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庚子赔款中的留学生 庚子赔款为什么会被退还

历史趣谈庚子赔款中的留学生 庚子赔款为什么会被退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庚子赔款中的留学生庚子赔款为什么会被退还

导语: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的北方如火如荼,清政府与众列强开战,但是不幸战败,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1901年辛丑年,清政府与众列强签

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的北方如火如荼,清政府与众列强开战,但是不幸战败,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1901年辛丑年,清政府与众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规定向列强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这笔赔款被称为“庚子赔款”。庚子赔款留学生说的是利用庚子赔款退款向外国派遣留学生的事情,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庚子赔款清政府向众列强赔付了大量的白银,这笔赔款的数额远远的超出了各个列强在中国所遭受到的损失,于是经过交涉,众列强同意退还一部分赔款,众列强规定这笔赔款应该优先用在中国向各个国家派遣留学生方面。因为众列强认为谁控制了中国的精神,谁就可以真正的控制中国的商业以及其他各个方面。所以诸列强都积极的吸取中国的留学生到自己的国家内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业,也包括人文科学方面的专业。而这些留学生的费用就从庚子赔款退款中支付,因此这些留学生就是庚子赔款留学生。

庚子赔款留学生的主要留学国家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这些留学生在各个国家的很多学科内学习,回国之后这批留学生成为了各个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庚子赔款留学生的成绩卓然,在后来的几十年间这些留学生成了中国学术界最闪亮的明星,比如大学问家胡适、后来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等都是庚子赔款留学生。庚子赔款留学生影响了中国的各个领域,他们的言传身教,又深深地影响了后来者。

庚子赔款为什么会被退还

庚子赔款是指的清政府与众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对诸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近代史论文 清政府的对外赔款数额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清政府的对外赔款数额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众所周知,由于1840年后清政府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被迫签订大量丧权辱国的条约,并根据条约对外支付大量战争赔款。这些赔款到底数量有多少?后来是怎样赔付的?最终赔付了多少?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恶劣的影响? 一.历次战争后清政府的对外赔款数额 (1)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含《广州和约》规定的赎城费600万银元,英国商馆损失费62372银元;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鸦片烟价600万银元、商欠300万银元、军费1200万银元。 (2)第二次鸦片战争赔款关平银1600万两,含中英《北京条约》中规定的英军军费银600万两、商亏银200万两;中法《北京条约》中规定的法军军费银700万两、商亏及抚恤费银100万两。 (3)1874年琉球事件赔款①库平银50万两,含中日《北京专条》中规定的日本修道筑房费40万两、抚恤费10万两。 (4)1876年马嘉理事件赔款②关平银20万两,含中英《烟台条约》中规定的军费、商欠、抚恤费。 (5)1881年伊犁事件赔款900万银卢布,含中俄《改订条约》中规定的军费、商亏、抚恤费。 (6)1895年甲午战争赔款库平银23150万两,含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的军费2亿两、威海卫驻军费150万两;《辽南条约》中规定的赎辽费3000万两。 (7)1901年庚子赔款,含《辛丑各国和约》中规定的偿付诸国赔款关平银4.5亿两;地方赔款16886708两。 (8)1906年拉萨事件赔款,含中英《续订藏印条约》中规定的250万银卢比。 以上共计八大笔。 二.近代中国主要战争赔款的实际支付情况 (1)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全部赔款于4年内分做7次全部偿清,“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数,则酌定每年每百元加息五元”。结果,清政府在1842―1845年如期偿付了这笔赔款。 (2)甲午战争赔款。在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2亿两军费分8次交清,第1次5000万两于批约后6个月内交清,第二次5000万两于批约后12个月内交清,其余分6次交清,自第2年起每年交一次。条约还规定,“第一次赔款交清后,未经交完之款应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如从条约批准互换之日起,3年之内,能全数清还,除将已付利息或两年半,或

浅议中国近代留学生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919094501.html, 浅议中国近代留学生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作者:杨哲 来源:《卷宗》2019年第01期 摘要:文化的交流才能够促进文化的进步,留学是教育交流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在 中国近代史上,由于中国当时经济落后,被帝国主义的无情的侵略,为了能够实现国富民强的理想,政府及有识之士纷纷留学海外,希望能够获取先进的政治、经济、等来报效祖国。本文立足对中国近代留学生的概念界定,浅谈中国近代留学生在传播中国文化,汲取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来讨论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近代;留学生;中外文化交流 中外文化交流很早便已有之,无论是唐朝时期的鉴真东渡,玄奘西行,还是元朝时期的马可波罗来华,这些见诸于史册的行径均属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到了近代,随着帝国主义用侵略的途径打开中国的大门,留学更是成为了中国向外国学习、企图拯救民族与危亡,实现国家的独立与解放的重要大事。而从总体的情况来看,中华近代留学生不管是在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方面还是在对西方文化的汲取方面均起到了相应的积极作用。总所周知,在清政府统治末期,统治者为了维护其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实现了闭关锁国的落后政策,而相比之下,西方各国却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取得根本性地胜利,他们以开放的姿态开始向世界各地进行扩张,掠夺,诸如中国这样一个拥有着广阔地域、丰富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巨额财富的国家自然成为了侵略者的新型目标。所以帝国主义为了敲开中国的大门,实现自己的资本扩张梦想,便以鸦片战争攻陷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让这个古老的过渡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急需变革,国家和民族急需重新站立起来,因此,在改变国家现状,为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近代留学生便应运而生,且在中国近代史上为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中国近代留学生的概念界定 根据中国历史的划分,所谓近代是指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段时间。与此相适应的是中国近代留学生也应该是指自从1840年以后知道1949年之间的留学生。通过调查发现,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近代留学生的兴盛于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期间,对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2 中国近代留学生的基本概况 因为晚清政府的落后思想的影响,中国近代留学生之路并不顺畅,通过整理之后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阶段为萌芽阶段。鸦片战争的爆发让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他们看到了国外的先进之处,并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从改变教育、培育人才开始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第二阶段为受挫阶段。在帝国主义的大肆侵略之下,清政府也不得不打开国门,选派一部分人到国外留学,希望他们能够学成归国,对中国的发展有所帮助,因此中国首次有

浅谈庚子赔款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浅谈“庚子赔款”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赔款由来 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达到高潮,大清帝国和国际列强开战,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紫禁城皇宫。1901年9月,中国和11个国家达成了屈辱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各国“战争损失费”4亿5千万两白银,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的年息,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为9亿8千万两白银,史称“庚子赔款”。 2、退款始末 一直以来,众多中国外交人士(非主要掌权者,其中有一位当时的驻美大使)经常在向美国政府抗议,说美国政府报出的“庚子赔款”数额远远多出实际的“损失”!虽然他们再抗议也不过是蚍蜉撼树,但美国却趁此机会来了个软硬兼施,即:把“庚子赔款”多出的部分退还给中国,但要为中国做主规定这些钱的用处——只能用来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3、主要影响 美国利用“庚子赔款”为中国培养留学生,从消极方面说,是输出本国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文化侵略;但从积极方面说,却是推动中国科技文化的进步,改变落后面貌。 从消极意义上讲,进入20世纪后,新崛起的美国清醒地意识到,传统的通过军事殖民的办法已经没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传统列强基本上已经瓜分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地盘,强取必然会触动既得利益国家的利益,等于是树立了敌人,有损美国的利益,而文化输出、价值观输出则更容易培养出有利于美国的群体及其政府代言人。所以,他们才会在这个时候扮演一个好人,这样,既能在国际上树立美国为落后国家培养青年一代的“帮贫扶弱”的国际正面形象,又可以培养出一批将来能够用来控制中国人的精神领袖。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因此,他敦促美国政府采取措施,通过吸引中国留学生来造就一批为美国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新的领袖。 虽然说美国人是想在精神及思想上更大程度地控制中国,但他还是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及人才培养起了一定的作用。 从积极的意义上讲,美国人率先提出把战争赔款当做教化中国人的资金是一件对于中国——清政府是十分有益的事。它直接减轻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工业化、民主化的进程。在美国的带动下,其他获得赔款的国家也开始效仿,陆续退回了“庚子赔款”的超出部分,并有样学样,为中国“做主”将退款用在了水利、建筑、交通、文化等事业,直到后来完全宣布取消赔款,此等做法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特别是现代教育的大学,从这个时候开始成批量成规模地陆续在中国出现。此前,仅有京师大学堂(也有的包括北洋学堂)这样的高等学府,1902年开始,以山西大学堂为标志的现代高等教育在中国正式诞生。特别说明的是,直到民国时期,中国大学教材尤其是科学技术方面的教材多起源于山西大学堂的译书社,而张罗这件事情的正是力主用赔款办教育的传教士里提摩太。 而美国人虽然一直妄想操纵这些亲美精英成为其傀儡,但是他们的诡计并未得逞,这些公款留洋的学生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能量,如梅贻琦、竺可桢、胡适、赵元任等。梅贻琦先生自1914年由美国吴士脱大学学成归国,即到清华担任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在他的领导下,清华得以在十年之间,从一所颇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跃而跻身于国内名牌大学之列。而胡适先生更因提倡文字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综上所述,尽管美国人主观为自己,但是客观还是为了他人,整个“庚子赔款”中受益最大的还是我们中国。美国人只有200的历史,而中国有5000的历史,他们永远也无法体会历史给予我们的烙印有多深!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历史真相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历史真相 作者:王小石来源:新浪微博 微博暗流涌动着亲美的舆论势力,泛滥的“美国主动退还庚子赔款”段子便是明证之一。这些异口同声的段子可以从近期一直追溯到2010年。大意千篇一律:1.八国联军中唯独美国没作恶。2.庚子赔款美国主动退回半数,用以援建清华大学提升中国教育。以此推论中国应该向美国感恩戴德,而非心怀敌意。这种论调不仅公知、营销账号们反复炒作,连一些传统媒体官方微博都参与进来。例如南风窗的一条微博【苦难的B面】。 南风窗微博【苦难的B面】借美国退还庚子赔款鼓吹亲美论调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这一结果虽然泛滥于微博,但是传播者们却往往对此中细节以及原因语焉不详。因为若较真讲述退款来龙去脉的历史细节,美国就不那么伟大了,且有阴谋的意味,这当然不是亲美的传播者们乐见的。当然,更可能是他们的金主严令禁止。在2011年9月4日我发表微博【普世精英为道义,还是利益?】公开茅于轼、张维迎、于建嵘、贺卫方等公知头面人物都由福特基金会资助后,薛蛮子便突然跳出来暴喝:“至于中国共产党开国元勋都多年为苏俄赞助。他们的子女都是苏联留学生。当今我国省级部级以及更高领导的子女留学外洋拿奖学金的应是历史之最,小石头儿:您这一石想激起千层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您是意欲何为?”其后便出现一批公知异口同声地以“清华是美国拿庚子赔款援建”作论据来批驳我。 如今,是该还原美国为何退还部分庚子赔款援建清华的历史真相了! 一、八国联军中美国人的罪行 若想搞清楚庚子赔款的来龙去脉,就一定要提及八国联军侵华的暴行。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剿灭排外义和团名义采取军事行动侵入中国的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美国、日本、意

庚款留学的 耻辱与希望

庚款留学的耻辱与希望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联军总司令将指挥部直接设在了故宫之中,因这一年正值中国庚子年,史称“庚子之乱”。隔年,《辛丑条约》签订,英法美日等11国列强要求的赔款额极富侮辱性,清政府总共须赔偿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39年还清,当时中国人口同为四亿五千万,平摊到每人头上正好一两。 有意味的是,在庚子赔款的耻辱下,却又走出了庚款留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借退还庚款,扶助中国教育之名,妄图进一步控制中国,却也因此为中国打开了现代文明的大门,那些借助庚款学成归来的文化精英们,随即成为推动中国步入现代化的引擎。 庚款兴学 1904年12月上旬,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就庚款是用黄金还是白银偿还一事,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举行谈判。谈话间海约翰透露出一句:“庚子赔案实属过多……”这一信息立刻被梁诚捕捉,他意识到美国政府已发现其有关部门在上报庚子之乱的损失之中,有“浮报冒报”的现象。梁诚当即改变谈判策略,不再去和海约翰纠缠赔款用金还是用银,而是“乘其一隙之明,籍归已失之利”。他同时向清政府谏言,用这笔款子办学堂和派遣留学生。他的判断是,美国政府和民间都会支持这个计划。 美国朝野的有识之士早有向中国退还部分庚款的打算。当列强在北京开会决定条约的内容时,海约翰就给了美国代表团两个有关索取赔款额的指示,一是美国提报损失索取额2500万美元,这个数额已将损失虚报了两倍。其二,与列强协议总索取额不超过1.5亿美元。作为此时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美国,希望拥有太平洋西岸最大消费市场的中国能成为它的一个自由贸易区,而不希望中国被瓜分或分割。英法日德等列强的贪婪没有使美国做成“好人”,但退还部分庚款的种子就此埋下。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纵观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是由众多因素促成的:既有多方面的国内条件,又有多种有利的国际因素,还有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纵然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国际大气候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而中国的内在因素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实践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国内因素 马克思主义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的,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广泛传播并被中国先进分子所接受所信仰,从此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演进,五四时期的中国已经具备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多种因素。 1.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对中国封建主义发动了空前猛烈的进攻。新文化运动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武器批判中国的封建专制,批判维护封建专制的纲常礼教。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沉重地打击了中国的封建主义,砸碎了禁锢人们的精神枷锁,使中国人民获得了思想上的解放。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国已经有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二十年代初,中国的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战以后西方各国受到很大的创伤,给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机会,使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黄金时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外国在华企业的增加,到五四时期,中国的产业工人已有约200万人。虽然中国的产业工人总数还不多,且有一定数量的女工和童工,但中国的无产阶级有其独特的优点:第一,因受三重压迫,已经积蓄了很强的反抗力量。第二,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及一些行业,便于组织成强大的政治力量。第三,与农民有天然联系,容易和农民结成联盟。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在斗争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上海有“六七万”工人罢工,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唐山铁路工人进行了抗议示威;南京、厦门、威海卫、济南、九江等地工人都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斗争。这些斗争对五四运动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表明中国无产阶级正逐渐形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而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遇见了在中国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总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工人运动的理论总结,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服务的,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思想指导。鸦片战争后,中国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但最终还是在军阀的统治下使国家变得更加纷乱、百姓更加痛苦。一代又一代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争取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但是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五四运动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更加看清了帝国主义压迫、军阀专横、国家民族岌岌可危的形势,从而立志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要救国救民就要有科学的理论武器,于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努力寻找救国救民的良方。历经了无数主义的选择和改变以后,他们最终认定马克思主义是救国良方。中国的先进分子认为苏俄依据马克思主义建立的社会制度“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后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直接把共产主义说为“人类进到大同境域”。使得先进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顺水推舟易于接受的便利”。 二、国际因素

浅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文化渗透

关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现象的初步探究 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1102级汉语国际传播方向 马维康 [摘要]:本文旨在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现象进行全方位的初步探究,分析其基本传播手段和在中国产生的影响,阐述其对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威胁,探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以及文化渗透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原因,借此为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抵制西方文化入侵提供意见和建议。[关键词]:全球化国家文化安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渗透 1840年的鸦片战争,既是中国开始敞开国门、接触西方工业文明、融入世界统一体的开始,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开展大规模文化渗透的开端。自此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文明和现代化生活方式、新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开始已难以置信的速度和力度冲击着中国人的神经。在东欧剧变以及苏联解体之后,挟冷战之威,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对中国、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世界推行文化传播和文化渗透的步伐。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固然是前所未有的,但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在中国也得到了空前广泛的认可和接受,所产生的影响之大更是史无前例。所有这些现象我们都应该予以关注和研究。 一、国家文化安全的实质、基本内容和关键 国家文化安全即主权国家的主流价值体系以及建立与其上的意识形态、社会基本生活制度、语言符号系统知识系统、宗教信仰等等主要文化要素免于内部或外部敌对力量的侵蚀、破坏和颠覆,从而确保主权国家享有充分完整的文化主权,具备同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协调一致、良性互动与不断创新的文化系统,并在人民群众中间保持一种高度的民族文化认同。 国家文化安全,产生于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差异和不同,其本质是本国文化特质的保存和延续,基本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的安全、风俗习惯的安全、价值观念的安全以及生活方式的安全。国家文化安全在具有民族性的同时,也关注文化的多样性和世界性,但更强调文化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保障和促进传统和现存的民族文化沿着先进性的方向发展。另外,国家文化安全还包括国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可,具有对本国文化的文化自尊心态。 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方式和影响

庚子赔款

1900年(庚子年),义和拳运动在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北方部分地区达到高潮,大清帝国和国际列强开战,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紫禁城皇宫。 *庚子赔款列强分摊* 1900年进入北京城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1901年(辛丑年)9月,中国和11个国家达成了屈辱的《解决1900年动乱最后议定书》,也就是中国史称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从海关银等关税中拿出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的年息,分39年还清。这笔钱史称“庚子赔款”,西方人称为“拳乱赔款”(Boxer Indemnity)。 美国政府在谈判时曾提议不要让中国赔款太多,但条件是各国都不得多要。这一主张因遭到其他列强激烈反对而未能实现。在签约后,美国所获赔款份额是 7.3%,排名第六。美国官员明白,这笔赔款其实远远多出美国的实际损耗,包括远征军费和美国公民以及教会与公司在“拳乱”中的损失。 *美国退还多余赔款兴办教育* 《辛丑条约》中还有一项中国史学家不常提及但却对中国留下永久影响的条款,那就是:中国成立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一向以“天朝”自居并信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中国,从此有了专门的外交部和职业外交官。 1904年,清朝驻美公使梁诚和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Hay)交涉庚子赔款事宜的时候,海约翰告诉他,美国得到的赔款过多了,梁诚立刻把此事汇报给了外务部。 海约翰和美国一些传教士和教育家支持退还多余赔款,但是不愿意让这笔钱由中国官员任意使用。他们认为,如果美国帮助中国兴办现代教育并让中国学生来美留学,将会造就一批熟知美国价值观并和美国联系密切的人士,也就不会再次爆发“拳乱”了。 1907年12月,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正式请求国会批准把多余的庚子赔款退还中国,赞助中国教育事业。1908年1月,国会通过决议,批准总统退款。 7月间,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W.W. Rockhill)奉国务卿鲁特(Elihu Root)指示,致函大清帝国总理外务部大臣庆亲王说,美国出于友好,已决定把“拳乱赔款”从当时的2400多万美元金币减少为1300多万美元,余额退还中国。柔克义还写道,赔款额中还包括200万美元预备用来支付民间在法庭提出的索赔,如果这笔钱有剩余,也将归还帝国政府。 清朝外务部立即回函致谢,并表示中国政府注意到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愿意资助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授课地点——院内 一、选择题 1.古代教育起源于 B 。 A.与人类同步产生 B.生产劳动 C.生产关系 2.墨子的教育思想中,最有特色的是 A 。 A.科学技术教育 B.政治道德教育 C.生产劳动教育 3.“六艺”中除了《诗》、《书》、《礼》、《乐》和《春秋》外,还有 B 。A.《中庸》 B.《易》 C.《论语》 4.《学记》中提出了“预、时、孙、摩”的施教原则,其中,“孙”指的是 A 。A.循序渐进 B.及时施教 C.因材施教 5.韩愈关于人性的看法是 A 。 A.“性三品” B.“性本恶” C.“性本善” 6.洋务派在创办企业的同时,招聘外国教习,兴办外语学堂,当时也叫“方言教育”。在1862年创设了 B 。 A.上海广方言馆 B.京师同文馆 C.天津水师学堂 7.张之洞的教育代表作是 A 。 A.《劝学篇》 B.《大同书》C.《师说》 8.癸卯学制于 B 公布实行。 A.1903年 B.1904年 C.1905年 9.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的代表作是 B 。 A.《颜氏家训》 B.《新教育大纲》 C.《家庭教育》 10.“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 C 改革北京大学时提出的办学方针。 A.陶行知 B.黄炎培 C.蔡元培 11.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 B 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A.墨子 B.孔子 C.荀子 12.《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指的是 B 原则。 A.长善救失 B.教学相长 C.启发诱导 13.唐代采取了 A 的文教政策。 A.重振儒术兼重佛道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中体西用 14.韩愈的主要教育著作是 A 。 A.《师说》 B.《春秋繁露》 C.《劝学篇》 15.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是 B 。 A.中国教育会 B.中华教育会 C.全国教育联合会 16.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最早的洋学堂,是 B 在北京创办的,隶属于总理衙门。 A.1861年 B.1862年 C.1864年 17.时务学堂的主持人是 C 。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梁启超 18.《大同书》的作者是 A 。 A.康有为 B.张之洞 C.梁启超

历史趣谈庚子赔款中的留学生 庚子赔款为什么会被退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庚子赔款中的留学生庚子赔款为什么会被退还 导语: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的北方如火如荼,清政府与众列强开战,但是不幸战败,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1901年辛丑年,清政府与众列强签 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的北方如火如荼,清政府与众列强开战,但是不幸战败,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1901年辛丑年,清政府与众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规定向列强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这笔赔款被称为“庚子赔款”。庚子赔款留学生说的是利用庚子赔款退款向外国派遣留学生的事情,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庚子赔款清政府向众列强赔付了大量的白银,这笔赔款的数额远远的超出了各个列强在中国所遭受到的损失,于是经过交涉,众列强同意退还一部分赔款,众列强规定这笔赔款应该优先用在中国向各个国家派遣留学生方面。因为众列强认为谁控制了中国的精神,谁就可以真正的控制中国的商业以及其他各个方面。所以诸列强都积极的吸取中国的留学生到自己的国家内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业,也包括人文科学方面的专业。而这些留学生的费用就从庚子赔款退款中支付,因此这些留学生就是庚子赔款留学生。 庚子赔款留学生的主要留学国家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这些留学生在各个国家的很多学科内学习,回国之后这批留学生成为了各个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庚子赔款留学生的成绩卓然,在后来的几十年间这些留学生成了中国学术界最闪亮的明星,比如大学问家胡适、后来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等都是庚子赔款留学生。庚子赔款留学生影响了中国的各个领域,他们的言传身教,又深深地影响了后来者。 庚子赔款为什么会被退还 庚子赔款是指的清政府与众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对诸 生活常识分享

庚子赔款与中国教育

庚子赔款与中国教育 “听说美国退还了庚子赔款,据说北大和清华都是美国人给建的,这是真的吗?”下面就谈一谈美中之间的这段百年往事。 1900年(庚子年),义和拳运动在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北方部分地区达到高潮,大清帝国和国际列强开战,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紫禁城皇宫。 庚子赔款列强分摊 1901年(辛丑年)9月,中国和11个国家达成了屈辱的《解决1900年动乱最后议定书》,也就是中国史称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从海关银等关税中拿出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的年息,分39年还清。这笔钱史称“庚子赔款”,西方人称为“拳乱赔款”。 美国政府在谈判时曾提议不要让中国赔款太多,但条件是各国都不得多要。这一主张因遭到其他列强激烈反对而未能实现。在签约后,美国所获赔款份额是7.3%,排名第六。美国官员明白,这笔赔款其实远远多出美国的实际损耗,包括远征军费和美国公民以及教会与公司在“拳乱”中的损失。 美国退还多余赔款兴办教育 《辛丑条约》中还有一项中国史学家不常提及但却对中国留下永久影响的条款,那就是:中国成立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一向以“天朝”自居并信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中国,从此有了专门的外交部和职业外交官。 1904年,清朝驻美公使梁诚和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交涉庚子赔款事宜的时候,海约翰告诉他,美国得到的赔款过多了,梁诚立刻把此事汇报给了外务部。 海约翰和美国一些传教士和教育家支持退还多余赔款,但是不愿意让这笔钱由中国官员任意使用。他们认为,如果美国帮助中国兴办现代教育并让中国学生来美留学,将会造就一批熟知美国价值观并和美国联系密切的人士,也就不会再次爆发“拳乱”了。 1907年12月,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正式请求国会批准把多余的庚子赔款退还中国,赞助中国教育事业。1908年1月,国会通过决议,批准总统退款。 7月间,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奉国务卿鲁特指示,致函大清帝国总理外务部大臣庆亲王说,美国出于友好,已决定把“拳乱赔款”从当时的2400多万美元金币减少为1300多万美元,余额退还中国。柔克义还写道,赔款额中还包括200万美元预备用来支付民间在法庭提出的索赔,如果这笔钱有剩余,也将归还帝国政府。 清朝外务部立即回函致谢,并表示中国政府注意到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愿意资助中国学生的表态,“现已决意用此退还之赔款,每年派去学生若干人至贵国留学”。

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与清末时期医学教育

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与清末时期医学教育 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的完成与西医进入中国的过程是密不可分的,这个过程在清末时期发展的最为迅速,有很多因素都促成这一过程的完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下四个方面:传教士培养的早期西医人才、教会医学校的设立、中国自办的医学校以及晚清时期的留学生。 一、早期西医人才的培养 1900年以前,西医人才的培养与教会医院有密切关系。传教士医师为了医疗上的需要,在医院或诊所招收中国学徒,教以浅简的医学知识,目的是训练担任护理助手工作,所以早期的西医教育是在医院内,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 19世纪初,东印度公司的皮尔逊医生来华后,在广州、厦门设立医药局。1806年开始招收华人学医。1837年伯驾在眼科医局招收学徒,关韬在伯驾手下学习,是我国最早学习西医者。此后各教会医院陆续开始招收学徒。据1887年尼尔调查,当时教会医院培养的生徒数量很少,在60所教会医院中,有39所兼收生徒,其中有5所招生人数超过10人,其余为2~6人,当时已毕业的约300名,肄业生约250~300名。这种学徒式的训练方法成效不高,很难算得上是正规的医学教育,而且培养出来的人不能满足当时医疗上的需要。 二、教会医学校的设立 由于西医基础理论知识的不断丰富,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欲将西医全部内容教授给学生,即将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体系在中国介绍、宣传、学习,师徒的传授方式已不适宜。同时,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华的传教医师和专职医师日见增多,设立学校,开展系统的西医教学在客观上具备了条件。在华的各教会组织为了使西医知识的传授纳入正常轨道,开始设立医学校。 最早的教会医学校博济医学校。成立于1886年。继博济医学校后,1884年美国安立甘会于抗州成立广济医学校。1887年英国伦敦会于成立爱丽斯纪念医院,并于同年8月成立医学校(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医学院的前身),第一届有两名毕业生,其中之一是孙中山先生。1889年南京成立斯密纪念医院医学校。1890年济南成立济南医学校。1891年美国监理会在苏州成立苏州女子医学校。1894年成立苏州医学校(苏州女子医学校并入,1910年停办)。1896年,美国圣公会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设立医科。1899年,美国长老会在广州成立夏葛女子医学校。1903年,上海成立大同医学校,1917年并入齐鲁大学医学院。1904年,耶稣会成立震旦大学,1909年迁至上海并建立医学院(1952年合并于上海第二医学院)。1904年,英美教会在济南成立共和道医学堂,1917年改组为齐鲁大学医学院。1906年,英美教会在北京联合创办协和医学堂,1915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罗氏基金会)及罗氏驻华医社接管,1908年,成立北京协和女子医学校;1923年合并于齐鲁大学医学院;汉口成立大同医学堂,1917年合并于齐鲁大学医学院;南京成立金陵大学医科。1909年,广州成立赫盖脱女子医学专门学校;汉口成立汉口协和医学校;1910年,南京成立华东协和医学校。 20世纪以前,教会所主持的西医教育,无论是过渡形式的教学,还是初具规模的医学校,教学格局基本类似,只是程度深浅不同而已。一般的学制为3~4年,后期增至5年。课程设置有化学、生物、物理、解剖学、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产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和药物学,教学内容集中在生理、解剖、化学、外科和药物学,并且以实用性为主,以中国社会流行且中医较难医治的疾病为教学重点,临床教学集中在皮肤科、眼科及儿科。关于教学体制,当时受英美教学体制影响,尤其受英国爱丁堡医学院的影响最大。那时在华的许多著名传教医师如德贞、马根济等都是来自爱丁堡。中国有相当部分留学生,如最早的医学生黄宽即毕业于爱丁堡医科。这一时期中国的西医教育初具规模,开办的学校招收的学生人数不多,但其教育形式,内容和质量与欧美的教育水准相比较差距并不很大。 三、中国人自办的医学校

美国的“庚款兴学”论文:关于美国的“庚款兴学”

美国的“庚款兴学”论文:关于美国的“庚款兴学” 1900年6月10日,八国联军侵华,因这一年是中国夏历的庚子年,所以在1901年9月7日签订的《辛丑条约》中的赔款称为“庚子赔款”或简称“庚款”。这次赔款,帝国主义国家勒索白银达四亿五千万两,成为中国历史上数额最大的一次赔款。 美国在庚子赔款中索取白银三千多万两,由于索款过多,因此才有交涉退还之举。此举最初始于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向美国当局提出倡议核减赔款之事:“贵国如能倡首,义声所播,兴起闻风矣。” 美国总统在1907年12月3日的国会咨文中,要求国会授权退还庚款,作为教育之用,而向美国派遣留学生是其主要形式。这一提案在参议院顺利通过。1908年5月25日,美国总统签署此案,并于7月11日通知清政府。这一重大举措,在中美舆论界引起巨大反响,一片赞美之声。美方规定:美国原收受赔款总额为24,440,778美元,现减为13,655,492美元,退还10,785,286美元,从1909年至1937年逐年退还,数额不等。具体实施办法是:(1)从1909年1月1日退款开始,中国政府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青年留学美国,接受高等教育;(2)创办清华学堂作为学生留美前的预备学校;(3)在京设留美学务处,负责选拔留学生;(4)在

华盛顿设立留美学生监督处,负责留学生管理事宜。 为此,清政府将荒芜的皇家园林——清华园作为学生留学前预备训练的“留美肄业馆”,并改为清华学堂。选拔后的学生在1911年4月29日正式开学(后来,这一天定为校庆节)。此外,为达到预期目的,清政府还制订了《收还美国赔款遣派学生赴美办法大纲》,规定80%的学生要学习物理、化学、农业、矿业、机械、铁路等自然科学,至1911年已达650余人。虽然清政府灭亡,但庚款留美活动继续发展。据统计,1924年留美学生共计1637人,其中65%为自费生。 那么,美国为什么要提出“退款兴学”的主张?毛泽东同志在《“友谊”,还是侵略?》一文中明确指出:“参加八国联军打败中国,迫出庚子赔款,又用之于‘教育中国学生’,从事精神侵略,也算一项‘友谊’的表示。”这句话充分揭示出美国“退款兴学”的实质是继洋枪洋炮的攻击之后,再从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达到俘虏中国人民的目的。 早在1907年,一个长期在中国传教的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出版的《今日的中国与美国》一书中,就积极鼓吹“退款兴学”的主张。他在这本书里还转引了1906年美国伊利诺州大学校长詹姆士给美国总统的《备忘录》。詹姆士在《备

中外教育史练习题四

中外教育史练习题四 一、填空题 1、洋务派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是。 2、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海军制造与驾驶学校被誉为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 3、1972 年,清政府派遣的首批留美幼童出发赴美学习,其中有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的。 4、张之洞将洋务派兴办洋务教育的基本经验概的教育宗旨,并在其《劝学篇》中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思想。 5、是康有为在广州的讲学之所,他在此酝酿、研究、宣传维新理论,造就了一大批维新人才。 6、梁启超提出的,即普遍提高民众素质。 7、严复在其著作《原强》中提出的的三项主张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提出的在德智体三方面同时发展的教育思想。 8、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学制。 9、清政府规定从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科举制度正式废除。 10、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后,在形式上唯一未被顽固派废除的新设学堂 是。 11、1907年,清政府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标志 开始取得在学制上的合法地位。 12、是在美国退款兴学的背景下兴办起来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它于1911年4月正式开学。 二、选择题 1、《海国图志》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该书的作者是()A龚自珍 B林则徐 C魏源 D冯桂芬 2、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新式学校,它的创立者是() A太平天国 B洋务派 C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 D资产阶级维新派3、1872年-1875年有120名幼童留学美国,率领他们赴美的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丁日昌 D容闳 4、1891年,在广州长兴里创办了万木草堂,它的创办人是维新派人士()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 5、清政府下诏"立停科举"是在() A 1901年 B 1903年 C 1904年 D 1905年 6、壬戌学制规定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学制结构是() A 5-4-3 B 7-3-2 C 6-3-3 D 5-3-4 7、清末推行“洋务”教育,要求“中学为体”,大讲“明纲”,以“三纲为千古不变之道,忠孝为立学宗旨”的人是() A 左宗棠 B 梁启超 C 张之洞 D 康有为 8、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 A 湖北自强学堂 B 江南水师学堂 C 京师同文馆 D 北洋水师学堂 9、首开我国近代新型综合性大学先河的是() A 时务学堂 B 万木草堂 C 京师大学堂 D 中西学堂 10、以“激励节气,发扬精神,广求智慧”为教育宗旨的是() A 万木草堂 B 京师大学堂 C 矿业学堂 D 时务学堂 1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培养德、智、体三者俱备人才的教育目的的教育家是() A 蔡元培 B 严复 C 康有为 D 梁启超 12、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观点的人是() A 龚自珍 B 严复 C 张之洞 D 魏源 13、被称作为“六·三·三”学制的是() A 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壬戌学制 D 癸丑学制 14、南京燕子矶幼稚园的创办者是() A 陈鹤琴 B 黄炎培 C 陶行知 D 蔡元培 15、主张职业教育必须做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育家是() A 黄炎培 B 蔡元培 C 陈鹤琴 D 陶行知 16、指出:“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的人是() A 蔡元培 B 陶行知 C 马寅初 D 李四光 17、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打破女禁,1920年大学开始招收女生。最早招女生的大学是()

《中国教育史》2015年春期末A卷及答案

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2015年春季学期 2013级小学教育本科 《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闭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前7题每题1分,后5题每题2分,共17分) 1.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4. 《颜氏家训》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 5.颜元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实学,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习行 6.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代表。 7.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将部分大学迁往内地,迁往云南的称西南联合大学。 8.孟子明人伦的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9.《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10.《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是由朱熹编定的。 11.蔡元培主张五育并举,这五育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12.晏阳初针对当时我国农村存在的“愚”、“穷”、“弱”、“私”四大问题提出的“四大教育”是指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 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2.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A、“不言之教” B、“以法为教” C、“兴利除害” D、“化性起伪” 3.“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A、唐代 B、汉代 C、秦代 D、周代 4.《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

关于美国第一次退还部分庚款的几个问题

关于美国第一次退还部分庚款的几个问题 崔志海 内容提要 1909年的美国第一次退款兴学,是近代中美关系史和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就退款的过程来看,此次退款主要不是清朝驻美公使梁诚运动的结果,也非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结果,而是因为美国政府从赔款一开始就有退还的打算。将赔款用于兴学主要也是出于美方的意图,而非出于梁诚的倡议和清政府的自愿;其中,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起了重要作用。美国将退款用于兴学,一方面固然是从美国的长远利益出发,但同时在客观上促进了当时中国的改革和进步。因此,这是一件对中美两国都有利的事情,值得重新评价。 关键词 庚子赔款 庚款兴学 美国 清政府 1909年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以此作为派遣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之用,史称“庚款兴学”。庚款兴学既是近代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近代留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有关论著均有论述。但对于美国为什么要退还部分庚款,它是如何被提出来的,退还的部分庚款又是如何与兴学联系在一起的,以及退还部分庚款的金额是如何确定的,谁在退还部分庚款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以及如何评价等问题,学术界迄今仍有一些不同看法,甚至似是 ? ? 6 4

而非的观点。①有鉴于此,笔者根据美方档案资料,同时结合已公 布的部分中方档案,就上述问题做一考辨。 (一) 对于美国政府为什么要退还部分庚款,1907年6月15日美国国务卿罗脱(Elihu Root )第一次将这一决定正式通知中国驻美公使梁诚时是这样解释的:“从赔款一开始本政府就有此意向,即在适当的时候,当所有的申诉均已提出,所有的开支均尽可能查清之后,原来估计的数字以及赔款支付总数应予修正,并作为与中国真诚友好的一个证明,自愿免除超出中国应向美国国家和公民赔 偿之外的那一部分赔款的法律义务。”②由于没有具体细节,大多 数学者对罗脱所说美国政府从赔款一开始就有退还部分庚款的意向,不是没有予以注意,便是持怀疑态度,认为美国政府主动退还部分庚子赔款是“不确切的”、“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美国政府退? 74?关于美国第一次退还部分庚款的几个问题 ①②“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Chinese Minister ”,J une 15,1907,Papers Relati 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 nited S tates ,1907(Washington :G 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10),p.174. 按:有关学者对美国退还庚子赔款所持的不同观点将在文内的注释中逐一注出,此 不赘述。迄今中国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几乎无出王树槐的《庚子赔款》 (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74年版)之右。李守郡的论文《试论美国第一次退还庚子 赔款》(《历史档案》1987年第3期)也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国外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则以美国学者韩德的《美国退还庚款的再评价》一文最为详尽,见Michael H.Hunt ,“The American Remission of Boxer Indemnity :A Reappraisal ”,Journal of Asian S t udies ,Vol.31,Issue 3(May ,1972),pp.539—559。但遗憾的是,或许由于这些论著过于偏重过程的叙述,所持观点不够明确,或缺乏论证,细节不够具体,国内学者大多没有很好地吸收其研究成果,反而单凭一些中文资料进行推论和考证,结果得出一些有背史实的结论或观点。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11 Word版含答案

第二部分二、近代中国专题十一 一、选择题 1.(2018·济南三模)以下是商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两部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叙述。 A.史料选取不同B.史观运用不同 C.内外时局不同D.社会性质不同 【解析】1906年还处于清政府统治之下,教科书对于试图推翻清王朝的太平天国运动当然认为是“倡乱”;而1933年是在国民政府统治之下,且面对日本的侵略,需要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因此对太平天国运动能给予正面评价,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史料选取和史观运用方面的不同,排除A、B两项;1906年和1933年中国均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排除D项。 2.(2018·青岛5月模拟)1896年,李鸿章出使欧美,其公开所奉的训令为:“一、代表中国皇帝参加沙皇加冕典礼。二、为俄、德、法出面干涉,因而收回辽东,向他们正式道谢。……四、向西方列强呼吁修订关税税则。”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据此可知李鸿章此次出访的主要背景是(C) A.联络俄英法等钳制日本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C.清政府的财政陷入困境 D.各国面临贸易壁垒提升的风险 【解析】由材料“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可知税则修改,提高关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才是其出行的主要目的,究其原因在于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财政问题日益严重,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 3.(2018·新乡三模)“民族”一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用于表达宗族和夷夏之辩,然而作为与英文单词nation的对应概念,大规模、高频率出现是在1895年之后,从日文汉字借用而来。这一变化(C) A.源于日本发动甲午侵华战争 B.表明宗法血缘观念的淡化 C.反映出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D.顺应了当时革命潮流的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