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词表达效果分析法

叠词表达效果分析法

叠词表达效果分析法。首先要了解叠词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象性。叠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2)确切性。叠词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效果,使所要表现的意象更加确切。(3)音乐性。叠词可使诗或文章的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叠词的表达作用

叠词的表达作用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叠词的表达作用 叠词的表达作用: 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2.起强调作用。 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例如:《古井》中用“叮叮当当”来形容挑水桶碰撞的声音,用“吱悠吱悠”来形容扁担发出的声音,写出了人们挑水时的热闹,形象地说明了到这里取水的人多,又从侧面反映了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默默奉献的精神。有些叠词描写形状,惟妙惟肖。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写海参蠕动用“懒洋洋”,形象地表现了海参缓慢移动的样子,憨态可掬,逗人喜爱;写鱼的眼睛用“圆溜溜”,非常逼真地写出了鱼眼的灵活与水灵。 有些叠词展现动作,含义丰富。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写汤姆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的动作是“慢吞吞”的,十分恰当地写出了汤姆不想把鱼放掉,可又不能违反爸爸的命令的矛盾心理。有些叠词泼墨溢彩,别有情趣。例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中用“水灵灵”写出了水面波动的情景,用“蓝晶晶”恰当表现了湖水蓝得发亮的特点,使湖水显得更娇美可爱,又运用“绿茵茵”“黄灿灿”突出了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引人注目,而且表现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 有些叠词渲染气氛,令人如临其境。例如:《观潮》中用“浩浩荡荡”渲染了钱塘江大潮不可阻挡的气势,突出了自然的伟大力量。《齐天大圣》中的叠词“千千万万”“万万千千”,有力地渲染了哪吒和孙悟空打斗时的激烈场面和气氛。 ★学过的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徐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 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三者用“情”贯穿一起。 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 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此可见,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 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

中考词语句子表达效果赏析理解汇总

中考词语句子表达效果赏析理解汇总 (第九章)中考词语句子表达效果赏析理解汇总 词语的考点 考点一:说出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考点二:说出该词语的妙处或者表达效果(含义+表达效果) 综合答题流程: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词语的语境义+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笑脸”一 词。(2分) 当我们面对困难、面对无奈,是否会悄悄地给自己一个笑脸呢?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拥 有一份坦然;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勇敢地面对艰险。这是怎样的一种调节、怎样的一种豁达、 怎样的有一种鼓励啊! 笑脸:笑脸是一份调节内心的坦然豁达的心态 一、从词语的表现手法分析 ①贬词褒用 1、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2、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3、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 新。 4、《送春》作者说二月兰“开得好放肆”,“放肆”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开得热 闹, 分析:放肆这个词,应该是一个贬义词,就是胡作非为,不遵守礼法道德的意思。开得多 不受拘束,自由自在.表达出一种开朗乐观的态度,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精 神。 5、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4分) A.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B.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 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 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参考示例:A.“卖”是卖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 义,这里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 B.一连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又借助比喻和对比,表 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6.说说文中第⑧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我一个箭步,跑到屋外,如炬的目光贪婪..地呼吸着久违的带有草木气息的微温的炊烟,他乡遇故知一 样不能自已?? 分析:这个词是贬义褒用,在这里是“满足、畅快”之意。它形象地表现了“我” 在想象中看见“炊烟”升起时的激动与欣喜的心情。(3分) ②化无形为有形,或化抽象为具体 例子:有了鸟的树就格外生动。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 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题目:仔细品味第③段“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中的“弹性”一词,说说它好在哪里。 (3分)

叠词在诗文中的效果

叠词在诗文中的效果 (一)什么是叠词 叠词一般指含有重叠字的词,主要形式有:AA、AAB、ABB、AABB、AABC、ABAC、ABCC等,如纷纷,飘飘然,绿油油,安安稳稳,格格不入,无时无刻,大名鼎鼎。 (二)叠词的表达作用 1.增强诗文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起强调作用。 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有些叠词展现动作,含义丰富;有些叠词渲染气氛,令人如临其境。 古典诗歌运用叠词摹声,不仅因为它能增强形象性,还因为它充满音韵美。有些叠词用来描摹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再现事物运动的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摹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滚滚”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寒率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 ★学过的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徐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 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三者用“情”贯穿一起。 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抑扬顿挫、一唱三叹的旋律,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全诗运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手之秀美,织布繁忙,形声兼备,继而生情,水清浅,人含情。由景

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知心的礼物 ①自从妈妈领我去了一次小店之后,我便渴望自己去买糖。有一天,我花了好大气力来到店铺弄响门铃,推开了那扇巨大的门。我着迷似的一步步沿着糖果柜台走过去。 ○2我挑选出了一些糖果后,威老先生从柜台上弯下身子问我:“你有钱买这么多糖果吗?”我回答说:“我有很多很多钱。”我伸出小拳头放在威老先生张开的手中,里面有五六个用闪闪发亮的锡纸细心包好的樱桃核。威老先生静静地站着,注视着自己的手掌,然后,好像是想要发现什么似的看了我一会。“不够吗?”我担心地问。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我想是有点多了,”他回答说,“我还得给你找钱。”他打开抽屉,取了钱,弯下身子把两分钱放进我伸出的手掌中。 ③这件事我很快就忘了。成年后我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和妻子开了一家金鱼店,其中大部分鱼是直接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引进的,每对鱼差不多都值五美元以上。 ④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一位女孩同她弟弟进来了,他们约有五六岁。我正忙着洗鱼缸。那俩小孩儿站在那儿,眼睛睁得又圆又大,紧盯着在清澈的水中游玩的珠宝般漂亮的金鱼。“真棒!”小男孩叫起来,“我能要几条吗?”“行呀,”我说,“如果你们有钱买的话。”“哦,我们有好多好多钱。”小女孩信心十足地说。她说话时神情中的那种东西给我一种熟悉而奇怪的感觉。我把他们挑中的鱼捞进一个旅行罐中,放进一个运输用的口袋里,俯身递给了男孩。他转向姐姐。“姐,付给他钱呀。”她紧握的拳头张开了,把两个镍(nie)币和一角钱放在我展开的手掌上。 ○5瞬间,我好像完全领悟到威老先生多年前那件事给我的全部影响。只有这个时候我才懂得当年我对老人的挑战,才弄清楚老人是多么出色地接受了这一挑战。我看着手中的硬币,像是又站在那个小糖果店里,就像威老先生多年前理解的那样,我也理解了这两个孩子的纯朴天真以及保护或者摧毁这种天真的力量。我喉咙哽塞了,心里充满了回忆。小女孩充满期待地站在我面前。“钱不够吗?”她小声地问我。“不,是太多了些,”我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叠词的作用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徐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梁绍王称之?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三者用?情?贯穿一起。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此可见,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

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 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长),用?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造语似痴,但情真意切。再如韦应物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胄》),二组叠字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后湖集》说,每读此句?未尝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叹?,希望?图苏州?(韦应物)之句于壁,使余隐几静对,神游八极之表。 二是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摹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叠字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摹拟落叶声;黄巢的《题菊花》中?飒飒秋风满院栽?,用?飒飒?摹拟风声风声;岳飞《满江红》中?凭栏处,潇潇雨歇?,用?潇潇?摹拟雨声……叠字撮合婚姻时写道:?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这里?诺诺?、

中考语文阅读表达效果题解题指导

表达效果题解题指导 考题解说 在中考中,根据文体的不同,“表达效果”题的考查主要分两类:一是在记叙文中,对某个词语、某个句子“表达效果”的考查;二是在说明文中,分析某种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其基本设问方式有: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结合语境,说说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删去的理由。 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题点拨 (一)词语的表达效果 1. 答题格式 “××”本意是……,这里指……,体现了/表达了……(如果词语的词性或者感情色彩发生变化,一定要指出)。 2. 举例 (1)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013年山东淄博中考题) ①她使我空荡的大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 ②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 分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词语类型多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动词主要考查词语的准确性、生动性;形容词主要考查词语的生动性、形象性;副词则考查词语的准确性、周密性、逻辑性。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词语的词性和感情色彩,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分析作用。本题的两句话都与人物描写有关,则要分析加点词刻画了人物怎样的形象。分析“骤然”一词,可从“我”的感受这一角度入手,分析“滚落”一词,则要从对她的肖像描写角度入手。 答案:①“骤然”写出了“她”的美丽在瞬间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②“滚落”写出了卷发的生动和俏皮,富有动态美,烘托了“她”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 (2)请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角度,指出文段⑤中加点词语“肆无忌惮”的用法及其表达效果。(2013年湖北宜昌中考题) 那里的天是“碧云天”,地是“黄叶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有多情的词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多情至望穿秋水的境地;有浪漫的词人“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浪漫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在这包含各种滋味的宋词中,你总能体会到古人所饱受过的各种心境。 分析:题干特别指出要从词语的感情色彩角度入手,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在词语运用中,根据作者情感和文章表达的需要,有时会贬词褒用或者褒词贬用。本段是对诗词的赞美,“肆无忌惮”这个贬义词强调的是浪漫的程度,感情色彩已发生变化。 答案:“肆无忌惮”本指放肆到什么都不顾忌,在这里是贬词褒用,充分表现词人兴致之高及忘情心态。 (3)选文第④段“科学家们还预言,凭借其耐腐蚀、抗撞击、耐冷热的特性及优异的力学性能,金属玻璃在将来可能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一句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2013年辽宁丹东中考题) 分析:词语能否删换的考题在中考说明文中十分常见,答题格式为:作判断+原词含义及文中义+原词作用+删去后效果的变化+说明文语言特点。 答案:不能删掉。“可能”表猜测,说明金属玻璃在将来也许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去掉了过于绝对化,与实际不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3. 类似考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去掉后对文意影响相对较小的一项是()(2013年湖北鄂州中考题) A. 水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

说明文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答题步骤

说明文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答题步骤 说明文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答题步骤 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种类: 一是人物描写: A、正面描写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 5)语言(对话)描写 (7)心理描写作用是: 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B、侧面描写作用是: 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二是环境描写: 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ü ①肖像(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ü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ü ③心理描写: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ü ④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ü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ü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2 1.分析人物形象: 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

浅谈叠词的表达效果

——浅谈叠词的表达效果 彭生琼 叠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使用非常普遍。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从古代的《诗经》到当代文学都存在。高中课本的选文如《氓》、《声声慢》、《荷塘月色》等都有大量的叠词使用,使诗文读起来音韵横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鉴赏领会叠词的表达效果是不可忽略的教学内容之一。 关于叠词的形态格式初中已涉及,对于高中生来说,重点在于领悟叠词的表达效果。 一、领悟叠词的音韵美 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在上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让学生反复诵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其短促的节奏,轻细而凄清形成的的吞声饮泣的音韵美。又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塘月色》)这段文字,叠词多是平声,声音清脆,节奏轻快,如河边飘过清幽的牧笛,欢快而悠扬。大量叠词突破了单纯视觉上对无边静美的荷塘月色直观画面感受,继而从听觉上给读者营造了一个回环往复、不绝于耳、余音绕梁富有音乐美的荷塘景色,使读者从单纯的视觉感受,转到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艺术感受。 而《诗经》中就更多了,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小雅·采薇》),“行迈靡靡,心中摇摇”(《黍离》),达到了“两字穷形,情貌无遗”的地步,既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语气,也使语言的形式和声音的节奏更臻整齐和谐。而我们在高中的教学中,语言形式的整齐和音律的和谐是较好把握的,可以不用多讲,和谐的音律中所蕴涵的情感才是最美的,最应该让学生去体会的。 二、领悟叠词的画面美 叠词具有描绘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形态逼真地描写出来,使所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最熟悉的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不仅描绘出了路的弯曲,而且准确呈现了曲折之深和荷塘之幽,营造了传统中国文化中所欣赏的“曲径通幽”的园林之美。“田田”的叶子不仅说明荷塘的叶子多,一望无边,而且叶子的“密”和长得茂盛,也都通过这个叠词表现出来,仿佛在读者的唇间留下了“甜甜”味感。这个词向我们展现的不仅是江南水乡的荷塘无边之美,还回应着南朝诗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浪漫和缠绵。“亭亭”一词和舞女的裙连用,不仅荷叶美,而且还有出水芙蓉的女子清秀之美,婀娜多姿,倩倩风情,语言鲜活、跃动,形象清新、宜人,促人联想,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又如《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用“青青、郁郁”描绘出了一幅草木浓密的充满生机的春天图;后四句用“盈盈、皎皎、娥娥、纤纤”将思妇的体态、仪容、妆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由“盈盈”而“皎皎”,才有如同明月从云层中步出那般由隐绰到不鲜的感觉,“娥娥”与“纤纤”同是写其容色,而“娥娥”是大体的赞美,“纤纤”是细部的刻划。六个叠字无一不切,由外围而中心,由总体

(完整版)品析词语表达效果

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作用 常见的题型有: 1、说说加点的词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加点的词在文中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3、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 4、加点的词如果换成**,可以吗? 解题要求:(六联系) ①联系词语的语境。首先找出这个词语出现在文章中的位置;从词语的上下文中去品析。 ②联系词语的含义。对词语的词典义和语境义解说,容易理解的可以不解释词典义。 ③联系词语的写作特色。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该词语的比喻义(要弄清比喻对象,即本体)、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义 双关)、象征义(象征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动词,等等。 ④联系文章内容。联系文章中心和作者情感态度,看词语有怎样的表情达意。 ⑤联系文章结构。看这个词语与文章上下文有什么关系。 ⑥联系词语的艺术效果。有特色的词语要写出词语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词义(本义,语境义)+ 特点(技法)+ 效果+ 内容(写出什么,表现什么,即词语描述对象及特点+ 作品 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结构(酌情) 举例:从词语写作手法分析 1.贬词褒用:《送春》宗璞的阅读的第四自然段开兴“这花开得好放肆”一句中,“放肆”这个词的本意是什么?表达出作者怎样 的感情? 答案:“放肆”是贬义词,意思是轻率任意,毫无顾忌,在此文中,是贬词褒用,生动地写出了二月兰开花时无拘无束的率真,表达了作者对二月兰的喜爱之情。 2.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题目:仔细品味“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中“弹性”一词好在哪里? 答案:“弹性”一词生动传神,把无形的冬天写得具体可感,赋予它无限生机和活力,也表达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3.运用修辞: 题目: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 ..了久违的笑颜。 答案:“绽放”是露出、显出的意思,这里用比喻手法,将人笑颜比作花,形象地写出了看到花时的喜悦之情。 题目: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请体会“咬”“骨粉”“呻吟”这几个词语用法的妙处) 答案: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咬”和”呻吟”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类的残忍和树被屠戮时的痛苦。将树的碎屑比喻为“骨粉”,更突显了树的悲惨遭遇。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愤恨。 4.化静为动: 题目: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装,小村装卧.着点雪。 答案:用“卧”写村庄、写雪,形象地写出他们的状样、情态,使静物活灵活现。 5.用叠词: 举例: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侧眼细看,是一朵柿子花。 (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叠词,音韵和谐,富有美感;营造出温馨静谧的意境,真切细腻地写出了柿花带给“我”的甜美感受。 注:如果词语没有使用任何写作技法的就直接抓关键词分析。 阅读文章1:没有发芽的种子邱海泉 ①散步的时候,心情总是松弛着,洒脱如脱线的风筝,一任世界上的一切像毫无意义的微风似的从眼前滑过。而从前所有的不快早都遥远得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时不时,眼前一亮,也说不定有什么东西让人心头一动。比方说一只小狗十分顽皮地向你撒娇吠叫,比方说一滴挂在枝头上的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向你暗送的秋波……那天,我却被一大片开得如火如荼的喇叭花吸引住了。 ②我不知何时已经信马由缰地走到郊外了。在一个农家的门口,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花是喇叭花,开得那个热闹……但我之所以如此迷恋它的原因,不全是因为那小精灵冰清玉洁的可爱姿容,而是因为我在这里不期而遇了我的故人旧友。 ③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个村童毛孩。一天早上跟父亲下地锄草,就在一个土壕里看见了那片开得正艳正好的花儿。我禁不住诱惑,跑下壕去,蹲在地边,手摩挲起花儿,半天不想起来。父亲却早在我身后喊了起来:别踩坏花儿,那是你大伯家种的二丑。我这才知道这一地可爱的花儿原来是一味中药材。 ④那一霎,伫立在那儿,我眼里看的是盛开的花儿,心里纷飞的却是打开了尘封的往事。久久地流连盘旋在那儿,我突然看见二丑花成熟后洒落在地上的种子。我小心翼翼地捡拾着,心里想,待到来年开春,我要把它种到阳台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形影不离地天天厮守在一起了。 ⑤在我的期盼和浇灌中,喇叭花的幼苗一天天长高了。它的枝蔓那么快就爬满了阳台,真令人惊讶!它的花不只开满了我的花园和阳台,而且也弥漫浸透了我生命的空间——我一有空就站在花蔓下,一任那落英像春雨一样洒在我的头上。邻居们也都来欣赏参观我的花儿,而且连连称赞说:真好看真好看哟。有个朋友还拿起照相机拍了照片,刊登在了当地的报纸上…… ⑥一天,女儿突然从抽屉里翻出一个小信封说:这里面是什么,没用的话我扔了?我一看,说:那是没种完的喇叭花种子,放下,扔什么。她说:今年已经有新种子了,还要它干什么……尽碍事儿,我扔了。说着顺手丢进了垃圾篓。 ⑦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了一下。 ⑧看着那些被丢弃的花种子,我不断地质问自己,为什么那么粗心?是我,把那几粒可怜的种子一生最灿烂的时刻错过了!是我这

记叙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5

记叙文阅读复习专题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一、考点说明 《河池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对词句的考查要求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什么是关键词语? 所谓“关键词语”,主要指:①表明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旨的词语;③反映文章深层内容的词语;④体现作者感情色彩的词语;⑤在结构上起过渡或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⑥有指代意义的词语;⑦有比喻、反语、仿词等修辞意义的词语。 三、考查重点:理解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指代义和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 1、词语的引申义是指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例如: (1)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深”:深奥。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深”:深入。 (3)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深”:(感情)厚,(关系)密切。 (4)夜已经很深了。“深”:距离白天的时间很久。 2、词语的比喻义是指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例如: (1)“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 (2)“烽火”本义为: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比喻义为:比喻战火或战争。女口: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3、词语的指代义是文章中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例如: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鸿儒”指代的是有学问的大儒,而“白丁”则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 四、常见的题型 1、“XXXXXX ”这一句中,“X”字为什么用得好? 2、请分析选文X段中加点词语“XX”的表达作用。 3、联系具体语境,请说出你对第X段中加点词语“XX”的理解。 4、第X段画线语句中加点的词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五、经典习题讲析,总结方法 请分析下列例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例1: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 答案:句中的“聪明”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属于褒词贬用,其实是笨、愚蠢的意思,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因未能真正理解父亲的爱而产生的自责和愧疚之情。 解析:“聪明”的含义和表达效果是从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的,其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目的是增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

叠词的表达作用

叠词的表达作用 叠词的表达作用: 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2.起强调作用。 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例如:《古井》中用“叮叮当当”来形容挑水桶碰撞的声音,用“吱悠吱悠”来形容扁担发出的声音,写出了人们挑水时的热闹,形象地说明了到这里取水的人多,又从侧面反映了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默默奉献的精神。有些叠词描写形状,惟妙惟肖。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写海参蠕动用“懒洋洋”,形象地表现了海参缓慢移动的样子,憨态可掬,逗人喜爱;写鱼的眼睛用“圆溜溜”,非常逼真地写出了鱼眼的灵活与水灵。 有些叠词展现动作,含义丰富。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写汤姆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的动作是“慢吞吞”的,十分恰当地写出了汤姆不想把鱼放掉,可又不能违反爸爸的命令的矛盾心理。有些叠词泼墨溢彩,别有情趣。例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中用“水灵灵”写出了水面波动的情景,用“蓝晶晶”恰当表现了湖水蓝得发亮的特点,使湖水显得更娇美可爱,又运用“绿茵茵”“黄灿灿”突出了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引人注目,而且表现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 有些叠词渲染气氛,令人如临其境。例如:《观潮》中用“浩浩荡荡”渲染了钱塘江大潮不可阻挡的气势,突出了自然的伟大力量。《齐天大圣》中的叠词“千千万万”“万万千千”,有力地渲染了哪吒和孙悟空打斗时的激烈场面和气氛。 ★学过的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徐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 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三者用“情”贯穿一起。 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 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此可见,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 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长),用

浅谈如何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浅谈如何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摘要: 在现代文阅读中,常离不开理解分析词语或语句的表达效果或对其赏析等。可是,一些同学在思考或回答这方面的问题时,常觉得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其实,对于词语和语句的表达效果方面的分析是有一定技巧和方法可循的。 关键词: 表达效果表达作用词语含义表现手法 在现代文阅读中,常离不开理解分析词语或语句的表达效果或对其赏析等。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阅读中)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可是,一些同学在思考或回答这方面的问题时,常觉得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其实,对于词语和语句的表达效果方面的分析是有一定技巧和方法可循的。本文主要就如何分析解答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作一些探讨。首先,我们应明确在阅读中词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一定的语言环境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理解分析时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即:要联系词语所在的语句(或语段),以及上下文来理解分析。其次,对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分析时,要着手于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所采用的是何种表现手法及其相关的作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来分析;第三,要明确在阅读中常出现的诸如:“表达作用”、“含义和作用”、“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等这样一些说法,这些其实是与“表达效果”类似的一些说法,分析回答时大同小异。明确了以上这些,我们在阅读中遇到理解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及类似的一些说法的问题时,就可以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了。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阅读中,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最基本的要求。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明确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是属于本义,比喻义,还是属于引申义,特殊含义等含义中的哪一层面上的意思。例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写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里的“实在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一词我们若要准确理解分析它有什么表达效果,就得先弄清“标致”这个词语在此处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我们不难看出,“标致”在这里并非有“漂亮”的意思,而是用了反语的手法,有“丑陋”、“难看”的意思,明确了这一层意思后,再来分析“标致”一词的表达效果就简单了:“标致”用了反语的手法,有“丑陋”的意思,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憎恶之情。又如,对“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向沙漠进军》)一句中的“摇篮”一词含义和作用的分析时,联系句意看,这里的“摇篮”具有比喻义,应理解为“发源地”。在此基础上,来对问题的分析回答就容易了:“摇篮”在此处有“发源地”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地中海沿岸对西方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联系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来分析 作者在文章中为了使文章语言更加明白,生动形象,更好地表情达意,常通过一些表现手法的运用,如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就词语方面来说,作者通常赋予语句中某个(些)词语以修辞色彩或采用写作上的其它手法。有时,一个句子在表面看来,某种表现手法的运用是针对整个语句来说的,其实,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手法的运用是通过语句中一些关键词来体现的。明确了这一点,那么,在阅读中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时,又该怎么做呢?一般来说,首先点明该词语运用的是哪一种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该种表现手法的作用来谈,最后再联系该词语所在的语句表达的意思及情感方面来分析就可以了。又由于写作中

词语的表达效果

品析关键句子—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在文章中找出词语的含义并理解,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 归纳词语的含义以及赏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及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用词之妙,揣摩命题人命题思路。 三.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理解词语含义及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记叙文的相关知识点 考纲相关要求: 考情回顾: 1. 2016《少年护城河》14题:请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 ..是大华!(2分) (2)夜里,我一个人又.跑到护城河边,河水很平静,没有一点儿波纹。(2分) 2.2015《父亲二十年的叮嘱》14题:体会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3.2008陕西《壶口,壶口》13题: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4分) (1)那种疯狂 ..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不得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2)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明确题型: ?1、词语的表达效果。 ?2、理解词语的含义。 ?3、理解句子的含义。 词语的表达效果: Eg:“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顷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背影》 这个句子是写人物的,属于动作描写。“攀”“缩”“微倾”都是动词,这些信息告诉我们人物描写肯定和人物形象有关系,这几个词都写出了父亲动作的艰难,如此艰难还要努力的去,这不正体现了父亲的伟大,父爱的伟大。 表述方法:……一系列的……词,写出了……,表现出……作用,即人物(事物)形象、品质。 Eg:“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解答这道题我们必须确定赏析的角度,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最后指出人、物、作者的思想感情。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表述方法:运用了……写出了……的内容,表达了……人、物、作者的……思想感情。 Eg: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 ..是大华! 首先,理解词语的本义。句中的“竟然”表示出乎意料。其次,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结合上文“我”改歌词嘲讽大华是“私生子”,现在“我”有了后妈,其他人都改歌词嘲笑“我”,按照“我”的心理,大华应该也如此嘲笑“我”,但他没有这样做。最后,总结表达的情感。“我”既惊讶,又感激,更有愧疚。 (1)写出发现大华没有“报复”“我”,出乎“我”的意料,既表现了“我”的惊讶,又流露出“我”的感激,还传达出“我”的愧疚。(评分标准:答出“出乎意料”,得1分;答出“惊讶”“感激”“愧疚”中的任意两点,得1分。共2分。)

考点2_: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考点2: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方法点拨 分析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对该词语的含义进行解释。 第二步: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指出该词语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一般是突出了人(事、景)物怎样的特点、情态等第三步: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与作者的态度感情。指出该词语体现了章怎样的主旨,表达了人物(作者)怎样的情感在解答这类题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文中是否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等此外,不同词性的词语往往具有不同的作用。 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动态 形容词: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事物的状态 副词:准确说明事物的特点(程度、时间、范围等) 另外,运用叠词可以增添语言的音韵美。 答题模板 一、“××”意思是…用在这里突出了……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二、“××”运用了……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贬(褒)词褒(贬)用/化动(静)为静(动),用在这里突出了……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品格、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典例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线。不料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解析:先解释一下“不料”的意思,然后结合上下文可以看出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对我军英勇善战的赞扬,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对敌人的讽刺。 参考答案: “不料”是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的意思。“不料”表明了我军的

出其答案不意、英勇善战,含有对敌人强烈的嘲讽之意。 牛刀小试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 ..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城。这句话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放? 参考答案:“均是”即都是的意思,从程度上概括了我军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看胜利的豪情。

诗歌中的叠字

诗歌中的叠字 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组成的词语,又称为复字、重言,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式。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在古典诗词曲中,叠字的运用相当普遍。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305篇,竟有204篇见用叠字。《诗经》在运用叠字方面显示了精深的语言表现力和惊人的创造性,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小雅"车攻》)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郑风"风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 都是受到历代评论家称许的叠字佳句。清代语言学家王筠把《诗经》中的叠字汇集分类,编成《毛诗重言》一书。可见后世对“诗三百”叠字修辞之妙是何等击节赞赏。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对于《诗经》的叠字给予高度评价:“灼灼状桃李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 这是说:《诗经》中的叠字如“灼灼”“依依”“杲杲”等,虽然只是相叠的两个字,却可以“以少总多”,把客观景物描摹刻画得“情貌无遗”,形神毕现;即使人们再苦思冥想上一千年,也将不能找到更为恰当的词去取代这些叠字。 汉代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中,运用了叠字的竟达十三首之多。如《青青河畔草》全诗十句,开头六句连用了叠字: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青青”是从色彩上形容春草之碧绿,“郁郁”是从意态上描绘柳树之葱郁,写出烂漫春光之中草木的生机畅茂。“盈盈”是形容“楼上女”的绰约风采,“皎皎”表现出这位女子临窗凝眺时的姿容仪态。艳丽的“红粉妆”再加上“娥娥”二字,愈显现出她美丽的容貌;洁净白晰的“素手”再饰以“纤纤”二字,更加具体地刻画出“素手”的形态。顾炎武指出:这首诗“连用六叠字,亦极自然,下此即无人可继”(《日知录》)。自然妥贴,毫无矫饰雕琢之痕是这首诗的特点,顾氏之评,切中肯綮。 在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盛行之后,叠字运用就比较少了,这是因为近体诗在句数字数上都有严格的规定,遣词造句都讲求高度精炼,如果一味滥用叠字,势必造成诗意的繁复和音节上的板滞。但在唐宋两代律诗里,成功地运用叠字的佳作还是不乏其例的。如崔颢的《黄鹤楼》颈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历历”是说登楼远眺时,汉阳的树木清晰在望,尽收眼底;“萋萋”是形容鹦鹉洲上芳草浓密茂盛,一片葱翠,由于运用了两组叠字使这联诗句形象鲜明,如在目前,意境更为高远。假如去掉这两组叠字,诗句成为“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则兴味索然了。 唐代诗人李嘉祐有一联诗:“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在李诗每句前加上一对叠字。前人认为这是王维袭用或点化李诗句,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指出,王维是盛唐人,李嘉祐是中唐人,前人怎能偷用后人的诗呢?其说甚是。抛开谁袭用谁这个问题,仅就两联诗的本身进行对照比较而言,王诗多了两组叠字,却增色不少。“漠漠”显示出江南水田的广漠开阔,一望无垠;“阴阴”形容夏木的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