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益气法治疗高血压

补脾益气法治疗高血压
补脾益气法治疗高血压

2012年第5期补脾益气法治疗高血压

张继烈*

鞠鲤亦*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3-0039-02

关键词:高血压;中风;眩晕;心悸

*广东省深圳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龙尾社康中心(518035)

2012年1月20日收稿

在中医古典医籍中并无高血压病名,高血压应属中医“风眩”

,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中风”“头痛”“眩晕”“肝风”“肝阳”“心悸”等症,与高血压病颇为相当。《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

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曰:“无痰不作眩”,“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虞抟提出:“血瘀致眩”。《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今叶氏发明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治以滋液熄风,濡养营络,补阴潜阳”

。后世医家也多认为高血压与肝肾两脏有关。其病机主要是上实下虚,由于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失濡养,而致肝阳上亢,肝火、肝风上扰,引起气血并走于上。祝谌予[1]将高血压分为虚、实、瘀、风、痰。高辉远[2]认为高血压主要与肝关系密切,并可累及肝肾、肝心、肝胆。高泳江[3]也以调肝为首务,认为肝失疏泄、气郁血逆,而致血脉失调,血压升高。若疏肝不应则必有营气痹窒,脉络瘀阻。柴浩然[4]有治高血压4法:1.清肝泻热法;2.平肝熄风法;3.滋阴潜阳法;4.补阴和阳法。余天泰[5]

分4型论治高血

压,认为每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瘀血。查遍教科书与各类文献资料,一般都认为高血压的病机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还可有肝火、肝风、血瘀、痰浊。治宜滋阴潜阳、泻火解郁、平肝熄风,只有在高血压患者晚期阴损及阳,出现阴阳两虚证候时,才可在滋阴潜阳、平肝熄风的基础上加用补气助阳药。这似乎是医家的共识,也从没有人提出过异议。

由于气候的变化,环境的恶化,快节奏的工作,不良的饮食,不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后天之本脾气受损。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竭,故半百而衰也。”《素问·宣明五气》云:“久卧伤气,久坐伤肉……是谓五劳所伤。”脾主中气、主肌肉。不规律的生活、不合理的作息,会严重损伤人们的脾脏,渐至脾气亏虚。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使许多人一天到晚都处于高度的紧张之中,不少人都属于亚健康状态。长此下去当然也会引发脾气亏虚。经云:“思伤脾”,《古今医鉴》曰:“心常静则神安,神安则七神皆安……心劳则神不安,神不安则精神皆危。”事实上,绝大多数亚健康状态都有脾气虚。现在许多人的饮食习惯与饮食结构也很不科学,

蛋白质、脂肪摄入过多。经云:“饮食劳倦即伤脾”、“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不科学的饮食更加剧了脾气的亏虚。正因为脾气虚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所以高血压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1959年5.11%,2002年达18.8%,现在应该更高。

按照五运六气大司天理论,1924-1983年为78甲子中元,1984-2043年为79甲子下元,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现在的气候与古人所在时代的气候有了很大的不同。《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少阳相火在泉时,“毒邪”

泛滥也易伤“脾气”、“脾阳”,这个历史时期是脾土最易受损的时期。由于温室效应,由于厄尔尼诺现象,恶劣的气候、极端的天气越来越多。经常是应寒反暖、

应暖反寒,忽冷忽热、大冷大热。气候条件不同,发病因素自然也大不相同。环境因素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汽车尾气大量排放、工厂排放的污水废气越来越多,使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我们被形形色色的“毒”层层包围。由于脾气受损,加上毒、瘀、痰共同肆疟为害,气机郁滞,脉管痰结,脉络瘀阻,营气闭塞,血脉壅滞,便逐渐引起了高血压。这个过程往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早期病机比较简单,多为脾气虚;慢慢就引起了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肝火;后期常常本

虚标实,

下虚上实,表里同病,寒热夹杂,燥实共存,挟痰挟瘀…。早、中期高血压,脾气虚者较多,大都可以使用补脾益气药,也有部分三期高血压可以使用补脾益气药,我们的体会是:(1)高血压作为常见病,多发病,已为广大群众所认识,由于人们保健

意识的增强,许多高血压病人是在体检时被发现。这时他们可无任何症状,不少人舌脉变化极少,常常无证可辨。其中绝大多数人的病机是脾气虚,而不是肝阳上亢。患者服用补脾益气中药后,只须再服少量的西药降压药(有的可不服西药),便可阻遏高血压的发病进程,可大大延迟动脉硬化的出现。(2)服用中药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有相当多的人也在同时服用西药降压药。由于西药的截断、扭转作用,可推迟或阻断肝阳上亢的出现。中西药物的共同作用,使患者常常不表现为肝阳上亢,而只表现为脾气虚;或肝阳上亢症状极微,脾气虚症状却很明显。患者服用

补脾益气中药后,可大大减少西药降压药的用药量,也可减轻西药降压药的副作用。不仅节省了患者大量的金钱,提高了服药的依从性,也明显减少了高血压的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重度高血压患者,病机较为复杂,许多人也有脾气虚,甚至是脾肾阳虚,只要配伍恰当,即使是肝肾阴虚者也可适当应用补脾益气中药;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上都有一定程度的脾气虚,适当使用补脾益气药,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提升生存质量,延长寿命。(4)高血压的发病过程很长,早期病机主要是脾气虚,以后才慢慢发展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对绝大多数高血

压患者来说(特别是早中期高血压)使用平肝潜阳药物,虽可暂时缓解肝阳上亢的症状,但易药过病所,也可败脾伤胃,还可损害肝肾阳气。因此,对绝大多数早中期高血压患者使用平肝潜阳都是利少弊多。

我们发现补脾益气法治疗高血压,适应症有10种:前提是无明显肝阳上亢征。⑴体检时发现的无症状性高血压;⑵不稳定性高血压;⑶已服西药降压药的早中期高血压;⑷有舌淡苔薄,舌边齿印的I-II 期高血压;⑸有明显脾气虚症状的II-III 期高

血压;⑹III 期高血压为革脉者;⑺服西药降压药效果不理想,如:有的多吃一点就头晕,血压低,少吃一点就头痛,血压高;⑻有的收缩压180mmHg 时不难受,降至140mmHg 就很难受…;⑼70岁以上老人,服西药降压药控制血压较好者;⑽高血压家族(三代都有高血压患者或一代中多人患高血压)中的血压正常成年人,有预防高血压的作用。

39

脾虚吃什么好

中医讲“久病及肾”,脾虚如果长久得不到好的治疗,最终是会影响肾,造成肾虚的。 建议脾虚必须及早治疗,“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健运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前提。 长期脾虚可以通过服用中成药或通过食疗进行长期的治疗。 中成药:四君子丸、香砂六君子丸、补中益气汤。 补脾的食谱: 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香菇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红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兔肉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猪肚(猪胃)味甘、性温。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牛肚(牛百叶)味甘、性温。作用: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羊肚(羊胃)味甘、性温。作用: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牛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 桂鱼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虚寒证、寒湿证忌食。 泥鳅味甘、性平,归脾、肺经。作用: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气不足、泄泻、脱肛。 粳米(大米、硬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籼米味甘、性温,归肺、脾、心经。作用:补脾胃,养五脏。宜于脾虚湿盛腹泻。热证、湿热证、阴虚证忌食。 糯米(江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作用,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近代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粘滞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作用,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豇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作用: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常用中成药——人参养荣丸(OTC)阴阳解析

人参养荣丸(OTC)阴阳解析 处方: 人参100克、白术(土炒)100克、茯苓75克、炙甘草100克、当归100克、熟地黄75克、白芍(麸炒)100克、炙黄芪100克、陈皮100克、远志(制)50克、肉桂100克、五味子(酒蒸)75克。 功能主治: 温补气血。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 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2次。 阳性药:白术、当归、熟地黄、炙黄芪、陈皮、远志、肉桂、五味子平性药:人参、茯苓、炙甘草 阴性药:白芍 君药:黄芪 解析: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

水消肿。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陈皮:辛、苦,温。归脾、胃、肺经。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 远志:苦、辛,微温。入心、肺、肾经。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痈肿。 肉桂: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五味子:酸,温。归肺、肾、心经。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人参: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阳性药物多,以阳性药物为主,针对寒证;君药功效以补气升阳为主,针对虚证;少阴太阴合病,内有虚寒。 方剂中,白术、炙黄芪、人参,补气健脾;当归、熟地黄、白芍,补血活血;肉桂,补火助阳;远志、五味子、茯苓,宁心安神;甘草,顾护胃气。 诸药合用以益气健脾为主,活血补血为辅,兼顾补火助阳、宁心安神。适用于脾胃虚寒、血虚乏力者。

江育仁运脾法治疗儿童营养性疾病机理与验方

江育仁“运脾法”治疗儿童营养性疾病机理与验方 2008年06月19日星期四 14:06 关键词:江育仁运脾法中医药疗法儿童营养性疾病 江育仁教授系全国中医儿科学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专家组成员,我国唯一的中医儿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60余载,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倡导的“运脾法”在儿科治疗营养性疾病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兹略作介绍。 一、机理探讨 (一)治病求本,是运脾法的基本法则 小儿的体质特点为“脾常不足”,易患脾胃疾患,导致营养来源不足。在治疗上,偏补则壅碍气机,峻消则损脾伤正,因此必须掌握病情的实质,时时以维护脾气为主,方不致误事,由此江老倡“运脾”一法治之。运脾法,并非独立的一种治法,而是属于八法中的和法。运者,有行、转、旋、动之义,皆动而不息之意,具有补中寓消,消中有补之意。补不碍滞,消不伤正者谓之“运”。运与化,是脾的功能,运者运其精微,化者化其水谷。故欲健脾,则法不在补而贵在运也。 (二)运脾主药“苍术”的选用 “运脾”一名,始见于张隐庵之《本草崇原》,书云:“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其补脾与运脾之区别,在于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叶天士曾指出:“脾为柔脏,惟刚药可以宣阳驱浊。”苍术性味微苦,芳香悦胃,功能醒脾助运,开郁宽中,疏化水湿,虽历来认为辛味刚燥,久用有劫阴之弊,然其正合脾之习性,脾运失健患儿,又少有伤津之明征,所以用药在1个月以上,尚未发现有伤阴耗液之弊端。 江育仁教授在运脾治疗中,首重苍术,以其为运脾主药,与其他药物配伍,组成多个方剂,或作煎剂可灵活加减,或作散剂、合剂、糖浆、冲剂,便于久服,用治多种儿童营养性疾病。 (三)促进营养吸收,提高锌含量 锌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微量元素,可维持正常食欲及味觉,参与酶的合成与激活,促进三大代谢,增强机体免疫机能,加速生长发育。 人舌的味蕾所以能感受味觉,主要与味觉素有关,它是含有2个锌的多肽。 缺锌后,味觉素合成困难,味觉迟钝。此外,缺锌可使颊上皮细胞角化不全,大片脱落,遮盖味蕾小孔,使食糜难以与味蕾接触,阻碍味觉冲动的产生,而引起食欲减退,三大代谢障碍,免疫功能减退,生长发育迟缓。 大量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表明,以苍术为主药组成的运脾方药,可以增加机体内锌含量,提高食欲,改善肠道吸收功能,双向调节肠蠕动,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增强免疫,从而提高儿童营养性疾病治愈率。 二、临床应用 (一)掌握大法,专方治专病 江老以“运脾”为大法,针对不同营养性疾病的表现,选用了不同的组方和剂型。 1、厌食症 以苍术、陈皮、佩兰、鸡内金、焦山楂等药加工制作为冲剂,每服10g,1日3次,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小儿厌食症患者95例,有效率为94%,治疗后

最能补脾养脾的五种食物

最能补脾养脾的五种食物 脾虚吃什么?脾虚的人免疫能力差,脸色萎黄,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下。那么脾虚吃什么好呢?吃什么可以补脾呢?下面小编就分门别类为您介绍一些补脾的食物。 最能补脾养脾的食物: 补脾食物:糯米 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补脾食物:红薯 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补脾食物:粳米 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补脾食物:薏苡仁

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补脾食物: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补脾的3个食疗偏方推荐 莲子山药粥: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将莲子去心,与山药、粳米、水共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患儿。 红枣小米粥: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放入锅内用小火炒至略黄,然后加红枣及水适量,用大火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熬成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胃虚弱患儿 麦冬沙参扁豆粥:沙参、麦冬各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用此汁液与粳米、扁豆共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手足心热、大便干的脾胃虚弱患儿。

从“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谈《红楼梦》的用药思想

细读《红楼梦》全书后,我们不得不佩服曹雪芹渊博的学识和对中医中药精辟的理解。他巧妙地利用医事活动、开方处药、医理药理、美容养生等来阐述各种人物性格与关系。其中,方剂的应用很值得品味。在此以“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的解读为例,或许对大家的思路有所启发。 “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出自第十回。秦可卿身染重病,贾珍托冯紫英请来太医张友士。张太医详细辨证后,便开出了这个十六味药的方子: 人参二钱,白术二钱土炒,云苓三钱熟地四钱,归身二钱,白芍二钱,川芎一钱五分,黄芪三钱,香附米二钱,醋柴胡八分,淮山药二钱炒,真阿胶二钱蛤粉炒,延胡索钱半酒炒,炙甘草八分。 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大枣二枚 全方可见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影子,二方合用即为八珍汤。在八珍汤气血双补的基础上加香附和肝调经,加醋制柴胡增强疏肝解郁之功同时升举阳气。由于重用滋腻之品难免阻滞气机,故用延胡索配合川芎来活血行气。用莲子、大枣做药引,增强健脾养心安神之力,符合秦可卿思虑伤脾、心神不宁的症状。全方综合补法与和法,在补益同时有和解之功,真可谓是名实相符。 那么秦氏到底有什么样的症候呢?曹翁详细描述了张太医的脉诊: “尊夫人(秦氏)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虚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 这般精彩分析足以写进当今教科书式当作范例了。脉诊之后张太医已经把秦氏的脏腑病变了然于胸,于是做出判断:忧虑伤脾、水亏木旺。再联系先前的方剂组成,可谓是对证准确、处方精到。张友士不愧是“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的生死”的高明太医。 如果在“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的基础上加入桂心、橘皮、远志、五味子,裁去川芎、香附、醋柴胡、延胡索、淮山和引药,就成为了人参养容汤(原名养容汤,出自《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两个汤的基础方都是八珍汤,均可补气养血。 细读《红楼梦》会发现,曹雪芹很偏爱气血双补之剂。书中第三回这样写到: 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这段对话透漏了这样一个信息:黛玉和贾母平日都是服用“人参养荣丸”来养生保健的。

2021年7种食物缓解小孩脾胃虚弱的症状-脾虚的孩子吃啥

中医认为脾为小儿之本,很多疾病源于脾胃。小孩脾胃虚弱的症状如腹泻、便秘、咳嗽、湿疹、感冒、微量元素缺乏、营养不良等等,因此养胃健脾成为父母们的重要任务。脾虚易感“脾虚易感症”通俗地说,就是小儿食欲不振,经常感冒,甚至一个月要反复感冒几次,许多家长都深有体会。那么小孩脾胃虚弱的症状还有哪些,如何调理小孩脾胃虚弱呢? 欧阳光明(2021.03.07) 小孩脾胃虚弱的症状 儿童脾胃虚弱多因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食生冷食品、长期服用抗生素或是某些疾病(如慢性肺炎)后引起。脾胃虚弱的孩子多面色发黄或面部色素沉着不均匀(出现花斑),头发稀疏、消瘦、指甲脆薄有白点,还有经常出现发作性脐周疼痛,时轻时重。脾胃虚

弱偏内寒的患儿除了有上述症状外,食欲虽好,但是大便次数多、量大,食后即拉;脾胃虚弱偏内热则食欲不佳,大便干燥(两三天一次),此类患儿多因过多食用零食或过量饮用牛奶所致。 小孩脾胃虚弱食疗方 1、红枣小米粥 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放入锅内用小火炒至略黄,然后加红枣及水适量,用大火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熬成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胃虚弱患儿。 2、莲子山药粥 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将莲子去心,与山药、粳米、水共煮粥,待温加积安堂枣花蜂蜜2勺食用。此方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患儿。 3、麦冬沙参扁豆粥 沙参、麦冬各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用此汁液与粳米、扁豆共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手足心热、大便干的脾胃虚弱患儿。 4、蜂蜜山药片 制法:取鲜山药洗净,放入水中煮开约10分钟后捞起,去皮切成片状,隔水蒸约30分钟,放凉,拌入积安堂荆条蜂蜜食用。 山药为补中益气药,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

补脾益气法治疗高血压

2012年第5期补脾益气法治疗高血压 张继烈* 鞠鲤亦*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3-0039-02 关键词:高血压;中风;眩晕;心悸 *广东省深圳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龙尾社康中心(518035) 2012年1月20日收稿 在中医古典医籍中并无高血压病名,高血压应属中医“风眩” ,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中风”“头痛”“眩晕”“肝风”“肝阳”“心悸”等症,与高血压病颇为相当。《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 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曰:“无痰不作眩”,“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虞抟提出:“血瘀致眩”。《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今叶氏发明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治以滋液熄风,濡养营络,补阴潜阳” 。后世医家也多认为高血压与肝肾两脏有关。其病机主要是上实下虚,由于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失濡养,而致肝阳上亢,肝火、肝风上扰,引起气血并走于上。祝谌予[1]将高血压分为虚、实、瘀、风、痰。高辉远[2]认为高血压主要与肝关系密切,并可累及肝肾、肝心、肝胆。高泳江[3]也以调肝为首务,认为肝失疏泄、气郁血逆,而致血脉失调,血压升高。若疏肝不应则必有营气痹窒,脉络瘀阻。柴浩然[4]有治高血压4法:1.清肝泻热法;2.平肝熄风法;3.滋阴潜阳法;4.补阴和阳法。余天泰[5] 分4型论治高血 压,认为每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瘀血。查遍教科书与各类文献资料,一般都认为高血压的病机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还可有肝火、肝风、血瘀、痰浊。治宜滋阴潜阳、泻火解郁、平肝熄风,只有在高血压患者晚期阴损及阳,出现阴阳两虚证候时,才可在滋阴潜阳、平肝熄风的基础上加用补气助阳药。这似乎是医家的共识,也从没有人提出过异议。 由于气候的变化,环境的恶化,快节奏的工作,不良的饮食,不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后天之本脾气受损。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竭,故半百而衰也。”《素问·宣明五气》云:“久卧伤气,久坐伤肉……是谓五劳所伤。”脾主中气、主肌肉。不规律的生活、不合理的作息,会严重损伤人们的脾脏,渐至脾气亏虚。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使许多人一天到晚都处于高度的紧张之中,不少人都属于亚健康状态。长此下去当然也会引发脾气亏虚。经云:“思伤脾”,《古今医鉴》曰:“心常静则神安,神安则七神皆安……心劳则神不安,神不安则精神皆危。”事实上,绝大多数亚健康状态都有脾气虚。现在许多人的饮食习惯与饮食结构也很不科学, 蛋白质、脂肪摄入过多。经云:“饮食劳倦即伤脾”、“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不科学的饮食更加剧了脾气的亏虚。正因为脾气虚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所以高血压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1959年5.11%,2002年达18.8%,现在应该更高。 按照五运六气大司天理论,1924-1983年为78甲子中元,1984-2043年为79甲子下元,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现在的气候与古人所在时代的气候有了很大的不同。《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少阳相火在泉时,“毒邪” 泛滥也易伤“脾气”、“脾阳”,这个历史时期是脾土最易受损的时期。由于温室效应,由于厄尔尼诺现象,恶劣的气候、极端的天气越来越多。经常是应寒反暖、 应暖反寒,忽冷忽热、大冷大热。气候条件不同,发病因素自然也大不相同。环境因素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汽车尾气大量排放、工厂排放的污水废气越来越多,使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我们被形形色色的“毒”层层包围。由于脾气受损,加上毒、瘀、痰共同肆疟为害,气机郁滞,脉管痰结,脉络瘀阻,营气闭塞,血脉壅滞,便逐渐引起了高血压。这个过程往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早期病机比较简单,多为脾气虚;慢慢就引起了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肝火;后期常常本 虚标实, 下虚上实,表里同病,寒热夹杂,燥实共存,挟痰挟瘀…。早、中期高血压,脾气虚者较多,大都可以使用补脾益气药,也有部分三期高血压可以使用补脾益气药,我们的体会是:(1)高血压作为常见病,多发病,已为广大群众所认识,由于人们保健 意识的增强,许多高血压病人是在体检时被发现。这时他们可无任何症状,不少人舌脉变化极少,常常无证可辨。其中绝大多数人的病机是脾气虚,而不是肝阳上亢。患者服用补脾益气中药后,只须再服少量的西药降压药(有的可不服西药),便可阻遏高血压的发病进程,可大大延迟动脉硬化的出现。(2)服用中药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有相当多的人也在同时服用西药降压药。由于西药的截断、扭转作用,可推迟或阻断肝阳上亢的出现。中西药物的共同作用,使患者常常不表现为肝阳上亢,而只表现为脾气虚;或肝阳上亢症状极微,脾气虚症状却很明显。患者服用 补脾益气中药后,可大大减少西药降压药的用药量,也可减轻西药降压药的副作用。不仅节省了患者大量的金钱,提高了服药的依从性,也明显减少了高血压的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重度高血压患者,病机较为复杂,许多人也有脾气虚,甚至是脾肾阳虚,只要配伍恰当,即使是肝肾阴虚者也可适当应用补脾益气中药;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上都有一定程度的脾气虚,适当使用补脾益气药,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提升生存质量,延长寿命。(4)高血压的发病过程很长,早期病机主要是脾气虚,以后才慢慢发展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对绝大多数高血 压患者来说(特别是早中期高血压)使用平肝潜阳药物,虽可暂时缓解肝阳上亢的症状,但易药过病所,也可败脾伤胃,还可损害肝肾阳气。因此,对绝大多数早中期高血压患者使用平肝潜阳都是利少弊多。 我们发现补脾益气法治疗高血压,适应症有10种:前提是无明显肝阳上亢征。⑴体检时发现的无症状性高血压;⑵不稳定性高血压;⑶已服西药降压药的早中期高血压;⑷有舌淡苔薄,舌边齿印的I-II 期高血压;⑸有明显脾气虚症状的II-III 期高 血压;⑹III 期高血压为革脉者;⑺服西药降压药效果不理想,如:有的多吃一点就头晕,血压低,少吃一点就头痛,血压高;⑻有的收缩压180mmHg 时不难受,降至140mmHg 就很难受…;⑼70岁以上老人,服西药降压药控制血压较好者;⑽高血压家族(三代都有高血压患者或一代中多人患高血压)中的血压正常成年人,有预防高血压的作用。 39

浅谈运脾法在儿科中的应用

浅谈运脾法在儿科中的应用 【摘要】江育仁教授提出的“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学术思想是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进一步阐明,值得我们后学者认真学习。本文从小儿脾胃的生理、病理及脾胃病证临床诊治等方面对其进行讨论,以其对临床有一定指导参考价值。/P> “是病皆因五脏生,不知脏腑亦徒然”,辨证治疗小儿疾病首先应要“知脏腑”,只有“知常”方能“达变”。 1小儿脾胃的生理特点 明代医家万全在《育婴家秘》中写道:“脾不用事,其气尚弱,乳食易伤,故曰脾常不足。”清代医家吴鞠通将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说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无论在形体方面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都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生长发育,才能逐步趋向完善和成熟。当代的中医学者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江育仁教授总结数十年临床经验后指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主司消化吸收,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是脾的生理功能。然而“小儿脾气未充,运化力弱,而生长发育迅速,对水谷营养的需求量又高”,“喂养方法不当,饮食过量与不足,或突然改变饮食品

种,增加过高的营养物质,超过正常的脾胃耐受能力,就会影响和导致脾失运化,而发生种种脾胃病变”。所以,小儿对脾气运化的功能状况要求更高,因此相对于小儿的生长发育需求,经常会出现脾气不足,表现出脾常不足的特点。这与万全提出的小儿“脾常不足”之说相一致。 2小儿脾胃的病理特点 对于小儿脾胃病的病理特点,江育仁教授的观点为:“脾运失键,胃不受纳,造成厌食;食积中焦,运化失司,是为积滞;气机不利,脾胃壅滞,引起腹痛,升降失常,浊气逆上,产生呕吐;脾失升清,合污下流,形成泄泻;脾运失职,气血不充,发生贫血;运化无能,精微不敷,久延成疳”(《江育仁学术经验选集》)。 脾主运化,脾健则运。脾病证候的表现虽各不相同,而脾失运化的病机转归则是一致的。如果一旦脾气失运、不运、运迟、运弱,皆能发生种种脾胃病变。如脾失健运,则消化吸收运输功能失职,患儿可出现纳呆、腹胀、腹泻、消瘦及营养不良等症。可见健脾运脾这一指导思想,必须贯穿于防治小儿脾胃疾病病变的过程中。 3小儿脾胃疾病的治疗

十大补气补血食品

十大补气补血食品 十大补气食品: 1、地下苹果——土豆(入脾胃肠三经:和胃、健脾、通便) 2、神仙之食——山药(天气通于肺,地气纳于肾,山药通天地之气,且不热不燥,性极平和,特别适合气虚者食用) 3、植物皇后——香菇(又名“素中之肉”) 4、温补之圣——小米(滋阴壮阳、和中益胃、除热解毒) 5、肉中黄芪——黄牛肉(牛肉补气,羊肉补形) 6、水中人参——泥鳅(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 7、荤中之素——兔肉(美容肉、保健肉,还富含卵磷脂,对心脑血管有好处) 8、第二面包——红薯(补中和血,暖胃生津、益气通便) 9、起阳之草——韭菜(男不离韭,女不离藕) 10、保健仙品——蜂蜜(补脾胃、利肺气、通肠道)还有一种食物,也需介绍一下:温冬之谷——糯米。糯米被称之为“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补气暖胃,成为人们冬天最喜欢的食品,对脾胃和肺虚寒者很合适,民间都有做腊八粥的习俗。但糯米黏性比较大,脾胃运化起来有困难,因此,不宜一次食用过多,吃法上煮成稀薄的粥食,不仅好消化,而且还能更好地滋养胃气。 十大补血食品: 1、补血天使——黑芝麻(入肝、肾、肺脾经,补血明目、生津通乳、益肝养发) 2、百果之冠——红枣(养胃健脾、补血安神、润肺生津、调和营卫、通关开窍,助十二经络。要想身体好,一天三个枣) 3、肉中红枣——猪肝(吃猪肝可增强肝藏血功能。猪肝富含铁元素和磷元素,是造血不可或缺的原料,患有血虚症或缺铁性贫血,可多吃猪肝炒菠菜) 4、补血灵根——莲藕(生吃清热凉血、止血散淤;熟吃健脾胃、养心生血) 5、土中人参——胡萝卜(补血养肝、健脾化滞、补中下气,是补血和改善肾虚的上好食物,尤其能改善肝血亏虚引起的视力下降、夜盲症等) 6、南国人参——桂圆肉(入心经和脾经,对气血不足、心血亏虚、心悸失眠都有疗效) 7、肾脏之谷——黑豆(入心、脾、肾三经,补肾滋阴、补血明目、防老抗衰、增强精力,可以助肾生髓化血,也可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8、含铁冠军——黑木耳(养阴补血、润肺明目,对于冠心病和心脑血管病患者非常有好处) 9、黑心宝贝——乌鸡(补虚劳、养精血、药食同源的佳品) 10、肝脾之友——红糖(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老年人在吃糖时应多选择红糖。

疏肝运脾法治疗慢性胃炎84例疗效观察

疏肝运脾法治疗慢性胃炎84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疏肝运脾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4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肝运脾法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疏肝运脾法;慢性胃炎;痞满;疗效观察 自2007年1月以来,笔者采用疏肝运脾法治疗慢性胃炎84例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84例患者均是我院门诊病人,根据1990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选取患者,治疗前均经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部胀满不适为主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22~76岁,平均41.6岁。西药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20~78岁,平均43.7岁。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组:柴胡12g,陈皮10g,川芎10g,香附10g,枳壳10g,白芍15g,炙甘草10g,半夏15g,黄连10g,党参15g,大枣5枚,鸡内金10g,丹参15g。加减:兼气滞血瘀加降香;偏虚寒加吴茱萸、干姜;夹湿热者加黄芩、佩兰;气血两虚加黄芪、当归;气阴两虚加沙参、石斛;有肠腺化生者加半枝莲、生苡仁;胆汁返流加旋覆花、

制半夏。服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共4周。西药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日1次;胶体枸橼酸铋120mg,每日4次,饭前服用。伴有腹胀加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共4周。嘱1月内忌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3观察指标 根据临床主症,按病情轻、中、重不同分别记2、4、6分,次要症状包括嗳气、泛酸、纳呆、乏力、大便性状改变,按病情分别记1、2、3分。偶有症状为轻度,有症状能耐受为中度,症状不能耐受为重度,无症状记0分。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做胃镜检查确诊。治疗后复查胃镜计算积分,判断疗效。 4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显效:主症消失,次症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70%,胃镜检查粘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有效:主症明显减轻,症状积分减少30%~70%,胃镜检查粘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症状积分减少<30%,达不到有效标准。 4.2结果:两组疗效比较,中药治疗组42例,显效29例(69.05%),有效13例(30.95%),无效0例(0%),总有效率100%;西药对照组42例,显效17例(40.48%),有效20例(47.62%),无效5例(11.90%),总有效率88.1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5讨论

补肾健脾益气养血有什么食物

补肾健脾益气养血有什么食物气血不足的人看上去往往是面色泛白、萎黄、精神不振的样子,气血对我们人体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气血不足的人要注意益气养血,那么有什么样的食物可以补充人体的气血呢,我们该怎样去缓解治疗气血不足的现象呢,今天为大家介绍益气养血的四款汤饮。 一、当归生姜羊肉汤 食材:当归食疗,生姜1块,羊肉200克,白萝卜1根,枸杞子少许 调味料:料酒、胡椒粉、盐 做法: 1、当归洗净切片,生姜去皮切片,羊肉洗净切块,白萝卜去皮洗净切块,枸杞子洗净备用; 2、锅加水,煮沸,放羊肉,去血水,捞出洗净备用; 3、将所有食材放入炖盅,加适量清水,叫料酒,盖上盖子,大火隔水炖2、3个小时,加胡椒粉、盐调味即可。 食疗功效:当归性味温、甘,无毒,补血是它首要的功效,它可补血活血、排脓止痛,滋润肌肤。羊肉可滋阴补虚,生姜能活血化瘀,加上当归,本汤将成为益气养血、补益虚损的最佳选择。 二、二豆汤 食材:毛豆150克,芸豆50克,内酯豆腐1盒,葱花适量

调味料:鸡粉、蚝油、盐、高汤 做法: 1、芸豆、毛豆洗净,毛豆剥皮,芸豆放清水中泡透后放锅里煮熟,豆腐切大块; 2、锅放油,烧热,放葱花炒香,放毛豆、蚝油炒一下,倒8杯高汤煮沸; 3、放芸豆,食材快煮熟时放豆腐,滚沸,加鸡粉、盐调味,煮熟后即可食用。 食疗功效:芸豆能补血活血、益气补虚、生津养血,常使用可缓解脾虚气弱、淤血肿痛、月经不调等症,毛豆味甘、入脾,具有益气的功效。 三、桂圆莲子蛤蜊汤 食材:桂圆肉10克,莲子15克,蛤蜊肉15克 调味料:盐 做法: 1、莲子去心,洗净放清水浸泡1小时,桂圆肉、蛤蜊肉洗净备用; 2、锅加水,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煮沸,小火慢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食疗功效:中医认为,桂圆具有益心健脾、滋补气血的作用,本汤能有益气养血。 四、菠菜猪血汤 食材:菠菜250克,猪血1块,葱1根 调味料:盐、香油

常用中成药

内科常用中成药 一、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1)桂枝合剂: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感冒风寒表虚证 (2)表实感冒颗粒:发汗解表,祛风散寒。感冒风寒表石证 (3)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咽干(4)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 (二)辛凉解表剂 (1)银翘解毒丸:疏风解表,清热解毒。风热感冒。 (2)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热感冒初起。 (3)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 (4)羚羊感冒胶囊:清热解表,流感疏风热证。 (5)连花清瘟胶囊:清瘟解毒,宣肺泄热。流感属热毒滞肺证。 (三)解表胜湿剂 (1)九味羌活丸:疏风解表,散寒除湿。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感冒。 (2)荆防颗粒:解表散寒,祛风胜湿。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 (3)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 (四)祛暑解表剂 (1)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2)保济丸:解表、祛湿、和中。暑湿感冒。 (五)扶正解表药: (1)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身体虚弱,感受风寒所致的感冒。二、祛暑剂 (一)祛暑除湿剂 (1)六一散:(滑石甘草)清暑利湿。感受暑湿所致的暑湿证。 (2)甘露消毒丹:芳香化湿,清热解毒。暑湿蕴结所致的湿温。 (二)祛暑避秽剂 (1)紫金锭(散):辟瘟解毒,消肿止痛。中暑,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痢疾泄泻,小儿痰厥,外治疖肿。 (三)祛暑和中剂 (1)六合定中丸:祛暑除湿,和中消食。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2)十滴水(软胶囊):健胃,祛暑。中暑。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四)清暑益气剂 (1)清暑益气丸:祛暑利湿,补气生津。中暑受热,气津两伤。 三、表里双解剂 (一)解表清里剂 (1)葛根芩连丸: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湿热蕴结,风热感冒。 (2)双清口服液:疏透表邪,清热解毒。风温肺热,卫气同病。 (二)解表攻里剂 (1)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最能补脾养脾的五种食物

最能补脾养脾的五种食 物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最能补脾养脾的五种食物 脾虚吃什么?脾虚的人免疫能力差,脸色萎黄,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下。那么脾虚吃什么好呢?吃什么可以补脾呢?下面小编就分门别类为您介绍一些补脾的食物。 最能补脾养脾的食物: 补脾食物:糯米 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补脾食物:红薯 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补脾食物:粳米 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补脾食物:薏苡仁

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补脾食物: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补脾的3个食疗偏方推荐 莲子山药粥: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将莲子去心,与山药、粳米、水共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患儿。 红枣小米粥: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放入锅内用小火炒至略黄,然后加红枣及水适量,用大火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熬成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胃虚弱患儿 麦冬沙参扁豆粥:沙参、麦冬各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用此汁液与粳米、扁豆共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手足心热、大便干的脾胃虚弱患儿。

脾虚——各种妙方

脾虚——各种妙方 1)病从脾胃生——血虚(人参养荣丸,归脾丸,八珍颗粒)。主讲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王新月教授,教您从脾胃入手,补血养气。100减7减7减7…,连续减5次7,您能答出是多少吗?如何回答觉得有困难,那么就意味着计算能力的下降,您知道这和血虚有什么联系吗?包括您的记忆力下降,都和血虚有关系!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防微杜渐,预防血虚的发生呢? 大家可能知道,人到了一定年纪,特别是女性,很容易出现面部皮肤颜色发暗,没有光泽,有时像蒙着一层不干净的黄气,即使使用了各种护肤品或美容产品,但也不能让皮肤的色泽回到如前。文学作品里通常把这种状态称为黄脸婆。中医认为女子以血为本,女性到了三十五岁的时候,由于阳明脉衰,就会出现面色萎黄,脱发的现象,这样的表现则跟血虚有关。 血虚都有哪些其他症状呢?血虚患者容易出现心慌、健忘、多梦、眼睛干涩、肢体麻木、皮肤干燥等表现。血虚患者心悸也是在活动后加重,或发作次数增加。由于血虚主要是因为血液对于脏腑肢体的濡养功能减退而引起的,所以表现为眼睛干涩、肢体麻木以及皮肤干燥,同时血虚引起的疼痛多为隐痛、空痛,疼痛得到按压后能够减轻。 血虚分为两种类型:心血虚和肝血虚。心血虚典型症状——动则心悸,失眠心烦。肝血虚典型症状——头晕目眩、眼干眼涩、视物昏花。王教授告诉我 们,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判断自己属于那种类型的血虚。 既然血虚分为心血虚和肝血虚,中药治疗是补肝血还是养心血呢?答案都不是。中医认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意思就是说血虚的时候用药不是立马就能补上的,而是要通过补气的方法才能补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因此治疗要从健脾益气出发。也就是治疗血虚的方法,其实是补脾的过程。血虚如果不去管它有什么样的危害呢?见图片 治疗血虚,王教授特别为大家推荐人参养荣丸,它出自宋代的官方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同时,王教授提醒大家注意,人参养荣丸有它的服用禁忌。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服用禁忌:外感、发热、皮疹、急性腹泻的时候停用。如果服药一段时间疗效欠佳或出现了上火、口舌生疮、腹胀、便秘、血压升高、烦躁等症状时,应即时到医院就诊。

“运脾法”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

“运脾法”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 【摘要】从小儿脾胃的基本生理特点——“脾常不足”着手,阐述了健运脾胃在儿科临床中的重要作用。在临床具体运用时,可根据病情分别使用运脾化湿、运脾和胃、温运脾阳、养胃助运、理气助运、益气助运六法。 【关键词】运脾法;儿科;运用方法 1 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健运脾胃的重要性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就指出“小儿肠胃嫩弱”,“不胜药势”。明代儿科医家万密斋对小儿的五脏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后,在《幼科发挥》中说:“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此却是本脏之气也。”他还在《育婴家秘》中曰:“脾不用事,其气尚弱,乳食易伤,故曰脾常不足。”说明小儿在生长发育阶段,脾胃处于“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阶段,“胃受谷”之功能尚未健全,“脾消谷”之力较脆弱,然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于水谷精微需求量大,担负后天重任的脾胃又相对“不足”,从而形成了生理上“供不应求”的矛盾。 此外,小儿“脾常不足”为小儿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小儿“脾气稚弱,其运不全”,运化和吸收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虽有生机勃勃、发育迅速的一面,但也有脏腑幼娇、消化力弱、易受损伤的一面,“脾常不足”常是儿科内伤、外感诸疾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机体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因此只有脾胃健运,才能保持脏腑之间的动态平衡,不致太过和不及。这对于儿科临床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运脾法的立论依据健运脾胃,可以统称其为“运脾法”,它并非一种独立的治法,而是属于八法中的“和法”范畴。有行、转、运、动之义,此法补中寓消,消中有补,补不碍滞,消不伤正[1]。北宋医家钱乙特别重视小儿脾胃病,在《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中论及脾胃病变,提出了“脾主困”的重要学术思想,认为脾胃病的证候特点是脾气困遏,运化失职,升降失司,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常用陈皮、丁香(木香)、青皮理气运脾为主,却不取补脾益气之品。他首创异功散,只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陈皮一味,便令补而不滞,补运兼施,用于小儿更为妥帖。钱乙这一临证经验和制方创意,开创了“运脾法”之先河。现代中医儿科学专家江育仁教授根据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并结合临床实践,也提出“故欲健脾者旨在运脾,欲使脾健,则不在补而贵在运也”。他在现代临床和实验研究中以其为指导思想,对多种小儿脾胃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2]。 3“运脾法”在儿科的具体运用“运脾法”是健运脾胃之统称,结合临床实际,又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分为如下六法。 3.1运脾化湿法用于湿困脾土证,症见胸闷纳呆、恶心呕吐、脘痞腹胀、口腻不渴、小便短少、大便水泻、舌苔厚腻等。本证多见于夏令时节,由外感时令之湿、内伤饮食如过食生冷瓜果或脾弱失运、湿浊内生所致,湿性黏滞,湿阻中焦则脾气困遏,运化无权,故治疗宜取芳香化湿之品以醒脾燥湿,恢复运化,而不宜选用利湿之品。苍术味微苦、气芳香而性温燥,重在醒脾燥湿,是为主药;藿香、佩兰、厚朴、白豆蔻、扁豆、半夏、车前子等皆为常用之品。若湿蕴化热者,又可适当配伍生

补脾的食物

大枣 性温,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大枣安中养脾”的记载。明·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对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服用大枣。 樱桃 性温,味甘,能补脾益气。《名医别录》中就说:“樱桃主调中,益脾气。”《滇南本草》亦云:“樱桃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凡脾气虚弱者宜食。 芡实 性平,味甘涩,入脾、肾经,有补脾益气、固肾涩精的作用。尤其是脾虚而大便泄泻,或脾虚妇人带下者,食之最宜。 菱角 熟者甘平,鲜者甘凉,煮熟服食,有健脾益气的作用。《本草衍义》中曾说:“煮熟取仁食之,代粮。”用老菱制取淀粉叫菱粉,也有补脾作用。《唐本草》云:“菱,作粉极白润宜人。”《纲目拾遗》亦载:“菱粉补脾胃,强脚膝,健力益气。”脾胃气虚者食之为佳。 莲子肉 性平,味甘涩,有补脾胃之功。明·李时珍认为:“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王楸药解》中还说;“莲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涩之性,最宜滑泄之家,遗精便溏,极有良效。”所以,对脾虚之人久痢虚泻,妇女白带清稀频多者,最宜食之。 党参 性平,味甘,无毒,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本草正义》指出:“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凡古今成方之所用人参,无不可以潞党参当之,凡百证治之应用人参者,亦无不可以潞党参投之。”可见党参补脾胃作用与人参相同,且运用得比人参更广泛。 太子参 又称孩儿参、童参。能补脾益气。《本草从新》说它“大补元气”。《饮片新参》认为太子参“补脾肺元气”。《陕西中草药》中还说它“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脾虚腹泻,不思饮食。”脾虚者宜常食之。 此外,脾虚之人还宜服食山药、粟米、高粱、青稞、蚕豆、狗肉、羊肚、鸡肉、青鱼、鲢鱼、乌鱼、鲂鱼、白鱼、银鱼、鳜鱼、白木耳、花生、黄芪、紫河车、白术、甘草等 脾虚者根据其宜忌原则,应当忌食或少吃阿胶、马奶、牛奶、海参、甲鱼、螃蟹、蛤蜊、蚌肉、蚬肉、鳆鱼、芝麻、荞麦、柿子、柿饼、荸荠、柑、橘、香蕉、桑椹、无花果、猕猴桃、西瓜、甜瓜、海松子、柏子仁、生萝卜、水芹菜、落葵、菊花脑、茼蒿、菠菜、莼菜、发菜、蕺 菜、地瓜、丝瓜、生菜瓜、生黄瓜、紫菜、地耳、金针菇、草菇、菊花、金银花、地黄、决明子、西洋参、胖大海、薄荷等。 1、脾肾阳虚: ①老年人容易出现尿频尿急(血不养筋),原因:老年人吃的少了,摄取的营养减少,供给肾的养料不足,肾造血机能降低,肝藏血减少;加之膀胱老化、失去弹性,故存不住尿而出现尿频尿急…… 营养配方: 蛋白质1勺 果蔬纤维2Pcs 小麦胚芽2Pcs Ca-Mg片2Pcs(镁加强膀胱肌弹性) Vit C 4Pcs(VC有利于镁的吸收) B 族4Pcs(血不养筋,故需补心)*3次/日 关于老年人能不能吃豆制品的问题:有人说能吃,有人说不能吃,都有一定道理--老年人少吃(不能吃):

常见的补脾食物有:

常见的补脾食物有: 1、红薯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泻泄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香菇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2、山药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泻泄。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3、栗子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4、红枣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红枣 5、鸡肉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泻泄。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6、兔肉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泻泄者忌食。猪肚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泻泄,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系溃疡。 7、牛肚补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8、羊肚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9、牛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于脾胃虚弱,食 Word 文档

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泻泄。 10、鳜鱼补脾胃,益气血。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虚寒证、寒湿证忌食。 11、泥鳅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气不足,泻泄,脱肛。 12、粳米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泻泄。 13、糯米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用者忌食。 糯米 14、扁豆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15、豇豆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除了补脾常吃的食物以外,我们还要记住哪些食物是脾虚者尽量远离的。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菜、茭白、莴笋、柿子、香蕉、批杷、梨、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肉、甲鱼肉、牡蛎肉、牛奶、芝麻等,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荞麦、山渣、萝卜、香菜等,这些食物最好少吃为宜。 Word 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