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0吨自卸散货船船体生产设计毕业论文

45000吨自卸散货船船体生产设计毕业论文
45000吨自卸散货船船体生产设计毕业论文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

毕业论文

45000吨自卸散货船船体生产设计

姓名:赵德品

学号:423091532

班级:船体3095

专业:船舶工程技术

指导老师:李金

时间:2012.5.20

45000吨自卸散货船船体生产设计

赵德品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船体3095)

摘要:造船生产设计是船舶工程中极为关键的环节,也是实施现代造船模式的核心内容。在现代造船模式下,通过编制建造方针、进行分段划分原则论证以及考虑船台建造方式而对船体进行分段划分,并绘制搭载网络图、典型分段工作图和施工工艺,本文以45000吨自卸散货船为例,对该船进行了船体生产设计。

关键词:生产设计、建造方针、分段划分、船台建造方式。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design of ship is of vital importance in the shipbuilding process. And it′is also the core to carry out the modern shipbuilding construction. By organizing the building principles、demonstrating of the block division principles and considering the build mode of shipway , We can carry out the block division、organize the erection program and draw the typical construction program. This paper takes the 45000T self-unloading cargo vessel for example to describe the production design.

Keywords:production design、building principles、block division、building mode of shipway

基于现代造船模式的45000吨自卸散货船船体生产设计

船体生产设计说明书

1 生产设计的技术准备

1.1 现代造船模式与生产设计

1.1.1 造船模式的内涵

众所周知,造船有着不同的建造方式和方法。即使建造的船舶相同,在不同船厂鉴于技术水平与生产条件的不一,船舶建造的方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如若从建造的具体方式、方法上去理解,寻求一种规范各个船厂的造船标准形式,那是不可思议的。应该看到,尽管造船的方式、方法会有多种多样,且难求形式上的统一,但这并不影响寻求对组织造船生产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的统一。统一是指船舶建造用什么样的原则对其进行产品作业任务的分解,以及分解后的产品作业任务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其重新组合。造船模式的内涵就指组织造船生产的上述基本原则和方式。它既反映组织造船生产对产品作业任务的分解原则,又反映作业任务分解后的组合方式。这种分解原则和组合方式体现了设计思想、建造策略和管理思想的结合。造船模式并不反映具体的造船方法。造船模式与造船方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1.1.2 现代造船模式的涵义

所谓现代造船模式,可理解为以统筹优化理论为指导,应用成组技术原理,以中间产品为导向,按区域组织生产,壳(船体建造)、舾、涂作业在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均衡、连续地总装造船。

完整理解现代造船模式,可简要归纳如下几个要点:

(1)应用成组技术的制造原理和相似性原理,以及系统工程技术的统筹优化理论,是形成现代造船模式的理论基础。

(2)应用成组技术的制造原理,建立以中间产品为导向的生产作业体系,是现代造船模式的主要标志。

(3)中间产品导向型的生产作业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以中间产品的生产任务包形式体现的。

(4)应用成组技术的制造原理进行产品作业任务分解,以及应用相似性原理

按作业性质(壳、舾、涂)、区域、阶段、类型分类成组,必须通过生产设计加以规划。其中按区域分类成组,建立区域造船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形成现代造船模式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5)应用系统工程的统筹优化理论,是协调用成组技术原理建立起来的现代造船生产作业体系相互关系的准则。该准则形象化地可概括为两个“一体化”。

简言之,现代造船模式的基础是区域造船(按区域/阶段/类型组织生产),目标则是以中间产品为导向,实现两个“一体化”区域造船,其主要基础则是生产设计和科学管理,它将犹如两个车轮推动着传统造船模式向现代造船模式的转变。

1.1.3 现代造船模式与造船生产设计

现代造船模式下的设计方式与传统造船模式下不同,其设计基本原则应在解决“造怎样的船”的同时,还解决“怎样造船”,乃是把“造怎样的船”与“怎样造船”融为一体,在解决“造怎样的船”的基础上,应用成组技术的制造原理和相似性原理,以及系统工程的统筹优化理论,对“怎样造船”通过设计,进行合理规划,以适应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所形成的独特的生产作业体系进行组织生产的要求。为此,船舶设计纳入了生产设计,并把它作为船舶设计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这是因为生产设计是针对解决“怎样造船”和“怎样合理组织造船生产”的一种设计。其设计理论同样是运用成组技术原理和统筹优化理论。所以,推行生产设计不仅是船舶设计方法的改变,而且是体现现代造船模式在设计方式上改变的重要标志。

造船生产设计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从施工的立场出发,通过设计形式,考虑高质量、高效率、短周期、并确保安全地解决怎样造船与怎样合理组织造船生产的一种设计。它的含义是,在船舶设计过程中,在确定船舶总的建造方针前提下,以详细设计为基础,根据船厂施工的具体条件,按工艺阶段、施工区域和单元绘制记入各种工艺技术指示和各种管理数据的工作图表,以及提供生产信息文件的一种设计过程。

生产设计的实质就是将整个造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人力、器材、设备、场地)通过设计的方式预先将以综合协调与优化,从而使由此提供的图表和文件能直接指示如何有效地进行造船,以达到提高企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全面经济效益

的目的,所以生产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模拟科学造船的过程。

1.2 45000吨自卸散货船概述

1.2.1 主要技术参数、主要物量和技术特点

(1)本船主要尺度:

总长:199.99米

型宽:32.26米

型深:15.40米

结构吃水:10.20米

(2)甲板间高、梁拱、脊弧

甲板间高:

上甲板至A甲板(船中线处,下同) 3.100 m

A甲板至B甲板 2.800 m

B甲板至C甲板 2.800 m

C甲板至驾驶甲板 2.800 m

驾驶甲板至罗经甲板 2.800 m

上甲板至首楼甲板 2.800m(#224)

~3.000m(F.P) 梁拱:

上甲板(折线)0.500 m

罗经甲板(折线)0.150 m

其它甲板0.000 m (3)脊弧:

上甲板0.000 m

首楼甲板0.000m(#228)

~0.200m(F.P) (4)肋距:

艉~FR13:600mm

FR13~FR228:820mm

FR228~艏:600mm

1.2.2 技术特点

该船设计为单壳、钢质材料、单甲板、尾机型、单机、单桨、单舵、航行于国内近海航区的散货船。适用于运输散装货物,包括煤、铁矿石、谷物等。本船设计和建造成具有单层连续甲板,方尾并设艏楼,前倾首柱,带小球鼻艏。艉部设5层甲板室,包括驾驶室在内的整个居住处所和机器处所均位于艉部。本船设5个货舱,机舱,艏艉尖舱由7道水密舱壁分隔而成,不设首侧推,不设起货设备。货舱区域和机舱为单壳、双层底,舱口围板上设液压折叠式舱盖,船体结构按B级冰区进行加强。

1.2.3 企业生产条件概述

该船的生产企业拥有岸壁式舾装码头1630米(码头前沿水域深8~14米,主航道深30米);配有30吨、25吨门式起重机,1600吨、100吨、60吨浮吊;17万吨级、10万吨级、8万吨级、3万吨级的浮船坞各1座;5万吨级船台3座,并配有150吨、120吨、40吨门式起重机及100吨龙门吊,以及完善的修造船配套设施。钢结构制造场地3.6万平方米,喷涂房9078平方米,并拥有精良的钢结构制造设备。

2 船体建造方针设计

2.1 船体建造方针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2.1.1 船体建造方针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所谓船体建造方针,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建造船体的方法,包括船体建造阶段具体的划分,船体分段和总段的建造方法,以及船体在船台上的建造方法。从广义上来说,随着现代造船技术的发展,船体建造方针应是根据船体的特点和产品的要求(建造批量、交货时间、技术要求)结合工厂的生产条件,确定出多快好省地建造该产品的基本方案。

2.1.2 船体建造方针设计的一般要求

船体建造方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船舶的建造质量、建造成本及建造周期(特别是船台周期)。因此,在将设计好的船舶付诸生产时,选择合理的建造方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它是工厂组织产品生产的技术决策之一。对船体建造方针设计的一般要求是:

(1)能适应工厂的具体生产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场地。

(2)能保证工厂建造此种船舶的年度计划的完成。

(3)能满足船舶结构及工艺上的合理性要求。

(4)能获得最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其中包括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建造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等。

(5)能有利于合理组织劳动力和均衡生产节拍。

(6)能有利于改善施工条件,减轻劳动强度。

(7)能有利于扩大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8)能合理采用造船新工艺、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促进造船水平的提高。

2.2 船体建造方针设计

2.2.1船体建造方针设计时考虑的因素

(1)船厂的生产能力——包括船体车间和舾装车间的加工能力、船台和车间的起重运输能力、装配焊接车间的生产面积等。当上述生产能力足够时,应该尽可能将平面分段预先组成立体分段或总段、扩大分段和总段的预装程度、采用上层建筑整体组装法等。

起重运输能力是影响建造方针的重要因素。船台上船体建造方法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船台起重能力。船台起重设备不足的工厂,只宜采用散装法或水平建造法。能否采用船台工作量最小的总段建造法和上层建筑整体组装后吊装,主要看船台起重能力(及水上起重能力)能否满足要求。

(2)船厂的总布置及生产场地——包括船台和船坞的数量及尺寸、舾装码头线的长度、仓库及堆场面积、厂区水域宽度等。

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考虑缩短船台周期和码头舾装周期,为此可采用总段建造法或串联式建造法,采用上层建造整体组装。当船台周期不是主要矛盾时,可充分利用船台作业较舾装码头有利的条件,尽量增加下水前的完工量,以利缩短船舶建造总周期。

从施工条件、施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看,内场装焊区的条件较船台和码头都有利。因此,在其它条件允许时,应尽量扩大平面作业,减少空间立体作业;扩大在胎架上的立体作业,减少船台和码头上的外场作业;扩大分段预装,减少船台上的现场舾装;扩大机械化焊接,减少手工焊接。

(3)船厂劳动力负荷及劳动组织形式——建造方针的选择,要考虑劳动力负荷的均衡及工程的协调。当劳动力足够时,可扩大采用岛式建造法的范围;反之,当劳动力不足时,应考虑与其适应的其它的建造方法,如塔式建造法等。此外,还应注意分段制造和船台装配阶段的焊接。

(4)船厂与其它厂的协作情况——当船厂的外协作条件较好时,应尽量扩大船舶舾装件的外协作范围。当条件成熟时,还可实行设备单元舾装的外协作,从而进一步扩大预制预装的范围;也可将部分分段“扩散”到厂外制作”,以利提高本企业的总装程度。

(5)船厂的技术的改造规划——船体建造方针中目前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应尽可能与船厂技术改造的规划相适应。

(6)所建船舶的类型、尺度和结构特点——船长较大(例如超过120m)的船舶,船体分段数量较多,为了扩大施工面,可以采用岛式建造法;船长较小的可采用塔式或总段建造法。

(7)所建船舶的生产批量——当定型或大批量建造船舶时,可增加必要的专用装备,组织专线生产或流水线生产。

2.2.2 船体建造方针

综上所述,在选择船体建造方针时,首先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充分熟悉设计图纸、船厂生产能力和设备状况,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正确处理方案的先进性和现实性、局部性和全局性等矛盾,求得合理的解决,使之符合提高工效、缩短周期、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总要求。因此,根据该船的特点以及制造船厂的生产能力,设计该船采用岛式建造法,以411P分段为基准分段。

3 船体分段划分与编码

3.1 船体分段划分的一般原则

(1)从结构特点和强度考虑

①环形接缝应尽可能避免布置在船体总强度或局部强度的受力位置。如船舯、船梁剖面突变处,以及每一肋骨间距的中点。

②结构应力集中的区域,如甲板大开口(货舱口)的角隅处、上层建筑的末端、主机基座纵桁末端、双层底向单底结构过渡的部位,应避免布置分段接

缝。

③对纵骨架式的船体,应尽可能减少横向分段接缝的数目;为保持一定的长度,必要时可将分段作纵向划分。对横骨架式的船体,一船则不宜作纵向划分,以减少横向接头。

(2)从工艺和施工条件考虑

①在一般情况下,底部分段的划分,大型船舶以重量为主要考虑因素,中、小型船舶以尺寸和形状为主要考虑因素;舷侧曲面分段则主要考虑尺寸和形状,同时也要考虑加强和翻身吊运的方便性;首、尾总段则主要考虑重量,同时考虑翻身吊运的方便性。

②分段应尽可能根据钢板的尺度(长度和宽度,但主要是长度)划分,以减少对接缝,提高钢材利用率。

③底部、舷侧和甲板分段的端接缝,应尽可能置于同一横剖面内,形成整齐的环形接缝,以简化安装工艺,保证焊接质量。

④分段的划分应考虑装配和焊接的方便性。尽量在大接缝处创造比较良好的操作空间,同时还要照顾到分段的通风、透气、透光等条件。

(3)从生产计划与劳动量来考虑

①分段的划分应考虑工厂的劳动组织及场地面积。

②分段的划分应考虑对生产条件变化的适应性。除了采用“组合分段”的划分方法外,还可借助板缝的布置,使分段扩大或缩小,以满足产品在不同地区、不同设备条件下建造的需要,并且不必为改动图纸而增加准备工作量。此外,从适应多种造船方法的需要考虑,分段的端接缝宜在横向环形接缝。

③分段的划分应考虑船台工作量的平衡。

④采用岛式建造法时,应尽量减少船台安装工作的相互牵制,尽量创造封闭的安装区域。

(4)从起重运输能力考虑

工厂的起重运输能力是决定分段尺寸和重量的主要因素。所谓起重运输能力,是指船体装配焊接车间的起重能力、船台起重能力、车间运出分段时的输送条件和方法,以及分段翻身的条件和能力等。比较理想的分段重量,应接近车间和船台的最大起重量,且以能用一台起重机吊运为宜;分段尺寸则应在起重运输

条件允许范围之内。

3.2 船体分段的划分

3.2.1 底部分段的划分

(1)分段长度

根据船舶类型和目前使用的钢板规格,小型船舶可取10~12m,中型船舶取12~18m。在起重能力受限制时,中型船舶也可取9m左右。大型船舶可取6~9m;当采取纵向划分时,也可取12~18m,最在不宜超过24m。

(2)分段的纵向划分

中、小型船舶不作纵向划分。大型船舶的底部当为纵骨架式时,可采用纵向划分,但对横骨架式,应尽量避免作纵向划分,以减少对接的工作量。

分段纵向接缝的位置,当划为两个分段时,应在中桁材附近;当划为三个分段时,应在旁桁材附近;同时,接缝处的结构宜呈阶梯型布置。

(3)分段的横向划分

双层底一般均划成环形分段,两端应尽可能带有实肋板或水密肋板。对纵骨架式船底,其纵骨可在水密肋板处切断。

分段接缝的外板、内底板及骨架,通常以采用平断面形接头为宜。

(4)分段高度的划分

正造的双层底分段,其与舷侧分段的接缝位置,可高出下边仓肋板上端150~180mm (当位于近首、尾部时),也可低于下边仓肋板上端约150~180mm (当位于船舯部位时),以利舷侧分段的安装。反造的底部分段,则可排列在内底板以上200~300mm处。

单底分段的高度,一般不宜超过肋板上缘200~300mm。

3.2.3 甲板分段的划分

(1)分段的长度

根据钢板的规格,一般以12~18m为宜,最大不超过24m。

(2)分段的横向划分

分段的端接缝应尽量避免位于舱口角隅或将舱口割开,而以形成“回”字形分段为宜。

当舱口宽度大于船宽一半,或舱口长度较大且舱口与舱口之间相隔距离很近

时,按以上方法划分的分段其刚性很差。此时应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以保证舱口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分段的接缝应尽量布置在横舱壁附近,以利船台装配。

分段接缝处的板和骨架的参差,可根据工艺上的考虑采用阶梯型或平断面型。

(3)分段的纵向划分

横骨架式的甲板结构,一般不宜作纵向划分,以避免将横梁切断。纵骨架式的甲板结构,必要时可分为两部分或三部分。当划为三部分时,其两边的甲板小分段可带入舷侧分段内,以简化甲板分段的对准工作。

(4)分段高度的划分

一般的甲板分段仅包括甲板骨架——横梁、强横梁和甲板纵桁等。当纵骨架式的甲板纵桁和甲板纵骨贯穿横舱壁,或甲板分段的长度跨及两道横舱壁时,则可将横舱壁的上部作为围槛板形式划入甲板分段。甲板间轻围壁的围槛板,也应划入甲板分段内。舱壁和轻围壁的围槛板的高度,一般约300mm,也可取为甲板纵桁或连接肘板的高度。

3.2.4、舱壁分段的划分

在多层甲板的船体中,一般应使舱壁在甲板处切断,而使甲板连续通过。甲板间的舱壁,原则上应保持一个完整的独立分段,不宜再作分割,以减少船台的对接工作量。但对薄板纵骨架式船舶,其边缘部分可作为边板分别划入甲板分段和舷侧分段,以利安装。若舷侧分段带有舱壁边板,则在双层底边角处尚可划出一小块舱壁板作为嵌补板,留在船台上散装,以简化装配工作,并可作为往来于两舱的出入口。

对单底船,若舱壁(包括纵、横舱壁)直接坐于底部外板上,且不位于底部分段间的连接处,则舱壁分段的下部可划入底部分段(可高出肋板约100 mm)。双层底船直接坐于底部外板上的舱壁(一般在双层底变高度处或消失处),也可作同样处理。

3.2.6、上层建筑分段的划分

上层建筑(包括甲板室)分段的高度均按甲板层划分,即为其本身的高度。由于其结构较弱,刚性不足,当长度较大时,可在横向分为若干段。

上层建筑分段通常不作纵向划分。

随着预制预装工艺的发展,当上层建筑单独完成后,可在平台区组成多层上层建筑的立体总段,以利进行上层建筑的整体预装。为此,上层建筑各层的横向接缝,最好布置于同一船体横剖面上。

3.3 船体分段的编号

3.3.1 船体分段编号的一般要求

(1)为了提高船舶设计的“三化”(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船体分段的编号方法应趋于统一,并与结构编码系统相一致。

(2)分段的编码力求简单易记,含义明确。

(3)分段的编号应便于号料书写。

3.3.2、船体分段编号方法

(1)总段的编号

以一位数字表示,依次为第1总段、第2总段、……,此编号适用于小船。

(2)分段的编号

分段的编号以三个数字组成。

分段的类型代号如下:

0——总段或半立体分段;

1——底部分段;

2,3——左、右舷侧分段;

4——上甲板分段;

5——主甲板或第二甲板分段;

6——平台甲板(或第三甲板)分段;

7、8——主横舱壁分段;

9——上层建筑(包括甲板室)分段。

3.3.3 该船的分段划分与编号

根据以上划分原则,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该船被划分为123个分段。

(1)货舱双层底分段(43个):

311P/S分段(FR35+200~FR45-200)

312P/S分段(FR45-200~FR55-200)

313C分段(FR55-200~FR65-200)

314P/S分段(FR65-200~FR78+600)

314C分段(FR65-200~FR78+600)

315P/S分段(FR78+600~FR91+200)

315C分段(FR78+600~FR91+200)

316P/S分段(FR91+200~FR104-200)

316C分段(FR91+200~FR104-200)

317P/S分段(FR104-200~FR117+600)

317C分段(FR104-200~FR117+600)

411P/S分段(FR117+600~FR130+200)

411C分段(FR117+600~FR130+200)

412P/S分段(FR130+200~FR143-200)

412C分段(FR130+200~FR143-200)

413P/S分段(FR143-200~FR156+600)

413C分段(FR143-200~FR156+600)

414P/S分段(FR156+600~FR169+200)

414C分段(FR156+600~FR169+200)415P/S分段(FR169+200~FR182-200)

415C分段(FR169+200~FR182-200)416P/S分段(FR182-200~FR194+600)

416C分段(FR182-200~FR194+600)417P/S分段(FR194+600~FR205+600)

418P/S分段(FR205+600~FR216+600)

419P/S分段(FR216+600~FR218-200)

(2)货舱舷侧分段(32个):

321P/S分段(FR35+200~FR45-200)

322P/S分段(FR45-200~FR55-200)

323P/S分段(FR55-200~FR65-200)

325P/S分段(FR78+600~FR91+200)

326P/S分段(FR91+200~FR104-200)327P/S分段(FR104-200~FR117+600)

421P/S分段(FR117+600~FR130+200)422P/S分段(FR130+200~FR143-200)

423P/S分段(FR143-200~FR156+600)

424P/S分段(FR156+600~FR169+200)425P/S分段(FR169+200~FR182-200)

426P/S分段(FR182-200~FR194+600)

427P/S分段(FR194+600~FR205+600)

428P/S分段(FR205+600~FR216+600)

429P/S分段(FR216+600~FR218-200)

(3)甲板分段(5个)

331分段(FR35+200~FR41)

332分段(FR67~FR80)

333分段(FR106~FR119)

334分段(FR145~FR158)

335分段(FR184~FR196)

(3)艏舷墙分段(1个):

506分段(FR217~艏)

(4)艏部立体分段(6个):

501分段(FR228-200~FR242-200)

502分段(FR242-200~艏)

503分段(FR228-200-FR242-200)

504分段(FR224-200~艏)

505P/S分段(FR224-200~艏)

机舱和尾部分段分段(16个):

101P.C/S分段(艉~FR13+200)

102分段(艉~FR13+200)

103P/S分段(艉~FR13+200)

211分段(FR13+200~FR35+200)

201P/S分段(FR13+200~FR35+200)202P/S分段(FR13+200~FR35+200)

203P/S分段(FR13+200~FR35+200)

231分段(FR13+200~FR35)

232分段(FR33-100~FR35+200)

233分段(FR21-100~FR35-100)(6)其他分段(15个):

901~905 舱口围分段

301 桅屋分段

601~608 上建分段

701 烟囱分段

(45000吨散货船分段划分图见下面的分段划分全图与局部图)

45000吨散货船分段划分图-----全图

45000吨散货船分段划分图-----局部图之一

45000吨散货船分段划分图-----局部图之二

总结

生产设计是实现现代造船模式的核心内容。在造船生产之前,通过生产设计,实现图纸上的模拟造船,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主要针对45000自卸散货船的船体部分进行了生产设计。

参考文献

1、孟辉:《现代造船工程》,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8年。

2、黄浩:《船体建造工艺手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年。

3、徐兆康:《船舶建造工艺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

4、杨永祥:《船体制图》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5年。

5、翁德伟:《造船成组技术》上海: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出版社,1990年。

6、高介祜:《造船生产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

7、45000吨自卸散货船船体详细设计图。

8、黄光茂:《造船生产设计》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年。

9、蔡厚平:《船舶设计基础》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年。

10、彭辉:《船体CAD/CA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

11、魏莉洁:《船舶建造工艺》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年。

12、《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S]中国船级社 2002年。

13、黄浩:《船体工艺手册》 [M]第一版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9年。

14、李忠林:《船舶建造工艺学》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年。

15、曾平:《船舶材料与焊接》,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年。

船舶总体设计任务书

一、总体 1、概述 本船为单桨、单舵、长艏楼中型渔政船。作为我国沿海各省市渔政执法公夯船,其主要任务是担负我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管理任务和渔业法所赋予的渔政渔港监督任务。本船性能指标,结构强度,设备配备均满足CCS对无限航区船舶的要求,并符合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 为适应渔政船的特殊使命,有效进行海上监督检查,维护海上渔业生产秩序,执行海难救助和登临、紧追违规船舶的任务,保证本船具有优良的快速性、操纵性和适航性等各项船舶性能指标是本船设计的关键。本船双机并车设可调螺距桨,可适应巡航和追踪等不同航速的要求,在各种航速情况下均可获得最佳的机桨匹配。本船设减摇鳍和舭龙骨改善了适航性能,增强了恶劣海况下有效执行任务的能力。 作为代表国家行使渔业执法权力的专用船舶,本船在外观建筑造型上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体现美观、威武、壮重的风格。全船舱室布置既考虑合理利用船舶空间,又充分顾及船上人员工作便利有效,居住舒适实用。全船主甲板以上设三层甲板室,驾驶室具有良好的环视视野,以适应执行任务时高度警戒能力的要求。 本船各类船舶设备和特种功能设备的配备和选型以满足设计任务书要求和规范规定为原则,注重设备先进性、可靠性、合理性和经济性的有机结合。 2、主尺度要素 总长55.00 m 垂线间长49.20 m 型宽 7.80 m 型深 3.90 m

设计吃水 3.00 m(原始尾纵倾0.5m) 排水量 599 t 甲板间高 主甲板至艏楼甲板 2.30 m 艏楼甲板至驾驶甲板 2.30 m 驾驶甲板至罗径甲板 2.30 m 定员(床位) 24 人 3、主要技术性能 (1) 航速 主机功率1250kW(1700PS)×2 在风力不超过蒲氏3级,海浪不超过2级,潮流平稳、深水海区试航。 最大持力航速17.0 kn 经济航速(双机70% MCR) 16.0 kn (2) 稳性 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技术规则非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对远海航区船舶的完整稳性要求。 (3) 干舷 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非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B型船舶的规定。(4) 适航性 在5级海况下,平均剩余横摇角不大于5o。 (5) 续航力 2000海里(按经济航速计算)。 (6) 自持力30天

船舶海工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造船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2576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船舶工业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稳步提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造船三大指标已进入世界造船大国行列,已具备了向世界造船强国冲刺的基础和条件。 成为造船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实现数字化造船。在中国造船行业向着这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应用各种最新的技术,不断提高造船的效率和质量。 数字化造船是以造船过程的知识融合为基础,以数字化建模仿真与优化为特征,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船舶的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管理、经营和决策的全过程,最终达到快速设计、快速建造、快速检测、快速响应和快速重组的目的。数字化造船技术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我们这里所述的数字化造船技术主要包括船舶设计数字化、船舶建造数字化、船舶管理数字化三个方面。 技术发展状况 国外发展现状 IT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制造业的管理理念及技术方法深刻地改变着传统制造业。各造船强国如美、日、韩、欧等均十分重视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造传统的造船设计和生产方式。发达国家在设计技术方面普遍采用了三维设计建模;在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方面采用了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并行协同设计和生产;在制造方面,虚拟制造技术已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实现了制造前的生产过程数字化模拟;美国Intergraph公司的Intelliship系统将船舶设计规则融合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中,初步实现了设计的智能化。 当今世界的造船强国日本,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十分重视造船信息化的自主开发与创新,各大造船集团如日立、三菱、三井、IHI、住友等均组织力量自行开发了造船信息集成系统,日本一些先进船厂基本上都已采用CIMS系统实现了数字化造船。韩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力推行造船信息化,并迅速崛起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和强国。韩国各大造船集团如现代、大宇、三星等广泛引进欧美的造船CAD系统,如TRIBON、Intelliship等,并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自行开发了造船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系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大大缩短了船舶设计建造周期。 美欧在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思想方面更先行一步,美国政府在军用船舶制造中推进了MARITECH计划。该计划借助先进的IT理论和技术,以敏捷制造思想为指导,在军船制造中以虚拟企业、虚拟产品、虚拟制造的全新船舶建造方式,实现了快速、精准、灵活、低成本、高质量的舰船生产。欧洲造船业界也推行了SEASPRITE项目,通过Virtual Ship

船舶建造流程

船舶建造流程 一、船体放样 1.线形放样:分手工放样和机器(计算机)放样,手工放样一般为1:1比例,样台需占用极大面积,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目前较少采用;机器放样又称数学放样,依靠先进技术软件对船体进行放 样,数学放样精确性较高,且不占用场地和人力,目前较为广泛的采用机器放样。 2.结构放样、展开:对各结构进行放样、展开,绘制相应的加工样板、样棒。 3.下料草图:绘制相应的下料草图。 二、船体钢材预处理:对钢材表面进行预处理,消除应力。 1.钢材矫正:一般为机械方法,即采用多辊矫夹机、液压机、型钢矫直机等。 2.表面清理:a.机械除锈法,如抛丸除锈法喷丸除锈法等,目前较为广泛采用;b.酸洗除锈法,也叫化学除锈,利用化学反应;c.手工除锈法,用鎯头等工具敲击除锈 三、构件加工 1.边缘加工:剪切、切割等; 2.冷热加工:消除应力、变形等; 3.成型加工:油压床、肋骨冷弯机等。 四、船体装配:船体(部件)装配,把各种构件组合拼接成为各种我们所需的空间形状。 五、船体焊接:把装配后的空间形状通过焊接使之成为永久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六、密性试验:各类密性试验,如着色试验、超声波、X光等。 七、船舶下水:基本成形后下水,设计流水线以下的所有体积均为浸水体积。

1.重力下水:一般方式为船台下水,靠船舶自重及滑动速度下水; 2.浮力下水:一般形式为船坞; 3.机器下水:适用于中小型船舶,通过机器设备拖拉或吊下水。 八、船舶舾装:全面开展舾装系统、系泊系统、机装、电装、管装等方面的工作。 九、船舶试验:系泊试验、倾斜试验,试航(全面测试船舶各项性能)。 十、交船验收。 ~~~~~~~~~~~~~~~~~~~~~~~~~~~~~~~~~~~~~~~~~~~~~~~~~~~~~~~~~~~~~~~~~~~~~~ 船舶建造工艺流程简要介绍 本讲座从管理者的角度,按照“壳舾涂一体化总装造船”现代造船管理模式的要求,结合我国船厂的探索实践,介绍船舶建造在各工艺阶段的组织方式、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提供 对施工状态的评价标准。 一、造船生产管理模式的演变由焊接代替铆接建造钢质船,造船生产经历了从传统造船向现代造船的演变,主要推动力是造船技术的发展。传统造船分两个阶段: 1、常规的船体建造和舾装阶段。在固定的造船设施按照先安装龙骨系统、再安装肋骨框、最后装配外板系统等。 2.由于焊接技术的引进,船体实行分段建造;舾装分为两个阶段:分段舾装和船上舾装,即开展予舾装。 现代造船又历经以下阶段: 3、由于成组技术的引进,船体实行分道建造;舾装分为三个阶段: 单元舾装、分段舾装和船上舾装,即开展区域舾装。 4、由于船体建造和舾装、涂装相互结合组织,实现“壳舾涂一体化总装造船”。 5、随着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精益造船、标准造船、数字造船、绿色造船将成为船厂的努力方向。目前国内主要船厂一般处于三级向四级过渡阶段;国内先进船厂已达到四级水平;外高桥船厂、建设中的江南长兴岛造船基地明确提出将精益造船、标准造船、数字造船、绿色造船作为发展目标。

武汉理工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20000T近海散货船设计

20000T近海散货船设计 设计任务书 本船为钢质、单甲板、艉机型国内航行海上散货船。常年航行于沿海航线,属近海航区;主要用于干散货运输。本船设计载重量20000t,积载因素经调研确定。按“CCS”有关规范入级、设计和建造。并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有关国内航行海船的相关要求。满载试航速度不低于11 kn,续航力5000 n mile。 第一部分主尺度的确定 主要内容: 1.根据有关经验公式及图表资料初步确定船舶主尺度 2.通过重力与浮力平衡来调整船舶主尺度 3.主要性能的估算 4.货舱舱容的初步校核 1.初步确定船舶主尺度 船舶主尺度主要是指船长L(一般是指垂线间长L pp)、型宽B、型深D和设计吃水d,通常把方形系数及主尺度比参数也归为主尺度范围。 1.1 船长L 由统计公式(5.3.2)散货船(10000t10000t) B=0.0734L1.137d=0.0441L1.051得 B=22.5m d=8.9m 1.3 型深D 参考常规货船尺度比参数关系图,取d/D=(0.7-0.8)得D=12.51,取D=12m。 1.4 方形系数CB 由统计公式(5.3.29)散货船 C B=1.0911L-0.1702B0.1587d0.0612V s-0.0317得C B=0.803

1.5基本干舷的校核 保证船舶具有足够的干舷一方面可以保证有一定的浮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甲板上浪。如果干舷太小,航行中甲板容易上浪,从而造成的后果是船舶的重量增加,重心升高,初稳性降低,并可能冲坏甲板上的某些设备,也影响船员作业和人身安全。干舷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船的储备浮力,如果甲板上浪来不及排掉,或者船体开口的封闭设施被破坏而导致海水灌入船体,此时如储备浮力不足,就容易下沉,所以发生沉没或倾覆,所以保证船舶具有足够的干舷很重要。 国际规定船舶都必须满足所规定的最小干舷。这里只进行基本干舷的计算,因为这是初步校核干舷是否满足,而且对基本干舷的修正值一般相对基本干舷都很小。 查表2.2.4 该船基本干舷是2.396m<3.1m(12-8.9),(这里也没计入甲板厚度),初步校核满足干舷的要求。 1.6排水量的初步估算 △=kpC B LBd=1.003×1.025×0.803×154×22.5×8.9=25458t 1.7空船重量L W的估算 空船重量通常将其分为船体钢料重量W H、舾装重量W o和机电设备重量W M 三大部分,即 LW= W H + W o +W M (1)W H的估算 散货船W H的统计公式(3.2.11)和(3.2.8) W H =3.90KL2 B(C B +0.7)×10-4 +1200 K=10.75-[(300-L)/100]3/2 W H =4010t (2)W o的估算 由统计公式(3.2.23)及图表3.2.5 W o=K B L查图3.2.5K=2.3得 W o=797t (3)机电设备重量的估算W M 根据统计,机电设备重量可以近似地按主机功率的平方根(P D0.5)的关系进行换算。对于主机为柴油机的机电设备重量W M可用下式初估 W M=C M(P D/0.735)0.5 主机功率可以用海军系数发估算。海军系数 C=△2/3v3/P 根据母型船可以算得海军系数C,从而可以估算出主机功率。 型船资料-海船系数如表

船舶生产设计及管理信息化 函授试答案

船舶生产设计及管理信息化 1.世界造船业当前己逐渐形成四极结构,分别是日本、韩国、西欧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其它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造船业已发展成为全球一体化市场,世界各国造船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技术、性能、质量和服务多方面全方位的竞争。从当前国际造船业的竞争态势以及对日本、韩国、欧洲和中国造船业的分析可知,世界造船能力约为5100万载重吨(DWT),而实际可能的新船需求不会超过4000万DWT,能力过剩率达到21.6%。这种能力相对过剩的状况已持续多年,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给世界船舶工业带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1 当今国际造船业己发展成为全球一体化市场,世界各国造船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技术、性能、质量和服务多方面全方位的竞争。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世界造船业在技术、体制上发生了重大革命,其中以造船技术的发展最为突出。 自1956年到1999年,连续44年,日本造船产量一直占据全球的30、50%,居世界首位。在船舶产量、船台周期、生产效率、船舶大型化、造船职工和人均产量诸方面,半个多世纪来,日本持续提高,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攀升速率明显加快。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每家骨干船厂的职工由70年代的万人左右,下降到800-1300人。日本全国造船工人也由十多万减少到2万,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造船业的“肮脏、困难、危险”劳动力密集的状态,成为现代化按流水线方式生产的高技术产业。(1)结合材料所述日本造船业的发展历史,对比我国造船业存在的问题,从集成制造设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20分) 答:设计管理: 现设计过程标准化、流程化的工具,是沟通设计与生产管理之间的桥梁,通过统一的标准和编码,将船舶产品以数据的方式进行统筹管理,实现数字化造船的功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更多的是一种船舶设计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模式。 船舶集成制造模式的设计包括以下原则。 (1) 按区域设计的原则 (2) 以中间产品为导向的设计原则 (3) 设计、制造、管理、信息一体化的设计原则 (4) 壳舾涂一体化的设计原则 (5) 各设计阶段相互结合的设计原则 生产管理: 根据现代造船管理模式的要求,结合总装造船的主要工艺过程、生产作业主流程、主流程作业分析,讨论现代造船模式下造船生产管理的要求、原则、生产组织管理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造船生产组织管理的要求 1)工程管理。编制建造方针,建造方针中能充分体现总装造船的方法。根据造船大日程计划细化为精确到日的设计所托盘出图计划、舾装件托盘集配计划、分段完工 《船舶生产设计及管理信息化》试卷A 第1页共6页《船舶生产设计及管理信息化》试卷A 第2页共6页

船舶产品设计要点

船舶产品信息建模 1 船舶产品设计阶段概述 船舶设计分为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三个阶段。 1 初步设计(又称合同设计) 初步设计是在深入分析船舶技术任务书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船舶总体性能和主要技术指标动力装置、各种系统进行设计,并通过理论设计、资料对比和必要的模型试验来确定产品的基本技术形态、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结构形式和主要设备选型等重大技术问题。初步设计阶段从按照客户提出的要求设计开始,到与客户签订合同为止。 1-1初步设计类图 2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的依据是造船合同和经审查通过的初步设计文件。任务是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合同约定的技术文件,以完成技术文件送审和最终确定船舶全部技术性能的目的。

1-2详细设计类图 3 生产设计 生产设计是对造船施工的各种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制造方法和有关技术措施作出决策,并用图、表和技术文件等方式表达出来,作为编制生产计划和指导现场施工的依据。 按专业分,生产设计分为船体生产设计、舾装生产设计、轮机和电气生产设计四部分。 生产设计从设绘分段结构图和舾装区域综合布置图开始,到完成全部施工文件设计为止。 生产设计 船生产设计体 舾装生产设计 轮机生产设计 电气生产设计 涂装生产设计 管系生产设计 通风生产设计 1-3生产设计类图

2 船体设计 船体设计类图 2.1 船体参数设计 船舶作为一种外形庞大的工业产品,一个复杂的空间几何体,它的大小也用尺寸标注来表示。如同某些产品标注其外形尺寸一样,这些表征船舶大小的尺寸称为船舶的主要尺度。船的主尺度有:总长、型宽、型深、设计水线长、设计水线宽、型吃水 从船舶主尺度的比值可以看出船舶长短肥瘦的形状特征。主尺度比值:长度宽宽比、型宽吃水比、长度吃水比、型深吃水比、长度型深比 船型系数表示船舶下水部分的丰满程度,还能进一步表明船体水下部分的形状特征。船型系数:面积系数中剖面系数、体积系数、

45000吨自卸散货船船体生产设计毕业论文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 毕业论文 45000吨自卸散货船船体生产设计 姓名:赵德品 学号:423091532 班级:船体3095 专业:船舶工程技术 指导老师:李金 时间:2012.5.20

45000吨自卸散货船船体生产设计 赵德品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船体3095) 摘要:造船生产设计是船舶工程中极为关键的环节,也是实施现代造船模式的核心内容。在现代造船模式下,通过编制建造方针、进行分段划分原则论证以及考虑船台建造方式而对船体进行分段划分,并绘制搭载网络图、典型分段工作图和施工工艺,本文以45000吨自卸散货船为例,对该船进行了船体生产设计。 关键词:生产设计、建造方针、分段划分、船台建造方式。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design of ship is of vital importance in the shipbuilding process. And it′is also the core to carry out the modern shipbuilding construction. By organizing the building principles、demonstrating of the block division principles and considering the build mode of shipway , We can carry out the block division、organize the erection program and draw the typical construction program. This paper takes the 45000T self-unloading cargo vessel for example to describe the production design. Keywords:production design、building principles、block division、building mode of shipway

5600DWT散货船总体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船舶与海洋工程 5600DWT散货船总体设计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世界三大经济全面复苏,推动了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也为航运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2004年美国GDP增长率为4.5% ;日本经济复苏明显,达到3.0%;欧盟为2.6%。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保持了9.5%的增速[1]。在2002年国际船市低迷的形式下,散货船订造量较2001年仍有大幅增长,超过油船订造量[2]。 世界散货需求继续保持增长,其中中国成为影响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有资料显示,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上铁矿石需求量最大的国家。近几年中国钢铁投资明显膨胀,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紧急出台抑制了类似的扩张行动,但整体钢铁生产保持增长的态势并没有改变[2]。 谈到中国散货船的发展历史,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首席研究员张长涛感慨良多。他说,从改革开放到“十五”末期,这一时期我国造船业全面进军国际市场,船舶企业开始转向出口。通过大力引进国外先进设计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展大型船厂技术改造和大型造船设施建设,我国散货船建造实力进一步壮大。“十五”中后期,我国提出要建设造船大国。按新船成交量统计,2004年我国在散货船市场的份额仅为16.5%,远远低于日本造船业67.7%的水平。而到2005年,三大造船基地和新建船厂陆续开始接单,我国在散货船市场的份额迅速跃升至42.3%,与日本造船业44.5%的水平基本相当[3]。 (二)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没有专用散货船,都是用普通杂货船运输散货。粮食、水泥等散货的流动性比液体小,都有一定的休止角,因而装这些散货时在舱口围扳内装满后,舱口四周的甲板下仍留有一个楔形空档。船在海上发生横摇后,散货流向空档,形成横贯整个船宽的自由表面。出现较大横摇时散货将流向一舷,船随即横倾,在风浪中很容易发生倾覆事故。据统计,20 世纪 50 年代全世界有 150 余艘运送散货的船发生海损事故。为了解决这个安全问题,才逐步形成了现在广泛应用的典型专用散货船结构型

最新船舶设计原理总复习

第一章船舶设计概要 1.船舶设计工作具有哪些特点? 答:(1)必须贯彻系统工程的思想,考虑问题要全面,决策时要统筹兼顾;在总体设计中一定要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要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既要使船舶的各部分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又要是相互关系达到最佳的配合。 (2)船舶设计的另一个特点是:设计工作是由粗到细、逐步近似、反复迭代完成的。 船舶设计也可以说是一个多参数、多目标、多约束的求解和优化问题。 2.船舶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 (1)适用、经济 (2)安全、可靠 (3)先进、美观 3.新船设计的基本依据是“设计技术任务书”,它反映了船东对新船的主要要求。请问设 计技术任务书通常是如何制定的?运输船舶的设计技术任务书一般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1)设计技术任务书是用船部门根据需要和可能,经船型的技术经济论证后得出的。 船型的技术经济论证是对不同船型方案的投资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上的可行性进行比较和分析。 (2)一般运输船舶的设计技术任务书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航区和航线 海船航区是根据航线离岸距离和风浪情况来划分的。航区不同,对船舶的安全性和配备配置要求不同。我国法规对非国际航行海船的航区划分为远海航区、近海航区、沿海航区、遮蔽航区。 内河船的航区根据不同水系或湖泊的风浪情况划分为A级、B级、C级等。 2)船型 这里的船型是指船舶的类型、甲板层数、机舱部位、首尾形状和其他特征。 3)用途 新船的使用要求,通常给出货运的货物种类和数量以及货物的理化性质和其他要求。 4)船籍和船级 船级是指新船准备入哪个船级社,要求取得什么船级标志,确定设计应满足的规范。 船籍是指在哪国登记注册的船舶,确定新船应遵守的船籍国政府颁布的法定检验规则。 5)动力装置 给出主机和发电机组的类型、台数、燃油品质和推进方式。 6)航速和功率储备 对航速一般给出服务航速(kn,节,海里/小时)。 服务航速是指在一定的功率储备下新船满载能够达到的航速。对拖船通常提出拖带航速下拖力的要求或自由航速的要求。 功率储备是指主机最大持续功率的某一百分数,通常低速机取10%,中速机取15%。 7)续航力和自持力 续航力是指在规定的航速(通常为服务航速)或主机功率下,船上所带的燃料储备量可供连续航行的距离(n mile)。 自持力是指船上所带淡水和食品可供使用的天数。运输船舶不给出自持力时,淡水和食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毕业论文题目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 造毕业论文题目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 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日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所有定制的文档均享受免费论文修改服务,具体价格信息联系,同时也提供对应的论文答辩辅导。 二、论文参考题目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硕士毕业论文 我国海洋船舶业结构安全评价研究 知识工程应用于船舶结构设计的研究 江苏船舶产业结构分析及优化升级研究 船舶结构规范法设计软件开发 船舶结构振动传递规律的工程预报及抑制 碰撞载荷作用下船舶舷侧结构抗冲击性能研究

工程船舶参数化设计与结构分析 含裂纹损伤船舶结构的剩余极限强度分析 船舶结构声学设计技术及噪声预报研究 CATIA船舶结构设计模型与有限元模型数据转换 基于船舶结构安全的工艺残余应力研究 船舶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环境激励下船舶结构模态分析实验与理论研究 基于滑模变结构的船舶航向控制研究 基于HHT方法船舶结构运行模态参数识别 船舶结构有限元分析自动加载技术研究 环境激励下的船舶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研究 船舶搁浅对结构损伤的数值分析研究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船舶结构轻量化研究 基于结构极限承载的船舶触礁研究 船舶制造非结构化基础信息提取技术的研究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船舶结构长期监测方法 营运船舶结构状态评估方法研究 考虑晃荡影响的船舶结构碰撞性能研究 船舶智能结构控制数值模拟的NASTRAN开发与应用初步研究基于动态刚度阵法的船舶结构振动特性分析 基于断裂力学的船舶加筋板结构低周疲劳研究 基于响应面法的船舶结构轻量化研究 基于粒子群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的船舶结构优化 基于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的船舶航向控制的研究 船舶结构分析中网格划分技术及应用 基于数据挖掘和代理模型技术的船舶板架结构轻量化设计研究船舶结构砰击响应控制方法研究 船舶结构疲劳寿命虚拟测试技术研究 船舶结构强度虚拟测试技术研究

57000吨散装货船船体建造工艺设计

57000吨散装货船船体建造工艺设计 57000吨级N226散装货船 船体建筑工艺设计 姓名: 学号: 2010年06月11日 前言 造船生产设计是从施工立场动身,通过设计形式,考虑高质量、高效率、短周期、并确保安全、合理组织造船生产的一种设计,它要紧统筹和指导和谐本船从设计开始至交船期间船舶建筑各环节的有关工作。民船的船舶设计过程通常分为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大部分工作差不多上由科研院所来完成的,而生产设计一样差不多上由新船的建筑单位来完成。由于各单位的建筑场地、加工设备以及起重能力的不同,即使是同一船舶,不同的建筑单位,它的生产设计也是有所不同的。本讲明书是以广东中远船务有限公司为新船的建筑单位,来阐述船舶生产设计的整个过程。 第一,对新建船舶(即TOXOTIS (特凯迪斯) N226 57000吨级散货船)以及公司的具体情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新船的船台建筑方案、船体的分

段划分及分段装配原则工艺。本讲明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广东中远船务有限公司设计所及造船分厂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限于本人的知识水平,本讲明书中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老师批判指正。 摘要 本文要紧针对TOXOTIS (特凯迪斯) N226 57000T级散装货船船体生产设计进行论述,从前期船厂生产能力和本船结构形式入手,分不对船舶的分段划分、船体分段的下料、装配顺序、焊接工艺、船体分段的总装过程进行了分析和叙述,提出了有效并适合船厂生产能力的装配、焊接工艺方案,为以后同类船舶的制造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 散装货轮;分段;制作工艺 Bulk carrier;Block;Fabrication technics 目录 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条件简介 (3) 概述 (4) 分段制造要领 (16)

毕业设计---5万吨级散货码头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铁山港5万吨级散货码头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2008 班级: 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指导教师: 2012 年6 月

铁山港50000吨级散货码头设计 摘要 铁山港区距北海市近40公里,距合浦县城廉州镇40多公里,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250公里,距广东省湛江市约150公里,距海南省首府海口市124海里。铁山港区是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是广西以及大西南连接广东、福建陆路经济走廊的重要交通枢纽。 本设计主要根据铁山港自然条件、运营、船型等资料,设计若2个5万吨级散货泊位。主要设计内容包括:对码头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地理、水文、气候、风况等进行分析;对码头进行总平面布置,包括码头陆域、水域的平面布置及生产生活辅助区布置;对散货泊位进行装卸工艺流程的设计,确定码头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对码头进行结构设计,包括方块、沉箱方案的拟定及比较,最终确定为沉箱方案,进行结构计算和配筋计算。 关键词:总平面布置;装卸工艺;结构设计;配筋计算

THE DESIGA OF TIESHAN PORT’S 50000DWT BULK TERMINAL ABSTRACT Tieshan port is nearly 40 kilometers away from Beihai City,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ity of Hepu County is about 40 kilometers, 250 km away from Nanning, capital of the autonomous and Zhanji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bout 250 km away. From the capital of Hainan Province,Haikou City,the distance is 124 miles. Tieshan port is the most convenient access to the sea southwest of Guangxi and the Big Southwest, is connected to land in Fujian, Guangdong Economic Corridor of important traffic hub. According to the native condition opertion factor and transport means, this project will design four ten thousad ton class berths, one of them is used for the bulk cargo. Cheif design content: the analysis to mative tendition of harbour, which include geography hydrdogy, weather, wind etc; The overall plan design covers the surfowe design of the wharfs land and water. The living assistance arrangement etc: The design of cargo-handing technology tarft flow program of bunk cargo berth, which is used for determining key index sign of the economy technique; Construction design including the determination and comparion coutrete block and contrete caisson plan; The later choosed, along with structure caulation and steels arranging accout. Key word:Overall plan arrangement; Cargo-handing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design; Steels arranging account

船舶智能制造

船舶智能制造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造船产能面临着严重过剩,市场竞争激烈。在这种形势下,振兴制造业,加快结构调整、全面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快速迈向高端,已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当前,我国船舶制造行业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新一轮的工业变革已经开始,而其中,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作为革命的核心力量。这场“智”造革命所带来的风暴,将深刻影响着我国造船业的未来。 关键词:船舶;智能制造;数字化;自动化 1.引言 西方发达国家振兴制造业走的是一条新路子,主要是依靠科技创新,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增强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谋求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以智能化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业变革正牵引着传统工业发展革命性的演变,正推动着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高峰的形成。 德、英、日等国家相继推出一系列重振制造业的重大举措,力图在知识技术密集的高端制造业重塑竞争优势。如“工业 4.0”是德国政府推出的《高技术战略 2020》十大未来项目之一。作为一个风靡全球的概念,“工业 4.0”提供了工业制造的新思维,被称为是继蒸汽机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气、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次工业革命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其特征是以大数据为基础、以预测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使用,目的是大幅度提高产品生产、产业链运行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此外,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提出组建科技工 业联盟,英国提出了“工业 2050”。最近,中国也公布了中国版的“工业 4.0”,即“中国制造 2025”规划,并提出了“互联网+”计划。 专家表示,我国要着力改变造船业“大而不强”的局面,就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中国造船业尽快实现智能化。而“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 2025”战略的提出,为我国造船业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带来重大挑战。

散货船生产设计说明书分解

散货船生产设计说明书 [摘要]船体生产设计是在详细设计的基础上,按照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要求,根据工厂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以合理的建造方针为指导,根据工艺阶段和施工区域的生产和管理需要,绘制工作图、管理表以及提供有关施工信息,用以指导和组织生产的设计过程。本次的散货船生产设计主要根据散货船的总布置图、分段划分图、肋骨型线图、平台图、各横纵剖面图等一系列资料,并通过查阅大量与本次设计相关的资料,完成了生产设计内容、熟悉了工艺流程,绘制了分段施工图和分段零件明细表,制定了生产设计说明书。 [关键词]散货船;生产设计;艏分段

目录 0 引言------------------------------------------------------------------ 1 1 设计要求-------------------------------------------------------------- 1 1.1 绘图总体要求----------------------------------------------------- 1 1.2工艺符号说明------------------------------------------------------ 2 1.3 零件编号的规定--------------------------------------------------- 2 1.4 其它规定--------------------------------------------------------- 3 1.5 图纸装订顺序----------------------------------------------------- 3 2 生产设计内容---------------------------------------------------------- 3 2.1 设计基本依据----------------------------------------------------- 3 2.2 承建船厂条件----------------------------------------------------- 4 2.3 绘图内容--------------------------------------------------------- 4 2.4 分段施工要领的主要内容------------------------------------------- 5 3 分段结构图的绘制------------------------------------------------------ 5 3.1xx分段平台图的绘制------------------------------------------------ 6 3.2 肋位剖面图、纵剖面图的绘制--------------------------------------- 6 3.3 外板展开图的绘制------------------------------------------------- 7 4 xx分段工艺图纸 --------------------------------------------------------------------------------------- 7 4.1 拼板图的绘制---------------------------------------------------------------------------------- 7 4.2 胎架图的绘制----------------------------------------------------- 8 4.3 划线草图的绘制--------------------------------------------------- 8 4.4 完工测量图的绘制------------------------------------------------- 9 5 分段装配焊接工艺------------------------------------------------------ 9 6 编制零件明细表-------------------------------------------------------- 9 结论-------------------------------------------------------------------- 10 致谢语------------------------------------------------------------------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5

船舶设计

船舶设计阶段划分: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完工设计船舶设计阶段的基本内容:编制设计技术任务书,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制定完工文件。制定设计技术任务书之前的论证工作:运输类型,船型论证设计技术任务书:航区、航线,用途,船型,船级,动力装置,航速、续航力、自持力,结构,设备,性能,船员,尺度限制海船航区分为:无限,近海,沿海,遮蔽等航区,内河船舶按照水系分为,A,B,C级航区和J级航段.航速:试航航速,服务航速试航航速V1:一般指满载试航速度,即主机发出额定功率的新船在静深水中,不超过三级风二级浪时满载试航所测得的航速服务航速Vs:指船平时营运所使用的航速。一般取为主机功率的80%~90%时的速度续航力:在规定的航速和主机功率下,船上所带的燃油可供船连续航行的距离或连续航行的时间,留10%的燃油自持力:船上所带的淡水和食物等能供人员在海上维持的天数,也称自给力设计方法——母型改造法母型:与新船在主要方面相似的实船或已设计好的船船长受泊位长度,港域宽度,河道曲率,以及船闸,船坞等的限制船宽受进运河过船闸进船坞的限制吃水受航道和港区的水深限制载重量:包括货物,船员以及行李、旅客及其行李,燃油,滑油以及炉水、食品,淡水,备品及供应品等重量湿重:新船竣工交船时,动力装置管系中有可供主机动车的油和水,这部分重量包含在机电设备重量内,相应的机电设备重量称为湿重。空船排水量:指新竣工交船时的排水量≈Lw满载排水量:船舶装载了预定的全部载重量的载况称为满载,此时的排水量称为满载排水量也叫设计排水量。设计中四种典型载况:满载出港:设计状态。满载到港:这时的油水等重量规定为设计状态的10%(不包括滑油)空载出港:船上不载运旅客与货物,油水储备量为100%空载到港:船上不载运旅客与货物,油水储量为10%重量重心的重要性:重量重心的估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设计船舶的航行性能与经济性,如果设计过轻:则完工船舶的重量将大于计算值,实际吃水将超过设计吃水,此时可能会出现:①新船不能按规定的航线航行或必须减载航行②船舶干舷减小,储备浮力减小,船舶大倾角稳性与抗沉性难以满足,甲板容易上浪,结构强度不能满足 如果设计过重:①尺度偏大,原材料与工时消耗增加,经济性下降。②实际吃水小于设计吃水,船舶的螺旋桨可能露出水面而影响推进效率,耐波性也可能变差。重量重心计算的方法和特点,特点;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始终,逐步近似。方法:设计初期—依靠母型船或统计资料进行粗略估算。技术设计:按图纸详细的进行分项计算,逐步累计 空船重量分为:船体钢料重量Wh,木作舾装重量Wf,机电设备重量Wm。影响Wf的因素:船排水量,主尺度,船员,旅客人数,生活设施标准影响Wm的因素:主机类型与功率影响船体钢料重量的因素:船舶尺度及系数(船长L>B>T>D>Cb),布置特征,船级、规范、航区,结构材料。大船的船体钢料重量Wh近似正比于主尺度立方。木作舾装的特点:名目繁多,各自独立,规律性差。固定压载是固定加在船上的载荷。作用:降低船的重心以提高稳性;增加重量以加大吃水,必要时也可用来调整船的纵倾。排水量裕度:在船舶设计中,为确保设计船的载重量,避免船舶超重,通常在分部估算Wh,Wf,Wm的基础上将LW预加一定的裕度,称为排水量裕度(排水量储备)其原因有三1,估算误差,2,设备增加,3,采用代用设备和材料。排水量裕度取法:1,取空船重量LW的某一百分数,一般2%~3% 2,分项储备。3、船级(船舶入级):是指新船准备入哪个船级社,要求取得什么船级标志,确定设计满足的规范。4、积载因数Uc:对于干货船,通常用其表征货物所需的容积,即每吨货所要求的货舱容积数,单位是T/m3。5、船型:是指船的建筑特征,包括上层建筑形式,机舱位置,货舱划分,甲板层数,甲板间高等。6、载重量系数ηDW=DW0/Δ0:它表示DW0占Δ0的百分数,对同样Δ的船来说,ηDW大者,LW小,表示其载重多。而对同一使用任务要求,即DW 和其他要求相同时,ηDW 大者,说明Δ小些也能满足要求。7、平方模数法:假定Wh比例于 船体结构部件的总面积(用L,B,D的某种组合) 如Wh=ChL(aB+bD)。该方法对总纵强度问题不突 出的的船,计算结果比较准确,适用于小船尤 其是内河船。8、立方模数法:假定Wh比例于 船的内部总体积(用LBD反映)则有Wh=ChLBD。 该方法以船主体的内部体积为模数进行换算, Ch值随L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比较稳定。对大、 中型船较为适用。缺点:没有考虑船体的肥瘦 程度,把LBD各要素对Wh的影响看成是等同的。 9、诺曼系数N: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表示的 是增加1Tdw时船所要增加的浮力。10、载重型 船:指船的载重量占船的排水量比例较大的船 舶。11、布置地位型船:又称容积型船,是指 为布置各种用途的舱室,设备等需要较大的舱 容及甲板面积的一类船舶。12、失速:风浪失 速是指船舶在海上航行,由于受风和浪的扰动, 航行的速度较静水条件时的减少量,这种速度 损失有时是相当大的。甲板淹湿性:是指在波 浪中的纵摇和垂荡异常激烈时,在船首柱处, 船与波浪相对运动的幅值大于船首柱处的干 舷,波浪涌上甲板的现象。14、最小干舷:对 海船来说,就是根据《海船载重线规范》的有 关规定计算得的Fmin值,它是从保证船的安全 性出发,为限制船舶在营运过程中的最大吃水 而提出的要求,是从减小甲板上浪和保证储备 浮力两方面考虑的。 15、A型船舶:载运液体货物的船舶(如油船)。 这类船舶具有货舱口小且封闭性好,露天甲板 的完整性高,再如油船甲板上设备少,较易排 水,货物的渗透率低,抗沉的安全程度较高的 特点等,称为A型船。B型船舶:不符合A型船 舶特点的其他船舶,他们的干舷应大些。 16、载重线标志:表示船在不同航区,不同季 节,允许的最小干舷,以此规定船舶安全航行 的最大吃水,便于港监部门监督。 17、登记吨位Rt:是指按《船舶吨位丈量规范》 的有关规定计算得到的船内部容积,1登记吨位 =2.832m3=100立方英尺 18、总吨位Gt:登记吨位的一种,是计量除“免 除处所”以外的全船所有“围蔽处所”而得到 的登记吨位。 净吨位:从总吨位中减去非营利容积后所余的 吨位 结构吃水T:对于富裕干舷船,在设计时根据 规范核算最小干弦,求得最大装载吃水Tmax, 并使船体结构实际符合Tmax的要求,此时Tmax 又称结构吃水。 19、最小干舷船:对于货船,如运载积载因数 小(C小于1.3)的重货(煤、矿石等),可按 《载重线规范》来决定最小干舷,从而可确定 船的型深D,这种船称为最小干舷船,其D即符 合最小干弦的要求,也满足容积的要求。 20、富裕干舷船:当设计C较大的货船时,按 载重线规范求得的最小干舷Fx所决定的D,不 能满足货舱容积的要求。型深D需根据舱容确 定,船的实际干舷大于最小干舷,这种船称为 富裕干舷船。 21、变吃水船:在一般情况下,装载至满载吃 水(设计吃水);又可在载重货物时,吃水达到 Tmax,根据这种要求设计的船就称变吃水船。 船舶容量:船内容积和甲板面积的总称 型容积:按型线图计算所得的舱内容积。 净容积:扣除骨架,护条等占用的空间后,所 剩余的有效装载容积 型容积利用系数:净容积与型容积的比值,也 叫折扣系数,Kc,表明了仓容利用率的高低 散装货:不用包装,直接装在货舱里的货物 包装货:运载时用包装包起来的货物 散装舱容:装载散装货物时的有效容积,包装 舱容一般为散装舱容的0.9 容量校核: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估算设计船所 需容积,按设计船的主尺度与总布置估算实有 容积,通过所需容积与实有容积的比较来校核 设计船的主尺度方案与总布置格局的合理性, 可行性。方法:按照容量方程式,(2)按货舱 容量方程式估算设计船 容量图的绘制依据是:总布置图,帮戎曲线图, 型线图,肋骨型线图 登记吨位设计时注意的要点:注意控制吨位的 档次,注意国际航线上的吨位差别。9下限值 是保证船的安全和使用要求所需的最低初稳性 值。10 B B/T CW增大,D减小对增加 GM值有好处 在大倾角情况下,保证船抵抗外力作用能力的 是静稳性曲线。快速性:指船舶消耗较小的功 率而获得较高航速的能力。 稳性:当船舶受到歪理的作用而偏离原平衡位 置发生倾侧,当外力消除后能自动恢复到原平 衡位置的能力。大倾角的稳性:指船舶在外力作 用下,横倾角超过10—15时的稳性。抗沉性: 指船舶一舱或数舱破损进水后,仍能保证一定 浮性和稳性的能力。耐波性:指船舶在风浪中 遭受外力干扰而产生各种摇摆运动,以及砰击 上浪失速飞车等时,仍能维持一定航速在水面 上安全航行的性能。12耐波性一般从适居性, 安全性,使用性加以考虑。13影响横摇幅值 ¢a的因素:T¢ B/T Cw Cb14 纵摇与升沉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航向角,波 长,调谐因素,主尺度及船型特征。15Cb,L 增大V减小甲板淹湿性减小。16改善船舶失速 的措施:减小船舶在风浪中阻尼的增加;改善 在恶劣海况中的运动,以求被迫减速的幅值不 大。17规定最小干舷考虑的因素:减小甲板上 浪;保证有一定的储备浮力。18甲板上浪影响 的因素:纵摇及升沉运动的幅度,舷弧的大小, 上建的地位和大小。19储备浮力的影响因素: 丰满度Cb,上建,舷弧。20 A型船舶载运液 体货物的船舶最小干舷可低一些。21操纵性包 括以下内容:航线稳定性,回转性,转首性22 船舶的排水量,主要尺度(LBDT)以及船型系数 (CbCpCwCm)称为船舶的主要要素。23诺 曼系数N表示载重量增加1t时排水量的增量, N越大表示载重量增加时LW增加越多。载重 型船N较小,布置地位型船N较大。24布置 地位型船的主尺度主要取决于所需的船主体容 积及上层建筑甲板面积。25横剖面积曲线:面 积等于排水体积,丰满度系数等于棱形系数, 面积的形心横坐标等于浮心纵向位置,最大纵 坐标值等于最大横剖面面积。26 p的选择必须 与Cm的选择一起来考虑,低速时Cm大,Cp 与Cb相差不大,中速时实际所取的Cp值一般 比剩余阻力最佳时的大,高速时Cb一定时取 较大的Cp。27浮心纵坐标Xb的选择主要考 虑:阻力,布置方面。28浮心位置向后移动, 相当于前半体丰满度系数减小,后体丰满度增 大,形状阻力由小变大,而兴波阻力由大变小。 29横剖面两端的形状:Fr<0.2—0.22直线型 的首端Fr=0.22—0.28 凹形或微凹型Fr> 0.28微凹型或直线型,尾端微凹型或直线型 30设计水线的特征参数包括:水线面系数Cw, 前后半段的丰满度系数Cwf和Cwa,平行中段 长度,端部形状,半进流角以及尾部的纵向斜度 等。31从耐波性方面来看,设计首段适当丰满 一些较为有利,而成S型的不利。32 设计水 线尾段的形状,从阻力上看主要影响的是形状 阻力,尾段线型应以直线型为佳,而不易成凹 33设计中Cw的选取主要从快速性着眼,然 后校核稳性,总布置及型线配合等方面。34球 鼻首可以减小:兴波阻力,舭涡阻力,破波阻力。 35确定上建尺度应考虑的因素;甲板面积需 求,浮态与稳性,驾驶视线,其它尺度限制因 素。36货船纵倾的调整方法:a满载出港状态: 改变油舱淡水舱的布局;中机型及中尾机型可 适当改变机舱的位置;改变浮心位置。B压载 出港状态:重新分配压载舱。37涡尾的五种作 用:形成假尾,消减尾浪,提高推进效率,回 收螺旋桨尾流中的旋转能量,消减振动。38平 头涡尾船型首部设计参数:纵流角,首压浪长 度。39双尾船型的线型以中央隧道的纵剖面形 状和尾轴间距作为主要参数。40隧道型船尾为 了增大螺旋桨直径,获得较高的敞水效率。41 反应鳍节能机理是形成和螺旋桨尾流方向相反 的预旋流,减小了螺旋桨尾流旋转能量损失的 作用。型容积:指按型线图计算所得到的舱内 容积。干舷甲板:即用以计算干舷的甲板,通 常为上甲板,也可选取较低一层甲板作为干舷 甲板,但要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操纵性:指船 舶能根据驾驶者的意图保持或改变航线航速的 性能。经济船长:综合船长L对船价和燃料开支 的不同影响,民用运输船从船舶经济性角度常 选取一个最有利的船长称为经济船长。经济方 形系数:当Fr一定的情况下,存在一个阻力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