硫、氢、氧。[2] 3 基本用途 用于有机物,如醇类羟基、酸酐、有机磺酸和硝基化合物合成或置换的氯化剂,也用于闭环反应中噻唑啉、吡咯烷、酰胺等合成的氯酰化剂,还用于制备药物中间体、有机酸酐、染料中间体等合成的催化剂。此外,还用作测定芳香族胺和脂肪族胺的分析试剂。[3]可由

二甲基亚砜物化性质

二甲基亚砜 本文由南通润丰石油化工收集整理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简称DMSO),是分子式为(CH3)2SO的化学物质。其为一无色液体,并为重要的极性非质子溶剂。它可与许多有机溶剂及水互溶。二甲基亚砜具有极易渗透皮肤的特殊性质,造成使用人员感觉类似牡蛎般的味道。

危险性 欧盟危险性符号 刺激性Xi

制造 二甲基亚砜是纸浆制造过程的副产物。 用途 二甲基亚砜是许多化学反应的常用溶剂,尤其在S N2烷基化反应中是极佳的溶剂:若使用氢氧化钾为硷将吲哚烷基化,能得到极高产率;亦可使用苯酚取代吲哚进行相似的反应。二甲基亚砜可与碘甲烷反应而生成锍离子,并与氢化钠反应而生成硫叶立德。因为硫氧基对其共轭硷的稳定化作用,二甲基亚砜中的甲基略具酸性(p K a=35)。 二甲基亚砜早在1867年即已发现,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开始在商业上使用。除作为有机合成及工业应用(聚合物化学、制药及农业化学品)的溶剂之外,也是优良的油漆清除剂,可在短时间内去除木材和金属上的涂料。相对于许多其他油漆清除剂,如硝基甲烷及二氯甲烷,二甲基亚砜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的。在有机合成中,二甲基亚砜亦可用于许多氧化反应中,例如Pfitzner-Moffatt氧化反应和斯文氧化反应。 二甲基亚砜亦用于电子工业上的清洗剂,而其重氢取代物(DMSO-d6)则是核磁共振的优良溶剂,因它可广泛溶解多种化合物,并几乎不会对样品的讯号造成影响。在低温生物学中,二

甲基亚砜则作为抗冻剂使用,并仍是用来保存器官、组织与细胞悬浮液的抗冻剂玻璃化混合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尤其在冷冻与长期储存胚胎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方面更为重要,通常是以10%二甲基亚砜与90%胚胎血浆的混合物冷冻。在自体骨髓移植中,二甲基亚砜与病人的造血干细胞一并重新注射入体内。另一种在生物学上重要的功能,他可以使未分化的干细胞,诱导为成熟的肌肉细胞。它也广泛应用于溶解在生化或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化学品。 二甲基亚砜使用可回溯自1963年,俄勒冈大学以Stanley Jacob为首的医学院团队发现二甲基亚砜能深入渗透但不破坏皮肤与其他皮膜,而且可携带其他物质深入生物系统中。一些人表示在接触皮肤之后,有类似洋葱或大蒜的气味产生,乃是因为二甲基亚砜被代谢作用还原为二甲基硫的关系。在医药上,二甲基亚砜最主要利用于局部止痛剂、局部药物载体、消炎药与抗氧化剂。二甲基亚砜曾被测试用于治疗极多的健康状况与疾病上。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目前只核准二甲基亚砜用于缓和间质性膀胱炎症状的治疗。药物的专利权只有17年的期限, 数十年前便已开始使用的二甲基亚砜现在已经不可能取得专利权。由于药品公司甚少会投资在没有专利权保障的药物上,关于二甲基亚砜的药性的研究并不多。二甲基亚砜也是一种马用的药膏。 二甲基亚砜是常用的有机溶剂中,溶解能力最强的一种。它可以溶解大部份的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聚合物、肽,以及很多的无机盐和气体。它可以溶解相等于自己50-60%重量的溶质(其他一般溶剂只可以溶解10-20%),所以它在样本管理和高速药物筛检中是很重要的。 在某些条件下,当二甲基亚砜与酰氯接触时,会发生爆炸性反应。 其他极性非质子性溶剂 二甲基亚砜是重要的极性非质子性溶剂。它的毒性比其他如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N-甲基吡咯烷酮(NMP)及六甲基磷酰胺(HMPA)等此类溶剂低。安全性

氯化亚砜

学名:亚硫酰氯(thionyl dichloride) 商品名:氯化亚砜别名:氧氯化硫 结构式:分子式: SOCl2 分子量: 118.97 g/mol 熔点: -104.5 °C 沸点:76 °C 性质:无色或淡黄色发烟液体,有强刺激性气味。遇水或醇分解成二氧化硫和氯化氢。对有机分子中的羟基有选择性取代作用。本产品可溶于苯、氯仿和四氯化碳。加热至150°C开始分解,500°C分解完全。 用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工业及有机合成工业,作氯化剂。 包装:塑料桶或铁桶, 储运: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避雨的地方。运输时注意防水。 防护:本品能灼伤皮肤,对粘膜有刺激。操作时须穿戴好防护用品,若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 外观: 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微黄色透明液体. 对环境的影响: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灼伤。吸入后可因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头晕、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危险特性:本品不燃,遇水或潮气会分解放出二氧化硫、氯化氢等刺激性的有毒烟气。受热分解也能主生有毒物质。对很多金属尤其是潮湿空气存在下具有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硫化氢、氯化氢、氯气。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1、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CN109912469A】一种44’二氯二苯砜的制备工艺【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97486.5 (22)申请日 2019.03.15 (71)申请人 常州杰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城中 路168号 (72)发明人 宇平 王巍 胡一鸣  (74)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代理人 朱丽莎 (51)Int.Cl. C07C 315/00(2006.01) C07C 315/06(2006.01) C07C 317/1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4,4’-二氯二苯砜的制备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4,4'-二氯二苯砜(DDS) 的制备工艺,属于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技术领域, 本发明选择了硫酸二乙酯或/和碳酸二甲酯较为 绿色环保的原料,采用硼酸或三氟甲磺酸作为反 应催化剂,与三氧化硫及氯苯进行充分反应得到 粗产品。粗产品经过沉析、过滤、洗涤、萃取、重结 晶及干燥等提纯步骤后可得到高纯度的DDS产 品。本发明反应步骤简单、操作更为安全,同时成 本较低、原料较绿色环保,非常适合目前工业化 生产及应用。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3页CN 109912469 A 2019.06.21 C N 109912469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09912469 A 1.一种4,4'-二氯二苯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氮气气氛下,在四口反应釜中,采用水浴箱循环冷却,先设置循环水温度为0~80℃,将n mol液体状二酯类原料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机械搅拌的条件下,通过分液漏斗装置逐滴加入液体状m mol三氧化硫,滴加的时间控制在0.5~4h以上,待滴加完毕后,将反应液温度控制在10~80℃继续搅拌反应1~10h后,反应后再将催化剂加入反应体系中,在10~60℃下继续搅拌反应1~8h,得到反应混合液A; 步骤二:氮气气氛下,在另一个四口反应釜中,水浴温度控制在0~80℃,通过加料装置将m mol的无水氯苯加入反应釜中,在机械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一中反应混合液A通过分液漏斗装置逐滴加入到反应釜中,控制滴加的时间在0.5~4h以上,同时保持反应混合液温度在10~80℃,滴加结束后,将反应混合液温度保持在10~80℃继续搅拌反应1~10h结束,得到反应混合液B; 步骤三:把步骤二反应混合液B加入溶剂中析出粗产物,过滤得到滤饼,去离子水清洗后加入碱性溶液去除残留催化剂,过滤,洗涤,干燥,得干燥物;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产品进行提纯,得到高纯度的产品4,4'-二氯二苯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4'-二氯二苯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二酯类原料为硫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中的一种或两者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4'-二氯二苯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二酯类和三氧化硫物质的量比值为n:m=1:1.7~1: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4'-二氯二苯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催化剂为硼酸、三氟甲磺酸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4'-二氯二苯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的步骤具体为: 将一定量溶剂加入到大烧杯中,在机械搅拌条件下,把步骤二中得到的反应混合液B缓慢倒入该溶剂中,粗产物会逐渐沉淀析出,把烧杯内的混合物在过滤漏斗中进行过滤,得到滤饼,把滤饼放入大烧杯中,再倒入去离子水进行充分混合,接着过滤得到粗产品滤饼,将得到的滤饼粗产品放入大烧杯中,利用碱性溶液中和残留的催化剂,将碱性溶液缓慢滴加到混合液中直至溶液的PH值在7~8之间,再将混合液进行过滤,将过滤得到的滤饼粗产品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过滤,直到滤液的PH值达到中性,将得到的产品在高温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24h后得到产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4,4'-二氯二苯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去离子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4,4'-二氯二苯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碱性溶液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氢钠、氨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4'-二氯二苯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的纯化处理步骤为: 在带有机械搅拌、冷凝器及温度计四口反应釜中,把去离子水和氯苯加入其中进行搅拌混合,将步骤三中干燥后的产品加到去离子水和氯苯混合溶剂中搅拌,同时将混合液的温度加热到40~100℃直至其中的固体产品全部溶解后,把热的混合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使得有机相和水相分离开,含有产品的有机相位于混合液的底层,将含有产品的氯苯有机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