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说明:我们为有志于科学技术哲学学习和研究的同学列了一个300本书的阅读书目,其中30本标有*的为必读书目。在此基础上,请各研究方向的导师为您的学生再选15本左右的参考书目。哲学的魅力就在于对经典的研读。我们希望通过读书培养大家学习科技哲学的兴趣,及早了解学习本学科的进路。但是,读书毕竟是学习、研究的一个方面,要想真正深入研究,还必须自己多动脑筋、多向导师和同学请教。对于近年来新出的一些好书,也希望导师能够及时推荐。

*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

* 2、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1年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71年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

5、马克思:《数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5年

6、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年

7、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1960年

8、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

9、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科学出版社1981年

*10、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商务印书馆1982年

*11、丹皮尔:《科学史——及其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95年

*12、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3、杜石然:《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

14、莱斯特:《化学的历史背景》,商务印书馆1982年

15、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16、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

17、张奠宙:《20世纪数学经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8、魏凤文、申先甲:《20世纪物理学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19、杨仲耆、申先甲:《物理学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20、A.派斯:《基本粒子物理学史》,武汉出版社2002年

21、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2、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3、哈维:《心血运动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4、笛卡儿:《几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5、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6、牛顿:《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7、惠更斯:《光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8、波义耳:《怀疑的化学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9、道尔顿:《化学哲学新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0、拉瓦锡:《化学基础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1、维格纳:《海陆的起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2、达尔文:《物种起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3、赫胥黎:《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4、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5、傅立叶:《热的解析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6、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7、薛定谔:《关于波动力学的四次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8、摩尔根:《基因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9、维纳:《控制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

40、普利高津:《从存在到演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41、普利高津、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42、尼科里斯、普利高津:《探索复杂性》,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年

43、普利高津:《确定性的终结》,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年

44、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7年

45、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

*46、爱因斯坦、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

47、波普尔:《猜测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

*48、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三联书店1987年

49、波普尔:《波普尔思想自述》,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50、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51、库恩:《必要的张力》,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

52、托夫勤:《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3年

53、托夫勒:《未来的冲击》,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

54、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商务印书馆1997年

55、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56、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年

*57、湛垦华、浓小峰:《普利高津与耗散结构理论》,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

58、哈肯:《高等协同学》,科学出版社1989年

59、哈肯:《大脑工作原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

*60、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

61、迈因策尔:《复杂性中的思维》,中央翻译出版社1999年

62、黄欣荣:《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

63、勒内·托姆:《突变论:思想和应用》,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64、舒斯特尔、艾根:《超循环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

65、洛伦兹:《混沌的本质》,气象出版社1997年

66、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67、李曙华:《从系统论到混沌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68、颜译贤:《系统科学导论——复杂性探索》,人民出版社2006年

69、吴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70、吴彤:《三生万物——自组织复杂性与科学实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

71、维纳:《人有人的用处》,商务印书馆1978年

72、霍根:《科学的终结》,远方出版社1997年

73、莫诺:《偶然性和必然性》,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

74、里吉斯:《科学也疯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年

75、德雷福斯:《计算机不能做什么——人工智能的极限》,三联书店1986年

76、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年

77、金吾伦:《跨学科研究引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

*78、武杰:《跨学科研究与非线性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79、毛建儒:《对系统哲学的探索》,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80、乔瑞金:《非线性科学思维的后现代诠释》,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81、乔瑞金:《马克思技术哲学纲要》,人民出版社2002年

*82、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科学出版社1999年

83、曾国屏、吴彤:《科学技术的哲学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

84、王前:《现代技术的哲学反思》,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年

85、王前、金福:《中国技术思想史论》,科学出版社2004年

86、肖峰:《高技术时代的人文忧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

87、肖峰:《哲学视域中的技术》,人民出版社2007年

88、范岱年:《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

89、陈昌曙:《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90、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大象出版社2002年

91、高策:《科学史应用教程》,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92、魏屹东:《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93、张国清:《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

94、赵乐静:《视界的融合:科学技术和社会导论》,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95、郭贵春、成素梅:《科学技术哲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96、郭贵春:《科学实在论的方法论辩护》,科学出版社2004年

97、成素梅、殷杰:《科学哲学指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

*98、郭贵春:《科学实在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99、成素梅:《在宏观与微观之间——量子测量的解释语境与实在论》,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

100、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编写组:《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

101、李醒民:《激动人心的年代》,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102、李醒民:《中国现代科学思潮》,科学出版社2004年

103、李醒民:《爱因斯坦》,商务印书馆2005年

104、洛西:《科学哲学历史导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

105、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商务印书馆1983

*106、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

107、任定成:《科学前沿与现时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108、孙小礼:《现代科学的哲学争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9、陈其荣、曹志平:《科学基础方法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110、陈其荣:《当代科学技术哲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111、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12、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82年

113、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商务印书馆1997年

114、穆尼茨:《当代分析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

115、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

116、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2000年

117、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

118、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

119、福柯:《疯癫与文明》,三联书店1999年

120、福柯:《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1999年

121、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122、蒯因:《语词和对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123、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124、斯特劳森:《个体:论描述的形而上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25、纳尔逊·古德曼:《事实、虚构和预测》,商务印书馆2007年

126、陈昌曙、远德玉:《自然科学发展简史》,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127、席泽宗:《科学史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8、洪谦主编:《逻辑经验正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

129、汪前进:《中国古代100位科学家的故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30、布伦诺斯基:《科学进化史》,海南出版社2002年

131、冯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132、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2000年

133、汤浅光潮:《科学文化史年表》,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年

134、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

135、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

136、康德:《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137、塞耶编:《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138、默顿:《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139、林德宏:《科学认识思想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

*140、林德宏:《科技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41、孙正聿:《哲学修养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42、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43、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144、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145、陈嘉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46、普赖斯:《小科学、大科学》,世界科学出版社1982年

147、玻恩:《我的一生和我的观点》,商务印书馆1979年

148、玻姆:《现代物理学中的因果性与机遇》,商务印书馆1965年

149、雅默:《量子力学哲学》,商务印书馆1989年

150、洪定国:《物理实在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

151、海森堡:《物理学和哲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

152、海森堡:《严密自然科学基础近年来的变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

153、霍金:《果壳中的宇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154、霍金:《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155、霍金:《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156、霍金:《时间简史续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157、霍金、彭罗斯:《时空本性》,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158、格林:《宇宙的琴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159、盖尔曼:《夸克与美洲豹》,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160、彭罗斯:《皇帝新脑——有关电脑、人脑与物理定律》,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161、柯文尼:《时间之箭——揭开时间最大奥秘之科学旅程》,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162、关洪:《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163、薛晓舟:《量子真空物理导引》,科学出版社2005年

164、吴国林:《物理学哲学导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

165、曹志平、古祖雪:《没有完结的论争——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历史与哲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166、里德雷:《时间、空间和万物》,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167、薛定谔:《生命是什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168、温伯格:《终极理论之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169、费曼、温伯格:《从反离子到最终定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170、温伯格:《亚原子粒子的发现》,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171、戴维斯:《超弦——一种包罗万象的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年172、徐一鸿(A·热):《可怕的对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173、戴维斯:《上帝与新物理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174、宁平治、唐贤民、张庆华:《杨振宁演讲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

175、考夫曼:《宇宙为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176、考夫曼:《科学新领域的探索》,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177、钱德拉塞卡:《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178、克莱因:《数学:确定性的丧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179、布洛克曼:《未来50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180、李文管:《自然科学眼中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181、格雷克:《混沌——开创新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82、里夫金、霍华德:《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183、童天湘;《点亮心灯——智能社会的形态描述》,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184、宾克莱:《理想的冲突》,商务印书馆1983年

185、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186、毛建儒:《论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187、毛建儒:《论科学的发展机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188、拉兹洛:《微漪之塘——宇宙进化的新图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89、拉兹洛:《进化——广义综合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

190、拉兹洛:《系统、结构和经验》,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191、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192、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商务印书馆1982年

*193、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1979年

194、卢梭:《论科学与艺术》,商务印书馆1963年

195、彭加勒:《科学的价值》,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

196、斯诺:《两种文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197、金吾伦、张超中:《科学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科学》,科学出版社2007年198、朱新轩:《现代自然科学哲学引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199、江晓原:《天学真原》,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

200、江晓原:《12宫与28宿》,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

201、卡逊:《寂静的春天》,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

202、沃德、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203、康芒纳:《封闭的循环》,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204、曲格平:《我们需要一场变革》,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205、史密斯:《科学的科学——技术时代的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206、王大珩、于光远:《论科学精神》,中国编译出版社2001年

207、胡作玄:《第三次数学危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208、库比特:《后现代神秘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09、杨振宁:《中国文化与科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

210、布鲁克:《科学与宗教》,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211、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212、李佩珊、许良英:《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科学出版社1999年

213、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商务印书馆1959年

214、默顿:《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215、麦克格拉斯:《科学与宗教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216、霍伊卡:《宗教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

217、埃利亚德:《神秘主义、巫术与文化风尚》,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218、波兰尼:《科学信仰与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19、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004年

220、罗素:《宗教与科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

221、罗素:《数理哲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

222、伊夫斯:《数学史概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223、戈兰:《科学与反科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

224、霍尔顿:《科学与反科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225、罗慧生:《西方科学哲学史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

226、舒炜光:《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评》,人民出版社1987年

227、林超然:《现代科学哲学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年

228、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科学》,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

229、大卫·雷·格里芬:《超越解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230、H.霍兰:《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231、施塔赫尔:《爱因斯坦奇迹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

232、布里格斯:《混沌七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

233、刘劲杨:《哲学视野中的复杂性》,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234、G.牛顿:《探求万物之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年

235、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236、麦卡里斯特:《美与科学革命》,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237、刘大椿:《在真与善之间——科技时代的伦理问题与道德抉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238、洛伦兹:《文明人类的八大罪孽》,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

239、鲁宾:《工程与环境导论》,科学出版社2004年

240、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重庆出版社1988年

241、麦克基本:《自然的终结》,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242、童天湘;《新自然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

243、麦茜特:《自然之死》,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

244、拉德卡:《自然与权利》,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

245、莫兰:《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46、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47、西蒙:《没有极限的增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248、摩里斯:《探索无限》,华夏出版社2002年

249、欧阳志远:《最后的消费》,人民出版社1999年

250、欧阳志远:《上帝的陶怀——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人民出版社2003年251、肖显静:《后现代生态科技观》,科学出版社2003年

252、余谋昌:《生态哲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253、王鸿生:《可持续发展百题问答》,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

254、冯鹏志:《伸延的世界:网络化及其限制》,北京出版社2000年

255、蒙培元:《人与自然》,人民出版社2004年

256、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57、孔宪铎:《东西象牙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58、张维迎:《大学的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59、詹姆斯·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60、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261、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262、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263、约翰·范德格拉夫:《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264、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265、亚伯拉罕·布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266、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267、伯顿·克拉克:《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268、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269、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270、弗兰斯·F.范富格特:《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271、罗伯特·M.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272、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73、潘懋元等:《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74、张俊宗、《现代大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275、周远清:《迈向新世纪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76、钱理群、高远东:《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277、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

278、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世纪报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79、殷登祥:《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

280、钱时惕:《科技革命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

281、黄顺基:《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

282、钟义信:《社会动力学与信息化理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

283、朱圣庚:《生物科技与当代社会》,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

284、阿西莫夫:《终极抉择——威胁人类的灾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年285、袁正光:《现代文明的基石:科学、技术与社会》,中信出版社2003年

286、张成岗:《现代技术问题研究——技术、现代性与人类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287、赵建军:《追问技术悲观主义》,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

288、宋健等:《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科学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289、全国干部学习读本:《21世纪干部科技修养必备》,人民出版社2002年

290、胡显章:《科学技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91、周昌忠:《创造心理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

292、王极盛:《科学创造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6年

293、徐纪敏:《科学美学思想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294、卢柯:《培养你的创造力》,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

295、陈望衡:《科技美学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296、陈大柔:《科学审美创造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

297、武杰、周玉萍:《创新、创造与思维方法》,兵器工业出版社2002年

298、立恩哈德:《智慧的动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299、王伟光:《科学发展观干部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

300、徐志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

注:“书能治病,这是人们都不会反对的真理。但有些书也能致病,这恐怕就是多数人未曾思考过的。所以说,书具有善恶两方面的魔力。那么,在铺天盖地的书海中,选择哪些书来读,就像你选择哪些人做朋友一样,对于你的人生是会产生决定性影响的。”

——北京大学孔庆东副教授

科学技术与人类价值的哲学反思

科学技术实现人类的自我价值科学技术与实现人类自我价值息息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人类逐渐掌握征服自然的能力。同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人类价值的实现就是要随着地球环境以及宇宙环境的改变不断的适应,而且不断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其实和所有的动物一样人类只是依附于所有的物质条件而存在。本身的科技和文化也都是为了生存的保证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随着人类不断繁衍,人口数量的增多,当前人类所使用的自然资源就会必定会枯竭,而人类基于自身的需要一定会为了生存而进行掠夺,从而破坏自然。当自然环境遭受到破坏,人类的居住条件变得更加恶劣,使得人类需要继续进行更多的掠夺和破坏来获取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例如在巴西的热带雨林,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耕地资源而破坏雨林的植被。然而随着雨林的破坏,水土流失,人口的增多使得当前的耕地已经无法满足人口的需要,使得人们继续加大雨林的破坏面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就是为了让人类一方面从自然中获取到更多的资源,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求。同时另一方面还要解决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的破坏,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 科学技术本质上是为了解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古代的科学技术主要是一种技巧或技艺,它是和生产交织在一起的社会活动。表现在对工具使用层面上的实用价值正好满足人们的需要,它从诞生之初,

就体现出推进人类物质文明进步、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古代火的发明,使人类掌握了抵御寒冷的武器,扩大了人类的活动时空;农耕技术的发明,使人类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并进而带动物品交换、社会组织等文明形态的出现;天文学的起源与早期农业的需要而对天象的观测有关,几何学的起源与埃及尼罗河的泛滥有关,泛滥后的洪水冲毁了土地,埃及人不得不重新丈量土地,因而产生了几何学。数学主要产生于土地测量、天文历算与交易计数等等。这些科学技术的产生,让人类能够改善自然环境获取更多的资源,养活更多的人口。使得人类获得了最基本的价值得到体现。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具有了征服自然的能力,但是同时由于对自然资源煤炭石油的使用与需要,人类陷入了能源的危机,自然环境的危机。而这些危机并不会导致人类的灭亡,因为他们始于科技技术的进步,而带来的问题最终也将由科学技术发展解决。 同时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价值的影响既表现为物质方面,也表现为精神层面。科技进步不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杠杆,而且是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动力。一位西方哲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正是科学给予我们对一个永恒世界的信念”。科学不但作为一种物质文明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它还作为一种精神文明影响着人们思想意识的发展。人类思想史无非是一部价值标准发展变迁的历史。因为人类一经在地球上诞生,就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生存目的的生物。当然,人类行为基于本能,发端于具体利益诉求,同时受到人类的习惯、道德、良知以及认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古代因为科学技术的不发达,

F1202科学技术哲学概论

科目代码:F1202 科目名称:科学技术哲学概论 一、考试要求 主要考察考生是否较为系统地掌握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础理论,对科学技术的一般性质和特征有总体上的认识,是否较为深刻地理解自然观,理解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是否能够从逻辑与历史的角度理解科学技术哲学本身的发展进程与趋势。 二、考试内容 1.科学技术哲学(或自然辩证法)的概念,以及其学科性质、地位。科学技术哲学(或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意义。科学技术哲学发展的前沿与趋势。 2.科学技术发展简史。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近代科学革命,近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及牛顿体系的意义,近代科学思维方式及其局限。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一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19 世纪的自然科学的伟大发现与自然辩证法的创立,第二次技术革命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3.自然观。理解自然发展的辩证图景如何说明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生态危机的本质与表现。科学技术与当代全球问题。 4.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科学观察;实验方法的特点;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方法。技术方法的性质和特点;技术方法与科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5.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的过程与特点。科学技术的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防范科学技术的负价值的对策。科技政策研究的主要理论范式。

技术的社会建构论。 6.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基础理论。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等。技术哲学的工程主义与人文主义传统,现象学技术哲学代表性人物与观点,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主要理论。 三、题型 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简答题占30%,论述题占40%,写作题占30%。 四、参考教材 《科学技术学导论——自然辩证法概论》,易显飞等著.河南人民出版社,版次不限

北京大学哲学系推荐应读书目

推荐应读书目(30本) ● 《周易》参读《周易大传今注》高亨编注参读《周易译注》周振甫译注 ● 《诗经》参读《诗经译注》江阴香编注 ● 《老子》参读《老子注译及评介》陈鼓应著 ● 《论语》参读《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 ● 《孙子兵法》参读《孙子译注》郭化若译注 ● 《孟子》参读《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 ● 《庄子》参读《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 ● 《史记》参读《史记选》王伯祥选注 ● 《坛经》参读《坛经》张文修编著 ● 《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选注 ● 《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编陈婉俊补注 ● 《宋词三百首笺注》朱古微重编唐圭璋笺注 ● 《红楼梦》曹雪芹、高鄂著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著 ● 《鲁迅选集》 ●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涂又光译 ●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著 ● 《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吴献书译 ● 《神曲》<意> 但丁著王维克译 ● 《哈姆雷特》<英>莎士比亚著曹未风译 ●《思想录》<法>帕斯卡尔著何兆武译 ● 《社会契约论》<法>卢梭著何兆武译 ●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德>康德著何兆武译 ● 《约翰·克利斯朵夫》<法>罗曼·罗兰著傅雷译 ● 《科学史》<英>丹皮尔著李衍译 ●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著作编译局译 ● 《资本论》(第一卷) 马克思著中共中央著作编译局译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恩格斯著张仲实译 ● 《毛泽东选集》 ● 《邓小平文选》 推荐选读书目(30本) ● 《礼记》 ● 《左传》 ● 《荀子》 ● 《韩非子》 ● 《论衡》<东汉>王充 ● 《三国志》<晋>陈寿 ●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 ● 《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 ● 《李太白集》<唐>李白 ●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 《明夷待访录》<清>黄宗羲 ●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浅析科学技术进步与哲学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浅析科学技术进步与哲学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题目太大,如果要写此题目,可以分四个部分,科技对哲学的促进,科技对哲学的阻碍,哲学对科技的促进,哲学对科技的阻碍等四个方面;如果是想写一个方面的话,比如就写科技对哲 学的积极作用等》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实现了科学技术领域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同时,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又会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或是起到促进作用,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也是一柄双刃剑,同样会阻碍社会的进步,甚至会破坏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哲学;辩证统一 引言: 人类发展繁衍了上千年,科学技术的出现一次又一次的改写了人类的历史,不断推进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进步;科学技术的出现,也一次又一次的改变了人们对待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看法,让人们的观念也发生着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科学技术带来的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跨越,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与哲学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同时也是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的作用,是促进或者阻碍,或是破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哲学观也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正是二者之间关系的精彩之处。 一、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双刃剑”效果 邓小平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尽管科学技术不用任何人来标榜其重要的程度,但是正是由领袖人物对其重要性的阐述,更是凸显出科学技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个民族创新力的体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立于世界之林的有力武器,因此,各个国家无一不对科学技术表现出高度的重视。毋庸置疑,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我们生活的进步,以及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这正是科学技术的魅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科学技术对我们带来的危害:早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让很多国家的人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或者身患绝症,或是为此付出了生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说英国多年前的雾霾天气,日

浅谈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浅谈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摘要]:人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发展历史揭示是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的世界观、精神世界息息相关,哲学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对科学技术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哲学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助推器;哲学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坚实的思想基础;哲学实践的思维方式实现了反思科学的哲学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革,现阶段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世界难题迫切需要实现哲学理论创新,也是科学技术哲学所要实现的逻辑发展。 [关键字]:哲学,科学技术发展,科技哲学 人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发展历史揭示是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的世界观、精神世界息息相关。在古代, 无论当时人们是否意识到。哲学世界观和认识论始终是科技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在近现代,由于哲学家的层出不穷,由于哲学本身的变革和系统地发展,使得人类科技得到迅猛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许多哲学家开始涉足哲学的一个全新领域——技术哲学。德国哲学家卡普(E.Kapp) 在1877年发表的《技术哲学纲要》一书代表了系统地进行技术哲学研究的开端[1]。经过百余年发展,尽管技术哲学仍属于哲学的边缘领域,但在学术界逐渐获得了承认。技术哲学研究以前,科学技术一直处于无统一范式、无哲学地位的困境中。处理好理论思辨与经验研究的关系非常重要,“唯理论”或者“经验论”的方法皆不可取。技术哲学研究使得过去的这种玄思转向了今天的实践导向。自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人类逐渐从对大自然的无知中解放出来;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人类又重新陷入了一个无知的技术世界。于是,技术启蒙[2]就成为了技术哲学研究的时代作用。技术启蒙关键是运用哲学思辨方法对科学技术活动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指导,以此建立起人与科学技术之间的自由关系,将人类从无知的技术世界中解放出来。 哲学对现代科技发展起着助推器的作用。所谓哲学即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哲学体现了关于整个客观物质世界和人类主观世界活动的“普遍规律”[3]。而科学是分别从各个学科上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技术都反映着哲学思想,世界上没有不反映哲学的科技。哲学思想渗透到科学和技术思维的各个方面,哲学让人类在现代科技方面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 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树立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一方面使现代科技变得更为活跃,更有生机;另一方面使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得更为全面。综观人类整个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无不是受到哲学的启迪和影响,无不是哲学

中国哲学史必读书目(1)

中国哲学史必读书目 1.老子: 《老子校释》(朱谦之) 2.论语 《论语集注》(朱熹)《论语译注》(杨伯峻) 3.孟子 《孟子集注》(朱熹)《孟子译注》(杨伯峻) 4.周易 《周易注疏》(王弼、孔颖达)《周易本义》(朱熹) 5.墨子 《墨子间诂》(孙诒让)《墨经校注》(高亨) 6.庄子 《庄子集释》(郭庆藩)《庄子集解》(王先谦) 7.公孙龙子 《公孙龙子译注》(庞朴) 8.荀子 《荀子集解》(王先谦) 9.韩非子 《韩非子集释》(陈奇猷) 10.董仲舒 《春秋繁露注》(凌曙) 11.王充 《论衡集解》(刘盼遂)《论衡校释》(黄晖) 12.南北朝 《弘明集》 13.韩愈 《昌黎集》 14.柳宗元

《河东集》 15.周敦颐 《太极图说》《通书》 16.张载 《正蒙》《横渠易説》 17.程颢程颐 《程氏遗书》 18.朱熹 《朱子语类》《朱文公集》 19.陆九渊 《象山集》 20.叶适 《习学记言》 21.王守仁 《传习录》《王文成公全书》 22.王廷相 《王廷相哲学著作选集》 23.方以智 《物理小识》 24.黄宗羲 《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 25.王夫之 《周易外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说》《思问录》 26.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 27.魏源 《魏源集》 28.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

29.谭嗣同 《谭嗣同全集》 30.章炳麟 《訄书》《章太炎政论选集》 31.熊十力 《新唯识论》、《体用论》、《乾坤衍》 32.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 33.冯友兰 贞元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事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 34.唐君毅 《中国哲学原论》、《哲学概论》、《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35.牟宗三 《心体与性体》、《道德的理想主义》、《圆善论》 36.罗光 《儒学形上学》、《儒家生命哲学》、《中国哲学思想史》 37.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38.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

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

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 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的目的一方面是尽可能完备的理解全部感觉的经验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最小个数的原始概念和原始关系的使用来达到目的”。由此可以看出,自然科学在推进人类文明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的改变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所以科技能推动社会进步,从而改变人类的物质生活,当人类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得水平,人们才能考虑精神文化生活,进而去改变我们的精神生活,那么科学技术又是如何去改变人类精神生活的呢 一.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 马克思指出:“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人们为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科学技术知识,是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开发锻炼了自己的认识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智力水平。这既包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包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又提供了新的起点和新的手段。自然科学的进步不仅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起步,而且也为社会科学对社会的认识,思维科学对思维的认识提供了知识的基础和科学的方法。现代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正在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自然科学以外的各门科学中,并在这些科学领域获得了日益重要和卓有成效的应用。技术的进步不仅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工具,而且也为一切科学认识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强大的研究手段。正是这些技术手段以其日益增强的信息获取,传递和处理功能,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使人类的感官和大脑得以延长,使人类的认识能力终于突破自身生理条件的局限得以不断提高和扩大,从而推进了整个人类认识的发展。 二.科学技术推动着哲学观念的变革和思维方式的进步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必然把当代的自然科学成就荟萃于其中,每个时代的哲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有那个时代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恩格斯说过:“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历史上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发展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7到18世纪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以及19世纪中叶诞生的辩证唯物主义,都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现代自然科学的一系列新发现和新突破,一方面更加深刻地揭示出自然界的物质本性和辩证性质,为辩证唯物主义确证提供了一系列新的哲学问题和新的科学材料,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和更加牢固的科学基石。宗教迷信和唯心主义哲学也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有关,它们是人们对自然界认识不足的一种反面表现,是基于这种认识不足而发生的惶恐和迷

2017强力推50本初中生必读书目

2017强力推50本初中生必读书目 时间:2017-06-28 编辑:少芬 初中生多读书,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写作灵感,直接提高语文成绩,还可以让你变得更聪明,更有礼节,心情更快乐。初中生应该读些什么书呢?yjbys小编整理了中考状元推荐书目,希望对大家选书看书有帮助。 -1- 阅读社会 阅读社会,感受思想,建设人生,请你从这几本书开始吧! 1.《苏菲的世界》(一本风靡世界的哲学启蒙书,已翻译成54种语言出版,它可以让你学会思想) 2.《傅雷家书-学生版选注本》(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它可以让你学会理解与感恩) 3.《我的生活:海伦·凯勒自传》(当今世界,我们什么都不缺,就缺坚强,此书可以给你坚强) 4.《自立》(美国总统奥巴马最爱读的书,学习的过程就是追求自我独立,自我觉醒的过程) 5.《花季·雨季》(郁秀著,关于校园的一本青春读物,值得一看) 6.《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德米切尔·恩德/著,曾获德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13项优秀图书奖,被译作43种语言,全球销量达到2000万册。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批判意识,而且有深刻的哲学内涵,被称为现代青少年启示录) -2- 文学作品 你只要从下面几本书中找到一本你爱读的,然后投入地读它,对你来说就是大收获了,你去发现吧。最好是到书店时去翻阅,为什么动不动就要买呢? 7.《我们的青葱岁月》(王巨成著) 8.《我亲爱的甜橙树》(认识孩子的真) 9.《草房子》(曹文轩的少年成长小说系列之一,文笔纯美,如果你读过,可以读其另外的东西) 10.《城南旧事》(儿童文学的经典力作,值得反复玩味,体验当经历的事情发酵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 11.《男生贾里》、《女生贾梅》(这是教我们理解成长的书) 12.《撒哈拉故事》(异域风情,风雨人生,全用真情挚爱书写) 13.《林清玄散文》(可以教会你如何思考,如何表达,这是成长中的学生最应该读的书) 14.《史铁生自选集》(一位伟大的残疾作家,作品有震撼灵魂的力量,读了,你的生命也将变得厚重) 15.《园丁集》(泰戈尔诗集,还有《飞鸟集》《新月集》,都值得读,可以让你的语言和思想都长上翅膀) 16.《席慕容文集典藏版》(这是一个离开祖国后,才发现汉语是最美的语言的作家,你从中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 17.《海子的诗》(他是在用生命和心灵写诗,读他的诗,你会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感动) 18.《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几米著,漫画绘本) 19.《父与子》(漫画绘本) 20.《长大》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说明:我们为有志于科学技术哲学学习和研究的同学列了一个300本书的阅读书目,其中30本标有*的为必读书目。在此基础上,请各研究方向的导师为您的学生再选15本左右的参考书目。哲学的魅力就在于对经典的研读。我们希望通过读书培养大家学习科技哲学的兴趣,及早了解学习本学科的进路。但是,读书毕竟是学习、研究的一个方面,要想真正深入研究,还必须自己多动脑筋、多向导师和同学请教。对于近年来新出的一些好书,也希望导师能够及时推荐。 *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 * 2、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1年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71年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 5、马克思:《数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5年 6、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年 7、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1960年 8、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 9、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科学出版社1981年 *10、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商务印书馆1982年 *11、丹皮尔:《科学史——及其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95年 *12、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3、杜石然:《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 14、莱斯特:《化学的历史背景》,商务印书馆1982年 15、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16、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

科学哲学导论论文

科学导论作业(二) 200921060101陈馨琳 一、你所理解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定义:以美国AECT教育技术94新定义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与教育技术定义比较,该定义强调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不但研究学习过程,还要研究教学过程;强调现代教育技术追求的目标是实现教学优化。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该定义的基本思想: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必须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教育思想的体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首先必须考虑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地位新教育思想。 (2)现代教育技术要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在当前,应用于教育中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络通讯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等。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应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加以选择,同时,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档设备而抛弃常规的音像技术,要避免出现高级设备低级使用的现象。(3)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优化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为任务,这就要求不仅要研究教与学资源,还还必须重视研究教与学的过程,既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4)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设计(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软件、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开发(开发教学软件、硬件、课程和教学模式)、应用(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评价和管理五个基本环节。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的应用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特点: (1)从教学规律(技术理论与规范)看 现代教育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线性的缺陷,具有信息呈现多形式、非线性网络结构的特点,符合现代教育认知规律。第一,从建造和形成认知结构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是基于奎林(M.R.Quilian)的语义网络理论。人类的认知是—个层层相连的网状结构,这个结构中有节点、链等。各节点之间通过链的作用而结成一个记忆网络。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结构从最初的知识节点出发,呈网状分在的知识链结构形成一种多层次的知识结构。这是一种以人类思维方法组织教学信息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学习需要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显然,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的线性化,不仅限制了多层次、多角度地获得知识信息,而且也限制了只能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来完成学习。第二,在认知过程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符合加涅(R.M.Gagne)的认知学习理论,该理论揭示人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阶梯式发展过程: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过程,尤其是理论教学部分,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与运用知识几个环节顺序连接的,形成的时间周期长,学生的记忆易于淡化,这是不利于阶梯式发展过程形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则把感知、理解、巩固与运用融合为一体,使得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记忆得到强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体主动参与认知结构不断重组的递进式学习过程 (2)从教学模式(技场)看

北大中国哲学史必读书目(专业)

中国哲学史必读书目 老子: 老子集解(奚侗)老子校诂(马叙伦) 老子古本考(劳健)老子正诂(高亨) 老子校释(朱谦之) 论语 论语集注(朱熹)论语正义(刘宝楠) 论语集释(程树德)论语译注(杨伯峻) 管子 管子集校(郭沫若)管子学(张佩纶) 商君书 商君书注译(高亨) 孟子 孟子集注(朱熹)孟子译注(杨伯峻) 墨子 墨子间诂(孙诒让)墨子校注(吴毓江) 墨辩发微(谭戒甫)墨经校注(高亨) 庄子 庄子集释(郭庆藩)庄子集解(王先谦) 庄子义证(马叙伦)庄子补正(刘文典) 南华经解(宣颖) 周易 周易注疏(王弼、孔颖达)周易程氏传(程颐) 周易集解(李鼎祚)周易本义(朱熹)周易述(惠栋)

周易姚氏学(姚配中)周易费氏学(马其昶) 周易古经新注(高亨)周易古经通说(高亨) 公孙龙子 公孙龙子论(陈澧)公孙龙子形名发微(谭戒甫) 公孙龙子集解(陈柱)公孙龙子译注(庞朴) 孙子兵法 孙子十家注孙子兵法新注 荀子 荀子集解(王先谦)荀子简释(梁启雄)荀子选注韩非子 韩非子集释(陈奇猷)韩非子浅解(梁启雄) 贾谊 贾谊集 董仲舒 春秋繁露注(凌曙) 春秋繁露义证(苏舆) 王充 论衡集解(刘盼遂) 论衡校释(黄晖)论衡选注 南北朝 世说新语 弘明集 韩愈 昌黎集

柳宗元 河东集 周敦颐 太极图说通书 张载 正蒙横渠易説 程颢程颐 程氏遗书 朱熹 朱子语类朱文公集朱子全书 陆九渊 象山集 叶适 习学记言 王守仁 王文成公全书 王廷相 王廷相哲学著作选集 方以智 物理小识 黄宗羲 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 王夫之 周易外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

诗广传读四书大全说读通鉴论 思问录黄书老子衍庄子解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 魏源 魏源集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谭嗣同 谭嗣同全集 章炳麟 訄书章氏丛书章太炎政论选集

浅谈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科学与哲学人类发展进程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哲学孕育了科学,而科学推动了哲学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改变。 一、科学与哲学关系史 科学与哲学从古至今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古希腊时代,二者处于原始的一体化时期。从根本上说,二者是同源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宗教与反宗教时期,科学不断从哲学中独立分化出来。科学与哲学的高度分化又萌发出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关系。直至今日,科学与哲学高度综合,再次呈现新的一体化特征。 二、科学技术与哲学的相互关系 1、科学与哲学的区别 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一种社会建制。其任务就是要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哲学,是人类的自我理解、自我反思、自我意识的一种理论形态。哲学所关心、表达的并非一定就是世界的真正本质或规律,而是人自己的生存状态或存在方式。 2、科学与哲学的相互作用 科学影响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也影响着科学的探索,两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科学需要哲学的帮助才能更加进步,而哲学往往是建立在对具体科学的总结、概括、抽象的基础之上的。科学与哲学之间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科学是推动哲学前进的根本动力,是哲学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源泉。科学的发展指引人们想的进步,更加清晰的认识事物,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但是科学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使一些人歪曲理解,形成错误的认识,只为发展,不计后果。例如破坏环境,食品添加剂的应用,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等,无不警示着我们科学是有双重作用的。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进行具体科学的研究都是在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比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进行食品科学的研究,就是把食品科学的理论运用于科学研究的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食品科学的理论。假如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可见,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其实具有双重性,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是相互交织,难以剥离的。 总之,在现时代科学与哲学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在对事物的研究过程中,必定是科学方法与哲学思维相结合,才能更加清晰的认知。 三、科学技术与哲学之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科学与哲学关系发展的轨迹是合→分→更高层次的融合。科学与哲学正处于这种更高层次的融合中,具体表现在: 第一, 科学越发展, 科学哲学化趋势越明显。科学将越来越渗透着哲学精神、哲学理念。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发展科学,促进社会进步。 第二, 哲学科学化趋势增强, 哲学将变为科学的升华。哲学家将更关注科学的前沿,会出现一旦新的科学成果诞生,那么哲学就会发生深刻的变革,以适应发展。 总之, 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科学哲学化、哲学科学化,最终科学哲学一体化,即科学与哲学达到更高层次的融合。

当代科学技术的反思讲述讲解

当代科学技术的反思 H.K. (大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世界都投入到了经济建设当中,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随之突飞猛进。由于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以及随之而来的微电子学的发展,第三次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展开了。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推动当代世界和平、国家富强、经济发展、人民幸福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隐患逐渐突显出来,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柄“双刃剑”,完全有可能导致之前艰难创造的世界文明的破坏甚至毁灭,因此我们必须从各个角度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和反思。本文从哲学的角度,以辩证的眼光冷静、理智的进行分析,明确正确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导向。 关键词: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哲学思考 一、科学技术的含义及发展历程 “科学”与“技术”原本是两个词汇,科学就是科学,技术就是技术。“科 学”主要是属于认知的范畴,是人对自然能动关系的知识形态,是人对自然的理 论关系,属于间接生产力或者一般生产力,主要回答了客观世界“是什么”和“为 什么”的问题;而“技术”确实人对自然能动关系的现实形态,是人对自然的实 践关系,属于间接生产力,主要解决了对客观世界“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 题。因为“科学”与“技术”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它们经常被连在一起 使用,即“科学技术”,简称“科技”。“科学”就是认知世界所需要的“世界 观”,“技术”就是改造世界所需要的“方法论”。科学技术就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它不断推动着人类的社会的发展①。1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经 历了三次重大的工业革命,并且第四次工业即将到来,已经完成的三次工业革命 使得科学技术的高度发生了三次质的飞跃。十八世纪从英国发起的第一次工业革 命,它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以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改变了最根本的劳动生产 方式,科学技术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随即便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使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并且迅速壮大起来,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 ①出自潘登等的《对科学技术和人类实践活动的局限性的哲学反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第3期第1-5页)。

中国文学推荐必读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推荐必读书目 作者:本科生教育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74 更新时间:2009-11-1 1 1. 《古神话选释》,袁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 《名家品诗经》,朱自清等著,中国华侨出版社 3. 《楚辞选》,马茂元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 《论语译注》,杨伯俊著,中华书局 5. 《名家品庄子》,梁启超等著,中国华侨出版社 6. 《史记选注集说》,韩兆琦著,江西人民出版社 7.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中华书局 8.《南北朝文学史》,曹道衡、沈玉成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9.《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中华书局 10.《杜诗镜铨》,(唐)杜甫著,(清)杨伦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或者《杜诗详注》,(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中华书局 11.《李太白全集》,李白著,王琦注,中华书局 12.《韩昌黎文集校注》,韩愈著,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 13.《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程千帆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 14.《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缪钺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 15.《唐宋词史》,杨海明著,天津古籍出版社 16.《元杂剧史》,李修生著,江苏古籍出版社 17.《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人民文学出版社 18.“三言二拍”,人民文学出版社 19.《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20.《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上海古籍出版社 21.《列朝诗集小传》,钱谦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22.《静志居诗话》,朱彝尊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3.《中国审美文化史》,陈炎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读书目

科学技术哲学的心得体会

科学技术哲学的心得体会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关于科学技术哲学的心得体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科学技术哲学的心得体会篇一科学技术哲学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学科,目前学界对其研究方兴未艾。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科学技术哲学的产生渊源、学科定位、发展历程、学科板快、当前关注问题、未来趋势以及科学技术哲学发展面临问题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 一、科学技术哲学的产生渊源科学技术哲学并非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科学技术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学术渊源和历史背景,学界从不同视角阐述了科学技术哲学产生的渊源。 如学者任元彪从学术渊源上指出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及其学术传统;(2)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传统;(3)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自然哲学传统。 而学者郭贵春、成素梅、邢如萍则认为“科学技术哲学的根源在“自然辩证法,他们比较突出“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的演变关系,认为“科学技术哲学是从传统的“自然辩证法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是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继承和发展。 关于科学技术哲学的产生渊源,笔者认同郭贵春等人的观点。 科学技术哲学和自然辩证法关系密切,科学技术哲学是“自然辩证法在新时期的时代体现,是对自然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定位学界对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定位富

有争议,学者有各自不同的见解。 如学者黄顺基、黄天授和刘大椿在1991年编写的《科学技术哲学引论———科技革命时代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对科学技术哲学作出了明确的定位。 他们把科学技术哲学定位为以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提出的新问题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是自然辩证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科技革命条件下的一门新学科。 学者刘大椿在2001 年出版的《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一书中又进一步把科学技术哲学定位为“对科技时代提出的科技及其相关问题、要求和挑战的哲学回应。 而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也曾指出,“自然辩证法是一个科学群或科学部门体系,它是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特色和色彩的诸多科学部门的总称,其中包括许多不属于哲学的科学部门。 学者于棋明据此认为,在自然辩证法旗帜下汇集或孕育、成长以至分化出了许多分支学科,其中包括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历史、科学方法论、科学认识论、科学学、科学技术社会学等,也就是说,科学技术哲学是自然辩证法的分支学科。 学者陈其荣则认为,科学技术哲学是当代自然辩证法的新范式,这意味着自然辩证法的范式在当代发生了改变。 从以上众多学者对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定位的不同见解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要想对科学技术哲学进行学科定位,至少应该考虑这样

哲学系本科阅读书目

哲学系本科阅读书目 一、文选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3年。 列宁:《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3年。 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甲种本),人民出版社,1964年。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一、二、三),人民出版社,1993年。 冯契主编:《中国历代哲学文选》(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忻剑飞、方松华:《中国现代哲学原著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1987年。 陈启伟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汤姆.L.彼切姆:《哲学的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二、哲学经典(1) 《周易》:黄寿祺等译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论语》、《孟子》、《荀子》:《诸子集成》本。 《老子》、《庄子》:《诸子集成》本。 《大学》、《中庸》:朱熹《四书章局集注》本,中华书局版。 《坛经》:郭朋校释本,中华书局版。 柏拉图:《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罗依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

奥古斯丁:《忏悔录》,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版。 笛卡尔:《第一哲学的沉思》,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版。 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版。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版。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版。 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梁志学等译,商务印书馆版。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版。 一些哲学著作(如《精神现象学》、《逻辑学》、《自然哲学》、《历史哲学》、美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的序言和导论。 马克思:《1858—1859年政治经济学草稿》,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下),人民出版社,1979年。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载《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一卷,三联书店,1959年。 穆勒:《论自由》,程崇华译,商务印书馆版。 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论》,刘放桐译,商务印书馆版。 詹姆斯:《实用主义》,陈羽纶等译,商务印书馆版。 杜威:《哲学的改造》,许崇清译,商务印书馆版。 罗素:《哲学问题》,何明译,商务印书馆版。 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

浅谈我对科学技术哲学的认识

浅谈我对科学技术哲学的认识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萌芽,演变,成熟的历史,科学技术哲学也不例外。当代科学技术哲学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演变发展而来的,并与近年来学术界崛起的关于科学技术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新型领域——科学技术学有着密切的关联。科学技术哲学既是自然辩证法的当代范式,又是科学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进行哲学反思。 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原本是19世纪中叶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尤其是物理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能量守恒于转化定律和电磁转化理论)和生物学的两次重大理论综合(细胞学和生物进化论),批判的汲取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特别是在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辉煌发展,它被拓展为包括现代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科学思想史,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学,科学技术史,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研究领域――科学技术哲学。需要说明的是,在1995年,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将有授予学位权的“自然辩证法”学科专业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这标志着科学技术

哲学学科在中国的真正确立。其实这些变化都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一方面,20世纪中叶以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作为人与自然的中介的科学技术已不单纯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工具,而成了社会中的科学技术。于是需要我们除了从哲学的视角,也从历史和社会学等不同侧面对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即从主要研究科学技术的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转向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研究;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日趋科学技术化,我们需要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对社会本身进行研究,考察社会是如何在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到当代水平的,探索如何让科学技术真正造福人类与社会。 那么作为科学技术学的哲学基础的科学技术哲学呢?科学技术学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科学技术哲学是从哲学的维度上研究科学与技术,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反思。它从科学技术本体论,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论,科学技术价值论五个方面为科学技术学提供重要的哲学基础。 以上是从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性质和内容讨论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下面从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历史来认识科学技术哲学。 其实在西方是没有科学技术哲学的,西方只有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哲学,顾名思义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而且在西方主要是以自然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西方科学哲学最早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哲学,不过当时只是作为认识论的

一年级课外阅读书目推荐

一年级阅读书目推荐 必读书目:《小猪唏哩呼噜》《木偶奇遇记》《日有所诵》选读书目:《爱心树》、《安徒生童话》、《日有所诵》、《神奇校车》、《一年级的小豌豆》、《一年级的小蜜瓜》《今年你七岁》《窗边的小豆豆》《会 走路的小房子》。 《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绘本)《妞妞的鹿角》(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绘本) 好书推荐 1.《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 2.《逃家小兔》 3《.我爱我爸爸》(绘本) 4.《红鞋子》 5.《爷爷一定有办法》(绘本) 6.《安徒生童话选》(拼音读物或绘本) 7.《格林童话选》(拼音读物) 8.《哪吒传奇故事》童趣出版社 9.《王一梅童话系列》王一梅 10.《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汤素兰等(共5册,拼音读本) 11.《晚上的浩浩荡荡童话》梅子涵著 12.《可爱的鼠小弟》(日)中江嘉美、上野纪子著 13.《丁丁历险记》(英)迈克。法尔著邹晓平译 14.《雷梦拉八岁》(美)贝芙莉。克莱瑞著 15.《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 16.《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周锐 17.《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挪威)埃格纳 18.《兔子坡》(美国)罗伯特。罗素 19.《稻草人》叶圣陶 20.《大林和小林》张天翼 21.《文字的奥秘》(共7册,拼音读本) 22.《阿罗系列》 23.《恐龙的温馨故事绘本》 24.《《“我在这儿”成长阅读丛书系列》(共9册,拼音读本) 25.《365夜故事》 26.《一年级的小豌豆》(注音版,适合女生阅读) 27.《一年级的小密瓜》(注音版,适合男生阅读)

28.《夏洛的网》(非常好的一本书) 29.《窗边的小豆豆》(适合家长读给孩子听)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范文]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范文]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当代对科学的反思主要有三种取向,即捍卫科学的辩护,质疑科学的批判,以及省视科学的审度。以下是精心的科学技术哲学论文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科学的哲学反思:从辩护到审度的转换 [摘要]当代对科学的反思主要有三种取向,即捍卫科学的辩护,质疑科学的批判,以及省视科学的审度。为科学辩护与批判科学的倾向往往在激烈较量中趋向极端,这种畸形的局面终于导致向所谓审度立场的转换。审度为全面、深入地认识科学提供了一条恰当路径;尤其对那些易于在两极间摇摆、迫切需要真正树立科学精神的国人,这种清醒的科学反思是当下极为合适的选择。 ? [] B81 [] A [] 0257-2826(xx)02-0005-08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人们与科学技术之间,已经形成须臾不可离的亲密关系。然而,究竟怎样看待科学和技术,并无太多的共识。哲学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充满了误解和斗争,不仅如迦达默尔所说:“直到 __和谢林去世的整整两个世纪中,哲学实际上是在对科学的自卫中被建构起来

的”;[1](P5)而且在他们之后的近两个世纪,关于科学的攻防也一刻未曾停息。 怎样看待科学,或者说“关于科学的哲学反思”,主要有三种取向。第一种取向是对科学进行辩护。这是科学哲学对科学反思的一个基本态势,也是传统的主流观点。何谓辩护?就是试图说明为什么科学是合理的,为什么科学知识有精确性、可预见性等优点。举例来说, 发射神州飞船,事先就能预计到飞船什么时候进入什么轨道,这是只 有科学知识才能给与的。科学之所以具有合理性,正是科学哲学要解决的问题。当然,社会上会有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对待科学和科学主义,对那些批判科学、指责科学、怀疑科学的观点,这种辩护的取向将义无反顾地与之斗争,会挺身而出捍卫科学,对它们进行驳斥。 第二种取向是对科学进行批判。几百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日益显示其重要和伟大。科学技术成了当代社会的支柱,成了经济发展的支撑,成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但在社会对科学满是赞叹和赞扬的同时,也出现了非常强烈的批判声音。这正是当今科学哲学里若干重要流派(所谓另类科学哲学)所大声疾呼的。它们有感于人类发展到现在的许多问题,尖锐地认为,这是科学带来的后果。大家开始可能觉得错愕,然而面对现实与那些思想家对科学的质疑和批判,发现这种批判并不是毫无道理的。当今哲学前沿中很多论述就是走的这条路,即把现在的很多问题的根源归咎于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