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问题.doc

关于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问题.doc
关于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问题.doc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上说,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人的发展一般来说包括两个部分,即身体和心理两个部分。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个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概括起来,不外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

我们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所谓主导作用,即主要的并能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即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学校教育,越来越决定于学校教育。

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相对而言的,即主要相对于人的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的自发的社会环境而言。学校教育本身也是社会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够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呢?

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机构,其一切活动几乎都是围绕有目的地培养人而展开的,无论是什么形式什么类型的学校教育,都不可能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没有一个基本的设想和设计。学校教育的目的性之所以比较强,主要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明确。其次,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统一。这一是表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与社会主导性的要求比较一致,二是表现在学校教育内部各方面的教育的影响在基本目的上是比较一致的,如果一所学

校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在基本目的上各行其是,四分五裂,学生就会无所适从而被扭曲;三是表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稳定。学校教育的目的虽然在总体上是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但由于人的发展和培养的内在规律特点,学校教育的目的也必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否则教育就会出现过度的波动和摇摆,从而损害人的培养。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学校教育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计划性。学校教育总体上是比较有计划的,而不是随随便便,杂乱无章的。有计划的教育工作和教育影响才有可能保证教育的效率和效果,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也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具有计划性。第二是组织性。学校教育总体上是比较有组织的,而不是自发无序的。学校本身就是一种组织机构,其内部还有各类型和各个层面的组织单位,因而学校教育也是在组织中并通过组织来进行的。学校教育必须把校内乃至部分校外在时间和空间上松散的教育影响组织起来,使它们形成一个系统和整体。第三是协作性。学校教育总体上是比较协调一致的,而不是各行其是,离散冲突的。学校内部的教育影响也是相当复杂的,不仅在时空存在上具有一定的分散性,而且由于教育者的意识,态度和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教育者有意,无意地受个人需要和利益的驱使和局限,从而造成不同教育者的教育影响的不一致乃至冲突。这就需要学校对其内部的各种影响加以协调,以形成一种比较符合教育目的要求的教育合力。此外,学校教育还能对校内和校外的教育影响进行一定的协调。第四是全面性。学校教育总体上是比较追求全面与和谐的。从总体上讲,学校教育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更有条件实施全面的教育。这一是因为学校教育制度有比较全面的教育目的;二是因为学校教育设置有比较全面的课程体系和较为丰富的教育内容;三是因为学校教育有比较多样化的教育途径和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四是因为学校教育有一支结构比较完整和合理的教师队伍。需要指出,不同的学校教育,其全面性是不尽相同的,如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在其全面性的内涵上就是有一定区别的。

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复杂多样和不确定的,这就需要学校教育对复杂多样的教育影响进行选择,整理和加工,避害趋利,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尽可能为年轻一代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小环境。否则,学校教育就会变得自发而混乱。学校教育的选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对教育培养目标的选择。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对人的素质

的要求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再者,社会的层次和结构也是复杂多样的,因而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是复杂多样而不甚一致的。第二是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学校教育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所有的人类文化都传递给受教育者,而是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以及人的发展特点和规律,选择出既比较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也比较符合人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第三是对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丰富多彩,而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教育内容和不同的教育对象往往对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有不尽的要求,这就需要进行选择。

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

在所有的社会机构中,学校教育在培养人上最具有专门性,尽管培养人并不是学校的“专利”,培养人也不是学校的唯一职能。学校教育的专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培养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学校产生的第一根据就是社会需要设立一个场所专门培养人,学校存在的第一理由也是培养人,学校职能的第一任务还是培养人,无论大,中,小学,概莫能外。其次,学校教育设有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专门课程。课程是专门为学习者的学习而组织的教育内容,有一系列的要求和规范,不是什么样的教育内容都能被称为课程,课程是学校教育专门性的一个体现。再次,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进行的。教师专事教育工作,是职业教育者,以培养人为本职。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师工作是一种专门化和职业性的工作,因而教师也是一种资格,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获得这种资格,什么人都能从事教育工作。教师必须能通过较长期而专门的训练,必须具有专门的学科知识及相关知识,具有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及相关能力,具有起码的职业道德等。

人在学校里学习与在家里,社会上或工作中学习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可以说,教师是学校教育专门性最突出的体现。

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从终身教育的角度看,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都是在不同层面上为人一生的发展打基础。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尤其表现在基础教育,普通教育和通识教育中,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定调”乃至“定性”的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后劲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即使是专门学校的专业知识方面的教育内容,大多也是某一专门领域里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的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各级各类教育都是在为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学习打基础。正因为如此,学校教育才应该尽可能地面对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因为如此,现代教育才越来越注重通识教育,越来越注重宽厚的基础,越来越注重扩大专业口径。正因为学校

教育有较强的基础性,它对人的发展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久远的和增值的价值,从而对人的发展产生主导性作用。

(通识教育:以往对通识教育的概念论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其一,从通识教育的性质角度加以阐述。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通识教育是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即整个大学的办学思想;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同义,通识教育的实质就是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

其二,从通识教育目的的角度进行阐述,如:“通识教育指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通识教育旨在给学生灌输关于好公民的态度和理解”等等。这类定义强调通识教育是关注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和理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其三,从通识教育的内容角度进行论述。如:“给20岁-25岁的青年一种关于人类兴趣的所有学科的准确的、一般性的知识”;“通识教育是一种使学生熟悉知识主要领域内的事实的思想的教育类型”。这类定义认为,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作准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其涉及范围宽广全面。

通识教育国内现状

由于哈佛地位特殊,我国许多大学现在往往都盲目地标榜仿效哈佛1978

年方案。实际上正如美国政治最无法仿效,哈佛恰恰也是最不可仿效的。我国大学现在正是缺乏基本性人文传统基础建设而迫切需要从根本上奠基,因此不能盲目地“接轨”,否则很可能冲垮奠基的努力,恰恰变成只是跟着西方流行思潮走(这是所有非西方国家的通病)。

通识教育的缺点

通识教育不主张专业知识的学习,采用的是捆绑式教育,一个学生要应付十多门的课程,教育出来的学生貌似什么都懂,实际上是什么都不精,而且出来工作后在学校学的东西一般都应用不上,加上学得又不精,就造成了知识容易遗忘现象,遗忘后学了的知识等于没有学,造成了教育的浪费,最近中央电视台有个游戏节目《幸运52》就是用小学的知识去考出来工作后的成年人,好多人都答不出小学的题目,就可以说明问题。)

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这是学校活动中主体的特殊性。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目的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使得个体处于一定的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发展水平有差异性,这也有助于个体的发展。

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3、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即使专门学校的教育内容,也属于该领域内普遍和基础的部分,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具有长远的价值。

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在开发特殊才能方面,普通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的才能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和发现。在个性发展方面,因为学校教师和领导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素养,有助于他们发现学生个性独特型的价值。(群体性、科学性)

Eg:学校教育能加速个体发展。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目的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使得个体处于一定的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发展水平有差异性,这也有助于个体的发展。

学校教育规定个体发展的方向和方面。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

在开发特殊才能方面,普通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的才能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和发现。在个性发展方面,因为学校教师和领导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素养,有助于他们发现学生个性独特型的价值。(群体性、科学性)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具有长效价值。

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即使专门学校的教育内容,也属于该领域内普遍和基础的部分,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具有长远的价值。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第三节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一、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

1、人的价值的含义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教育有责任不断提高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要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应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而不应该由知识反过来奴役人。

二、教育对人的潜能的发掘

1、人的潜能的意义

潜能是人足以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2、教育怎样发掘人的潜能人的潜能的充分表现,必须通过教育、通过学习才能实现。

三、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

1、人的力量的含义人的力量既有身体的力量,更有精神的力量。

2、教育怎样发挥人的力量人的精神力量的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教育不仅需要分别培养和发展人的身体之力和精神之力,而且要力图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和谐,并且尽可能的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

1、个性的意义亦称人格,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2、教育怎样发展人的个性

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发展人的个性是教育的理想。

但是我们并不认为学校教育是万能的,或者在人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

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都是有限的。人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的发展也是多方面的,教育也不可能对人所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对这种作用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正因为如此,我们也不能把人的发展中所出现的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都归咎于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学校教育内外方方面面的条件。从学校教育内部来讲,首先,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的实现程度;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取决于教师能否敬职爱业,能否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取决于教育过程中教师能否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学校教育外部来讲,首先,取决于社会影响与学校教育影响一致性的程度,如果这两种影响严重冲突,学校教育就难以对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道德方面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其次。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明显相左,或者家庭在子女教育上不能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那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至少也是要大打折扣的。

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自古以来,就在社会与个人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的我们来说,对于教育在个发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自然是更加深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于千钟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教育自古以来被当作达成个人目标的手段。那么何谓教育?教育可以分为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社会阶段的产物,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教育。不管是广义的教育还是狭义的教育,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教育让我们能够“成为”人,即教育教会我们能在这个社会上存活下来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的本领。不是说单靠受精卵的完美分裂,母亲顺利的生产,有充足的食物提供我们所需的营养物质,我们就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教育提供我们在进行社会生活时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必要的生活常识。比如衣食住行,防病抗灾,生命教育等常识。这些都是人类在作为高级动物所必需的东西。如果鲁宾逊不了解这些基本知识,那么我相信他无法在孤岛生存活下来。在一些新闻或故事中,我们听说了狼人的存在。狼人在没有接受教育的基础上存活了下来,可是,“它”却不是以“人”的身份存活下来。 其次,教育让我们能够“作为”人,即教育给我们灌输了一些规范人行为社会法则。在满足的物质需求之后,作为人类,在精神上也要有一定标准,从家庭伦理到民族自信。作为人,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礼仪,道德,对社会目的,规范和行为一套标准体系,而教育,是让我们建立起这些认识的一个必需手段。比如,对于善待父母的认识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将孝道融入教育中,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学校的系统化教育,或是社会宣扬,这样变成一个行为规范和标准,才被我们认识和接受。 再次,教育让我们能够成为“个人”,即教育可以让我为成为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这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个性特征等等。教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兴趣爱好在哪里,依据这些兴趣爱好发挥我们的潜力,成为自己的特长。教育也可以为我们能力特长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和空间,在我们进入职场以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爱好,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找到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中发展。就好像我们现在是英语系师范专业的学生,可能有的人不是真的想要在毕业以后当老师,可是还是有人会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这个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学习到以后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所需要的东西。尽管在现实社会中,这一点有些理想化,但不能否认的是,教育是让我们之所以成为自己的一个必要条件。 最后,教育让我们能够成为社会中的人,即教育会传授我们怎样地与他人相处,怎样与社会相处。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我们懂得如何进行合适的着装打扮,怎样与他人相处和交流,如何处事,协调自己和他人,如何处理个人与团体的关系等等。人不能独立的生存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关系网的中心位置。怎样处理这些关系,比如与父母亲人的关系,与朋友同事的关系,与学样工作单位的关系等是每个人的人生课堂中的必修课。这些方式方法在教育中并不是以系统的,条理分明的课本形式出现,毕竟实际的情况复杂多样且处于变化中,但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例子,我们会面对各种情况,我们就可以将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形成并完善自己的交际处事方式方法。如果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会学会怎样当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包括行为着装,怎样与同学老师交往,怎样与班级,院系交流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处理社会关系的一个很好的实践。 当然,不可避免的,教育在个人发展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作用。因为在目前的条件中,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还没有发展到一个十分完善的阶短,存在一些缺点,比如目前的教育太过保守,抑制个人的个性发展,教育内容及教育者知识水平的局限,像对生活方面的强调不

关于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问题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上说,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人的发展一般来说包括两个部分,即身体和心理两个部分。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个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概括起来,不外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 我们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所谓主导作用,即主要的并能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即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学校教育,越来越决定于学校教育。 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相对而言的,即主要相对于人的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的自发的社会环境而言。学校教育本身也是社会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够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呢? 1.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机构,其一切活动几乎都是围绕有目的地培养人而展开的,无论是什么形式什么类型的学校教育,都不可能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没有一个基本的设想和设计。学校教育的目的性之所以比较强,主要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明确。其次,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统一。这一是表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与社会主导性的要求比较一致,二是表现在学校教育内部各方面的教育的影响在基本目的上是比较一致的,如果一所学

浅析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浅析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教育,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等。通过这些教育人才会变得有知识、有技能、有经验,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存活,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蔡元培说过:“良好的社会需要良好的个人。良好的个人需要教育。”这边说命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大的作用。 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根据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训练,开发其体力和智力的活动,他是影响人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传播和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各种知识、技能和社会生活经验,以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但不论哪一种教育,都会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 现代社会是一个十分繁杂的社会,所以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错综复杂的。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作用,有负面的作用。而教育就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起着筛选、过滤和调控的作用,以保证教育的目的和方向。所以,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影响条件,排除和控制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影响性质和方向的一致性,以保障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所以说,教育能够调节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使人们能明辨善与恶,对与错,朝着好的、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 人们会接触到不同的教育,但其中较普遍的也是较重要的就是学校教育。因为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有计划的、全面的和系统的。学校教育与遗传因素和自发的环境影响相比,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第一,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它能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发生的变化,逐渐形成个体素质、品格或才能特征的过程。 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两个方面; 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情意的发展(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 (一)人的发展的特点: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量力而行—教育要循序渐进; 2、阶段性(呈现出相对独立的前后衔接的阶段)—量力性—教育有关键期。 3、差异性—因材施教; 4、不均衡性—教育要把握关键期。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理论层面:环境决定论-行为主义华生;教育决定论-爱尔维修;二因素论-皮亚杰;二层次三因素论-叶澜(影响人的因素分为可能性层次和现实性层次。可能性层次包括个体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现实性层次主要指个体的生命实践活动。)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物前提),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过程及阶段(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具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是人们生存于其中,并能给予人们一定影响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环境构成了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生产条件。 环境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制约着人发展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规定了人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和程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逆境和顺境对人的发展由于主观能动性的不同而不同)。 离开了人的实践,单纯的客观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和成就。因此,“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内因。 ①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②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最后,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的,它们是一个整体系统,我们不能孤立地,片面地来分析每一个因素对人的作用。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①教育能激发主体意识,培养个体合理的自主性; ②教育能发展个体特征,培养个体的独特性; ①教育使个体获得文化价值和社会规范;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节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教育作为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 一、教育是一种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活动中的人的发展是一种在人的有目的地参与、干预下所发生的变化过程。也就是说,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是包括受教育者自身在内的人的有目的地学习、培养、锻炼和建构的的成果。 人的发展的两种不同的状态。主要的区别在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是以人的个性素质的发展为目的,还是以实施为人的生存与生活改善的劳动和工作为目的。 有目的地昂人的教育活动也极其复杂繁多,为了辨别其性质,我们可以将教育分为原生态教育与学习教育。 二、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受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承来培养人的,文化知识是滋养人的生长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与资源。 (一)知识的认识价值 (二)知识的能力价值 (三)知识的陶冶价值 (四)知识的实践价值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恰恰在于选择和借助人类的科学文化引领学生的个性素质的发展,由自在的人成长为自为的人,成为参与社会生活的主体。 在人的发展中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 (一)遗传:它给人的生长以生理基础的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二)环境: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环境,为人的个体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社会关系和文化资源,它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使生物的人能够发展为社会的人;

(三)教育:它也是一种环境影响,只不过是为育人而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包括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教育和有目的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而有别于环境对人的自发影响; (四)个体能动性:它源于遗传,但主要是在社会环境与教育影响下,从自发到自觉地循序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动性与自主性,每个人的发展亦离不开自我的能动选择与建构。 上述因素各具特点与作用,都是人的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但任何一个因素均非人的发展的充分的决定性因素。

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非常多,但最主要的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这几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1.遗传 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一些天赋特点,包括一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特点、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首先,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如果没有这些生理条件,人的身心发展就无从实现。其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的爬梯试验证明,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再次,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人的体态、感官和神经活动的类型上。最后,遗传素质又具有可塑性。人的遗传素质会随着外界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介入而发生变化。 2.环境 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的总和,所有不以培养人为目标的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例如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亲戚、朋友的交往都可以看做是环境的影响。个体身心的发展离不开外界环境的影响。首先,外部社会环境是个体身心发展、成熟的客观条件,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如果说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那么社会环境的影响则能把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我国古代的荀子就很重视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提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其次,环境对人的作用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对于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教育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教育是人的发展的最重要的外因,教育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能够排除一些外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年轻一代朝着健康、正面的方向发展。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其目的性、系统性、专门性和基础性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学校教育的选择性,对于培养目标的选择、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选择都为青少年、儿童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和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学校教育对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不是无限的,必须要以遗传素质为基础,以外界环境为条件。因此,我们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最新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导作。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他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他对实践对象学生所起的主导作用。教育是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内容、方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具有主导作用是必然的,但肯定教师主导作用并不意味否定学生在教育过程的主动性,学生的主动性是构成教师主导作用的主要任务、内容和衡量这种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离开了学生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失去了内涵、对象和归宿。一味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因此而否定学生的主动性的“教师中心论”显然是错误的。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世界经济概论(公共选修)”课程期末考试 提示:答案以电子文档形式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论述题(每题不少于400字。每题50分,共100分) 1、论述跨国公司及其对外直接投资对当代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答:跨国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进行跨国直接投资的经济体。当然它并不是惟一进行跨国界投资的组织,在它之外还有个人以及国际经济组织所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政府和非政府机构所进行了的对外直接投资。但跨国公司是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为主体。只要是跨国界进行直接投资并且获得控制权的企业就叫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与对外直接投资同时出现,同步发展的,依照界定,跨国公司理应被视为进行跨国界直接投资的主体,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使之成为跨国公司的必要途径。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就不会产生跨国公司,没有跨国公司,全世界90%的对外直接投资就不会发生,二者是分不开的。 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跨国企业来说,它们拥有的技术、资金、管理优势等能够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扩散者,而给东道国和世界经济带来好处,对世界经济的许多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 *三、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发展 *是指事物或物质连续不断的有规律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是变化,但是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只有向上的变化才是发展。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及作用 *内在因素:遗传素质 主观努力 *遗传素质: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解剖生理特点,如有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生理解剖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的过程及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4.遗传素质的可塑性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发展总是要以从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否则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 若有缺陷,人的身心就会受到影响 *人的遗传素质是逐步成熟的。

*成熟是指个体的器官由于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其机能达到可以发挥某种功用的程度。 *“三翻、六坐、八爬” *实验过程: *选取一对满48周的同卵双生子为被试,其中之一先作每天40分钟的爬梯训练,共6周。 * 然后,测量两个孩子爬5级楼梯所需要时间。 *结果:受训儿26秒,未受训儿45秒完成爬楼梯的任务。 *然后从第七周开始,对未受训儿进行为期两周的相同的爬梯训练。 *结果:未受训儿只用了10秒钟就完成了爬梯任务。超过了受训儿的爬梯水平。 *实验结论 成熟势力说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的发展 4.遗传素质的可塑性 Ps:遗传决定论 * 所谓“遗传决定论”即认为人的遗传基因决定一切,不论后天的生活条件如何变化,社会制度怎样不同,教育上采取什

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影响

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影响 【摘要】家庭教育作为教育各个因素中重要的组成之一,长久以来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当孩子从母亲腹中呱呱坠地,如同一张白纸,本来没有多大的不同,而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有的孩子思维活跃,有的孩子十分迟钝;有的孩子讲文明礼貌,有的孩子蛮不讲理;有的孩子自已会管理自已,有的孩子一切都依赖大人。这些,追根溯源,都是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下慢慢形成的,这些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各方面,而其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 【关键词】家庭教育;人;发展;影响 汉朝时期的赵歧在其作品《孟子题词》曾经写到:“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元代关汉卿也在其作品《蝴蝶梦》写到:“想当年孟母教子,居心择邻”都表达了孟母对孟子家庭教育的用心良苦。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态度、能力和处事之道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孟子之所以可以成为亚圣,其母真的是功不可没。就是在孟母带领儿子找到了宜于其生活的环境后,孟子在与学堂周围人们的交往中,接触到了他们的各种礼仪和行为,并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进入到了自己的思想中。在其未来的漫漫人生路中,牵引着他找到正确的道路,并最终成了“亚圣”。可见家庭教育的影响十分重要。

一、家庭教育的概念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二、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影响 家庭教育是人接受教育的起点,是最基本的教育。一个人自出生以来最先接触到的便是家庭,家庭也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科学证明,人类的很多能力和特征都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如语言表达能力、智力、思维形式和行为特征等。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人的成长就是其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社会化离不开家庭的抚育更离不开家庭的教养。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难以起到的奠基作用。人们都是在家庭中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行为规范,学会生活自立的;在家庭中获得身体的发育,心理的发展,个性的形成,社会生活基本技能的掌握。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人生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国民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是最基本的要素。

音乐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作用 (定稿)

音乐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作用 沁阳第二实验中学:李丹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理性塑造和控制,对意志的理性引导和调整,对感知、想象等能力的理性渗透和升华。因此音乐教育在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智力发展水平上,在促使人的健康心理要素成熟和弥补人的素质缺陷方面,有着其他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 1.音乐教育是促进人智力因素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人的智力发展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得出的科学结论。逻辑(理性)思维和形象(非理性)思维的素质和能力是一切伟大发明、创造的基石,音乐教育在培养受教育者思维素质和能力两方面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它可促使左右脑的协调发展,是突破单项思维的最佳途径。脑科学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左脑主管人体的右半部,是数理中枢,善于以推理为特征的抽象思维,与此相适应,右手与推理、秩序、数学、法律、道德等理性形态相关;右脑主管人体的左半部,是情感中枢,善于以想象为特征的直觉思维,左手与情感、想象、审美、幽默、艺术相关。由于人体生理结构的缘故,形成以右手为优势手的生产劳动,促进左脑进化为优势脑,加上以往教育的缺欠,助长了左右脑及其思维发展的不平衡。脑科学的实验证明,右脑的信息容量(人格,欲望、情感、趣味、气质、性格、图象、音响等)是左脑的100万倍,对于创造或发明来说,右脑的直觉思维作用决不逊于左脑的抽象思维。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作、表演如指挥、器乐演奏、形体训练等都是具有实践性的左、右手并用的活动,并无优势手与劣势手之分,两手并用,促进左、右脑“对话”,开发直觉思维和抽象思维;音乐欣赏作为一种情感对话,也首先是旋律的高低明暗、强弱长短、音乐的情绪、音乐的形象和风格诉诸于右脑的运动,进而与左脑协调,从初步感知、情感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左右脑协调发展,开发大脑潜能。 2.音乐教育是完善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曾做过一个课题,对148名45岁以下年龄段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人物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之所以成才,主要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突出。“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全面发展,对人的进步与成

关于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问题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上说,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人的发展一般来说包括两个部分,即身体和心理两个部分。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个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概括起来,不外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 我们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所谓主导作用,即主要的并能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即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学校教育,越来越决定于学校教育。 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相对而言的,即主要相对于人的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的自发的社会环境而言。学校教育本身也是社会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够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呢? 1.?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机构,其一切活动几乎都是围绕有目的地培养人而展开的,无论是什么形式什么类型的学校教育,都不可能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没有一个基本的设想和设计。学校教育的目的性之所以比较强,主要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明确。其次,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统一。这一是表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与社会主导性的要求比较一致,二是表现在学校教育内部各方面的教育的影响在基本目的上是比较一致的,如果一所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在基本目的上各行其

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不同于艺术教育,也不是美学,其目的在于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把美育列入与德育、智育、体育并行的一项内容,说明审美教育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就当前学校教育而言,让学生接受审美教育是俱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本文试讨论什么是美育,进而指出其在现代教育中地位和作用,得出结论。 关键词:美育;培养;作用 前言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借助于人们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范畴,如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培养人类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趣味和稳固的审美情操,并激发其丰富多彩的审美创造力。它虽也以艺术为主要手段来反映审美理想,但它更强调自然美和社会美特殊的作用和强烈的效果。它是通过美的各个领域、各种形态而实现的。所以,不同于艺术教育。它也不是美学,因为美学除了研究人对客观世界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规律以外,还研究客观现实中美好的事物。美育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在智能、道德和体格上的全面发展。 一、怎样认识美 (一)什么是美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无论“丑”、“美”.这仅是他们创作时依据的法则。从大美学的角度说是没有“丑”的。所谓美,就是指在特定历史与文化背景中一定个体或群体的赞同、定向认知、心理归向的首肯构成范式或构成形式关系。通常而言在人们理解中的“丑”是指某事、某物之形象难看或一定不好看。学生惯常将其作为评价的标准。而艺术家则将原来现实中的事物或人物通过再加工融入自己对主体事物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等主观因素中。从而重新塑造成一个典型形象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真理。像卢奥喜欢描绘满脸凄苦的妇女,形象枯稿的国王,四肢扭曲的小丑以及沉寂阴暗的小巷一样。他的画难为一般人接受,就连他最好的朋友都曾强烈地指责:“卢奥只会画丑的东西。”是的,他的画初看很丑,但越看越美。这因为在他画中的老妇的丑陋的外表后却隐藏着

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

我的教育观——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要深刻理解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我觉得最基本的是我们应该要大致了解教育的含义。根据我们现代教育学的课本,教育的定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育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古今中外,教育都被认为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培养具有道德高尚、具有崇高信仰、诚实守法、知识丰富、有才能的人才,发掘人的潜能是,使之能够在社会中找到并发挥自身价值,过健康充实的生活。以杜威为代表人物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基本观点中认为教育即生长,是促进本能生长的过程。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能促进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古希腊的智者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教育应该以人的本性为前提,使人得到多方面的和谐发展,而且教育不应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公民,而应是培养能与集体体相区别的有个性的人。苏格拉底主张教育美德即知识,因此教育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和锻炼身体。而柏拉图认为教育不应是促进个人的发展,而应是使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天资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体就是教育通过传授、训练、陶冶、评价等方式对人的发展所发挥的导向、激发、奠基、重构、提高、矫正、完善、增值、甄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洛克认为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决定性作用。赫尔巴特坚持实用主义教育,认为传统的教学是硬性灌输给儿童脱离他们个人生活与经验的书本知识,因此应以儿童在活动中形成的经验为主要的学习内容,注重从实验中学习。这些不同的教育思想都从各个具体的角度本质上得说明了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能功能,而其派生功能即教育的社会功能,它通过所培养的人进入社会,成为一定社会的公民,担任一定的角色,而对社会的维持和发展所发挥的适应、改造和变革的功能。教育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于千钟栗。”而如今对大多数人来说,获取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具较强的目的性,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机构,其活动开展、文化营造、制度建设等几乎都是围绕有目的地培养人而组织起来的。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计划性、组织性、协作性和全面性。学校教育还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专门性。对于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做过肯定,卢梭说过:“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这些看法都肯定教育人的发展中起到的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育能够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能够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帮助人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潜力,形成人的独特性,例如在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能力,气质和性格方面。教育还注重激发人的创造性,利于个体价值的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质上是一种自觉的社会环境,学校就像是一个微型的社会,里面有各种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在于老师、同学的交流相处中不断的学习,发展完善自己,为以后走出社会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相关的社会技能。农村和城市学校的教育相比起来,我们会发现城市学校的教育水平明显会比农村的高,城市学生总体文化水平都高于农村的学生。其重要的原因是不同地区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教育环境,学校是否有较完善的教学设施和丰富优质的教师资源以及有较先进的教育方法,这些环境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教育则是家

教育与人的发展概述

(教育与人的发展)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包括: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个体的人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才能生存与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人还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人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是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主要代表。柏拉图是古代西方内发论的主要代表。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当地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而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来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习的要求等。我国古代的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和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就持这样的观点,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外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遗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

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没有这个前提或者缺陷,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就会受到不可弥补的影响,某种发展可能永远不会实现。)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如机遇、条件、对象,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孟母三迁”);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但是个体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实践过程,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教育效果较好(学校教育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的);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协调各种因素,排除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发展环境中,使年青一代健康地成长。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体现有: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应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遗传与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遗传、教育、环境对人生长发展的影响 什么是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这是教育学研究中的一个古老而基本的课题。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研究各自有着不同的侧重面。心理学的研究通常把这些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遗传因素,另一类是环境因素。教育学界的分析立足于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我国教育理论界将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归结为三方面,即遗传、环境和教育,简称为“三因素论”。 三因素论是在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1948年版中有关影响人发展的因素理论的简称。其主要论点是:个体的发展受来自遗传、环境与教育三方面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各自在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遗传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可能,但是遗传对个体发展不具决定性意义,因为没有环境的作用,遗传提供的基础不可能实现,人也不可能成为人,世界上“狼孩”的存在就是实证,因此使人发展成为人的决定性因素是环境。其中作为特殊环境的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在我国解放初的《教育学》著作中曾“引进”这一因素观,确认其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并以此作为批判资产阶级因素观的武器。 遗传因素与个体发展 我们认为,人的先天素质是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来自主体的自身物质基础飞机体与外界发生作用的组织机制以及机体内部调节机制,从而使生命体成为一个开放的、具有自稳定性能的结构,它能够不断地从外界吸取自己发展所必须的各种“养料”,进行加工改造,使机体能吸收成长,从而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正是从这样丰富的意义上,我们强调遗传因素作为人的发展的基础。同时,还必须指出:这种可能是多样的,其多样性不但由于遗传素质功能的潜在性,还因为环境因素的丰富性;这种可能的多样性相对于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足够广泛而有希望的前景。可以断言,在正常状态内,个体的整体发展水平不会因遗传因素而受阻。就人的智力发展而言,一些脑科学家认为,大脑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可能,远远没有被充分开发,其中被开发的比例只占工10%~15%左右,大部分的区域尚未被“唤醒”。因此,对于每个正常的人来说,不必去提心或埋怨天生之材的不济,而是应该充满信心地去开发自己的“潜能”。“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古话体现了这一真理。 教育与个体发展 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上,二者孰先孰后,心理学家的认识并不一致。 实际上,需要辩证地看待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教育要以一定的身心发展准备状态为前提,但教育作为人之自我建构的一种实践活动,根本上还是有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首先应以其准备状态为前提,依据其身心发展的新的可能(最近发展区)来进行,这种教育就是发展性教育,它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教育自觉、有效地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或者说教育的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蕴含着并且也体现了教育之于发展的适应性与超越性的辩证统一。 教育通过知识经验的传递来促进个体的发展,但个体获得的知识经验有内在和外在两种不同的价值。 环境因素与个体发展 环境因素是影响个体发展可能性的第二大项,也是人借以生存、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环境是任何有机体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是一个无须加以证明的客观事实。对于人类来说,社会环境,又是使人成为人而不是兽的基本条件,其中人类社会共同使用的、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言以及与个体之外其他人的人际关系,是社会环境中把个人与社会群体联系起来的最根本的手段,脱离了人类群体又不会使用语言的“狼孩”的出现证明了这一点。 三因素论由来已久但这一理论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有关批评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认为三因素论在分类标准上存在混乱,教育对于遗传、

(整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1、人的本质及意义: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1)人是认识和实践、社会和历史的主体(2)人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的客体(3)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确立正确的人的本质观,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正确理解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也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师生关系。 ▲2、试述人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1)、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的自然性是指,人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人的社会性是指,人是社 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的自然性是人的社会性的物质前提,但从根本上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的观点, 教育培养人不能脱离社会关系,必须依据社会关系的需要并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同时,教育也要重视人的自然性,要按照人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2)、 的统一:人的受动性是指人的生存和发展既要受到自身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制约,又要受到社会环境的限制。人向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发展,发展的程度如何,都要受到自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人的能动性是指人能够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发展自己。人的受动性是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从根本上说,人的体质在于人的能动性。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统一的观点是科学教育观的客观依据。在重视社会条件和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的基础上,还要把教育同人和自觉积极性结合起来。教育必须充分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既要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的客体,更要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地主体;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3)、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指,人存在于人类一般之中,贯穿于一切历史阶段之中,使人根本有别于动物的特性。个性是单个人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总和, 人的共性和个性统一的观点要求,一方面要坚持统一的教育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 3、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在教育积极变化,它包括人的身体的发展和心理发展,身体发展 体质的增强。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 ;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各年龄阶段 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 是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 、 、 精品文档

谈谈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谈谈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摘要: 作为学生,说起教育就与我们息息相关了,从小到大,我们之所以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无不是教育在起着作用。教育在我们个体的发展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本文将从:教育的内涵、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作用、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作用、如何教育个体全面发展,这四方面谈谈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关键字: 教育、个体发展、作用 百年发展靠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国家和民族存亡。尊师重教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鲤鱼跳龙门,大到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无处不显示着教育的重要性。 一、教育的内涵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

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2、教育的特点。 首先,教育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教育不仅是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交流,更教会人如何去和形形色色的人交往。教育学会交往,交往又是人在接受教育的一种方式,这就构成了一种交往系统。其次,教育系统以经验传递、造就人才为其主要内容。教育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施教者把自己的各种经验传递给受教者,从而去早就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在人才早就的过程中,个体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最后是,教育系统以促进人类个体社会化、满足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求为根本职能。个体在教育中不断朝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发展的同时,个体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更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 二、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 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人的社会化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的社会属性充分发展的过程。个体从自然生物体到社会活动主体的变化就是通过个体社会化过程来实现的。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从婴儿期到老年期,它不断地调整个体的观念和行为,以适应社会生活变化的要求。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四个方面:(接受一定社会的文化价值与社会规范;(2)使个人追求的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3)掌握个人获得社会成员资格和追求目标所必须的技能;(4)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场合下自己所处的角色。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大众传媒、职业组织、社区等。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化的主导因素不同。幼儿阶段以家庭为主,青少年阶段以学校为主,成年阶段以职业组织为主。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学校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是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完成的。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